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展开全部
    昨日,相关机构发布2014年《教育蓝皮书》指出,2013年高校毕业生毕业时初次就业率为71.9%。从学历层次比较来看,初次就业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其中专科生为79.7%,本科生为67.4%,硕士生与博士生均为86.2%;从学校类型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其次是“211”(包括“985”)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排第三,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最低。

  据这份报告,在初次就业率的比拼当中,高职高专院校击败重点大学夺冠,看起来有点出人意料,但实际上近年来高职高专的高就业率已不是新鲜事,相比之下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却不怎么乐观。有显示,中职就业率连续三年高于本科院校,早在2009年全国一半以上省份的高职就业率就已经超过本科。看来,在以就业率为参考标准的竞赛中,高职高专领先重点院校,其实不必过于惊讶。

  但完全以就业率作为依据,大肆褒扬高职高专教育的成功,贬低本科院校教育的失败,在我看来未必站得住脚。首先,高职高专的就业率高,是否就能说明其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高呢?高职高专院校的定位与大学本科本来就有区别,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更紧贴市场需求,偏重实操性,而学生的自我认识也比较清晰,求职方向相对明确,就业率高有其客观原因。但同时需要看到的是,“好就业”未必等于“就好业”。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虽高,但就业的岗位层次、收入水平却未必高过本科院校。不少高职院校负责人也承认,目前的高职就业起薪较低,主要是低水平就业,专业对口率也比较低,这对以培养实操性人才的职业院校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以上种种问题,恐怕不是一个光鲜的高就业率可以告诉我们的。

  如何评价一所学校的就业水平?就业率当然是一个重要标准,不论其办学目的是培养大师、研究型人才,还是培养普通白领、上班族,抑或是培养产业工人,学生只有通过就业才能发挥自己所学知识,因此就业率过低,肯定不是一个好现象。但就业率却绝非万能标尺,盲目崇拜就业率也可能带来许多问题。比如对定位为精英教育的985高校、211高校而言,与所谓的“初次就业率”相比,学术研究水平、创新能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评价等指标可能更能说明毕业生的质量高低。

  我们应鼓励高校教育走差别化发展的道路,不同的办学目的、不同的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出不同特点的人才,丰富就业市场的选择,减少扎堆就业的现象。在这样的大方向下,评价高校就业水平若单纯盯着就业率不放,无异于盲人摸象,应从考察就业率转向考察就业质量,丰富就业评价标准。比如美国考察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除了就业率外,还要调查工作稳定性、工作满意度、跳槽次数、晋升情况等一系列数据,比起一锤子买卖的“初次就业率”,这种调查时间跨度更长、标准更多元,值得我们借鉴。

2013年,699万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如今半年过去了,他们都找到工作了吗,薪酬如何?昨天,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14年教育蓝皮书》。令人意外的是,数据显示,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为78.1%,高于“211”(包括“985”)重点大学的75.5%。从学历层次来看,专科生的初次就业率为79.7%,比本科生的67.4%高出12.3%。 

就业率 

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出现新的特点。 

数据表明,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据规模达到创纪录的699万。从学历层次来看,就业状况具有初次就业率“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博士生和硕士生初次就业率最高,紧接着是专科生,本科生最低。从学校类型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为78.1%,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最低。 

在江苏,这一现象也有体现。截至目前,江苏已连续4年呈现出学历和就业率倒挂的现象。例如,2013年江苏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82.53%,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6.59%,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8.56% 

男女生的就业率差距明显,其中男生初次就业率为77.3%,女生为65.9%。同等学历男生薪水的平均值比女生高15.7% 

南大新传院大四学生刁颖感同身受,她说,周围的同学应聘一些单位时,对方明里暗里都表示只招男生,不喜欢女生。南理工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些单位考虑出差,要求本科生一进去要到车间艰苦的地方,所以对女生需求小一些。 

报告指出,男性收入高于女性,原因主要是所从事的职业和学历等因素的不同,在某些情况下,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性别歧视。 

起薪 

高职学生平均起薪3291 

211”高校3157 

从学历层次来看,学历越高起薪越高,但学校层次高不一定直接带来高收入,“211”重点高校毕业生平均起薪为3157元,低于高职院校的3291元。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陆柏寒就读酒店管理专业。班里有15个女生和15个男生,“实习期在酒店餐饮部门的同学每个月实习工资1700元,在礼宾、前台、客房等部门,实习工资是1500元。”他说,因为专业对口,感觉专科生比本科生更好找工作。 

此外,就业地区之间的毕业生起薪地区差异较大,其中,京津沪为5419元,东部地区为3148元,中部地区为2882元,西部地区为3167元。 

招生 

高职招生规模下降 

部分专业重置率高 

《教育蓝皮书》指出,近年来,高校招生数并未有明显下降,而是仍然保持平稳增长,但高职招生规模下降。2012年,高职(专科)院校招生255.0万人,比上年减少2.9万人(1.1%)。 

此外,公民办高职在校生数、招生数全部开始下滑。从不同省份来看,2009-2011年,全国有15个省市高职招生数保持了增长,另外16个省市全部出现了下降的情况。江苏出现在下降的16个省市中,降幅为3.75% 

此外,《教育蓝皮书》还指出,高职专业重置率较高,财经类、电子信息类、文化教育类等重置率在60%80% 

相关新闻 

江苏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国第一 

201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2236.23亿元,占GDP比例为4.28%20135月,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认定启动,已有293个县(市、区)通过国家教育督导部门的评估认定。江苏是接受国家督导评估认定最多的省份。 

但整体而言发展并不平衡,东部地区达到均衡评估国家标准的县比例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塌陷”的现象比较明显。农村教育仍是短板,基层反映经费不足、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农村教育长期未能解决的基本是教师问题。

西安欧亚学院院长胡建波发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4年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近日,西安欧亚学院院长胡建波教授在“部分本科院校如何成功向职业教育转型”研讨会上,就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学习欧洲的经验、职业教育发展的两个核心问题、借应用型大学转型推动高考改革、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主体、成立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委员会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为什么学习欧洲
 
    为什么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学习欧洲而不是美国呢?胡建波院长最初的想法是,欧洲的教育主要由政府投资,政府有力量推动“双元制”。而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不由联邦政府决定,联邦和各州分权,各州情况也不完全相同,所以不可能由政府主导直接提出应用技术大学的体系。
 
    就这个观点,他请教美国杜肯大学教育学院伯龙教授时,伯龙教授说:“我不认为你的看法是错的,但我认为欧洲与美国在应用技术大学问题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欧洲社会对技能型工作给予尊重、从业者也会有很好的待遇和很好的社会地位。而在美国,从事技能型的工作不太被人尊重。虽然美国政府也试图把技术教育向前促进,但报考的学生往往被社会认为是学习能力差,素质不太高的人。事实上,报纸也经常披露州政府给这些学生的贷款,学生就业后几年仍不偿还,问题出现的比例还非常高,有些贷款机构为此还诉诸法律。”
 
    总体讲,伯龙教授认为,美国和欧洲在技能人才培养的差别主要原因来自于文化差异。
 
    很多专家都从国家教育比较的角度上讲老百姓应该如何转变观念,政府应该重视职业教育等等,但很明显,在对待技能型人才这个问题上,我们中国文化特点是跟美国差不多的,和欧洲不一致。德国双元制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我们真学他们能不能真的做到?
 
