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今年上半年,我司建立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情况定期报送和发布制度。据此,各地上报了一批集团化办学数据和案例,现予以公布(请登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www.chinazy.org下载)。请各地根据本地区集团化办学的最新进展,对相关数据和案例进行更新、补充,并确定1名集团化办学工作联络员。更新后的集团化办学数据和材料、本地区联络员信息,请于11月29日前发至电子邮箱yanggongan@163.com。
联系人:杨公安 联系电话:010-66097867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2013年11月15日
资料下载:
1.样表下载
2.各省市已经上报情况:
北京(暂无)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暂无)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暂无)
浙江(暂无)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暂无)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暂无)
重庆
四川(暂无)
贵州(暂无)
云南
西藏(暂无)
陕西
甘肃(暂无)
青海
宁夏
新疆
新疆建设兵团(暂无)
厦门
大连
宁波
青岛
深圳
3.各省市2011年案例汇总: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暂无)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暂无)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暂无)
云南
西藏(暂无)
陕西
甘肃(暂无)
青海
宁夏(暂无)
新疆
新疆建设兵团(暂无)
厦门(暂无)
大连(暂无)
宁波
青岛
深圳
临近年终,新一届的毕业生迎来了集中求职的时间节点。根据人才市场的反馈,当前许多2014届高校毕业生都已经开始进入求职期,并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求职准备。而受到“最难就业季”的余波影响,不少毕业生都对自己日后的职业走向有了更多的考量和权衡。相较于往届毕业生,新一届毕业生的求职显然更加务实。许多毕业生都告诉记者,他们最希望找到一份高薪且发展前景好的职业。
诚然,对于初出茅庐的毕业生而言,对于薪资的过分在意将十分不利于他们的求职。但随着物价的飞涨,高薪仍旧是许多人的追求目标。不过往往很多人在追求高薪时都不得其法,因而导致他们走了很多弯路。
那么毕业生应该如何谋求高薪呢?按照传统的就业套路,毕业生要想获得高薪职位,可以有多种方法,例如寻找快速成长或高回报的行业、进入具有高绩效的企业、在岗位上做出业绩、在企业中谋求更高的职位,或者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人,都是当前人们公认的获得高薪的办法。然而对于初出茅庐的毕业生而言,要成功找到工作岗位已属不易,高薪职位更是可遇不可求。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职业院校都打出了“学技术、拿高薪”的招牌,以吸引学子的报读。
技术人才真的如此走俏?学技术就一定能获得高薪嘛?根据记者从人才市场获得的反馈信息,在技术人才日益紧缺的大背景下,掌握了核心技能的求职者的确能够比普通求职者获得更高的薪资待遇,因此许多人都认为只要学习技术就一定能找到高薪职位,享受优厚的薪资待遇。其实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教育专家表示,光有技术的人才并非企业最为青睐的人才类型。“在用人单位眼中,掌握了专业技能是一个技术人才的根本,而兼具了技能与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才是企业最为青睐的人才类型。例如在汽修行业,技能素养兼具的高级技师月收入普遍过万,专业维修高档进口车的高级技师甚至可达几万元,是企业‘难求又难留’的高级人才。”专家说。
因而,市场对于以培养社会适用人才为主要职责的技能教育院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院校加强培养学子的技术能力,还要求学校不能忽略了人才的素质提升。专注培养高素质汽修人才的四川万通汽修学校便以此为出发点,不仅推出了一系列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热门专业,并且在每个专业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设置中,都充分考虑了市场需求和就业方向,确保学生所学与市场所需、企业岗位密切结合。
而为了提升学子职业素养,四川万通汽修学校独创了“三教三训”教育模式,通过专业教育、素质拓展训练、军事训练、行为习惯训练、法制法规教育等多个教学模块,来全面提升学子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确保学子在校就能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成为岗位适用的复合型人才,成功获得高薪职位。
本报讯(通讯员雷久相)10月30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举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应用与服务分会、湖南省教育厅、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承办的2013(第十届)全国汽车职业教育年会在株洲市举行。
全国汽车职业教育年会是我国汽车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领域最高层次的学术年会。今年会议的主题是“面向未来的汽车职业教育”,全国相关协会、教育部门、汽车企业、职业院校的近300名代表参会。
