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综合资讯
展开全部

  新职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提速,但是不可能速成。新职业教育在迈开大步向前走的同时,还要注重规范、科学育人。

  蓬勃发展的新业态催生了一批新职业,也带来了人才培养的新命题——《工人日报》近日推出“新业态新职业‘喊渴’,人才培养如何破局”系列报道,从职校、企业、培训机构、政府等多个层面,报道了新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同时呼吁加快和规范新职业教育,为劳动者打开更广阔空间。

  数字管理师、电子竞技员、网约配送员、在线学习服务师……从去年至今,人社部公布了38个新职业。一大波新职业从无到有的快速生长,正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的注脚,显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活力。人社部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未来5年,我国对新职业人才的需求规模庞大,超过3000万人,其中仅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就超过500万。

  新职业人才需求规模日益庞大,与之匹配的职业培训相对滞后,储备人才严重不足,这不仅导致从业者在追赶与适应市场时往往力不从心,也势必制约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

  新职业人才培养的提速,需要职业学校、社会办学机构及企业、互联网平台等合力而为。现实中,不少职业教育学校正在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聚焦和对接新职业的新诉求。在今年高职新增备案专业中,上百所院校新设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专业。还有一些职校对标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与高校、企业、行业协会共建职业教育联盟。不少与新业态、新职业密切相关的公司、互联网平台,联合职业院校,构建以智能化、数字化平台为基础的新型培训模式。各地正在探索的新职业人才培养全新模式,无疑将大大推进新职业人才培养的进程。

  然而,新职业教育学科基础薄弱、投资规模大、见效周期长,人才的培养、从业者技能的提升还需要循序渐进。面对巨大的人才缺口,一些地方新职业人才培养显露出急于求成的迹象,暴露出不少乱象。

  比如,一些院校扎堆上马高新技术产业相关专业,可是教材更新速度慢,教师并非出自产业一线,学生在学校操作的还是企业五六年前淘汰的旧设备。有的院校不研究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盲目上新,其新专业的发展前景一片黯淡。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匆匆上马一些新职业培训课程,其教学质量并不尽如人意。有的机构开设网红孵化和直播培训课程,将“零粉丝”的直播菜鸟包装成千万流量的“资深大咖”,骗取学员学费。类似这样的盼着“早上浇水、晚上就能结果”的速成培训,结果往往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有损于新职业人才培养的整体口碑。

  相对于传统职业,新业态、新职业的发展有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成长中的烦恼”。首先,多个新职业的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和技能等级认定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职业认证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建设跟不上职业更新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导致职校、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上的“随意发挥”;其次,面对新职业带来的人才培养命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广度、深度都有待扩展,缺了行业及企业从行业人才标准的制定、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再到课程教学资源的支持等,单靠学校“单打独斗”,很难培养出高质量的新职业人才。

  说到底,新职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提速,但是不可能速成。新职业教育在迈开大步向前走的同时,还要注重规范、科学育人。我们不仅期待政府部门的政策给力,更期待职业教育学校、互联网平台、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构建产教融合的新生态,为新职业的生长提供更好的土壤,从而带动更多劳动者以更加过硬的技能,拥抱新业态。

以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为标志,一些媒体和业内人士认为,我国高职迈入或走向“双高”时代。56所“双高”院校或197所进入“双高计划”院校肩负着国家对其引领中国高职走向一流、走向世界的期待和重托。但这同时带来另外一个问题:作为超过85%的“非双高”院校应如何作为?

