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地方动态
展开全部

重庆市教委11月21日通报:全市全面推进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

一是全面推进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建设。市政府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共同印发实施方案。

二是贯通培养体系。 “3+4”试点规模由9所国家中职示范校扩大到19所、3所本科院校扩大到11所,“五年制”招生注册1326人。

三是提升办学实力。新增22个市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20所中职市级示范校建设和40个重点特色专业建设。遴选8个紧密对接区域经济需求的职业教育项目,纳入国家产教融合工程项目。

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新增10个专业,试办35个专业。

五是规范招生行为。查处重庆立事信息工程学校、重庆三峡高级技工学校违规招收医卫类专业等行为,对重庆航空学校、重庆卫校等6所虚假学校进行曝光和整顿。

网站.jpg

11月17日,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培训会在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举行。省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党组成员李光华出席会议并作工作部署。

会议肯定了“十二五”以来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一是院校数量稳步增加,二是在校生规模稳步扩大,三是专业布局更趋合理,四是内涵建设不断深化,五是质量保证体系加快建设。会议强调,构建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高职院校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会议指出,当前四川高职院校要坚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紧紧围绕育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职业教育工作的主题主线,深入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逐步推进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着力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会议强调,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是国家对于高职教育质量保证采取的新的创新性制度设计,全省高职院校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质量保证体系。一要提高思想认识,二要健全体制机制,三要加强分类指导,四要搞好试点引路。

会议邀请了全国诊改专委会有关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院校作了经验交流。四川省高职诊改专委会全体成员,全省58所高职高专校(院)长、分管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网站.jpg

陕西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推动高教系统“追赶超越”

“关键是要干!干!干!”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关键是要干!干!干!”在日前举办的陕西省高校校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研讨班上,省委副书记毛万春向全省高校发出动员令,“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以建设高教强省助力我省实现‘追赶超越’。”

640.webp (5).jpg

一提起陕西,人们都会说是科教大省,更是高教大省,陕西也常常因此自豪。但是近年来,陕西高等教育却面临十分严峻的“前甩后追”局面。“与陕西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需求能够对接的高效团队和技术领军人才太少,一些学科和研究方向偏离发展需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大量新业态所需技术人才严重缺失,与陕西‘追赶超越’的形势要求不相适应,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需求不相协调。”毛万春说。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视察陕西时,给陕西提出“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特别强调陕西作为高教大省,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

如何成为助力“追赶超越”的“生力军”,落实“五个扎实”的“先行者”?陕西省强调,全省各高校要围绕助力追赶超越,审视自身在全球、全国中的位次和对全省的贡献,搞清楚“我是谁”“我在哪”,搞清楚“追赶谁”“超越谁”。要围绕服务“五个扎实”,推进精神立校、特色办校、人才兴校、改革活校、依法治校,实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

党的领导是高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保障。针对当前全省高校党建不同程度存在的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的“四化”问题,陕西省要求,要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要保方向,牢牢把握领导权、主导权、主动权,确保广大师生与党同心同德。要强班子,坚持政治坚定、团结协作、治校有方、清正廉洁、群众满意标准,建设坚强有力领导班子。要优服务,高教主管部门要寓管理于服务,当好高校发展的参谋部、指挥部、保障部。

“我们要对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把六中全会精神和高校综合改革、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人才质量和学校的美誉度,提振追赶超越精气神,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为陕西省推进‘追赶超越’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陕西省委高教工委书记董小龙说。 

网站.jpg

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战略高度,规划优先、投入优先、保障优先,推动职业教育步入了发展快车道。如今,职业教育成为贵州实现精准脱贫、摆脱代际贫困的有效方式。

贵州的职业教育与全国相比,起步较晚,但在穷省办大教育的图强之路上,贵州不乏全国率先之举:举全省之力实施教育“9+3”计划——贵州是全国率先全部免除中职学费的省份之一;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和出台《支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贵州是全国率先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省份;《贵州省职业教育条例》颁布实施——这是全国首部地方职业教育法规。

同时,为解决职业教育的投入问题,贵州更是下了决心,决定压缩全省党政机关行政办公经费的6%用于教育扶贫,实施扶智行动、自强行动、造血行动等三大职教脱贫行动计划,面向贫困人口开展1000万人次职业教育培训,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坐落于国家级新区贵安,毗邻贵阳国家高新区的清镇职教城是一座现代化的职教新城。自2012年动工建设以来,已有19所职业院校、6万师生陆续入驻。4年间,这里已经成为全省“教城互动、产教互动、职教改革、技能培训”的引领区、创新区、示范区。清镇职教城的建设,使贵州多年来探索出的“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的职教办学模式得以彰显。

目前,以清镇职教城为核心,贵州职教空间布局不断完善。全省建成高职院校32所,在校生22万人。中职学校227所,在校生85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升到86.1%,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扶贫先扶智。在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省属职业院校都有着两个特别的班级——“威宁班”与“赫章班”。这是贵州省委、省政府针对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困难、上不起学的问题,出台政策对威宁、赫章、望谟等深度贫困县的学生就读中职学校实行全免费政策,实施教育精准扶贫。

