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宁夏2016年全区职业教育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在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拉开序幕,本次大赛分为高职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信息化实训教学,中职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信息化实训教学6个项目。参赛作品156件,近300名教师参加了比赛。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项目,通过参赛教师现场说课、教案、多媒体课件、答辩等环节对教师的参赛情况进行综合评比,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项目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根据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案实施课堂教学(35-45分钟),录制课堂教学视频提交大赛组委会,由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7月15日,大赛各赛事圆满完成,共评出一等奖15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51项,优秀组织奖6个。比赛获奖名单将在网上公示,公示期为10天。大赛组委会将根据国家大赛有关要求,择优选拔获奖作品参加全国大赛,并组织参赛前培训。
本次大赛创建了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平台,首次实现网上报名和网上评选,为规范大赛程序和展示大赛成果提供了更多的功能。通过信息化教学比赛进一步加快了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提高了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推动了全区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
从学校广播站到校园电视台,从校园网站到校校通全覆盖,从“在线课堂”到智慧校园……当老师们上课的教具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进化”到了“多媒体4.0时代”,嘉兴市的教育整体硬件设施也在一步步“登高望远”。上周,嘉兴市教育局制定出台了《嘉兴市智慧教育“111”行动计划(2016—2018年)》,要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帮助嘉兴教育实现硬件上的“豪华高配”。
3年内实现智慧教育“111”
《嘉兴市智慧教育“111”行动计划(2016—2018年)》明确了此次行动计划的建设目标:依托“智慧嘉兴”和“信息惠民试点城市”规划,形成与市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智慧教育体系,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教学精准管理和个性化服务,实现学校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变革,建成智慧型校园环境,建成“课程无处不在、教师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在”的泛在学习环境。
行动计划包括:1个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10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100个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2016年度完成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的规划设计,出台实施方案;培育建设2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实施50个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2017年度建成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数据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启动管理应用中心和资源应用中心的建设;培育建设4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实施50个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2018年度建成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管理应用中心和资源应用中心,正式启用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培育建设4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成果形成与应用推广。
文件在亮出3年内的智慧教育目标的同时,也明确了该市教育领域内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和内容。文件还明确表示将加大投入,把智慧教育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资金落实,形成长效机制。探索建立资金筹措的社会化机制,引入多元化融资机制。加强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和经费监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分年度对智慧教育建设单位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核评估,评估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申请经费的重要依据。
智慧校园“长”啥样
据嘉兴市教育装备与信息中心的老师介绍,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建设智慧校园,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基础环境上,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网络主干速率万兆及以上,保证百兆到桌面,主要教学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网络中心机房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建有功能完善的门户网站和基于学科教学的基础资源库,并建设自己的特色资源库,实现跨平台资源共享。人人拥有便捷可用的上网终端设备,泛在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教学精准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治理水平,有效满足办学多样化、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数字教育资源上,建设以基础性资源、个性化资源和校本资源为主体的数字教育资源。基础性资源是指与国家、地方教材配套的课程资源;个性化资源是指学校根据办学需要选择性购买的个性化教与学资源;校本资源是指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专业人士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生成的资源。
应用环境上,实现学校管理的信息化,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校园安全监控安保系统,智能广播系统,教师人事管理系统,教师工作绩效评估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财务、后勤服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实现教学应用的信息化,包括教学教研管理应用、网络教学、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平台、德育管理系统、体卫艺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网络视频应用系统等。
深度创新应用项目有哪些
在配套下发的《推进嘉兴市中小学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中,市教育局明确:2016年—2018年,组织实施100个中小学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2016年和2017年为申报实施阶段;2018年为成果形成、应用推广阶段。
有意申报嘉兴市中小学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的单位,可以在综合归纳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师生信息素养提升、数字化资源共享、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学生数字化学习、网络新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影响、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支撑等方面,选择具有全局影响力的创新应用项目方向和建设内容,自拟项目名称进行申报,力求与自身条件相称,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有特色,并且有重大实践突破。
文件给出了7个方面的参考。
区域发展与整体推进的实践。是指能够体现区域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均衡发展和整体推进的策略,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区域智慧校园发展战略,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区域智慧校园发展典型特色案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模式和区域协作实践模式。
支持服务体系应用和绩效。比如智慧校园公共服务体系、信息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绩效,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师教育等各类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绩效,教育信息化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策略与应用模式,教育信息管理数据库建设、应用与绩效。
