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淑霞通讯员高艳英报道)9月23日,滨州职业学院庆祝建国65周年书画摄影艺术展开幕。
本次展览汇集部分市领导、各界书画爱好者及滨州职业学院师生的180余幅作品,将持续至10月6日。所展出的作品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既有山水花鸟等多种题材的绘画,也有苍劲潇洒的书法作品,更有渗透爱国情怀、反映美好生活的摄影作品,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实现了书之神、画之韵、影之美的交汇融合。
滨州军分区参谋长赵起,滨州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崔其忠,滨州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石忠等参观展览。
近日,横县职业教育中心《农村职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成为广西14所获此殊荣中职学校之一。
据了解,横县总人口120多万人,农村青壮年劳力有65%以上向外输出,留在家里的孩子成了一支规模越来越庞大的“留守大军”,横县职业教育中心的“留守学生”也占到了全校学生人数的48%以上。为探索农村职校留守学生人格塑造与完善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校的德育管理水平,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监护共同体”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培养农村职校留守学生健康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该校从2008年开始成立了农村“留守学生”项目组,针对农村职校“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深入调查、分析,探索留守学生人格塑造与完善的途径和方法,尝试实施有效教育策略,从而健全农村职校“留守学生”管理制度,构建有效的特色教育管理模式,形成留守学生教育长效机制,并把经验向全区农村中职学校推广。
一直以来,横县职业教育中心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设计和课程体系开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为核心内容,锐意进取,努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也先后获得了自治区示范特色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学校等荣誉称号。
9月23日上午,陕西省教育厅厅长、省高等教育局局长李兴旺到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调研。他强调,高职教育要加强内涵建设,培养和引进更多既有理论素养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注重培育特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好更多的技术技能人才。
李兴旺一行先后深入两校校史展览馆、实验实训室、教学综合楼,认真听取关于办学历程及改革发展情况的介绍,详细了解专业设置、育人特色、师资队伍、招生就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情况,并走进学生公寓、食堂,与广大师生进行亲切交谈。
在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矿井实训基地,李兴旺询问了机电实训室设备配置、运行情况以及如何辅助教学,了解了矿井救护设备使用以及如何应对矿井意外事故。他指出,高职学生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实训设备应和目前企业实际使用的设备密切接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应使用最新的设备。在学校煤矿设计院调研时,他对学院一线教师参与承担煤矿设计工作将“教学研”紧密结合,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做法表示肯定。
在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李兴旺与教师、学生进行亲切交谈。在会计二系教师休息室,他与课间休息的教师一一握手,询问教师们的工作、生活和职称评定情况。在与学生交谈中,他询问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就业意向、对学院食堂的满意度、每月生活费支出等情况。在学生食堂,他了解了食堂规模、饭菜种类和价格情况,强调一定要从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出发,提高饭菜质量,满足就餐需要。
李兴旺十分关注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在两所学校,都重点了解了师资队伍状况、专业教师数量和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实习情况等。他强调,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都十分重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陕西高职院校要抓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紧密结合行业产业发展,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强内涵建设,注重发展特色专业,打造陕西的高职品牌。
省教育厅有关处室负责同志陪同参加调研。
本报讯日前,宿迁经贸高职分别被省教育厅、宿迁市人民政府、宿迁市教育局授予“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技能大赛银牌奖”、“市直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校长、党委副书记刘宗宝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近年来,宿迁经贸高职理念探索与教育实践并重,形成了“志向远大、意志坚强”的“弘毅”精神理念体系、“追求需求,为生活而学习”的办学目标理念体系、“五子登科”的发展理念体系,顺利完成学校顶层设计,形成了“弘毅教育”、“技艺双修”、“以师为本”的三大特色,办学成绩突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同。
技能成绩突出。陈祥林老师、王刘同学相继摘取省技能大赛一等奖桂冠。2014年,李苏杭同学荣获全国技能大赛银奖。2014年江苏省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学校选送的项目全部获奖,获奖项目数列全省参赛学校之冠。文明风采大赛中,学校荣获全国和省“优秀组织奖”,总成绩及获奖总数全市第一。
艺体项目光彩夺目。学校特色项目啦啦操在葛大洲老师的带领下多次荣获全国冠军,成功走出国门,2012年在美国世锦赛上荣获职业学校最好成绩。2014年8月,顺利完成南京青奥会多个项目的参演任务,受到组委会的好评。
升学就业成绩突出。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2014年,40余名同学通过“专转本”、“专接本”等途径考取本科院校。
株洲晚报9月23日讯(记者 夏柯)9月12日,全省首家宝马集团best培训基地落户株洲。从岳阳赶来的胡涛,几经选拔,最终如愿进入了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宝马班”。开班仪式上,他从副市长毛朝晖手中,接过了身份象征的“宝马”工服。
在基地里,胡涛的学制也从“一年”延长到“三年”,“即便如此,当初仍有上千学生报名。”
三年后,胡涛如能合格毕业,他能获得宝马认证的中级技师资格证,在分布全国的宝马4S店里,成为技术骨干。
在这场“联姻”中,一方是学校,一个是企业,离开学校的培养,企业没有人才保障;离开了企业的职业教育,也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
在以“技能的高低”为核心质量评价体系中,单凭学校自身,已很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以,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全世界采取的一个共同办法,就是“校企合作”。
合作:“宝马”的品牌效应
“与宝马合作,还得过关斩将。”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汽车电子系主任李治国形容,“那会,心就一直悬在半空中。”
首先,得由区域经销商联名推荐,考验学校长期与市场接轨的能力。其次,宝马主管实地考察,学校软硬件条件,是此轮竞争的唯一标准。
第三轮“师资PK”最为重要,由大约10个左右的入选学校,各自挑选10名老师,进行试讲,“哪个讲得好,哪个学校就能占得先机”。
经过前三轮比试,到第四轮时,就只剩两家学校了。这时,宝马高层会亲赴学校,拜访校长,看学校高层,对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
“宝马班”最终落户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学校投资700多万,建设“BMW教学楼”。
首期“宝马班”22个学生,每天吹着空调上课。一楼专设茶歇区,每天上午10点半、下午两点半,是宝马班专门的茶歇时间,学生可以去吃免费的水果、喝咖啡、看电视。
教学楼还有无线网,学生上课用派发的电脑学习,休息时用手机上网。
在培训基地,宝马各系的新车,都会在第一时间送到学校,供学生参研。按照宝马要求,老师外出培训,还得坐飞机,住五星级酒店。
这般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学习环境,不枉胡涛要从岳阳赶来,用他的话说,“穿着‘宝马班’的工服走在校园里,感觉就是不一样。”
墙内开花墙外香,媒体纷至沓来,“宝马班”还引得新华社刊发专稿。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院长邓志革说,这就是校企合作带来的品牌效应,同时,也是对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带来跨越式的理念革新。
不仅如此,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除了宝马,保时捷、通用、大众、博世、福特、北汽等先后建立了校企合作班。
“北汽甚至将公司运动会,都放在了学校开。”邓志革称,双方的合作,覆盖了从研发、生产,到销售、售后的汽车产业链各个环节。学校甚至根据北汽株洲基地的生产淡旺季,将学习计划设置为“淡学旺工”,如此,学生在“工学交替”期间,能学到更多生产一线技术。
从单一的劳务输出、就业推荐,到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正在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延伸。邓志革说,“只有构建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机制,才能更好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双赢。”
改变:“剃头挑子,也要两头热”
如何构建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机制?
