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9名女司机出自同一高职院校
第一代长沙地铁司机是怎样炼成的
2013年12月19日,长沙市民翘首以待的2号地铁线路开始为期3个月的试运营。崭新的车辆,着装整齐的司乘人员,宽敞明亮的候车厅,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在长沙第一代89名地铁司机中,有9名女司机更是吸引了无数眼球。
“长沙的士女司机都蛮少,地铁女司机怎么这么多呢?”看到湖南都市频道里播放的专题节目,家住景湾小区的谢先生笑意中带着惊异。
据悉,这9名女司机都来自离长沙50公里外的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铁职院”)。
今年23岁的谢艳峰是其中之一。
作为湖铁职院2009级的学生,谢艳峰对3年前应聘地铁司机的“盛况”至今记忆犹新:2010年10月中旬,长沙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的招聘信息一经贴出,连续一个星期,学校宣传栏前都人满为患。她所在的系总共800多名学生,去了600多人。全校报名超过了3000学生。
“僧多粥少”,资料审查格外严厉:成绩要优中选优,但凡曾有过一门功课“挂科”,都会被刷下来。
体检也同样严格。以女生为例,身高要求在160cm以上,五官端正。而男女统一规定的裸眼视力5.1以上的硬指标,让很多爱打游戏忙于上网的学生捶胸顿足。
同为湖铁职院轨道系专业毕业生的王茜同样顺利闯关到了面试,她发现,原来熙熙攘攘的报名队伍,已经剩了不到1/30。
这位从小喜欢机械类玩具而不是芭比娃娃的益阳女孩自信满满。曾花了不到一个月就拿到汽车驾照的王茜觉得,自己天生就是开车的料。
经过面试阶段后,这100名平均年龄不到22岁的年轻人,被分成了两个“订单班”——开始接受校方专门的作息及课程安排。到此时,谢艳峰已基本能够确信,第一代长沙地铁司机将从他们中间选拔产生。
2012年5月的体检又刷掉11人,而谢艳峰、王茜等女生顺利地留了下来。
1个月后,剩下的89名学员统一到广州,开始了长达8个月的培训生活。
理论课约占总课时的1/3,光教材就有600多页,拿在手里很沉。谢艳峰说,司机手册、驾规、行规、应急预案等,都必须一字不差地背出来,并且每天接受考核。为期3个月的纯理论学习结束后,谢艳峰又一头“扎”进了广州地铁1号线驾驶室内,用心观察师傅的每一个操作步骤。
同批实训的王茜称,每天从早上8点半到下午5点,学员们要接受包括安全、整备、调试及演练等10余项集训,同时还有多项岗前强化培训,务必达到“熟悉列车每一个零部件”的要求。以停车为例,车辆到站后,车厢上下客门的位置与规定位置的正负误差不能超过3厘米。而“女司机的培训标准与男司机完全一样”。自信遗传到了母亲独立自强性格的王茜说,在广州培训时,再辛苦她也从不向家里抱怨。很多像王茜一样的学生开始意识到从大学生变成未来的地铁司机的身份转变。
湖铁职院副院长首珩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不仅长沙地铁2号线首批9名女司机都是该校毕业的,城轨专业的毕业生郑强、罗清芳、马在龙,也占据了4个司乘队长中的3个职位。首珩自信地认为,由于学院重视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这是毕业生走俏的关键因素。
湖铁职院牵引学院的张莹副院长告知记者,学校早在2002年就设置了地铁专业,开全国高校先河。从那时开始,订单模式的培养开始形成,王茜等学生都是受益于此。
张莹称,学校之所以采取这种针对性的培养方式,是考虑到地铁与国铁不同,国铁的标准是统一的,而地铁是由地方政府投资,其管理办法和模式各不相同,有些方面还属于企业机密。比如录用员工,现在全国19个城市的地铁公司,到学校招人时,地铁公司多会先让校方拿出方案来,再具体敲定内容。一般而言,企业更注重实际问题和案例的应对要求,这是课堂上理论中往往不会涉及的。
进行专业资源重组 推行大部制改革
台州职院二级管理机构锐减过半
本报讯(记者 朱振岳 通讯员 傅君毛)新年伊始,浙江省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历时半年的大部制改革终于“尘埃落定”。改革后,该校原有的36个二级管理机构锐减为19个。
围绕现代职业教育如何与现代产业协同发展,2013年7月,台州职院开展了一场声势颇大的社会调研。
针对原有院系之间出现的专业交叉、界限模糊、划分不尽合理的现状,台州职院全面开展了专业调整和院系重组。学校主动对接台州机械制造、医药化工等“5+1”主导产业和海洋循环经济、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对原有11个教学系(院)部的33个专业进行资源重组。重组后,学校只设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生物与化工学院(石化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学院下设系或专业学科。该校党委书记潘通天说:“院系重组后,布局更加合理,人才培养方向更加清晰,优势特色更加明显,与产业需求耦合度更高。”
