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设立整合各类专项资金,综合运用财政奖补、购买服务等手段,形成政策组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一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对重点工科专业、紧缺艰苦专业给予重点支持,并逐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水平。
二是支持教育体系建设。安排资金支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建设等。
三是建立投入奖补机制。综合考虑市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办学水平等,建立市县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发展考核奖补机制。
四是支持人才培养试点。省级财政采取奖励补助、政府购买等形式,推动建立以学校、企业二元主导的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力培养模式。
五是促进产教融合发展。从提升高校办学水平专项中安排资金,支持18所本科高校整体转型试点和13所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专业群建设试点。
六是支持民办职业教育。面向全省民办高校购买服务,对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举办投入较高专业及紧缺专业,按学生数给予一定的生均拨款补助。
七是加快教师队伍建设。从2015年起实施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补助政策,支持省属高职、中职学校按不超过总编制的30%自主聘请兼任职教师。
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人才体系的优化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月22日,山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实施山东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意见》,推出一系列重磅措施为职业教育发展把脉。
具体的提升计划中,培育优质的中高职院校成为重点。“这一系列的提升计划都有利于破除社会对于职教不如普教的错误观点,这其中提质中高职院校成为重点。”青岛市区一所职校负责人表示。根据意见,到2020年,山东要建设6所以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20所以上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优质高职院校,打造山东高等职业教育优质品牌,提升全省高职院校整体办学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
鲁教职字〔2017〕6号
各市教育局、财政局,各高等职业院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精神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4〕19号文件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政策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5〕17号)要求,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加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十三五”期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决定实施山东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按照整体设计、统筹推进、强化特色、提高质量的原则,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提升职业院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全省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全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效推进,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共享,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逐步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不断增强,培育一批办学理念先进、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示范性优质职业院校,加快顺应时代要求、具有山东特点、走在全国前列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步伐,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三、建设内容
(一)加强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支持建设一批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的优质职业院校,引领全省职业院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
(二)推进品牌专业(群)建设。支持产业发展急需、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品牌专业(群)建设,突出专业特色,深化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重点打造一批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国家级骨干专业和省级品牌专业(群),带动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三)深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完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开发形成中高职贯通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建设一批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专业教学资源库,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支持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引导广大教师围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质量保证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
(四)完善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支持建设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校和企业,加大对合作办学的政策支持力度。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现代学徒制试点。开展社会力量参与公办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改革,推进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试点工作。启动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改革试点,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
(五)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政行企校协同培养教师的新机制,聘请能工巧匠进职校,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技术研发能力,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青年技能名师,建设一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学团队,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师资保障。
(六)推动职业院校文化育人工作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创新德育实现形式,推进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加强技术技能文化积累,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统筹推进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四、建设任务
(一)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项目。
1.建设目标
促进一批优质高职院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大幅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实质性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学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使之具有一流的专业、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条件和一流的社会服务。到2020年,建设6所以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20所以上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优质高职院校,打造山东高等职业教育优质品牌,提升全省高职院校整体办学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
2.建设周期
2017—2020年,分两批遴选建设。2017年,遴选第一批16所左右院校进行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2018年,遴选第二批10所左右院校进行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建设期3年。
(二)山东省中职示范性及优质特色校建设项目。
1.建设目标
到2020年,重点建设100所示范性及优质特色中等职业学校。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立能力本位、对接紧密的课程体系,打造高水平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就业有优势、发展有潜力的特色品牌专业,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提高学校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使其成为凸显山东特色、跻身国内一流、接轨国际水平的现代化职业学校。进一步增强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大幅度提升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建设周期
在2016年立项建设30所学校基础上,2017—2020年,再遴选建设两批。2017年、2018年,每年各遴选35所左右学校进行示范性及优质特色校立项建设。建设期3年。
(三)职业院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课程体系建设项目。
1.建设目标
到2020年,建立200个左右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形成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进一步拓宽学生学业进升路径,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型、高层次技术性以及其他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实现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等各层次教育人才贯通培养,增强教育服务产业能力。
2.建设周期
在已完成120个的基础上,2017—2020年,再遴选建设3批。2017年,遴选40个左右;2018年、2019年,每年各遴选20个左右。建设期5年或7年。
(四)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项目。
1.建设目标
到2020年,开发完成180个左右专业教学指导方案。通过开发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标准、行业技术规范、职业资格标准有效对接,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贯通培养。
2.建设周期
2017—2020年,每年遴选45个左右专业进行开发。建设期1年。
(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1.建设目标
到2020年,遴选立项1600项左右教学改革项目。鼓励职业院校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围绕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深入研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特别是研究山东省乃至全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教育教学改革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水平,通过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和鼓励学校创新实践相结合,培育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务实有效、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突破创新、国内领先水平的教学成果。
2.建设周期
2017—2020年,分两批遴选建设。2017年、2019年各遴选1次,每次立项800项左右教学改革项目。建设期2年。
(六)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
1.建设目标
到2020年,遴选立项200个左右中职品牌专业、200个左右高职品牌专业群。通过职业教育品牌专业(群)建设计划的实施,建立我省职业教育专业标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整体改革;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促进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实验、实训、实习设施现代化建设,打造一批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品牌专业(群),引领和带动全省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2.建设周期
2017—2020年,每年遴选建设50个左右中职品牌专业、50个左右高职品牌专业群。建设期2年。
(七)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
1.建设目标
到2020年,遴选立项3000门左右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紧紧围绕山东省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面向布点多、在校生数量大的专业(群),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重点,通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职业院校共同建设,初步构建起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2.建设周期
2017—2020年,每年立项建设600门左右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其中,中职学校200 门左右、高职院校400 门左右。建设期1年。
(八)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
1.建设目标
到2020年,遴选立项40个左右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选择与我省产业规划及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布点量大的专业,建设代表全省水平、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并推广使用,带动全省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整体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2.建设周期
2017—2020年,每年遴选立项10个左右教学资源库。建设期2年。
(九)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1.建设目标
到2020年,遴选立项160个左右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完善学徒培养的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推进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学校、企业、行业和社会第三方机构参与的评价机制,切实提升学生岗位技能,提高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健全现代学徒制的支持政策,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合理报酬,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
