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山西省副省长张复明在教育厅主持召开关于山西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座谈会。
张复明认真听取了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情况介绍及部分职业院校负责人的发言,详细了解了我省职业教育在改革发展中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张复明指出,要正确认识我省职业教育的地位,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本土化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对山西的转型跨越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统筹本科与高职、高中与高职的关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进一步改善学校发展条件,加大投入,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要继续探索校企合作,提高创新能力、服务地方能力和新型人才培养能力,在面向需求、技能为主、明确定位、突出特色上下功夫。(周慧芳 靳芳芸)
瑶族是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山地游耕民族,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南岭民族走廊是我国瑶族的主要聚居区。作为边远少数民族山区,瑶族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明显落后于沿海发达区域,和周边民族亦有较大差距。发展瑶族职业教育是瑶族区域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教育整体协调发展、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
■黄红焰
瑶族经济要发展,职业教育须先行,发展瑶族职业教育是瑶族区域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教育整体协调发展、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同时,发展瑶族职业教育要举民族旗、走特色路,以发展瑶族教育、振兴瑶族经济、传承瑶族文化为使命,既要遵循职业教育一般规律,又要遵循民族教育特殊规律,实现对接瑶族传统、对接瑶族文化、对接瑶族区域现实,服务南岭民族走廊瑶族区域发展。
对接文化:瑶族职业教育的文化传承。民族职业教育不仅要体现职业性,更要完成丰盈内涵、拓展功能和涵养文化的使命,既要做到因民族、因文化、因地域和因民族经济的现时需要,又要推动传统与现代的整合。瑶族文化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精神结晶,涵盖了瑶族语言、文化、音乐、舞蹈、手工技艺、信仰祭祀、习俗美食、自然生态等方方面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瑶族学生长期受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着特殊的感情,瑶族职业教育应以人为本,在教育教学中引入瑶族文化内容,培养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使瑶族学生既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顺利融入现代化社会,又保持和弘扬瑶族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
对接传统:瑶族职业教育的人类学视野。民族职业教育蕴含了民族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民族场域中职业教育的民族性折射出的民族文化与心理,是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置身于民族场域中的瑶族职业教育,要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契合,构建对接瑶族传统教育的职业教育体系,植根民族元素,打好民族传统牌,引入民族传统元素,引进民间传统工艺,使学生学到瑶族传统技能,激发学习积极性,弘扬瑶族文化,促进瑶族区域发展。瑶族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注重民族传统与现代潮流的有效整合,传承南岭民族走廊瑶族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地理、艺术、生产生活、科学、民风习俗等民族知识,把独特的民族传统延伸与扩展到教学中,使教学更具民族性,使课程充满生机活力和吸引力。
对接现实:瑶族职业教育的现实建构。一是专业与产业相契合,充分利用南岭民族走廊职业教育资源,面向区域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调整专业设置和布局结构,提升服务产业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工艺的综合能力,重点培养现代农业种植、特色农产品加工、果蔬花卉技术、观光农业经营、矿产资源开发、民族文化艺术、民族工艺品制作等紧缺技能型人才。二是课程与岗位相融合,根据特色岗位对职业技能要求进行设计,量身定制特色课程。三是推进现有瑶族区域职业教育招生制度、职业教育证书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积极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尝试推行企业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的职校生有偿使用制度。
与此同时,发展瑶族职业教育,要通过构建瑶族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建立南岭民族走廊瑶族职业教育机制、培育南岭民族走廊瑶族职业教育品牌、培养瑶族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方式,不断完善瑶族职业教育体系,提升瑶族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
重构一个体系:瑶族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从瑶族区域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深化教学改革,把理论够用、技能过硬、品行良好、就业率高作为瑶族职业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制定一套合乎实际、切实可行的教育运行机制和评估标准,建立新型瑶族职业教育评估模式,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能、学有所用,提高瑶族学生受教育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瑶族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
