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教育厅下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各地、各职业院校和成人高校,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和湖南“四化两型”新战略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以往职业教育的学历提升空间有限。《意见》提出,将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体系。推动一批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院校转型发展,鼓励本科高等学校与卓越和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积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确有需要的职业领域,积极探索中职、高职、本科、专业硕士贯通培养。
《意见》提出,组织开发100个左右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培养专业教学标准,为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提供基本教学规范;研究制定《湖南省中高职衔接培养指导性专业目录》,重点将培养要求年龄小、培养周期长、复合性教学内容多的专业纳入目录专业体系。
高校可单招企业员工入学
为了拓宽技术技能人才终身学习通道,《意见》提出要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促进工作实践、在职培训和学历教育互通互转。支持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职接受继续教育。卓越职业院校、省级以上示范(骨干)等院校要积极向社会开放课程。
在招生时,将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本科高等学校适度扩大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采用单独考试招生的办法从企业员工中招收全日制新生。
现代学徒制试点将达100个以上
《意见》还提出,要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依托省级示范特色专业群,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力争三年内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点达到100个以上。职业院校要加强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
要推进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每个市州建设一个区域共享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每所高职院校至少建设一个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近日,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对全市29所高职院校116个高职教育新专业进行了评审。结果显示,111个专业评估结论为“通过”,其中4所学校的农业机械应用技术、印刷技术、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等5个专业评估结论为“暂缓通过”。
“部分专业规划的产业背景分析不透,对社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不够充分,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建设思路不够清晰、目标定位不够准确、任务没有细化、指标量化缺失或指标量化随意……”评估专家组从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规范、教学资源建设、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双证书推行力度、学生评价满意度等七大方面指出了新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没有参加2015年度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的11个专业,重庆要求,须按新设专业有关程序重新申报,获批后方可继续招生。
一、准确把握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
近些年来,湖南职业教育面向产业谋发展,克服困难求发展,打造特色促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建设和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全国也产生了较大影响。特别是全国、全省职教工作会议之后,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学校和全体职教工作者,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定,积极实施“四个计划”,正在加紧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职业院校,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特色专业体系建设,努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并初步取得了新的成效。
与此同时,我省职业教育也正面临着新的重大机遇与挑战。从机遇看,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投入,教育部对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硬性规定,国家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区域经济建设对应用型人才、职业技能型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等,无疑为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和美好前景。众所周知,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是创新,核心是技术创新。在今年全国两会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已席卷全国,为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注入了强大动力,并将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引擎。而职业教育是专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这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所在,更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坚实基础。
但是,我省高职院校基本上由普通中专升格而来,中等职业学校大都是八十年代及以后创办的。办学历史不长,底蕴不足,顶层设计重视不够,发展不平衡,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实践探索提炼贫乏,校企合作不够紧密等,使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目前,我省我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出现较大萎缩,民办中等职业发展遭遇障碍,有相当一部分高、中职院校管理水平、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规范等都亟待改进加强,而且在更高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我省没有独立设置本科职业院校,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的衔接还在探索之中。2010-2014年,我省高职在校生占高等教育的比例不断下降,由2010年的39.01%降为34.75%;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在高中阶段教育中的比例,由42.87%降至37.89,其结果是”普职比”由1.33:1上升为1.64:1。全省中职学校数也减少了125所。职业教育规模的下降,导致了人才供需矛盾不断加剧。
二、高度重视现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
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教育类别,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2014〕18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湖南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2014-2016年)》(湘政办发〔2014〕60号),省教育厅等六个厅局共同印发了《湖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湘教发〔2014〕50号),明确了加快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省教育厅印发了学习贯彻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对各地、各校学习全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总体部署。这些,实际上已经在搭建我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