2.建设周期
2017—2020年,每年遴选立项40个左右专业点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期3年。
(十)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1.建设目标
到2020年,遴选建设800个中职实训基地、100个高职实训基地。根据全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成一批具备教学、科研、开发、生产和培训等多种功能的实训基地,显著改善办学条件;发挥实训基地建设对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职业院校与当地产业布局、发展规划和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促进本地区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协调发展。
2.建设周期
2017—2020年,每年遴选建设200个左右中职学校校内实训基地、25个左右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
(十一)能工巧匠进职校项目。
1.建设目标
到2020年,设立720个特聘岗位。充实中职学校教师数量,有效缓解中职学校紧缺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实践指导能力薄弱的状况,提高我省中职学校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水平,推动职业学校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推动专业建设和人事制度改革。
2.建设周期
2017—2020年,每年设立180个中等职业学校特聘技能教师岗位,用于聘任行业企业能工巧匠。
(十二)职业院校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1.建设目标
到2020年,遴选建设400个省级教学团队。引导职业院校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双师”素质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加强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我省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2.建设周期
2017—2020年,每年遴选建设中、高职各50个左右省级教学团队。
(十三)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培养计划。
1.建设目标
到2020年,遴选培养400名左右青年技能教师。通过重点培养,着力提升职业院校青年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专业实践能力、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队伍,全面服务全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建设人力资源强省提供人才支撑。
2.建设周期
2017—2020年,每年遴选培养中、高职各50名左右青年教师列入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培养计划。培养期3年。
(十四)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名师认定项目。
1.建设目标
到2020年,评选认定200名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加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德建设水平、教学能力、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促进中青年优秀教师成长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2.建设周期
2017—2020年,每年评选认定50名左右省级教学名师。
(十五)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和企业认定项目。
1.建设目标
到2020年,评选认定120个左右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和企业项目。坚持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宗旨,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增强校企一体化办学活力;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深化教育链产业链融合,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服务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2.建设周期
2017—2020年,每年评选认定30个左右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和企业。
(十六)山东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创新实践工程。
1.建设目标
到2020年,评选认定40个左右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省级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机制,以加入自愿、退出自由、育人为本、依法办学原则,鼓励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加入职业教育集团,探索多种形式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创新集团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全面增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活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2.建设周期
2017—2020年,每年评选认定10个左右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省级骨干职业教育集团。
(十七)山东省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试点项目。
1.建设目标
到2020年,遴选认定40个左右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试点项目。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法人产权制度,引导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境内外非公有资本等与职业院校双向进入、相互融合,整合汇聚优质资源,以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形式明确职业院校法人财产权。认真推进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建立以学校章程为办学基础、与多元化办学产权结构相适应的现代职业学校治理结构,健全由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团体或个人、教职工代表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或董事会,全面推动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建设周期
2017—2020年,每年遴选认定10个左右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试点项目。建设期2年。
五、保障措施
各市、各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根据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结合实际,围绕影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明确目标要求,认真制定质量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确保各项建设任务取得实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各职业院校要充分认识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上来。各市教育局要充分发挥统筹规划、宏观管理作用,主动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协调项目预算、保证任务落实。各职业院校是实施质量提升计划的责任主体,要成立专门机构,统筹负责本校建设任务的规划和实施,研究制订项目实施方案,细化工作安排,加大推进力度。
(二)加大经费投入。“十三五”期间,省财政在统筹中央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和整合省级现有职业教育资金的基础上,加大对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投入力度,支持重点建设任务顺利推进。按照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各市、县要切实承担投入主体责任,加大对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经费支持力度,不断提高所属职业院校经费保障水平。各地要严格落实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用于职业教育政策。职业院校举办方要根据各校建设任务,筹措建设资金,指导学校制定建设计划、督导任务实施。各职业院校要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确保高质量完成立项建设任务。
(三)强化管理指导。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建立项目遴选、公示、中期检查和验收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的检查、审计和绩效考评。各市和职业院校要加强专家队伍建设,组织开展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跟踪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并及时进行检查指导。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财政厅
2017年2月20日
山东省继去年11月底公布省属高校32个一流学科之后,2月15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发出《关于实施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的通知》,启动实施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至2020年,建设6所以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20所以上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优质高职院校,打造山东高等职业教育优质品牌,提升全省高职院校整体办学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通知要求,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建设一批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产教融合紧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的优质高职院校,通过实施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促进项目建设院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大幅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实质性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学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使之具有一流的专业、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条件和一流的社会服务。到2020年,建设6所以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20所以上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优质高职院校,打造山东高等职业教育优质品牌,提升全省高职院校整体办学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
建设内容:
一、体制机制创新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和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推进特色二级学院建设。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促进学校管理重心下移。改革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办法,改革教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实施学分制管理改革,实行弹性学制。
二、一流专业建设
加强专业(群)建设,聚焦专业方向、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教学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育人,建立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探索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加强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深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在行业有影响力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三、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探索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培养造就一批社会知名度高、行业影响力大的“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四、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
推动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发中心、公共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载体,提高应用技术的研发和协同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教师技术服务的制度与政策,引导教师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技术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行业企业的技术革新与发展,为产业升级服务。利用院校资源广泛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和社区教育,提高对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贡献度。
五、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推进智能校园建设,全面提升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发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和生产实际教学案例等,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形成课堂教学新形态,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广泛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
引进与利用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国际标准相对应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鼓励一流专业的课程与发达国家互通互认。拓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扩大师生双向交流规模。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输出能力。加强教师出国(境)培训,具有国(境)外研修培训经历的教师达20%以上。
七、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建设
树立先进质量理念,提升质量管理成效。按照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有关要求,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
八、特色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学校文化育人的整体功能,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尊重创造、尊重学生的校园氛围和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凝练学校特色和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核心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行业企业文化,发扬工匠精神,打造品牌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与职业精神。
