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展开全部

    本报讯(记者梁国胜)近日,2014全国职业院校学生记者团活动选拔通知发出,通知指出,将从全国高职院校选拔50名学生记者,学生记者将会运用多媒体,以学生视角报道和传播6月底即将在天津召开的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本次活动选拔将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即日起至6月10日)为初试阶段,参选学生须登录中青在线活动报名页面按要求填写信息,并提交展示稿件;第二阶段(6月6日~6月14日)为复试阶段,通过初试的同学需要得到学校宣传部的确认推荐,同时提交一篇采访院校领导的报道稿件;第三阶段(6月15日)为最终名单公布阶段,组委会将在活动官方网页发布最终入选学生记者名单。

  届时,学生记者将在中国青年报编辑记者的培训下,以多媒体(报纸/网络)传播渠道,从学生视角观察、报道和传播大赛。其间,还将竞选产生第三届全国职业院校学生记者团执行主席、组织“学生记者对话部长”、“学生记者对话企业家”、“学生记者对话院校长”、“学生记者对话技能明星”等活动。

  据悉,此活动是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支持下,由中国青年报社、天津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举办,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全国职业院校宣传部长联席会议联合承办,至今已经连续举办过三届。


   本网讯(记者 蒋夫尔)2014年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疆区预赛在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开幕式,2259名职业院校学生将在为期10天的比赛中比拼技能。


  据悉,今年全区有172所职业院校派出代表队参加比赛,参赛人数较去年增加400多人。本次大赛比赛项目涉及34个专业大类,设立了102个分赛项。比赛由自治区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比赛在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喀什地区举办,喀什地区主要负责南疆地区传统工艺类和服装类比赛。大赛分为中职组和高职组,不同组别又设立了学生比赛项目和教师比赛项目,各个项目比赛的优秀选手将代表新疆参加6月在天津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毛力提·满苏尔说:“全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赛人数逐年增加,表明了新疆职业教育良好的发展态势,每年一次的技能比赛提升了学生们的技能水平,为教师们搭建了切磋教学经验的平台,对职业院校教学水平也是一次验证。通过比赛发现不足,为职业教育改革提出新理念,同时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职教成就“致富梦”

——湖南省资兴市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纪实

 

  果农大户王三军(右一)现场教授村民罗汉果栽培技术。(资料图片)

  在湖南资兴,不管是学生还是劳动力,工人还是农民,健全还是残疾,只要想学技能长本事、想创业就业,政府就会全方位全过程搭建平台。

  读中职,免费;所有培训,免费;培训后想就业,推荐;创业没资金,免息贷款。在湖南省资兴市,不管是学生还是劳动力,工人还是农民,健全还是残疾,只要你想学技能长本事,只要你想创业就业,政府就会全方位全过程搭建这样的平台。

  55岁的东江街道铁厂村农民李海平,向记者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时,几次眼圈泛红。因小儿麻痹症落下终身残疾的他,学过裁缝种过西瓜开过小店,最终选择办养猪场,目前年出栏生猪800多头,年收入十几万元。成就李海平致富梦想的,正是资兴市“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

  资源枯竭,库区移民,中职难发展——“倒逼”出来的模式

  资兴是湖南的一个县级市,37万人口,其中约6万人是上世纪80年代修东江水库的移民,约3.5万人是煤矿工人。曾经,煤炭资源是该市的经济发展支柱,但多年开采后的今天,资兴已成为国务院认定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移民要生存致富,煤矿关停压产后近3万工人要再就业……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如何转?“转”的人从哪里来?2011年底,44岁的陈荣伟调任资兴市委书记,摆在他面前的资兴,就是这样一个现实。“人才聚集才能聚集一切。”两年后的今年4月,陈荣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而当时资兴是个什么样的人才状况呢?全市20多万劳动力,专业型、技能型的不足10%。自己培养培训?市里唯一的公办职业中专,才从私人老板手上收回不久,在校生三四百人;各种形式的成人培训,大多或者是纸上谈兵,或者是学员们打个转签个字了事,或者是“撒胡椒面”,基本没有效果,“因为好多培训项目是上面布置的,并不是老百姓真正所需的”。

  “如果每个家庭都有个拿工资的,职教发展和群众致富就不是一句空话了。”陈荣伟告诉记者,自己来自农村,当年在外打工的乡亲们现在年纪大了成批返乡,但因为没手艺,种田也不大会了,成批返贫。“改变现状的唯一办法,是让他们学手艺、长本事。”

  资兴市“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应运而生。2012年3月,市委、市政府正式下文,明确规定,发展中职的同时,整合全市所有的职教培训资源,市财政每年再安排1000万元,共计5000万元,力争为全市每个欲就业创业的家庭,免费培养一名产业技术工人或致富能手。“初步统计约8万人,3年完成。”为实施此项工程专门从市教育局副局长调任市职教中心主任、市职业中专校长的邓化平说。

  但要将十几个部门一年约2000万元的培训经费整合“充公”,并不是件易事。资兴市委、市政府一是将农广校、农机校、劳动技校等7家小单位合并到中职校成立职教中心;二是明确29个市直相关单位和20个乡镇(街道)的行政“一把手”亲自抓,明确各相关单位的培训计划、基地建设、资金管理、考核考评等,全部统一;三是部门及乡镇(街道),分别就此与市政府签订责任状,每年一考评,2013年就有5个工作不力的单位被通报批评;四是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以乡镇(街道)为单位,优胜单位奖励,优胜个人提拔。现任市旅游公司副总经理巩子天胤,就因在2013年导游比赛获得第一名而走上如今的工作岗位。

  农民点单、政府开班,边培训边拿证,技术培训送上门

  橘花飘香的4月,记者穿行在资兴的大山里采访,碰到的每个人,都能熟练说出7个字——“一户一产业工人”。

  原来,为了摸清群众的就业意向和培训要求,资兴在下发文件的同时,组织了几百名干部,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像搞人口普查一样,深入20个乡镇(街道)35个社区260个村的3000多个组,收集了解每个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和培训需求,并投入40多万元建立起专门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记者采访时看到,已录入的数据是81686户、194322人。

  “全免费?还发误工补助?”最初,几乎没有人相信还有这样的好事。在一次次的宣传发动、一期期的培训班后,报名的农民越来越踊跃。44岁的焦志当是蓼江镇大坪村村民,搞了一二十年建筑,还在沙特阿拉伯、越南等国打过工。可是在4月16日刚刚开班的砌筑工培训班上,记者居然看到这个“海归”的名字。他说自己才从马来西亚的工地回来,“主要是想拿证”。之前尽管技术比较好,但没技术等级证,到哪都拿不到高工资,听说市里的培训既能学到东西又考试发证,所以他一回家就报名了。

