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地方动态
展开全部

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广大考生、考试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研究决定,将原定于3月28日至29日举行的2020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推迟举行。具体考试时间将根据疫情防控进展情况另行通知。

请考生密切关注陕西省教育考试院门户www.sneea.cn、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www.sneac.com和“陕西考试招生”微信公众号及新浪微博等媒介信息。

感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陕西省教育考试院
2020年3月4日

日前,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我省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事项的通知》,将中小学生课后服务费列为陕西中小学服务性收费项目。《通知》称,自2020年秋季学期起,陕西省中小学可收取中小学课后服务费。具体收费标准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设区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教育主管部门综合考虑财政补贴情况,依据成本补偿和非营利的原则核定,按相关规定办理,同时报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教育厅备案。

陕西省教育厅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我省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事项的通知

各设区市教育局、发展改革局,杨凌示范区教育局、发展改革局: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通知》(中办发〔2018〕6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80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将中小学生课后服务费列为我省中小学服务性收费项目,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2020年秋季学期起,我省中小学可收取中小学课后服务费。具体收费标准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设区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教育主管部门综合考虑财政补贴情况,依据成本补偿和非营利的原则核定,按相关规定办理,同时报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教育厅备案。

二、各地须严格依照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陕教规范〔2019〕12号)内容,合理确定服务内容,科学制定收费标准,落实由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的要求,严禁强制或变相强制提供服务并收费。中小学课后服务费收费原则上以一学期为固定周期,不得跨学期预收,退费应按未服务的实际天数据实退还所缴费用。

三、各地要严格执行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公示制度,将中小学课后服务费项目、标准及批准文件等列入公示范围内,通过学校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等方式进行公示,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每学期末学校要向家长主动公示课后服务费的收支情况。

四、各地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课后服务资助工作,加强对贫困生的课后服务保障,防止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给家长造成负担。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应免收课后服务费。

五、中小学课后服务费由学校收取并根据实际支出列支。严禁以家委会或其他校外机构等名义进行收取。学校应将收取的中小学课后服务费足额用于课后服务工作中,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挤占资金,确保专款专用。

六、各地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课后服务费的监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防止学校擅自提高标准、变相收费、搭车收费、强制收费等不规范和乱收费行为,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查处。


陕西省教育厅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2月25日

  3月2日,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发出公告,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际,原定于3月底举行的全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统一考试推迟举行,考试具体时间将根据疫情防控进展情况另行通知。
  感谢广大考生的理解与支持,请切实做好自身防护,合理安排时间学习训练,安心备考。
  在3月4日下午上海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受疫情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上海市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做了哪些事情?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介绍,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总量是874万,比去年增加40万。上海高校毕业生预计总量是19.3万人,比去年增加0.3万人。其中:研究生4.9万人,与去年持平;本科生9.8万人,增加0.5万人;专科高职生4.6万人,下降0.2万人。受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上海市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确实面临较大压力。市教委在教育部和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会同市人社局、市国资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委等部门,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上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是积极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住就业岗位基本面。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动员中央在沪企业、市属和区属企业,在今年新增岗位中拿出一定比例就业岗位,面向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定向招聘;用足上海市鼓励企业招聘重点群体就业激励政策,对招聘高校毕业生的企业,实行税费减免,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等优惠政策;扩大基层就业项目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招录规模,增加中小学教师招聘计划;动员更多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用足现行学费补偿与减免、落户、升学等鼓励政策。
  二是扩大研究生和专升本的招生规模,增加升学机会。落实国家适度扩大2020年硕士生和普通专升本招生计划部署,市属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总量增加15%,专升本招生计划由占全市高校专科毕业生总量的8%增加到10%。
  三是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教育引导,增加就业信心,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形成合理预期,增强就业信心。当前就业市场存在“有人无岗”与“有岗无人”并存、“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要倡导理性择业,越是基层、越是一线岗位,越能熟悉情况、越能锻炼人。

  2月29日下午,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第二十场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刁玉华就河南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学时间等问题答记者问。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方启雄主持。

  人民网记者智泓:当前,很多家长都非常关注什么时间开学,请问刁玉华厅长,根据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势,河南省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的复学时间,有没有具体时间表?

  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刁玉华回答: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2月14日,在省政府第九场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我省宣布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暂定3月1日之后有序开学,具体开学时间将视疫情防控情况,经科学评估后再确定。随着这一时间节点临近,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对开学时间的关注度持续升温。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家庭的希望,绝不能出现任何闪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生和学校的安全问题,王国生书记和尹弘省长多次过问并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江凌同志、主管副省长霍金花同志组织省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在开学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安全第一、慎之又慎。

  2月27日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要求:“大中小学、幼儿园等开学开园时间原则上继续推迟”,教育部也要求我们“在当地党委政府不宣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各级各类学校不得返校开学”。为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综合研判,我省各级各类学校的开学时间继续推迟。待我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统一研究部署具体开学时间,并提前一周向社会公布。

  需要告诉大家的是,尽管我们目前还不具备开学条件,但是,我们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也制订了在具备开学条件下有序返校的基本方案。中小学、幼儿园和中职学校坚持“一地一策”原则,以省辖市为单位,实行分区域分期分批开学,具体时间由各省辖市研究并提出意见上报,批准后实施。原则上,普通高中三年级全省统一开学时间,初中三年级除郑州市、南阳市、信阳市外,其他省辖市统一开学时间。高等学校坚持“一校一策”和属地原则,综合考虑“先省内后省外”“先本地后外地”“先一般地区后疫情严重地区”“先医学类院校后非医学类院校”“先毕业年级后其他年级”等多方因素,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各高等学校精准制定本校学生返校方案,分期分批合理安排学生返校时间段,按程序上报,批准后实施。中职学校有外地(含外省)生源的可参照高等学校开学时间执行。

  同时,我们还要求各地、各校在延迟开学期间:一要继续做好网上教学工作,不断提升网上教学质量。各地要充分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和特色,强化属地责任,精准分析学情,及时对学生居家学习情况和效果进行诊断评估,因地制宜实施线上教学。强化激励考核,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多途径为学生线上学习提供指导帮助;

