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新玲)我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益职业学校——北京百年职校,12月3日正式开设“零售人才职业培训课程”,课程由沃尔玛中国公司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设立,培训面向零售业的一线专业人才。
去年,沃尔玛中国公司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了300万元人民币,建立“沃尔玛零售人才培训基金”,之后经过一年的课程准备和教程设计,先在北京百年职校开设课程,之后将在成都、大连、南京、武汉等8所百年职校进行复制推广。
整个培训课程包括人生技能、职业与工作、零售专业三个部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涂猛认为,这一新课程可以为我国零售业储备更多优秀人才,助力零售行业的发展。
虽然高考成绩过了今年江苏省三本文科线,但是彭宇却选择到一所高职院校做了一名没有学籍的“插班生”。
“不如去学门技术。”由于未被所填报的本科院校录取,彭宇放弃了复读和去其他学校的机会,与从事建筑行业的父母商量后,决定去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苏建院”)“插班”,修习建筑工程技术的相关课程,学门实实在在的技术。
实际上,彭宇的情况在江苏建院并非个案。据该校教务处主任刘海波介绍,这些插班生在校也被称为“进修生”,他们中既有彭宇这样的“高考失利者”,也有不少来自企业的青年。他们放弃复读或者其他途径,选择以插班听课的方式进入江苏建院学习,不被纳入学籍管理,但被编入正规班级,与全日制学生一起上课生活,甚至连军训都须参加,而毕业时只能获得学校提供的一纸证书,记录着他们在校所修课程、学分和成绩等。学校对他们的培养过程与普通在校生基本一致,但是权益上有所区别,比如在奖学金等方面有所限制。
近年来,江苏建院的“插班生”人数逐年增多,目前在校的近400人,“仅今年学校接纳的就有160多人,如果不是出于管理问题加以限制,肯定不只这个数字。”刘海波说。
一所高职院校何以能吸引这么多学生不要学籍、不求文凭,只为插班听课呢?对这些入学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而言,这一形式又能否真正在其就业和发展道路上,起到良性推动作用?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了江苏建院。
本科生“插班”高职只求学“真本事”
谈起江苏建院的历史,学校师生首先津津乐道的便是该校的军校背景,也因此渊源,学校至今都保持着半军事化管理的传统,每天严格考勤的早操制度就是其体现之一。
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插班生赵帅(化名)来说,每天出早操是自己“上一个大学生活”中难以想象的,“那时肯定起不来床。2011年毕业于南京某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他,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了两年后,决定重回校园“深造”,开启“另一个大学生活”。
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赵帅解释说,“主要是为了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他曾在公司里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项目经理,因为不懂工程造价的相关知识,经常难以应对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像投标、做预算都得找别人来做,特别不方便,于是想自己学一下造价,再做心里也更有底。”
通过亲友介绍,他了解到江苏建院的建筑工程类专业,“大家都‘认’,造价专业也排名靠前。”所以,选择来此插班,至于有没有文凭学历,“我不在乎,就是想来学本事的”。
在江苏建院党委书记袁洪志看来,就业质量是吸引插班生的重要因素,事关其发展的后劲和可持续性,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企业并不太计较学生的文凭和学历,更多是按照学生的“本事”给待遇、招人才。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金螳螂’的到来。”袁洪志介绍说,今年,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首次来到江苏建院举行专场招聘会,此前这家连续10年在中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排名第一的公司,基本都是去本科院校招聘,而这次却选择来该学院招聘,最强有力的原因就是:据该公司统计,其区域项目主管中江苏建院毕业的学生占有很大比重。
“技术过硬、有真本事的学生自然待遇好、前景广,与此同时这些高质量的学生也提高了社会和企业对学校的认可度、知名度,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无形中牵了线。总之,学生是学校最好的名片”。袁洪志说。
企业青年插班生只为满足“强烈的求知欲望”
虽然同为来自企业职工的插班生,但刘建东的起点明显比赵帅要低得多。
初中毕业后就在外打工的刘建东,28岁重返校园时,已经10多年没拿起过书本,“底子薄的程度就像纸片一样”。
起初,凭借在工地上的那股“能吃苦、爱问好学”的劲头和对建筑业的兴趣,还是民工身份的刘建东得到了当时工地领导的推荐,后经公司帮助,获得了来江苏建院建工专业插班听课的机会。
但是到这里仅一周,原本满怀期待的他,便萌生了放弃的念头。
“就像听天书似的”,刘建东回忆说,尽管由于此前在施工现场工作的经历让他能够比较轻松地应对专业课的学习,可是在数学、物理等公共课面前,他完全束手无策。
准备打“退堂鼓”的他找到班主任宋功业,将自己的困境告诉了这位也是“从施工现场来到校园”的老教授。宋老师用心开导他,一番鼓励下,刘建东重拾信心。“当时,宋老师对我说,要想把课补上去,一定要靠自己。先花一学期时间,把课先听懂了”。
为了把课补上,刘建东把自己“能吃苦”的劲头发挥到了极致。他从同学那里借来中学的理科教材,从头开始学,别人上课的时候他跟着上课,别人下课的时候他继续复习,生活里几乎没有任何缝隙,插班三年连走出校门看看的次数都屈指可数。
