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综合资讯
展开全部

    职技云学堂线上课程平台好用吗?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9月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职技云学堂线上课程平台营运而生了。下面,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个线上课程平台。


    职技云学堂线上课程平台优势


    第一,为广大培训机构和企业提供符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要求的线上培训平台,PC客户端、手机APP同步运行,各培训机构可以在平台上导入学员、建立培训计划、设置课程并开展线上培训活动

    第二,其核心技术人脸识别到课率统计管理系统,可以借助人脸识别技术对学员进行实名认证,并在学员的课程学习过程中进行随机人脸抓拍等功能实现防刷课,最终统计出每位学员的到课率和有效课时,形成并导出可供政府主管部门发放财政补贴时参考的统计报表。此项线上培训考核技术,完全能够保证培训过程可监控、可查询、可追溯。


满足冀人社字【2020】106号文件对互联+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功能的九项要求。


    第三、该平台的技能提升模块,专门针对各培训机构围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举办各种职业培训班的实际流程而设计,包括学员综合管理、培训计划创建、课程设置上传、学习过程考核、信息数据记录、统计报表导出等,完全覆盖培训组织过程的全部环节,让培训机构的业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方便、高效、精准、可靠。


    第四、更重要的是,技能提升模块还为政府主管部门设立了监管员的登录权限,以此保证所有培训过程及培训结果的统计数据信息向主管部门开放。


    职技云学堂线上课程平台课程介绍


    中式面点师、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电工、车工、制图员、电气设备安装工、美容师、美发师、育婴员、装配钳工、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茶艺师、评茶员等百余种职业工种培训课程。


    看了上述关于职技云学堂线上课程平台的介绍,大家是否也对该平台有了基本的了解呢?如果你们对于职技云学堂线上课程平台还存在其他疑问,那么大家也可以关注 职技云学堂公众号,在那里有许多职技云学堂相关教程。


    展翅行动技能补贴包含哪些工种?申请补贴应注意哪些问题?近年来,我国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在2018年人社部公布了《关于实施失业保险支持技能提升“展翅行动”的通知》,由此“展翅行动”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那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展翅行动技能补贴相关事宜。

 

    展翅行动”技能补贴包含工种

 

    “展翅行动”技能补贴包包含工种有:美容、美发、保育员、育婴员、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电工、焊工、车工、机修钳工、装配钳工、茶艺师、保健按摩师、中式面点、西式面点、中式烹调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电子商务师等上百个工种

 

    “展翅行动”技能补贴针对人群

 

    《通知》明确规定,依法参保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36个月36个月以上,并且201711日起取得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企业职工,可以申请技能提升补贴。

 

    “展翅行动”技能补贴标准

 

    补贴标准分别为初级五级)1000/人、中级四级)1500/人、高级三级)2000/人,若职工个人实际缴纳的培训和鉴定费用低于技能提升补贴标准的,按实际金额补贴。在受理职工技能提升补贴申请后,经审核、公示等程序后,对公示无异议的,相关部门将技能提升补贴资金发放至申请人本人的个人银行账户或社会保障卡。

 

    展翅行动”技能补贴申请时间

 

    申请时间为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核发之日起12个月内若因证书信息错误等原因造成申领时间超过12个月的,申领期限自证书信息更正之日起计算

 

    看了上述内容,各位是否也对展翅行动”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呢?据相关人士介绍,展翅行动通过经济补贴的形式,来激励职工学习职业技能,有利于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同时也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的职业技术人才。如果你们还想了解其他更多关于职业技能提升相关资讯,大家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职技云学堂公众号。

 

  门槛更低、成本更小、就业通道更为直接的职业教育,不仅点亮了贫困家庭子女的人生梦想,也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改写了贫困家庭的命运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补齐职业教育资源短板,打破职业教育上升“天花板”,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持续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会定居成都,成为一名医院正式职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姑娘扎西祝玛从小家庭贫困,初中毕业时一度面临辍学,四川实行的“9+3”免费教育计划,让她有机会接受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由此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数据显示,近年来已有8万余个民族地区家庭受益于这一免费职业教育计划。

  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十三五”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丰硕成果,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在服务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门槛更低、成本更小、就业通道更为直接的职业教育,不仅点亮了贫困家庭子女的人生梦想,也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改写了贫困家庭的命运。近年来,职业教育不断敞开大门,让一批又一批贫困学子“进得去、上得起、学得好、有出路”,助力他们战胜贫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调研发现,一些贫困户之所以发展动力不足,缺乏职业技能是重要原因。让贫困人口通过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拥有安身立命本领的“造血式”扶贫,更有助于帮助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从根本上拔除“穷根”。我国脱贫攻坚的实践充分证明,作为教育扶贫的“排头兵”,职业教育扶贫是见效快、成效显著的扶贫方式之一。比如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当地大力开展兰州拉面培训,3个月的培训就能让学员的收入显著提高,并且就业有保障。以前在牛肉面馆打工干杂活的马进龙,一个月只能挣2000多元,经过拉面技能培训,他在北京做拉面师傅,一个月底薪就有6000多元,去年还被聘为职校的中式面点师。如今在东乡,技能扶贫让更多人有机会就业、有条件创业。

  在海南,不少贫困户都追过一档电视节目——《海南脱贫致富电视夜校》。为啥追着看?“送志气、送信心!”不少人这样说。安身立命的技艺,就是脱贫的底气、致富的信心。近年来,从扩大奖学金、助学金、免费教育等覆盖范围,到高职扩招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从加强职业教育东西协作,到灵活采用多种方式送教下乡、送教入户,越来越多的困难家庭学生获得低成本的教育机会、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实现了“靠技能吃饭”,许多贫困家庭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原本是低保户,如今是名厨师”“曾经是打工仔,现在是培训师”,职教扶贫的切实成效,提振着贫困群众的精气神,更激活了他们用知识和技能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

  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具有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作用,对于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来说,尤其如此。让职业教育更好发挥“扶技、扶智、扶志”的作用,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贡献更大力量,还需要在质量提升、能力提升上作出更多努力。面向未来,进一步补齐职业教育资源短板,打破职业教育上升“天花板”,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持续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我们必将为劳动者成长成才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多机会,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更持久的动力。

  分秒之间展技艺,毫厘之间显匠心。瓷砖铺贴、机器人调试、珠宝加工、烹饪、茶艺……不久前举行的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2500多名来自各行各业的高手互相切磋技艺、展示精湛技能,传递着用技能改变人生、成就梦想的动人力量。努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千千万万拥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我们将见证更多人生蜕变的精彩故事,书写更多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篇章。

    职技云学堂线上课程平台有何特色?包含了哪些培训课程?去年9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该方案提到应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在此背景下,职技云学堂线上课程平台应用而生了,那么你们对于这个线上学习平台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番。

 

    职技云学堂线上课程平台特色

 

    1PC客户端、手机APP同步运行

 

    为广大培训机构和企业提供符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要求的线上培训平台,PC客户端、手机APP同步运行,各培训机构可以在平台上导入学员、建立培训计划、设置课程并开展线上培训活动;

 

    2、可监控、可查询、可追溯

 