树立一种观念:职业教育是族群发展的充电器。民族区域教育现状和经济发展对职业人才的客观需求,决定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民族区域教育发展的重心。发展职业教育就是发展经济,构建南岭民族走廊瑶族职业教育复合体系,可以让职业教育成为瑶族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动力。瑶族是忠厚本分的农耕民族,只有把职业教育作为族群发展的充电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走出“刀耕火种”时代,快速融入现代社会,从农耕民族蜕变为文明社会族群。
建构一个机制:南岭民族走廊瑶族职业教育机制。以瑶族职业教育为中心,整合南岭走廊职业教育资源,发展瑶族区域特色职业教育,辐射带动南岭走廊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着力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推动瑶山支柱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效益提高。适应劳动力市场岗位需求和南岭民族走廊区域发展需求,结合自身办学条件,科学合理设置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专业,改变重输出轻内供的现状,实现专业设置与民族区域特色资源的有效对接。
培育一个品牌:南岭民族走廊瑶族职业教育品牌。一是开放办学,构建瑶族职业教育劳动力转移培训衔接机制和就业体系,打造南岭民族走廊瑶族劳务输出品牌。二是根据南岭民族走廊行业发展趋势及需求,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建立“专业+车间+师生员工”、“公司+培训班+学员”、“专业协会+农民”、“现场技术指导和咨询”、“校企联办”等专业建设模式,实现场景互通、校企共赢,培养具有瑶族特色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建设一支队伍:培养瑶族职业教育本土师资队伍。加强瑶族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把部分科技人员、能工巧匠充实到职教师资队伍中来,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产业工人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担任教学任务。同时,注重培养瑶族本土教师,发挥其掌握本民族生活实例、能灵活根据民族实际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把握瑶族学生特点进行教学的优势,传承瑶族文化。
9月28日中午2:04,武汉小蓝鲸硚口店一楼金色大厅内,前来参加喜宴的顾客兴致颇高,正频频敬酒,相互致意。正在一位顾客起身端起酒杯之际,身后椅套中的钱包露出了一角,一名20多岁的青年男子从后面顺手牵羊,拿走了钱包,并马上离开现场,向酒店侧门走去。武汉汉水桥街道派出所民警看到这段现场视频后表示,如果没有人及时发现,这名小偷很可能完成偷窃行为。
武汉小蓝鲸酒店在该区域值班的兼职大学生服务员蹇金松看到了这一幕,问了失主是否丢失了贵重物品后,向酒店侧门处追去。看到小偷马上要离开现场时,他大吼了一声:“邓经理,抓小偷,那个人偷了顾客的包!”话音刚落,他上前一步,一把抱住了小偷,小偷惊慌失措,却也不忘记奋力挣扎,在一旁的大堂经理邓立威和后勤部经理熊波随即抓住小偷挣扎中的手脚,三人一起制服了小偷。
接到酒店报警后的武汉汉水桥街干警随后赶到了现场,将小偷带走,蹇金松同学和邓经理、熊经理一起来到派出所配合干警调查。派出所警官和失主当面赞扬了了蹇同学见义勇为的英勇举动,蹇金松同学为顾客挽回了损失的同时,也协助公安机关抓住了犯罪分子。
经采访,蹇金松同学是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2009年入学,2010年在大学参军入伍,两年后返校复学。经常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到武汉小蓝鲸大酒店兼职,积累社会经验的同时,也为自己赚取一些生活费,减轻家庭负担。
蹇金松同学在危机面前,敢于向违法行为说不,用实际行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见义勇为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用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制服了偷窃者。
武汉小蓝鲸酒店正准备对蹇金松同学进行表彰和鼓励,表彰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精神。因为我们不仅看到了蹇金松同学的英勇表现,更看到了一种当代大学生身上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同时也向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表示感谢,是船院的老师和环境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出了这样一位好学生。( 供稿:武汉小蓝鲸酒店王英杰)9月27日,教育部国际司、职成司联合组织召开“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中方内部协调会议。项目指导委员会中方委员、各工作包负责人以及25所试点院校代表共50余人出席了会议。
教育部国际司巡视员刘宝利介绍了会议背景、目标和任务。他在讲话中指出,本项目是德国五大汽车制造商在全球史无前例地共同参与一项合作,业界反响很大,要解决好项目运行中暴露的一系列问题,提升项目质量。
会议围绕“项目证书发放、考试体系建设及后续认证工作”、“项目开发出来的课程和教学资源以及成果的可持续使用和推广”、“项目后续实施”、“项目管理和协调机制的调整和优化”等四个议题展开了讨论。同时一致同意在“中德职业教育能力中心——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培训中心”成立项目指导委员会中方秘书处,以推进项目的具体执行和协调。
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进行了会议总结。他在讲话中强调,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正处于关键期和黄金期,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总体形势良好。要积极发挥项目中方秘书处的作用,严格目标考核,推进证书认证等相关工作。
