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展开全部

        1116日下午,2013年陕西省“黄河·西光·哈斯陕西工院杯”铣工数控车工技能大赛在陕西工院开幕。陕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庄永杰,陕西省总工会技协办副主任吕斌,陕西工院副院长王晓江,陕西省模具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博源,陕西省模具工业协会专家组组长王鼎泉,陕西省模具工业协会理事长、渭河工模具总厂厂长净拴省,以及大赛冠名单位——陕西黄河工模具公司支部书记郝振宇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陈博渊主持。

        王晓江副院长致欢迎词,他对大赛的如期举行表示祝贺,对各位领导、专家裁判和参赛选手的到来表示欢迎,对社会各界给予学院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王晓江简要介绍了学院发展史和办学成果,并指出大赛对于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意义,希望各位选手珍惜机会,赛出水平。他表示,在第五次承办大赛之际,学院必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各项赛事的组织和服务工作。

        吕斌、净拴省也分别致辞,高度肯定了大赛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并表达了对大赛和参赛选手的美好祝愿。冠名单位代表郝振宇介绍了企业,参赛职工、大学生选手以及裁判组代表分别进行了宣誓。庄永杰宣布大赛开始。

        据悉,本次大赛由陕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陕西省模具工业协会联合主办、陕西工院承办,大赛设普通铣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三个工种,分为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两个环节,理论考试于开幕式当日下午举行,实操比赛在于16至17日在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举行。全省8家企业、5所高职院校,共78名选手参加了比赛。







 


南京高职校师资培训出新招

不出国门也能“留学”


  本报讯 江苏省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德双元制师资培训中心第二届工业自动化技术师资培训班日前结束,南京技师学院、河南巩义德中机电职业学校和全德资企业博西华培训中心、舍弗勒培训中心等院校和企业代表25人参加培训,并获得中德双方共同颁发的结业证书。不出国门,他们也能“留学”,接受原汁原味的“双元制”专业培训。

  “我们培训的项目是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项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公交车门启动器、自动调节病床、汽车刹车助力鼓都可以利用它实现控制。课上,教师托马斯·邵科以《电磁换向阀控制速度切换回路》课题为例,创设项目情景,通过小组讨论、方案制定、软件仿真等环节,形象地介绍了‘双元制’教学方法。通过培训,我们对教学大纲的分析和编制、项目教学法都有了比较好的认识和理解。”培训班学员、青年教师席飞说,“这种培训对自己的工作很有帮助,培训形式灵活,希望多开展此类培训。”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辐射德国“双元制”理念和教学方法,南京高职校中德双元制师资培训中心于2012年11月成立,依托德国汉斯·塞德尔基金会职业教育专家、跨企业培训中心和南京高职校的赴德培训骨干教师,面向全国职业学校开展“双元制”师资培训,旨在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促进先进的项目教学法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此次培训班的培训内容以德国工业自动化技术专业领域实际项目为例,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环节,介绍“技能为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及其培训模式,通过专业软件进行项目编程,实现预设功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今年上半年,我司建立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情况定期报送和发布制度。据此,各地上报了一批集团化办学数据和案例,现予以公布(请登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www.chinazy.org下载)。请各地根据本地区集团化办学的最新进展,对相关数据和案例进行更新、补充,并确定1名集团化办学工作联络员。更新后的集团化办学数据和材料、本地区联络员信息,请于11月29日前发至电子邮箱yanggongan@163.com

 

    联系人:杨公安          联系电话:010-66097867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2013年11月15日



资料下载:
1.样表下载

 
  2.各省市已经上报情况:
        北京(暂无)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暂无)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暂无)
        浙江(暂无)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暂无)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暂无)
        重庆
        四川(暂无)
        贵州(暂无)
        云南
        西藏(暂无)
        陕西
        甘肃(暂无)
        青海
        宁夏
        新疆
        新疆建设兵团(暂无)
        厦门
        大连
        宁波
        青岛
        深圳
 
 
  3.各省市2011年案例汇总: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暂无)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暂无)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暂无)
        云南
        西藏(暂无)
        陕西
        甘肃(暂无)
        青海
        宁夏(暂无)
        新疆
        新疆建设兵团(暂无)
        厦门(暂无)
        大连(暂无)
        宁波
        青岛
        深圳
 


        新华网芝加哥11月18日电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18日在芝加哥中美高水平大学校长圆桌会上发表主旨讲话,表示实现中国梦,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

  中国坚持把科教兴国作为国家战略,已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新部署,我们将抓住机遇,推动高等教育加快改革步伐,实现内涵发展。

  一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改革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着力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二是以促进公平为导向,改革资源配置方式。扶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完善国家助学体系,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地区、困难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三是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促进高校特色发展。完善培养层次,优化专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分类管理,健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推动不同学校在各自层次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四是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坚持推动高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

    11月18日,台湾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促进协会秘书长路蕙鸿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洽谈合作办学。院党委书记刘聪博、院长张存、副院长曹建平出席交流会。会议由曹建平主持。

    会上,张存就学院的办学历史、新校区建设、办学条件、师资队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建设、对外交流、教师培训等情况作简要介绍。

    刘聪博就双方开展合作办学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在台选择学前教育、建筑设计、医学护理等专业相近的大学,建立友好交流关系。二是积极开展两岸的科研项目合作。三是大力推进专业教师赴台进修培训。四是积极开展大学生赴台交流学习。

    路蕙鸿对协会多年来致力于两岸的教育交流事业所作出的积极贡献作了简要介绍,希望双方在合作办学中积极寻求“姊妹学校”开展专业对口交流,加强两岸教师的科研项目合作,积极推进教师进修培训和大学生互派学习。

