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展开全部

      “ 我们算是大学生吗?”


  当大陆无数的专科生为身份归属而纠结,持续多年上网留帖发出同样的质疑时,在台湾,技术院校力压台湾大学等高等学府,拔得“最受企业欢迎高校毕业生榜单”头筹。


  两千多年前,孟子的一番话给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定下了尊卑之序,他说,“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多少年来,很多人觉得,寒窗苦读十多年,站在庙堂策论天下才算是高人一等,而有着一技之长的渔民樵夫,则处于江湖之末。


  虽然文化同属一脉,但职业技术教育却在海峡两岸间演绎出不同的风景。


  大陆 绝少官员孩子上高职


  台湾 父母当院长的不算少


  “现在几乎没有市委书记、市长与县委书记、县长的孩子上职业院校。”


  2013年4月,面对媒体采访,有“炮手”之称的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甩出一个“炸弹”,震动了舆论。


  可以说,职教身上有着浓厚的“平民教育”、“农村教育”的色彩。来自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中,农民工子女占了八成,而近三年,88%的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


  职教不受待见是不争的事实。不仅求职饱受歧视,考公务员也有诸多限制,绝大多数职位留给本科毕业生,大专学历可以报考的职位,少之又少,且多属于鸡肋型岗位,要么偏远,要么是“清水衙门”。


  近日在广州召开的“第九届穗台校长论坛”,原人大校长纪宝成以现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的身份出席。会场上,他对此种门槛打抱不平,“所有国家机关的公务员都需要本科毕业、研究生毕业吗?不是这样的。”


  说这话时,纪宝成站在演讲台前,显得有些激动。面对着穗台两地100多位校长、学者,他声音沙哑又有力。此前他曾公开表示,要启动人事制度改革,取消对职教的限制,做到职教与普教一视同仁。


  其实儒家文化讲究“学而优则仕”,官本位思想在当今时代仍很有市场。对民众来说,连考公务员的资格都没有,职教又如何不受歧视呢?这种观念也影响着台湾市民对职教的评价。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台湾开始发展职业教育时,职教还是被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那时候,我们都把读职教的人叫做‘黑手’,因为他们工作双手都很脏。”朝阳科技大学校长钟任琴回忆说。


  而后台湾经济腾飞,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人们回过头看,发现这个时期贡献最大的,便是技校毕业的劳动者。这触动了整个台湾社会对职教的评价转型,职教身上背负的“歧视”色彩慢慢褪去。反映在仕途文化上,便是公务员系统对职教学生敞开怀抱:报考公务员初等考试时无学历限制,年满18岁即可。


  “五年前,在台湾就不存在什么歧视了。”毕业于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的钟任琴,混迹政学两界多年,他说,“像现在,五院(“立法院”、“行政院”、“司法院”、“考试院和监察院”)院长的孩子读职教的,不在少数。台中市国民党主任委员的儿子就读我们学校。”钟任琴说。


  大陆 缺乏荣光不好科研


  台湾 多做科研力争一流


  今年6月,在初中生毕业升学的时段,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再次强调,当局重视职教教育,“希望更多的孩子进入职教体系”。


  在此前,马英九就促成了一个政策层面的诱因,让所有高级职业中学的学生免费入读。


  说起高级职业中学,大陆的人们可能较陌生。与内地一样,台湾也是在初中生毕业后才开始分流,选择进入普教或者职教体系,这分别对应高中和高级职业中学。


  读完高级职业中学后,学生可以直接报读四年制的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属于本科层次的高等职教院校),又或者“曲线救国”,先读两年制的专科学校,再考两年制的技术学院或者科技大学,以取得本科学位。


  在台湾的官方定义中,职教与普教是平行的教育层次。高中生与高级职业中学的人数比例,基本持平。三十年前,这个数据还曾达到3:7,高职系统学生远超半壁江山。


  反观大陆,职教被设置在普教之后。7月份,纪宝成在《人民日报》上撰文,不客气地指出,“高考录取一本、二本、三本之后才是高职,高职录取分数很低,高职院校缺乏光荣感、自豪感。”


  外界在职教学生身上贴起“高考失败者”标签。以至于大陆这些所谓“失败者”聚集的院校,甚至失去了搞研究的勇气。


  “说起产学研,好像只有普通高等教育学府才配说搞研究,我们高职院校,也就只有产跟学了。”广东某职业院校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听到这,钟任琴就犯嘀咕了,他摊开双手反问:“谁说职教就不用做研究啊,如果是纯教学,职教老师跟国小老师有什么区别?”


  在台湾,职教院校做研究是普遍性的事情。钟任琴举例说,近年朝阳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的教授们带着研究团队,在几千只雌性昆虫身上,摘下定义性器官,提取性荷尔蒙,批量生产成细条状诱捕器,挂在树上,雄性昆虫被吸引过来就落网了,不用撒农药就可以除虫。这一技术一量化生产,成本仅为欧美同类产品五分之一。


  “普通大学做基础、理论性的研究,我们职教院校,则会做一些应用性的研究。不搞研究开发,职教院校就真的是二流选择了。”钟任琴说。


  大陆 忙着换牌子求升级


  台湾 老师任顾问提实务


  “学士多过狗,博士满街跑”。这句流传台湾各界的戏谑笑话,说的就是台湾职教体系中,深藏许多博士老师。每天,有不少博士老师辗转企业和学校之间,这一刻站在讲台旁边授课,下一秒则出现在企业实验室。由于台湾中小企业缺乏技术研发人员,不少职教体系的博士老师,会被邀请去当顾问。


  一般的操作手法是,院校与老师签订协议,继续发工资,但老师需要回学校义务上一门课,把企业的案例带回来,数年后老师重返讲台。在台湾资深教育人士眼里,这是一种双赢,博士老师为企业提高产能,创造利润,企业则为老师解决实务平台。


  这样不怕老师跳槽流失吗?“台湾诚信文化比较好,老师一般不敢。就算流失了,也是一种力量扩散,老师们会带来实习机会,创业时,也会带上学生一起做。学校就受益了。”上述权威人士称。


  台湾的职教院校忙着提升教师队伍实务能力,与此同时,大陆广袤土地上的不少院校,却忙着更换牌子,将中专变大专,大专变本科,本科变研究所。


  纪宝成对此的解释是,受官本位观念的驱动,“中职变高职,行政级别由正处级变副厅级;高职升本科,行政级别由副厅级变正厅级,地方可以安排不少领导干部。”


  台湾与大陆在职教体系的分野,确实有着不小的落差。


  “第九届穗台校长论坛”中,台湾行政教育部门前负责人杨朝祥也在场。在杨朝祥眼里,两岸民众在思考模式上接近,台湾职教发展早一点,早些碰到了问题,可以提供给大陆做借鉴,避免走一些弯路,但他也坦言,“两者是互相学习的。”


  不久前,国家层面提出,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范围包括所有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台湾来说,这无疑是个赶超的信号。

        自2008年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以来,广安市职业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但是职业教育体系衔接不合理、校企合作不充分、产教结合不周密、行业指导不明显等问题依然突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改善教育结构,推进教育公平,推动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为我市跨越升位提供有力保障,全市各级各部门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抓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既是抓民生又是促发展,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部省共建“广安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为统领,以“改善条件、扩大规模、强化管理、提升内涵”为重点,以实施条件优化工程、教师发展工程、质量提升工程、终身学习工程等为着力点,开拓进取,锐意创新,攻坚破难,整体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实施条件优化工程 着力改善基础设施