    其核心技术“人脸识别到课率统计管理系统”,可以借助人脸识别技术对学员进行实名认证,并在学员的课程学习过程中进行随机人脸抓拍等功能实现防刷课,最终统 计出每位学员的到课率和有效课时,形成并导出可供政府主管部门发放财政补贴时参考的统计报表。此项线上培训考核技术,完全能够保证培训过程可监控、可查询、可追溯。

 

满足冀人社字【2020】106号文件对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功能的九项要求。

 

    3、方便、高效、精准、可靠

 

    该平台的“技能提升”模块,专门针对各培训机构围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举办各种职业培训班的实际流程而设计,包括学员综合管理、培训计划创建、课程设置上传、学习过程考核、信息数据记录、统计报表导出等,完全覆盖培训组织过程的全部环节,让培训机构的业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方便、高效、精准、可靠。

 

    4、让政府主管部门随时监管、查询

 

    更重要的是,“技能提升”模块还为政府主管部门设立了“监管员”的登录权限,以此保证所有培训过程及培训结果的统计数据信息向主管部门开放。

 

    由此可见,在培训质量把控方面,该平台借助自身核心技术,让培训机构省心,让主管部门放心,无疑是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难得的好帮手。

 

    职技云学堂线上课程平台课程介绍

 

    中式面点师、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电工、车工、制图员、电气设备安装工、美容师、美发师、育婴员、装配钳工、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茶艺师、评茶员等百余种职业工种培训课程。

 

    看了上述这么多内容,想必各位也对职技云学堂线上课程平台有了初步的了解吧。如果你们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职技云学堂线上课程平台的情况,那么大家可以关注【职技云学堂】公众号进行查询。


(公众号二维码)

你们了解展翅行动吗?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技能型人才变得越来越吃香。为了助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人社部决定从2018年起在全国实施失业保险支持技能提升“展翅行动”。那么你们对于展翅行动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番。

 

展翅行动目标任务

 

通过“展翅行动”,推动各地积极主动、全面规范地落实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力争使符合条件的参保职工都能享受到技能提升补贴。

 

展翅行动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部署要求,更加积极地发挥失业保险防失业促就业功能作用,激励和引导广大参保职工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稳定性,从源头上减少失业,助力维护就业局势稳定,助力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展翅行动补贴标准

 

技能提升补贴的标准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根据本地失业保险基金运行情况、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收费标准等因素综合确定,并适时调整。

 

补贴标准应根据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所区别。

职工取得初级(五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补贴标准一般不超过1000元;

职工取得中级(四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补贴标准一般不超过1500元;

职工取得高级(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补贴标准一般不超过2000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地产业发展方向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研究制定本地区紧缺急需的职业(工种)目录。技能提升补贴标准可向地区紧缺急需职业(工种)予以倾斜。

同一职业(工种)同一等级只能申请并享受一次技能提升补贴。

 

展翅行动涉及补贴的工种

 

美容、美发、保育员、育婴员、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电工、焊工、车工、机修钳工、装配钳工、茶艺师、保健按摩师、中式面点、西式面点、中式烹调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电子商务师等上百个工种

 

看了上述内容,想必大家也对展翅行动有了基本的了解吧!目前职技云学堂可以为企业、培训学校开展职业技能提升相关服务,若你们想深入了解职技云学堂各项服务,那么可以拨打400-619-8866与我们联系。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量子技术、虚拟现实、边缘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化生存正在从预言变成现实,数字化就业创业也随之成为各国面临的新挑战,对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1.数智时代就业创业的机遇与挑战

  自动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给劳动者带来了“双重干扰”,也释放出大量新的就业创业机会。世界经济论坛《2020未来就业报告》(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20)预计,到2025年,新技术的引进和人机之间劳动分工的变化将导致85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同时将创造97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未来20年,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技术的进步,将使中国就业净增长约12%。技术进步也显著降低了创业门槛和创业成本,减少从发明到市场的障碍;不仅如此,数字技术有利于消除时空障碍,为创业者提供全球市场;数智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发生重大突破,新的商业模式出现,现有商业模式被颠覆,生产、消费、运输与交付体系被重塑。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服务化,催生就业创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数智时代高技能人才紧缺和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未来就业市场两极分化趋势将更为严重,一方面认知性和创造性强的高收入工作机会将会增加,但在另一方面,常规性和重复性的中等收入工作机会将会大幅减少。由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合作完成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着技能型人才供求不平衡的问题,突出表现为高技能人才缺口较大,难以满足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年度报告,2019年全球每一万名雇员的工业机器人数量最多的五个国家为新加坡(918)、韩国(855)、日本(364)、德国(346)和瑞典(277)。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机器人市场,每一万名雇员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从2013年25个增加到2016年的68个和2019年的187个,但是劳动者的技能水平难以满足这种快速增长的需求。与供需技能错配紧密关联的是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加剧。跟之前的工业革命一样,新一轮工业革命并不会造成大规模失业现象,真正的挑战是不平等现象的加剧。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从“数字鸿沟”到“数字包容”,建设更加公平的、全纳的、向上流动的社会,确保处境不利群体克服障碍,公共政策和教育系统大有可为。

  数字技术促进工作方式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导致正式工作与非正式工作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化。世界银行2019年世界发展报告《工作性质的变革》预计,当前基于数字技术的自由职业者人数快速增加,全球自由职业者的总量约为8400万,且仍然可能在传统领域中就业。例如,美国5730万自由职业者中,三分之二的人仍然从事传统工作,仅仅将自由职业视为补充收入的来源。近年来,中国自由职业者的人数也呈现快速增长。据《全球自由职业者调研报告》,千禧一代已经成为目前中国自由职业者的主要构成人群,他们通过自身的专业特长为客户提供差异化和创造性的产品与服务。在数字经济时代,任何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必拘泥于传统的就业市场,而是可以依托数字平台平衡正式工作与非正式工作,从而创造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2.推动数字化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是关键

  历史经验表明,尽管技术进步是生产力提升的催化剂,但只有劳动者思维与技能、商业组织与新技术要求匹配,新技术才能真正发挥效用。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分别以蒸汽机、电力、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与应用为标志,每一次技术进步能否真正驱动生产力提升,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劳动者思维与能力的发展。例如,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美国工厂首次使用电进行生产时,并没有在其最初的30年里促进生产力提升;在过去二三十年里,尽管美国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其实际生产力增长却从1995年至2005年的平均每年超过2.4%,下降为此后每年不到1.3%。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培养的劳动者思维和技能与新技术的要求之间出现了不匹配,教育没有很好地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

  201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教育2030:教育与技能的未来》报告,指出“未来是不确定的,我们无法预测。但是我们需要持开放的态度并且最好准备。学生毕业后需要投入到现在还不存在的工作,使用现在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技术,来解决现在还根本不知道的问题。”欧盟在2016年提出《欧洲公民数字能力框架2.0》,提出要掌握五种关键的数字能力,即信息和数据素养、沟通和协作能力、数字内容创作能力、数字安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能够在学习、工作和交流中批判性地使用信息化工具。在数智时代,技术迭代和工作岗位更替的速度不断加快,三类能力在劳动力市场上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即高级认知技能(如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社会行为技能(如团队工作能力)以及能够预测适应能力的技能组合(如推理能力、自我效能等)等。因此,各国应该重新投资教育,尤其是专注于那些能更好开展与机器合作以及机器无法匹敌的关键能力培养,如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力、创新创业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如领导力、团队合作)、主动学习能力、社会情感能力(如同理心)等。

