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展开全部

职校底气十足 职教快马加鞭

  ——山东开展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采访纪行

  冬日的齐鲁大地,寒意逼人。但潍坊商业学校学生杨兴悦的家长杨全斌却告诉记者,他心里热火着呢。他的温暖来自女儿2013年9月开始的职校生活。学费全免,老师是大企业里的名家,实训设备是最先进的机器。更让他高兴的是,山东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女儿三年中职毕业后,可以直升本科。这样的好事,着实让他没想到。

  “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新四化同步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加快职教发展是事关山东未来竞争成败的关键之举。”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如此定位职业教育。

  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沉淀千年的齐鲁大地迎来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纪元。

  生均拨款给职业院校带来底气

  说起山东职业教育的变化,要从全国职业教育的大背景说起。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有人生动地将这两部分形容为教育的两条腿,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

  对山东来说,高职生均拨款比本科少了将近一半,只有5000元;中职经费更少,在一些县市,财政仅包教师工资,学校只能靠学费勉强运转。全省有88个县没有落实教育附加不低于30%和地方教育附加不低于20%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

  本就“烧钱”的职业教育,办学成本是普通教育的3倍。在缺钱少粮的情况下,当然发展艰难。这一点,潍坊商业学校校长于建平体会最深。“2006年,我从普通高中调到中职学校。头一天上班,就傻眼了。学校要设备缺设备,要师资缺师资。就拿美容专业来说,设备就是两张按摩床,3个年级的学生加起来还不到20人,学校几乎办不下去了。”

  “没有合格的劳动者,无论是转方式还是调结构,都会落空。同样一块手表,瑞士人装出来就是名表;咱们一装,就成了100块钱的表,这就是差距。山东正处于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刻不容缓。”孙伟的话掷地有声。

  有了这样的认识,就有了山东随后的连续动作——

  2012年,山东省出台《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的一揽子方案,要求重点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等七项改革。

  第一步,落实钱的问题,补上投入短板。试点从潍坊开始。2012年,潍坊被确立为教育部与山东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服务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

  山东省政府和潍坊市政府当即承诺,为试验区解决职业院校生均拨款问题:高职拨款与本科同等待遇,上调至平均每生近8000元;中职实现由专项经费投入到生均公用经费拨款的根本转变。

  2012年秋季学期,提高潍坊高职生均拨款的承诺兑现。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徐建明高兴地说:“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培养目标虽然不同,但不是谁高人一等、谁低人一头。二者本应一视同仁。实现高职与本科投入同等待遇,高职教育就有资本更快发展,也能纠正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偏见。”

  2013年10月又传来好消息。山东省出台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提出今后按照专业类别以每生每年2800元、3300元、3900元和4500元四档拨款。

  “经费来了,设备有了,家长们放心地把孩子送进中职校了。”一句顺口溜,体现山东中职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大变化。

  升学通道使职校学生扬眉吐气

  除了经费投入,学生缺乏升学通道也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

  王桂英,潍坊市副市长,分管教育。每年高中录取结束,都是她的头疼期。家长找上门来说情:“孩子就差几分,能不能给安排上个普通高中?”虽说职业教育这两年发展快,但家长都有同一个想法:孩子一旦上了职业学校,就读不了本科了。

  “职业教育体系没打通,实际上是坑人。一个家庭供孩子读书不容易,最后又考不上大学或者是考不上真正的大学,技能也没学好,导致家庭经济状况继续困难,最后形成了恶性循环。”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徐曙光说。

  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山东省从东中西各选择了一个试点城市:青岛、潍坊、德州,分别开展中职、高职及本科贯通培养,打破职业教育的“天花板”和“隔离门”。

  8所中职学校、11所高职学校和12所应用型本科学校敞开大门,3年中职教育与4年本科教育、3年高职教育与2年本科教育实现衔接。

  职业教育不再是“终结教育”,极大提升了职业院校的吸引力。去年,学生杨兴悦放弃了普通高中,转而选择了潍坊商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我如果勉强去读普通高中,挤高考独木桥了,没有什么优势;现在读中职,能学我擅长的专业,3年后还能升学,对我来说,最合适不过了。”

  杨兴悦的选择是2013年试点项目生源的一个缩影。据统计,试点学校录取全线飘红,中职录取线超过当地普通高中录取线,高职录取线超过全省本科二批录取线。

  打通招考体系只是一个起点,难点在职业院校与本科的衔接上。没有现成的课程体系,如何实现一体化培养?徐曙光说,山东在紧锣密鼓地加快本科院校分类建设,准备从2014年起,利用3年的时间遴选200个专业,每个专业划拨100万元,重点建设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纵向体系的完全衔接。

  “盼了多少年的升学通道打通了,学生、家长、学校和企业都受益。将来,职校生不仅可以继续升入专、本科院校深造,还可以读硕士、博士,跟国外一个样。职校生不再低人一等。”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曲国庆对未来充满信心。

  部门联动让职教发展充满生气

  这两年,山东的职教改革全面突破。翻开山东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档案,新下发的几十份文件加起来足有两本字典摞起来那么厚。

  2013年,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改革路线图、时间表,随后,七项改革分头推进,并下发了若干改革细则。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不仅仅依靠一个部门的推动,而是省财政、省发改委等九大部门联动,各方配合、协调的平台。”山东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邢顺峰说,“规划找省发改委,投入找省财政厅,校企合作找经信委。九部门形成合力,为的是山东职教大发展,连我这个处长都成了红人,被兄弟部门围着转。”

  多方合力破解了困扰职教发展的诸多难题。

  山东在试点职业院校经费保障制度和上下贯通培养的同时,还推动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职业院校的教职工编制总额的20%不纳入编制实名制管理,学校可应用于聘用专业的兼职教师;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办学模式,从2014年起,通过财政奖补、选派公办教师支教、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

  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张国华说,有了政府的支持,山东各地职业教育发展你追我赶,学校建设每天变样,教师素质不断提升,制度建设总在突破,变化每天都在发生。

