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展开全部
  “只有契合学生心理特点,引起学生心灵共鸣,德育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韩宪洲

  高等职业院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都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如何加强高职德育,备受关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近年来依靠“暖心”的教育者,探索“舒心”和“养心”的德育新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舒心

  “老师,我已经彻底放弃了伤害自己的念头,我会好好爱自己。”今年新学期第一天,2011级学生马春(化名)对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主任张贵英说。一年前,马春因为一些心理困惑,开始定期接受张老师的心理辅导。经过一年的帮助,她摆脱了内心的困扰,即将走上企业实习岗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该校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2013级学生王琳(化名)在写给教师赵晨的邮件中说:“亲爱的老师,心理健康课让我变得自信了。现在我敢于说自己的想法,学会控制情绪了。遇到您真的很开心。”

  自2003年开始举办高职教育,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就成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目前配备有3名专职、21名兼职心理教师,建设了设施先进、功能齐备的心理教育辅导和咨询专用场所,建立起全过程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

  学校获评“2007—2012年北京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被全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评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财贸素养教育养心

  “阿姨,孙策在学校挺好的,他是我们的宿舍长,我们很喜欢他!”信息物流系2013级物流管理2班学生孙策的舍友们正在和孙策的妈妈连线通话,这是财贸素养主题班会中“时空连线”活动的一幕。舍友的汇报不仅让千里之外的家长少了一丝牵挂,同时也让宿舍同学间的情谊又增进了一分。

  “财贸素养”是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在探索高职德育规律的过程中提出的创新概念,是指财贸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经过10多年的积累总结,学院形成了完整的“5341”财贸素养教育体系——教育主题“五板块”即爱心、诚信、责任、严谨、创新,教育过程“三阶段”即理性认识、自我行动、总结展示,教育载体“四平台”即班级建设、宿舍建设、学生社团、节日活动,评价机制“一证书”即财贸素养证书。

  “多亏你们教会我那些识破网络诈骗的小招数,要不然上周我肯定被骗了!”学生社团“信爱社”的同学们刚一踏入北京秀水社区服务站的大门,张大妈就激动地对他们说。学院倡导“知行合一”财贸素养教育,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农村,把他们的爱心和知识向外传递,像秀水社区这样的志愿服务基地,学院已建有50多个。

  3年不断线的财贸素养教育,使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与可信赖的职业形象,得到了行业、企业的广泛认可。北京菜市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华西证券等企业与学院签订了“优先录用获得财贸素养证书毕业生”的用人协议。2013年12月,财贸素养教育荣获教育部第七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辅导员老师暖心

  辅导员是高校德育的主力军。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按照师生比配足辅导员,实施辅导员待遇和双线晋升的职业发展制度,为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安心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都说辅导员和学生走得最近,但让学生真正接纳辅导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以心交心是唯一的方式。

  “丹姐”是学生们对2013年度北京高校十佳辅导员曹微丹的专有称谓。5年来,她带过4届学生。1367个学生中,她认识每一个人,做过深度辅导的学生已达到上千人次。2009年3月,来自黑龙江的刘楠因病住院,从垫付医疗费到夜间陪护,从为她送营养餐到接待学生家长,从帮助该生办理病休到帮助联系单间宿舍供她静养,曹微丹整整忙了20天。她常常说:“辅导员工作是个良心活儿。只有用心对待学生,才能走进学生心灵”。

  本报海口2月26日电 (记者黄晓慧)26日上午,海南省教育厅召开新闻通气会,解读了近日发布的《海南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及招生试点项目方案》,宣布将在2014年至2017年,逐年试点开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及招生项目。

  根据方案,至2015年,海南省当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含高职、应用型本科)计划中,安排用于招收中职毕业生的计划应达到中职毕业生总数的12%以上;至2017年,当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含高职、应用型本科)计划中,安排用于招收中职毕业生的计划应达到中职毕业生总数的30%左右;基本建立纵向沟通、上下衔接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体系。

  今年起,海南省将试点开展“3+2”分段、五年一贯制、“3+4”分段等7种类型的招生改革,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同时,坚持对口自主招生,完善“知识+技能”的考核选拔方式,逐步扩大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单独招生试点规模。还将建立由中职学校推荐应届优秀毕业生免试就读高职院校工作制度。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学期伊始,学院领导精心部署、科学安排,各教学及相关部门认真落实,以全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各项教学准备工作平稳、有序运行。

 221日上午,学院召开了《2014年工作会议》,对2013年完成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总结,安排部署201411个方面的66项重点任务。会议结束后,各部门就投入到了紧锣密鼓、有条不紊的开学准备中去:教务处查漏补缺,确保教材及时到位,在开课前发送到每位学生手中;后勤部门对学院教学、生活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障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各教学单位对各自管辖的实训室进行了卫生清洁和设备维护,以保证学生实训课程的顺利开展。全院教职员工也于当日提前到岗,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中。

        223日晚,全院学工干部、辅导员、班主任按时来到学校,参加本学期的第一次班主任会。班会上,班主任认真检查学生返校情况,积极了解同学们返校后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尽快转入学习状态。同学们也在积极制定自己的学习、生活计划,争取在新学期取得新的成绩,实现新的突破。

        迈入新学期,开始新征程,站在新的起点上,陕西工院师生们将凝心聚力,策马扬鞭,再铸辉煌。 

215日下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选派的第二批十名交换生顺利抵达台湾,开始了他们在中州科技大学和建国科技大学一学期的学习生活。

根据陕西工院与台湾中州科技大学、建国科技大学的合作协议,经过校内选拔,本学期共有杨君成、朱婷婷、路旭弘、戴楠、韩嘉琪等5名同学赴中州科技大学学习,王一博、王旭、魏少康、何峰、张齐悦等5名同学赴建国科技大学学习。目前,这十名同学已完成在相关高校的入学注册、选课,并正式开始学习。

据悉,第二批学生启程前,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交往处张洁同志应邀为该批学生进行了行前教育,介绍了台湾的人文情况和在台学习期间的注意事项。(陕西工院 供稿)


赴中州科技大学交换学习的陕西工院5名学生


赴建国科技大学学习的陕西工院5名学生


行前教育会

  在我国职业教育史上,中职的发展曾经一度辉煌,也曾人才辈出。一度,中职学校又陷入困顿,尤其农业类中职,招生滑坡,办学萎缩。“是不是我们不再需要农业中专人才?面对人才与产业市场,农校如何施教?农业学校怎样才能大有作为?”海南省农业学校遭遇了同类学校同样面临的问题。他们如何走出困境?也许,本文,对此能做出一些回答,也能对我们面临相似困境的地区和学校有所启发。

  坐落于海口市城西路41号的海南省农业学校,自2008年以来,在海南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下,加大改革力度,用5年时间,从一所仅能招来120名农口专业学生的学校,一跃成为在校生万人的农职名校,开设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村经济、观光农业、生物技术及信息工程等六大类16个专业,学校教职员工246人,外聘专家81人。在这个过程中,海南农校破解了一道道难题。

  题:农村不需要中职人才了吗?

  破:加大资助,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吸引更多农村青年进农校学习

  农村不需要中职人才吗?农村青年都不愿学农吗?

  答案都是否定的。

  就海南省而言:海南现代热带农业人口日益向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农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大,技术人才需求大。海南农校绝对不缺发展的土壤。

  破局的关键出现在2008年。

  时任省长罗保铭在审阅省教育厅、财政厅的调研报告后批示:给海南省农校500名种养专业指标,免除学费,所需经费由政府财政买单。

  这一惠民政策旋即得到海南百姓称赞。特别是对那些想学农业技术但家庭困难的农村学生来说,无疑雪中送炭。

  学校当年秋季招收758名种养技术学生,较之上年农业类招生120名,一下增长了6倍!尽管都是往届毕业生,年龄差距悬殊,最大的39岁,最小的15岁,但他们学习目标明确,教师评价很高。

  为了让涉农专业学生没有生活上的压力,安心学习,学校做出了积极努力。一是落实国家和省政府的助学金按时足额发放;二是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16岁以上的学生做短期工,每月净收入1500元以上;三是学校提供部分助学岗位;四是给予校服和床上用品补贴;五是在物价上涨起始阶段,提供免费午餐米饭。

  2009年,海南省政府对所有涉农专业中职生免除学费,农校当年招生1300多名,2010年再招2245人。此后,学校在校生就稳定在1万人左右。校园沸腾了。学校的老教师、老专家都赞叹:拥有近70年办学历史的海南农校,第一次出现这种招生火爆场面!这是政策好啊!

