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展开全部

职业教育为传承民族技艺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储备智力 

  新华网哈尔滨12月19日电(记者潘祺)19日,“传承民族技艺、促进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全国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会在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开幕。来自全国30余家民贸民品企业和近40所中高等职业院校齐聚冰城,共同谋划我国民族技艺事业发展。

  本次对话会由国家民委、教育部、全国民族技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共同主办,针对民族教育与企业结合实际,开设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促进民族职教产教协作新机制”、“民族技艺人才培养体系与系统化课程设置开发建设”、“民族文化产品创新与品牌孵化”等三个主题论坛。

  “民族技艺近年来逐渐走向没落,根结就在于缺少真正了解和热爱这项事业的人才,传承出现断层。”作为本次对话会参与企业之一,华夏赫哲鱼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姜涛表示,他这次参会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来发掘人才,并和职业院校探讨如何培养人才。

  姜涛说,以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学生为例,首先他们自己是少数民族,对民族文化和技艺有热爱,再经过学校培养后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懂设计,理论上可以借鉴。“年轻人独有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也可以赋予传统民族技艺新的生命力。”

  据介绍,本次对话会将通过论坛、参观、交流等环节,在民族技艺保护性传承的基础上再图创新,并搭建校企对话平台,共同为民族技艺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后备人才资源发展做出努力。

  山东省潍坊职业学院把教师素质提升作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3年前开始启动实施海外培训、国内进修、企业锻炼、能工巧匠进校园、优秀团队培育等5项计划,助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

  海外培训计划——提升先进职教理念,开拓国际视野。每年选派20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赴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为期4至6周的海外培训,同时选派部分优秀教师赴国外知名高校进行研修。海外培训主要面向优秀教学团队中特色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精品课程主持人,重点培训有发展潜力、教学成果突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学习借鉴海外职业教育先进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模式、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师的职业教育新理念,熟悉专业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开拓教师的国际视野,掌握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动态,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培养造就一批理念新、教学改革能力强的教学团队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和专家型教师,引领学院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国内进修计划——提升专业教学能力,改善知识结构。每年安排50名教师参加4至8周的国家级、省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培训,提升教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课程开发手段以及相关专业技能等方面能力;每年至少安排60名年轻教师进行2至4周的校内教学能力专题培训,让教师掌握基本教学规范、职业教育基本理论与方法、课程设计理念等方面能力,进一步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支持教师更多地参加教育理论和教学改革研讨会,参与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学会、协会组织的调研评估活动,同时邀请知名专家进校做报告和开讲座,引导教师主动地自学和研究职教理论和规律。此外,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学历教育和转岗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优化教师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

  企业锻炼计划——加强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双师”素质。每年至少安排80名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鼓励教师以专访、调研、技术服务等形式,深入企业一线,增加企业经历。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兼职企业技术工作,在制度上保证每一位专业教师参加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工作,感受企业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和趋势,摸清企业对高职人才需求的情况和对人才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使教师在实践中了解情况、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技术、练就技能、不断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同时通过企业工作寻求科研课题和丰富教学案例,为搞好课程教学奠定基础。

  能工巧匠进校园计划——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优化队伍结构。充分利用省部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等人才优惠政策,设立企业兼职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岗位,每年选聘100名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了500余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人力资源为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服务。兼职教师来自生产一线,掌握最新的生产技术和技能,在相关专业方向具有较强的科技服务、技术研发能力,在研究方向上有较深造诣,能较好地指导专任教师开展相关技术服务和技术研发工作。同时,通过开展教研活动、教学方法培训以及与校内专业教师“结对子”等方式,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优秀团队培育计划——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加强梯队建设。发挥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的带动作用,通过专兼结合、培训进修、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团队等方式,提升教学团队的教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加强专业人才的梯队建设。重点遴选建设20个院级优秀教学团队,制订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使梯队发展更具合理性。加强专业带头人遴选和培养,重点建设专业实施“双带头人”制度,进一步提升教学团队带头人的教学改革创新能力、专业建设能力和社会影响力。通过“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梯队和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5项计划的实施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目前学院“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和4名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

  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今年又增新成员,启动“3+4”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项目,初中毕业生进入该项目学习3年,成绩合格并通过转段综合考试,就能就读普通二本院校。该项目的培养计划是7年,由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金陵科技学院共同制定,前3年的中职课程内容与后续本科段学习内容无缝对接。69名今年中考高分考生选择了该项目,3年后他们将直接进入金陵科技学院就读对口专业。

  “我们负责该项目中职部分的学生培养,有两个专业与金陵科技学院对接,一是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对接专业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二是电气技术应用,对接专业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据南京高职校党委副书记张宁新介绍,“3+4”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项目是江苏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项新举措,学生毕业后将获得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学历,符合要求的还将获得学士学位。