  家长杨全斌说,职教发展了,孩子在学校能学到真本事了,日后毕业就是“金蓝领”,老百姓全家都受益,真是赶上了好时候。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杨传斌感受更深:原来,职业学校总是用旧设备教学,学生上岗后,对新设备一窍不通,企业还得花大价钱再培训;现在,职业教育质量上来了,有些学校的设备比工厂还先进,毕业生明显好用多了。冲着这批人才,企业也愿意在山东多投资。

  本报讯(记者 顾雪林)中国职业教育产学研联盟成立大会近日在北京举行。首届中国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同日举行。

  据了解,中国职业教育产学研联盟是依托于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等为支持单位成立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该联盟将于2014年举办首届中国职业教育年会、中国职业教育研讨会、中国二十佳最具投资教育机构评选大赛、中国高校就业力通用白皮书全球发布会等一系列活动。

  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2018年开通运营,缺人才咋办?记者日前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新疆19所高校2014年新增40个高职高专专业,其中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成为新宠。

  记者从新增专业名单中看到,部分应市场需求诞生的“时髦”专业方兴未艾,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在已开设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的基础上,2014年将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刚刚升入高职院校的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新增的3个专业中,有两个与城市轨道有关,分别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2013年上半年,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与乌鲁木齐市轨道办初步达成订单培养合作协议,乌鲁木齐市轨道办计划在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定点培养地铁客运服务人员和地铁组织人员,以满足乌鲁木齐市地铁交通服务需求。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主要是地铁服务类岗位的专业学习,比如乘务、安检等。新增专业招生后,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轨道相关专业将覆盖整个地铁服务领域的60%。这些专业大多是应市场需求而新增,培养具有轨道交通运营、票务、站务、管理、规划等方面扎实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的人才。

  自治区教育厅有关人士说,新增专科专业都是根据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技能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均经过自治区高校专业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最终批准设立,不少专业的人才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广阔。

构建 拆装 组合:学习如同搭积木

  “现在是积件学习,就如同使用积木一样,可以重新构建,拆装、组合非常方便。比如:电子商务专业共建设了7门网络精品课程、718个积件、718个PPT课件、1546道试题、59个行业标准、38个技能方案、47个教学案例、38个实训项目方案等专业资源库。”刘冬美是北京商业学校的教师,在电脑上向记者示意,根据教学任务的各个环节,梳理分析确定资源积件,最后按照教学最优设计组合形成了网络课程资源。

  这种以教学设计为基础与之相配套的多媒体资源,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内容、方法和评价的深度融合。作为“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成员,北京商业学校是会计和电子商务专业的课题组长单位,是物流专业与语文课程的课题副组长单位,是会计电算化和动漫专业的课题共享单位。北京市商业学校校长侯光算了一笔账:假如学校自己开发会计专业的课程资源,每门课的开发成本大约需要30万~50万元,以开发8门计算,需要240万~400万元的资金投入;如果参与该专业的共享使用只需要8万元,就可以共享已经开发的所有资源。按此计算,可以为学校节约成本至少242万元。

  通过近两年建设,“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使参与共建共享的职业学校、行业企业达成了共识,优势互补、合力共建、协作创新、开放包容、共享共赢的共建共享文化正在形成。

  共建共享计划使企业有机会深入了解职业教育数字化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促进了企业与学校的深度合作,企业成为共建共享的参与者、实施者和受益者。共建共享标准化、可视化、多途径应用的成果不仅满足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需求,还满足了企业培训的需求,提高了培训质量,增强了培训效果。畅捷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畅捷通的一些工程师,开始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真正成为校企合作的使者,而学校在专业建设,产品研发,课程研发等方面,与企业联手,根据用人的需求,有的放矢地培养人才,校企成为一家人。

  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耿洁介绍,共建共享计划(二期)将增加新的举措,如开通申报和管理系统,及时统计,动态跟踪;在建设任务中增加了视频公开课程,将推出一批名师名课;吸收更多生产性企业的加入,与企业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提升技术应用水平,采取等前沿信息技术和先进教育策略,虚拟现实、实物仿真、流程模拟和过程再造以动画、三维、思维导图等形式集中突破专业知识教学重点、岗位技能训练难点和职业能力形成要点;在管理上,将成立专家组,加大技术支持、教改辅导、课程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全面推进二期项目建设,提高进一步提升资源的开发质量和水平等。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张华庆和青岛恒星集团董事局主席、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陈昌金,日前共同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恒星学院书画院揭牌,师生们将有机会和中国硬笔书法界的名家近距离地接触和学习,感受书法的魅力。

  陈昌金表示,随着近年来对恢复书法教育、恢复书法课的呼声日涨,全国各地一些教育部门已经开始重视书法教育,纷纷开设写字课。青岛恒星职院将借助中国硬笔书法协会这个平台,邀请书法名家开设“书法选修课”。

  资料显示,在校大学生超过半数对电脑等数码多媒体有依赖感,遇到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汉字,自己记不清笔画,要借助手机和电脑来“救助”。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常务副书记、恒星书画院院长陈文亮说,汉字博大精深,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随着科技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有生命力的汉字受到了冲击,传统手写文字的习惯已被悄悄颠覆,提笔忘字、写不好字、不会写字的“汉字危机”现象逐步显现,很多年轻人退化成名副其实的“键盘手”、“失写族”。

  陈文亮表示,写字不仅是快速记录语言的一种方式,还能培养情趣、陶冶心灵。俗话说“字是人的脸”,如果彻底放弃了书写练习,大学生在求职时写一笔很难看的字肯定不会给用人单位留下好印象,如果是教师写出很难看的字也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亮相。
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年会召开

  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经验交流会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3年年会”,日前在广东顺德召开。会议围绕“凝聚共识·内涵发展”主题,全面展示了高等职业教育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能力等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和取得的成果。

  会议以教育部、财政部2011年开始联合实施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为主要内容。江苏、四川、湖南围绕“省级教育部门如何提高专业管理水平,优化专业布局,提升高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主题,介绍了省级教育、财政部门“统筹协调、科学管理”高职专业建设和优化高职发展政策环境的有益经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围绕“高职院校如何加强内部管理,根据产业转型发展需要,改造提升传统专业,创造条件灵活设置急需专业,调整自身专业结构”主题进行了大会交流。大会集中展示了281所高职院校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典型案例,较全面地反映了高职院校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动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提升高职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成果。

