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下旬,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高校转型”。不难看出,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伴随着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区域发展,因此,也伴随着劳动力结构的调整和提升。这次的转型措施对于缓解当前“普通大学生相对过剩”与“职技人才严重缺乏”的反差格局有着积极作用。此外,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加强职业教育是提升农民工尤其是农二代的技能,促进他们融入城镇生活的重要途径。然而,转型过程存在诸多障碍,因此,如何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真正确立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是改革的关键。
职业型人才短缺
“一开始我不太愿意念职高,但进入职高学习护理知识后发现,能够掌握一门技能相对好找工作。”来自湖北省谷城县某村的小唐因未能考上心仪的高中,而选择在县里的职业高中学习医护知识,目前小唐被学校分配到县某医院实习,如果表现良好可以留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职业教育能够帮助孩子掌握专业技能,但是,目前职业教育在中国仍然是家长和学生“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即便在农村,多数家长也希望孩子能够考上大学,跃出“农门”。
然而,考上高中、大学就等于拿到通向光明前途的通行证了吗?目前,“就业难”和“技工荒”的尴尬局面并存。数据显示,2013年应届毕业生人数高达699万,就业率仅为77.4%,而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更是突破727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凸显。
“老家的一些朋友初中毕业就选择外出打工,他们自身没有掌握技能,即便找到工作,工资待遇也不好;也有一些继续念高中的朋友,他们时常抱怨在学校只学到了数理化知识,担心毕业后不好找工作,听说现在大学生找工作也不容易。”小唐告诉记者,现在看来,职业高中是不错的选择。
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人群,农民工及其子女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超过2.6亿人,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7.3岁,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多数。这样的务工人员只能选择“候鸟式”的就业,融入城市并不容易。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大量新一代农民工初中尚未毕业就来到城市工作,由于他们在老家接受到的仅仅是初级的知识型教育,又未接受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因此,他们来到城市大多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低端制造业和低端服务业。实际上,职业技能培训对我国制造业水平和服务业质量的提升有很大作用。但是目前,一方面制造业和服务业需要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社会上具备这类技能的人才又不多。
中国人才科学研究院院长王通讯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存在一些挂着“大学”牌子但实际上达不到大学教育质量的学校,这种情况已经被人们所诟病。所以,这样的高等院校转型更加符合实际要求。
职业教育促进农二代融入城市
“随着目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确实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他们的理论水平、学术水平不一定很高,但是一定要具有实干精神,能够解决问题。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更加符合市场需要,人才层次和经济结构能够相对应。”王通讯表示,技能培训的种类非常多,比如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公路铁路修建、工厂建设、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技术能手,这些领域固然需要有一些领头的专家,但大量需要的还是在一线、基层实干的人才。一批学校向职业教育转型,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融入到城镇化建设中。
郑风田认为,在我国,从事制造业的人中大部分是农民工子女,城里的孩子很少,如果农民工的技能不提升,整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就得不到提升。所以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不仅能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而且对提高国家在世界的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郑风田补充道,近年来,国家每年都拿出几百亿元资金投入到农民工职业培训上。但是,目前真正有价值的培训并不多。“要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大力发展职业院校至关重要,对学生来说,系统地学几年技能比简单地接受十几天的培训达到的效果肯定要好很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如果这次的转型措施仅仅在政府内部转来转去,不会有很大作用。政府要将职业教育解放出来,只有将它与产业、市场结合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发挥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中心,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要把教育当成民族的传统,农民需要什么就去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与课程,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就业的问题。
应建立多层次职教体系
这600所院校到底该如何转型,目前国家还没有公布明确的文件。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对如何转型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王通讯表示,这次的转型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部分学校而言,从大学变为职业学校,降低了档次,思想认识方面可能一时转不过来。这就需要转换思考方式,要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学校应该抓紧时间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好。人们看到,现在一些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学校还要维持大学的名字,这就失去了实际意义。现在不少学校也遇到了招生危机,不如抓紧转型,更加符合实际。
“现在社会的实际需求是很明确的。比如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虽然各种人才都需要,但是技能岗位的人才需求更大。对于政府和学校而言,要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同时要广开就业渠道,帮助更多的年轻人找到工作岗位。青年人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面向社会需求去寻找自己的"契合点"。既要树立远大理想,也要强调脚踏实地。”王通讯建议。
郑风田建议,首先,应当建立多层次职业类院校划分体系,提供多层次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让技术类院校也能像学术型院校一样,分为不同等级;打通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的上升通道。“这样让学生有一个慢慢提升技能等级的台阶,不同等级所能找到的工作也有差异,这样学生会更有动力学习职业技能。这样的转型才是有价值的。”
此外,郑风田认为,由于许多升格的专科、本科,教学培养导向更偏向知识型,并没有太多技术背景,现在转向技能型,师资力量未必能达到要求。基于此,他建议,转型的院校一方面应当学习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引入国外优秀职业教育教师,另一方面,也需要从国内企业聘请有经验的高级技能人员,充实师资力量。
据了解,在专科层次高职考试招生中,宁夏将逐步对考生增加职业适应性技能测试,招生学校依据考生相关文化课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适应性技能测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职业适应性技能测试科目主要考查考生技术课程(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基础、职业倾向和职业潜能等内容。
为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该方案对高等职业教育招录中等职业学校考生也进行了调整,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可于高考前,面向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单独组织文化课和技能考试,并根据考生文化课成绩和技能大赛成绩以及技能测试成绩,择优录取。
另外,对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及自治区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定奖项的中职生,和具有高级工或技师资格(或相当职业资格)、获得县级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称号的在职在岗中职毕业生,本人若愿意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经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核实资格并公示后,可由有关高等职业学校免试录取。
