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院校动态
展开全部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  日前,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和青岛鑫三利冷箱技术有限公司举行共建“实习基地”和“科研基地”揭牌仪式。这是该院作为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以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加强校企合作的又一重要举措。真正实现教学、实习、实训、科研开发、人才培养等双方共同承担,把大学生课堂搬进企业的范例。

  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马贵川告诉记者,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学院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不仅派出资深教授和专业骨干担任公司技术创新的负责人,带领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实时解决企业生产遇到的技术瓶颈和困难,同时也发挥专业优势,提高企业在职人员的从业能力和技术素养。企业则选派业务骨干兼任学院的专业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实训教学等,发挥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根据企业的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教育方案。从2012年起学院设立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冷藏集装箱等专业“订单班”,实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同时,企业也常年作为学院教师和学生实习基地,优先接收师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为学院培养“双师型”教师和适用企业发展的人才提供帮助。

  据了解,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作为中远集团所属的一所驻青岛的高职院校,与企业血脉相连,在校企合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年来,学院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培养一大批航运、物流、修造船等专业人才,既为中远集团的员工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青岛市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龙头城市培养了大批蓝色人才。 

本报讯 近年来,随着企业发展对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凸显出学生就业后离职率高、学生所学课程内容跟不上企业岗位标准的变化、实训设备更新不能与企业同步等问题。对此,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职业教育中心在原来校企“无缝链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六个融合”,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一体化办学。

据淄川职业教育中心负责人介绍,学校以淄川服装制作、汽车装配等支柱产业为导向,将企业生产线引入学校,由企业作为独立车间进行管理,实行工厂化运作。实现了招生即招工,学生从第三年开始将会以工学交替的方式进企业顶岗实习,并享受月生活补助2300,实习期间与企业正式员工一同参与企业的选优评奖,实习期满后直接被企业录用。校企融合让该校毕业生“不愁嫁”,不仅就业率高达98.1%,其中,服装、纺织专业学生全部实现了订单培养,每年订单招生500人以上。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 日前,世界500强企业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和广东邦德集团校企合作示范中心在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建立实训基地。

  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校长劳泰伟介绍,近年来学校注重和企业合作,努力使教学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共与30多家企业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校企双方能够互相支持、资源共享、实现互利共赢,在课程改革、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达成长期友好合作,并取得较好的成绩,探索出依托骨干专业引厂入校模式、定单培养、产学研合作式等多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并取得良好效果。

  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总经理曹之楠说,过去由于产教分离,企业和学校在人才供需标准无法达成一致,通过校企合作解决了企业追求价值和学校培养人才脱离的问题。

  广东德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志君说,通过与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合作,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调整课程,让企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来授课,让学生到企业后不需要培训就能上岗。

  据了解,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引企入校“零距离”共育人才,积极开展“引企入校”工作,建立“校中企”,目前先后成功引进了10家企业,建立了10家不同形式的“校中企”,达到每个大类专业都有两家企业合作办学。

    为实现就业公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力推“特殊学生群体”优质就业举措,使得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弱势的学生也顺利就业。

    “这一届学生毕业了,绝大多数都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随着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4届毕业生顺利就业,会计系辅导员王琴感觉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这份担心在该校党委书记周建松心中一直存在。周建松说:“没有好的就业,就不能称为好的学校。就业是学生的命根子、学校的试金石、社会的稳定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策略,让学生体面就业、优质就业。”

    为退役士兵学生定制培养方案

    为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促进退役士兵就业创业,2011年,浙江省在部分高职院校开展退役士兵报考试点,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农村金融专业和会计专业,当年单考单招了45名退役士兵大学生。 

    开学不到两周,党委书记周建松和院长盛健就专门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

    一周后,这些退役士兵大学生的英语课和数学课就被重新编班,他们慢慢都能听懂了,学习劲头更足了。随后,学院绞尽脑汁针对这些学生采取特殊举措:班主任由部队专业干部担任;组织这些学生组建业余国旗护卫队、校园安保巡逻队、义务消防队,并让他们承担了2012级和2013级新生军训任务,充分发挥退役士兵的优势,也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能力和素质。 

    学好专业才能更好就业创业,该校为他们定制了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和高年级学生与他们结对子,实行一对一帮扶。2012年5月,省内各大银行到学校组建订单班,每个退役士兵都拿到一份党委书记和院长的联名推荐信。 

    “学校对我们太用心了,在这样的学校读书是我一辈子的福气。”农金(116)班学生鲁健祥凭着推荐信和个人的自荐材料,在大二就被杭州银行录用了。

    截至今年6月,第一届45名退役士兵学生全部找到满意的工作,且大部分都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就业。

    淑女学院让女生容易就业

    2011年3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创设了“淑女学院”。成立该学院的初衷是考虑到该校是一所面向金融领域的文科类院校,且女生占了近八成。“性别比例失衡,女生就业压力比男生要大。”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朱明说,“银行等金融机构本身就女员工多,很多银行喜欢招聘男生,但技能突出、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形象气质好的女生,优势就会比较明显。”

    在浙江金融职院,“淑女学院”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和训练。学院把课程分为“内修、外塑、才技”三大模块,结合一年四季,推出了“春意、夏趣、秋思、冬悟”四季课程,同学们可以“看单点菜”,有茶艺、插花、服饰搭配、化妆技巧、摄影技术、形体礼仪、女性心理健康、瑜伽、形体舞蹈、歌唱技巧、国学经典等30多门。 

    所有的课程都向全校女生免费开放,在校女生都可以参加。选不上课的,可以参加网络课堂和项目活动。截至今年4月,该校参加淑女学院实体课堂学习的已超过3000余人次,还有7000多人次的女生选择了在网络上自学。 

    最受女生欢迎的课程是礼仪课。培养学生的职业礼仪是淑女学院的重要任务。如今,走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校园,迎面向你走来的学生,个个面带微笑,精神饱满。

    近年来,行业企业积极正面的反馈越来越多,来学校招聘毕业生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

    省外学生同样能找到好工作

    根据教育部要求,作为东部发达地区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从2007年开始面向省外招生。“我们升格办高职后,主要为浙江省经济金融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各单位招聘时也比较喜欢本地生源的毕业生,现在一下子招四五百名外省毕业生,对我们来说确实压力比较大。”当时分管招生就业工作的副院长姜进说。

    “第一届外省学生进校后,我们就高度重视他们的就业工作,这些学生大部分从欠发达地区来,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不好,在语言沟通上也有一定障碍,自信心普遍不足。我们让全校教师与他们结对帮扶,组织新杭州人游杭州活动,在学习生活上给予特殊的关心,大二订单班招聘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同时,我们积极拓展省外就业市场,每个校领导负责跑两个省,帮助和引导他们回家乡就业。”周建松说,“第一届很关键,要蹚出一条路子来。”

    “最多的一年,我们面向全国19个省招收了830多人,占那届毕业生的三分之一多。由于学校重视,学生自己也非常努力,他们特别受商业银行和小微金融机构欢迎。”周建松说。

    为更好帮助省外学生就业,该校各系部在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性教育阶段就召开省外生源学生的沟通交流会,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与特长,找准定位;二年级订单招聘前夕,又通过系列活动及时对省外学生的就业进行全方位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最新统计显示,学院会计系2014届财务管理专业、信用管理专业共199名毕业生,占65%的外省学生中四成以上都已经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就业,只有一名学生还没有落实就业岗位。 

    正如周建松在每一届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上所强调的那样:“如果在就业中真的有‘拼爹’现象,那么我们就要让学生去拼母校、拼金院。”

    在美丽的红水河畔、桂西北河池市,有一艘被教育部专家认定为全国职业学校发展奇迹的“职教航母”,正以矫健的身姿,踏浪而来——

    近日,在广西职业教育大会上,安排河池市在大会作了典型发言,主要介绍河池职教中心成功整合等经验,这次大会只有2个市作典型发言;国家教育部主办的中国职业教育杂志社派出采访组到河池职教中心学校进行采访,专题发表了介绍河池职教中心学校整合发展的奇迹的纪实文章,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赞扬;2013年,河池市被自治区评为职业教育先进市,河池市职教中心学校被评为全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这一系列的成绩,标志着我市职业教育快速崛起,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广西乃至全国的品牌。