  二要保障学生线上学习,关注特殊群体学习。各地各校要对学生参加线上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一校一案”解决好有线电视和网络信号问题,“一生一策”解决好没有电视、手机等终端设备的贫困家庭学生在线学习保障问题,做到解决问题 “不漏一人”、线上学习“一个不少”。同时,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尤其是加大对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的教育帮扶力度;

  三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减轻教师负担。各地各校要准确把握线上学习要求,鼓励但并不硬性要求每位老师都要录课、直播、在线教学等,也要因人、因地,不能“一刀切”。小学低年级原则上不布置作业,其他年级适当布置和线上课程有关的作业,任课教师的课后网络辅导不宜时间过长,不得强行要求学生每天上网“打卡”、上传学习视频、增加学生负担等。 当前各地各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全省统一部署,结合学校所在地和师生居住地疫情形势,在保证安全可控的前提下,精准掌握师生的健康状况和行踪,精准制定学生返校开学工作方案,全力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延迟开学期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不得安排师生提前返校(包括高三、初三毕业年级),不得组织学生线下上课、辅导等聚集性活动,各类培训机构也不得开展线下集中培训。 谢谢!


  日前,教育部出台了《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6号)(以下简称《规定》)。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规定》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 问:《规定》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大中小学考察,同师生座谈,给师生回信,对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中央、国务院一向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根据各级各类教师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定向发力。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近年来,教育部和各地各高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打造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有的地方和高校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不够、思政课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存在短板,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评价和支持体系有待健全,质量和水平有待全面提升,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法治保障、制度设计。

  2.问:《规定》出台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一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

  二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有机衔接《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相关内容,进一步强化了操作性、针对性。

  三是充分吸收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果,认真总结队伍建设的规律,凝练上升为制度举措。

  3. 问:请简单介绍一下《规定》出台的过程。

  答:一是广泛深入开展调研。组织力量深入各地各高校调研了解高校思政课特别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组织200余位专家在全国2000多所高校开展全方位调研,组织专家随机听取3000堂思政课,发放30000多份问卷,详细了解思政课教师队伍情况,并组织力量在北京、上海、山西、吉林、四川等地进行点上调研,形成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报告,为《规定》的研制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是多角度加强课题研究。委托有关教育研究机构建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数据库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数据库,每年形成专题发展报告,为《规定》的研制提供了大数据支持。围绕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设立了一批研究课题,覆盖队伍建设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研制《规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三是全方位听取意见建议。多次召开工作研讨会、座谈会等,集中听取教育部门相关人员、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思政课骨干教师及相关课题组负责人的意见,征求各省(区、市)教育工作部门、高校负责同志和一线思政课教师意见。同时通过网络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共收到各方面意见275条。对各方面意见,进行认真研究吸收。

  四是多次会议研究审议。教育部多次研究《规定》研制工作,并反复修改完善。2020年1月7日教育部第1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后予以公布。

  4.问:《规定》就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做了哪些方面的规定?

  答:《规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着眼于回应一线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实际关切,着眼于建设一支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身份定位,并同时以切实配齐建强师资队伍,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为目标,重点从职责要求、配备选聘、培养培训、考核评价机制、保障管理等五方面作出规定,健全制度举措,着力破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5.问:《规定》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岗位职责和要求做了哪些规定?

  答:《规定》指出,思政课教师的首要岗位职责是讲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思政课教师的岗位要求,一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模范践行高等学校教师师德规范;二是用好国家统编教材;三是加强教学研究;四是深化教学改革创新。

  6.问:《规定》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配备选聘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规定》强调,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高校应当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 1:350 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公办高校要在编制内配足,且不得挪作他用。制定思政课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和选聘办法,实行思政课特聘教师、兼职教师制度。加大高校思政课校际协作力度。高等学校应当严把思政课教师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明确思政课教师任职条件以及权利义务与职责。

  7.问:《规定》就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提出了哪些举措?

  答: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培训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履职能力、业务水平的重要举措。《规定》指出,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加强本硕博课程教材体系建设,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建立国家、省(区、市)、高等学校三级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开展教学研讨,保证思政课专职教师每 3 年至少接受一次专业培训,新入职教师应参加岗前专项培训。拓展思政课教师培训渠道。

  8.问:《规定》就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考核评价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规定》强调要科学设置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岗位,制定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标准,提高教学和教学研究在评聘条件中的占比。要结合实际分类设置教学研究型、教学型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两种类型都要在教学方面设置基本任务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中实行“一票否决”。健全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价机制,建立以同行专家评价为主的评价机制。制定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管理办法,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退出机制。

  9.问:《规定》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保障与管理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规定》指出,切实提高专职思政课教师待遇,要因地制宜设立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高校思政课教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统一管理。要大力培养、推荐、表彰思政课教师中的先进典型。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表彰中对思政课教师比例或名额作出规定;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中加大力度支持思政课;“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高层次人才项目中加大倾斜支持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力度。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考核,健全退出机制,对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不能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或理论素养、教学水平达不到标准的教师,不得继续担任思政课教师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导师。

  10.问:如何做好《规定》的贯彻落实工作?

  答:一是各地教育部门要将《规定》作为本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组织开展《规定》学习宣传活动。

  二是各高校紧密结合本校实际,抓紧研究制定贯彻落实《规定》的具体实施细则(方案),使各项制度要求落地见效。

  三是要求高校思政课建设管理人员、全体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等要深入学习《规定》,全面把握《规定》精神和主要内容,准确了解《规定》对队伍建设各方面的具体规定,做学《规定》、守《规定》、用《规定》的表率,更好发挥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成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来源:教育部

鲁教办字〔2020〕9号

各市教育(教体)局,各高等学校: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为保证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决定继续开展线上教育,学生不返校。学生返校时间,将视疫情防控情况,经科学研判后确定,并提前向社会发布。现就做好开学前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地要组织普通中小学校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丰富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开展好线上教学、指导、辅导。