3.推动数字化就业创业的教育变革路径

  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新。首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校长威廉·G·鲍恩(William Bowen)认为,互联网的普及、网速的提高、存储成本的降低和移动设备的日渐高端与普及等各种技术的进步,促进人才培养从单一到多元,从封闭到开放,从批量生产到个性定制的转型。《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提出面向未来的教育新理念,其中“轴翻转”强调能力培养优先于传统学科知识的传授,并以此贯穿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自适应教育”,以及强调通过跨学科合作展开课题探究的“目的性学习”。其次,优化教育内容。根据中国信通院《G20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18)》,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部分,其中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的产业数字化占G20国家数字经济结构的比重为84.47%,是各国数字经济的主体。因此,高校除了培育能够创办数字企业的创业者,应着力培养全体大学生的数字就业创业思维以及利用数字技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例如,可以设立全校性的“数字经济倡议”,使其成为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跨学科学习体验;也可以在原有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基础上,增设数字创业课程群,培养学生数字创业能力。第三,加强体验式教学,为学生营造现实情境,建设实践共同体,从而使学生为应对VUCA(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时代做好准备。

  引导当代大学生立志挑战科学高峰。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他们的成长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技术进步,是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原住民”,有机会接触各种互联网技术、社交媒体和移动设备。这一代在校大学生具有四种核心行为,即重视个人表达并避免使用标签;具有高度的包容性;深信对话解决冲突和改善世界的作用;以高度分析和务实的方式制定决策等。他们被视为“寻求真理的一代”,是用创新方式解决社会大挑战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征,高校不能被动地顺应数字经济的岗位要求开展就业创业教育,而是应该鼓励当代大学生立志挑战科学高峰,钻研前沿技术,从而为数字经济这一新引擎奠定科技基础。

  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诚如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在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典礼上演讲时指出,“我所担心的并不是人工智能能够像人一样思考,我更担心的是人们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没有价值观,没有同情心,没有对结果的敬畏之心。”在数智时代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基础是回归人的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96年《教育——财富蕴藏其中》里就提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这一愿景在知识海量化、信息碎片化、人际交往虚拟化的数智时代尤为重要。高校尤其要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建构合理的通识教育体系,从而推动更加全纳和公平的社会的发展。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充分抓住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不断成长。首先,大学生要尽早科学合理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长,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努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每天都有新收获,每天都有新期待”。其次,要加强主动学习和科学学习。当前,高等教育正在进行深刻的学习革命,中国的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均位居世界第一。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爱课程”“学堂在线”等慕课平台的优质课程,主动学习跨学科领域的知识,为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再次,通过知识共享、团队合作、实践参与,努力提升数字经济时代所需的核心素养,以终身学习者的姿态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迎接后疫情时代的各种挑战,用青春书写华彩篇章。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2日13版)
  (作者:梅伟惠,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人民网北京12月18日电 今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在会上表示,“十四五”的重点工作有六个方面,包括进一步实施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等。

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十四五”规划建议当中提出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这是第一次提出的全新提法,请问“十四五”时期在技能人才工作方面有哪些考虑?会不会在国家级层面推出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

汤涛回应称,“十四五”时期,按五中全会精神有三句话:进入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我们国家在技能人才供需两方面都要加强。

汤涛表示,一方面,加快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人才供给特别是技能人才供给上要做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施“十四五”的职业培训工作,现在正在开展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职业培训的力度还要加大,工作要做得更好。把技工教育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缓解目前存在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所谓结构性就业矛盾就是一方面有人无事干、另一方面有事无人干,要把这个结构性矛盾解决好。另外,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中,技术工人的供给要加强,塑造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优势。

汤涛称,另一方面,要为扩大内需提供支撑。五中全会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要扩大内需,要强化技能的激励导向作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推动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包括技术工人的待遇,要激发人才活力,不断释放经济增长的内需动力。与此同时,要促进2亿技能劳动者成为中等收入群体,这样在扩大内需上就有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也是为国内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所做的一个积极贡献。

汤涛指出,“十四五”的重点工作有六个方面: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激励表彰。我们准备在制定人社事业“十四五”规划的同时,制定职业培训“十四五”规划和技工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二是进一步实施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这个行动已经实施了接近两年,明年是重点,今后一个时期这个行动要做得更有效。要推动各项专项培训计划的实施。同时抓住两个问题:一个是提高培训质量、一个是加强资金监管。提高培训质量方面有两个方面工作要做,提高补贴标准、进一步扩大范围。

三是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目前技工学校接近2400所,在校生360万,每年有100万的技校毕业生进入产业工人和技术工人队伍。这个工作要做好。

四是组织开展重大活动。积极筹办和备战在上海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开展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一带一路”大赛、行业的和各省的技能竞赛活动,同时组织开展好“技能中国行”活动。

五是加强基础建设、能力建设。加大新职业开发力度,修订职业分类大典,加强职业培训,做好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等方面工作。

六是要进一步做好已摘帽贫困地区的技能扶贫工作,特别是技校的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进一步巩固已有的脱贫成果。
近年来,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文件、指引、会议、研讨、交流、课题、培训、征文、比赛、表彰纷至沓来;教育部门和学校自身关于推进德育工作的理念、规划、方案、工程、计划推陈出新。这些,对改善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要可不要”的处境,对提升思政教师、班主任社会地位、待遇水平是一件大好事。
图片

本文探讨的不是德育工作该不该重视的问题,而是怎么重视的问题。

我们知道,无论大事业还是具体某项工作,无论构想如何宏大愿景怎样美好,最终还须解决谁来做以及怎么落地实施的问题。而班主任无疑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前线部队和绝对主力,重视德育工作,理应从关心、支持班主任开始。这种关心,不能仅停留在动员大家当班主任的时候、表彰优秀班主任的时候,不能仅停留在发文件、表态上,在日常工作中采取切实的行动才是检验重视与否的试金石。当前,最亟需、最直接、最有价值、最具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不是为班主任增加津贴颁发奖状(虽然激励也很重要,但激励的边际效应在教师职业很快显现),而是为广大班主任减负。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班主任已经成了烦、累、苦的代名词。当班主任,也从充满激情到按部就班到被动应付到无可奈何、疲于奔命。当班主任难,找人做班主任难,找有经验的资深老师做班主任难上加难。于是,不少学校只好将班主任工作的重任托付给刚出校门的年青老师,或不管合适与否,强行规定教师轮流做班主任,至于效果,那得看运气。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德育工作更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长期坚持。一句话,只有“潜心”才能育人,才能育好人。潜心育人需要环境,更需要心境。当我们的班主任把精力都用在处理各种杂事、琐事、烦心事上,把精力耗在应付各级各部门和随时、随意布置的据说都很“重要”的任务上,耗在收集、整理各种留痕式管理材料上,耗在催促学生、家长完成各种宣教平台形式主义的“学习”上,越来越多的老师将没有时间、精力和意愿去深入细致、心平气和、坚持不懈的引导教育学生。当环境不允许他春风化雨,他只能无奈的选择狂风暴雨,他只好“明智”的选择简单实用、直接表面、应付眼前和至少,避免扣分、避免追责。

教师是能力有限的凡人,他不能解决学生及其家庭的所有问题;班主任肯定不是神仙,他应该不可能修炼成千手观音。当有3个表在等他填、2个接龙还没完成的时候,他是没有功夫去研究文件、方案、讲话精神的,面对学生,他是没有太多心思去讲究策略、方法、技巧的。这个时候,他更关心该交的资料交了没有,该走的流程走了没有,更关心学校各个部门会不会催他、家长和学生会不会投诉他,或者班级的管理考核分会扣多少。催着、忙着、怕着,德育工作不可避免的走向教条主义、形式主义,以至尚失活力逐渐枯萎。这和班主任是否敬业是否负责任已没有太大关联,事实上,多数班主任工作勤勉任劳任怨。德育工作,上面很重视,下面一团麻,一团乱麻之中,似乎谁都没错,大家都不容易日子都不好过。

然而,这是我们的教育初心吗,是我们想要的立德树人吗? 