但目前,我省职业院校体系框架还不完善、布局结构不尽合理、专业设置雷同、层间衔接不紧、内外联系与融合不够等问题仍相当严重。根据当前的形势要求和现实需要,我认为,我省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应特别注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明确职业教育体系的总体框架。这是关系我省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全局性的问题。比如说,如何理解和要求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的比例问题;是否应该针对我省本科教育发展不足,特别是本科职业教育缺失现状,组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院校试点建设的问题;怎样完善以初中为起点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制度,开展以高中为起点的高职院校与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衔接培养试点的问题;怎样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推进县级职教中心等中等职业学校与城市院校、科研机构对口合作,实施区域学历教育、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统筹的问题等。二是优化职业教育学校布局。目前,我省中、高职学校都还存在布局结构方面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中等职业学校的区域布局,市州之间、区县之间还不尽合理,有的地市中职学校数量多,而其中相当一些是形同虚设。三是优化职业学校专业布点。比如,我省高职教育有30所及以上院校开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专业;有25-29所院校开设了旅游管理、数控技术、物流管理、商务英语、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可以说,破解专业设置趋同难题,已经成为我省职业教育甚至本科及以上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
三、积极推进区域职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我省已经开展了中高职衔接试点,启动了卓越职业院校建设。大多数市州也已根据本地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制订了本地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贯彻落实工作方案,筹备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召开职教工作会议,抓紧构建与区域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些无疑都是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的重要探索。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一是应扎实推进中高职衔接。中高职衔接的重点是人才培养过程的衔接,包括中高职院校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实训实习等。目前,我省部分试点院校还只注重招生衔接、学制衔接,不太重视过程衔接、内容衔接。因而,当前应着重加强中高职衔接试点院校的协作,高职带中职,中职促高职,真正搞好试点,取得成功经验。二是积极开展试办应用技术大学的探索。高职院校要着力办好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但根据经济建设对高层次人才呈增长趋势的现状,湖南应主动适应形势发展之需,应考虑开展创办应用技术大学的试点。能否选择一、二所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好、师资力量雄厚、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试办应用技术大学。这是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一种探讨,这种设想能否成功还要得到上级政策支持和我们共同努力。三是组织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大学。我省将根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和规划,积极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这项工作推进需要创造一定条件,现已在新升格的几所本科院校试点,如果试点成功,再推进铺开。
此外,应该着力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并使之成为职业院校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对现阶段我国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都起着引领性作用。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与学校、社会与学校的新型关系。我省职业院校治理能力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一些学校在办学中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不讲规矩、不守规矩的现象,有的还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必须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建立健全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体制机制,努力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外部制约和激励机制。
(作者姜正国系湖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本文原标题为《湖南职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内容有所删减。原文系全省改革进行时的“思与行”暨第六届湖南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一等奖论文。)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承德加快转型升级,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成长提供了重要机遇。作为地方高校必须心系区域发展,勇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专业、人才、智力等优势,全方位助力‘生态强市、魅力承德’建设。”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杨宏在接受采访时说。
杨宏认为,重视教育是发展之基,大众创业是富民之本。承德要确保实现“脱贫摘帽、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推动大众创业。“十三五”时期,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将充分利用省旅游人才培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小企业远程教育培训基地、少数民族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基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基地与高职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等资源优势,积极寻求承德经济发展与创业市场需求的契合点,通过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新技术推广、实用技术应用培训和各类职业、创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各类从业人员和不同创业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不断提升学院服务承德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在谈到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办学特色时,杨宏历数了学院校政合作、校企合作、中高职衔接与开放办学等亮点,其中办学国际化是最为浓重的一笔。近年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坚持实施开放活校战略,走国际化办学之路,组建了国际交流学院,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教育联合。先后与韩国国际大学、日本九州国际大学、俄罗斯沃罗涅日高等技术学院、美国蒙冬娜大学、加拿大拉萨尔学院、西班牙萨曼兰卡主教大学、澳大利亚希尔女子学院、新西兰mfh国际学院和塞舌尔旅游学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塞舌尔、韩国、日本等国高校和企业实现了教师互派交流,学生互派实习、就业。特别是近年来,各专业学生在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全国市场营销大赛、全国电商大赛、全国职业院校农业技能大赛、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充分展示了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水平与综合办学实力。