虽然学得苦,但令他感激的是,不仅有像宋功业这样的老教授点拨他,班里还有同学专门帮他补课,大二时,他已经从一开始班里的倒数第一名跃升至前几名。后来,毕业回到公司后,他一步步做到了设计部经理的职位,这个原本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民工”,现在手下的员工不少都是本科生和研究生。回顾那三年插班经历,刘建东感慨,最大的收获就是把自己爱学习钻研的精神给彻底激发出来了。
在宋功业眼中,这个弟子给他最深的印象,便是其“强烈的求知欲望”。
事实上,这也正是大部分企业青年插班生的特点之一。重返校园的赵帅深感“压力大增”,对知识的渴求和学习态度,与以往大不相同,也更加珍惜,“目的很单一,也十分明确,就是来学知识的。”
部分插班生为自主招生作准备
“目标明确、准员工化、个人社会化程度高是企业青年插班生的主要特点”,在江苏建院学工处副处长胡永看来,这部分学生主要是为了学习技术和技能,提高知识层次。“而除此之外的另一大类插班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在为参加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作准备。”
这类插班生不少是“高考失利者”,家人多从事建筑行业,父母亲友希望其能够在江苏建院接受相关专业的学习,掌握一技之长,为以后就业或者继承家业作打算。这些学生大都在学校边修习边准备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一旦通过考试,其之前课程所修学分也能够被学校所认可计入。
19岁的张奇正在准备明年江苏建院组织的自主招生考试,自称“高中时都玩烦了”的他,插班之后“开始懂事了”,“一方面是家庭的压力,另一方面作为插班生还是有点心理落差”。张奇说。
虽然张奇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但是父亲还是希望他这个唯一的儿子能够承担起家族企业,这对张奇而言,是个“不小的压力”,接受父母建议进入江苏建院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插班听课之后,他所学内容与家中企业从事领域相契合,“从小身边就是这些东西,所以学起来更容易些”。
现在,每周末回家时,他都会想着去厂里看看,“至少能分辨出这些工程和产品的优劣了”。不过,在张奇看来,插班能否学到东西,关键还是要看学生自己,“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
插班生的管理是个新课题
不论是民工身份的刘建东,还是拥有家族企业的张奇,不论是企业青年,还是高考失利者,这些形形色色的插班生,“实际上是现在高职院校生源越来越多样化的一个体现,也是社会需求更加多元化的表现。”袁洪志对此分析说,通过各种方式招进来的学生,其知识水平和差距不一,情况各异,因此在培养方式上要注重精细化。早在三年前,学院就开始提倡分类培养、分层教学,从而使每类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升。
随着各类情况和背景的插班生的到来,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课题。据刘海波介绍,这些学生毕竟不纳入学籍管理,入校前虽然学校跟企业或家长有一定的协议,但是对其管理的界限还是有些模糊。学习上有学分制概念,可缺乏实际内涵。这些都是需要在教务教学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因此,出于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考虑以及为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目前,学校对插班生的规模予以控制”。
对插班生的管理,江苏建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将他们与普通学生一视同仁、严格要求,参照全日制在校学生管理办法,并给予重点关注。”据学院学工处处长刘盛贤介绍,一方面是关注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其提供学习机会,向准备自考的学生提供专门的自习空间和相关信息等;另一方面就是关注他们的违纪情况,加强考核。
此外,“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追踪,以便于更好地监督和管理,同时在奖惩制度上,也在逐步有新的考量。”胡永说,“下一步,我们将更注重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和诉求,进行分类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记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5+2分段培养”
目前,职教学生就业形势良好,但不少毕业生工作几年后纷纷反映,“只能在一个岗位上‘折腾’”“想学习深造找不到渠道”。的确,从高考、考研、考博甚至博士后,到社会上的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等,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已很完善,而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获得再学习的渠道却并不畅通。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杨建良表示,学校正在探索“五年制高职与普通本科5+2分段培养”试点项目,与本地两所本科院校合作培养应用型高端技能人才,就是为高职生继续发展提供通道。
“7点半早自习、一天八节课、晚上还有两个半小时晚自习!”记者在试点班同学小王手中的课程表中发现,第一学期并没有专业课,倒满是语文、数学、物理、历史、地理等基础课程。一所职业院校,课表如此“满档”而“宽泛”,让记者很惊讶。
对此,杨建良表示,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技能优势明显,在“职场短跑”中常常领跑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但要让其在日后“职业长跑”中有后劲、可持续,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否则,技能教育将似无源之水,无法深入,更不能融会贯通。