  制定了《广安市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抓住部省共建契机,通过加大向中、省争取专项资金的力度,市、县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增强引入社会资金力度等方式,切实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2012年至今,我市职业教育总投入资金3.2亿元,新增土地198亩。实施了岳池县白庙职中和大川铁路运输学校迁建工程,新建校舍面积7万余平方米;广安职业技术学院、邻水职中等校舍扩建工程5个,新增校舍面积4万余平方米;武胜职专、华蓥职校等实训设备建设项目19个,新增8000余万元的设备。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大部分职业院校校园、校舍基本达到国家标准,生均设备值达到了3000元,超过国家标准20%以上。

  加大重点职业院校打造力度。每个区市县确定一所中职学校作为龙头学校进行重点打造,以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动效应。目前,我市有省级及以上重点中职学校4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5所,占中职学校总数的50%。武胜职专创国家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已获教育部批准立项,正在抓紧建设;华蓥职校和武胜万善职中创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工作已经正式启动,条件正在逐步完善;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创四川省示范高职院校获得批准立项,正在加紧建设。

  实施教师发展工程 显著提升队伍素质

  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严格职业院校教师准入,新增专业教师须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或职业资格证书。根据《中共四川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的要求,落实公办职业院校编制标准,招聘职业学校教师的数量大幅增加。改革专业教师招聘方式,扩大职业院校招聘教师自主权、鼓励学校招聘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师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公办职业院校在总编制内可外聘专业技术人才担任专职、兼职教师。选派优秀干部、教师60余名到优质民办职业院校支教。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将教职工绩效工资与学校发展、所聘岗位及其个人贡献挂钩,激发教职工工作潜能。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职称评聘办法,重点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创新举措,确保职业院校教师同等的待遇标准。不断加强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力度,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流动站)建设,实施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做到所有教师每五年轮训一遍。落实教师到企业参与专业技能实践制度,加快培养专业技能领军人才和优秀“双师型”教学团队。今年,已选送2名中职学校校长到清华大学进修,选派2名校长到德国进修,切实了提高中职学校领导的政治、业务理论素养和管理能力;已选送38名优秀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选送1名教师到德国参加专业研修,选送9名专业教师到全国知名企业培训,选派6名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教学比赛。

  实施质量提升工程 不断促进内涵发展

  重视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改革,完善产教协作机制,鼓励职业院校走集团化办学道路,吸引行业、企业加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机构,目前我市所有职业学校都至少与两家以上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落实《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调整优化市职业教育

  联合会的职能,更好地发挥其在预测市场需求、指导专业建设、促进校企合作等方面的作用。

  努力推进评价制度和学校管理办法改革。坚持以能力为核心,以发展为目标,推进学生评价模式改革。完善对区市县教育(科)局发展职业教育工作的考评办法。引导和督促学校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各项制度,完善管理办法,创新管理形式,提高管理效能。切实规范学校在招生工作、教育教学管理、实训实习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行为。

  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加强和改进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5人次在比赛中获奖。深化中职教育现代课程体系建设,推进专业课程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鼓励探索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等培养形式,逐步建立了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职业教育教学新模式,促进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打造优势专业集群。紧跟产业转型趋势,整合、停办弱势专业,做大做精传统优势专业,积极拓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专业。两年来,我市整合职业教育专业31个,停办5个,新办2个,创建省级重点专业2个、市级重点专业5个,专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了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匹配紧密、结构合理、覆盖广泛、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体系。继续加强农林牧渔等涉农专业建设,做强做精建筑工程技术、学前教育等传统优势专业。围绕我市“6+3+1”产业支撑体系(能源、精细化工、建材、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有色金属6大优势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3个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一批新兴专业,实现品牌专业与我市优势产业、主导产业的有效对接。

  实施统筹调控工程 规范招生就业工作

  严格执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规范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的意见》,加强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统筹,按照普职比大体相当的基本要求,明确招生措施、目标要求和考核办法。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与所属职业学校、生源学校分别签订招生和送生工作责任书,将中职招生任务纳入基层学校的工作目标,作为对基层学校年度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调动招生学校和输出学校的积极性。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拓宽招生渠道和面向,确保完成招生任务。严禁买卖生源,降低招生成本,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控制中职学生流失,把中职学校“控辍保学”工作作为考核和评价中职学校及教职工的重要指标。竭力强化就业服务工作,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学生就业适应性训练,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学会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规范中职学生实训实习管理,完善实习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确保学生实习实训期间的安全和实训实习质量。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建立就业服务信息平台,提高学生一次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目前我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5%,对口就业率达到82%,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实施亮点打造工程 扎实抓好“9+3”计划

  “9+3”工作是全省的重点民生工程,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邻水职中是我市承接“9+3”学生教育管理的唯一一所学校,该校切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要求,坚持严格、规范、科学的管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狠抓常规管理,创新德育思路,强化经费保障,有力地保证了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顺利实施,得到了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成为我市教育的一大亮点。

  在工作中,该校坚持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工作措施,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为“9+3”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加强学生管理,进一步强化“五项教育”、“三禁两不”、“日常行为规范”和中职学生“十不准”等专项教育成效,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确保“9+3”学生的安全稳定。加强教学管理,深入研究民族地区学生培养规律,探索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大力提升学生就业水平。扎实做好学生人生规划、就业教育和创业思想指导,广泛收集就业岗位,组织就业双选会,截至目前我市两届“9+3”学生实现了100%就业,大部分学生实现了在内地长期、稳定、体面就业。(张开文)
        本报讯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联合下发通知,确定漯河市食品工业中等专业学校等13所院校为“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河南省轻工业学校等96所院校为“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建设期2年。河南财政将按照每所品牌示范院校500万元、特色院校300万元的额度安排奖补资金,总计投入3.53亿元。

  河南要求,各地将建立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管理办公室,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在建设资金上,地方政府、项目院校、社会投入总额不得低于省财政奖补资金的3倍;项目院校建设要按照“事前科学论证、事中监控指导、事后效益评价”的原则进行全过程审核、监控和考核,建立省、市、校三级监控考核体系,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记者 李见新)

     10月10日,山西省副省长张复明在教育厅主持召开关于山西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座谈会。

  张复明认真听取了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情况介绍及部分职业院校负责人的发言,详细了解了我省职业教育在改革发展中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张复明指出,要正确认识我省职业教育的地位,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本土化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对山西的转型跨越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统筹本科与高职、高中与高职的关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进一步改善学校发展条件,加大投入,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要继续探索校企合作,提高创新能力、服务地方能力和新型人才培养能力,在面向需求、技能为主、明确定位、突出特色上下功夫。(周慧芳 靳芳芸)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扎实做好学生资助工作,认真落实中职生学费减免政策,对符合免费政策的,入学时应直接免收其学费,不得“先收后退”。

  河南规定,要建立落实“两节课”制度,在开学时给学生上一节本学习阶段资助政策宣传课,全面宣传在校学习期间国家及学校出台的各项资助政策及具体的申请、发放操作办法,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得到有效资助;毕业前上一节下一学习阶段资助政策宣传课,确保他们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河南要求,要深入推行中职生资助卡和普通高中资助联名卡制度,通过集中发放确保资助金及时发放到位;提前做好高校家庭经济特困生的摸底与认定工作,做好新生入学后的相关资助项目。各高校要完善风险补偿金奖励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健康开展。(记者 李见新)
        近日,贵州省教育厅相关人员表示,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将对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实行动态调整,同时下放专业审批权,科学制定招生计划。