眼下,校企合作中的一些现状颇令人忧虑。“剃头挑子一头热”——一职校校长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所谓“一头热”指学校,“另一头”即企业。为何?部分企业的利益难得到保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合作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接受职校学生顶岗实习,需要配备专门的骨干技师指导,由此产量和质量可能会受影响;更有甚者,由于学生技术不熟练,或损坏机器进而引发生安全事故,“这都是部分企业积极性不高的主因。”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要让企业全方位融入职业教育,参加职校的课程、教学、实训改革,甚至在班级建制、学生考核上,都拥有发言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市教育局局长钟燕诠释这种多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方式,“剃头挑子,也要两头热。”
还有一条合作途径。
“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倡导行业企业办学,”这在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万友根眼里,是“株洲职业教育巩固特色,打造品牌的必经之路。” 依托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以专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共同组建职教集团,加强校企合作、城乡合作、区域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的紧密结合。
目前,我市先后组建了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南方铁路运输、湖南化工、汽车产业、服饰产业、湘菜职教等10大职教集团,与156个行业企业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形成了对接株洲轨道交通、汽车制造、冶金、航空、服饰、陶瓷烟花、生物医药、现代服务和现代农业等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特色专业群。
未来校企合作如何延伸?钟燕一语中的:紧跟产业发展,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着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转”,适应市场需求而“变”。
本报讯(通讯员 颜楚华)“原以为要一天才能办好的新生报到手续,结果不到两个小时就全办完了,真好!”近日,在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生报到现场,一位来自福建的家长高兴地说。
今年该校录取新生4521人。按照两天报到时间安排,每天有2000多人报到。如果依照传统方式,新生报到、班级分配、宿舍分配、缴费等各环节都要排队,肯定会拥挤不堪,学生、家长和老师都会很辛苦。
今年,学校开发使用了“数字迎新平台”,着力为迎新工作“减负”。学生报到时只需工作人员通过扫描枪即可获得学生姓名、考号、身份证号等信息,以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数据共享等手段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大量节省了学生签字报到、核对资料确认的时间,最大限度地优化了报到流程,避免了每个环节都要排长队的拥挤和辛苦。
同时,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其中一项,学校开通了数字自助迎新系统,增设了校园全景微图、网上选取宿舍功能。新生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完成学生报到注册、实景选取宿舍和床位、提前熟悉学校的功能区域与景观。
9月18日,捷克共和国前总理兼外长Mr. Jan Kohout 莅临四川泛美教育集团旗下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陪同前来的还有中国—捷克航空航天协会副主席彼得虎先生、成都外事办陈思伶女士。在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董事长魏全斌先生、副董事长刘亚琴女士、等学院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金堂(微博)新校区以及各类先进的综合实训室,并与学院师生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
Mr. Jan Kohout 一行来到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空乘实训中心的A330服务训练舱,看到国际学院ICC国际空乘专业学生们正在进行客舱服务,他说:“客舱服务对速度的追求是很高的,如果服务速度跟不上,乘客就会有紧张的情绪,不利于飞行安全,所以这个课程的学习是很重要的。”来到B737—800服务训练舱,观看学生们正在进行的机上安全演示,他表示说:“学生们演示的非常好,感觉我就是真的在飞机上看安全演示。”彼得虎先生是第二次来到西航进行合作交流,看到A320应急撤离训练舱,饶有兴致的换上作训服,体验了刺激的陆上紧急撤离。
参观完校区后,Mr. Jan Kohout 说:“这次参观,让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这修建得非常美丽的英伦校园,还感受到了学生们的朝气蓬勃,能够看到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民航人才培养基地的实力,以及非常具有合作前景的中国市场。”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董事长魏全斌先生与Mr. Jan Kohout 就民航业深度合作进行了交流。
会上,Mr. Jan Kohout称赞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有着非常强大的专家团队以及培养出了众多高素质的民航人才。西航与FAIR(捷克第一飞行学校)之前签下的战略合作意向书,这将会是西航进军捷克的第一步。随着捷克共和国与四川省民航相关产业深度的合作,西航与捷克共和国在民航领域必将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据Mr. Jan Kohout透露,数周后捷克总统将到访四川,就捷克与四川省民航业合作进行深度洽谈。他希望通过总统的来访,扩展合作领域,西航也能在捷克共和国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
市领导、学院领导启动“闽西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平台
中央财政支持的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实训基地一角,图为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数控系统安装调试与维修。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西大门
龙岩!龙岩!
这是一片绿色生态而又光荣神圣的红土地!毛泽东有诗句“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1929年12月,著名的古田会议在这里召开,由毛泽东同志亲自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所确立的建党建军原则,贡献巨大且意义深远!
作为龙岩这片红土地上仅有的一所高职院校——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任重而道远,她必须把培育本土适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实现一所高职院校对一座城市、一个区域的反哺!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果然不负闽西人民的期盼!
2007年学院被确定为全国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院校。
2008年学院被确定为福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这标志着学院的办学水平与质量在全省数十所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
2010年底,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再次迎来办学史上的重要节点:学院被国家教育部门、财政部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实践印证,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将无愧于时代赋予的使命,无愧于闽西人民的厚望,她正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用实际建设成果点燃红土地的火热青春!
校企合作——
2014年6月27日,闽西职业教育集团暨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2014年全体理事会议成功召开。会上,闽西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来永宝教授介绍,学院以“会——站——室”为载体,即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企业专家工作站”、“名师工作室”,建设以“教学合作、管理参与、文化融入、就业订单”为主要内涵的“融入式”校企合作平台;积极推进“园区——学校——企业”集群联动,建成以学院为主体,理事会成员单位参与的12个企业专家工作站;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学院参与的17个名师工作室。
数语惊四座!毕竟,闽西职业教育集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成立才仅仅一年时间!岂料,其魅力与成果已经凸显!
这不,仅今年就有45家行业、企业主动加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因为行业、企业尝到了校企深度合作的甜头”!