    谁曾想到,5年前,由4所面临倒闭的职业学校整合起来的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经过5年的沐风栉雨、涅槃重生历程,逐渐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成为桂西北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

    克难攻坚 整合成为典范

    2008年以前,河池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的发展形势十分严峻,加上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原来的河池市机电工程学校、市财经学校、市民族中专、市经贸学校4所中职学校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恶性竞争、资源浪费之后,招生连续4年滑坡,4所学校在校生加起来总共才1800多人,面临着倒闭的危险。同年,河池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以大融合推动大发展,四校合并组建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现场办公,亲自带队为新校区选址,并筹资3.8亿元,拿出城西300亩土地建设职教中心学校。

    整合初期,学校发展可谓困难重重。债务多、信访多、学生少、设备少,校区分散、人心涣散,招生形势严峻。学校领导班子不急不躁,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分析职业教育发展的严峻形势,宣传市委、市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分析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描绘学校发展的前景,把教职工的思想统一起来。同时,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工推进校区和专业整合,强力推进招生和内涵建设,学校发展出现了良好势头。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体教职工凝心聚力,自强不息,改革创新,创造了发展的奇迹:一年实现全面整合,学校实现了人、财、物和各专业、各校区的大整合。二年实现三级跳,从全区实力较差的学校,成为全区重点、全区示范、国家重点学校。三年实现第四级跳,成为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建设学校;同时,还获得全国中职信息化试点学校、广西中职教育特色示范学校,以及“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基地”称号。现任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到该校检查工作时,称赞该校是广西中职教育整合成功的典范。自治区职业教育攻坚验收评估组,对学校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授予学校“广西职教攻坚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全力以赴 学校做强做大

    退休老教师唐毓斌对我们说,“我亲眼目睹了学校这几年的发展,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太不容易了。他们克服巨大困难,不仅抓整合发展,抓招生,抓内涵建设,抓打造品牌很出色,而且新校区建设也打了一个漂亮仗。”

    招生工作实现了重大突破。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观念偏差,再加上学校实力不强、吸引力不够,资源进行重组之后,招生是学校面临的最大困难。

    在全国全区招生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学校领导班子并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创新工作思路,采取专业队招生和全员招生相结合的办法,组成强大的招生工作队,由学校领导带队下到各中学到村屯进行招生宣传动员。同时,全体教职工参与,个个有任务、人人有责任,全校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推进招生工作局面。通过艰苦努力,学校招生人数连年上升。3年间,在校生由1800多人增加到7000多人,最近3年每年招收的全日制学生均在2500人-3000人,成为全区规模扩大发展最快的中职学校,办学规模进入全区中职学校前列, 连续3年获得全区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专业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打造了4个自治区示范专业和2个示范基地:4所学校从原来设备总价值仅1800多万元,到3年后,设备总值增加到7200多万元,实训室也从原来的42间增加到78间,成为全区办学硬实力提升最快的中职学校,办学实力进入全区前列。

    为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学校还投入1000万元实施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利用先进成熟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规范与完备通用的技术规范,基于统一的信息标准整合、集成各种信息资源,构建一个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总体水平达到同类学校领先、国内一流的数字化校园。

    新校区建设又好又快。学校项目建设组为项目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学校整体规划和综合楼设计修改20多次,其他建筑修改也10多次,并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一步一步艰难地把项目向前推。同时,对项目严格把关,严格管理,要进度更要质量。最终,计划5年完成的项目,2年多时间便全面完成,成为全区项目建设的标杆。自治区项目评估组认为,在全区近两年实施的重点项目中,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新校区项目规划设计最好,项目管理最好,项目质量最好,实施进度最快,实施效果最好。

    情系民生 普写扶贫新篇

    几年来,市职教中心学校坚持把履行社会职责,服务民生工程为重要职责。从2010年起,市职教中心学校对入校就读学生全免学费,这开了全区市级中职学校全免学生学费的先河,比国家全免学费提前3年时间。3年来,9000多名农村孩子免费入校学习,共减轻农民负担6000多万元。

    为了使更多的农村学生学习技能,学校还开办了库区移民班、扶贫班,每年招收库区移民子弟、大石山区贫困学生,实行免费入学。3年来,在学校的积极争取下,世界500强企业博世公司支持500万元创办了“励志班”, 500名家庭贫困学生每年可获得3000元的生活补助。这一系列的扶贫举措,为河池扶贫攻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该校还大力开展农民培训,为提高农村群众的技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实施在市、县、企业、乡、村、屯“六位一体”的培训方式,实现了送技术到企业、到偏远贫困村屯,学校培训老师长期奋战在边远、艰苦的贫困村屯,使更多农民接受技能培训,实现了脱贫致富,也让更多人了解了学校,了解了职业教育,愿意将孩子送到学校学习技能。

    为了使培训取得更好效果,学校组成了实力较强的培训师资队伍,分片包干,实行包组织、包管理、包培训、包质量、包考证、包就业的“六包”培训机制,每年培训农民工5000多人。由于培训方式灵活、质量高、效果好,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得到了自治区扶贫办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学校还因此被评为2012年全区农民工培训先进单位,并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各部门的支持下,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实现了涅槃重生和跨越发展,为整个河池的中职教育注入一剂强心剂,有力带动了全市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市已有中等职业学校16所(含技工学校2所);其中,国家重点中职学校、国家中职示范立项建设学校1所,自治区级示范中职学校3所;共设35个专业,教职工1358人,在校学生3.9万人,每年面向社会培训劳动力1.5万人次以上;全市中职学校校园面积增加了16万平方米,达到13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增加了8687.3万元,达到13680.3万元。


    讯 8月10日上午,河北省教育考试院院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大学兼职教授翟海魂先生应邀来到天津大学,为教育学院正在举办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高级研修班”的学员们作了主题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职业教育取向”的学术讲座。学员们来自甘肃省和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国家示范校建设单位,共计100余人。

    翟海魂从问题、理念、框架、方法四个维度阐述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中职业教育取向的变革与发展,他用生动且富有哲理的语言、鲜活并引发思考的实例与学员们分享了自己关于中国当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和认识。

    当天上午,我校副校长余建星与翟海魂亲切会面,双方就我国职业教育和工程教育改革发展中人才选拔、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和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会谈,并且就天津大学与河北省在招生考试方面建立有效沟通机制进行了初步磋商。教育学院院长闫广芬、副院长米靖、高端教育培训办公室主任殷红春、教务处副处长谷钰陪同会见。

    据悉,教育学院全力推进高端教育培训工作,牢牢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契机,特别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关键期,充分发挥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优势成果,积极举办有针对性的高级研修班。从7月初至今,先后举办了“福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市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甘肃省庄浪县职教中心国家中职示范校天津大学高级研修班”、“甘肃省陇南市卫生学校国家中职示范校天津大学高级研修班”、“甘肃省兰州女子中等专业学校国家中职示范校天津大学高级研修班”、“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骨干教师天津大学高级研修班”、“甘肃中医学校国家中职示范校天津大学高级研修班”、“天津市计算机职专国家中职示范校天津大学高级研修班”等7个培训班,培训人数达到了300余人,培训效果受到参培学员的高度认可。天津大学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从事高端培训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得到持续不断地提升。


学生在进行物联网智能追溯实训


学生在进行物流实训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景观一角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政府部门批准、国家教育部门正式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实训基地,也是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广州市信息工程专业继续教育基地。

    在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院树立“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抓民生、促就业”的意识,与时俱进,创建高职教育全信息化办学机制,打造“现代信息技术”品牌。

    创新机制、打造现代信息品牌,深化高职教育改革

    两年来,学院迎着全球在线教育发展的大潮,提出高职教育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创建“全信息化”办学机制,创新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为真正实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而破浪前行。

