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上海4月14日新媒体专电(记者俞菀、潘旭、吴振东)日前,上海宣布率先推出中职可考本科的改革,中职生的出路不再只有上高职或当一线技工。
作为“双轨制”高考的先行先试,这一“中本贯通”的改革,能否扭转职教“二流教育”局面?
“双轨制”高考先行先试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日前表示,即将出台“双轨制”高考改革方案。一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二是现在的高考,即学术型人才高考。
记者从上海市教委获悉,今年上海将率先推出“中本贯通”培养模式。教育界人士指出,该项改革,实际上就是“双轨制”高考的先行先试。
据介绍,首批“中本贯通”在上海的3所中职校和2所本科院校试点,“中职+本科”学习年限为7年,试点的招生计划数将在200人以内。试点学校和专业分别是: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和上海石化工业学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对口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机械工程专业,对口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过去培养中职学生,更侧重技能方面。对于‘中本贯通’的学生,培养方案将推倒重来,文化与技能并重。”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校长邬宪伟说。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娄斌超表示,学校今年计划招收40名“中本贯通”生。欲报考的初中生需参加中考且分数达到上海市普通高中分数线。对于现在有意报考的中职在读生,必须先参加“三校生”高考,录取分数线拟由试点高校单独划定。除了笔试,还将新增面试环节,以便充分考察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打破“重学术、轻技能”的惯性思维,科学对接中职、本科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成中、高、本、硕内部的系统衔接,进一步打通职业教育“立交桥”。
然而,在传统的高考模式主导下,“重学术、轻技能”的惯性思维长期存在。
“改革探索就是希望学生在中学毕业后,无论是走学术型道路,还是技能发展型道路,都有本科、硕士乃至更高学历可供深造。”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印杰说,首批试点涉及的化工、机械和数控等专业,就业市场上拥有高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人才特别稀缺。“中本贯通”可以为一些动手能力强,但需要更高学历的学生提供宽广的成才之路。
中职、本科教育之间的无缝衔接,课程设计非常重要。试点院校表示,将吸收已推行的中高职贯通经验,既保持中职阶段教育体系的相对独立,又适当输入应用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方法,以使“3+4”的学习更具连贯性。
“我们一方面走访企业,了解社会对人才的最新需求,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特点,改进和引进一部分课程。”娄斌超说,“中本贯通”的教学将更突出“双元制”——学校完成更高层次理论知识的培训,企业与学校双方拿出充分时间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实训。
用7年培养技能型高端人才,除了人才培养理念和课程设计的推陈出新,也意味着高校办学必须多元化。“不同学校必须要有自己的定位,我们本身就是应用工程类为主的高校,通过技术加文化选拔出来的学生显然更适合。”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校长卢冠忠说。
据悉,未来教育部即将推动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目前已有150多所地方院校表示愿意参加转型改革。
有关教育官员说:“最近已经有不少家长来咨询招生情况,不少家长也在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间犹豫,这才是职业教育愿意看到的。要形成‘中本贯通’的一整套课程标准,明确培养计划,创新学生实训机制,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