    胡建波院长认为,谈到应用技术大学转型,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中国社会对技能型人才尊重的文化问题。美国与德国在这个问题上的优劣很难讲,他个人以为美国的创新文化和德国的技术领先文化也是两国经济商业模式不同的原因,世界500强企业中,德国的精密制造技术让一批制造企业长期居于前列,排名基本不变,而美国创新文化特点,带来了创新企业层出不穷,排行榜上的企业此起彼伏,变化极大。
 
    会前,胡建波院长还向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曾校长通电话求教,20多年来台湾的科技大学到底成绩如何?曾校长谈到,根据《远见》杂志对台湾高校就业调查的历年数据来看,就业最好的前10所学校中有5、6所是清华交大这样的传统公办名校,还有4、5所就是台湾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这类以就业为导向的科技大学,而这些学校之前的排位是非常靠后的。
 
    胡建波院长又追问,请曾校长谈谈科技类大学还存在哪些问题?曾校长说,总体还不错,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解决“升学主义”的问题。台湾学生是拿了专科想本科,拿了本科升硕士,拿了硕士想博士。学生不停要升学,科技大学的定位跟社会需求的矛盾并没有解决。
 
    胡建波院长回顾这两次谈话,是想引出他对后面几个问题的观点。
 
    第一个问题,职业教育发展的两个核心问题
 
    民众对待技能人才的文化氛围和态度,以及对待学历文凭的态度观念是思考职业教育发展的两个核心问题。
 
    欧洲文化和东亚文化,对技能型人才的社会认可度大不相同。文凭不断向上发展是大趋势,一是原有的一些基础工作不断被工具、技术、机器所取代,现有的工作越来越需要劳动者具有批判性思维、沟通交流、组织规划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学历与提升社会地位相关,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希望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这已经超越了原有基于经济学思维的劳动分工理论。
 
    胡建波院长经常碰到一些同志说当年中专的水平多高,大专水平多高,现在研究生都不行了!她想用一个经济学术语词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即文凭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这是世界性的问题。他记着以前看《克林顿传》,克林顿当州长的时候将14所中专学校升为社区大学。文凭向上提升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德国也不例外。
 
    胡建波院长给大家展示了一组数据,芬兰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里专科层次里只占生源比例的7%,台湾只有占到5%,而我们现在占到40%多。现有的社会环境下大家就是不想上高职,就想拿本科文凭!回想自己大学毕业的时候,每月挣58.5元,而今天工资5000都未必有当年58.5元管用。
 
    和货币的流动性问题一样,学历的向上提升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趋势 ,是产业发展需求的结果,也是民众心理需要的结果。当然,各个国家既提升高等教育的层次,但没有像台湾那样特别放松,都在采取措施调控,逐步往上提。过度提升教育的文凭层次和货币的流动性过剩一样当然是不妥的,现在要判别的是什么是合适的节奏,他个人以为目前中国显然没有所谓的过度问题。
 
    我们现在上中职的生源,或者是因为高中考不上,或者是因为家庭收入低的,在当时希望赶快找一份工作,于是选择了中职。但上中职后,再想向上发展,只有三校生考试这一次机会上高职,录取比例还非常低。技校、职业高中和中专的学生,有几百万人分流在那,当前却只有十几、二十几万人能上高职、专科。这里面显然是条断头路,断了上了中职孩子们继续升学的路。
 
    “升学主义”是亚洲的普遍现象,只可适应与顺势而为,打通职教,提升职教层次其实是发展职教的识时务之举,断头、强压的后果已经显现,职教成了社会中低层次、低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具体表现就是中职、高职这几年生源掉的很厉害,当前生源好的高职院校也对未来忧心忡忡,他们自知无法抵挡“升学主义”这个所谓的坏观念所带来的生源下滑的趋势。
 
    此次教育部倡导应用技能大学转型,一是解决现有地方性本科高校毕业生没有围绕产业需求培养人才,带来的就业难问题。其次,就是试图解决“断头路”的问题。
 
    山东省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学生上完三年中职,还想上本科,没有任何办法,只有极少数学生通过三校生高考可以进入高职学院。
 
    大家知道,全国目前每年年高考录取大概700万人,专科的录取比例大约是45%,也就是说有300多万人上了高职,但其中仅有5%的人才有资格专升本,而且只有一次统一考试的机会!这就意味着选择高职就很难继续升学,这与学生和家长的期望很矛盾,所以高职报到率比较低,陕西省每年7万多人被学校录取但不报道,复读一年再考二本三本。
 
    实际上北美的社区大学两年后相当大的比例转入大学继续读本科,如果高职有20%的比例转读四年本科,高职就不会为生存特别担忧。很多专家讲这个问题都是从社会对人才需求层面说问题,但是没有多关注学校层面怎么活的问题,只是希望职业学校转变观念,办好职业教育,不要盲目升格,可是它都没学生了,它转个鬼观念,这种话像极了晋惠帝所说的“何不食肉糜”。
 
    第二个问题,借应用型大学转型推动高考改革
 
    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这一二十年高考改革并不到位,高考改革不仅要改考核内容,更要改招生录取方式。
 
    高考改革为什么改不动,核心是万众瞩目,让所谓高水平大学985高校自主招生无疑是火中取栗。可行的办法是釜底抽薪,全国高校大概有700所是民办高校,如果能参照日本的方式,民办学校独立招生,自主招生,一下子高考的人数就锐减了,从法理上来讲,民办高校有办学自主权,又不是人人想上的学校,火小了,改革推进的风险、阻力就少很多,成功的概率也就更大。
 
    如果这次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体系入学通道大打通,无疑对当前的统一高考彻底改革也有重要的解围意义。
 
    第三个问题,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主体不一定是制造装备业
 
    芬兰整个应用技术大学中比重最高的是社会科学占30%多,技术方面是10%几,整个欧洲产业转型第三产业占了经济总量70%多,制造业20%,农业占10%不到。
 
    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人才结构的变化,人才结构的变化也会带动教育结构的变化。我和查建中教授就这个问题还通过电话,他认为这次大学转型叫做应用技术大学值得商榷的,改叫应用科技大学比较合乎原词义,科学可以包含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而技术加应用就多余了。
 
    因此,这次应用型高校转型应该强调涵盖社会科学,包括创意产业、以及和IT技术等相关领域,而不应仅仅是工程师类的人才。
 
    从欧洲、美国来看,我国的工科比例偏高,工科的主要问题是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真正落实到位,以及办学质量是否和国际接轨问题,而不是规模问题。第三产业必然是应用型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的主要服务对象。
 
    第四个问题,建议成立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委员会
 
    姜大源教授主张成立国家职业教育总局,胡建波院长个人认为应该成立委员会,区别在于由谁主导。大体来讲,证书可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学历证书,这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学历学位证书,但这毕竟与行业的需求有所不同,学历的获取并不能完全代表从业的标准。
 
    另一类是职业证书,现在部分职业证书已经很具含金量,比如ACCA、会计证书等等都非常严肃,有含金量。高含金量职业证书的影响力扩大客观上也是对学历流动性过剩的一种对冲。如果完全靠政府推动,比如前些年劳动部推出的证书,现实中几百块钱就能拿一个,真是有点不值钱!
 
    因此,胡院长认为证书问题完全靠政府行政手段很难保证,有效的做法应该是由社会监督,由行业学会根据自身行业的内在需求建立职业证书体系。具体建议是成立一个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委员会,由著名企业家、教育家、社会人士和政府共同组建,这个委员会是独立的体系,就像美国的国家质量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工作机构,可聘请CEO进行日常运营,比如把柳传志、王石、张瑞敏这样的热爱公益的著名企业家都吸引进来,包括今天参会的各位专家都加入委员会,做一个二三十年的发展规划。由于这个委员会于当前的政府部门职能冲突不大,只是需要给一个国家的名头增加其权威性,和统筹性。
 
    最后,胡建波教授强调,在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这个问题上,他支持俞仲文教授提到了教育版图重构的概念,但作为学校,大家应该避免只盯着产学合作的任务,但实际上学校发展还是要向国际方面的教育寻找标杆,做好自身组织的现代化转型。比如大学内部的治理方式问题,大学章程的问题,信息化问题,以及课程规划、教师发展、绩效考核等问题。也就是说任务变了,先要从改变自身做起,而不是就任务论任务,急于求成。(李耀升)

    5月8日,陕西工院学生处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特邀长安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心理学专家贠丽萍副教授为陕西工院辅导员、班主任进行了“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的专题培训。本次培训共4课时,分为团体心理辅导理论要点讲解和团体心理辅导体验活动两部分。


    上午的讲座,贠丽萍副教授首先介绍了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工作中的意义,并详细介绍了团体心理辅导的定义、作用和功能。最后,通过案例观摩为辅导员、班主任们讲解了团体辅导具体应用中的技巧。她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的讲授使各位参培老师对团体心理辅导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接下来的体验活动打下基础。