  据了解,该项目的学生既要学习文化理论,又要学习专业课程,学期末还将接受为期一到两周的专业技能实训。此外,因为两个专业本科阶段对理科基础要求较高,因此数学和物理两门课程使用普通高中教材。对于英语水平要求也高,金陵科技学院希望能达到三级B的等级。

关注中职课堂教学⑦

  翻转教学,传统模式被颠覆

  翻转课堂上学生在讨论。 张灵仙 摄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翻转课堂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作为翻转课堂的一种创新教学手段,微课不仅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增强了师生互动,提高了教学效率,正逐渐被运用于职业教育中。

  ■通讯员 张灵仙

  “同学们,现在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漫步灵隐寺。”这是浙江省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师毛颖瑜上的《走进汉地佛寺》之《大雄宝殿》这堂课的开场白,这也是她在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日前举行的杭州市中职旅游专业微课开发启动仪式暨“翻转教学”教研现场会上的一堂创新研讨课,与会的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以及来自各中职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代表反响强烈。

  翻转课堂,颠覆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也叫颠倒课堂,是一种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然后让学生课后练习。翻转课堂的不同在于创建教学视频和组织课堂活动,学生先通过视频完成知识点的学习,课堂则变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从而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近年来为国内教育界所推崇,浙江省各中职学校也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从教的角度来说,翻转教学翻转的是教学理念,从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从学的角度来说,翻转教学翻转的是学习理念,传统学习有时空的限制,翻转课堂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打破了学习的时空界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式,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从课堂组织形式来说,翻转教学改变了课堂的组织形式,包括教师主导身份和学生被动身份的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课前自主预习,课后自我复习,课堂成为查漏补缺、自我巩固的环节,教师则更多扮演着答疑者、引导者、评价者的角色。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流程和教学手段。传统课堂流程是“课堂信息传递、课后消化吸收”,而翻转教学是“课前信息传递、课中消化吸收、课后验收评价”。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旅游教研组组长许静说,从创新的角度来讲,翻转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传统课堂是预习、上课、反馈重难点、课后做作业,翻转教学的流程是学生通过视频预习功课、师生平台交流互动了解难点、教师在微课堂上展示和讲解、学生课后进行实操。“课前学习、互动、反馈为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疑难问题、更好地进行课程设计做准备,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组织课堂活动,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重难点,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

  微课程,翻转教学新载体

  翻转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而微课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载体。作为翻转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微课为翻转教学提供了强大的课程支持。

  国内微课实践研究者、来自广东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不仅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使原本需要1.5个课时的教学量在1个课时内完成。2011年,胡铁生率先提出了微课概念。

  微课的核心是微型教学视频片段(微视频),同时还包含与教学视频内容相对应的教学设计(微教案)、素材课件(微课件)、练习测试(微练习)、专家点评(微点评)、教学反思(微反思)等辅助性教与学内容。微课以短小精悍为其主要特点,是实现翻转教学的一种理想载体,更是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微课的兴起,使翻转教学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

  基于翻转教学的理念,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率先对旅游专业进行了微课开发。据该研究室旅游教研大组教研员应继慧介绍,微课以“顶层设计,平台建设,专题开发,内容规划”为发展方向,从《旅游文化》核心课程切入,采取“学校认领、全市竞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微课资源开发,探索信息技术环境支持下的教与学新模式,挖掘典型的教材案例,尝试微课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应用和推广,以实现杭州市中职旅游专业优质微课资源共建共享。

  毛颖瑜精心设计的《大雄宝殿》这一节公开研讨课,在教学设计上逻辑性强、主线清晰,从共性的佛教知识引入与杭州灵隐寺景点有关的知识,整堂微课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在教学形式上,通过视频将人体雕塑法、沙盘制作法、课堂智慧法运用于教学中,加上街景图,趣味性更强,情景更生动,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意识,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课前学生观看微视频、提出难点困惑、教师设计微课;课堂上教师运用各种新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巩固重点难点;课后学生制作微视频,教师验收点评……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且通过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精心设计,使微课堂活动更具有针对性,提高了微课知识掌握的效果。

  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旅游专业高二学生胡佳文说:“每个人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不同,对于视频中所呈现的知识难点,我们可以反复观看,直到掌握为止,这样更利于我们巩固知识。对于自己解决不了的难点,我们可以带着问题来上课,老师会在课上给我们讲解疑难点。课后,我们还要自编导游词,讲解大雄宝殿的设施和方位、构造和布局,同学们还可以在信息平台上互相对比、交流讲解视频,使自己的讲解做到扬长避短。”