事实上,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以理事会为平台,主动对接,多方联动,全面探索校地、校区、校行、校企、校校合作,突出了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开门办学”办学特色。
“现代学徒制”便是一大亮点。在龙岩水泥同业商会的组织下,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与福建龙麟集团有限公司、闽福建材水泥有限公司等4家大型水泥企业合作,由企业出资委托培养机电一体化、水泥工艺专业订单班学生110人,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组织考试认证,实现企业需求与学生培养的无缝对接,诠释了“现代学徒制”的合作育人方式。今年6月12日,这批学生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今年6月,全国知名5A级物流企业——德邦物流从学院二年级学生中遴选35名学生组建“德邦物流班”,完成了第一批订单班同学的招生工作,今年9月初将实施第二批招生。
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举措也尽显魅力。在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过程中,学院建立了一批“校中厂”:与米兰春天量贩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校内实训超市,与深圳荣燊泰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中厂”SMT生产性车间,与上海因仑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因仑电子创新工作室”,与福建省建筑科学设计院共建“工程检测中心”。学院还把办学延伸到企业,建立“厂中校”。2013年7月,在长期友好合作的基础上,学院与厦门冠捷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校企合作举办了“厂中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冠捷班”,学生在企业按照双重身份、双重管理、双重师资、双重课程内容、双重考核、双重奖励的模式学习,毕业后直接到冠捷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就业,体现了校企产学结合、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彰显人才培养特色。今年5月,在永丰新区、古蛟新区的支持下,与福建新龙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新龙马汽车学院,与古田会议纪念馆共同组建红色旅游学院,把学校办到企业、办到纪念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学院积极探索“明日企业精英培养计划”。学院与米兰春天量贩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米兰春天商学院,共建工商企业管理(零售业服务与管理)专业,把米兰春天企业储备人才培训方案融入商学院日常教学的人才共育体系,强化应用型和适用型人才的培养。米兰春天商学院品学兼优的学生被列入“米兰春天明日精英计划”,毕业后直接由米兰春天以高薪聘用。
学院着力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时至今日,学院已经在校外建立了145个校企共投共管、教学生产双重性的实训基地。学院按照“车间与实验室合一、项目与产品合一、教学管理与企业运营合一、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合一”的原则,优化系现有教育资源,建设以“生产性”为特征、以生产“真实产品”为目标、以企业提供“订单生产”服务为宗旨、集“研发、制作、产品”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形成了集生产、实训、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生产性教学工厂,为教师的挂职锻炼、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了保障。这些实训基地拥有专业职业资格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PLC、电子仿真、智能楼宇实训室等实训室,为真正实现“校企互融、校企共育”的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从行业、企业聘请12名专家为兼职专业带头人,聘请29位客座教授、238位一线骨干承担兼职教师。今年5月,学院与厦门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与新龙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新龙马杯”园林景观设计技能竞赛。学院化学工程系与龙岩市华峰建材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新型建材和建筑垃圾综合处理技术,化学工程系还与龙岩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签订《龙岩市餐厨垃圾及粪便社会调研报告合同书》,对龙岩城区11片区进行餐厨垃圾和小区粪便清理调研,编制调研报告。电气工程系教师张源峰、戴寿超、华炳生与龙岩剑桥电子有限公司研发的产品——一种发电机风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学院继续教育部分别与中职学校开展了大专自考与中职教育的衔接,推进校校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人才培养——
近年来,学院开启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之门。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持续推进“一线”(以红土地精神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线)、“二双”(校企双环境、师资双素质)、“三证”(学生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素质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实现形式。根据人才培育模式改革要求,学院积极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的教学方法。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四是将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广泛使用数字模拟、网络信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使用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院坚持“建设以工科为主,综合性高水平地方性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立足区域,推动专业与产业对接,按照“围绕产业集群,优化专业结构,构建产学研联盟,打造专业品牌”的总体思路,构建起与产业群发展紧密对接的专业(群)结构体系:一是与龙岩“1+2”主导产业群对接,学院做大做强数控技术专业群和重点培育商贸物流类专业群;二是围绕龙岩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做强做好旅游管理类专业群、财务会计类专业群;三是针对龙岩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壮大,重点建设电子信息类专业群、艺术设计类专业群等。逐步形成了专业结构合理、整体水平较高,涉及制造、土建、电子信息、财经等13个大类、36个专业。其中,园林技术被确定为国家教改试点专业,数控技术、应用电子、建筑工程技术、旅游管理、会计电算化和机电一体化等六个专业于2013年被确定为省级示范专业。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应用化工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专业2013年12月通过了国家教育部门、财政部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的验收。
学院以校企合作理事会为平台,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主动邀请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参与学院专业规划、专业教学、实践指导。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原则,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开设订单班、冠名班,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和顶岗实习计划和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制订《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管理办法》、《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校企联合举办学生技能大赛管理办法》、《企业奖学金、助学金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就业实施方案》等制度,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实现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共推实习及就业。
学院与行业、企业遵循“三共同、三融合、三真实、三原则”的指导思想进行课程的开发设计。“三共同”即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建设教学环境、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三融合”即融入专业培养目标能力、融入职业资格认证能力、融入各项技能竞赛能;“三真实”即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真实的企业生产产品、真实的企业工作流程;“三原则”即趣味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近年来,引入职业资格标准,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完成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共同完成教学视频、企业典型案例视频、学习指南、习题库、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建设,逐步建立了具有行业特色的科学的课程体系。比如,电气系已经建立了包括“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模拟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数字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电路板设计与制作”、“单片机小系统设计与制作”、“传感器与信号检测”、“PLC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等具有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在校企共同努力下,至2014年6月,全院各专业完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完成了54门优质核心课程的设计与开发,12门MOOC课程已经进入招标程序。
学院的人才培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汇总公布的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结果中,学院有26个专业全省排名进入前十名,其中有15个专业进入前五名。麦可思公司2013年度“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学院2012届毕业生愿意推荐母校的比例为68%,比全国骨干院校2012届平均水平65%高3个百分点;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4%,比全国骨干院校2012届平均水平(90%)高4个百分点,人才培养质量大大提升。