信息技术对于教与学方式变革的策略方法及典型模式。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学过程整体重构与设计,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应用信息技术改革学科课程教学典型模式,应用信息技术实施个别化(差异性)教学;跨地区、跨学校的远程协作学习,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典型案例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创新与评价,移动学习实践,现代传媒文化与学习,基于现代传媒环境下的学习和能力发展,特教课堂有效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策略和方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法。
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比如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及有效应用、整合与实践模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与应用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电子书包开发与典型应用,游戏化学习资源的开发及应用,学前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特殊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虚拟现实资源、智能学习软件、学习管理与学习评价系统开发与应用。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比如校长信息化管理能力系统建设,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育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基于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教师继续教育,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研究)共同体建设和实践,基于网络环境的名师工作室建设与作用,基于网络环境的城乡教师互动与协作。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校德育建设。主要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青少年心理教育、青少年德育,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教育,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德育,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城乡儿童教育。
新技术新媒体应用与实践。比如电子书包或终端学习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建设及应用,云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教学网络建设与应用,数字化新媒体、新技术的开发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物联传感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智慧校园给师生“云空间”
依据此次行动计划,嘉兴市要实现100%的中小学校和90%以上的幼儿园宽带到校到教室;全面实现教学班班通、人人通。在所有高中段学校和80%的义务段学校、60%的幼儿园建成智慧型校园,培育建设100所嘉兴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学校。
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学校的申报有很详细的打分标准,记者请嘉兴市教育装备与信息中心资源建设部的周雯老师选择了其中和老师、学生的日常教学最密切的部分来举例说明。
在“特色环境建设”这一项中有:配有与课程内容配套的特色功能实验室或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特色环境(如创新实验室、学科教室、专业实训中心、创客空间等)。而“网络空间”这一项,又包含学生空间、教师空间、管理者空间、家长空间、班级等机构空间这5个部分,每个部分有明确要求。
学生空间是为每个学生建立实名制网络空间,提供课程资源、作业、小组学习、成绩查询、测评、问题求助、互动交流、作品展示等功能,实现学生学习过程、实践经历的网络学习空间呈现。
教师空间是建立实名制教师与教研员网络教学空间,提供备课、布置作业、答疑、成绩管理与分析、教研活动、培训学习、教学规划、教学评价、相互交流等功能。
管理者空间是建立实名制管理者网络空间,提供教育运行状态监控、工作任务审批、通知与信息发布接收、互动交流、成果展示、个人收藏等功能。
家长空间将提供学生平安信息、学业表现、考试成绩、出勤情况、生活情况、健康报告、教育咨询等功能。
此外还将建立班级等机构空间,提供公告、课表、活动组织与管理、论坛、作品展示、师生沟通交流、学生管理等功能。
在“互动教学环境”这一条中,明确要求学校提供师生开展课堂教学、课外学习等多种教学互动活动的支撑环境,创设具有感知环境的教学实验实训场所,鼓励3D打印、可穿戴设备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技能型人才是核心,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是关键。正是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呼伦贝尔市顶层设计,整体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环境和氛围,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顶层设计思路决定出路
6月13日,市领导在全市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强化职业培训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适应呼伦贝尔特殊市情、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迫切需要,是改善民生、实现充分就业的根本举措。”为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市领导提出要做到“三化加一化”,即市场化、规范化、职业化加国际化,具体要围绕“五个一”加以推动。“五个一”指的是要实施一个好计划,即推进每年“5万人培训计划”;要出台一个好政策,即落实好即将出台的“呼伦贝尔市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培训的实施意见”;建立一个好机制,包括建立市场化倒逼机制、产学研结合机制、内部竞争机制;办好一个职教基地;要有一套好的保障体系。会议还强调要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问题,培育形成尊重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推行“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搞好国际交流;弘扬工匠精神以及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
有了这次会议精神作指引,呼伦贝尔市整体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路就找准了方向,一条以加快构建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相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构建具有呼伦贝尔特色和全国先进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大路在呼伦贝尔市脚下延伸......
紧抓机遇试点双元培育
为了全面展示职业教育成果,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呼伦贝尔市政府部门还将5月确定为职业教育宣传月,在此期间,各旗市区政府部门紧紧围绕市政府部门的总体安排,及时部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可喜的是,为加快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两所高职院校还分别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政府部门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与三个地区职业高中签订合作协议。
作为国家首批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呼伦贝尔市积极探索双元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形成技术技能人才供需动态调整的产教对接机制,建立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责任分担的合作育人机制,研究形成基于专业特点的企校双元培育人才培养模式。为旅游和社会工作等新兴产业培养输送更多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型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面向俄蒙向北开放的旅游、物流和服务贸易等产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外向型实用技术人才,构建校企双元培育、合作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合力发展打通上升通道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呼伦贝尔学院作为当地仅有的一所本科院校,积极响应这一号召,整体转型为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通过转型发展,推动了地方高校科学定位,全面深度融入区域发展、产业升级、城镇建设和社会管理。有了本科层次的应用技术人才,呼伦贝尔市就构建了各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打通了中职、高职、本科人才上升通道。
