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展开全部
        教育城配套中小学和幼儿园,初步确定由协和中学、协和小学和市幼师附属幼儿园入驻。

  讨论热点:入驻的职业院校要不要从市区“裸退”?入驻院校是否一定要压缩在校生规模?

  广州计划在增城朱村打造20平方公里的“广州教育城”,计划迁入24所院校和1个实训基地。教育城一期预计到2015年基本建成,首批入驻的13所院校数量和布局已初步确定。教育城起步区将于今年年底动工,明年将全面动工。昨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力率队视察广州教育城建设规划。

  现状

  “高职校区连做幼儿园都嫌小”

  近年来,广州市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市属高职院校6所,在校生4万多人,总占地面积240万平方米;市属中职院校16所,在校生7万人,总占地面积125万平方米。这些职业院校普遍存在校园面积小、校区分散等问题,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校区均未达到教育部(微博)规定的相应生均占地面积,已成制约广州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在广州市属公办的22所职业学校中,有将近半数学校的总占地面积不超百亩。校区面积最小的财经职业学校中华校区,连一栋完整的教学大楼都没有。

  校区分散同样让这些职业院校感到头疼。“坐拥”303亩地的城市职业学院的占地面积在众多市属职业院校中已是位列前三甲,但5个校区分散在白云区、越秀区和海珠区,最小的校区连一个足球场都比不上。该校的校长李训贵说起,曾被来学校考察的人士开玩笑称:“这么点大的校区,连办幼儿园都嫌小!”

  规划

  协和中学和协和小学入驻

  职业院校校舍狭窄的困境有望改变,广州正推进“广州教育城”的规划建设,将成职业教育的聚集地。在昨日的视察座谈会上,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冯军进行广州教育城规划情况汇报。关注教育城的配套问题,记者获悉教育城内也进行中小学和幼儿园的配套。已敲定入驻的是协和中学和协和小学,市幼师附属幼儿园也打算在教育城内建分园。

  热议:进驻教育城 有期待也有困惑

  热点一:

  旧校区能否保留?

  进驻教育城对于不少学校同时意味着专业调整。因此,各所职业院校也存在自己的顾虑。在昨日的座谈会上,两所参与座谈的职业院校都表达了同样的愿望:保留部分旧校区,各自以独立的身份进驻教育城。

  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希望能保留三元里校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提出了折中的建议,希望将与城市联系比较紧密的城市服务类专业如财经、商贸等留在市区内的旧校区,将城市建设类专业搬到教育城校区。

  另外一众学院也面临了一个新难题:拆分重组。学校必须“割舍”部分专业给其他院校,有些学校还被要求与其他学校合并。

  比如,按原规划方案,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和市土地房产管理职业学校这两所“搞房地产建设”的学校将合并成一所新的院校。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的校长黄民权表示:“我们两所学校,一所是建房子的,一所是卖房子的,看起来相似,实则在专业设置上相差甚远,所以希望能保留原来的学校。”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同样面临拆分重组,在原方案中该校的市政专业将与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合并为城市建设学校,其他专业则并入广州科贸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职业学院的党委书记龙少锋直言,这样的合并是“以弱带强”。因此,学校都希望能够“独立进驻教育城”。

  热点二:要求入驻院校规模1万人是否太少

  “入驻教育城的院校规模有考虑,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规模应该是1万到1.2万左右,中职院校是8000到1万人左右。”市教育局副局长沈子鸣说,这样的布局一是根据广州市的需求确定,第二是考虑办学效率,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搞教育城技工教育受益最大,我们是盼星星、盼月亮。”市人社局副局长何士林说。

  但何士林对这些技工学校入驻教育城后如何压减规模表示困惑。“我6所技工学校在校生8.4万人,其中有些院校规模超过1.5万,高于教育城所要求的中职院校8000到1万人的规模。”

  何士林认为,技工学校现有规模有必然性,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并非人为。他建议应该保持院校现有的规模,让市场、产业来决定这个学校怎么发展。

  广州工贸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汤伟群也发问,该学院现有学生1.7万人,但如果按入驻的1万人规模,需要“砍”掉7000在校生,怎么压缩好?汤伟群建议最好按照1.5万在校生的规模核定。

  “广州的职业教育红红火火,我们去现场视察,发现办学条件可以说恶劣,但招生规模很大,这是市场的作用,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而不是哪个部门有意去培养。”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连广也提出,现有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远远超出有关部门的评估,为什么?这需要思索给入驻教育城院校规定的规模是否合理。

  回应二:10平方公里中仅一半可建学校

  市政府副秘书长冯军回应说:“广州的职业院校发展不见得是无限的,据预测到2015年中职教育会进入一个招生平稳期,另外广州要承担的职业教育也不是无限责任。”冯军认为,规模并非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应综合考虑。他表示市政府会根据发改委、教育局、人社局的综合意见最终核定迁入的院校规模。

  冯军也坦承教育城的用地其实很紧张。一期的10平方公里中,只有大概5平方公里用于学校的建设用地。在一期的规划中,基本保证了入驻的高职院校占地800亩以上,中职450亩左右。

  日前,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这是继去年2月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之后,教育部印发的第四个教师专业标准,是我国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专业标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12000多所,在校生2100多万人,专任教师88万多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总体规模约占我国职业学校教育的三分之二、高中阶段教育的二分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不论是提高质量,还是加快推进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都是关键环节和着力点。

  《专业标准》指明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和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根本方向。《专业标准》是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教师是个职业,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必须由经过系统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员来担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履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还要具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并达到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

  《专业标准》贯穿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师德为先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关爱学生,团结协作;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职业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学生为本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潜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有所长,全面发展。能力为重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终身学习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教育理论与职业技能,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与经验;参与职业实践活动,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不断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专业标准》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特点

  在基本理念的指导下,《专业标准》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具体分为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等15个领域,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提出了60条基本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教师,这个职业应具有一般教师具备的职业素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教师,他们还要具有适应这类教育要求、区别于其他教师的职业素质。这种一般性主要体现在《专业标准》的框架结构和叙述逻辑上,而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专业标准》各部分的具体表述和规定上。

  《专业标准》在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基本要求上,主要突出了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在专业理念和师德方面,突出立德树人、人人成才和身体力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理解职业教育工作的意义,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认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将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营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敢于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人文素养、规范意识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习惯;富有爱心、责任心,具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坚定信念;坚持实践导向,身体力行,做中教,做中学;善于自我调节,保持平和心态;乐观向上、细心耐心,有亲和力。

  第二,在专业知识方面,突出职业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联系、课程知识与岗位知识的联系、专业发展与技术技能发展的联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熟悉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了解学生不同教育阶段以及从学校到工作岗位过渡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并掌握相关教育方法;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相关行业现状趋势与人才需求、世界技术技能前沿水平等基本情况;了解所教专业与相关职业的关系;掌握所教专业涉及的职业资格及其标准;了解学校毕业生对口单位的用人标准、岗位职责等情况;熟悉所教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所教课程的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及课程标准;掌握学生专业学习认知特点和技术技能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第三,在专业能力方面,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专业教学与职业指导相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运用讲练结合、工学结合等多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有效实施教学;掌握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外实训实习的方法,安排好实训实习计划,保证实训实习效果;具有与实训实习单位沟通合作的能力,全程参与实训实习;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运用多元评价方法,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配合和推动学校与企业、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关系,促进校企合作,提供社会服务;主动收集分析毕业生就业信息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等相关信息,不断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和企业实践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专业标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包括职业高中、中专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教师。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三类学校的教师长期以来存在着管理规范不统一、专业标准缺位等问题,严重地障碍了这支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改变这种状况,职业教育工作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专业标准》的颁布,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贯彻党的十八大“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精神的一项重要成果,为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专业标准》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进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的基础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教师准入、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第二,《专业标准》为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培养培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提供了重要依据。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的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可以根据《专业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特点,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培训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重视职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提高培养培训质量;加强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第三,《专业标准》为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教师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根据《专业标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教师绩效管理机制;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四,《专业标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可以根据《专业标准》的要求,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提升专业素质水平;针对教育教学一线实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作者王继平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课题组负责人;吴全全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研究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课题组成员。)
制定中职教师专业标准 建设“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颁布实施答记者问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经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教育部颁布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近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有关负责人就《标准》的制定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您谈谈制定《标准》的背景和意义