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由山东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共同组织实施。2017年初,遴选第一批16所左右院校进行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2018年初,遴选第二批10所左右院校进行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建设期为3年。2019年底,完成第一批项目建设并进行验收;2020年底,完成第二批项目建设并进行验收。
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建设期间,通过年度绩效考核、中期检查、项目验收等程序,对立项建设院校实行动态管理,对考核、检查、验收不合格的院校,终止立项。
申报院校应为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突出,办学实力强,社会认可度高,有3届以上毕业生,且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获得通过。
近3年内,经查实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院校,不具备申报资格:
1.基本办学条件有红、黄牌记录的;
2.在招生中有虚假宣传和违规行为的;
3.有校园不稳定事件,并已造成较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
4.在政府资助或奖励项目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5.有其他严重不诚信行为的。
从江苏省教育厅获悉,近年来,江苏高职院校通过扩大招收东南亚、非洲等地留学生,探索海外办学,为“一带一路”建设输出本土化技能型人才。2016年,全省高职院校招收留学生2655人,同比增加近两倍,其中约90%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在读留学生126人,东盟国家学生约占九成。该校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刁翔正介绍,留学生到校后在保证基本学时的基础上第一年集中学习汉语,第二年和第三年根据个人意愿分散至专业院系学习。去年,学校在第一批毕业的27名留学生中择优推荐进入江苏本科院校继续学习,升本率达45%。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成斌说,语言文化交流是实现互联互通的第一步,而招收留学生是最好的方法。在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来留学的同时,江苏一些职业院校陆续赴境外建立海外学院或培训中心,为具有跨境生产经营业务的中国企业“订单式”培养海外本土化人才。
2012年,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红豆集团与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在当地共建培训中心,为中方企业管理人员和当地技术工人开展职业培训、汉语培训。截至2016年底,已开设10期培训班,培训两国人员2.5万人次。
“中国企业‘走出去’迫切需要在当地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在这方面优势突出。企业和高职院校合作,能更好地进行本土化培训。”王成斌说。
为了引导、鼓励高校和中职学校老年服务管理类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浙江省级财政将在5年间对2500名入职者实行入职奖补,改善养老护理队伍人才结构,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
浙江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人力社保厅近日联合发出的通知指出,全省奖补对象包括中职的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家政服务与管理、护理、中医护理、中医康复保健、康复技术、营养与保健、家政服务等专业;高职的护理(老年护理方向)、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家政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本科的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等专业。
据了解,高等院校本科和专科(高职)奖补费分别为4万元、2.6万元,中职2.1万元。有条件的地方,还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补助标准。奖补时限从毕业生入职与养老服务机构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算,满5年给予一次性奖补。
全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
高职就业率连续3年与本科生基本持平
就业率是检验高职教育教育质量的一把尺子。日前,省教育厅发布《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我省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三年与本科生基本持平。另外,高职学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与毕业当年相比,增幅达94.87%。
去年高职就业率达91%
据悉,全省现有高职高专院校69所,专业点1587个,全日制在校生48.45万人,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录取注册新生18.64万人。
《报告》显示,2016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1.05%。值得一提的是,从2013届低于本科1.94个百分点,到2014届赶上本科,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连续三年与之基本持平。哪些专业最好找工作呢?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排名前十的专业集中在交通运输、制造和医药卫生等3个大类,其中交通运输大类专业4个,制造大类和医药卫生大类分别为2个。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认为,这反映出我省近年来轨道交通、机械装备制造、汽车制造以及生物医药产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强劲需求,同时也反映出对接湖南支柱产业的高职特色专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毕业三年后月收入增幅达94.87%
根据对往届毕业生月收入情况的调查,2011、2012、2013届毕业生在毕业当年的月收入分别为1667.35元、1887.22元、2178.77元。但毕业三年后,这三届学生的月收入分别达3430.4元、3818.5元、4245.8元,其中2013届毕业生月收入增幅达94.87%。此外,2013届毕业生近三年发生过职位晋升的比例达37.5%,其中晋升2次的达14.4%;从生产岗位晋升到管理岗位的达17%。这表明,经济新常态下高职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职业竞争能力。
三年撤销专业点367个
为了适应湖南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趋势,全省高职院校也一直在调整专业结构。 2014-2016年,全省新增专业点213个,撤销专业点367个。目前共有专业点数1503个,其中,面向第一产业的专业点数基本保持稳定;面向第二产业的专业点数从699个减少到678个,减少了3%,与第二产业产值占比下降4.1%基本吻合;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点数从745个增加到788个,增长了5.8%,与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上升4.5%基本吻合。全省初步形成了与产业发展格局相匹配的专业布局。对此,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布局与产业发展更加契合,基础能力和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已成为保障湖南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主要阵地。
大连市
现代职业教育加速推进。制定了职教基地起步区入驻学校整合搬迁工作方案,整合组建的大连市建设学校、大连电视学校新校区建设加快推进。引导职业学校开设经济社会发展紧缺专业,调整、新增18个职教专业。组建服装产业职教集团和金普新区特色职教集团。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职业体验活动,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
青岛市
加快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加快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建立普职融通、中高职一体化发展、校企深度融合机制。在6所职业学校和4所普通高中学校开设普职融通试点班。推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在15个中职学校的24个专业开展五年制贯通培养试点。新增中职、普通本科“3+4”对口贯通培养试点中职学校3所,试点学校总数达到11所,试点专业达到14个。新增9个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30余个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单位,深入开展校企一体化培养。
宁波市
持续推进职业教育品质提升。推进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项目建设。新认定宁波大学“宁波港口经济圈”等5个市级协同创新中心,市级协同创新中心增至12个。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高职院校成为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推进职业教育开放示范区建设,启动“中职校长领导力提升项目”,遴选10名中职校长,打造甬派职教管理名家。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与英国诺丁汉中央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在汽车专业引入IMI(英国汽车工业学会)的教学与认证体系。制定《关于深化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融通的意见》,稳步扩大普职融通改革试点规模,推进普职教育资源共享。宁波中职代表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46个一等奖、49个二等奖、19个三等奖,连续第四年位列全国金牌榜第二名。
厦门市
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推进轻化校整合提升、演艺职业学院新校区、信息学校教学综合楼、工商旅游学校体育馆、城市职业学院体艺馆等项目建设,在翔安、同安初步选址拟新建公办中职学校。举办90场“厦门市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工商旅游学校的互联网+文化创意专业群等4个专业群被确定为福建省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联合举办2016年厦、漳、泉三市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竞赛。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厦门代表队共获得一等奖24个、二等奖35个、三等奖33个。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厦门代表队共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21个、三等奖55个,我市4所中职学校获奖总计囊括全省参加国赛中职学校的前四名。在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团体总分排名全国第六,荣获本届大赛最佳组织奖,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初步形成。推进国家级、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国家级、省级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建设,湖里区获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推动社区书院建设,开设社区书院总部和41个社区级书院。举办全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拓展终身教育活动领域。
深圳市
引入优质国际资源助力职业教育加快转型。起草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意见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绘制打造国际一流职业教育体系蓝图。引进优质国际职业教育资源取得重大进展,与瑞士大学、德国巴伐利亚州签署职业教育合作协议,与德国合作建设中德先进制造技师学院,龙岗中德国际职业学校成立。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国家级骨干院校验收。新增30个职业教育校外公共实训基地,提供2320个实训岗位。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共获13个一等奖,再创历史加急。成功承办2016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为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网络联盟成员城市。新建50个学习型社区,累计达到190个,超过全市社区总数的四分之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坚持以教育内涵发展为主导,更加注重教育发展的平衡性,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召开了兵团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兵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兵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制定并落实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实施方案》,确定了2所高等职业院校承担34个任务和12个项目的建设。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布局,新增23个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专业,实现了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的无缝对接。提高职业教育管理水平,制定《兵团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6—2018年)实施方案》,建立职业院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推进中职学校章程建设。提高职业院校教育质量,编制《兵团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和《兵团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完善了兵团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机制,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抽测,对兵团2所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进行验收。组织14所职业院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二等奖5个,三等奖13个。
2016年11月,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全文,要求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浙江: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评正高
中小学老师也能当上“教授”啦!2月4日,浙江省2016年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通过人员名单结束公示,来自中学、小学、学前、职教、特教等学段的132名老师顺利通过公示期。接下来,名单报教育部、人社部备案同意后,这些老师就能真正获评。
据介绍,正高级职称相当于大学里教授的职称,与工资待遇等直接挂钩。而此前,中小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为副高级。此次通过评审的教师约占浙江省50多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万分之三左右。浙江省教育厅人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教师参加了论文鉴定、面试考核(含说课和论文答辩)两轮比拼。评审专家从教学能力、是否为所在学校或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是否有示范引领作用等多个方面进行评比。
江苏:推动用人单位自主评职称
2017年,江苏省将按照谁用人、谁受益、谁评审的原则,科学界定、合理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限,逐步向符合条件的设区市下放副高职称评审权,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其他人才密集的企事业单位按照管理权限自主开展职称评审。
按照中办、国办的相关意见,职称改革的关键是去行政化,赋予用人单位在职称评定中的相关权力。但也有人担心,权力下放后,用人单位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评审标准参差不齐怎么办?出现打人情分的现象怎么办?