  题:农校学生,如何施教?

  破:坚信农校的学生能够成才的,强化教育教学改革。

  海南农校始终坚信:农校学生绝大多数能够成才,关键是如何教!

  一是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向学生传授实用技术。学校争取到了国家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全省共享型实训基地也在本校落户,五年投入省财政专项资金2200多万元加强重点专业的实验室、实训中心的建设。目前,种植类专业有园艺大棚、作物育种育苗及测土配方实训中心;养殖类专业有种猪、种鹅繁育基地以及水生生物等实训中心;农村经济专业有农产品营销、企业会计、观光农业综合实训中心;信息工程专业的校园网、企业网、平面设计等实训室也建成使用。

  二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由于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新引进的年轻教师已经占了很大比例。为此,学校让新老教师结对子,开展一帮一带教活动,效果很好。学校还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派教师赴外培训学习,去企业调查和跟班操作,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大有提高。

  三是狠抓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按教学计划,足量开出实验实训课,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练成规范操作,完成工作任务;组织二、三年级参加人劳部门的考工考证,为就业做准备;培养优秀选手参加全省、全国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创造人人练技术的学习环境,培养个个争当技术能手的高昂热情。

  四是强化德育教育,培养自信、自觉、自强的校风。学校按照中职生特点,引导学生树立自信,一方面用学生操行量化评定和班级管理量化评比,约束和规范每个学生的基本行为习惯;另一方面用活动作载体和平台,张扬青春个性,让同学们自觉充实自己、打造自己,并在不断的自觉努力中走向自强。

  五是争取行业支持,携手企业合作,实现学生优质就业。学校是海南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集团内有300多家大中型农业企业。集团内部互用教育资源,实现共赢。现在,学生实习、就业火爆,农业类学生本岛就业“一个萝卜三个坑”。2008年以来学生当年就业率连续五年在98%以上。

  题:农业学校怎样才能大有作为?

  破:服务本地经济建设,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双带头人

  2008年,时任省长罗保铭来校调研时指出,农业学校要积极为本地经济建设培养人才,要服务“三农”,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教育厅等政府部门指导下,通过调研,海南农校进一步确定“面向农业,走进农村,服务农民”的发展思路,选准了突破口——与市县组织部门、乡镇政府联合开办“村官班”,建立联合办学基地,招收具有初中学历、45岁以下的农村基层两委干部、党员、科技示范户、农业专业户、退伍军人、农村就业创业有志青年,进行为期二、三年的涉农专业中职学历教育,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发展中的双带头人——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

  “村官班”开设种植技术(植物保护)、养殖技术(畜牧兽医)和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围绕文化基础、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经营管理及就业创业五大技能模块开设课程。村官班上课主要采用教师面授,周末、农闲时,农校专职教师自带手提电脑、投影仪到联合办学基地为学生集中上课,一些课堂直接就近在菜地、果园或养殖场现场举办。

  2008年以来,学校培养出了2008级两年制和2009级三年制共两届村官班毕业学生5620人。尚有在读的2010、2011及2012级等三个年级共5090名学生。

  学校在屯昌县办的2008级村官班99人,学习期间和毕业后有12人入党,34人进村级领导班子,还有2人考取了镇级公务员。

  大家普遍反映,“村官班”的学生读书的多了,打牌赌博的少了;提拔重用的多了,碌碌无为的少了;发家致富的多了,贫穷落后的少了。学校把有志青年培养成实用人才,把实用人才培养成致富人才,把致富人才培养成了带头人。

  发展农业职教,地方政府大有可为

  海南省农业学校从困境中走出,走上规模发展、品质发展的道路,在国内中职学校中,是令人欣慰的,估计也是令很多中职学校尤其是农业职教学校羡慕的。

  从只能招来120名农口专业学生,到在校生一跃到万人,这是破解了国内很多农业职校普遍面临的招生难题、规模难题。培养青年教师队伍,联合社会企业,打造农业职教集团,这破解了农业职教发展的品质难题。而拓展施教对象,开办“村官班”,培养致力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则为国内农业职教学校破解了如何大有作为的难题。

  而反观海南农校这些成绩的取得,而且是在短短5年里取得这样飞跃式的、脱胎换骨般的成绩,与海南省委、省政府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大有作为,是密不可分的。更准确地说,海南农校能有今天令人欣慰羡慕的局面,海南地方政府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2008年,海南对500名种养专业学生实行学费免费,经费由海南地方财政负担;2009年开始对所有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补生活费;2012年开始更明确每位涉农中职生享受免学费、书本费、住宿费,还享有每年人均1500元补贴。农业职教所必需的实训基地、实验室的建设、农校环境的改造,海南省都给予了主动积极的支持。所以说,没有海南省的决心,就没有海南农校的发展。

  那么,海南省收获了什么?已经收获了万余名海南农业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自信的有技能的年轻人才,已经收获了5600多名有文化素养、技术能力、经营思路的村官,而且,这个收获还在继续,还肯定会规模壮大、品质提升。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需要阳光雨露的产业。农业职教也同样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这就是各个地方政府针对性的政策扶持、政策落实、政策持续。有人说:农业职教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教育。那么,在它的发展灿烂过程中,地方政府真的大有可为。地方的发展也必然与之共同灿烂。(方言)

  由课程研发中心、创业训练营、创业长廊(实训基地)和企业家导师俱乐部构成的济南职业学院创业学院,日前挂牌成立。据介绍,由创业学院课程研发中心参与制定的《山东省创业实训标准(试行)》即将出台,济南职业学院将成为实施这一标准的第一所院校。

  据了解,创业学院将以课程建设作为重点,为学生提供创业教育而非单纯的创业培训。创业学院课程研发中心将协同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开发实训课程,建立实训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创业训练营是教学实施部门,采用创业计划书加创业训练的教学模式,学生带着创业方案进入学院,学院在课程培养的同时安排企业家担任指导教师,通过做项目来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创业长廊由五家学生自主经营的创业公司组成,既是学生创业实践的平台,又可以接纳学生创业实训。

  目前,创业学院汇聚了一批有指导学生创业意向的企业家,组成企业家导师俱乐部,参与课程研发、课程实施和实训指导。该校各专业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在完成一年级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通过参加“我行我创”创业计划书大赛,选出优秀创业计划,进入创业学院,接受一年的创业课程教育和一年的创业实训,达到培养标准的,按原专业毕业。
        221日晚,陕西工院与欧姆龙公司联合举办的2014年度欧姆龙班新年会在女皇大酒店举行。欧姆龙本社人才开发部部长陈建龙、欧姆龙全球过程革新中国本部部长岩冈俊行、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企划部部长张晔、企划科高级工程师曾庆球、高级顾问沈长庚、干事邓家飞、驻校班主任顾建林,陕西工院党委书记邓志辉、副院长王晓江、副院长王津、校企合作处处长孙小云,电气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数控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院长、书记及订单班全体师生参加了忘年会。
  
      陈建龙部长代表欧姆龙公司热烈欢迎陕西工院各位领导出席本次联谊会,向学院领导、老师及欧姆龙班的全体学生致以新年的祝福,对学院各级领导及部门和任课老师给予欧姆龙订单班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四年来的合作表示高度肯定。随后,岩冈俊行部长代表公司为2014届欧姆龙班全体学生赠送新年礼物。
   
     联谊会上,欧姆龙班学生准备了精彩的节目助兴,节目形式丰富多样,有诗歌朗诵、歌曲、舞蹈等,公司领导也即兴表演了节目,为晚会增添了欢快的气氛。
    
    据悉,陈建龙部长在学院访问期间与陕西工院党委书记邓志辉就校企共建实训室、企业回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讯员 成冬梅)

