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展开全部

    刘慧主持召开主席办公会,研究推进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建设。涵盖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现代农业、葡萄与葡萄酒、现代电子信息、现代煤化工、清真烹饪工艺与营养等专业领域。

    8月12日上午,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刘慧主持召开主席办公会,专题研究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建设事宜,部署进一步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工作。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宁夏将依托自治区职业教育园区现有实训资源,统一规划,整合资源,高端设计,错位发展,以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特色鲜明、成效显著为目标,着力打造国家级“中国(宁夏)现代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先启动建设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现代农业、葡萄与葡萄酒、现代电子信息、现代煤化工、清真烹饪工艺与营养7个实训中心。实训中心的建设由自治区职业教育园区管理委员会统筹各承建单位,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实现职业教育园区内各类公共实训资源的共享性、开放性和服务性。

    刘慧指出,现代职业教育是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系统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所需技术和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宁夏职业教育已有良好基础,要积极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需要,坚持一流、领先、高起点,进一步在硬件、机制、理念上下功夫,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发展、创新发展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中职与高职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相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要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支持职业院校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建设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要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更多有实力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职业教育,推动校企深度融合。要完善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促进教育与就业无缝衔接。要积极探索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开通中职升高职、高职升应用型本科、培养专科硕士的“直通车”,使更多的优秀职业院校毕业生更为便捷地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造就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自治区副主席姚爱兴出席会议,自治区教育厅汇报了中国(宁夏)现代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建设有关情况。

    多知网8月13日消息,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取消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本次取消的专业技术人员准入类职业资格,涉及国际商务、质量、税务、资产评估、土地登记、矿业权评估、品牌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同时,国务院决定取消各地区自行设置的各类职业资格。

  这次取消职业资格的主要原则是,国务院部门设置的没有法律、法规或国务院决定作为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一律取消,行业管理确有需要且涉及人数较多的职业,可报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后设置为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国务院部门设置实施的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关系并不密切或不宜采取职业资格方式进行管理的,按程序提请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后予以取消;国务院行业部门和全国性行业协会、学会自行设置的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一律取消,确有必要保留的,经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后纳入国家统一规划管理。本次取消的职业资格涉及领域多、受益面大,有利于降低就业创业门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创业主体的积极性。

  一位职业教育行业人士表示,国务院取消11项职业资格许可,对职业教育培训行业会有些影响。在他所在的公司,有资产评估、税务培训。但总体来说,影响不会很大,“这些专业一是从业人员少,二资格证书含金量不是很高,因此参加培训的人就少。”

    2014823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业技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一届二次理事会议在大连召开。本次会议主题是学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共同探讨职业技术教育未来对外交流与合作发展之路。教育部职成司高职高专处处长林宇,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生建学、副秘书长宗瓦、会员工作部和职教与培训部主任周燕、职教与培训部副主任李杨,职教分会理事长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尤建国、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吴学敏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中职学校的代表约110人与会。本次会议由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协办。

    82日下午会议分两个阶段举行。职教分会副理事长、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覃川、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大卫分别主持两个阶段会议。

    会议第一阶段,交流协会秘书长生建学作重要讲话。他结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详解了“教育国际化”提出的过程,强调要准确把握其内涵与本质,阐述了高职院校为什么国际化和怎样国际化,并对职教分会的工作提出了要求。他指出,教育国际化究其实质就是办学资源的跨国流动和办学经验的国际分享。我国高职院校需要大力推进办学理念的国际化、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校园文化的国际化和生源的国际化,在国际化的进程中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认证标准与制度的制订,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对于职教分会的工作,他提出“聚人气、提能力、搭平台、当参谋、做助手、定标准”六点要求,努力把职教分会打造成为“民间职教国际交流工作者之家”。

    会议第二阶段,职教分会秘书长、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吴学敏代表秘书处作工作报告。吴秘书长向与会代表报告了职教分会自去年11月成立以来,在推动从职教中心向职教分会转型发展、积极开展职教分会各项活动、加强项目建设与开发、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等方面的主要工作情况,分享了部分理事院校在合作办学、留学生教育、引进外智、专业国际化、学生交流、搭建平台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并向大会报告了下一阶段职教分会的主要工作安排。

    交流协会职教与培训部副主任李杨介绍了筹备“世界职教院校联盟2014世界大会(WFCP2014大会)”的进展情况,包括大会组委会架构、大会的时间地点主题参会对象和内容版块安排以及目前论坛、国际职业教育展、院校交流等三个版块的筹备工作进程。WFCP2014大会将于20141024-2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承办,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协办。为做好承办工作,教育部成立了鲁昕、郝平两位副部长任组长,岑建君、葛道凯、生建学任副组长,周为、方军、宗瓦为成员的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大会筹备工作。

    交流协会宗瓦副秘书长作了重要讲话。宗秘书长介绍了协会的五项职能以及近来的部门设置和人员方面的调整情况,阐述了协会组织建设、能力建设、品牌建设等三大建设的内涵,并对下一阶段协会在职教方面的项目与工作予以说明和部署。他希望职教分会依托协会大平台,充分发挥协会参谋助手和协会与广大职教院校之间桥梁纽带的作用,让更多的理事院校分享到协会的项目信息和资源,更好地引导和服务理事院校国际化进程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83日上午,会议举行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尤建国主持会议。教育部职成司高职高专处处长林宇以及理事单位校级领导、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的中层干部代表共计40余人出席座谈会。

    林宇处长向与会代表传达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他介绍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起草和出台的背景,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格、应用技术类型高校、高职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积累、混合所有制等概念的内涵,以及从建立高校分类体系、现代学徒制、把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职责交给行业、高职教育生钧经费标准、职业教育分类评价等制度方面,解读了决定的主要内容,并从进一步明确定位、加强内涵建设、加强保障、发挥企业作用等方面对高职院校提出了要求。林处长的解读既有宏观高度而又务实接地气,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共鸣。与会的应用本科院校、高职院校领导代表谈了自己对决定的理解和在办学中碰到的困惑,林处长都一一作了解答和回应。整个座谈会历时三个小时,取得预期成效。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今年6月份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是国务院继2002年、2005年之后组织召开的新世纪第三次全国职教战线大会,表明了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关心。会议的召开和决定的出台,解决了全国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问题,为下一步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吹响了职业教育加快前进与发展的号角,也将指导和激励着职业院校励精图治、奋发前行,通过强化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与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83日—4日,由交流协会主办、东北财经大学、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协办的中外合作办学管理人员培训班在大连同期举行,有来自教育部国际司、辽宁省教育厅、本科和高职院校的28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 


    天津北方网讯:日前,记者从新区教育局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区借助高校资源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加强职业教育资源建设,联合多元化投资主体共建产教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集团,根据经济发展需求开设专业,培育智力资源,推动职业和成人教育主动适应新区经济社会发展。

  借助高校提升办学水平

  为了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新区教育局借助高校资源加强职业教育资源建设。目前,新区职业院校与天津大学联合制定了焊接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化工仪表和自动化、数控加工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共同制定职业教育中期发展规划,开展职业院校科研课题项目、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重点师资培训。还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海河教育园区等院校合作,探索今后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与中高职院校及普通高校衔接的合作办学模式。同时,推进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建设,启动汉沽中专焊接技术与应用、滨海职业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两个实训基地。塘沽一职专、汉沽中专、滨海中专也分别与天津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大学和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等院校在汽车、机电、计算机、数控、电子、学前教育等专业开展“3 2”合作办学。