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株洲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协议约定,学会和市政府将在学院新校区建设、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汽车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办学、汽车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财政、政策和项目的大力支持,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参与和促进我国汽车职业教育的窗口学校。
本报讯(记者李剑平)10月19日至21日,来自全国各省级单位的1168名职业院校教师在江苏省南京市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
据介绍,大赛是在教育信息化“教师率先使用,职业教育率先部署,发达地区率先示范”背景下举办的,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大部分省级单位都举行了选拔赛。其中,辽宁、江苏等省还组织实施了地市级选拔赛。
本届大赛设中职组多媒体教学软件、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训教学,以及高职组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课程等6个赛项,大幅度增加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比重,吸引了很多行业企业专家加盟比赛团队。
“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在现场观摩比武的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说,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设施、内容建设及运行方式,都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近日,各地招生考试部门相继发布2014年招生考试信息,其中变化最大的当属高考加分政策。面对往年关于高考加分过多过滥、亟待清理的呼声,新版加分政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减。
到底哪些分该加?哪些分不该加?删减是出于合理还是迫于压力?对于大学选才来说,加分到底是帮助识别人才的依据还是干扰?加分与“裸考”哪个更有利于公平?被取消的加分项目,将对招考乃至基础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在众说纷纭中,本报记者试图通过对高考加分政策的梳理来拨开迷雾。
■本报记者 高靓
“瘦身”效果怎么样
事实上,对于考生来说,高考加分“瘦身”来得并不突然。
2011年,教育部等5部门就联合发出《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调整政策“从2011年秋季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开始适用”,也就是2014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本次调整,被学者总结为四大特点:
“缩减”,即对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的加分对象和奖励项目进行调整,明确规定省赛区一等奖不再具备加分资格和保送资格,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学生只加分不保送。
“限高”,即对各项加分都明确了“不超过20分”的最高限制。
“指定”,对科技类竞赛、体育特长高考加分项目进行详细列举,也就意味着不在此列的项目将丧失加分资格。
须经过本人申报、有关部门审核、省地校三级公示后方能予以认可。
此后,在该通知的基础上,各地陆续出台更为严格的细则。总体看来,一是缩减加分项目,二是降低加分分值。
体育特长加分一直是加分乱象的重灾区。过去,各地自行决定可以作为特长认定的体育项目,四川省体育加分项目多达27项,广东省则不设限制,诸如健美操等没有明确评价标准的项目赫然在列。2011年发出的通知中,教育部明确规定了加分项目限定在“中学普及程度高、锻炼效果好”的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羽毛球等8项。
不少地区还下调了体育特长生的加分分值。黑龙江省的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前6名以及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的考生加分分值由20分降为10分。四川、山东和河南等省也有类似规定。
以往盛行的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艺术特长加分,这次几近“覆没”。在已公布调整政策的省份中,仅上海市和湖南省仍保留对艺术特长生的加分政策。
在鼓励性加分中,优秀学生(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因为其评价主观性强而备受争议,此次改革也有意降低其含金量。例如,北京市规定,“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的应届毕业生”由增加20分投档调整为增加10分投档。据不完全统计,共有8省市做出调整,取消这类加分或降低分值。
在高考加分中,还有一类属于照顾性加分。如少数民族、烈士、华侨子女等,很大程度上由身份决定,带有一定的补偿性质。对于国家政策规定的照顾性加分,各地均予以保留,但是条件限制更为严格。
例如,辽宁省将一些蒙古族和满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享受的10分加分优惠降为5分。2014年起,广西要求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考生户籍必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满5年(引进的优秀人才子女和现役军人子女的户籍要求满3年),考生本人高中阶段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就读时间要求满3年,报考省内高校时才可增加10分投档。
与此同时,过去一些地方性加分的“土”政策不见了踪影。例如,江西省曾规定,留学人才随迁子女可获得20分加分的照顾政策。河北省曾规定,省授予“教育世家”称号的教师直系子女报考师范院校的考生可加20分。这些政策都在今年予以取消。