    《中国教育报》在2013年8月14日第4版“教育展台”介绍了学院推行“全信息化办学机制”的教育实践,从“新视角”、“新机制”、“新模式”、“新平台”和“新趋势”等5个方面介绍了新办学机制的构建特色和取得的进展成绩。全信息化办学机制主要是建设全信息化课程和专业,构建在网络环境或虚拟环境下教师开展教学及管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全仿真模拟操作等相应的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化,学生学习自主化,教学管理自动化,操作技术仿真化”等教学目标,是一种全新的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和办学模式。建立适应全信息化办学新机制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对学生选课、网络教学,学习监控,教学评价,学习考核等形成制度,彻底改变了大学教育的传统做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推行新的机制以后,全面推进了学院全信息化课程的实施,学院“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模式和办学模式创新为核心”,开设了近30门全信息化课程,积极探索全信息化办学新机制。学院制定了全信息化课程教学管理暂行规定,对全信息化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构建了全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等。

    开放创新、共建共享优质资源,优化高校师资队伍

    随着学院改革的深化,开放、协同、创新已经成为整合科技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增强创新效果、传播创新成果的重要途径。

    当今,高等教育面临着重大变革,尤其是超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的兴起,给高职教育带来了很大冲击和挑战,及时调整高职人才培养观念和方式方法,是高职教育应该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新的办学机制,呼唤着新的教育方法,也呼唤信息时代的未来教师。

    建校以来,学院非常重视专任教师队伍和教育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学院专任教师队伍人数达到420人,由于学院注重师德建设和提高“双师素质”,大部分教师具有行业企业经历,且素质较高,是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结构”优秀教学团队。学院实施教师专业标准,健全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办法,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加强兼职教师任教的考核评价等,与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近两年来,学院有2名中青年教师被纳入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培养计划,有1人被广东省教育部门等授予“南粤优秀教师”称号,有2人获得广州市萝岗区优秀教师称号,2人获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等。

    学院坚持实行专家治校、管理者德高艺精、领导成员具有极其丰富的高校教学和管理经验,有的是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或是在国内外名牌大学工作过的教授,或是国家、省、市级重点课程的负责人,还有一批是从企业引进的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

    实践育人、以掌握技能为核心,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特色的学院,教学实力雄厚,实践设施完备,学习环境优良,一直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生家长的肯定,社会声誉良好。

    学院积极完善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职业教育提供机会,面向社会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利用学院资源广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

    目前,学院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金融信息与ATM技术开发中心),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信息安全实训基地),省级重点培育专业1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汽车运用技术),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2个。此外,学院建有网络技术、信息安全、计算机组装维修、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与电工技术、汽车维修与检测、模具设计与制造、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数码动漫设计、环境艺术工作室、多媒体技术、服装与服饰等82个专业配套的校内实验、实训室。

    学院与广电银通金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蓝盾信息安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奥马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80多家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有360多家企业为该学院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机会,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8.97%。此外,据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广东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培养质量、专业预警和产业需求2013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2届广东省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和核心知识水平两项指标,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均居全省首位。

    在办学过程中,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学院创建了“1+10”实习小组工作法,即由1名学生党员带10名学生组成实习小组,由学生党员任小组长的工作方法,从就业实习的工作实际出发,搭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发挥党支部和党员作用,切实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为实习学生做实事。同时,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开展校企联合招生,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学院专业以“现代信息”为引领,提高信息化水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进学院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开发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均取得骄人成绩。

    跳出常规、推行多元办学格局,引领高职教育发展

    学院积极与行业、企业等多方联动,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与广电银通金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双主体”广电模式,依托校企共建的“金融信息与ATM技术开发中心”(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与蓝盾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三融合”蓝盾模式、与广东海力动漫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三真实”海力模式尤为突出,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推行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建立多元主体的办学集团。真正做到“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主办”。学院首倡科学城“七校一基地”联盟,2013年12月,为了进一步推进学院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院联合科学城周边的七所高职院校和广州萝岗区、广州开发区的开萝实训基地建立办学联盟,就“打破信息孤岛,共享教学资源”方面进行了实质性的磋商。其动态信息《打破信息孤岛,共享教学资源》刊登于由广东省教育部门主管的《教育信息技术》2014年1月总第239期中。凸显了学院为合力构建全信息化办学机制,共享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合作办学效果,共同推动高职教育协同创新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全面推进了学院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

    学院根据行业组织发布的行业人才需求,加强行业指导,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质量评价,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做到“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

    学院注重开放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与中外职业院校互派教师、互换学生,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提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影响,使学院合作办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分别与新加坡特许科技学院、台北城市科技大学实行全方位的战略性合作,成为国家教育部门支持的西门子校企合作项目国内首批合作签约高职院校,派往台湾科技大学的学子受到校方高度评价。

    聚广东之灵气,纳现代之精神;扬求实之新风,创育人之特色。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一如既往地用心办学,用心育人。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将合力开拓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辉煌未来,向社会展现其独特的办学风格和育人风采。

    2014年高考第三批补录已经开始,有很多高中学生和家长都在为选择专业而苦恼。佛山华大职业教育学校招生指导老师指出,最近有一部分高中学生担心自己的成绩上不了大学的都向我们咨询选专业的问题。其实专业的选择最好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未来行业的发展前景来选择比较科学。


    这几年有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了软件工程专业,这种选择是非常明智的,而且未来就业不成问题,薪水也不会低。这都是有根据的,据权威数据统计,未来几年软件产业的年增长率将不低于30%。国家工信部日前还宣布:未来五年内,中国计划把软件产业增长六倍,规模之大将与印度印度相当。由此可见,软件行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

    佛山华大职业教育学校ACCP软件工程师专业是高中生学子的最佳选择。首先,ACCP软件工程师课程是北大青鸟IT教育培训的重点产品,是经过专业团队长期市场深入调查,由百余名专家团队研发打造的最符合当今企业需求的课程。其次,ACCP软件工程师专业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基础,培养符合软件开发行业需求,具备软件开发实际应用能力,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IT人才。最后,ACCP软件工程师课程保持18个月更新一次的频率,以确保学员学习的内容与当今最新IT技术同步,让学员在技术同步的课程体系学习中能迅速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最关键的是佛山华大职业教育学校注重项目实践,进一步扩建了项目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升级项目经验,了解强化培训业务能力的广度和深度,企业典型融入课程贯穿始终,加强学生项目实施过程的规范性,加强规范项目培训测试,项目审查等方面的规范训练,使得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提升。

    佛山华大职业教育学校始终致力于培养IT职业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帮助学员面对信息化浪潮的挑战。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软件工程师,现在就联系我们了解详情吧!

    佛山华大职业教育学校网址:http//:www.0757bdqn.com

    咨询热线:4006-989-522/0757-88726000

    学校地址: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路1号

    在当前国家正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步伐下,为切实加强中层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提高工作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促进学院建设发展,日前,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图文信息中心811室举办了为期三天的2014年度中层干部学习培训班。出席此次培训班的有省建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单津辉,学院全体党政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参加了学习培训班。

    学院党委书记郑力围绕“执政思路与特点,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习近平反腐与党的建设新观点、新思想”等方面就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做了深入解读。郑力书记在报告中谈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既是为了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做好干部培训、加强理论武装的需要。他要求,全体中层干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重大意义,自觉把讲话精神作为工作指南,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学院当前工作,做好本职工作。

    省建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单津辉结合实例和当前职教尤其是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对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深入细致解读。单津辉副总经理指出,这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是继2002年、2005年之后,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高度重视,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会议精神主要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和刘延东副总理、马凯副总理的讲话中。他在讲话中强调一是要牢牢把握专业、课程、教材和教师队伍建设这些基本环节;二是要牢牢把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个基本特征;三是要牢牢把握建设质量保证体系这个基本机制;四是要牢牢把握培养合格毕业生和杰出人才这一基本方向。要好好研究相关文件,学习好、把握好、贯彻好文件精神。

    会上,部分学员还结合学院发展的实际,向单津辉副总经理进行了交流。

    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院长王坚作了《坚定理想信念 铸就正确人生》的廉洁教育报告。随后,全体培训学员观看了反腐倡廉教育视频。

    本次学习,与会人员认真倾听,踊跃发言、积极交流。通过学习培训,全体中层干部认为本次培训主题鲜明,时效性强、拓展了干部的视野,提高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在新形势下开展各项工作的责任感,表示要将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明确工作目标和增强责任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住学院发展机遇,做好本职工作,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为学院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供稿: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办好特色优势专业,优化面向市场的专业设置机制,在政行校企“四方合作”指导下对接职业和岗位需求兴办与建设专业。今年初,该院完成与新一轮专业设置改革相适应的二级学院组建,特色优势更加显著,办学机制愈加灵活。随着各方对海洋旅游业的日益重视,该校将以国际邮轮专业为主干的旅游与人文艺术专业群作为未来“增长极”之一。