  在职业教育集团化方面,新区在已有5个职教集团的基础上,深化产教融合,改革调整职业学校办学机制,逐步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引导、行业企业参与的新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近日,以滨海中专为核心,联合大港区域内50余家企业和天津市4家高职院校,成立大港职业教育集团,开展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尝试。

  完善社区成人教育体系

  在社区教育理论研究方面,新区今年不断推进社区教育品牌和科研课题项目建设,首批10个品牌建设和15个科研课题项目将于10月份结题。“滨海新区蓝领公寓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和“滨海新区数字化城区建设与研究”两个实验项目已被批准立项并开展实验研究。

  此外,新区为健全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推进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以基层社区学校为重点,以社区学院为引导,投入160万元启动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项目,分别对原汉沽和大港2所社区学院,及太平镇和大田镇等8所农村成人文化学校进行升级。

    日前,由天津中华职业教育社、天津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联合举办的天津市第一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颁奖大会在天津城市职业学院隆重举行。全市各高职、中职院校及技工学校和相关单位代表200余人参会。

  会上,天津职业大学校长、市第一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评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董刚宣读评审报告,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副会长岳腾仑宣布了通过比较、筛选及最后采取投票排序确定的第一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表彰决定。7个优秀学校奖、7名杰出校长奖、15名杰出教师奖和3个优秀理论研究奖代表和个人受到表彰。其中,天津青年职业学院院长王胜利获杰出校长奖、教师王良获杰出教师奖。

编者按:

   目前,县这一级,在国内的教育发展中,承担着不小的责任和压力。就职业教育而言,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推进县级职教中心等中等职业学校与城市院校、科研机构对口合作,实施学历教育、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也许是目前和此后很多县域发展要面对的情况。那么,河南新安的这种努力,应该能在广大县域引发共鸣。而编者希望,这样的县域努力,能够更加积极主动,也更能集思广益。

 

除了高兴,更是感恩

    得知自己以687分的高考成绩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制专业录取,乐坏了正在外打工的河南省洛阳市新安职高的学生陈杰,除了激动、高兴,更多的是对职业教育的感恩。

    17岁的陈杰生在洛阳市新安县城关镇古路村,由于家境贫困,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考上一个理想的学校。遗憾的是,他在中招的成绩非常一般,如果在其他地区,也许学业会就此中断,但当地的职业教育为他敞开了大门,让他获得了新的机会——进入河南省洛阳市新安职高就读,现在,又考上大学!

    其实,在陈杰所在的新安职高,与陈杰经历相似的学生还有很多。校长付小平介绍说,今年高考,学校共上线384人,职业类对口高考居全省同类学校第一,连续15年位居洛阳市第一。

    “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育人就不能把学生限制在‘独木桥’上,应该把‘独木桥’变成‘立交桥’,让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农村、面向学生,让每一个有梦想的学生都能找到人生的舞台!”该县县委书记张生伟深有感触地说。

 

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格局

    位于豫西丘陵山区的新安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改革开放后,县域经济一路攀升,跃居河南省综合实力十强县行列。

    近年来,新安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来抓。

    为夯实职业教育发展基础,该县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的职业教育发展领导小组,聘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高标准、高起点制订发展规划,并在财政不断加大对职教事业(的)投入的同时,利用后勤社会化服务、吸纳民间资金、争取国家项目资金等形式,不断发展壮大职业教育。目前,全县共有职业学校4所,其中公办3所,民办1所。民办职业学校还是洛阳市第一家民办高等院校。

    该县创新办学模式,面向“三农”、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采取“校内与校外结合,学历教育与短期订单班结合,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渗透结合,对口升学与市场就业相结合”的模式,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合作办学”等方式,保证学生“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用得上”。

     据了解,目前,全县职业学校在校生年均13000余人,与普通高中在校生大体相当;11个乡(镇)均建有成人教育学校,全县296个行政村中,均设有农民文化技术教学点,每年可培训劳动力3万余人次。

 

大办职教,尝到十足甜头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位于新安县洛新产业集聚区,该院院长张辛卯说,学校最初的办学目标就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近几年专业建设紧跟企业需求,80%的学生没毕业就被企业提前“预订”。

    河南华茂(洛新)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是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在新安县投资的重点项目。园区内年产10万片高等级人造金刚石砂轮项目、年产56亿米树脂人造金刚石切割线项目及该公司研发中心都将在年底前建成投用。一期项目计划招聘300人,本地技校的毕业生就可满足用工需求。

     项目负责人魏青云说,当初公司选择来新安县投资的最重要因素,就是看中了这里的职业教育优势。毕业生在校内训练有素,上手快,相对稳定。

    “大办职业教育让我们尝到了十足的甜头!”新安县县长王玉峰高兴地说,新安每年职业学校对口升学人数都在千人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专业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也成为开放招商的“磁石”。目前,在农业产业化上,新安培育形成了“果、椒、药、花、菜”为主导的五大特色种植基地和以春天牧业、绿尔蜗牛、关址玫瑰等为代表的十大农业龙头,在工业上,形成了能源、铝产业、新型化工、新型建材、钢铁、装备制造等六大产业集群。

     王玉峰告诉记者,该县投资3.4亿元的新安职教中心正在建设中,明年秋季招生规模年可达到1万人。利用职教中心,还可以开展针对农村劳动力、企业员工等各种培训,培训人员年可达到1.5万人次。

    近年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办好特色优势专业,优化面向市场的专业设置机制,在政行校企“四方合作”指导下对接职业和岗位需求兴办与建设专业。今年初,该院完成与新一轮专业设置改革相适应的二级学院组建,特色优势更加显著,办学机制愈加灵活。随着各方对海洋旅游业的日益重视,该校将以国际邮轮专业为主干的旅游与人文艺术专业群作为未来“增长极”之一。

    根据“行业领先、省内一流、全国有影响的、航海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标,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在保持传统特色、发扬区域优势的基础上,主动面向水运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部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基于专业群的“产业链——岗位链——专业链”三链对接的专业体系,形成了水陆并举、港航并重,各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新格局。据统计,目前该校拥有3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以及4个省级重点专业群、4个省级示范建设专业等。60余年的办学积淀和优质的专业资源,加上革新意识和前瞻眼光,使得该校不断关注海洋旅游业的发展。

    海洋旅游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国务院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其中专节部署了海洋旅游业的发展,提出科学规划和开发滨海、海岛度假区等建设。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滨海黄金旅游带。”其中邮轮游艇是一项重要的新兴旅游业态。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瞄准“海洋旅游业”发展契机,大胆而又稳妥地实施专业革新,先以专业方向“试水”,进而开办新专业。现已形成以国际邮轮乘务为主干,涉外旅游、会展策划与管理为支撑,其他专业为延伸的专业群发展格局,走在了国内院校的前列;同时注重对教育部新一轮高职专业目录的学习,调研海洋旅游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方向,实施差异化竞争、特色化办学。

    在国际邮轮专业建设过程中,该校注重开门办学、合作育人、国际交流,以国际规范、行业标准、职业要求、企业文化驱动人才培养模式与过程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升内涵。今年以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以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为先导,以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为重点,搭建多方合作、协同育人发展平台,形成了“政行企校”多方联动、多元协同、多维互补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增强了资源集聚“海绵”效应,极大地提高了国际邮轮等新兴专业的办学活力。