在转型的过程中,呼伦贝尔学院加大了校企合作的力度。5月24日,呼伦贝尔学院与华能伊敏煤电有限公司、华能扎赉诺尔煤业有限公司、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举行了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了以第二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专业的岭西职业教育集团。整合扎兰屯四所中职学校,成立了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的扎兰屯职业学院,并牵头成立岭东职业教育集团。两大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实现了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做好了为市域经济转型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准备。
为了实现资源共享、相互借力、共求发展,2015年11月,呼伦贝尔学院与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扎兰屯职业学院签署了呼伦贝尔市高等教育发展协作联盟资源共享协议书,以实现三方协作建设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整体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形成整体优化、相互交融、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平台。
不仅如此,呼伦贝尔市还按照服务经济和促进就业的宗旨,遵循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积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以适应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大规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切实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培训的过程中,明确职业培训对象的范围和内容,明确企业职业培训主体责任,以及在职业培训中职业院校的作用,并建立培训工作的统筹机制和保障机制。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由此开启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登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对于呼伦贝尔职业教育人而言,改革的道路,只是刚刚开始。精彩,还在继续……
7月12日,“浙江人才新政”新闻发布会正式举行。作为此次新政的一大亮点,转变人才评价导向,打破了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的窠臼,旨在激发一线优秀人才的工作激情。(7月13日《浙江日报》)
客观而言,时下的中国制造,可以让高铁飞驰、蛟龙入海、玉兔登月,甚至中国技工也能在世界技能大赛中披金摘银,却为何难以造出一支好用的圆珠笔、一个国人在海外疯抢的马桶盖?问题出在哪儿?当然在教育,说白了,这和技工人才培养上出了问题不无关系。
当下,一个不能否认的现实就是,每年都有很多孩子,因为在中小学阶段没有考出好成绩、而被贴上“笨”或者“不好好学”的标签而走向社会。但还有一个事实就是,在这些所谓的“差生”当中,却有很多人对结合爱好学一技之长表现出极大兴趣。因此,眼下最应该反思的就是我们和这个社会的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要知道,孩子们的成长成才有N种模式,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学历教育。而职业技能教育,作为我国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则有可能是当下社会最应该给他们打开的另一扇成功之门。
但在当前,仍有许多孩子和家长将高考视为“鲤鱼跳龙门”的唯一通道,原因就在于,优秀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生即便能在市场上拿到高工资,但他们在很多方面也无法享受与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一样的待遇,而这也正是造成1.4亿职工中,技术工人才7万人、高级技工才2000多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实,在一个有序的社会里,永远需要不同的社会分工,但不同职业都是平等的,我们不该受到陈旧面子观念的束缚。对孩子而言,无论是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还是接受职业教育,其最终目的都要走向社会,实现自我梦想、创造社会价值。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近些年的就业形势看,大学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受冷遇,而各类职业院校毕业的技术人才却成了香饽饽。个中原因就是,职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因此,笔者认为,作为过来人的父母或者老师,不要总以自己的经验去决定孩子的人生,让孩子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也不失为明智之举。毕竟,唯有最适合孩子价值的发挥,才是最好的选择。真正成功的教育,应当让人各尽其能,让人对社会有归属感,而不是无所适从。
当然,更重要的是,各地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应像浙江一样尽快“转变人才评价导向,打破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的窠臼”,以提升“蓝领”工人们的社会地位,维护他们的职业尊严,努力为他们打通社会上升通道,从而更好的弘扬“工匠精神”,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近日从青岛市教育局获悉,2016年该市首次在中考招生中试点设置的普职融通实验班开始招生,在6所中职校和4所普通高中开展试点。
青岛市教育局职教处处长李一鸥说,报考普职融通实验班的学生,注册职业中专学籍。学生在高一下半学期,可以参加普通高中组织的测试考核,达到相关要求的学生,由市教育局审批后转入普通高中并注册普高学籍,学生在原学校获得的学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认定。普职融通实验班学生报考本科的录取率,由山东省当年春季高考的招生计划、报考学生数和学生学业水平决定。
实验班学生主要学习与山东省春季高考相关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转普高学籍没有比例限制,但需要达到申请转入普高测试考核的相关要求,市教育局批准后方能注册普高学籍。转入普高学校的学生,与中考进入普高的学生具有同样的身份、权利和义务。具有普高学籍学生可以参加春季高考,也可以参加夏季高考。
加强顶层设计,盘活职业教育全局。成立由市长担任主任的市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负责领导、规划和指导全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设立市政府直属的正县级淮北市职业教育管理办公室,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打破隶属关系、行业、区域和所有制等体制障碍,合并隶属于教育部门的工业学校、师范学校、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和隶属于文化部门的艺术学校,成立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淮北市中职学校由原来的25所压缩到8所,改变了小而散、条块分割和专业建设低水平重复的问题。
建设职教园区,构筑人才成长摇篮。高标准规划建设职教园区,园区规划占地2599亩,投资近20亿元,园区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合并后的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和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式进驻园区,目前园区已有师生近2万人。把建设职教园区作为拉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引擎,作为提升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计划用5—8年时间,把园区建设成为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具有特色和影响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实习实训中心、技能鉴定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产业孵化中心、信息服务中心。
坚持产教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由1所高职院校、5所中职学校、1个行业协会、23家企业组建淮北机电职教集团;由3所中职学校、1个行业协会、24家企业组建淮北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由1所本科院校、1所高职院校、4所中职学校、11个行业协会、14家企业组建淮北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探索产教融合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围绕淮北城市转型主导产业需要设置专业,目前,已形成煤电、煤化工、机械制造、轻工贸易、电子信息技术、现代农业(食品)、新型材料七大类品牌专业集群。“十二五”以来,职业教育共培养了近8万名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其中,高职毕业生1万余名,中职毕业生达5.8万人。实施“双挂工程”,每年从职业院校中选派50名教师到与院校有密切合作关系的企业观摩、挂职实习半年,同时从企业选派10名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挂职任教,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
9个国家级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11年核定贫困人口138万。
河北保定,这个京畿重地,因历史与地理环境因素造成的贫困成为压在众人心头的巨石。
站在自己几年来苦心经营的千亩山林前,涞源县水堡乡井子会村村民韩海军感慨万千:“是2009年参加县职教中心的技术培训,让我有了现在的收获。”
那是2009年,县职教中心第一个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办到了这个小山村,韩海军成了第一个报名参加的村民。
在向主讲老师段楠说出自己打算种苹果的想法和难处后,段老师给他出主意:“涞源山区的自然条件适于种植苹果,‘蜜脆’这个品种耐寒抗旱,品质有别于‘富士’,以后容易闯出品牌和市场。至于技术问题,学校帮你解决!”