    会后,曹建平陪同路蕙鸿考察参观了化工单元实训室、仪祉图书馆文津阁四库全书、二十四孝图和艺术楼蒙台梭利教学实训室、奥尔夫音乐教室。

    近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14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隆重举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该院在对接区域内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方面能力显著提升,187家用人单位齐聚校园,招贤纳才,共提供3000多个岗位,2000多名毕业生参加招聘,1300多名学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本次招聘会实行“学院统筹、系上实施、分类对接、专场招聘”的模式。针对当前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区域内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学院对招聘单位进行认真筛选,重点邀请了省内部分需求量较多、层次较高的知名企业、领军企业。从企业的待遇、专业的对口性、发展空间、工作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为毕业生严把“五关”,吸引了陕西国德电气、西安烽火光伏、第四军医大学幼儿园、陕西君寿堂制药、西安交大附属幼儿园、好孩子集团、宁波中金石化以及秦都区人才交流中心参与的省内171家、省外16家用人单位,涵盖了学院所有专业。

    ——在机电工程系招聘现场,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表示,他们看重咸阳职院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相信通过双向选择招聘到为企业能够做出卓越贡献的毕业生。亢英杰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他说,当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相比去沿海等发达地区,自己更愿意服务当地企业,最好是尽快实现就业,熟悉业务、积累经验、再谋求长远发展。据该系负责人介绍,本次招聘会共有35家企业为174名毕业生提供了100多个机电类工作岗位,现有110名学生与用人单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2名学生自主实习,12名学生参加教学实习。

    ——在电子信息系招聘会上,深圳市聚飞光电、西安烽火光伏、中国平安保险等14家企业纷纷登台讲解。其中被中国平安集团录用的2012届毕业生李欣欣、郭庆均重返母校,结合他们一年来的职场历练,代表企业向学弟学妹们传授面试事项和就业体会,热心解答毕业生提出来的问题。目前,该系电子、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三个专业的85名毕业生除10人自主就业外,其余全部和就业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在生物科技系招聘现场,该系负责人介绍,从10月16日到11月12日,该系已陆续举办了14场专场招聘会,毕业生就业工作按照“提前谋划、提早动手、立足陕西、辐射全国”总体思路,认真开展就业指导培训课,举办企业就业报告会2期;安排专人对毕业生自荐材料进行指导、检查、评比;组织人员赴重点知名企业开展就业市场调查、毕业生推荐;以系网站为主阵地,加强就业信息的收集发布,为毕业生和企业牵线搭桥。当天9家企业携135个就业岗位参加该系专场招聘会,畜牧兽医、园林技术两个高职专业共66名毕业参加招聘,40人现场达成签约意向。

    ——生化工程系早在十月初就提前启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先后与19家企业进行联系和推荐,举办了8场就业培训会和17场专场招聘会,对毕业生进行了就业培训和就业辅导,已有103名同学到企业顶岗实习、工作。在当天的招聘会上,该系2014届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最后的5名毕业生,在前来的6家企业中成功签订了就业合同,至此该系108名毕业生已经全部就业,就业率达到100%。据该系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系就业工作将通过腾讯QQ、微信、电话等多种方式,重点放在就业回访上,对不满意或者在用人单位遇到问题的同学进行二次安置,切实解决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管理系就业招聘呈现出多头、分散的特点。2014届毕业生359人,包括物流管理、会计、旅游管理等专业,前来招聘单位共30家,提供就业岗位320个,招聘现场人头攒动、秩序井然,毕业生手持简历或驻足观看、或主动交流,用人单位在工作需求、薪资待遇等方面给予了毕业生较为满意的答复。据介绍,本次招聘该系在巩固原有就业单位的基础上,以陕西为主新拓展了20家就业企业,如西安百胜、楷模家居、华章投资、海底捞等,当天招聘达成就业意向143人,70人在前期的14场专场招聘上顺利签约,另有109人自主就业,19人参加专升本。

    ——师范教育系2014届毕业生就业专业包括高职表演艺术、三年制学前教育、五年制学前教育、五年制初等教育4个,毕业生400余人。该系按照优质就业、对口就业、安全就业、全员参与、多渠并举的思路,成立了就业服务小组,从学生见习实习期就和西安、咸阳部分省级示范幼儿园、高端幼儿园建立了联系。本次招聘有西安三宝双喜幼儿园、西安交大幼儿园、四医大幼儿园、咸阳小天鹅集团、吉的堡幼儿园等87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了500余个就业岗位,260余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40余人参加专升本。

    ——建筑工程系毕业519人,包括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物业管理等专业。在这次招聘会上,前来招聘的单位共有6家,提供就业岗位150多个,主要以建筑安装、测绘、房地产资产评估、建筑施工等为主,如中铁二十四局集团鹰潭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西安腾达测绘科技有限公司、陕西腾达房地产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等,达成就业意向毕业生150人,另有206名毕业生在该系前期举办的30场专场招聘会中已达成就业意向,140人自主就业。

    本次校园招聘会最大的亮点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于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实现有效对接,招聘单位多以省内本土企业为主,供需双方在择业和招聘上都比较理性和务实,企业选聘人才更加注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毕业生也不再横挑鼻子竖挑眼,只要适合自己发展,能够发挥所学所长,都会欣然选择。

      2013年11月19日晚,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座谈会。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聂彩林、相关职能部门(系)的同志和40余名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会上,宣传统战部部长胥长寿为大家介绍了学院里19个民族10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分布的情况,介绍了学院一直以来在关心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开展的各项工作,还就同学们学习、生活提了建议。
      10多名少数民族同学踊跃发言。他们介绍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等,介绍了各民族同学平时相互交流民族文化、民族艺术情况和学院少数民族社团建设情况;部分同学对学院教学、管理和服务方面工作提出了意见与建议。在少数民族同学发言结束后,各相关职能部门(系)的同志就同学们关心的问题给予了现场答复。
      聂彩林副书记通过参加座谈会的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向全院少数民族同学表示亲切问候。他希望并要求相关部门(系部)和少数民族同学做到“七个一”,搞好一项宣传,即在全院师生中加强民族政策宣传;确立一个理念,即民族大团结,各民族永不能分离的理念;高举一面旗帜,即坚决维护国家、民族统一的旗帜;尊重一个习俗,即尊重少数民族同学的宗教信仰、民族风俗;站在一个高度,即站在国家利益这一层面思考民族团结;树立一种意识,即树立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的意识。
据悉,为丰富我院特色文化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第五届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继举行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座谈会后,学院还将陆续开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展览,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等活动。
        本报讯(通讯员 窦文纲 王兆富)近日,山东鸿基科技集团与山东省临朐县政府举行了子午线轮胎及配套项目签约仪式,这是临朐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