  省教育厅将就此强化区域和职业院校间专业分布及招生规模调控,搭建专业设置信息平台,加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监测,实施学校自主设置、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行业指导、信息公开的专业设置动态管理。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专业。

  黔中经济区将重点建设一批城镇建设和管理、装备制造、资源深加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商贸物流、会展旅游、社区服务等专业。黔北经济协作区重点建设一批特色轻工、金属冶炼及深加工、旅游文化、农技家政服务等专业。毕水兴能源富集区重点建设一批能源、煤电化工、钢铁有色、农畜产品加工等专业。3个民族自治州重点建设一批文化旅游、磷煤化工、新型建材、民族医药和农林产品加工业等专业。

  此外,按照做特、做专、做精要求,职校专业重点围绕“5个100工程”和“四个一体化”、“五张名片”、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科学配置教学资源,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努力形成结构合理、紧扣产业、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专业体系。
        近日在港交所上市的香港教育(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股票代码:1082)宣布集团已与河南金城签署不具约束力的投资备忘,投资内容为建议双方共同投资位于河南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国际职业教育、培训及考试中心。

  根据该合作备忘录,教育中心总投资预计为人民币3亿元,其中河南金城将投资人民币1亿元,香港教育国际集团将投资人民币2亿元。该项目预计建设周期为两年,首阶段将注资人民币1.5亿元,主要用于购买土地使用权、教育中心部分建设。

  合作方河南金城将主要负责遵照中国法律向政府部门办理申请手续,向教育中心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以及为毕业生提供本地及海外就业机会;香港教育集团责任包括为教育中心提供教学方法咨询、引进国际教育方法、建立评估系统、培训教师,以及为教育中心的学生提供海外实习和学术交流机会。
    根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设计创意教学中心项目办[2013]3号文件要求,9月24-27日,由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和欧特克中国授权管理中心承办的“欧特克设计教育与技术创新辽宁院校行”活动,分别在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欧特克合作项目院校陆续展开,此次活动得到了各院校的大力支持和重视。本次讲座由Autodesk ATC中国授权管理中心执行总监王东主讲,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欧特克应用开发实验室主任张宪立代表中国职教学会设计创意教学中心专家委员会负责组织活动。

        本次院校行讲座以大学生如何在当今的设计创新时代脱颖而出作为主线,细致的分析了目前行业环境下创意产业需要的人才标准,并对大学生就业前所需的准备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指导。讲座中全面独到的专业知识辅以生动绚丽的实例图片,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专业交流。讲座过程中专家与学生亲切互动,学生提问积极踊跃,专家回答准确生动,场面气氛活跃。同时,各院校选出了欧特克院校学生形象大使,旨在促进在校大学生学习欧特克软件技术的兴趣,并积极参与相关专业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抚顺职业技术学院的陈锡德副院长亲自主持讲座并做重要讲话,其他院校相关领导、系主任、专业课教师及相关专业学生共计1200余人参与了活动。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在辽宁高职院校引起广泛的好评,为推广欧特克国际认证考试、Autodesk创意设计大赛以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营建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发展环境。大大促进教育项目的发展,并为Autodesk、ACAA相关项目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讲座现场

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讲座现场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讲座现场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讲座现场
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座现场

    一名少数民族学生在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传统织布技艺。李想 摄

    瑶族是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山地游耕民族,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南岭民族走廊是我国瑶族的主要聚居区。作为边远少数民族山区,瑶族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明显落后于沿海发达区域,和周边民族亦有较大差距。发展瑶族职业教育是瑶族区域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教育整体协调发展、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

    ■黄红焰

    瑶族经济要发展,职业教育须先行,发展瑶族职业教育是瑶族区域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教育整体协调发展、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同时,发展瑶族职业教育要举民族旗、走特色路,以发展瑶族教育、振兴瑶族经济、传承瑶族文化为使命,既要遵循职业教育一般规律,又要遵循民族教育特殊规律,实现对接瑶族传统、对接瑶族文化、对接瑶族区域现实,服务南岭民族走廊瑶族区域发展。

    对接文化:瑶族职业教育的文化传承。民族职业教育不仅要体现职业性,更要完成丰盈内涵、拓展功能和涵养文化的使命,既要做到因民族、因文化、因地域和因民族经济的现时需要,又要推动传统与现代的整合。瑶族文化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精神结晶,涵盖了瑶族语言、文化、音乐、舞蹈、手工技艺、信仰祭祀、习俗美食、自然生态等方方面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瑶族学生长期受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着特殊的感情,瑶族职业教育应以人为本,在教育教学中引入瑶族文化内容,培养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使瑶族学生既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顺利融入现代化社会,又保持和弘扬瑶族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

    对接传统:瑶族职业教育的人类学视野。民族职业教育蕴含了民族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民族场域中职业教育的民族性折射出的民族文化与心理,是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置身于民族场域中的瑶族职业教育,要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契合,构建对接瑶族传统教育的职业教育体系,植根民族元素,打好民族传统牌,引入民族传统元素,引进民间传统工艺,使学生学到瑶族传统技能,激发学习积极性,弘扬瑶族文化,促进瑶族区域发展。瑶族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注重民族传统与现代潮流的有效整合,传承南岭民族走廊瑶族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地理、艺术、生产生活、科学、民风习俗等民族知识,把独特的民族传统延伸与扩展到教学中,使教学更具民族性,使课程充满生机活力和吸引力。

    对接现实:瑶族职业教育的现实建构。一是专业与产业相契合,充分利用南岭民族走廊职业教育资源,面向区域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调整专业设置和布局结构,提升服务产业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工艺的综合能力,重点培养现代农业种植、特色农产品加工、果蔬花卉技术、观光农业经营、矿产资源开发、民族文化艺术、民族工艺品制作等紧缺技能型人才。二是课程与岗位相融合,根据特色岗位对职业技能要求进行设计,量身定制特色课程。三是推进现有瑶族区域职业教育招生制度、职业教育证书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积极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尝试推行企业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的职校生有偿使用制度。

    与此同时,发展瑶族职业教育,要通过构建瑶族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建立南岭民族走廊瑶族职业教育机制、培育南岭民族走廊瑶族职业教育品牌、培养瑶族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方式,不断完善瑶族职业教育体系,提升瑶族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

    重构一个体系:瑶族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从瑶族区域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深化教学改革,把理论够用、技能过硬、品行良好、就业率高作为瑶族职业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制定一套合乎实际、切实可行的教育运行机制和评估标准,建立新型瑶族职业教育评估模式,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能、学有所用,提高瑶族学生受教育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瑶族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

    树立一种观念:职业教育是族群发展的充电器。民族区域教育现状和经济发展对职业人才的客观需求,决定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民族区域教育发展的重心。发展职业教育就是发展经济,构建南岭民族走廊瑶族职业教育复合体系,可以让职业教育成为瑶族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动力。瑶族是忠厚本分的农耕民族,只有把职业教育作为族群发展的充电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走出“刀耕火种”时代,快速融入现代社会,从农耕民族蜕变为文明社会族群。