    在该院新组建的“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发展理事会中,学院领导亲自联系了省内旅游管理专家,推动了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在该院筹建“江苏省邮轮旅游专业委员会”,为专业搭平台、树品牌、做标杆创造了机遇;学院领导多次与皇家加勒比游轮公司等国际一流企业会商,首批学生成功赴加勒比游轮公司培训成为准员工,在订单班合作中包括企业赞助建立游轮文化展示室、定期提供企业培训示范课程、教师考察学习等;实训条件上该校在新建实训大楼上辟出邮轮专区,师资引进、职业考证上人事、教务部门予以大力支持;所在院系积极申报学院“千帆团队计划”中的教研教改团队,大力培育专业教育教学成果;该院受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委托编撰的《江苏省居民邮轮旅游指导手册》即将与全省广大游客见面,成为邮轮旅游者的“掌中宝”。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姜锐 何琰 李玲玲)

    近日,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资助新疆乌鲁木齐、昌吉州、吐鲁番地区共计10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圆求学梦。

    据了解,继2013年资助100名品学兼优的西藏贫困学子后,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今年又决定在新疆和全国20个革命老区资助200名贫困学子。在自治区教工委、教育厅的支持下,从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吐鲁番地区等挑选出10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其中,维吾尔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占65%,孤儿、单亲家庭的学生占15%。该院在收到最终受助学生名单后,资助每位学生3000元助学金。

  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院长杨波介绍,该院及其前身首都义务讲师团,26年来持续不间断资助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优秀学生数千人,减免该院贫困学生学费上万人次,总金额达千万元。

    贵州省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到2015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将由现在的236所调整为170所左右,2020年调整到130所以内。
   
根据日前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教育有关工作情况的报告”,贵州省职业教育将以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为宗旨,加快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紧紧围绕优化学校布局、优化专业设置、优化校企合作、优化办学体制、优化师资质量、优化办学环境,开展具有贵州特色的职业教育。
   
按照工作计划,贵州省将积极构建中高本贯通“立交桥”,推动部分高校特别是1999年以后成立的本科高校和8所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同时,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为载体,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推动职业院校与技工学校融合发展,全面推行“双挂牌”、“双证书”制度。大力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北京2014年8月12日电 /美通社/ -- 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就业率直线上升,超过了本科院校。职业教育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也成为促进就业、消除贫困、保障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职业教育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今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将全国1200所高校中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向职业教育。

  6月23-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对加快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指出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会上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时代重任、发展方向、支持重点、各级党委政府职责。会议召开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从加快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入手,明确了改革时间表和具体任务分工。

  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需要大量技能型、应用型的高素质劳动者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政府的大力倡导,使得职教改革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职业教育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为农村孩子打通就业路

  “十一五”以来职业院校累计为国家输送了近8000万名毕业生,占新增就业人口的60%,成为我国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

  受城乡诸多差异的影响,职业教育的主要生源来自农村。以技工学校为例,2013年我国技工学校共有在校生386.6万人,其中70%即270万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近年来,技工学校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高职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高于90%,每年约有500万农村学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实现了到城镇就业。

  职业教育使得高等教育对最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成为可能,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将为更多农村学生打通就业路。

  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职业教育向农倾斜的精神,为实现“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提供了制度保障。而在民间,致力于改善农村教育现状的公益组织也在通过对职业教育的探索,为更多农村的学生提供优质教育。

  两大公益组织共探教育均衡

  近日,创新支教项目“美丽中国”与公益职业学校“百年职校”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探索为来自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美丽中国是一个专业的教育非营利项目,致力于改善中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项目通过招募、选拔、安置和培训支持最优秀的青年投身农村教育,探索创新教育实践,促进合理配置优秀教育资源的实现,同时也为中国教育培养一支强大的未来力量。

  百年职校是中国第一所全免费公益职业学校,致力于解决贫困农民工和农民子女的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依托社会各界的爱心资助和积极参与,学校为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提供正规职业教育。至今已在国内九所城市同时举办,并将模式输出到海外,在非洲国家安哥拉建立学校。

  让农村孩子也能拥有优质教育是两个公益组织的共同愿景。

  百年职校理事长姚莉指出,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应该说职业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非优势群体的年轻人。如果没有掌握相应的就业技能、人文素养,不仅会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造成很大负担,自身的生存状况也堪忧。

  作为扎根基层的项目,美丽中国了解中国农村教育的一线问题,同样深刻认识到优质职业教育对农村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美丽中国公共事务部门负责人杨丹说:“在中国农村,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通过高考走进大学,职业教育在农村的发展给广大农村孩子提供了继续接受教育的平台。尤其是很多农村的孩子从小劳动,动手能力非常强,职业教育也给了他们一个发挥特长的机会。”

    美丽中国项目深入中国农村,拥有大量一线教师和生源。下半年,美丽中国400多名支教老师,将在126所学校直接影响近6万名学生。美丽中国和百年职校合作后,将定期向百年职校输送师资,美丽中国项目老师每年也可向百年职校推荐农村学生到百年职校就读。

  此外,双方还有意共同培养未来意愿在基层发展职业教育模式的美丽中国项目老师。百年职校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并纳入美丽中国日常培训体系中,定向培养潜在的职校校长。此举不仅可以广泛百年职校创办模式,另一方面也为结束2年支教的老师提供一条长期影响和改变中国教育的道路。

  两大公益组织的合作,是对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又一探索。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为更多农村孩子筑梦未来。

  今天,职业教育成为来自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贫困弱势年轻人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的有效方法,如何让更多农村的学子通过职业教育与全社会共享成才机会,仍需政府和全社会的探索和努力。希望在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春风中,公平教育可以遍地开花。

    近日,教育部发布《2014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对全国高校名单进行了大盘点。截至2014年7月9日,全国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共计2542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246所(包括民办普通高校444所);成人高等学校296所(包括民办成人高校1所)。

   附件: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2246所)

         2.全国成人高等学校名单(296所)

    宁夏新闻网讯 8月12日上午,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刘慧主持召开主席办公会议,专题研究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建设事宜,部署进一步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工作。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区将依托自治区职业教育园区现有实训资源,统一规划,整合资源,高端设计,错位发展,以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特色鲜明、成效显著为目标,着力打造国家级现代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今年启动建设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现代农业、葡萄与葡萄酒、现代电子信息、现代煤化工、清真烹饪工艺与营养7个实训中心。现代装备制造、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羊绒加工、现代枸杞加工与保鲜4个实训中心目前正在修订完善项目建设方案,争取年底前自治区政府审定通过。实训中心的建设由自治区职业教育园区管理委员会统筹各承建单位,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实现职业教育园区内各类公共实训资源的共享性、开放性和服务性。

    刘慧指出,现代职业教育是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系统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所需技术和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我区职业教育已有良好基础,要积极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需要,坚持一流、领先、高起点,进一步在硬件、机制、理念上下功夫,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发展、创新发展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中职与高职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相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要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支持职业院校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建设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要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更多有实力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职业教育,推动校企深度融合。要完善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促进教育与就业无缝衔接。要积极探索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开通中职升高职、高职升应用型本科、培养专科硕士的“直通车”,使更多的优秀职业院校毕业生更为便捷地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造就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近日,由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城电脑”)牵头的“深圳第一职教集团云计算专业委员会”挂牌成立。长城电脑事业本部副总经理刘辉先生担任委员会理事长,工信部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处李滨处长、深圳市教育局姚一勤处长、深圳市教育局冯迪新处长、深圳第一职教集团理事长蔡茂洲校长、深圳第一职业学校欧阳文伟副校长等人出席成立大会。国家工信部、深圳教育局及中国电子集团相关领导发表了讲话。