与此同时,台州职院又积极稳妥地推行行政部门的大部制改革,努力减少职能交叉。例如,把原来的教务处、评估办、产学办、设备与网络管理中心合并为教务部。原有的25个党政管理和教学辅助部门通过合署与合并,精减为11个管理部门,各管理部门内设相应的办事科室。
台州职院院长李一说:“学校实行大部制改革,好比把30多节的火车车厢改为10多节的动车组,目的是让每一节车厢都有动力。”
本报上海1月16日电(记者曹继军、颜维琦)上海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中考中多了一个新渠道。上海市教委15日发布《2014年上海市中高职贯通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2014年实施中高职贯通的试点学校,招生计划总数5500名,其中招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550名,占了总额的一成。
据悉,招生学校根据专业特点确定是否进行面试或专业考试,以及相关要求,并报市教育考试院备案后,及时向社会公布。
山东试行民办职业院校非营利性认定管理
公共财政给予多元支持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近日,山东省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下发文件提出,从今年起,在青岛市、潍坊市、德州市试行民办职业院校非营利性认定管理。
山东规定,对明确提出不以营利为目的,办学结余不用于举办者分配而全部用于本学校发展,且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法人财产权独立完整、办学活动规范的,经一定程序可确认为非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山东规定,认定为非营利性的民办职业院校将享受更多优惠政策。一是非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聘用的教师,按公办学校教师标准参加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并按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政策享受退休待遇。二是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对非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给予更多公共资源支持,探索定额补助、项目补助、专项奖励等多元化的公共财政资助政策。三是对办学规范、办学效益好的非营利性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可参照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拨付公用经费。
山东商职院由学生审题、挑刺,创新考试形式——
考题学生出 试卷各不同
本报讯 “鉴于大家课后作业相互抄袭严重,置我于不死不活之‘仙境’,本人毅然决然撅腚反击,让你们自己编制习题,看谁出的题最酷,相互博弈,最后,选出‘酷题’编入‘题库’,作为期末考试的试题考考大家!”在学期之初,面对6个班的学生,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图、机械基础课教师王建平就抛出了这样的“考试奇招”,并提醒学生“此招极为凶险,各位需汗毛直竖!”
“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千篇一律,缺少新意,很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上课睡觉,课后做练习题时互相抄袭的现象屡见不鲜。”王建平告诉记者。针对这一问题,王建平在依托“世界大学城”云平台改进课堂教学、搞“翻转课堂”教学的同时,转变日常练习检测和期末考试的思路与方式,让学生出题、审题、互相挑刺比拼,最后形成期末考试的“博弈题库”,加强过程性学习检测。
王建平首先制定了出题考试规则:6个班级的学生自然组成“6个军团”,以教材和课件内容为“战区”(出题范围),每个班5人一个学习小组分成若干个“攻击小队”,以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为“武器装备”,既可以自己编制题目,也可以改编教材上的题目,每人每章至少出1道题目,一个小组至少出5道题目,题目不能和教材上的练习题重复,也不能和别的学生先出的题目重复,并要附上答案。
“每个班级还要成立‘学生审题团’,根据题目的创新性、可行性和难易程度给每个学生计分,该项计分作为过程性考核的平时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同时,将评审合格的题目选入在线试题库,作为期末考试试卷的备选题目。”2013级暖通班班长冯昌庆说。如果题目发生重复,就以先上传者优先入选,后上传者就要重新编制题目;如果先上传者编制的题目有误,就由后上传者顶替。王建平说:“要想后来居上,就要学会找碴儿、就要挑刺、相互比拼!”