 127日,《中国青年报》在第11版(职业教育)刊发了该报记者采写的《11名高职生清华当实验师》的长篇报道,聚焦陕西工院在清华大学基础工业中心担任实验师的毕业生群体,同时配发院长崔岩撰写的《现象背后的思考》,现将全文及链接转载如下:

《中国青年报》2014127日第11


11名高职生清华当实验师

    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赵萌的手心里都是汗,这个2012年毕业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下文简称陕工职院)的高职学生看着台下坐着的80多名清华大学学生,紧张得都忘了要先讲安全操作规范。
    
高职学生给全中国最好的大学本科生上课,这在一年前还是个化工厂电工的赵萌心里,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事实上,普通话不标准、过于紧张等问题确实考验着这个才站上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的讲台1月有余的实验师。
   
高职生到清华大学当教师?很多人会把它当作天方夜谭。而从2008年开始,陕工职院就有毕业生到清华大学任教。近日,陕工职院又有6个专业的11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录用,聘任为实验师,负责指导本科学生的基础工业实训工作。
   
并且,凭借扎实的基础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良好的专业素养、极强的可塑性,获得了清华大学的青睐。

想真正胜任工作,必须拼命努力

    赵萌在第一节课遭遇的紧张几乎是每个新入职的实验师都经历过的。一同入职的陕工职院应届毕业生王龙兵在来到清华大学的第三天就站上了讲台,不过,即便是不停地做深呼吸,这个90后大学老师还是出了错:通常焊接时,为了预防铁板开裂会先固定两个点,但太过紧张的王龙兵却忘记了这个环节,两块铁板在演示时竟硬生生地裂开了。
   
普通话不过关也是挡在他们面前的一大障碍。这群来自陕西的学生讲话多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赵萌在第一次课后就被师傅泼了盆冷水,从事实验师岗位几十载的师傅在讲话里反复告诫赵萌普通话水平对授课的重要性。
   
不仅是他们,两人的师兄、已经在清华大学工作快4年的祁小朋也在首次授课时出了问题。当时,已经在佛山一家公司担任工程师助理好几年的他却在几十分钟的课时里讲话一直磕磕巴巴的。
   
讲话结巴就是对教案不熟,祁小朋非常清楚自己的劣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每天下班后反复背诵教案直到深夜。熬夜到凌晨两三点都是家常便饭,但很快,对教材的烂熟于心让祁小朋再没在上课时结巴过。
    “
想真正胜任这份工作,必须拼命努力。赵萌上完第一节课的那个晚上,祁小朋这样告诉有些灰心的他。
   
普通话不好怎么办?苦练!同宿舍的几个来自陕工职院的新人一合计,决定每天晚上在宿舍里轮流试讲练习,每个人要讲够40分钟。要是有人提前回来了,就对着镜子练习,等到其他人回来了再开始试讲。
    
这个习惯,他们从来到清华的第二周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即便如此,赵萌认为自己还不够努力。他记得,同一批陕工职院毕业生邢小颖在进入铸造车间的第一周,就腾不出吃午饭的时间。每天中午的1个多小时休息时间是邢小颖最宝贵的学习时间。这个女孩把自己关在车间里,备课、熟悉机器……同车间的陕工职院毕业生高英更是每天晚上都要在车间学到12点才回宿舍。
    
才短短一周,赵萌就听说铸造车间的老师傅把自己的绝活倾囊相授给了这两个勤奋又有扎实基础的女孩。而王龙兵也好几次被焊接组的组长霍太平表扬进步大、学得快。

高职毕业生何以敲开清华大门

   “清华为什么要招高职生去工作啊?这是收到录取通知后的赵萌常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
   
就连赵萌最初也认为,清华大学来高职学校招聘,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一年前赵萌刚辞掉上一份工作,清华大学招聘的消息就传遍了校园,班主任的一个电话把他叫回了学校。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赵萌报名了。
    
回忆起几个月前的招聘会现场,这个出生于1991年的咸阳小伙到现在还没从兴奋的劲儿里缓过来,他清楚地记得,清华大学招聘的老师仔细看过了他的成绩单,讨论了很多专业问题,还着重问了他为什么辞掉上一份工作。
    
几天后,收到录用通知书的赵萌还是不敢相信,去清华大学工作这么大的事儿就被一个小小的招聘会给解决了。
    
赵萌并不知情,这个看似轻巧的招聘会学校却是下足了功夫。
    
陕工职院就业指导处处长孙小云的工作,就和这个招聘会有关。每年学生休息的寒暑假往往却是孙小云最忙的时候,组织队伍去所有重点用人单位走一圈,已经成了她这几年的习惯,他们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对在用人单位工作的毕业生进行质量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今年的需求、提供今年毕业生信息……
    
孙小云自己也记不清往清华大学跑了多少趟,不过能让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在5年后再度招聘时想到陕工职院,这个说话有些慢条斯理的女处长觉得辛苦些不算什么。
    人是邀请来了,可学生如果拿不出手也是白搭。为了能做好这个牵线搭桥的活儿,陕工职院就业指导处下了番功夫。清华大学来招聘前要在全校搞全方位的宣传动员,同时也要让各个院系严格按照学习成绩和平时表现进行推荐。
    出发去清华前,赵萌才得知,清华大学这一次在陕工职院的招聘,足足要了来自6个不同专业的11个学生。甚至,赵萌他们还不是最早入职清华大学的陕工职院毕业生。早在2008年,就有陕工职院毕业生顺利入职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高职学生入职清华大学,在陕工职院早已不是个新鲜事。
   
事实上,早在5年前陕工职院与清华大学就因一次老师间的校际项目合作建立了联系。向清华推荐过本校学生后,当年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就去了陕工职院招聘实验师。
    为什么选择高职生而非本科生?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副主任洪亮解释说,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实验师的主要工作是关于设备操作和讲解等内容,高职生比起本科生更加熟悉这些设备和仪器,也能更快上手。
    “
实验师是一份接地气的工作,在车间像一个工人一样工作。2008年从陕工职院招来第一批实验师后,洪亮愈发觉得,拥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的高职生更适合这个岗位。

清华给了更多的成长空间

    两个月前招聘会的情景还在赵萌眼前历历在目,清华大学负责招聘的老师曾善意提醒他:我们提供的工作薪资不会太高,你要好好考虑。
    这个此前22年从未走出过陕西的小伙子的回答很是干脆:我看重的是成长空间。这话不假,赵萌上一份工作虽然工资开得够高,但工作圈子小上升空间又窄的境况还是让他利索地辞了职。不过,在来北京的车上,赵萌也有了疑惑:真正到了清华以后,我的方向在哪里呢?
    第一次走进车间的时候,看着车间里激光切割机、线切割机这些只在课本上出现过的仪器时,赵萌知道,自己来对了。在授课之余,他很喜欢去操作那些仪器,一来二去,才发现自己还有那么多没有钻研透的问题。
    学习,成了赵萌现在最大的心愿。
    2008
年就来到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工作的师兄高党寻就是赵萌学习的目标。学焊接专业的高党寻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之余还在中心的鼓励下通过自考拿到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本科文凭。不仅如此,在5年多工作时间里他一共发表教育教学及科研论文9篇。
    而在这个过程中,赵萌和他的校友们更直接感受着清华大学给这群高职毕业的老师的人文熏陶。
    工作没多久,祁小朋就总是在休息时间接到一群参加设计比赛的学生请求帮忙指导的电话,实操经验不是那么丰富的学生让祁小朋当即决定无偿参与帮忙,可没想到,这一帮就是好些天。跟着一群学生从5点下班一直工作到大半夜,祁小朋感觉获得快乐的同时又被感动。
    师兄体验过的这种快乐赵萌也在经历。冬天,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热水很早就停了。看着一群凌晨还在车间奋斗的学生没热水喝,赵萌不忍心,他在宿舍打好热水,紧赶慢赶送到学生手上。学生热火朝天地讨论着,他就在一边待着,看看有没有实操方面的问题需要帮忙。
    而平时授课时,常常有参与课程的外校学生不方便吃午饭,赵萌总会主动拿出自己的饭卡给这些外校学生。饭卡上的钱少了,赵萌却没有不快,能帮助到学生我就是开心的。
    “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祁小朋笑着说,这是清华大学教给他这个新清华人的第一课。

