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地方动态
展开全部

11.jpg

2月4日,2017年“春风行动”首场招聘会在长安广场举行,技术类岗位薪资喜人却无人问津。

近日,记者走访了西安一些招聘会发现,技工院校毕业生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的同时,技工院校却深陷招生泥潭。经测算,西安每年技术工人缺口达5~8万人,许多企业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到东中部技校招聘。

技术类岗位薪资喜人却无人问津 结构性矛盾突出

2月14日,在西安市2017年“春风行动”首场招聘会现场,一些服务类展台前几乎都围满了人,但一些技术类展台前却鲜有人咨询。

“现在工厂里多是机械化设备,我们主要招聘一些技术工人,比如电气高压检修电工、高压试验电工等,但前来咨询的大都是没有任何技术的,今天想找到合适的应聘者似乎有点难。”西安瑞林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招聘人员张女士告诉记者,为了尽快招到技术工人,他们特意将招聘信息贴到人才市场的橱窗里,但前来咨询的人寥寥无几。

2月15日,在陕西省总工会举行的“就业援助月”咸阳分会场,装备制造业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王先生理遇见了和张女士相同的问题,“我们这次大概需要招聘60名技术员工,包括铣工、车工、焊工等,为了留住人才,除了提高工资待遇外,我们还为工人提供吃住”。

记者走访发现,营销类及技术类岗位是当前企业需求重点,从参展企业提供的薪酬情况看,营销类岗位的基本工资在2000元左右,技术类岗位工资在3000~5000元。

根据人社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制造企业中有80%的单位2017年有新的招聘计划,这些单位中93.7%的企业需要招聘不同等级的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90%的建筑施工企业有新的招聘计划,这些企业中,有81.8%的企业主要还是招聘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

“从企业缺工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认为主要还是因为岗位技术要求提高,从而难以招聘到适合的技术人员,这也反映了目前西安用人单位对技能(技术)人员需求量较大。”西安市人社局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主任吴强认为,从文化程度、职业技能、技术等级、行业需求等诸多数据反映,西安市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

36所技术院校年招生仅1万左右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却逐年攀升,就业率稳居高位,远远超过大专和本科。以2015年为例,西安技工院校毕业生有7000余人,就业率达到了95%以上,有些专业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按照常理推断,技能人才如此缺乏,培养技工的院校一定非常吃香,事实并非如此。自2009年开始,全国高职院校生源持续多年下降。近五年来,西安市36所技工院校每年平均招生仅1万人左右,2016年触底回升,全市技工院校招生16636人。目前,在校生27921人,其中高级工4854人。

作为西安市仅有的两所技师学院之一,西安商贸旅游技师学院设置有烹饪、三维影视动画、烘焙工艺等多个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仅数百人。

“每年的招生都是大难题,全体师生齐上阵。”西安一技工院校招生负责人坦言,火爆的就业却难以吸引学生报名:“我们的生源80%是老师的亲属,靠老师的口碑保证来招生的。专业好、就业好,但就是学生不认可,这是我们目前招生的最大难点。”

西安技能人才总量比成都少81万 每年技术工人缺口5~8万

据西安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高歌介绍,截至到2016年底,西安市常住人口871万人,技能人才86.41万人,高技能人才17.49万人。西安市技能人才占常住人口的9.9%,高技能人才占常住人口的2%。

“由于人口基数的不同,西安市技能人才总量比成都市少81.59万人,技能人才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低1.56个百分点。”高歌告诉记者,从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看,近年来,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的水平。

“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五大主导产业发展急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特别是在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技能人才不足已成为制约西安产业发展的瓶颈。”高歌说,以西安市2015年为例,2015年西安市从业人员528.06万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及技师、高级技师)的人员仅有71.11万人,占比13.5%;全市技工院校毕业7000人左右(主要为中级工和高级工),留在西安的约2800人。

“技能人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经测算,每年全市技术工人缺口达5-8万人,许多企业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到东中部技校招聘。”高歌说。


640.webp (4).jpg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商业投资推介会在天津开幕

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刚刚闭幕,由此带来的后论坛效应就在天津落地开花。5月17日,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商业投资推介会在天津开幕,并签署了两项职业教育合作项目。

640.webp (6).jpg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首席部长(省长)穆罕穆德·夏巴兹·谢里夫

刚刚参加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首席部长(省长)穆罕穆德·夏巴兹·谢里夫就马不停蹄地踏上了从北京驶往天津的高铁。吸引他来到天津的,一是这里的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同时还有这里的产业园区建设经验。

谢里夫告诉记者:“巴基斯坦年轻人的数量占到了全国60%之多,对于职业技能培训有着很大的需求,天津的纺织工业和职业教育有很好的经验,这也是我们重点要对接的方向。另外,泰达在埃及建设的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成果显著,旁遮普省也计划建设这样的产业园区”。

旁遮普省是巴基斯坦第一大省也是其经济中心,生产总值占其GDP的60%,农业资源丰富,人口过亿。谢里夫说:“希望借此机会与天津展开全方位合作,在两国双边合作中推进旁遮普与天津市姊妹城市建设”。

640.webp (8).jpg

两项“中巴”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在天津签署

640.webp (9).jpg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职业教育分展厅

在推介会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职业教育委员会分别与天津现代职业教育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将分别在信息技术、中文课程、电子设备维修、土木工程、机械和电子工程等高需求领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合作。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了解到,他们将选派教师和研究生为巴方开展技能培训、留学生教育,同时巴方也将选派人员来华进行短期培训。


深入开展合作办学 服务海外中资企业

编者按:教育合作和交流,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架设了民心相通的桥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迅速行动,在教育互联互通、人才培养培训、中外合作办学、共建丝路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

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职业院校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在中国西南边陲,广西柳州的一所职业学校,给出了一个朴实的答案。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杨喆在印尼出差时,看到了已经动工的中国与印尼合建的雅万高铁,“高铁轨道上的柱子已经立好了,但运营高铁的相关人才在印尼却异常缺乏”。