9月28日,中国职教学会城市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计划单列市职教联盟会议在宁波外事学校举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纪宝成、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葛道凯、宁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明华等出席了本次会议,来自上海、重庆、成都、广州、南昌、合肥等全国各大城市以及各计划单列市、省内各城市的教育行政部门,中高职院校负责人90余人参与了这一盛会。会议由教育局副局长陈文辉主持。
本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城市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工作条例》(草案),选举产生了城市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我市教育局局长沈剑光当选为城市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宁波外事学校校长俞毅当选为秘书长。
城市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重要的一个分支机构,是从事城市职业教育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全国性、群众性团体。作为新当选的委员会主任,市教育局局长沈剑光在会上对委员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五项目标,着重实施“五个一”工程,即举办一次城市职教论坛,开通一个专属的官方网站,创办一份城市职教的通讯专刊,建设一个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库,形成一支团结高效协作的城市职教队伍,以及切实做到“五个关注”。城市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有助于推动各城市职业教育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推动城市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此外,中国城市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纪宝成在会议中作了重要讲话。作为城市职业教育的老兵,纪会长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概括了城市职业教育发展对于推动城镇化进程,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户籍制度改革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城市职业教育如何面对农民工群体这一重要命题,发人深省。
会议同时举行了“区域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主题论坛,来自宁波、成都、杭州、青岛、深圳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中高职院校专家为与会人员分享了当地城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举措、新特色、新成就。作为东道主的宁波,宁波市教育局局长沈剑光作了“坚持服务型发展方向、构建区域现代职教体系“的主题讲话。近年来,宁波以深化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主线,积极构建区域现代职教体系,在中高职衔接、中外合作、校企合作、区校合作、职普融通、职成协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仍需借鉴汲取其他地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先进经验,学习其他地区的有效举措,共享其他地区的丰富职业教育资源。论坛中,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教授主持与论坛嘉宾进行了互动交流,共同探讨职业教育的现在和未来。
在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城市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会议期间,还召开了计划单列市职成教合作联盟理事会,成立了计划单列市职成教合作联盟。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签署了职成教育合作协议书,为各计划单列市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建立了制度保障。
理事会通过了计划单列市职成教合作联盟章程,确立了组织框架,实行理事会议事制度,理事会由各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职成教处处长及职成教教研室主任组成。
理事会由会议承办地教育局分管领导担任执行理事长,其他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担任副理事长。联盟理事会议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申办或轮流举办,每年召开1-2次理事会会议。联盟秘书处设在宁波市教育局职成教处。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负责人共同签署了计划单列市职成教育合作协议书。
计划单列市职教联盟是由教育部职成司提议,大连市、青岛市、宁波市、厦门市、深圳市等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发起成立的合作机构,旨在为计划单列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共享、信息交流搭建一个更加紧密的合作平台。
今年年初,教育部职成司领导在听取宁波市教育局工作汇报时提出,希望成立计划单列市职成教合作联盟,发挥计划单列市先发先行优势,整合计划单列市职成教育资源,为国家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积累经验。根据职成司领导的指示,宁波市教育局组织力量,加紧研究计划单列市职成教合作联盟成立事项。
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葛道凯在会后总结指出:联盟今后要搭建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增强职教信心的平台,创造职教经验的平台,破解职教难题的平台,要成为探索职教发展精品道路的舞台,为全国树立样板,破解管理体制难题,校企合作难题。联盟要通过集成、协同、创新等方式,共同搭建有示范作用的,具有引领性的创新的平台。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