韩海军心里一下子有了底,开始一步步实施自己的计划。
几年下来,韩海军的果木林由最先的十几亩扩展到1000亩,由自己的单打独斗变成联合附近123户村民的“涞源县众富林果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经营。
他们的“裕景”无公害苹果也闯出了品牌和市场,合作社每年收益超200万元,许多过去穷得叮当响的乡亲纷纷买上了小汽车。
“如今‘有技术困难找职中’已经成为涞源人的习惯。”县职教中心校长李克强自豪地说。
据他介绍,近年来,该校通过挂靠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现代农艺科技示范园,先后引进新优品种650个,试种成功156个,推广种植面积15000多亩。并每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年培训量2600多人次,培养出的大批“土专家”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领头雁。
在阜平县职教中心汽车实训教室里,“长安7班”的30多名学生正围在数台汽车发动机旁听专业老师讲解发动机原理,几名同学手里拿着拆卸的特定扳手等工具。赵洋,是其中听课最认真的学生之一。
“妈妈在村供销社卖杂货挣不了几个钱,家里生计多靠爸爸外出打工维持。”说到家里的经济状况,这个19岁的山里娃红了眼睛,“现在有了盼头儿,再过俩月我就要到定州长安汽车公司实习,可以挣2000多元的月工资,正式签约后能挣到5000块钱!”
像赵洋这样,因学到真本领有机会走出大山改变家庭面貌的山区贫困家庭孩子,在阜平职教中心还有很多。
2013年,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协调支持下,一汽、上汽、长安、比亚迪等4家国内知名车企在阜平职教中心建成阜平梦翔汽车实训基地,并推动组建“9+2”职业教育协作区。4家车企共投资1200余万元,新建汽车发动机等25个实训室(区),面向协作区招生已超过2000人,生源多数出自山区贫困家庭。
这2000多名山里孩子上学,学费全免,贫困家庭孩子还有相应困难补助。目前,已有700多名学生就业或顶岗实习,其中首批高中起点的一年制班66名学生,已经在4家车企的各地生产车间或4S店就业,平均年薪四五万元,有的毕业生月薪高达7000元,实现了“一人稳定就业,全家稳定脱贫”的目标。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自2012年底以来,保定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扶贫工作部署,强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行动,尤其利用自身职业教育优势,培训当地农民,促进当地产业发展,让贫困家庭孩子学到真本领,“走出一个,富裕一家,带动一方”。
据统计,近3年,该市一举实现93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2.4%下降到7.5%。
“给钱给物,不如给技术。发展职教精准扶贫‘拔穷根’,重在授人以渔。”保定市教育局局长徐志清说。
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9日,甘肃省兰州市职业教育“大国工匠(职业明星)金种子”工程在兰州女子中等专业学校开启。
在当日举行的开启仪式及首届颁奖典礼上,来自兰州市20余所中等职业学校的116名优秀中职生荣膺“大国工匠(职业明星)金种子”称号。
“‘青灯黄卷苦读,热血挚情坚韧’。匠心,目前已成为专业主义的中国式表达。”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安陇山表示,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大国工匠”种子的重要摇篮,按照国家部署和要求,兰州市将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通过本次活动,就是要鼓励和引导更多有志成为‘大国工匠’和‘职业明星’的青年学子,选择职业教育,成就他们的多彩人生,进而让‘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个人成长成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柱。”兰州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有伟说。
获奖学生代表、兰州女子中等专业学校学生褚潇月说,每个人都有做金子的潜能。只要坚持和努力付出,中职生的职场和发展也一样会很精彩。
从今年起,兰州市职业教育“大国工匠(职业明星)金种子”评选表彰活动将每年举办一届,在奖励优秀职业教育师生的同时,还将探索把项目的内涵扩展到职业教育从入学、教学、实践,到毕业、就业的全过程,让“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文化内涵,助力当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公共服务专业学生在上实践课
7月7日,受邀参加“2016中国西藏发展论坛”的多位境外人士前往拉萨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参观,了解西藏职业教育现状。
“这所学校和其他普通大学不同,校园里有模拟工厂、模拟工地、模拟社区等各种实训区域。在这里,学生们不但需要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实际操作,走出校门能够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熟练作业是他们的目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印地语部外籍记者阿尼尔表示,印度也有职业技术学校,但是像眼前这座学校这样,理论实践并重、各类软硬件教学设施齐全的学校可是不多见。他说,“我听说,西藏自治区政府已在自治区全境开设多所如此高水平的职业学校,我为西藏学生可以在这样好的环境中学习而感到高兴。我相信他们的前途未来一定是一片光明。”
为加快推进机器人专业建设,更好地服务新兴产业发展,在机器人生产与应用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搭建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山东省职业院校机器人专业建设联盟日前在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宣布成立。山东省开设机器人专业及其方向的36所职业院校、16家涉及机器人生产制造及应用服务的企业成为首批联盟单位。
山东省职业院校机器人专业建设联盟是在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指导下,由开设机器人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从事机器人产业生产制造及应用服务,并积极投身于机器人教育事业的企业单位、用户单位及其他相关机构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联盟旨在以产教融合为主导,搭建产、学、用的平台,使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岗位需求人才接轨,培养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
据介绍,该联盟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相关的产教融合政策,引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研究机器人行业发展方向,制定山东省职业院校机器人专业建设标准,制定(推荐)行业人才培训标准,提供人才培训指导服务;组织开发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发布成果,成员单位共享开发成果;建立师资培训基地,会员优先、优惠获得师资培训服务;制定山东省职业院校机器人专业实训设备实训环境标准等。
天府新区的建设发展,离不开智力支持,建设与天府新区发展相匹配的高端教育服务业,是天府新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府新区视高管委会高度重视产教融合。
据悉,不久前,一场关于产教融合的高峰论坛在天府新区视高管委会隆重召开。来自教育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成都深蓝卓越教育科技集团、富士康、世纪鼎利等政、商、学界众多嘉宾与天府新区管委会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常态下职业教育的前景与未来。
天府新区视高管委会党工委书记邹汝林在致辞中表示,产教融合是当前职业学校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伟业,对视高乃至整个天府新区的教育、产业发展、人才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地处二峨山脚下的四川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是天府新区眉山区域2013年引进的本科院校。经过两年的紧张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今年年底在校师生将达到上万人规模,今后将为园区源源不断提供人才支撑。