“中国高铁走出去,人才是关键。”柳铁职院党委书记周群表示,学校主动承担起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培训高铁人才的任务。3年来,柳铁职院接待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培训教育和学习交流的国际友人达200多人次。

广西与东盟山水相连、文化相近,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枢纽,依托自身优势、服务“一带一路”的职业学校还有很多……

东盟博士来职校“取经”

在柳铁职院的实训室内,不时传来用普通话和泰语交流的声音,泰国学员正在中方教师的指导下熟练操作铁路信号实训设备,这些学生很多是博士。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热情交流,不同肤色的学生相处融洽……近年来,这样的一幕幕已成为柳铁职院最平常不过的事。

博士为何要到一所职业院校“拜师学艺”?“东盟国家的铁路设施相对陈旧,铁路状况和技术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也缺少铁路建设和铁路运营维护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急需快速、大批量培养,以保障他们铁路线开通后的正常维护和运营。”周群说,伴随着中国高铁走向世界,高等职业教育走出国门大有可为。

短短一年多,东盟国家20多所院校到此寻求合作办学,学校与泰国博仁大学等9所东盟国家院校深入开展合作办学。

“中国柳州有一所铁路名校。”这句话如今已在泰国广为传播。

来自泰国塔亚武里皇家理工大学的萨塔蓬·通维博士,在柳铁职院教师梁筛林手把手指导下,掌握了车号自动识别系统故障解决方法,不由得钦佩地向其竖起大拇指。

“我们不仅输出课程师资,更输出标准。”周群说。柳铁职院向东盟国家开展“高铁+汽车”职业教育品牌和技术服务输出,与泰国东北部皇家理工大学共建“中泰轨道交通学院”,学校负责教学资源库建设、师资培养和实训设施建设,对方负责校园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招生推广和就业工作,双方计划用10年时间建成包括铁路主要学科专业在内的高职教育、本科教育和铁路人才技能培训鉴定的跨国办学机构。

目前,双方已联合举办3期铁路师资培训班,开发教材7本,这种“师资+课程+实训设施”的一体化合作模式,成为中国高铁职业教育走向泰国的一个成功案例。

企业走到哪里,职教服务跟到哪里

“这几年政府出访东盟的代表团,职业院校成了‘标配’。”谈起“一带一路”,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宁东感受最深的,就是政府、企业推着职校往前走。

周群给记者讲了一个职业教育帮企业“解围”的故事:

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在印尼雅加达建设东盟地区第一个整车生产基地,将于2017年8月投产,预计年产汽车15万辆。但是,当地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匮乏,成为企业亟须解决的头等大事。

柳铁职院发挥与上汽通用五菱公司早已建立的校企合作关系,主动服务企业“走出去”需要,创新“校—企—校”国际化合作模式,与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和印尼苏利亚大学联合开展合作办学,共建“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售后服务技术人员培训中心”,共同培养印尼本地学生,为企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

故事的另一位主角,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也跟上汽通用五菱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采用“借船出海”模式,企业走到哪里,职业教育服务就跟到哪里。

2016年,柳工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柳工沙特经销商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意向在沙特创办一所职业培训学校,服务在海外扎根的中资企业,“借船上岸”,推动中国职业院校在沙特合作办学。

柳工总裁助理廖吉华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这些沿线国家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企业和院校的合作,给人才队伍的培养提供了很大帮助。今后还将着力解决我们企业的一些短板问题,同时也能让学校更了解社会,一举多得”。

“广西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已经取得良好成效。”广西教育厅副厅长黄雄彪介绍说,一方面,广西职业教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超过300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自2011年以来,广西接收外国留学生数量已超过5万人,国际交流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广西职业教育服务覆盖越南、印尼、泰国、缅甸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6年,实际对外投资完成8.39亿美元,同比增长48%,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占54%以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逐步增强。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学徒制焕发新生机

同样的零件,国外企业员工的技术被称为“原装”,而国内企业员工生产的叫作“组装”。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国内外员工技术的差异?

“引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中,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们发现了这个“痛点”。经过认真考察、研究,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源自于国外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和严格的人才培养标准。

该学院于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与英国瑞尔学徒公司开始了为期3年的“现代学徒制”国际化合作办学。英国瑞尔学徒公司派遣资深专家,把英国“现代学徒制”教育管理的国际经验、方法、标准、测评手段等教育资源引入该校物流管理专业,由项目成员学习、消化、研讨、应用。

整个过程最关键的一步,是学员学成之后将这种模式移植或本土化到其他专业群。广西不仅将“现代学徒制”洋为中用,更将传统的师徒传承进行创造性转化,使其古为今用。

走进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谭湘光大师工作室”,学生们正在学习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壮锦工艺技术。学院通过这种“现代学徒制”模式,直面市场需求,更有针对性地服务企业与客户。

像这样的大师工作室,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还有6个。这是桂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心的一大特色。2015年9月,该中心由广西教育厅与香港职业训练局合作共建,是目前香港设在内地的唯一职业教育机构,也是香港职业训练局与内地职业教育机构最大的合作项目。在这里,来自桂、港、澳、台以及国外的青少年可以进行民族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和学习。

而柳铁职院设有14个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133个起点高、仿真性强的实验实训室。学生在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中,接受中国铁路总公司首席技师李桂平等行业领军人物手把手的技艺传授,职业素养和实践技能得到全面提升。物流管理专业的蒙古国留学生巴雅尔巴特尔兴奋地说:“在这里学习了很多专业实训知识,既先进又实用”。