现象背后的沉思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崔岩

    11名高职毕业生入职清华园,这样的故事已不是个案。之前,陕西工院毕业生也有去北航、浙江大学等重点大学就职,担任实训指导教师的情况。为毕业生欣喜之余,更多的是冷静后的思考,是对毕业生成长、成才的期盼、忧虑及其深思。
    高职学生走进重点大学就职,从市场需求上来讲,属于错位需求,双方各取所需,各图所用,本无可厚非,就是因为冠上了高职重点大学的对比字样,才让人浮想联翩,成为新闻。客观而言,陕西工院毕业生能成为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的首选,得益于毕业生的过硬技能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也得益于学院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更得益于学院示范院校建设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应。
    理性地看,无论多么重要的科研单位或教学单位,对与业务相关的各类人才都有需求,只是近几年高学历人才数量大幅增加,才出现了用人单位的高消费。所以,清华对技能人才的选择是理性的。
    客观而论,这批学生也有基础知识不扎实、语言交际能力欠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但是,清华大学是一座大熔炉,具有包容精神,到那儿工作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清华积淀的文化精神催人奋进。
    根据对学院2008届去清华大学就业的毕业生调查,他们属于人事代理制,工资待遇在北京而言尚属偏低,住宿条件算不上多好,但学生看好的是清华大学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包括浓厚的学习氛围、德高望重的导师、良好的实训条件等,可以为他们将来继续深造学习或再就业提供帮助。
    这些同学认为在清华大学工业实训中心工作的这几年时间,使他们在专业知识、习惯养成、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有了深刻的变化。同时,因为有了清华大学工作的经历,使得他们头上多了一道光环,为他们在随后的二次就业过程中带来了很多的实际效益。目前,其中3人去外资公司就业,实现了职业生涯的升级蜕变。
    我们设想,如果用人单位能去掉对高职学生的有色偏见,去掉他们和本科生另样的政策,从理念上和行动上不再偏失,以他们对事业的贡献大小来对应他们的所得,为他们提供更加优惠的薪资待遇、宽松的住房条件和良好的个人发展平台,最大限度激发高职学生潜在的创新与实践动手能力,才有可能彰显出高职教育的无穷魅力,这是我在新时期的美好期盼。

 


实习安全是职业生涯成功的翅膀
——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安全管理与实习责任保险工作

        2014年2月24日15:00-16:00,腾讯官方微博“微言教育”举办“实习安全是职业生涯成功的翅膀——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安全管理与实习责任保险工作”微访谈,职成司副司长刘建同亲临现场解读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工作,就实习安全和实习责任保险相关工作回答广大网友的提问。
        网址:http://zhibo.qq.com/mbask/9154/index.html。

        1. 酸奶嘉嘉:刘司长,您好,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保费是否要学生承担?
        刘建同:教育部、财政部和中国保监会联合印发的文件规定,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经费可从职业院校学费中列支;免除学费的可从免学费补助资金中列支;如果职业院校与企业达成协议也可由企业支付,企业支付的保险费据实从企业成本(费用)中列支。学校不得另行向学生收取实习责任保险的保费。
        2. 于淼Abby:刘司长,您好,我们文科生基本全在室内实习,一般都没什么风险,也要买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吗?
        刘建同:统保示范项目的实习责任险覆盖面很宽,并不仅仅针对实习岗位事故。《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每10万名实习学生中发生一般性伤害的约为39.9人,死亡约3.96人。其中非岗位实习事故占41%,死亡事故占80%。交通、住宿、餐饮等环节文科生与理工科生同样面临风险,应该有保障。
        3. 舒樱:职校实习单位选择有区域限制吗?距离上离学校有要求吗?
        刘建同:实习单位的选择没有区域选择限制,主要是根据教学和就业需要。对实习单位和学校的距离也没有要求的。统保示范项目是面向全国的,跨区域的。
        4. 清水河岸: 学生可以带薪实习吗?
        刘建同:按照实习规定,企业要向实习学生支付合理的劳动报酬。这个报酬严格来讲,并不是工资。
        5. 王银川:整个保险都有哪些保障呢?
        刘建同: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的保障范围涵盖了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基本风险,既包括实习中的“工伤”事故,也包括学生往返院校和实习单位途中的交通等风险。同时,对学生实习期间非实习工作时间发生的事故,也有保障规定。
        6. 我要做威化:学生实习单位投保工伤保险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买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呢?
        刘建同:企业可以给实习生投保工伤保险,但2011年实施的新《工伤保险条例》对投保人身份有明确规定,实习学生在身份上仍属在校学生,与实习单位还不是正式劳动关系,企业没义务必须上。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弥补了学生实习安全保险的空白,保障范围比工伤险大。学校要为实习学生购买学生实习责任保险。
        7. 你大嘴:在处理学生实习伤害投诉时,学生(家长)、学校和企业三方不能达成共识,教育部门应该如何正确协调和处理?
        刘建同:三方是否达成共识并不是保险理赔的前提条件。教育部牵头的统保示范项目建立了事故处理协调解决机制,成立了全国事故鉴定委员会,对重大事故采用会商与投票制;统保示范项目全国调解中心会根据鉴定委员会决议协调三方处理争议案件,以保障投诉得到合法公平解决。
        8. 龍:刘司长您好!我读的是高职,今年大三了,马上要组织实习,因为实习是毕业后找工作的一种途径,所以我们好多同学都选择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请问这种自己联系的实习怎样保障自身安全权益呢?
        刘建同: 不管是学校组织还是自己联系,实习前学校都要组织实习培训,特别是安全和权益保障等问题。作为实习生,一要注意与实习单位签订正式实习合同,《报告》中提供三个标准的合同版本供大家参考。二要注意在实习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与学校保持经常联系。三要要求学校投保实习责任保险。
        9. 某人: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权力责任义务如何明确?如何处理全盘收紧因噎废食和出事学生一方学校闹事的矛盾?
        刘建同:三方的权力责任义务要依法、依合同来界定。这个合同是指实习单位、学校和学生三方签订的实习协议,应在学生实习前签署。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是职业教育中的必要环节。我们提出,不安全不实习,无保险不实习。“闹事”现象是可能发生的,我们主张按照协议来处理,这也是我们建设法治社会的需要。
        10. 老张:刘司长好!学生实习期间发生各种意外,学校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怎样认定?有怎样的法律法规可以借鉴?实习生责任险的责任限额多少为好?国家是否要求实习单位购买呢?
        刘建同:学校的责任应依法、依合同来认定,这个合同是指实习单位、学校和学生三方签订的实习协议。可参考的法律法规有: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保险法、合同法等。
        11. 老张:刘司长好!学生实习期间发生各种意外,学校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怎样认定?有怎样的法律法规可以借鉴?实习生责任险的责任限额多少为好?国家是否要求实习单位购买呢? 
        刘建同:实习责任保险的限额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状况来研究确定,现行教育部推荐的统保示范项目的责任限额是50万元。教育部、财政部、保监会文件明确要求要为学生购买实习责任险,努力做到人人参保,应保尽保。
        12. 徐翠萍萍萍:有要求学校必须给学生买实习保险的规定吗?
        刘建同:实习责任保险目前还不是强制保险。2009年教育部、财政部和保监会联合下发《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要求建立完善学生实习风险管理机制。2012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实施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示范项目的通知》要求各职业院校要积极为实习学生购买保险。
        13. 腾讯教育:来自微信网友白夜的问题:请问刘司长,对于很多在非生产型企业实习的学生来说,给他们的保险一般都有哪些类型?保险的有效期限是多长时间呢?
        刘建同:目前教育部推行的保险示范项目未区分实习企业类型。保险期限视实习长短而定,既可以按实习期限投保短期保险,一天也行,也可以按年度投保。责任险覆盖了实习途中、住宿、餐饮等各个环节。
        14. 鲍风雨:建同司长:您好!很高兴看到职成司领导利用新媒体,与基层单位和广大学生直接对话。希望我们能继续在这里见面。
刘建同:你好,新时代就要用新媒体。
        15. 高铁學院李文:刘司长你好,校外短暂实习(如建筑工地参观实习)如何买保险?
        刘建同:教育部推荐的保险示范项目保险期限非常灵活,可以在短暂实习前投保。具体投保地址是 http://url.cn/NuMbT0 。
        16. 日月山河:刘司长,您好,我们家孩子现在读中职二年级,他说三年级学校要组织去实习,请问教育部对学生实习有什么要求?谢谢。
        刘建同:实习是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始终高度重视实习学生的安全保障,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实习时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实习环境,如不得安排16岁以下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并且每天不超过8小时等。
        17. 于海达:刘司长你好,针对学生实习,如在实习工作中企业恶意克扣实习生的待遇,同时对于实习期间出现了工伤情况,责任由谁来承担?
        刘建同:对于不良企业恶意对待实习生的现象,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不仅要及时制止,而且要善于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对出现的工伤事故,要依法、依合同处理。
        18. 曾林彬:刘副司长,您好,请问学生是在企业实习,一旦出事,应该是企业的责任吧?学校还要承担什么责任呢?
        刘建同:企业确实要承担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任。由于实习生不是企业正式员工,难以享受工伤保险条例的权益。为确保实习学生的权益,国家提出职业院校校长是学生实习安全和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实施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第一责任人。出了事学校当然要负责。
        19. 齐鲁之声:刘司长你好,学生实习成为某些个人的谋取私利的工具项目,特别是中职实习,请问如何杜绝并根除,我们教育部门有监管措施制度吗?
        刘建同:实习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不允许成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如果出现上述情况,请大家向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举报。
        20. 兰:我在网上看了实习责任险2012年度报告,内容挺丰富。请问刘司长,这个报告是2012年度的,2013年还发吗?
        刘建同:2013年的年度报告已经着手编写了,预计今年六七月份即可面世。我们计划每年都要编写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工作的年度报告,为我们的学生、为社会各界了解和监督我们的工作提供参考。
        21. 海:请问学生实习保险有的上,有的不上,学校不上学生就不能得到保障,请问,教育部有什么强制措施吗?
        刘建同:职业院校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购买实习责任保险。教育部已将此项工作列入考评机制,将执行情况与国家级重点和示范校评比等挂钩,对因学校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学生实习伤害事故处理失当,导致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职业院校实行一票否决等。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加强职业院校实习安全管理。
        22. 水:请问:购买保险只是在发生事故时的赔偿,不能避免事故发生,请问如何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尽可能的避免事故发生?
        刘建同:各级教育部门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的领导机构。职业院校要建立“实习前有专门培训、实习中有过程管理、出险后及时赔付”的风险管理制度。职业院校实习责任保险工作组对发生事故的职业院校会发送风险提示函,按年度编制风险管理的蓝皮书,编写实习安全案例。
        23.贾兰:请问刘司长,实习责任保险是不是也存在理赔难的问题?
        刘建同:理赔难是人们对保险行业的诟病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牵头设立了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事故调解中心和事故鉴定委员会,现已举行了9次重大事故鉴定会,鉴定处理了46起案件,理赔工作相对顺利,本项目目前尚未出现理赔难的问题。