与此同时,贵州各大职业院校针对贫困家庭开展精准培训,实施“持家女”“家政女”“锦绣女”培育工程,着力提升贫困妇女就业创业能力;围绕全省9000个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实施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围绕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用工需求,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春潮行动”;围绕贵州“十大扶贫产业”,实施贫困人口农技培训。

网站.jpg

11月17日下午,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传媒艺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召开。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首席专家、教授窦瑞华主席、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光旭教授、重庆市教委高教处吴岚副处长、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副校长唐玉林、龚小勇及重庆市30余所中、高职业院校、传媒艺术行业企业、各会员代表参与了成立大会。

在成立大会上,推举产生了传媒艺术专委会第一届理事会。推选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孙卫平为名誉理事长,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传媒艺术学院院长刘晓东为首任理事长。

据介绍,传媒艺术专业委员会由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等30余所重庆市中、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发起,经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批复成立的二级分会。旨在为重庆市各中、高等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传媒界人士提供传媒艺术类的信息沟通平台,探讨本领域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性挑战问题和研究方向。未来,传媒艺术专业委员会将结合传媒艺术专业特点,开展有关传媒艺术专业发展的各项活动。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孙卫平表示,传媒艺术专委会的成立,标志着重庆市传媒艺术类职业教育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对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促进职业院校资源共享、实现传媒艺术类职业教育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网站.jpg

以改革为主线推进教育惠民

11月16日至1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现场会在阿克苏召开,会议是对近年来全疆职业教育工作深化改革、推进发展的梳理和总结,更是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深化改革,扎实推进教育惠民,确保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落实的具体举措。

会议指出,各级相关部门要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深入贯彻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教育惠民、脱贫攻坚任务要求,做好职业教育、就业等各项工作。

会议强调,职业教育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适应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市场的新需求;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校企合作,只有抓好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才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同时运用好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这个最佳载体;要从改革入手创新体制机制,各单位要建立工作对接和帮扶机制,优化学校班子结构和教师队伍,提升推进校企合作的能力和水平;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以满足经济、社会以及事业企业单位需求的基础性人才为己任,坚持“开门办学”,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让职业教育惠及千家万户、惠及广大青少年,搭建人人成才的平台。

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自治区党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刘建新出席会议并讲话。

网站.jpg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传播先进文化、播撒现代文明的主渠道,也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

喀什莎车、泽普、叶城、巴楚四县在上海市教育援疆的鼎力相助下,优先发展教育,各级各类教育体系不断健全,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14年,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覆盖率达到62%,职业教育逐步扩大,使得高中阶段招生普职比达到6:4,使职业教育在喀什地区显露出重要位置。

沪喀职教联盟编织两地互通互联网

2014年,上海援疆工作队依托上海市大后方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建立上海—喀什职业教育联盟,充分整合两地24家教育和人社部门、26家职业院校、24家企业单位,以项目制的形式促进两地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在课程建设、实训条件建设、师资建设、实习就业等方面开展更加广泛的深度合作。

目前,喀什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纺织服装专业已成为南疆硬件条件最好的中职专业。喀什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吐逊古丽介绍,从立体裁剪、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制版,到民族刺绣、梭织服装,各类实训室应有尽有。

640.webp (3).jpg

喀什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吐逊古丽(右二)给首届纺织服装专业学生讲解专业知识

在上海市教育援疆的大力支持下,一批批教育骨干磨练技艺“走出去”,到上海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集中培训,回来后提高了当地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又有一批批援疆教师“请进来”,积极开展结对带教工作,帮助当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在服装专业进修的学生中,由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援疆教师谢国安培养的吐尔逊古丽·麦麦提明,以优异的专业技能,在全国服装设计比赛中荣获个人二等奖;在莎车县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上海市交通学校教师朱列带队的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汽车维修技能大赛(新疆赛区)比赛中全部获奖;在2014年和2015年的新疆职业技能大赛中,莎车县和巴楚县职业学校共获得7个一等奖。

640.webp (4).jpg

莎车县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正在进行纺织类实训

640.webp (5).jpg

莎车县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援疆教师正在上汽修课

职场模拟助少数民族尽快就业

今年8月24日,沪喀青年(大学生)职业训练营在喀什地区莎车县招生开营,训练营模拟公司的形式,再现了一家小型商贸企业的工作环境,学员们分布在销售部、物流部、质量部、采购部、人事部、财务部等六个部门担任部门经理和员工等不同角色,经历多岗位完整业务操作过程,学习商贸规则,熟悉市场机制,模拟财务运转,从而掌握在现实中相应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工作技能、管理方法和实践经验。

据沪喀青年(大学生)职业训练营项目助理老师傅裕栋介绍,模拟公司的一大好处就在于宽容失误。学生在模拟公司的工作中难免出错,但毋须付出任何现实的代价,这从根本上降低了学员进行职场历练的经济成本,激发了学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刚从沪喀青年(大学生)职业训练营走出去的努尔艾力·阿布力孜是一名新疆畜牧兽医学院的毕业生,刚来到训练营的时候,他的普通话表达能力不是很好。训练营为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在社会上流畅使用普通话交流的能力,坚持在8小时的模拟工作环境中,让学生使用汉语交流。努尔艾力就在短短的15天时间之内,汉语表达能力、电脑操作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训练营助教努力比依木·阿布力米提说:“我们班上所有学生都是少数民族,其中有一名塔吉克族,在家里我们缺乏使用汉语交流的语言环境,汉语训练得不到拓展。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在训练营,我们学习普通话和电脑操作对今后的工作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十二五”期间,上海对口支援喀什地区教育项目约80个,安排教育资金近16亿元,约占上海援疆资金总数的18%,支持喀什地区教育设施建设和教学设备添置工作,夯实了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的硬件基础。