5月11日下午,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东峰主持召开市政府第95次常务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张高丽副总理在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刘延东副总理在津考察时的讲话精神和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段春华,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赵飞,副市长曹小红、何树山、孙文魁、赵海山和市政府秘书长于秋军出席。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精神、刘延东副总理讲话要求,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要求上来,始终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战略地位,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要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展模式,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深化校企联合、工学结合、双师双证、东西互动、国际合作等办学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示范带动作用,叫响天津职教品牌。要坚持以用立业,紧密对接产业需求、企业需求、市场需求,更好服务发展、促进创业就业。要注重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打造鲁班工坊,走向世界,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产业大军,为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供高技能人才保障。

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张高丽副总理重要讲话和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增强服从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认真落实津冀两省市战略合作协议,大力支持和主动服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天津就支持服务什么,形成协同发展的有效机制。要学习借鉴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和雄安新区先进规划理念和国际标准,围绕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高起点、高水平做好天津城市规划修编工作,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会议要求,全运会筹备已进入冲刺阶段。要坚持一流标准,体现一流水平,全力以赴做好开闭幕式和文体展演、安保预案、场馆建设、赛事准备、保障服务和新闻宣传等各项工作,确保办成一届“创新、安全、节俭、绿色、精彩”的体育盛会。

会上观看了市政府系统作风纪律专项整治暗访专题片,听取开展“双万双服”活动、优化投资服务和营商环境、作风纪律专项整治、推动重点工作落实情况汇报。会议强调,要持续用力深化“双万双服”活动,全力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建立市、区、街道乡镇三级包联制度,狠抓督查检查和落实。要担当担责,积极主动有效服务企业,努力营造良好投资服务环境。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深化不作为、不担当专项整治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严格考核问责。

会议研究部署了集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取缔工作,强调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增强依法治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全面开展拉网式排查,建档立卡,分类实施,坚决关闭取缔污染企业和违法违规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平。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从青海省教育厅获悉,今年,青海省将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重点在优化布局结构、完善“立交桥”上下功夫。在优化结构上,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施部分高职院校新校区建设工程,在完善“立交桥”上进一步提高中高职贯通、专升本比例,探索选拔部分六州中职学生到支援省市就读高职办法,使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据悉,“十三五”开局之年的2016年,青海省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9所,与上年持平。招生26852人,在校生74057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由上年的2410人增至2457人。中等职业学校校舍建筑面积106.99万平方米,较上年增加3.53万平方米;生均仪器值6007元,较上年增加1856元;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为14.48台,较上年增加1.32台。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省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职业教育体系日趋完善,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创业、改善民生,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全省高等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多措并举促进教师提高了相关实践操作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通过“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为我省新兴产业发展和艰苦行业亟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发挥了支撑作用。


昨天下午,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李克强总理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张高丽副总理在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刘延东副总理在天津考察时的讲话精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东峰,市政协主席臧献甫,市委副书记怀进鹏出席。

会议指出,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强调了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对办好职业技能大赛、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提出了重要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部署要求上来,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会议强调,近年来,天津市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职教体系,职教事业取得长足进步,职业教育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把天津职业教育优势进一步放大做强,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叫响天津职教品牌;坚持以用立业,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市场需求,推动产学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更好服务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倡导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理念,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产业大军。

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思想,用中央各项部署要求统一思想认识行动,认真学习借鉴“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规划理念,坚持先谋后动、规划引领,平心静气、稳扎稳打,切实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服从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全力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发展各项工作。要立足天津自身发展,把天津事情办好,加强与北京、河北对接协作,积极推进资源要素一体化谋划,推动产业、生态、交通等重点领域合作取得新突破。

会议对做好第十三届全运会筹备工作提出要求,强调全运会筹备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协调配合,全力以赴做好场馆建设、安全保障、开闭幕式组织等各项筹备后续工作,精雕细琢、反复推演,坚持最高标准,争取最好效果,确保圆满完成中央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


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正在积极铺设一条“脱贫攻坚·职教帮扶”——全方位服务于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天津之路”。

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近年来,天津市积极调动各方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从“理念先行”到“示范共享”,从“自主行动”到“高位推动”,从“分散援助”到“全方位援助”,从“挂职支教”到“整体输出”,全方位服务于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与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师生“共筑职教梦”。

扶贫先扶教 扶教先扶师

教师是教育之本,对中西部职业教育的帮扶,师资是关键。为了提升帮扶的可持续性,把“输血”变“造血”,本市在传统支教模式的基础上,对中西部教师进行立体化培训。

作为国家示范区升级版重点建设的6个国字号重大项目之一,去年,国家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建成并正式启用。“中心”总部服务平台设在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拥有14000平方米独立培训楼2栋,建有数十个理实一体的培训基地,开发了近百个实训模块,可同时为400名学员提供培训服务。同时,“中心”搭建“一主多辅”的集散式师资培养培训服务结构,确立了“菜单式”“定制式”和“标准模块式”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根据相关承办单位的专业特色和培训资源情况,按照制造类、商贸类、服务类等专业类别,遴选出15个中西部师资培训分中心,形成“1+N”的“中心”培训服务运行模式。

据了解,成立一年以来,“中心”为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宁夏、内蒙古等19个省区,培训管理干部、职教师资近万人次;完成了宁夏37所职业院校“双向挂职全覆盖”,对鄂尔多斯357名师资培养效果进行了回访评价,全面启动了援建新疆和田高职学院、援建河北承德高职学院的重点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启动了青海黄南、西藏昌都、甘肃甘南等中职院校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带着“示范区”经验走出去

经过多年建设,本市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总结了一批典型经验,提炼形成了18个示范区建设典型案例。建设成果分享活动走入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等中西部10多个省区,围绕着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国际交流和合作、职业素养以及社会培训等方面,立足于解决问题、传授经验、成果分享,从实操的层面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宣讲。

本市分两批先后选派12名高职教师、41名中职教师赴宁夏职业院校挂职支教。并接收安排宁夏39名教师在本市职业院校学习培训。

他们以“影子干部”和“影子教师”的方式全程参与挂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通过跟岗学习,提高自身管理教学能力,实现了对宁夏37所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全覆盖。