张精(左)及其模特
张精是个热爱形象设计的女生,凭借娴熟的技艺和手法,今年24岁的她曾分别获得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国赛”)晚宴化妆发型设计造型,和2012年国赛新娘化妆盘发造型一等奖,是名副其实的“双料王”冠军。
选择形象设计行业源于她从小的兴趣。小时候,张精就很爱美,喜欢化妆,喜欢打扮娃娃,经常给娃娃换衣服,梳辫子。初中毕业,她希望能学习专业的形象设计,成为一名真正的形象设计师,但这个想法却遭到父母的反对,父母坚持让她走读书考大学的路。
“我喜欢一件事情,就会用百分之百甚至更多的动力去做,如果不是我喜欢的话,我肯定做不到。”倔强的张精说服了父母,2009年,她来到沈阳市服装艺术学校学习形象设计。第一次正式接触形象设计,张精如鱼得水,“我很少有那种感觉,就是特别喜欢,所以就很认真地学习。”
成绩优异的张精很快在校内脱颖而出,2011年被选拔参加了国赛。“在准备国赛的时候,我按照老师讲的方向化妆,化完就是不得劲儿,和老师化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老师设计新的发型,一连换了3个,我怎么梳都梳不出来。正常比赛设计发型40分钟,妆面40分钟,我梳头发就用了120分钟。抽查的时候,我总被批评,心里特别难受,那时候有想过要放弃。”张精笑称,她真是很喜欢形象设计这个专业,想做到最好。备战国赛的3个月,张精没日没夜地训练,从早晨8点到半夜12点,天天练习化妆、梳头发,一站就是一整天。
无数次地练习,梳了上百个发型,化了上千个妆面,张精辛勤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决赛现场她发挥出色,提前15分钟完成了比赛,拿到了一等奖。
张精并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她觉得自己在学校有充足的时间,如果拿到新娘妆的奖,以后可以出去做新娘妆,有证书也能更好找工作。2012年,她再次报名参加了国赛。
“与晚宴妆的魅惑感不同,新娘妆属于清甜可爱的类型,是所有妆面中最难化的一种,因为它既要突出结构性,又要强调立体感,眼影的颜色、浓度,粉底的厚度薄度都有改变,对细节要求特别高。”因为有了第一年训练时扎实的基本功,张精很快适应了变化,她一鼓作气,再一次获得国赛一等奖。
两次“国赛”经历不仅让这个热爱设计的女生得到专业知识方面的启发,更让她收获了做人做事的态度。
为了把这分幸运带给更多的人,母校也缺少形象设计大赛有实战经验的人才,毕业后张精决定留校担任助教,专门针对大赛教学生,负责给参赛选手培训化妆和发型设计。
练习阶段,张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的手法不要生。“我会先给他们示范一个妆面和发型,从拍水、打乳液到夹睫毛、打粉底,什么方法最好,在什么位置最合适,我都会手法加语言告诉他们。头发也是,从扎最简单的马尾开始,怎么扎才能扎紧马尾,倒梳怎么打,怎么梳各种方式的片、卷。”张精说。
在教学过程中,张精特别强调手法,包括打粉底的手法,眼妆、腮红的位置,梳头的方法。比如打粉底,分拍、抹、蹭很多种,张精的手法基本是拍,因为拍的粉底打完之后,看不出厚,很透亮;再比如梳头发的时候用倒梳,头发必须有光泽度,不能有凌乱的头发丝,头发的根部一定要打实,打实之后头发才能立住,打不实头发就像瘫了一样立不住,没有精气神儿。张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琢磨过的独特手法,一步一步耐心教给学生。
张精是一个细心的老师,学生每一次化完妆、盘完头发,每个人的缺点、毛病,每一天有什么进步,她都会记到一个笔记本上。晚上回到家备课的时候,她会把第二天的计划排成表格,详细列出应该做什么。
形象设计是一个紧跟时尚潮流的行业,为了发现这些每时每刻都不一样的流行元素,保证自己紧跟潮流不落伍,张精平时会看看杂志,有服装发布、新的流行妆面、新的手法,她都会上网查一查,自己实践之后再教给学生。
“先做人后做事,我觉得人的品质一定得好,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刻苦、认真,不断进取。”张精希望自己可以一直留在学校,学校有很多出去交流、学习的机会,能学到很多专业知识,可以不断丰富自己。
张精认为,形象设计这个行业的前景很好,自己会继续在这条路走下去。当老师是一方面,未来,她计划创业并开一家专门做形象设计的店。开店不仅需要积累专业经验,更需要管理方面的知识,职校的学习生涯让张精意识到学历的重要,她希望有机会考本科,学习商业管理。
本报讯(张玉甫 记者韩俊杰)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教育集团日前在河南省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该教育集团以煤炭行业高职、中职院校和企事业单位为主体,78家成员单位“抱团”共探煤炭产业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任文杰说,煤炭行业的人才需求常随行业周期调整出现大起大落,出现毕业生就业难和煤企招人难的矛盾。
对此,中国煤炭教育协会会长邱江表示,集团化办学是当前中国职业教育的制度性探索,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革新与创新。多年来,煤炭职业教育按照“变招工为招生”的思路,为煤炭行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人才。但是,当前,我国的煤炭职业教育仍不能满足当前煤炭行业转型与发展的要求。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优势,让企业需求成为办学的“指南针”。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淮南矿业集团及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等企业、院校表示,将通过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教育集团这个大平台,打破区域、单位限制,加大校企之间、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走出“就职教论职教”的小圈子,实现资源与信息的整合、融通与共享,推进行业、企业、院校之间的合作共赢与发展。
CFP供图
提起招生,大多数中职学校教师脱口而出的就是一个字“难”。在一年比一年残酷的招生大战中,中职教育从业者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国家、社会大众以及职业教育本身在提升社会关注度和吸引力方面还有哪些要做的功课?
近期,记者跟随中职学校的老师去中学做招生宣传,记录了他们的所做、所说、所思。
招生宣传遭遇“门难进,脸难看”
广西沿海某市一所机电工程学校去年的招生指标是1000人,最后以招到600多人告终。今年,虽然上级部门给学校的招生指标调低为800人,但截至目前,学校才招了几十人。为了应对挑战,学校老师几乎全体出动,除了招生就业办(以下简称“招办”)的专职老师外,每个专业课老师也都有1~2人的招生任务。
5月19日下午,记者跟随这所学校招办的3名老师来到市内一所中学进行招生宣传。出发前,招办主任就给中学校长打了长达几十分钟的电话,刚开始校长以“怕扰乱上课秩序,影响学生学习”等理由拒绝。但主任“暗示”说认识市教育局某领导后,校长的态度有所变化。
到中学后,一行人被保安拦在门外,只答应让招办主任一个人去校长办公室沟通。在太阳下面等了快20分钟还没见动静,一位招办老师忍不住念叨:“这校长怎么这么难搞定,不知今天会不会又白跑一趟?”就在此时,招办主任笑着走出来,示意我们拿宣传册上教室,大家这才松了口气。
在这位招办主任看来,被拒绝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到学校做招生宣传时,一般只有50%的校长会答应,而另外50%的校长会很礼貌地拒绝:“不然你们把宣传单放在我这里,由我们代发吧!”听到这话,招办主任心里明白,其实宣传单根本到不了学生手里,只会堆放在墙角,或是被随手丢进垃圾桶。
南宁市一所中职学校的黄老师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去年他参加由自治区教育厅牵头组织的“招生大篷车”,到各市县中学开展招生宣传。这些中学虽然不敢直接拦截职校招生老师进校,但在招生宣传材料发下去后,中学老师往往会强令收回。有一次,他们在一个学校刚发完材料准备离开时,却发现那所中学的老师堵在教学楼的各个楼梯口,张开四肢,摆出一个“大”字,要求学生交出手里拿着的宣传材料,否则不能回教室上课,可笑的场面让这些奔波多日的招生老师感到一股寒意。
“招生过程中,中学的校长是‘门’,而班主任是‘水闸’,这里面的水具体多深,你没办法想象。”广西一名有着多年招生经验的中职老师说,每到招生季节,应届生就会变成可以等价交换的资源。各地初三年级的班主任手里掌握着几十个学生,就相当于拿着几万元。这些老师会先了解各校的大概情况,看看办学水平、招生价码,经过比较后,向没有多少判断能力的学生推荐价码最高的学校,实在不行,他们也会折中选择,“现在普遍的价码是400~600元一个学生”。
除此之外,这名老师表示,各地市为了完成招生任务,使本地中职“吃得饱”,一般都会对生源进行“封锁”。比如,某县在中职招生录取工作中,只限本地中职招生。城区的职校要去招生,得先经过该县教育局批准,而按程序去拿到签字是不可能的,必须和教育局谈好分成方案,才会满足学校的招生要求。
中职教育遭遇“就业旺,招生难”
“太精彩了!”看着T台上穿着华丽礼服走秀的模特,柳州市第三十九中学的一名学生感叹。
这是5月初,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下称“柳州市二职校”)举办的校企联合展示日活动中的一幕。当天,来自柳州市各中学的500多名初中生来到校园内参观和体验各专业的特色和风采。据了解,前来参加活动的中学生很多是对职校“不了解,想来看看”,还有很多学生表示“是老师动员来的”。
柳州市第三十九中学的李老师表示,来参观的学生大多是动手能力比较强,对自身发展又有一定的想法。去年,他班上的应届毕业生中,就有1/5的学生选择入读职校,剩下的都选择就读普通高中。
柳州市二职校虽然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广西首批示范性职业学校,但谈起招生工作,该校副校长谢文峰仍表示“形势严峻”,今年柳州全市的初中应届毕业生人数为3.57万 ,但自治区仍然给全市下达了12500人的招生任务数。
“自治区可能是希望以此控制学生流失率,同时合理拓宽适龄学生的升学渠道,因为目前已经出台中职直升本科政策。”谢文峰分析,“但职校招生难仍然会普遍存在。”
对于这所办学质量和就业状况都相对不错的学校来说,即使一些优势专业,也会因社会的偏见和不了解,而在招生中遭到冷遇。
以二职校服装专业为例,该专业成立于1984年,是学校的老牌专业。虽然近年来该专业的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甚至还未毕业就已被企业预订,但学校却出现招生不足的现象。服装专业老师李海辉介绍说,目前,他所带班级36人,绝大部分来自农村或市郊,仅10%~20%来自市区。“除2008年服装专业招满4个班外,后来就一直稳定在2~3个班,但还是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家长的成见主要有3方面。”李海辉表示:一是觉得毕业后只能做裁缝,薪资低,发展不大;二是觉得只有读高中、考大学才有出息,才能找到体面工作;三是觉得学校的培养模式只教理论,学不到东西。但事实上,现代服装业早已不是家长印象中的小作坊式了,即使就职于柳州本地的企业,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也能达到2500元左右,经过两年的历练,大多数毕业生都能升任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如设计师、工艺师、销售主管等,薪资收入也会大幅提高。