记者注意到,各地加分“瘦身”幅度不一。其中力度最大的当属广东省,率先一步到位,取消了所有学科竞赛及先进奖励加分项目,因此被网友形容为“下手极狠”。广东省新版加分项目从过去的17项锐减到6项,除体育特长外,其余5项全部为带有补偿性质的照顾性加分。
湖南省的调整政策在各省政策中属于相对缓和的,采取过渡性政策,提出“从2016年起,取消二级(含)以上运动员证书加分,改为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取消艺术特长生高考加分,即取消由湖南省教育厅举办的‘三独’(独唱、独奏、独舞)比赛获奖的加分政策”。
加分到底该不该
对于此次加分政策的变化,社会上不乏赞许之声。但是,针对高考加分的争论并未就此停止。到底哪些分该加,哪些分不该加?应该部分取消还是彻底取消?厘清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重新审视加分在高考招生政策当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国高考加分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早在1950年,教育主管部门就规定,高考招生中,“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革命干部和革命军人、兄弟民族学生以及华侨学生,考试成绩虽差,得从宽录取”。1978年恢复高考以后,国家加大了人才选拔的力度,开始对三好学生、学科竞赛获奖者、体育艺术特长生等实行高考分数优惠政策。对于三好生、优秀干部、国家二级运动员等加分,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此后,学科竞赛、科技类竞赛陆续纳入加分之中。2006年教育部公布了调整后的高考加分政策,涉及十多个条目数十个类别。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科首席专家、首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院长劳凯声教授表示:“高考承载着两个功能,一是教育机会和资源的分配,二是对符合大学要求的人才进行选拔。”设立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在中国这么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受教育机会如果采取一刀切的分配方法肯定是不行的,对弱势群体进行补偿是必要的。”劳凯声说,“罗尔斯的正义论的核心观点就是,对公平的事情要用公平的办法,对不公平的事情要用不公平的办法。比如,农村和城市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差异,仅仅用同一张考卷、同一个分数线就不公平,就要用点‘不公平’的办法加以补偿。”
“高考政策实施这么多年以来,人们也渐渐意识到考试在人才选拔方面的单一性和不足,有些优秀的人才是无法通过考试反映出来的,因此就有了一种对特长、优秀品质的鼓励性加分,旨在弥补考试的片面性。”劳凯声说。
在劳凯声看来,加分的初衷都没问题,而且类似做法在美国、德国等国家也存在。然而,高考加分政策在我国却受到老百姓的诟病,原因何在呢?
劳凯声认为:“这是由于在我们的社会中,高考作为不多的向上流动的途径之一,和老百姓的利益关系实在太密切。所以无论考试还是特长,总有一些人做小动作,以自己的方式获取利益,比如身份造假、特长造假,有的地方为特定群体设置一些加分项目。”
2006年,湖南体育特长生造假案轰动一时,不少持有“体育竞赛优胜者”和“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的考生,不会投球、不能跳、不能跑,一些三级跳远的考生连沙坑都跳不到,参加健美操测试的考生连韧带都压不下。
2009年,重庆市取消了31名违规更改民族成分的考生的录取资格,其中包括当年的文科状元。
有调查称,高考加分呈现出“三集中”现象,即向区域内相对发达地区或中心城市集中,向少数中学集中,向个别项目集中,明显反映出强势利益群体与弱势群体在利益博弈中的不平等。媒体也曾报道,在浙江绍兴一中2009年参加航海模型加分测试的19名考生中,13名考生的家长是当地高官,其余6名是教师子女。
记者还注意到,很多地方将加分作为一种“福利”进行分配,或者说作为一种“利益”进行交换。其受益者既不属于弱势群体,也不属于有特殊才能者,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这部分人本身就掌握着比较丰富的社会资源。在一些地方性高考加分政策中,曾经出现过海归人才子女加分、金融高管人才子女加分、博士子女加分、纳税大户子女加分、招商引资人员子女加分、教育世家子女加分,等等。
在新版加分政策中,这些过于臃肿、因人而设、容易成为权势运作空间的政策很大程度上被清理,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更加有利于教育公平。但是,劳凯声并不赞同完全取消加分政策。
他认为:“对一些为国家做过贡献的群体给予补偿,我相信老百姓是认同的,比如非典医务人员的子女、烈士子女、三峡库区移民子女等,美国也有对军人上大学的倾斜措施。但是,大家怕的就是政策演变成特权。与此同时,当加分政策使千分之一的人受益时,老百姓就不会这样关注,但是如果是20%的考生有加分,大家就会认为这影响到自己的机会了。”
哪些项目适合加分?哪些项目不适合加分呢?劳凯声的标准是:一方面要看出发点是否有利于社会公平,是否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要看措施是否能获得老百姓认同。
正在进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教育部重点课题高考加分政策改革研究的封旺洲、罗志银等专家则认为,加分项目和分值并不能简单地“一减了之”,还应该看它是否能够真正对需要补偿的群体起到作用,实现起点公平。
记者也注意到,在一片喊“瘦”声中,新版加分政策并非只做减法。例如北京,在对其他项目进行删减降低分值的同时,将烈士子女由增加10分投档调整为增加20分投档。被称作“疯狂瘦身”的广东加分政策中,将范围从少数民族扩大到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汉族考生。
加分“瘦身”影响几何
“在某些分数段,加上20分可使考生的排名前进几千位。”某“985”高校从事招生工作的老师说。可见,作为招生考试过程中的一项政策,除了政策制定者,加分更牵扯到考生、高校等利益相关群体。
从实际层面看,新的高考加分政策会带来哪些影响?考生、家长和高校又是怎么看待这项政策的呢?