  广东力推现代职教示范省建设

  建设一批校企一体行业性和区域性职教集团

  本报广州2月25日讯(记者 赖红英)“要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重点,全力推进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示范省。”这是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在今天召开的201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的。

  据悉,2014年,广东省将继续完善顶层设计,出台并组织实施《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示范省的意见》和《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继续推动各地对接产业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优化专业布局结构,推进“五位一体”综合实训中心建设。

  广东将重点加大课程标准的开发力度,做好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制工作。深化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改革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改革,建设一批校企一体行业性和区域性职教集团。积极推进中高职三二分段培养试点、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专本衔接3+2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试点和现代学徒制试点。

试点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

 海南搭建职教人才培养“立交桥”

  本报讯(记者 刘见)记者日前从海南省2014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从今年起,该省将试点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的多种办学模式,搭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加强各层次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有效对接,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培养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改革内容与措施上,海南省将推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试点开展“3+2”分段、五年一贯制、“3+4”分段等多种类型的招生改革,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继续开展对口自主招生,完善“知识+技能”的考核选拔方式和推荐应届优秀毕业生免试就读高职院校工作制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建立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互贯通与衔接的职业人才一体化培养“立交桥”。同时,加强教育教学改革,遴选行业主管部门、行业、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专业带头人及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成立省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按照人才培养规格、梯次和结构,共同制定专业建设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标准,构建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相互衔接、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匹配的课程体系。

  据悉,今年,海南省将试点中高职“3+2”连读及分段培养、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以及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等。

“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

让职业教育调和“鸳鸯火锅”

  一年一度的节后“用工荒”又在上演,东部地区的大企业,珠三角、长三角的劳务市场,北京上海的服务业,都在传递着信息:缺人缺人,还是缺人……甚至有电视镜头拍到,在劳务市场上,看到有求职者进来,几个用工者同时围上去的画面。与此同时,“就业难”也在刚刚开学的各地高校被密集提及。

  “用工荒”与“就业难”同时出现已经有几年光景,有人调侃,这是中国现阶段特有的“鸳鸯火锅”。一边是快速沸腾的红汤,一边是气泡慢冒的白汤,这两边的锅里到底有何不同?可以先看看各地的用人情况。

  媒体报道,西部直辖市重庆,也遭遇了“用工荒”,一家知名的机械加工类企业现阶段侧重招录实用、能独立开展工作的人,但供需明显不平衡,对技工的需求量较大,可是符合要求前来应聘的不多。企业人力经理分析了缺人的原因,一是人才本身的欠缺;二是重庆制造企业多,竞争激烈;三是人才往沿海地区流动。

  广州也是像往年一样,再次出现了节后“用工荒”,从媒体报道来看,缺人情况比以往更严重。根据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对326家企业进行的调查,广州今年节后用工缺口将达12.33万人,而这一数据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4万人。

  与广州为伴的是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地,节后纷纷出现“用工荒”,中部城市武汉市今年的企业缺工人数为9万~11万人,比去年增加1万~2万人。

  各地“用工荒”情况不同,各类企业的用人需求不同,但不难看出共性,相对普通工人、简单重复劳动的用工相比,有技能的工人、经过一定培训的各类服务性人才缺口更大。

  针对这一情况,东部地区和一些大企业组团到劳务输出大省和地区上门请人,并且上调工资,调低学历、改变年龄要求等,以期招到更多的人,让用工荒得到缓解,但不得不说这些都是“临时抱佛脚”的做法,被评价为“缺的不是人,缺的是眼光”,缺少对人力长期储备的远见和策略。相比之下,很多企业吃一堑长一智,从前几年的“用工荒”中吸引教训,加大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待遇,并且加强了校企合作,向学校直接要人。

  这样就为职业教育提了醒,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正是职业院校应该近一段时间加大力量培养的。从这一角度,“用工荒”某种程度上是职业教育调整专业和方向的参谋,不管是高等职业教育还是中等职业教育。

  曾有一项针对在制造业企业中已经工作三年以上的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调查,25%的毕业生认为职业院校缺乏实验、实训设备,20.67%认为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相去甚远,15.56%认为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盲目、陈旧……这些数字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职业院校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脱节。

  另外,从连续几年的情况可以看出,之所以东部沿海地区和几个大城市连续几年在春节后出现“用工荒”,是因为一些劳务人员回到家乡后,发现可以在当地找到工作,避免了离乡之苦。

  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内地104个城市就业形势的统计,东部沿海地区 2013年的用人需求和求职人数,分别比2012年减少5.9%和9%。而华中地区的用人需求和求职人数则双双上升1.8%和2.9%。另一份报告也指出,新疆、内蒙古、宁夏等地,也成为人才输入的新区域。那么这些信息都应该是各地职业教育以及培训的晴雨表。