进入“双高”的院校是经过专业评价并得到行政认可的,而没有进入“双高”的院校,自然在一些方面或综合实力或服务面向上还没有达到国家设定的“双高”标准。但首次“双高”遴选重点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所以不在此服务领域内的院校自然就难以入围。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未入围的“非双高”院校水平就没有达到“双高”的硬件要求。“双高”院校是改革引领者,“非双高”院校不要因此觉得低人一等而“自暴自弃”,“非双高”院校仍然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体。

此外,从专业群组建逻辑来看,院校在申报“双高”时,既有从综合实力考虑的,也有从申报策略考量的,哪些专业入群还带有鲜明的区域性特点。所以,未进入“双高”的专业群可能与进入“双高”的专业群在名称上一样,但群内专业可能不完全一样,因而不能简单地把相同名称专业群的实力进行比较。即使进入“双高”的专业群可能是该校最有特色的,但却不一定是最强的。因此,理性认识“非双高”,对“双高”院校和“非双高”院校都十分重要。

充分认识自身差距。首次“双高”遴选,国家明确了扶优扶强的原则,明确了省级、学校、专业3个层面的基本条件,尤其在学校层面明确了9项标志性成果,这就意味着,进入“双高”的院校一定是基础条件优良、改革成效突出、办学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在办学质量、就业率、毕业生水平、社会支持度、校企合作、实训成效、“三教”质量等方面得到公认。相比较而言,“非双高”院校可能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不比“双高”院校差,但在事实面前不要拿自己的长项比他人短项,也不要把自己的个项比他人全项,更不要因不科学的比较而影响办学的斗志和行为。有梦想的院校应该去找发展的标杆,在全面比较中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尤其要找到存在短板的原因。这既是“双高”时代“非双高”院校应有的心理状态,也是“非双高”院校在未来事业发展中凝心聚力的思想基础。

明确与“双高”院校同等的育人责任。“双高”的荣誉只是暂时的,肩扛改革发展使命才是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责任;因“双高”获得大量资源只是赢得了更好的发展条件,肩负引领中国高职教育发展、创建世界一流高职教育的责任则是沉甸甸的。“双高”的表征是改革发展,但其本质仍然是“育人”,只是对“双高”院校的育人标准更高了,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对“双高”院校的育人期待更高了。“非双高”院校只是未进入“双高”围墙,但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双高”院校并无两样;“双高”院校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而“非双高”院校则有了“双高”院校的标杆。前有标杆引领,后有殷殷期待,“非双高”院校的育人责任不是减轻了,反而在“无光环”的不利环境下履行好育人职责的担子更重了,“非双高”院校应该甩下包袱、自加压力、负重奋进。

确立特色发展的价值追求。首次“双高”遴选方案较之过去示范评选方案的最大不同在于实行绩效管理、动态管理,实行“有进有出、优胜劣汰”机制,其潜台词是“双高”不是终身制、不是入围者独有。一方面,进入“双高”的院校,如果资金筹措有力、建设成效显著,国家将加大支持力度;如果资金筹措不力、实施进展缓慢、建设实效有限,国家将提出警告并酌减资金支持额度;如果出现重大问题、经整改仍无改善,国家将中止项目建设,并规定该项目学校不得再次申请“双高”项目。与此同时,在围墙外的“非双高”院校,只要办出特色,提高服务能力,就有可能在未来的遴选中入围。所以,“双高”不是终身制,“非双高”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经过努力达到“双高”条件是有可能把“非双高”变成“双高”的。“非双高”院校应该认清大局,以“双高”为目标,在办学模式、管理方式、专业建设、培养途径等方面确立特色发展的价值追求,在全国1400多所高职院校大花园中,努力以个性化色彩和性状来夺目,从而赢得应有的社会地位。

来源:中国教育报
11月10日,北京市人社局和北京市教委联合发文,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中职教师增设正高级职称,名称分别为正高级讲师和正高级实习指导教师。


两类职称并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系列

中职学校教师系列是职称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教育教研机构等职业教育一线教师进行评价,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渠道。

11月10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布《北京市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启动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涉及健全制度体系、完善分类评价标准、畅通晋升渠道、创新评价机制等方面。

办法明确,将原来实行的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称系列和中小学教师系列职业高中教师职称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系列。同时,打破中职教师职业发展“天花板”,增设正高级职称,名称分别为正高级讲师和正高级实习指导教师。