“深圳第一职教集团云计算专业委员会”是国内首个由职教集团设立的云计算主题的产业联盟,致力于探索全新云计算人才培养模式,为深圳地区的职业教育计算机相关专业贡献力量。该专业委员会由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牵头,长城云计算中心总经理张小斌先生任常务副理事长,长城云计算中心副总经理汤海兵、石红斌分别担任副理事长,长城云计算中心副总经理兼运营总监熊义担任秘书长。深圳地区知名企业如碧桂园、华南城集团等多名信息化负责人也任职委员。此外,知名IT厂商如IBMSAPORACLE、微软、用友、金蝶、科大讯飞等均参与此次成立大会。

作为委员会的理事单位,国内知名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长城电脑担任了此次职业教育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定;指导职业教育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开发职业教育计算机相关专业校企合作样本教材;指导职业教育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等职,旨在应用长城电脑在云计算领域的综合科技实力,建设深圳职业教育的重点精品专业。

在云计算领域,长城电脑一直坚持自主创新,并致力于自主知识产权云计算应用技术和产品研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园区云、医疗云、物流云、企业私有云、车联网云、IDC云、教育云”等诸多云计算解决方案,为医疗、企事业单位、教育、金融、智慧城市建设、物联网等领域,提供优秀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和高品质的云服务,并取得云计算领域科技创新和多项国家技术发明专利。


而“长城教育云”则是长城电脑凭借自身在云计算方面的技术优势,结合现有教育行业的应用,在突破传统电子书包、班班通、校校通技术瓶颈的基础上,开发的一款专门针对教育市场的云计算产品,不仅为学生打开了云计算大门,提升了学校科研水平,培养出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高科技人才。长城教育云结合长城教育云教室,采用先进的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构建的云教室软硬件一体化平台,不仅能够满足各种教学软件的授课要求,还可以满足流畅播放高清视频的教学要求,实现一键式登录,提高教师和学生体验。该方案采用普通服务器和云终端搭建,主要功能包括教学资源使用管理、教学准备、屏幕广播、屏幕转播、文件推送、视频管理、云盘、自动排位、集群管理等,可以大幅降低设备成本和用电量,节能减排,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作为深圳第一职教集团云计算委员会理事单位,长城电脑依托在“教育云”方面的优势,严格落实以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教育部提出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探索全新的云计算人才培养模式,为深圳地区职业教育计算机相关专业贡献力量,为帮助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更上一层楼,为信息化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市职业中专学生在2014年全国技能大赛拿下3个一等奖


“桔子园”里,学生“营业员”们很忙碌


戴震班(右)正在指导学生实验

    6月23日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距上一次已有9年之久。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为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我市职业教育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市从2010年开始对职业学校进行大整合,11所职业学校被整合为4所,69个专业被调整为29个,此举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专业做大做精做强,中职教育从此从追求外延扩张向追求内涵发展转变,5年间,成果颇丰。

    2010年,市职技校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2013年顺利通过验收。今年,太平高级职业中学被评为省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在2012年全省首批职业教育绩效考核中,我市获发达地区二等奖,2013年获发达地区一等奖。近5年来,职业教育获得国家和省级奖补资金4000余万元。

    技师(名师)工作室,成为高素质师资孵化地

    为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012年,市教育局组建6个技师(名师)工作室,工作领域涵盖机电产品研发推广与应用、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及快速制造、电子电气产品设计与制作、汽车维修等。今年又组建第二轮12个技师(名师)工作室。工作室由技师(名师)联合一批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优秀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研修、技术攻关、技术技能创新和带徒传技等,成为优秀教师的孵化地。

    第一轮技师(名师)工作室在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已获得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出版教材9本,11项作品获得省创新创业一、二等奖,34人次获得国家、省及市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如“戴震班技师工作室”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原创性的点子,然后师生一起论证研究进行实验,目前已成功获得6个实用新型专利。

    从年初至今,戴震班技师工作室一直在反复研究和实验“列车安全睡袋”项目,前几天,戴震班特意坐了28个小时的火车从江西南昌到云南昆明,只为进行长途实验。“坐长途的硬座火车比较难熬,因为座椅的靠背几乎呈直角,我们这个睡袋由4根带子组成一个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柔性座椅,腰部有托物,头部和两边也有支撑物。”这个点子来自于学生,工作室的老师们也都参与研究,有些参与实验,有些提供改进意见,分工各有不同。

    “工作室的建立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让他们学有所用。实验的过程将理论联系进实际,这些小实验又丰富了他们的课件内容。”戴震班补充道,这也让教师们有更多机会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多途径地促进了专业教师的成长。

    除此之外,2012年,市政府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签订教育合作协议,全面开展教育合作,定向为温岭培养职校专业课教师,学生免交学费、住宿费且适当补生活费,这些费用和培养费由市政府买单。2012年有7个专业8名学生在高考第二批提前录取,2013年、2014年分别有8个专业9名学生录取。同时,市教育局还改进了教师招考制度,引进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加入中职教师队伍。

    技能大赛成绩辉煌,学生技能竞赛水平大幅提高

    近年来,市职业中专以“黑马”之姿驰骋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实现我市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冠军“零”的突破。2012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市职业中专获得“汽车二级维护和车轮定位”一等奖;2013年参加了3个项目的比赛,该校分别拿到了2个一等奖和1个三等奖,其中团体比赛项目项为全国一等奖第一名,这是台州历史上中职学生参加国赛的最好成绩;2014年,该校参赛3个项目又全部获得一等奖。

    只要在国赛获奖就能免试入大学,当时还是高二学生的黄国通获得2013年国赛团体比赛的第一名,下半年他将进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深造:“为参加国赛整整集训了一年,非常辛苦,现在看来一切都很值得,大学汽车维修专业是省内高职院校最好的。”

    据学校介绍,不但是那些参加国赛、省赛的学生,哪怕是参加过集训的学生,企业都是抢着要的,开出的薪资也比一般的员工起码高上一倍。

    学校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和口碑,离不开师生的努力和坚持。早在2009年,市职业中专就瞄准了汽修专业,从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到技能大赛都优先发展。一方面,学校非常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国家级实训基地,硬件设备有了质的飞跃;另一方面,学校很重视师资力量,从2009年开始,几乎每年都会引进2至3名专业的汽修教师,其中包括连续7届的全国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团体项目的金牌教练——孙兵凡老师;此外,自然还离不开无数次外出学习的积累。

    “哪里有好的技术,我们就去哪里学,南京、苏州、广西到处走。”市职业中专副校长林君芳忆起那段往事还是很动容,她说那时候有个比赛项目是发动机拆装,于是他们就把那么重的发动机装在汽车后备厢里,带着去外地学习。“那时候我们学校还是无名之辈,大家很低姿态地去学,为了尽可能地去挖一些技术,常常软磨硬泡,一再延长逗留的时间,有时每天还要徒步一个多小时去学习。”

    有了目标,就要有行动,才会有结果,林君芳坚信这一点。技能大赛上的荣誉给学校带来了知名度,也给师生们带来了荣誉感和自信。学校原本默默无闻的建筑专业,去年和今年连续在台州市的比赛中获得了建筑测量一等奖第一名,学校的老师们参加省、市比赛也频频获奖,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四处传递蔓延着。

    技能大赛从侧面反映着职业教育综合能力的提升,我市按照“普通高中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市级有技能大赛、校级有技能节、班级有技能竞赛的制度。3年来,我市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了6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在今年全国技能大赛中,市职业中专汽修获3个一等奖,太平高级职业中学美容美发获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市职技校烹饪获1个二等奖。此外,在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总共获得24个一等奖,在市级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中获57个一等奖,共有1万人次参与校级技能节。