为此,笔者的建议有三:


一、严格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减负措施。为净化校园空间、减轻师生负担、提升育人质量,近年,国家密集出台了各项意见、办法、措施,如《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关于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公告》、《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等等。这些措施都很好,关键是,哪个部门和谁去监督、检查、落实,以及,如果不落实的话有什么具体的后果?

教育部门、学校、老师作为弱势一端,显然无法抗拒各类进校园活动,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尤其无力抗拒教育部门和学校自己搞出来的各种名堂。为此,建议学校成立由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等组成的评议组织,定期回顾、评价教师(班主任)经手的事务性工作,提出减负的合理化建议;建议地方教育及相关政府部门畅通教师反映不合理负担的渠道,以为国家负责、为未来担当的态度问计于民,结合国家颁布的各项措施,出台为教师(班主任)减负的明确的实施性清单,加强检查督导,将国家意志落到实处。

二、以学校为单位,明确班主任事务清单。学校不是无限责任公司,教育不是万能钥匙,老师也有家庭和七情六欲,这应该成为法治中国、理性社会和现代学校的共识。建议学校领导定期到班主任中调研访谈,或实行学校领导“班主任工作体验周”等,以切实了解班主任真实的工作状态,切实了解他们在忙什么、烦什么、期望什么;以有效减少拍脑袋决策、乱指挥和乱摊派;以稍稍改变通过层层转派任务直至班主任逃无可逃避无可避的德育方式;以促使领导们通过文件、会议或QQ群、微信群安排任务时,多一点点思考:这件事的教育意义到底在哪里,是不是一定要班主任去做,可不可以只动用一个人或少数人,有没有不麻烦班主任、更快捷、更好的方式去处理?

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的类型、学段和实际情况,合理划定班主任职责范围,建立相对科学的班主任工作任务清单。相对科学的意思,就是清晰、简洁、主次分明,就是不让人厌烦。

三、改革班主任工作评价办法。为便于管理,不少学校都实行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考核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清洁卫生、仪容仪表、纪律考勤、早读晚修、上交资料等显性和事务性工作层面。这种量化考核,比较客观公正,但无法反映班主任工作的实质和全部,尤其隐性、浸润的部分。且在无意间造就一批善于“刷分”的班主任,即什么有分加就搞什么,什么要扣分就掩盖什么,总之,紧扣量化评分表开展工作。他们不愿和学生在一起,不愿深入了解和沟通学生,不愿精心设计和有效组织主题实践活动,他们是事务工作的高手,是学校中的现实主义者和务实派,但却不一定是学生的朋友和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因此,建议对班主任工作慎用量化考核,即使要用,都应将评价重心放在引导学生的过程和育人的实际效果之上。

在可见的未来,班主任可能还会是保姆、清洁工、消防员、警察、法官、管家,但他们理应充当教练、导演、引路人、领航员。务实推进德育工作,做真教育、真德育,应当尽可能解放班主任,让他们有机会轻装上阵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如果从上到下形成了“重视德育工作从重视班主任做起,重视班主任从为班主任减负做起”的共识,学校德育工作的局面必将大为改观——因为绝大多数老师是愿意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的。

来源:蒲公英评论网

2020.12.15,创元教育的小伙伴们准备了一场火锅盛宴,12月作为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一定要有满满的仪式感。人生总有相遇,也总有离别;创元感恩相遇,也笑待离别。这次团建既是为了给家人们庆祝生日,也是为了祝福离开的小伙伴能够越来越好。创元家的大餐桌,永远充满活力!


采购食材:

上午十点,董经理,李建,王楠三位公司的稀缺人才(稀缺壮劳力)为大家采购的食材到达战场,虽然鲜切牛肉已经变成了冷冻牛肉,虽然迟到的橘子在第二天如期而至,但是大家的心都非常温暖,创元的各位小姐姐在这里给三位帅哥手动比心啦!


食材80


准备食材:

准备火锅食材的难度为一颗星,但是准备20多人的火锅食材难度为五颗星,不过创元有专业酱料老司机,有专业切菜小能手,还有努力洗菜小帮手,这点小问题不值一提。不管平时做不做饭,大家都为了这顿火锅而努力的样子真好看。


做饭080


庆祝生日:

12月是创元的钱老师,楼楼,静伊,方斌的生日,创元家人集体为大家唱生日歌庆祝,不知道大家都许了什么愿望呢,钱老师害羞不愿出镜,就让三位美女来撑撑场面吧!(方斌请大家忽略她的蝴蝶结)


生日29


温馨瞬间:

万事俱备,只等开吃。经过了整个上午的精心准备,创元家的餐桌终于呈现出温暖的样子,在全程直播下,大家集体举杯,既是祝愿寿星们能够心想事成,也是希望创元能够越来越好,还衷心地祝愿每一位为创元努力过的家人能够前程似锦,大家干杯!


合照912


创元自建立至今,走过了许多风雨,也留下了许多幸福。在这里没有996的压力,没有勾心斗角的情节;只有温馨的工作氛围,只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寒冬中的烟火气是火锅的香气,创元中的烟火气是你,往后的12月,我们江湖再见!


广东省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促进广东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关于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遵循职业教育特点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发展规律,构建分类清晰、名称统一、科学规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畅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发展通道,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师德为先和能力为重相统一。以德能兼修为导向,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教师提高师德修养和教书育人水平。

2.坚持统一制度和分类评价相结合。建立统一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对文化课、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分类评价,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坚持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相统一。创新评价机制,充分发挥用人主体的作用,促进人才评价与使用相结合,使职称制度与中等职业学校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

4.坚持下放权限和强化监管相结合。合理界定和下放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权限,积极培育学校自主评审能力,同时加强监管、优化服务,保证职称评审质量。

二、改革的范围

改革范围为在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含中等技术学校、中等师范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学校)及省、市、县职业教育教研机构、高等学校举办的中职部(含附设中职班)实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职务)制度的在职在岗人员。

三、主要内容

通过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实现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等措施,形成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

>>(一)健全制度体系

1.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设置。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和高等学校举办的中职部(含附设中职班),均设文化课、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职称类别。省、市、县职业教育教研机构设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职称类别。原来实行的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称系列和职业高中教师职称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系列。