实行中职教师分类评价和代表作评审

北京的改革将中职教师分为文化课、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两类,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按照“干什么、评什么”,分层、分类制定评价标准条件。

对于文化课、专业课教师,重点评价其在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教育教学管理、技能比赛组织、指导学生参赛成绩等教书育人方面的工作实绩;对于实习指导教师,重点评价其在实践教学、实验实习课程教改、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教改、实验实训室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指导学生参赛成绩等方面的工作实绩。

在职称评审时,区别不同情况,教师可将教案教材、教研报告、调研报告、培训服务案例报告、发明专利、教研教改论文、行业标准、指导竞赛成绩等作为评价条件。


将建立业绩突出教师评价绿色通道

办法明确,北京市将建立业绩突出教师评价绿色通道。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的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表彰的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可破格申报高级职称。

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奖的教师,可优先晋升上一级职称层级。对于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既承担文化课、专业课教学任务,又承担实习教学任务的教师,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评价。

此外,北京市将根据中职学校事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结合学校办学规模、办学层次,核定职称结构比例,并适时进行动态调整。

中职教师申报职称评审时,由学校在核定的职称结构比例范围内推荐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评审,并按照有关规定将通过职称评审的教师聘用到相应教师岗位。

同时,还将健全中职学校教师岗位考核制度,对不符合岗位要求、没有履行岗位职责的教师,可按照有关规定降低岗位等级直至解除聘用。

来源:新京

  教育是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千秋基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我们要全面准确领会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到位。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江苏省太仓市璜泾镇雅丰农场,农业委培大学生范盈丹驾驶收割机在稻田间收割水稻。计海新摄/光明图片


  1 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形势

  《建议》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宏观形势,深刻认识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对谋划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至关重要。

  “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新的显著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召开全国教育大会,对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统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教育治理现代化,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2019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3.4%、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94%,初中、高中、高等教育阶段的毛入学率分别为102.6%、89.5%和51.6%,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特殊教育不断加强,继续教育多样化推进。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3.7年,“十三五”规划目标将顺利完成,教育普及水平稳居世界中上收入国家行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发了人力资源,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贡献了积极力量,为国民素质逐渐提高提供了重要支持,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作出了有力支撑,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建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并就“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等世情国情作出重要判断。在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中,我国教育制度优势明显,人才资源基础较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教育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态势,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多方社会资源可望支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这都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有利条件。同时,我国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城乡教育差距亟待缩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提速,教育创新与服务潜力尚未更好释放,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全力以赴,攻坚克难。


  2 深刻认识“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提高教育质量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党和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为“十四五”时期在新的起点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打下了基础。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是《建议》中关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作为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强调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建议》要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事业,使教育事业为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提供可靠保证,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环节。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建议》要求,“十四五”时期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出了多方位需求。今后,在畅通国内大循环、打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各个环节,在促消费惠民生、调结构增后劲的多个领域,都需要教育体系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坚持不懈提供高质量的研究开发支持;都需要教育体系更好参与城乡发展服务消费、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在以高质量供给适应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实践,进一步发挥高质量教育体系在国计民生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的关键举措。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大的教育战略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为教育规划定下基调。《建议》在确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时,要求届时建成教育强国。我们要锚定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通过3个五年规划,把15年的阶段战略安排细化为压茬推进的政策行动,积小成为大成。“十四五”期间重点放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上,这对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的目标,将是带有全局性的关键举措。