对于该项目的特色,杨建良介绍,其一,与苏州四星级高中同一批次招生,从源头上提高生源质量,让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其二,五年后无需高考,通过转段考核即可直升相应大学就读,增加学生和家长选择职教的吸引力;其三,取得本科学位证书后,学生既可选择就业,也可选择读研等继续深造渠道。
办班之初,“5+2分段培养”项目也曾遭到质疑:“进高中是正统教育,才能接受良好教育”“职校生没有升学压力,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都不高”“职校的生源不如高中,学校氛围不好”……但学校与对应本科院校共同为学生“量身定做”的课程和管理制度,很快打消了家长的疑虑。
“平时与上高中的同学也会交流,我们和他们的文化基础课基本相同,而第二学期我们还将逐渐增加专业基础课。”首批“5+2分段培养”学生小张告诉记者,学校还从苏州市区普通高中特聘11位一线教师,参与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和普高一样有各种考试考核,学习并不比普高轻松。
“5+2分段培养”项目老师陈晖介绍,学校搭建起“通识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和综合实践”层层递进、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既考虑到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现实基础,又体现本科生“厚基础、宽知识”的特点,为职校生继续学习和后续发展夯实文化基础,而普高教师任教可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职校生职业发展“装备”了两块最好的“蓄电池”。
“5+2分段培养”项目设土木工程和汽车服务工程两大专业,分别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形成共育师资、共设课程、共建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练就过硬技能提供了保证。
“教师工作站”和“企业工作站”是该校提升“双师型”师资的一对“法宝”。一方面,学校每学期将有两名教师入驻企业,全方位参与运营、零距离体验轮岗,与技术骨干合作开发课程;另一方面,学校免费提供场地吸引企业入驻,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层还经常“客串教授”,让学生的专业学习更接地气。
此外,学校还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双师教师培养工程”等,加强课程团队建设,加快形成专业教学梯队,增强师资综合实力。预计明年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将达到95%。
在“12.5”第28个“国际志愿者日”到来前后,团委组织学院青年志愿者发起了“传播志愿精神,争当文明使者”主题志愿活动,主要在校内外开展了孤寡老人义务帮扶、“关爱留守儿童”冬衣捐赠、义务维修小家电、文明交通劝导行动、“围巾义卖”、清理校园涂鸦等志愿服务活动。
国际志愿者日前夕,来自一加春雨爱心社和鸿鹄暖阳社的志愿者们早早地就开始筹划“关爱留守儿童”冬衣捐赠活动,希望用师生捐赠的1409件冬衣,为周至新联中学的孩子们送去贴心的温暖。另一支奔赴夕阳红敬老院的志愿者小分队,也带着自编自演的小节目,在寒冷的冬季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送去了丝丝暖意。
12月1日,电器维修协会的志愿者们利用自己的技术专长为陕西工院社区居民送去了冬日的温暖。得知义务维修小家电活动,居民们纷纷将自己家中出现故障的电风扇、电磁炉、热水器等送到这里,志愿者们冒着凛冽的寒风,对送来的小家电认真仔细的检查线路,排查问题。他们专业的维修技能和吃苦耐劳的志愿精神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近期,陕西工院志愿者还参加了由共青团咸阳市委举办的 “文明城市齐创建 团员青年当先锋——咸阳市青年志愿者文明交通劝导行动”。志愿者们身着红马甲和绶带,头戴青年志愿者帽子,在团结路北口、市政府门口、体育场十字、七厂十字、电影院十字和后围寨地铁口等多处乘客上下车密集区公交站台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传播文明理念,引导乘客排队上下车。
此外,各二级学院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也都在12.5前后开展了清理校园涂鸦、擦洗宣传栏、清扫白色垃圾、爱心围巾义卖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据悉,本次志愿者活动共有来自10个二级学院的近560余名志愿者参加,大力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学院三风建设中展示出亮丽的青春风采,用志愿服务的实际行动纪念志愿者自己的节日。
鸿鹄暖阳社志愿带着冬衣来到周至新联中学
在发展终身教育、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打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隔离状态,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上海市闵行区——
探索职成教一体化办学之路
作为上海新兴的经济强区和教育大区,闵行区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发展迅速。区内两所中等职业学校——上海西南工程学校和上海群益职业技术学校,分别确立了为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培养人才的不同办学方向。与此同时,依托5年前成立的闵行职业教育集团(联盟),闵行区构建了1所社区学院、1所老年大学、13个街镇社区学校、503个村(居)委学习点的社区教育网络,每年开设课程班7600余个,参与学员达41万人次;每年组织主题学习活动7000余场,近50万人次参与,深受市民欢迎。