2.统一职称等级和名称。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职称设初级、中级、高级,初级只设助理级,高级分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名称依次为助理讲师、讲师、高级讲师、正高级讲师。实习指导教师职称设初级、中级、高级,初级分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分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名称依次为三级实习指导教师、二级实习指导教师、一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实习指导教师、正高级实习指导教师。

3.统一后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与原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业高中教师职称的对应关系是:原职业高中正高级教师对应正高级讲师;原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职业高中高级教师对应高级讲师;原中等专业学校讲师、职业高中一级教师对应讲师;原中等专业学校助理讲师、职业高中二级教师对应助理讲师;原中等专业学校教员、职业高中三级教师可聘任为助理讲师。

4.统一后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等级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对应关系为:正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副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中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助理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二)完善评价标准

1.坚持把师德放在评价的首位。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立德树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强化师德考评,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零容忍”。

2.充分体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特点。根据教师的岗位类型和岗位特征,制定各类教师的评价标准,实行分类评价。突出教育教学工作实绩,注重实践教学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绩,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实绩,注重行业企业实践经历。切实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课题项目等倾向。区别不同情况,可将教研报告、教案、发明专利、参与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成果、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参与实训基地建设、指导学生实习成果、指导学生或本人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或教学竞赛成绩、参与行业标准研发成果等作为评价条件。注重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尊重和认可团队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以实绩、贡献为导向,允许所教专业与所学专业或教师资格证标注的专业不一致的教师参与职称评审,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3.实行省级标准和地区标准相结合。根据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结合现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在国家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价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价标准条件(见附件1)。各地可根据实际,制定不低于省级标准的具体评价标准。文化课、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交流后,应按照现工作岗位相应类别职称评价标准条件申报晋升;其他系列专业技术人员、普通高中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交流按照我省转系列评审相关规定执行。

4.向优秀人才倾斜。对于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和扶贫支教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既承担文化课、专业课教学任务,又承担实习教学任务的教师,在职称(职务)评聘时,予以适当倾斜。对于公开招聘的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教师,在首次评审时可参考其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和业绩成果直接评定相应层级职称。

>>(三)创新评价机制

1.健全评审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增强专家评审的公信力。加强评委会组织管理,注重遴选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专家、一线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担任评委。健全评委会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

2.创新评价方式。探索社会和业内认可的形式,采取教学水平评价、面试答辩、专家评议、实践操作等多种评价方式,充分结合学校开展的日常考核评价结果,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进行有效评价。在高级职称评审中实行面试答辩。全面推行公开、公示制度,增加职称评审的透明度。

3.下放评审权限。完善省、市、校分级管理服务机制,积极培育中等职业学校自主评审能力。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教育厅负责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改革工作,省教育厅具体负责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各地级以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副高级及以下等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向广州市、深圳市下放中等职业学校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权。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的高等学校负责本校副高级及以下等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各级职业教育教研机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属地原则,由其所在地市负责教师职称评审工作。

各地可将初级、中级职称交由符合条件、管理规范的中等职业学校自主组织评审。对学校开展的自主评审,政府部门不再审批评审结果,改为事后备案管理。加强对自主评审工作的监管,对于不能正确行使评审权、不能确保评审质量的,暂停自主评审工作直至收回评审权。

>>(四)实现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

1.坚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相统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是教师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和关键环节,岗位聘用是职称评审结果的主要体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不再进行岗位结构比例之外、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任职资格评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竞聘更高等级的专业技术岗位,由学校在岗位结构比例和空缺岗位内推荐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评审,按照有关规定将通过职称评审的教师聘用到相应教师岗位,及时兑现受聘教师的工资待遇。各地各校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在岗位聘用中实现人员能上能下。

2.对此次改革前已经取得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但未被聘用到相应岗位的人员,在聘用到相应岗位时不再需要经过评委会评审。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办法,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

3.改革前已取得我省原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中等师范学校教师职称,以及职业高中教师取得中小学教师系列职称的,可视同取得统一后的同等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

4.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各等级的结构比例,要根据新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等级体系,按照国家和省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正高级教师要从严控制,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逐步达到合理比例。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政策性强,牵涉面广,涉及广大教师切身利益,区域情况差别大。各地各校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领导,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进一步明晰部门职责,着力构建权责一致的体制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主要负责职称政策制定;教育部门及学校主要负责职称评审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协商,确保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顺利推进。

(二)周密部署,稳步实施。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妥善做好新老人员过渡和新旧政策衔接工作。各有关学校、教育教研机构现有在岗教师(教研员),按照原专业技术职务与统一后的职称对应关系,直接过渡到统一后的职称体系,改革前取得的职称统一填表登记过渡(登记表详见附件2),并存入教师(教研员)个人档案。各地(各校)要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充分掌握本地区(本校)中等职业学校情况、教师队伍状况,积极应对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三)强化监管,确保公正。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涉及教师切身利益,关乎公平正义。要严格规范职称评聘程序,按照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要健全和完善评审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职称评审回避制度、公示公开制度、随机抽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复查、投诉机制,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和广大教师的监督作用,确保评审公正规范、评审过程公开透明。

各地各校要及时总结经验,认真研究并解决改革中发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有关改革进展情况及遇到的重要问题及时报告。

附件:
1.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价标准条件

2.广东省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员过渡登记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重大部署,系统谋划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努力为建成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当好先导。

在领会五中全会重大意义上强化四个“深刻认识”。

一是深刻认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的结果,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宏阔的战略眼光、非凡的政治定力、强烈的历史担当、高超的领导艺术。这些重大成就进一步坚定了党员干部“四个自信”,强化了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

二是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阶段性的新特征新要求,面对发展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把握基础教育总体发展环境,开阔基础教育工作视野,强化基础教育使命担当。

三是深刻认识五中全会提出的“五个坚持”重要原则、“十四五”和2035年两个阶段性目标的关系,全面分析准确理解新阶段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的新需求新期盼,增强党员干部办好人民满意基础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民服务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是深刻认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为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对基础教育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找准基础教育发展目标任务,明确发展思路,进一步精准谋划“十四五”和面向2035年基础教育工作具体举措。

在“十四五”基础教育思路上把握三条基本要求。

一是立足新发展阶段。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基础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即将完成历史性收官交账任务。中央关于基础教育的“三文一会”,已确立基础教育的“四梁八柱”,基础教育进入到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走过“十三五”,“有学上”问题基本解决,进入“十四五”,“上好学”需求日益强烈,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基础教育最紧迫最核心的任务。

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以创新为动力,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和学段,补齐基础教育发展短板,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坚持绿色发展,落实五育并举、全面育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坚持开放发展,强化实践育人,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营造良好育人生态。坚持共享发展,牢牢把握基础教育公益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政府保障,扩大优质资源,努力让群众共享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

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化部门联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工作合力,为基础教育创造有利条件。强化环节衔接,系统推进课程、教学、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改革,增强改革的衔接性系统性,整体提高育人质量。强化力量统筹,充分发挥校长、教师和教研队伍在提高育人质量中的关键作用。

在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上推进五项重点任务。

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根本保障。要推动完善中小学领导体制,进一步强化党组织领导作用。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挖掘和发挥学科育人功能,确保中小学上好思政课、开展好德育活动。推动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四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二是持续提高普及水平。普及水平是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根本基础。要在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两端延伸。构建更为严密、精准的控辍保学制度,进一步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大力发展公办园,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扩大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着力解决“县中塌陷”问题。