    根据“行业领先、省内一流、全国有影响的、航海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标,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在保持传统特色、发扬区域优势的基础上,主动面向水运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部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基于专业群的“产业链——岗位链——专业链”三链对接的专业体系,形成了水陆并举、港航并重,各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新格局。据统计,目前该校拥有3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以及4个省级重点专业群、4个省级示范建设专业等。60余年的办学积淀和优质的专业资源,加上革新意识和前瞻眼光,使得该校不断关注海洋旅游业的发展。

    海洋旅游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国务院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其中专节部署了海洋旅游业的发展,提出科学规划和开发滨海、海岛度假区等建设。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滨海黄金旅游带。”其中邮轮游艇是一项重要的新兴旅游业态。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瞄准“海洋旅游业”发展契机,大胆而又稳妥地实施专业革新,先以专业方向“试水”,进而开办新专业。现已形成以国际邮轮乘务为主干,涉外旅游、会展策划与管理为支撑,其他专业为延伸的专业群发展格局,走在了国内院校的前列;同时注重对教育部新一轮高职专业目录的学习,调研海洋旅游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方向,实施差异化竞争、特色化办学。

    在国际邮轮专业建设过程中,该校注重开门办学、合作育人、国际交流,以国际规范、行业标准、职业要求、企业文化驱动人才培养模式与过程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升内涵。今年以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以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为先导,以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为重点,搭建多方合作、协同育人发展平台,形成了“政行企校”多方联动、多元协同、多维互补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增强了资源集聚“海绵”效应,极大地提高了国际邮轮等新兴专业的办学活力。

    在该院新组建的“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发展理事会中,学院领导亲自联系了省内旅游管理专家,推动了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在该院筹建“江苏省邮轮旅游专业委员会”,为专业搭平台、树品牌、做标杆创造了机遇;学院领导多次与皇家加勒比游轮公司等国际一流企业会商,首批学生成功赴加勒比游轮公司培训成为准员工,在订单班合作中包括企业赞助建立游轮文化展示室、定期提供企业培训示范课程、教师考察学习等;实训条件上该校在新建实训大楼上辟出邮轮专区,师资引进、职业考证上人事、教务部门予以大力支持;所在院系积极申报学院“千帆团队计划”中的教研教改团队,大力培育专业教育教学成果;该院受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委托编撰的《江苏省居民邮轮旅游指导手册》即将与全省广大游客见面,成为邮轮旅游者的“掌中宝”。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姜锐 何琰 李玲玲)

    近日,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资助新疆乌鲁木齐、昌吉州、吐鲁番地区共计10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圆求学梦。

    据了解,继2013年资助100名品学兼优的西藏贫困学子后,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今年又决定在新疆和全国20个革命老区资助200名贫困学子。在自治区教工委、教育厅的支持下,从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吐鲁番地区等挑选出10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其中,维吾尔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占65%,孤儿、单亲家庭的学生占15%。该院在收到最终受助学生名单后,资助每位学生3000元助学金。

  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院长杨波介绍,该院及其前身首都义务讲师团,26年来持续不间断资助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优秀学生数千人,减免该院贫困学生学费上万人次,总金额达千万元。

本报讯 近日,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联手儋州市妇联等单位,利用职业教育优质资源,派出15名专业教师深入农村,为该市义务培训千名“农家嫂”。

    目前儋州市成规模的农家乐就有20多家。但由于在农家乐就业的人员大多为“洗脚上田”的农家妇女,她们从未受过正规的餐饮服务礼仪和服务技能培训,餐饮服务质量不高。为改变这一现状,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计划为当地培训千名这样的“农家嫂”。校长张毅生介绍,将根据“农家嫂”的特点,为她们“量身”编写培训教材,主要开设四门课程:农家乐餐饮企业概述、农家乐餐饮服务礼仪、农家乐餐饮服务技能、农家乐食品营养与卫生,所用教材由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编写提供。

宁德网消息 《摆脱贫困》一书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政宁德期间四下基层、谋划发展、践行马列主义思想的记录,凝聚着习总书记的实践感悟和智慧心得,是留给闽东人民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全书收录文章29篇,11万字,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主旨,论及闽东经济、文化、教育、新闻、农业、廉政、党团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极富前瞻性,细细研读,倍受启迪。

  书中专门论及闽东教育发展的内容有两处,集中在《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和《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两篇文章中,相对于全书,篇幅并不多,但字里行间灌注了对闽东教育的重视和热忱,且论述层次清晰,抓住本质,切中肯綮,对于教育管理工作者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两点:

  一是始终围绕闽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谈教育。脱贫先脱愚,治贫先治教。在《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一文中强调了教育之重要性,如“教育发达——科技进步——经济振兴是一个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统一过程,其基础在于教育”、“要真正把教育摆在先行官的位置”;也强调了教育之紧迫性,如“教育问题是绝对不允许‘等一等’的。现在不是议论闽东要不要办好教育,而是要动手解决怎样办好教育的问题”。“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这种马太效应,实际上也是一个‘穷’和‘愚’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通过教育上的马太效应,来强调“地方虽贫,但观念不能‘贫困’”和“扶贫先扶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是始终站在闽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思考教育。在《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一文中作出强调“要把教育问题同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思考教育问题”。在《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一文中又指出“科技教育和经济发展是互为因果的关系,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待科技教育,要把科技教育作为闽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在作出系统性思考后,《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文中还提出了“要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即: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其中,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奠基工程,职业技术教育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成人教育是素质提升工程。并特别强调“职业技术教育理所当然地要同闽东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同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紧密结合”。上述可见,职业教育被明确为一种类型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以推动形成更加科学的人才结构,服务闽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这些重要论述,在20多年后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做出的部署中得到体现,极具前瞻性。

  从《摆脱贫困》一书中对闽东职业教育的思考和论述,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突破口和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支点,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是一以贯之的,特别是对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认识高瞻远瞩。尤其是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623日,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417个字的重要批示,强调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重读习近平同志《摆脱贫困》一书,引人深思,催人奋进,深受启迪。宁德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闽东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当前,在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和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快学院的建设发展,充分发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四大职能”,更好地服务“六新大宁德”建设。着力抓好以下“三个坚持”:

  坚持立德树人,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任务。近年来,宁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走在全省高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9.5%。我们要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定为宁德乃至全省培养更多更好的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人才培养定位;要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在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坚持内涵式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有关决定的精神,以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为目标,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一是抓龙头,继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在已有32个全日制高职专业的基础上,申报增设工科类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专业35个,形成符合“六新大宁德”需求和学院实际且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加强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二是树品牌,继续加大专业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学院2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重点专业、3个省级高职教育示范专业建设,打造专业品牌,发挥品牌专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扩大品牌专业的影响力,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三是促进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今年,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高职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要充分发挥这一内涵式发展标志性成果推动教学改革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工学交替、课证融合、三段递进、校企共育”等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各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动融入和服务宁德产业经济发展。要创新产教融合机制,大力推动学院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持续推进校内2个国家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2个省级高职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完善13个新增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与宁德新能源、福建远东电机等企事业单位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将其建成校企深度融合的校外实训基地;争取建立闽东区域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建市级闽东行业性、区域性职教集团,积极申办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尝试“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不能只在‘黑板上种田’”,要改革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摆脱贫困》这份留给闽东的精神财富,启人智慧,为我们推动闽东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作者系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吹风炉呼呼响,烧烤店烟雾弥漫,也许对很多人来说烧烤店“很有意境”,但对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过程装备121班的学生张汉成来说却是一件“烦心事”。

    自称“吃货”的张汉成特馋羊肉串,每到假期就相约朋友去新疆馆子解馋。但他烦烧烤时的烟雾缭绕,既污染环境又伤害烤串师傅的身体。

    能否用机器代替人工来烧烤呢?