  种植、养殖、竹木加工、电工焊工、乡村旅游、家政服务……整整17大项,两年多来,每项都有政府组织开办的培训班——最新统计数字是共办班542期,培训27299人。政府为此投入1200多万元,提升各乡镇(街道)职教中心的基础设施,建立了以职校为主,包括果树研究所、驾校在内的20个培训基地,并特聘了48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师。

  黄静,清江乡青草村村民,记者从县城驱车几十公里到他家时,他一下子拿出了5个培训证:乡村旅游、果树栽培、残疾人实用技术、中式烹调师,甚至还有三文鱼料理。“有的进城学,有的就在家门口学。”黄静说,这些学习和培训让自己找到了事业方向。利用自家面朝东江背靠果园风景极美的优势,去年他办起了“农家乐”,专门接待到乡村休闲旅游的客人,年营业额20多万元。尝到培训甜头的他,动员妻子也参加培训并拿到了中式烹调师证。在资兴,像黄静这样通过培训开办的“农家乐”,已达到110家,已培训旅游从业人员3600人次,农民华丽转身为“导游”。“要休闲到资兴”,已成为周边10多个县市居民的共识,为东江湖创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增加了新亮点。

  “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陈荣伟介绍说,比如三文鱼,本是沿海地区的食材,东江水库建成后在资兴试养成功,但当地没人会做。于是“一户一产业办”从广东请来名厨手把手教,43岁的程水镇农民谢华坤免费学了半个月后,用到自家开办的“农家乐”上,收益比上年翻了一番。又如才结束的“家政护理”,培训班没结业,就有人从英国打来电话要“毕业生”。

  “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徐仲潮说,培训完全是“村民点单、政府开班”。大山深处的连坪乡,盛产楠竹,但以往成竹最多每根也才十几元,“附加值太低了”。村支书冷湘林说,他申请要办一个竹雕培训班,没有教师,“一户一产业办”硬是从江西请来两个专家,付了2.5万元的高薪,50名村民学了整整一个月。乡政府又投资40多万元建起了一家竹木艺术品加工厂,主要生产竹笔筒、竹简等艺术产品,学员们可自主创业也可进厂当工人,“现在一根楠竹的价格就值百八十元了。”徐仲潮高兴地说。

  “吸引老百姓的还有最关键一点,培训后现场考证拿证,培训后想创业,政府提供免息贷款。”市残联理事长瞿文平介绍,这两年仅仅残疾朋友就有1100多人参加培训,有160多人自主创业,仅2013年政府就提供无息贷款410万元,年贴息31万元。

  农民学了技术,企业解决了用工荒,职业教育更强大了

  7年前,陈仕平走马上任资兴市教育局长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职中被私人“领办”,“半死不活的,在校生才200多人”,老百姓意见大,上级部门也多次批评。几经努力,2008年,职中被收回“公办”,情况有所好转,但仍然不太景气。

  好机会来了。2012年,“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实施后,“几大校”的师生整合进来,财政先后投入3200万元改善硬件,市教育局副局长邓化平兼任校长,“一户一产业办”组织的所有培训,大多放在职中进行。更重要的是,为发展职教,从2012年秋季起,所有在校生学费、生活费由政府全包;而且“一户一产业办”每月为培训学员举办一次招聘会,职校毕业生找工作也基本不愁。“上职中的人数一下子就增加了。”邓化平说,目前在校生已达3020人,成功跻身于“国家级重点”。

  而在资兴经济开发区主任黄星看来,“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让园区企业很容易就能招到技术工人。“园区300多家企业,用工近3万人。”黄星说,资兴不是沿海发达地区,也不是大城市,要吸引外省市技术工人,不易。但“一户一产业办”近两年针对园区的企业培训就做了134期,培训人数6345人次。而且每次都事先征求企业意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无缝对接”,有的还是“送训上门”。“经过了培训又在本地打工,工人安心,企业放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园区约有资兴籍员工8000多人。

  “还有大学毕业生来参加培训的。”职中副校长齐振煜开车一个多小时,领着我们来到偏远大山里的清江乡。这里有个年轻人叫李世孝,是湖南农业大学2005届毕业生。“开农家乐,还得学做大厨。”我们在山里的果园找到了这个不做“白领”甘当“果农”的小伙子,说起培训时这样回答。李世孝说,学园艺的他打理家里的50亩果园游刃有余,但后来政府号召开发农家休闲旅游,他和父亲想到要办“农家乐”,“知识明显就不够用了”,于是他和妻子先后报名参加“一户一产业办”的培训,现在最多一天能接待客人200多人,“好多大学同学都羡慕我”。

  发展职业教育使资兴的经济成了湖南的一张名片:2013年,全市GDP突破247.4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8.54亿元,跻身湖南省经济强县第五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8966元提高到12970元;提前一年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当初实施‘一户一产业’一年要投入5000万元,有人担心回报率,现在看来,综合叠加效益,5个亿都不止。”夜色中,陈荣伟领着我们参观美丽的资兴文化广场,高兴地说。 

   编者按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引导一批普通院校建为应用型大学”的课题摆在了中国职教界面前。在这个课题面前,一些地方院校为即将进入职业教育体系而疑虑重重。而重庆科技学院已经在推动学校向应用型大学发展的道路上,探索了整整十年,其成绩得到了同行和教育部门的认可肯定。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学校党委书记魏世宏。


  转向应用型,并非简单“高职化”

  记者:对于应用型大学发展道路,有一些普通本科院校仍心存疑虑。重科在10年前就明确要建“高水平特色科技大学”,重科为什么将“特色”确定为“应用型”?

  魏世宏:确定应用型大学发展道路,主要是针对最近10多年来新组建的普通本科院校。部分高校心存疑虑,有的是不知道该怎么转,有的是担心“高职化”。所以确定应用型大学的发展道路应该做好战略研究,做好顶层设计。要科学制定办学方略、健全办学机制、营造办学环境,“三位一体”推进发展。

  重科在办学目标和定位的设计上,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适合自身发展,既不丢弃传统另起炉灶,也不与成熟的本地高校同质发展;二是坚持发展新的具有多元生长潜力的主打学科专业,促进自身裂变;三是坚持目标定位对汇聚社会资源、拓宽发展空间产生导向作用。

  重科的前身分别是建于1951年的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两校于2004年合并之初,就确定了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确定了“建设高水平特色科技大学”的发展目标,学校将“特色”牢牢定位在“应用型”上。

  记者:应用型大学与高职有何不同,发展的重点任务有哪些?如何确定发展路径?