此外,上海还选派逾120名优秀援疆教师,开展各类培训项目,覆盖人数达到8000人以上。此外,还派出了30名高校教师赴喀什大学开展示范授课,帮助学校在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学术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5年,上海市组织10名新疆专业老师来沪进校入企培训,20余名上海职教名师赴喀送教培训,总计培训了110余名教师,为新疆职教发展提供了长效、重要的人才支撑,做到了着眼于喀什地区可持续发展,变“输血”为“造血”。

网站.jpg

11月16日从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获悉,2017年该省所有高职院校将以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试行分类招生录取。

据介绍,2017年,广东全省将有80多所高职院校拟试行依据学考成绩录取,招生人数将约占各高职院校年度招生计划的30%。除体育类、艺术类专业外,其余符合招生条件的专业均开展此项改革试点。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应、往届毕业生和社会青年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参加在2017年1月举行的学考。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在普通高考前完成,录取工作将在2017年3月底之前结束。已被录取的考生,可参加高考和本科院校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参加高考和其他形式的本专科招生录取。

网站.jpg

16岁的麦丽艳木·库尔班江熟练地拿起基本成形的内衣,压到缝纫机针下,“嗒嗒嗒嗒”,只几秒钟时间,一件缀好商标的成品内衣即告完成。

3个月来,维吾尔姑娘麦丽艳木从学习使用缝纫机开始,很快成长为一家纺织企业内衣流水线上的熟练工人。3个月的实习期结束后就独立上岗,一天能完成上百件内衣的上边任务。“我现在一个星期就能挣到几百块钱。”

麦丽艳木和她的同学们都是新疆(楼盘)阿克苏地区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学校设立在阿克苏纺织工业园区中,周边分布着多家服装厂和内衣厂。“我们的一些课程都是工厂的老师傅来学校给我们讲的,特别实用。到了实习期,我们就直接来到学校旁边的工厂跟岗实习,这里师傅技术又好又有耐心,我们进步得特别快。”麦丽艳木说。

被麦丽艳木和她的同学们作为实训基地的优帛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是阿克苏地区从浙江温州(楼盘)招商来的纺织企业。操着一口江浙味普通话的吴娜,是这家工厂的负责人。“这些少数民族孩子心灵手巧,学得特别认真特别快,基本上3个月后就可以独立操作。把职业学院办进工业园区,我们就再也不愁招不到合适的工人。”

事实上,通过就近实习,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不但增加了实训经验,还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早早成为家庭的顶梁柱。

“上手快的学生,每月能收入2000多元,成为家里的重要收入来源。一家有一个这样的就业者,就为脱贫打下好的基础。”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文江说。

阿克苏地区是我国主要棉花产区和新疆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2015年底,为了大力推进新疆纺织服装“百万人就业工程”,阿克苏地区调整办学思路,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实践,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在当地的纺织工业园区内无偿划拨250亩教育用地“引校入园”,筹建了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工程系和阿克苏纺织服装产业培训中心,开始优化整合纺织服装产业教育资源。

虽然是南疆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阿克苏仍多方筹措资金,投入6000多万元建设了1.8万平方米的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和食堂;利用浙江援疆专项资金2000万元完成了纺织工程系实验实训设施和校园数字平台等建设。通过整合周边地区纺织服装专业生源,目前学院形成了在校生1100多人,有8个服装实训室和5个纺织(染整)实训室的办学规模,并聘请了纺织服装企业“能工巧匠”和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专业课实训老师。

阿克苏地区教育局副局长杨洪军告诉记者,这种“引校入园”模式,使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更加切合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实际和企业人才需要,不但解决纺织企业“用工难”问题,强化纺织服装产业人才培养保障机制,还解决了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问题。

 04251056803340.jpg


近日,2016年江苏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首次开考,全省9.7万考生步入考场。

中职学业水平考试为江苏在全国首创、首考,是江苏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首次落地,并首次采用了“题库加机考”的方式。

本次考试共设语文、数学、英语、德育和专业基础课5个科目,其中德育和专业基础课采取机考形式。专业基础课主要为98个职业技能科目,基本覆盖了职业教育现有专业,其题目全部从新建题库中随机抽取,考生在局域网环境下独立上机操作,考试完成后由考试系统自动评卷。

“这是江苏省首次使用题库方式来组织考试,对于每一道题的难度系数、考察的能力层次都有附加标签来定位,以确保每个学生抽到题目难度等基本相当。”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施邦晖说。

网站.jpg

11月14日,2016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在南宁举行。本届论坛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与香港职业训练局主办,桂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心承办,主题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