本市还利用天津市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国家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管理服务平台,将优质课程、精品课件、网络教学等教学资源以远程方式提供给中西部地区职业技术学校,共享信息化教育教学。

据了解,自新疆、宁夏等省区与市教委签订职业教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市教委三次组织帮扶项目回访研讨,进行项目质量跟踪评价,深化与中西部职业教育合作,从共研、共建、共享、共用走向共赢。

“目前,在全力打造‘国家中西部师资培训中心’这一平台的同时,本市还积极推出了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建设成果分享、教师与管理干部培训培养的全覆盖双向交流、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和帮扶项目回访与质量评价四项机制。”市教委副主任吕景泉介绍说。

推出个性化精准帮扶模式

5月的承德,花红柳绿。在美丽的滦河岸边,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筹建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明年,这座职教新校园将正式建成招生,5000名学生将在这所高水平的高职院校中享受到来自天津的优质职教资源。”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张兴会说。

同样是在这个月,来自西藏昌都职业技术学校的师生团队顺利抵津,在天津集训后,他们将代表西藏参加在本市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汽车运用与维修赛项。而他们在西藏的专业老师,正是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派出的教师团队。

输出职教品牌、派驻教师对口帮扶,这些都是本市在服务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个缩影。

“脱贫攻坚·职教帮扶”,需要统一思想、统筹安排,更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需求制定最适合的“帮扶方案”。为此,本市推出了“一地一策、一项目一招法”的精准帮扶模式。

翻开这份特殊模式的帮扶“菜单”,上面有针对新疆和田地区的“院校援建实行优质基因嫁接与全程监控”,也有针对新疆、西藏等地的“学生培养两地协同定向就业”,当然还有像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这样的“职教品牌整体输出”和天津交通职教集团对滇西职业学校开展的对口帮扶等。个性化的菜单服务也让职教帮扶的“天津故事”更显生动。

同享一片蓝天 技筑美好未来

在为中西部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优秀师资的同时,天津也在张开臂膀,敞开大门,为中西部学子来津求学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生活环境。

第十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赛在即,天津机电职业学校的103名学生志愿者成为大赛服务中的一道别样风景。据了解,这些学生志愿者全部来自于学校的西藏班和青海班。“感谢天津给了我们这样好的学习机会,我们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校、为天津出一份力。”志愿者加参说。

今年是天津机电职业学校开办西藏班的第六年,从2011年至今,共有145名藏区学生来津求学。2014年该学院又在海河教育园区首开内地青海中职班,至今已招收了3届学生,首届学生将于今年毕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天津职业院校开设了西藏班、青海班、新疆班。通过与西藏、青海、新疆、甘肃等地区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一批批西部学子来到天津,享受着天津最优质的职教资源。在这里,老师们也用一颗颗“爱子之心”,温暖着这些远道而来的学生。

“学校自开设‘青海班’以来,项目共惠及120名学生,其中46名学生经过两地的合作培养已经顺利毕业并服务于西部地区医疗卫生岗位,还有40名学生已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张彦文说。

在祖国大美的中西部,情谊染绿千山,职教富民万家……


“师傅,请喝茶!”伴随着一句敬语、一个深深的鞠躬,身穿厨师服、头戴厨师帽的学生恭敬地将茶水递至烹饪大师跟前。喝下这杯饱含情意的茶水,烹饪大师就正式和学生结为了师徒关系……这样的画面,在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每年都会看见。

2015年正式被立项成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以来,杭州市积极稳步地推进各项试点工作。迄今为止,杭州的中等职业学校均已参与了试点工作,涉及专业达到了77个,占全部专业的41.15%,参与试点的学生达到22.36%,企业达到了388家。

此外,2016年全市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均与企业建立起较为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的企业数达到了882家,校均达到27.56家,其中大中型企业达到363家,校均11.34家。

依托校企合作的大背景,行业精英出现在杭城的校园内,孜孜不倦地为徒儿们带去丰富宝贵的技术技能与业内经验。教学相长,师徒双向选择过后的双向考核,也为彼此的成长发展激发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打破传统课时限制 周末也可言传身教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与杭州老字号餐饮品牌知味观的合作起源于上个世纪,从最初的实习生定向输送,到企业订单班,再到2014年正式确立的现代学徒制合作模式,双方紧密联系,是十余年的合作“拍档”。

每周六,三上日料、知味观、凯悦酒店等知名企业的烹饪大师会“空降”校园,给高一的同学们上公开课。“一开始,同学们对于烹饪的了解并不是很深刻,有些也可能只是随家长心愿来上学的,因此,在周末的阶梯教室里,企业大师会给同学们讲述细分领域内的烹饪课程,帮助他们寻找自己的兴趣点。”杭州知味观副总经理周赛说。

像《中国新歌声》一样,学生会在高一学期末选择自己心仪的企业(导师),企业(导师)也会根据情况筛选学生。在授帽拜师仪式之后,徒弟就正式跟随师傅学习技艺。

在西湖边的总店四楼,知味观专门为中策学生打造了一个培训基地。周经理说,除了学校统一安排的企业实践课程外,不少徒弟还会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去餐厅向师傅学习。

来自中策15中餐烹饪1班的徐佳豪就经常跑知味观,找师傅取经。他认为,校园内的大班教学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而师徒模式可以更细致地指导自己,对专业提高更快。“一开始学习刀工,油温控制等基本功,到现在,我已经学会了麻婆豆腐、酥鱼这些菜的做法了。”徐同学开心地说。

“在一对一的现代学徒制的模式下,师傅对徒弟有了更深刻了解,徒弟也能更细致地学习烹饪。”周经理透露:“每年,我们还会举行两次烹饪比赛,师徒搭档上阵,明着是徒弟之间的厨艺比拼,其实是师傅之间的较量,大家都乐在其中。”