  会议还设计了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企校合作、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国际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等成果展示与体验模块,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了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阶段成果,共同探讨了高职院校在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企校深度合作、专业建设的国际化和信息化等方面的实践路径。

  本次会议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主办,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承办。
昆明理工高职本科培养“灰领人才”

“学生进了工厂后,既能当班组长,也能当工程师”

  跨进2014年的门槛,昆明理工大学(简称“昆明理工”)城市学院院长袁希平的心情很美——该院2014届、也是首届高等职业本科的2256名毕业生中,目前已有超过一半签订了满意的就业协议。在袁希平看来,这得益于学院较为准确的人才战略——培养适销对路的“灰领人才”。

  “灰领”介于“蓝领”与“白领”之间,其动手能力强于普通本科生,理论水平则高于高职生。袁希平告诉记者:“我们的学生懂管理、能实践、会操作。打个比方,我的学生进了工厂后,既能当班组长,也能当工程师。”

  在国内,“灰领人才”的培养模式并无成熟范例可循。我们的就业市场长期面临“有人没事干”和“有事没人干”的矛盾。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而高等职业教育又多停留在专科层次,与产业发展需求尚存距离。作为云南省唯一获批开展高等职业本科教育的试点院校,昆明理工于2010年成立了城市学院,专门探索“灰领”的炼成之道。

  初来昆明理工城市学院者,常会有“身在企业”的错觉。自2010年以来,学校先后投资数千万元在城市学院内建设了“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信息工程实训基地”、“经济管理实训基地”等包含几十个实训室的五大实训基地,由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一线锻炼,是名副其实的“校中厂”、“厂中校”。

  走进“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高达10米的“厂房”里排列着各类大型金属材料热处理器、焊接设备、汽车检测设备等。拥有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的(注:国际焊接工程师为ISO14731国际标准中所规定的最高层次焊接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城市学院工程专业教师万祥明从1台价值1300多万元的德国焊接设备下探出身子,告诉记者:“我们城市学院的实践教学环节基本都占总课时的40%~45%。以我教的学生为例,他们修满一定学分后,就可获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加工中心高级技工证书’,增加了就业竞争力。”

  前不久,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昆明理工城市学院办招聘会。该集团人力资源科科长原本对“高职本科生”的素质既好奇又怀疑,可学焊接出身的他亲自面试了几个学生后,不禁大为惊讶:“看来你们平时练得不少啊!”12个在面试中对答如流的学生就这样被当场签下。

  “不同于强调学科性的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本科教育是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来培养人才的,所以要尽可能加强‘实战’,让学生提前进入‘灰领’的角色。”袁希平解释为什么要建设几大实训基地。

  人在校园便可接触并熟悉相关的一线先进技术,这让学生们觉得很“过瘾”,常常没事就泡在实训基地里。在“艺术设计实训基地”的一个实训室内,几十台崭新的苹果台式机前,学生们正在专注地进行动画设计和非线性编辑的练习。该院动画专业大二学生路聪表示,“听说过的、没听说过的艺术设计类软件、设备,我们在这里都能上手练习。我有个朋友也是学动画的,他对我羡慕得要死!”

  为了加强这些未来“灰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昆明理工城市学院也在不断调整课程设计。分管该工作的城市学院副院长钟嘉玉告诉记者:“我们注重打破学科体系,按照产业的流程来综合设计课程。”对于基础理论课程、公共课程的开设,钟嘉玉强调“不多不少,扎实够用”;而那些紧密契合生产的课程,则会以“课程包”的形式供学生们自主选择。

  “比如你是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生,那么‘零件设计、零件制造、工艺美化’等立足于生产岗位的课程集合就是一个课程包。每个学生可以根据其职业规划,自由选择两个课程包。”钟嘉玉说。

  尽管眼下该院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乐观,但回想起当初招生的不易,袁希平深感“摸着石头过河”的高等职业本科教育还需要社会的关注和了解。“不少家长觉得高职本科是个四不像,不敢把孩子送过来。”

  事实上,从20世纪中叶起,以工程教育为代表的高等职业本科教育就已在欧美各国迅速崛起。袁希平认为,职业教育应尽快在国内建立其完整体系,“中职——高职——高职本科——工程硕士——工程博士”是他理想中的“人才培养链”。而放眼全球,这样的人才链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近日,根据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验收材料公示”专栏提供的信息,陕西工院立项建设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两个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

        201112月,陕西工院启动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两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建设,经过两年建设,两个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029,学院召开项目预验收会议,对两个立项建设的专业进行了认真总结,撰写了《项目总结报告》,填报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职业发展管理平台”,制作了典型案例、宣传画册及专题网站。11中下旬通过省级验收,12中旬通过两部评议。

        今后,学院将充分发挥这两个专业建设项目的引领作用,继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和推广建设成果,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2月30日下午,由宣传教育部、学生工作部主办的2013年“立德树人”论坛在崇文南楼第五会议室举行,全院16个党总支选送的21位选手参加了论坛。党委书记邓志辉、党委副书记王天哲、副院长王晓江出席论坛,张勃、王超联、梅创社、杨卫军、高凤香担任评委,160余名教职工现场观摩比赛。
        来自教学、学生教育管理和党政工作一线的21位选手分别围绕课堂教学、教育管理服务、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班级管理、三风建设等主题,交流和分享了在学生日常教育、精细化管理、养成教育、思政课教学创新过程中的新思考、新实践和新成果。经过评委现场打分,教务党总支程军栋、材料学院党总支郝平同志荣获一等奖,机关第一党总支王艳、柴继红,数控学院党总支王国柱同志获二等奖,工商学院党总支张敏娜、化纺学院党总支卢寅、机关第二党总支马邵利、信息学院党总支何瑾、机械学院党总支孙延五位同志分获三等奖。
        比赛结束后,党委副书记王天哲作精彩点评。他指出,本次论坛体现出准备认真充分;“说育人、讲奉献”真情实感;取得的成果丰硕,发人深思等三个特点,展示了陕西工院教职工对工作的崇高责任和对学生真诚无私的大爱。他强调,立德树人贵在知行合一,我们的探索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难题和短板,这就要求我们要读懂学生、因势利导,立足学生实际进一步深化“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率先垂范,将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生活化,践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围绕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培养道德高尚、人格独立、身心健康、信念坚定、全面发展的人才。
        据了解,
“立德树人”论坛是陕西工院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要求,落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提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而设立的全院范围的比赛。作为陕西工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年度重头戏,论坛每年举办一次,全院教职工均可报名,经各党总支选拔后择优参赛。