三是统筹推进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根本取向。要积极构建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健全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标准,完善政策保障,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制定并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标准、装备配备标准,基本实现校际资源均衡配置。加快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稳步推进基础教育班额标准化。

四是全面提升育人质量。育人质量是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根本目标。要确保中小学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丰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补齐劳动教育短板,提高课程实施质量。系统建设课程教学资源,丰富专题教育资源,统筹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有效整合。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动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融合,提供时时处处可在线学习的服务。强化作业管理,提高考试命题和作业设计质量。健全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发挥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引导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五是系统完善治理体系。治理体系是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根本路径。要强化省级统筹责任,加强地市协调责任,突出县级主体责任,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发挥集团化办学制度优势,完善公办学校托管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制度。全面落实中小学办学主体地位,保证教育教学自主权,扩大人事工作自主权,落实经费使用自主权,充分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和家庭教育支出负担。

(作者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党支部书记、司长)
内容来源 | 《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02日第1版 版名:要闻

关注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2020年7月15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暑期中层管理干部“新征程 担使命”读书班,特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在线作“ 本科层次现代职业教育逻辑起点和历史方位”的专题报告。

鲁昕从 时代背景、逻辑起点、历史方位、如何切入四个方面论述了本科层次现代职业教育应如何发展,这也是她首次系统阐述对本科层次现代职业教育的思考。

时代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数字经济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鲁昕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引入,认为发展本科层次现代职业教育必须立足于今天新经济、新科技、新教育的时代背景。

鲁昕总结了新经济的十大特征: 发展新要素、科技新迭代、经济新形态、生产新方式、产业新生态、企业新模式、商业新业态、消费新模式、生活新方式、经济新周期。

鲁昕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既是生产力的动力源,也是生产力的增长点,新技术为全产业、全领域赋能,也为教育带来新挑战。当前我国最缺“两个高端”人才,即基础研究高端人才和生产一线高端人才,需要新职教担当生产一线高端人才供给的使命,培养具有爱岗敬业、数字素养、智能合作、创新变革特点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逻辑起点和历史方位

鲁昕指出, 社会全面进步、产业全面升级、数字全面转型、教育全面适应、民族全面振兴、人的全面发展这六点是发展本科层次现代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

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办本科层次现代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服务国家战略、紧跟科技进步、建设现代教育、支撑产业升级、对接新的职业、契合百姓需求、匹配国家实力、创新职业教育、完善教育体系是本科层次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方位。

鲁昕强调,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源于经济发展高质量、社会建设高质量和人民生活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要服务于 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制造、智慧型社会、智能化生活,培养具有数字化思维能力和数字化动手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包括:高端制造业生产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智能服务业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智慧农业生产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社会管理服务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等。

如何切入

本科层次现代职业教育应如何切入,实现高质量发展?鲁昕从十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从服务强国建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支撑制造业迈向高端、完善高等教育结构的角度来发展本科层次现代职业教育;

二是建立系统思维,着力构建“中高本硕”衔接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重塑知识结构,对接新职业需求,重塑知识结构、技术结构、技能结构;

四是增强数字能力,教师改革从数字化能力切入,教材改革从APP研发应用切入,教法改革从应用场景切入;

五是着眼未来技术,注重发挥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学科复合融通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是对接二级学科,即将高职专业与本科二级学科对接,进入学科的视野和领域,但不照搬本科模式,仍以专业为方向,根据数字经济背景下新职业、新岗位的需求来改造专业;

七是坚定职教类型,办本科层次现代职业教育不能只考虑层次结构,不考虑类型结构,要担当起调整完善高等教育结构的使命;

八是构建未来技能,面向各领域、各岗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趋势,以数字化技能为核心,构建以数字化技能、网络化技能、智能化技能、智慧驾驭技能、迭代自身技能为主的未来技能体系;

九是立足终身学习,从学到老活到老的教育新逻辑出发,坚持把终身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十是跟踪全程评估,注重人力资源质量,做好人力资本积累,对学生的学习、就业等进行生命全程跟踪评估,诊断人才培养方案,并提供有效服务。

鲁昕希望,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能立足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深圳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定位,围绕深圳四大支柱产业和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解决生产一线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为中国特色本科层次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践提供典型示范。


来源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秘书处

日前,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管理,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各级财政按规定分担的公用经费必须及时足额到位,严禁滞拨缓拨经费,严禁挤占、挪用、截留、克扣经费。具体内容随教育小微一起看全文↓↓↓


全文如下
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管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教育局:

2016年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来,总的看,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得到了有力保障。但近期也有一些地方因重视不够、财力困难、学校管理基础薄弱等原因,在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预算安排、资金拨付、使用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为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管理,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切实落实经费分担责任和管理责任

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保障义务教育学校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各级财政按规定分担的公用经费必须及时足额到位。各地要切实提高认识,采取更加有力的监督约束措施,确保省以下各级财政分担公用经费的责任落实。省级财政、教育部门要督促指导市县财政、教育部门按照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相关财政改革要求,因地制宜适时优化完善本地区学校财务管理体制,按规定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严禁滞拨缓拨经费,严禁挤占、挪用、截留、克扣经费。县级教育、财政部门要落实经费管理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义务教育学校预算和财务管理,规范公用经费使用,优化报销流程,保障学校合理用款需求,确保学校正常运转。

二、切实规范公用经费拨付管理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的有关要求调度库款,纳入直达资金管理范围的资金严格执行直达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公用经费应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支付到最终收款方。县级财政、教育部门要督促指导学校加快公用经费预算执行进度,及时将有关直达资金支付信息导入直达资金监控系统,跟踪支出进度和流向。

三、切实强化义务教育学校预算财务管理

县级教育、财政部门要督促学校严格按照预算批复的资金规模和规定的标准执行,严把支出审核关,各项支出要据实列支,严禁虚列虚支、虚报冒领和挤占挪用。严禁统筹按基准定额核定的学校公用经费,在本地区集中开展信息化建设、教师培训等专项性工作。学校要进一步健全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制度,按规定编制学校年度预算,抓好预算执行,细化公用经费支出范围与标准,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合理合规安排使用公用经费,并依法公开相关财务信息。严禁将公用经费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支出。要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

四、巩固完善经费监管工作机制

省级财政、教育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巩固完善财政教育经费监管工作机制,定期对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使用管理开展督查,并充分利用相关信息系统,动态跟踪公用经费拨付、使用等情况。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加大问责力度,对预算下达不及时、缓拨滞拨资金的地区及时提醒,督促纠正;对挤占、挪用、截留、克扣公用经费的问题,依法依规依纪对有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财政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
2020年11月19日

来源 | 视频据央视网
12月2日,教育部在武汉举办“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湖北•武汉对接大会。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出席大会启动仪式并讲话。