  据悉,山东鸿基科技集团是一家大型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一直与临朐县职业学校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是临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主要合作企业之一。今年,临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了解到该企业项目建设计划后,积极进行联系洽谈,最终达成了合作意向。此次双方签约的子午线轮胎及配套项目,总投资40亿元,占地1500亩,主要建设年产2400万套半钢子午线乘用轮胎、240万套全钢载重轮胎的生产线。

    11月18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社区基金人事部董事梁瑩一行3人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考察,现场面试选拨优秀学生赴新加坡公立幼儿园就业。院党委书记刘聪博、院长张存、副院长曹建平出席交流会并陪同考察。

    张存介绍了咸阳的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关天经济区和西咸新区的规划建设、产业布局以及学院的办学历史、新校区建设、办学条件、师资队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建设、对外交流、教师培训等基本情况,期望与新方的教育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刘聪博就新方来院选拨人才表示,学院师范教育历史悠久,学前教育专业优势明显,师资队伍素质优良,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较强,希望通过选拔优秀学生赴新就业拓宽和深化与新方的教育交流合作。

    梁瑩对咸阳职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新加坡的概况、教育体制、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学生赴新后的工作、生活等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期盼与学院在学期教育人才引进方面实现深层的长期合作。

    当天,新加坡教育交流访问团一行在院领导的陪同下考察参观了化工单元实训室、仪祉图书馆文津阁四库全书、二十四孝图和艺术楼蒙台梭利教学实训室、奥尔夫音乐教室,现场对师范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的40多名大学生进行了面试。访问团一行直言惊讶学院的建设发展和一流的教学设施,不断赞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过硬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表示将再进行两轮面试,选定最适合的大学生赴新工作。

 



“终点教育”有了“立交桥”

辽宁八千中职生直通本科院校



  “从2012年到现在,辽宁省中职升本科的人数达到8000人,高职升本科9000人。”近日,辽宁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章雪冬面对中央教育新闻采访团宣布的这一数字让众多记者眼前一亮。一直以来,职业教育都是教育中的弱势群体,中职教育变成“终点教育”,高职教育就是“断头教育”,而在对待职业教育“断层”尤其是与本科层次教育衔接问题上,国内各省份的态度与做法不一致。较之一些兄弟省份只放开“中职升大专”或者让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及新建本科院校象征性招收几十个“专升本”,辽宁省的改革举措可谓“大手笔”。

  据介绍,从2012年起,辽宁省本着边规划边建设、边实验边总结、边探索边完善的原则,在15所“二本及以上”本科院校完成了应用技术类本科教育(指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布局;制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相适应的“中职对口升学”、“专科升本科”招生考试制度和实施办法;省财政投入1000万元组织开发30个应用技术类本科教育和50个中高职一体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生直升本科不是天方夜谭。”辽宁省高中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省教育厅出台了《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学招生工作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并规定省内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招初中生的成人中专)应届毕业生可报考本科专业。

  据章雪冬介绍,2012年省外属于985大学的天津大学,以及省内的大连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科技大学、辽宁医学院等15所“二本及以上”高校,面向全省应届中职毕业生招生2490人。招生专业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前教育、动物科学、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服装设计与工程、交通运输、金融学等23个专业。

  根据《实施办法》,应届中职毕业生报考本科的,要本着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填报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及一个服从志愿,文化基础课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均为100分,计算机应用基础满分60分;专业课考试包括专业综合课和技能考核,其中专业综合课满分为300分,技能考核满分为100分;总分为760分。

  据透露,应届中职毕业生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综合课由辽宁省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命题、制卷、评卷和登分工作,考试时间为6月7日至9日,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同期进行;技能考核由省教育厅指定的职业技能考核学校负责组织实施,时间为6月10日至15日。

  然后由辽宁省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划定本科录取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成绩控制分数线,在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成绩控制分数线以上的考生,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提供档案。天津大学录取则按文化基础课加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提供档案。录取新生名单由省招生考试委员会审批,招生学校负责签发录取通知书。

  据章雪冬介绍,2013年,西安科技大学、沈阳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鞍山师范学院、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连科技学院也加入到招收应届中职毕业生的队伍中来,招生学校达到22所;新增国际经济与贸易、生物技术、采矿工程、测绘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招生专业总数增至31个,计划招生人数翻了一番达到5518人,约占当年应届中职毕业生总数的3%。

  鞍山市职教城管理会主任吴庆丰介绍,辽宁科技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设在职教城,职教城内其他11所职业院校学生足不出城就可以实现一年制中职、三年制中职、初中毕业五年制高职、中职毕业三年制高职或四年制职业本科的立体互通,使职教城在全国生源减少的背景下,招生数量由2011年的8226人,增加到2012年的8831人,再到今年的9326人。

  “职业院校70%的生源来自县以下地区,职业教育绝对不能办成‘坑农’的教育。”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张亚军说,农村家长辛辛苦苦五六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攒五六万元钱。如果孩子读了几年职业院校,钱也花完了,最后又回家待业的话,就是“二次致贫”。