学院始终遵循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创新办学机制,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企业全过程参与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办学之路。
人文教育——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学院把闽西红土地精神贯穿教学教育的全过程,构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闽西红土地精神为主线的人文素质教育“1234”体系。
“一条主线”即以得天独厚的闽西红土地精神作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线,通过红土地文化的无形力量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以实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目标。
“两项基础”即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和人文素质教育平台。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包括由管理人员、公共基础课教师、辅导员等组成的校内素质教育教师队伍,以及由革命老前辈、老干部、企业高管、劳动模范、优秀校友等组成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人文素质教育平台包括红土地精神教育基地、学生素质实训中心、郭申元纪念馆、学生活动中心、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创业体验园、学生职业发展辅导中心、素质教育网络平台等。
“三种途径”即课程途径、素质教育活动途径、素质训练项目途径。课程途径为开发“闽西革命史”、“古田会议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等一批具有闽西红土地精神特质的公共必修和选修课程,强化学生对闽西红土地精神的认知和内化过程。素质教育活动途径 为开展闽西区情调查研究、“红土地情怀”系列活动。打造“红土地素质大讲堂”,组建“红古田理论学习社”、“红土地学生艺术团”等一批具红土特质学生社团,通过红土素质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水平。素质训练项目途径为开发人文素质训练项目,构建学生素质训练项目库,编写学生素质训练手册,实施新生环境适应、职业生涯规划及团队合作训练、沟通能力训练、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等项目,通过素质训练项目专项拓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水平。
“四个模块”即“立德”、“立身”、“立行”、“立业”四个方面的教育。立德,以“坚定信念”为着力点,突出“闽西红土地精神”的特色教育,将红土文化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身,“以“坚韧不拔”意志为着力点,通过体育课程、心理健康课程及讲座、心理健康培训、体育竞赛、学生社团等活动,培养学生健壮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情感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立行,以“甘于奉献”精神为着力点,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文明礼仪规范读本”、“形体与礼仪”、“音乐鉴赏”等课程学习,培育学生甘于奉献、自强不息的道德品质。立业以“艰苦奋斗”精神为着力点,通过专业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等课程教学,通过校内外生产性实训,通过“素质大讲堂”等各项素质教育活动和学生素质项目训练,有效提升学生安全、质量和效益意识,锻造学生艰苦奋斗、团队协作等具有红土地精神特质的职业素养,使广大学生扎根红土地,为老区经济建设与发展奉献青春和力量。
学院“1234”人文素质教育成效显著,学院先后三年获评国家教育部门“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奖”。《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海峡导报》、《闽西日报》、福建电视台、龙岩电视台、东南网、福建省教育部门网站等各类媒体多次报道、转载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的经验和做法。
管理创新——
创新办学管理体制机制。学院积极推动龙岩市政府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闽西职业教育集团,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办学环境,形成“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理事会办学模式”。学院整合社会各方资源、集聚各方力量合作办学,创新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深化内部管理改革,增强学院办学活力。通过建立和完善理事会运行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制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制度,建立学校人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校企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校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为龙岩市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教师职称学院自主评聘。2014年7月学院开始自主评聘教师职称。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教师的职称关乎教师的切身利益,况且在评聘过程中的保密要求、纪律要求特别严,否则就根本无法操作,因为此前高级职称的评定都是省里统一评的,就是中级职称的评定也是在市里。知难而进,谨慎操作。学院先后召开了七次座谈会、三次院长办公会,最后拟定了《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方案》,在教代会上获得通过。根据教代会通过的方案,将教师业务技术工作实绩、科研成果、论文著作、资历、荣誉称号作为测评的主要内容,并结合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的特点,增设企业轮训经历、教师参加技能比赛获奖情况、指导学生获奖情况等项目。量化体系体现了对教师的综合评价,突出职业教育重点和特色,充分体现专业技术人员教学、科研和工作业绩在职称评审中的重要作用。
实施经费预算两级管理。2013年底,学院经过充分调研,广泛征询意见,最终出台了各系(部)各处室经费预算的方案。2014年开始建立院(系)两级财务管理体制和分级经济责任制,实现两级预算、两级管理,做到事权和财权的统一,充分调动学院二级系、部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共同参与的财务管理新局面,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学院以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为指导,以学院的财务规章制度为依据,按照明晰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各二级院系的实际情况制定二级财经管理制度,明确其职责、权限,使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以二级院系为中心的财务二级管理体制的运行。
创新学院资产管理。2012年6月,学院成立投标招标办公室,2014年3月,学院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处,对校产的管理坚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和监管者相分离的原则,实行“学院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成立了学院采购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专业水平高、结构合理的“采购评标专家库”,建立了由学院职工代表担任的监督员制度,修订完善《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闽西职业技术学院采购管理办法》,出台《闽西职业技术学院采购物资验收管理办法》、《闽西职业技术学院资产出租、出借管理办法》、《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使用部门资产管理细则》和《闽西职业技术学院采购合同审签管理办法》等办法,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强化责任追究,初步实现了学院资产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将以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为东风,深入学习贯彻“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海峡西岸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业精、素质高、技能强的高职人才,谱写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的华彩乐章。(曾平 王培林)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推进国家骨干校建设大事记
■大事一:2013年1月8日,我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获国家教育部门、财政部门正式批复,标志着我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大事二:2013年4月15日,由我院牵头并以我院为依托的闽西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同时成立以市领导为理事长的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
■大事三:2013年4月23日,时任市领导率市直和新罗区有关部门到校专题调研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
■大事四:2013年5月4日,学院获国家教育部门批准成为具备赴台湾读全日制本科资格的全省6所院校之一,我院专科应届毕业生通过省“专升本”考试可直接赴台湾科技院校读全日制本科。
■大事五:2013年5月28日,我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项目获福建省教育部门批准,2013年首次招收100名全日制本科学生。
■大事六:2013年6月8日,市里联合下文,成立以时任市领导为组长的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大事七:2013年6月18-19日,学院第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吹响了“为如期建成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早日建成海西一流、全国知名的高职名校而努力奋斗”的号角。
■大事八:2013年6月25日,时任市领导主持召开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校建设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我院办学经费、办学用地、师资队伍建设等实际问题。
■大事九:2013年7月5日,成立中国革命老区职业教育联盟筹备会在我院召开。
■大事十:2013年7月8日,被列为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的我院学术交流中心和教学实训大楼主体工程(建筑面积共计45000平方米)顺利封顶,为推进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保障。
■大事十一:2013年7月21日,龙岩市政府部门出台支持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改革发展专门实施意见,制订30条具体政策措施,大力推动我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升办学水平。