“如果高级职称评审权最终下放到具备条件的高校,接招的高校都会慎重对待这一权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事处处长金自康坦言,职称评审到学校这一层面就是终审,如果评出来的教授学生不认可,社会不认可,对于学校的名声也是一种打击。
据了解,江苏将专门出台下放省属高校职称评审权的具体实施意见,同时建立倒查追究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评审专家遴选机制,加强评审专家库建设,实行动态管理。
上海:申报高级职称可不受学历限制
上海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透露,预计2017年一季度,上海将出台职称改革新政,针对职称外语、计算机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改革、加强和完善。
2016年上海出台《关于完善本市科技创新领域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的实施细则》,为原本受制于学历、资历不够,无法晋升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敞开大门,建立“绿色通道”,只要业绩优秀,就可以申报高级职称。此外,细则还按照分类评价原则,不再对工业应用开发领域人员发表学术论文作硬性规定,转而将项目技术总结、典型工作案例等形式一并纳入理论水平评价的范围,有效破解了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一直在“学术性”和“应用性”之间徘徊的现实难题。
上海市人社局表示,此次新政出台,上海将按照“干什么评什么”的分类评价原则,破除学历和资历限制、畅通优秀人才职称申报通道、改革论文评审方式,并建立完善海外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充分保护各个层次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天津:高校医院推行职称“以聘代评”
天津市人社局发布消息称,天津市将加快职称制度改革,建立职称与职业资格衔接机制,专业技术人才取得职业资格即可认定其具备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在具备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推行职称“以聘代评”。
今后,天津将建立职称与职业资格衔接机制。逐步将正高级职称评审推广到尚未设置正高级职称的全部系列;实行职称评价结果与聘用、考核和晋升等相衔接;建立职称与职业资格衔接机制,专业技术人才取得职业资格即可认定其具备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
天津还将建立职称申报诚信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对学术技术造假“一票否决”。论文不作为应用型人才限制性条件。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确定北京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找准职业教育发展定位,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月8日上午北京市教委召开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座谈会。会议由市教委副主任黄侃主持。
在北京市“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的背景下,针对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围绕北京市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时期如何适应和调整,与会代表提出一系列思路与措施:
一是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努力发展精品化、国际化、高端化职业教育。强化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弘扬工匠精神,改变社会重学术、轻职业的教育现状。
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打破产教藩篱,稳步推进贯通培养模式试验。引入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办学,建设适应首都生产、生活服务业发展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超前培养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全产业链人才。
三是整合教育资源。组建京津冀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引导职业院校加强跨区域合作,促进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加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职业教育师范学院,培养职业教育发展所需的专业教学队伍。
四是注重创新发展。创建北京市职业教育在线平台,集中力量开发优质课程,并对社会开放共享。注重在职业教育建设中将职前与职后融通、职业技术与素养融通、学段间学历融通。提前筹划疏解后教学服务保障和转岗企业职工再培训工作。
黄侃强调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服从和服务于北京的城市发展规划,以建设高质量、精品化的职业教育为目标,探索体制机制创新。要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形成订单式培养,共同打造职业教育高地。要尽快出台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的相关政策,做好极具首都特色的北京职业教育。
教育部职成司、北京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相关部门及市教委负责同志和部分区教委、中高职职业院校领导以及联想集团、用友新道等企业代表共20余人参加。
江西省
扭核心促协调,让教育改革发展的质量“好”起来。高中教育持续协调发展。中职招生人数26.04万,排名全国第三,占高中教育招生总数的46.5%,实现大体均衡。
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服务“三农”工作初见成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初见成效,全省已撤销、合并中等职业学校共计158所。推出职业教育培训“八个一”措施,服务现代农业强省建设。
高校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推进16所高职院校联合11所本科高校在24个专业开展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
山东省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3+2”“3+4”试点院校达到81所,专业点达到147个,年度培养规模达到1万余人。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支持50所职业院校与惠普、西门子等知名企业进行战略合作,遴选认定20个省级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和企业,组建9个省级职教集团。扎实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全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已覆盖15市,项目合作企业共计153家,涉及13个专业大类、30个专业方向。在全国率先启动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9个项目总投资达到28.8亿元。加强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25所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全部通过验收,重点建设了204个专业点,新增合作企业3244家。大力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划拨经费2.6亿元,启动首批30所省级中职示范校及优质特色校建设工程。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大赛。
河南省
职业教育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继续实施“四项计划”,加大对品牌示范校和特色院校经费投入,按因素分配法投入3.72亿元。完成了国家第三批21所示范校、省级品牌示范院校和66所第二批特色院校的验收工作,并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
湖北省
着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校企合作育人,制定印发《湖北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方案》,确定武汉、襄阳、宜昌、荆州等4个试点区域和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36所中高职学校等试点单位,合作企业200余家,参与学生5000余人。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印发《关于支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强校企合作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出台了加强校企合作8项优惠政策。
湖南省
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实施卓越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和特色专业体系建设计划,立项建设了一批卓越职业院校、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和中高职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落实国家和省委部署,起草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重要文件。通过分类考试录取已成为职业院校招生的主渠道。
教育投入进一步巩固,研究制定了中职、普通高中的生均拨款制度。
广东省
现代职业教育综合试点省建设有序推进。印发《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区)的指导性意见》,确定佛山、茂名、中山、东莞等4市委第一批省财政支持的创建单位,共投入超6000万元予以支持。启动中职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和质量年度报告工作。印发《关于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施意见》,共23所高职院校48个专业点开展试点。9所高职院校和179所中职学校在585个专业点实施三二分段对接,高职院校招生计划达2.63万人。批准8所本科院校15个专业点与11所高职院校开展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23所高职院校的29个专业点与13所本科院校开展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
自治区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了“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成立了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盟,实施职业教育“伴随企业走出去计划”,教育部领导给予充分肯定。