  答: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要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按照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求,我部把制定各类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有专任教师88.09万人,承担着2113.69万名在校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对于提升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出台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明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严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环节,必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制定教师专业标准也符合国际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为此,教育部在已颁布的中学、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础上,单独制定了体现“双师”素质要求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制定的专业标准,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问:请您介绍一下《标准》的框架和内容

  答:《标准》定位为国家对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的基本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要求”三大部分组成,在内容和结构上突出体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双师型”特色。一是基本理念。包括:“师德为先”要求教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学生为本”要求教师践行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能力为重”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和育人能力;“终身学习”对教师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分为15个领域,细化为60个条目,着重体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特点。“专业理念与师德”要求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专业知识”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职业背景知识;“专业能力”要求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能力。三是实施要求。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如何使用《标准》提出具体要求。

  问:请您谈谈《标准》内容突出体现哪些特色?

  答:一是体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要求。将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最新要求写入《标准》,要求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教育观,践行职业教育面向人人的理念。二是突出“双师”素质要求。针对职业学校教师“双师”素质评定缺乏标准的问题,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教师和普通教育教师的区别,突出职教教师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特征,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普通教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又要具备相应行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能够实施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指导学生实训实习,身体力行“做中教,做中学”。三是回应社会关切问题。针对教师实践能力与产业技术进步脱节的问题,要求教师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工作岗位要求,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和实施教学;针对教师生产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要求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员工培训、业务咨询等社会服务,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具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针对学生实训实习组织松散、学生权益屡受侵害的问题,在“专业能力”维度中专门增加“实训实习组织”领域,明确教师职责,要求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学生实训实习,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

  问:请您谈谈对《标准》实施的相关要求

  答: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标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准入标准,严把教师入口关;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二是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特点,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职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三是中等职业学校要将《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绩效管理机制。四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将《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以人为本 引领中职教师专业发展

  ——中职校长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

  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我们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选拔和培养教师是当代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对于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有利于我们严把教师入口关,提高“双师型”队伍建设的质量;有利于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和管理工作;有利于激励和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专业标准》以“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从内容上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和突出实践的职教特色,从体系上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基本要求和成长方位。

  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

  教师是人,教师的工作对象也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人,在教育活动中,人无疑处于核心地位。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相信人,充分发挥学生与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专业标准》很好地契合了现代职业教育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紧扣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时代主题,师德和理念为先,注重人的成长和发展。

  1.以学生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专业标准》提出,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学生为本,就是关注学生的利益与需求。学生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是关爱、是尊重、是信任。我们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职业兴趣,让学生乐于学。

  2.以教师为本

  以人为本,也要以教师为本。《专业标准》把“终身学习”作为“基本理念”之一,要求教师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在“实施要求”中提出,要重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特点,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职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实,这就是在关注教师的个体特点与成长轨迹,把职业教育对教师在职业与实践方面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充分体现突出实践的职教特色

  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两个显著特征是职业性与实践性。《专业标准》充分体现了职教特色,强调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紧盯专业发展方向,工作过程导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要将职业性和实践性贯穿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之中。

  1.主动贴近专业发展

  在“职业背景知识”领域,《专业标准》要求教师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相关行业现状趋势与人才需求、世界技术技能前沿水平等;在“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领域,要求教师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可见,无论是教育教学、学生就业,还是教师自身的成长,都不能脱离专业发展,主动贴近专业发展是当好职教老师的关键。

  2.主动参与社会实践

  《专业标准》指出,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具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并达到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教师要参与职业实践活动,不断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要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和企业实践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重视职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

  3.主动促进理论实践结合

  理论与实践结合乃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专业标准》提出,要运用讲练结合、工学结合等多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有效实施教学。职业教育的教学和育人万万不可脱离实践,只有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教学才能真正拥有灵魂。

  4.主动强化工作过程导向

  根据《专业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这不仅要求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熟悉工作过程,更要求教师具备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全面考验。

  三、明确选拔教师的基本要求

  《专业标准》把“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作为基本理念,这实质上就是明确了选拔教师的基本要求,即立场、态度、能力和修养。

  1.立场

  师德为先是立场。立场决定了出发点,教育工作者若能从敬业奉献、立德树人的立场出发,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关爱学生,就能教育、感染、影响学生,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态度

  学生为本是态度。态度决定成败,正如《专业标准》所提出的,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有所长,全面发展。

  3.能力

  教师的能力是重点。中职教师不仅要懂理论,更要精技术,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同时,随着行业发展与技术更新,教师也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4.修养

  终身学习应当成为教师的习惯。《专业标准》提出,教师要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终身学习应该做些什么?《专业标准》给出了一些途径: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教育理论与职业技能,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与经验;参与职业实践活动,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不断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

  四、明确中职教师的成长方位

  《专业标准》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分为三个维度——专业理论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这就明确了职业教师的成长方位。

  1.专业理念与师德

  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包含四个领域,即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理念与师德是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如何理解职业和职业教育工作,如何对待职业学校的学生,以及如何在职业和教学领域获得成长与发展。

  2.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维度包含四个领域,即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我们可以看到,职业教育对于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的要求是全面的、多样的,更是与职业和实践密切相关的。我们要鼓励教师们开阔视野,更多地走出去,走向职场、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把更多、更新、更专业的知识带给学生。

  3.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维度包含七个领域,即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具体包括用工作过程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参与校本开发,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全程参与实习实训,运用多元评价方法等。可见,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涵盖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我们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多面手”,才能胜任教学、实训、管理、评价与科研等各个环节的教育教学工作。

  《专业标准》统一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准入门槛和发展方向,有助于职教师资培养院校明确目标,有助于中职学校选聘合格的师资,有助于现有中职师资的进修和提高,为中职教师成长为名师指明方向。我们将以《专业标准》规范师资队伍建设,让每个教师得到最好的发展,为适应中国经济升级版、实现中国梦培养出一代代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类型,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其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没有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不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是衡量中职教师能否成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的规范性文件,也是促进中职学校教师成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的引导性文件,更是一部中职学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准则。这个专业标准充分体现了中职教师要具有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的教师观;因材施教、人人成才的学生观;双师素质、专业发展的能力观和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学习观。

  一、立德树人、为人师表

  成才先成人,育人先立德。2007年习近平在会见上海市优秀教师代表时指出,广大教师要秉持严格的师道,自尊自励,刻苦钻研,养成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恪守严谨笃学的良好学风,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言传道、以行垂范,用真理、真言、真行教化学生,用真情、真心、真诚感化学生。要坚守崇高的师德。中职教师面对的学生大多是未成年人,还没有成型的品德观、道德观,他们具有很强的模仿欲和模仿力,但却具有较弱的明辨是非的能力,缺乏对不良风气和行为的免疫力。与之朝夕相处的老师对他们往往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老师们的日常行为、言论都会对他们产生较大影响。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要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中职教师如何立德树人,如何为人师表,专业标准提出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要富有爱心、责任心;要乐观向上,要举止文明;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些都应成为中职教师基本的师德要求。

  二、因材施教、人人成才

  中职学生大都不如普通高中学生那样具备较强的学科理论的学习能力,同时,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也比较薄弱,但他们大多对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的学习比较感兴趣。针对这个群体的学生,如何培养,如何高质量地培养,既是中职教师的责任和任务,也是对中职教师的要求和挑战。2013年3月7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政协教育组联组会上回应政协委员的提问时,表明了他心中的“中国教育梦”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终身学习、人人成才”,要“修更宽的路,多样的路。”他说,要引导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有自己的选择空间,有自己的发展道路。专业标准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要求中职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针对学生的特点,在做中教,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人文素养、规范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坚定信念。这些要求都是因材施教,促进人人成才的“中国职教梦”的具体体现。