    在下午的团体辅导体验活动中,贠丽萍副教授按照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设计框架,从“刮大风”和“花样握手”这两个热身游戏开始,通过小游戏使大家打消了顾虑,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关系;进入正式的“相识”阶段后,通过“两两沟通”、“串串烧”、“成长三部曲”等环节使大家在“被聆听”、“被接纳”、“被尊重”中变得越来越熟悉,越来越亲密。接下来的“走出圈外”活动,大家以小组的形式分享了快乐、烦恼、目标、个性等几个话题。


    通过本次培训,辅导员、班主任们通过学习和体验,在感受到团体心理辅导魅力的同时,掌握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学生工作方法,也对陕西工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工作实效,推进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网讯(记者徐光明 通讯员沈林)“众贝勒爷、公主殿下,今天该给额娘请安了!”“母亲节到了,你不给妈妈送祝福,你小伙伴知道吗?”“生你容易,养你不易,且爱且珍惜!”几条富有创意的横幅标语出现在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的校园里,引发了在校师生的共鸣。连日来,该校广大师生通过各种创意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护蛋行动”体会辛苦

  “母亲用尽一生的精力来保护我们,她的辛苦谁知道?她所受了多少委屈又有谁知道?”在该校商学院客服专业的主题班会上,来自赣州崇义农村的郭雨淋同学略显激动的提问,让该专业同学有所感触。

  为了体验母亲的生养之苦,并学会克服困难,该校商学院客服专业100多名同学开展了“护蛋行动”。每一名同学都将领到一个生鸡蛋,并将随身携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贴身保护。“‘护蛋行动’是一件比较艰辛的事情,因为要时刻小心翼翼,让我们充分懂得了生命的不易。”来自赣州于都农村的谢艳艳说。

  素描作品重现故事

  素描手绘是张桃花同学最近正在学习的功课之一。母亲节到来之际,她准备手绘一幅作品,说一说与母亲的故事。与张桃花一样,该校设计学院环境艺术专业2013级的其他30多名同学,也在利用课余时间创作素描作品,并争取在母亲节当天,将手绘作品拍成照片发送给母亲。

  “手绘是环境艺术专业的必修课。手绘‘与母亲的故事’不仅展示了我们在大学里学到的技能,也表达了对家人的感恩。” 2013级环境艺术班班长张芷薇充满信心地说,“大家的父母一定都会很开心!”

  写封书信诉说心语

  “小时候,总是抱怨您对我太严厉。现在我长大成年了,才渐渐明白您的良苦用心。” 旅游酒店管理班2013级学生肖艳丽在书信中写道,“在这个属于您的节日里,我希望您节日快乐、永远年轻!妈妈,请放心!”

  与肖艳丽一样,该校旅游与外语学院的广大学生通过书信等传统的方式,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截止到5月10日上午,该班级47名学生中有30多名同学的书信已经寄到家长手中。

  送支“鲜花”传递温情

  一支康乃馨、一份感恩情。母亲节前夕,该校园林与建筑学院的广大学生积极行动,用塑料袋制作了300多支酷似康乃馨的工艺品,并把这些不会调零的“鲜花”全部送给该校的女教职工。

  同时,这些大学生们还举办了“妈妈我爱你”心愿墙活动,共收集到200多名同学对母亲的祝福语。一名同学写到:“时光荏苒,我们在妈妈温馨的抚爱中长大成人,是她让我们在纷杂的尘世中不失那份人之初的纯真。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对妈妈说‘妈妈节日快乐!’”

  “或许你们相隔千里、交流不多,但时空的距离,阻拦不了她爱你。在这个感恩的季节,请鼓起你的勇气,对她说一句‘妈妈,我爱你’!”临近母亲节,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也发出号召,希望广大师生心怀感恩、传递真情。
    本报北京5月13日电(记者靳晓燕 通讯员葛向阳)13日,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研讨暨《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以下简称《教育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总结了2013年中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了中国深化教育改革进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望了2014年中国教育发展形势。 

  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1.9%

  2013年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实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悲观。

  《教育蓝皮书》指出,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13年6月对21个省份30所高校的问卷调查,高校毕业生毕业时初次就业率为71.9%。从学历层次比较来看,初次就业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专科生为79.7%,本科生为67.4%,硕士生与博士生均为86.2%。从学校类型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为78.1%;其次是“211”(包括“985”)重点大学,为75.5%;普通本科院校排第三,为75.4%;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最低,为44.3%。从性别来看,男性初次就业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初次就业率(77.3%)高出女性(65.9%)11.4个百分点,性别差距主要体现在“已确定单位”和“自主创业”两项上,男性分别高出9.8和1.3个百分点。

  2013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平均为3378元。其特点显示为:第一,学历越高起薪越高,其中专科生为2285元,本科生为3278元,硕士生为5461元,博士生为8800元,各层次的高等教育收益率都很高。第二,男性收入高于女性,原因主要是所从事的职业和学历等因素的不同,在某些情况下,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性别歧视。第三,学校层次高并不能够直接带来高收入,《教育蓝皮书》中指出,“211”重点高校毕业生平均起薪为3157元,一般本科院校为3793元,高职院校为3291元,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为2610元。第四,就业地区之间的毕业生起薪呈现中部低、两头高的特点,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88倍;其中,京津沪为5419元,东部地区为3148元,中部地区为2882元,西部地区为3167元。此外,在不同就业地点、工作单位性质、行业之间均存在着毕业生起薪的差异。

  高职部分专业重置率高

  我国高考适龄人口已呈下降态势,并将于未来十年继续下滑,从高校招生实际报名人数来看也与这一趋势相吻合。2014年《教育蓝皮书》中指出,在此情况下,高校招生数并未有明显下降,而是仍然保持平稳增长,但高职招生规模下降,本科与专科招生之比由2011年的52:48调整为2012年的54:46。

  《教育蓝皮书》指出,高校招生的增量主要由一般本科院校承担,专科招生规模下降:2012年,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数达到688.8万人,比上年增加7.3万人,增长1.1%,增幅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985”院校普通本专科招生19.6万人,招生数量与上年基本持平;“211”院校招生56.1万人,比上年略有增长(1.3%);一般本科院校招生370.5万人,比上年增加11.2万人,增长了3.1%;高职(专科)院校招生255.0万人,比上年减少2.9万人(1.1%)。

  《教育蓝皮书》指出,公民办高职在校生数、招生数全部开始下滑,其中在校生数公办下降幅度大于民办,招生数民办下滑速度高于公办。2009年至2011年,全国高职在校生数减少了59558人(-0.62%)。其中,公办高职在校生数下降了53440人(-0.68%),民办高职在校生数下降了6118人(-0.33%),公办高职在校生的下降幅度是民办高职在校生的2倍。在此期间,全国高职招生数下降了22273人(-0.71%),其中公办高职增加了12847人(0.51%),民办高职减少了35120人(-5.51%)。19大类专业中,有14类开始下降。其中电子信息类(-73619)、文化教育类(-33541)、制造类(-14237)下降的绝对数都超过1万人;只有土建类(85371)、医药卫生类(51312)和交通运输类(18800)增长超过1万人。

  从学科专业的角度来看,在公办与民办的招生专业比较上,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公办高职院校在财经类和医药卫生类专业上竞争力强,民办高职在水利类、材料与能源类、资源开发与测绘类、土建类等专业方面,增长幅度远高于公办高职。

  此外,《教育蓝皮书》还指出,高职专业重置率较高。财经类、电子信息类、文化教育类等重置率在60%~80%。2011年,全国高职院校中开设专业重合最多的分别是财经类、电子信息类、文化教育类和制造类;开设专业最少重合的分别是公安类、水利类环保类。近年来,学校新设专业最多的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类、土建类、旅游类和艺术设计传媒类,分别达85所、70所、55所和51所。开设法律类、文化教育类、电子信息类和公共事业类专业的学校不断减少,分别减少了89所、49所、37所和16所。《教育蓝皮书》建议,与市场需求和就业相结合,高职院校需及时对学科专业设置进行相应的调整。

    5月,毕业生又到求职关键期。在大学生持续遭遇就业难的当下,中职毕业生的成绩单却很亮眼:武汉重点中职,七八个岗位抢一个学生;上海浦东中职生,大部分提前一年被预定;在贵州的招聘会上,甚至有企业为中职学生开出配车配房的优厚条件。

  一面是市场对中职生日益火热的需求,一面却是中职学校相对冷清的招生,中职教育为啥缺少吸引力?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偏见如何破除?专业技能型人才实行分类高考后,中职教育能否迎来转机?

