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国内新闻 ☉ 院校动态 ☉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2014-03-25 11:46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采编    阅读:45次    我要评论

[导读]——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侧记中德土地整理与农村发展培训中心赣州培训基地揭牌学院荣获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参加环鄱阳湖生态经济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的师生 国家领导人在2013年8月29日主持召开的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要..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侧记



中德土地整理与农村发展培训中心赣州培训基地揭牌


学院荣获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


参加环鄱阳湖生态经济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的师生

        国家领导人在2013年8月29日主持召开的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要继续用好“人口红利”,更加注重依靠“人才红利”。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是中国经济转型使然。过去中国经济的奇迹得益于“人口红利”,下一步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应该依靠“人才红利”。

        中国新一届政府着力打造的升级版经济正在呼唤高职教育的升级转型。国家领导人在2014年2月26日主持召开的会议上强调,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

        坐落于“中国钨都”、“客家摇篮”——江西赣州的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2002年升格至今,已在高职教育的道路上摸爬滚打了十余年。在这十余年时间里,学院经历了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的新生“阵痛”,完成了由普通高职到省级示范再到国家骨干的“三级跳”。

        如今,学院正立足赣州,面向全省,辐射周边省市,逐步走出国门,主动融入国土资源行业,积极投身于江西省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开始担当引领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和区域职业教育发展重任。

        以校企合作为主线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2010年,国家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决定花三年时间建设全国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以此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该学院成功跻身其中,从此走上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制高点。

        2012年4月,全国19个省区市109家政府机构、行业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领导和专家齐聚该学院,磋商合作办学,成立合作发展理事会,探索政、行、企、校协同联动的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合作发展理事会的成立,加强了该学院与政府机构、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沟通交流,推动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融通对接。

        为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完善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框架,该学院还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基本要求,分别与合作理事单位共同组建了各专业(群)校企合作委员会,成立了专业建设工作组和专业社会服务工作组,分别承担起校企共同实施专业建设和开展社会服务的工作,逐步形成了“校企双轮驱动,四要素(师资、专业、基地、就业)合力”的人才培养机制,“内源+合作”共进的市场化社会服务机制和“境外找矿+海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合作机制。

        以工学结合为抓手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合作发展理事会的体制机制框架下,随着专业建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服务的有效融入,学院逐步探索出依托立达科技开发总公司、测试研究所和国土资源勘察规划院三大校办产业实体的“内源型项目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和依托合作发展理事单位的“外联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两种人才培养模式有机结合,共同构筑起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形成了“专业+项目”产学研融合型、“专业+公司+项目”产学研嵌入型两种社会服务运行模式,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形成了紧密对应关系。

        该学院以工学结合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教育观念、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技能培养等方面的重大变革。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开展中高职衔接和探索应用性本科教育,以及依托国土资源行业办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学校管理者、一线教师和所有学生持之以恒的共识;建立与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相匹配的专业结构成为改革创新的根本出发点;与生产流程直接对接的新课程体系具备了“知识+能力”的现代高职教育特征;“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突出了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促进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同步发展;融教学、训练、达标、鉴定和竞赛一体的“学训赛”技能培养体系,搭建起“知识、技能、素养”培养进阶的立交桥,使一大批学生在全省乃至全国职业院校中崭露头角,并在各自专业、行业中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或业务精英。

        多年来,该学院把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才服务作为主动担当的重要抓手,着力提高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和水平,顺利通过了2004年、2008年、2012年三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并获优秀。近三年,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一次。每年将38%的应届毕业生输送到赣州各县(区、市)和60%的应届毕业输送到江西全省11个设区市,三年累计提供了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12000余人,投身服务于全省国土资源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面前,该学院毕业生就业状态实现了逆势上扬。据江西省就业办公布的2010-2012年数据显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并连续七年获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单位。另据麦可思公司调查表明,该院毕业生所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职业期待的吻合度均高于全国国家骨干校的平均数。2013年10月,全国2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加了该学院校园招聘会,共为3000余名毕业生提供了6500余个就业岗位。另外,该学院还充分利用国土资源干部教育培训中心赣州培训基地、江西省国土资源系统干部培训中心、赣州市再就业培训中心、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中德土地整理与农村发展培训中心赣州培训基地等社会服务平台,广泛开展在职培训服务,年均培训人员达12000多人次。