  “本着对历史负责,对现实鼓励的全面深化改革精神,不能在更高层次的教育类型中拒绝中职毕业生。”张亚军认为,“给他们一个机会,定会还社会一个惊喜。”

  据辽宁省教育厅负责人透露,2014年全省本科院校面向应届中职毕业生的招生计划将稳定规模并保持逐年适度增加。同时,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该省还积极探索应用技术类本科教育。

  首先,在全省规划遴选一批与辽宁支柱产业对接、以实施应用技术类本科教育为主体的重点建设专业,支持新建本科院校开展应用技术类本科教育;支持普通本科院校与具备条件的独立设置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类本科教育。

  其次,实施招生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毕业生四年制,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二年制的应用技术类本科教育。

  第三,研究探索适合应用技术类本科教育毕业报考专业硕士的办法与途径,做好应用技术类本科教育与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有效衔接。

  在回应“中职生直通本科院校”是否在应对“二本及以上”高校生源危机问题时,辽宁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此项改革是根据省政府出台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以及建设职业教育强省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的,既考虑了与国际教育分类标准的一致性,又避免了将职业教育泛化;既比较清晰地勾画出相对独立、类型层次结构相对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又没有矮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
在服务地方中赢得喝彩——烟台职业学院创新办学纪实

  在烟台职业学院近日举行的大型招聘会现场,该校机械工程系11级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班学生张亮手握4家大企业的面试通知单,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这次招聘会吸引了321家企业,提供岗位7000多个。而该院2014届毕业生有5190名,除了已经顶岗实习的2000多人,剩下的学生就业基本都有了保证。学院党委书记潘玉耕说:“建院以来,我们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赢得了支持,赢得了尊重,也赢得了学院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紧贴地方产业调整专业设置

  11月15日,来自10余家船厂和海洋工程企业的21位专家齐聚烟台职业学院,参加该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理事会。会议的议题是人才需求与专业发展论证,专家们各抒己见,场面热烈。

  从2006年开始,烟台职业学院每两年就进行一轮专业论证,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加,以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的吻合度为主要评价指标,将来自企业的意见、建议吸纳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为了更好地适应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烟台职业学院建立了一套“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产业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物联网技术、生物制药技术、报关与货运代理等专业,就是近几年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新增设的专业。

  正是由于学院专业建设紧贴地方产业发展,烟台职业学院的众多毕业生在上海通用、烟建集团等大型企业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张裕葡萄酒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姜华说:“张裕中层干部中有两成多毕业于烟台职业学院,每年还有来自该校的很多毕业生不断进入张裕,成为营销骨干。”

  推行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手机什么人都会用,老人会用,小孩也能玩得很好。受此启发,我们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再教理论,使他们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院食品与生化工程系副主任高维锡说。

  记者现场观摩了该校电气工程系教师白静的一堂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技术课。上课前,学生已经把实训室严格按照企业“6S管理”标准收拾整齐。白静走进实训室时带着一套材料,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而是完成一项具体工作任务的指引性材料。她先布置了设计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任务,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学生人手一份材料,自学、分组讨论后,由几名学生给大家讲解原理,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今年6月,学院电气工程系2011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马衍宁和孙富顺站上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颁奖台。同样,在今年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学院也摘得7金3银,继2012年大丰收之后再创佳绩。

  这些成绩得益于学院系、校、省、国家四梯次,覆盖全部专业、全部教师、全部学生的技能大赛组织体系。学院教务处处长原宪瑞说:“我们重视大赛,并不是为了拿金牌争第一,而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让学做一体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可以得到企业的青睐。”

  引进生产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

  作为烟台市唯一一名来自职业院校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学院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所长王枚,日前被烟台市有关部门聘为“智慧烟台”系统架构论证专家。

  王枚带领学生参与了烟台市智慧医疗、智慧旅游、居家养老等智慧城市平台建设。据她介绍,智慧医疗项目实施后,社区居民就可以在家预约医生、订购非处方药品、了解最新疫情预报等信息。

  王枚只是烟台职业学院服务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之一。近年来,学院为提升服务水平,抢占高科技服务制高点,引进了一大批高水平师资。学院将这些引进的专业带头人和高级工程师聘任为相关专业教研室的负责人,为他们成立工作室、配备专项经费,组成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这些科研及生产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现已成为各专业的骨干力量。

  这些骨干力量不仅在教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积极参与企业科研。学院生物制药教研室副主任张淑敏,被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聘任为常务副总,协助企业建立了完善的科研管理与技术服务平台;曲桂武博士,被某公司聘任为生产与研发副总,协助企业完成了20多项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工艺与质量研究,并协助企业申请两项省级课题,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




图为交流结束后,陕铁职院学子们将“偶像”窦师傅团团围住,争相邀请窦师傅签名留念。张玉鹏 摄

  被誉为“金牌工人”、“工人教授”的全国劳动模范、新中国成立以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工高级技师窦铁成,日前走进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铁路高职学子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成才经历,共话成长之路,受到学子们的热烈追捧。

  窦铁成向学子们讲述了他30年来坚持学习、勤于钻研,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普通工人,成长为掌握高超技能的专家型技术工人的成长历程。窦铁成勉励学子们要刻苦学习、勤练技能、夯实基础,毕业后投身到祖国火热的建设一线中去,在实践中历练成才,在伟大的时代中成就自己的梦想,共圆中国梦。

  “窦师傅成长成才的经历对我触动很大。他对待工作孜孜以求、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和敢于攻坚、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在校学生学习。”陕铁职院道桥工程系一年级学生李振说。
        高职教育投入低得丢人?高职人数激增,院校财政拨款无法保障?日前,广东省政协科教文体文员会的20几位委员听取了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对高职教育情况的汇报并座谈。省财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学生人数增加程度大大超出预计,高职院校拨款难以保障。

  笔者注意到,已经制定和实施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标准的10个省/区/市,广东省未在其中。没有制度的约束,没有标准的参照,广东省高职院校生均拨款的落实自然“难以保障”。