    建构一个机制:南岭民族走廊瑶族职业教育机制。以瑶族职业教育为中心,整合南岭走廊职业教育资源,发展瑶族区域特色职业教育,辐射带动南岭走廊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着力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推动瑶山支柱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效益提高。适应劳动力市场岗位需求和南岭民族走廊区域发展需求,结合自身办学条件,科学合理设置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专业,改变重输出轻内供的现状,实现专业设置与民族区域特色资源的有效对接。

    培育一个品牌:南岭民族走廊瑶族职业教育品牌。一是开放办学,构建瑶族职业教育劳动力转移培训衔接机制和就业体系,打造南岭民族走廊瑶族劳务输出品牌。二是根据南岭民族走廊行业发展趋势及需求,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建立“专业+车间+师生员工”、“公司+培训班+学员”、“专业协会+农民”、“现场技术指导和咨询”、“校企联办”等专业建设模式,实现场景互通、校企共赢,培养具有瑶族特色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建设一支队伍:培养瑶族职业教育本土师资队伍。加强瑶族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把部分科技人员、能工巧匠充实到职教师资队伍中来,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产业工人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担任教学任务。同时,注重培养瑶族本土教师,发挥其掌握本民族生活实例、能灵活根据民族实际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把握瑶族学生特点进行教学的优势,传承瑶族文化。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对于这一历史悠久而发展成熟度又相对年轻的教育类型,由于其外显的实践性和功利性,而“遮蔽”了其内隐的科学性和人本性,以至于到今天还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现代职业教育,或者说升级版的职业教育,只有具备属于自己的学科地位,才会获得自己较高的社会地位。

        ■姜大源

        问题的提出:职业教育缺乏自己的学科话语权

        在当今中国的师范教育或教育学领域内,在许多著名的师范大学学府里,学生数占高中教育一半的中等职业教育,和学生数占高等教育阶段一半的高等职业教育,始终处在一个非主流的、没有或极少话语权的尴尬境地。

        这是因为在我国学科学位领域以及师范教育领域,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在学科上是层次关系:处在一级学科普通教育(学)之下的二级学科的从属位置。其结果不仅导致职业教育学科地位低下,而且导致其社会地位低下,大大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内生发展,也使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缺乏科学的学科理论支撑。一个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却没有一个支撑其自身发展的学科平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

        长期以来,企图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为职业教育及其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的努力,出现了逻辑的悖论。这是因为寻求职业教育学科地位的首要问题,是确立其基准科学的定位。但是,如果从层次上将职业教育学置于普通教育学之下,那么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要么从属于普通教学论领域里的专业教学论,要么从属于工程(技术)教学论甚或科学教学论范畴里的专业教学论。倘若如此,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及其内生的发展指向又何以体现呢?无疑,职业教育的发展及相关研究的一个最重要任务,是要探求如何从教育类型的角度赋予职业教育(学)一个与普通教育(学)以同等学科地位的理由。

        问题的实质:跨界是职业教育学科的基本特征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企业培训和传统的学校教育的“围城”而彰显出其明确的“跨界”特性,它集中体现在:其一,职业教育跨越了企业和学校的疆域,既要关注企业发展的需求,又要关注学校发展的需求,亦即要关注现代企业与现代教育的发展理念的融合。在这里,相对于学校教育学又出现了企业教育学的概念;其二,职业教育跨越了工作和学习的界限,既要把握工作的需要,又要把握学习的需要,亦即要把握“做中学”与“学中做”的学习途径的融合。在这里,相对于学习教育学也出现了工作(劳动)教育学的概念;其三,职业教育跨越了职业与教育的界限,既要遵循职业成长及技能形成的规律,又要遵循教育认知及知识学习的规律,亦即要遵循职业发展规律与教育发展规律的融合。在这里,相对于普通教育学则出现了职业教育学的概念。也就是说,职业教育寻求的是个人职业生涯进程的规律与个人认知学习进程的规律的集成。

        这表明,普通教育往往只有一个主要的学习地点——学校,因而其教育教学要基于教育的认知规律,是在“去情境化”的学校定界地展开的;而职业教育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习地点——学校和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因而其教育教学要基于职业成长规律与教育认知规律的结合,是在“在情境化”的校企跨界地展开的。显然,普通教育所涉及的领域只是“教育—学校—学习”,而职业教育所涉及的领域,除了“教育—学校—学习”,还有“职业—企业—工作”。换句话说,职业教育涉及的领域是普通教育的一倍。

        所以,一方面,职业教育是一种与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要为经济发展服务,必须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就业的需求为导向;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还是一种与人职业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还必须以人本发展——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毋庸置疑,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必须关注人的一生发展,不能只关注企业、经济的功利性目标,还必须关注教育人本性目标。这是跨界的职业教育必然导致的跨界思考。

        问题的解决:赋予职业教育(学)以一级学科地位

        跨界的职业教育的思考,既要关注职业对教育的影响,又要关注教育对职业的影响。所以,职业教育除了涉及普通教育里的学校教育学、学习教育学和普通教育学的组合外,还涉及企业教育学、工作教育学及职业教育学的组合,这是普通教育中不涉及的。显然,要明晰职业教育的学科地位,至少还要在上述与普通教育不同的三个概念的基础上,对三个学科理论问题给出科学的回答:一是关于职业本原的研究,二是关于职业科学的研究,三是关于职业教学论的研究。普通教育无法回答这些问题。

        第一,职业本原的研究涉及职业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研究职业本原,就要研究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其范畴应包括职业哲学、职业历史学、职业分类学、职业术语学、职业心理学、劳动医学与职业医学、职业社会学、职业法律(包括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法律及职业从业的法律),还有职业教育学和职业教学论。这是一个与职业相关的学科的总框架,其所蕴含的内容和涉及的学科领域之丰富与广博,应该说已具备了作为一个与普通教育学同等地位的一级学科的基本条件。职业教育是作为通过教育途径来获取合适的职业资格的教育,就必须研究职业,这一特殊性突显其不可替代性,也意味着必须以职业为对象开展对职业教育的学习问题的研究。

        第二,职业科学的研究涉及职业教育的基准科学。面对众多的社会职业和对其予以教学论处理的符号化教育编码——专业(教育职业),职业教育缺乏与之对应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基准科学,以至其教学设计不得不建立在与其名称相近或类似的技术科学、工程科学、经济科学或管理科学的基础之上,而这样的处理并不符合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要把关于职业(包括社会职业和建立在社会职业基础上的教育职业——专业)和对职业教育至关重要的“所有的认识”看成是一类科学,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一门独立的学科理论,就要从职业教育的视域,一要对职业工作所运用的事实知识和方法知识进行研究并使其系统化,二要对与之紧密联系的相关科学所需阐述的事实知识和方法知识进行研究并使其系统化。所以,职业科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关于职业的理论”,而是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科学,即整合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科学。

        第三,职业教学论的研究涉及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必须对“专业教学论”的概念及其决策理论有全新的解读。基于知识存储的学科体系的专业教学论,对学习内容选择的参照系是与专业对应的各“专业科学”知识的总和,是在职业资格框架内从相关专业科学里导出的、具有职业特殊性的专业内容。但是,由于职业劳动的复合性,基于知识应用的职业教育,其“专业”(教育职业)挣脱了传统的学科专业唯一性的桎梏,已非学科体系意义上的“专业”。这就很难为职业教育的每一专业(教育职业)都确定一个与之完全对应的基准科学——专业科学。由此,采取建立在教育职业概念之上而以职业科学为基础的教学论,即职业教学论或“职业的教学论”,就成为职业教育的教学依据。它不再以“专业科学”为逻辑起点,不再强调由专业科学导出的基础性和专业性内容,不再强调建筑在此基础上的专业学科系统和专业学科结构的学习,而是将职业及其领域作为连接该职业领域内教育职业(专业)的纽带。这种由社会职业导出的教育职业(专业),必须根据社会职业的工作过程、工作要求和工作范围来开发特定的教学方案——课程。鉴于此,处于职业教育“教”与“学”过程中心的,也就不再仅仅是专业理论内容的复制,而更多的是经由职业实践——工作过程分析和归纳所确定的、基于知识应用的职业能力的培养。