  探索,课改创新没有止境

  微课以其简单化、实用化、多样化和智能化而受到师生青睐,但微课并非十全十美,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检验和探索。在微课开发过程中,特别需要理清5个层次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微课与信息化手段教学的关系、微课与微课堂的关系、课前设计与课堂辅导的关系、教师准备成本和学生学习成本的关系。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酒店部部长陈民认为:“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虽然处于探索阶段,但微课潮流势不可挡,数字化学校的基地建设就是很好的佐证。选好课题,抓住难点,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微课等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可以打通很多传统课堂存在的瓶颈问题。同时把人体雕塑法、沙盘制作法等新型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课程内容。”

  “微课作为翻转课堂一种创新的教学载体,通过‘观看微视频、网上沟通交流和反馈问题、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完成课堂教与学’这样先学习、后讨论、再巩固复习的微课过程,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够将之运用于实践过程中。”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副主任钱锋分析认为,“在未来的研发过程中,我们需要寻求技术团队的支持,开发个体评价与支持体系,对微课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进行系统性评价,推动微课的深度开发,促进微课全面、立体发展,进而推动翻转课堂向纵深发展。”

  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与手段,翻转课堂与微课尚处于探索阶段。哪些专业、哪些课程或者哪些类型的知识适合运用微课的形式呈现;每个学生的疑难点不同,如何运用微课使每个学生的疑难点都能得到解决……对于未来翻转课堂的进一步推进和微课开发的进一步深入,都需要不断探索。


  由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主办,地市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承办的“2013年地市高职教育论坛暨研究中心联席会议”,日前在浙江湖州举行。来自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安徽、山东、浙江、江苏、贵州、广东、江西等省教育研究机构的专家、高职院校负责人出席会议,共同探讨地市高职院校服务新型城镇化这一新兴课题。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研究室主任马陆亭研究员作了题为《城镇化进程中地方高职发展对策研究》的主报告,地市高职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金雁教授作了题为《我国地市高职院校服务新型城镇化的办学现状分析——基于全国585所地市高职院校的调查》的大会发言,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安华、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祝木伟、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高武等先后作了大会交流发言。

  与会代表围绕地方高职教育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地方高职院校服务新型城镇化、地市高职教育研究中心组织发展及建议等展开讨论,对于拓展地市高职院校的办学视野,推动地市高职院校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学术观点、研究方法、实践创新,深化政府、企业、学校的产学研合作,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更好地凝聚教师的集体智慧,开阔教学思路、活跃教研氛围、提高备课效果和教学水平,1211日下午,陕西工院电气工程学院电子教研室、电工教研室全体专兼职教师分别在电力电子技术实训室和供配电实训室进行了《电子线路规划与实施》和《电工线路规划与实施》集体备课活动。

        活动中,主备课人吉武庆(电子教研室主任)和耿凡娜(电工教研室主任)分别陈述了《电子线路规划与实施》和《电工线路规划与实施》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和介绍了课程的大概内容以及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参加活动的教研室老师自由发言,就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包括导入新课部分、教学重点部分、教学难点部分,能力目标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分析。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团结协作,共同提升了对课程的认识,提高了教学和科研能力,夯实了教学过程中的基础性环节。

        据悉,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的系列活动。集体备课可以起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团队协作、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积极作用。

 

    12月11日下午,由陕西工院保卫处和土木工程学院、数控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的“消除火灾隐患·珍爱生命安全”冬季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在图书馆前广场上举行,各二级学院的400余名学生全程参加了活动。
     
活动中,同学们在主持人的带领下齐诵“防火从个人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承诺,在“消防从我做起”的横幅上签下名字,并踊跃参与消防安全知识有奖问答,填写消防安全调查问卷,观看消防安全知识展板。本次活动有效增强了我院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及时应变能力,也为营造安全舒适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消除火灾隐患·珍爱生命安全”冬季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举行


同学们以签名形式做出庄严承诺


踊跃参与有奖问答


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展板


400余名学生参加了活动

  新华网呼和浩特12月16日电(记者李云平)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获悉,为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内蒙古近期决定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规划每年至少新培养3万名高技能人才。

  据介绍,内蒙古围绕清洁能源输出、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等“五个基地”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每年将在重点行业和企业的关键岗位至少新培养2000名急需紧缺职业(工种)技师、高级技师。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础能力建设,重点建设25个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25个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同时,内蒙古将进一步改革职业院校办学模式,通过开办“高技能人才直通班”、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组织校企共建活动等方式,增强高技能人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完善名师带徒、技师研修制度,在关键岗位和工序设立“首席技师”,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加快提升职工技能水平。

  按照规划,内蒙古将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为重点,重点建设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预计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54万人。

  
  