陕西工院2013年“立德树人”论坛举行


党委书记邓志辉、党委副书记王天哲、副院长王晓江出席论坛

        1月2日下午,陕西工院与西北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西诺”订单班人才培养协议签字暨“西诺牙科设备实训室”揭牌仪式在崇文南楼第一会议室举行。西北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爱国、营销总监窦波、总经办主任聂西社、技术部副经理魏小峰、手机事业部制造部经理何林昌、总装车间主任刘登峰和陕西工院院长崔岩、副院长王晓江、教务处、数控工程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出席,王晓江副院长主持仪式。
        在签字仪式上,崔岩院长对西北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表示感谢。他说,学院将尽快落实协议内容,竭力发挥陕西工院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实训条件等优势,谱写校企合作新篇章,达到社会、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李爱国总经理介绍了在企业工作的陕西工院毕业生情况。在展望企校双方的美好合作前景时,他表示,本次强强联合,共育人才,企业有信心与校方深度融合,将本次合作建成咸阳地区校企合作的典范,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随后,崔岩院长与李爱国总经理代表双方单位签署人才培养协议书,并共同为“西诺牙科设备实训室”揭牌。
        仪式结束后,李爱国总经理一行还在副院长王晓江等陪同下,参观了新建的西诺牙科设备实训室及焊接技术、机加工技术、FANUC数控系统应用等实训场所,并就订单班管理、顶岗实习、技术外协等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


西诺订单班人才培养协议签字暨西诺牙科设备实训室揭牌仪式举行


崔岩院长与李爱国总经理签署人才培养协议书


西北医疗总经理李爱国、营销总监窦波、总经办主任聂西社、技术部副经理
魏小峰、手机事业部制造部经理何林昌、总装车间主任刘登峰出席签字暨揭牌仪式


院长崔岩、副院长王晓江、教务处处长杨卫军、数控工程学院
党总支书记南欢、院长卢文澈、副院长刘军旭参加了签字暨揭牌仪式


崔岩院长与李爱国总经理为“西诺牙科设备实训室”揭牌


李爱国总经理一行参观新建成的西诺牙科设备实训室


李爱国总经理一行参观焊接技术实训中心焊接机器人

        日前,教育部思政司在第二届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官方网站发布结果公示,代表陕西省参赛的陕西工院演讲作品《父亲的足迹我的路》(侯涛)、小品《爸爸再爱我一次》(付胜利、蒋鹏等)分获表演艺术类全国三等奖。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教育部思政司、纪检组监察局以“中国梦·廉洁情”为主题,联合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共评选出表演艺术类、书画摄影类、艺术设计类、网络新媒体类4大类作品一、二、三等奖328项。陕西工院认真组织,积极参与,创作和遴选了6部优秀作品参加角逐,共获得国家级三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结果公示


演讲《父亲的足迹我的路》获表演艺术类三等奖


小品《爸爸再爱我一次》获表演艺术类三等奖

        12月18日至22日,由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2013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在浙江杭州举行。陕西工院体育部教师汪聚伟、王海虎与来自全国29个省、市、区的270名兄弟院校的专业教师参加了大赛体能测试、急救操作、微课程作品、教案设计、主项和副项等六个项目的角逐,汪聚伟同志获得中年组二等奖,王海虎同志获得青年组三等奖,陕西代表队获最佳组织奖。

        学院上下高度重视本次比赛和筹备工作,参赛教师利用课余精心准备、搜集整理资料、扎实备战。比赛中,发挥勇于拼搏、不畏强手、顽强作战的精神,与全国同行进行了公平的切磋和竞争,比赛间隙彼此交流、学习,了解了全国高职体育教学的最新动态,学习了兄弟院校的先进体育教学经验,也为陕西工院体育教学创新和改革明晰了思路,积累了实践经验。

代表陕西省出战的陕西工院两位教师


陕西代表团合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重大部署,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中国教育梦,继续教育不可或缺。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继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决定》强调指出,要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为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继续教育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继续教育是创造人才红利的重要举措。这就要求继续教育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深化改革提供人才支撑。当今国际竞争的核心越来越表现为创新能力的竞争,谁在经济、社会、环境、资本等方面领先,谁就会在竞争中抢得先机。十八大以来,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升级版的中国经济,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支撑。我国现有劳动年龄人口9.37亿,平均受教育年限经过这些年努力提升到了接近10年,特别是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更是达到了12.4年。但从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看,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需要我们积极发展继续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着力培养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二)继续教育要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服务。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决定》进一步强调终身学习理念,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这就要求继续教育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市场化优势,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特别是高等学校要建立向社会开放优质教育资源的机制,构建人人、时时、处处学习的环境和服务体系,帮助劳动者提高就业能力,使就业更加充分,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继续教育要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为主题,全面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三)继续教育要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服务。《决定》指出,要拓宽终身学习通道。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这就要求继续教育要为搭建各级各类教育沟通衔接的“立交桥”服务。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建立健全国家制度,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新体制、新机制,切实深化产学研结合,高度重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过改革释放人力资源结构红利,办好人民满意的继续教育。

  (四)继续教育要为促进教育公平服务。《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形式,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积极发展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建立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体系,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受教育机会,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努力为各类人群特别是农村、老少边穷、民族地区的基层学习者、行业企业在职人员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机会。

  二、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特别是2011年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继续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是基本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全国继续教育办学服务机构超过20万所,其中各类社会培训机构达15万所。行业企业继续教育蓬勃发展。全国2400多所高校都举办了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通过1万多个学习中心和1万多个函授站构建了遍布全国城乡的继续教育办学服务体系。1999年以来,教育部批准67所普通高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探索网络教育的发展模式。2012年,教育部又批准设立了6所开放大学试点,积极推进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战略转型。