        上述关于职业、职业科学和职业教学论的研究,是在职业教育学这一宏观平台上进行的。可以认为,职业本原是关于职业的本质与起源的学说,职业科学是关于职业及其教育形式的普适性和基础性的学说,职业教学论是关于职业教学的内容和手段的学说,而职业教育学则是涵盖了职业、职业科学和职业教学论的、关于职业研究与教学研究的综合学科,是研究基于职业成长的教育规律的教育科学。因此,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学科框架,呈现为一种“职业—职业科学—职业教学论—职业教育学”的架构。

        从社会学层面的职业研究扩展至教育学层面的职业研究,产生了将职业科学作为职业教育基准科学的理论创新,并提出了职业教学论的构思与方案。这一学科理论是职业教育类型所决定的。所以,从基于层次的教育学研究走向基于类型的教育学研究,充分表明了教育理论研究的成熟。可以认为,从教育类型的角度赋予职业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同等的学科地位,即一级学科的理由,是必要且充分的。(作者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
        “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于当地时间9月25日上午在联合国总部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纪念活动上发表了视频贺词。

  习近平首先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潘基文秘书长提出的“教育第一”的倡议表示坚定支持。他表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习近平指出,中国将继续响应联合国的倡议。中国有2.6亿名在校学生和1500万名教师,发展教育任务繁重。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 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各国人 民一道努力,推动人类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由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起,旨在调动国际社会对教育的广泛支持,落实千年发展目标和全民教育目标。联合国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了10个教育发展取得突出成就的国家作为倡导国,中国是其中之一。
        本报讯 9月28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2014年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办法公布。符合报考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于今年10月11日起通过网上申请、提交材料、资格审核和高考报名程序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并与北京户籍学生享受同等加分政策。

  根据北京市公布的考试办法,随迁子女符合5项审核条件可在京报考高等职业学校考试。这5项标准分别为:进城务工人员持有在有效期内的暂住证或工作居住证;进城务工人员在京有合法稳定住所;进城务工人员在京有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进城务工人员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6年(不含补缴);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阶段3年学习年限。

  据了解,取得报名资格的随迁子女可以报考在京招生的所有高职院校,统考考生可以在京参加高职自主招生和高会统招,填报高职自主招生志愿(由招生学校自主组织)、统考专科提前批和专科普通批的志愿;取得报名资格的随迁子女单考考生可以参加高职自主招生和高职单独招生。

  按照规定,凡符合相关条件的随迁子女考生在高职录取时与北京市户籍考生采用同等录取分数线并同样享受相应加分政策。(记者 施剑松)
        江苏省从2012年起开展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的试点工作,其中“3+4”试点模式打通了中职生直通普通本科的通道,一批本科高校出于支持地方职业教育改革的大局而积极参与试点。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和领导下,由省辖市教育部门统筹协调,本科高校牵头,对接地方“囯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本科专业与中职专业对口衔接,联合制定中职3年加本科4年的7年分段衔接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分段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学生通过中考入学“3+4”衔接班,分数线应达到本地四星级高中分数线,中职阶段学生综合评定达到接续本科高校入学标准,即可直接升入本科阶段学习,而无需通过高考。因此,江苏“3+4”试点模式成为中职生上本科的直通车,这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开拓性意义,是我国高等教育升学体制的一个重大突破。

        显而易见,推出“3+4”试点模式,不只是为中职生建立了一条直通本科的通道,也不是简单地在中职的基础上实施传统本科教育,沿用传统本科教育模式培养人才,其意义更主要在于:

        第一,构建一个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新体制。传统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在普通高中基础上进行,教学体系的学术性痕迹非常明显,技术性、应用性特征不够突出,与研究型高等学校相比,表现为同质化和压缩型,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即:一方面,大学生因技术技能实践能力不符合用人单位需要而就业困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所需人才。实行“3+4”试点模式,本科高校可以在中职的基础上,系统设计有别于传统学术型本科的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类型结构的优化,增强大学生就业适应能力,为产业转型升级输送更多适应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在这方面,国家还要高度重视,加快建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仅是本科层次,还要培养更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为造就一大批富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专家、技能大师奠定基础,增强国家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逐步改变长期处于技术模仿、产品仿制、生产和服务质量不高的境遇,使中国制造真正成为中国创造和世界品牌。

        第二,构建一个多样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目前,高中阶段教育主要是两种类型,一种是普通高中,一种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初中毕业要么上高中,进而考大学,要么上职业学校,准备就业。许多初中毕业生在理性考虑个人意愿、个体性向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直接选择上职业学校,学技术技能准备就业,但是大量学生还是盲目拥挤普通高中,而实际上相当多的学生并不适应当下应试型普通高中教育,也并未达到理想的高考目标和理想的就业预期,因而发生了心理失调等问题。“3+4”试点模式提供了初中后升学的第三条通道,使得学生不一定通过上普通高中上大学。由于避免了高考而直接上二本,明确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特性,可以吸引一批学习成绩较好、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转向“3+4”试点模式,以期达到适合自己的升学发展目标,从而提供多样化的发展路径,使得各类学生各得其所。这对于缓解普高热,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转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形象也有一定作用。

        第三,构建一个人性化教育教学生态。当下,通过普通高中应试型学习和参加高考上大学的总体格局尚不能改变,高中的实际教学时间只有两年,第三年全面复习,大量时间用于解题训练,导致知识面非常有限,学生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涉猎其他感兴趣的知识。大量为应试而进行的解题训练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拓展、未来大学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无用处,这使得我们的高中教学进入一个误区。由于普通高校对口单招中职生,给职业学校教学也带来了同样的问题。目前中国不能没有高考,那么在这样的现实格局下,能不能开通高中阶段教育无需高考直升大学的通道呢?江苏试行的“3+4”直通衔接模式无疑是一项创新,学生中职阶段教学计划可以进行科学设计而无需受到高考的制约,中职三年的文化基础课、专业课、技术技能课等可统筹安排,文化课有条件真正实现与高中相当,同时专业课与技术技能课同步跟进,这批中职学生没有高考的压力,可以在一个良好的教学生态环境下愉快地学习,更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技术技能水平,自然地升入本科,使得学习回归到了一个正常状态。可见,这样的一个试点模式是教育回归本真的体现,可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教育体制改进模式。(作者系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处长)

9月28日中午2:04,武汉小蓝鲸硚口店一楼金色大厅内,前来参加喜宴的顾客兴致颇高,正频频敬酒,相互致意。正在一位顾客起身端起酒杯之际,身后椅套中的钱包露出了一角,一名20多岁的青年男子从后面顺手牵羊,拿走了钱包,并马上离开现场,向酒店侧门走去。武汉汉水桥街道派出所民警看到这段现场视频后表示,如果没有人及时发现,这名小偷很可能完成偷窃行为。