柳州市交通学校招生办副主任黄挺对此也颇有感慨。他说,传统观念认为“读书改变命运”,但很多人认为读书就等于读大学,文凭才是敲门砖,实际上未来中国的产业发展更缺乏高技能人才,从职校毕业可具备初、中级技能,在企业工作几年通过考试后可成为高技能人才。目前,学校招生中城乡学生分化明显,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很多城市家长认为让孩子读职校降低身份,面子上过不去。但很多农村毕业生通过自身经历告诉大家,中职就业形势好,可以快速减轻家庭负担,因此农村风气转变很大。目前该校生源中有80%~90%为农村学生,10%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国家优惠政策有待深入人心
近年来,国家逐步实施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范围包括所有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推出优秀中职生可免试就读高职甚至直升本科等诸多利好举措,旨在增加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但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政策出台后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理想。
在玉林市某中学举行的招生宣讲会现场,当招生人员介绍完学校情况和相关政策后,马上有学生半信半疑地问道:“老师,你们学校真的免费就读吗?”“您所说的直接升本,它的标准是什么,机会有多大……”
没过多久,当招生老师回访这几名感兴趣的学生时,却有学生告诉他,回去跟家长沟通这些情况后,家长不由分说地驳斥道:“哪有这么好的事儿,不然人家还那么辛苦地考高中考大学干嘛,肯定是骗人的,这样的学校能学到什么东西!”
“人们有一种心理,总觉得免费的就是不好的,不用考试就可以升学的肯定不如考试入学的。这其实跟营销中的稀缺性原理相类似。”这名招生老师说,比如某商品是免费或者无限量供应,可能应者寥寥,但如果说仅限30位VIP客户拥有购买资格,人们就会争相购买。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有类似之处,如果完全没有分数线,也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入学,大部分人也不会珍惜这样的机会,最终的结果是社会难以消除对中职学校的歧视和偏见。
当老百姓对国家政策和学校具体的办学条件缺乏了解,不懂得如何根据自身条件去对比分析,作出理性选择时,另一种心态就会占据上风,那就是从众。采访中,很多招办老师都反映,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如果同班、同村里有十来个适龄学生,只要有一两个人选报某个地方的职校,其他八九个人都会跟来。也有不少家长不希望孩子离自己太远,不太考虑学校情况,就盲目地选择就近就读。
“全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关注还是不够的,如果能让市民看到校企合作、职校的升学情况、优秀毕业生就业情景等,大家对职校的肯定程度能达到高中的一半,我们职业教育服务人民生活的作用就会更加明显。”谢文峰感慨地说。
在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覃海波看来,中职招生宣传不是打打广告、在招生季吸引一下眼球就能起到效果的。要真正提升中职的吸引力,应当从长期着眼来规划职业教育的全盘发展。这其中,既需要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也需要专业的策划人员从不同视角引导全社会参与讨论,同时还可以借力新媒体,真实生动地反映出职校生的发展也并不一定逊色于本科生,职业教育可能更适合某些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真实状况。
不要分两股流,而是百舸争流,让每一个学校都是一股流,
从市场角度来讲是分层满足市场需求
教育部近日明确改革方向:国家普通高校中将有一半面临转型,这意味着600多所高校将转向职业教育。
“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你未来发展的模式。当然不管你选择的是什么模式,你都可以实现你的人生目标。”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说。他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
2014年伊始,国务院召开的第一次常务会议上,职业教育就成为被关注的焦点。李克强在会上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
会上确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五大任务措施,包括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等等。
新政策推动下,职业教育的春天是否来了?技能型高考模式是否会给高职院校撕掉“次等教育”标签的机会?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系统出来的学生也属于蓝领阶层,但学生能在学校学到硬本领,毕业后的收入不比白领阶层低,自然就有人愿意上职高,不会出现和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比例失调的情况。”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马陆亭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职业教育的前两次春天
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前50年,职业教育曾经有过两次发展高峰。一次是1965年,一次是1988年。
在1965年,全国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包括中专、技校、农业中学、半工半读学校,加起来达到6万多所,在校生499.5万,当年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生已经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53%。
“文革”十年,职业教育受到了很大破坏,技工学校、农业中学和半工半读学校绝大部分停办。1978年4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到教育事业的计划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要扩大农业中学、各类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比例。1980年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批转各地试行《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报告》,原有的技工学校得到恢复和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上海一下子开了很多宾馆,需要招收大量服务员,但招收的服务员没有专业技能,宾馆又拿不到分配的名额和指标,于是就自己办起职业高中,这些人不在计划内。后来这种类型的职业高中迅速发展,到1985年数量就很庞大了,中职和高职也是在1985年之后发展起来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介绍,“那个时候,是新中国历史上职教的第二个春天。”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文件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力争在五年左右,使大多数地区的各类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数相当于普通高中的招生数,扭转目前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储朝晖说,“就是上述硬性指标要求,使得后来的两类高中报考的发展状况形成相互交替的曲线发展,很多学生并不想上职业学校,但政策要求各个地方要保证职业教育的百分比,这里面有不少问题。到1999年高校扩招,职业教育就开始整体滑落。大家都想上大学,即便降低职业类学校的分数,效果也不好。”
让学校自己在市场上找活路
虽然1996年《职业教育法》颁布后,我国职业教育宣布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投资体制,但实际操作中,政府依然是主导力量。
2002、2004、2005三年,由国务院或经国务院批准连续召开了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两个职业教育专门决定。200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除战略重视外,在财政上的支持力度并不为业内人士认可。
我国教育投资分财政性和非财政性两大部分,财政性教育投资包括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经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多少可以直接反映政府对某类教育事业的支持程度,而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又是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通过对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分析,可以了解我国职业教育财政投资状况。
2000~2004年,我国预算内教育经费总额由2085.68亿元逐年上升至4027.8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7.88%,但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在2000年是172.79亿元,2004年为247.8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9.44%。
另一个导致经济问题的因素是职校扩招。中等职业学校2000年招生408.3万人,至2005年招生已扩大到656万人,在校生突破1600万人,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均创历史新高;高等职业学校2004年的在校生已达到595万人,占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44.7%。当时,相对缓慢增长的财政性经费不能满足规模职业教育扩张的要求。