“根据这一办法,早出题目重复的几率小,出题就相对容易;相反,如果题目出得越晚,重复的几率就越大,需要出的题目就越多、难度就越大。”冯昌庆说,“因此,每个同学都争先恐后,想尽早出题完成学习任务,以免题目被别的同学出了,自己出好几道题都完不成出题任务。”
按照该校依托云平台建设的“在线考试检测平台”统计,王建平所教的6个班级,很少有学生只出1道题,一般都在3至7道题左右。2013年第二学期,每个班级出题1300多道,6个班级总共出题近万道,这上万道题目经“学生审题团”评审合格后,入选期末考试试题库。在期末考试时,从题库中随机抽取各类题型,为每个学生组合一套试卷,进行在线考试检测。
“因为每个学生的试卷都是从题库中随机抽取题目后重新组合的,所以每个学生的试卷都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考试时想抄其他同学的答案也没法抄,只能自己做自己的。”冯昌庆说。
“虽然看起来后出题的学生需要出得更多,好像‘吃亏了’,实际上他们付出得更多,学习的收获自然就更多。‘学生评审团’的成员需要辨别审核全班的题目,学习收获自然更大。此外,每个学生不仅自己要琢磨出题,还要研究别人的题,自然而然就进入学习状态了。”王建平说,“以前一学期下来,学生的教材还是崭新的,很多学生连一遍都没翻过;现在一学期下来大多数学生的书都翻烂了,说明学生认真钻研教材了。”
“王建平老师让学生出题、随机抽题考试的教学检测评价办法,是基于学校教育信息化云平台建设和‘翻转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山东商职院院长钱乃余表示,“教师们把多年积累的教学资源全部在云平台上共享,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录云平台自主学习、自主检测,而不是局限在45分钟的课堂上。”目前,学生出题、随机抽题考试及自主在线学习的做法,已在山东商职院试点推广。(记者 魏海政)
一所高职如何赢得50亿元投资
——新疆克拉玛依职院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纪实
“从2013年1月1日起,学院正式移交给克拉玛依市政府,这意味着学院的身份变了,由过去的企业办学转变为政府办学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和,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欣喜地说,“如今,新的学院建设已进入快速期,2014年学院将陆续搬入新址办学。”
不仅如此,转变为政府办学后,学院还将从现在的所在地——独山子,搬迁至100多公里外的克拉玛依市,直接融入当地经济转型发展中。更值得自豪的是,学院还赢得了克拉玛依市政府、新疆油田公司、西部钻探公司等政府和企业超过50亿元的资金投入。王和告诉记者,这50亿元用于建设克拉玛依工程教育基地,2014年学院搬迁到基地办学,届时学院所有软硬件将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从“被视为包袱”到“赢得50亿元投资”,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是如何做到的呢?