  三、双师素质、专业发展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教师的专属名称,是区别于普通学校教师的特指名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双师型”教师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已拥有一支初具规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缺口仍然较大,仍然需要通过以政府主导,引领“双师型” 教师培养培训;以学校为主体,加强“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吸引企业参与,营造“双师型” 教师培育环境;促进教师主动,积极提升“双师型” 教师素质。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向制度化、系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灵活开放的培养培训体系。专业标准规定,中职教师既要有较好的通识性知识、教学设计能力、实训实习组织能力、教育评价能力等,还要有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能力。职业教育离不开行业、企业,没有行业、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活动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是中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中教育的最大特点,这个特点决定了中职教师要能配合和推动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互助的关系,促进校企合作。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是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和保障。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到企业实践,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掌握技术进步情况,提高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可以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终身学习、与时俱进

  在中共中央党校3月1日举行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面对本领恐慌,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非学无以广才,终身学习意义重大。同样,在袁贵仁部长心中的“中国教育梦”中,终身学习占有其一。中职学校教师面对的是现代技术日新月异的更新进步、现代管理国际融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与形态不断转变的调整升级。知识更新速度加剧,若固守原有知识,则难于与时俱进,也将不能满足新时代中职学生对技能型、应用型知识和本领的需求。专业标准提出,中职教师要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相关行业现状趋势与人才需求、世界技术技能前沿水平;要了解所教专业涉及的职业资格及其标准;要了解学校毕业生对口单位的用人标准、岗位职责等情况;要掌握所教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基本规律;要具有适应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等。这些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及时学习才能获得。因此,中职教师唯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了解产业变化对技能型人才需求情况;唯有终身学习,才能掌握职业岗位操作标准对课程的要求;唯有终身学习,才能更好地促进自己提升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

  专业标准是中职教师的师德规范,是中职教师的专业要求,是中职教师的职业操守,更是中职教师的职业准则。只有树立高尚的教师观,才能立德树人;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因材施教,促进人人成才;只有树立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的能力观,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的水平;只有树立科学的学习观,才能不断学习,终身学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专业标准的出台,提高了中职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的有效性,推进了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增强了中职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庆市品牌学会秘书长张锐教授


        “在永川生活了9年,新城区的格局品味才是真正的大城市。”作为重庆市品牌学会秘书长,张锐考察过许多地方,对于新城区建设,他对永川赞不绝口。无论从布局、风格、色彩,新城区彻底“颠覆”了老城区的形象,并走在了大重庆前列。对于永川“城市发展新区”的定位,张锐称职教城是一张王牌。

        永川公共设施建设承上启下

        “作为城市发展新区,永川医疗、应急中心的建立,是市民最大的福利。”张锐称,对永川而言,公共职能的建设不仅可以为主城分忧,还可以为周边地区市民解难,既能让永川市民受益,也能让覆盖地区市民受益,起到联动作用。

        此外,永川以绝对的地理优势集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码头于一体,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了连接带。张锐称,对个人而言,交通便利让市民节约了出行时间,速度快了效率高了,生活的幸福感也增强了。

        而对于企业而言,交通优势直接决定经济价值,物流运输的时间、成本减少后,更多企业将会入驻永川,其辐射能力不可估量。同时,企业成本降低后,利润高了对全区经济也将起到推动作用。

        产业与教育相结合促发展

        有着“职教城”名片的永川拥有11万在校学生,作为纯消费群体,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将资金汇集到了永川。“学生带来的经济产业链很庞大,收益很高。”张锐说,学生是生力军。

        对于教育的发展,张锐认为产业与教育相结合才是王道。“11万学生的城市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基地。”张锐称,对于人才的培养,永川应该学习德国“双元制”,即学校办学与产业支撑相结合。

        在产学结构矛盾的当下,一个实训基地可以让学生们有真正动手的机会。“成规模的同类企业多了,学校就该考虑有针对性的设置专业。”张锐称,根据社会需求定产业定专业,三者结合能让学生得以实践,企业也能降低用工成本。

        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永川也能树立自己的“金字招牌”。张锐认为,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基地,就该有自己的品牌和风格。

        打造差异化的城市

        “双百”大城市该是什么样?张锐称,要打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目前永川还有一半左右的缺口,而这一半人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永川会成为什么样的城市。

        “就像创业之都深圳一样,是梦想创业人士的首选。”张锐称,以目前永川职教城的规模而言,已经胜过许多城市,但仍然应该继续扩大规模,让职教真正成为永川的一张王牌。

        教育要优化,产业选择要慎重,城市的合理布局不仅可以改变其风格、色彩以及人文环境,也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张锐认为,要避免大而不强的城市建设,首先要获得竞争优势,其次要获得地区声誉。

        “打造差异化的城市,要靠政府、企业、市民共同推动。”张锐称,大城市的建设需要统筹指导,永川应该建立自己的“城市品牌委员会”,集政府主导、企业推动、市民参与。


        茶竹精气神应融入城市建设

        提高永川声誉,城市空间形态是“敲门砖”。张锐认为,茶竹是永川的生态名片,而永川城市的建设,则应该将茶竹的精气神,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所谓茶道,茶好是一方面,论道显得更为重要。
   
        “多种点茶栽点竹,可以改变永川城市的风格、色彩。”张锐称,如果一个城市纯观赏的风景很少,那就要打造城市品牌和体验式旅游项目,打响永川名声。此外,文化交流也是对外交往的重要环节,举办活动既能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也能让更多人认识永川、了解永川。


    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确立了教师专业化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教育教师与普通教育教师不同,在实践中总结出“双师型”教师特点,但“双师型”教师只是对教师从教能力的要求,并不能代表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部。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的专业伦理、工作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实践水平等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教育部继2012年颁布实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以来制定的第四个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各级各类教师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教师专业标准可分为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所谓通用标准,就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对各级各类教师统一规定的标准,即政策性标准;所谓专业标准,是指为教师制定的具体专业发展标准,包括教师专业伦理标准、专业知识标准、专业能力标准等内容,即业务性标准。中等职业教育不仅与普通高中属于一个层次,而且具有普及文化教育的功能,其教师专业标准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具有一致性。但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类型,其教师专业标准更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方面与普通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职业学校教师需要树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人才和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理念;职业学校学生更多具有形象性思维,教学中需要贯彻“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实习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教师需要了解行业企业知识,针对学生实际,创设情境性学习环境;职业学校教师要求具有“双师”能力,要求教师具有与行业企业沟通的能力,能有效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校内外实践教学,并通过行业企业的实践有效地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等多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仿真模拟是职业教育重要的实践教学方式,要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条件和环境;职业教育办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需要具有市场竞争、产品质量、环境保护、低碳生态等理念。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职业学校教师的特色,把握这些特点是深刻理解和有效利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的关键。

  二、教师专业标准对建立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的意义

  制定并实施教师专业标准,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教师专业标准是制定教师准入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教师职业不是一般性的职业,像医生和律师一样,是一种专门化职业,职业学校教师还具有“双师”素质的要求。可见,职业学校教师有严格的要求,那么具备什么样资格和素质的人才能从事职业学校教师?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的专业标准来要求和规范。只有达到教师专业标准的人才才能从事职业教育教师职业。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多年来,我国由于没有出台教师专业标准,教师的入职只有学历和一般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有了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在教师的招聘、任用过程中,就可以严把入口关,选拔符合专业标准的人员从事职业教育工作,做到优者从教,教者从优。对职业学校教师考核、聘任,甚至教师职务评定也有了科学依据,这些对于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保障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教育的重要指导

  从教师专业化本意来说,职业学校教师都需要经过职前专门化的培养和职后不断的培训。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教师专业标准,使各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教师在规格和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甚至不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从教师培训来看,国家规定教师每五年都必须接受一定学时的培训,但对培训内容并没有明确规定,致使现实中各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培训内容缺乏职业教育特色,影响培训效果和质量,使有限的培训经费不能发挥最佳效益,也影响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有了教师专业标准,既可以规范教师培养培训内容,也可以对教师培养培训质量进行考核评价,这对于职业教育建立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意义重大。