  二是积极探索了中国特色的继续教育办学模式与服务机制。高校继续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模式,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探索了面向学习者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教育部推动成立了继续教育资源开放联盟、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城市继续教育联盟,批复50所普通高校建设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形成了高等学校向社会开放资源、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相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的新机制。发布了成人教育培训服务三项国家标准,大力推进教育培训服务的标准化建设。

  三是大幅提升了继续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资源开放水平。建设了320门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库、209门网络教育国家级精品课程、160门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103所普通高校免费开放了2000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视频讲座,并为农民工群体建设了学习网站。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成138个分中心、10个典型应用示范点,整合近2.5万门继续教育课程,资源总量达21.5万条、55.5TB。建设了15个城市和行业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开放了数万个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网络课程27412门,建设资源库225个。国家开放大学建设了6000多门5分钟课程,全部向社会开放。

  经过努力,以学校为主体、企业为骨干、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继续教育网络基本形成。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累计为社会培养了近4000万获得高等教育学历的专门人才,68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累计培养870万人。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累计培养毕业生900多万人,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6000万人次。2012年,各级各类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达5364万人,124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居民社区教育参与数达到5143.83万人次,企业职工全员培训率达到56.60%。

  但与此同时,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继续教育还面临一系列挑战。主要表现:一是继续教育的法规和制度体系建设滞后,体制机制亟待完善;二是学历继续教育教学质量和声誉不高,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健全;三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开放共享机制尚未形成;四是继续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沟通衔接制度不健全,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亟待推进;五是继续教育统筹管理体制尚未形成,规范管理和质量监管机制有待加强;六是经费投入机制很不完善。

  三、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举措

  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教育要把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作为重要任务,健全管理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服务体系,扩大优质资源,进一步提升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继续教育法制建设。一是要推进终身教育立法和相关法规建设,在修订相关法规中进一步明确继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为继续教育提供比较坚实的法律保障。二是要积极推动地方先行立法,组织部分有条件的省市开展终身学习专项立法的前期调研工作。三是要把完善保障政策作为立法的重要内容,推动建立政府、用人单位、学习者和社会共同分担成本、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

  (二)理顺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理顺管理体制。教育部已对内部继续教育管理职能进行了整合。下一步要进一步理顺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推动各地整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二是要把继续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理顺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着力解决高校内部继续教育定位不准、多头管理、分散办学、机制不畅、效率不高等问题,建立归口管理、管办分离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将学历继续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等统一的质量监管体系中,健全学历继续教育与校内教学质量及监管的体制机制。三是要创新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机制。树立终身教育理念,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以质量提升为目标,以信息化为引导,推进高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搭建高校、行业、企业、政府继续教育联盟。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积极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推进继续教育科学研究。举办高校继续教育院长培训班,全面提升高校继续教育水平。

  (三)推进开放大学建设试点和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战略转型。一是要积极推进开放大学建设。加强对开放大学试点工作的总结和指导,国家开放大学和各地方开放大学要共同研究和协调解决试点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开放大学试点的指导,及时总结经验,用改革的思路来推进开放大学试点工作。教育部将加强开放大学制度建设。二是要对电大系统特别是基层电大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电大系统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积极推进电大系统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

  (四)扩大继续教育优质资源共享。一是要建立引入市场化资源建设和配置机制。二是要借鉴国际经验,设计资源建设体系,制定资源建设规划,按照学习者和学习需求做好资源分类,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要。三是要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继续教育资源中心和资源联盟,探索资源开放与共享机制,把最优质的资源提供给全社会。四是要统筹各类学习资源。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推动各部门、各系统相关资源、媒介、场所和设施向社会开放。

  (五)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一是要加快研究制定建立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制度的若干意见,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二是要推进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加强学习成果转换的质量监控,建立学习成果转换的保障机制。三是要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搭建行业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和交流服务平台。四是要广泛开展社区教育,积极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进一步建设搞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统筹城乡继续教育发展,促进全民终身学习。

  (六)健全政府公共服务机制。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探索建立政府服务继续教育发展的新机制、新平台。二是要建立政府和社会立体化的监管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标准研制、质量评估等方面的作用。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管办评分离。三是要创新政府服务机制。以继续教育资源开放联盟、大学与企业继续教育联盟、城市继续教育联盟建设为载体,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开展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示范,建立终身学习资源库,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四是要健全政府监管制度。加强质量标准和监管制度建设,加大对继续教育机构办学和服务质量的督查和监管力度。建立多元化的质量监管和规范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区域协会、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和相关中介机构的质量评价和监测作用。加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年报年检和质量评估等。推进网络教育信息化质量监管系统平台建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发言摘编


        教育部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实际,系统谋划,创新途径,扎实推进,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第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完善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融入大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研究制定《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分学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文化教育。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


        第二,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明确每一名青少年在学期间参加志愿服务的要求,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推动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互动。


        第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将学生诚信表现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记进学生成长记录。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专题教育活动,作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抓手和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利用重大节庆日、民族传统节日以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时机,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教育。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着力打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品牌,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第四,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示范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研究制定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和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划定教师基本工作要求和品德、政治、法律底线。继续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等活动,发挥优秀教师典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第五,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引导作用。建设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打造若干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探索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称(职务)评聘等方面的激励机制。普遍开设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博客和校务微博微信、班级微博微信,引导支持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网络。启动实施“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项目”,把校园网打造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

        浓墨重彩谱写华章,坚定信念再启新篇。回首2013年,陕西工院外宣工作以打造“陕西工院”优质教育品牌为核心,精心策划,主动出击,发挥校内外媒体优势,展开多角度、全方位的新闻及专题宣传,持续提升学院的社会知名度、认可度和美誉度。全年在腾讯网、新浪网、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陕西省教育厅官方网站、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中国大学生在线等网络媒体发布新闻1230篇,在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工业报、中国纺织报、陕西日报、咸阳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咸阳广播电视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18个社会媒体上刊发新闻、专题宣传41篇。其中,国家级媒体刊发稿件28篇,为陕西工院发展改革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1、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瞄准市场、拓宽渠道、就业帮扶——高校出“组合拳”积极应对“最难就业季》