    张汉成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电机,但电机转动是匀速的,而烤串需要时间停留。如何解决转炉时添料和取出熟肉的矛盾,是个物理难题。

    他想到了啤酒厂生产线上灌酒装瓶的原理。后来,他翻课本无意看到了“间歇运动”,心里突然豁然开朗。

    利用机械的不完全齿轮,可以让动力结构保持连续运转,但是转炉却可以暂停转动。烧烤者可以顺利取出已经烤好的肉串,并将生肉串放进炉子里。这刚好解决了停留的问题。

    换作平时,这样的“胡思乱想”也只能在同学面前吹吹牛,但这次不同,张汉成把这个想法告诉班主任唐昌松后,这位拥有30多个专利的老师立刻“煽动”学生把“想法”设计成图纸:“你要是能设计出来,我就帮你申请专利。”

    把想法变成图纸,要经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张汉成从来没有画过图纸。在学院的“特批”下,他走进了实验室。起初,张汉成“特没自信”,但他还是坚持着一轮轮画,一轮轮修改。到最后,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咬咬牙竟然坚持下来了”。

    直到接到申请专利已通过的消息,他才感受到“创新不在书本上,而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在张汉成所在的班级里,如今共有7名学生申请了7项专利。

    面对学生,班主任唐昌松一开始也有些苦恼。他说,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弱,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也弱,自控能力差。

    但是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动手能力强,“我就是想让他们把动手能力发挥到极致,用兴趣推动理论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班级里的第一项专利是高先辉申请的“轻便窗户清洁器”。刚入校不久,高先辉的宿舍在5楼,他在宿舍大扫除发现,窗户玻璃外侧很难擦干净。

    市场中有一种磁铁式内外擦窗户的清洁器,但是这个产品如果吸引力不够,玻璃外侧的清洁器易掉落。专业课学到“连杆机构”,高先辉觉得可以解决擦窗户的难题。

    唐昌松说,申请专利对于高职学生来讲是从未想过的事情,吸引力太大了。班级里很快形成创新的氛围。很多灵感来自生活中的“麻烦”。麻烦越多,他们总想“偷懒”。

    90后王茂明风趣地评价自己是懒人。“发明就是用新的工具,满足懒人更懒的需求。”

    他的专利是挂壁式电脑学习桌。因为宿舍比较小,他又想玩电脑,又懒得下床,平时他常常拿着一个移动式电脑桌,爬上爬下。每天要应付老师检查宿舍卫生,电脑桌搬来搬去十分不便。

    他干脆研究设计了一个挂壁式电脑学习桌,用的时候拉开,不用的时候收起来,挂在墙上,不占空间。

    为了解决电源问题,王茂明只好在床头拉了一个插线板。

    另一名同学权成觉得电线裸露不安全,他设计的新型多功能大学生宿舍用床,把所有电线置入床架上的绝缘空心管中,一块可收缩的板上连接有插座、网线插口。

    权成觉得这很过瘾,他说:“其实发明和创造并不难,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加减法,或者把别的东西移植到常用的工具上。”

    而宿舍里的“安全事故”也促成了一项发明专利。一次,室友晚上起床不小心踢倒了热水瓶,热水还烫到了脚。

    邵明程受到了列车上水瓶防倒装置的启发,针对大学宿舍特点进行改进,设计了“防倒防湿滑暖水瓶支撑座”。支撑座上有夜光带,停电夜晚有醒目警示。

    还有同学研究了太阳能水杯,通过杯子外侧的太阳能板,提供热量,保持杯子内的水恒温。他的灵感竟源于儿童的太阳能电风扇帽子。

    而为解决杯底固体凝固不易搅拌,专门在杯底安装一个手动式搅拌器,这个搅拌器的灵感亦源于市场上流行的“手转发条”的儿童玩具。

    现实中,这些拥有专利证书的学生已经招来一些企业的“橄榄枝”。

    唐昌松说,用人单位看到申请专利的材料,都很激动,没想到他的学生如此富有想象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绝不亚于一篇本科生的科研论文”。

    在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祝木伟眼里,获得专利只是学校创新实践教育的“副产品”。通过实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真正收获的是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学校真正的目的。

    祝木伟介绍,学校专门拨出专项资金鼓励学生申请专利,同时对获奖的学生给予奖学金等奖励。

在近日举行的2014全国中职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上,来自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选手秦源从全国4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中职汽修大赛首位女冠军。秦源的指导老师徐兴振说,实战操练与市场前沿接轨的专业知识,再加上职业意识,是学生创新创造力的源泉。

“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了学生的职业发展。抓住了师资,就抓住了人才培养的‘牛鼻子’。”苏州建设交通高职校校长杨建良对记者说。学校多措并举,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让越来越多的教师获得全面发展。

    每天早上7点半,建筑力学与结构专业的张英老师都会准时出现在苏州建鑫集团的建筑工地上,在企业工程专家的指导下参与现场施工和管理工作。张英介绍,自从学校设立“教师工作站”以来,每个教师都有机会以脱产的形式到企业锻炼半年。

    杨建良告诉记者,学校的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从一个校门跨进另一个校门”,实践经验十分匮乏。为此,学校推行“两个工作站”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学校先后在苏州建鑫集团、江苏永丰集团等知名企业设立“教师工作站”,每学期安排12名教师入驻企业,在生产一线锻炼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免费提供场地设立“企业工作站”,吸引企业带着项目入驻,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层担任“客串教授”,给学生上课。

    走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堂,学生们正在计算机上对一辆辆“整车”进行“二级维护”。通过屏幕上的工具栏,学生们熟练地打开“引擎盖”、拧开“螺丝”、更换“机油”。原来,该校教师把虚拟仿真技术引入汽车维修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专业技能。

    该校教务处处长田小农介绍说,学校制定了“考、赛、奖、评”等相结合的综合促进机制,不断强化教师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邀请行业、企业中的专家学者和技术骨干定期开展讲座和培训,帮助教师把生产一线的新知识、新理论与新技术及时引入校园课堂。

    2012年下半学期开始,学校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特别引入了第三方评价模式: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制定考核标准并直接参与考核的全过程,而考核的结果最终反映在教师的绩效“成绩单”上。

    在绩效考核这根“指挥棒”的引领下,苏州建设交通高职校的教师“比学赶超”,变着法子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汽车专业的骨干教师徐展告诉记者,学生的技能成绩不仅占教师绩效考核的一半,还和教师的年终评优和深造培训直接挂钩,谁也不敢马虎。

    杨建良表示,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职业技能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实现毕业生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如果教师评价指标中缺少实践教学这一条,将会引起错误的导向,最终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而这是学校办学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据悉,这一创新评价机制带动学校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教学内容也更加贴近企业需求。正因如此,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该校毕业生成了企业争抢的“香饽饽”,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7%以上。

 

西安思源学院宣传部部长徐皎

以本科教育为主,高等职业教育为辅

西安思源学院是国家教育部(微博)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东依白鹿原,西临浐河灞水,南眺巍巍秦岭,北瞰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址,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风景宜人。经过近二十年发展,思源学院历经十余年的拼搏进取,已经成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高等职业教育为辅,经、管、文、理、工、医等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12个二级学院,70余个本、专科专业,校园占地1,480余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在校全日制学生19,000余人。

多年来,学校以建设高水平大学为目标,以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高效管理平台建设为主线,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和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推动了本科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特色日益凸显、管理运营高水平运行,逐渐成为一所享誉遐迩的新型本科大学。

自建校以来,思源学院先后荣获 “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高校” “陕西省绿色大学” “陕西省文明校园”等40多项荣誉。学校的创始人、董事长周延波教授也以自己对民办教育的卓越贡献,赢得社会的广泛嘉许。2007年,周延波董事长荣膺“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2013年12月,周延波董事长当选为陕西省人大代表。

设置众多学生喜爱用人单位欢迎的热门专业

我们以“做中国最具吸引力的新型高水平大学”为愿景,以为中国青年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服务为理念,以学生未来发展和中国国际化进程为需要,设置了众多受到学生喜爱、用人单位欢迎的热门专业。如:财务管理、项目运营与资源优化、商业地产管理、影视编导、学前教育、对外汉语、护理学,计算机科学、建筑学、建筑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通讯工程、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等。