      学生去外地实习了,怎么管理?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职业院校。

  日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铁科院)利用微信研发的顶岗实习平台“微信课堂”在2013年湖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研讨会上获广泛赞赏,被与会院校一致推荐:“回去以后要在本校学习推广”。

  据该院副院长韩先满介绍,“微信课堂”是学院开发的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平台,它在腾讯微信公众平台的基础上,通过搭建学院自主开发的后台管理系统与数据库,构建起顶岗实习教学、管理、信息交流平台,是针对该院学生顶岗实习区域分布太广、难以管控和不方便集中授课而开发的一种信息化教学方法。

  学生在实习时到岗如何?有什么问题?过去,学校指导老师只有到现场才能得知。现在,学生每天要在微信平台上报到,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平台向学校反映。

  该院信息中心主任沈坚勇介绍,学院今年1064名定岗实习学生全部采用该教学法管理,学生日点名签到率在90%以上,学生“微信课堂”组织小型讨论会40余场,学生和实习单位普遍反映管理效果显著。

  微信课堂会每隔一个星期搜集一些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探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加入。学生可用文字、语音发表意见。此外,通过实时拍摄图片,方便老师图文并茂地解决一些技术难题。“微信课堂开办3个月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沈坚勇说。

  指导教师每天都要针对当天的实习情况,通过平台对一些集中的问题进行点评指导,与学生交流,并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具体困难等,让学生身在现场,心系学校,形成一个虚拟的网上班级,并定期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学院的各类通知要求也在此平台上展现。

  韩先满认为,“微信课堂”突破了顶岗实习学生分散的地域限制与时间限制,每个学生教学进度都可以由自己自由掌握,照顾到不同企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学院教学紧跟企业需求动态调整,实现专业教学与现场实践学习的紧密结合。

  另外,顶岗实习的考核一直是顶岗实习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采用这个平台后,每个学生的实习报到情况、参与学习情况、实习日志等数据都准确及时进入数据库,给指导老师考核学生提供主要的参考数据。同时,“微信课堂”也对各院系顶岗实习期间的教学与管理进行考核与评比,主要考核教学计划及实施情况、实习计划与实施情况、教师开展教学指导情况、指导教师开展实习管理情况、学生点名率、日志发表量、讨论情况等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每周公布一次,每学期期末对考核结果加以运用,年末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

    站在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颁奖台上,电气工程学院2011级学生朱小余感到前所未有的激动:“参加如此高规格的颁奖活动,能见到这么多的两院院士,还能拿到有赛项主任王越院士签名的获奖证书,我真是太高兴了。”
    近日,陕西工院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的学生代表朱小余和指导教师吉武庆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加了由教育部和工信部主办的“瑞萨杯 ”2013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颁奖典礼。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刘桔副司长、教育部高教评估中心李志宏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王越院士、吴一戎院士、李未院士、徐宗本院士、中国工程院吴宏鑫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赵显利教授、瑞萨副总裁川嵨学先生,以及来自全国31个赛区的各赛区教育厅主管领导、组委会、专家组代表、全国一等奖获奖教师、学生代表以及媒体代表近500人参加了此次盛会。
     长期以来,陕西工院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院近年来连续举办了八届大学生技能竞赛月活动,积极承办和组织学生参加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竞赛平台,极大鼓舞了学生参加各类大赛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技能,丰富了他们的参赛经验,学生获得奖项的数量、等级也在不断刷新。
    据悉,本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共有来自全国的1044所院校,11838支队伍、35514名学生参赛。陕西工院共组建了12支代表队参赛,共获陕西省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在随后的综合测试中,陕西工院获陕西省一等奖的4支参赛队作品入围国家级奖评审,最终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实现了陕西工院此赛项国家级一等奖零的突破,也填补了陕西省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一等奖的空白。

参加颁奖的学生与指导教师合影

学生在进行全国竞赛测试

获奖证书

 《江苏400“插班生”不求学籍上高职》一文读者反馈

  释放高职办学活力需要灵活的制度体系

  在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有一群“插班生”,其中有高考失利者,也有不少来自企业的青年,他们选择以插班听课的方式进入学院学习,不被纳入学籍管理,但被编入正规班级,与全日制学生一起上课生活,甚至连军训都须参加,而毕业时只能获得学院提供的一纸证书,记录着他们在校所修课程、学分和成绩等。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一些学生表示主要是为了以后职业的发展。根据学院教务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在校的“插班生”近400人,如果不是出于管理问题加以限制,肯定不只这个数字。(《中国青年报》12月11日)

  在高职院校招生录取工作连年遭遇“生源危机”的现实窘境中,这无疑释放出了一个利好的信号。其实,“生源少”本就不过是一个表象,不合理的门槛设置才是根本。“生源锐减”对部分高职院校可能是一种危机,而对整体的职业教育发展可能是一个转型的良机,能够倒逼改革现有的高考招生模式。