闵行区在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并举,探索职成教一体化办学之路。为此,闵行区加大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投入,并将其纳入政府财政统筹,实行以“财政下拨为主、部分经费统筹、多渠道筹措”的经费筹措机制,2012年政府总投入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经费近1.45亿元。同时,以科研支撑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发展,深入课题研究,推动区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协同发展,开展了诸如《闵行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一体化办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闵行区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实践探究》等课题。
一体化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是资源整合,闵行区内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所具备的优势资源,包括教学设施、师资、课程等,是职成教一体化办学的重要基础与推动力。
与行业企业共建,为企业员工培训开辟多元化渠道。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闵行区积极与行业协会、企业等开展共建。莘庄工业区把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列入年度十大重点工作,组织教学点与教育资源充足的学校,与企业签订共建共享协议,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一站式服务为企业输送人才,而社区内丰富的培训资源,也为企业员工培训开辟了多元化的渠道。颛桥镇根据来沪务工人员占常住人口45%的实际情况,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外来务工人员一体化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务工人员素质,通过挂牌成立外来建设者教育培训实验基地,提高培训的实效性;通过开展双语培训、主题征文、青年论坛等主题活动,激发务工人员热爱学习、融入上海的情感与愿望;通过设立“新颛桥人流动书吧”,组建职业技能类、人文素养类学习团队,满足务工人员的学习和情感需求。
架设企业与培训机构之间的桥梁,盘活区内各类培训资源。在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职业学校、社区学校还扮演着桥梁和纽带的角色,除了提供培训之外,还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架设区内企业与培训机构之间的桥梁,使企业与相关培训机构之间建立联系,盘活区内各类培训资源,促进区域教育资源流动,满足企业实际需求。莘庄工业区突出“搭建参与平台,再造服务路径”的核心,工业区的社区学校和群益职校联合推出“职业技能+学历提升”的联合招生培训项目,培训信息通过商会、工会、党员服务中心等迅速传递到企业。莘庄工业区还依托社区教育志愿者工作站,整合挖掘隐形师资充实队伍,挖掘在职或退休教师、医生、机关干部、科技人员、技术人员等近百人,使他们成为志愿者教师队伍,为园区学习者提供教育服务。
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依托社会资源推进职成教协同发展。闵行区域内中职校、社区学校、社会力量办学和企业教育资源在满足自身教育和培训需求的前提下,积极扩大向社会开放的力度。同时,闵行区还积极整合区内俱乐部、敬老院、福利院、干休所等非教育性场所设施,拓展教育功能,为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发展提供服务。古美街道社区学校在充分发掘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外,整合民办非学历教育资源,利用民办教育机构教学场地,弥补社区学校资源的不足,积极探索与辖区内民办教育机构的多元化合作。社区学校辅以培训、结对、讲座、资源整合、互惠互助等方式与社区内民办教育机构开展共同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全面优质的文体教服务。
依托闵行职业教育联盟,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培养现代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闵行区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校企一体化办学”,精心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实现企业车间课堂化与学校课堂企业化的办学模式。目前,群益职校与西南工程学校均与100多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成了以一批知名企业冠名的特色班,实现了培养模式订单化、培养方案实用化、实训基地企业化。通过加强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培养了一大批深受企业欢迎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此外,根据教育部、上海市教委工作要求,闵行区还开展了中高职贯通试点探索。各种类型和层次的职业教育相互衔接、优势互补,扩大了学生的升学渠道,高校、研究所的研究力量和研究成果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西南工程学校于2012年获批成为上海市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后,与上海电机学院合作开展国际商务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工作。2013年继续扩大试点,群益职校和上海电机学院进一步合作,试点开展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工作,探索更加灵活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