此次高峰论坛会上,教育部评估专家、北大教授周明圣就《职业教育的追问、思考和畅想》,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四川科技职业学院校长陈宇就《放眼世界 创建天府新区自己的大学》等作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借此契机,天府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还就天府新区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发展状况、支持政策等向在座的企业家们进行了项目推荐。
7月6日,2016年首届四川职业教育发展高峰论坛暨四川理工学院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自贡·四川理工学院召开。高峰论坛的召开及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成立,将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记者了解到,今年,四川理工学院新增列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授权点,其培养目标是“双师型”职教名师,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针对四川省中职学校(含高职),着重培养懂职业教育、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教育人才。
“职教大咖”聚自贡
探讨职业教育发展问题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八大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7月6日,2016年首届四川职业教育发展高峰论坛暨四川理工学院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四川理工学院召开。会上,数位职业教育领域的“大咖”就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做了大会发言。
西华师范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孔凡胜做了题为“本科院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本科院校必须强化职教理念与特色,由传统的学院模式向就业导向的工学结合模式转变,注重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孔凡胜就本科院校发展高职教育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做了深入的分析。
同时,会上进行了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授牌仪式。记者了解到,四川理工学院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由四川理工学院和自贡市社科联共建,联合省内外从事职业教育的专家学者,通过对职业教育各领域的深入研究,构建符合自贡市、四川省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从事的研究涉及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史、农村职业教育学、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特殊人群职业教育的开展、现代学徒制研究、职业教育文化等多个研究领域。
满足现代职业教育需要
新增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
数据表明:四川高水平师资缺口巨大。根据《2014 年四川省教育事业统计年鉴》统计数据,四川省483所中职学校共有专任教师40653人,其中,取得研究生学历(包括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专任教师为1462人,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9%。2012年,全国中职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为5%,而国家教育规划要求,到2020年研究生比例达到18%。这显然意味着四川省的中职教育高学历师资缺口巨大。
因此,提升中职教育师资学历、水平迫在眉睫。今年,四川理工学院新增列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授权点,其培养目标是“双师型”职教名师,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针对四川省中职学校(含高职),着重培养懂职业教育、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教育人才。
建设省级职教基地,对清远而言,也是城市扩容提质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和支撑。
7月4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来清远考察省级职教基地,预留本科地块,研究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清远校区选址工作。如果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顺利入驻,将改变清远没有本科院校的现状。
不久前,广东省提出重点建设15所左右全国一流、世界有影响的高职院校。事实上,建设省级职教基地,不仅对建设一流高职院校有重大裨益,对清远而言,也是城市扩容提质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和支撑。
清远该如何借力省级职教基地建设,进而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对此,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州社科院和多所职业院校的专家日前对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
1.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功能不能太单一,要打造组合区域
“省有关部门在2010年提出建设省级职教基地后,最初主要是在珠三角九个市里选址,特别是在广州市内选址。”省级职教基地筹建办主任黄卫星介绍说,为珠三角服务的省级职教基地落户在非珠三角的清远市,这本身就是省委、省政府对清远发展的一种肯定,“多年前,清远建设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清远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周边的几万亩土地保留下来,作为今后教育文化的发展用地。”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清远的省级职教基地的功能应该是复合多元的,而非单一的教育区,它应该集高教区与商业区为一体,不能把它建设成一座“孤岛”,更加不能成为“鬼城”。
“广州大学城最大的问题,就是功能结构比较单一,仅有教育功能,在居住生活方面没有配套。”胡刚举例说,如此一来,教师排课基本上排一天,匆忙上课然后再返回市区,导致信息不够灵通。
在胡刚看来,省级职教基地应该打造组合功能区,教育区域内可以安排科研院所,乃至文化娱乐项目,“一所大学是引领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引擎,比如上海同济大学就是如此,几所大学结合一起,带动城市发展。”
胡刚表示,职教基地一定要有居住商业区,相近的科研机构、文化项目以及整个职教基地,都是相互依托发展,“职教城是以大学为特色的新城,如果功能单一,根本就发展不起来。”此外,还可以安放一些没有污染的企业,或者一些写字楼,尤其高新产业比较容易引进,可以与科研院所进行互动。
去年,清职院学生吐槽公交,“试过等一个多小时才来一趟208”“每次坐‘黑车’都要提醒司机开慢点”“影响我们接触了解社会”。胡刚分析说,有些新区成为“鬼城”,就是因为配套不够好。历经10年的发展,广州大学城岛内配套不断升级,但与成熟的市区相比,大学城各方面的配套仍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不少业内人士也称大学城是只见大学不见“城”。
胡刚表示,大学城仅仅是高校的教学基地,离“城”还差得远。他表示,目前大学城配套最缺的便是交通与生活配套,“清远在配套方面,一定要吸取经验和教训,不能重蹈覆辙。”
2.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引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市场认可的工匠