论坛上,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黄雄阐述了广西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及“十三五”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提出构架、完善“十大体系”,深入聚焦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转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加快打造广西职业教育升级版。香港职业训练局助理执行董事陈东山,英国谢菲尔德哈兰大学代表凯瑟琳·杰恩·莫尔斯、澳洲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代表萨蔓莎·昂等,分别从香港、英国、澳洲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及模式作了专题分享。150多位职业教育专家分别就人才培养质量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观与质量文化建设、教育信息化和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式构建,展开深入讨论交流。

本次论坛是广西“十三五”期间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一项重要成果。多形式与境外高水平职业院校合作、与发达国家、港澳台、东盟等区域(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培养符合国际标准、能参与国际就业竞争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广西职业院校教育巨大的需求。

根据《桂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把中心建设成为“立足广西、辐射西南中南、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青少年文化交流的平台、高水平的国际化教育平台,建成中国西南中南及东盟国家行业企业人才培训基地、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使桂港现代教育发展中心成为推动我区职业院校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桥梁。

 04251056803340.jpg


推动校企联动,重点建设3个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现代学徒制学校;打通中高职就学通道,使“双师型”教师平均比例达到60%;巩固提升整体办学实力,力争2020年达到“一校多品”......这是写在呼和浩特职业教育成绩单和发展单上的事儿。一直以来,呼和浩特市政府重点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重点打造12个产业,强力推进“四个中心”“四个基地”建设,积极构建“四个体系”,让职业教育全力为呼和浩特市现代服务业建设服务。

1.推动校企联动,重点建设3个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学校

为了更好发挥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的职能,呼和浩特市利用现有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呼市商贸旅游职业学校、呼市汽车工程职业技术学校职教集团和呼市第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内蒙古卫生职业技术学校职教集团,建设呼和浩特市最大的家政服务、养老护理、母婴护理再就业培训基地,弥补呼和浩特市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的短板。同时,以呼市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校批准成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为契机,全力推动校企联动、合作共赢职业教育发展协作机制。

11.png

呼和浩特市教育局表示,“十三五”将着重发挥产业协会在职业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规模及水平,在现有三个职业教育集团建成的基础上,再新建两个职业教育集团,加快发展呼和浩特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步伐。重点建设3个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现代学徒制学校,借助呼市商贸旅游职业学校批准成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内蒙古工程学校和内蒙古环成职业技术学校批准成为自治区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的契机,深入推进呼和浩特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建立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职业教育发展协作机制。

2.打通中高职就学通道,使“双师型”教师平均比例达到60%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呼市第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杭州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打通中职学生直升高职的升学通道,建立起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内蒙古工程学校与加拿大魁北克省教育局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打通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通道。

11.png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全力提升职业学校师资力量和管理水平,“十二五”期间使呼和浩特市直属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平均比例达到50%。呼和浩特市教育局表示,未来要全力提升职业学校师资力量和管理水平,发挥“名师工程”作用,使呼和浩特市直属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平均比例达到60%。

3.巩固提升整体办学实力,力争2020年达到“一校多品”

11.png

呼和浩特市教育局表示,“十三五”将继续巩固和加强呼和浩特市11所自治区级重点职业学校、5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3所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2所自治区级改革发展示范校的建设,到2018年打造5所以上在全区有较大影响力的自治区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到2020年,力争使呼和浩特市职业学校达到“一校多品”,每校打造两个以上的精品专业,创建职业特色校,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的建设目标。继续扶持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做大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职业教育中的比重。

网站.jpg

“职业教育是实现精准脱贫、提升人生价值、摆脱代际贫困的有效方式。贫困家庭学子通过职业教育,可以学到一技之长,增强致富本领,实现一人高质量就业带动全家脱贫。”日前,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周兴中在教育部职成司职教精准扶贫工作调研座谈会上表示。

近年来,甘肃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对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大力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

2015年,甘肃制定“精准扶贫职业教育专项支持计划”,规划在每个县区重点建设1所各具特色的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成为面向贫困家庭及子女开展智力扶贫的主阵地。同时,通过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办学,打通职业院校学生升学通道,做好就业创业指导,使贫困家庭的学生升学有渠道,就业有保障。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之一,也是石油和化工行业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60年的办学实践中,为石油和化工行业培养了近10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近几年,学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5%,其中到新疆就业学生每年达到1000名左右,占毕业生总数的27%左右。

近年来,该校积极开展“双联”和精准扶贫各项工作,推进贫困村小康建设进程。2015年,该院为58个贫困县和17个插花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2244名学生申请代偿学费1122万元。学院还从贫困地区中职院校和职业高中中挂牌了优质生源合作院校,通过单招来解决贫困地区学生的入学难题,打通了中高职衔接的通道。

“双联”行动伊始,该院自筹资金15万元硬化了贫困村小学共2652平米的土质操场,向三个村小学捐赠了5000本作业本和部分文具,捐赠了篮球、足球和乒乓球拍等文体用品。2016年学院投入“双联”专项经费40万元,主要用于贫困村基础项目建设和改善。

周兴中表示,近年来,学院努力培养符合贫困地区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双联”工作为平台,广泛开展各类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先后邀请校内外专家教授,在贫困村组织养牛、养猪和焊接、土木施工、果树栽培等技术培训班11个,参加培训有480余人次,提高农民产业技能,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截至2020年,甘肃将完成完成“两后生”培养30万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9万人次、中职教师培训1.2万人次。努力实现两个100%的总体目标,即:确保贫困户初中、高中毕业后未升学学生100%接受职业教育;确保对417万贫困人口中的青壮年100%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其真正掌握一技之长,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网站.jpg