  回归职业教育的本源,它本就不是比本科“低一个档次”的学历教育,不是后高中教育,也不是终结性教育。相反,它应该是终身教育,是极具职业培训特色的教育,不仅仅为青年而设,不但对有学历文凭补偿需求的人开放,也应给那些为了适应工作需求而重新走进校门学习新知识、新专业的人敞开大门,职业教育体系本应该体现出更多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多元化。

  但是,当下的体制已经约束了高职教育自主性和灵活性的发挥,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仍然遥遥无期,政府直接插手高职院校具体事务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同时扮演着高校举办者、管理者和办学者的多重角色,从招生政策、生源指标、经费统筹、专业设置、评估评价等都规定得过死,这已经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效率,挫伤了办学积极性,“千校一面”或成为国内高职教育办学的特色。

  近年来,本科生、硕士生、企业青年、复转军人等进入高职“回炉”的新闻屡见报端,随着部分省市注册入学、单独考试、对口单招等政策的实施,生源的多样化在高职院校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按照三中全会《决定》的指导思想,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目的,是“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笔者认为,在高职教育领域,转型即意味着高职教育的内涵和范畴应该进一步扩展,职业教育和社会培训之间的关系应紧密结合,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教育之间的界线也应淡化,满足社会成员多种多样的教育需求。毋庸置疑,这需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建立多元、灵活的职业教育体系。灵活的制度体系是激发高职办学活力,让高职院校走的更远的推动力,唯有变革固有的僵化体制,才能真正达成学校、社会和学生共赢的局面。

  读了这篇报道,让我喜出望外。一喜中国社会从学历型社会向资格型社会转型已见端倪。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产品技术含量会越来越高,这意味着进入这一劳动岗位的门槛提高了:文凭不是万能的,必须要有职业(执业)资格才能准入。二喜出现了像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那样的优质教育资源:这种优质不是表现在教育系统内部的评优评先,而是突出地表现在国内外建筑行业对他们的高度认可。三喜涌现了一批像袁洪志那样的锐意改革、勇于冲破条条框框的高职院校的领导。正是他们,才是中国教育改革、尤其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脊梁!

  但是,这篇报道也引发我许多思考:一是中央电视台的编导们出了一部“大国重器”的好纪录片,反映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成就。但是,片子并没有揭示出“大国重器”的背后应该是“大国重技”的道理(期盼央视能再做一集姐妹片:“大国重技”)。谁都明白,没有“重技”,何来“重器”?谁也明白,如果不能整体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让他们和普通教育享受同等待遇,“大国重技”也就是一句空话。同时既然是 “大国重技”,就不应当只是个别人的行为;二是插班生虽然暂时没有“学历”和“文凭”,但是并不等于说他们可以不要技术资格的“证书”或“技历”,在这方面我们的教育改革显然还没有准备好。以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高度开放的制度来吸引社会人士灵活地学习职业技术,这是政府、行业、职业院校以及全社会需要解决的改革课题。三是职业院校的同行们需要更加努力提高质量,建设多一点像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那样的得到全行业认可的优质教育资源,这需要我们加倍努力。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 俞仲文

  我们是满足受教育者的全国诉求,还是要坚守教育制度的桎梏?什么是学籍?什么是全日制?什么是大学?学籍——学习者的记录,可以是一生,也可是一天;全日制——学校设置的栏杆;什么是大学——一个大写的学字,学生、学员,《辞海》对学校的诠释就是训练场。

  我们一方面抱怨大学行政化;一方面又给大学不断加重行政化。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缘于德国的哲学和精密教育;美国的社区大学成功转型成为社会转型与人群职业转型的诉求满足,我国职业教育缺乏顶层设计,区域发展、城镇发展、人的发展,一切源于职业教育与院校的转型发展。院校转型更期待教育治理的创新。

  ——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正校级督导专员 罗志

  “插班生”确实不是什么新鲜事,本校也培养过,推崇过。但如果和当前社会需求、人们观念转变、开放式注册入学趋势、终身学习趋势,特别是对冲击和挑战唯文凭、轻能力、轻技能的一些社会认识结合起来思考,还是有进步意义的。如果听听这400人或这些人的雇主、家长的心声更有意义。毕竟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李时雨