■大事十二:2013年10月12日,我院举行学生“第三本证书”(素质证书)启动仪式。“第三本证书”制度的实施,是我院红土地精神育人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大事十三:2014年5月8日,台湾东南科技大学、环球科技大学、修平科技大学、东南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等10所台湾科技院校的校长、院长莅临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参访,与我院分别签订合作协议书。
■大事十四:2014年6月11日,我院举行2014届龙岩市水泥同业班毕业典礼,50多名订单班学员顺利毕业,我院“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结出硕果。
■大事十五:2014年6月27日,闽西职业教育集团暨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2014年全体理事会议在我院成功召开,又有45家行业、企业加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
■大事十六:2014年7月10日,我院履行闽西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服务职责,开办首期中职教师专业进修培训班,龙岩市11所中职学校近160位专业教师参加。
■大事十七:2014年8月7日,龙岩市领导一行来校调研我院骨干校建设、征地、规划等事项。
■大事十八:2014年9月4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系(筹)、护理系(筹)揭牌仪式隆重举行,进一步夯实了建设工科为主、综合性高水平地方性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基础。
王娜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今年年初,她与其他5个同学一起,在学校的实训基地农博园里承包了一块22亩的葡萄种植基地。6个同伴每天吃住都在这儿,从栽培到管理,再到销售,他们事事亲力亲为。王娜告诉记者:“葡萄成熟后,我们不仅销售给附近的超市、水果店以及散客,还进行‘线上销售’,把亲手栽培出来的葡萄卖给更多的人。”
据江苏农林职院农学园艺系实训基地主任王全智介绍,学校采取“零投入、后结算”的模式,搭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平台。“学校先帮学生垫付每亩1000元的承包费,等到第一年葡萄收获后再向学生收取这部分费用,剩下的则由学生自负盈亏。”学校专门派了8位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专业教师为学生们提供指导,让他们在校期间就能完全掌握农作物的科学种植技术。王全智说:“这样一来,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就能上手,至少能缩短一年的适应期。”
搭建像葡萄种植基地这样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平台,让学生将课本理论知识与现代农业生产过程无缝对接,是江苏农林职院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师生到田头、课堂移村口”这样的现象在该校并不少见。
据江苏农林职院副院长简祖平介绍,学校目前已建成江苏农博园和江苏茶博园两大实训基地。两园核心区共4379亩,辐射区达1万多亩,形成园林工程、畜牧兽医等5个教学工厂和植物工厂化育苗、植物保护等6个实训中心,能够为学生提供1850个实训岗位,覆盖了学校所有的涉农专业。
此外,江苏农林职院还积极向校外拓展实训平台,目前校外合作企业已发展到405家,其中与学校形成资产纽带的合作企业有6家,注入资金达1.18亿元。据统计,近6年来,江苏农林职院累计获得项目资金9400万元,建设了国家丘陵地区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国家梅山猪保种场等26个基地。
9月12日,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与海南师范大学共同承担的海南省职业教育立交桥项目“高职与普通本科4+0联合培养电子商务专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项目开学典礼在海职院第一会议室隆重举行。海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梁广、学生处处长杨海、信息学院院长吴丽华;海职院董事会副董事长吴淦国、代校长王安兴、党委书记王承庆、副校长梁栋,教务处、学生处、商学院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有关老师及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班2014级58名同学参加了开学典礼。
会上,梁栋副校长向同学们说明了本试点项目对推动国家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海职院办好试点项目专业的良好基础条件与决心;海南师范大学梁广处长向同学们介绍了海师大的基本情况、选择此项目的原因以及合作双方在项目前期已开展的工作、今后的安排等,并对两校合作将试点项目专业本科班的同学们培养成能持毕业证、学位证、职业资格证三证毕业的合格电子商务人才、取得项目成功表示了极大的信心。
王安兴代校长代表学校感谢省教育厅和海师大对海职院的支持和信任,对选择报读这一专业的同学们提出了要求,希望大家树立信心、坚定选择,全面发展,争做全体海职学生的榜样。
吴淦国副董事长代表学校董事会对海师大与海职院合作,共同承办此试点项目专业提出了美好愿望,并对全体同学在未来四年的学习中提出了希望: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
9月15日,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金工实习在青岛黄海学院实训中心开班。本次实习中国海洋大学共组织了机械、船舶、自动化、工业设计、电子工程五个专业372名学生参加,他们将在青岛黄海学院实训中心分别进行15天和6天的金工实习。这是中国海洋大学第二次组织学生到我校实训中心金工实习。
青岛黄海学院实践教学部主任表示,中国海洋大学金工实习课程教学能够第二次选择在黄海学院进行,是对我校教学工作以及实训设备配套的认可,希望双方通过这次实习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他要求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要树立安全高于一切的意识,严格遵守实习规章制度,珍惜实习机会,以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增添美好的回忆;要求教师们要精心安排好实习教学课程,认真施教,使学生学有所得。
青岛黄海学院实训中心建于2006年,该中心建有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焊接技术实训基地、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电子电工技术实训基地、钳工技术实训基地、机械加工技术实训基地共6大基地,基地设备投资近4000万元,是青岛西海岸规模较大的实训中心。
近日,在咸阳市启动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工作的背景下,为了做好咸阳市商务志的编纂工作,咸阳市商务局委托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对商务局相关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类、编撰并形成30多万字的《咸阳市商务志(1991-2010)》。日前,陕西工院与咸阳市商务局已正式签署了《咸阳市商务志(1991-2010)编纂与研究》横向科研项目合同书。
据悉,该项目由工商管理学院韩文飞副教授主持,项目组成员以文秘教研室教师为主,并挑选部分学生参与了资料的收集工作。此次项目合作,是工商管理学院继上半年完成咸阳高新区管委会委托的《咸阳高新区工业经济情况调查研究》课题后,承接的又一横向课题,也是工商学院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进行科技服务社会的重要举措。
暑假期间,项目组依据编写大纲,对商务志断限期内的所有档案进行了选择、归集和电子化工作,已形成200余万字的编纂资料,为开展编写工作打下基础。目前,课题已进入编撰阶段,预计将于2015年9月完成终审稿。
横向科研项目合同书 |
项目组成员在进行资料采集 |
日前,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批准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教师[2014]8号),公布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陕西工院共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实现了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
据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代表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最高荣誉,四年评选一次,本次共产生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5项、一等奖148项、二等奖1167项。
获奖项目如下:
2014年4月28日,南充日报第三版登载了“营山首次使用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报道。报道中讲,周新明同学使用自己设计和制作的遥控飞机(无人机)在营山县济川乡进行了实地的秧苗移栽前病虫害防治的农药喷洒,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报道中提到的周新明,目前还是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同时因在特种飞机设计制作中的出色表现,已经被绵阳市特飞科技有限公司提前录用为正式员工。可谁知道,4年前的他还因学习成绩不好而辍学务工。
周新明的这一番神奇经历,至今让他的父母和街坊邻居觉得“很意外”。命运发生如此大的转折,“得益于在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期间的校园学习生活,”周新明告诉我们。
辍学闯荡四处碰壁 回归校园接受再教育
周新明家在四川南充,高中时由于贪玩,学习成绩不佳。虽然如此,他还是对自己充满信心,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他选择了辍学务工,希望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两年的时间内,周新明干过销售员,业绩平平;又与人合作做防盗门生意,血本无归。处处碰壁后,年少轻狂的他终于发现了自己诸多的不足,特别是缺乏在社会中生存的核心技能。经过多次反省,他渐渐认识到:知识才是人生的敲门砖,技术才是人生的垫脚石。于是,他再次作了一个影响终身的选择:重操学业,进入高职院校学习。
兴趣为基础 学校作支撑 成为专业“机迷”
2012年9月,在父母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下,周新明来到了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一名高职学生,开始了自己的学习之路。
在大一的学习生活中,他和普通的高职同学一样,享受着学校的教育资源;经过社会磨砺的他,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学习技能,经常去图书馆看书,生活十分充实。
在大二的一天,周新明从图书馆出来,偶然发现一群同学在广场上玩航模,一问,原来是学校航模协会的。在观看和交流中,他发现自己对这个项目很有兴趣,也有感觉。经过争取,他如愿以偿地加入了航模协会。自此,周新明与航模和无人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协会同学的帮助和老师的指导下,周新明和小伙伴们一起完成了多个项目,从简单的组装到制作。对航模,他也从陌生到熟悉,到得心应手。与此同时,他的专业知识也变得越来越扎实,实践操作能力越来越强,他不再满足于制作简单的航模,开始接触无人机。痴迷的他,常常废寝忘食地在寝室组装无人机,或者在实训室制作零部件,在运动场和广场上放飞。有一次,试飞失败,昂贵的无人机摔坏后,花了好几千元才修复,心疼之余,他并没有灰心。在同学和老师们眼中,他是一个真正的“飞机迷”、“大忙人”。
有了自己的“爱机”,周新明开始参加各种科普、交流活动,在协会指导老师和校外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在航模和无人机方面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在绵阳“机迷”圈子中小有名气。一次,他收到了来自绵阳南山中学的邀请,为该校航模协会作技术指导工作,给该校学生作普及航模和无人机知识。
学院对周新明参加航模和无人机活动十分支持。辅导员杜老师曾对他说:“这是好事啊!学校对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历来都很支持。我们高职学生就是要有兴趣、有梦想、有行动。加油,老师相信你!”
