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清明怀古,祭拜圣贤。4月3日,清明节前夕,咸阳职院百余名师生代表在学院孔子塑像前恭读祭文、诵读论语、鞠躬致敬,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方式祭拜我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当日活动的主题为“古韵国风染青春,经典文化育英才”。学生处处长李安琪在致辞中希望同学们在回溯源头,缅怀古圣的同时,加强对国学的学习和研究,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不断增强人文素养,弘扬和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
活动期间,百余名师生在高2.7米的孔子塑像两侧静静肃立,倾听了孔子的生平事迹及《清明祭孔子祭文》:泱泱中华,灿烂辉煌,古国文明,源远流长,儒家经典,世代传扬,圣德宗师,万古流芳……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师生集体诵读《论语》名篇,并向先贤孔子塑像三鞠躬,表达了对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敬仰和尊重。
(白阳 郭文龙)当天,仪祉农林学院开展“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弘扬英雄奉献精神”教育活动,组织43名师生前往泾阳县王桥镇李仪祉纪念馆祭扫。
悼念活动中,学生代表向李仪祉纪念碑敬献了花篮,默哀致敬,表达思念,缅怀李仪祉先生丰功伟绩。学生们在讲解员引导下参观了李仪祉纪念馆,学习了陕西悠久的治水历史和文化,聆听了李仪祉先生献身水利、勤学治事、爱党爱国、勇于开创的光辉伟绩。通过这次祭扫活动,师生们纷纷表示,要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继承先贤遗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月27日下午,陕西工院和陕西天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
“数字摄影测量陕西工院工作站”揭牌落成。陕西天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利、陕西测绘局职工培训中心处长李俊峰、学院副院长王津及土木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土木学院总支书记何克祥主持。
会上,王津副院长对天润科技陈利总经理一行表示欢迎,对“数字摄影测量陕西工院工作站”的落成表示祝贺。他还简要介绍了陕西工院的基本情况,土木学院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等。陈利总经理就公司概况、业务范围、发展理念等情况进行了介绍,并表达了对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具有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信心。她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切实提高学生技能,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同时也为企业解决人才储备的问题。王津副院长与陈利总经理为“数字摄影测量陕西工院工作站”揭牌。双方还就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进行了交流。
据悉,陕西天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专业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地籍测绘、地理信息系统(GIS)工程、地图编制等测绘及地理信息产业,为城市规划、土地管理、资源开发、交通、物流、公共安全等行业提供高质量的地理信息产品和技术服务,2005年7月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具有国家综合甲级测绘资质证书。
王津副院长与陈利总经理为“数字摄影测量陕西工院工作站”揭牌
3月26日下午,陕西工院思政部利用周三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召开“节粮、节水、节电”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专题推进会,全体任课教师参加会议,思政部部长高凤香主持。
会上,思政部部长高凤香领学了教育部《关于深入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活动的通知》,并号召全体思政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树立勤俭节约意识,自觉肩负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热烈的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在平时的教学当中要注重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向学生们强调“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行为习惯,形成人人知晓“三节”,各个参与“三节”,用实际行动践行“三节”的良好氛围。
3月31日上午,德国霍夫应用技术大学校长尤根·莱曼教授、霍夫应用技术大学国际处主任苏珊娜·克劳斯女士,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执行总裁凯尔·费德勒博士、BSK驻华代表中国事务专员陈刚、驻华代表助理范飞、张丽平等一行6人访问陕西工院,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范永斌、学院党委书记邓志辉、院长崔岩热情接待了来宾一行,并与来宾在崇文南楼进行了会谈。
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范永斌对尤根·莱曼教授、凯尔·费德勒博士一行到访表示欢迎,希望借中德两国深化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之际,开启我省高职院校与德国应用技术类大学间的合作。尤根·莱曼教授感谢陕西工院的热情接待,并希望双方持续推进深入交流和探索,为两国、两校师生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
霍夫应用技术大学是德国的一所公立应用技术大学,位于德国经济、技术及科技十分发达的巴伐利亚州。该校成立于 1994 年,目前拥有在校生3500多人,共设霍夫和明希贝格市两大校区,拥有设备先进的实验室、车间、以及浓郁的现代风格的教室、图书馆等供学生学习使用,并与国外大学、公司机构等有着紧密的联系。该校设有经济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工程学院三个学院,开设企业管理学、国际管理学、经济法律、计算机科学、IT 商业、IT媒体、移动计算机处理技术、材料工程、环境工程、经济工程、媒体设计、新型纺织技术、纺织设计、机械工程等多个本科和硕士专业。
德国霍夫应用技术大学校长尤根·莱曼教授、BSK国际教育机构执行总裁凯尔·费德勒博士到访陕西工院
德国霍夫应用技术大学校长尤根·莱曼教授、BSK国际教育机构执行总裁凯尔·费德勒博士到访我院
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范永斌、学院党委书记邓志辉、院长崔岩与来宾会谈
“转型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在此背景下,建设技工大国成为迫切的现实要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制造业份额已占到全球的近20%,但是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想要继续保持竞争优势,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实现产业升级调整,既要不断寻求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也要有强大的、训练有素的技工队伍。尤其对于我国这种后发国家,拥有高素质的技工队伍对于技术创新、先进技术的消化与改良、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国当前的技工队伍无论是数量、结构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产业升级和工业强国建设的需求。据统计,目前城镇企业共有1 .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有7000多万,初级工占60%左右,中级工35%左右,高级工仅占4%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30%以上的比例相差甚远。另据全国总工会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仅30%左右的工人拥有技术等级,而德国在1980年这一比例已达到80%。