武汉小蓝鲸酒店在该区域值班的兼职大学生服务员蹇金松看到了这一幕,问了失主是否丢失了贵重物品后,向酒店侧门处追去。看到小偷马上要离开现场时,他大吼了一声:“邓经理,抓小偷,那个人偷了顾客的包!”话音刚落,他上前一步,一把抱住了小偷,小偷惊慌失措,却也不忘记奋力挣扎,在一旁的大堂经理邓立威和后勤部经理熊波随即抓住小偷挣扎中的手脚,三人一起制服了小偷。

接到酒店报警后的武汉汉水桥街干警随后赶到了现场,将小偷带走,蹇金松同学和邓经理、熊经理一起来到派出所配合干警调查。派出所警官和失主当面赞扬了了蹇同学见义勇为的英勇举动,蹇金松同学为顾客挽回了损失的同时,也协助公安机关抓住了犯罪分子。

经采访,蹇金松同学是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2009年入学,2010年在大学参军入伍,两年后返校复学。经常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到武汉小蓝鲸大酒店兼职,积累社会经验的同时,也为自己赚取一些生活费,减轻家庭负担。

蹇金松同学在危机面前,敢于向违法行为说不,用实际行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见义勇为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用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制服了偷窃者。

武汉小蓝鲸酒店正准备对蹇金松同学进行表彰和鼓励,表彰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精神。因为我们不仅看到了蹇金松同学的英勇表现,更看到了一种当代大学生身上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同时也向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表示感谢,是船院的老师和环境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出了这样一位好学生。( 供稿:武汉小蓝鲸酒店王英杰)
        23岁的次仁桑姆刚刚参加工作,身为教师的她工作以来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护送29个来自西藏阿里地区的同学来到河北涿州学习。

  这两个直线距离3000多公里的地区跨越了中国地形的三大阶梯;70多个小时的火车穿越了整整3个昼夜终于平安抵达。而对于这29位西藏同学来说,接受职业教育学习之路才刚刚启程。

  起点就是河北省涿州职教中心。包括29位西藏同学在内的全国600多名特困生、学困生将在这里完成两年的职业教育学习。从第三年开始,他们将会到企业“边工作边学习”,并完成3年由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提供的大专教育。

  这个被称为“五年成长助学”的计划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授渔基金启动,基金执行主任兼秘书长高继辉十分乐观且信心满满:“以往慈善只讲‘救助’,给学生钱;而我们是‘助学脱贫’,教给学生营生技能。”在这里,“授渔”二字显得意义深远。

  “醉氧”

  粗壮又弯曲的长发,各式耳钉,通红的脸颊,这些15岁的藏族姑娘面对镜头和陌生人有些闪躲,因为语言问题,大多数时候她们只是笑笑,露出洁白的牙齿。这次远离家乡的求学之路,对于他们来说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

  阿里地区很少有树木。一路上,火车窗外的景色让孩子们瞪大了双眼。能歌善舞的他们在车厢里大声地唱起了歌,“他们最喜欢唱《我愿》。这首藏语歌写的是草原啊,天上的鹰啊,是一首自由自在的歌。”带队老师次仁桑姆笑着说。

  这些来自西藏的孩子到过的最远地方就是拉萨,有些甚至从来没有走出过阿里地区。阿里海拔较高,一年有两个月的时间大雪封路,“外面进不来,里面也出不去。”次仁桑姆说,停水停电在那里十分常见,通讯也是件麻烦事儿。有几个孩子花了二三百元买了手机,专门用来跟家里联系,但他们也只能打到阿里地区的亲戚家中,再由亲戚通知到乡和村。“很多时候要骑马去,整个过程可能要花费两三天时间。”

  刚刚来到平原,孩子们在兴奋之余还有些许不适应。“昨晚有几个男孩‘蹬蹬蹬’跑下楼,说有点头晕睡不着觉。”学校的老师解释说,孩子们习惯了高原地带的稀薄空气,来到氧气相对充足的平原就会有些“醉氧”。

  在河北依然炎热的阳光下,藏族的孩子们还穿着薄毛衣和长袖衣裤。“他们害羞,不喜欢把胳膊露在外面。”次仁桑姆说。土生土长的西藏人次仁桑姆在13岁来到上海读书,一直在内地读完大学又回到西藏继续做老师,“一开始也会因为想家把自己闷在被子里偷偷哭。”次仁桑姆十分理解孩子们新鲜感中夹杂的焦虑。不过,她最担心的还是学生的身体健康,在火车上就有几个学生感冒。为此,高继辉介绍,他们专门为孩子们购买了意外险和医疗保险。

  次仁桑姆将会留在涿州陪伴孩子们一个月,帮助他们适应现在的生活。虽然与学生们接触的时间不长,次仁桑姆还是有些舍不得他们。这位在孩子们眼中脾气好的老师很少翻脸,顶多就是沉着脸教训他们“要听话,认真读书,不辜负家里的期望。”孩子们喜欢她,“他们一听到我留下来就高兴得要死”。

  “憧憬”

  陈帆和29名西藏同学一样,是授渔计划的受益者。16岁的他身材有些瘦小,但脸上的表情却挺坚定。

  陈帆来自江西宜春农村,父亲曾是矿工,因为长期在恶劣环境下作业而患上矽肺病,家里花了十几万元为其治病但最终还是没能留住他。母亲和20岁的哥哥与陈帆相依为命。母亲除了要打点地里的农活儿还要兼职为当地的花炮厂打工,一个月收入2000元。为了拿到这2000元,母亲需要完成40箱花炮的加工,箱子约1立方米大小,里面又分36个盒子。

  陈帆的哥哥早早地去了浙江打工,每到过年才回来一次。听说弟弟能够继续读书,哥哥一直叮嘱“不好好读书的话,打工很辛苦的。”

  陈帆早已尝过这种辛苦,在来学校报到之前,陈帆与同乡伙伴一起来到广东,打了50天的工,挣了4000多元。“帮忙加工铝合金,都是现学的。”

  来到涿州已经9天了,陈帆一直在军训,疲惫中还有对新生活的憧憬,“这里离北京很近,我们几个伙伴计划着要到北京去逛逛。”这次远离家乡的求学之路,陈帆只带了几百块钱,这将是未来半年里,陈帆的全部生活费。“基金会给每个学生每个月420元伙食费,帮他们交了学杂费、住宿费。”高继辉介绍。陈帆每天吃饭大概花费15元,除了觉得饭菜“不够辣”,天气有些闷,陈帆没有太多的不适应。当被问到会不会因为想家而哭时,他笑了笑,摇摇头,“这么大就不哭了”。

  很少接触电脑的陈帆被分到了计算机专业。“平时不常用电脑上网,过年的时候可能去有电脑的同学家里上上网。”偶尔,陈帆也会用手机聊QQ、看小说,不过一个月的手机费也只能控制在十几元。

  “授渔”

  与陈帆一同接受资助,从宜春来涿州上学的同学有16位。总共600名初中毕业的学生成为能够继续读书的幸运儿。他们当中,很多是孤儿、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低保户。对于他们来说,学会一门技术,挣钱养家,独当一面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

  今年7月18日,授渔计划公益项目正式启动。在“五年成长助学”公益项目中,中专阶段,学生到河北涿州职教中心全日制学习两年,由学校负责管理、教学并发结业证书,专业有旅游服务与管理、电气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汽车维修与营销。“西藏班的同学将会被分到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在这里学到插花、茶艺、调酒等。”综合服务部部长王老师说,旅游3D模拟实训中心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战场”。