  第三,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时间短,长期依附普通教育,教育教学理论滞后,还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如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还缺乏学科的、规范的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按照职业教育自身的要求,对教师的观念、知识、能力、行为等提出较为明确的要求,教师按照这些要求教学,不仅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而且能保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依据这些标准可以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评价。这对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保障教育教学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教师专业标准是引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航标

  教师职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职业的更替和演变加快,职业学校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实践过程,需要教师、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努力、共同支持。教师专业标准从专业理念、职业品德、知识、能力等多个方面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依据这些标准教师就可以了解哪些方面达到了要求,哪些方面还有待加强,不仅能引导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而且对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企业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服务指明了方向。

  总之,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是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队伍的基本准则,是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与颁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9月25日,全国邮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行指委)网站正式上线运行。网站全称为全国邮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网,网站是由行指委主办、秘书处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专业性门户网站,英文域名为www.yzhzw.cn。

  行指委是国家局推进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将在邮政职业教育重大政策研究、人才需求预测、职业资格制定、就业准入、专业设置、课程与教材开发、校企合作、教学改革、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发挥作用。网站作为邮政行业职业教育工作的主要平台,旨在整合行业职业教育资源,促进院校与行业内相关部门、行业组织、邮政快递企业以及有关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为行指委发挥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作用提供支撑。来源邮政局网站) 

  今后,我省将加快根据企业和市场需求定向培养人才的脚步。9月25日,辽宁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成立,这意味着我省开始打造现代服务业人才储备和对接平台。

  辽宁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是由省服务业委作为牵头单位,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牵头院校,联合省内服务类企业、相关行业协会、开设服务类专业的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103家成员单位组成的行业性职业教育联合体。致力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辽宁,现代服务业方面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职教集团的成立旨在实现产业与教育的互动发展,实现包括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院校等多方面资源的整合。

    江西省政府近日召开“江西省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职业教育发展问题。这是贯彻省委书记强卫对省政协提出的《关于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所作批示的重要举措。

  5月至6月,江西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与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就“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途径”开展了协作调研。为了进一步促进调研成果的转化,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与抚州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就这一课题又进一步联动协作调研,形成《关于江西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调研报告提出了5条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协调引导校企开展全面合作;建立经常性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职业院校师资引入标准;打通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搭建职教与普教互通“立交桥”;为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更好环境。调研报告中特别建议整合教育部门、劳动人事部门和行业协会等方面的有关职能和力量,统筹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与政策,在普职比例、学历层次、专业结构设置上进行省级层面的统筹规划,使职教培养的人才结构适应该省产业结构发展需要。

  江西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鹿心社高度重视政协调研报告,分别作出重要批示。省政府及时组织召开“江西省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定了“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省直15个成员单位组成,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
    针对四川省在实施“三大发展战略”中迫切需要技能型人才的现状,9月24日,四川省政协举行“构建适应四川产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专题协商会。省政协主席李崇禧出席会议并讲话。

  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职业教育三年攻坚计划,推进藏(彝)区“9+3”免费职业教育,全省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但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在资金投入、基础建设、师资配备等方面差距仍十分明显,尤其是在完善农村职教体系、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衔接、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等领域还需要攻坚破难。

  会上,受邀参会的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有关负责人和国内专家学者,与四川省相关部门和院校负责人积极互动,围绕构建适应四川产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入探讨交流,建言四川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

  李崇禧强调,职业教育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质量和速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劳动力素质的水平高低。推动四川省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要加强职教体系顶层设计,围绕转变观念和完善政策法规下功夫,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要积极引进国外职业教育先进经验,通过吸收和创新,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探索新路。要引导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深入调研,多出点子、多提建议,为构建四川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助推“三大发展战略”实施作出新的贡献。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常荣军、四川省政府副省长陈文华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晏永和、赵振铣出席会议。
    本报广州9月24日电 (记者贺林平)广州的中等职业学校对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城市扶持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此举惠及15.4万人,民办中职学校也在此次免费范围内。

  日前,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广州市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实施意见》,据此,15.4万名符合条件的中职学生将享免学费,包括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城市扶持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加上每年享受中职国家助学金的3.6万人,广州财政每年需负担补助资金约6.3亿元。

  对比国家政策,广州市的《意见》新增了“城市扶持专业学生”。对此,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吴强解释道,广州市发改委每年会根据广州产业发展要求,审定城市扶持专业,他举例说,“比如,目前开设的像家庭养老等专业,就在城市扶持专业之列。”

  据介绍,对在依法批准、符合国家标准的广州市民办中职学校就读的符合免学费政策条件的学生,按照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标准给予补助。“如果民办学校获批准的学费标准超出财政补助的部分,学校可继续向学生收取。”广州市财政局局长袁锦霞表示。
        9月11日下午,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修订工作启动会议在北京国家开放大学五棵松大楼召开。《目录》修订工作综合组专家,各行业(专业类)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秘书长、《目录》修订工作负责人,教育部职成司领导、教学与教材处、农村教育处、教产合作处负责人,《目录》修订工作综合组办公室全体成员等共13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目录》修订工作综合组副组长阮智勇主持。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代表《目录》修订工作领导小组讲话。他首先介绍了《目录》修订的国内、国际背景,强调了这次《目录》修订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其次,葛道凯着重阐述了《目录》修订的原则和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第一是主动适应,服务发展原则。第二是继承创新,灵活设置原则。第三是科学规范,体现特色原则。第四是推进衔接,构建体系原则。他还指出,要坚持这四个原则就要处理好四组关系:第一是宽和窄的关系。第二是现实与长远的关系。第三是科学性与规范化的关系。第四是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最后,他对《目录》修订工作提出四点要求:第一,高度重视,加大落实。《目录》修订是今年教育部的重点工作,也是每一个行指委的重点工作。各行指委和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目录》修订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第二,深入研究,科学制定。研究工作是目录修订的基础,这个研究包括调查,包括产业研究,国际研究,国内不同地区产业研究,专业设置还要兼顾大、中、小、微企业。第三,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在修订过程中,可能有些专业是跨行业的,这时候就要团结起来,把各个行业的要求都提出来,在这个基础上共同来研究制定专业设置。第四,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综合组要负起责任统筹协调好《目录》修订工作,要科学地划分不同组的任务,各行指委也要支持配合综合组的工作。



        《目录》修订工作综合组组长严冰代表《目录》修订工作综合组,向大家介绍了工作分工、工作程序和时间安排。《目录》修订工作通过顶层设计、基础调研、修订调整、整体优化、报送审批,计划于2014年6月完成修订工作。



        《目录》修订工作综合组副组长李志宏,对《目录》修订工作有关要求,做了具体的补充说明。

韩少云达内IT培训集团总裁找工作要有骑驴找马的精神,放下身段不要过于在意起薪的工资,尽快找一个跟专业对口的工作做起。


黄贵洲奥鹏教育副总经理梦想要实际,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想当一个老板首先要做好一名员工。


张永生中公教育集团常务副总裁打铁还需自身硬。


于洪泽华图教育集团高级副总裁抬起头充满自信,学会尊重企业和同事,在工作中去实践和提高。


唐可为亚伟速录总裁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安身立命的技能,未来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薛鹏飞水晶石教育全国副院长放下身段,努力去找到一个工作,在工作当中去弥补不足,积蓄力量,等待属于你的职业春天。


王增东中交协培训中心主任希望企业能够更加重视提高自己员工的素质,这样企业也能更强大。


詹达天学尔森教育校长大学生就业要抛弃急功近利的心态,注重提升职业技能和素质。


  今年夏天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699万高校毕业生创下1949年以来人数之最。一方面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有很多空缺的职位找不到合适的雇员,“就业难”再次成为社会焦点。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大学生就业热潮中成功突围?职业教育在破解就业难中有何作为?围绕这些问题,8月27日,京华时报(微博)举办了职业教育论坛,中公教育、华图教育、达内IT培训集团等8家职业教育领域的培训机构代表齐聚一堂,结合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为就业难支招。