造成我国技工队伍发展速度缓慢,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技术工人的经济社会地位不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观念的一系列变化,工人的社会地位持续下降,人们对技工的认识存有偏见,通常将技工排斥在人才之外。收入方面,吸纳技术工人主要以制造业为主,而制造业平均工资一直低于全国平均工资,收入不高成为技术工人的“标签”之一。在医疗和养老保障方面,政策因素导致技术工人的待遇较差。在政治社会地位方面,由于公共部门对学历要求的日渐增高,导致学历普遍不高的技术工人难以有向上流动的机会。
二、职业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脱节。打造优秀技工队伍离不开合理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的支撑。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
—职业教育发展经历曲折,规模大而不强。从建国初期,职业教育体系开始构建,到改革开放初期,中等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再到90年代末,因为高校扩招导致中专、技校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生源流失,且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质量大不如前。直到近年,国家才又开始对职业教育有所重视,但长久以来形成的轻视职业教育、技工数量和质量缺口严重等问题已无法弥补。总体来看,我国的职业教育规划缺乏战略性、长期性、系统性和持续性。
—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当前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职业教育主要服务于产业发展,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内容和培养方式与产业结合不足,重理论,轻实践,且不能很好地符合产业发展趋势,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技能水平不高、动手能力不强,与社会需求不符。另外,职业教育学校的管理、专业的设置多受制于行政决策,不能很好地顺应技术工人的市场需求。
—职业教育人才发展规划不足,发展机会有限。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某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在专业课程前期设计、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学业完成的考核与技术评定、就业指导与推荐、再学习等方面缺乏系统的规划与配套设计,没有考虑将职业教育对象作为技术人才而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导致很多中职生或高职生在工作岗位上缺乏上升的空间,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和社会的认同。这也是致使大部分家长和学生不看重和不选择职业教育的原因之一。
人是第一生产力。建设工业强国离不开强大的技工队伍,加强培养技工队伍,加速职业教育体系转型发展,需要从社会、经济、教育等多方面着手,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切实提高技工队伍的经济社会地位。
—将技工人才队伍的培养提升到国家人才战略的高度。政府应从战略层面推动技工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充分调研、积极创新,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改进并完善相关政策,指导帮助各地区技工队伍的建设工作。
—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加快统一全社会的养老保险制度,缩小不同群体的待遇差;通过强化职业资格准入,将收入与职业资格挂钩,提高技术工人的经济地位,激发年轻人,特别是新一代年轻农民工学习技能的热情。
—提高技术工人的政治地位,塑造良好的技工队伍成长环境。通过舆论宣传倡导科学的人才观,创新观念与体制,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参与的格局,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
二、加快改革职业教育体系。
—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把“建设人人有技能的社会”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加快职业教育体系转型,改变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补充地位,建立面向全社会的、持续有效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
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除了观念改变之外,要创新将职业教育融入高等教育的方式方法,培养拥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综合性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人才支持。
—构建终身教育理念下的职业教育体系,将职业教育融入学习型社会的范畴。探索面向全社会的职业教育,时间上融合职前教育、在职培训;空间上融合学校、企业、社会及各类合作教育机构所开展的职业教育及培训,打破学历与非学历、正规与非正规的界限,为参与不同渠道的职业教育的人设计不同的向上通道,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作为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部分的积极作用。
—融合多种社会资源,使职业教育更贴近企业需求,更适应产业发展。作为职业教育最主要的输出对象,企业的积极参与必不可少。国外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为职业教育提供实践平台和资金支持,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校企联合,采用定向培养或委培形式,提高企业人才的品质和有效性;增加制造业相关专业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创造性。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曾有的校企联合的方式下,探索新形势下的合作互动方式。
同时,注重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使职业教育成为新知识、前沿技术与信息的传播和学习前线,提升职业教育成果的含金量。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秘书长)
本报北京4月1日电 记者董城1日从北京市教委获悉,北京市属高校今年将在中西部地区适度扩招。
据介绍,北京市属高校2014年计划招收8.45万人,与上年持平。其中,本科招生计划为4.65万人,高职(专科)招生计划3.8万人。
今年,北京市属高校京外招生计划数虽然稳中有降,但调整了京外各省市区的计划安排,中西部地区招生计划数不降反升。根据统一部署,北京市属各高校在中西部省市招生不得少于去年计划数,须完成教育部下达的面向河南、贵州、西藏、新疆等9个中西部省(区)的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3500人。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