  学生读中专阶段,学费由国家减免,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资助,助学金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每届资助期限为两年,由项目学校免费提供食宿和基本生活用品。中专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学生转入大专阶段继续到合作企业边工作边学习,完成一年预科(顶岗实习一年)和两年大专学习,考试合格后由北京师范大学颁发毕业证书(网络教育)。学生进入合作企业后,根据实习岗位每月获得2400~3200元的工资津贴。目前,已有两家企业与基金会签约提供帮助。

  授渔计划这个14人的团队目前募集到了400万元善款,“还有许多答应会捐钱但还没到账的企业。”高继辉信心满满。

  10月的阿里已经开始飘雪了,从未远离过家门的这些孩子,将会在涿州这个诞生过刘备、张飞、赵匡胤的城市慢慢习惯,慢慢成长。
        本报北京9月28日电(记者董城)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2014年北京市非京籍考生高考方案28日出台,方案明确,符合一定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以申请在京参加2014年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当日公布的方案中,没有涉及非京籍考生在京参与普通本科招生的相关情况。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高招办主任袁槐莲介绍,根据《2014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实施办法》,来京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需符合“父母持有在有效期内的北京市暂住证或工作居住证、在京有合法稳定住所、在京有合法稳定职业且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不含补缴)已满6年,子女具有北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等5项条件,方可报名参加北京市高职招生考试。

  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北京市的总体方案,从今年年初开始,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已经可以在京参加中职考试录取。

    9月27日,教育部国际司、职成司联合组织召开“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中方内部协调会议。项目指导委员会中方委员、各工作包负责人以及25所试点院校代表共50余人出席了会议。

    教育部国际司巡视员刘宝利介绍了会议背景、目标和任务。他在讲话中指出,本项目是德国五大汽车制造商在全球史无前例地共同参与一项合作,业界反响很大,要解决好项目运行中暴露的一系列问题,提升项目质量。

    会议围绕“项目证书发放、考试体系建设及后续认证工作”、“项目开发出来的课程和教学资源以及成果的可持续使用和推广”、“项目后续实施”、“项目管理和协调机制的调整和优化”等四个议题展开了讨论。同时一致同意在“中德职业教育能力中心——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培训中心”成立项目指导委员会中方秘书处,以推进项目的具体执行和协调。

    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进行了会议总结。他在讲话中强调,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正处于关键期和黄金期,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总体形势良好。要积极发挥项目中方秘书处的作用,严格目标考核,推进证书认证等相关工作。

 

 

        昨天,市教委公布《2014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实施办法》。按照规定,随迁子女符合五项条件可以在京报考高职。

  五项基本条件

  五项条件分别是:进城务工人员持有在有效期内的北京市暂住证或工作居住证;进城务工人员在京有合法稳定住所;进城务工人员在京有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进城务工人员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6年(不含补缴);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

  书面材料提交至学校初审

  符合这些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在10月11日8时至10月14日20时,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www.bjeea.edu.cn或www.bjeea.cn),填写本人姓名、身份证号,父母姓名、联系电话、职业类别、工作单位、住所地址等相关信息并提交报考申请。

  10月12日至16日,随迁子女还需要将其父母的在京居住证明、户籍证明、身份证明、住所证明及职业证明提交至学籍所在学校,由学校进行初审。社会保险缴纳情况、学籍信息无需提交书面证明材料,由相关部门根据网上提交的申请信息进行审核。证明材料具体包括:北京市暂住证或工作居住证。父母与子女在同一户口簿的,提交户口簿;父母与子女不在同一户口簿的,须提供孩子出生证明、独生子女证或北京市公证机关出具的亲子关系证明。身份证。持有关证明材料到学籍所在学校领取《2014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资格审核单》,持房产证或已备案的房屋租赁合同和由用人单位、街道(居委会)、工商或市场管理机构等提供的就业证明到街道、乡镇政府审核盖章。

  11月12日前下发审核结果

  北京教育考试院汇总网上申请信息、各区县考试中心高招办汇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申请材料后,将在10月20日至10月30日报请相关部门进行审查。

  据悉,市公安局负责进城务工人员在京办理暂住证情况的审核;市人力社保局负责工作居住证的审核;街道、乡镇政府负责进城务工人员住所、职业情况的审核;市社保中心负责进城务工人员在京连续缴纳社保情况的审核;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负责随迁子女考生学籍情况的审核。

  11月5日前,各部门会将审核信息反馈至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11月12日前,审核结果将下发各区县,由学校将审核结果书面通知考生及家长。

  审核后要进行现场资格确认

  通过申请条件审核的考生应于11月17日8时至20日20时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填报个人信息并缴费。报考考试类型分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简称“统考”)及高职单独招生考试(简称“单考”)两种,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只能报考统考,其他考生可任选一种。

  完成网上填报个人信息并缴费的考生需要到报名单位进行现场资格确认,报名单位同时采集考生电子照片。各区县将于11月底前完成现场确认。

  随迁子女考生必须通过申请条件审核及完成现场确认后,才可以参加2014年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未提出申请、未通过申请条件审核或未通过报名资格现场确认的考生不能参加在京高职考试招生。

  统考考生可参加两种招生

  本市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分为高职自主招生、高会统招和高职单独招生三种形式。取得报名资格的随迁子女统考考生可以参加高职自主招生和高会统招,填报高职自主招生志愿(由招生学校自主组织)、统考专科提前批和专科普通批的志愿;取得报名资格的随迁子女单考考生可以参加高职自主招生和高职单独招生,填报高职自主招生志愿(由招生学校自主组织)、高职单考志愿。

  符合条件考生能享加分

  高职自主招生由招生学校组织考试;通过统考参加高职录取(高会统招)的考试分文史类和理工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数学(理)、外语;通过高职单独考试参加高职录取的考试科目设置采取“3+X”模式,“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公共文化课,“X”指招生学校根据不同专业要求设定的综合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的考试。

  随迁子女考生可以报名参加美术等艺术专业的北京市统一考试或相关学校的校考,不参加艺术特长生统测、高水平运动员、体育专业等与本科录取相关的统测。在高职录取时享受和京籍考生一样的加分政策,采用同一录取分数线,不会区别对待。随迁子女申请过程中若有疑问,可咨询各区县高招办,也可咨询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电话是:82837115。

  新闻背景

  在京升学考试实行过渡措施

  根据国务院文件要求,本市于2012年底制定出台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京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方案提出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制度,抓紧研究出台与之相挂钩的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具体实施办法。在实施办法出台之前和出台后三年内,为了方便随迁子女在京升学考试,实行过渡措施。

  但是,北京作为首都和特大城市,在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方面面临很多难题,不但要妥善处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还要妥善处理各级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更要统筹考虑京籍学生和非京籍学生升学考试利益。

  这次出台的《2014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实施办法》是本市实施《工作方案》的具体工作之一,继2013年随迁子女在京可以参加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后,从2014年逐步放开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

  政策解读

  1、考生通过审核可报所有高职

  通过资格审核的随迁子女可以报考在京招生的所有高职院校,具体学校名单会在志愿填报前以招生简章的形式告知考生。在报考高等职业学校方面,与本市户籍考生享受相同的权利,可以参加高会统招、高职自主招生和高职单招,可以报考所有在京招生的高职院校。