对于初中、高中毕业年级学生,优先采取网络直播、在线教学的方式进行学业辅导。

二、大专院校、中职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 ,统筹开展好线上教育教学。做好毕业年级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线上指导工作。组织好毕业年级学生网上招聘活动,确保网上招聘服务覆盖每一名毕业年级学生。

在企业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自愿原则,允许大专院校、中职学校学生到保障疫情防控、公共事业运行、重大工程、群众生活必需等涉及国计民生的企业顶岗实习,帮助学生与企业直接签订就业协议。

三、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不开展线上教学,可通过信息推送等方式开展保教指导、康复训练指导。

四、对个别不具备在线学习条件的学生,可通过寄送学习辅导资料、电话等方式给予支持、指导。

五、学校要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指导好学生居家学习,注重加强体育锻炼、艺术欣赏、亲子交流、劳动养成等。同时,充分利用抗击疫情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事迹,强化爱国主义、中华美德、沂蒙精神教育以及生命健康教育、生活教育、法治教育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山东省教育厅 

2020年2月26日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做好全省教育系统疫情防控、有序推进当前教育工作,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制订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中小学线上教学指导工作的意见》, 《意见》旨在引导全省各地在线教学工作有序、规范开展,因地制宜的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线上教学活动。

《意见》要求,各地教科研机构、电教机构要加强科学引领、强化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各地发展现状,充分发挥线上教学优势,避免“一刀切”“齐步走”。要坚持“五育”并举,落实课程育人,统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线上教学实施,加强课程设计、强化资源审查、突出学生特点。通过网络自评、线上调查、学生端反馈等方式,建立标准健全、目标分层、多级评价、场景完整、数据支撑的反馈机制,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意见》同时要求,各地要坚持适度应用,强化学生体育锻炼和近视防控,劳逸结合,保障学生身心健康,避免增加学生和家长负担;要做好技术保障,提升平台的兼容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满足不同家庭的网络、电脑和移动终端条件;要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完善线上教学教研评价机制,严禁以线上教学的名义违规收费,防止形式主义和“面子工程”。


(记者史自强)近日,河北石家庄市教育局发出通知,对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中小学教材发放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全市各县(市、区)教育局、直属学校,全力保障2020年各级各类学校春季学期开学工作平稳有序,确保全市春季学期课程正式开课前将教材发放到学生手中,做到“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在没有正式开学之前,各学校不得集中组织学生提前到校领取教材。

通知强调,各县(市、区)教育局和直属学校要及时与当地新华书店、市新华书店对接,切实做好纸质教材领取和接收前期准备工作。发放纸质教材时要分年级分班级发放,防止出现人员聚集,要做好师生的卫生消毒和自我防护工作。



来源:人民日报

鲁教职字〔2020〕2号

各市教育(教体)局,各高等职业院校:

为指导职业院校(含职业技术大学,下同)学生更好地居家学习,根据国家和省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结合职业院校实际,现就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期间学生居家学习提出以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统筹指导与因地因校制宜相结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中、高职不同特点,统筹做好所属职业院校学生的居家学习指导工作。各职业院校根据各自实际,结合中、高职学生不同年龄、学习阶段特点,“一校一策” 制定具体方案,不硬性规定全员在线学习,不强制打卡报到。

(二)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鼓励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将重点放在指导和答疑上,需开展在线教学授课的,充分考虑学生居家学习特点,不机械照搬校园学习管理模式,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学习模式新变化,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水平。

(三)课程学习与日常生活教育相结合。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指导学生科学制定居家学习生活计划,坚持立德修身,锤炼砥砺品质;坚持课本课外结合,提升科学人文素养;坚持“健康第一”,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坚持以美润心,陶冶高尚情操;坚持学做结合,培育职业精神。

二、组织实施

(一)科学制定专项方案。各地各学校要充分考虑学生居家学习特点,根据学科专业情况、教学总体安排、疫情防控情况等,研究制定延迟开学期间学生居家学习方案。方案应包括学习资源、学习形式、课程搭配等。要通过多种形式征求教师、学生等对学习方案的意见建议,确保贴近师生实际,务求学习成效。

(二)加强价值观教育引领。各地各学校要结合疫情防控,加强责任教育、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感悟涌现的先进事迹,传承弘扬美德,增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加强以身心健康为核心的生命教育、科学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健全人格;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用一技之长助力家庭和社区建设,让匠气、匠心、匠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更好成长。

(三)优化整合学习资源。各地各学校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作用,以学校自主开发资源和各类在线学习平台资源为依托,科学整合学校线上学习资源和国家、省专业教学资源库及精品资源在线课程等资源,同时积极对接国内知名优质在线学习平台,加强资源筛选,努力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高质量学习资源,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不得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或推销产品。

(四)强化教师引领培训。各地各学校要充分发挥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教学名师、教学能手、学科专业带头人及名校长的示范带头作用,利用网络技术等方式,对相关学科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以更好指导学生居家学习;也可积极争取优质在线学习平台支持,指导和帮助学校教师不断提高利用平台进行教育教学、指导辅导和问题答疑等的能力和水平。不得违反相关规定安排教师超前超限超纲在线教学,不得要求教师在正常休息时间进行授课。

(五)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对毕业年级,科学分析直接就业学生,以及中职学生参加春季高考、单独招生、“3+4”转段测试,高职学生参加专升本、“3+2”转段测试等的不同诉求,积极开展心理疏导,有重点地加强学业指导辅导和就业指导,尽可能多地提供网上就业服务,指导学生为升学、就业做好储备。对因延迟开学而影响毕业设计(论文)正常开展的,可组织教师远程指导开展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

对防疫一线人员子女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残疾学生,要强化关注关爱,有针对性地进行关心和辅导,让每个学生都切身感受到温暖,为一线人员和其他相关家庭解除后顾之忧。

对不具备在线学习条件的,可通过微信、qq、视频、音频、电话等提供学习指南和指导,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均能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六)准确界定实习性质。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就业工作的通知》(人社部明电〔2020〕2号)精神,对保障疫情防控、公共事业运行、群众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企业、重大工程,可组织见习、协调实习生等。对此,各地各学校要准确理解把握,按程序报所属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界定企业生产性质,以此确定可否组织见习实习。