此外,教师的质量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但职业学校不仅要有好的教师,还要有好的设备,学校经常性开支特别注重教学设施、实训基地的投入,在造成一定浪费资源的同时,由于教师方面投入的问题更导致办学质量较普通高校相差甚远。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政府对职业学校的重视方式有些不对。一直把这个孩子抱在怀里,不让他在地上自己摸爬滚打,慢慢使他失去了独立行走的能力。”储朝晖说。
时至今日,政府对职业教育包得过多、管得过死的现象依然存在。就高等职业学校而言,部分学校由行业管理,部分学校由中央、省、中心城市政府管理;而中等职业学校里,职业高中因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来,仍由教育局管理,技工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由行业或企业管理。在这种“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下,导致职校管理出现了诸多越位、缺位的问题。
“要想借当下的时机把职业教育做好,政府就要放权,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建立基本规则,让学校自主发挥,自己在市场上找活路,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大方向。”储朝晖说。
复制德国“双元制”模式是否可行
鲁昕在3月22日的讲话中,针对灵活办学体制的具体流程是这样表述的:“首先要对这类学校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产权结构和分配机制都发生变化。学校院系主任可以做教师,可以做教授,也可以到企业做人力资源部的部长,校长可以做校长,同时也可以到企业做CEO。这个体系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通过。”
鲁昕同时透露,教育部将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共1200所左右,鲁昕表示,这就意味着有50%的学校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
“我们最近已经成立了联盟,已有150多所地方院校报名参加教育部的转型改革。”鲁昕说。
马陆亭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我们现在说的发展应用技术类大学,实际上就是参照国外应用科学大学的模式。”
职教发展中举世闻名的就是德国“双元制”。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陈洪捷介绍,上世纪80年代,德国人曾向中国推销过“双元制”教育,我国当时也很欢迎,但那时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够,对技术工人需求有限,最后职业教育没有像设想的那样普及开来。如今,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使得借鉴“双元制”的呼声再次响起。
“‘双元制’教育最典型的形式是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学生一周有2~3天在学校上文化理论课,其余时间到企业接受训练,文化理论课的内容与企业训练挂钩,针对性很强。也有跨企业的培训中心,学生在那里可以接受系统全面的实际训练。在德国,联邦政府法律规定企业的员工数如果达到一定规模,就必须承担职业教育的责任,必须拿出一定资源,提供车间和师傅,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培训岗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是在为自己培养人才,而是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义务。我们应该完善职业教育法,也要以法律形式让企业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参与进来。”陈洪捷说。
陈洪捷建议,“中小企业是德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双元制’教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目前的情况也是中小企业很多,但它们一般没有足够的能力培训人才。我们可以首先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双元制’,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等途径,鼓励更多企业参与进来,慢慢发动中小企业参与。我认为这是可行的。”
而马陆亭认为在中国复制德国的“双元制”会遇到困难。“在德国,有上千年历史的行会组织权力很大,而他们的工业化行业体系也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所以德国行业有能力保障‘双元制’的实施,但来中国会水土不服,我们行业的力量没那么大,起不了关键作用。”
建立畅通的“立交桥”
马陆亭建议学习德国高等专业学院和瑞士的应用科学大学体系。在这种体系中,职业教育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到博士都是衔接的。
在德国教育的学制图中,1~4年级为小学教育。中等教育形式多样,各州不完全一样。大多数情况是,经过两年定向阶段(独立于或在各类中学之中),学生要分流到三类中学:普通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普通中学(5~9年级)的毕业生通过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成为技术工人;实科中学(5~10年级)毕业生通过高级专科学校等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训,成为中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文理中学(第一阶段5~10年级,第二阶段11~13年级)毕业生具备进入高等学校的当然资格。各类学校之间的“立交桥”也是相通的。
德国的高等专业学院是职业应用性高等学校,注重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高等专业学院与企业界有更紧密的关系,其教授除学术资格外一般还需要至少5年的非学校实际工作经验。
“老师就是企业做技术工作的职工,这种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实践结合得更紧密。德国为什么能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成为欧洲经济的领头羊?因为德国很讲究实体经济,它的实体经济与庞大的教育队伍分不开。从中职、高职到大学,合力支撑着整个德国的制造业体系。”马陆亭说。
瑞士的职业教育有更浓厚的传统特点。据马陆亭介绍,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实行分流,其中70%左右的学生选择上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教育一直保持着“双元制”的基本模式,且在企业师傅带徒弟的环节占据2/3以上的时间,有力保证了教育的实用和有效性。
“如果职校生有更高的追求怎么办?瑞士的做法是,在职业教育基本联邦证书之上,再增设高级联邦证书,并架构与应用科学大学之间的通道。”马陆亭说。
学生过早分流在我国一直存在争议,那是因为我国的教育体系一直以高考这座“独木桥”为成功路径的主要评价标准,而德、瑞等国家早就建设了“立交桥”,让早期选择“错了”的人能有重新选择的机会和出口。
在台湾地区,高等教育中回流教育的比例很高,高等学校一般都接受大量回流教育的学生。回流教育学生一般是早期的高职、专科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回来读专科和大学,有些还在大学研究所读研究生。如国立台南师范学院,正规生3000多人,进修生2000多人,学校40%的经费来自自筹。当然,名牌普通大学比例没有这么高。
担心分类可能会进一步降低职业教育地位
对于高招分类的新政策,也有一些高职院校表示担心:如此“泾渭分明”的“分割”,可能会进一步弱化职业教育的地位。广东职业工程技术学院院长劳汉生说,此次改革的核心词是分类招考、注册入学,让人感觉有点歧视高职的思想。高职首先是高等性,其次才是职业性,分开两者从长远发展看或将有损高职的地位。
“将高校分成两股流:职业技能型和普通高等院校,从原理上看,是符合职业和市场需求多样化原理的,但是从过去历年情况来看,这种分法的可操作性还存在一些问题。实际上,应该把招生的自主权还给学校,每一个学校都是一股流,这个学校在社会当中的定位是什么样的,自主会形成影响力。现在将它强制定位,即使在一个学校,不同专业有的是职业类,有的是学术类,甚至一个专业不同方向也可能属于两种类型,怎么切?硬分会导致学校出现混乱。”储朝晖说,“两年前就讲过分类高考的提法,但各个高校的反应就是怕被分到职业教育那一块,学生家长也不愿意分。所以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要分两股流,而是百舸争流,让每一个学校都是一股流,从市场角度来讲是分层满足市场需求。”
教育学者熊丙奇也撰文表示,应该实行学校自主招生,他认为分类高考未必就能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甚至可能进一步降低职业教育的地位。
储朝晖认为,职业教育院校应该向自主招生的趋势发展,这个自主招生不同于2009年广东等地试点的自主招生,而是彻底的完全的自主招生,目的是实现学校和学生双向自主选择。
“从专业角度来说,我们一直实行的总分制不太科学。台湾的办法是,学生把自己的材料都报到网上,自己填志愿学校,一般是可以选50个学校,每个学校可以选5~6个专业,不分批次,这样学校之间才平等,学校收到这些材料后从中挑学生,预分派,就是预录取,在网上公布后,学生知道自己被多少个学校预录取了,这时候学生在这些学校中再选择并确认,确认后就等于跟学校签了协议,没确认的自然就空出来了,别人就可以选,这就是双向自主招生。”储朝晖介绍说。
让图书馆成为成长梦工厂
——浙江省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创建高职特色文化育人场所的实践
因为网络化、数字化潮流的到来,高校线下图书馆日渐冷清。但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图书馆却一直保持着生机与活力,这里不再是简单的借书还书的地方,已经成为一个以书为媒的梦想孵化基地。
曾几何时,因为网络化、数字化潮流的到来,高校线下图书馆日渐冷清。但在浙江省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图书馆,每周一次读书沙龙、一次英语沙龙,每学期20次教授讲坛,让这个图书馆一直保持着生机与活力。提到这些,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崔戴飞就一脸自豪,她说:“衢州职院的图书馆,不仅是一个借阅图书的地方,更是一个体现高职特色的文化育人场所、一个知识传播与分享思想的集散地、一个孵化大学生梦想的地方。”