  近年来,本市高职院校面向首都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努力探索特色办学,不断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加大订单式培养试点,全市高职院校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大多数学校的就业率超过了90%。

  2、通过审核考生只需考3门

  通过统考参加高职录取(高会统招)的考试分文史类和理工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文)/数学(理)、外语,报考本科层次学校的考生需要参加综合科目考试。无论是本市户籍考生,还是通过资格审核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高会统招录取的,只需参加3门考试,不需要考综合科目考试。

  3、京籍学生录取不受影响

  2014年本市的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将于2014年初进行编制,目前先进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申请和资格审查,高考正式报名从11月开始。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本市高考报名人数和通过资格审核的随迁子女考生人数,具体测算在京招生的总规模和高职招生规模。“从入学机会来看,我们将通过招生计划的调整,基本稳定本市高考录取比例,保证本市户籍考生不会因随迁子女报考高职的政策受到影响。”

  专家说法

  “异地高考”政策需要逐步制定

  教育专家认为,受各方面条件制约,“异地高考”政策需要逐步制定,不能一蹴而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所所长雷庆认为,教育是政府提供给老百姓的公共服务,但受经济发展水平、教育供给资源有限、人口急剧增长等条件的制约,不可能完全按需求提供,只能逐步解决。“北京出台的高职报考政策,是对各方利益调整的结果,虽然不可能令所有人都满意,但是从今年放开中职、明年放开高职的做法,能看得出来政府正在做一步步的努力。”

  北京教科院副院长桑锦龙表示,去年出台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京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对于解决异地升学问题已经勾勒出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称得上是“破冰之举”。刚刚公布的高职报考方案,是北京落实政策的重要体现。他认为,明年高职的放开比今年中职的放开更有意义,因为高职已属于高等教育,在异地升学这个问题上北京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不过,从长远来看,这个过程将是一个漫长的阶段,需要逐步完善,其操作细节也需要更周密、更系统地推进,包括具体申请条件都需要做进一步准确的界定。

 

9月28日,中国职教学会城市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计划单列市职教联盟会议在宁波外事学校举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纪宝成、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葛道凯、宁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明华等出席了本次会议,来自上海、重庆、成都、广州、南昌、合肥等全国各大城市以及各计划单列市、省内各城市的教育行政部门,中高职院校负责人90余人参与了这一盛会。会议由教育局副局长陈文辉主持。


本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城市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工作条例》(草案),选举产生了城市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我市教育局局长沈剑光当选为城市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宁波外事学校校长俞毅当选为秘书长。

城市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重要的一个分支机构,是从事城市职业教育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全国性、群众性团体。作为新当选的委员会主任,市教育局局长沈剑光在会上对委员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五项目标,着重实施“五个一”工程,即举办一次城市职教论坛,开通一个专属的官方网站,创办一份城市职教的通讯专刊,建设一个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库,形成一支团结高效协作的城市职教队伍,以及切实做到“五个关注”。城市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有助于推动各城市职业教育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推动城市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此外,中国城市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纪宝成在会议中作了重要讲话。作为城市职业教育的老兵,纪会长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概括了城市职业教育发展对于推动城镇化进程,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户籍制度改革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城市职业教育如何面对农民工群体这一重要命题,发人深省。


会议同时举行了“区域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主题论坛,来自宁波、成都、杭州、青岛、深圳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中高职院校专家为与会人员分享了当地城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举措、新特色、新成就。作为东道主的宁波,宁波市教育局局长沈剑光作了“坚持服务型发展方向、构建区域现代职教体系“的主题讲话。近年来,宁波以深化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主线,积极构建区域现代职教体系,在中高职衔接、中外合作、校企合作、区校合作、职普融通、职成协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仍需借鉴汲取其他地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先进经验,学习其他地区的有效举措,共享其他地区的丰富职业教育资源。论坛中,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教授主持与论坛嘉宾进行了互动交流,共同探讨职业教育的现在和未来。


在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城市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会议期间,还召开了计划单列市职成教合作联盟理事会,成立了计划单列市职成教合作联盟。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签署了职成教育合作协议书,为各计划单列市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建立了制度保障。


理事会通过了计划单列市职成教合作联盟章程,确立了组织框架,实行理事会议事制度,理事会由各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职成教处处长及职成教教研室主任组成


理事会由会议承办地教育局分管领导担任执行理事长,其他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担任副理事长。联盟理事会议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申办或轮流举办每年召开1-2理事会会议联盟秘书处设在宁波市教育局职成教处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负责人共同签署了计划单列市职成教育合作协议书。


计划单列市职教联盟是由教育部职成司提议,大连市、青岛市、宁波市、厦门市、深圳市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发起成立的合作机构旨在为计划单列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共享、信息交流搭建一个更加紧密的合作平台


今年年初,教育部职成司领导在听取宁波市教育局工作汇报时提出,希望成立计划单列市职成教合作联盟,发挥计划单列市先发先行优势,整合计划单列市职成教育资源,为国家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积累经验。根据职成司领导的指示,宁波市教育局组织力量,加紧研究计划单列市职成教合作联盟成立事项。


      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葛道凯在会后总结指出:联盟今后要搭建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增强职教信心的平台,创造职教经验的平台,破解职教难题的平台,要成为探索职教发展精品道路的舞台,为全国树立样板,破解管理体制难题,校企合作难题。联盟要通过集成、协同、创新等方式,共同搭建有示范作用的,具有引领性的创新的平台。
  



















 

 

        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要求”三大部分组成,基本内容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分为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15个领域,细化成60条具体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作为实施职业教育教学的主体,不再参照普通教育教师管理,第一次有了专门的专业化标准。

  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任务。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这次颁布的《专业标准》,是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合格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重要依据,对教师成长必将起到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它对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培养有“章”可循

  《专业标准》是检验教师教育院校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师资是否合格的标准。《专业标准》对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素质做了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有了“章法”。教师教育院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专业标准》的规定作为培养目标,完善教师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设置教师教育课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职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培养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胜任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优秀师资。

  二、教师准入有“约”在先

  《专业标准》是跨入职业学校教师队伍门槛的最低准绳和基本要求。这一“门槛”要求若想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的人,必须达到《专业标准》明确提出的要求和具备的能力。根据《专业标准》,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准入标准,将《专业标准》对教师能力要求列入教师资格考核内容,遴选优秀人才加入职教师资队伍。严把教师入口关,做到教师准入“有约”,这是提高教师队伍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还要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三、教师培训有“的”放矢

  《专业标准》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专业成长和终身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有了《专业标准》,教师培训的领域和导向更有针对性,培训工作更有实用性,更具有效性,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就有了依据。今后各职业院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开展教师培训要从师德教育、增加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能力三方面入手,对照《专业标准》60条具体要求,改变教师培训内容散、理论虚、方法偏的弊病,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高上存在的问题。同时,《专业标准》还明确提出要求,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大胆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引导教师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开展校本研修,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增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四、教师考核有“法”可依

  《专业标准》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考核评价的基本准则和重要依据,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必须遵守的“法则”。没有一整套严格的体现职业教育教师特点的管理制度,就没有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专业标准》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融入职业教育教师管理制度的各个环节,明确了广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必须达到的基本规范要求。有了《专业标准》,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照《专业标准》进一步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健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绩效管理机制,从而加强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面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时代新要求,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迫切需要造就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