海南省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出台《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2015—2018年)》实施方案。支持21所中职学校21个重点和特色专业(点)建设。组织海南省第二届“职业教育活动周”,举办2016年海南省中等职业学校“赏名篇、诵古诗”活动。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师生人文素养水平。继续推进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和示范县建设。加强中职教师队伍建设,资助30名海南免费中职师范生,面向社会聘用72名能工巧匠作为职业学校特聘兼职教师。完成65名中职省级骨干教师评定,建设14个专业带头人工作室,新增6-8个专业带头人工作室。完成1500名中职教师培训和36名第二批海南免费中职师范生公开招聘、落实岗位工作。参加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9个一等奖、35个二等奖、54个三等奖。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继续实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及招生试点项目,试行中高职“3+2”连读等7个改革项目,推动中职、高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打通职业教育断头路,三年来共招生31182人。
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中职、高职、本科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健全了贯彻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本科教育等所有教育阶段的生均财政拨款制度体系。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年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为10000元,将年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从1000提高到1800元,将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提高到1.2万元。
重庆市
教育内涵式发展不断深入。新增22个市级中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国家级示范中职达到30所。研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增设高职院校1所,总数达72所。
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对接度提高。职业教育融合发展,遴选8个职教项目纳入国家产教融合工程项目;贯通职教培养体系,推进“3+4”和“五年制”改革试点,试点规模由9所中职扩大到19所、3所本科院校扩大到11所;对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新增和试办45个中职新专业,建设150个高职骨干专业。
四川省
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现代职教体系加速构建。加强中职招生管理和督查,全年招生40.54万人。制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5所高职学院通过省级示范建设项目验收,21所高职院校开展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举办2016年全省职业教育活动周,组织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深入推进“9+3”免费教育计划,将“9+3”免费教育资助政策扩展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本届藏区“9+3”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8.93%。
贵州省
教育质量精准提升。实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出台中、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等相关文件,规划2016-2018年内涵和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师资队伍质量。以示范校建设引领职业教育发展,4所高职院校完成优质高等职业学院的申报工作,13所中职学校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全省建成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40所。在全省18所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
云南省
补短板。省教育厅及时制定了《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加快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和职业教育、学前教育、高等教育3个配套文件。
调结构。聚焦产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围绕云南重点培育的八大产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拓宽拉直职业教育成长立交桥。协调争取国家开发银行300亿元贷款资金,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9个职教园区投入使用,入驻中高职学校63所,入驻学生28.1万人。出台《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6—2018年)》。
西藏自治区
3所高职院校通过国家社会需求能力评估。
在高中阶段,提高中职招生比例,优化普职结构。
陕西省
以推进中职资源整合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是加快推进中职资源整合。将教育系统所属的316所中职学校整合到160所左右,5所厅属中职学校资源整合工作通过省政府批准。二是全面实施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高职院校通过分类考试招生47557人,较去年增加14376人。首次将“三校生”升入本科计划由之前得不到200名增加到1520名,更多优秀中职生升入本科。三是实施特色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支持建设6所特色学校、20个精品专业、10个综合性实验基地和2个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获得国家高职创新发展55项重点任务、16个建设项目。
甘肃省
坚持把职业教育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面向弄得的职业教育。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启动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建设改革试验区。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顺利推进,省统建“三校一区”主体全部完工,2017年9月将实现入驻办学。深化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职业学校学生上升通道逐步打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组建6个省级行业型职教集团,累计达到21个。17所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升“双千计划”,中职就业率达到95.93%。鼓励引导贫困家庭适龄青年接受职业教育,近两年累计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职学生10.5万人,占全省中职招生规模的70%。大力实施农民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大力开展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训,年培训规模达到100余万人次。
青海省
青海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项目完成年内建设任务,青海师大新校区、三江源民族中学、西宁市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搬迁入驻。
宁夏回族自治区
职业教育发展后劲明显增强。贫困县(区)职业学校新建、改扩建和迁建任务基本完成。依托自治区现代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资源组建13个职业教育集团,产教融合步伐加快。5所院校与台湾19所院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职业教育“双导师”培养工作加速推进。累计培养职业教育免费师范生100名。实施职业教育技能富民行动计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制定《自治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方案》和《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支持职业学校开展校舍改(扩)建项目和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开展自治区中高职融通、高职和本科联合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支持自治区15个职教集团(园区)建设。鼓励职业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
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制定《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全面启动高职学校诊断与改进工作,首批开展28所中职学校年度质量报告试点。实施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对10所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情况开展验收。组织开展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活动。
根据资料显示,2016年江苏外国留学生总人数达到了3.26万,其中一部分留学生选择了在专科院校就读。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外国留学生只会出现在本科院校的校园中。但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生产方面的合作越来越深入,既掌握专业技能又有外语交流能力的人才也将成为用人单位眼中的“香饽饽”。
目前,踏入高职院校的留学生人数虽然还远不及本科院校,但这依然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带来了一些“启示”。
与国际职业教育接轨,培养国际化的专业技术人才。
当下,随着世界各国在经济、技术领域的合作越发广泛,企业对国际化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也在增加。“技能+语言”是高职毕业生走出国门后能够适应国际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注重技术技能培养的同时,外语应用能力的提高也不容忽视。
通过人才交换,相互学习新技术。