  ——编 者

  经费投入连年增长,办学水平一直提高,对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贡献巨大——但说到底,中国的职业教育对多数学生和家长还是缺少吸引力。但是,近期在上海,记者看到了职业教育的一些新变化。

  职业启蒙教育能否做得更早更好

  自己动手在布面作画,然后做成有个性的T恤、布包;把一根普通电缆制作成网线,再用它体验上网;跟着未来的厨师们学做香甜的点心……日前,上海面向中小学生开展职业体验日活动,家长可以带孩子走进中职学校和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参与根据不同年龄段设计的共212个职业项目。

  面向整个城市打开中职学校大门,提供职业体验活动,在上海还是第一次。去年,上海在星光计划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组织了一些初中生现场观摩,反响很好,于是就有了今年的职业体验日。外界的积极反响让主办方始料不及:没怎么宣传,第一批网上试推的1万个名额一抢而空。

  在农业学校,你可以当小农夫,学种盆栽、当草坪理发师;在技工学校,有数控木雕、3D打印、操作机器人等项目,在服务性行业集中的中职校里,你可以参与一回古玩艺术品拍卖、学调鸡尾酒或练习极速点钞。每个项目前都是人头攒动,候场的队伍排得很长。

  耐心地将丝线分成几股,然后拈针刺绣,在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一名家长看到二年级的女儿如此专注都很惊讶:平时老觉得她缺兴趣、没长性——要是读书也能这么专心就好了!

  职校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学得轻松,都是差生。美术专业一年级学生朱靖辰自信而坦然地说:我初中学得累,成绩一般,进了中职,一样功课紧张,但喜欢就不累。这里不拼数理化,比的是技能和创意,职业目标也更清楚。小朱说,毕业后他会继续考大学。

  显然,很多家长都把职业体验当成了带孩子放松的手段。上海市教委职教处处长劳晓芸告诉记者,在美国,孩子6岁就要接受职业体验教育,中国的职业启蒙教育起步很晚,许多学生直到填高考志愿时,还对个人特长兴趣和各种职业特性缺乏了解。

  在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印杰看来,职业体验活动有利于启迪学生未来发展。让学生更早对职业有认知,较早认清自己兴趣所在,日常学习将会更有动力。他甚至设想,今后上海是否可以形成传统,将每年4月办成青少年的职业体验月

  中职毕业生收入稳增为何爱跳槽

  虽然人们对中职教育存在一定偏见,但近日上海市教委发布的2013年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显示,2013年,上海市86所中专、技校、职校近4万名毕业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7.8%。在超过2.2万名直接就业的2013届上海中职毕业生中,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对口或基本对口率达84%。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总数再创历史新高,达727万,有了上一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大学生就业难似乎已成常态。

  据调查,近几年上海中职毕业生收入持续提升,护理、航空服务、数控技术等专业月收入超过3500元的占四成,2010届中职毕业生起薪多在2000元以下,工作3年后,五成以上税后月薪已超过3500元。受访中职毕业生中,仅有不足一成对目前收入不满意。

  不过,调查的另一组数据显示,2010—2012届毕业的中职生,只有四成还在原单位,有过2次及以上跳槽经历者超过40%,且多从国企转到民营中小企业。用人单位调查也显示,中职生岗位稳定性一般

  中职毕业生为何频频跳槽?不少用人单位归因于中职生年龄较小,在岗位敬业精神方面有所欠缺。但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职业教育研究专家陈嵩看来,关键问题仍在于劳动用工制度的不规范和薪酬体系不尽合理。一些国企的薪酬制度仍存在惟学历倾向,对中高职毕业生往往抱着使用廉价劳动力的心理,中职毕业生只能通过跳槽获取更好薪酬。陈嵩认为,政府应该更多关注技能型人才的起薪和技术岗位准入标准的规范实施。

  分类高考后职业教育能否迎转机

  刚进校,学生大都不敢和老师交流眼神,因为用传统的教育标准看,他们是差生,是失败者。但现在,他们多阳光自信!职业体验日里,几乎都是学生志愿者唱主角:维持秩序、讲解要领、带头示范。感慨于学生的成长,上海商贸旅游学校的徐本方老师这样说。

  上海商贸旅游学校是黄浦区属的一所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本是区内兜底招生的学校。如今,这里的毕业生却异常抢手——刚进5月,已一个不剩。与不少职业学校追求规模化办学不同,商贸学校近几年探索精致化办学,招生规模从5000多名缩减到了3000多名,专业从20多个减少到11个。

  不要用旧眼光看待职业教育,未来不会是单一读书成才的时代。产业在转型,第三产业新岗位不断出现。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应新的社会需求。我们职校的学生,要成为有能力的好人,过上有自尊的生活。校长李小华说。

  商贸学校的毕业生里,有40%升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李小华说,这一比例还会继续提高。今年教育部宣布,将对专业技能型人才实行分类高考,上海在推行4中高职贯通之后,近期还开始在一些应用技术类高校探索让学生从中职读到本科的直通车

  在陈嵩看来,分类高考,意味着中等职业教育不再是断头路,职业教育可能由此走入社会观念与办学现实的转折期,从而逐渐回归为一种类型教育,而不是低层次教育。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尽快搭建起完善的高水平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更多高质量、有特色的职业学校,让中职生真正做到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终身学习有基础

  记者手记

  改变命运,职业教育也可以

  有哪些东西会伴随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且紧密关乎我们的幸福感?答案有两个:家庭和工作。

  工作与职业关乎人生幸福。但多年来,职业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有些偏门。尽管早有《职业教育法》,多地职教经费却难以做到持续、均衡和足额地拨付;尽管对中低收入家庭而言,中职教育对改变孩子乃至家庭命运有着实际意义,但在不少人的眼里,读中职的孩子就是差生,是失败者,遑论自我实现与幸福感?

  一边是已持续数年的史上最难大学生就业季,一边是中职毕业生行情见长和招工难、缺技师,如此荒诞的情形最终让我们迎来了职业教育命运的转折——不久前,教育部宣布分类高考,让包括中职生在内的技能型人才不再非得和学术型人才一样拼知识记忆和解难题水平,而是有了自己的上升通道。经济转型时代的中国发展,不仅需要有几个领军人物,更应该倚重的是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力大军。

  知识改变命运,技能同样也可以。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应该实实在在地存在。社会观念的偏见与轻忽、人才培养的单一和偏执,真的到了该扭转的时候了。 

 


今年东莞市职业院校学生在省中职技能竞赛中获得75个奖项, 被省组委会称为“东莞井喷现象”。(资料图片)


  5月12日,记者从东莞市教育局获悉,六部委联合推出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评选公布,东莞市教育局成广东省唯一获奖先进单位的地级市教育行政部门。
 
  据了解,2009年~2013年期间,东莞市政府共投入42.36亿元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4年投42.36亿
 
  据了解,东莞市从2007年启动全市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财政投入约30亿元,2013年已基本全面完成。本轮调整共新建了4所,扩建了5所中职学校。2009年~2013年期间,市政府共投入42.36亿元发展职业教育,其中2013年就达13.64亿元。据了解,东莞职教城项目投资规模达20亿元;中职学校购置专业实训设备2011~2013年市财政投入超过3000万;公办中职学校实行免学费政策每年约投入1.3亿元。此外,从2014年起,连续5年,每年将安排3000万元用于全市中职学校购置骨干专业设施设备。
 
  东莞市教育局局长杨靖波表示,教育局已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对公办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统一以“东莞市+行业(或专业)+学校”的格式进行命名。专业调整拟用三年完成,把11所公办中职学校开设的专业由47个调整为56个,规划在校生总数由现在的2.9万人增加到4.2万人。
 
