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热潮
现场体验
4月24日,河北省深泽县铁杆镇杜社村村民张林端一见到县农广校校长刘军峰,就忙不迭地问各种生产上的问题。这位47岁的中年妇女,2012年报名参加了县农广校组织的“送教下乡”涉农专业全日制中专班,成了班里年龄最大的学员,而刘军峰正是她的班主任。
“上了一年多的课,俺不但知道了怎么种葡萄,还重新学习了文化知识。原来种地是啥都不会,瞎忙乎,现在,俺还能给其他农民做指导呢。”面对记者的采访,张林端颇有感触。
如今在河北各地,像张林端这样上过中专班的农民还真不少。从2009年起,河北省农广校积极组织实施“送教下乡”涉农专业全日制中专教育工作,免费为农民开展职业教育,把中职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三年来,共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骨干19648人,为全省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实用人才支撑。
职业教育办到家门口,瞄准留村务农农民
“这些年来,涉农专业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是学生越来越难招,二是很多毕业生不愿回农村务农。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显得越发重要。”在河北省农广校副校长张丽娟看来,要培育出真正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必须依靠职业教育,探索出适合务农农民的职教模式。
究竟该怎么做?“我们觉得,中职教育应放开年龄限制,面向真正留村务农的、有学习需求的农民,进一步改革教育模式,找到适合他们学习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张丽娟如是说。
2009年,河北省开始对农村职业教育进行改革,开展“送教下乡”。长期从事农民教育培育工作的河北省农广校利用自身优势,结合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发展需要,也正式开始了“送教下乡”涉农专业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的创新探索,在多方面进行大胆进行创新和突破,并配有完整规范的教学体系。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教学目标上,中专班坚持与农业生产要求和农民增收致富等紧密结合,贴合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在招生年龄上,中专班首次做出较大突破,要求不超过45岁的农民均可报名,同时在建班的过程中,注意生源辐射范围和县域生源规模的适度。而在教学方式上,每个班的开设都是结合当地的特色产业,都把课堂搬到村里的田间地头或者示范园区和试验基地,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在家门接受到良好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
而为了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河北省农广校还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要真正吸引我们农民来上课,必须要有好的老师,要有强劲的师资力量。”据张丽娟介绍,多年来农广校系统选聘农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多渠道广聘专家教授,充实和壮大技能型教师队伍。
一直参与教学管理的刘军峰这样总结“送教下乡”中专班的特色:“过去,农民培训是‘黑板上种庄稼、教室里养猪羊’,现在则是‘家门口学理论,种养场里学技术’,不离土不离乡,学习生产两不误,边学习边实践,边生产边示范,学以致用。而且学完之后,在取得中专毕业证的同时,还能获得职业资格鉴定证书。”
既学知识又学技术,新型职业农民得成长
“以前的短期培训只能解决生产上遇到的一两个问题,学到是‘皮毛’,不够过瘾。而长期学习的话,俺就能跟着老师把种葡萄的知识都好好地学一遍,而且还是免费学,这样的好事哪里找啊?”说到上中专班的学习收获,张林端对记者侃侃而谈。
承德县农广校在当地开设的“送教下乡”蔬菜种植中专班,可让下板城镇北颧村菜农申振岭乐不可支:“原来,根结线虫每年给我造成的损失不下1万元,可没想到农广校老师到大棚里转了一圈就开出了根治的好方子,帮了大忙又让我们开了眼!这课上得值!”
中专班的学习学到的可不不仅仅是技术。定州市东亭镇黄家营村42岁的刘洪平则对记者直言,中专学习帮她提高了文化水平。“俺初中毕业后就几乎没写过字,现在上课写作业,字写的也顺溜了,短信电脑什么的都会用了。”刘洪平说,“俺闺女上初中,看到俺每天都在认真学习写作业,这股劲头还带动她认真学习了。想不到俺上这个中专班,还成俺闺女榜样了。”
从2009年第一次办班开始,藁城市农广校已经培养了农民中专学员452人,首届学员已经毕业。在藁城市农广校校长李梦阳的眼里,三年的学习,许多农民发生的变化太大了。“我记得第一堂课,大家都不懂纪律,作业也不太会写。但是毕业时,他们的精气神完全不同。技术不再话下,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也好多了,学员思想认识转变了,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有技术、有文化、有素质、有头脑,这才更符合我们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要求。”李梦阳告诉记者,如今,这452名学员大多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和技术顾问。
“送教下乡”涉农专业中专班让河北各地的留村农民成为了新型职业农民,而他们的成长,也推动了河北各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和提档升级。承德县中专班的学员带动承德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当地新建百亩以上园区8个,新增规模3000万盘,产值2.4亿元,增收9000万元。怀来县农广校在老君庄村结合当地发展冬季大棚果蔬产业,开设种植专业园艺班,从北京三安科技有限公司引进有机草莓生产技术项目,如今该项目已在当地扎根,草莓产品一直产销两旺,供不应求。三安科技有限公司表示,之所以将有机草莓生产技术落户到该村,看中的就是这里培养的高素质农民。
农村职教改革仍将继续,期待培育更多职业农民
2009年,河北省“送教下乡”涉农专业中等职业教育模式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进行推广。采访中记者也感受到,“送教下乡”涉农中专班的开办,的确受到了农民们的欢迎。许多没有参加过培训的种养大户、合作社社长都对学习抱以极大热情。
“短期培训肯定跟系统学习不一样。只有有了系统培训的全套知识,我们才能应对生产中的各种情况。”37岁的刘和宾是藁城市南孟镇韩家洼村“丰可得粮食种植合作社”社长,2012年起,他回乡创业,流转1000多亩土地种植小麦。尽管拥有高中学历,但他告诉记者,在创业过程中缺少的就是专业系统的农业知识,迫切需要系统学习来为自己“充电”。同是返乡务农创业的东邑村29岁小伙史文浩也表达同样的看法:“短期培训虽好,不如系统学习来得规范,开新班了,我第一个报名!”
“我们开设的农民中专班,契合了农民的实际生产生活需要,而45岁以下的年龄规定,真正瞄准的是留村的务农农民,培育的也是真正的新型职业农民。这些农民扎根农村,坚持务农,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对他们进行中职教育培养,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需求都很大。”张丽娟话锋一转,“尽管我们探索的中专班打破了‘围墙’教学的概念,但仍有局限,比如我们实行的还是全日制的教学管理,这不太符合农民的实际情况,还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改革。”
今年4月,教育部和农业部联合印发《中等职业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施行》,面向50岁以下农民,实行农学结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过去全日制中职教学的方式。对于这一改革,李梦阳认为方案出台恰逢其时,她希望国家能加大对农民培训和培育的投入力度。定州市农广校校长郭惠臣则期待,伴随着方案的出台,能给予教学方式真正的灵活,对一些课程进行适时的改革,真正满足农民的需要。
“方案的出台对我们‘送教下乡’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也是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符合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需要,是一项重大的进步。”张丽娟希望,方案能真正解决好农民中专班的经费问题,早日将农民中职教育纳入到国家教育补助的行列,让更多有需要的务农农民享受到职业教育的阳光。
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揭晓
禹天建 绘
原题:《中国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我国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我国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总体战略目标一是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争取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以上,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
二是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三是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实现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各类人才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显著增强。
四是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以上;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五是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提高教育开放水平;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为进一步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树立职业教育领域的先进典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联合在全国职业教育战线开展了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评选表彰活动。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晓璇 通讯员 穗教宣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