对于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的发展,杨宏表示,学院将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着眼承德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国家绿色发展先行区、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借助政府扶持,整合、完善学院资源,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开放创新的理念,积极创建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应用型人才开发与实训基地,进一步对接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把基地建设成京津冀旅游文化产业急需人才的实训基地,国际旅游文化研究、交流、体验中心,旅游电子商务创新型人才的公共孵化基地,为承德的经济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贡献。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和途径。江西是传统农业大省,当前农业人口依然在江西省人口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推动农民群体创业,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速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与创业发展面临问题,民建省委通过调研发现:农村职业教育目标定位不清,人才培养途径和培养模式单一。2013年,江西省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85.1万人,其中普通专科人数39.2万人,涉农专业学生人数仅4198人,占比约1%。根本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对新型农业人才的实际需要。
同时,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各所民办职业院校的作用没有得到体现,大量职教资源遭到闲置、浪费。比起普通高等院校,各类高等职业院校经费存在大量缺口,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导致职业院校办学平均水平不高。在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过程片面强调专业课的学习,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较窄,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比较滞后,缺乏足够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近几年,政府对农业教育虽然在资金方面增加了投放力度,但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比,远远不够,对农业职业教育政策上也缺乏足够的支持。训难度大,农民素质普遍较低,培训经费补贴少,一天70—120元的培训补助费远满足不了农民的需求,有些农民宁可出外打工也不愿意参加培训。缺乏专业实训基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没有专业、专门的实训基地,一直都是在凭靠借用场地实训,没有一个完整健全的新型农民培育体系;而培育主体的培训机构虽多但散杂,涉及部门较多,农业方面专业全面的培训学校却极少,缺乏统一的协调与规划,致使部门间职能的重复与缺失,使农民培育工作盲目无序且造成资源浪费。
据调查显示,64%的创业农民没有特别技能,其中女性技能掌握力明显低于男性。广大农民创业观念落后,缺少经营管理知识,对市场规律认识不足,防范市场风险意识弱,传统自给自足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成为农民创业项目进一步发展的掣肘。农村职业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与培养型农民的标准相脱节,使得农村创业渠道受限。
为此,民建江西省委建议:重新定位农村职教目标,确立农村职教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宗旨,发挥城市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势。通过制定配套的优惠政策,推动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大职业农民培育政策资助力度,进一步改善职业农民培育条件。给予培训期间适当的务工补贴,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通过规模种植补贴、基础设施投入、扶持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引导提高职业化水平。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在工商登记、项目审批、技能培训、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
改革农村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在农村职业学校办学中,“以就业、创业为导向”,试行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推动农村职业学校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增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鼓励农村职业学校学生自主创业,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创业,对学生创业项目提供专业的评估指导,择优扶助。
政府同时应加大对相关院校的扶持力度,提供政策倾斜。出台涉农专业专项助学金政策,降低甚至减免农村学生学费,减免部分由各级政府财政支出。吸引农村生源,提升农村职业教育水平。对涉农专业院校给予项目支持。划拨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学校硬件建设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把发展农村现代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划。
加强创业农民培训,按照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定位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把不同的培养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从一般的培训农民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在传授技术的同时,兼重经营管理知识;在锻炼业务能力的同时,兼顾综合素质的提高。
扩大培训面,不局限在青年学生,进一步提升已创业人员的有关技术技能。量体裁衣,为不同文化层次的农民提供不同层次的创业培训,在培训力度上由短期的专项培训转变为长期的复合培训。
日前,福建省教育厅联合五部门下发《关于实施“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通知,通知明确,今年开始福建省将重点实施以“招工招生一体化、企校主导联合育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试点任务包括改革招生考试办法、转变教学方式、重构课程体系、强化实习实训环节、突出行业企业导师责任及完善学业考核机制。
试点招生对象主要为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在职员工。有关高等院校和技师学院,采取“文化综合知识考试+专业基础考试与岗位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办法,单独组织考试和录取。教学方式上,由行业(企业)与学校采取校企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集中与分时授课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主干专业课合作行业(企业)参与率达到100%,采取弹性学制,实行学分管理。专业课程实习实训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的覆盖率达90%以上。
试点将逐步构建以行业(企业)与学校二元主体、学徒与学生二元身份、师傅与教师二元教学、企业与学校二元管理、企业与学校二元评价、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二元证书、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二元学制为主要特征,以全面提升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为主要目标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首批试点工作为期三年,分四个阶段实施。2016年1-3月启动阶段,遴选确定试点单位,校企联合编制《试点项目建设任务书》;2016年4月-2019年5月实施阶段,开展现代学徒制单独招生考试,试点单位根据《任务书》实施项目建设;2019年6-9月验收阶段,省教育厅及相关部门对改革试点项目进行终期验收;2019年10-12月总结阶段,试点学校总结典型案例,形成福建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经验,塑造福建版“二元制”职业教育品牌。