  据统计,截至2014年5月6 日,高职院校3所,在建3所;中职学校共25所(含技工学校3所)。 全市中职学校的在职教师共3117人。2013年毕业的中职学生共17259人,就业2579人,升学4456人,共17035人,就业升学率为98.7%。
 
  期待更多社会资本投入
 
  东莞市教育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东莞2014年职业学校招生中,公办中职院校与民办中职院校的比例约为1:1。但同时,东莞部分民办职业院校正遭遇招生、就业、运营等一些列问题。对此杨靖波分析称,起步晚、办学条件不完善、运营成本过高以及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错位,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教育局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职业教育领域,东莞需要有更多大企业通过注资、参股等多种形式,为民办教育注入新鲜活力。”杨靖波说。
 
  杨靖波认为,东莞中职教育今后将以市场需求来制定相应的专业学科,下半年将推出动态调整政策,以平衡企业需求与中职院校专业的匹配程度,实时引导中职学校贴近市场运营。
 
  实现中高职连贯培养
 
  作为制造业名城,东莞市各企业在用工需求上跨越较大,既需要一线的技术工人,同时对尖端人才也十分渴求。东莞理工学校校长巫云表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升级对人才需求的提升,需要上下融通、自成系列的教育体系,实现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等贯通式教育。
 
  “目前东莞理工学校一方面与本土技术院校合作,提供中高职融通的教育培训课程,同时也走出国门,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合作,尝试中高职连贯国际化培养。”巫云说。
 
  

                        ——陕西工院举办文艺大讲堂

 

    5月9日,由咸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陕西工院联办的咸阳文艺大讲堂在学术会堂举行,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咸阳市作家协会主席杨焕亭和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咸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杨波海应邀为陕西工院400余名文学爱好者带来一场文学的盛宴。


    讲座中,杨焕亭老师以“生活与文学”为主题,与同学们分享了他对文学的看法,剖析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杨波海老师则围绕“生活与写作”畅谈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并从写作技巧上对同学们进行了现场指导。两位作家的深刻见解和对文学的独特感受,让陕西工院文学爱好者受益匪浅。


    本次咸阳文艺大讲堂由市文联和陕西工院宣教部联合主办,市作协、陕西工院团委以及“星火”文学社承办,市文联外联部部长李钧,驻咸高校的文学爱好者聆听了讲座。活动开始前和结束后,陕西工院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霍明辉、“星火”文学社会长姜小艳同学先后致辞。

长安模具不论是设计,还是制造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模具平均精度达到±0.001毫米。胡国球 摄

 
长安将模具学院建在工业区内,拉近了学院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加快了技能人才的培养。何明强 摄
 
  毕业季学生就业困难以及每年春季后技工荒已然成为时下人们关注的两大话题,人力结构的不合理分布正在削弱中国经济的竞争优势。作为对技工需求旺盛的东莞,缺乏有经验的工人也增加企业生产的不确定性,以五金模具生产著称的长安镇缺少技工的现象更显严峻。
 
  在此背景下,长安镇政府、当地著名的生产企业以及承担着长安职教工作的学校走到一起,共同创办了东莞长安模具学院。这所植根于长安五金模具产业的职业教育学院,立于厂房中,正在企业试水“全员技工管理”,为长安五金模具行业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同时,也为职教人员打通上升通道,提供晋升技能。
 
  职校建在工厂车间
 
  在经过一片厂房后,记者来到了去年诞生的东莞长安模具培训学院,该学校利用长安一著名模具生产厂房改造而成,该学院寄托了长安模具企业提升人力技能的重任。
 
  走进学校,只见2014年省技能大赛之模具制造技术项目竞赛的红色横幅挂在行政楼前,而距离行政楼不远处,在此实训的学生在机器前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别从制图、操作入手,练习模具制造。
 
  “学院建于工业区内,拉近了学院与企业的距离,让学院汲取企业的力量,助力学生的培养,在学生成才后再进入企业,学院如同一座桥梁一般,打通企业与学生的通道,两者互助互利。”学院负责人曹校长告诉记者。
 
  为了推动长安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高端模具人才和技术支持,去年,长安镇政府、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联合长安镇具规模的、技术先进的模具企业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要目的,共同筹建东莞模具培训学院。
 
  记者注意到,在这所全新的模具学院中,它已经与传统的只是专注校园教学的学校不同,在曹校长的描述中,“这是一所打破围墙的学校,它所面对是千千万万有志于五金模具的人员”,将为这些人提供相应的职业培训。
 
  按照规划,东莞长安模具培训学院有四个具体的办学目标:一是,打造“学模具,到长安”的行业名片,抢占模具高端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将长安五金模具的产业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二是,打造产教研结合推动模具产业转型升级的平台,成为长安模具产业的增长点;三是,打造模具高端人才交流、培训平台,成为模具高端人才培训的创新点;四是,打造长安模具企业服务平台,让长安模具企业培训有场地,招工有场所,素质提升有依靠,成为全国模具人才市场集散点。
 
  围绕上述目标,当前学院在创办力量中,集中吸收了众多的企业参与学院建设。其中,以东莞长安模具学院为平台,构建了东莞市模具(国际)职业教育集团这一松散的组织,以集团运作模式推动职教发展。
 
  企业与职校联姻培养技工
 
  “做模具,到长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凭借以往积累的产业优势,长安五金模具产业驰名中外。在曹校长看来,他希望以后通过模具培训学院,形成“学模具,到长安”的新趋势。
 
  数据显示,长安镇共有机械五金模具生产企业1100多家,个体工商户6800多户,五金模具产业年产值180亿元,居全市首位,五金模具企业众多,专业市场发达,产品上下游配套齐全,是华南地区乃至国内重要的五金模具产品生产和销售集散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在长安从事五金模具生产的人员超过20万人,其中,除了普工外,技术工人岗位往往都是厂里面自己培养,老职工带新职工的方式,这种类似于学徒制的做法,增加了企业生产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东莞长安模具学院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就其与企业负责人的交流的情形来看,企业对于受过专业训练的技工人才需求较大,“经过专业技术训练的员工能够节省企业培育时间,在工作中也更具成长性。”
 
  记者采访中得知,不少五金模具企业,为了培养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一个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人员,往往需要安排专门的老职工传帮带,且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一过程中,老职工是否能够倾囊相授成问题,新员工学会后,会不会在企业继续待下去也是一个问题。技术工人的缺乏与之随后产生的技工争夺战,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以上种种,企业急需要找到一种新的员工培养模式。他们将目光放到职业教育这一模式上,而恰恰承担长安职业教育的学校也急需找到新的途径,拉近职业教育教学与实践间的距离。
 
  长安市职业教育机构在以往“车间进校”、“企业课堂”、“牵手德育”三大“长安模式”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工厂”本土项目“企业项目训练中心”的尝试,将学生带到企业中受训,让学生在企业中跟着企业师傅学习,合格后立马返校,再学习新的技能。
 
  “这种顶岗实习的方式,解决了学校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曹校长说,学生在3年的学习过程中,有一年的实习课程,有别以往,将学生推入企业,单纯的作为企业普工不同,顶岗实习的计划则是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校将老师与学生一起派到企业,在相应的岗位上,接受企业师傅的培训。
 
  缘何企业愿意接受学校学生进入厂区学习呢?曹校长解释说,在此过程中,企业也能获得不少好处,他举例说,“一位企业负责人就告诉他,学生进入厂区学习后,企业模具质量提升不少,当师傅的工人,在学生面前操作格外认真,无形中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态度。”
 
  来自望牛墩的阿坤和洪梅镇的阿柱是模具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就非常渴望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正在为进入更好的企业努力。初中毕业后,他们学到一技所长,为了能够早日工作,选择入读职中。
 
  当前,学校已经与当地两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这两家企业在长安也是首屈一指。曹校长感慨地说,进入企业后,不仅是学生在学,实际上,老师也在学。当前技术更新较快,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采购动辄过亿元的生产线,进入企业后,教师也能够第一时间接触全新技术,也促进了教学开展。
 