赢在坚持 梦想成真
一次放假回家干农活时,周新明发现,农村作物靠人工防治病虫害耗时费力,传统方式喷洒农药让乡亲们苦不堪言。“机迷”周新明突然灵光一闪:可不可以用无人机代替人去喷洒农药呢?于是,他开始琢磨、尝试。
可玩儿是一回事,真正应用又是一回事。一旦开始尝试,问题接踵而至:“飞机要怎样装载农药呢?飞多高才合理呢?怎样让飞机喷洒的农药更均匀,实现最大化利用呢?……”这些问题让他陷入了无尽的困扰。于是,他买来相关书籍,利用课余时间一点一点地啃,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并反复向学校有关的专业老师请教。“那时,我几乎没有在晚上12点以前睡过觉。但是我相信赢在坚持,成功只是一步之遥”周新明说。
付出终有回报。2014年4月,周新明的首架农药喷洒无人机研发成功。据4月28南充日报报道:一架轻型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遥控下,在营山县济川乡向坝村进行了秧苗移栽前的病虫害防治,无人机一亮相,就吸引了村民们的目光。
“别看飞机小,可功能很齐全,效率很高。”现场技术员周新明向记者展示了这种多旋翼遥控式无人机。这种无人机不需要使用跑道,可在田间地头起降,可根据农作物和药品的特点,调整飞行速度和高度;无人机装有GPS定位系统,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有助于增加雾流穿透作物,防治效果好;远距离遥控操作,作业人员避免了接触农药带来的危害。据介绍,该无人机每小时作业面积可达50亩以上,每亩作业成本仅需10元。
……
搜狐网、新浪网、四川三农经济网等媒体纷纷报道了周新明研制无人机喷洒农药的事迹。同时,中国科技城一家专业从事民用无人机系统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的新型高科技公司——绵阳市特飞科技有限公司向周新明同学抛出了橄榄枝。
如今尚未毕业的周新明,已经被绵阳特飞公司正式录用,成为了该公司最年轻的骨干,深受公司领导赏识。公司董事长谢立东谈起周新明时赞不绝口:“小伙子有想法,能干,动手能力强,还舍得吃苦,有前途!感谢绵职院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学生。”
采访过程中,周新明对公司的工作环境很满意,对未来充满信心,对绵职院和老师的悉心培养、协会小伙伴们的鼓励和支持充满了感恩之心。“学校里面社团活动很多,每个系都有好几个专业协会,老师对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培养很重视,我身边的好多同学都参加过各种技能竞赛,还有不少人拿过全国性的大奖。能来到绵职院读书,我深感幸运。读高职,只要努力学习技术、学会做人,人人都能出彩。”
9月13至14日,按照学院新生入学教育安排,陕西工院各二级学院切实抓住这一学生思想、行为转型的有利时机,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入学教育活动,帮助新生适应学习生活环境,尽快完成角色转变。
机械工程学院
13日上午,机械工程学院2014级新生入学教育暨专业教育大会在明德堂举行,机械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金辉、院长田锋社、副院长胡建辉、继续教育中心夏粉玲、学工办主任舒蕾及学工办辅导员出席了会议,2014级全体新同学参加了会议。
机械学院院长田锋社向全体新生表示祝贺与欢迎,向他们介绍了机械工程学院的发展历程、师资力量、实训条件及近年来所取得的各项成果,并对机械工程学院四个专业作了详细的专业教育。
机械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金辉指出,希望同学们借助入学教育的第一课,尽快适应全新环境,尽早熟悉大学生活,有效规划学习生涯,并从“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三个方面要求同学们珍惜大学美好时光,为开启未来璀璨人生夯实基础。
随后,2014级新生还分批参观了机械学院相关实验实训场所和设施。
材料工程学院
同日,材料工程学院2014级新生“起航工程”暨入学教育系列活动启动。材料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张普礼,教务处副处长赵明威,材料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郭旭华,副院长韩小峰和2014级410余名新同学参加了会议。
材料学院院长张普礼对全体新同学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材料学院的发展历程及近年来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他希望新生在“养成良好自学习惯、形成高效学习方法、重视提高实践技能”等各方面努力奋进,努力成为一名优秀学生。
院级三好标兵、模具1203班李聪聪及新生代表陈腾同学先后发言,表达了严守校纪校规,勤奋刻苦学习,讲文明礼貌,注重团结协作,做好学、敬业、德高、技强的陕西工院人的决心。
据了解,材料学院新生“起航工程”将利用一学期时间,开展“四个一”系列主题班会、学涯规划与设计大赛、班主任及班助专题培训等系列活动,有效帮助新生进一步了解院情校情,明确学习任务,规划大学生涯。
数控工程学院
13日,数控工程学院在明德堂举行2014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入学教育大会,该院党政负责同志、相关科室负责人、全体辅导员、班主任和全体新生参加了大会。
会上,数控工程学院院长卢文澈详细介绍了该院的基本情况和专业特色,党总支书记南欢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新老生代表进行了发言,辅导员分别向新生介绍了团总支学生会简况、入党程序以及学生手册中的相关制度。继续教育中心刘昕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深造有关情况。大会在全体新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
会后,院长卢文澈为新生进行了专业教育,新生们分别走进图书馆、校史馆、实验室等处进行了参观。
工商管理学院
13日下午,工商管理学院2014迎新生暨入学教育大会举行,工商学院党总支书记孙继龙、院长韩文飞、副院长吴珊娜、学工办主任张联朋、实训中心主任雷引周及756名新生参加了会议。
工商学院院长韩文飞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和机构设置、发展历程及教学成果,勉励同学尽快树立大学阶段新的人生目标,珍惜在校时光,不仅要学习好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学会做人做事,传承社会文明,全方面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工商学院党总支书记孙继龙鼓励同学们在新的人生阶段尽早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树立远大理想,将自己的个人梦和伟大的中国梦相结合,从小事做起、身体力行过好每一天,一点一点地向成功迈进。
化工纺织学院
同日上午,化工与纺织学院2014级新生齐聚学术会堂,参加入学教育大会。学生处处长王超联、教务处副处长赵明威、化纺学院党总支书记孙文杰、院长杨建民、副院长贾格维、继续教育中心孔育国和全体2014级新生参加会议,并听取了2012级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朱婷婷同学所作在台湾中州大学交换学习的分享报告。
会上,化纺学院院长杨建民介绍了化纺学院的行业背景、人才需求情况、专业设置、教学团队、获奖情况等,并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内外兼修,努力成长为优秀学生和有用人才。学生处处长王超联、教务处副处长赵明威、继续教育中心孔育国先后就学生教育管理、学生学籍管理、专升本和资格证考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据悉,为了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涯,化工与纺织学院在2014年新生教育中,以报告会和交流会等形式,让在校优秀学生与2014级新生互动交流,引导新生做好学习与职业之路规划。
信息工程学院
14日上午,在陆续完成了实验室、图书馆等入学教育环节后,信息工程学院560名新生同学参加了2014级新生入学教育大会。信息学院党总支书记杜云,院长何玉辉,副院长夏东盛,教务处副处长赵明威,学生处教育管理科科长王康虎及全体新生参加了会议。