    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省级大赛屡创佳绩

    我市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进行课程改革,专门开设职业生涯及创新创业课程,另一方面重奖在省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的师生。

    在市职业技术学校有个“桔子创业园”,它真实地模拟超市运营,从进货、仓储、结算到营销管理全部由学生团队来运行,连最初的人员招聘都是由学生“园长”来把关,招收财务、营销、物流等专业的学生到相应岗位。

    会计专业是职业技术学校的特色专业,为了让学生了解企业会计工作的全部流程,学校成立了中信会计服务有限公司,专业从事代理记账业务,把企业的真实账本拿到学校,让学生直接进入真实的账务处理环节,从而提升实际操作的能力,让他们在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岗位需求。除此之外,学校还有“海螺文印社”、“银鲨物流社”等也全由学生全权负责。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江再智说:“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为他们创立一个场所和平台,通过真实工作流程的模拟,锻炼学生的行动能力和素质,为他们将来创业做准备。”

    在很多人的概念里,职业教育就是培养简单的技术工人,而创新发明是高校才会涉及的内容,实则不然。全省中职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2008年首届开赛以来和省中职教师创新大赛自2010年首届开赛以来,我市至今已获得13个一等奖、15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太平高级职业中学更是取得创新创业小发明比赛一等奖六连冠的好成绩,是省内中职校唯一一所获得这样殊荣的学校。

    太平高级职业中学师生的创业创新,离不开“童灵华技师(名师)工作室”,而且在其辐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和老师加入和投入到创新发明中来,今年参加省赛的师生人数和作品都比以往起码翻上一番。

    近年来,该校大胆实践“企业出题、学校接题、教师析题、学生破题”的创新模式,专业老师经常带领学生到企业中了解一些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寻找创新素材,也有很多企业带着难题慕名而来。

    浙江飞越机电有限公司原有的抛光方法,都是员工徒手拿着工件贴在抛光盘中抛光,由此带来工作强度太高、质量不稳定、效率低、长期操作导致手背畸形等问题,企业想改自动化设备但是一直没有进展,于是便委托“童灵华技师(名师)工作室”来解决难题。

    经过师生的不懈努力,他们成功研制出了设备,而且还根据产品的不同规格开发了往复式、旋转式两种设备,不但提高了精确度,而且操作很简单,设备成本也非常低。“我们把设备运到企业试运行的时候,几十名一线员工跑过来看,他们给出的评价非常高。”童灵华说,后来《半自动往复式光整处理设备》获省第五届中职学生创新小发明大赛一等奖。

    “我们接触的都是行业难题,每一个创新发明都是为企业量身定制。”童灵华介绍,每接手一个难题,他们会先进行问题剖析,将所有的问题列出,自己难以解决的就请教外面的机械专家,他们每次会制订3套以上的设计方案,然后不断地进行论证,比如用哪套方案能解决什么问题又存在什么缺点,如此反复地改进,直至研究出成本最低、效果最好又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非常广,创新能力也非常强,很多设计的初步方案来自学生,研发中介入的内容也很多。“工作室的目标还是服务学生,我们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来培养学生,并以兴趣为原则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成长。”童灵华说。

    中高衔接,构建职业学校人才成长立交桥

    今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今后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并且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都会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倾斜。

    随着改革,不论专科还是本科,中职学校升学的名额会越来越多,升学渠道也更宽,升学比率也会大大提高。其实近年来我市中高衔接已有不错的成绩,近3年来单考单招上线率均超过90%,本科上线累计68人,今年本科上线达34人(台州市共38人),其中市职业技术学校就有20人。

    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江再智说,构建现代职业将教育体系提倡就业、升学“两条腿”走路,他们学校也早在2002年就提出“就业有保障,升学有希望”的培养目标。江再智阐述道:“职高的学生初中成绩可能不好,但是人在发展,认知会有不同,我们通过教育的手段,带给他们向上发展的希望,尽管数量不多,但还是构建了这样的学生培养目标,为他们创建升学渠道。”据了解,除了“3+2”、“五年一贯制”的学生升学渠道外,该校每年有近半的毕业生参加单考单招考试,平均升学率达91%至93%。

    随着高考招生政策的变化,人才选拔的途径也在不断拓宽,“技能高考”以后将覆盖大部分专业,这也是市职业技术学校一直在研究探索的。职业技校加强了专业实训工位数量,让更多学生从高一、高二就能参与实训,实训课时也在增加。此外,学校还加大了实训设备更新的投入,努力使实训设备与“技能高考”的设备相对应。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社会和家长对职高升学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我们在宣传,家长也有感知,他们现在也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和道德面貌,很多人在孩子进入职高开始就有升学的要求,专业和文化课都要兼顾。”江再智说道。

    创新机制、丰富内涵,职业教育硕果累累

    近年来,我市还积极推进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共建职教集团及产学研联合体,开展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及教学工厂,实现了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充分利用各种实训基地和教学工厂,对师生进行各种技能培训,提高技能水平。目前,市职技校的“机电产学研联合体”、太平高职的“鞋产学研联合体”、市职业中专的“汽修产学研联合体”分别被评为省优秀产学研联合体。

    我市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职业教育建设资金,夯实中职学校发展基础,建成一批条件较好、专业种类齐全、适应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训基地。目前,全市有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优秀产学研联合体3个、省示范和特色专业7个、省骨干专业2个、台州市实训基地6个。

    2012年,浙江省开始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我市以中职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为抓手,多措并举不断提升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中职毕业生。

    为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市还专门设立职业教育突出贡献奖,每年筹措50万元的职业教育专项奖励经费,对职业学校在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单考单招、文明风采、社会培训、社区教育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师生进行奖励。职业教育突出贡献奖的设立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市职业教育的各项成绩均走在全省前列。

本报讯 记者日前获悉,河北省今年实行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模式,中职学生经考核测试合格可直接升入普通本科读大学。

    所谓“3+4”分段模式,即3年上中职、4年上本科,实行“一体化”培养。7年培养期间,由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共同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相衔接的教学体系,系统培养本科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技术人才。学生经7年学习毕业考核合格,由本科院校颁发本科教育学历证书,享受普通本科毕业生待遇,按当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就业。

    据介绍,试点中职学校选择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试点专业为省级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试点本科院校选择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经验的省属本科院校。2014年,河北选择4所中职学校,对应2所本科院校开展“3+4”分段培养模式试点;2015年以后,在总结试点工作基础上对试点院校范围进行动态调整。

本报讯 近日,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联手儋州市妇联等单位,利用职业教育优质资源,派出15名专业教师深入农村,为该市义务培训千名“农家嫂”。

    目前儋州市成规模的农家乐就有20多家。但由于在农家乐就业的人员大多为“洗脚上田”的农家妇女,她们从未受过正规的餐饮服务礼仪和服务技能培训,餐饮服务质量不高。为改变这一现状,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计划为当地培训千名这样的“农家嫂”。校长张毅生介绍,将根据“农家嫂”的特点,为她们“量身”编写培训教材,主要开设四门课程:农家乐餐饮企业概述、农家乐餐饮服务礼仪、农家乐餐饮服务技能、农家乐食品营养与卫生,所用教材由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编写提供。


图为资兴市连坪瑶族乡竹木根雕培训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之路少不了人力资源的支撑,资兴的“一户一产业工人”免费培训模式或许可提供一种样本。

“只要是资兴户口且有劳动能力,想学习技术,我们均可提供学习机会。设专门学校,请专业老师,更重要的是学费全免,包吃包住。”这不是哪所职业学校的招生广告,而是资兴市政府包干的“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