2011年5月,泰兴市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4年多来,泰兴市教育局紧紧围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激发职业教育活力、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总体目标,明确主攻方向,着力创新驱动,力求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途径、教育服务形式等方面实现突破。
拓宽渠道,创新职教办学模式
进入首批实验区后,泰兴市由泰兴中专校牵头,先后成立建筑、化工、机械、电子信息等4个职教集团,共有60多家成员单位,其中职业院校23家。泰兴中专校还与企业签订冠名班8个,累计招生1000多名。
泰兴中专校的专业教师先后参与泰隆集团、江苏中兴建设有限公司等企业的“风力发电变桨变速装置”“农村住宅工程质量监控”“确保轻质砂加气砼块墙体质量一次成优”等项目的研究与开发。该校还与新浦化学(泰兴)有限公司签订“四氯化硅”新产品开发协议,与扬子医药化学有限公司签订“硝基苯加氢”新产品研发协议,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此外,该校先后与新浦化学、泰隆、泰星等企业合作,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对企业的新设备、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编写相关培训教材,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合作建立培训基地等。
提升内涵,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根据专业教育目标、专业特点和学生就业需求,泰兴市职业学校突出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要求,加强专业核心项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努力优化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训课的比例,形成“公共课程模块+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模块+选修模块+综合实践教学模块”的课程组合结构体系。
结合泰兴市机械制造、建筑、化工、电子等支柱行业和产业,确定主干专业设置方向,力求做到以产业(行业)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产业、行业或企业、专业、学业、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目前,泰兴中专校开设的20个专业与地方产业结构基本吻合。
泰兴市教育局还研究制订“泰兴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指标体系”,将学生全面素质、职业能力、技能竞赛成绩、就业创业水平等作为评价职业学校办学绩效的重要内容,吸收行业、企业和社区参与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促进职业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健全体系,创新教育服务形式
依托泰兴中专校成立的“泰兴市社区学院”,坚持学历教育与各类非学历培训并重、全日制与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并举,面向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返乡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在岗人员和农村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初步形成普职互通、中职高职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现代职教体系。
泰兴中专校不断拓宽社会服务面,努力将学校建成地方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基地、本地各类企业员工供给与岗位技能培训基地。其中,数控技术、小家电维修、建筑施工员培训已成为学校培训的品牌项目,“农机安全管理员”“建筑施工安全员”培训成为特色培训项目,已累计培训1.2万人次。
(作者系江苏省泰兴市教育局局长)
从北京市教委获悉,今年,北京市共有22所中职校新增49个专业,同时,撤销6所学校的15个专业。
据了解,新增专业的中职校包括北京市供销学校、北京市经济管理学校、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北京市商业学校等。随着本市产业升级,这些学校调整了专业布局,优先发展新兴专业,重点加强紧缺人才专业建设,各专业学制从3到4年不等。例如,昌平职业学校增加了“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业技能方向直指“冰雪运动”;北京商贸学校增加了“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专业技能方向为“装裱”;大兴区第二职业学校增加了“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专业技能方向为“水与废水监测技术”。今年起,这些专业列入招生计划。
撤销专业的中职校共有6所,分别是:首都铁路卫生学校、北京市供销学校、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门头沟区中等职业学校和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所撤专业涉及保安、戏剧表演、舞蹈表演、办公室文员、计算机应用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记者近日从山东省教育厅获悉,该省已提前完成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任务。截至2014年,该省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266.08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96%以上。
我国目前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86.5%,山东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何能高出全国近10个百分点?据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介绍,近年来,该省将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特别是职教投入,调整普职结构,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
中职是高中阶段教育的短板。从2013年开始,该省省级财政安排专款10亿元用于支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此后,又将中职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分专业以每生每年2800元、3300元、3900元和4500元四档拨款,对三年级同样全额拨付生均公用经费,解决了以往对中职免学费只补助两年半费用、“后劲不足”的问题。
山东还把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牛鼻子”和“总开关”,从2012年开始实行“知识+技能”春季高考改革。到2015年,该省春季高考中本科招生计划已经达到了1.2万人,超过10%的考生获得了升本机会。而在2012年之前,这一比例只有0.4%。
近3年多来,该省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配套制定了45个子文件、建立了28项制度,在省级层面基本形成了全方位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体系。“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职教改革,让我们看到了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希望。”寿光职教中心学校校长刘玉祥说。
一手补齐中职短板,一手提升普通高中质量。从2012年开始,山东用3年时间全部取消了普通高中择校费。此后,该省不断加大普通高中经费保障力度。到2014年,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提高到9060元,比2010年的标准提高近4000元。
2015年初,该省出台新政,规定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拨款标准为每生每年900元。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从无到有,确保了高中学校正常运转。在此基础上,该省还将适时提高高中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建立公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
办学经费有了基本保障,普通高中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在省级层面,出台了《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和15个学科的《实施意见》。
现在,很多山东学生和家长不再挤高考升学的“独木桥”,因为他们有了上下衔接、内外沟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王浩曾经是安丘市职业中专学生,现在转入了普通高中——安丘二中。而在山东科技大学就读的齐玉霖,则是通过技能高考,实现了职校生的大学梦。青岛、潍坊、德州三市开展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学分互认、学籍互转的普职融合改革试点,为高中生提供了更多发展可能。