  事实上,从全国范围来讲,拨款与否、拨款数量的多寡,不仅存在省份、地域上的差异,还存在身份上的差异。高职院校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贴上了公办民办等标签,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分管,有省管市管、政府管企业管、教育部门管行业部门管等。毋庸置疑,身份决定了经费来源,这种“分门别类”必然造成了高职院校发展的冷热不均。

  早在2009年,深圳高职院校生均经费预算内拨款标准就达到了深圳普通本科教育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江苏省内高职院校的发展呈现“高原”现象,当然与地方财政大力支持分不开;上海市的公办高职不仅“洋气”,政府同时也加大对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给予生均补贴……

  地域不同、经济环境不同、办学历史不同,学校的风格和发展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不可否认,办好职业教育,钱不是万能的,没钱绝对是万万不能的。笔者一位来自西部高职圈内的朋友,在参观完江苏省的两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后,对比自己所在省份的高职院校,感慨万千,甚至用“一个开法拉利,一个骑自行车”来形容,可见,背后的资金投入差距之大。

  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中央的想法和规定都是好的,但是一到了地方就走样,甚至会适得其反”。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结合最为紧密,一方面,职业教育的繁荣离不开办学理念的更新;另一方面,政府的财政投入、有效的保障机制和地方产业的兴衰都极大地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高低。

  笔者以为,当下,要说加大职业教育发展的投入,恐怕还是要先转变政府、领导者的理念。

  据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金融室副主任马洪范介绍,美国职业教育主要由社区学院承担,其经费5%来自联邦政府拨款,60%来自州政府拨款,11%来自地方政府拨款,15%来自学费收入,9%来自其他收入;新西兰职业教育经费70%来自政府,20%来自学费,10%来自社会资助;澳大利亚TAFE学院90%以上的经费来自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拨款。从初始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来看,国际上发达国家政府投入占比更大,奥地利为98%、荷兰92%、法国84%、挪威80%~85%。

  不得不承认,政府在职业教育的经费来源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事实上,我国《职业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都对省级政府提出了制订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的工作要求,财政部在2009年、2012年印发的文件中也再三要求建立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机制,但是,大多数省级政府都不依法行政,以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往往雷声很大,雨点则很小。当然,这背后有政府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够、在一些领导眼里办职业教育不容易出政绩等功利性的原因。

  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曾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5206人进行的调查显示,65.9%的人感觉自己所在地对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较少。67.6%的人希望,高职学校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逐步达到本地区同类普通本科院校的标准。

  2012年,本科生均拨款大都达到或接近1.2万元,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职教育本应该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不该受到歧视,但现有的高职生均拨款却大都在4000~8000元之间。加大经费投入,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前提,充分落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也已是众望所归。毋庸讳言,仅靠领导们开个会或者政府发个红头文件,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主动转变观念,真正意识到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改变当前不作为的状态。

  拨还是不拨,依照什么标准拨款,这是省级政府不容回避的一道思考题。
        11月15日,教育部党组召开会议,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研究部署扎实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点工作。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教育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上来,全力以赴打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攻坚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会议要求,要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梳理工作任务,谋划落实举措,明确责任分工,尽快下发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制定贯彻落实重点工作安排,近期召开党组务虚会,把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全面深入地体现到做好年底各项工作和明年的全部工作之中。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把教育综合改革的部署要求贯穿到整改方案、专项整治方案和制度建设计划中,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加大宣传解读力度,部党组成员和司局负责同志带头谈体会、写文章、做访谈,分项分领域组织学习宣传,把方向思路、政策举措讲透彻,把群众利益安排、工作推进策略讲明白,把有利条件、不利因素讲清楚,把解决问题、事业发展的前景讲充分,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深化教育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科技特派员、景观生态环境学院执行院长王志龙(左一)和副教授易官美(右一)在指导奉化锦溪村村民栽培香榧。朱春佳 摄

  ■通讯员 刘玲 朱春佳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浙江省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深刻体会到,“根植地方、依靠地方、服务地方”是地方性高职院校必须坚守的特色发展之路。地方性高职院校必须立足于自身实际谋发展、结合自身特点搞创新,主动全面深入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取得良好的办学效益,实现地方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与共生共荣。

  “地方性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一种趋势,也是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新课题。”宁波城市职院党委书记李维维表示,以“城市”命名的宁波城市职院一定会在推进宁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中做出新的贡献。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

  “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前提是要形成支撑经济结构调整的科技和人才体系。随着宁波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打造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学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责任。”据宁波城市职院院长李太武介绍,2008年学院在办学战略上进行了调整,确立了“来源于产业、根植于产业、服务于产业”的理念,围绕产业建专业,加大贸易物流、财会金融、旅游会展、城市园林、智能信息、创意设计等六大专业群的建设,深化人才培养、加强科学研究。

  据宁波城市职院商贸学院执行院长沈时仁介绍,物流管理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训基地先后得到中央财政支持,物流管理专业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从2008年开始,商贸学院与浙江九龙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当时该公司仅有员工100余人,如今公司拥有员工800多人、终端合作客户1万余家,并获得2011年宁波市市长质量奖等多项荣誉。

  “九龙物流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以及企业的转型升级,与宁波城市职院多年来的人才支持密不可分。”浙江九龙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建华表示,宁波城市职院多年来和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了近千名高素质物流人才,下一步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合作,继续实现共赢。