读书指导员——书山有路我为径
在衢州职院有个传统,就是新生报到以后,在学校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参观图书馆,并接受入馆教育。这堂课由新生班主任和助理班主任一起组织,让学生们熟悉图书馆环境,了解如何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此后,每个新生班级会选聘一名读书指导员,那些好读书、会读书的信息与阅读达人将成为班级读书活动的意见领袖和服务者,成为图书馆与普通学生联系的桥梁。
信息工程学院13光伏1班学生刘东东,就是班里的读书指导员。她坦言,自己很喜欢这份工作,会定期向班里同学宣传图书馆,号召同学们去图书馆借书看书,以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为影响更多的人,刘东东还与班级微博负责人合作,每周去图书馆找一本好书,并记录下这本书的索书号和简介,通过班级微博向大家推荐这本书。经过她的宣传,班里爱看书的人多了,读书热情不断高涨。
刘东东的同班同学黄观吉说,现在是信息的汪洋,看什么样的书有时候真的很盲从,有一个替我们探路的指导员太重要了。经过读书指导员的体验式阅读,然后进行甄别和推荐,可以节省我们很多时间,避免我们在读书道路上走弯路。
读书沙龙——分享心得汲取能量
衢州职院图书馆与学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学生社团一起,每周举办一次小型读书沙龙、每年举办两场大型读书沙龙。围绕一本名著或畅销书,学友们共谈读书心得体会,既激发了学友们的阅读兴趣,又加深了对所阅读书籍的理解。
读书沙龙的核心理念是“悦读·乐谈”,采取相对自由的对话讨论形式,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关注点,从学术、艺术、热点问题、时事政治、社会现象、经典名著、职业素养等方面展开对话讨论。每周一次的小型读书沙龙,主要以学生社团、寝室、班级或专业为单位,利用周末在图书馆举办,由组织方自行选书、图书馆教师指导,并在图书馆主页上提供图书电子资源下载。
不久前,图书馆和读书协会联合举办了一场以“致青春·致阅读”为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这次活动从主题确定到最后的组织,全部由读书协会的学生自主完成,吸引了来自各院系的师生,师生共同分享了自己关于青春与阅读的心得体会。大家表示,通过大量阅读,为自己找到了奋斗的力量,汲取了正能量。
为了更广泛地传播读书体会,学院还把学生的读书心得体会进行整理、筛选和批阅,做成展板,在图书馆一楼大厅展出,大大激发了学生们读书的积极性。
两个中心——技能与素养双提升
衢州职院有两个特殊的“中心”:职业考证服务中心、职业素养服务中心。这是图书馆的两个内设机构,主要服务于学生的职业资格考试和职业素养提升。
职业考证服务中心主要提供考证图书资源、考证信息、考证辅导三种服务。“对于一个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考会计证并非易事。学校的职业技能考证中心对自己的学习帮助很大,在这里可以随时随地看到很多相关资料,而且环境安静。”信息工程学院12网络2班学生泮晴遥今年准备考会计证,泮晴遥相信通过努力,自己的会计资格证考试一定能一次性通过。
职业素养服务中心集中收藏了与职业素养、就业创业相关的资源,主要分为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职业规划、职业语言、职业技能等几个大类,目前共有藏书两万余册。建这个中心的目的是,增强学校的职业氛围和职业气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为了做好两个“中心”的工作,学院与衢州市的主要企业取得联系,收集了大批企业信息资料,包括企业产品介绍、规章制度、岗位需求和任职要求等,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企业文化;与衢州市就业局合作成立就业指导站,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解决他们的疑惑;与衢州市就业局职业教育科达成合作开发职业教育协议,就业局免费为中心提供价值15万元的电子显示屏,全天候播放由就业局提供的企业招聘信息,为学生提供求职服务。
以书为媒——成为梦想孵化基地
来自宁波余姚的熊双双,最近被学校评为感动校园十大人物。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熊双双来说,最让她难忘的就是学校图书馆,“自己能获得校园十佳自强之星和浙江省康恩贝自强之星二等奖学金,都与学校图书馆有极大的关系。在图书馆这种学习氛围好的地方学习,看到比自己学习更好的同学还在奋斗,自己也会有更大的动力”。
2010年,熊双双来到衢州职院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后来因为脚底溃疡复发严重需要做脚踝矫正手术,被迫休学一年。2012年她复学转到11设计2班,刚开始的时候,她在专业课程上有些吃力,为了迎头赶上,就经常去图书馆借专业书籍看。在毕业设计阶段,图书馆更是熊双双待得最多的地方。熊双双说:“因为经常去图书馆,和图书馆管理员都熟悉了。有时看到她打扫会帮她搬凳子,走在路上遇到也会相互打招呼,感觉很亲切,感觉图书馆就像是自己的家。”
“在去年的国家奖学金评审会上,10名参与评选的学生,有7人提到大学图书馆对自己的影响很大。”图书馆馆长杨国顺自豪地说,虽然图书馆的工作烦琐,也不一定能看到即时的效果,但听了同学们的报告后,深深地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图书馆已经不是简单的借书还书的地方,与时俱进的衢州职院图书馆已经成为一个以书为媒的梦想孵化基地。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出席并致辞。王晓初指出,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发展和青年技能开发工作,坚持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创新中国特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使数以千万计的青年走上技能成才之路,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放飞青春、铸就辉煌。王晓初希望大家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加强交流,互相学习,使这届夏令营成为青年人切磋技艺、交流学习的平台,成为青年朋友展示和了解不同文化传统的窗口。
据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外交部、财政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开营式。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大二学生觅“婆家”
40余家银行提供近千个订单岗位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日前举办2015届毕业生订单班招聘会,提早一年,为大二学生寻觅未来“婆家”。招聘会吸引了包括浙商银行、招商银行、台州银行、金华银行、嘉兴银行、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内的40余家金融机构参加,并提供了近千个岗位。
据介绍,浙江金融职院在二年级中组建面向金融机构的订单班已坚持10余年。每年3月由学校领导带队到全省11个地市召开应用型人才座谈会,倾听行业企业对学院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了解金融机构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有意向组建订单班的金融机构于4月到学校举办宣讲会;5月中旬学院统一组织订单班招聘会。招聘会结束后,所有的订单班学生将统一进入学院的银领学院学习一个学期,再到订单单位顶岗实习一个学期后,就能顺利在订单单位就业。
据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前来招聘的负责人介绍:“我们已经连续举办了近10年的订单班,浙江金融职院和我们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同培养人才,加上学生本身技能优秀、稳定性好、能吃苦,订单班毕业生大部分都成了我们的业务骨干。我们今年要招聘客户经理50人、柜员20人,组建两个订单班。”
浙江金融职院院长盛健说:“实行订单式培养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最有效载体,实现了企业、学生和学校三方共赢,也是学院推进优质就业的最有效抓手。就业是学生的命根子,就业质量是学校办学的试金石,这些年来学院的招生分数一直很高,问起报考的原因,很多家长都开玩笑说‘你们这里是包分配到银行的’。”
劳模进职校 授业更传道
“您在工作岗位上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困难的?”
“我们怎么才能成为像您一样的高手?”
5月23日上午,在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礼堂里,学生们争相向3位全国劳模发问。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职业院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举办的“劳模进职校”首场报告会在这里举行。
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李素丽服务热线”负责人李素丽、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二分公司电客司机张晓雨、北京祥龙博瑞汽车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魏俊强以亲身经历,向来自北京职业院校的300余名师生深情讲述自己的人生感悟与从业心得,并现场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
前不久,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劳模进职校”活动的通知》,邀请部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走进职业院校,聘请其担任校外德育辅导员,通过作先进事迹报告、座谈交流等形式,发挥劳动模范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拓展职业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
报告会上,李素丽传递给学生的是对岗位、对他人的无私热情和对学习的不懈追求,张晓雨则以自己保持安全行车80多万公里的点点滴滴,说明责任的重要。而刻苦钻研技术的魏俊强以亲身经历告诉学生:“开始,我的工作岗位和我个人的目标并不一致,但是我调整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我想,不管什么岗位,只要认真去做了,把一个目标做到头,一定能创造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劳模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今后也要像他们一样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王博聪说。