对确需并可组织见习实习的,按照学生自愿原则,一律不得强制;企业、学校、学生应签订三方协议,对未满18周岁学生,取得学生监护人签字的知情同意书;周密制订实习学生行程方案,避免交叉感染;督促企业做好学生安全防护工作,保证工作和生活良好环境,落实好安全防护措施,密切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确保学生安全;其他事宜应符合教育部等5部门《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16〕3号)。

除上述情况,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要求,疫情防控期间,继续暂停暂缓实习实训。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范检查。各地各学校要加强规范检查,及时听取师生意见建议,回应各方关切,正确合理引导预期。要及时总结指导学生居家学习的经验做法和出现的问题,不断优化改进完善,努力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加强激励引导。各地各学校要统筹安排好相关教师指导答疑工作,将教师在线教育教学、指导辅导、问题答疑和作业批改等计入工作量,在教师收入分配和绩效考核中予以科学合理体现;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教师通过适当方式予以表扬激励。

(三)做好技术支撑。各地各学校要认真遴选甄别相关技术平台和在线学习内容,避免出现不良信息。在用好本地本校学习资源平台基础上,加强与其他优质在线学习平台的沟通,做好技术准备和技术支持,及时处理突发情况,保证在线学习平台平稳运行。

各市教育(教体)局要于2020年2月22日前将此件精神传达到辖区各中职学校。


附件:在线学习平台参考.doc


山东省教育厅   

2020年2月19日  

2月17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人大对《济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全力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进行解读。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部门相关同志发布近期济南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问。


中新网济南2月17日电(记者 梁犇)记者从济南市委、市政府1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济南正制定驻济高校分批次、错时开学预案,52所驻济高校的70万学生将分批次、错时开学,具体开学时间,视疫情防控情况经科学评估后确定,届时将按上级部署提前公布。


据济南市教育局局长王品木介绍,目前驻济高校有52所(含技师学院),在校生70多万人。疫情发生以来,济南市教育局(市委教育工委)及时建立了驻济高校疫情防控信息通报机制,将各高校列入属地管理,对辖区内高校实行网格化、全覆盖排查,做好疫情发现、防控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济南市教育部门向驻济高校大学生发出《致全市大学生的疫情防控倡议书》,号召他们加强自我防护、遵守返校时间、服从防疫安排、积极参与防控。”王品木说,目前,教育部门已牵头成立高校学生保障组,正会同省教育厅综合考虑各高校学生人数、外省学生人数、学校区域分布等因素,制定下一步驻济高校分批次、错时开学预案,避免开学期间交通拥堵和车站人员聚集,确保广大师生安全返校。


王品木表示,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在2月底以前不得开学。具体什么时间能开学,要视疫情防控情况,经科学评估后确定,届时市教育局将按照上级部署,提前向社会公布。


“学习固然重要,但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更重要,这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推迟开学的原因。”目前开学准备工作在有序推进,开学前各方面准备工作将全部到位。教育部门将提前谋划好开学工作,细化完善开学工作预案,注重学校相关人员防控技能培训,督促做好开学前校园全方位消毒、防疫物资储备,建立完善师生体温晨午检、缺勤管理、通风消毒、就餐管理、公寓管理、与卫健疾控部门联防联控等各项工作制度,确保开学后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此外,自1月23日起,济南教育系统实施“零报告”“日报告”制度,按照“区县不漏校、校不漏师生”的原则,全面摸排和掌握重点人员情况,对全市十五个区县教育行政部门、3207所学校(幼儿园)进行每日调度,动态管理。截至2月16日,正处于医学观察的师生18人、确诊3人(1人已出院)。另外,对春节部分留校师生做到精准防控,包括西藏中学479名西藏学生,长清第一中学新疆部470名新疆学生,济南护理职业学院新疆班201名新疆学生,济南职业学院63名外籍留学生和培训机构中在济的99名外籍教师。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日前从新疆教育厅出台的《新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暂行)》中了解到,高职新设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不少于30%,这是新疆首次就高职新设专业对教师队伍规格作出明确规定。

新疆规定,新设专业至少有3名专业专任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不得少于30%,需提供校企合作协议或企业订单培养协议。新疆要求高等职业学校加强对所开专业的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建立和完善专业建设质量保障机制,引入第三方组织对学校专业办学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价,对人才培养明显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应调减该专业招生计划或停止招生。

据悉,自治区教育厅将通过高等职业学校年度质量报告、教育教学督查、教学诊断与改进等途径,会同各地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建设情况加强指导和监督,对办学条件不足、教学管理混乱、教学质量低、人才培养定位不适应社会需求,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对口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50%的专业亮黄牌,限期整改,直至停止招生、撤销专业点。


守望八桂职教  共谱时代华章

12月19日,“广西职业教育发展论坛暨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会议”在南宁隆重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职成处覃壮才处长、南宁师范大学副校长彭宁教授、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姜大源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石伟平教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德全教授、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赵伟研究员、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屹教授等出席了论坛。自治区60多所职业院校领导、全区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代表等共250多人参加了论坛。

640.webp.jpg

论坛围绕“守望八桂职教 共谱时代华章”主题,与会专家和代表的主旨发言从宏观到微观、理论到实践涵盖了新时代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创新发展、驱动发展、内涵发展和智慧发展的关键领域。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长江学者朱德全教授作了题为《在变革中发展:中国职业教育顶天立地之路》的报告,他强调职业教育是面向明日的今日教育,要在变革中卓越,在卓越中强大,在强大中生存,在生存中发展。他站在教育学科逻辑与国家战略愿景的立场上,提出了“八个变革”的主张,强调职业教育发展一定要“走在今日产业发展的前面,走向明日的产业发展”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六个一”。

640.webp (1).jpg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长江学者朱德全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石伟平作了题为《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主要任务》的报告,他提出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要改革和创新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做好“顶层设计”;深化产教融合,做好“区域规划”;深化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实施劳动教育,做好“职业启蒙”;提高职教吸引力,恢复“八级技工制度”;居安思危,加强“AI时代”的职业教育现代化、构建“活力课堂”,让职教课程教学改革成果落地;提高服务意识,服务“国家需求”等八个主要任务,并针对每个主要任务的内涵、特点、现状及问题,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具体的行动方略。