  3 扎实贯彻党中央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决策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十四五”乃至一个更长时期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最新要求,总体上看,《建议》确定了以下4个方面重点。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和中央全会文件中,对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不断提出重要要求,从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委员会)到组建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党在教育工作方面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建议》要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首要标准是教育系统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过程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实践中增强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地落实。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贵州省毕节市惠风学校学生在课外做游戏。范晖摄/光明图片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议》在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上,明确要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等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的集中体现。《建议》部署“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新发展阶段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又作出新的阐释和布局。衡量高质量教育体系,很大程度上要看数以千万计教师、数以亿计学生的素质能否不断提升和增强。今后,多方位提高师生素质,重点将落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层面,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因地因校制宜,发展素质教育,形成有效的实践模式,努力汇聚起教育系统和社会各方的更大合力。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在深化改革促进公平上迈开新步。《建议》以“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为导向,布置一套政策“组合拳”。一是夯实高质量教育体系根基,重点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加快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努力让青少年儿童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其谋生发展打好基础。二是面向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学习者多种方式就业创业助力,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和收入水平,适应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迫切需要。三是着眼可持续发展全局,明确“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的主攻方向,要求“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重申“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增强综合国力、增进民生福祉注入新的动力活力。四是立足基本国情,重申“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在增加公共教育服务供给的同时,更好发挥各方积极性,创新教育服务业态,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甘肃省兰州市东方中学初中部学生参观5G基地,体验智能生活。侯崇慧摄/光明图片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对标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部署,《建议》强调“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充分体现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顶层设计意图,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而发挥在线教育优势,我国积累了成功的实践经验。近年来网络本专科注册和毕业人数均居世界第一,在线教育和培训已经形成多样化格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后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2月到5月,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20多亿人次浏览,全国1775万大学生参与在线课程,共计23亿人次。这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实验,不仅有效应对了疫情冲击、保障了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探索创新了教学模式。“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将沿着“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方向,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可望开辟新的境界。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10日 13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陈宝生(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一边是“互联网+”教育类公司拿出高薪“急吼吼”招人却遇冷,一边是学生淡定地在知名公办民办学校展位前大排长队,这是11月7日下午,记者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体育中心看到的“反差”景象。这里正在举办江苏省“服务发展促就业”教育艺术类暨南京师范大学2021届毕业生秋季专场招聘会,200家参会企业提供了14400个岗位,其中教育艺术类单位提供的师资类岗位占到了六成多。


一边好冷清 年薪35万吸引不到人


“首年年薪10万-35万”,“全职老师年收入15万起”,“月薪10K-20K”,“一年四次调薪机会”……记者在招聘会现场看到,不少在线教育企业、“互联网+”教育类公司都在自己的展板上秀出了岗位薪资待遇,以及众多福利优惠,然而,展位前仍然有些冷清。不少HR主动出击,给来往的学生们递上单位介绍,“我们企业发展很不错,同学,留份简历我们了解一下吧”。


在今年疫情背景下,在线教育得到快速发展,这类企业对教育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南京一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HR告诉记者,他们是做在线教育的,今年想招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辅导老师,给出的年薪在15万左右,而且给予新人足够的晋升渠道。“今年我们需求量比往年要多很多,其实我们企业的人才流动量在业内是最低的,也算稳定,但是学生们不想深入了解,他们更青睐于公办编制岗位。”


一边排长龙 学生更倾心于稳定的岗位


就在这家公司展位不远处,几家民办学校的展位前早已排起长长的队伍,特别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展位前投简历的学生络绎不绝,队伍的长度有增无减。记者看到,南京外国语学校雨花国际学校HR收到的简历已经有厚厚的一摞。


“我想在中学当英语老师,年薪在15万左右,如果是公办有编制的岗位是最好了。”24岁的周末是南师大外国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她对自己的工作需求很清晰,工作地点要在南京或者苏州,虽然一些互联网教育公司给的薪水会更高,但她并不感兴趣,“我之前在类似的公司实习过,工作强度太大了,我还是希望能有一点自己的业余生活。”


在采访中,不少学生表示,虽然担心“工作不好找”,但投简历最多的还是竞争力很大的公办或知名民办学校。


记者在跟一些招聘单位HR聊的时候,不少人表示,其实学生们的就业观念并没有那么容易转变,有些学生想先考考事业编、考考公务员,都没有结果再找找其他工作。一位HR更是直言,“其实也可以理解,很多学生包括家长也想在疫情冲击和经济不确定性中做出更稳妥的选择。”(王赟)