李克强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时强调 坚持稳中求进 努力奋发有为 推动经济稳定增长民生持续改善 新华网呼和浩特5月23日电(记者 陈二厚)22日至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自治区主席巴特尔陪同下,在赤峰市考察调研。 李克强听取了当地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情况介绍。他指出,中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回旋余地所在,内蒙古是我国主要能源基地和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在中西部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推进新型城镇化、经济结构升级、绿色低碳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李克强在德润污水处理厂,考察在建污水处理工程,他说,城市风貌是城市的“面子”,这些年有了很大变化,但污水、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地下管网设施这些城市的“里子”,目前仍很薄弱。要创新机制,吸引更多民间投资,汇聚更大建设合力,补上这方面的“短板”,满足不断扩大的民生之需,这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也是稳增长的有力支撑。李克强还称赞正在施工的工人们是城市建设的功臣,勉励他们建造百年大计的优质工程。 有50多年历史的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当地发展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李克强走进实训车间与师生们交流。对学校同企业联合订单培养、实现学生全部就业表示赞赏。有同学把在数控技能大赛上获奖作品送给总理。李克强高兴地说,技不压身,有技能就有就业,走遍天下都不怕,是一辈子都打不破的铁饭碗。他对随行的同志说,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更多高技能人才。要用改革的办法形成良性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更多参与进来,共同办好职业教育,增加就业,不断释放“人才红利”。 内蒙古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潜力巨大。在国电联合动力技术(赤峰)公司,李克强攀上正在组装的风电机组,仔细询问关键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和产品销售等情况。他说,加快清洁能源发展,是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要创出自己的核心技术、品牌和标准,更加注重开拓国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为绿色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考察期间,李克强召开了企业和金融机构座谈会,听取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来自能源、化工、有色、轻纺、食品等领域企业以及国有和地方银行负责人结合自身实际谈情况,提建议。李克强同大家围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深入交流。 李克强说,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出现积极变化,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不能掉以轻心。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正确把握形势,充分认识我国发展的巨大回旋余地和潜力,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增强大局意识,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抓住突出矛盾,实施更有针对性的举措,把已确定的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统筹推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李克强指出,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和重要支撑。要针对企业反映的实体经济资金总体紧张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运用适当的政策工具,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盘活资金存量,优化金融结构,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推进金融改革,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金融机构要围绕企业急需创新服务,更直接更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西部和小微企业发展。企业也要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在攻坚克难中打造竞争新优势。 李克强还参观了赤峰博物馆,这里陈列着不同朝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物。李克强说,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层的精神积淀,承载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道德力量,我国各民族是个大家庭,民族文化对国家发展有着重要贡献,要加强保护、交流和传承,推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凝聚文化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大合力。 国务委员杨晶参加上述活动。 |
———全国政协“深化产教融合,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特邀常委视察团视察综述
十里东湖水蔚蓝,珞珈红日远山含。五月的荆楚大地,花红柳绿,生机盎然。
5月13日至17日,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为团长的全国政协“深化产教融合,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特邀常委视察团在湖北进行了视察。5天时间里,视察团深入武汉、黄冈两地的多所职业院校实地视察,与校企负责人和师生座谈交流,并听取国家有关部门和湖北省的情况介绍,边看边听,边问边议,了解了真实情况,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对湖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有了深切的感受,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入的思考。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使职业教育能够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发展,努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战略部署。最近国务院将专门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2020年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全国政协长期以来也对职业教育发展给予关注,今年6月将召开一次专题协商会,围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建言献策,本次视察就是为这个会议作准备的一次重要履职活动。
湖北是人力资源大省,科学教育资源丰富,职业教育特色鲜明,特别是近年湖北着眼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探索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有益做法,5天行程下来,视察团成员感到“有很好的收获,达到了预期目的。”
困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很多,这次视察所选择的产教融合这个点是关键所在,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命脉之门。在打通这个“命脉”的过程中,湖北有什么好的经验?委员们有哪些思考?视察团给出了答案。
湖北经验:组集团建品牌强实训育名师
“以船为伴、与船同行、兴船强校”,一走进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醒目的大标语就映入眼帘。作为新中国创建的首批国防军工院校,经过60多年的发展,该院已经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湖北省2012年组建的“湖北省焊接职教集团”的核心单位,也是“湖北省船舶职教品牌”的建设单位。
视察团了解到,湖北省2012年出台《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按照“资源共享、平等合作、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原则,以专业为纽带,由重点高职院校牵头,其他高职、中职学校、企业、行业组织参加组建职教集团,截至2013年底,湖北全省已经组建各类职教集团31个,由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湖北省焊接职教集团就是其中之一。视察团认为,这种模式使校企合作由传统的“点对点”服务向“面对面”服务转型,有利于形成职业教育服务行业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记者在随团采访中了解到,类似于武汉船舶技术学院所立项建设的“湖北船舶制造”职教品牌,在湖北还有6个,比如装备制造、建筑工程等。据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介绍,近年来,湖北围绕当地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以省级职业教育集团为载体,通过部门、企业联动,整合重点职业院校、重点行业企业资源,努力建成十个左右在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职业教育品牌。目前已立项建设6个。