  近年来,宁波市着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而推进IT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宁波城市职院先后成为“浙江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育基地”、“宁波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并入选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在此背景下,学院与宁波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合作成立宁波智慧系统发展研究所,是该研究院合作单位中唯一一所高职院校。研究所承担了《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考核体系研究》、《宁波车联网发展规划研究》等课题。宁波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院长顾德道认为,宁波智慧系统发展研究所整合优势力量,积极主动参与研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今后,信息学院将把计算机类和智能控制类两大专业群调整为智能信息类专业群。”据宁波城市职院信息学院执行院长徐济惠介绍,信息学院确定了以面向软件服务外包、智能电子电器,以及与智慧产业高度结合的专业培养目标,开设宁波市智慧产业核心引导课程15门,为宁波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没有创新,就没有美学;没有创新,就没有与国际接轨的机会。”宁波城市职院艺术学院执行院长潘沁说。

  据了解,艺术学院承担了宁波美术馆、宁波博物馆的视觉形象设计等,而由其牵头创办的国际海报双年展已经举办了6届,促进了宁波文化的国际交流。2010年,艺术学院进驻东钱湖211文化创意产业园,吸引了30多家企业集聚园区,为园区带来了8000万元的经济效益。如今,艺术学院提出创意东方拓展计划——以“视觉东方”作为新时期的办学理念,努力拓展东方美学背景下的设计教育空间。

  服务区域农业发展

  与大山同呼吸,与土地共命运

  43.5℃!今年的盛夏,奉化市刷新了浙江最高气温纪录。高温炙烤着奉化市溪口镇锦溪村村民们的心,2010年种下的1000亩香榧树今年首次果满枝头,可眼看着香榧树一天天被高温灼伤,大家心急如焚。

  情急之下,锦溪村党支部书记金忠芳再次得到宁波城市职院农村工作指导员易官美副教授的一剂“良方”:一是不能除草、保持水分,二是施有机肥、改良土质,还要给树苗搭起“遮阳棚”。这一招,果然奏效。持续高温过后,多地的香榧树严重灼伤,锦溪村的香榧树却安然无恙。

  锦溪村位于奉化的东南角,是市级贫困村,两万亩山林、1000多户人家,是宁波城市职院的结对村。学院先后派出景观生态环境学院的两批宁波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团队来到村里。经过科学论证和多方考察,大家建议村里发展香榧产业,有望填补当地高档干果生产空白,实现与水蜜桃支柱产业实行差异化发展,可优化林果品种结构。作为一个农民脱贫致富项目,锦溪村的香榧示范基地于2010年在宁波城市职院技术支持下建设起来,经过悉心指导和技术改良,原本需要6年结果的香榧树,第三个年头就开始挂果。锦溪村在2012年12月被奉化市科技局授予“早熟丰产香榧栽培科技示范基地”。

  “‘三农’问题历来受重视。以科技服务‘三农’,帮助农民朋友转变思路,是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宁波城市职院景观生态环境学院执行院长王志龙表示,我们有志于依托涉农专业师资和技术资源,积极满足农业科技需求,拓宽服务“三农”渠道,与大山同呼吸,与脚下这片土地共命运。

  同样在奉化的四明山区,樱花和槭树的种植一直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近几年研究人员发现,由于地理优势的丧失,苗木品种单一、栽培技术落后、标准化生产滞后,逐渐成为农民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的问题。

  2011年,以宁波城市职院教授祝志勇为研发带头人的科研团队获批国家星火重大项目“浙江四明山区域槭树和樱花产业提升技术集成与示范”。该项目针对四明山区域苗木产业发展中存在自有知识产权品种少,种植、繁育、栽培技术传统,容器栽培新材料开发与应用速度相对滞后,产业从业人员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通过繁育良种与推广、集成高效栽培技术与示范、调整与优化结构、培养技术团队等,实现了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宁波城市职院副教授胡仲义帮助溪口镇成功申报《雷竹夏秋出笋技术研究与推广》国家级课题,通过推广这项新技术,溪口镇农民在雷笋上一年增收2000多万元。

  “优秀农民进大学”已经连续在宁波城市职院溪口校区举办了10年,400多名花木种植户先后跨进学院大门,系统接受花卉苗木生产和经营的科学知识,培养了杖锡花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鲁根水、北仑“杜鹃大王”沃绵康等一大批花木生产经营能手。如今,学院拥有林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宁波市职业技能鉴定站等,具备包括智能楼宇管理师、茶艺师、景观设计师等在内的20余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资格。
        本报讯(记者 翟帆)“要把‘农民’由身份称谓转变为职业称谓。”11月15日至16日,农业部在西安召开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强调,要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快构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据农业部有关部门调查,目前我国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整体素质不高,务农农民中接受过中等及以上教育的不足4%,其中接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足1%,与美国一半以上农场主是大学毕业差距很大。而我国现行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中,针对务农农民的职业教育可以说是一块几乎与底部齐平的短板。

        据统计,我国现有农业职业院校280余所,县级以上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700余所,农村职业高中4000多所。韩长赋说,这些院校都是宝贵的教育培训资源,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载体。要引导农业职业院校采取灵活的教育培训模式,把课堂搬到农民家门口、搬到农业生产一线,促进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相衔接相贯通。

        据了解,从明年起,由农业部推动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将全部实现转型,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要对象,突出务农技能这一核心内容,开展从种到收、从生产决策到产品营销全过程教育培训,逐步建立起农民免费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制度,使“农民”真正从身份称谓转变为职业称谓。

        我国民办高校发展正由外部冲击转为内在逻辑推动,与此相伴,一种整体的状态转换正在发生,它包括观念的转变、体制的转型和机制的转换,这种制度变迁能有效推动民办高校整体实力快速提升,释放转型中的“制度红利”。

        变革的起点:从哪里开始变

        民办高校制度变革,既需凸现制度优势,又要突破治理困境。

        一方面,要凸现制度优势。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管理体制的差异,正是民办高校的优势所在,变革着眼点就是让优势更加凸现。民办高校的制度优势体现在:一是机制灵活,较少各种层面的禁锢和束缚,学校决定的事可以马上干。二是注重成本效益,资源配置利用率高,如果说公办高校的“十块钱等于十块钱”,那么民办高校就是“一块钱等于十块钱”,在资金的使用上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用。三是市场意识强,对人才市场需求有较高的敏锐度,注重培养“适销对路”与“就业零距离”的应用型人才。四是精兵简政,人员精干高效,民办高校往往采用“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拿两个人的工资”的薪酬激励机制。五是注重人本和服务,更加注重对师生提供教育教学的有效“服务”。