西安思源学院以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加快和强化师资建设,目前已经集合了一支以西安交大为代表的,来自全国多所著名高校的优秀教师队伍。他们中有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著名高等教育专家翟轰,著名思政教育专家李荣科,著名体育教学专家王庆波,著名审计教学专家段兴民,著名物理教学专家岳成章,著名电子信息及计算机教学专家陈绥阳,著名文艺评论家邢小利,陕西省教学名师李建州、贾昌传、杨明琪等等;同时,我们学校还拥有大批兼具深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卓越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

办学特色与西安交大一脉相承

西安交大与思源学院具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思源创立于1994年,前身为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培训中心。以周延波董事长为代表的学院创业者、办学者以及许多高级管理人员比如董事长、党委书记、工会主席、教学副校长、科研副校长等都来自西安交大。学院始终继承了百年交大“精勤求学、敦笃励志”的优良传统和办学风格,因此我们的办学总特色是与西安交大一脉相承的。因此称思源学院也被人们称为“西安小交大”。

2012年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西安思源学院与西安交通大学经过友好协商和研讨,于2012年12月10日正式签署了对口帮扶协议,并取得了积极的帮扶成果。西安交大不仅为思源学院捐赠实验设备,并在在师资培训、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与研究、实习实训等方面深入推进。借助西安交大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的优势,西安思源学院正在全力打造民办高等教育“升级版”。正像王小力书记所说的“西安思源学院是在西安交大的校园里孕育并发展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两校同属一个根。

与陈忠实先生合作建立思源大讲堂

有以文学大师陈忠实领衔的精英教师团队,有与陈忠实先生合作建立了白鹿书院和陈忠实文学馆和思源大讲堂。

白鹿书院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现代化书院,也是我国民办高校建立的第一所由著名文学大师直接主持的现代化书院;陈忠实文学馆是我国最早建立起来收藏、陈列文学大师生活、创作以及有关文学作品及研究资料的展示馆,该馆2013年11月被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首批命名为“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而在思源大讲堂上,先后有陈忠实、刘吉、张贤亮、从维熙、熊召政、王立群、杨利伟等数十位名家大师登堂讲学。浓郁的人文教育氛围,滋养了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了文化品位,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体育作为育人的重要方面

西安思源学院始终把体育作为育人的重要方面,按照“创建一流高校体育”的奋斗目标,在体育设施建设、体育师资建设、体育教学与改革、群众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与竞赛、体育科研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源体育”品牌。作为陕西省阳光体育工作优秀学校,思源始终坚持把阳光体育与群众性的大学生体育活动相结合,精心选拔,刻苦训练与培养,因此在全省大学生竞技赛事中一直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在田径、篮球、排球、游泳、击剑、国际标准舞等多个项目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特别是思源学院田径队,从2005年开始,已连续八年居陕西本科高校组团体前八名,先后获得奖牌奖杯60余块,共打破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记录3项,被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精神文明队”10余次,特别是在2013年5月和2014年5月举行的陕西省第35届和36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思源学院田径队连续两年蝉联本科组男女团体、甲组男子团体、甲组女子团体三项总分第一名,震惊了整个陕西高教界,凸显了我校体育强校霸主地位。2008年,西安思源学院董事长周延波作为陕西省唯一的一位民办高校校长光荣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参加了奥运火炬接力,充分表明社会各界对西安思源学院办学业绩的充分肯定。

坚持以创新教育为引领学生能力素质开发

西安思源学院始终坚持以创新教育为引领对学生进行能力素质的全面开发。思源学院是全国高校第一家创新教育基地的创建者,也是全国首部大学生创新教育教材《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编著者和创新教育的最早实践者。西安思源学院创新文化节创建于2004年,现已连续举办了十一届,是陕西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大学生创新大赛。从2004年的第一届收到88件作品起步,到今年的第十一届共收到作品3000余件,创新文化节已成为推进校园创新能力及成果展示的一项影响深远的品牌活动,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脱颖而出,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

在创新文化节的推动下,我校大批创新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逐年提高。截至目前,我校共拥有国家授权专利28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国家专利授权数在陕西民办高校中名列前茅。鉴于以上工作成绩,2012年以来,我校已有28个项目列入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2年4月,陕西省教育厅推荐我校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单位。

校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学校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使整个校园处处充满青春与阳光。2011年10月,思源学院艺术团以精彩的节目献演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受到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交口称赞;2011年以来,西安思源学院在所参加的陕西省大学生文艺展演、陕西省大学生才艺比赛、陕西省大学生诗歌朗颂赛等比赛中,共获得包括才艺、声乐、歌舞、朗诵、摄影等艺术类型的奖项50余个,思源艺术团国际标准舞队在所参加的全国、西北地区和陕西省的各类体育舞蹈大赛中共获得专业组及业余组冠军50多个。

绿色的思源 环保的校园

西安思源学院注重环境建设与环保建设。学校校园绿郁环绕、花团锦簇,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学校校舍建造恢弘大气,错落有致,设施完善,是学习的好地方。2004年6月,陕西省政府就授予学校“绿色学校”荣誉称号,2006年1月,西安市委、市政府又授予学校“文明校园”荣誉称号。学校还是在我国较早采用中水回用系统的高校之一,其技术与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侯立安以及国家环保部、陕西省政府的高度肯定。

建立独有的“国际标准”

全球经济一体化引发了人才的国际化需求,人才的国际化需求必然使教育走向国际化。我国高等教育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只有通过与国外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优秀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专业课程结构直至更大范围引入其教育资源,才能实现我国高校快速发展。走国际化办学之路,在全面汲取国外成功的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国际标准”,这是西安思源学院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开山利斧”。西安思源学院面向未来,设计未来,强化与国外大学的交流与合作,既把学生送出去,也把国际教育请进来,因而学校的国际教育交流内容不断丰富完善,国际教育交流手段日益成熟。

西安思源学院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近几年来,许多国家的教育机构或著名大学到校访问,促进了彼此间的教育交流和深入了解;与此同时,多项合作协议和项目相继展开,为思源学子开拓了多条通往罗马的康庄大道。西安思源学院目前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荷兰、奥地利、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澳门、台湾等国(境)外的50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其中部分大学签署有互认学分协议。合作开发了本科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专升本、本升硕项目,1+1MBA班项目,在校生暑期赴美带薪实习项目,台湾交换生项目,澳门保荐研究生项目,新加坡就业项目,初步搭建了一个优质便捷的学生出国(境)留学 (微博) 、实习与就业的交流平台。

中加合作大专班

西安思源学院中加合作大专班由陕西省教育厅批准(陕教外[2004]57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教外司综[2005]185号),西安思源学院与加拿大莫哈克学院共同举办。中加合作大专班由中加两国教师共同执教,采用加拿大莫哈克学院教学计划和教材,毕业颁发中加两校双大专文凭。中加合作大专班已成为众多学子求学的热点。

澳门科技大学(招生办)保荐研究生

澳门科技大学与西安思源学院签署了保荐澳门科技大学研究生协议,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经学校选拨、推荐,可免试到澳门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保荐选送学生直接进入名牌大学学习,填补了我校本科学生保送攻读硕士学位的空白。

海峡两岸大学生交流

2009年西安思源学院与台湾中州科技大学签署有合作开展交换生项目,西安思源学院在校学生每年可到中州科技大学同一专业随班附读一学期,两校互认学分,西安思源学院已有两批交换生赴台学习。2014年, 台湾中州科技大学向西安思源学院选派了首批交换生。

海外带薪实习

我校与陕西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签署有学生暑期赴美带薪实习协议,每年6-9月期间,组织在校一年级以上学生到美国的企业带薪实习3个月。此外,我校还与美国迪斯尼公司合作,选拔优秀的在校生赴美国迪斯尼主题公园带薪实习1年,获得国际顶尖企业的工作和管理经验,已先后向美国迪斯尼公司派遣了8批学生。

1+1MBA班

“1+1”MBA班项目由西安思源学院和美国芳邦大学合办,集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由两校专业资深教师联袂全程英文授课,共同打造国际管理英才。该班第1年在西安思源学院授课,第2年在美国芳邦大学授课,毕业颁发美国芳邦大学MBA学位证书。