据了解,2011年,省政府同意在清远市规划建设省级职业技术教育示范基地,目前该基地已有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财政职业技术学校等5所院校动工在建。在未来,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0万人左右,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认为,目前中国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认为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从事低端制造业,存在很大认知偏差。“制造业跟农业一样,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哪怕占比再低,也不能缺少制造业。”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工匠。”王则楚说,有些家长甚至把孩子放在职业院校进行看管,只要不惹事就行。
王则楚说,广东一直在推动产业升级发展,实施驱动创新,可是广东产业升级难就难在缺乏工匠,“这不是理论上的人才,而是实现产业化的人才。”他举例说,在医疗器械领域,测量眼球距离,中国在测量方法原理上早就解决了,可是到了制造仪器这个程序,最终只得花重金引进。
职业教育究竟是烫手山芋还是宝贝?王则楚认为,建设职教城,到底需要培养出什么人才,产业转型和社会转型,这个过程中工匠要得到尊重,说到底,人的价值要通过市场体现。一个工匠的价值就是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可,不仅要营造市场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更要培养出市场认可的工匠。
“此外,要跳出清远看城市定位,我认为,清远是珠三角地区的北大门。”王则楚认为,清远省职教基地要很好解决与珠三角企业的快速来往,安排实习生到珠三角培训实习,引进培养双师型教师,不用担心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企业也无需担心引不进留不住人才。
3.省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会理事万庆涛——职教投资要以企业为主,人才实现“私人订制”
据了解,近年来,清远职教集团抓住清远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广清一体化战略的大好时机,主动对接广州和珠三角的产业转移,重点发展与广州市和珠三角对接的汽车零部件、机械模具、制冷空调、电缆电气、机械装备及配件制造等先进制造业、旅游和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新兴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节能等新兴战略性产业。
广东省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会理事万庆涛认为,省里把职业教育基地放在清远,需要通过省人大立法解决职教基地的定位问题,“虽然提到要加大投资,但是没提到由谁来投资,需要明确资金来源。”
清远省级职教基地投资究竟是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万庆涛表示,应该是政府和企业一起投资,并且要以企业投资为主,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和职业院校开展相关专业,人才实现“私人订制”,既可以缓解企业的人才短缺难题,也能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目前,清职院根据清远地方产业和企业需求特点,在专业建设、师资建设、教学改革、技术研发、专业实践教学等多方面,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校企合作工作。万庆涛认为,清远要进一步推进校企融合,而企业则投资对口培养人才,不管是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实体经济的发展都需要职业院校人才,需要校企合作无缝衔接式地培养技能人才。
“让职业教育成为精准扶贫的突破口。”日前,民盟深圳市委组织盟内外职业教育专家赴贵州省毕节市和黔东南职业学校调研座谈,并与毕节市七星关区中等职业学校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助力职业教育在脱贫中发挥作用。
2015年,按照中共中央统战部关于《统一战线精准帮扶毕节实验区通信助学计划》和民盟中央赴毕节实验区开展“同心助学”行动要求,民盟深圳市委与七星关区中等职业学校签订结对帮扶协议。
为做好此次精准帮扶,民盟深圳市委主委吴以环多次召开主委会议专题研究,采取多种方式,拟定相应帮扶计划,联系具有丰富办学经验的深圳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与七星关区中等职业学校签订点对点帮扶协议,并协调民盟深圳市委宝安总支设立专项帮扶基金,用于毕节教师、学生来深圳实习培训和深圳优秀教师赴毕节开展教研教育活动经费。
“目前学校师资严重缺乏,实训设备也不能满足专业发展需求,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更是问题。”座谈会上,七星关区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负责人在谈到学校现状时,充满了焦虑。
针对学校目前的困难,民盟深圳市委社会服务委员会副主任、民营企业家高亮建议,在“校企合作”上为学生就业寻找突破口,学校与企业签“订单”,学生完成“订单”的过程,也是学习和赚取生活费的过程。“我的企业愿意与贵校合作,解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如果有需求,我们可以派教师来支教。”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欧阳文伟表示,起早在2005年,就已经与七星关区中等职业学校结缘,将汽修学实训设备供其使用。多年来,两校还合作招生,多名学生被送到深圳就读,有毕业生分配至深圳大型企业工作,他们的家庭也因此脱贫。
“我们可以为学生上职业规划课程。”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美南认为,大部分学生在读职高时是较盲目的,而职业规划课程能帮助学生对今后职业有一个最基础的认识。
来自深圳的教育专家们从不同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确保帮扶计划更加精准。
民盟深圳市委秘书长张俞强告诉记者,“民盟深圳市委第一次来毕节帮扶是10年前。此次前来是希望通过对职业教育的精准帮扶,来提高毕节地区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为家庭脱贫提供支持。”
2015年,四川省有中职学校550所、在校生110.78万人,保持了高中阶段两类教育大体相当,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
建设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改革管理体制,以部门联席会议为载体,加强政府统筹力度,协调各部门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将市州政府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纳入政府工作督办目标进行考核。改革办学体制,大力推动民办职业教育发展,2015年全省有民办中职学校207所,民办中职招生成为民办高中阶段教育主体。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48所中职学校立项建设,建成国重、省重中职学校127所。全省中职学校普遍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有序推进中高职教育衔接。将“示范高职单独招生”纳入省级教育体制改革首批试点项目,推行“知识+技能”单独招生考核方式。推进高职招生考试改革,通过对口高职、五年制高职、高职单招等方式不断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升学比例。大力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试点,着力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架构。探索中高职校际合作,部分高职学院联合中职学校,系统设计开发“3+3”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建成以行业为纽带、以地区为龙头的职教集团32个,覆盖350所中职学校、37所本科高职院校、549个行业企业,涉及大中专学生100万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遴选确定4个市、28所高职院校和31所中等职业学校为首批省级试点单位,成都市教育局、达州中职学校和3所高职院校被评审确定为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建立企业参与制度,推动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产品研发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加快农村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深入实施藏区和大小凉山彝区“9+3”免费教育计划,2009年以来,累计招收藏区学生5万多人、彝区学生1万多人,统筹安排经费逾20亿元。