中策依托“名校+名企+名师”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把学校、企业等市场主体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结,动态加以组合,共建现代化、企业化实训基地,形成了“共建、共享、共赢、共长”的校企合作新机制。

“三部曲”职业探索 高精准打磨行业工匠

高一有职业体验周,高二有学徒月,高三有实习年,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的学生围绕“汽车”这个主题,开始了循序渐进的“三部曲”职业探索,深度挖掘每一位同学的专业特长,高精准打磨行业工匠。

2015年开始,高一的职业体验周正式启动。申浙、申通等知名4S店内,交通职高的学生身影并不陌生。在了解企业文化后,同学们会被分配到维护保养、修理、喷涂、前台接待等各个岗位上,熟悉工作。

同时,还有另一部分学生会前往对口开设交通类专业的高校,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了解大学的专业学习情况。

“因为高一结束后,我们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细分,引导他们今后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方向。通过一周的职业体验,同学们对未来发展会有一个直观的感觉,这能帮助他们选择具体的专业方向。同时,另一部分同学在高校内度过一周,他们今后的规划,可能会更加偏重升学。”杭州交通职业高中教学副校长倪爱勤说。

到了高二的“学徒月”,学生们将拥有两至三周的时间,到相应的企业拜师学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会在师傅的引导下进一步深化体会,学以致用。倪校长说,“学徒月”不仅是学生实践学习的过程,也是企业提前“物色”人才的时刻。

来自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的高二学生金伟杰,刚刚结束了自己的“学徒月”,短短两周的时间,他表示收获颇多。“4S店有很多车型是之前在学校里没有接触过的,锻炼的面更广了。而且,企业有严格管理机制,不像学校那么‘包容’,这强化了我严谨的工作态度。接下来,我还将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多考取一些专业证,多去企业磨练,争取攒钱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汽车维修店。”金同学兴奋地说。

在结束了职业体验周和“学徒月”后,每年5月份,高三学生的“实习年”如期而至。上百家企业聚集交通职中,招兵买马,挑选人才。“这个‘实习年’就是顶岗实习了,学生和企业将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双向选择。”倪校长说。

一系列的合作过程中,交通职高和企业共同探索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工作机制,致力打造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学校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切实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财政投入优先保障教育,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同时,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教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区域教育能力保持全国前列,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升级到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职业教育不断开拓思路,创新理念,打造优势,在一次次华丽转身的同时,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天津特色、叫响全国的职教创新发展之路。

2015年11月,教育部批准本市设立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这是我国第一所本科层次的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职业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这所大学的设立不仅是在职教教育体系中搭建了本科层次的“立交桥”,打通了从中职、高职到本科层次、专业硕士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渠道,也是天津市与教育部共建示范区升级版的标志性成果。

最近一段时间,天津多所职业院校都在为即将于5月开启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做着最后的冲刺准备。今年将是天津作为大赛主赛场连续举办的第十届大赛。大赛不仅是学生技术技能学习成果的一个展示舞台,是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产业以及政府多元合作的平台,也让天津特别是海河教育园区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

这五年,是天津职业教育收获的五年。13所中职学校、7所高职院校通过国家级示范校、骨干校验收;摘取职业教育领域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桂冠;制定50个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开发448个职业技能“培训包”,职业院校年社会培训量超过26.5万人次。

去年3月,由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在泰国大城府建立的“鲁班工坊”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我国在海外设立的首个职业教育领域的“孔子学院”。一年来,“鲁班工坊”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把优秀职业教育成果输出国门与世界分享。同时,它也正在成为天津职业教育与世界对话、交流的实体桥梁。今年,天津创设的鲁班工坊项目将在英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加速推进。

天津职教正在走向世界。


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机制。建立职业院校与地方产业园融合发展机制,同步规划职业院校与地方产业园区,全省13个设区市中有9个市建立职教园区,70多所中高职院校入驻, 60%以上的县属中专新建校区位于产业园区中,实现了职业院校与地方产业园区同步建设、融合发展。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机制,成立29个省级以上职业教育集团,加盟中高职院校751所(次)、企业1471家,遴选26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创新“教学工厂”模式,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建立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预警机制,坚持“扬优、扶新、集群”的专业建设理念,定期发布预警报告,2016年全省职业院校新增42个与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相对接的专业。

强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建立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全流程质量管理。投入4000万元重点支持103个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课题研究,推动中高职衔接从学制衔接向课程衔接深化。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十二五”期间专项投入超过20亿元,加快建设融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实训基地。着力推动技能大赛“四覆盖”(学校、专业、专业教师和学生),将企业生产现场、工艺流程、技术要领与学校课堂相衔接。制订“双师型”教师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证书目录,实行职业院校教师职称单独评审,遴选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实施职业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积极服务劳动力素质提升和民生改善,“十二五”以来共培养296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在先进制造、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行业中,新增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全省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由231人提高到616人,近70%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县市就近就业。主动对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技开发平台,积极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今年信的内容:

山西省教育厅致全省初中毕业生及家长的一封公开信

亲爱的同学们,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

在这百花绽放、放飞理想的烂漫季节,正值豆蔻年华、青春萌动的你,一定抱着希望、揣着梦想,憧憬着美好的人生前途。在此,山西省教育厅谨向你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祝愿!