  谈现状

  结构性失衡导致就业难

  699万,这是今年高校毕业生的总数,也是建国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次。来势汹汹的就业大军将原本就已棘手的就业问题推向了公众关注的焦点。而作为直接与就业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似乎能感受得更为直接。

  中公教育集团常务副总裁张永生表示,单凭毕业生人数多少这一数据来判断就业形势好劣并不科学,还应该看社会能够给这些人提供多少职位。目前就业压力确实很大,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但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就业岗位的结构性失衡。

  “很多人在找工作但找不到工作,很多企业在招人,但是招不到人。”张永生表示,导致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就业者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这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人才培养机制与现实脱节,很多人走出校门后连一些最基本的职业能力和素质都没有具备。对于这样的人,无论就业形势难不难,对他们而言都是难以找到合适工作。

  就业岗位减少并不可怕

  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从事职业教育的培训机构也有所波及。达内IT培训集团总裁韩少云表示,从去年底到今年3月初,作为培训机构普遍感受到就业形势的严峻,学生们对就业的需求也很迫切。加上社会和媒体对最难就业季的渲染,人心惶惶。不过,要看到的是,今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仅比去年增加了10万,就业难并没有那么可怕。

  奥鹏教育副总经理黄贵洲则认为,造成就业难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培训的确不太好,另一方面现在的毕业生真的不符合企业的需求。

  华图教育高级副总裁于洪泽介绍,目前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分为三类,一类是成绩好、能力强,找工作时可能拿到多份企业OFFER,不是企业挑选他们,而是他们在挑选企业,这类学生约占15%;还有45%的学生则属于缺求职的方法指导,需要通过职业教育培训提升就业技能;余下约20%学生则是本应该能找到工作,却因为自己或家长挑剔等原因放弃了原本适合的工作;剩下的那些学生属于不学无术、混日子的,这类学生难以找到合适工作。这些都反映现在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刻不容缓。

  谈问题

  专业扎堆导致人才过剩

  论坛中,嘉宾们深入分析了造成就业难的原因,以及目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水晶石教育全国副院长薛鹏飞认为,目前一些高校在专业设置时过于盲目追求热门,导致专业设置雷同,如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影视动漫专业,无论是否有师资,有没有相应的教学能力,纯粹是为了招生而设。专业设置的扎堆,导致人才培养过剩,而学校在教学中也没能完全按照企业的用人需求去考虑,学生毕业后缺乏相应的职业素养和技能,越是热门专业,就业越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水晶石尝试与职业院校合作,尝试联合培养学生。同时,在教学上大胆改革,将企业真实的案例、项目带入到教学环节中,转换成课件让学生有真正练兵的机会,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实现学有所成。

  在职培训过于功利化

  “就业难在我们这个领域体现得似乎并不明显。”学尔森教育校长詹达天的发言有些“与众不同”。他介绍,学尔森主要从事建筑领域人才培训,解决的是已经就业的人继续教育问题。因为建筑行业对人员的资质要求较高,因此职业培训是刚性需求,拿到相应的证书和等级后就能进入相应的岗位。

  不过,他也坦言,尽管没有明显感受到就业压力对行业的冲击,但职业教育与就业的不匹配同样明显存在。如现有的建筑行业人才培训的规定已不合时宜,导致人才断层情况加剧。由于政策导向有问题,很多建筑类岗位都是需要拿到职业资格后才能上岗,有学历和业绩等要求,这些都是一般大学毕业生所不具备的。这也就导致大家把目标都锁定到拿等级证书,失去了教育的意义。他呼吁,应该加强对求职者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时在考试环节中加强监管,实现真正有才能的人能够通过,将职业培训作为人才提拔的方式。

  忽视职业教育重要性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心主任王增东表示,造成就业难的另一点原因是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够。一方面,高校忽视大学生职业教育和职业规划;另一方面企业忽视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尽管国家有法律规定,企业必须拿出一部分资金为员工提供继续教育,但现在真正能做到的企业仍是少数。

  王增东表示,在职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素质的提高应是社会职业培训机构最主要的目标。而现实情况是,即便是在职人员进入培训机构学习,他们的出发点也不是真正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素养,而是为了拿到证书后完成任务。在企业单位中,实现对一个人的认可,对员工的提升就是简单的职位提拔,这仅仅是不够的,也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应该让职业教育成为贯彻职业生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要留住人才,应多关注员工的职业素质提升,职业教育很重要。

  谈应对

  各出奇招应对就业危机

  面对来势汹汹的就业难,面对用人单位提供岗位数量的减少,以培养学生顺利就业为目的的职业教育机构也在积极开拓思路,破解就业难题。

  招数1:

  加大企业开拓力度。如达内IT培训集团今年加大了企业开拓力度,设立就业服务专员,扩大合作企业数量,为学生就业拓展了更多的信息渠道。利用地域就业不均衡,以及学校全国网点分布的优势,将不发达地区学生引导到发达地区就业。同时,推出新课程,引导学生分散就业。

  招数2:

  开展校企专业共建。如奥鹏教育加强与高校合作,实施专业共建。今年已与内蒙古大学等高校合作,实施定向培养,由奥鹏提供相关职业课程,学生毕业可拿到两个证书,分别是大学毕业证和奥鹏的专业证书。此外,还开发了线上创业培训课程,与教育部合作全国大学生创新基地。

  招数3:

  推行企业新员工培训。华图教育一直倡导新员工培训,过去华图新员工培训是一周,现在已延长到3个月。通过培训将挑选到的人才慢慢培养好,最终进入工作岗位,帮助新人顺利适应工作需求,推动职业行为的塑造和形成。解决就业的根本问题还是在于广大企业。

  谈行业

  加强规范把握规律

  作为教育培训市场一个重要的分支,职业教育近年来呈现旺盛的发展势头。

  学尔森教育校长詹达天认为,大学生从学校走入社会面临一个重要的转变,学生在大学的时候没有压力,一旦进入社会找工作,必然要面临来自生活、单位、社会的各种压力,如何应对这些压力,职业教育尤其重要。

  奥鹏教育副总经理黄贵洲从事职业教育十余年,在他看来目前职业教育市场已进入上升期,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涉足职业教育。但需要注意的是,机构在招生中夸大宣传、盲目承诺的情况仍很普遍,以高就业、高薪水作为招揽生源的幌子,招完学生后就不管了,极大影响了行业的声誉。他同时还预测,未来职业教育互联网教育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华图教育集团高级副总裁于洪泽表示,职业教育未来发展应把握好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定。每个机构都应明确自己的定位,注重内涵发展,适当扩大外延。水晶石教育全国副院长薛鹏飞呼吁,作为培训机构,应加强自身规范,本着朴素的教育心态为学生着想,坚持最重要。

  谈发展

  提高蓝领工人待遇

  论坛中,嘉宾们在深入分析就业形势的同时,也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

  亚伟速录总裁唐可为认为,造成就业难的原因来自多方面。一方面是现行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存在一定问题;另一方面,尽管目前国家已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资助,但学生进入企业后仍需要企业再次培训,增加了企业成本,一定程度也造成了企业不敢要人。为提高企业招聘的积极性,国家可加大对招聘企业的扶植力度。

  如在税收、社保金缴纳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激励企业敢于招聘,敢于给员工培训。

  唐可为同时建议,要发展职业教育,关键在于提高蓝领工人的待遇。目前社会的现状是,技术工人的地位和收入水平都比较低。

  相反,在西方发达国家,好的技术工人可以和部长一样住别墅。中国未来将是产业大国,提高蓝领工人的待遇,也是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他建议,可在现有的大学教育中增加职业教育的学习,倡导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为其今后求职增加砝码。

  中国交通协会培训中心主任王增东坦言,导致就业难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现有的教育体制,在人才培养上过于重视学历而忽略技能。