从以往只是为农民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的供应商,到今后介入农业生产服务、农村培训、文化娱乐、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湖南供销合作社的改革之路让人充满期待。1月29日,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全面动员部署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明确提出,供销合作社未来服务农村的领域将由普通的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提升为农服务的水平和实力。
举措:构建四大服务体系
“三尺柜台一杆秤”,网点星罗遍三湘,农村供销合作社曾经在农村发挥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全省供销合作社经历了体制改革的阵痛,艰难地消化了历史包袱,近几年又走出低谷重现生机。
此次改革会议上,副省长戴道晋提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就是要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具体而言,供销合作社要发展新业态,推广新模式,构建起农业生产服务、农产品流通服务、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四大服务体系:探索生产服务新方式,采取大田托管、代耕代种、股份合作、以销定产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展服务领域,让农民分享到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发展流通服务新业态,利用现代市场和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努力形成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的流通服务新格局;广泛开展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加快农村综合服务社和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城乡居民提供日用消费品、文体娱乐、养老幼教、就业培训等多样化服务;稳步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在严格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规范发展资金互助、合作保险,为农民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模式:农民出资、农民参与、农民受益
安乡焦圻镇三合村村支部书记何丕春有15亩水田,交给供销社旗下的农业公司种植一季稻,去年每亩纯收入600元左右,而他被公司聘为管理员,管理稻田近百亩,一年有1.2万元管理费,爱人在村里开了家商店,夫妻俩一年的收入近8万元。
记者注意到,此次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供销合作社要采取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通过劳动合作、资本合作、土地合作等多种途径,广泛吸纳农民入社,强化基层社与农民在组织和经济上的联结,切实做到“农民出资、农民参与、农民受益”,打造一批以农民为主体的综合性合作社。
与此同时,还将加快社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实现为农服务与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统一;加快社有企业改革,在农资、棉花、茶叶、食用菌等行业培育一批大型农头企业,提高供销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和为农服务能力。
目标:基层社实现乡镇全覆盖
目前,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有3万余个经营服务网店,覆盖70%的乡镇,发展了2168个农民合作社,5198个庄稼医院,20268个综合服务社,1659家基层社,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为农服务经验,是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性平台。
根据此次改革的目标,到2020年,全省供销系统将构建起四大服务体系,做大做强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加回收、电子商务、健康养老、职业教育、合作金融等产业。全省基本建成群众性、合作制、规范化的基层组织体系,供销合作社基层社实现乡镇全覆盖,村级综合服务社覆盖80%以上的行政村。
昨日,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五年后,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要大体相当(4:6),中职毕业生就业和创业人数与升入高等院校人数比例逐步达到5:5。随着办学实力增强,五年后要建设20个左右与我市主导产业对接紧密的国家、省级重点学科(专业),打造襄阳职业教育品牌。(《襄阳晚报》1月27日)
中国制造正处于从“低端制造”向“精品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家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愿望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是应时代所需。
近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薪资水平较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量高校毕业生却就业难,入职初期的薪水也较低,这给高校、政府、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压力。同时,一旦出现“用工荒”,紧缺的都是技术工人。而部分高校毕业生不得不靠“拼爹”“拼关系”找到一份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尽管如此,每年报考高校的学生依然是千军万马,而一些职业院校连招生都很困难。这样的现象是社会上长期存在的一些有失偏颇的观念造成的。
首先是学生和家长等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歧视。俗话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正是这一歧视劳动者的观点,让更多学校里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宁愿去报考高校而不“受治于人”,而留给职业院校的更多是学校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生源分配,造成了职校的教育难度增加,技能培训也受到学生本身能力的限制,如此也给人们一种职校学风差的直观感受。
其次,社会上用人单位普遍存在的对学历的“迷信”。在这种环境下,一些职业院校面临招生难题。一些职业教育机构无奈也开始追求学历“升格”,偏离职业教育的职业贴近性和就业导向,培养的技能型劳动者缺乏动手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在一个职业分工结构合理的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而不能偏废任何一方。对此,全国人大的执法检查报告也给出了对策:破除鄙薄职业技术教育偏见,树立普教职教同等重要的观念;破除轻视职业技能的思想,树立尊重劳动、尊重技能的观念;破除狭隘的成才意识,树立行行出状元的观念。
云南现有574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数量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居第二位。在近日举行的云南省两会上,如何精准扶贫、让全省各族群众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让职业教育推动精准脱贫”也成为许多代表、委员的共识。
云南省省长陈豪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民族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在代表、委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普遍认为,云南省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劳动者素质偏低。扶贫先扶智,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村新一代农民的人口素质。
民进界别委员李孝轩提出,提高劳动者素质需要职业教育支撑,职业教育是精准脱贫最有效的手段,因为现在读职业学校的农村贫困学生比较多,他们学会一技之长,回农村脱贫立竿见影。刘沧山委员说,现在县级职业高中普遍办学不景气,规模太小,建议像当年抓普六、普九及扫盲一样,动员组织没有升学的初中毕业生到当地县职业中学读职业高中,这样才能较快地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真正解决云南省的贫困问题。黄薇霖代表提出,要让职业教育发挥为贫困地区“输氧”“造血”脱贫的重要作用。他建议在贫困地区高中教育以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主,通过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发展来普及贫困地区高中阶段的教育,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获得脱贫致富的技能。