外国留学生选择到我国就读高职类院校,这给了我国专科院校一个与国外沟通交流,学习技术的契机。不仅可以通过人才交换的模式相互学习新技术,还可以在校企合作方面寻求与外国企业的合作,向外输送人才。在外国的留学生的培养上,既有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兼顾中华文化的熏陶,使留学生在毕业后符合国内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二者结合,保持人才的“双向流动”。
结合自身办学特点,融入国际职业教育的思想理念。
在自身的教育水平国际化的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外国留学生选择我国高职院校。
2月8日,合肥市市长凌云率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赴合巢经开区、巢湖市调研职业教育工作。她强调,发展职业教育非一日之功。要在全市产业发展大格局中找准定位,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国际合作,实现职业教育“上下贯通、左右融通”,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技能型人才。市委常委、巢湖市委书记胡启生,副市长吴春梅,市政府秘书长柴修发等陪同调研。
凌云先后来到合肥职业技术学院、黄麓师范学校,实地察看临床专科实验室等教学课堂,并听取学校工作汇报,现场办公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在听取有关工作汇报后,凌云指出,当前,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特别是安徽正在加快推进制造强省、科教大省、技工大省建设,合肥全力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和推动职业教育,将其放在全市产业发展的大格局中思考和谋划,找准定位,加快发展,真正让职业教育在春天里茁壮成长。
凌云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将课堂教室和生产车间融为一体,打造理论与实习一体化教学。要加强校企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实现供需有效对接。要加强校校合作,打通“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的技能型人才上升通道,推进“3+2+2”和“3+4”分段培养试点。要加强国际合作,利用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的品牌,务实推进有关合作办学项目。合肥职业技术学院要抓住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要机遇,加快校园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争当安徽职业教育的排头兵。黄麓师范学校要最大限度挖掘现有教学资源,做大做强特色专业,同时,明确时间节点,加快改扩建项目进度,有关部门要大力协调配合、强化责任落实,确保按期完成。
2016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亮点纷呈。为集中收集展现2016年各地区职业教育工作新进展、新举措,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对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材料中有关职业教育部分进行了梳理、汇总。我们将分四期陆续发布,敬请关注。
天津市
天津市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迈上新台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成功举办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天津市36人获得一等奖。挂牌成立了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完成3个本科专业招生工作。在泰国设立首个海外“鲁班工坊”。组建4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试点班达到131个。国家中西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在津揭牌。设立天津体育职业学院。推动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升级,开展学分银行和市民学习卡建设。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扎实推进,与教育部签署共建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大学创新园区备忘录。与石家庄市、鄂尔多斯市等签订了职业教育合作协议。与承德市签约建设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搭建了3个京津冀职业教育产教对接平台。成立京津冀技术转移协同创新联盟。
河北省
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构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完善多元办学机制,组建30个职业教育集团。面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职业教育300个省级骨干专业和100个特色专业建设。探索实行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模式,探索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建设教育园区,实现“两集中”(初中向重点乡镇集中、高中和职业中学向县城集中)。积极推进大学城、职教城建设,初步确定以石家庄大学城、唐山曹妃甸北京国际职教城建设为引领,推动全省大学城、职教城建设。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设计培训专业23个,培训农民学员近万人。
山西省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山西省贯彻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实施方案》。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投入资金4.46亿元,立项建设实训基地项目和重点专业项目255个,实训条件显著改善。清查中职学校办学资质,28所限期整改,1所取消资质。新增89个专业点、75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全面启动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内部诊改工作。实施“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举办省第十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加全国大赛获得一等奖7个。
大力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创建3000个学习型组织。全年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70万人次,社区教育培训600万人次,职工继续教育培训10000人次。围绕煤炭企业“去产能”部署,牵头开展煤炭企业职工带薪转岗教育培训工作。
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联合省编制、财政等部门制定了《进一步创新全省职业院校编制和人事管理的意见》,为进一步推动全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
大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出台了《山西省教育扶贫行动方案》和《2016年教育扶贫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实施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扶贫措施。积极推进省级示范高中对口帮扶贫困县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对口帮扶工作,结对帮扶脱贫工作有序推进。
内蒙古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有序推进。一是职业教育“立交桥”更加畅通。高职院校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学校增加到15所,招生计划增加到1720名。全区28所高职院校开展单独招生,完成招生计划12273人。二是职业教育影响力不断增强。举办了23所高职院校的500个参赛队参加的全区高职院校技能大赛,高职院校代表队获得全国大赛一等奖2项。中职学校获得全国二等奖6项、三等奖27项,获奖数量较2015年翻了一番。三是强化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能力。8所中职学校被确定为2016年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学校,确定22所学校为自治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单位。国家和自治区累计投入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质量提升工程的资金达到3.79亿元。
辽宁省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组织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注册入学试点招生和本科院校面向高职院校毕业生转生比考试招生,单独考试招生高职院校由32所增加到42所。
强化技能型人才培养。推行中、高职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4所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开展职业教育周活动,向社会输送25万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
吉林省
职业教育吉林特色初步显现。加快布局结构调整,116所中职学校停止招生,招生人数较比去年增加8.3%。职教园区建设进度加快,长春、吉林、辽源市总投入48亿元用于职教园区建设。制定实施《吉林省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点工作得到教育部肯定。
上海市
经国家教改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批准,市委、市政府印发面向2020年的上海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提出十个方面为“1+1+4+4”结构:第一个“1”是优化政府教育治理,第二个“1”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和身心综合素养,第一个“4”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四个领域改革;第二个“4”包括社会力量办学、考试招生、国际化、信息化四个关键支持。
优化政府教育治理方面:一是立足人才培养需求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年内合并组建了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公安学院。同时,配合上海群团改革国家试点,推进上海工会管理学院剥离学历教育工作。二是完善“中职-高职-应用本科”学制贯通“立交桥”,在100余个专业开展中高职贯通试点、“中职-应用本科”贯通试点27个。参与试点的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一体化教材、联合开展教学比武,一些专业类型实现全方位衔接。