按照全国争先、中部领先的要求,到2020年,安徽省将初步建成30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省级骨干职业教育集团,重点支持一批省级骨干集团建成国家级骨干职业教育集团,规模以上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达到一定比例,职业院校集团化办学参与率达到100%,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区域和行业全覆盖。

今后安徽省将支持示范、骨干职业院校,围绕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特点,牵头组建面向区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经信委日前联合发布《关于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通过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从而能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安徽省“调转促”的能力和水平。

规范创新职教集团管理运行

《指导意见》鼓励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教育集团;允许并鼓励社会力量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并享有相应权利;鼓励探索使用权租赁、托管和转让等形式管理职业教育集团。鼓励职业教育集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成立社团法人或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探索集团通过土地、房舍、资产、资本、设备、技术等使用权租赁、托管、转让等形式登记企业法人。鼓励集团建设以相关各方“利益链”为纽带,集生产、教学和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技术创新平台,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向紧密型方向发展。

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今后安徽省将围绕建设三个强省的战略布局和合芜蚌示范区、皖江示范区、皖南示范区、皖北中原经济区、大别山扶贫开发片区等重大战略的实施,结合“十三五”期间全省强势推进职业教育市级统筹的总要求,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发展,鼓励以市级政府为主导发展壮大与地域产业定位和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支持市级政府通过统筹规划,实现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共建共享,整体推动区域内职业院校办学实力。

重点突出服务现代产业新体系

这方面,《指导意见》强调,要围绕加快建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新体系的要求,鼓励以行业主管部门为主导发展壮大与产业转型升级和行业企业发展提升相配套的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支持行业主管部门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依托中央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以若干职业院校为基础,以特色、品牌专业为纽带,整合全行业资源,重点打造一批专业化或覆盖全产业链的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

强化服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集团内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职业院校学生到集团内企业顶岗实习、教师到集团内企业挂职锻炼以及集团内企业高管、技术能手到职业院校兼职兼课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建立集团内技能大赛制度。建立完善集团内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计划制定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机制。

《指导意见》还鼓励和拓宽应用型本科高校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落实和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分类考试招生办法,通过应用型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3+2”、中高职“五年一贯制”等培养模式,为集团成员学校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教育提供多种机会,建立并拓宽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

安徽省将加大落实教育、财税、土地、金融等政策,尤其对职业教育集团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培养模式创新、现代学徒制试点、招生招工一体化等探索实践优先给予政策支持。

 04251056803340.jpg

核心提示

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首个地方试点,泉州制造业正加速推进转型升级,在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全力推进。这其中,工匠精神不可或缺,当下的泉州产业经济,急需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队伍的“工匠”。而培育“工匠”,与当地职业教育生态密切相关。

11.png

在瓷都德化,省陶瓷艺术大师郑雄文(中)在指导学徒创作

“会念书的不干技术,念不好书的才去学技术”——紧缺与走俏

经济好也罢,不好也罢,同样存在用工难。

晋江的亲亲食品公司生产运营部总经理吴文旭曾经是一名一线工人,在亲亲工作已有23年。他告诉记者,公司拥有20多年工龄的员工非常多,他们爱岗敬业,肯吃苦、爱钻研技术,在各自岗位担任要职。“然而面临的现实问题是,这些员工年纪越来越大,企业需要补充新鲜血液,但现在的年轻人又不愿专心干技术。”吴文旭说,“工人老龄化,是泉州很多制造型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泉州市劳动就业中心发布的一份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泉州企业用工对25岁~34岁之间的群体需求较大,求人倍率是1.38(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而35岁~44岁以及45岁以上群体求人倍率分别是0.96和0.73,实际需求人数皆低于求职人数。

记者了解到,很多企业招工的年龄限制已经从35岁以内放宽到40岁。“90后群体流动性太大,是困扰企业用工的主要问题。”吴文旭说。

让企业更为头疼的是高级技术人才紧缺。

“企业买机器容易,但是买完以后会用的工人很少。”泉州嘉泰数控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苏亚帅说。

“信息化技术、工艺技术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对我们来说越多越好。”泉州群峰机械总经理助理、高级人力资源师张建海告诉记者,现在很多高端设备,需要高学历人才操作,比如CNC数控设备,必须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才懂得编程,而现状却是“会念书的不干技术,念不好书的才去学技术”。

22.png

在黎明职业大学,学生们正在学习电子技术操作

产业转型呼唤技能型人才,需培养眼高手不低的学员——“黎大热”与订单制培养

在培育技能型人才的泉州职业教育领域,位于泉州的黎明职业大学(简称“黎大”)声名鹊起。近年来,在高招方面,掀起了一股“黎大”热潮。

泉州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实用性较强,虽然是高职院校,但是近几年黎大在机械、土木、光电等十多个专业的高招分数线,甚至超过了本科线。这种现象背后,很大程度上源于黎大的“订单式”培养新模式。

走进黎大,这所高职院校拥有更多的是各类应用技术中心、操作实验室和各类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目前,建有校企合作二级学院3个,实用化工材料、LED综测与节能技术等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2个,以及智能制造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立项泉州市光电技术公共服务创新平台1个,入选省级技能竞赛基地2个,累计建立实训基地187家。