640.webp (2).jpg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石伟平教授

姜大源研究员作了题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解读、思考与当务》的报告,解读了十九大报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政策、报告、意见和方案,重点从产教融合的范畴观、机构观、价值观、系统观、知识观和技术观六个层面上深入浅出地阐释和辩析了关于产教融合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640.webp (3).jpg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姜大源研究员

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在2008年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指导中心的基础上,2015年12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更名成立的自治区级职业教育研究机构。成立十年来,紧跟新时代职业教育学科发展前沿,关注职业教育发展动态,围绕自治区职业教育发展重点,开展研究与探索,致力于建设区域高水平、有影响的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与政策咨询中心,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推广中心,高层次人才培养培训中心和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中心。经过十年努力,在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与研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培育与推广,高水平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特色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进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日前获悉,陕西省招办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陕西省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对2019年陕西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政策进行了明确。

分类考试招生包括以下4种模式:高职综合评价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示范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三校生”单独考试招生)。

省内国家级、省级示范高职院校,根据自愿可联合或单独组织考试招生,也可选择参加综合评价招生,但只能二者选其一。省内其他高职教育院校参加综合评价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与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三校生”单独考试招生)按照教育部及我省有关规定执行。分类考试招生具体办法可登录陕西省招生考试信息网查询。


两年前,刚到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的陈敏发现,9月白葡萄大量上市的时候,莎车批发价不过两块钱一公斤,到国庆期间,葡萄价格就涨了一倍;关键是同一品种的葡萄在上海,已经卖到了35元每公斤。"这种价格的变化,除了物流运输的影响,还直接受当地农产品保鲜加工技术的作用。"陈敏说。如果是商人,这么大的价差,看到的是商机,而陈敏,作为上海市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挂职莎车县职业技术学校的业务副校长,想到的却是,应该结合当地农业特色,将农产品加工与保鲜专业作为职校的下一个发展方向。

陈敏不过是上海职业教育援疆的一个缩影。2010年,中央启动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上海调整对口支援喀什地区莎车、泽普、叶城、巴楚四县。2014年,上海-喀什职业教育联盟成立,沪上14所中高职院校,与上海对口支援的喀什地区职校结成"二对一"帮扶关系,以职业教育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脱贫致富。随着职业教育越办越好,当地的孩子都主动来学习技能,只为有一天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接地气"新专业,市场人才需求"爆棚"

正在莎车县职业技术学校就读的学生亚森·卡热,来自于莎车县"樱桃之乡"米夏乡的贫困家庭,在去年入学专业选择上,他一眼就看中了学校新建成的特色专业——"农产品加工与保鲜"。

学习了果蔬保鲜专业知识后,亚森·卡热初步算了一笔明年家庭经济账,"通过气调保鲜,我们家的樱桃可以延期保存到7、8月份,单价可以从6月份盛果期的50元一公斤上涨到100-120元一公斤,这样,我们家的3亩樱桃收入可以翻番,明年起,我们家就可以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了"!

据陈敏介绍,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成立于2016年7月,该专业不仅致力于农产品的保鲜工作,还于2017年建成一条完整的果蔬汁生产线和果蔬干燥设备,进行干果制作;2018年更是建立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对农产品农兽药残留和营养成分进行检测。

这一"接地气"的专业,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我们已和当地三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现在以订单培养的模式为企业输送人才。"农产品加工与保鲜专业的部长关小春介绍,农产品保鲜加工专业已经招收了两届、共150名学生,第一批学生明年6月毕业,将赴"虚席以待"的岗位工作。

说起莎车县职业技术学校,很多人并不陌生。2014年5月,莎车县职业技术学校有四名学生代表新疆,参加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运用与维修赛项目,参赛选手全部获奖,这也是汽修国赛上第一次有了新疆维吾尔族选手的身影。2016年的国赛上,又第一次有了来自新疆的国家级裁判员。如今,从莎车县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就业率达95%,工作收入从每月500元大幅上升到每月1800元。"莎车县职业技术学校两个校区共有近12000名学生,这12000个孩子,直接影响了12000个家庭的脱贫情况。"陈敏说,作为职校校长,他一直深感压力,职业教育办得好不好,直接影响莎车县的孩子们能否走出贫困。

对口职业学校成绩斐然

人才供不应求的状况并不是一时一地的成果。在喀什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服装缝制的专业课上,三个班级100多名学生,正在同时进行缝制训练。"2017年纺织班不过两个,但今年一下子扩展到19个班级,因为人才需求太旺盛了!"专业负责人李芝琴说,"第一期160多名学生已经临岗实习,但对应的人才缺口,仍有三分之一。"

阿斯耶·买买提依明是服装缝制课的专业课老师,2015年6月毕业于东华大学的她,本身就来自喀什。"毕业的时候,老师告诉我,在我的家乡有一个适合我的机会,衡量再三,我就回来了。"在喀什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三年,阿斯耶经历了服装专业从无到有的诞生,直到去年,该专业学生获得了喀什地区服装大赛的三等奖。

"这要感谢我的母校——东华大学的支持。"指着走廊上的教师一览表,阿斯耶告诉记者,现在14个任教老师中,有一半是来自东华大学的援疆教师。两年多来,在以东华大学为龙头、联合上海多家中高职院校的组合帮扶下,学校创办了纺织服装类专业,拥有了专业教师团队,完成了专业体系建设,开发了2个专业20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和共享软件平台,建成了纺织服装理实一体化实训(验)室和专业图书资料室,成立了纺织服装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