民进云南省委在集体提案中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分类分步推进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在用好中央推进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同时,积极争取中央更进一步的特别支持,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在2020年之前,对全省57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初、高中未能升学的农村户籍毕业生全部实施正规的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给予助学补贴,以此有力支撑和推动精准脱贫。
1月25日,成都市成华区建筑行业中等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在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揭牌成立,四川省建设人才开发促进会会长、成都市教育局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揭牌仪式。
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局党组成员张立新在揭牌仪式上致辞,他表示,“行指委”的成立,可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和各行业企业专业人员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作用,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据悉,通过“行指委”的成立及工作的开展将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与交流,为校企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互通平台。充分发挥“行指委”的指导作用及桥梁纽带作用,将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融入学校教学中,把行业对人才的各项需求贯穿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学校培养社会及行业需要的“适销对路”的建设人才指引正确的方向。
创新驱动靠人才,而人才培养靠教育。在26日广东省人代会东莞代表团的分组审议中,多位省人大代表忧心教育问题,也献计教育问题——
徐建华:
发展远程教育
破解教育不均衡
针对全省各地教育发展水平不均的问题,省人大代表、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提出要摆脱过去靠政治动员、支教的方式引进教师的方式,建议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范围。
“好老师可能就集中在省市几所学校,但是他讲的课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远程教育让全省学生听到。”徐建华说。
他还建议,要推进教师薪酬制度改革,保证优质教师的收入水平。
徐建华特别提出,解决在线课程老师课件著作权的问题,也是破解教育不均衡分布,实现教育公平非常关键的步骤。
李雪薇:
关注职业教育
推进产学研合作
“很多人觉得读中职是没有前途的。” 省人大代表、东莞经济贸易学校教研处副主任李雪薇语气有点低沉地说。在她看来,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应齐头并进的“两架马车”,可形成两大体系,但现在大家普遍比较重视普通教育,而轻视职业教育。
对于这种社会“偏见”,李雪薇建议,要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促进社会舆论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并打通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教育公平协调发展,提出了“深化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李雪薇指出,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是好的方向,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受限于管理体制,有些企业的热情并不是很高。
李雪薇建议,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供需结合的同时,政府主管部门也需要进行引导。在管理方面,李雪薇认为要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区分开,“不同于高中普遍开设的课程,职业教育的每个课都各有特点,有些甚至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创新的东西”。
开朗、健谈、稳重,在教育战线奋战了30年的人大代表王宝业,是青海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每年的“两会”,他带来的建议都和教育有关,他的微信朋友圈里关注最多的也是教育。今年的两会,他还同时带来自己的一个梦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三五”我省将逐步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加快推进3所高职院校建设……评点报告时,王宝业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报告中提到的特色作物种植、菜篮子工程等,与我们学院的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农特产品的加工专业吻合。曹家堡的保税物流区全面建成,与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吻合。还有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零部件,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与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吻合……学校目前有11个专业。我感觉报告中方方面面的内容,似乎就是为11个专业吹响了进军的号角。”
《报告》给了这位教育战线的老代表无限的信心。今后的精准扶贫、剩余劳动力转移,新增城镇就业6万,农牧民转移就业达到105万人次等利好消息,让他再次振奋:“学院正在建设的培训中心,完全可以承接对全省剩余劳动力的培训。”
面对学院发展的美好前景,王宝业业提出了自己的两点建议,一是解决教师编制问题。他说,目前学院借用了海东市中小学教师50个编制,按照“十三五”规划学院生源要达到5000人,老师人数至少要348名。二是在我省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全面提升各领域信息化水平进程中,学院信息化建设还处于空白状态。建议省上能够对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给予倾斜。
青海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进行了揭牌和开学典礼,首批招生818名。目前,学院的大框架已经拉开。学院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现在,王宝业有了一个更大的梦想,就是争取在“十三五”末,在海东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即以政府为主导,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心,每一个专业有一个省内外的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作为依托,50家企业作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平台,省内5-6家本科院校,加上海东的6家职校源源不断的输血,打造青海高等职业教育集团,这个梦想,不会遥远。
开朗、健谈、稳重,在教育战线奋战了30年的人大代表王宝业,是青海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每年的“两会”,他带来的建议都和教育有关,他的微信朋友圈里关注最多的也是教育。今年的两会,他还同时带来自己的一个梦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三五”我省将逐步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加快推进3所高职院校建设……评点报告时,王宝业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报告中提到的特色作物种植、菜篮子工程等,与我们学院的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农特产品的加工专业吻合。曹家堡的保税物流区全面建成,与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吻合。还有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零部件,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与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吻合……学校目前有11个专业。我感觉报告中方方面面的内容,似乎就是为11个专业吹响了进军的号角。”