来源: 扬子晚报


2020年11月4日,“未来学校实验区”揭牌暨“立幼学·育未来”公益捐建仪式在滨城区举行,这标志着山东省首个“未来学校实验区”落户滨州市滨城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山东省滨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王晓娟,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春国,区委书记白平和,区委副书记、区长张瑞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龙,副区长袁俊英,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韩新民等领导出席仪式。


推动未来教育新发展

助力学校应对数字化、智能化社会挑战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未来教育形态变革是必然的,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革命,这是自工业化以来最为深刻的一场革命。新技术的集群突破、人类对更理想教育的追求、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成为驱动未来教育形态变革的三种力量。在变革背景下,未来学校要为学习者创造真实的学习场景,自主学习、自主建构才是学习方式变革的核心。学校要基于儿童发展的需要,要基于高维时空和新学习方式的场景变革,要推动学校(集团)成为创新中心,推动教师成为创新者。



滨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部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王晓娟:近年来,滨州聚焦富强滨州建设这一主线,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为主抓手,加快建设以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为支撑的“五院十校N基地”,拓展科学家、实业家、金融家“握指成拳”合作模式,完善“产学研金服用”科创体系,打造区域科创高地,滨州教育正全面提速,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由传统教育向未来教育加快转型。在探索创新的关键时刻,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和未来学校研究院,为基层学校向数智时代的未来学校转型,提供了发展的方向和指南。市区两级将为合作各方提供全程式、跟踪式、“保姆式”服务,为项目落地建设提供最好的环境和支持。期望尽快把滨城打造成全国“未来学校先导实验区”,提炼出面向全国推广的“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滨城模式。



滨城区委书记白平和:建设未来学校实验区,是全面践行“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要求的创新之路,也是深入践行“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的落地之举。未来学校实验区、未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服务研究基地和“立幼学·育未来”公益项目落户滨城,这是滨城区教育提质扩优、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更是塑造教育强区、擦亮“智者智城、智惠滨城”名片的崭新起点。区委、区政府将以此为契机,借势发力、乘势而上,努力将滨城区打造成为全国未来教育先行区、产教融合标杆区。


共谱未来学校实验区美好篇章

未来学校实验区揭牌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与滨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部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王晓娟共同为“未来学校实验区”揭牌。



签约仪式上,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滨城区人民政府签署了《未来学校实验区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学校研究院与滨城区教育和体育局签署了《“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项目共建合作协议》《未来学校校长培育项目合作协议》。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未来学校研究院、滨城区教育和体育局、滨州学院、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签署了《关于共建未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服务研究基地合作协议》。


未来学校研究院与“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共建单位签署合作协议。此次签约单位共7家,按照领航实验学校、标准实验学校和特色实验学校分三组进行,其中领航实验学校1所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滨州中学;标准实验学校4所分别为滨城区清怡小学、滨城区授田英才学园、滨城区逸夫小学和滨城区实验小学东校区;特色实验学校2所分别为滨州学院附属小学和滨城区梁才办事处中心学校。


拓展未来学校探索维度

“立幼学·育未来”公益项目捐建


“立幼学·育未来”未来学校实验公益捐建项目,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深圳市中幼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旨在深入推进“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将体现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符合儿童发展和成长规律、具有创新引领作用的高质量研究成果、课程和课程体系、产品、技术、解决方案等,应用于未来幼儿园的创建,使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大教育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儿童。目前滨城区已有130余家幼儿园受益于“立幼学·育未来”未来学校实验公益捐建项目。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只有创新和变革,教育才能面向未来!未来学校不是一个固定概念,是教育创新的一个过程,推动未来学校的实践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未来学校研究院将与滨城未来学校实验区一道,以创新驱动引领教育现代化向纵深挺进,打造新时代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地、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现代新生态。

  11月8日,2021年北京高考报名缴费工作正式启动。今年高考报名缴费有银联支付、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三种方式。需要提醒考生的是,交完报名考试费后不要立即注销缴费账户信息。此外,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体育专业考试、英语听说考试、外语(非英语)听力考试报名将与高考报名同期进行。