        6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中国要闻”栏目以《高校出组合拳积极应对最难就业季》为题,对陕西工院2013届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报道,并被教育部门户网站、新华网、中国日报网等多家媒体转载。
        报道指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中已有1000多名毕业生在世界500强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为了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门设立了专业设置与招生规模预警机制,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紧紧围绕市场需要不断调整。先后投入1.5亿元构建起“国家-省-院”三层并进的重点专业建设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品牌专业群。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导向开设了工程测量、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新专业,完成化工与纺织、汽车与物流、服装工程学院的转型。为培养对口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该院将目光瞄准“校企深度融合,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上。有79个冠名订单班陆续成立。通过企业为学院把脉献策,联合开发课程标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毕业生真正与职业岗位实现了无缝对接,一大批上手快、干得好、潜力足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2、《中国教育报》:《陕西工院11名毕业生入职清华园》
        12月25日,《中国教育报》在第三版刊发《11名高职生清华当教师,陕西工院学生被聘为实验师指导本科生实训》。文章以陕西工院机电维修、电气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数控技术等6个专业的2014届11名毕业生受聘进入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担任实验员引出多形式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初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7%以上的良好就业态势。11月26日,《陕西日报》、11月21日《华商报》分别予以报道。
        7月25日,《中国教育报》以图文形式刊发了全面展示陕西工院与世界五百强企业欧姆龙校企合作的宣传文章《好风助力千帆竞,校企携手育人才》,从合作缘起、扎实推进、硕果累累、未来展望四个部分,系统地展示了陕西工院与欧姆龙公司深度合作育人的丰硕成果,引起社会和考生家长的广泛关注。
        3、《中国工业报》:《陕西工院组合拳打出成功就业季》

        7月30日,《中国工业报》A4 版以《紧跟市场需求、实施招就联动、强化精细服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组合拳打出“成功就业季”》为题专版报道陕西工院如何从“紧跟市场办学,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招生就业联动,健全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用心关注学生,提升就业精细服务水平”三个方面全力以赴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将“最难就业季”转化为“成功就业季”。
        4、《中国青年报》:《陕西工院亮剑2013就业季》

        7月29日,《中国青年报》第六版刊发了题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亮剑”2013年就业季》的文章,从“全程就业指导,夯实学生就业基础”、“创新课程体系,丰富学生就业内涵”、“畅通信息渠道,服务学生高效就业”、“全员参与就业,不断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准确就业定位,多元化引导学生就业”、“创新就业模式,打造特色就业品牌”六个方面,图文并茂地报道了陕西工院多措并举成功应对“史上最难就业季”,圆满完成2013年毕业生就业工作。
        5、《中国纺织报》:《陕西工院毕业生接地气,成为职场香饽饽》

 

        7月26日,《中国纺织报》第四版以《毕业生接“地气” 成为职场“香饽饽”》为题,从“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接轨典型职业标准”、“校企融通,度身打造高级技能人才”、“创新引领,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三个维度图文并茂地报道了陕西工院纺织服装类专业工学深度融合培养专业人才,毕业生享誉行业企业。
        6、《陕西日报》:《陕西工院本届千名毕业生就业世界五百强》

        5月28日,《陕西日报》在科教新闻版头条聚焦陕西工院“2013届千名学生就业世界五百强”。
        7月28日,《陕西日报》第四版刊发了题为《实施分层培养,打造精品团队——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倾心培育“招牌”教师队伍》,该文从“以德为本,多措并举塑造良好师风”、“实施分层培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推行四项计划,打造精品团队”三个方面,全面展示了陕西工院在师资队伍培养方面的有力举措和显著成效,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6月5日,《陕西日报》在第6版以《最“难”就业季里的最“热”订单生——陕西工院百名订单生入职欧姆龙》为题,报道陕西工院2013届欧姆龙订单班学生就业工作。
        4月1日,《陕西日报》第12版以《技能点亮人生,大赛成就梦想》为题,报道了陕西工院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培养优秀高技能人才的探索和实践,展现了陕西工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精艺的人才培养成效。
        7、《三秦都市报》:《在“教博会”感受大学生创业创新成果》

        6月26日,《三秦都市报》聚焦第三届陕西大学生创业创新成果博览会暨招生咨询会,记者在文中写到,为了鼓励学生创新,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门设立了30万元的创新基金,每半年进行一次立项选拔,学生可以上报建设项目,获得立项后可获得500至3000元的项目基金,所以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很高。
        8、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陕西工院开幕》

        4月3日,《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节目报道陕西工院承办的2013年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及2013年陕西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展示展,并介绍了陕西工院在省级技能大赛带动下,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理念,通过举办各级各类技能比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营建良好成才氛围,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办学业绩。
        9、陕西省教育厅网站:《应用型德制工程师项目赴德学习预备部在陕西工院揭牌》

        11月20日,陕西省教育厅网站刊发《应用型德制工程师项目赴德学习预备部在陕西工院成立》的新闻,报道陕西工院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共建“应用型德制工程师项目赴德学习预备部”一事,展现陕西工院国家交流合作的最新成效。
        10、陕西党建网:《陕西工院:迈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步》

        9月21日,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主办的《陕西党建网》刊发《陕西工院:迈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步》,聚焦陕西工院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期调研工作。
        文章从活动启动组织领导、思想发动、责任落实“三到位”;活动实施与贯彻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与规章制度有效落实,与期中教学检查,与稳定安全排查,与学院“三风”建设,与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六结合”;分类整改,切实将活动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效等方面展示了陕西工院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造成为“集聚力量、汇聚智慧、凝聚人心”的群众满意工程,党员干部转作风、教师学生得实惠的生动实践,学院进一步提升内涵品质、推进可持续发展鲜活载体的有效探索。

沈阳市教育局副巡视员司群生、中国烹饪大师刘敬贤、沈阳市教育局职业教育处处长赵香瑞、辽宁省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宝学共同为基地揭牌