危机中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被抛弃,个中滋味不好受啊。”谈到过去,王和这样对记者感叹道。
由于隶属于新疆油田公司,2006年在组建6年后,学院面临石油企业实施重组改制、主辅分离的新形势——石油企业不再办学历教育。克拉玛依职院被所属企业列为禁止投资的单位,要求学院控制发展、稳步退出。
学院被视为企业的包袱了,全院上下一下子慌了手脚,面临艰难抉择。
王和对记者说:“尽管面临如此困难,但我们没有放弃,而是转换角色,主动服务当地经济转型发展。”
“过去,服务对象仅是石油企业,这就决定了学院的专业以石油类为主。”学院党委书记彭建春说,“到了被抛弃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这样发展下去没有出路。”
然而,就在学院寻找出路的关键时期,机遇来了。2010年,伴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克拉玛依迎来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确立了努力把克拉玛依打造成“世界石油城”的战略目标。
“这一目标的确定,标志着克拉玛依市的发展要转型了。”克拉玛依市副市长王军说。
“从服务一个企业,到服务整个地方经济,服务新的产业链,学院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彭建春说,“对学院来说,这就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
为了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学院从调整专业设置入手,目光紧盯当地经济转型和发展需求。为满足当地用人需求,学院实行了“大类招生,宽口培养,突出能力,按需确定专业方向”的教学改革,制定了“文化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模块”的培养方案。
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人才,学院便开始实行“一书多证”的教学改革,要求每名学生在走出校门时,都要实现“1234目标”:即一张毕业证书;两个证,一个是汽车驾驶证、一个是计算机等级证;三种语言,即外语、汉语、工程语言;四项技能,即钳工、电工、主专业和辅修专业职业资格证。
成立职教园区,服务产业转型
钻井班学生卢科战,在学院完成了为他“量身打造”的课程和实训后,最后一学年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一毕业就上岗,这缘于学院牵头成立的新疆石油石化职教园区带来的好处。
以学院为龙头的新疆石油石化职教园区整合了新疆“三大油田、四大石化基地”的职教资源,这个庞大的优质资源库,形成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学院因此拥有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得天独厚的条件。
王和告诉记者,园区采取“一园四区多中心”的布局方式,紧紧依靠石油石化行业,密切联系新疆三大油田、四大石化基地、相关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为石油石化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提供产学结合、技术服务平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形成了以服务石油石化产业上下游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
有了新机制,独山子石化公司、独山子区政府和克拉玛依职院共同投资3.7亿元合建的5万平方米图书文化中心,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为学生们学习的乐园。
同时,依托行业优势,学院强化实训设施建设,促进了教学条件的提高。投入建设资金3184万元,完成了机泵维修钳工、固井作业仿真、采气地面仿真、油气储运等31个校内实训室和19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确保了学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
如今,新疆石油石化职教园区为油田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了不同层次和工种的培训,5年培训达到15万人次。
“成立石油石化职教园区后,培养人才的资源更加丰富了,校企合作进入深层次,互动频频,服务当地产业转型也更给力了。”克拉玛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工程教育基地建设总顾问赵武生说,“这也是我们决定投入50亿元给学院的重要原因。”
职院毕业生成当地争抢的宝贝
“我们学院曾经有一名学生,技能很好,原本被用人单位看中了,可后来却没有被聘用。”王和说,“最重要的原因是用人单位认为,这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没有达到企业的要求。”
这件小事让学院开始反思。“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就是要紧跟企业需求办学,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王和的这个观点,来自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学院每个专业有突出各自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是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制定的,操作性强。”王和告诉记者。学院有39个专业,相应的,有针对这些专业特点的39个人才培养方案。
石油化工专业是学院的主干专业,虽然不能建一条石化生产线,但学院与独山子石化厂毗邻,校企共同制定了“校企共享,教训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依托独山子石化公司,坚持企业“环境育人3年不断线”的办学特色。
新生到校后,首先要去独山子石化厂参观和观摩,了解生产环境和流程,感受企业文化。仿真系统练习虽然在计算机上完成,但过程与企业实际生产一样,学生很快就能熟练操作。
最后一年,学生到石化厂顶岗实习,采取师傅带徒弟方式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张东说:“经过校企轮换学习,理论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顶岗操作起来也得心应手了。”
已经在一家大型企业就业的毕业生陈晓宁告诉记者:“学院专业化的职业精神培养让我进入企业后,很快就适应了企业管理,没有陌生感。学生在学校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进入企业就能最快进入角色,适应管理。”
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9家大型优质企业来到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签订2013年订单招生协议,学院单独招生计划全部被提前“预订”。据统计,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近几年始终保持在95%以上。