黎大党委书记王松柏告诉记者,这些中心、平台等均与泉州当地产业结构密切相关,服务于订单式培养模式。这种模式,顺应了市场需求——企业按其人才需求,向学校“下订单”,学校按照企业实际要求培养人才。企业与学校共同挑选学生,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加入培养全过程。安踏班、嘉泰班、匹克班……这些特色的细分培养模式,极大地满足了市场需求。

去年9月,黎明职业大学新生小陈,通过严格考核编入“嘉泰班”学习。几个月的学习经历,让小陈对未来就业底气十足:成为嘉泰数控公司的一员。因为他不仅要接受专业化的理论学习与技术指导,还可以到嘉泰的生产一线实习。和他一样,许多学生在实训中克服了眼高手低的毛病,真正地深入企业学习技能,还未毕业便先“顶岗”实习或直接上岗。

“订单式培养人才,不仅为企业培养了其需要的人才,而且大幅提高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对学校、企业、学生来说是一种三赢的模式。”王松柏说。

统计显示,黎明职业大学、泉州理工职业学院等12所院校开设了“订单班”,每年为企业输送3000多名技能型人才;泉州市高校与400多家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建立了校企战略合作关系,合作内容涉及教育教学、实习就业、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领域。

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悄然兴起的现代学徒制

在泉州,另一种与产业密切相关的制度——现代学徒制也在悄然兴起。

在瓷都德化,当地德化职业技术学校的“现代学徒制”相对比较成熟。该校拥有工艺美术、陶瓷材料、陶瓷造型、书法大师等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都是一个独立的载体,与德化县著名的陶瓷企业、陶瓷研究所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学生带到具体企业参加实训,以“师徒制”模式培养人才。

现代学徒制是指职业院校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跟老师学习理论知识,一半时间在工厂做学徒由师傅言传身教。“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这样的育人模式,被认为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诀,也是制造企业效仿的模板。

对于现代学徒制,泉州多所职业院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泉州轻工学院院长茆政吉认为,现代大学生就业是多元化的,但最重要的还是动手实践能力,学校要做的就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

泉州纺织服装学院院长助理、党政办主任陈军介绍说,传统学徒制重实践轻理论,导致职业教育在发展中易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而现代学徒制则是招生与就业合二为一,有利于他们毕业即就业。

在探索现代学徒制发展方面,泉州探索出一些特色的模式,如“学校引进企业”培养模式,晋江华侨职校构建了“引企入校,前厂后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引进“中鑫之宝”创建汽车生产性实训基地;“工学交替式”培养模式,惠安职业中专学校与福建达利集团联办食品生物工艺与检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达利集团派技术人员参与部分课程教学工作,学生毕业后定向到达利集团就业。

泉州多所职业院校虽然或多或少都已开始现代学徒制试点,但同时还存在师资缺乏、课程体系不完善、企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此外,一些企业还存在“既想招高水平学生,又担心学生进企业实践耽误生产,为教育需要付出成本”的想法,使得现代学徒制的推行存在一定困难。

网站.jpg

77.jpg

几年前,喀什地区的职业学校设施设备落后,学生“招不进、留不住、分不出”。南疆的职业教育应该“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成为摆在上海职业教育援疆面前的一项急迫任务。

为此,新一轮的上海援疆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大力引进沪上中职院校以及高校的教育资源,为喀什的职业学校新建专业、改进教学管理方式,提升软、硬件实力,有效地对接了南疆的社会稳定和产业人才的需求,推进喀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职生成为南疆土地上冉冉升起的“璀璨星光”。

职业教育援疆,国家级贫困县闪烁“星光”

来自霍什拉甫乡的维吾尔族姑娘阿尔孜古丽,现在莎车县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就读服装专业。据了解,她的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家庭年收入约为四五千元。经过在职校的一年专业学习,阿尔孜古丽已经可以参与校服的制作。

“现在我通过自己双手制作服装,每个月可以给家里补贴两千元呢。”阿尔孜古丽兴奋地说,爸爸妈妈深感欣慰,非常支持她学好职业技能本领。

作为上海对口援建的项目之一,莎车县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一批批上海援疆教师的引领下,在对接南疆产业结构、培养职业技能人才方面获得了显著的发展。

以前,这里的在校学生在专业学习时缺乏实训操作,社会实践机会也比较欠缺。在上海援疆资金和教师的扶持下,配备了纽扣机、裤袢机,引进先进的职业教学方式,引导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从学画图、剪裁开始进行实训,二年级时开始学习成衣制作。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们从工作制服、校服入手,仅去年就业做了2万多套校服,赢得了企业和学校的额认可。”来自浦东新区教育局职成教处,现任莎车县教育局副局长的张清介绍,今后该校还将淘汰一部分传统缝纫机,添置集约化的全自动电脑自动裁床机,让学生全面适应自动化设备。

在援疆老师的努力下,服装专业的学生屡屡在新疆乃至全国的职业技能大赛斩获佳绩。如,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援疆教师谢国安培养的学生吐尔逊古丽·麦麦提明,专业技能优异,曾在全国服装设计比赛中获得个人二等奖。如今的吐尔逊古丽已选择的留校工作,当起了服装实训指导老师,将服装技能教学的“上海模式”薪火相传。