    12月16日上午,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与遂宁市教育局、遂宁市职教集团联合组织召开了全市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阶段推进会。学院党委书记、省政府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负责人、领导小组组长王金星,学院副院长、试点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何展荣,市教育局职成教科相关同志,各区县参与试点项目并举办改革试点班的中职学校领导、专业负责人,院内相关专业、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项目试点办公室主任刘进主持。
    会上,安居区、船山区、射洪县、大英县、蓬溪县五个举办改革试点班的职业中学负责人及我院与之对接的应用电子技术、数控技术专业负责人就试点班的开班运行管理情况作了汇报,并就开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存在的不足做了介绍剖析,同时提出了客观实际、可供采纳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围绕“解决问题、巩固推进、创新发展”的主题,展开了充分讨论。与会人员对会议提出关于衔接招生试点、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体系构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及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深入阐释,提出了中肯意见和合理化建议。
    学院党委书记、试点项目负责人王金星在总结讲话中,要求各试点单位和相关负责人要提高认识,正确估价,统筹把握好改革试点过程中“认识观念统一、专业建设统一、管理模式统一”的“三个统一”,切实解决好组织领导、稳定巩固、统筹协调、有序推进、总结宣传等五个方面的问题,把试点工作做好做实,做出特色和成效,让家长放心、学校满意、学生得到实惠,以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作风,全面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日前,陕西省教育厅公布了201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名单,陕西工院学生在该项竞赛陕西赛区及全国比赛中取得了骄人成绩,共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陕西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
       
本次比赛共有全省73所高校的1232支代表队参加,代表我省专科组参赛并获得全国一等奖的仅有两支代表队。陕西工院代表队取得优异成绩得益于学院上下对本次比赛的大力支持,同时,基础部高度重视本次比赛的备战工作,精心选拔参赛学生,合理组建队伍,指导教师们主动放弃假期休息时间,带领学生调查收集数据资料、查阅文献、建模求解、撰写论文,扎实备战,也为陕西工院基础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经验。


教育厅表彰文件

实习安全保障 近半省级单位没理会

  关于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安全保障面临的严峻形势,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刘建同日前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建设研究会上曝出“猛料”说,“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全国职业院校实习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的通知》[2012年13号]至今,全国仍有13个省级单位(含计划单列市)没有作出回应、部署和安排,个别省份全国统保示范项目的投保人数还未实现零的突破。”

  “全国工矿企业每10万职工的平均死亡率为1.636人,全国职业院校每10万实习学生的平均死亡率达到3.962人。”知情者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职业院校实习事故死亡率高于煤矿事故并非危言耸听。”

  会场上,当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处长张涛发言时,主持人突然打断他的发言并宣布一件刚刚发生在该校的突发事件:一名实习学生在穿校园马路去取包裹时,被汽车撞死。这让整个会议现场讨论的话题更加沉重。

  西北某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用“三个从来没想到”以描绘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从来没想到职业院校学生在实习时会发生这么多的安全责任事故;从来没想到发生学生实习安全事故做善后处理时,会涉及那么大的面甚至会引发社会群体性事件;从来没想到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安全责任风险机制建设那么薄弱。

  这种说法也可以从教育部公开的讲话材料中得到证实。据刘建同透露,截至2013年11月7日,全国共有1283所中高职院校和154家企业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学生累计投保1628764人次。其中实习责任保险投保1117769人次,校方责任保险投保510995人次,投保学校不到全国职业院校总数的10%,参保学生仅占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生总数的5.1%。

  据分析,之所以出现目前这种状况,一方面是教育部门的一些同志认识不够高、责任意识不够强、工作力度不够大;一些职业院校对学生实习安全重视程度低、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对安全问题存在侥幸心理。另一方面是实习环境和岗位安排难以保障学生的安全和权益。院校投入、师资保障、相关企业等难以满足安全管理需求。

  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一个十分特殊的教育环节,也是职校生感知职场走向社会的第一个站点。可是,在职业院校就读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刚刚成年甚至尚未完全成年,自我安全防范意识薄弱、能力欠缺,发生实习安全事故的风险概率大。刘建同说,“一场实习安全事故可能改变一个青年学生的命运甚至是夺去生命,让一个家庭彻底贫困与绝望。”

  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联合工作小组副组长刘杰介绍,从2012年5月至今年10月31日,这个项目已累计受理案件724起,涉及死亡44人,已处理226起案件,赔款635.22万元。正在处理的案件还有498起,未决赔付金额预计863.88万元。

  为了在全国快速建立起实习前有专门培训、实习中有过程管理、出险后及时赔付的全流程实习风险管理制度,2009年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全国职业院校实习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的通知》。

  然而,教育部、保监会力推的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保险统保示范项目在近半省级单位遭到抵制。知情者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以‘覆盖广、保障全、理赔快、保费低’为主要特征的全国统保示范项目触动了地方教育部门、职业院校与保险公司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链。”