12个“校中厂”式实习实训基地、16个“厂中校”式实习实训基地、65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是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亮眼的成绩单;企业每年接受200名左右的专任教师挂职、常年聘请650名左右企业能手作为兼职教师、聘请26名行业企业专家为“楚天技能名师”,这是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光荣榜。类似于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和楚天技能名师两项工作做得不错的湖北高职院校还有很多。“截至2013年,我们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共建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78个,省级114个,校内实训基地3192个,校外7177个”,这些数字,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张金元如数家珍:从2007年开始,我们在全省职校设立楚天技能名师岗位,每个岗位每年补助2万元。鼓励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相关行业企业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公开招聘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促进职业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截至2013年,我们已从企业招聘楚天技能名师1050名。视察团认为,湖北省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做法,体现了地方特色,促进了合作双方的紧密结合,互利共赢。
视察团的建议:着眼长远突出改革注重质量
“设备易得,技工难求。”这是企业的反映;“校企合作,学校热、企业冷是一直存在的问题”,这是学校的心声。看似矛盾的观点却道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最薄弱的环节,双方的契合点到底在哪里?推进这项工作,应该做些什么?视察团给出的意见是:推进产业融合和校企合作,要着眼全局和长远,把握我国经济特别是产业升级的大势;要突出改革和创新,增强各方面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要注重质量和效益,切实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视察团认为,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把握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对深化产教融合的新要求,既要立足和服务当前所需,也要注意把握经济和科技产业发展趋势,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纳入科教兴国战略统筹谋划部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抢占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也要坚持这个原则。视察团建议探索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办学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投入、实训基地、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叠加和溢出效应。要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要探索以董事会、理事会等形式共建共管高职院校,加强对校企合作的监督和引导。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校企合作双方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
职业教育具有大众化、民生性等属性,视察团认为,越是这样越需要在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中更加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为此建议,高职院校要注重思想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今后主要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特点,重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要加快特色学科建设,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的定位,找准人才培养、社会需求的特定领域,形成各自学科专业的特色优势,发挥职业教育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努力提升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机制,用先进科技手段提升教学规范化水平和职教工作效率。
笔者立即在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深受这两个“迷惘”困扰的高职大学生,大约占二到三成。看似比例不算太大,但是如果仅仅按照每校万人规模计算,一所高职大约就会有两三千人处于“迷惘混沌”的灰度空间。身负这两个“迷惘”会导致学生学习不好,精神不佳,颓废低迷,甚至可能还会引发别的不良行为来。
“迷惘”二字,事出多因。从学生自身看,这部分学生自控力不甚强,人生态度不够积极,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清,学习不努力,学习效果不好,于是便对学业和未来产生迷惘之感。从老师角度看,这是一个主要原因。据一个学生反映,某位老师上课时公然对同学们说:其实,大学里学这个、那个都没用,将来混社会都得靠关系,都得“拼爹”“拼妈”,等等。虽然这个“奇葩”老师仅是个案,但“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有那么一两个这样的老师,就会让学校全体老师斯文扫地,使得其他老师苦心经营的正面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顷刻坍塌,化为乌有。
除此以外,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也难逃干系。不可否认的现象是,学校大规模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教师数量严重短缺倒逼着现在的高职学校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严格执行助教制度,年轻老师特别是新入职老师,刚一进校只能跟着老教师做助教,经年之后才能独立授课。现在,老师一进校门还没有搞清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怎么回事,每学期200多个课时、至少4门课程的任务就像泰山压顶一样“扑面而来”,落在肩上。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已经让老师累得喘不过气来。再加上一些小专业深受高职课程设置市场需求导向性和灵活性影响,对很多教师来说,很多课程可能在大学、研究生阶段都没有接触过,他们就要花更多的精力去钻研。这本身已经很为难他们了,让他们再花很多时间去引导学生进行育人恐怕就是很不现实了。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巨大。当下社会中,诸多不良现象已经让不少学生迷失方向、目标和信心,如果我们老师只教书、不育人,不去引导学生,给他们正能量,那么老师就成了教书匠,而不成其为“师”。更有甚者,如果老师信口开河,满嘴“跑火车”,尽说一些消极悲观不负责任的谬论,那真是会误人子弟。这是学校教风的最大问题,是教师功能缺失的最大悲哀。
教育理论指出,教育效果受制于学生、教师和育人环境三要素。作为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要办成面向人人的教育,必须三要素齐动,为学生解惑指点迷津。比如,对于第一个“迷惘”,职教老师就要从课堂、实训室里“跳”出来,站在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和行业企业产业发展前沿,使得同学们了解为何学、怎么学。对于第二个“迷惘”,老师则要站在学生职业发展、幸福人生的高度,施与正能量,切实帮助学生作好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辅导,让学生明晰目标追求何在、该如何努力,从而切实帮助高职学生走出 “迷惘”的灰度空间,走向明媚的晴空。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
活跃在铁路一线的“隐形人”
在昆明铁路局曲靖工务段的线路养护维修第一线上,活跃着40余名毕业于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他们坚守在管内的沪昆线、盘西线、威红线、水红线等4条线路上,分别从事线路养护、桥路养护、钢轨探伤、测量等工作。
90后小伙子马军强是其中的一员。2012年,来自陕西宝鸡的马军强毕业后就来到遥远的异乡从事铁路养护维修工作,他负责的水红线北起六盘水、南至红果,承载着“煤都”六盘水煤炭业的输出任务,每天近50趟客货列车使这条山区铁路异常繁忙。“我们管内12公里线路,每个月不仅要完成维修保养,还要对薄弱地段进行重点维修。”马军强说。
曲靖工务段茅草坪桥路工区的桥隧工陆涛笑称,自己的工作就像医院的外科医生,定期给桥梁、隧道、涵渠、路基进行“体检”,发现各种可能危及铁路安全的故障,及时整治抢修,确保铁路安全。“水红线地质条件很差,受列车震动和气候环境的异常影响,隧道桥梁病害频繁。这些伤损很细微,但如果没能及时发现,伤损就会越来越大,甚至发生危岩落石,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每天面对的是同样的山、同样的水、同样绵延不绝的铁路线,每天来回重复的巡查和步伐,工作环境和内容比较艰苦和枯燥,也感受不到车站的人潮和旅客返乡愉悦的笑脸,但这群年轻的大学生铁路“隐形人”脸上仍然洋溢着开心的笑,默默坚守和奋战在我国铁路养护第一线,把脉铁路线路、助力铁路安全。
“当千千万万的铁路旅客安全抵达,我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马军强率真的一句话,道出了这40余名大学生的共同心声。
不同学校培养的同专业学生质量不一样,相互评价体系也不一,一直是各中职教育者头疼的问题。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郭正良和长沙财经学校校长肖建军均表示,教育部出台专业教学标准将有效解决这些困扰。