拟议中的中美商学院

2014年5月,西安思源学院与美国缅因大学达成10项共识,并签署了在西安思源学院联合开办中美商学院协议。

中美商学院是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三个主要形式中的一种,属校中校中外合作机构,其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和管理体制等类同于西交—利物浦大学等中外合作大学,但又不完全独立于大学母体之外,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达到资源共享、低成本投入、快速形成办学规模等诸多优势。中美商学院拟招收统招二本学生,完全引进缅因大学课程体系,使用英文授课,毕业颁发中美大学双学位。该院设计在校生规模为1000人, 2015年9月开学。

重视教育深造 设立升本和考研(微博)辅导机构

西安思源学院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学校以满足社会需求和服务地方(陕西)经济建设为导向,以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根本目标,构建了“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西安思源学院自建校至今已培养了6万余名毕业生。西安思源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教育深造,专门设立升本和考研辅导机构,为学生升本考研、出国留学提供高质量的指导。近十年来,有2000多名学生从思源专科升入了本科,数百名学生考上了研究生,有近百名学生通过思源的培训实现了出国留学深造的梦想。

学校的专升本平均上线率连续9年名列全省同类高校第一:

● 2005年以来,数千名学生考取了研究生,录取院校遍布全国。在陕西省同类高校中连续十年名列前茅。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数量超过1:10

西安思源学院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学校的就业工作以放眼市场未来进行设计,以学生职业专业技能培养为重点,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全面形成了集教学、指导、管理、服务、市场开发和校友联络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努力创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的人岗匹配就业工作服务链,倾力保障毕业生“即毕业,就工作”,高标准提升学生的“就业力”。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常年与2000多家大中型企业单位保持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数量超过了1:10。思源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喜爱,在人才市场上供不应求。学校建校以来,已经培养了6万多名毕业生,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思源毕业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职业素养较高、爱岗敬业、工作踏实、富于团队协作精神。毕业生中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人才,成为机械、电子、经贸等行业的业务骨干。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思源毕业生综合评价称职率为达到93.23%。

2007年5月,思源毕业生的突出表现得到了中国企业人才网、中国大企业集团校园招聘联盟的认可并列入“中国大企业集团重点招聘学校”;

2008年3月,思源以高水平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与保障工作参加中国青年报社组织评选的首届全国高职院校“星级示范校”评选活动,荣获得“就业工作星级示范单位”称号;

2008年10月,思源学院又以全面出色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在全国26个省市共投放招生计划5505名

一、我校今年的招生计划:今年我校在全国26个省市共投放招生计划55O5名其中投放本科计划2303名、高职专科计划2902名、艺术类专科90名、在陕西、甘肃、宁夏三省投放五年高职计划300名;

新增建筑电气及特批专业

二、思源学院自建校以来、以立足陕西、服务西部、幅射全国经济建设为人才培养为抓手、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的师资力量不断强化学科建设。今年列入全国招生计划的本科有28个专业及方向专业、高职专科有19个专业、艺术类3个专业、6个五年高职专业。

四、新增的亮点专业有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为教育部房建部特批专业目前西北五省只有我校和西建科大开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护理等专业都是我校灸手可热的新建专业。

五、实用型定向、联合培训专业特色鲜明深得用人单位哄抢!近三年来我校开设的人物形象设计、与X21联合培养专业、与阿里巴巴、同程网订单合作的电子商务专业,与陕重汽、4s汽车服务营销链销行业协议就业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以及我们今年新开设的英语空中乘务方向等专业都、将成为我校技能型人才培训的特色骨干专业。

    四川新闻网成都8月6日讯(记者 陈淋)近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办公厅公布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项目学校验收结果。经综合评审,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四川省成都财贸职业高级中学、成都铁路卫生学校、成都交通高级技工学校、四川省成都市礼仪职业中学、成都铁路工程学校6所学校通过了国家验收,正式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据悉,2011年,根据《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经各地申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组织专家复核,全国确定285所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立项建设学校。从2011年开始建设,建设期2年。


    南京的将军山下、甘泉湖边,坐落着一座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的学校——南京城市交通运输学校。学校是经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正式批准,面向全国招生,具备中等学历教育资质的全日制职业技术学校;2008年被江苏省广播电视台(集团)评为“江苏诚信办学机构”;2011年被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省重点学校”;同年,被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教学管理示范院校”。

  校区位于南京市空港工业园区核心地带,江宁区文理路6号,现使用面积530余亩,规划面积1130亩,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各项配套设施齐全,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藏书丰富及信息一体化的图书室、设施先进的实验实训室、遍布全校的校园信息化网络、公寓化的学生宿舍、各项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小桥、流水、小山、喷泉相互掩映,环境清静而优雅。其中各项实验实训设备的总投入已达3500万元,这里,将成为我省技工学校之中校园面积最大、人文风景最美、师资力量最强、实训设备最全的省级重点技工学校。

  依法办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南京城市交通运输学校始终把“依法办学,规范治校”作为学校的生存之本和发展之基。从创办伊始,就自觉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一系列教育法规,严格规范自身的教育行为,切实将办学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学校按照上级主管机关的有关规定和学校专业教学计划对在校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和培养,学生入学即签订就业协议,且学校逐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学生推荐就业率达到90%以上。学校以高质量的教学、严格的学生管理,以及良好的学生就业率,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2012年、2013年,分别获得省人社厅资助经费50万元(共计100万元),用于省级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了不断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学校每年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并报主管部门备案,在实际教学中予以严格执行。对课程教学大纲严格管理,按规定进行修订审批,并按照省《教学管理规范》组织教学。为此,学校建立了校长办公会议制度、中层周例会制度和领导日常值班督察检查制度,形成了稳固有效的校长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形成了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学为中心的行政管理机制。

  学校教务部门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引下,严格按照校历和规划的教学进程组织教学,教师严格遵照教务处下达的教学任务,依据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要求,认真编制学期授课进度计划,并认真按照教务处编制的总课程表从事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活动,认真做好备课、编写教案、填写教学日志、保管教学资料等教学业务工作。

  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适应社会现状的素质教育,强化学生职业工作的能力。对于初中后的职技生,前两年主要是从事思想品德和文化课的教学。后三年,进行专业理论课程和教学实习、实操、生产实践的教学,其中,实践教学达到了总课时的60%。而高中后的职技生,第一学年开始就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师讲理论,备实践;实践教师教实践,贯穿理论。教师备课做到了备学生、备内容、备方法;有重点、有难点、有作业。

  鉴于目前企业对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方面的要求,依据教学计划和大纲,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时事报告》、《法律基础》等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并将《职业素养和就业指导》作为必修课认真组织教学。同时,学校学工部门通过主题班会、党团积极分子学习报告会、专业介绍、英语讲座等活动,开辟了“第二课堂”的教学,丰富了校园文化,活跃了校园氛围,和谐了校园环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回报社会的感恩思想。

  为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学校从课堂教学、教学管理、后勤保障、考试考核四个方面入手,制定了教学活动失范行为督察考核细则,建立了日常的教学过程督察检查值班制度,对失范行为实行预防和纠正。结合教学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教学环节实施了期初、期中、期末的定期检查和教学业务部门、质管督导部门的不定期检查,通过走访、师生座谈等形式掌握教学的动态和信息,每学期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进行一次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质量测评,对教学情况进行正确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管理的方式方法,保证了教学的规范运行。

  努力探索职业教育之路

  如今,不管是中专生、大专生还是本科生,都会陷入一种“毕业即失业”的怪圈,究其原因还是学生缺乏实际技能,选择就业时又眼高手低不愿从基层做起,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可用之人,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南京城市交通运输学校从学生入学第一天起就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提出了“学历+技能”的教育模式。在稳固传统学历教育的同时,加大技能教育的力度,由本专业的授课老师,带领学生参与大量的实习、见习活动。并且根据相关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开设对应的技能培训课程,把企业的技能好手请进课堂,教授学生最直接、最实用的专业技能。而且还为学生提供各类专业资格证书的培训,确保学生在拿到毕业证的同时也能取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经过长期的学习、探索与总结,学校规划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进一步完善学历教育管理体系的同时,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以“技能为主,学历为辅”的教育改革模式。做职业教育不是一两天就能看到成果,要经过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职业教育投资大、成本高、周期长,很多急功近利的学校不愿意静下心来发展职业教育,但该校始终坚信未来的教育市场一定是职业教育的天下。要想真正做好职业教育,一定要有人、有设备、有出路。