  企业试水“全员技工管理”
 
  东莞长安模具培训学院还在进行一项名为“技师工作站”的项目,该项目一旦实施成功,将理顺技工晋升的通道,让技工有全新的进步空间。
 
  在日前召开的东莞市模具(国际)职业教育集团的会议上,决定依托东莞长安模具培训学院这一平台,组织培训教师上门为模具企业服务,帮助企业人力资源整体优化提升,做好“技师工作站”、“企业人才评价”及“全员技工管理”工作。
 
  曹校长介绍说,技师工作站是今年开始实施的一项高技能人才培养新举措,是为培养技师、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技术推广而专门在企业、行业或事业单位中成立的专门机构,由企业申请、市人力资源局审核,审批通过后由市人力资源局发文并授“东莞市钜升技师工作站”牌匾。据介绍,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是国家最新推出的技能人才培训及技能鉴定办法,跟以往的技能鉴定相比,技能人才培训机构、证书待遇等都不同。 
 
  曹校长举例说,以往技能鉴定及企业技能人才评价通过后,均由人力资源部门颁发相同的国家技能等级证书。这类技能鉴定的证书在企业通常不被看好,一般不会与员工的工资挂钩;而员工通过企业人才评价获得的证书,则与员工的晋升、工资等级挂钩。
 
  曹校长说,以往企业对技工判断往往无法量化,面临员工晋升也没有依据,模具培训学院将解决这一问题,“届时,也会为众多未接受正规教育的技工提供机会,让这些工人也能获得培训,从而完成企业技能人才评价的相关认定,为其晋升提供帮助。”
 
 
 
    近年来,徐水县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突破口,以校企合作、稳妥就业为保障,推进职教步入发展“快车道”。

  该县把打造全国一流职业技术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职教第一目标,不断提升优化职教软硬环境。2013年该县职教中心成为国家级示范校,计算机应用和会计专业被评为省级骨干专业;计算机网页设计专业在全省200多所中职学校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勇夺团体一等奖,43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

    该县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产业、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依托大王店园区长城项目,重点打造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等品牌专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群的发展。实施“校企合作,引企入校”战略,加强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通过专业和课程共建、实习和培训基地共建等合作方式,为职教中心引入多家科技型企业,实现课程建设与企业人才需求零距离对接,校企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效果显著。

  该县还制定面向京津和本地科技型企业就业方案。目前,县职教中心已与京津地区的五洲、联想、三星和本地长城、巨力等2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长期就业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达99%以上。 

 ——内地新疆中职班人才培养工作纪实

    今年6月,内地新疆中职班将迎来首批毕业生,共有2196名学生毕业。根据教育部和新疆的规定,毕业生既可在内地参加高考,也可回疆参加高考或参加面向中职学生的“三校高职”考试,还可以就地就业,或者回新疆就业。

    ■本报记者 蒋夫尔

    2011年,中央决定启动举办内地新疆中职班。当年,即开始在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广东9个内地省市的33所职业院校办班,招收了3300名新疆籍中职生。这些学生绝大部分来自新疆南疆四地州的少数民族地区。

    如今,3年过去了,在内地院校的努力培养和呵护下,今年6月,内地新疆中职班将迎来首批毕业生。3年来,内地职业院校共招收新疆学生9900人,为了培养他们成才,付出了很多心血,用心用情,为新疆培养技能人才。

    “内地新疆中职班改变了我的命运”

    “作为一名内地新疆中职班学生,我深感幸福和自豪,党的民族政策,使我这样的边远地区的农牧民学生,有了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通过3年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技能,还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综合素质。”5月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山东枣庄市薛城区职业中专学生阿卜都喀哈尔·马木提对记者说。

    阿卜都喀哈尔·马木提,维吾尔族,家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农场,父母都是农民,家庭贫困。2011年,初中毕业的他没有考上高中,大学梦就此破灭了。正在这时,他遇到了国家启动内地新疆中职班惠民政策。“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最终被录取到枣庄市薛城区职业中专机械加工专业。”

    “到学校一看,才知道这是一所国家重点职业学校,条件非常好,学校对我们新疆籍的学生非常好,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阿卜都喀哈尔·马木提对记者说,“经过3年的学习,我学到了专业的技能,普通话水平也提高了很多,我还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枣庄市‘三好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了枣庄市一等奖和山东省三等奖,我还被授予‘枣庄市技术能手’光荣称号。”

    说到这些,阿卜都喀哈尔·马木提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激之情。“内地新疆中职班改变了我的命运。要不然,我可能还在农场里种地呢。”他说,“我要用所学的技能,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

    和阿卜都喀哈尔·马木提一样,截至目前,已有近万名新疆各族学生享受到了这项优惠政策,他们分布在全国27个城市的33所职业院校学习各项职业技能。

    “创新育人模式,用心培养新疆学生”

    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是承担内地新疆中职班的全国33所职业院校中的一所,该校校长陈金国说:“为了培养好新疆学生,我们创新育人模式,用心培养新疆学生,让他们不仅学到技能,还教会他们做人。”

    结合内地新疆中职班实际,群益职业技术学校探索出了学校、行业协会、企业三方联动,合作育人的培养模式,虽然学生在上海读书,但陈金国把实践技能培养和顶岗实习放在了新疆。

    学校的汽修专业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新疆广汇集团结合企业用人要求,构建“行业标准、企业需求、学校培养”相结合的广汇集团订单委托培养模式;房地产专业则与新疆喀什房地产协会、喀什家和兴房产公司合作,构建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陈金国说,类似的模式还有很多,通过模式的创新,满足了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此外,学校还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实施“双师带徒”模式,通过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这一双师带徒的方式,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学校37名新疆学生获得了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达到97%。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33所职业院校中,各学校均针对新疆学生实际,改革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采用师傅带徒弟,以及顶岗实训、工学交替等办法,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让学生在技能方面能够做到满足生产实际需要,学到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利用所学技术就业,使家庭脱贫致富。

    “学生成了企业的‘香饽饽’”

    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内地新疆中职班学生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学生努尔伊力在新疆一家汽车修理公司实习,由于表现出色,连续几个月实习工资达到5700元,这个实习工资水平在上海当地汽修行业也是不多见的。如今,他已与实习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努尔伊力告诉记者:“实习期间就能拿这么多工资,父母很高兴,邻居们都羡慕我。这样下去,两三年我们家就能彻底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各内地新疆中职班办班学校,纷纷把学生就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把就业思维前置,提前为学生做就业规划,在了解了学生的就业意愿后,再根据实际进行“查漏补缺”,技能不到位的,进行专门培训;综合素质缺失的,进行专门提高培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为新疆学生就业找思路,寻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果。

    记者了解到,全国33所内地新疆中职班办班学校中,今年共有2196名内地新疆中职班学生毕业。根据统计,这些毕业生中,共有922名毕业生报名升学,其中111人报名在内地升学,811人报名在疆内升学。根据教育部和新疆的规定,毕业生既可在内地参加高考,也可回疆参加高考或参加面向中职学生的“三校高职”考试,还可以就地就业,或者回新疆就业。

    内地新疆中职班学生买买提·尼亚孜说:“无论是党和政府,还是有关部门,以及学校老师,都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前途考虑,都在关心着我们,这让我们十分感动。怀抱着感恩之心,我们要自强不息,努力工作,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报答培育之恩。”


    青岛华夏职业教育中心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荣获“全国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省文明单位、省‘德耀齐鲁’道德示范基地、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学校致力于打造“升学有品牌高校、就业有优质岗位、做人有高尚品德、发展有强劲动力”的人才培养品牌,完善中高职衔接教育体系。

  2013年,学校率先与青岛科技大学试点实施“3+4”中专、本科分段一体化贯通培养,前三年在青岛华夏职教中心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后四年在青岛科技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接受本科高等教育。学校在该设计项目中实施“卓越财务经理”培养工程,完成了省教育厅规划的“3+4”中专、本科分段一体化贯通培养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该工程规划目标旨在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理论基础坚实、知识面宽、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财务管理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该项目系山东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重点建设项目,2013年该专业在市内三区录取的学生平均成绩为556分,居试点学校之首,深受学生及家长青睐。