  魏世宏:转向应用型大学建设,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的高端部分,是加快、提升现代职业教育层次,而非简单“高职化”。

  立足于“行业性、地方性、开放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重科探索校企、校地协同培养人才,共建培训中心、专业甚至二级学院,共建教学科研平台,深度合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着力打造产学研合作特色。我们与中石油共建了石油工程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与重庆市科委、美国卡万塔能源公司成立了重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与重庆市安监局联合举办了重庆安全工程学院。

  过去10年中,重科紧密跟踪“两业两域”当前急需、焦点重点和发展趋势打造学科专业特色,建成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等4个重庆市重点学科,石油工程和冶金工程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实现重庆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突破。我们与200余家行业协会、地方政府部门、企业及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几年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3项,国家专利107项。我们全力提升人才队伍档次,已经柔性引进石油学科、材料学科、安全学科院士各一人。

  理顺办学机制,高质量向应用转型

  记者:什么样的办学机制,最有利于推进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发展?

  魏世宏:如果说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是目标方向,那么运行机制是重要保障。实践探索中,我们认为“小”“快”“灵”的办学机制,更有利于促进向应用型转型发展。

  记者: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小”“快”“灵”的机制。

  魏世宏:重科在3年前着手按照“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原则,确立了校、院、系“两级管理、三级运行”的办学机制。在学院制改革中,赋予学院自主发展权、自主理财权、自主用人权、自主支配物资资源权,学院办学活力明显增强,已经为成为独立运行的办学实体、合力干事的专业团队、维护稳定的坚强堡垒。

  作为办学机制的顶层设计,我们强调:以民主集中制解决决策问题,以党政分工负责制解决效率问题,以岗位责任制解决运行质量问题,以定期交流沟通这一举措解决党政、部门整体协调问题。

  2010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称重科为“发展最好、最快的新兴本科院校之一”;2011年,重科成为教育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2012年,成为首批国家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试点高校。几年时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证明“小”“快”“灵”办学机制有利于加快新兴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

  记者:在“三位一体”总布局的设计中,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办学环境?

  魏世宏:办学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在内部环境建设上,十年来,我们下大力气改善教职工办公场地设备条件、工作学习环境以及住宿、餐饮、交通、就医等生活条件,加强学生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完善各类文体设施,全体师生员工安居乐业、安居乐教。学校逐渐成为优美如画的校园、桃李芬芳的乐园、温馨幸福的家园。这为凝神聚力促进转型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校内环境。

  同时,学校应用型大学发展道路上也遇到了一些制约因素,尤其是在“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外部也应赋予这些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地方政府应依法让渡并保障应用型高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建立促进地方高校应用型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参照欧洲举办应用科技大学的方式,建议政府在更高层面上,主动促进教育主管部门和企业主管理部门共同作为,实质性地促进校企合作。这样,内外兼顾,才更能够保障地方普通院校高质量地向应用型转型,从而提升我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成效。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13届大学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多出19万人,2014届将达到72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据统计,未来5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都将保持在700万人左右。与之相对的是企业人才缺口较大,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高技能人才短缺,人才供需的严重不协调,暴露出我国高等教育机制与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发展需求不配套的问题。


  这些问题体现在:1.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毕业生有文凭无能力,根本原因是高等教育重学术、轻实践。一些老师、学生对待毕业实践的态度很不严肃,基本上是老师和学生互相应付,盖章了事。

  2.我国职业教育身份尴尬。我国职业教育与普通大学地位悬殊,招生录取排在本科后,社会上形成只有考不上大学才上职业学校的状况,造成了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不佳。同时,职业教育定位不清,专业设置仿照大学,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发展缓慢。

  3.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片面,轻视技能操作,热衷于虚拟经济岗位及管理岗位,面对民营和中小企业不屑一顾,普遍认为“不稳定”、“薪水低”、“没发展”。

  4.民营和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着招工难,特别是技术操作工。有的后继无人技术断档,有的关键技术岗位如电焊工、数控机床操作工等,尽管月工资近万元,仍然不好招工。

  面对企业招工难、毕业生就业难这对矛盾,必须提升职业教育水平,进行职业教育改革,适应社会需要和企业需要。为此建议:

  政府应提高职业教育地位,择优提升部分职业大学为本科,与普通大学同批次招录。要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使职业教育上水平,必须要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使之与本科教育有同样地位,这样在招生时才能与普通大学平等争取优质生源。

  政府应明确职业大学与普通大学关系,使职业大学与普通大学各有所长。教育主管部门应整理学科门类,职业大学应侧重开设应用型、技术型专业,普通大学应侧重开设科研型、学术型专业,使职业大学、普通大学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各有所长。

  政府应把掌握专业技术操作技能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应提高专业实习在学生培养计划中所占的比例,专业实习不低于总学分的四分之一。应增设专业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要由有业界实践经验的老师或工程技术人员讲授。(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

    13日至1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率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在我省视察,就“深化产教融合,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征询省内各方意见和建议。

视察团视察了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职业学院和两所独立学院、一所技师学院,与10多个企业的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20多所院校的师生代表进行了座谈。17日,视察团与我省交换了意见,通报了视察情况,并对我省进一步发展高职教育提出了建议。

杜青林在交换意见会上充分肯定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他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强调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使职业教育能够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发展,努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湖北是近代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人力资源大省,近些年湖北着眼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楚天技能名师”成为亮点,校企合作成绩明显,积累了很多经验。

杜青林说,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关键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这次视察的情况看,要着重从三个方面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第一,要着眼全局和长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握我国经济特别是产业升级的大势,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高职特点的新模式,推动实现由职业教育大国向职业教育强国的转变。第二,要突出改革和创新,增强各方面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改革创新,健全体制机制,加大扶持力度,优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环境,强化服务保障,不断推动提高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引导全社会更新就业观念,形成崇尚合作、尊重技术、尊重技能、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第三,要注重质量和效益,切实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注重思想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加快特色学科建设,办出特色学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职业教育竞争力。

省委书记李鸿忠在交换意见会上汇报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关情况。省长王国生主持,省委副书记张昌尔等出席。