  针对这一现状,作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应该积极应对,改进现有的培训内容、教学方法,迎合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如中交协培训中心发挥行业优势,为企业和培训机构搭建平台,企业的用人需求可直接反馈到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可针对这些需求实行订单式培养,提高学员就业的成功率。

  找工作不要过于讲条件

  嘉宾们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一些误区。一方面是很多求职者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而另一方面,求职者的就业期待又在不断提升。

  达内IT培训集团总裁韩少云认为,大学生想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成功突围,应学会调整心态,不要过于纠结自己的职业起点,非常在意薪酬、福利等外在条件。面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应该怀着“骑驴找马”的心态,那时就会发现其实很多工作都是可以做的。职场发展是动态的,可能现在薪酬待遇较低的某一项工作,过了几年后,又会发生新的变化。他建议,毕业生刚踏入社会时,一定要忽略现在起薪的工资,要尽快找到一个跟专业对口的工作做。

  谈转行

  在职转行需慎重

  就业,并不适用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对于身处职场中的所有人,都有可能面临重新就业、职场转型的需求。在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职场人如何实现合理转型,诸多职业教育专家也在论坛中给出了建议。

  中公教育集团常务副总裁张永生认为,“干一行爱一行”是选择职业的前提,当然也不排除选择之后才发现不适合的情况,但无论如何,在职人员转行需慎重。一旦决定要转行,就要抓紧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如果再选择就业转移的成本也相应提升,往往缺乏持久的动力。因此,如果要转行就要趁早,尽快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如果不转行,一直坚持认真地做下去在某个领域也会有所成就。

  “跳槽要按照兴趣来,如果不是很喜欢不要轻易跳槽。”奥鹏教育副总经理黄贵洲表示,所有职场人都希望薪水和职位提升,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与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职业技能相匹配。而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将跳槽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频繁跳槽,对于这样的员工,大部分企业在招聘时都是很慎重的。同时,作为企业也要学会自省,为什么留不住人才?一个企业培养了员工,花费了巨大的成本,结果培训完没多久就跑了。对于这种现象,企业应该反思,为员工职业提升创造条件,让他们留在企业。

  在职培训重提升


  论坛中,嘉宾们一致认同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水晶石教育全国副院长薛鹏飞认为,在职人士想实现自我提升,最重要的是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深入总结中确定自己的事业目标。在当前的大环境下,转行一定要慎重,在做出决定之前,一定要想好自己为什么要转行。如果下定决心要转行,建议还是从兴趣出发,从自己内心最想做的出发,如果兴趣和工作达到契合,这个工作也会做得很开心。

  针对在职人员培训,华图教育集团高级副总裁于洪泽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在职培训首先要了解自己,自己对自己负责;其次,明确培训的目的,无论是未来的转行、转型还是晋升、跳槽;第三,提前贮备经验。换职业不是换工作这么简单,而是换一种生活方式,作出决定前应做好相关的经验储备,为未来的发展一定要提前学习,并不断坚持。
提升质量、强化内涵、改革发展、创新示范

两年建设,中职示范校迎大考


  2010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三部委决定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2010年立项建设276所,2011年立项建设371所,2012年立项建设353所,累计建设示范校1000所。

  今年9月份以来,第一批立项建设学校开始接受省级验收和国家复核。经过两年建设,示范校建设成效如何?是否发挥出了提升质量、强化内涵、改革发展、创新示范的作用?相信这次“大考”,不仅是对首批示范校的指导和规范,对于第二批、第三批示范校来说,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厘清建设思路的学习机会。

  改革办学方式——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

  示范校示范什么?首要的是改革办学方式,引领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改革办学方式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鼓励企业支持,吸引社会参与,以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

  政府主导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前提。只有在政府主导下,才可能实施职业教育助学政策,全国范围内每生每年1500元的助学经费让广大的农村孩子和城市困难家庭的学生都能到中等职业学校上学,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只有在政府主导下,才可能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减免学费政策,如贵州省实行中等职业教育3年免费政策,内蒙古自治区按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补贴学校;只有在政府主导下,才可能有效破解校企合作难题,给予企业更多的税收政策、用工政策以及区域发展政策。示范校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帮助地方政府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就是发展地方经济,抓经济建设就一定要抓职业教育。

  企业支持是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支撑。企业的资金支持、先进设备的支持、现代技术的支持、实践实训条件的支持等都是示范校建设的重要支撑。只有企业的支持,才能有利于企业文化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里即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缩短到岗后的磨合期;只有企业的支持,才能有利于工业文化进校园,让学生感受到工业经济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较早地适应工业化大生产对技能和知识的要求;只有企业的支持,才能有利于产业文化进教育,让现代职业教育更加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适应产业经济的发展变化。企业支持职业学校办学,是把企业文化、工业文化、产业文化融到职业教育中的最好途径。

  社会参与是职业教育办学的一支重要力量。政府财政分配在职业教育方面的资金是有限的,职业学校尤其是示范校要积极主动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引导社会富余或闲散资金流动到职业学校的办学中来,积极探索国有民办、民办公助等多种办学模式,努力探索在部分专业实施人才联合培养的股份制试点。近年来民办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表明社会力量的雄厚和民间资本的富足,这些都是示范校建设中潜在的支持力量,示范校需要认真设计、科学规划,以办学特色吸引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到办学中来,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深化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示范校建设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做中教、做中学,努力创新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工学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推进工学结合,将工作岗位的要求与理论学习对接,将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纳入到学校的课程教学中来,是为了保证学校培养的学生更加贴近经济发展的要求,增强学生可迁移能力的培养;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必须”和“够用”,“学”为“工”服务,“学”是“工”的前提和基础;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成为职业岗位上的技术工人后,具有解决工序流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的能力。因此,示范校在建设过程中,要深化工学结合,在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和校内实训车间的同时,积极开展到合作企业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实训,让学生在大生产的环境中体验“工”与“学”结合的直观性、直觉性和必要性。

  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校企合作是保证工学结合得以实现的有效形式。校企合作作为政府主导推动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中等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高中学校教育的重要特征。通过校企合作,推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到企业实践提供条件;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更好地引企入校,学生在校即可实现到企业的实训实践活动。示范校只有做好校企合作工作,才能不断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服务。

  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的基本形式。顶岗实习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实训形式。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几乎所有学校都开展了顶岗实习活动,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将专业与岗位对接,让学生在一年的顶岗实习活动中真正掌握相关职业岗位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要求,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学校在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之前,需要做好详细的计划,包括实习目的、内容、时间、岗位、要求以及成绩评定,要有切实可行的安全保护措施和方案,要充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示范校应创新顶岗实习形式,结合学校和顶岗企业的情况,探索分期、多段、多岗等实习形式,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热情和效果。

    丰富教学范式——项目教学、实践教学、仿真教学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职业学校的教学范式也在不断改革创新,从理论主导型向理实一体化方向发展。项目教学、实践教学、仿真教学等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范式被广泛地运用到职业教育教学中来。

  项目教学是职业学校教学的典型范式。项目教学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若干个项目教学方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处理这些项目的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内容。项目教学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与他人协作和沟通的能力等职业能力。总体而言,不少示范校对项目教学的含义了解不透,有的只是把以前一个章节的教学内容称之为一个项目教学内容,将与之对应的教学称为项目教学,简单、机械地套用项目教学的概念。示范校建设过程中,要认真领会项目教学的本真含义,让学生通过项目教学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实践教学是职业学校教学的基本范式。技能的练习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并且要有正确的方法,通常要经过讲解、动作示范、动作纠正三个阶段。实践教学不仅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扩大学生职业知识面、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态度等方面,都起着很大作用。实践教学中工序流程的观察与参与、实践活动的安排与设计、实践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实践方法的探索与改进,都有利于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造力。示范校在实践教学中,要紧密跟踪行业、企业的技术变化,把新知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方法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仿真教学是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范式。仿真教学具有安全性、交互性和成绩自评等功能,同时可以大量节约成本,能较好地弥补实践、实训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实践、实训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示范校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仿真教学环境。