        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建立与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相匹配的专业结构,把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既是该学院不断彰显特色、实现跨越发展和始终勇立潮头的制胜法宝,也是探索校企“双主体”合作培养人才、实现社会服务运行模式创新的根本所在。

        2009年,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纳入国家区域性发展规划战略,为江西高校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2011年,该学院果断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人才、技术优势与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施了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合作实施过程中,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校办产业实体和校外企业三方以生产项目为纽带,构建起“专业+公司+项目”产学研嵌入型社会服务模式,有效推进了产学研一体化、校企深度融合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三方通过共同组建师生工作队、企业岗前培训、现场技能教学、学生独立作业、专家评估成果、经验总结交流等,圆满完成了项目任务,实现了校企共赢互惠。与此同时,该专业还邀请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共同训练学生技能,把教、学、做深度融合在一起,不仅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的技术要求和规范,更让学生能够在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指导下独立完成野外调查、实地绘制图件、资料整理和报告撰写等工作。

        该学院测绘类、土管类专业也是采用“专业+公司+项目”产学研嵌入型社会服务模式,依托专业人才和技术优势组建起校办公司,将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直接融入到生产项目中,探索出“内源型项目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2003年,以工程测量专业教师为主要技术骨干的赣州立达测绘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专业教师兼任公司技术人员,专业负责人兼任公司技术负责人。2009年公司更名为赣州立达测绘土地勘察有限公司,测绘生产技术资质由丙级升为乙级。2011年公司再次更名为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立达科技开发总公司,并新增土地复垦工程规划乙级资质。测绘类、土管类专业通过创办技术服务公司、市场化承接生产项目、师生共同参与项目生产、在项目生产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等途径,促进了教师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升了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测绘类、土管类专业长期的实践探索,促进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优质课程和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大量的生产案例经整理后进入到项目化教材和教学资源库中,行业生产标准有机融入到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中,教学效果得到生产成果和技能竞赛的有效检验,生产效益反哺了教学条件建设,减轻了学生家庭负担。

        该学院国土资源调查专业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依托国土资源行业,发挥人才、技术优势,与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等地勘单位合作,借船出海,共济双赢,将生产与育人紧密结合,探索出“专业+项目”产学研融合型社会服务运行模式和“外联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2011年,该专业与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合作共建项目组,在莫桑比克开展地质预查。项目实施过程中,双方专家共设计、共建设、共指导、共监控、共评价,将项目生产、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海外培训、境外就业等融于一体,实现了项目生产与合作育人的有效对接,共同培养国际地质找矿实用型人才。

        该学院化工类专业以服务区域特色产业为目标,依托赣州“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的独特优势,与赣州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合作,通过共建“厂中校”方式,探索出“专业+公司+项目”产学研嵌入型社会服务运行模式和“外联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通过共同制定管理制度、真实企业环境生产与教学、企业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作为课程标准和实训操作规程,实现“五个合一”,即教室与检测车间合一、生产标准与课程标准合一、检测项目与学习项目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作业与产品检测报告合一。2012年以来,一项产学研成果《纳米二氧化钛薄膜制备方法及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校企双方共同被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训委员会确定为委员单位;共6名专业技术骨干通过考核认定并获得原子荧光谱分析技术等12个项目的培训教师资格;完成了高杂白钨矿中三氧化钨检测方法、钨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离子型稀土矿混合稀土氧化物的配分量测定等3个国标方法的草拟和修订工作;解决了钨与稀土产品质量检测的17项难题;对5家大型钨或稀土企业的363名化验室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了职业能力提升培训,推进了赣南钨与稀土特色产业技术进步与发展。(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刘世权)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