可以说,加分政策的改变,带来的最直接变化就是享受加分的人数明显减少。2014年,广东省的加分项目将由23项减为6项。中学生各学科奥赛、各类科技竞赛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和省级优秀学生等17项奖项均不再加分。照此估算,明年广东符合保送资格的只有292人,高考的加分率也将降至0.43%。2013年,广东享受加分的考生总数为3521人。
据北京一家高考辅导机构分析,往年,市体育竞赛优胜者约有200余人,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有七八十人,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也会有几十人,今年这些项目都被“砍掉”了。这些项目取消加分照顾后,北京总体上获加分照顾的考生将至少减少三四百人。
对加分项目的清理,对“裸考生”来说无疑是个利好。一份对湖北省6市千余名高中生及家长进行的调查显示,有超过60%的学生及家长对新加分政策表示认同,认为对促进高考的公平性有一定作用。
“城市有各种辅导班,农村哪有啊?减少加分肯定会得到老百姓的支持。”东北一个三线城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不过他也不免担心,“政策一开始是好的,时间长了还是会走样。”
作为加分政策的使用者,高校又是怎么看待加分的呢?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于涵认为:“新政策的积极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促进了机会公平,二是减少了高校选拔人才的干扰。”
今年6月,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曾在微博上曝出“清华坚决抵制四川的体育加分”,曝光了四川省考生的“二级运动员”资质存在造假嫌疑一事。据当事人讲,某年四川居然出现了数千名“二级运动员”。而在一些省份,这个数字仅有几百。以至于清华大学不得不独立组织测试,有的学生甚至不敢参加校方组织的测试。
为避免“注水”的加分给录取带来的干扰,记者注意到,一些高校在录取中只看“裸分”。在各校公布的招生章程中,都有对加分的专门说明。例如,清华大学在调档时,原则上承认各省(区、市)招生主管部门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给予考生的政策性加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加明确表示,录取专业时以实际考分为准,高考成绩总分相同时,优先录取有政策加分考生。
于涵告诉记者:“在对待加分上,大学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对于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政策性的加分,大学必须要承认,而另一类地方性的加分,高校可承认、可不承认,但我们一定会规范操作,让考生提前清楚了解,不会在录取时突然告诉你某项加分不承认。”
那么,各地加分内容和幅度不一,是否会产生地区性的机会不均等呢?于涵表示:“考和招基本上是分省进行的,所以不会造成各省之间的差异。”
除了招生考试的公平,近年来围绕各项学科竞赛、体育和艺术特长进行的辅导、培训也是令学生和家长深感负担的原因。作为具有指挥棒效力的高考加分政策,能否起到“减负”、“降温”作用呢?