  作为培养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徐仲潮如此解释这一做法:“实际上就是政府出钱搞技能培训,让更多的老百姓有一技之长,增加收入。”

   像大多数寻求经济转型的县城一样,资兴面临资源枯竭、企业用工荒、居民创收手段单一等窘境。在此大背景下,授予民众生产生活技能,成为资兴打破发展瓶颈的关键之举,培养工程顺势而生。

截至今年7月,职教中心已举办674期培训,共培训3万多人次。培训的项目包括电工、钳工、家政服务、旅游讲解等,实现新增就业1.2万多人,带动了3万多个家庭增收致富。

  政府包干培训,钱从哪来?资兴模式能否持续发展?是否能为县域经济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样本?湘声报记者前往资兴寻找答案。

  全民免费培训

  728日,资兴电视台滚动播放着一条广告,“‘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开设的电工班将招生50人,包吃包住,地址资兴市职业教育中心”。

  与此同时,资兴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行动起来,设立培训班报名点,工作人员常年宣传发动,有劳动能力的群众皆可报名免费参加。

  资兴各个职能部门也没闲着。如农业、财政、教育、科技、残联等部门,都上报培训计划至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其统一安排培训。这改变了国家“普惠式”技能培训的方式,从各自为政变为统一的培训平台、一套人马。

  729日,资兴市职业教育中心办公楼里热闹起来,陆续有群众从各乡镇赶来,用身份证登记报名,被安排入住。

  职教中心是资兴市培养工程的唯一培训机构。在实训大楼里,培养电工的电子电器室,摆放着最新款的电子实训装置,可模拟各种电压情况;中西餐厅模拟室,格局和真实酒店无异,用来培训家政服务员和农家乐从业人员;导游模拟室里,大屏幕可模拟景区场景,让学员有身临其境之感。

  徐仲潮介绍,参加培训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由各个职能部门组织生源,由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开课,对接各部门完成国家下达的培训任务;另一种是群众自主报名,可在乡镇和街道的站点、专门的网站或市职教中心报名,主要面向“散户”,即所有资兴户籍的劳动人口。

  培养工程实施前,资兴组织人员对各乡镇街道进行了地毯式摸底。

   “深入各村各户摸清劳动力资源的详细情况,并登记群众技能培训的需求。工作量不亚于一次人口普查。”徐仲潮说,为详尽掌握情况,政府调动300余人,花了2个月时间,走访8万户劳动家庭,登记了20万劳动力的基本数据。通过调查得知,资兴市有13万在外务工人员,其中7万人不在本省,但获得技工资格证的不到10%

  近年来,随着我省湘南地区成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沿海工厂纷纷落户资兴。当地100多家企业,每年需要招工近1万人,但每年都有近2000人的招工缺口,技工更是短缺。

  然而,回乡的务工人员却找不到好工作。几年前回到家乡的王志辉有10年车工经验,但因知识老化,没有新技能,只能在家乡谋到一份杂工,月工资为1200元。

  “把企业引进来,又无法提供人才,相信这是大多数承接产业转移城市面临的困境。”徐仲潮说。

  与此同时,作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资兴开采了近百年的资兴煤矿步入暮年,3万多名下岗职工面临安置问题。因保护东江湖水源,被迫“退水上岸”的农民失去谋生之道,需要一技之长,才能维持生活。

  在此背景下,资兴开始谋划“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并成立了相关的领导小组办公室,上下联动各职能部门,调动一切资源推行技能培训。

  集中资源资金办培训

  徐仲潮坦言,能开展全民免费培训,关键是进行了“资源整合”、“资金整合”。在领导小组的统筹下,举全市的培训资源、资金力量,汇至资兴市职教中心这一个平台,集中力量办大事。

  培训的资金,通过整合有国家培训任务的职能部门的专项资金获得。在资兴,有农业局、教育局等11个相关部门承担国家下达的培训任务,并匹配了专项培训资金。整合后,这些分散在各个单位的专项资金,汇到培养工程的一个账户上。而11个部门列为培养工程的成员单位,每半年开一次调度会。

  对于资金整合,市残联理事长瞿文平感触很深,“之前上级残联有一笔专项资金给市残联用于培训。不管是生源的组织,还是老师和场地的安排,都是市残联操作。但在实施培养工程之后,这些专项资金都是直接打到培训工程专门的账户上。然而,上级下达给市残联的培训任务并没有变,要完成培训任务,市残联必须每年向领导小组申报培训计划,领导小组划分资金至市职教中心,职教中心按单开工。”

  各部门这笔充公的“专项培训资金”,成为最需调和的利益。“在成员单位工作调度会上,各部门提出异议是常事。好在最终能调和。”徐仲潮说,“每次工作调度会都有市委书记陈荣伟等市领导坐镇,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是政策得以顺利推行的关键。”

  对于相关的人事和培训资金的补偿,领导小组自有一套善后工作。“各单位下属培训机构人员的安置,按照自愿原则,愿回原单位的给予安排,愿意参与市职教中心工作的,也可吸纳。”徐仲潮说。

  虽然部门利益被打破,但整合后,收效却很明显。资兴市职教中心副主任齐振煜对变化深有体会。

  齐振煜原是市农机局下属培训学院的院长,后由市委引进市职教中心当副主任。“在市农机局时,一年的培训经费是10万元,要培训200余人,以会议代替培训,为培训而培训的做法很普遍。组织农民开个会,领导做个报告,发一堆材料,最后吃顿饭就算完事。”齐振煜说,“很多部门的培训都是重复开设,拿培训养猪为例,农业局开了班,畜牧局也开了,教的方法不一致,农民反而被弄糊涂了。”

  整合资源后,齐振煜见证了统一调度的好处。“比如,以前各个部门因成本原因,很难请到专家上课。而有了统一平台后,邀请的专家基本上会回应。而需要成员单位配合的培训,也会顺利落实,这是某个部门力量无法实现的,尤其体现在借用大型设备演习或安排学员至园区实习等方面。”齐振煜说。

  财政支持给了“免费”底气

  在徐仲潮看来,培养工程得以顺利实施除了要协调部门利益,还要有充裕的财政作保障。

   “每年上级部门汇至培养工程账户的专项扶持金,大约是5000万元。主要来自3个部门,其中1000万元来自上级移民部门,2000万元来自上级人社部门,2000万元来自上级残联。”培养工程领导小组工作人员李日文介绍。

  “这5000万元中,拿来做培训的资金是1000万元左右,中职和普高免学费等花费2000万元,还有2000万元投入到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钱是足够的。”徐仲潮说。

  此外,有强大的地方财政撑腰,让“免费”有底气。2013年,资兴市财政收入28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十强。“虽然遇到发展瓶颈,但依托产业承接转移的园区经济和良好的旅游资源,资兴市并不缺钱。这是成就免费培训的一大原因。”徐仲潮说。

  资兴市教育局局长陈仕平坦言,部门利益能协调,很大原因也是各单位并不缺培训专项资金那点钱。

  能否保持培养工程资金的长期供给,李日文认为,筑巢就能引凤。“近日,省人社厅的农村劳动资源三年开发计划,打算在全省投入6亿元。资兴面对这样的开发计划还是有自信的,培养工程使得资兴有能力承接这些计划,各种扶持专项资金自然会到位。”