李鸿忠说,高等职业教育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教育改革发展,事关民生就业。湖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当前,湖北改革发展的良好态势,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杜青林副主席此次率团亲临湖北视察,就深化产教融合、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作了重要指示,全国政协各位常委、委员也结合视察情况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重要意见。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杜青林副主席和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继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的同时,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湖北高等职业教育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湖北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跨越,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支撑和保障。

交换意见会后,杜青林在李鸿忠、张昌尔等陪同下,在省政协机关与住武汉全国政协委员座谈,看望了省政协机关干部。

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洁,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革中央副主席刘家强等参加视察。

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傅德辉,副省长郭生练、梁惠玲,省政协常务副主席范兴元,省政协副主席刘善桥、田玉科,省政协秘书长刘安民等出席会议或陪同视察。

教育部党组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重要讲话精神


        514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召开党组会,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近期与部分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国有金融机构负责同志座谈时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党委、纪委都要对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做到守土有责。要着力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王岐山同志在近期座谈会上也强调,贯彻三中全会决定第36条,要害是抓住落实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这些重要论述为推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落实好部党组主体责任,不断深化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会议强调,要从五个方面深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一是选好用好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环节,强化干部廉政审查把关,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在干部管理监督环节,建立健全和严格落实新任干部廉政谈话,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提醒谈话、诫勉谈话,干部专项审计和任期审计等制度。二是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抓住教师节、入学、毕业等重要节点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坚决纠正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继续开展对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贯彻执行八项规定精神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化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补课等乱收费治理,完善教辅材料使用管理机制,强化教育经费监管。三是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尽快制定惩防体系规划实施办法,推行机关权力清单制度,建立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印发实施高校信息公开50,加强和改进巡视监督工作。四是领导和支持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制定印发关于加强机关和直属单位、直属高校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的意见,保障纪检监察机构全面履行职责。支持纪委加大案件的查处,加大信访的排查,推动纪检监察部门突出主责主业,强化监督职能。五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强化党组(党委)书记、党组成员和机关各司局、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责任、执行责任和推动责任,加强领导体制机制建设,加强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全力支持驻部纪检组切实履行好职责,强化执纪监督责任。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提高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的自觉性主动性,把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两手抓两手硬。要进一步调整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充实人员力量,加大工作力度,就落实主体责任制定具体措施办法。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在工作协调、查处情况报告反馈等方面形成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促进执纪监督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尽快出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意见,强化责任、明确程序、落实考核与追究。要进一步动员部署,分别对机关司局、直属单位、直属高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工作进行再部署,明确任务要求,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做到让中央放心,让人民满意。

    515上午,全国政协深化产教融合、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视察团莅临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视察。


上午9时,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刘家强一行20人到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视察产教融合工作,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等陪同视察。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熊仕涛、院长魏少峰等学院领导全程陪同。


    视察团现场考察了轮机管理专业水上训练基地,工业中心、轮机中心、现代制造中心,了解各实训基地建设、管理、运行情况,与实训指导教师、实训学生进行了交流,听取了院党委书记熊仕涛所做的以船为伴、与船同行、兴船强校主题汇报,召开了由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学院教务处、校企合作交流处、科研处、机械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等单位相关人员座谈会。


    视察团对学院坚持立足船舶、服务军工、面向社会办学定位,为服务建设造船强国和海洋强国的系统举措给予充分肯定,就高职院校如何深化产教融合,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行了交流。(党委宣传部供稿) 


 
座谈会现场

武汉船院党委书记熊仕涛(右三)陪同视察团观看学生水上训练

视察团专家观看武汉船院学生水上训练

视察团专家参观武汉船院建校纪念碑

武汉船院院长魏少峰(右一)陪同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右二)参观工业中心

视察团专家参观武汉船院工业中心

视察团专家参观武汉船院工业中心

视察团专家参观武汉船院工业中心

刘家强(右二)观看武汉船院学生进行机加工实训操作

武汉船院党委书记熊仕涛(右二)向视察团专家介绍工业中心加工的产品

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左一)与武汉船院实训学生亲切交流

视察团专家参观武汉船院轮机中心

葛道凯(左二)观看武汉船院学生实训操作

视察团专家参观现代制造中心

武汉船院实训指导老师向刘家强(左一)展示武汉船院学生数控实训加工产品

葛道凯(右一)参观武汉船院学生数控实训加工产品

 

    近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率领全国政协特邀常委视察团到湖北,就深化产教融合、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行考察调研。视察团实地察看高职学院,走访校企合作单位,与校企负责人和师生座谈交流,听取国家有关部门和湖北省负责同志情况介绍。


  杜青林充分肯定了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强调要突出改革创新,推动职业教育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发展,切实解决目前企业转型升级普遍面临的“设备易得、技工难求”的问题。

  杜青林指出,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命脉之门,要推动建立利益共同体,坚持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做到产业、市场、就业和育人整体谋划,形成叠加和溢出效应。探索创新具有中国特色、高职特点的办学模式,让企业进校园、教师进车间、教学进现场,形成“校中厂”、“厂中校”相互交融的良好格局,实现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理论学习与实地培训“无缝对接”。

  杜青林强调,职业教育一头连着企业,一头连着学生,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注重思想和人文素质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转型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在此背景下,建设“技工大国”成为迫切的现实要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我国当前的技工队伍无论是数量、结构或质量上,都难以满足产业升级和工业强国建设的需求。据《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显示,目前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有7000多万,初级工占60%左右,中级工35%左右,高级工仅占4%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30%以上的比例相差甚远。


  造成我国技工队伍发展速度缓慢,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技术工人的经济社会地位不高、职业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脱节。加速职业教育体系转型发展,需要从社会、经济、教育等多方面着手,为此建议:

  切实提高技工队伍的经济社会地位。政府应从战略层面推动技工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加快统一全社会的养老保险制度,缩小不同群体的待遇差。通过强化职业资格准入,将收入与职业资格挂钩,提高技术工人的收入水平。通过舆论宣传倡导科学的人才观,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参与的格局,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

  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把“建设人人有技能的社会”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加快职业教育体系转型,改变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补充地位,建立面向全社会的、持续有效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

  构建终身教育理念下的职业教育体系。探索面向全社会的职业教育,时间上融合职前教育、在职培训;空间上融合学校、企业、社会及各类合作教育机构所开展的职业教育及培训,打破学历与非学历、正规与非正规的界限,为参与不同渠道的职业教育的人设计不同的向上通道。