2017年中考来临之际,即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你,第一次站在了人生重要选择的十字路口,是上普通高中?还是上职业学校?还是其他选择?这个抉择,既关系到你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关系到你家庭的幸福与美满。其实这个问题不用纠结,只要你不放弃学习和深造,无论选择上普通高中还是职业学校,都有光明的前程。读普通高中,可以考大学,实现自己的价值;读中职学校,既可以考大学,又可以学到职业技能,一样可以成就出彩人生。因此,希望你和家人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从家庭、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认真思考、理性规划未来,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这个时刻,你们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我国教育体系的构成情况。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从高中阶段开始,教育分成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和应用本科教育。这两类教育并行发展、各有侧重且互联互通,共同承担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各种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会一门技能,富裕一个家庭,实现人生价值。选择职业学校,就是选择了“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成才之路。中职、高职、应用技术本科、专业硕士衔接互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你打开了成才通道,免学费和贫困生资助使你学费无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使你拥有就业创业本领。这些,可以让你潜心学习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发展自己的爱好,为自己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将成为时代风尚,青春宝贵,期盼你带着美好的理想,怀揣着中华复兴的中国梦想,抓住最佳的学习时机,做出你最明智的选择!

亲爱的同学,不论你的选择是什么,我们都真诚地祝福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辉煌!

山西省教育厅

2017年4月25日


5月2日,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和故宫博物院联合开展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获批,今年起,30名北京籍初中生将在故宫专家的口传心授下学艺,学成之后,将获得本科学历。

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捧红了一众文物修复师。但这一行当人才稀缺。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显示,我国有可移动文物共计10815万件(套),这些珍宝中需要修复的比例是37.12%。故宫修复部门也坦言,以现在的修复人员把现存文物修一遍至少还需百余年。

一位故宫修复师直言:“古有‘三十不学艺’的说法,现在招聘入职的新员工多是从三十多岁才开始学艺,手指已经硬了,很多需要手眼配合的技巧再学起来困难很大。”2015年,故宫和国职校联手,首次开设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至今,该专业招收了35位学生,故宫修复专家成为授课主力。但受学历限制,该专业毕业学生想要进宫修宝,还有难度。

为改变这一局面,今年,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和故宫博物院联合开展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2017年招生规模为30人,招生对象为符合当年中考升学资格的本市正式户籍考生。这批学生的学制和学籍管理按照“3+2+2”培养模式,前3年在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学习,为中职学籍;然后由联大培养两年,为高职学籍;再通过专升本转段,最终获得本科学历。该专业通过提前招生的方式进行,最低录取控制线为430分。


围绕产业需求,在专业链进行“撤、补、建、强”

“数控专业前些年很火,但学校通过市场调查后发现,用人单位招人很少招数控单一工种的学生,而是更喜欢综合性人才。”今年,广西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在机械制造、工业机器人等专业中开设数控课程,不再培养单一的数控专业毕业生。

近年来,柳州市以汽车、钢铁、机械三大核心产业为引领,坚持“撤、补、建、强”链原则优化专业布局,结合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确定重点建设专业大类,重点建设专业大类每所院校原则上不超过两个,非重点建设专业大类的专业原则上不再新设。围绕优势专业“强链”,缺失专业“补链”,战略性新兴专业进行“建链”,对不相适应需求的专业“撤链”,优化专业结构,不断提高专业与产业对接吻合度。

针对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基本建设不足、生源萎缩、布点过多、发展后劲不足的专业,柳州市进行关停,撤销了部分职业院校的文秘、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应用、供用电技术等42个专业。围绕产业链的上、中、下端要求,对于产业链上缺失的专业进行补充。与汽车产业链对接的专业集群,新增了新能源汽车、汽车车身维修技术、汽车服务与营销等专业,以补充汽车产业在物流、金融、销售及保险、交通信息、二手车交易方面的需求。

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以及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柳州市新建了工业机器人技术、空中乘务、智能产品开发、动车组检修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23个专业,应对新兴行业产业需求。重点建设面向汽车、机械、信息、现代服务业、轨道交通产业的“产业—专业”集群。

3年来,柳州市中、高职院校分别新增专业6个和44个,分别撤销专业11个和31个。柳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潘旭阳介绍说,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从职业教育“产业链—专业集群”对接入手,调整优化专业结构,鼓励每所中职院校重点建设两个专业大类,每个专业大类下设8至10个专业,非重点建设专业大类的原则上不再新设。

据了解,柳州市通过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了专业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专业服务产业能力进一步增强,机械制造、汽车、物流专业订单培养比例超过80%,市属职业院校共为产业输送2.7万多名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有力促进了柳州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佛山市禅城区中职招生举步维艰,从2011年至2016年高中阶段普职比逐年下降,三所中职学校中有两所都未达到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以上标准,面临整改。24日,在禅城区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禅城区教育局副局长吴伟清作贯彻执行《职业教育法》情况的报告时表示,光明职校已明确采取“转型”的整改方向,财经学校和华材职校也考虑合并。

中职现状 招生“鸭梨山大”

禅城区现有三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分别是华材职业技术学校、光明职业技术学校、财经学校。2010年前后,佛山市教育局曾提出高中阶段招生导向是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吴伟清介绍,近几年来,禅城区高中阶段普职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普职失调,中职招生举步维艰。

区教育局统计显示,最近6年来禅城区普职比(中职与普高招生比例)为:2011年6.1:3.9;2012和2013年6.4:3.6;2014年6.7:3.3;2015年6.8:3.2;2016年6.9:3.1。而纵观从2011年至2016年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分别为3648、4180、4295、4425、4757、5025人。“可看出普高招生在逐年增加,不断压缩中职生源,中职招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吴伟清说。

尽管随着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和万亿规模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建设,各行业、企业和社会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但是禅城区职业教育只有中职学校,没有高职院校,很多技术技能岗位中职毕业生无法胜任。

用地制约是导致禅城中职招生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吴伟清介绍,禅城区成立以来,职业教育用地至今仍没有改善,财经学校、光明职校占地面积小,华材职校分区办学,其中丝织路校区占地46亩,原规划是初级中学办学规模;南庄校区是借用南庄镇原中心小学用地办学,占地13.8亩;平洲校区为原农业学校,属飞地,且在南海东平河道边,规划建设困难。