翁铁慧指出,在武汉举办对接大会,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搭把手、拉一把”重要指示要求,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促进2021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翁铁慧强调,以此次对接大会为标志,教育部全面启动“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重点推出七方面促就业措施。一是岗位拓展促就业,组织举办重点省份、重点城市、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等招聘引才推介系列活动,举办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招聘活动。二是政策引领促就业,开展“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活动,广泛宣传中央和各地各高校出台的促就业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性岗位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开拓新的政策空间。三是优化指导促就业,开展“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活动月”,举办“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做到毕业教育动心、就业指导入心、就业服务暖心、就业跟踪贴心。四是服务升级促就业,建设“高校毕业生智慧就业平台”,构建部、省、校联通共享的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公共就业政策和服务资源更多惠及高校毕业生。五是困难帮扶促就业,实施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建立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台账,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重点帮扶。继续实施全国高校对湖北高校“一帮一”行动。六是创业带动促就业,继续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专项活动,积极挖掘新业态中的就业创业机会。七是狠抓落实促就业,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加大指导督促力度,健全目标责任制,落实就业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要求,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体系。

对接大会期间,同步举办了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服务”湖北•武汉线上、线下大型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万个;举办湖北•武汉校地校企对接会等系列活动,结合武汉产业发展优势和人才需求,开展了十大校地校企人才对接活动。来自参与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帮一”行动等方面的210余所高校领导和就业创业中心负责人,以及部分用人单位负责人和高校毕业生代表参加了对接大会系列活动。

来源 | 教育部
新华社武汉12月4日消息,深化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对于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有关处室负责人4日表示,要进一步“内外联动”,对校外培训机构予以引导规范。

在当日于湖北武汉召开的全国培训教育发展大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校外教育与培训监管处处长徐攀说,一方面要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广泛开展课后服务,丰富服务内容,精准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让孩子在校内学足学好。要强化系统治理,统筹考虑招生、服务、教改、考评等各个环节,全链条推进。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联合相关部门定期开展排查检查, 严查严办违法违规培训机构,及时问责通报,动态更新黑白名单,广泛接受各方监督,实现全面监管,不留死角。

近年来,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应试培训,干扰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和招生入学秩序,增加了学生课外负担。

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构建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总体制度框架。两年来,教育部推动培训机构逐一依标整改,构建长效监管机制,推行黑白名单制度,并开展了线上培训机构备案审查。(原题为《教育部强调“内外联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来源|澎湃新闻




电子竞技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终审会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终审会上,编写组成员向与会专家汇报了该标准的编制思路、等级设置及存在问题等,并获得评审意见。待编写组针对最终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后,电子竞技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就将于近期正式出台。


据人社部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正在运营的电子竞技战队(含俱乐部)有5000余家,电子竞技选手约10万人,电子竞技员的整体从业规模超过50万人,该行业未来5年还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在此背景下,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委托,在对体育、文化、科技、人社、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及电子竞技相关单位进行广泛调研后,历时一年编撰了该标准。


即将出台的技能标准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等方面的内容,并对该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作出了明确规定。该标准将电子竞技员划分为5个职业技能等级,分别是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其中一级最高,并规划了每一等级应具备的职业技能。


未来电竞从业者将以电子竞技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学习考试,按技能等级持证上岗。与会的中国文管协会电竞管委会会长王国基表示:“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有利于企业对从业人员进行人才评定及科学量化管理,明确从事相关工作的规范和标准。从业者自身也可以依据标准评定自身的劳动价值,对自身工作环境、所得等提出合理要求,这是对从业者的职业保护。”


尽管标准即将出台,但现阶段该职业技能标准并非强制要求达到,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电竞新闻中心主任王冬妍介绍:“该标准对人才市场起的是指导性作用,电子竞技员自愿参加职业技能考试。”


据悉,在电子竞技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正式出台后,相关的教材、考试题库将加紧编排,培训、考试、认证体系也将逐步建立。


来源:北京日报

11月30日,教育部发布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5118门。其中,线上一流课程1875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728门,线下一流课程1463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868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84门。

数据显示,在认定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线上课程量超过线下课程,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记者获悉,自教育部在2018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以来,这是国家级五大“金课”首次一并亮相。


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介绍,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要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线上一流课程。即“精品慕课”,这类课程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

在精品慕课的示范带动下,目前,我国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已居世界第一,在各大平台上线课程已达3.2万门,获得慕课学分的在校生超过1.4亿人次,社会学习者学习浏览量突破100亿人次。

在世界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在线教学平台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和学堂在线国际版,免费向世界各国学习者提供英文课程资源并提供必要的教学服务,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大爱和担当。

第二类是线下一流课程。这类课程强调改革传统线下课堂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增加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的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深入开展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焕发课堂生机活力。

第三类是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这类课程鼓励全国各类高校教师广泛参与,基于慕课等优质在线课程,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对校内课程进行创新性改造,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既提升了教学质量,也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第四类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这类课程是通过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网上做实验”和“虚拟做真实验”,解决了高校实验教学 “做不到”“做不了”“做不上”的老大难问题。

比如,同济大学教授李晓军的“岩石隧道防火体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课程近2年来全国已有超过3万人次进行了线上学习,从教学质量和普及程度来说,对原先的隧道火灾教学模式都有革命性的积极影响。

第五类是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这是该类课程首次被纳入课程建设计划。”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表示,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注重推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培育学生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据悉,教育部将通过使用评价、定期检查等方式,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继续建设进行跟踪监督和管理,持续推进“学习革命”向“质量革命”纵深发展,助推迈入普及化的中国高等教育跃上新台阶。(来源|未来网)

12月1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京召开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部署做好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各地教育部门、人社部门和高校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强化责任担当,开拓就业渠道,强化就业服务,保持了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复杂。各地各高校要学深悟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贯穿融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好谋篇布局、力量统筹、政策储备、风险应对等各项工作,千方百计促进2021届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会议强调,各地教育部门各高校要落实好教育部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实施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要多种方式开源拓岗,力促多元供给,拓展就业新空间,支持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就业创业,动员鼓励毕业生投身基层、参军入伍,扩大科研助理岗位招募和第二学士学位招生规模。要优化创新供需对接方式,力促提质增效,拓宽校园招聘主渠道,搭建就业创业供需对接平台,加强就业信息高效服务。要用心用情做好教育指导,力促服务升级,努力做到毕业教育动心、就业指导入心、就业服务暖心、就业跟踪贴心。要精细精准帮扶困难群体,力促落实见效,实施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继续实施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一帮一”行动,做好毕业生权益维护。要更好发挥就业反馈作用,力促质量提升,开展就业状况跟踪调查,推进就业综合评价,深化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要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加强就业队伍建设,严格规范就业统计,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努力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会议要求,各地人社部门要构建扩渠道、促创业、强服务、提能力、保权益协同联动机制。要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事业单位招聘,推动国有企业扩大招聘,激励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就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鼓励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做好“三支一扶”招募。要扶持引导创业创新,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提额降息政策,将创业培训范围向校园延伸,提供咨询辅导、跟踪扶持、成果转化等一站式服务。要提升就业服务品质,加大线上信息发布,增强线下服务品质,提供政策服务便利,更好满足毕业生多元化需求。要增强求职就业能力,开展职业指导走校园、走社区活动,实施“百万青年技能培训行动”,拓展知识型、技术型、管理型见习岗位,为毕业生走向职场提供更大支持。要加大就业权益保障,建立困难家庭毕业生、边远地区和三四线城市帮扶清单,提供优先援助。持续清理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规行为。要深化实化就业创业推进行动、就业创业服务攻坚季行动,做好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