在莎车县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来自上海的教师精准对接当地需求,推进职业教育援疆的做法比比皆是。上海市交通学校教师朱列甚至连续两届援疆,率领师生们将莎车职校的汽修专业做大做强。由他带队的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汽车维修技能大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赛区比赛中全部获奖,更有越来越多学生投身汽修创业的行列。

据张清介绍,经过上海职业教育援疆教师的不断努力,莎车职校的各专业纷纷确立了专业特色方案、改革了课程教学体系、完善了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机制以及学生就业渠道等也得到了增强。师生们还紧跟莎车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申报立项多项自治区级和地区级课题。

在这个新疆人口最多的、国家级重点扶贫攻坚的莎车县,一颗颗职业技能之星正冉冉升起,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正像璀璨的星光一般,将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引入高校资源,大学“牵手”中职校建起新专业

喀什的职业教育不仅在教学技能方面受益于上海中职校的大力扶持,还在内涵建设方面得到了上海高等教育的精心引导。当喀什地区中等职业学校遇上上海的东华大学,一个全新专业的建设就这样展开了。

据了解,东华大学有着全国首屈一指的纺织专业教学科研实力,喀什地区庞大的棉花产业也正好迎来转型发展的需求。于是,两校合作便聚焦于服装制作专业人才的培养。

来自上海市教委办公室的援疆干部、喀什地区教育局副局长陶文捷介绍,合作中上海援疆团队积极引荐资源,东华大学也不遗余力地发挥传统的强项,在专业培养方案研制、教学资源开发、实训室建设和招生调研等方面,对喀什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给予了全力帮扶,并为学校量身定制,打造了10门纺织服装专业核心课程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平台。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2015年,喀什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成功申报设置“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新专业;2016年,该专业招生工作启动,首届纺织服装专业总共5个班、200多名学生,慕名报考的学生遍及喀什地区各市县乡镇。

作为上海援疆前线指挥部人才民生组的组长,陶文捷表示,新建成的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培养的纺织服装技能也不是简单的裁裁补补,而是要打破当地职业观念和行业瓶颈,致力于喀什棉花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为了南疆纺织服装行业培养既有民族内涵又具备现代化素养的技能型人才。

“能和上海的大学合作,我们非常感谢上海援疆工作团队,也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喀什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吐逊古丽·吐尼亚孜介绍,学校纺织服装类专业已成为南疆地区硬件条件最好的中职专业,已被列为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推进重点领域的8个合作项目之一,也是“上海——喀什职教联盟”纺织服装人才培养基地。

“今后该校还计划开设服装制版与工艺、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两个专业,并不断引进专家进疆上门指导,选派教师赴沪深造学习,持续增进与东华大学这位“老大哥”的合作。”吐逊古丽满怀信心地说道。

此外,作为本科医学院校的上海健康医学院,也积极投入到职教帮扶全覆盖工作中。该校与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等6所高职院校,一起瞄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汽车检测与维修、学前教育、医疗器械使用与维护等专业开展帮扶建设,不断提升喀什相关中职学校在办学理念、师资水平、教学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水准,推动了“产业援疆、就业援疆”的向前迈步。

成立联盟签订协议,沪喀职教合作加深辐射广

据介绍,职业教育援疆,是上海教育积极贯彻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落实教育部《南疆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全覆盖工作方案》的具体体现。2014年成立的“上海-喀什职业教育联盟”,更是上海教育援疆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也标志着两地职业教育交流再上新台阶。

记者了解到,该联盟联合上海与喀什两地的相关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旨在共同谋划与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格局。联盟瞄准职业教育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以民族团结教育、新疆产业发展需要、维汉双语教学等为重点,如今已吸引沪喀两地24家各级教育和人社部门、6家行业协会、24家企业、26家职业院校加入,先后成立了服装、燃气、机电三个专业分会和汽修、机电、学生工作三个校际协作组。

此外,联盟通过资源整合、信息沟通和校际合作三大平台,以专业或专项工作为纽带,不仅为上海对口援助的泽普、叶城、巴楚和莎车等四县的职业学校创造了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还辐射整个喀什地区的21所职业学校,约有4.9万名学生和2500多名教师,共享到了发达地区的优势教育资源与成功经验,同时有力地推动南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对接。因而,沪喀职教联盟也成为新疆自治区全面深化改革“试点、试验、示范“的唯一援疆项目。

随着上海职业教育援疆工作的深入,2015年12月,在上海市教委领导的带领下,上海市14所中高职院校与新疆喀什7所职业学校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随后,沪14所中高职院校校长及学科带头人等共44人,赴喀什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开展深度对接,为深入了解喀什地区区情及各县县情,精准对接需求,制订合作规划及行动方案。

如,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多次组建专家组前往喀什地区叶城县职业高中开展调研和工作对接,不仅帮助叶城县职业高中制定电子商务实训中心建设方案,还积极推进其教师队伍建设,为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进行为期一周的电子商务师资培训。今年10月,上海信息技术学校首批援疆干部及教师还拓展资源,以租借方式支援叶城职业高中50台惠普全新PC机和50台方正旧PC机,以弥补该校教学硬件的短缺。