《报告》给了这位教育战线的老代表无限的信心。今后的精准扶贫、剩余劳动力转移,新增城镇就业6万,农牧民转移就业达到105万人次等利好消息,让他再次振奋:“学院正在建设的培训中心,完全可以承接对全省剩余劳动力的培训。”
面对学院发展的美好前景,王宝业业提出了自己的两点建议,一是解决教师编制问题。他说,目前学院借用了海东市中小学教师50个编制,按照“十三五”规划学院生源要达到5000人,老师人数至少要348名。二是在我省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全面提升各领域信息化水平进程中,学院信息化建设还处于空白状态。建议省上能够对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给予倾斜。
青海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进行了揭牌和开学典礼,首批招生818名。目前,学院的大框架已经拉开。学院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现在,王宝业有了一个更大的梦想,就是争取在“十三五”末,在海东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即以政府为主导,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心,每一个专业有一个省内外的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作为依托,50家企业作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平台,省内5-6家本科院校,加上海东的6家职校源源不断的输血,打造青海高等职业教育集团,这个梦想,不会遥远。
朱世宏厅长到四川省武胜职业中专学校调研
2016年1月7日,四川省教育厅朱世宏厅长一行深入武胜县职业中专学校调研工作。朱厅长通过看、听、访、问四个步骤,详细了解了学校的发展状况及“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工作,对学校近几年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要求学校高度重视“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工作,抓紧时间,做实做细,以最高质量、最佳状态迎接省教育厅和教育部专家组的检查并顺利通过验收;要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充分运用现有设备开展各种技能实践教学;要积极、深入、细致地开展彝区“9+3”工作,关心彝族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帮助彝区同胞脱贫致富;要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注重学校内涵建设,打造品牌专业,突出特色项目,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两手抓,两手硬;希望学校要在竞争中谋发展,克服地域限制和办学条件劣势,坚持“就业”和“升学”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打造有影响力的职教品牌。
广元开展全市中职学校教学常规诊断评估工作
为贯彻落实广元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工作现场会精神,依据《广元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试行)》(广教发〔2015〕20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工作管理的通知》(广教函〔2015〕357号),广元市教育局委托广元市职成教学会组织专家,于2016年1月4—8日对全市13所中职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了诊断和评估。
市教育局副局长黄廷全同志要求认真对照评估标准,以对全市职业教育高度负责的态度,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为全面实施《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奠定坚实基础。市教育局职成科科长杨国斌同志对评估指标内涵、诊断流程、工作方式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职成教学会作为第三方开展评估工作,有利于公正准确地评价各学校教学常规执行情况,有利于帮助学校发现问题,有利于更加专业地指导学校进行整改。
诊断评估组由广元市职成教学会秘书长吴小平、副秘书长魏元春同志带队,分两个小组深入13所学校,认真开展工作,不听汇报、不搞引来送往、不干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依据《诊断评估标准》的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89个四级指标,采取现场查看资料、现场观课、现场访谈、现场合议的方式,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学校落实教学常规会议精神和常规运行状况。对发现的问题,评估组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面对面交流,帮助学校分析症结,提出整改建议。
各中职学校纷纷表示,本次教学常规诊断评估工作及时高效,市局工作抓得早、抓得细、抓得实,抓住了学校发展的“本”,帮助学校发现了问题。“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学会作为第三方进行的诊断,为新学期全面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厘清了思路,对学校质量建设和内涵发展意义重大。
新疆持续资助接受职业教育学生
资助体系不断完善
日前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对职业教育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新疆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建立,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5年来,新疆累计资助接受职业教育学生295.97万人次,使家庭贫困的学生能够接受职业技能教育。
2009年至2014年,国家和自治区累计投入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资金10.49亿元,资助学生87.69万人次,占中职在校生的58%;累计投入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9.16亿元,资助学生122.8万人次,占中职在校生的70%。此外,为减轻南疆四地州和24个边境贫困县学生家庭经济负担,自治区累计投入免住宿费和教材费资金3.83亿元,资助学生85.48万人次,占中职在校生的57%。“三免一补”政策的落实,让更多家庭贫困学生就读职业教育的愿望得以实现,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也为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经过多年努力,新疆职业教育规模稳步扩大。2014年,新疆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1.9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生14.22万人,少数民族在校生比2009年增加2.72万人,增长23.65%;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3.53万人,比2009年的8.42万人增加5.11万人,增长60.69%。
职业教育需要更多尊重与重视,代表发问——
你愿意送孩子读技校?
“如果你的孩子说他更想学技术,你愿意送他去接受职业教育吗?”25日上午,正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台州代表团会议室,因为这个问题热闹起来。
提问者,浙江省人大代表、三门职业中专校长谢卫民,大半辈子都在和职业教育打交道。过去的这几年,他眼看着浙江职业教育创新办学,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功迈入全国第一方阵:2014年,浙江高职院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居全国第一,毕业生起薪水平居全国第三;连续多年,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可他依旧有苦恼:即便是自己学校的老师,不愿意送孩子来接受中职教育的依然是多数;即便主动放弃普高来中职的学生数量在逐年上升,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是在选择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通过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单考单招,更顺利地就读应用型本科院校。
“这几年,社会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工资待遇也越来越高,可大多数家长依然愿意选择送孩子读普高、考大学,即便最后考取的学校并不理想。这是为什么?”谢卫民代表的诘问,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长鸿最有感触。
每年毕业季未到,他的公司都要去各个专业对口的中职院校“抢学生”, “一面是我们企业急需技术工人,另一面,社会上还是存在着‘重学轻术’、‘重普轻职”的现象,学生及其家长对报考职业院校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有些甚至把报考职业学校作为无奈的选择,这归根到底是社会地位的问题。”