会上,信息学院党总支书记杜云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和信息工程学院的专业设置、专业建设、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情况,并向全体新同学提出五点希望:第一,树立自我形象,增强自信心;第二,确定奋斗目标,努力实现;第三,转变学习方法,改变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第四,勤奋学习,勇于挑战更多的新课题;第五,感恩父母,坚守责任心,敢于担当。
教务处副处长赵明威、学生处教育管理科科长王康虎分别就学籍管理、毕业证获取条件、学生管理、学生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入学教育大会,信息学院将对2014级新生继续进行学生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作品展示、专业教育等系列活动。
电气工程学院
14日上午,电气工程学院2014级迎新大会在学术会堂举行,电气学院党总支书记万可顺、院长卢庆林、副院长殷锋社、继续教育中心顾玉敏和该院2014级500余名新生参加了会议。
电气学院院长卢庆林在欢迎词中向500余名新生同学表示祝贺并从素养、诚信、感恩、自强、学生之道、仁爱之心,远大目标,努力实践等7个方面勉励新同学们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努力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素养,成为优秀大学生。
教师代表董佳辉、新生代表祁逢元先后发言,继续教育中心顾玉敏介绍了技能证书考取和函授专升本相关政策。
会后,2014级新生听取了由卢庆林、王永康、吉武庆、耿凡娜老师所作的专业介绍,并参观了电气学院实训室。
土木工程学院
14日下午土木工程学院举行2014级新生入学教育大会,保卫处处长屈军锋、教务处副处长赵明威、土木学院党总支书记何克祥、院长贺天柱、副院长杨谦和1140名2014级新生参加会议。
土木学院院长贺天柱代表全院师生对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着重介绍了学院先进的办学条件以及土木工程学院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等基本情况,使新生同学对学校有了全面而细致的了解;保卫处处长屈军锋从防火、防盗、防骗等几个方面为学生介绍了如何保护自身人身安全;教务处副处长赵明威从学籍管理、违规违纪和毕业证获取条件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教学管理工作;继续教育中心邓宗轩从专业证书、自考、成人教育专升本等情况进行了介绍。同学们表示获益良多,通过此次教育大会对学校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原标题:新疆和田90后大学生制服暴徒获重奖
中新网乌鲁木齐9月19日电 (陶拴科 王兴林)19日记者从新疆和田地委获悉,中共和田地委、和田地区行署近日表彰奖励了见义勇为大学生阿尔巴提,并为该同学戴上绶带、颁发证书及奖金5万元。
8月25日17时许,在和田市艾提卡尔大巴扎路口发生一起犯罪嫌疑人持斧追赶砍杀群众案件。正在执勤的民警、协警等7人快速反应、果断出击,犯罪嫌疑人持斧疯狂反抗和袭击民警。在千钧一发之际,刚好路过案发现场的阿尔巴提果断使用其驾驶的摩托车将犯罪嫌疑人撞倒在地,协助执勤民警成功将嫌疑人抓获,处置过程中未造成其他群众和执勤民警受伤。
面对行凶的暴徒,阿尔巴提英勇反抗,表现出了一名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担当。阿尔巴提说:“有同学问我看见歹徒不害怕吗?我认为越害怕,歹徒就越疯狂,老师也常常教育我们,要热爱祖国,保护自己的家园,维护民族团结,建设大美新疆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肩负起的重要责任。我们应积极与‘三股势力’作斗争,做一名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的大学生。我们热爱新疆,我们绝对不允许任何人破坏我们的家园。”
阿尔巴提生在和田、长在和田,良好的家庭素养及社会教育,使他成为了一名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的当代大学生。在父母眼里,他是个乖巧听话的好儿子,在老师眼里,他是一名敢于担当乐于助人的好学生。阿尔巴提这位极为朴实普通的大学生在面对暴恐分子行凶时,临危不乱,敢于发声亮剑,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质,他的事迹人人称道叫好,在全院迅速营造起了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浓厚氛围。
阿尔巴提作为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明年将去马来西亚继续学习深造,面对学业他充满信心,面对荣誉他坦然淡定。他的事迹一经在全院传开,大家积极主动和他做朋友,将他树为见义勇为、民族团结学习的榜样。吐尔逊也来自和田,在当天的表彰仪式上,他始终陪伴在阿尔巴提左右,以和田为傲,以拥有这样的朋友为荣。
和田市市长米吉提·图尔荪尼亚孜说:“阿尔巴提是‘90后’大学生,他见义勇为,主动与暴恐分子作斗争,弘扬了正气,在广大青年中发挥了示范作用,和田地市给予他奖励,号召和田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80、90后’群体向阿尔巴提学习,像他一样积极维护祖国统一,参与到反恐专项行动中来,为维护和田的长治久安作出贡献。”
9月17日下午,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老校区大礼堂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掌声迭起。由陕西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办,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陕西省大学生创业报告会”在这里隆重举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李田,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大学生创业部部长余俊杰,陕西省大学生创业明星---西安迪漫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胡得建和陕西力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池万龙出席报告会。报告会由该院副院长杨建勋主持。该院招生就业处、团委及各院系就业工作负责人、各院系学生管理科长、团总支书记、团学干部及2015届毕业生代表近千人参加报告会。
杨建勋代表该院万余名师生对省人才交流中心长期以来给予学院大学生创业、就业等方面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莅临该院的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各位领导、大学生创业明星表示热烈的欢迎。胡得建和张云龙分别做了创业报告,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故事和创业心得,并为准备创业的大学生提出“创业不要等不要靠”,“创业往往不是输在起跑线而是跑道上”,“寻找优势互补的合伙人”等等一些建议和忠告。
李田就两位大学生创业明星的创业历程进行了精彩点评,并和两位创业明星回答了现场同学们就大学生创业的前期准备、资金来源、人脉关系、专业知识、心理准备、创业团队组建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精准专业而不失风趣诙谐的回答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报告会后,该院同学纷纷表示,通过学习国家创业扶持政策,与大学生创业英雄的近距离接触,倾听他们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和成长体会,得到了很大的启迪和鼓舞,激发了创新创业的热情,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努力方向。
