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国内新闻 ☉ 院校动态 ☉ 《中国青年报》深度聚焦陕西工院就业清华毕业生群体

《中国青年报》深度聚焦陕西工院就业清华毕业生群体

2014-02-26 11:31    来源: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采编    阅读:56次    我要评论

[导读]1月27日,《中国青年报》在第11版(职业教育)刊发了该报记者采写的《11名高职生清华当实验师》的长篇报道,聚焦陕西工院在清华大学基础工业中心担任实验师的毕业生群体,同时配发院长崔岩撰写的《现象背后的思考》,现将全文及链接转载如下:《中国青年报》2014年1月27日第11版11名高职生清华当实验师 第一次..

 127日,《中国青年报》在第11版(职业教育)刊发了该报记者采写的《11名高职生清华当实验师》的长篇报道,聚焦陕西工院在清华大学基础工业中心担任实验师的毕业生群体,同时配发院长崔岩撰写的《现象背后的思考》,现将全文及链接转载如下:

《中国青年报》2014127日第11


11名高职生清华当实验师

    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赵萌的手心里都是汗,这个2012年毕业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下文简称陕工职院)的高职学生看着台下坐着的80多名清华大学学生,紧张得都忘了要先讲安全操作规范。
    
高职学生给全中国最好的大学本科生上课,这在一年前还是个化工厂电工的赵萌心里,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事实上,普通话不标准、过于紧张等问题确实考验着这个才站上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的讲台1月有余的实验师。
   
高职生到清华大学当教师?很多人会把它当作天方夜谭。而从2008年开始,陕工职院就有毕业生到清华大学任教。近日,陕工职院又有6个专业的11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录用,聘任为实验师,负责指导本科学生的基础工业实训工作。
   
并且,凭借扎实的基础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良好的专业素养、极强的可塑性,获得了清华大学的青睐。

想真正胜任工作,必须拼命努力

    赵萌在第一节课遭遇的紧张几乎是每个新入职的实验师都经历过的。一同入职的陕工职院应届毕业生王龙兵在来到清华大学的第三天就站上了讲台,不过,即便是不停地做深呼吸,这个90后大学老师还是出了错:通常焊接时,为了预防铁板开裂会先固定两个点,但太过紧张的王龙兵却忘记了这个环节,两块铁板在演示时竟硬生生地裂开了。
   
普通话不过关也是挡在他们面前的一大障碍。这群来自陕西的学生讲话多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赵萌在第一次课后就被师傅泼了盆冷水,从事实验师岗位几十载的师傅在讲话里反复告诫赵萌普通话水平对授课的重要性。
   
不仅是他们,两人的师兄、已经在清华大学工作快4年的祁小朋也在首次授课时出了问题。当时,已经在佛山一家公司担任工程师助理好几年的他却在几十分钟的课时里讲话一直磕磕巴巴的。
   
讲话结巴就是对教案不熟,祁小朋非常清楚自己的劣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每天下班后反复背诵教案直到深夜。熬夜到凌晨两三点都是家常便饭,但很快,对教材的烂熟于心让祁小朋再没在上课时结巴过。
    “
想真正胜任这份工作,必须拼命努力。赵萌上完第一节课的那个晚上,祁小朋这样告诉有些灰心的他。
   
普通话不好怎么办?苦练!同宿舍的几个来自陕工职院的新人一合计,决定每天晚上在宿舍里轮流试讲练习,每个人要讲够40分钟。要是有人提前回来了,就对着镜子练习,等到其他人回来了再开始试讲。
    
这个习惯,他们从来到清华的第二周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即便如此,赵萌认为自己还不够努力。他记得,同一批陕工职院毕业生邢小颖在进入铸造车间的第一周,就腾不出吃午饭的时间。每天中午的1个多小时休息时间是邢小颖最宝贵的学习时间。这个女孩把自己关在车间里,备课、熟悉机器……同车间的陕工职院毕业生高英更是每天晚上都要在车间学到12点才回宿舍。
    
才短短一周,赵萌就听说铸造车间的老师傅把自己的绝活倾囊相授给了这两个勤奋又有扎实基础的女孩。而王龙兵也好几次被焊接组的组长霍太平表扬进步大、学得快。

高职毕业生何以敲开清华大门

   “清华为什么要招高职生去工作啊?这是收到录取通知后的赵萌常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
   
就连赵萌最初也认为,清华大学来高职学校招聘,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一年前赵萌刚辞掉上一份工作,清华大学招聘的消息就传遍了校园,班主任的一个电话把他叫回了学校。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赵萌报名了。
    
回忆起几个月前的招聘会现场,这个出生于1991年的咸阳小伙到现在还没从兴奋的劲儿里缓过来,他清楚地记得,清华大学招聘的老师仔细看过了他的成绩单,讨论了很多专业问题,还着重问了他为什么辞掉上一份工作。
    
几天后,收到录用通知书的赵萌还是不敢相信,去清华大学工作这么大的事儿就被一个小小的招聘会给解决了。
    
赵萌并不知情,这个看似轻巧的招聘会学校却是下足了功夫。
    
陕工职院就业指导处处长孙小云的工作,就和这个招聘会有关。每年学生休息的寒暑假往往却是孙小云最忙的时候,组织队伍去所有重点用人单位走一圈,已经成了她这几年的习惯,他们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对在用人单位工作的毕业生进行质量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今年的需求、提供今年毕业生信息……
    