  民心工程造福于民

  “在资兴一半以上的厨师都在职教中心培训过三文鱼制作。”齐振煜如此形容培养工程的效果。

  湘声报记者随机在市区采访了一家酒店的老板李永辉,他前年在职教中心学习了三文鱼厨艺,现在他制作的三文鱼大受欢迎。

  三文鱼是资兴的特产,过去由于厨师烹调技艺跟不上,好的食材并没有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培养工程上马后,三文鱼厨艺培训随即展开。

  “为准备三文鱼厨艺培训,职教中心准备了半年时间。”齐振煜说,职教中心一座三层的教学楼被改为专门的教室,添置了专业的水缸、砧板、供氧机,前后改造就花费近20万元。学校还出高价从广州请来专业厨师,并请专人制作了教材。

  前不久,职教中心花2.6万元,从贵州请来一位雕刻大师,专教楠竹雕刻技艺。楠竹作为资兴的特产,往往以原材料售卖,附加值不高。培训后,一根楠竹可雕刻成多种工艺品,价格从20元变为1200元。“花这个价请老师都是值得的。”齐振煜说,“正是因为教学扎实,又免费,当地群众参加培训十分踊跃。”

  车工王志辉参加了培养工程的第一批培训,生活随之改变。2012年,在职教中心系统学习电焊技术后,他考取了电工和钳工的初级资格证。回到工厂后,他很快被提升为机修班班长,工资也涨到每月2800元。

  有人担心,这项政策会随着领导的变化而难以为继。李日文却不这么认为,“资兴的做法广为人知,且深入民心,没有哪届政府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反对一项民生工程。一旦推翻现有政策,不仅会造成舆论风波,也将影响政府的形象。”


    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学生在德阳市第七届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文化节上展示汽车维修技能。熊伟 摄

    德阳中高职衔接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中职加高职的“五年一贯制”模式;二是“对口升学”模式,即中职毕业生通过统一升学考试升入高职院校;三是“高职单招”模式,即高职院校自主招考录取高中毕业生或中职学生。

    每到二年级末,学生面临实习或升学分流时,四川信息通信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班主任李江(化名)就特别纠结。“我们专业学生就业出口很好,但也希望学生能到高一级学校深造。”让李江为难的是,如果他鼓励学生继续深造,又担心学生考不上高职耽误实习就业,“因为每年能成功升学的学生仅占少数”。

    从中职成功升入高职的学生几率不大,正成为当下四川德阳“中高职衔接培养试点”的一大难题。作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德阳自2010年起开展中高职衔接试点,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但探索的过程并不顺利。

    现状:指标太少难以调动中职学生积极性

    德阳现有高职院校5所、中职学校20所。目前,两类学校通过三种模式进行“衔接”:一是“五年一贯制”模式,即学生先在中职学校接受3年或2年教育,再到有合作协议的高职院校接受2年或3年教育。

    二是“对口升学”模式,中职学生完成3年学习后,通过统一升学考试进入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接受23年教育。中职学生可自由报考高职院校,中高职学校间没有合作关系。

    三是“高职单招”模式,即高职院校自主确定标准、自主命题组织测试招考录取高中毕业生(含中职学生)。“单招”合格考生可直接被录取,不用再参加高考。因为“国家高职教育改革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德阳5所高职院校均享有“单招”权利。

    “但我们发现,除了第一种模式,其余两类衔接模式,中职和高职学校的积极性都不高。中职升高职的学生比例还不到10%。”德阳市教育局副局长胡北坦言。他以“高职单招”为例,“每年高职院校投放给中职学生的指标很少,专业数量也不多”。

    记者查阅德阳几所高职院校近两年的“单招”简章也印证了这一点。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单招普高学生310人、中职学生50人;四川司法警官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单招普高学生110人、中职学生30人。

    高职院校投放的指标较少,导致中职学生报考高职的愿望和积极性不高。四川省孝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2300多人,每一届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只有40人左右。该校党委书记、副校长张登智说:“录取的名额太少,学校只按照相应的指标组织有意愿的学生复习。而且,学生一旦开始顶岗实习,能收心回来复习备考的学生也不多。”

    对中职学校“升学名额少”的抱怨,高职院校也感到委屈。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吴明军说:“对口升学和单招计划都是经省教育考试院控制核定的,学校不能随意增减名额。”不过他也承认,因为分给中职的指标很少、中职升高职比例较低,导致了中职学生升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原因:中职忽视人文素养教育,高职不认可

    高职院校不愿投放给中职学校更多招生指标,折射的其实是他们对中职生源素质不认可的现实。

    “高职院校不愿意招中职学生,他们更喜欢通过高考从普通高中毕业生中选拔生源,认为普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要优于中职学生。”胡北分析说。

    吴明军认为,这也不能全怪高职院校看不起中职学生,因为从多年的招生情况看,高职院校明显感觉到从普通高中招收进来的学生比中职升上来的学生要“好管理得多”,“普高学生无论文化知识、行为习惯都比中职学生好”。

    而对中职学生在应用技能和动手实践方面的优势,吴明军认为也并不能凸显,有时反而会成为劣势。“动手操作和实践其实是很容易掌握的,普高学生进校后很快也能上手。而如果中职学生在高中实践中养成了不好的操作习惯,要重新纠正过来比教一个新手更麻烦。”

    胡北也提到,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在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确实存在欠缺。“一些中职学校只注重职业技能培训,忽视文化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只教给学生‘怎么做’,而忽略‘为什么做’。很多学生理论没学懂就跑去车间学技术,到车间只知道在焊接,但为什么焊接却说不出来。”

    学生和家长“尽早就业”的观念也是中职学生难以沉下心来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原因。“大部分送孩子读中职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尽快学到一门技术,早点工作挣钱,而大多数学生自己也不愿意坐在教室里啃书本,只想早点到工厂、车间实践。”胡北说。

    记者采访发现,每年90%以上的就业率让部分中职学校对语文、数学等文化基础课程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课程不那么看重,认为只要学到技能,能就业就行。

    对策:规范中职办学,改革招生政策

    德阳决定扭转高职院校对中职学生“不感兴趣”的现状,同时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2013年秋季,德阳提出“六项要求”规范中职学校办学行为。

    “从教学管理、招生行为、学籍管理、管理体制、校园环境等6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提高中职教育质量。”胡北说,教育局走访调研了不少中职学校后发现,大多数学校都存在课程、课时未开齐开足的情况,对学生的管理也比较松散、随意。

    德阳还成立了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德阳市职业教育中心,配备岗位和编制,负责指导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督查是否规范办学等。“我们提出职教也要聚焦课堂、完善课程、关注教研,通过开展中职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说课比赛等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胡北说。

    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也要转变。四川省陶研会常务副会长姚文忠说:“大多数学生家长认为中职教育是‘终结性教育’,学生毕业后应该马上就业。这导致中职学生报考高职的积极性不高,一来二去,高职院校也失去了在中职学校选拔生源的动力。”

    对目前高职“对口招生”和“单招”中下达给中职学校的生源指标不到10%的现状,姚文忠建议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改革招生政策,适当放宽招生计划,让更多中职学生升学有望。“中高职学校应加强人才培养目标的沟通,高职院校要拿出更多专业与中职对接,在技能课程上避免重复学习等,真正让进入高职的中职学生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德阳对中职学校的规范管理很快见到了成效。不少家长对待职业教育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还有家长把已经考上普通高中的孩子“劝”来接受中职教育。