  同时,融合多种社会资源使职业教育更贴近企业需求,更适应产业发展。借鉴国外经验:企业为职业教育提供实践平台和资金支持,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校企联合,采用定向培养或委培形式,提高企业人才的品质和有效性;增加制造业相关专业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创造性。

   广西首次实施职校特岗计划


  中职迎来“特岗教师”

  本报讯(记者 周仕敏 实习生 阳舒绮)广西决定从今年起到2017年,通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公开招聘2000名左右中职校专业课教师,聘期3年,其中今年计划招聘600名。

  “特岗计划”面向全区各县(市、区)的中等职业学校,优先考虑教师总体缺编、专业课教师紧缺,财力比较困难,但工作基础好、积极性高的县(市、区)。学科岗位设置不含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只面向专业课,同时优先考虑对接“14+10”现代产业的相关专业课教师岗位。聘期内,“特岗教师”执行广西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享受所在县(市、区)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工资待遇,广西财政按年人均3万元的标准,与地方财政据实结算。

    职业技能培训只传授给受教育者生存和发展的技能,解决人“怎样活”的问题,而人文精神的培育才能解决人“为何活”的问题。

    ■夏淑华 禚丽华

    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唯经济功能和唯技能教育的观念占据了一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使职业教育出现了功利化倾向。

    随着我国专业化分工愈加细化,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一些职业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不再以人为本而是以需为本,一切向企业需求看齐,过于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而仅仅把受教育者作为满足社会需要的手段和工具,不注重其主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其教育目的偏离了职业教育的本意。于是,一些职业学校变成了制造标准劳动力的“机器”,通过职业教育这道工序,将学生加工成适合不同岗位需要的“智能产品”。

    由于现实功利目的的理性主义教育模式使职业教育背离了“成人之学”的存在根基,造成职业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使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面临困境:专业设置的细化确实培养出技能型人才,却难以培养出具有高远眼光的高精尖专家;技术工人标准化甚至产业化使我们在劳动成果的数字上沾沾自喜,但他们同时也成为职场中整齐划一的机器零件。职业学校不能被降格为仅仅是职业养成所在,还应承载人格养成之人文教育的重要使命,坚守“求真、向善、寻美”的人文担当。

    人文精神是人之为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能促进人自身素质的提高,更能促进人的心智成熟和丰富想象力的产生,使受教育者具有知、情、意统一的完满人格。古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因此职业教育不仅要把学生训练成职场中的“利器”,还要注重其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这是最高的“道“,它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未来。但当实用性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当职业教育被定位于专业教育后,自然会过度强调谋生技能和功利需要,背离教育过程中人格养成之根本宗旨。

    教育要以提高人的素质、培养身心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关注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培育其人文品性、塑造其健全人格,这决定了人文精神应成为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一维。追寻职业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以人文精神作为价值导向。一方面,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其目标定位的功利性,职业教育更需要人文精神的价值引导。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对受教育者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严重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通过人文精神的价值引导,才能使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社会和人类发展。

    中西人文精神并重。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人们都具有一种家国情怀,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更注重人的群体性价值。西方的人文精神主要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的人文精神,高扬“自由、平等、博爱”等人文理念,注重人的个体性、自主性价值的实现。我们在人文精神的培育中,要把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和西方人文精神结合起来,使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都得以实现,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融合。求真、求实是科学精神的目标,创新是灵魂;人文精神是求善的,对科技发展有推动作用和引领作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社会进步的两翼,不可分割。职业教育要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起来,把人文精神渗透进科学精神,使学生除了掌握全方位的科学知识外,还要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提高人文素养,树立尊严意识、诚信意识、岗位意识、创新意识,在不断自我认同、自我超越中实现人生价值。(作者单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吉林省委党校)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在专业链建设方面的实践,不仅解决了跨类别专业群建设的瓶颈问题,而且带来了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等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体现了在现代网络技术环境下全新的生产、经营、服务方式,呈现了高职教育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改革方向。


    ■贺星岳 汪焰

    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如何从满足产业链需求的视角,以品牌专业为龙头,改变专业群建设内生动力不足,实训室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跨界合作不够等问题,促进相关专业协同发展,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走出—条“建设科学专业链,服务电子商务产业链”特色化专业群建设之路。

    路径设计

    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明确建设思路。通过对区域产业结构、劳动就业结构、岗位技能结构进行调研分析,系统梳理学院已有专业的分类组合和品牌专业,确定以电子商务产业链生产经营环节为主线,探索构建包括市场营销、设计(艺术设计、鞋类设计)、图形图像制作、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会计等相关专业构成的专业链,实现关联专业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开发项目课程,实现教学做合—。针对电子商务产业链主要工作岗位,关联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并开发项目课程,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实施项目课程教学,满足用户真实需求和项目真实需要,将职业资格标准和商业实战的成绩纳人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使教师真教、学生真学。

    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满足不同岗位需求。建设以温州名购网为平台,由调查策划、产品设计、图文处理、网络营销、物流、客户服务、会计等生产性实训室构成的“链式”实训基地。基地对外承接业务,对内为相关专业对应的不同岗位提供生产性实训项目,实现专业之间、专业与产业关键环节的有效对接。

    组建跨界教师团队,满足项目真实需要。鉴于“链式”实训基地项目实际操作和真实运营需要,组建了分别由市场营销、设计(艺术设计、鞋类设计)、图形图像制作、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会计等不同专业教师和企业关联部门骨干构成的教师团队,促进教师对关联岗位知识的理解、能力的锻炼,提升跨界合作能力,提高技术研发水平。

    整合社会资源,形成良性循环。作为浙江省特色专业、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电子商务专业率先发起成立温州市网络经济促进会并担任常务副会长单位,通过为温州中小企业进行电子商务产业链相关培训、承接产业链相关企业外包项目、建设温州市电子商务技术支撑与人才培养公共平台等多种途径,以服务和贡献形成专业链发展的良性循环。

    关键环节

    建设温州名购网电子商务平台。温州名购网是围绕“温州名品购物中心”战略建设的—个专业性的温州名品购物平台,主要销售瓯绣、瓯塑等温州传统文化产品和轻工产品,其目标是通过网络平台的整合推广,促进温州名特产品的销售,提升温州区域品牌竞争力。该网站由学院投资建设,相关专业师生根据对应的工作岗位和任务进行运营,既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商战能力,又促进温州名购网经营目标的实现。

    构建基于电子商务产业链需求的专业链。通过调研,依据电子商务产业链产品研发设计(生产)、产品网络化、网络营销、物流配送、售后服务、财务核算等主要经营环节的需要,温州名购网设置了企划部、产品设计部、美工部、推广部、配送部、呼叫中心、财务部等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职业岗位群中的每个岗位都有相关专业对应,从而形