高质量毕业生带来了高质量就业。学院副院长周刚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的毕业生工作一年后平均每月可拿到3500元,绝大部分毕业生的月工资都超过5000元。用人单位和家长满意度超过90%。” (记者 蒋夫尔)
“嵌入式”校企合作模式破解
“后示范”时代高职发展困境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之路
在众多大学毕业生四处寻找工作的今天,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就业率达到较高水平,截至2013年12月2014届毕业生已有1100多名毕业生签约企业。2013全国职业院校宣传部长联席会议年会上,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高就业率、高质量就业获得“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称号。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棵“梧桐树”就是该院特色鲜明的“嵌入式”科技服务引领人才培养新模式。
“当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普遍突出,我院毕业生不愁找工作,源于学校和企业‘嵌入式’校企合作。”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明生教授说。
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起初背靠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建”),建立起了“血缘式”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划归地方之后,虽然亲情依旧,但随着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单一的实习模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国家示范校建设时期,为了顺应校企合作新的发展形势,学院在深入行业调研的基础上,与中国铁建实施“六共同”合作教育模式,全面深化校企合作。
后示范校发展时期,随着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的呼声越来越高,单一的、简单的技术服务无法解决企业深层次的技术难题。刘明生书记正是基于这一研判,果断提出“嵌入式”校企合作新模式,“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一般是综合性技术难题,需要多专业、多技术、校企共同研究解决。”
教学嵌入 企业需求成为学院人才培养的“北斗星”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提出的“六共同”合作教育、入学订单班、“2+1”订单班等多种形式,都是想方设法把企业引入学院,使企业嵌入学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全过程。目前,学院已经与中国铁建共同成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与其所属15个子公司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实施“六共同”合作教育模式,即共同培养急需人才、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组织科技攻关、共同建设教学团队、共同拓宽就业渠道、共同建立保障机制。
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学院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深入中国铁建各个企业,认真调研新形势下企业需求,对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共同确定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教学为主线,构建基于生产项目的做中学课程体系,创建合作教育工作站,搭建“做中学”课程实施平台。在与企业合作中,以实际生产项目为载体,创建了集项目教学、现场教学、顶岗实习、技能鉴定、职工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合作教育工作站,开设“工地流动课堂”。工地在哪里,课堂就设在哪里。企业的需求在哪里,学校的教学着力点就在那里。企业需求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指挥棒、北斗星。
2012年10月7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中铁十八局六公司合作成立石家庄地铁合作教育工作站, 学院师生主要承担石家庄火车站地铁预留工程施工监测任务。工作站内,通过互兼互聘的六名学校教师和五名企业工程师共同开展了《隧道工程》、《地铁车站施工》、《地铁施工监测》等专业课程的现场项目教学和《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的指导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245名学生现场教学、60人次的认识实习和32人次的顶岗实习任务。
“在这里实习接触到的人太多了,包括同事、领导,还有第三方、监理方和施工人员。吃住在一起,难免会有些矛盾,但我们的共同目的是一致的:一起努力把工作做好,所以我们相互包容、相互帮助,共同把工作做好,一句话,少说话多做事。”学院交通系大三学生胡学成对合作中的人际交往感触颇深。实习后同学们表示,实践让我们得到了这些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对我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引企嵌入 以综合应用研发助推校企深度融合
企业的需求往往是综合的、多方面的,为更好地服务企业,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打破“单枪匹马、各自为战”的局面,充分利用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将企业技术研发、数据处理等类项目引入学校,引企入校,使企业的部分功能嵌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
该院针对建筑结构工程中存在的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专门成立了建筑结构工程应用技术研发中心。2013年研发中心引进了华北地区某一线城市数字城市化项目,在校企双方教师指导下,40余名学生综合运用Photoshop、3Dmax、CAD等软件,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完成首批3000多个建筑物单元的数字成图任务,合格率高,一次性通过验收。真实的生产项目、严格的技术要求、标准的作业规程充分锻炼了学生三维成图的各方面能力。这40余名学生还没毕业,就被几家同类企业相中,高薪诚邀他们签约。