在上海援疆的莎车、泽普、叶城、巴楚四县,几年来,援疆资金已累计投入超过3亿元。目前,莎车县职校的服装、汽修、焊接、钳工实训车间,泽普县职高的民族手工艺、物业维修、电工电子、计算机运用实训教室,叶城县职高的建筑、烹饪实训设施,巴楚县职校的西点制作实训室等都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四县职校的硬件水平均已具备申请自治区示范性学校的条件。在新疆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上,莎车县第二职业学校和巴楚县职业学校的学生共获得五个一等奖,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建立机制,培训一支"永不走"的教师队伍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职业教育在扶贫扶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2年来,上海规划帮扶喀什重点建设的10个职教专业,初现育人成果。

然而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喀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需要一支靠得上、留得住、用得好、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人才队伍。

今年4月,陈敏带队15位莎车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赴上海培训学习,先后到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金山食品学校、浦东振华职校学习取经,从管理到专业学习上海先进经验,他们还与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达成了远程网络教学资源合作,实现了沪喀两地课程资源共享,为专业课程建设注入强大的上海力量。

在整个喀什地区,上海援疆既依托上海后方学校,把好老师  "请进来",组织星光计划  "金牌教练"、国家级重点职业院校名师等组成讲师团送教上门;又立足喀什学校实际,把好苗子"送出去",支持40多名喀什地区的专业教师到上海进行挂职培训。

为了更好地支持职业教育发展,2014年,在上海市教委支持下,沪喀两地依托上海后方的职教资源,创新机制,建立了上海-喀什职业教育联盟,采取"学校+企业+行业"的模式,通过资源整合、信息互通和项目化运作,加强两地职业教育合作,打造现代职业教育帮扶格局。

经过四年多的发展,沪喀职教联盟已吸引6家行业协会,24家企业,26家职业院校加入,联盟成员从刚成立的78家发展成现在的99家。

而今年,上海14所中高职院校对口喀什地区3所、对口四县4所职业学校,在专业建设、师资培训、课程教材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全面精准帮扶,助推喀什地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并快速发展。

网站.jpg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可谓“气势如虹”,许多行业的从业人员正在被高新技术所取代。而对于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职教而言,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崛起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巨大冲击?

近日,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了《时代需求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论坛》。记者从现场获悉,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产业变革,湖南省将大力推进湖南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同时,着力推进专业结构体系的转型升级。

现状

人工智能带来挑战

现场,我国人工智能专家、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蔡自兴透露,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和环节,许多工作方式和岗位工种会发生变化。记者从采访中获悉,正是由于人工智能带来的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否则,培养出来的人才可能尚未走入社会,就已经面临被淘汰的窘境。

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余伟良认为,“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出难以被自动化取代的人才,如何提高人才精准有效供给能力,值得湖南省职业院校关注和思考。

探索

推进职教标准体系建设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迅速壮大,人才困境日益凸显。蔡自兴表示,人工智能产业化的领域极其广泛,涉及智能制造、智能驾驶、智能金融、智慧城市等等。据估算,产业人才需求总量已达到百万级,特别是对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非常大。

余伟良则表示,在湖南省,要培养真正对接产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还必须健全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机制。他表示,为了实现产教深度融合,还将大力推进湖南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围绕专业教学、课程建设、技能考核、顶岗实习、实训条件、教师发展等各方面,湖南省将出台一系列标准,建立健全湖南特色职业教育标准体系”。

省教育厅副厅长应若平表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已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获审议通过。接下来,湖南省还将制定《湖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动实施“1+X”证书制度改革。同时,湖南省将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2004年正式挂牌的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由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原宁夏重工业职工大学、宁夏职工科技学院和宁夏机械技工学校四所院校合并组建,后来又并入了宁夏农业学校、宁夏轻工学校、宁夏农垦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现如今,无论是教学设施、人才培养还是社会的认可度,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jpg

从粉笔黑板到每天都有实训课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就靠一根粉笔、一本教材守着三尺讲台,种田、养牛、养羊等专业课都在黑板上讲,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生命科学系副主任刘进告诉记者,他原是宁夏农业学校的老师,从事职业教育已经34个年头了。过去没有成规模的实训基地,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只认识书本上的牛,尽管会背上百种牛的名称,但在实际生产中却毫无意义。

2013年以后,学校有了自己成规模、可教学的农场,学生可以实地接触到牛、鸡,除了第一年的基础课外,剩下的学期都在农场实训,老师手把手教学生如何给小牛喂奶、如何给奶牛挤奶、如何搭配饲料等。“手过一遍,一辈子都忘不掉。”刘进说。

“说起从前,我印象最深的是大部分时间都在讲理论,像经济法、成本会计等专业课,只讲书上内容,实训内容很少,而现在学生是直接在电脑上用软件模拟记账、做报表。”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教师曹进军告诉记者,目前仅会计专业就有5个电脑实训室,还购置了很多实训软件,课堂教学不枯燥,学生还掌握得快。

“以前用的都是傻大黑粗的车床,老师手动操作。2000年以后学校有了数控车床,近两年我们还有了智能化生产线,只需要设置好程序,设备就自动传输原料、自动加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工业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吴玉宁说,“除了文化课,学生基本上每天都有实训课”。

目前,宁夏职业教育园区专业已由单一的电器维修拓展到汽车维修、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开设52个专业,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2个,校内实验实训室136个,校企合作兴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70个。

用一流设备培养一流技师

“2018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第二届智能制造大赛”上,工业工程学院16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丰存哲团队的设计成品最终斩获一等奖。获奖的背后,是他们艰辛的付出和精雕细琢、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

曹进军说,以前学生基本上都是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才开始逐渐掌握专业技术的,后来学校成为全国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以后,课程体系、专业设置全部推倒重建,实训课程增加,学生的专业技能也随之提高。

“现在我们有全国一流的自动化生产线,学生通过上手操作,掌握的技能可谓是响当当的,将来即使去区外就业也没问题。”宁夏职业技术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荆鑫自信满满。荆鑫2009年毕业于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两次获得“自治区技术能手”荣誉称号,5次代表宁夏参加全国各类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都取得了优异成绩,2014年回到学院实验实训中心担任数控铣、数控车实训教师,2016年曾协助宁夏某数控机床公司完成铣床夹具的设计制造和装配改进并投入使用。