    成以岗位任务为驱动,市场营销、设计(艺术设计、鞋类设计)、图形图像制作、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会计等专业协同的专业链。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关联专业开发实施了“现代市场调查技术”、“瓯绣产品设计与制作”、“物流配送”等◇4门项目课程。

    建立专业链运行管理机制。为了保证专业链的持续正常运行,学院建立了由专业带头人担任温州名购网法人,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企业员工共同参与运营,实施“双岗、双薪、双师”制度和对专业、企业、教师、学生进行多元考核的运行管理机制,建立了适应跨类别关联专业发展的矩阵制管理模式。温州名购网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组建不同的项目组,如瓯绣瓯塑项目组由市场营销专业师生进行需求调研,艺术设计专业师生设计制作瓯绣瓯塑,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师生负责产品网络化,电子商务专业师生负责受理订单和客户服务,物流管理专业师生负责配送,会计专业师生负责核算,最后根据课程标准、项目实施成效进行项目课程成绩的评价和业绩考核。

    实施成效

    提高学生就业质量。通过该项目基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市场化运作,既给学生带来创意、创新、创业的动力和压力,又使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业态、最新技术和最新产品,激发了学生的创意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明显提升。据麦可思调查,近3年学院关联专业的就业率和平均月薪持续上升;关联专业学生创业效果显著,多名学生获得浙江省大学生“成功创业之星”、“最具潜质创业之星”、“十佳职业规划之星”等称号,参加竞赛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奖。

    提高教师技术研发能力。学院不同专业的教师通过真实运营温州名购网的相关项目,真正了解到行业企业发展的生态和所面临的问题,提高了专业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项目的实施促进了专业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专业链教师多次受邀在中国电子商务高峰论坛上与百度、腾讯、凡客诚品等知名企业高管同台演讲,被温州市政府、市商务局、市网络经济促进会列为电子商务行业培训师,并多次受邀到绿森数码、中国眠镜网、中国开关网等企业开展咨询诊断工作。企业在接受专业链教师团队的管理诊断和咨询后,销售额大幅提升。专业链教师团队还开展了温州电子商务现状调研并提出发展对策,承担了温州市鹿城区、永嘉县以及温州市网络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增强关联专业的建设成效。通过该项目的建设,电子商务专业被评为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专业被评为浙江省特色专业;计算机类实训基地、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被评为浙江省高职高专第—批示范实训基地;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被温州市政府列为市级电子商务技术支撑与人才培养公共平台;“皮鞋结构设计”、“网络营销策划实务”、“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轻工产品设计”等被评为国家级、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同时,由于该项目实施注重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培育了相关专业的特色和品牌,如鞋类设计专业将学生设计作品通过温州名购网进行网络营销,制鞋企业不仅购买了设计作品专利,还主动与温州名购网和设计者洽谈,开展委托设计和网络销售,推动了鞋类设计专业的发展;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将自己设计制作的瓯绣瓯塑作品通过温州名购网进行推广和销售,传承和发扬了温州地方传统文化,艺术设计专业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作者贺星岳系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汪焰系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院长)

    破解千校一面的利器

    ■邱开金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是一个冗杂的系统工程,涵益着新专业培植和孵化、跨类别专业整合、师资匹配和课程建构、学生创业创新基地及平台搭建、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建设等诸多工作。

    专业群建设没有捷径可走,而且必须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出牌”,因为专业群承载的社会功能、学校责任、学生诉求各有不同。

    就社会看,职业的分化不断加剧,专业的边际J益模糊,跨业界的技术交融已经成为普遍。更值得关注的是现代职业虽有类属,而内部的职能、技术要求、资源配置都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社会是高职教育的“出口”终端,传统而封闭的专业理念显然已经滞后。

    就学校看,专业是人才培养的依托,更是联系社会的纽带。专业设置既顾上兼下还要“量体裁衣”,意思是既要参照教育部的专业标准,还要对接地方社会人才需求及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因此,学校专业设置必须体现和适应现代职业环境下学科交互、知识包容、技术多面的特征,这也正是专业群生成的内在“基因”和成长的生态条件。

    就学生看,在高职教育职业定向影响下,专业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学生就业创业的方向。专业群宽阔的职业空间,跨学科职业文化和职业技术的广泛交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创业创新的热情。

    专业群建设的水平折射的是一所学校特色化办学的能力。一定意义上说,高职专业设置要破解“千校一面”的瓶颈,学校自主定制和打造校本式的专业群无疑是“利器”,专业群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专业本身。(作者系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
    曾照香入选“万人计划”,同行笑称她已是高职界的“大满贯”获得者,而她觉得自己只是做好了一名教师的本分而已。她说,在信息化时代,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时刻站在学科和行业发展的前沿,才能够坦然地面对青年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使命。

    ■通讯员 陈江宁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条源源不断的溪流。”这是山东省淄博职业学院教师曾照香常说的一句话。

    曾照香刚刚首批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亦称“万人计划”。曾照香入选的是“万人计划”中的第一批教学名师,全国共101人。而在此前,她已是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二级教授。作为一名教师,她认为自己如果只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一直在不断努力着。

    为了学生的成才而奔忙

    见到曾照香时,她刚从外地看望顶岗实习的学生回来。尽管工作越来越繁忙,她还是尽量抽出时间与学生们在一起。这一次,她不仅对学生的实习生活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与企业达成了新的校企合作意向,收获不小。

    曾照香于1982年考上原山东工业大学首次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开设的专业——电气技术师范专业,毕业后踏上职教讲坛。她一直视教学为生命线,有些课反复讲过不止百遍,但每次上课前她还要精心准备,为的是能把本专业最新的知识、技术和成果讲给学生,让每个人都能听懂,并产生兴趣。曾照香认为,高职学生虽然基础知识掌握相对欠缺,但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因此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做到因材施教。

    为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曾照香先后到德国、新加坡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到北京、上海、香港、深圳等地的高校去学习,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研究产品升级和技术改造,为教学储备了大量的知识和能量,这让她讲起课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从无到有打造电子学院

    除了教学,曾照香还先后负责过成教、培训和教务工作,为日后独当一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04年5月,淄博职业学院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决定成立电子电气工程系,曾照香受命筹建。