深化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方面:一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年内新增20个中高职贯通专业,建立常态化的中高职教研机制;实施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制度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深化“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增6个“双证融通”专业点(共计43个专业点)。组织12门双证融通课程标准及考核方案开发与专业论证。二是强化职校示范引领功能与资源辐射效益,以优质职教资源输出对口地区,与喀什、果洛、遵义相继成立职教联盟。三是提升学生素养和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感,开展第三届职业体验日,开放70余所职业院校、近百个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提供职业体验项目近400个,10万余名学生、家长走进职业院校。四是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市政府出台《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上海大学生双创8条”的重大改革部署;举办首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向社会集中展示上海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和当代上海大学生的精彩创意。建立了高校“双创”联盟机制,支持成立上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和全国地方高校卓越工程教育校企联盟。
建立终身教育“立交桥”方面:出台《上海市老年学校建设指导标准》和《上海市老年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大力开展老年教育。深化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有力推进了学历教育不同高校之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学分转换。启动“市民终身学习能力与需求监测中心”筹建工作,开展市民终身学习能力与需求首次全市抽样监测。
江苏省
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创新发展取得新成绩。现代职教体系试点工作不断推进,开展中高职“3+3”、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试点项目486个。推进校企合作,与联想集团、中兴通讯等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加强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和优质特色学校建设,遴选了39所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认定了44个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启动建设36个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遴选了35个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实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八连冠”、信息化教学大师“六连冠”。新增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3个、实验区5个。推进开放大学体系和“江苏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市县开发大学挂牌率达95%。
安徽省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推进职业教育市统筹、县整合。出台了《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市级统筹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市统筹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和政策措施。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计划将“十二五”末的514所中职学校调整整合到300所左右,每个县(市、区)集中力量办好一所上规模、综合性、多功能的新型中职学校。
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立了省级项目库,共实施6大类957个项目。落实高职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承担教育部确认的47项任务和15个项目。加快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并不断扩大范围,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组建18个省级职教集团、20个市县级及区域性职教集团。加快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试点,推广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改革试点工作成果。
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推进“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建设,已有29所本科高校入驻,在线学习人数超过7万人,平台网络课程资源达3万条。依托安徽广播电大建设“安徽全民终身学习网”。组织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社区居民参与度达40%。合肥市获得2017年“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举办权。实施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福建省
围绕重点工作,推进事业发展。职业教育方面,实施省级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面向行业开展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立项12类59个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培育建设公共实训基地,成立10个省级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多元投资主体的职教集团改革试点。
突破制约瓶颈,深化综合改革。开展“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育模式改革。坚持校企一体,开展以企业学校双主体、“七个二元”的培养模式改革,打造“福建版”现代职业教育品牌。
今年寒假,武汉职业技术学院14301班的曹雨晖仍在校园里复习备考。新年里,她有一个新的梦想——通过6月的专升本考试,获取更高的学历,找一份好工作。
曹雨晖的家庭有些不幸,她的单亲妈妈下岗一年有余,靠领失业金、打零工维持生计。然而她又是幸运的,2014年入学后成为该校“思利及人助学圆梦班”的一员,凭借基金会的无偿资助得以继续学习深造。
2014年9月,包括曹雨晖在内,40名湖北籍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家贫志坚的大一新生组成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一个特殊的班级——思利及人助学圆梦班。在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湖北省海外联谊会、湖北省教育厅的统筹与指导下,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捐资65.82万元,资助学生完成学业。
两年半的时间里,同学们感恩于思利及人基金会的资助,在助学中自助,在不断成长中回馈社会。前不久,学校评选的“武职好人物”中,这个集体的故事感动了校园,获得了全校最高荣誉。
2014年9月开学季,19岁的随州女孩夏金玉独自拖着行李箱登上开往武汉的火车。这个在学校上台竞选班干部时结结巴巴的女孩当上了学习委员,不久便和同学们“打成一片”。
记考勤是夏金玉的职责之一,她渐渐察觉,相比于其他班级,这个班级有些与众不同——同学们都很自律。第一次记考勤,“并没有提前说,但大家都自觉地到了。”
让夏金玉更为感动的,是班上40名同学和一间“专三”教室的故事。
大学第一次晚自习,夏金玉找班主任桂毅拿到了“专三”教室的钥匙,并在班级QQ群告诉大家:“晚上想自习的同学可以去‘专三’教室”。出乎意料的是,当晚,班上40名同学竟然陆陆续续到了30多个,遇到不懂的问题还会相互请教。
“上了大学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事情,看到大家学习热情依然这么高涨,作为学习委员我特别感动。”夏金玉说。
之后,同学们始终保持上自习的习惯,临时借来的“专三”教室成为“思利及人助学圆梦班”相对固定的自习室,见证了40名同学的奋斗。
受家庭等因素的影响,班上的学生大多性格内向。当40名有着相似背景的学生走到一起时,同学之间互帮互助,改变在潜移默化中发生。
来自湖北十堰的赵永父母离世,跟随叔叔生活。刚入校时,班级活动中他从不发言。通过一段时间相处,他跟好友打羽毛球,讨论问题,性格开朗了很多,大二时和同学一起参加湖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还获得了二等奖。
刚入学时,曹雨晖不喜欢与人交流,对于别人的帮助很不习惯,甚至是抗拒,“害怕欠别人人情”,生病了宁可不吃饭也不想麻烦室友帮忙买饭。
室友的热情主动让曹雨晖的心慢慢打开。大学里,她还加入了学校最有影响力的社团之一——“雷灵棍社”,大二时担任社团办公室主任,负责文件管理、场地申请、兄弟院校交流等工作。进入大三,这个95后姑娘又有了新的人生规划。
相比于95后一代的同龄人,他们身上似乎更多了一股拼劲与韧劲。
班上有位同学的母亲中风住院,父亲要工作养家,这个寒门孝子为了减轻家庭的重担,每天花两个多小时坐车到医院照顾母亲。虽然两年时间都是奔走在学校和医院之间,但课程都没有落下。
大一时,夏金玉用着姐姐的一部旧手机,坏了也没有钱修。暑假她到深圳一家微电子公司实习,四班三倒轮流转的工作强度很高,生产配件还会产生有毒气体,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只露出两个眼睛依然刺人,她脸上持续长痘痘,一度打起了退堂鼓。
“不能辜负那么多人的帮助和期待。”她咬着牙坚持做满两个月,用自己挣来的钱购置了新手机和学习用的电脑。
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的资助不求回报,几次有限的接触却让同学们深受教益。大二上学期,公益基金会组织同学们开展活动,三个多小时里,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在游戏中学习合作,在辩论和角色互换中学习换位思考以及如何面对生活。
辩论环节让曹雨晖记忆犹新。针对“老年人该不该早上挤公交”的观点,一轮辩论刚刚结束,正反双方便立刻互换角色,开始为对方进行辩论,“大家渐渐学会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陈平将“思利及人”理解为“乐于助人,做事认真”。担任班级组织委员、加入院系学生会,在学生工作中,陈平更加懂得如何把事情做稳妥。他还到湖北红安县看望孤寡老人、和中职院校学生交流职业生涯规划,在帮助别人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成家兵入学后成为学校志愿者协会的一员,从“华中黑马会”志愿者到协助残疾人做手工,几年里参加了数十场大型志愿服务活动。
在思利及人助学圆梦班,每位同学都是注册志愿者,他们的身影总会出现在学校及周边的公共场所,美化校园、打扫图书馆、宣传文明公交……