近年来,学校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致力于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建设了贺兰石雕刻、剪纸雕刻、荆鑫数控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016年学校建设了“筑梦创客园”作为师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基地,现已有22家企业入驻园区。2011年~2017年,学校师生共获得国际赛事奖项1个、国家赛事奖项39个、行业赛事奖项31个、自治区赛事奖项358个。

让学生用技能创造自己的人生

“改革开放初期,上职业院校的都是非常优秀的初中毕业生,职业院校还是香饽饽。后来有好多年,初中生都选择上高中、考大学,甚至很多家长也不知道上职业院校有啥用,职业教育不受待见。但是近几年,随着国家的重视,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家长们又愿意送孩子来上职业学校了。”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导室副主任范为群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到2010年之间,学校的生源很差,学生只要想上,学校基本都收,有的孩子甚至都没有拿到初中毕业证。“随着人们对技能型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近几年学校生源质量越来越好,我们每个专业都有分数线,差一分都进不来”。

对于宁夏职业教育的今昔变迁,曹进军也有着切身的体会。他从1995年起在宁夏重工业大学任教,那时候主要给在岗职工培训,2004年学校合并到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以后,主要教学对象变成了初中毕业生,但那时职业教育路子基本跟着普通本科走,学生毕业前还要写论文并参加论文答辩。“学生很累,走出校门却不好找工作。”曹进军说,一直到2008年前后,学校参加了全国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的评估,宁夏的职业教育也从此走入了春天,宁职也由此明晰了办学理念:办好职业教育,让学生学到技能,用技能去创造自己的人生。

“十三五”期间,宁职将致力于融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一体,致力于培养工科、农科等高层次技术技能型“大国工匠”,在全力为自治区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继续发展壮大、创造辉煌。

网站.jpg

  来源:银川晚报

“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作出的重要指示。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中等教育高级阶段教育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市职业教育中心)于2011年12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顺势顺时建立。

1.jpg

浸润千年古都沉淀,沐浴时代文明新风。

在高新区平原路东侧,一座以青灰色园林式建筑为主的学校总会吸引来往行人的眼球。进入校园,整齐的教学楼、茂盛的法国梧桐和金黄的银杏树、幽静的校内道路,让人沉醉在既具现代化又颇具诗意的校园里。这里校园环境优美,硬件设施齐全,专业特色突出,文化内涵丰厚。学子们有的脚踏实地、勤学好问,求知在令人向往的美丽校园;有的行囊充实、羽翼丰满,即将在蓝天展翅飞翔。这是近日记者在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采访时的感受。

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占地222.4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投资2.44亿元。该校于2012年4月开工建设,2013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由原市第一职业中专、原市电子信息学校、原市旅游学校、原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原市交通中专6所中等职业学校“六校合一”的整合目标。整合并校以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以扎实推进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和文明单位建设为载体,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强化内涵文化建设,不断推进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持续稳步提升,为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在设施齐全的学校就读,家长很放心。现代化的设施更能促进孩子好好学习,练好技术。”不少学生家长这样赞叹。

新校展新姿 取得新成绩

整合并校以后,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领导班子把教职工队伍的团结稳定作为学校整合初期的重要工作抓手,通过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等,持续规范教育教学秩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时代机遇,以示范校建设成果为基础,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特色兴校、品牌强校为举措,不断强化学校的办学优势,切实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全面发展。2013年12月,该校开展了第一次“技术练兵月”成果展示活动,时任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洪斌莅临现场观摩了展示活动,并给予了高度评价。2015年,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占元一行莅临学校调研工作。2017年2月,时任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一行5人调研指导学校戏曲专业建设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上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扎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持续提高教职工教学能力和水平,该校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制订了师资队伍建设长期规划,积极开展班主任培训、各级骨干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企业实践活动以及校内讲座等。2014年至2018年,该校先后公派17名教师到德国、新加坡等参加国外培训,学习外国的先进职教理念及教学方法;每年派老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千余名教师参加过继续教育培训,并组织多名教师到企业实践。在2012年至2016年全市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中,该校连续5年荣获优秀奖;2017年,该校荣获安阳市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8年,该校成功创建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荣获河南省职业教育管理强校称号。

人才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在整合初期就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重要发展目标,从德育教育、日常管理和技能训练等环节入手,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加强学生管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校决定在住校生中试行准军事化管理。同时,为加强德育教育,学校开设了德育强化班,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进一步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技术练兵月”活动和各级技能比赛活动,并取得了优异成绩。2015年,学校首次组队参加了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并取得重大突破,荣获国家级三等奖。2016年,在全国第十届“文明风采”活动评比中,学校11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称号,1名学生作品荣获国家一等奖,10名学生作品荣获国家二等奖,8名学生作品分别荣获国家三等奖和优秀奖。2018年,该校参加河南省技能大赛,获得8个一等奖、13个二等奖、31个三等奖,获奖率高达80%。

就业升学成绩显著。学校历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到90%。2018年,477名学生参加单招考试,278名学生参加对口升学,9人超本科录取分数线,大专以上升学率在95%以上。

特色品牌建设成效显著。为推进学校发展,提升学校内涵,学校在整合初期就提出了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重要建设目标。2013年4月,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三部委批准学校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三批立项建设学校,重点支持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数控技术应用、中餐烹饪5个专业和数字化校园特色专业建设。2013年8月,该校被省教育厅正式确定为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品牌示范学校建设项目。

为加强专业建设,逐步完善特色专业建设,根据我市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结合现有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建立了以理工类为主、大力发展“三产”兼顾艺术类的专业体系。整合并校以来,学校签订校企合作企业超过30家,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35个,校内实训基地80个。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安阳公交集团联合举办了“A3汽修班”,构建了“联合招生、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校企共建共育,企业、学校和学生多方共赢的模式。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参加了“中德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机电一体化)项目”,学习和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推进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中餐烹饪专业构建了以技能训练为主线、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课堂教学、示范演示、实践指导、生产管理和实训一体化。校企合作模式的不断创新,极大推进了学校校企合作的规模发展。

踏上新征程 铸就新辉煌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万象更新。6年风雨沧桑,薪火相传,步履铿锵;6年春华秋实,滋兰树蕙,桃李芬芳。