        2013年12月20日,沈阳市餐饮与旅游职业教育集团2013•年会在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召开。沈阳市教育局副巡视员司群生、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谢宝善、沈阳市教育局职业教育处处长赵香瑞、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盛聚、中国烹饪大师刘敬贤、辽宁省饭店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宝学等省市主管单位领导和专家大师出席了年会,作为集团理事的沈阳市72名餐饮和旅游业知名企业领导、省内兄弟院校领导都参加了此次年会。 会上,集团理事长、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校长马英做了2013年集团工作报告,副校长张金伟宣读了修订的集团章程,辽宁省饭店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宝学宣读了协会决定,授予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为“辽宁省饭店业人才培养基地”和“辽宁省饭店业产品研发基地”,沈阳市教育局副巡视员司群生、中国烹饪大师刘敬贤、沈阳市教育局职业教育处处长赵香瑞、辽宁省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宝学共同为2个基地揭牌;沈阳喜鹊国际酒店副总经理周胜代表新加入集团的企业代表发表感言;沈阳市教育局职业教育处处长赵香瑞在讲话中对此次年会的召开和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深化校企合作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会议由集团秘书长、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校长助理张雪松主持,会后领导和集团理事欣赏了学校旅游系和烹饪系师生的技能展示。 沈阳市餐饮与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于2006年,原为沈阳市酒店服务与管理职业教育集团,今年正式更名,经过7年的时间,已由涵盖酒店服务与管理和烹饪2个专业发展成为涵盖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西餐烹饪等5个专业;集团成员由30余家企业发展为包含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职业院校、科研单位等共78家集团理事单位,其中酒店企业成员均为五星级酒店,提升了集团实力;集团已逐步由松散型组织转向了紧密型合作,大部分集团理事单位都参与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安排企业能工巧匠到校做兼职教师,并安排学校教师到企业去顶岗实践,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成效显著,2013年部分集团理事单位在安排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顶岗实习学生时实习薪金已超过2500元/月。 在今后的工作中,集团会秉承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科研引领的方针,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人才培养之路,为辽沈区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样风华正茂的书生意气何尝不在我们当代大学生心中激荡?12月26日,咸阳职院“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诗词朗诵比赛拉开序幕,学院领导刘聪博、张存、祝北京、秦东强、席尚君、梁宗涛出席大赛,四百余名师生现场观看比赛,聆听诗词,感受伟人风采。

    在比赛中,除了对毛主席经典作品《沁园春·雪》、《浪淘沙·北戴河》等的演绎,还有不少选手献上原创作品《领袖的历程》、《深情大义颂领袖》等,大家通过配乐朗诵、舞蹈等表演方式,讴歌了一代伟人的光辉一生,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感受伟人诗词中的豪迈、哲理和为理想而奋斗的激情。选手们精彩的朗诵获得了在场观众和评委阵阵掌声。

    整场诗词朗诵比赛历时一个多小时,来自学院8个二级学院的11组选手先后登台亮相。经过激烈角逐,师范学院选送的《深情大义颂领袖》获一等奖;建筑学院选送的《领袖的历程》,机电学院选送的《沁园春·长沙》获二等奖;电子信息学院选送的《沁园春·雪》,医学院选送的《七律·送瘟神》、《长征组诗》获三等奖;电子信息学院选送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机电学院选送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财经学院选送的《沁园春·长沙》获优秀奖。

    本次活动由咸阳职院主办,学生处协办。 

    12月31日,咸阳职院2013年大学生冬季越野赛如期举行。学院副院长张秦伟出席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本次越野赛以学院田径场东北门为起点,途径白马河,最后由学院西南门返回田径场,男子组比赛距离8000米,女子组6000米,来自全院八个二级学院的725名学生参加了比赛。

    早晨9时整,随着清脆的发令枪声响起,男子组的比赛首先拉开帷幕。一小时后,女子组的健儿也冲出了起跑线。 在比赛线路上,运动员以高昂的精神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 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同时,沿途各学院啦啦队的加油鼓劲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这一切,形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线。在一路前行中,广大运动员继承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各位选手间相互鼓励支持,展现了学生积极奋进、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经过奋力拼搏,化工学院的苏磊同学、机电学院的程明同学、建筑学院的李阳同学分获男子组前三甲;化工学院的姚润苗同学、医学院的王雪同学、财经学院的王宝乐同学分获女子组前三甲;建筑学院、医学院和机电学院分别获团体前三名。

    此次越野赛,选手们都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面貌,体现了挑战自我、永不服输的精神,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同学们之间相互关心照顾的意识。

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努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经验交流会

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3年年会”上的书面讲话稿

教育部副部长  鲁 昕

20131221日 顺德)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全国高职战线千名代表相聚在美丽的“岭南壮县”——顺德,以“凝聚共识内涵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新形势下高等职业学校如何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如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对本次大会的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代表致以诚挚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注关心职业教育发展的专家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深刻理解三中全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要部署

        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次关键会议,改革是会议的主题。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三中全会印发的《决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目标、途径和任务。落实三中全会对职业教育的工作部署,应准确把握以下六方面:

        一是更加突出战略地位。《决定》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我国当前的战略任务。完成这个战略任务,离不开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才能更好地落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部署,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

        二是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发展职业教育,既要着眼满足当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需求,又要注重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的趋势,系统构建从中职、高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

        三是注重体现类型特点。立足类型教育特点办学,走对接需求、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是我们的重要经验。近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较高的就业率是具体的体现。要坚持以服务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推动“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四是坚持特色发展路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职业教育的管理和办学提出了新要求。要把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置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局中谋划,以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完善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形成全社会举办职业教育的格局。

        五是深入推进关键改革。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决定》的教育部分占了很大篇幅,职业教育是其中的重点内容。高中教育阶段,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统筹;高等教育阶段,要重点探索“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综合评价招生、自主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同时,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为人们多次选择和在职学习提供灵活畅通的渠道。

        六是积极拓展服务面向。为劳动者构建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在这方面,院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和类型的职业培训,服务企业职工教育培训需求,为促进就业和终身学习、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换代做贡献。

        二、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总体思路

        最近一个时期,我们一直在按照中央部署,会同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等部门,积极筹备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此,我们起草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国家制度、国家体系、国家机制、国家体制、国家政策进行顶层设计。目前,《决定》已经基本修改完成,拟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阅。会议召开后,将明确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方向。我们的主要思路是:

        第一,明确3个发展定位。一是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二是职业院校的使命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社会管理创新、劳动者技术技能发展,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创造更大的人才红利。三是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普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第二,突出3个工作核心。一是明确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系统构建从中职、高职、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坚持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纵向流动。二是提出改善教育结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形成更加科学的人才结构,服务国家调整经济结构。三是健全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国家制度。以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为主线,以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的12项制度,推动我国基本教育制度创新。

        第三,总结提炼基层的首创实践经验和国际发展案例。一是认真梳理各试验区各试点的实践经验。我们依托9个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和56个改革试点项目,总结提炼了大量实践经验和典型案例,为完善职业教育国家制度提供了重要参考。二是积极鼓励职业院校的改革探索。通过示范校建设等项目引领,鼓励各职业院校建设优质资源、形成自身特色,充分调动了基层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综合分析近年来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教育政策。深入研究了多个国家的典型案例后,我们发现,职业教育能够为教育现代化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点任务。

        第四,回应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初步探索了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和思路,对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了顶层设计。二是健全基本制度。《决定》与《规划》高度重视制度建设,都把完善职业教育基本制度作为重点内容,以最多的篇幅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制度建设进行了系统规划。三是破解发展难题。直面投入保障、教师编制、校企合作、提升实习实训水平等老大难问题,多次与有关部门当面沟通,进行了有针对性地创新,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四是消除社会歧视。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既定政策,提出了消除社会歧视,提高具有应用技术和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的多项政策,努力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五,凝聚职业教育战线共识。一是汇集职教战线智慧。通过专题调研、座谈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参加阅提意见的职业院校校长达到6000余人,行业企业专家近3000人。二是统一职教战线思想。结合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查找和解决职业教育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引导战线凝心聚力,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三是转变教育战线观念。在认识职业教育重要性、明确类型教育特点、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具有应用技术和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深化高考制度改革、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推进集团化办学、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等方面,形成了广泛共识,为进一步推进改革打下了思想基础。四是增强职教战线信心。文件起草的过程,也是我们对外宣传和展示的过程,职业教育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为我们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相关部委、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三、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任务

        三中全会后,中央又连续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和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其核心要求是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改革发展任务。

        第一,细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措施。一是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的重要使命。必须加强省级政府对区域内高等教育结构的统筹力度,调整结构,突出特色,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合理布局。二是高等职业教育要密切产学研合作,走内涵发展道路,为行业企业创新发展服务。三是发挥好高职教育的引领作用,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推进中职和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十个方面的衔接。四是抓紧制定并逐步提高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保证职业教育投入,建设一批争创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等职业院校。

        第二,探索多种层次和形式的高等职业教育。一是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二是推动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确定适办五年制的专业(类)。特别要在学前教育、护理、健康服务、社区服务等培养周期长、复合性教学内容多的专业率先开办。三是开展5年制分段培养试点。根据不同产业、专业和学生特点,开展“32”、“23”、“2.5+2.5”分段培养试点。四是开展中职毕业生在职学习高职学分制课程试点。探索实行学分银行和学分积累制度,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进度,达到条件即可获得高职学历证书。

        第三,落实好职业院校分类招生改革。一是高等职业院校的考试招生在考试内容、录取方式和时间安排上与普通高等学校分开,重点探索“知识+技能”、单独招生、自主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切实形成类型教育特点。二是应用科技大学要建立与普通高中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机制,扩大中高职优秀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比例,扩大优秀在职技术技能人才接受本科教育比例。

        第四,不断深化集团化办学。一是扩大集团化办学覆盖面。示范校要着力扩展集团成员范围,重视吸引企业成员参加,推动办学机制改革。二是完善集团运行机制。健全联席会、理事会或董事会制度。积极探索集团多元投资主体改革试点、现代学徒制试点等。三是提升集团服务能力。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提升经济贡献份额和就业贡献水平。

        第五,提升学校内部科学管理水平。一是要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引导学校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内涵建设上来。二是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三是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打造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四是完善体现职业院校办学和管理特点的绩效考核内部分配机制。

        第六,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一是面向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农民、新生代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广泛开展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二是重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三是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的灵活学习制度,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第七,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是完善中外职业教育合作机制,支持教师互派、学生互换。二是支持职业院校引进高水平专家来华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吸引国(境)外学生来华学习。三是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四是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注重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探索和规范职业院校到国(境)外办学。五是积极参与制订职业教育国际标准。

        同志们!今天是“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经验交流会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3年年会”,交流、研讨和展示的重点是如何加强内涵建设,提升高职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这无疑抓住了当前高职健康发展的要害。高职校长联席会是国内高职战线最具影响的、高职院校自己的组织,希望你们联合组织广大高职院校,凝神聚力,在当前职业教育面临大发展、大变革的关键时期,为后示范建设时期高职院校进一步改革创新,发挥好纽带和桥梁作用。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贡献!

        最后,我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12月30日,咸阳职院党委书记刘聪博主持召开校园文化活动工作座谈会。会议就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繁荣和提升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刘聪博在会上讲话。

    会上,党委副书记秦东强、副院长曹建平及宣传统战部、教务处、学生处、师范学院、基础部、体育部负责人先后发言。大家结合实际情况,就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水平展开了深入分析与交流,为校园文化活动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讨论结束时,刘聪博讲话。他指出,校园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学院的软实力,是办学水平和广大师生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刘聪博对近年来学院举办的各类大型校园文化活动进行了逐一点评,就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工作水平提出六点要求:

    一是统筹学院文化活动。要做好校园文化活动的整体规划,精心办好每年一度的职业技能大赛、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篮球赛、越野赛、中外文学经典诵读大赛、军训演练和大学生辩论赛,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类文化活动。二是提高大型文化活动的策划水平。要精心确定各类文化活动的主题,以高境界、高标准,精心策划节目,追求完美的表现形式和良好的艺术效果。三是严格指导训练。要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加强训练指导,发掘和培养人才,形成并产生一批优秀的文化作品。四是大力开展社团活动。精心策划全院性的社团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各二级学院第二课堂活动。五是保证文化活动经费。要在制定各项活动策划方案的同时精心编制活动经费预算,切实保证各项活动圆满有序开展。六是夯实组织责任。校园文化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部门单位要明确责任,做好分工,密切配合,抓好落实,把校园文化活动办出特色,办成品牌。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