得知武汉市八铺街小学缺乏书籍,同学们自发组织捐书活动,每一本书都认真挑选并写下寄语。当小朋友们牵着他们的手表示感谢时,一向坚强的寒门学子感动得落泪。
正如陈平所说:“我们班所有人都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我们也想帮助别人。”
开班仪式上,每个同学都曾许下了3年后的梦想,并录制成视频保存下来。两年多的日子,他们的青春在课堂上、自习室、图书馆和运动场上度过。如今,夏金玉仍清楚记得自己许下的愿望:“尽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实习地距学校有一个多小时车程,刚开始公司未安排住宿,夏金玉每天早上6点起床准备出发,晚上下班时累得“站着都能睡着”,但每次乘车,都会把座位让给更需要的人。
宋成洋高考前父亲去世,生活拮据,两年多的学习让他的命运轨迹得以改变,主修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他不但成绩优异,还考取了剑桥大学商务英语证书。目前,他已被深圳华为公司录用,见习期工资就达到7000多元。
即将走出校园,思利及人助学圆梦班的40名同学交出了一份让各方满意的答卷——全部完成54门课程学习,课程通过率100%,班级成绩年级排名第一,班级量化考核第一,还获评“先进班级”“五四红旗团支部”。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近日公布2017年工作要点,今年北京将严格控制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严禁新设高等教育单位,加快推进部分高校新校区建设,研究启动若干市属高校疏解项目。
根据全市统一部署,今年北京将着力推进部分教育功能疏解,市属高校、中职学校招生规模,以及在京高校办学规模都将受到严格控制。市级统筹将对接区域人口分布、产业调整和城市功能,统筹中心城与新城、城市与农村、市域与区域教育发展,支持引导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六区以外的平原新城和山区转移。
北京将坚决执行新增产业禁限目录,严格控制市属高校、中职学校招生规模,严格控制在京高校办学规模,严禁在京新设高等教育单位。同时,适当调减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规模。
按照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北京市将对民办学校按照非营利性和营利性进行分类管理,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立营利性民办学校。结合首都发展需要和民办学校发展情况,北京市将研究推动民办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推动不具备条件的全日制非学历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向非全日制转型,并研究建立民办高校退出机制。市区两级将积极引导面向全国招生为主的一般性培训机构控制在京尤其是城六区的培训规模。
今年,北京市将积极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和对口支援。一方面加快完善京津冀教育合作机制,落实数字学校资源共享、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教育督导协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合作协议,另一方面,支持在京高等学校在京津冀区域内合作办学、学科共建,成立学校联盟,促进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共建共享。此外,还将加快京冀职业院校精准对接,构建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或强弱帮扶的职业教育联盟,推动优质基础教育学校通过集团学校、联盟学校等方式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实施职业教育现代化工程,继续深化现代学徒制试点,开发一批新的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拓宽职业教育升学“立交桥”……日前,记者获悉,2017年无锡职业教育亮点纷呈,一批新项目即将启动。无锡市教育局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无锡市将以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校园文化等为抓手,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推动无锡市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批“王牌职校”将出现在家门口
无锡市的职业教育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在职业教育改革、职业学校学科建设和产教结合方面居于示范引领地位。今年起,按照省教育厅部署,无锡市将同步启动实施职业教育现代化工程。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无锡市今年将启动实施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积极创建首批江苏省现代化示范职业学校和江苏省现代化优质特色职业学校。根据规划,全省十三五期间将创建300所职业教育现代化示范校和优质特色校。“评出的示范校和优质校,一方面意味着学校办学水平得到肯定,另一方面学校在专业建设、办学条件上也将得到更多支持,真正成为‘王牌职校’”。
与此同时,无锡市今年将继续强化职业教育市级统筹,推动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今年年初,无锡技师学院(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三所学院都升格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分院。有关负责人称,今年锡城有望有更多的中专加入升格行列,我市将积极支持江阴中专、惠山中专创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分院,着力凝练专业特色,切实改善实训条件。
更多职业教育创新项目将落地
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是近年来无锡职业院校的一大亮点,一大批中高职、高职本科衔接项目为职业学校学生向更高等学校深造建起了“立交桥”,也吸引了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据悉,去年,无锡市创新开设了“中高职3+2”以及高职本科“4+0”的项目受到考生欢迎。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中高招,衔接项目有望进一步扩大规模,无锡市将继续完善中高职“3+3”、中职本科“3+4”培养模式,做好项目申报、成果推广等工作,打造一批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
与此同时,作为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无锡从去年开始整体规模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首批试点项目共招收了2500名学生。“今年我们将评选第二批无锡市现代学徒制重点项目,同时支持无锡商职院、无锡旅商高职校、无锡汽车工程学校开展国家级和省级试点。”有关负责人称,2017年,现代学徒制试点将更深入和系统,在总结第一年经验、考核实施情况的同时,研究制定试点专业教学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评价标准、合作协议书、学徒管理办法等文件,将创新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据了解,今年无锡市将贯彻实施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制定《关于建立全市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意见》。全市将组织开展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将要评选首届无锡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高品质职业学校一方面关注专业建设,另一方面需要提升服务水平。”有关负责人说:“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关注几个方面,一是家长学生满意度、二是社会认可度、三是服务产业发展贡献度,根据这三个要求,做好标准制定工作”。
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来说,除了掌握职业技能等“硬本事”,也要提升“软实力”。今年,针对职业学校在校生,无锡市将实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计划。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无锡今年将在全市职业学校举办“实习归来话成长”“学习践行工匠精神”等主题活动,以活动为抓手,促进提升职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教育部日前完成2017年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工作,并公布结果。福建省经教育部备案的33所学校新设置非国控专业点84个以及经教育部审批的4所学校新设置国控专业点5个,可从2017年起招生。往年经教育部备案和审批的专业点可继续招生。考生报考专业时可登录指定网站查询2017年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2017年拟招生的专业名称、代码及修业年限以网站公布的内容为准。
2017年教育部备案的新设置非国控专业点(福建省部分)
2017年教育部备案的新设置非国控专业点(福建省部分)
2017年教育部审批的新设置国控专业点(福建省部分)
近日从宁夏教育厅获悉,宁夏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求支持,围绕区域发展战略,加快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打造西部职业教育高地,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据了解,宁夏着力推进葡萄与葡萄酒和现代纺织2个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建设,支持同心县和红寺堡区建设职教中心;进一步完善自治区职业教育园区和公共实训中心资源共享运行机制,扩大实训资源和教师资源共享覆盖面,提高实训规模和实训质量,增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努力提升职教园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认真落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年)》,深化与福建省等东部地区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实现职业院校对口帮扶全覆盖。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助推精准扶贫,引导初中未升入普通高中、高中未升入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全部免费接受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支持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做好为中阿产业园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和管理人才工作。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