  银联、支付宝、微信均可缴费

  自今年开始,北京市正式实行新高考政策,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三门考试科目成绩构成。11月8日,2021年北京高考报名缴费工作正式启动。2021年北京高考报名包括网上提交报名申请、网上填报个人信息并缴费和报名资格现场确认三个阶段。考生必须完成三个阶段且通过报名资格现场确认后,方能参加高考。

  据了解,通过报名资格初审的考生可在11月8日8时至11日20时,进入网上填报个人信息并缴费环节。20日前,完成网上个人信息填报并缴费的考生要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办理报名资格确认手续。

  北京教育考试院称,2021年高考报名缴费有三种渠道,包括银联支付(任何卡面带有“银联”字样的银行卡均可)、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如考生选择使用微信、支付宝缴费,要确认在手机中已安装微信或支付宝APP,且已绑定银行卡。具体支付报名费的流程及后续需要注意的事项,考生可以关注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的《高考报名网上支付说明的相关注意事项》。

  别急于注销缴费账户 避免给退费造成麻烦

  值得注意的是,在网上缴费支付成功后,考生的考试信息将不能更改。如果考生在网上报名期间需要更改选报考试项目,可在考生基本信息页面中取消订单(按网上提示操作),然后重新选择相关项目缴费,原订单所缴费用将在报名资格确认后退回考生缴费所用银行账户。

  北京教育考试院特别提醒考生,交完报名考试费后,不要急于注销缴费账户信息,避免给退费等工作造成麻烦。

  记者了解到,符合退费条件的考生报名考试费将于2020年12月30日前退还至考生交费所用缴费账户。退费到账通常需要1至7天,特殊情况有可能半个月左右。因此,考生可在退费工作完毕后一个月之内查询到账情况。

  体育专业考试、英语听说考试等同期缴费

  此外,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体育专业考试、英语听说考试、外语(非英语)听力考试报名将与高考报名同期进行。不同报名项目费用有所不同,其中统考文化课(含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考试为每科次25元,单考公共文化课考试报名费为75元,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和体育专业考试两项目报名费各为100元。符合条件拟报名参加相关测试的考生要选报相关项目并完成缴费。

近日,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180号(教育类189号)提案中建议缩短基础教育年限,扩大义务教育范围,教育部对此作出答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指出,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共12年的课程设置是经过长期实践、反复调整后逐步建立的,符合目前国际上普遍做法,基本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基本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目前还不具备缩短学制和将普通高中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


一是从我国基本国情来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义务教育普及时间较短,巩固提高任重道远。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再到2011年实现全面普及,距今不到10年时间,巩固普及水平、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是从义务教育本身来看。我国义务教育本身面临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一些地方落实政府举办义务教育主体责任还不到位,民办义务教育占比偏高,影响了教育公益性。一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基础还很薄弱,急需加大投入。


三是从地方具体实践来看。部分地区实行非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已经难以为继。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明确提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坚持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严禁随意扩大免费教育政策实施范围。

11月10日9时起,河南省2021年高考报名正式启动。其中,艺术、体育类考生的报名截止时间是11月15日18:00,非艺术、体育类考生的报名截止时间是11月25日18:00。

  音乐、美术、书法、编导制作类之间不可兼报

  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实行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办法,包括网上信息采集、现场信息采集与确认、符合政策的资格条件申报、签订考生诚信承诺书、资格审核等环节。网上报名统一从11月10日9:00开始,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须按规定的时间登录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网站(www.heao.gov.cn),进入“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服务平台”,按照要求进行网上报名。

  按照报名文件要求,艺术类专业省统考包括美术类、音乐类(分声乐和器乐,考生任选其一)、编导制作类、书法类、播音与主持类、表演类和舞蹈类(分艺术舞蹈和国际标准舞,考生任选其一),艺术类考生须选择其中至少一类报考。

  其中,音乐、美术、书法、编导制作类之间不可兼报;在报名考试时,这四类中任意一类均可与其余艺术类兼报,其余艺术类之间也可以兼报,但在报志愿时考生只能选报一类。

  体育相关专业考生包括三种类型:一是报考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休闲体育等使用河南省体育专业统考成绩作为录取依据的相关专业的考生,二是报考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考生,三是报考高水平运动队的考生。三类考生均须参加河南省2021年普通高考统一报名。

  申请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考生无需网上申报

  符合相应照顾或政策条件的考生,怎样进行资格条件申报?