  多年来,青岛华夏职教中心坚持品质教师的培育,现拥有在职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22人,“双师型”教师77人,高、中级教师占教师队伍的77%。有省市特级教师3人、省市优秀教师8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3人、省市教学能手21人、省市职教名师培养工程人选2人、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44人,为“3+4”班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本报讯 (记者 金红蕾)“我们学校的崔西展校长和刘天真老师分别获得了全国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和杰出教师奖!”近日,在青岛电子学校校园内,师生们纷纷传递着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据记者了解到,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战线的最高奖项,深得职业教育战线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根据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及职业院校发展情况,本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在全国范围内共设立了杰出校长奖80名、杰出教师奖110名。青岛电子学校的崔西展校长和刘天真老师分别获得了杰出校长奖和杰出教师奖,他们也是本市唯一获得此项奖项的校长和教师。

  首届齐鲁名校长

  职教改革的先行者

  走进电子学校的会议室,一张挂在墙上的“电子学校发展战略图”一下子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电子产业集群、造船产业集群、家电产业集群、汽车产业集群等六大产业集群的人才发展培养布局战略,让人一下子就对这所职业学校的发展脉络有了清晰地认识。“结合城市产业布局的调整,不断完善和创新开设新的专业,是电子学校几年来紧跟时代发展脉络,服务城市经济的一个特色。”崔西展,这位在职业教育管理一线奋斗了20多年的“老兵”,始终坚守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之基。他先后提出了“道德校园、政策校园、法制校园、和谐人文校园”的建设目标、“打造新电子,服务新经济(310358,基金吧)”的服务口号、“培养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奉献整个社会”的办学理念、“崇德.尚礼”德育特色、“1+1+1”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思想与智慧的结晶,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和就业,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职业学校办得好不好,就业率是一个很大的考量指标。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崔西展经常起早贪黑,下企业,到郊区,签协议。青岛海信、软控集团等80余家企业的负责人被他的行为所感动,与学校签订了就业培养协议。目前,该校每个专业至少与一个名企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并在教学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2014年,学校确定与台湾师范大学MOS认证工作也已全面展开,目前正在引进台湾师范大学学生生涯规划平台。

  伴随着中职改革的浪潮,电子学校也一直在创造“惊喜”。多媒体专业试点、3d打印专业试点、物联网专业试点,“3+4”本专科试点、中德职教示范基地试点……电子学校在这个“老职教”人的带领下,不断焕发着新的活力。

  双师型教师

  课堂实践改革的践行者

  刘天真老师是青岛电子学校的一名优秀计算机老师,同时也是具有多年企业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是一名典型的双师型教师。

  她先后主编《实战Dreamweaver8网页制作教程》、《数字视频编辑Adobe Pre?miere CS5》、《影视后期特效After EffectsCS5》等多本教材,分别由机械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0年她辅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比赛获一等奖,在全国为青岛市、山东省赢得了第1块该项目金牌。

老师指导学生训练


  武进新闻网讯(记者 镇晓丹)4月30日,武进区职教中心传来喜讯,在为期一个多月时间的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该校代表队共斩获13金23银30铜,创历年参赛成绩之最。

  据悉,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于3月24日在全省十三个省辖市同步开始举行,职教中心代表队共派出105名师生参加其中10个大类的30个项目,原定7天结束的大赛因为后续新增5个项目,直至昨天该校才完成最后一项比赛,最终成绩定格为13金23银30铜,全面刷新去年7金20银24铜的总成绩,再创历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8年参加大赛以来,今年该校首次参加高职组别的比赛,便一举在建筑装饰技术项目上夺得了一等奖。另据了解,此次学校参赛的部分选手还将代表江苏省参加6月份举行的全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

 

让在职员工接受中职教育,既可以为社会提供技能人才,又可为深圳的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鲁力 摄


  南方日报讯 (记者/孙颖)深圳将实施“全民素质提升计划”,着重于提升在职劳动者的学历和技能水平,推行初中及以下学历在职劳动力接受非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含技工学校教育),力争到2020年,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口比例下降20%左右。中职教育经费按8:1:1分别由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承担,每年人均政府补贴最高达2400元。

  深圳市教育局等单位昨日举行“全民素质提升计划”试点工作启动仪式。该计划将在龙岗区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全面推行。据悉,2014年将在龙岗区境内招收1.5万名在职劳动者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收4000名在职劳动者接受成人大专学历教育。

  力争2020年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口下降20%

  对于为何要实施全民素质提升计划,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深圳在职劳动力整体学历和技能水平偏低,这与深圳的城市发展不相适应。近年来,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已多人多次在“两会”上提出关于提高市民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素质的建议或提案。2012年以来,市教育局会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充分调研论证,向市政府建议实施全民素质提升计划。

  据介绍,全民素质提升计划着重于提升在职劳动者的学历和技能水平,进而提高全民素质。根据计划,将重点推进18-35周岁在职劳动者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推行初中及以下学历在职劳动力接受非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含技工学校教育),力争到2020年,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口比例下降20%左右,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到14.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

  鼓励具有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或高中学历的在职劳动者,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等级或学历层次,力争到2020年,拥有大专学历或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在职劳动者总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0个百分点,使深圳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及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达到30%以上。

  试点探索职教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互认

  对于为何选择在龙岗开展上述计划试点,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市实施全民素质提升计划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全面推行。龙岗是是个产业大区,产业工人200多万,在职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学历比例较高,亟待提高在职劳动者素质,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需求。

  据介绍,2014年将在龙岗区境内招收1.5万名在职劳动者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收4000名在职劳动者接受成人大专学历教育,完成4000名在职劳动者参加中级及以上职业技能鉴定。招生对象均为18-35周岁在龙岗区就业的在职劳动者、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与用人单位签订半年以上劳动合同、按规定缴交深圳市社会保险(放心保)费。

  根据问卷调查及龙岗产业需求,开设数控技术应用、办公文秘、工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应用、商务英语、中西餐烹饪、电子商务、汽车维修等十个中职专业。

  深圳将建立“中职教育学分银行”,主要通过学科考试和技能等级证书即可获得学分。“通过试点,探索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互换互认,构建中职教育和技能培训的相互融通的"立交桥",解决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两张皮"问题,为全市乃至全国探路。”上述负责人说。

  每年人均政府补贴最高达2400元

  据了解,实施全民素质提升计划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其中中职教育经费按8:1:1分别由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承担,每年人均政府补贴最高达2400元,用人单位要按要求从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学员的学习费用。

  为调动在职劳动者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和专科教育的积极性,减轻学员先行缴纳学费毕业后再申请补贴的经济负担,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将借鉴深圳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办法并进行优化,对完成中职相应学分和取得专科毕业证书的学员及时兑现相应政府补贴。

  浙江省衢州市发挥职教优势,从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入手,全方位开展社会培训,积极主动为地方产业升级服务,为企业提供技能人才和技术服务,充分释放职教改革的“红利”。衢州职教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职业教育只要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下功夫,其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宽,生机无限。

  要服务好地方经济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在社会培训上下功夫。职业院校的校长们一定要认识到,像服刑人员、退役士兵和城镇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是劳动力市场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事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做好这个群体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就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之举。正是因为在社会培训中的成就,衢州职教受到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青睐。

  要服务好地方经济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在服务地方产业和企业上下功夫。眼下,产业转型升级是地方政府的头号工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会面临大量的技术难题,职业教育如果能积极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其重要性一点不比多输送几个毕业生小。衢州市的职业院校联合企业成立产学研联合体和技术服务队,主动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做法,赢得了政府的信任、企业的支持,也促进了自身发展,一举多得。

  要服务好地方经济发展,职业教育还必须深化改革。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个地方的职业教育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规模,所属的职业院没有一定的实力,何谈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地方政府要有大力发展职教的战略远见,要加大对职教发展的统筹和体制机制改革力度。衢州市统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通过深化改革拆除影响职教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从而为职业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总之,职业教育只有真正做好服务地方经济的大文章,才能赢得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支持,也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法制晚报讯 (记者 李文姬)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教育部高校转型改革方向已明确,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网友大呼:一夜回到解放前。