据了解,佛山市在广东省的统一部署下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禅城区政府与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要求,到2018年,禅城区职业院校办学基本条件应全面符合国家设置标准,中等职业学校均达到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以上标准,实现100%优质学位。2016年12月,市教育局组织了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检查,其中财经学校办学规模和占地面积均不合格,光明职校则有7项指标均不合格,两所学校均面临整改。目前禅城区只有华材职校办学条件达标,且只有华材职校达到省重以上标准。

区教育局 近期对光明职校整改

按上级要求,对办学条件不达标或部分达标的学校采取“关、停、并、转”的整改措施,财经学校和光明职校正面临新的布局调整。

吴伟清透露,现光明职校已明确采取“转型”的整改方向,并将在近期完成此项任务。而对于财经学校,“我们思考采取财经学校和华材职校合并的途径,利用华材职校国家重点职校、广东省示范校、国家示范校的平台,整合资源,优化专业布局,分校区打造不同的品牌专业,进一步提升禅城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此外,“从职业教育长远发展趋势考虑,禅城将充分利用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的契机,扩大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争取更大更适合的办学场地,畅通成才渠道,以职教园区发展方式,从中职向高职发展,实现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吴伟清说。

人大代表 中职专业设置应更接地气

禅城区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伍启乐建议,当前发展好禅城职业教育应着力解决几个问题:首先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让中职学生有畅通的继续教育渠道。他建议或者在华材职校的基础上扩展高职教育,或者兴建一所高水平高职学校。其次中职专业设置应更接地气,“禅城作为中心城区,有很多适合中心城区的人才需求,比如旅游、物业管理等,但是现有的职校在这些专业方面的课程设计比较弱。”此外加大对职业教育前途的宣传力度,以“工匠精神”引导职教方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消除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来自佛科院的区人大代表谢海青则建议,每年招生前,中职学校的老师应向北大清华等名校学习,沉下身子到各个初中去宣传自己。同时,职校老师要有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我与几名职中的老师交谈,他们在讲到自己的工作时,说我们的学生都是三流学生,学习差的学生”。


4月21至22日,安徽省教育厅在蚌埠召开2017年度全省职成教工作推进会。各市、直管县教育局、淮北市职教办分管同志,厅属中专学校校长和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以及省职成教学会负责人参加会议。省教育厅副厅长解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要求,全省职成教战线要紧紧围绕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这一主线,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稳中求进、内涵发展,问题导向、创新推动,真抓实干、注重实效的基本思路,着力推进我省职业教育朝着现代化目标奋进。

11.jpg

解平深入分析了当前职成教工作面临的重要发展机遇。他指出,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和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决定的出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条例的颁布和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若干意见的制定,职业院校“双一流工程”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的实施;以及安徽省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新政策新措施的出台,从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都将为推进职业教育朝着现代化目标迈进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力量,也将对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和提升现代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解平要求,2017年安徽省职成教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强化内涵发展,做到“三稳”“三进”,切实“抓好三个重点”“补齐三个短板”“攻克三个难点”。“三稳”,即方向要稳,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培养工匠和技能人才的办学方向;目标要稳,必须加快构建从中职到高职到应用型本科的职业教育的体系,必须做强中职、做优高职、做大培训和做好职业启蒙教育;阵地要稳,要下力气打好中职教育这个基础,毫不动摇地坚持职职普大体相当的原则。“三进”,即服务要进,职业教育服务供给侧改革要跟进;内涵要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模式创新和产教融合等要跟进;队伍要进,高水平的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要跟进。“抓好三个重点”,就是进一步做好整合资源、优化结构,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补齐三个短板”,就是补齐办学条件短板、补齐人才成长通道不畅短板和补齐终身教育体系短板。“攻克三个难点”,就是要全力攻克中职招生、校企合作和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等难题。

22.jpg

会议组织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蚌埠职教园区及有关学校。蚌埠、合肥、亳州、阜阳、安庆和安徽机械工业学校分别作出大会交流发言。省职成教学会会长李兴旺以《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探析》为题作专题报告。会上,解平还与教育调研组的同志一起,专门召开了教育专题调研座谈会,听取与会同志的意见和建议。

3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在法国巴黎总部举行签约仪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合作局局长Jean—Yves Le Saux和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总经理姚义纯分别代表双方签字。

此次签约仪式共涉及两项内容:一是将在河北省唐山市举行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二是将在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设立世界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探讨职业教育未来之路

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1987年,第一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在德国柏林举办,确立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1999年,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在韩国首尔举办,确立了职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是通向未来的桥梁;2012年,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在中国上海举办,进一步明确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以确保所有青年和成人均能获得工作和生活所需的技能。

据悉,2017年6月,新一届(12+5)的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将在河北唐山举办,届时将会有100多个国家的教育部部长或副部长、政府间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基金会和工业界的代表出席,共同探讨未来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距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已过去五年。在这五年期间,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如何保持优势继续发展?如何应对挑战解决困难?此次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的召开将共同研究这些紧迫课题。

向世界展示新唐山

此次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举办地选在唐山,看重的是唐山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唐山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虽然经历了一场大地震,但仍然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且处于优越的地理位置。

2016年,唐山举办过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第十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第二十五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等重大国际性会议与国家级活动,已经充分具备了举办国际性会议的丰富经验与经济条件。此次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的举办,是唐山再一次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

促进中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在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上,一直以超前的眼光、战略性谋划布局健康发展,他们紧抓国内、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动向,走在时代前沿。以敏锐的洞察力分析研判世界职业教育发展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通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密切联系,极力促成此次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的召开,期望为更多人带来福音。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将全程参与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的筹备及举办,打造国际职业教育品牌,促进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