引企入校可以充分发挥学院的自主科研创新能力,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在石家庄地铁合作教育工作站,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与十八局六公司技术人员合作开展了工程施工控制测量技术、盖挖法立柱桩精确定位技术、工程施工监测新技术等研究。其中,学院杨新伟博士、李君君老师等与项目部技术人员合作开展的“白光数字图像频域分析法在地铁基坑施工监测中的应用”课题被河北省教育厅立项为2013年度科研课题。
引企入校,把企业的部分功能嵌入到教学一线,让学生真正领悟到了“知不能行,非真知”的实践要义。在沪昆高铁南昌轨道板场工作站,该院骆宪龙教师和两名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与企业人员经过多次试配调整,共同设计了一套适合当地供料的C60高等级砼拌和方案。师生从试验室的设计、仪器设备的配置与安装调试、试验室制度的建立、设备操作规程的制定到设备运行台账的建立,加班加点,历经近一个月的时间,圆满地完成了实验室的组建任务。学生从中掌握了项目试验室整体架构的设计与建设的整个过程,完全具备了施工试验检测的能力,这是在学校课堂里根本不可能学到的。
科技嵌入 校企紧密融合结成利益共同体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实施“服务强校”战略,通过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近三年,该院与中科院半导体所等单位联合成功申报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成功申报国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项目,独立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重点课题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个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3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4项。科技研发能力日渐增强。
2013年初,青岛地铁2号线开工,在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明生的大力支持下,以隋修志教授为组长的教学科研团队主动出击,以项目部的形式承担了青岛地铁2号线香港路段长达八公里的施工监测任务。2013年9月又通过投招标承揽了蓝色硅谷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第三方监测项目,作为甲方代表对整个工程进行沉降量测及监控。前后共有60多人次学生直接参与了监测工作,目前仍有30多名学生在施工现场从事监测任务。学生在校内实习,不用承担责任,错了再测,反复多次都可以,而在施工现场,尤其是在从事真实生产任务、承担质量责任的岗位,心理压力陡增,责任感急剧增强,工作的责任心不言而喻。施工生产不仅锻炼了师生的技术技能,也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利用各种机会改进工法。
青岛地铁施工线路长、路况复杂,监测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地表沉降监测点很多都在马路上,每个监测点都要在路面上钻直径160~200毫米、深200毫米的孔,然后安置带盖的钢护筒、埋设监测点。近4000个监测点遍布马路上,既影响城市美观,成本又高,工序又复杂。学生们经过多次现场勘查、反复试验,将孔的直径缩小到50毫米,然后订做标准转接头,用转接头加套管的方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仅此一项就为施工方节约了16万元,受到地铁指挥部的高度赞扬,并建议在青岛地铁全线推广。
文化嵌入 激活铁道兵精神和企业文化活性因子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具有悠久铁道兵历史的院校,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中铁道兵所属的军队院校,1984年随铁道兵一起集体转业。“铁道兵”三个字如石琢刀刻一般嵌进石铁职院人的骨髓。石铁职院人秉承“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价值主体理念,把传统精神适时转化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工程单位现状。项目部随着工程走,哪里有工程哪里就会成为工作驻地,工作有很大的流动性。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牵挂、驻地生活艰苦枯燥,都成为了学生就业工程局的“拦路虎”。针对这种情况,学院顺势挖掘铁道兵精神“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精神传统,将其贯穿于从新生入学、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毕业实习、毕业教育的全过程,使“铁道兵精神”深深嵌入学院文化和办学精神当中,融合为富有勃勃生机的强有力的脉动之源。
在教学和实训中,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秉承铁道兵精神,将“铁道兵精神”和“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的企业精神相互结合,在实习实践岗位,采用“一岗双修”形式,既注重学生技术技能的熟练与提高,也注重学生对铁道兵精神的理解、对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吸收以及自身职业道德的养成,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融入快、上手早,不出校门就能成为一个“准职业人”。“下得去、耐得苦、用得上、留得住”已经成为企业对就业学生评价的口头禅。
校企双向嵌入寻找到校企合作的最佳切入点,使校企合作达到了无边界深度融合状态,既满足了企业的生产需求,又找到了一个真实的生产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技术技能,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提升职业素养,摆脱了在学校内、教室里培训学生技能的狭小圈子,开拓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新途径。“嵌入式合作要强化校企互动、攻坚克难、优质高效三个意识,更要有三股子劲:一股子钻劲、一股子巧劲、一股子韧劲。钻劲解决的是开发技术密集型背景下的技术无竞争空间;巧劲解决的是敢于打破现有工艺流程束缚的创新意识;韧劲解决的‘咬定’企业这座青山不放松的兴趣点和兴奋点。”刘明生书记这样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嵌入式合作”的精髓。