又如,上海市交通学校、上海市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已与巴楚县职业培训学校进行了8次工作对接,并于今年9月选派一名骨干教师前往巴楚县职业培训学校展开援建资金、课程建设、实训室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帮扶工作。为推进喀什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工作,上海将在巴楚县职业培训学校和莎车二职校分别设立校企合作“通用——AYEC点”,并赠送专业职教设备、逐步推进校企联动合作;另一方面,巴楚县职业培训学校还将选派汽修专业骨干教师来沪进行为期10周左右的培训,以全新的教学、培训模式支持南疆的职业教育汽修专业建设。

不仅如此,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上海市交通学校还在援疆计划外,各选派了1名优秀专业教师常驻对口学校进行帮扶工作。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在援疆计划之外的上海食品科技学校等,也纷纷来到新疆,积极对接莎车县的职业学校建设,助力南疆职教发展。

“几年来,上海援疆资金已累计投入超过3亿元,重点建设对口四县职业学校及配套实训设施。目前,莎车县职校的服装、汽修、焊接、钳工实训车间,泽普县职高的民族手工艺、物业维修、电工电子、计算机运用实训教室,叶城县职高的建筑、烹饪实训设施,巴楚县职校的西点制作实训室等都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四县职校的硬件水平均已具备申请自治区示范性学校的条件。”投身援疆事业三年半、陶文捷目睹了喀什职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

“伴随着喀什各职校基础设施的改善,职业教育在南疆老百姓的口碑中越来越好了,招生人数也在逐年攀升,学生中途流失率明显下降。”陶文捷饱含深情地说道,上海职业教育援疆,为喀什地区高中阶段入学率提高到97%作出了积极贡献。如果说上海的职业教育打造了无上荣耀的“星光计划”,那么,职教援疆正在南疆的土地上点亮起“璀璨星光”。

网站.jpg

今天从浙江省教育厅、财政厅获悉,在以往国家高职“示范校”“骨干校”和省“示范校”基础上,浙江决定新遴选支持一批高职院校开展改革创新和项目建设。

2016—2020年,浙江除拟升本的普通高专和未“摘筹”的高职院校外,原则上省内所有的高职院校均可通过竞争参与建设计划,一次性遴选认定“优质高职院校”20所,其中高职教育重点建设院校5所。

浙江省教育厅有关人士表示,对重点建设高职校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建设机制,建设中期、期满将分别组织开展检查评估和终期验收,检查评估不合格的将中止建设计划并取消建设资格,以引导不同办学类型、不同隶属关系的高职院校科学定位、错位发展、办出特色和水平。

在重点建设高职院校中,浙江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和创新创业教育,应用第三方评价建立教学工作诊断和改进制度,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的内部保障体系。

目前,浙江省正在完善教师行业企业“访问工程师”培养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师资赴国(境)外培训,推进与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提高“双师双能”专业教师比例。

浙江省教育厅、财政厅表示,要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教育资源,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选择类型相同、专业相近的国(境)外高水平院校联合开发课程,共建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建立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合作关系。

浙江重点建设高职院校的目标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配合“走出去”企业面向所在国员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职业教育,吸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来浙江留学,为沿线国家培养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鼓励跨出国门去办学,打造具有较大国内和国际影响力的高职教育“名校”。

浙江省财政厅表示,各有关学校主管行业和部门、地方政府应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各校要加大经费投入,根据建设内容足额安排经费预算,确保建设目标如期实现。列入重点建设的高职院校要实施中期建设评估考核,优胜劣汰,对考核实绩不佳的高职院校予以淘汰,空缺出的名额以适当方式增补。

网站.jpg

11.png

图为该专业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训


针对首都地区人口快速老龄化与养老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的矛盾,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成立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不断强化学生的“为老服务,始于心,施于行”的职业素养,让他们在熟练掌握生活照护、机构管理等专业核心技能的基础上,突出为老服务中的心理照护和社工活动。

据了解,该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双导师负责制,将专业教师的专业特长与校外督导的实践经验有效结合,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在课程建设中,围绕老年服务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将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和实务拓展课。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运用“双基地、双进入、双培养、双督导、双考核”的运行机制,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校内模拟与校外实训、校内指导与校外督导、课堂考核与机构考核有效结合,从而培养出与实际工作岗位能够“无缝”对接的老年服务专业人才。近日,该专业已被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确定为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之一。

网站.jpg

浙江省近日发布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未来3年将通过实施“三名工程”、高职教育质量工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课堂创新计划等举措,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加快浙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方案》提出,今后3年的主要目标是实施名校、名师、名专业“三名工程”,逐渐推动高职教育结构体系更加合理、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发展机制日益完善、能力水平继续增强。其中,重点任务有4项,包括实施高职教育质量工程,重点建设20所优质高职院校、150个优势专业、200个特色专业以及培养300名在国内同专业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高职“名师”,并遴选5所院校打造成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职教育“名校”,同时筛选5所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化特色高职院校建设;新立项实施600项省级教改项目,计划到2018年高职院校小班化授课比例超过45%,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实施分层分类教学课程的比例均超过30%;建立完善所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2017年,所有公办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平均水平不低于1.2万元。 

04251056803340.jpg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