    于是,相关的专业师资和学生从原来的系中剥离出来,共有8名教师、45名学生,这就是电子电气工程系的雏形,可谓“一穷二白”。恰好正值学院开始实行院、系两级预算管理,每年考核之后给所有系排名,办学经费与学生数量直接挂钩,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这个新建系究竟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发展?曾照香带领团队认真分析摆在面前的种种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缺少经费就寻求校企合作,寻求行业和政府部门的支持;新建系没有知名度,就靠参加技能大赛去打拼、靠技术服务来提升。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努力,电子电气工程系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000多名学生的二级学院,高职专业拓展为5个,连续7年在淄博职业学院年度考核中名列第一。在2006年迎接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2007年争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过程中,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都被列为重点剖析专业。

    名师带出的是整个团队

    曾照香清楚地知道,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有限,团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她从建系伊始便与大家共同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鼓励教师多参加实践锻炼和进修学习,激励教师开展互动教研活动、上好每一节课,适时地给青年教师“压担子”,指导他们参加项目申报和研究,尽快挑起大梁。

    如今,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教学资源库核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个国家级师资培训基地,以及19门山东省精品课程、3个淄博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师主编、参编教材30余部,完成厅市级以上教科研项目5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6项,经鉴定多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除了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外,曾照香带领的团队还密切联系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先后多次组织民企技术人员培训、进网电工培训,开展国家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类师资培训,并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先后参与企业横向研发项目30余项,同时与西部多所院校的相关专业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

    今年江苏又新增7所高职院校加入“注册入学”试点行列。记者近日从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获悉,2014年我省参加“注册入学”的高职院校达到58所(详见www.njdaily.cn)。


  “注册入学”是江苏试行的高校招生的一种新的模式。由考生根据院校提出的报考条件和录取要求,结合自身条件,向1—2所试点院校提交注册申请;院校根据考生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职业中学学生为对口单招成绩、专业技能水平等),以及中等教育阶段的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在一定计划范围内,择优确定拟录考生;考生在拟录院校中,最终选择确定1所就读学校的录取模式。

  据统计,今年参加注册入学试点的58所院校中,面向普高学生注册入学试点院校57所(公办36所,民办21所),面向中职学生注册入学试点院校46所(公办24所,民办22所)。 
        2014年4月17日下午,我校第四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在学校教学楼二楼多媒体教室隆重召开,全校43名教工代表、13名列席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听取、审议和通过了《学校工作报告》。

 上午14时45分,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幕。校长陆红专、党委书记陶文芳、副校长、工会主席吴一飞、副校长陈少华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吴一飞副校长主持。


会上,党委书记陶文芳代表为大会致开幕词,并预祝本届教职工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陆红专校长作了学校工作报告,报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013年工作回顾”。从强化政治思想工作,确保学校科学发展;坚持为农村基层服务,努力办好村官班;坚持德育为先,做好学生工作,培养高素质学生;以示范校建设为抓手,强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快,各项活动效果好,对外声誉不断提高;行政后勤保障有力,工作生活环境又有新的改善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客观总结了我校在2013年所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学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报告第二部分是“2014年工作计划”。指出学校将牢牢把握“稳定规模、提升内涵、强化管理、节能增效”的工作思路,并以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在办学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完成省教育下达的招生任务;示范校建设通过省级和国家级验收,教育教学改革、校企融合、工学结合取得成效;村官班培养出新经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全省先行先试;加大专业投入及教学、学生生活附属设施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毕业生优质就业;学校文化建设上新台阶,办学优势和育人特色不断强化;依法治校,强化管理,确保学校良性运行等方面内容为工作目标。最后,陆红专校长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全体教职工团结一致,奋发进取,为推进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圆满完成“十二五”既定目标而有所作为。


学校财务室代表学校作了《学校财务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13年,学校加强财务管理,保证了教职工的正常收入,保证了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等方面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我校示范校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改革发展步伐提供了有力保障。报告用数据说话,与2012年的财务状况进行了比较,并对2014年的财务工作进行了展望,在新的一年里争取为我校实现新的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下午16时,吴一飞副校长代表学校就2013年教代会提案落实情况进行了说明。


随后,各代表进行分组讨论,讨论了学校的工作报告,并撰写新的提案和建议。


下午17时30分,与会代表一致审议通过了《学校工作报告》。至此,本次教代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随后举行了庄严的闭幕式。


大会在《国际歌》的激昂歌声中落下了帷幕。

2014年4月25日上午,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刘敬民带领部分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有关负责同志到我校作专题调研。海南省政协常委、省教育厅副厅长潘惠丽、海南省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龙咏梅、海南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顾问、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林岗及有关部门同志陪同参观调研。


在学校综合楼二楼会议室,陆红专校长对李卫红副主任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随后,调研组一行观看了我校专题片。


接着,在陆红专校长的陪同下,李卫红副主任一行实地考察了我校畜牧实训中心、疫病检测实训中心、动物临床实训室、植保实训室、作物育种育苗实训中心、生物制药实训室、热带园林景观造景实训基地、测土配方实训中心、农产品营销实训中心、企业沙盘实训室、观光农业实训中心、工厂化养殖实训中心等教学实训区,并与相关教师就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李卫红副主任对我校近年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表示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要求我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加快推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为海南培养更多更好地技能型实用人才。

    记者5月9日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再增加4所高职高专院校。至此,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总数达到107所。


    2014年2月,四川省政府批准建立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川南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并报教育部备案。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函,同意对四所学校予以备案。

    新建立的4所高校除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是民办高校外,其余三所均为公办高校。四川护理职业学院由省卫生厅举办、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由成都市政府举办,川南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由内江市政府举办。 


南通职业大学技师学院教师在实训课上指导学生。(资料图)  记者 许丛军 摄 

 

作为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市,近年来,南通积极探索中高职毕业生继续发展通道—— 

9日下午,南通职业大学建工学院专本衔接班的35名学生,走进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参观校园、校史馆和实验室。再过两年,这里将是他们继续学习的地方。“你们不仅可以在这里读本科,毕业后还可以继续考研。 ”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卫斌对学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南通大学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让这群学生对未来充满期待。对他们而言,职业教育将不再是“断头桥”。 

先行先试,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在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体系还是一个“断头桥”,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学制短,不能继续攻读更高学位。 

改革成为大势所趋。今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透露,我国正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其重点就是,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生产一线,将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让学生可以从中等职业一直学到专科教育、本科教育、专业硕士,甚至专业博士。 