  据介绍,申请享受相应的照顾或专项等政策的考生,其“资格条件申报”应在网上提交申请。具体操作办法是:考生登录“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服务平台”,进入“资格条件申报”页面,选择相应项目进行申请。同时符合多项条件的,可多项分别申请。

  河南省招办相关负责人提醒,要注意申报时间与报名时间一致,在规定时间内未按要求进行网上“资格条件申报”的考生,无法进行资格审核,将不能享受相应的照顾或专项等政策。

  另外,今年需要进行“资格条件申报”的考生中,新增了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考生。申请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无需进行网上申报,将根据其户口簿及身份证信息进行审核。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2020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将于11月8日至14日举办。今年活动周以“人人出彩,技能强国”为主题,重点宣传展示职业教育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支持复工复产、促进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成效,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开幕式将于11月8日上午在山东潍坊职业学院举行。

  自2015年国务院批复将每年5月第二周设为“职业教育活动周”以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活动周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成为宣传展示职业教育的重要平台。今年活动周期间的全国性活动主要包括: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职业院校“文明风采”活动、职业教育活动周主题宣传等。各地、各职业院校和有关单位将根据今年活动周主题,结合实际重点开展以下三个方面活动:

  一是线上宣传展示活动。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主题网站、线上展厅、开放资源等形式举办“云上活动周”,面向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开展职业体验、办学成果、校园文化、大师技艺等方面展示。

  二是系列主题推介活动。各职业院校通过“线上逛校园”“网上开放日”等,积极开展招生宣传。各地、有关单位将通过网络直播、视频连线等形式举办网上研讨会,充分展示职业教育促进就业创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创新成果和典型案例等。相关行业将面向职业院校和企业组织产教对话、校企合作案例推介等活动。

  三是技术技能服务活动。各地职业院校将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利用专业技术技能为社区居民、市民群众提供防疫知识宣传、健康护理、生活服务、家电维修保养、传统工艺、职业礼仪、环境保护、进城务工常识普及等服务。组织师生、职工把技术技能送到田间地头和养殖农牧场,深入开展技能扶贫,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活动周期间,各地、各职业院校和有关单位将充分依托各级各类媒体,特别是网络新媒体、社交平台,利用短视频、微动漫、网络直播、H5小程序、VR、AR、MR等形式,宣传职业教育发展成果、典型经验和重要贡献,重点突出四个方面内容:

  一是宣传党和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宣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宣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度阐述并宣传政策释放的红利。

  二是宣传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要成果。重点突出职业教育在决胜全面小康、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决战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重要贡献,充分展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风貌。积极宣传各地贯彻落实“职教20条”、推进“双高”计划建设、职教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成果和典型案例。

  三是宣传职业院校抗疫典型事迹。重点宣传各类职业院校师生、毕业生参与抗疫一线,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积极开展线上教育教学方面优秀事迹和典型案例的征集宣传。

  四是宣传新时代职业教育典型集体和人物。全面展示职业教育系统师生风貌,讲好职业院校学生成长成才、良师育人、大国工匠事迹、创新创业、精准扶贫、社会捐资助学等故事。突出宣传高职扩招、职教扶贫等重大政策为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高素质农民等群体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经过长期以来的发展,一些国家已建立起一套机制成熟、覆盖全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在提升民众整体竞争力的同时,也缓解了就业难题。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职业需求的变化,就业市场对职业技术人才也提出新的要求。各国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调整方向,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瑞士