  据《经济观察报》今日报道,本次高校改革调整的重点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率先转作职业教育。目前,国家教育部已经成立了联盟,有150多所地方院校,报名参加教育部的转型改革,但改革的更多细节目前还不方便透露。

  培养技能人才高校比例将提高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3月底,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就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将出台两种高考模式,分别针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及学术型人才,学术型招考就是现在的模式。

  为适应职业教育需要,国内将有1600至1700多所高等院校侧重现代职业教育,除了现有的100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外,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也将转型为职业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将从现有的55%提高到70%-80%。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 定位困惑

  同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诚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报告》中也提到,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我国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结构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高级技工荒”问题凸显。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同质化发展,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


  孙诚提出,在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中,研究型大学和高职(专科)院校的定位相对明确,而地方普通高校作为夹心层,定位常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困惑,其中尤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为典型。

  截至2012年,我国共有新建本科学校646所,超过普通本科高校总数的50%,2012年培养的毕业生占全国非“985”、“211”普通本科高校的45%,已经成为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

  因此,推动这类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将极大地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此外,鲁昕在此前受访时曾表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系统化培养的关键环节。去年,教育部已组织15个省份35所地方本科高校及研究机构系统研究欧洲实体经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开展了以1999年新建本科高校为重点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课题研究。
    近日,国家教育部明确高等教育院校改革方向: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

  教育部此次明确的普通高等院校改革方向,无疑是理性的,也是让人欣慰的。因为教育本身并不是盲目追求文凭的,而是在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上,培养社会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但遗憾的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国家在教育事业的建设中,出现了一些片面追求“高大上”的现象。本科院校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冒头”出现,相关教育却越来越失去了技能化、专业化。渐渐地,一些高校的教育也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脱节。

  其中最为明显的表现就在于: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很多本科,甚至硕士、博士生毕业之后找不到理想工作,选择了流浪甚至自杀;而另一边,却是为数不少的企业,面临“用工荒”,发愁找不到合适的技术性、实用性员工。

  因此,600多所本科高校将转向职教,这样的教育改革方向,无疑是抓住了教育的本质,揪住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脱节问题的“牛鼻子”。

  此外,此次针对高等教育的改革,还有两个亮点值得关注:一是转向的高校数量大,占到总高校的50%,达到600多所。这一方面解决了当下职业教育力量缺失的问题,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培养更多的社会所真正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拯救了一些高校,解决了其之前盲目扩张给自身所造成的生存危机。比如扩招之后,很多大学不顾自身力量盲目开办,之后渐渐出现了力不从心,或者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有的高校甚至已经出现了招不到学生的难题等。

  二是打破了以往职业教育文凭仅限于中专和大专的限制,实现了职业教育体系从大专到大本、甚至于研究生、博士生的构建。职业教育学校再不是比本科高校低人一等的教育机构,职校毕业生也可以是本科甚至是研究生文凭,可以享受与本科、研究生一样的就业待遇等。这无疑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们因嫌职业教育文凭低而不愿意去上的问题,使得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更加平等化!

  事实上,近些年来,一些本科高校已经面临着多重危机,比如教育质量无法突破、专业设置与变革跟不上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无优势,招揽不到生源等等。其如果继续在本科院校中坚守,等到的极有可能是破产与消失。而如今,将这些高校转向职业教育,充分利用了资源,适应了社会对人才教育的需要,同时也解决这些院校的生死存亡问题。因此,600多所本科高校将转向职教是教育的理性回归,值得我们期待!

 ——安徽省天长市职教中心“六位一体”德育模式


    安徽省天长市职业教育中心新校区鸟瞰图

    安徽省天长市职业教育中心德育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丰富的文体活动为载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为核心,以营造丰润的校园文化为重点,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了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濡染。到2012年,学校提出“职业教育的根本是育人”,探索出了“六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并在全校积极推行,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了具有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六位一体”德育模式

    1.用环境濡染心灵

    学校在建设发展中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美化、绿化、净化了整个校园,学校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严谨、求实、进取、创新”的校风,“明德修其心,至善正其行”的校训,“厚德、敬业、博爱、善导”的教风和“睿脑、蕙心、绣口、巧手”的学风,催人奋进,润物无声。各班级教室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设计班级环境,教室的墙壁变成了学生学习创造的天地:名人画像、名言格言、学生书画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学习园地”展示了学生各类优秀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知识的魅力;“班级之星”带动了全班,坚定了信心,每一颗“星星”都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

    2.用活动唤醒自我

    学校成立了绘画、书法、象棋、乒乓球、篮球等18个文体活动兴趣小组和计算机、会计、数控、焊工、钳工、家电维修等15个技能兴趣小组,每个活动小组都由一名有相关特长的老师担任组长,一名有相关特长及爱好的学生担任副组长,他们每周都定期开展活动,吸引了一大批有文艺、体育、技能特长的学生。学校还充分广泛地开展各种课内外主题教育活动,如“学雷锋”、“庆国庆”、“做一个文明的中职学生”等主题活动。各级各类活动的开展更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各具情趣的活动中找回自我,同时激励了学生成功的梦想。

    3.用赛事重树自信

    各个兴趣小组都会组织别具特色的竞赛活动,如书法大赛、舞蹈大赛、诗歌朗诵大赛等,另外学校也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种赛事,如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大赛、文艺大赛等、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舞台,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这些赛事参与面广,设奖面大,让更多的同学获得了成功的喜悦,领悟了真正的掌声与喝彩的魅力,帮助了学生重树自信。

    4.用榜样引领方向

    在德育中,学校非常重视挖掘师生中的积极因素,让榜样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如在文化长廊中开辟专栏展示“校园撷英”,对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以及荣获各种荣誉的教职工、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及时通过光荣榜的形式进行公开表扬;各班级也成立了“进步之星”等宣传栏,表扬在年级、班上有进步的学生。这样,既让受表彰的师生拥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又让他们感觉到肩上的责任,同时更为学生树立起可学可追的榜样,让学生更加信任和热爱自己的老师和校园。

    5.用媒体熏陶人格

    校园媒体是学校德育很高效的平台,学校广播电台在校党支部、团委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采访、组稿、播出,办得有声有色,校园广播电台每天早中晚的三次播出,其内容既有充满丰富多彩新闻快递、歌曲赏析、校园撷英等,又有严谨深刻的名人名言、名人逸事等板块,深受学生的欢迎。校报《天职苑》由文学社主办,定期出版,报纸内容丰富,印制精美,颇受师生好评。宣传橱窗、校园网络,学生自己组稿、编辑、张贴或上传,充实了生活,锻炼了能力,更让他们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也学会了坚持。

    6.用制度看守道德 

    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特长和个性的同时,学校不断教育学生,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不自由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要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上。学校狠抓建章立制,狠抓制度的检查落实,通过《学生一日常规检查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的制订与实施,使学生熟知并达到各项条例规定的行为要求;建立良好的奖惩与激励机制并及时分析总结学生品德行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对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进行量化打分,在班级中创设产生良好行为的情境,形成健康的舆论氛围,杜绝了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立德树人 连创辉煌

    几年的探索实践,学校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校风端正,学风浓厚,文明自律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自觉追求。毕业生无论是走上工作岗位还步入高校都展示了良好的道德素养。2013年荣获“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滁州市五四红旗团委”、天长市“文明单位”等多项集体荣誉称号。另外,学校学生参加的“全国、省技能大赛”“全国文明风采大赛”、“安徽省中职田径运动会”、市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等各级各类大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辐射影响

    学校德育工作的显著成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安在线记者曾就此专门采访学校佘文学校长,请他畅谈德育工作心得体会。连续两年在学校召开的滁州市职教工作大会上,学校的“六位一体”德育模式均引起与会人员的极大兴趣,纷纷交流探讨实施的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安徽青年报》、《安徽工人日报》、《滁州日报》等媒体记者来校采访报道。其中《安徽青年报》的报道内容经多家媒体转载,引起较大反响。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