“其实,每个人的选择都应受到尊重。”吴长鸿代表说,应该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促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
让省人大代表、台州学院党委书记潘璋德津津乐道的,是欧亚大陆另一端的“德国制造”。目前,德国共有各种职业学校9000多所,除了30%左右的青年上大学外,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二战后,德国之所以能够创造经济发展奇迹,职业教育被称为“秘密武器”。
“要真正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努力缺一不可。”在潘璋德代表的蓝图中,政府不仅要有对“工匠精神”的宣传,更要有对实践平台建设的政策引导;企业不仅要提高薪酬水平、规划职业路径,更要有意识地参与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进程中;此外,学校的自信也很重要。
“2014年开始,国家深化教育改革,将很多地方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可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校不愿意,这样的抵触情绪,本身就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负能量’。”潘璋德代表说,学校的分类,归根到底只是一个名称而已,只有真正提高办学质量,打造好“职业教育”的金招牌,招生、就读、就业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良性循环。
“这是一个信号。”会议结束后,谢卫民代表指着政府工作报告,逐字逐句念给记者听:逐步放宽高中段教育普高、职高分流限制。“只有取消强制,真正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特长确定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然后选择就读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人尽其才,职业教育也才能真正得到充分发展。也只有这样,我们经济的转型升级才会有更强有力的保障。”
在他的设想里,本文开头的提问不再是个问题,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系统培养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熟练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是贵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迫切需要。贵州省有623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工业强省又需要大批技术技能人才,通过职业教育培训,使贫困人口成为掌握一技之长的劳动力资源,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是现实、务实的路径。因此,还需要持续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穷省办大教育。以“三个全国率先”推动职业教育大发展。一是在全国率先全省实施免费中职教育。2013年1月,省人民政府以1号文件形式印发实施教育“9+3”计划的意见,提出在巩固9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大力发展3年免费中职教育,各级党政机关压缩行政办公经费的5%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二是2013年9月在全国率先编制《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研究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黔府办发〔2013〕48号)。三是在全国率先颁布施行《职业教育条例》。2015年1月15日,十二届省人大常委会13次会议通过《贵州省职业教育条例》,并于3月1日起颁布施行,这是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后全国率先出台的首部地方职业教育法规。
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职教城考察时对职业教育服务扶贫攻坚给予充分肯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评价“北有天津海河教育园、南有贵州清镇职教城”。但面对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繁荣经济、惠及民生、繁荣文化的要求,“十三五”时期,我省职业教育还有许多需要调整和补强的地方。
一是谋布局。去年高中阶段学龄人口有209万,到2020年则将下降为147万。去年中职办学规模将达到85万人(省外就读15万,省内70万),到2020年,中职办学规模只要达到60万(省内50万),就可以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现有209所中职学校点多、面广、校均规模小,办学水平低。加之生源将持续减少,因此中职学校需要压缩到150所以内为宜。减下来的学校转型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统筹县级培训资源,专门负责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高职方面,现有高职32所,在校生18.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0%左右。高等教育大众化是趋势和要求,按2020年达到40%计算,高职在校生要达到28万人。因此高职数量需要增加到40所左右,覆盖面需要扩展,比如贵州作为旅游资源大省,还没有一所专门培养旅游从业人员的高职院校。
二是调方向。在过去的近二十年时间里,贵州的职业院校主要围绕“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需求培养输送人才,最多的时候我省培养的学生在省外就业的比例超过70%,近几年省内就业需求和就业环境持续改善,学生在省内就业的比例持续回升,目前达到65%以上。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下一步,我们的人才培养方向就应该以服务本省本地需求为主。在专业设置上要以满足本省本地需求为主,紧紧围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以绿色有机无公害为标准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以节能环保低碳为主导的新型建筑材料业等五大新兴产业,构建紧扣产业、错位发展、动态调整的专业体系。推动产教融合、教城融合,服务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总的来的说,职业教育的布局和调整应当是学校围绕园区建,专业围绕产业办。这些办学方向需要在“十三五”时期着力调整。
三是强管理。目前职业教育办学存在招生混乱、恶性竞争,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同一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标准不统一,资源配置和生源流向不匹配等诸多管理方面问题。需要在“十三五”时期着力解决。
四是优师资。目前的职教师资队伍呈现的是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的状况,亟需优化师资队伍。目前,全省中职学校师资缺口是10658人,高职暂无缺口。按照到2020年的规划,中高职的师资缺口分别为8658人和5167人。省人大今年修订颁布的《贵州省职教条例》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设的20字方针:编制到校、经费包干、专兼结合、自主聘用、动态管理。这个20字方针很好,切合实际需求,关键在于“十三五”时期如何抓好落实。同时,还需进一步健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加强校长培训,实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支持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
五是提质量。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首先需要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中高本”贯通的“立交桥”。其次需要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保障,贵州省需尽快落实生均拨款政策。第三需要加强培训工作针对性和精准度,重点面向120万户、623万贫困人口实施“1户1人”职业教育培训,发挥职业教育脱贫致富直通车作用。比如,荔波县职校近期举办的金融夜校班,指导农民掌握电子商务知识技能,推动黔货出山。四是加速推进“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建设,行业深入参与指导专业设置、教学安排,深化校企合作,落实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由学校、行业、企业根据岗位需求共同制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各类职业教育按照培养定位培养合格人才。尤其注重学生的诚信守法、爱岗敬业、团结合作的职业道德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全面提高。
(作者为贵州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级督学)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