  在“鸳鸯火锅”的另一侧,“就业难”也传递出新的信息。

  2013年曾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而有人预测即将在2014年毕业的700多万大学生找工作将会“难上加难”。估且不论“就业难”是不是人为规定时间节点进行统计的“伪问题”,但从平均薪酬来看,大学毕业生的薪金优势已经不再,像郑州、石家庄、太原、昆明、哈尔滨等省会城市,刚毕业的大学生平均月薪刚刚超过2000元,而今年广州的蓝领工人的起薪已经达到3000元。

  这种新型的“脑体倒挂”中,“脑”是那些与社会需求脱节,按照原先的“精英教育”培养但又业不精深的本科生。相反,一些应用型技能型的高职生却在求职中如鱼得水。

  高等教育如何调整培养方式,合理设置各类学生的招生比例,在校园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这也是“用工荒”带来的契机与命题。

  本报讯(记者 蒋夫尔)记者日前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今年,新疆将进一步扩大中职教育资助覆盖面,受益学生将增加到26.5万人。

  新疆今年已下达中等职业教育学费和助学金中央、自治区级专项资金共2.8亿元,受益中职学生将达26.5万人。在此之前,入读中职的仅有部分农村学生、涉农专业学生等免学费。

  从今年起,新疆16.3万名来自农村的中职一、二、三年级在校生全部免除学费,为此,新疆将投入1.88亿元,由中央和自治区两级财政承担。此外,新疆将划拨0.92亿元对南疆三地州和26个边境县、贫困县的10.2万名中职学生给予住宿费和教材费补助。

  新疆今年还将以南疆三地州为重点,不断扩大中职招生规模,组织11所高职院校与21所示范性中职学校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合作办学,通过推广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工作、对优秀中职毕业生直升高职给予学费补助、实施招收500名中职“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等举措,进一步扩大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学生好就业 企业得人才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职业中专探索“现代学徒制”纪实

  在唐山大拇指幼儿园里,唐山市第一职业中专2011级幼教班学生彬彬正在带领孩子们跳舞。彬彬告诉记者,她来这里实习后,每天都有专职教师指导她的工作,让她学到了很多照顾幼儿生活起居和组织教学活动的经验,也让她获得了实习单位的认可。由于表现出色,幼儿园希望她能留园工作。

  彬彬的成功就业得益于唐山一职中近年来实行的“现代学徒制”。该校校长赵军认为,现代学徒制促进了学生的成长,让企业发现了人才,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尝到了甜头。

  实行“实习三段法”,落实“现代学徒制”

  赵军说,“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标准为服务目标,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以学徒的培养质量为核心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的关键是改革实习模式,根据专业特点、行业现状逐步开展。

  从2007年开始,该校率先在幼儿教育专业探索“现代学徒制”,将实习环节分为认知实习、认职实习、顶岗实习三部分。第一学期的认知实习让新生初步认知未来职业,增强对企业的感情,降低新生入校流失率。第二学年为期2个月的任职实习,学生们走进班级接受幼儿园老师“一对一”的指导,按照职业岗位要求边学习边实践。最后一年,学生全部到企业顶岗。

  2011年,该校与“中华老字号”唐山鸿宴饭庄达成共识,联手启动“现代学徒制”,共建实训基地、共同研究课程体系。从学生入学军训开始,鸿宴饭庄就与学校共同培养。总经理亲自讲解企业文化,名厨大师走进学校课堂授课,企业操作间定期成为实训课堂。

  如今,该校各专业均落实“现代学徒制”,无论在哪个实习环节,每位实习学生都有企业师傅指导,甚至有的学生有好几个师傅。这一制度不仅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用工不稳定、毕业生质量不高的问题,还解决了职业学校设施设备欠缺、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强、人才培养与企业所需脱节的问题。

  打造生产性实训基地,破除课堂教学与实践壁垒

  每天中午和晚上,对外开放的学校中餐厅都会迎来大量用餐的客人。记者发现,这个中餐厅的后厨“大师傅”都是由学校烹饪专业的学生来担任,而烹饪专业教师则变成了厨师长。上菜的是服务专业的学生,收银的是财会专业学生,而穿梭其中指导学生服务的大堂经理是服务专业的教师。师生之间打破了“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变为师生互动,一起在“做中教、做中学”。

  烹饪专业学生王耀鹤说:“这样的课堂非常有意思,直接为客人服务能随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可以及时改正,为今后工作积累经验。”

  为了打造生产性实训基地,该校将临街的3000平方米综合实训楼,完全按企业运行标准改建成6个专业实训区、21个实训室。在学校每年举办的技能节上,对外开放的实训区最为引人注目,得到了家长、企业的认可,企业纷纷提前“预订”学生。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扎实的专业功底,优良的职业素养,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2010届毕业生孙志勇曾获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和动画片制作两项个人一等奖,被牛燕传媒公司录用。2011届毕业生李亚楠,刚毕业一年多,就由普通员工晋升为部门经理,承包专项业务。经过“实习三段法”的培养,2011级园林绿化班的高春燕刚刚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就成为了企业为其量身组建的园林绿化苗圃工程队负责人。

  “现代学徒制”改革了学校教学模式,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培养出了德技双馨的人才。近年来,唐山市第一职业中专为社会输送了万余名德技双馨的技能人才,成为企业争先录用的“香饽饽”,也吸引了当地政府的目光。

  2012年,由唐山市路北区政府主导,该校与区内四大产业园区的对接启动仪式举行,学校发展纳入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与地方产业发展捆绑升级。2013年,学校根据园区需要,订单招收会计、计算机、园林绿化、服务、机加工等专业学生近300人,学校已与园区内知名企业达成共识,签署落实“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协议,培养企业岗位急需的专业人才。 
——专访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


        近期,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发布的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公告显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2万亿元,占GDP的比例达到4.28%,实现了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4%目标。4%是怎么实现的?这笔数目不小的钱又是怎么用、怎么管的?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日前就这些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政策得力、财政给力、地方努力

        4%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目标,实现4%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问:4%为什么能够实现?

        答: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增加财政教育投入,把教育作为治国理念优先发展,作为战略性投资优先保障。实现4%,就是党中央、国务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而确定的目标。早在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一次提出到2000年实现4%。由于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一直很低,2000年并没有实现4%。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第二次提出要逐步达到4%。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2012年实现4%的目标,限期完成。4%之所以能够实现,主要得益于:第一,政策得力。为实现4%,国务院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出台了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预算内基建投资用于教育的比重、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国务院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刘延东副总理出席并对落实4%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其后连续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落实4%都是国务院的重点工作之一。可以说,在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例仍然偏低的情况下,实现了4%,其决心之大、努力程度之高,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第二,财政给力。在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的比重超过80%,是教育事业的第一大保障;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公共财政预算拨款所占比重接近90%,是经费来源的第一大渠道;在全国公共财政支出中,财政教育支出所占比重超过16%,是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正是依靠财政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有力支撑着一个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第三,地方努力。中央财政充分发挥了表率作用,在增加本级教育支出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对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的转移支付力度。2.2万亿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中,中央支出不到20%,80%都在地方。地方政府是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使用和管理的责任主体,为实现4%付出了巨大努力,做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如果没有地方的努力,4%不可能实现。

       问:为实现4%,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答:按期实现4%目标,资金投入量大,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有可操作、可执行的政策措施。为此,财政部会同教育部采取了三大举措:一是逐级核定了财政教育支出占比。4%是一个全国性指标。在现有体制下,只有对各级政府教育经费预算安排作明确规定,才能实现4%。因此,中央财政对地方,分省、分年度合理核定了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各省财政对市县,也采取同样的办法进行了合理分解,逐级落实。这是实现4%目标最为核心的举措。二是拓宽了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主要包括:统一征收教育费附加,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2012年,来自这三大渠道的经费占9%,是财政教育投入的重要补充。三是建立了评价激励机制。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对各地财政教育投入状况进行了动态监测、综合评价,并设立综合奖补资金。对落实较好的,给予了奖励;对财政教育支出增幅低于公共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的,直接“一票否决”,充分调动了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对实现4%起到了重要作用。

        问:4%的实现,对教育意味着什么?
    
        答:4%的实现,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2008到2012年5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支出7.9万亿元,以年均20%多的速度增长,是改革开放35年来教育经费增长最快、增加最多的5年。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超过2万亿元,比20年前增加了将近25倍。随着4%的实现,国家用于教育的钱逐年增加,为教育办了多少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一些大事、好事和难事,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

        问:如何看待4%的实现?