大力支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将60%以上职教建设资金向农村学校倾斜,改善200多所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以县为单位统筹培训资金,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和实用技术培训,2015年农民工培训率达到80.4%。建成3个全国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2012年起中职学生全免学费,每年投入20亿元,资助100万名符合条件的中职学生,并为80万名左右中职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健全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五年间全省职教投入年均递增16.8%。实施职教中心、实训基地、示范院校、职教师资四大基础能力提升计划,建成140多个职教中心、160多个实训基地,300多所学校条件得到改善,立项建设48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中职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15年全省中职学校共有教师6.0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69万人,生师比24.95:1,“双师型”教师比例达27.77%。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落实教师全员培训和企业实践制度,大力开展国家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和省级专业教师培训等项目,“十二五”期间培训约15000人次。
随着自治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得到全面加强。职业教育就业工作在“十三五”全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显现出来,任务将更加艰巨和繁重。对此,记者采访了自治区人社厅就业促进处处长董青阁。
董青阁告诉记者,根据《职业教育法》和政府确定的部门“三定”方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职业教育领域主要负责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的管理,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上,对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必须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办学导向、把培养职业精神和提高能力作为办学目标等理念形成共识。为实现“十三五”开门红,2016年,自治区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
董青阁介绍,每年举行的“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以及平时人社部门举办的各种招聘会、人力资源洽谈会都为职业教育学生免费开放,同时提供各类就业创业政策咨询,为广大职教学生搭建了就业平台;在自治区劳动就业局设有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可以免费为职业教育学生提供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岗位信息等就业服务。同时,在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门户网站和自治区劳动就业服务网上都发布有我区就业政策、就业服务信息、岗位信息等;全区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均开有创业培训班,为有创业意愿的职业教育学生开展创业培训指导,提供就业服务。此外,在自治区劳动就业服务局创业培训指导中心建立了创业项目库;全区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可以为职业教育学生免费提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并免费鉴定和发放职业资格证书。
2016年,自治区将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为职业教育学生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包括政策咨询、求职登记、创业培训以及招聘会等服务平台,高职学生还可以享受我区公职人员招考政策。
董青阁说,由于自治区职业教育就业短板主要是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产业支撑不够,职业教育学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结合不紧密。今后,全区职业教育的走向将是职业教育必须与产业发展协调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加紧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全社会参与,共同提高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率。
会议现场
6月16—17日,由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成都依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16年辽宁省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培训班”在大连成功举办。此次培训旨在加快实现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职业院校管理水平。培训班由辽宁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秘书长高红梅主持。
辽宁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章雪冬出席并致辞,章处长介绍了目前辽宁省职业教育的有关情况以及职业院校管理工作的建设内涵、管理水平提升的实现路径。
国家“金教工程”总体技术组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罗辉
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全国中职校长联席会议主席、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原校长邬宪伟
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原校长于建平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田秀萍
国家“金教工程”总体技术组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罗辉,就职业院校现代管理的原则及方法作了精彩报告。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全国中职校长联席会议主席、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原校长邬宪伟作了“办好学校的三大建设”的报告。同时,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原校长于建平、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田秀萍分别就学校管理经验和集 团化办学服务区域经济转型进行管理经验分享。成都依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咨询顾问、副总经理申鸿平对职业院校的教务教学的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分享 了职业院校运营管理软件平台的实践应用以及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创新举措。最后,辽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高鸿研究员就当 前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与任务进行了深入和透彻的分析,并对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进行解读,同时就辽宁省职教发展前景与参会代表进行了探讨。