  “有人”指的是有学科带头人,他们必须在某一专业中具有极高的学术水平,能够带领、指导和组织有关人员开展学术活动,并且取得一定学术成果。只有在这样的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下,学生才能更好掌握本专业的各项技能。

  “有设备”就是要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并且积极与企业联动,建立强大的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更多接触到实际。

  “有出路”则是拥有良好的就业渠道,为此学校积极整合社会优质资源,与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全方位确保学生有充分的就业渠道。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拥有高素质文化底蕴的高技能人才”。

  开辟多种渠道,助推学生就业

  南京城市交通运输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其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学生为本,多措并举,积极推动本校毕业生就业。

  学校不断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稳步推进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时常邀请有关公司领导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现场模拟企业面试,讲解行业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将来又会有什么样的待遇,为同学们指点迷津。就业指导课程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就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能使学生逐渐明确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发展渠道,了解本专业的最新行业动态,不断激励自己向目标迈进,意义重大。同时,认真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毕业生的就业思想问题,促进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该校注重推进校企合作,加大“订单式”培养力度。校企合作是解决职业学校学生就业难、提高学生学习针对性、实用性和实践性的重要措施。学校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现好就业、就好业”为目标,积极寻求校企合作新路子,与44家用人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实习与就业相结合,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如今,社会上有些人依旧鄙薄职业教育,传统思想中“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深陷盲目追求高学历的泥沼不能自拔。2014年2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中提出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与公办职业院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这些措施的提出,无疑为职业教育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接下来,南京城市交通运输学校将会加大对职业教育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投入,使职业教育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并将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确保现代职业教育质量;加大现代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人们相信,在全校师生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职业教育一定会迎来绚丽的春天。

    “开课吧”全面入驻南通职业大学 践行职业教育创新改革

  2014年8月4日,慧科教育集团与南通职业大学就共建南通职业大学慧科软件学院、共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以及慧科教育集团旗下泛IT在线教育平台“开课吧”全面入驻南通职业大学事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基于双方紧跟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紧跟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共识,与时俱进进行人才培养,对于提高南通市软件人才规模、深化南通职业教育改革、带动南通市及周边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意义重大。这也是慧科教育集团继2013年5月启动'北航-南通战略性新兴产业英才培养计划'项目以来,在区域性(南通)人才培养方面的又一有力践行。


慧科教育集团CEO、开课吧董事长方业昌博士(左)与南通职业大学校长秦志林(右)共同签署合作协议

    根据双方合作协议,在南通市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亟需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之际,建立南通职业大学慧科软件学院,合作共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培养前沿新兴信息技术领域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慧科软件学院将充分利用南通职业大学师资和慧科教育合作知名IT企业师资共同组成教师资源,引进IBM、亚马逊云、百度、联想等企业实训项目,建立软件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加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双方就在南通职业大学构建职业类'专本硕'不同学历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及规划。此外,南通职业大学将运用'开课吧'有针对性地定制在线课程,以线上教育辅助线下教育,尝试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在收获学位证书的前提下,通过“开课吧”的学习平台收获更多的技能,从而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慧科教育集团CEO、开课吧董事长方业昌博士表示,此次与南通职业大学共建示范性软件学院,是慧科教育继与贵州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共建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之后,“产学研用”相结合创新办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的一次强力落地。“开课吧”的引入将教育O2O(Online to Offline)融入职业教育改革,对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优化教育结构,强化新型职业教育的示范效应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南通职业大学校长秦志林表示,高职院校也是培养新兴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我们也必须要与时俱进地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深化产教融合,促成市场需求与人才教育的无缝对接。南通职业大学与慧科教育集团全面战略合作,对于培养推动南通市新一轮经济发展和科技革新的人才,打造南通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聚集平台意义重大,慧科教育集团为业界提供的教育解决方案一直能够把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是业界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我们对此次合作充满信心。

    最近,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教师刘志刚到南京出差,主要目的是为了“安抚”正在参与创维电冰箱制造执行系统MES项目的5名应届毕业生。他们当中的王建强、周忠辉和王美波均为生产自动化2014届毕业生,目前被上海一家数字化管控企业录取,月薪7000元,另外两位毕业生也已与无锡一方自动化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月薪6000元左右。“项目要到7月底才能结束,1500/月的补贴显然没有六七千的工资诱惑大,而且企业也等着他们去上班。我去一趟,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也给他们吃颗定心丸。”

小小工作室如何走出精英学生

    从南京回来,刘志刚又一头扎入了数字化管控(MDI)工作室,那里还有十几个“嗷嗷待哺”的学生,假期主动留校“充电”。两年多来,工作室里已经走出30多名毕业生,纷纷被企业高薪聘走,常常供不应求,“这些学生不仅技术过硬,业务能力强,团队协作、与人沟通等综合素质也很高,企业甚至不需要花费培训成本。”刘志刚告诉记者,MDI工作室出去的毕业生到岗后不需要经历实习期,而同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月薪也只有4000元左右。

    刘志刚有什么奇招,能使学生具备这样的就业竞争力?记者走进这间20平方米左右的工作室,七八个学生正在里面忙碌着,有的在自学专业书籍,有的忙着在电脑上调试程序。正在和同伴讨论问题的王斌是来自江南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的研一学生,在导师的推荐下,他和另外两位同学利用暑假来到MDI工作室,和这里的高职本科、专科同学一起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智能工业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对这一发展方向非常看好,我们这边完全按照企业模式进行管理,从与人交往沟通能力,专业技能,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与锻炼,在学习过程中所有做的项目都是来源于企业的真实工程项目中部分或全部,我们这边第一梯队与第二梯队做出来的系统都可以拿到智能工厂里面进行验证。”

    这个聚集着专科、本科、研究生不同层次学生的团队,主要利用晚上、假期等空余时间学习与自己专业有交叉的其他专业方面的知识,如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就学习软件专业的知识,软件专业的学生学习自动化方面的知识;刘志刚为他们精心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一年级夯实基础,做好技术储备的同时广泛涉猎;二年级注重“演习”,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参与一些简单的项目;三年级进入实战,直接参与企业项目。

曾在华为工作多年的刘志刚对项目制教学得心应手,小小的工作室也像个企业一样运行。团队中的每个成员要定期制作PPT,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经验,遇到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刘志刚便汇总起来,联系相关企业人员,通过讲座的形式答疑解惑。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团队合作和人际沟通能力,“创维电冰箱的项目他们5个人完全能够胜任,不管是技术还是与企业沟通协调,我都很放心。”

紧贴行业发展培养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2011年,刘志刚在一次朋友闲聊中获悉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引进了先进教学方法,采取交叉学科项目制教学,“我们生产自动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数字化管控,同时掌握自动化和信息化相关知识的学生必然更受企业欢迎。”在参与学校智能工厂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刘志刚也发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单一,而更加青睐掌握交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爱琢磨的刘志刚开始了他的实践,当他在课堂上将自己做过的企业项目作为案例讲解,并有意传输交叉学科理念时,一些求知若渴的学生聚集到身边,“能吃苦”、“有自己的努力方向”是进入数字化管控工作室的门槛,各种企业项目为他们磨炼综合素质提供了机会,毕业后,这些学生们在生产自动化行业既找到了高薪岗位,也获得了施展才华的平台。自动化20971班的韩效坤毕业后进入江苏锡恩智能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年内成长为企业最年轻的项目经理。锡恩公司负责人在一次来校参观时说:“这种交叉学科培养的复合型人才正是企业亟需的,你们培养一个我们要一个!”

    采访过程中,刘志刚的手机不时响起,“好多企业在要人,供不应求了。”目前,工作室里的学生还都是大一,刘志刚利用这个暑假为他们“集训”。他告诉记者,这批学生的学习进度很快,“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在一起,提供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研究生能够较为全面的思考问题,而专科同学的动手能力强。”

    比起高薪工作,刘志刚更希望数字化管控工作室里能走出一个创业团队,“如果有那么几个学生愿意创业,他们交叉学科背景,加上出色的综合素质,也会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