        答:4%的实现,说明财政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一方面,我们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需要增加钱的地方还很多。目前,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有2.6亿名在校学生和1500万名教师,加起来差不多是1个美国、2个俄罗斯、4个法国的人口规模。维持这么大规模教育的正常运转,需要持续稳定增长的财力保障。实现4%后,每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超过2万亿元,总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保障水平仍然偏低,特别是各级各类教育生均经费远低于中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万多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中,70%是教师工资和学校运转支出等刚性支出,而且4%中有的用于化解债务补历史欠账,有的用于军校、党校等非国民教育,有的用于离退休人员等社会支出。另一方面,与实现中国梦,完成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提出的教育发展目标和改革任务相比,教育的薄弱环节还很多,差距还很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是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两提高、两进入、一基本”的教育发展目标,“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同时,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等等。全面落实好这些目标和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仍需要各级政府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依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巩固4%成果,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

        4%的钱坚持了突出重点,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

        问:4%的钱都用到了哪里?

        答:4%成果来之不易。为把有限的教育经费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我们把握了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突出重点,用好增量,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新增教育经费主要向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主要用于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

        问:保基本“保”的是什么?

        答:保基本,一“保”义务教育。从各级各类教育的分配来看,4%有一半以上财力用于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2006年开始,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3次提高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2008年实施了城市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从农村到城市,全面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2009年全面推行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化债,4年化解900多个亿,基本解决了历史欠账问题;2011年完成“两基”国检,从东部到西部,全面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法定义务得到了真正落实。二“保”教师工资和学校运转。从具体支出上来看,4%接近一半财力用于教师工资,占到47%;接近一半财力用于维持学校运转和改善办学条件,占到49%。通过落实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法定要求,将农村教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率先实施绩效工资制度,1000多万名农村教师的收入水平有了可靠保障。近5年校舍建设资金所占的比重提高了6个百分点。2009年开始实施的校安工程,中央财政300亿元带动地方投入3500亿元,加固改造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3.5亿平方米,全面提升了中小学校抗震设防能力和综合防灾能力,全国1/4的校舍旧貌换新颜。这几年,有些地方发生了地震,但经过加固的校舍经受住了考验,没有一栋因灾倒塌,不少还成为当地群众的避难场所和安置点。

        问:补短板“补”的是什么?

        答:从各级教育来看,主要“补”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近5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增长最快,年均增幅49%;其次是职业教育,平均每年增长26%。通过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中央240多个亿带动地方850多个亿,不断扩大农村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入园率提前实现了2015年的发展目标。通过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和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大力改善了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是“补”中西部。4%一半以上财力用于中西部,财政教育投入5年翻了一番。中央财政教育支出,2/3都转移给了地方。中央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中,90%用于支持中西部,先后实施了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校安工程、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高中改造计划等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

        问:促公平在教育投入上是怎么体现的?

        答:解决困难群体接受教育的问题、困难地区发展教育的问题,是教育的最大民生问题。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基本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证了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目前,全国2.6亿名各级各类教育学生中,2/3享受免费教育政策,2/3享受各种资助政策。可以说,教育公平是近年来做得最好的一件事情。一是资助政策实现全面覆盖。在义务教育阶段,从最初的“两免一补”到免除农村寄宿生住宿费、提供营养膳食补助,目前至少是“三免两补”(“免”学杂费、教科书费、住宿费,“补”寄宿生生活费、营养膳食补助)。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对幼儿园,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原则,推动全国32个省份(含新疆兵团)建立了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中职,以国家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为主,以顶岗实习、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辅;对普通高中,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补充;对本专科生,从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到校内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并举;2012年开始,又建立了包括国家奖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三助”岗位津贴在内的研究生资助政策体系。可以说,从幼儿到研究生,实现了政策全面覆盖。二是资助范围不断扩大。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中职免费政策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和城市涉农专业,80%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免费就读。农村孩子,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不管接受的是义务教育、还是中职教育,不花钱上学成为现实。全国每年近10%的在园幼儿享受各种资助,100%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和2200万名城市义务教育学生同时享受免学费和教科书费政策,约3000多万名农村寄宿生免除了住宿费,中西部一半以上的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享受生活费政策,超过1/4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享受营养膳食补助,30%的中职学生、20%的普通高中生、本专科生和所有研究生享受国家助学金,近10万名本专科生、研究生享受国家奖学金。三是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4%用于学生资助的财力5年增长了89%。其中,学前教育资助从无到有,普通高中学生资助金额5年增长了5倍。2012年,如果不算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免费教科书和营养改善计划的资助人数和资金,全国累计资助学生8400万人次,资助金额突破1000亿元。其中,政府投入占比超过70%,比2006年增长了13倍还多,仅中央财政用于学生资助的资金就增长了近20倍。

        制度管钱、厉行节约、阳光财务

        努力构建教育经费管理的“高压线”

        问:每年2万多亿元,不是小数目。如何管好这笔钱?

        答:刚才我讲了,实现4%是继续保持财政教育投入强度的新起点,也是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的新起点。2013年,是4%实现后的第一年,也是教育部确定的“教育经费管理年”。教育部专门印发了《关于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 进一步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的通知》,就加强经费使用管理进行了全面部署;专门召开了“教育经费管理年”现场推进会,总结交流各地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的典型经验。同时,为了把有限的教育资金用在“刀刃”上,我们和财政部门一起,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制度建设上,统筹完善教育财务制度体系,坚持用制度管钱管事,确保经费使用管理有章可循;二是在经费开支上,重点抓好开源节流,厉行勤俭节约,确保把有限的教育资金用在“刀刃”上;三是在强化监管上,重点抓好信息公开,推行“阳光财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透明。

        问:近年来,在教育财务制度建设方面,教育部门做了哪些工作?

        答:制度是规范管理的前提。近年来,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事业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经费总量不断增加,教育财务工作主动适应变化,统筹完善了体现教育行业特点的财务制度体系。第一,预算制度逐步完善。“大收大支”、“两上两下”,预算管理更加完整、准确和民主,不再是预算部门的“一言堂”;单一账户、国库集中支付,用钱更加严格,该是教育的钱,一分也跑不了;公开招标、政府集中采购,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国有资产的使用、处置更加规范,学校有了更大的自主权。第二,行业制度及时修订。根据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我们修订颁布了新的中小学校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会计制度,“一所学校一本账”,自主使用、自我监督,新制度使学校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学校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第三,专项制度陆续出台。国家近几年实施的每一个教育重大项目,推出的每一项学生资助政策,都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办法。这些专项资金,怎么安排、怎么拨付,用到哪里、用来干啥,谁来管、怎么管,一开始就定好了规矩,做到专款专用。财政教育资金究竟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终端在地方、在学校。各地和各级学校认真落实、细化国家行业和专项制度,普遍建立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实行“校财局管”,开展农村义务教育预算示范县活动,不断规范了基层的教育财经行为,提升了管理水平。可以说,2万多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像血液一样在这些制度的血管里,被及时、方便、安全地用到需要它的地方。

        问:在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监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通过制定重大项目资金监督检查办法,将教育经费纳入国家教育督导范围,采取执法检查、审计监督、专项督导、统计公告等有效手段,有力督促和指导各地各校加强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针对高校科研、国有资产等薄弱环节,加强了重点监管。密切配合审计部门开展专项审计和跟踪审计,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内外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全国教育经费年年统计公告,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年年定期公开,重大民生政策上网上墙公示,教育财务信息公开工作逐步推开,透明度越来越高。例如,我们明确要求各高校在预决算批复10个工作日内公开学校预算、决算信息,并公开至项级科目,推动直属高校公开了学校2013年度预算、决算信息。这是我国高校第一次以规范的方式公开预算、决算信息。再如,我们在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过程中,制定了公开公示办法,建立了膳食委员会,实行了校长陪餐制,加强了社会监督。

        守底线、定标准、推改革

        巩固4%成果是当前教育财务工作的首要任务

        问:如何巩固4%成果?