  据辽宁省教育厅职成处副处长苏云海介绍,近几年来由于保险市场多产品对职业院校全方位的渗透,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统保项目的优势短时间内难以被认可。但他认为在建立学生实习风险保障机制过程中,一要坚持政府部门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可图,二是选择最好的保险经纪公司,以最优惠的价格“团购”最好的保障产品。

  “在江浙沪地区,职业院校学生实习保障一直建设得不错,但保障费用比全国统保示范项目的费用高出不少。”知情者说,不知是出于以往的操作惯性,还是其他方面的原因,这些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同样没有理会教育部、保监会的有关部署。

  “坚决不与保险公司业务员直接进行保险业务,不违规代理代办,不收取保险公司任何形式的回扣和其他违纪违规收入;坚决杜绝商业贿赂的发生。”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罗嘉福要求,全省各地教育部门和职业院校在扩大学生实习责任险统保率过程中,严守纪律,不碰红线,确保这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现在虽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安全保障还不能像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那样具有外在的法律强制性,但各地教育部门、职业院校、相关企事业单位都从保护未成年人成长和权益,维护职业教育正常发展秩序的高度,建立实习风险保障机制,应保尽保,不留死角。”教育部、保监会向13个省级单位喊话说。

 1257日,由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倡议筹建的东北、华北地区金融类高校协作体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沈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我院党委书记王冠主持,河北金融学院院长陈尊厚,哈尔滨金融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邓福庆,党委副书记遇华仁,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孙杰光,副校长陈铁山,山西金融职业学院院长崔满红及我院院长白广申、党委副书记安刚、副院长孙迎春等相关人员出席了会议。

 东北、华北地区金融类高校协作体是指位于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五所金融类高校,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而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非法人的大学联合体。协作体采取理事会共商机制,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协作体成员间的理念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教研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的共同提高,共同探索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金融类高校办学模式。

 两北地区五所金融类高校都是原人民银行行属院校,从2001年起,原行属院校相继划归地方政府独立办学,分别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办学之路,在办学过程中也遇到了具有相似性的问题,为了破解这些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希望联合具有相似性的几所学校,共同发起成立一个组织暨东北、华北地区金融类高校协作体。这一想法得到了兄弟院校的肯定和支持,并表达了参与的愿望。

 全体与会人员认真阅读了《东北、华北地区金融类高校协作体章程(草案)》,经过酝酿、讨论,最终通过协作体章程草案,并确定辽宁金融职业学院为首任轮值理事长单位。

        本报讯 12月9日,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主办的“中国梦——人人皆可成才”职业院校系列宣讲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国庆作了题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路线图》的报告。

  报告剖析了中国梦的三个发展阶段:从解放初的建国梦到改革开放后的富裕梦,再到今天的强国梦。张国庆在报告中指出,美国、德国等国家在兴盛时期都曾经历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高潮,如今,职业教育正赶上国家大力发展的好时期,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同学们要抓住这一机遇,学好本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成就个人梦,共圆中国梦。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近日,山东省出台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标准,明确了中职学校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领导职数标准,规范中职学校机构编制管理,促进中职教育健康发展。

  该标准在机构设置方面,明确规定中职学校内设机构包括管理机构和教学、教辅机构。管理机构的设置,学生数在3000人以下的不超过6个,3001至6000人的不超过7个,6001人以上的不超过9个。教辅机构设置一般不超过3个。在人员编制方面,山东规定中职学校教职工编制以学生数为基本参数,根据学校类别综合考虑学校专业特点,按教职工与学生比确定。专任教师不低于教职工编制总数的75%,教学辅助人员不超过教职工编制总数的10%,管理人员不超过教职工编制总数的15%。中职学校后勤服务工作实行社会化,后勤服务人员不再占用学校教职工编制。中职学校教职工编制总数的20%用于聘用专业兼职教师。山东将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配足配齐职业院校教师。

优化配置资源 面向市场办学 学生就业看好

  项城职校成青年报考首选 

  “几年的打拼使我深深体会到,一个人的真正价值不在于他是否毕业于名牌学校,而在于他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回报给社会。”这是河南省项城市中专学校2003届毕业生张军旗,为母校上千名校友所作的报告中的一段话。

  转变观念,职教受青睐

  今年25岁的张军旗,现任郑州富士康生产线课长,负责管理4000多名员工从事高端手机生产。“像张军旗这样优秀的毕业生,我们学校出现了很多,他们以自己的收获告诉社会:只要坚定信心,以中职为起点,以职业技能为基石,努力拼搏,定能攀登人生和事业的高峰。”项城中专学校校长高必星说。

  项城市坚持三教统筹,不断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建成了以项城市中等专业学校为龙头,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行业(部门)培训为支撑的职业教育网络,培养了一批面向劳务市场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技能型人才和乡土人才。