本次培训专家从多维度、多层面对当前职业院校的发展规划、管理模式以人才培养实践等问题进行剖析讲解,培训开阔了参会代表的视野。来自全省70余所中、高等职业院校的15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
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兴起的新形势下,为了探索信息技术在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深度应用,2016年6月17-18日,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在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广东省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交流研讨会暨第二届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通讯员培训班。来自我省中高职院校的领导、教职工代表及行业企业代表等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周佑英在会上致辞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李小鲁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发言
李小鲁在讲话中指出,去年全国教育信息化会议召开之后,广东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逐步加深拓展和认识发展的进程,当前各种新的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教育资源应用的简约化、便捷化、精确化获得了新的技术支撑。在这样的机遇期里,提出智慧校园建设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根本要求。在教育领域深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一项重要的工作举措,智慧校园建设的推进将使教学和教育管理发生深刻的改变。可以预见,由于大批像女子学院这样敢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致力于智慧校园建设探索的学校的涌现,再加上一批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与之结合,智慧校园的建设将会走上一个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在研讨会上,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广东省电化教育馆馆长唐连章作了《对信息技术支持教育变革的思考》专题发言。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起草小组成员魏民作了《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理论与实践》专题报告。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王玫瑰、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中心主任张晓焱、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中心主任李毅、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教务科副科长肜景鑫、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郑小程等分别就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工作进行了经验分享与交流汇报。联想传奇、三盟、腾讯、锐取等多家企业的代表分享了他们各自对智慧校园建设的认识及实践经验,以及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在通讯员培训班上,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余坚作了《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通讯员工作总结报告》;广东教育杂志社事业拓展部主任、《广东教育·职教》编辑部主任魏家坚作了《职业院校新闻宣传稿撰写的若干问题》专题培训;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副总编辑李玲玉对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系统工作平台进行了功能介绍及操作演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广东频道总编辑、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对外合作培训与信息服务部主任毛德龙宣读了关于表彰优秀通讯员的决定。学会为十二位优秀通讯员颁发了荣誉证书,以资鼓励。随后,优秀通讯员代表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张勇锋老师与大家分享了新闻撰写的经验。
本次研讨会暨培训班会议程序安排紧凑有序,内容丰富,报告精彩,得到了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近日,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曹妃甸新校园视察,对学院发展、人才培养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给予充分肯定。赵克志指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建设得很美丽,校企合作办学很有特色。
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焦彦龙,市委副书记、曹妃甸区委书记王立彤,市委常委、副市长税勇,曹妃甸生态城管委会主任员欣昇,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田秀萍,常务副院长张建军,副院长马良军等陪同视察。
在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赵克志先后视察了学院与赛伯乐长春合心机械共建企业——唐山曹妃甸合心机器人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自动化工程系动车组技术实训区、液压系统故障预知检测技术(液压有源测试技术)项目。视察中,赵克志询问了动车组技术专业学生周力国的实训情况;欣喜地登上了高速动车检测列车;与德国焊接专家哈罗德进行了亲切交谈,感谢哈罗德来唐任教为中国职业教育和中国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赞赏青年教师、全国劳动模范杨珍明优秀;在听取专业教师杨成刚所创国家专利项目,技术领先、应用推广情况汇报时,赵克志书记高兴地说:“创新的精神是追赶、创业、领先!”
赵克志书记与动车组技术专业学生亲切交谈
听取应用技术液压项目研发汇报
听取田秀萍集团化办学情况汇报
田秀萍教授汇报了学院集团化办学、国际交流与合作、新校园搬迁等情况,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张建军博士汇报了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赛伯乐合心机械共建生产性基地的实践成果;马良军博士汇报了校企联合开发的动车组技术项目课程及自己从企业到学校的工作经历。焦彦龙在听取汇报时指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搬迁新校园实现了平稳过渡、快速发展。
日前,河北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决定集中力量重点扶持120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以此组建“冀职号”舰队,带动引领全省中职教育质量提升、优质发展。
实施“120”工程是河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创新性举措,主要内容包括:突出重点,在全省中职学校遴选出120所项目建设校,并从中确定20所精品学校、90所名牌学校、10所特色学校,3年内在经费分配使用等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河北将实行“基准加减”的方式,把国家和省级中职经费整合起来,主要用于遴选出的120所学校发展,入选学校将得到更大力度的经费支持。
据悉,“120”工程将实施“有出有进”的动态化管理,对没有进入的学校,在3年内评选出进步大的先进学校予以重点扶持,入选学校如出现教育质量下滑等问题将取消对其支持政策。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