    胡北表示,当中职培养出来的学生个个变得阳光自信,个个都既有技能又有文化后,高职院校就会改变对中职学生的偏见,家长送孩子读职业教育的意愿就会增强,职业教育也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宁德网消息 《摆脱贫困》一书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政宁德期间四下基层、谋划发展、践行马列主义思想的记录,凝聚着习总书记的实践感悟和智慧心得,是留给闽东人民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全书收录文章29篇,11万字,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主旨,论及闽东经济、文化、教育、新闻、农业、廉政、党团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极富前瞻性,细细研读,倍受启迪。

  书中专门论及闽东教育发展的内容有两处,集中在《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和《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两篇文章中,相对于全书,篇幅并不多,但字里行间灌注了对闽东教育的重视和热忱,且论述层次清晰,抓住本质,切中肯綮,对于教育管理工作者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两点:

  一是始终围绕闽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谈教育。脱贫先脱愚,治贫先治教。在《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一文中强调了教育之重要性,如“教育发达——科技进步——经济振兴是一个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统一过程,其基础在于教育”、“要真正把教育摆在先行官的位置”;也强调了教育之紧迫性,如“教育问题是绝对不允许‘等一等’的。现在不是议论闽东要不要办好教育,而是要动手解决怎样办好教育的问题”。“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这种马太效应,实际上也是一个‘穷’和‘愚’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通过教育上的马太效应,来强调“地方虽贫,但观念不能‘贫困’”和“扶贫先扶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是始终站在闽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思考教育。在《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一文中作出强调“要把教育问题同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思考教育问题”。在《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一文中又指出“科技教育和经济发展是互为因果的关系,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待科技教育,要把科技教育作为闽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在作出系统性思考后,《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文中还提出了“要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即: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其中,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奠基工程,职业技术教育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成人教育是素质提升工程。并特别强调“职业技术教育理所当然地要同闽东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同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紧密结合”。上述可见,职业教育被明确为一种类型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以推动形成更加科学的人才结构,服务闽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这些重要论述,在20多年后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做出的部署中得到体现,极具前瞻性。

  从《摆脱贫困》一书中对闽东职业教育的思考和论述,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突破口和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支点,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是一以贯之的,特别是对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认识高瞻远瞩。尤其是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623日,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417个字的重要批示,强调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重读习近平同志《摆脱贫困》一书,引人深思,催人奋进,深受启迪。宁德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闽东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当前,在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和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快学院的建设发展,充分发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四大职能”,更好地服务“六新大宁德”建设。着力抓好以下“三个坚持”:

  坚持立德树人,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任务。近年来,宁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走在全省高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9.5%。我们要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定为宁德乃至全省培养更多更好的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人才培养定位;要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在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坚持内涵式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有关决定的精神,以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为目标,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一是抓龙头,继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在已有32个全日制高职专业的基础上,申报增设工科类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专业35个,形成符合“六新大宁德”需求和学院实际且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加强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二是树品牌,继续加大专业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学院2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重点专业、3个省级高职教育示范专业建设,打造专业品牌,发挥品牌专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扩大品牌专业的影响力,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三是促进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今年,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高职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要充分发挥这一内涵式发展标志性成果推动教学改革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工学交替、课证融合、三段递进、校企共育”等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各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动融入和服务宁德产业经济发展。要创新产教融合机制,大力推动学院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持续推进校内2个国家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2个省级高职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完善13个新增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与宁德新能源、福建远东电机等企事业单位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将其建成校企深度融合的校外实训基地;争取建立闽东区域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建市级闽东行业性、区域性职教集团,积极申办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尝试“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不能只在‘黑板上种田’”,要改革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摆脱贫困》这份留给闽东的精神财富,启人智慧,为我们推动闽东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作者系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红短袖,黑色运动裤,利落的平头,略带腼腆的笑容,眼前这个看上去有些青涩的小伙子叫黄江尧,是武汉市交通学校2012级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

    在刚结束的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他以省赛第一名的好成绩代表湖北省参加中职组汽车机修个人项目比赛,最终摘得桂冠。

    对于取得的成绩,他坦言有压力也有动力。刚过18岁,国赛冠军的荣誉对他来说是一抹明亮的色彩,让他的人生画卷更加美丽绚烂。

    从小喜欢汽车,黄江尧最爱的电影是《速度与激情》。

    “最开始只是喜欢汽车。看了《速度与激情》后,觉得男生想耍酷,不仅要会开车,还得能修车。”黄江尧笑着说。

    12岁生日,他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一辆玩具汽车。尽管做工粗糙,黄江尧仍视若珍宝。

    好奇心重,动手能力强,黄江尧小时候经常拆装家里的各种小物件。有些东西拆完还原不了,父母也不责备,只觉得这孩子有想法,手也灵巧。

    出生于湖北宜昌的农村,黄江尧的家庭并不富裕。父母靠种植茶叶、板栗等农作物获得收入,养活五口之家。长期的务农压弯了父母的背,也使得懂事的黄江尧心疼。

    两年前的中考是一段黑色的记忆,他希望考上高中,哪怕是普通高中,然后再考大学,“但我没有上高中线!”

    短暂的失落后,他重新审视自己,发现入读中职学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独自到武汉市交通学校实地考察后,他决定从这里奋起。

    选择与爱好相结合的专业,成为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2012级的一名新生后,黄江尧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操练实践技能,综合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三名左右,每年都会获得国家补助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班级期末奖学金,等等。

    刚到武汉上学,黄江尧就开始自己兼职挣钱,平时在学校上专业课,周末出去打工,在超市搬过货,去汽车4S店打过杂,站街边发过传单……只要能挣钱,多苦多累他都愿意尝试。

    4S店打工时,除了日常的汽车检修外,黄江尧还包揽了一些看起来脏、累的杂活儿,擦玻璃、拖地、清扫卫生间、帮忙跑腿……只要有时间,他就主动去做。黄江尧有自己的主见,他认为,多吃苦是好事,做事的过程也是和他人沟通的过程。

    20137月开始,2014年度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各级初选拉开了帷幕。看到赛事海报,黄江尧和同学一起报了名。

    专业成绩优异的黄江尧顺利通过市级赛。201311月,他以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代表学校参加国赛中职组汽车机修个人项目比赛。紧张的备赛生活正式开始。

    寒假集中培训,早上6点起床,洗漱完毕吃完早餐,锻炼一小时后到实训楼集合,740分准时开始一天的培训。整车电路故障诊断、发动机拆装等内容,是他大半天的功课。“有时候硬是找不出故障来,自己也很急,但是又没办法,只能耐着性子继续检测,再听老师指导”。

    尽管参加了国赛队,黄江尧尽量顾全课程,不落下学习。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将近半年。

“因为国赛分理论和实际操作两个部分,所以我必须同时准备理论知识”。黄江尧比画着,备赛的理论题足有一本新华字典那么厚。3个月时间,理解加强记,他硬是“啃”完了整本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强度训练加上刻苦钻研,临近比赛时,黄江尧已经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好几分钟完成实操任务,理论题也烂熟于心。

    成功的背后没有偶然。在国赛赛场上,一系列标准操作,他顺利解决故障。用时41分钟,比规定时间快了4分钟。

    获奖后,许多知名企业向黄江尧伸出橄榄枝,甚至有企业开出了毕业后年薪10万元的工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对他说:“博士生想进我们单位都不容易,但如果你愿意去,随时可以跟我们联系。”

    黄江尧很意外能够得到这么多关注,但他已经打定主意,准备选择一家企业巩固完善自己的技能,同时准备明年的技能高考,向理想中的大学发起冲锋。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理由”。站在国赛闭幕式舞台上,黄江尧讲述了一名农村孩子追梦的艰辛历程。黄江尧坚守自己的人生信条,他期待凭借自己的能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