        另一方面,要突破治理困境。对民办高校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民办高校在内部治理结构上存在困境。一是产权不明晰。由于民办高校产权的归属问题、分配问题、重组问题和退出问题的不清晰,在现实中产生了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不分、所有权与学校经营权不分、所有权与收益权不分等问题。由于缺乏健全的制度,使得学校财务管理、教学管理等与现代方式难接轨。二是董事会不顺畅。董事会运作依据不明确,决策权乃至经营权掌握在创办人和投资人手里,董事会组成人员有家族化倾向。上位的董事会制度不健全,造成了学校发展中利益至上,决策短期效应明显。三是校长职权不明朗。职权的不明朗,要么引发校长更换频繁,校长无权或权力很小,要么校长反客为主,削弱董事会的领导,要么董事长、校长频起战火,关系紧张。四是师生参与度不高。现阶段民办高校教师人事关系或在人才市场代理,或按照企业身份待遇,造成了高校教师“打工者”的雇佣思想。五是诊断机制不健全。民办高校没有成立监事会或者监事会职责不明。教育部门和民政部门双重管理的监督缺位,利益相关人(师生、家长、社会)的监督作用也不够。

       变革的重点:需要变什么

        教育规划纲要为我们确立了变革的基本内容,包括完善民办高校的治理结构、加强章程建设、扩大社会合作、推进专业评价。

        从民办高校制度变革的预期成效看,需要建立“依法管理、社会参与、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中国现代民办高校运行机制。“依法管理”就是严格依据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及基本教育政策、民办高等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完善规范的组织规章制度,即管理“不碰红线”。“社会参与、自主办学、自我发展”就是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形成灵活高效的决策机制、沟通无碍的信息机制和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落实民办高校办学自主权,在招生、专业设置、学历学位、人才培养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即发展“不设上线”。“自我约束”是指民办高校建立自我监督机制,加强校内学术权力及其他群众性组织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衡机制,使办学“不失底线”。

        从民办高校制度变革的核心特征看,则要真正体现“自主办学、学术自觉、师生为本”。自主是办学的灵魂,自治赋予了高校广泛的办学自主权,使之真正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而自主需要靠自己的实力争取。自觉是办学的原则,高校有其发展规律和组织特性,是从事高深专门知识的传播、创造、应用、整合的复杂的学术性组织,自觉要靠日积月累地积攒和沉淀。师生是办学的根本,最基本的要满足养“生”,其次是养“力”,最高境界是能养“心”。

        从民办高校制度变革的本质看,要理顺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市场)、大学自身内部这三种关系。改变民办高校地位,从改变政校关系开始,关系好坏,决定民办高校的成败。改变民办高校环境,从改变校社、校市关系开始,适应社会、市场的需要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改变民办高校面貌,从改变校内关系开始,要使校内各利益群体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政策制订和办学的全过程中。

       变革的策略:如何实现转变

        通常来说,实施组织制度变革的方式有三种:在没有先例、无模式可循的情况下,可采用投石问路式;在问题集中、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可采用一步到位式;在目标清晰、情况复杂的情况下,可采用分步实施式。

        在创建现代民办高校制度过程中,需要审慎地抉择和切实地行动。

        一是角度要全面。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合理建构应该包括内部机制和外部制度,现阶段外部制度的建构更具迫切性。学校法人财产权的独立是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建构的基础,健全的法律制度是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建构的保障,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提高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建构的前提。从内部而言,包括完善董(理)事会制度,建立校内监督机构,重视学校章程的规范作用,明确校长负责制及校长管理团队建设,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以及建立职代会对校园管理决策的参与机制。

        二是力量要聚焦。民办高校的法人共同治理是指在民办高校出资人、高级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及其校外人员间合理配置民办高校的控制权,从而形成利益相关者对民办高校的共同治理。这样一个决策机构从人员构成上,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利益交锋与妥协,能够为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和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经济效益的获得和社会效益的平衡提供一种组织上的保证。

        三是规则要有用。在董(理)事会制度建设上,要对董(理)事会的组成人数、产生办法、任期和任职资格、权力范围、议事规则等做出详细规定,确保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身份来源的多样化、专业化。在民办大学章程的制订上,应建构起适合民办高校长期发展的成文治理规则和治理结构,树立章程在民办高校管理中的纲领作用,以章程作为民办高校管理之“法度”。在监事会制度的制订上,监事人数、构成、任期等应当考虑不同学校具体情况予以明确规定,监事会须负责监督董事会和校长等管理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活动,加强民办高校决策的科学性。

        四是程序要公正。法人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条件下的代理问题,通过建立一套既能分权又能相互制衡的制度来降低代理成本和代理风险,程序的公正是确保规范运行的首要。这种公正性,体现在决策过程、执行过程、监督过程的公开、透明、规范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更加明显的市场主导、企业机制、群雄共舞的民办高校转型之际,变革民办高校内外部的制度环境,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民办高校发展将走通“(制度×人才×资金)时间=名校”的特色化道路。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即便是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年”的今年,广西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也达到了96%。这究竟是何种原因呢?