关键词:招生对象和范围
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技工学校。学校办学性质有公办、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纳入统一的招生计划,具体招生的专业、数量和要求以省市有关行政部门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全日制学历教育,招收本市和外来应届、往届初中毕业生,基本学制为3年。招收高中毕业生的,基本学制为1年。
关键词:报名与考试
报考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既可以参加全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也可以不参加中考直接到招生学校注册入学。学生既可以直接到招生学校个人报名,也可以由所在初中学校集体报名。
中高职教育贯通班有两种办学形式,其中:5年制模式,五年均在中职学校就读;“3+2”模式,前3年在中职学校就读、后2年免试就读高职院校。报考5年制、“3+2”的考生,都需要参加全市中等学校统一考试。招生学校有面试、加试要求的,考生须参加相关的面试、加试。
注册报名的学生,由招生学校进行资格审核,择优录取。参加全市中等学校统一考试的学生,由市招生考试办公室统一按照考生成绩和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关键词:收费与资助
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收费执行省价格主管部门审批的标准,各专业(不含艺术类)学费标准上限为每学年2800元,住宿费上限为每学年600元,书费、伙食费按规定据实收取。
五年制、“3+2”录取的学生,高职阶段执行高职院校收费标准。
具体资助政策为:
一是免学费政策。资助对象为: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一、二、三年级和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一、二年级中农村(含县镇)学生、涉农专业城市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
二是助学金政策。资助对象为: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500元,城市低保边缘户为每生每年900元。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城乡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学生,农村五保供养家庭学生,孤儿,烈士子女,残疾学生等。五年制、“3+2”录取的学生,高职阶段资助执行高职院校有关政策。
关键词:就业与升学
学校对思想品德评价合格、成绩合格的学生,学校准予毕业,发放毕业证书。毕业证书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格式并监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由学校颁发。五年制、“3+2”模式学生毕业发放中职和高职毕业证书。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根据本人意愿,既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选择升学。沈阳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超过全国平均就业率(96.81%)。中职毕业生参加高考有两种形式,一是参加全国普通高考;二是参加由省招办统一组织的,专门招收应届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普通高校本科及高职院校的高考。考试时间与普通高考相同。考试科目为数学、语文、外语、计算机基础以及专业理论综合、专业实际操作。
我市35所中职校具招生资格
开设“三高”专业就业率高
今年我省具有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资格的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共272所,其中我市有35所。今年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计划招生2.5万人,非全日制学历教育计划招生1万人。
不少中职学校的毕业生还没实习就被用人单位提前“抢”签,绝大部分职校的就业率都在95%以上,其中部分职校更是高达100%。近年来,我市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面向市场,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各地根据产业集群、特别是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开设一批与泉州产业集群相关的专业,全市形成了以建筑、陶瓷、茶艺、服装、制鞋、财会、电子、商务、美术、汽车、计算机等为主要门类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
许多学校开设了“三高”专业,即社会需求高、就业率高、工薪待遇高的专业,并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引企入校、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如南安职业中专学校开设会计、机械、电子技术应用、美术设计与应用、电子商务等专业,并以创建国家示范校为契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密切开展校企合作,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泉州高级技工学校开设汽车电器维修、汽车钣金与涂装、数控、模具等专业,与200多家大中型企业、大集团公司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毕业生供不应求……
中职生免费就学轻松就读
升学“立交桥”不断拓宽
中职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是全国性的。教育部统计公告显示,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毕业生总数为607.46万人,就业学生588.07万人,就业率为96.81%。
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如下:到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的占就业总数的71.45%;从事个体经营的占13.98%;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占14.57%。中高职衔接工作不断加强,升学“立交桥”不断拓宽,已经初步形成中职学生“求职有道,升学有门”的良好局面。
今年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继续全面实行免费就学,读中职无需交学费。而且进一步打通升学的渠道,推进招工招生一体化改革,实现招工与招生互通、上课与上岗融合、毕业与就业衔接,让中职学生在拥有一技之长的同时,还能圆大学梦。
今年我省举行首次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明年将进一步完善高职招考制度,其中面向中职学生的招生考试将压缩文化课考试分值,增加专业技能考试分值。另外,泉州医高专、泉州幼高专、黎明职业大学等多所学校设有五年专,学生可以直接读到大专毕业;惠安开成职校与福建工程学院等高校联办设立大专教学点,与华侨大学联办设立本科教学点;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与泉州幼儿高等专科学院、泉州轻工学院、泉州理工学院联办“3+2”五年大专;泉中职业学校与闽南师范大学、泉州师范学院开展大中专、本科连读,与泉州经贸学院联办“3+2”五年大专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如果想边工作边学习,也没问题。凡是初中及以上学历的应、往届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都可参加非全日制中职教育;中职毕业后,可以参加函授学习,继续深造。
黄岛职教中心负责人表示,工作站的建设目的是提高中心的国际化程度,并探索构建融入国际资格培训和认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创建数控专业师资山东培训基地。此外,中心将积极引入德国职业资格证书,配合工作站共同推进国际合作进程,健全组建教材开发和课程体系建设教师团队,培养更多国际化技能人才,实现青岛市乃至山东省先进制造业所需人才培养与国际培养标准的深层次、宽领域、高效能接轨。
据悉,通过工作站的建设,中心将继续推进与中德诺浩、德国焊接协会等合作,并发挥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推进人才培养国际、校企之间的深度对接与融合等两大功能。同时,工作站也将为落户青岛的企业尤其德资企业,培养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有望打造成吸引国内外品牌企业前来投资兴业的“金字招牌”。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推进国际化进程外,工作站还能积极承接地方社会技能培训,发挥社会效益,提升数控技术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发挥其在区域先进制造业高端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记者从中德生态园管委办了解到,中心数控技术应用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工作站等相关项目的建设是青岛市引进德国职业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后的创新举措。这些工作站的建立,不但能发挥青岛市各家职业教育机构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工作;还能丰富青岛市与德国高校企业的合作形式,全面提升中德职教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从总体情况来说,广州普通民办学校教师工资是公办学校教师工资的1/3到1/2。为此,广州正抓紧研制提高民办学校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指导意见,并对符合规定条件的民办学校专任教师发放从教津贴,目前拟订每月最高津贴为1000元至1200元。
同时,广州正研制民办学校教师优先入户的实施办法,采用积分制的办法,连续在民校工作4年以上并满足一定条件的教师将有可能优先获得本地户口。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