  完善评价形式——师生评价、过程评价、社会评价

  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教学效果的优劣,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等都需要通过评价得到检验和反馈。示范校建设要引入多元评价形式,在传统的师生评价基础上引入过程评价和社会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示范校建设要重视师生评价。师生评价通常针对学校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晋级、嘉奖、处分或解聘等的依据。师生评价在所有类型的学校教学中都被广泛应用,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因此,示范校在建设过程中,这一基本手段当然也需要科学地应用,要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发挥出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和能动地教育学生的能力。

  示范校建设要加强过程评价。过程评价通常针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测量和评定。职业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度最高的一种教育类型,学习期间要经历若干个实训、实习环节,往往需要在实训过程中不断地以小检测来巩固、强化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很多示范校在建设过程中,都引入了过程性评价形式,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操作方法、操作要领作出评判。

  示范校建设要引入社会评价。社会评价往往是结果性评价。用人单位的评价是针对学校毕业生在岗位上的使用情况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而学生家长的评价通常是针对学生就业质量的评价。示范校在建设过程中要重视社会评价,社会评价作为第三方评价,更能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实力。社会评价侧重在就业和就业质量上,示范校在建设中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评价的重要性和关键性。

    创新教育内容——道德培养、专业建设、教材开发

  示范校要加强教育内容的创新,探索学生道德培养的新方法、新途径,探索专业建设如何紧扣产业发展的需要,探索如何结合职业岗位的特点,开发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专业教材。

  道德培养是育人的根本。示范校对学生的道德培养要与家庭教育结合,培养道德品质;要与文化教育结合,传承传统美德;要与社会实践结合,培养社会公德;要与技能教育结合,夯实职业道德。

  专业建设是联系产业发展的桥梁。示范校在专业建设中,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形成科学合理、质量保证、与时俱进的专业和专业群。鲁昕副部长提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必须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着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转”,适应市场需求而“变”。实现“动”、“走”、“转”、“变”,要靠专业建设,只有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只有培养的专业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示范校建设才是成功的。

  教材开发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保证。什么样的教材是示范校建设需要的教材,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应该开发的教材,这是所有示范校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教材要反映职业教育的性质,体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文化基础及行业的要求。示范校在教材开发过程中,要广泛开展行业、企业调研,征求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见,征求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学生的意见,在内容、结构、编排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创新教育内容,首先要从创新教材开发的思路、模式入手,创新教材内容,做到理实一体,学用兼顾。

  加强队伍建设——师德建设、能力提升、专兼结合

  队伍建设是示范校建设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师德、师风是立德树人的前提。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也要有一支运行高效的管理干部队伍,保证示范校建设工作执行到位。

  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管理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这两支示范校建设的中坚力量,都需要加强师德建设。没有良好的师德,出不了管理效能,产不了教学成果。立德树人是所有教育的根本任务,当然也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提升能力、专业发展,是示范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诉求。示范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提升教师能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在任务建设期间,很多示范校都提出要培养出若干名“双师型”教师,培养出若干名专业带头人的师资建设目标,但如何提升、如何建设也是很多示范校需要认真策划的工作。《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以能力为重,要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专兼结合是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理想结构。职业教育是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是工学结合的教育,也是校企合作形态下的教育,因此,职业教育需要有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示范校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构建个体“双师”和结构“双师”的教师队伍。专任专业教师要具备“双师”素质,兼职教师要从企业中聘请一批在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示范校在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时,要依靠地方政府部门的力量,加强与企业合作。

    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制度、健全机制、科学管理

  示范校建设更多的是内涵建设,示范校应抓住机遇,大胆创新,推动学校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提升科学管理能力。

  完善制度是示范校建设的重要保证。制度建设要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明确每个人、每个岗位的职责,实施目标管理;要以提高效能为目的,激发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责任心;要以保障师生合法权益为前提,体现出奖勤罚懒、奖优惩劣的效果。示范校的制度既要规范,更要完善,示范校有带头完善之责,要做好示范引领工作。

  健全机制是示范校建设的基本条件。健全的管理机制、流畅的沟通机制、高效的协调机制、及时的服务机制、全面的保障机制等都是示范建设所需要达到的。有的示范校在验收过程中接受专家组询问时,出现专业负责人既不清楚示范申报,也不清楚建设过程的情况,这是示范校建设中不应出现的情况。示范建设要有全校一盘棋的思想,每一个管理干部、每一个老师都是示范校建设中的重要一员,都要承担相应的职责和任务,这样才能把学校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示范校。

  科学管理是示范校建设的长期动力。示范校建设重在内涵建设,内涵建设离不开科学管理。示范校的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校企合作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都需要在科学管理下科学推进,稳步进行。示范校作为内涵建设的示范,今后还应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职业教育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其他中等职业学校提供可复制、可示范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科学管理不因示范校建设期结束而结束,它是一个学校能够健康发展、创新发展的长期动力。(李梦卿 作者系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
    9月13日,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主办的“中国梦·人人皆可成才”职业院校系列宣讲第二讲在广州举行,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副总编张旭做了《拓宽视野 坚定信念 共圆中国梦》主题报告。

    报告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具体的事例,全面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与实现路径,只要全体人民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师们表示这次活动帮助大家提高了理论素养,打开了教学思路,既是最新知识的充电课,也是教学方法的示范课。

    据悉,按照宣讲活动的安排,近期还将请有关专家、一线德育工作者赴其他省(区、市)开展宣讲。
    近日,常州科教城与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AHK)签署职业教育战略合作备忘录和“双元制”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引进德国先进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为常州高端产业发展提供培养更多、更适用的技能型人才。同日,AHK常州科教城研究发展中心正式成立。

  今年3月,常州科教城管委会,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教育、青年和体育部,德国(上海)工商协会三方签订协议,重点就“师资培训、校企合作、联合研究、证书体系”四个方面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协议签订以来,园区先后举办中德职业教育座谈会、“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师资培训班等活动,拓宽中德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建立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大力推进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

  此次双方签订的协议,常州科技城学员将在其所在学院接受职业理论培训和基础实践培训,然后在德资企业内接受实际职业培训。学员在完成职业培训项目并成功通过中期和毕业考试之后,可获得培训项目依托学院的毕业证书和“AHK”证书(专业技术工人)。通过培训的学员,可以在签约的德资企业工作并将拥有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
    近日,有媒体报道基层文化单位苦恼缺人才,而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却抱怨难就业。记者采访发现,基层文化单位人才短缺极为严重,但他们需要的是有经验、操作能力强,用起来得心应手的人才,而这正是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最为欠缺的。

    在山西省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仅省图书馆就有4万多册珍贵古籍善本急需修复,但中心专业修复者却仅有10人,急需大批能“上手”的修复人才。如果高职院校学生能在学校时基本掌握托裱、揭裱、挖补等基础技艺,到单位后再稍加培训,就能“上手”。但可惜的是,面试过的大多数学生连这些专业术语都没搞明白,更不用说动手了。

    同样,壁画和塑像的修复人才在山西也极为匮乏。山西设有美术雕塑专业的院校不少,按说应该不用为这样的人才发愁,然而现实却远没有想象的那样乐观。“眼高手低”是多数学生的“通病”,还有一部分学生嫌苦,耐不住寂寞,一毕业就改了行。可以说,真心愿意又有能力从事此项工作的毕业生寥寥无几。

    一些地方文化单位平时看着人挺多,但一到用时,却发现多为“半瓶醋”,难堪重任。他们也想改变现状,于是加大对新人的招聘力度,一批优秀的苗子因此脱颖而出,很快成为了单位的业务骨干。但更多的是,大部分新人工作一段时间后,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水平。

    用人单位为找到“能干”人手而伤脑筋,培养人才的高职院校也在为如何培养“实用型”人才而苦恼不已。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一位老师对记者说,学校也想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实用型”人才,但一方面是因为缺乏沟通,学校和老师不知道用人单位的所想所需,另一方面是因为文化单位多种多样,难以面面俱到。他建议像技工类学校那样,实行“订单式”培训,这个问题就容易解决了。但是,目前的基层文化单位用人自主权小,不同地方的同一类单位间用人又没有横向联系,也不会进行集中招聘,学校也就不会按“订单”来进行教学。