在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荣誉室里,一块块金光闪闪的奖牌无声地讲述着学校一步一个脚印发展的新篇章。该校被评为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先进单位、安阳市文明学校、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市文明单位、2017年安阳市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获第十二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2016年度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奖……

短短几年时间,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现了从新建学校、整合并校到创造辉煌的跨越发展,形成了覆盖信息技术、文化艺术、商贸旅游、机电交通4个大类的特色专业布局和极具安阳中职特色的精品文化体系,发展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河南省职业教育管理强校,成为安阳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名片。

乘风破浪谱华章,风劲正是扬帆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必将扬帆快进,再续发展新篇章。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重要的国家战略,它对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吉林省各级部门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不断优化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面向人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2017年年末,吉林省共拥有独立设置的专科高职院校25所,在校生16.7万人,教职工8600多人;中等职业学校277所,在校生16.2万人,教职工2.5万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中职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现已建成4所国家级高职示范(骨干)校、16所国家级中职示范校、25所省级现代职业教育示范校、20个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吉林省职业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近年来,吉林省116所中职学校停止招生,各地集中力量将中职学校进行整合,长春、吉林、辽源建设了职教园区,把中职教育做精、做强。如今,在吉林省中考生源下降的情况下,中职招生规模逐年增加;吉林省稳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建吉林职业技术学院、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7年专科高职以“知识+技能”为主要形式的单独招生试点扩大到25所院校,探索高等学校分类招生考试制度,把高职做优;吉林省还逐步优化职业院校专业结构。积极引导职业院校合理设置专业,组织评审立项高职品牌专业(群)50个、中职示范专业150个,评审高职高水平专业A类90个、B类40个,高水平专业支撑高端产业的能力不断增强。

推进产教融合,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深化合作、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等方面,吉林省的一系列做法引人称赞。近年来,吉林省大力建立职业教育集团,搭建职业院校、企业沟通平台。目前,全省共成立各类职业教育集团45个,立项建设了6个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进一步推进了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吉林省成立了职业教育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担任主任委员,成立了吉林省汽车、农业、化工等12个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全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工作提供了组织和智力保障;吉林省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研究起草了《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方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吉林省9家单位被教育部列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5个单位被评为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吉林省13家单位被育部列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35个单位被列为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实现了招生招工一体化。

改善办学条件,搭建学生成长成才“立交桥”。自2014年召开的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为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全省累计投入130多亿元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建立了省直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生均拨款达到了15000元。2015年,省教育厅与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方案》《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着力建设示范校和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吉林省加快推进职教园区建设。目前建成了以“职教文化”为特色的长春市职业教育园区、以“产教融合”为特色的吉林市职业教育园区、以“资源共享、文化引领、技能传承、双创示范”为特色的辽源市职业教育园区,职业院校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此外,吉林省大力探索系统化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机制,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和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近年来,全省遴选部分优质的中职学校、专科高职,开展了中职—高职“3+2”贯通培养衔接试点,学生们非常受益,取得了累累硕果。仅2017年一年,这一项目招生就有近9000人。

实施“长白山技能名师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吉林省加快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从2013年开始,吉林省共遴选3批“长白山技能名师”176名,引进李万君、齐嵩宇、李凯军等多名全国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得主和全国技术能手为高职院校全职或客座教授,引进多名全国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和企业技能大师为高职院校全职或客座教授,这些人才的引进为吉林省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保障;吉林省在中职学校设立了“技能导师工作室”,认定中职学校“技能导师工作室”23个,聘请优秀技能人才和教学专家进入工作室带徒传艺,拓宽培训渠道,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中职院校师资水平的提升;吉林省还组织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等机构合作,培训中高职骨干教师,拓宽了教师眼界视野,提升了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新时代,吉林省职业教育将牢牢立足吉林经济发展实际,以培养大量优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进一步优化结构布局,推进产教融合,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国梦、为新一轮振兴发展作出贡献!

自治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着力构建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的教育脱贫攻坚格局。

在玛纳斯县靓车坊汽车服务中心,来自玛纳斯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乃比江正在为一辆汽车做保养。学习汽修专业的他,今年6月来到靓车坊汽车服务中心顶岗实习。他说,在这里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实用技术,还有固定的收入:“在这里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有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有专门的老师还有我们的师傅给我们教该如何去做,这边的师傅都是大型4S店里面出来的。还能拿到每个月将近2000块钱的工资”。

为提高就业率,玛纳斯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当地企业签订协议,进行订单式培养,同时实施“双师型”教师模式,学校的教师下工厂,企业的能工巧匠进校园。玛纳斯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李福东说:“可以说让企业和学校都受益,学校解决了实习指导老师不足的问题,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一个实习实训环境。通过我们的回访,企业也对我们的毕业学生非常满意”。

近年来,自治区按照“县县有中职或职业培训机构”的要求,调整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并相继启动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等系列项目,累计投入14.28亿元,支持22所高等职业学校、93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基础能力建设,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截至2017年,自治区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2%,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4%。

茹仙古丽·萨吾提去年毕业于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工程系,通过“校企合作直通车”,她毕业后直接与实习企业签约,成为了阿克苏巨鹰纺织服装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由于在学校学过专业技术,她很快成为车间班长。茹仙古丽·萨吾提说:“我的一个月工资3500元左右,从今以后我自己想多学技术,多存点钱,然后我自己想来开一个服装店,让我的未来更美好”。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工程系把教室搬进了阿克苏纺织工业园,与园区企业共同打造南疆纺织人才培训基地。学校根据园区的实际,优化专业设置,增加了服装设计与制作、纺织品检疫和贸易,服装生产管理等专业,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需求无缝对接,就业率达到100%。

阿克苏地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世海介绍,今年阿克苏地区职业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各职业院校共与81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努力扩大就业和推进精准脱贫。黄世海说:“2018年累计投入9200万元,加快职业技术学院地区中职、库车中职、乌什县职业学校综合实训基地产教融合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南疆人才高地,完成15840人职业招生任务,着力构建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的教育脱贫攻坚格局”。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