        答:当前加大财政教育投入,首要的任务就是巩固好4%成果,有五个方面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做好:第一,4%这一底线要守住。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是反映政府教育投入的关键指标,是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评价各国的重要指标,而且定期发布。从1994年开始,我国每年也定期公布这一指标,全社会高度关注。《教育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这一比例“应当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各级财政教育支出占比“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4%实现后,4%就应该是今后依法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底线。这个底线要守住。第二,法定增长要依法落实。《教育法》对“三个增长”有明确的规定,即“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要依法落实,要从年初预算入手,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第三,新开辟的投入渠道要有渠有水。这几年新开辟的统一内外资企业教育费附加、开征地方教育附加、土地出让收益计提教育资金等经费来源渠道,要进一步完善好、落实好,形成长效机制,不能有渠无水。第四,教育财政拨款要有基本标准。目前,义务教育、普通本科及以上教育已经建立了生均财政拨款制度,今后,我们将争取用两到三年时间,推动各地制定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并建立与财力状况、办学需求和物价水平联动的稳定增长机制。第五,对财政教育投入状况要加强监督检查。一方面,我们正在研究建立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月报制度,充分发挥教育经费统计监测公告的作用,督促各省建立到地(市、县)的教育经费统计监测公告制度。教育部每年及早、定期向中央领导报告、向社会公布、向各地通报各省依法落实“三个增长”情况,形成各级领导重视、社会广泛监督、各省互相比照的局面。另一方面,还将进一步完善财政教育投入定期督导制度。每年对各地财政教育投入情况进行一次专项督导,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同时,充分利用人大执法检查、审计监督等力量,督促各地落实投入责任。

        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投入如何适应这些改革要求?

        答:习近平总书记讲,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李克强总理也讲,要继续保持财政教育投入强度,扩大社会投入。教育投入是改革的保障,也是改革的内容。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领导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财务领域改革。第一,中央和地方,责任要明确。要督促地方切实承担起教育经费投入、使用和管理的主体责任,加强省级统筹,建立“谁使用、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机制。今后中央的主要精力将放在加大对跨区域、特殊地区、特殊群体的支持力度上,推动全国范围内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解决全局性的问题、一些靠地方政府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跨省流动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中部塌陷”问题、集中连片特困区的教育问题、特殊群体平等接受教育的问题等等。中央的政策也将尽可能符合地方的实际,不搞“一刀切”。教育部也将配合有关部门适时整合归并一些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在目标范围内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和更大的施展空间。第二,政府和学校,定位要准确。现在很多问题,和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存在大量错位与越位有关系。从教育财务工作的角度讲,政府对学校的角色更多的应该是教育条件的保障者、教育经费的提供者、教育公平的维护者、经费标准的制定者和经费使用的监管者。我们将完善以提高质量为导向、以强化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拨款机制,引导学校合理定位、科学发展。第三,财政投入主渠道和社会投入辅助渠道都要发挥作用,坚持“两条腿走路”。近年来,财政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已经发挥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但我国学费收入、社会力量以及其他渠道投入占GDP的比重只有1%左右,要靠改革挖掘潜力、激发活力。

        问:如何扩大社会投入?
    
        答:对义务教育,需要完善的是各级政府之间的纵向分担机制,而对非义务教育,则要完善好政府和个人、学校、社会的横向分担机制。第一,政府可以购买服务的,一定不要全包。4%的钱主要用来保基本、兜底线,提供义务教育等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加大购买服务、奖励支持等力度。当前,民办教育的发展有很多体制机制上的障碍,要拿出对策,有所突破。从长期来看,要探索建立对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财政奖补制度;从当前来看,要区分不同教育阶段的需求,对民办学校采取不同的支持方式。第二,应该由个人承担的,一定要有合适的分担办法。具体分担多少,应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经济承受能力、财政拨款水平和教育培养成本、办学条件、学生资助水平等因素,要科学论证,严格审批程序,并保证一段时期内的基本稳定。同时,有几项前提性的工作必须跟上。例如,要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决策听证制度,面向社会公开召开听证会;要落实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确保不因学校收费标准调整造成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学业;要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要充分征求学生和家长意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等等。第三,需要社会力量分担的,一定要积极鼓励。在政府层面,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捐赠配比政策和捐赠教育激励机制,落实个人教育公益性捐赠支出在所得税税前扣除规定,充分调动民间捐资助学的积极性。最终,要建立起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多元化的经费筹措长效机制”。

  本报乌鲁木齐2月19日讯(记者 蒋夫尔)在今天召开的新疆2014年度教育工作会上,教育被确定为支撑南疆三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 

  据悉,新疆将以双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南疆教育改革与发展。同时,新疆将积极推动南北疆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全力推进示范性职业院校对口帮扶南疆职业教育工程,从而加快南疆三地州职业教育发展,为当地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着力推进南疆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努力实现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职业教育全覆盖。今年要围绕落实南疆三地州《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划》,实施“自治区示范性职业学校对口帮扶南疆职业教育项目”,从专业与课程、师资、合作办学等方面支援。 

  今年1月16日,在浙江宁波火车站候车室内外,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志愿者正忙着帮抱小孩的妈妈们提行李、抱孩子、搀扶老人上车。这是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团委联合宁波市交通团工委、海曙团区委、上海铁路局宁波车务段团委等共同开展的“2014暖春行”活动,此次活动期间,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铁路宁波火车站广场专门设立了宁波志愿者“情暖回乡路”志愿服务站,为广大市民提供春运志愿服务,这也是该校连续第六年为市民提供便民利民的春运志愿服务。

  据介绍,“2014暖春行”活动时间从1月15日至1月28日共计14天,主要为广大旅客提供交通秩序维护、乘车咨询、上车引导、站内实名检票、搀扶老弱病残等特殊旅客、免费提供热水、分发宣传资料、报刊等等各项温馨志愿服务。为此,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精心选拔并培训了118名学生组成了志愿者服务队。

  在拥挤的人群中,身穿志愿者背心的大学生十分显眼。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英语专业1323班陈杰和他的100多名同学一直在车站的各个角落忙碌着。小陈说:"虽然不能和家人一起在家感受家庭温暖,不能再寝室享受娱乐和休闲时光,但在这个寒气逼人的日子能为人们送去温暖,我们感觉特别高兴。"

  据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应金萍介绍,今年寒假期间,该校团委共组织了近300位同学组成6支实践团队,以各学院为单位,开展以"青春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除组织春运志愿服务活动外,学生志愿者还相继到康复中心看望关爱残障人士,为留守儿童和养老院送慰问;进深入街道、企业、社区开展电脑维修、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活动,用自己的行动带给这个冬天一份温暖。 

  本报贵阳2月18日电(记者郝迎灿)记者从贵州省教育厅了解到:为加快推进教育“9+3”计划的实施,今年1月,贵州省财政厅、教育厅下达了2014年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助学金中央、省级专项资金共6.82亿元,受益中职学生共43.46万人次。其中,下达免学费4.39亿元,受益学生25.05万人;国家助学金2.43亿元,受益学生18.41万人。

  贵州省财政厅和教育厅要求各地各校确保助学金按时发放到学生手中。此次发放依据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2013年12月份受助学生人数。贵州省还将根据2014年各中职校在校生数和生源结构等实际情况,重新核定各地各校的免学费补助金和助学金,并据实补足经费预算。

近日,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我市将首批在6所中等职业学校和8所技工学校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双证互通”试点工作。“双证互通”是指符合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可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符合条件的技工学校的学生在毕业时也可获得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

首批试点的6所中等职业学校为潍坊市经济学校、高密中等专业学校、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潍坊工业学校、昌乐宝石中等专业学校;8所技工学校为潍坊市技师学院、山东工业技师学院、诸城市高级技工学校、高密市技工学校、寿光市技工学校、青州市技工学校、昌邑市技工学校、昌乐县劳动技工学校。

试点中等职业学校可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双证互通”试点专业的学生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应的中级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免除考前培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平均成绩可作为理论考试成绩,操作技能考试由鉴定机构按照国家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规定与要求组织实施,合格者颁发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参加设区的市以上政府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竞赛获得二等奖以上、符合晋升职业资格等级的,颁发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