尤其可喜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在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设立世界职业教育培训基地。这不仅是对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空间的肯定,更是对其的鼓励。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自建立以来,一直走国际化高端路线,与多个国家的教育机构、知名学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促进国际化办学与国际交流,引进国际先进教学理念与教育成果,优化中国职业教育;同时致力于将中国职业教育推向世界,扩大中国职业教育的影响力。世界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的设立,将进一步推动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的国际化进程,促进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职业教育水平向深层次提高,也使其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4月18日,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正在贵阳举行,作为大会的出席代表,罗冉格外关注主会场内关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各种“妙招”。

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罗冉的工作,大有可观。

与此同时,会场外243公里,毕节市双山职教城的6所学校、3.5万名学生已经进入新学期。在那里,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节市财贸学校、毕节市体育职业学校、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毕节市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毕节市工业学校,共同构成了双山职教城注重技能培养,紧扣市场急需专业办学的特色。

毫不夸张,双山职教城正在成为毕节市脱贫致富、地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新引擎。

“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让毕节市更多的来自贫困家庭的学子有了进入校园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也为他们的未来打开一扇窗。”罗冉深知这扇窗户之外,是即将到来的小康之路。

阻断贫困传递,贵州职业教育正在发力。 

实施教育“9+3”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2013年3月,贵州省印发《贵州省教育“9+3”计划实施方案》,即巩固提高9年义务教育,实行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实施以来,连续三年压缩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行政经费的5%共12亿元,纵深推进,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贵州省基本普及15年教育和实现2020年与全国全面同步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9+3”计划给罗冉的许多学生送去了希望,“许多原本初中毕业就要出门打工的学生,通过职业教育,改变了命运。”在罗冉看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更多的农村孩子能读书、学技能,让他们获得更多赚钱谋生的机会,最终能改善其家庭生活。

相关资料显示,近3年,毕节双山职教城为社会输送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由于技能水平扎实,大部分毕业生已经作为企业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平均工资3000元以上,为自身家庭的脱贫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脱贫的600余万人中,职业教育直接带动了40万人脱贫,有效帮助农村家庭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何志富是毕节职业技术学院2016届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2015年10月,他向学校提出大学生自主创业申请发展雏鸡养殖。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何志富创办的养鸡场,存栏量由创业伊始的400羽发展到现在的4000多羽。两年未满,何志富的创业项目,已经实现盈利10万余元。

“知识改变命运。拥有一技之长,就不会再向贫困低头。”在罗冉看来,职业教育的“造血扶贫”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9+3”计划,毕节市职业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建设、规范办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毕节全市共有30余万人接受职业教育,其中24.58万人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带动93.45万贫困人口有效脱贫,实现了“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目标。

近年来,晋城市通过整合职业教育各类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途径,加紧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转型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持。

积极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今年,晋城市将以组建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为契机,按照发展、壮大一批有条件、有潜力、有特色的,撤并、整合一批空壳校、无特色、无前景的,改制、转型一批条件不利、发展不力的高、中职院校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条件成熟的职业院校撤并、整合,努力消除中职学校同质化现象,扩大优质资源,提高办学效益。1月份,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挂牌成立,整合了市中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释放了职业教育能量,对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各职业院校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自身办学能力,形成了错位竞争、多点开花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加强工学结合,完善顶岗实习制度,完善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生产实训、交流任职、员工培训、协同创新等制度,积极开展变招工为招生、现代学徒制试点等工作,切实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实践技能和创业就业能力。市职业技术学院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每年承办全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技能型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果。

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各职业院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开设了一批与我市产业相适应的专业课程,坚持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本领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对课程结构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增大了专业课与实训课的比重,突出实训教学环节。加强沟通交流,把握内涵,找准定位,加快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增强促进转型升级、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各校还通过职业教育活动周、宣传月、体验月等方式,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鼓励广大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技能,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2017年3月25日,广东省职业教育学会机电教学指导委员会2016年年会于在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报告厅隆重召开。来自全省学会下设机构、部分中高等职业院校校长、专业带头人和行业企业代表等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届年会是在全国职业院校深入探讨“中国制造2025”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的热潮中召开的。会议主要讨论机电专业相关的产业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等实质性问题。当前,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为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探索一条“中国制造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讨论。

本届年会为期一天,共分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介绍出席会议嘉宾及领导致辞,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郑伟光校长、广东省职业教育学会李小鲁会长分别致辞。郑伟光校长介绍了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概况,并对与会代表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李小鲁会长介绍了广东省职业教育学会和机电教学指导委员会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与机电及相关专业的关系,肯定了广东省开设机电专业的院校对服务“中国制造2025”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1.jpg

广东省职教学会会长李小鲁致开幕辞

2.jpg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郑伟光校长致开幕辞

年会第二个板块是行业企业专家发表主题演讲,德国陆科斯德公司亚太区总监图安(中文名)先生介绍了中德4.0智造应用公共实训中心建设情况、德国陆科斯德公司聂磊博士介绍了新能源公共实训中心建设情况、德国工商联合会托斯藤.施瓦茨(中文名)分析了智能制造对职业人才培养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库卡机器人教育行业经理孙晶提出了服务产业升级人才培养方案。会中,李小鲁会长与德国专家图安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分别探讨了办公室生产力、信息物理系统等一系列高水准问题,并提出了对以上问题的看法和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引起与会者一致的共鸣,全场气氛达到高潮,演讲最后主办方还进行了抽奖活动,使会议专业但不沉闷,演讲环节在轻松愉快中结束。

3.jpg

德国专家图安发表“中德4.0智造应用公共实训中心建设”演讲

4.jpg

李小鲁会长与德国专家图安交流专业问题

5.jpg

德国专家托斯藤.施瓦茨发表“智能制造对职业人才培养的挑战和应对”演讲

年会第三板块是全体合影及参观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场地。与会代表分别参观了电气技术学院、先进制造技术学院、汽车学院等实训场地,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6.jpg

全体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机电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每年举办一次,是规模和社会影响较大的学术盛会,年会已成为学会的一个品牌活动,成为提高职业教育学术创新能力,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