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设的意见》(教党〔2009〕20号),现就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关工委)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100多万职业院校在校生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加强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关工委是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和组成部分。各地各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关工委组织在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切实加强关工委组织建设,大力支持关工委开展工作,为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2.把握对象特点。当前职业院校在校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向上、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但少数学生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心理素质欠佳,抗挫折能力较弱。职业院校关工委应认真研究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准确把握工作对象的特点,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突出工作重点。职业院校关工委要充分发挥老同志的政治、威望、阅历、经验等优势,为加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贡献力量。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青少年,引导职业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突出以诚信、敬业、奉献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要重视文化传承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学生关爱和心理疏导工作,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4.拓展工作领域。深入推进实施“青蓝工程”,继续在德育课教学、技能实训指导、校园文化建设、法制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学生党团建设和社团指导、社会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家庭教育指导、扶贫助困等方面发挥作用,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和工作平台,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5.完善职业院校关工委组织机构。各职业院校要有现职领导担任关工委领导职务;各职业院校党组织要根据实际,及时调整充实关工委领导班子和日常办事机构,特别要选配好领导班子和日常办事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要选派经验丰富、热心关工委工作的同志负责日常工作。
6.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关工委队伍建设。积极联系本区域老龄工作部门,准确掌握本单位本区域离退休老同志情况,打破部门、行业、区域和校际界限,根据各职业院校自身特点,积极组织各行业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参加关工委工作,及时联系新退休的老同志加入关工委工作,不断改善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
7.健全关工委工作长效机制。各级关工委要从实际出发,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关工委为目标,逐步建立健全适合职业院校特点的制度办法、保障机制和考核机制,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联络与工作协调,实现关工委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
8.加强关工委工作的交流宣传。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选树典型,深入挖掘和推广各地各职业院校关工委工作经验,宣传报道参加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们的先进事迹,为职业院校关工委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加强各地各职业院校关工委工作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定期组织关工委工作交流培训。
9.加强对职业院校关工委工作的领导。职业院校党组织要把关工委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定期听取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级教育关工委领导班子要有专人分管职业院校关工委工作,加强分类指导,积极扶持职业院校关工委工作,推动职业院校关工委与其他单位关工委工作的交流,积极宣传和推广职业院校关工委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
10.大力支持职业院校关工委开展工作。各地各职业院校要为关工委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支持,要及时传达通报有关重要文件和工作,重要工作会议和有关德育、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党建等的专题性会议,应请关工委负责同志列席。学校团委、学生工作部门、德育课教学单位、老龄工作等与关工委工作联系密切的部门要相互协调、积极支持关工委工作,努力形成做好职业院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生活上关心参加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对承担关工委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给予适当补助;对因工作需要经批准返聘的秘书处(办公室)工作人员,应执行本单位返聘人员待遇的有关规定;对工作成绩突出的老同志和工作人员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充分保护和发挥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的积极性。
教育部办公厅
2013年12月21日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