云南省教育厅、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浙江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作会议交流发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统计局、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共青团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首次在各省各普通高校设立分会场,共计11万余人参会。(来源: 教育部

  日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称,从未组织开展或参与过“2020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 2020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建设优秀案例50强”等评选活动。

  近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从有关媒体等途径获悉,有人借“2020年世界职业教育大会暨展览会组委会”名义,组织了所谓“2020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2020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建设优秀案例50强”“2020中国职业院校智慧校园50强”等评选活动。作为2020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暨展览会的联合主办单位之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在声明中称从未组织开展或参与过上述所谓评选活动。经查,该大会组委会也从未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组织上述所谓评选活动。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在声明中强调,未经该学会同意,任何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名义开展的各种活动,均属非法行为。对此,将保留诉诸法律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小华被一所普通高中录取。然而,开学几个月来,他并没有到学校上学,而是去了一家校外培训机构,在那里上课、住宿。

  国家多次发文规范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但“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培训机构近年来开发了新业务——“全日制”初高中教学。这些机构租赁公寓楼或职业院校场地,以“公立校名师任教”“军事化管理”为招生噱头,收取高额学费。

  公寓楼暗藏“微型学校”:高额学费、“名师”任教

  山西省太原市东山上的一栋6层公寓楼内,有50多名高中生在此学习。教室、食堂、宿舍全部在一栋楼内,学生们每天穿梭在不同的楼层之间,无故不能外出。他们一天的课程从早上6点50分开始,一直到晚上10点,周末可以休息一天。

  这间“微型学校”是一家名为“常量教育”的校外培训机构创办的。其负责人杨常量介绍,他们本是做初三、高三百日冲刺起家的,近两三年开始专注全日制教学,包括高中各年级以及初三年级等。

  近年来,此类机构在太原市逐渐兴起,且有迅速增多趋势。这些机构有的租赁职业院校场地,但大多是租赁公寓楼、写字楼,环境嘈杂、人员复杂。

  一家名为“诸园·新起航”的培训机构位于太原市闹市区的一栋写字楼内,旁边就是汽车美容店铺。其宣传材料写道:专业从事高中教育的全日制封闭式培训学校,占地3万平方米,拥有一批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的管理及教师团队,开设高中普高文化课程及各门类艺考课程,为学生量身定制成长方案。

  机构招生负责人张主任告诉记者,这里有近百名全日制高中学生。他们与考研生、艺考生等吃住学在同一栋楼内。

  这类“微型学校”收费均不便宜。“常量教育”高中一年学费56800元,如果3年连报是15万元。类似机构收费也多为1年4万多元,加上食宿杂费等,一年近6万元。

  这些机构大都声称有公立校在职名师任教,甚至将其作为宣传噱头。记者发现,如果是机构专职老师,宣传页就会写出其姓名,有真实头像;而公立校在职老师,则用卡通头像代替,介绍内容通常为“省重点中学高级教师”“从教30余年”“多次参与高考阅卷”等。

  记者在“常量教育”培训机构采访时,正好碰到一名老师在给学生上课。工作人员说,这位老师便是某知名公立学校的在职教师。“公立学校老师的课要抽人家的空来排。”

  不久前,山西省某重点中学一名在职教师就因在此类机构代课被查。

  机构给家长“画大饼”,学生体验却“打脸”

  记者了解到,这类机构是瞄准了不少家长希望孩子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每年中考结束后,都会有大量家长咨询。记者曾参加“常量教育”组织的一场咨询会,参加的家长有近百人。

  “我们做这个选择是怕普通高中耽误了孩子。”太原市民王女士的孩子去年没考上心仪的高中,后来看到培训机构发放的广告,“机构说会聘请优质师资进行高中文化课教学,效果很好,我们就报名了。”王女士说。

  这些机构在宣传中均强调小班教学、严格管理、优质师资,让孩子能够实现“逆袭”。“三年连报保本科,超级实验班冲击985双一流大学。”对前来咨询的家长,杨常量这样说。

  不过,一些曾就读于此的孩子却表示,实际情况与机构宣传大相径庭。

  “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一定不会来这里。”一位正在“常量教育”就读高三的学生说,这里确有公立学校的在职老师,但大部分都是机构专职老师,不少甚至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一点教学经验也没有。一次,一位老师拿着卷子讲着讲着就卡住了,说“没备课,这个题先过”。

  生活在这里,学生没有多彩的校园生活,完全成了“应试机器”。这些机构只开设高考科目,从高一开始就给学生分了文理科。“我们从高一就冲刺高考,以考纲来研究教学,高考不考的我们不讲。”杨常量介绍,“一年半就能学完三年内容,高二下学期开始进行复习,到高考前要复习八到九轮”。

  不仅如此,学生食宿、活动等均存在安全隐患。记者在“诸园·新起航”教育培训机构看到,为解决学生吃饭问题,写字楼西侧用彩钢板搭建了两层简易房,地下一层是食堂,可容纳200多人就餐。简易房和大楼连接处堆积着大量建筑垃圾。

  尽管这些机构都开设体育课,但记者发现,有的机构运动场地就是租借的写字楼前的广场,不仅没有任何体育设施,广场上人来人往,存在安全隐患。

  非法办学无资质,手把手支招“空挂学籍”

  校外培训机构可以开展全日制教学吗?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提出,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时间不得和当地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晚上8点半。坚决禁止应试、超标、超前培训及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

  太原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部有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违法招收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开展全日制培训,替代实施义务教育。在高中阶段,尽管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但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全日制教学的相关操作,却与《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的规定相违背。

  不仅如此,有的开设全日制培训的机构甚至连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许可证都没有,属于非法办学。记者从太原市教育局了解到,“常量教育”没有办学许可证。

  培训机构招收全日制学生,必然需要空挂学籍。这些学生平时在机构上学,但之后的高中会考、高考,还要回学籍所在的学校报名参加。教育部三令五申,严禁空挂学籍、人籍分离、违规借读等行为,这些学生是如何实现空挂学籍的呢?

  “机构自有办法。”一位业内人士说。“差一点的公立学校比较好挂,最开始先请假,然后找人打点。”杨常量说。

  另一位机构工作人员则表示,要想空挂学籍,需要花钱找关系打点学校领导和老师。“诸园·新起航”培训机构招生负责人张主任说,如果在中考前就和他们取得联系,可以帮忙将学籍挂靠在职业高中。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董新良说,培训机构的功能定位、教育资质以及师资配置、场地设施等,明显不同于全日制中小学校,不具备招收全日制中小学生的资质与条件。如果不及时制止此类现象,将会影响教育生态健康发展,令学生和家长利益受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普通高中课程是实现高中阶段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培训机构只开设高考相关课程,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记者了解到,教育部门也曾查处一些此类教育培训机构,但有的机构“打一枪换一个地儿”,重新租个地方,换个名字又开张。

  相关专家建议,对此类培训机构应及时规范整治。主管部门应承担起责任,一是加大治理空挂学籍、人籍分离等问题,掐断去校外培训机构就读的路径;二是切实规范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密切关注新情况,主动作为,将培训机构的办学过程纳入监管。

  专家提出,要解决此类在培训机构上学的问题,各地还应加大教育投入,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