  面向产业平衡人才供求

  在广西工业重镇柳州,数十万的产业技术工人支撑着工业之基。“几年来,柳州新增的10万产业工人中,有近7万人来自职业院校。”柳州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说,“柳州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批技术人才,职业教育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产业、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依托柳州装备制造、汽车制造与零部件生产等支柱产业优势,学院打造了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6个品牌专业,带动了相关专业群的发展。

  桂林市依据产业布局整合职教资源,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龙头,整合全市所有旅游职业院校、科研、企业机构,组建了桂林国际旅游职业教育园区,成为推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人才基地。

  近年来,广西教育厅围绕北部湾经济发展战略、打造“14+10”千亿元产业集群,指导职业院校主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设置了与石化产业、汽车制造、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配套的70个专业及一批专业群,同时以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建成了柳州市职教园区、北部湾职教园区、南宁市职教园区、崇左市职教园区,四大园区建设规划总投资达73亿元,入驻职业院校30所,在校生规模超过20万人。

  面向就业校企互利共赢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连续10年就业率在96%以上。教务处处长鞠红霞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柳州职院加强了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实现了课程建设与企业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据了解,该学院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实际,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校企共同开发项目化课程和教材,形成并实践了“两延伸双渗透”的“二维”模型课程体系。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率连续3年达98%,铁道类专业就业率达到100%。早在2008年,学院就开始牵头筹建广西首个职教集团——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通过人才订单培养、专业和课程共建、共建实习和培训基地等合作方式,办出了行业特色。正是得益于此,2013级新生一进校就被南宁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抢先预订,362名学生进入“订单班”学习。

  在百色,田东职业技术学校与百川基金会合作,开办“百川励志班”,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创办“巾帼励志班”,解决了百色、河池地区每年近900名寒门学子接受职业教育的问题,同时也给他们解决了就业与深造难题……

  经过不断探索,广西多所职院已经形成了“植入式工作站”“校中厂”“厂中校”“承接产品生产”“接管企业生产线”联合共建实训中心等建设模式,实现了校企合作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面向创业激发富民新动力

  “过去外国游客到我们这儿旅游,经常要跑到外面去吃饭,现在我们学会了做西餐,就可以把客人留下来了。”在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大寨村开农家乐的潘勤德乐呵呵地说。今年1月,他跟村里20位村民自发来到桂林旅专,参加了3天免费专业培训,学习客房标准化管理、烹饪西餐等。

  桂林市教育局副局长时曦介绍,这并不是个例,桂林旅专、桂林市旅游职业中心学校、广西烹饪学校、广西桂林商贸旅游技工学校等,都曾组织人员到过贫困村,免费给村民们培训。

  在都安县职教中心,记者见到了正在职教中心实训室练习电工维修操作工序的一批学员。他们在此免费学习35天后,将参加统一考试,合格者可拿到特种作业上岗操作证。

  职教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开办了电工、电焊、养殖、汽修、竹藤编织等培训。如今镇上95%以上的农户从事竹帽、藤篮编织生产,产品远销欧美。两年来,该县通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让2000余人实现脱贫致富,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1000多人。(通讯员 罗勋湖 记者 刘昆)
        11月16日上午,由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陕西工院承办的2013年全国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教学研究与课程建设创新发展报告会在陕西工院举行,全国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院系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代表及陕西工院相关专业教师等近400人参加了会议。

        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王扬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郭立宏,学院院长崔岩,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陈建华,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袁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职院校出版事业部主任徐刚,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郑丽梅出席会议。

        会上,院长崔岩代表全院两万余名师生对前来参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陕西工院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学院将借此机会,认真借鉴兄弟院校的好做法,重点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专业特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改革等方面学习经验,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陈建华副社长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在回顾了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精品开放课的建设过程后,他希望全国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能通过网络、教材和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实现经验、成果的共享、宣传和推广。
        郭立宏副厅长在讲话中介绍了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取得的突破发展。他强调,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实现陕西教育强省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我省高职院校要在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走出一条新路,走上一条具备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的特色之路,努力把我省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王扬南副司长在讲话中通报了职业教育近期改革发展思路。他指出,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走上了一条具有职业教育发展特色的道路,形成了一批优质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特别是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职教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制度和标准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成效显著。即将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将着力明确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体系结构、制度创新和保障机制。高职院校要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以岗位实际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坚持全面发展,系统培养,促进中高衔接,强化行业指导,搭建起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

        随后,与会专家分别就职业教育机电类专业创新建设思考、机电类专业教改五大问题探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机床制造技术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与应用等进行了专题报告。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等专业负责人就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进行了成果介绍与交流。陕西工院数控工程学院卢文澈教授作了题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经验分享》的学术报告。

        本次会议以“深化高职机电类专业内涵建设,服务机械工业转型升级”为主题,旨在打造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平台,产业发展趋势与先进技术的学习交流平台,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研讨平台,优质教学资源与建设成果的分享平台,加快机电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步伐,有效服务机械工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2013年11月14日晚,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川职院大讲堂”首次讲座在学术报告厅开讲,来自全院不同专业学生200余人及部分专业课程教师聆听了讲座。
        主讲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系主任、院骨干教师徐友辉教授作了题为《化学与我们同行》的专题讲座。他从“化学的发展历程”到“化学改变生活”,从古代化学发展的智慧到今天化学发展的趋势,从化学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到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资料详实,既普及了化学的基本常识,又密切关注了身边的化学与生活,引发了听讲师生的共鸣与思索,收到了良好效果。
        “川职院大讲堂”是根据学院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训育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铸造特色,打造精品的总体要求而开设的,它是全面实施素质训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与学生综合素质训育课程、素质拓展训练、素质实践活动等多种训育活动及专业教学活动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重要训育方式手段。
        讲堂以“更新观念,提升理念,引导激发,培养素质”为要义,聘请院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按照学院训育中心“思德素质”、“文化素质”、 “艺术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等五大板块体系,遵从“以人为本、以德育人、以文化人、以技传人、以能度人”的训育理念,有步骤、分层次针对学院不同科类、不同需求学生群体开展素质提升讲座,以营造“专业塑造人、技能成就人、素质培育人”的良好氛围,全面推进学院素质训育体系建设,提高育人质量。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