    高职院校缺乏专业人员从事教学工作,也是造成培养不出“实用型”人才的一个方面。前几天,记者在山西平遥双林寺采访,遇到一批学习雕塑的学生。聊天时,记者问他们将来找工作,是否考虑从事塑像修复时,一位学生这样回答:“我们学的和修复不是一个方向,恐怕很难。”

    “为什么不往这个方向靠?”带队老师告诉记者,学校老师中也没有懂修复的,没法教啊。这番交谈让记者不由得想起了2004年采访太原科技大学校长郭勇义时,他说的一句话:人才培养决不能忘了社会需求。
    从2009年到2013年,中职免学费覆盖农村所有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覆盖面达到90%——

中职免学费:呼唤100%
 

江苏中职学生在参加全省中职技能大赛。(资料图片)

  从42.6亿元,到88亿元,再到163.9亿元,投入一直在增加;

  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到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再到农村(含县镇)所有学生,中职免学费范围一直在扩大;

  从2009年到2013年,中职免学费覆盖率增至90%,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现在,人们又有了新的期盼——实现中职100%免学费。这既是家长和学校的呼唤,也是教育界与社会各界的共识。

  从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学生做起

  由于政府投入不足,长期以来,中职生都需要缴纳学习费用。中职办学成本高,学校经费捉襟见肘。经费不足,直接影响中职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在2007年全国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呼吁,国家应对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人大代表的呼声有了回应。2009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

  中职免学费政策在这个时候出台,可谓意义重大。其时,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经济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加速中职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

  “这是一项济国、济民、济教的好政策。”在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赵伟看来,中职学校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其中多数来自低收入和困难家庭。国家免除这些学生的学费,有助于减轻农民负担,帮助农村家庭脱贫致富。

  2009年,中职免学费先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做起。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免学费标准,由中央、省级和各地财政按一定比例共同分担。2010年秋,这项惠民政策又覆盖到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有研究显示,如果不加以资助,约有25%左右的初中毕业生可能会因家境贫困而无法完成中职教育。如今,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贫困家庭学生上中职再也没有后顾之忧。截至2011年,全国已有1261万人次的中职学生享受到了国家免学费政策,免学费金额达209.6亿元。中职学校经费保障水平得到提高,多数省份中职教育投入水平有了较大程度提升。

  免学费政策惠及90%中职生

  中职免费两年走了两大步,但仅仅这些还不够。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两条腿”,但现实是,普通教育的“腿长”,职业教育的“腿短”。只有中职免学费范围再扩大,才能改变这样的现状。

  2012年秋,好消息再次传来,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都可免费上中职。据测算,中职学校约90%的学生可享受免学费政策,受惠学生达1200万人。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这是我国政府继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免学费范围再扩大,学生受益、学校满意。“农村学生读中职全免学费,政府卸掉了学生、家长身上的费用重担。”河北省宁晋职教中心校长蔺立强高兴地说,“农村娃娃愿意来学校,农村中职学校的发展更有希望了。”

  免学费范围再扩大,企业发展有了后劲。说起中职免学费,天普康地畜牧集团董事长任相权竖起了大拇指:“企业招大学生、博士生不成问题,困难的是招不到大批技术人才。免学费让学技术的学生多了,帮企业化解了人才危机,发展也更有后劲了。”

  免费范围再扩大,职教得到大发展。广西教育厅巡视员林宁提供了一组数据,2006年广西中职在校生只有55万人,2012年增加到80万人,“广西中职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区域经济腾飞的人才引擎”。

  享受免学费的学生多了,家长的负担轻了,学校的生源有了,中职发展的脚步快了,国家经济发展有技术人才支撑了。中职免学费带来的“蝴蝶效应”,让多方受益。

  13个省份先期实现全免学费

  享受免学费学生达90%之后,人们又有了新的期盼。

  有未免费的家长说:看着别的学生都能享受免费,我们这最后的10%啥时也能一样?

  有学者说:在发达国家,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50%,而我国只有30%左右。同时,发达国家高级工的比例占50%,而我国仅有20%。相比之下,我们的中职教育还差得很远,还需再发展,再免费。

  有企业说: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产业需要大量技术工人,企业对实用技术人才的胃口很大,中职要加快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所有的声音汇聚到一点,就是实现中职100%免学费。

  令人欣喜的是,100%免学费,不少地方已经先行:四川率先在全省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青海在实现100%免学费的同时,为一、二年级学生每生每年免书本费400元;海南省财政2013年拿出2.7亿元,实现了17万中等职业教育全日制学生免学费、涉农专业学生免住宿费和教材费及“村官班”学生免学费……

  到2013年6月,山西、江苏、福建、重庆、青海等13个省(区、市)将免学费范围扩大到所有中职学生,补贴标准从每生每年2000元到6500元不等。

  呼唤学费全免时代到来

  在先期实现学费全免的省份中,既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他地区何时能跟上他们的脚步?记者了解到,未实现学费全免的地区主要有两个忧虑:

  一是资金的问题。一位西部地区的职教负责人无奈地说:“地方财政的盘子就那么大,给中职免学费的钱多了,其他教育的钱肯定就少了,怎么办?”二是对一些专业该不该免还有顾虑。对于东部地区而言,不愁钱,愁的是如何让钱花得更有效。“一些艺术类、体育类专业等与经济生产一线不直接相关的专业,是否有必要再免费?”这些因素无疑会阻碍中职学费全免的实现。

  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等职业教育全面免费是大势所趋。

  中职学费全免到底会带来什么?

  ——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免学费将给更多孩子提供读书学习和成长成才的机会,有助于实现基本的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有利于补齐职教短板。免学费会吸引更多生源,有了学生,学校就不用再为经费犯愁,可以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提高办学质量上来。质量的提升,又能吸引更多的生源,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这样的良性循环无疑会有助于改变中职短板的现状,追上世界职教发展的速度。

  ——有利于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中职瞄准的主要是一些潜在的剩余劳动力,让这批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后免费接受中职教育,他们就能学到技能,顺利实现就业,为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有利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我们虽有“Made in China”的美誉,却长期处于制造业的末端。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从业者的能力必须要和技术水平相匹配,中职全免学费将助力中国普通劳动者素质的提升。

  “四年磨一剑”,从学生到家长的声声呼唤,到企业、地方的多次呼吁,再到专家学者的论证调查,这不仅仅是职教界的期盼,更是全社会的共识。

  我们期待着中职教育学费全免时代到来!

  为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产合作,着力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鹤壁市将于11月22日举办2013年鹤壁市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活动。

  本次大赛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动全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以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和基本素质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就业为目标,推进全市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制度化进程,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步伐,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建设。

  2013年鹤壁市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共设置9大类比赛项目。参赛选手必须是职业院校具有正式学籍的在校学生,以及“3+2”分段制和“五年一贯制”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在籍学生。各项目技能大赛的评判标准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颁发的技能训练教学标准为依据。市级技能大赛由市教育局组织聘请专家评审组,具体负责评判工作。大赛设个人奖、团体奖、优秀辅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

  2013年鹤壁市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同时也是鹤壁市参加2013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选拔比赛。参照2013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规定的竞赛、方案、队数和人数,按照本次全市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比赛成绩,确定参加2013年全省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选手。

  本次大赛由鹤壁市教育局主办,鹤壁市成人职业技术教研室承办,有关职业院校协办。为确保技能大赛活动的顺利举办,鹤壁市专门成立了2013年鹤壁市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组委会,统筹领导各项技能大赛活动,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成人职业技术教研室,具体负责技能大赛日常事务工作。市教育局要求,各市属职业院校,都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做好学校的技能比赛选拔工作,严格审查参赛选手报名资格。对技能大赛活动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严防发生安全事故。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