  优化配置职教资源,是项城市在职成教改革方面的成功尝试。该市原有3所公办职业学校,规模小、生源少、质量低、生存难。为有效整合职教资源,探索职教发展新路子,该市把3所公办职业学校全部撤并,集中财力新建了项城市中等专业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该市通过培养、培训、引进等形式,努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使全市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6%以上。

  目前,学校已成为一所集电大远程教育、师资培训、中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办学以来,学校陆续有1.8万名毕业生被安置到青岛海尔、深圳富士康、北京首钢等省内外大中型知名企业,每年为项城经济创收5亿多元,帮助了一大批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在对口升学中,数千名学生考入本、专科院校深造,毕业后大批学生回到家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创新模式,增强吸引力

  如何增强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项城市首先做到瞄准市场设置专业,以市场需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与市场的良好对接,增强专业吸引力。前些年,南方需要大量计算机、电子专业人才,该市大力建设这两个专业。近几年,人才市场急需大量机械加工人才,该市又投资100多万元开发了数控技术专业。目前,该专业已被确定为国家数控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

  为了适应职业培训的特点,项城市努力推进职业学校的开放办学。项城中专积极引进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教学模式,组建“机电一体化中德教学班”,采用德方标准化教学模式,学到了一流职业教育国家的先进管理和教学手段,提高了职业教育的整体竞争力。

  按照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项城市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多元、开放的办学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积极报考职业中专。学生不再是过去高中“淘汰”下来的落榜生,而就是冲着学一门技术“首选”而来。

  保证质量,服务好当地

  项城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在市属各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推行了一年理论学习、一年实践技能的两年制办学模式;加快推进了中职学校毕业生获取“双证书”工作,获证率在80%以上。在此基础上,该市狠抓实践和实训环节的教学,有效提高了广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

  为增强职业学校学生的动手能力,项城市全面推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订单”培养,加速对口专业人才培养的进程。近年来,项城市建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全市职校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满意率在95%左右。

  为本地经济建设培养人才,提高在岗人员的基本技能,是项城市职业教育的重头戏。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高级工占工人总数的20%,中级工占工人总数的46%,初级工占工人总数的34%,呈现出典型的橄榄型人才结构形态。在农村人才培训上,该市教育、人社、农业和扶贫等部门合作实施的“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积极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市拥有农村实用人才16.1万人,基本达到了每个农户家庭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的目标。

广西推进中高职贯通办学试点

涉及8个县市、9所高职院校

  本报讯(记者 周仕敏 实习生 蒋赐玲)记者近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获悉,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广西在横县等8个县市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等9所高职院校联合开展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县级职业学校办学改革。 

  此次改革的重头戏是推进中高职贯通办学试点,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采用“2+3”学年制或“3+2”学年制贯通中高职办学,即前2学年(或3学年)教育的办学主体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后3学年(或2学年)的办学主体为高等职业院校,实施五年制一体化教学方案,以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成绩合格后可申请升入对应的高职院校继续学习,学习成绩合格者,由高职院校颁发高职教育学历文凭。 

  改革的另一项内容是,实施中等学历职业教育学制改革试点。中等学历职业教育学制由“2+1”学制调整为“2.5+0.5”学制,即由前两年在校学习、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调整为前两年半在校学习、后半年到企业顶岗实习。 

  广西还加大对试点工作的政策倾斜力度。将试点中职学校纳入自治区本科院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试点范围。县级财政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安排职业教育的比例,分别不低于30%和15%。同时,加强试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聘任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和合作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到学校授课,切实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本报讯 (通讯员尤仁祥 记者王磊)近日,安徽省监狱系统服刑人员积极分子大会在安徽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召开。当天,12家社会企业代表走进监狱,进行就业推介,并与200余名拥有技能证书的服刑人员当场签订就业意向书88份。

  据了解,近4年来,安徽有近8000多名服刑人员通过单科考试,近400名服刑人员获得大专或本科文凭。仅2011~2012年,就有19226人获得技能等级证书,刑释人员获证率达到90%以上。

  为了让服刑人员拥有一技之长,更好地融入社会,2011年起,宿州监狱与安徽工程技术学校、宿州工业学校联合办学,在监狱分别成立“安徽工程技术学校第一分校”和“安徽省宿州工业学校第一分校”。两所分校共设置了织造、服装等8个专业。师资来源为本校教师和监狱民警。

  学员学业结束后,经考试、考核合格,由学校颁发省教育厅验印的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毕业证书。通过相应工种技能鉴定等级鉴定的学员,颁发相应的技能资格证书。

  据安徽工程技术学校负责人介绍,目前服刑人员报名十分踊跃,第二届学员总数已达到宿州监狱服刑人员总数的1/4。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