考入高职,就有机会直通本科;考入中职,也有机会直通高职,甚至直通本科。这样的职教“立交桥”,已经在我市初步搭建。 

2012年,我省开始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以期贯通学制,通过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为中、高职毕业生继续发展提供通道,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能人才新途径。 

作为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和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市,我市的部分院校成为这一试点的先行军,不同层次的学校之间开始了对接合作。 

“我市对口单招连续数年位列全省第一。虽然有这样的发展通道,但是中职、高职、本科学校之间互不相干,各教各的,有的重复,有的脱节。对接合作后,两者之间不再完全割裂,而是贯通一体。”市教育局高教处处长李俊华,如今正积极地为各校间的衔接合作牵线搭桥。 

2012年,如皋一中专、启东中专、海门中专三所中职学校与南通职业大学、南通农院两所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园艺技术等三个专业开始试行分段培养,同时,南通纺院(现更名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航院与南通大学在四个专业开始试行分段培养。 

2013年,全市有6所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在13个专业开始分段培养,3所高职院校与南通大学在8个专业开始分段培养。同时,这一年,中本衔接有了突破,南通中专与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开始了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3+4分段培养。 

根据昨天省教育厅公布的名单,今年,我市共有9所中职学校、5所高职院校、2所本科院校分别参与中本、高本及中高职分段培养。 

准确定位,好学生也愿意来 

“立足我们高职院校,和各中职学校合作,学生培养的效率更高,更有针对性,比单招过来更强。而通过和本科院校的合作,也给我们学校吸引了很多优秀的学生,生源质量明显上升。 ”身为南通职大教务处副处长,周开俊对这一探索感触良多。去年,该校建筑工程技术专本衔接班,第一年招生,最低分就超过了本三分数线,最高分接近本二分数线。 

2012年开始,周开俊参与了职大与很多合作院校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到课程设置、分段选拔方式等都要一一予以明确。 ”周开俊说,在课程设置时遵循的原则是“分段贯通、去除重复、前置渗透、后移提升”。比如中高衔接的旅游管理专业,原来,计算机基础、礼仪、普通话等三门课程,中职、高职重复开设,现在就由中职开设,高职不再开设;导游基础知识等三门课程,原为中职阶段开设,现后移至高职阶段,中职阶段不再开设,便于集中训练,提升技能。 

同一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也有所调整。南通职大建工学院副院长李张苗,是该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与通大土木工程专业专本衔接班的班主任,也是该班“建筑力学”的任课老师。“原来,学生以实践应用为主,我在课上很多理论只是讲一下就可以了,重点在于让学生知道怎么用力学解决问题,现在要让学生加强理论学习,讲解就要更系统深入,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用,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用。 ” 

李张苗说,在前期课程设置的商讨中,南通大学希望高职阶段,学科要夯实基础,为此,数学、力学、英语、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等课程,都作相应调整和加强,“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 

在南通中专,与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联合开办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3+4”中职与本科衔接班,招收了36名学生,分数线达571分,而同一专业其他班分数线只有450分。 

“针对学生基础素质较好的现状,我们两校加强了学生基本文化素养教育方面的对接。 ”南通中专教务主任刘雨华说,学校将数学、语文、英语改为使用普通高中教材作为基本教材,教师讲授过程中参考中职文化课教材,强化与专业课教学内容的渗透。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每学年对这三门课程组织单科抽查考核,以确保中职英语课程与大学英语课程无缝对接。与此同进,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贯通式”阶梯化递进设置。中职阶段确立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而应用本科阶段则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潜心探索,给学技能一条好出路 

“这个班让我眼前一亮,上他们的课很轻松。”李张苗说,专本衔接班是小班教学,课堂纪律明显不同,所有学生都认真听课,与老师能很好地呼应。 

来自连云港的王鹏是该班班长。“我们班高数、英语,都比同专业其他学生强,英语用的是本科教材。”他骄傲地说,第一学期,全班同学都通过了大学英语3.5级考试,60%的同学还通过了四级,而全省本科平均通过率也不足60%,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全班除了一人全部通过。“这个班的前途看得见。 ”不少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衔接班时都这么说。 

然而,目前在中职和高职的衔接中,中职热情很高,而高职却因为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满足。周开俊说:“按照省里的要求, 我们一所高职院校原则上只能与3所中职学校合作,现在已经有4所了,还有两所学校前来寻求合作。 ”“一方面是对职业教育的认同还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在中职、高职与本科的衔接中,本科高校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 ”李俊华深感推进的难度,但也十分理解,“首先是学制不好安排,一般本科都是四年制的,在高本衔接中,到本科阶段只有两年,难以与其他学生同步;其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要重新设计,这无疑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另外,课程体系要考虑高职安排,专业相同相近,方向一样,既要两者有联系,又不能有重复,就要做市场调研,了解企业要求。 ” 

南通大学建工学院副院长蒋泉说,与职大建工学院合作的专本衔接班,通过前三年的职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后两年的通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定位是“具备卓越工程师发展的潜质,具有一定技术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通大其他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则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宽广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面向未来的应用型人才和研发型后备人才”。 

“前期,学校领导和教务处都很重视,对课程衔接多次论证,修改培养方案。”蒋泉说,目前学生还没有进入转段,我们会经常关注他们在职大的学习,带他们到通大来了解情况,但将来在学生管理、教务管理、转段考核等方面可能还会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新生事物,还要在探索中不断完善”。 

目前,通大建工学院和职大建工学院、南通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联合申报了课题“基于专业综合能力提升的建筑工程技术——土木工程专本分段衔接课程体系研究”。 

“今年共有5所高职院校、7所中职学校、14家企业以10项课题的形式联合开发衔接课程体系。”李俊华说,现在大家都在探索,通过课题研究,将深入调研专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现状,开发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教材体系。

为进一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素质、高技能农业人才的需要,充分展示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情况和国家示范校建设成果,更好地为海南农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农业厅、海南省人事劳动保障厅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承办了2014年海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农业类的三个项目比赛。


2014416,来自全省各职业学校的38名选手参加了这次大赛。本着“重在参与,同台竞技,共同提高”的精神,各参赛选手积极准备,发挥了各自最好水平,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经过一天的紧张比赛,本次技能大赛圆满结束。


我校作为承办方,承担了这次技能大赛的所有工作。为此,学校成立了由陆红专校长为组长,陶文芳书记、吴一飞副校长、陈少华副校长为副组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技能大赛领导小组以及竞赛工作组、赛务组等。学校各部门在赛场、电力、后勤、安全、竞赛环境布置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准备,确保各项赛事的顺利举行。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