专家学者研讨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
由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浙江宁波召开。
研讨会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为主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浙江省教科院等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专家,以及来自20多个亚非拉国家的近40名职业教育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嘉宾对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讨。
今年4月,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宁波市教育局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三方签署协议,共同成立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目前,研究院已完成了对非洲22个英语国家职业教育概况的梳理,为我国职业教育寻求国际合作,做好国际教育援助提供了参考。
由安徽省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发起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日前成立。
近年来,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管理者和一线教师,根据生源特点、专业需求、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理论成果和有效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为高职高专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基本保证。在此背景下,成立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对进一步加强与改进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建设,特别是对进一步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该联盟成立后,将在教育部社科司和各省教育工委的指导下,围绕“进一步加强与改进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的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宗旨,开展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教学相关的理论和政策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以及教学交流、教师培训、典型宣传等工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人员和管理工作者提供服务。
学会联合举办的“《温家宝谈教育》学习座谈会”今天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旨在交流学习《温家宝谈教育》的体会,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出席座谈会并发言。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顾明远、国务院参事李烈、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刘教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维维、北京培黎职业学院院长余临、天津市南开中学校长马跃美、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校长贾利民、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朱建民、陕西省宝鸡市渭滨中学教师苟晓龙,分别从温家宝的教育情怀、对母校的眷恋、教育教学改革、免费师范生政策等角度谈了自己学习《温家宝谈教育》一书的体会。座谈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叶之红代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馆馆员杨福家的书面发言。大家一致认为,温家宝同志对教育充满感情,对师生充满关爱,这本书的出版,再一次表明他仍心系教育,关心教育,重视教育。
杜玉波在发言中讲到,《温家宝谈教育》一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全面反映了1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饱含了对广大教师和青少年学生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凝练了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系统思考和重要理念,对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教育的决策部署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及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认识和理解,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推进立德树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教育部各相关司局、直属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