湖北省调查显示,近90%的家长和学生认为,取消奥赛及科技类竞赛保送资格和限制加分额这项政策实施后,将会对“奥赛热”起到降温作用。
实际情况得到了证实。目前,不少课外辅导机构的网站上已经见不到竞赛的宣传内容。记者以学生家长身份致电位于北京中关村的精英阳光教育机构,一位姓薛的老师表示:“人太少了,开不了班。”薛老师称:“我们是随着市场走的,以后政策可能更严格,艺术、体育、学科竞赛的加分都会取消,参加这方面辅导的人会越来越少。一项政策就决定了一个行业。”
家长张女士告诉记者:“调整后加分资格的门槛比以前要高出很多,全国决赛奖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所以想通过奥赛走捷径的学生和家长将会大大减少,新政策能够起到给功利化的‘奥赛热’降温的效果。”
福建省南平市一所重点中学的教师告诉记者:“单从数学奥赛单项来说,初赛报名人数前几年最多一个班有二十几个,但是取消了保送加分以后,就剩三四个报名,甚至这次就一两个。”
同样,需要花钱买设备、但是容易获取加分的“三模三电”,即航海建筑模型、航空航天模型、车辆模型与无线电测向、无线电通信、电子制作项目的取消,对于无缘获取这些资源的学生来说无疑更加公平。
记者发现,与加分脱钩后的体育、艺术、学科特长,从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功利色彩。继续选择参加竞赛的学生,发展兴趣和提高能力的因素开始增加。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有分量的获奖项目仍然可以成为高校自主招生的“敲门砖”。过去,曾有高校在自主招生计划里将“在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赛中获省级一等奖者或数学、物理两科均获得省赛区二等奖者”等条件明确写入招生简章。清华大学刚刚公布2014年自主招生“领军计划”候选人的综合评价工作,仍然在高中阶段的综合表现一项中注明了包括“课外学习及获奖情况”。至于今年哪些项目会获得自主招生的认可,高校是否会随着高考加分政策相应在自主招生政策中作出调整,还有待进一步观望。
校企合作有很广泛的工作领域,专业建设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笔者认为,要使校企合作工作更好地服务专业建设,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要选择优质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专业要对接产业,而能够真正代表产业的是行业以及大型企业。因此,在进行专业建设的时候,应重点与大型龙头骨干企业进行合作。
二要开展适宜的校企合作项目。首先,要按照有利于提升校企合作工作层次、有利于构建校企全面合作模式、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的原则,选择适宜开展的校企合作项目。其次,要根据合作目的与内容的不同,开展以下合作项目: 1.以人才培养为目的的校企合作。合作内容主要包括订单班、人才培养全程合作、教学工厂等。2.以科研开发为目的的校企合作。合作内容主要包括共设研究所(项目孵化中心、研发中心)、共同开发科研项目、开展技术服务、共研技术难题、专利转让转化、共同创建科技产业园等。3.以社会服务为目的的校企合作。合作内容主要包括开发培训项目、咨询、营销方案制定、发展规划设计、管理方案研制等。4.涵盖了上述三个方面合作内容的全面校企合作。
三要强化学校自身服务能力建设。学校要自觉树立市场意识,强化校企合作的办学能力,学校的专业建设、师资建设、学生培养、培养模式、教学管理等要全方位提升,以贡献求支持。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结构体系,从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设置、教学设计、过程控制、教学考核、质量评价等方面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不断提高为企业和行业服务的能力。要丰富校企合作形式,因企而宜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要建设服务队伍,通过"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途径,全力提升教师的技术攻关与员工培训能力。
四要构建教师校企合作主体地位。要建立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工作的奖惩制度,规定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校企合作工作量。要加强和优化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管理制度,教师要填写任务申请书,学校要下达任务确认书,并实施过程监管、结果认定管理。
五要建立校企合作项目立项资助管理体系。学校可将资助项目分为重大合作项目与重点合作项目,对项目按照等级给予不同的经费资助。
六要完善校企合作考核指标体系。按照突出重点、全面揭示、科学合理、注重实际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完善校企合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1.二级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组织领导作用,占总权重的5%。2.重大合作项目,占总权重的40%,立项与验收后各占一半分值。3.重点合作项目,占总权重的30%,立项与验收后各占一半分值。4.其他合作项目,占总权重的25%,立项与验收后各占一半分值。如此,可量化并评出各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成效。(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中心主任)
本报讯(记者 翟帆)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与机制创新经验交流会10月21日在江苏常州举行。会议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常州科教城承办,160多名职业院校代表参会。 会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校企合作委员会主任龙德毅发布了《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报告2012》的有关内容。宁波市教育局、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湘电集团、天津渤海化工集团、青岛西海岸职业教育集团、中德诺浩教育投资公司等单位的代表分别介绍了政府推进、政行企校四方共管、企业办学、行业牵头职教集团、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第三方参与校企合作等创新经验。会议旨在通过对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与机制创新的探讨,在全国院校间交流经验,同时以基层实践促进国家顶层设计。 |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19-8866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