孙小云自己也记不清往清华大学跑了多少趟,不过能让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在5年后再度招聘时想到陕工职院,这个说话有些慢条斯理的女处长觉得辛苦些不算什么。
    人是邀请来了,可学生如果拿不出手也是白搭。为了能做好这个牵线搭桥的活儿,陕工职院就业指导处下了番功夫。清华大学来招聘前要在全校搞全方位的宣传动员,同时也要让各个院系严格按照学习成绩和平时表现进行推荐。
    出发去清华前,赵萌才得知,清华大学这一次在陕工职院的招聘,足足要了来自6个不同专业的11个学生。甚至,赵萌他们还不是最早入职清华大学的陕工职院毕业生。早在2008年,就有陕工职院毕业生顺利入职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高职学生入职清华大学,在陕工职院早已不是个新鲜事。
   
事实上,早在5年前陕工职院与清华大学就因一次老师间的校际项目合作建立了联系。向清华推荐过本校学生后,当年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就去了陕工职院招聘实验师。
    为什么选择高职生而非本科生?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副主任洪亮解释说,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实验师的主要工作是关于设备操作和讲解等内容,高职生比起本科生更加熟悉这些设备和仪器,也能更快上手。
    “
实验师是一份接地气的工作,在车间像一个工人一样工作。2008年从陕工职院招来第一批实验师后,洪亮愈发觉得,拥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的高职生更适合这个岗位。

清华给了更多的成长空间

    两个月前招聘会的情景还在赵萌眼前历历在目,清华大学负责招聘的老师曾善意提醒他:我们提供的工作薪资不会太高,你要好好考虑。
    这个此前22年从未走出过陕西的小伙子的回答很是干脆:我看重的是成长空间。这话不假,赵萌上一份工作虽然工资开得够高,但工作圈子小上升空间又窄的境况还是让他利索地辞了职。不过,在来北京的车上,赵萌也有了疑惑:真正到了清华以后,我的方向在哪里呢?
    第一次走进车间的时候,看着车间里激光切割机、线切割机这些只在课本上出现过的仪器时,赵萌知道,自己来对了。在授课之余,他很喜欢去操作那些仪器,一来二去,才发现自己还有那么多没有钻研透的问题。
    学习,成了赵萌现在最大的心愿。
    2008
年就来到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工作的师兄高党寻就是赵萌学习的目标。学焊接专业的高党寻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之余还在中心的鼓励下通过自考拿到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本科文凭。不仅如此,在5年多工作时间里他一共发表教育教学及科研论文9篇。
    而在这个过程中,赵萌和他的校友们更直接感受着清华大学给这群高职毕业的老师的人文熏陶。
    工作没多久,祁小朋就总是在休息时间接到一群参加设计比赛的学生请求帮忙指导的电话,实操经验不是那么丰富的学生让祁小朋当即决定无偿参与帮忙,可没想到,这一帮就是好些天。跟着一群学生从5点下班一直工作到大半夜,祁小朋感觉获得快乐的同时又被感动。
    师兄体验过的这种快乐赵萌也在经历。冬天,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热水很早就停了。看着一群凌晨还在车间奋斗的学生没热水喝,赵萌不忍心,他在宿舍打好热水,紧赶慢赶送到学生手上。学生热火朝天地讨论着,他就在一边待着,看看有没有实操方面的问题需要帮忙。
    而平时授课时,常常有参与课程的外校学生不方便吃午饭,赵萌总会主动拿出自己的饭卡给这些外校学生。饭卡上的钱少了,赵萌却没有不快,能帮助到学生我就是开心的。
    “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祁小朋笑着说,这是清华大学教给他这个新清华人的第一课。

现象背后的沉思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崔岩

    11名高职毕业生入职清华园,这样的故事已不是个案。之前,陕西工院毕业生也有去北航、浙江大学等重点大学就职,担任实训指导教师的情况。为毕业生欣喜之余,更多的是冷静后的思考,是对毕业生成长、成才的期盼、忧虑及其深思。
    高职学生走进重点大学就职,从市场需求上来讲,属于错位需求,双方各取所需,各图所用,本无可厚非,就是因为冠上了高职重点大学的对比字样,才让人浮想联翩,成为新闻。客观而言,陕西工院毕业生能成为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的首选,得益于毕业生的过硬技能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也得益于学院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更得益于学院示范院校建设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应。
    理性地看,无论多么重要的科研单位或教学单位,对与业务相关的各类人才都有需求,只是近几年高学历人才数量大幅增加,才出现了用人单位的高消费。所以,清华对技能人才的选择是理性的。
    客观而论,这批学生也有基础知识不扎实、语言交际能力欠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但是,清华大学是一座大熔炉,具有包容精神,到那儿工作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清华积淀的文化精神催人奋进。
    根据对学院2008届去清华大学就业的毕业生调查,他们属于人事代理制,工资待遇在北京而言尚属偏低,住宿条件算不上多好,但学生看好的是清华大学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包括浓厚的学习氛围、德高望重的导师、良好的实训条件等,可以为他们将来继续深造学习或再就业提供帮助。
    这些同学认为在清华大学工业实训中心工作的这几年时间,使他们在专业知识、习惯养成、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有了深刻的变化。同时,因为有了清华大学工作的经历,使得他们头上多了一道光环,为他们在随后的二次就业过程中带来了很多的实际效益。目前,其中3人去外资公司就业,实现了职业生涯的升级蜕变。
    我们设想,如果用人单位能去掉对高职学生的有色偏见,去掉他们和本科生另样的政策,从理念上和行动上不再偏失,以他们对事业的贡献大小来对应他们的所得,为他们提供更加优惠的薪资待遇、宽松的住房条件和良好的个人发展平台,最大限度激发高职学生潜在的创新与实践动手能力,才有可能彰显出高职教育的无穷魅力,这是我在新时期的美好期盼。

 

发表评论: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