近年来,陕西工院重视与企业的交流,坚持校企合作,共赢发展,每年暑假坚持开展“走进企业”活动,通过走访座谈、参观交流、收集资料、总结回顾,了解企业情况、市场需求、学生在岗等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9月16日下午,2014年暑期“走进企业”调研工作总结交流会在崇文楼九楼会议室召开。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天哲、副院长王晓江、副院长王津以及各二级学院院长、书记,校企合作处、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继续教育中心等部门负责同志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王晓江副院长主持。
按照学院统一部署,各二级学院利用暑期,组织教师深入企业,采取现场考察实际生产过程,走访用人单位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与毕业生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专业调研,并通过分析收集信息,形成专业调研总结报告。据统计,全院共60多位领导及教师走访了陕西全省以及江苏、浙江、重庆、宁夏、内蒙等地区的120多家企业,与300多名毕业生进行了交流,收获了许多有益的信息、意见和建议,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会上,校企合作处处长孙小云首先介绍了调研工作的整体安排和实施情况,各二级学院负责人以PPT形式对各自的暑期调研情况、在调研中获得的信息、遇到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设想进行了认真地总结交流。根据调研结果,陕西工院毕业生整体上广受企业好评,愿意与学院保持长期联系;毕业生就业质量较往年有所提高,涌现了许多在工作岗位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毕业生。与此同时,很多毕业生对陕西工院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
最后,王津副院长、王天哲副书记、王晓江副院长分别讲话,在充分肯定此次调研成果的基础上,要求各二级学院充分重视企业反馈的信息,把就业与招生联动起来,动员全体教师和学生管理干部,加强对毕业生的教育和管理,提升专业技能、培育职业精神、培养名片学生,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同时,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推动校企资源共享,促进校企双方深度合作。
陕西工院召开2014年暑期“走进企业”调研工作总结交流会 |
各二级学院代表交流调研情况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自2013年11月启动教育部“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项目工作以来,校企双方高度重视,按照实施方案的进程安排稳步扎实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成果。
一是校企联合招生招工,为现代学徒制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在去年与北京华恩投资有限公司、宁波星动力潮流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现代学徒制试点“爱亲班”、“星动力班”基础上,今年又与宁波星动力潮流有限公司、创维集团开展了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招生招工。在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允许的招生录取政策范围内,以学校招生生源和招生类型为依据,按照企业招工岗位——后备片区经理、储备店长的岗位需求,共同确定了2014年度100名计划用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试点。为保证录取工作的规范实施,校企双方成立了联合招生招工领导小组,学校和企业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校企共同制定招生章程并通过学校招生宣传和企业招工宣传渠道对社会和考生公布,接受考生的预报名。校企共同对报名考生进行招生招工面试。学校完成学生录取时企业完成准员工录用。
二是校企联合设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与合作企业北京华恩投资有限公司、宁波星动力有限公司充分沟通和协商,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面向的两个不同行业和不同职业岗位,制订了既具一定差异性,又有较大同一性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更为清晰明确。学校与合作企业一起进行课程教学任务分配,学校与企业分别完成各自擅长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教学,企业对就业人才职业岗位技术技能要求得以充分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也更具灵活性和实效性。学生毕业时需取得品类管理师证书、电子商务师证书、职业经理人证书中的任意一张职业资格证书,才能顺利毕业。
三是校企联合实施培养,形成渐进式实岗育人模式。该校建立起既符合教育规律,又能满足企业需求的“渐进式”学徒培养方式,即学生入学后的六学期,前三学期以学校教育为主,企业通过植入课程参与人才培养,后三学期以企业师傅培养为主,学校通过完成部分实训课程参与人才培养,形成企业逐步介入学校教学,到企业为主进行教学,再到学校补充企业教学的不足,校企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方式。这种“渐进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商科人才培养的最新探索。
四是校企联合建设师资、课程与实习基地,激活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校企双方在双师队伍、课程、实训实习条件等关键要素方面进行了重点建设。明确了双师选拔标准,建立了校企师资“互学互帮”制度和“双向考核”制度。重构课程体系,围绕人才培养方案所确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构建理论知识与实践实训体系,形成了“通识教育课程”+“职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修订了课程标准,截止目前,已完成17门课程的教学标准修订工作。共建实训实习基地,两家合作企业——北京华恩公司和宁波星动力公司从北京、河北、山东、陕西、山西、江苏、浙江6省1市约600家门店中认真筛选出近100个门店,供2013级92名学生轮岗实训和顶岗实习,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完备的实训条件。
五是校企联合管理班级,增强学生企业员工角色意识。现代学徒制班建班以来,根据企业对员工形象的要求,学校制定了学徒形象标准和礼仪规范,实施模拟企业运行的班级管理。现代学徒制班推行“校企双班主任制”,即除了聘任“校内班主任”外,还聘请了华恩公司培训经理作为“企业班主任”。现代学徒制班以模拟公司的形式进行管理运行。班级实行企业化职位设置,由企划部、营销部、学习型组织建设部、财务部等8个部门组成,每个部门经理竞选上岗,负责该部门工作。每一名学徒都是该公司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章程”,并按《员工手册》规范自身行为。班级在总经理(传统意义上的班长)的带领和各个部门经理的配合下运行,实现建设目标和工作任务。制定了渗透企管元素的班级制度,包括考勤管理办法、个人业绩考核办法、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宿舍“8S”管理办法、部门经理聘任与考核制度等。营造融合企业文化的班级氛围,将企业发展历程、企业管理制度、形象店照片等内容作为教室布置素材,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了学徒的企业归属感。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