  约2/3中学毕业生选择职业教育

  精工细作的钟表、汇集数十种功能的军刀、享誉世界的酒店管理……这些都是瑞士的标志性“名片”。这些闪亮的“名片”背后,一套运行成熟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功不可没。

  瑞士的职业教育起源于中世纪的师徒制。1884年,瑞士颁布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对职业培训学校等机构提供资金支持。1930年,瑞士颁布首部《联邦职业教育法》。经过多次修改,2004年,《联邦职业教育法》再次修订,正式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划分为两个系统,为该国进一步发展完善职业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一个健全的人必须掌握一技之长,并获得一份工作。”在瑞士,人们从小就受到这一理念的耳濡目染。瑞士联邦教育、研究和创新秘书处的数据显示,在完成9年义务教育后,约2/3的中学毕业生选择职业教育。据统计,瑞士每年约有7万名学生获得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学位。多年来,职业教育为瑞士各领域培养了大量高水平的实用型人才。

  覆盖全年龄人群的终身教育制度,让瑞士职业教育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在瑞士,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学校就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指导,以便他们逐步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决定未来是否接受职业教育。获得职业高中文凭后,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接受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社会人士,相关部门也开设了企业内短期培训、转业培训等各种形式的职业继续教育。

  瑞士职业教育体系主要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各专业机构共同制定内容和相关标准。针对学生的职业选择问题,瑞士各州设有职业信息中心;联邦政府还提供经费,支持各州设立“职业教育指导顾问”。学生还可参加联邦政府组织的共计400多种项目的职业培训项目统一考试,为就业提供有效途径。成熟的职教体系大大促进了瑞士民众的就业。瑞士联邦经济事务秘书处统计显示,2019年,瑞士失业率仅为2.3%,低于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

  在瑞士的职业教育中,学徒制是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学徒制主要以企业为主导,与学校进行密切合作。每年,约有40%的瑞士企业主动为学生提供学徒岗位,包括机械制造、厨师、信息技术、销售等各个领域。学生可与相关企业签订合同,跟随熟练技工接受“传帮带”式的学习。一般而言,学徒每周有3—4天在企业实习,1—2天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根据完成的工作量,企业向学生支付约为全职工资25%的津贴。

  学徒制的最大优势是紧贴市场需求。在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所有新生必须先进行为期一年的准备阶段学习。在此期间,他们要在酒店的帮厨、打扫等基层岗位学习实践,之后才能开始专业学习。这种实践型的学习方式比单纯的校园学习更有针对性。为保证学徒制与时俱进,瑞士教育部门还定期分析最新职业趋势,适时调整学徒岗位设置。

  当然,瑞士的职业教育并非“一选定终身”。如果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后难以作出决定,可以在普通高中或职业学校试读一年作为过渡。不论选择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在毕业时选择另一体系的高等教育。

  近年来,数字化转型对一些传统职业形成了冲击,也对从业者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为国际学生提供职业培训,成为瑞士职业教育体系面临的课题。面对新的形势,瑞士于2018年发布了《2030职业教育发展使命宣言》,提出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培养面向未来的综合职业能力、加强职业教育的垂直和水平融通、完善学位国际认证制度等原则,力求不断完善该国的职业教育体系。

  新加坡

  创建独特的“教学工厂”

  今年9月,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高级讲师胡志杰获得了“卓越教师总统奖”。工艺教育学院是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机构,胡志杰曾在此就读电子工程专业,现在学校担任网络与网络安全专业的讲师。多年的职教体系工作经历,让胡志杰感慨万千:“过去,人们将技术工人视为低端工作。随着新加坡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民众的观念发生了变化,逐渐认同了职业技能的重要性。”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开端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当时,新加坡处于经济发展初期,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培养熟练技术工人为目的的职业教育体系初现端倪。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加坡逐步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经济转型,职业教育也逐步向高端发展。

  几十年来,新政府逐步建立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职教体系。其中,非全日制的职业培训面向社会全年龄层民众;全日制职业教育则隶属于新加坡教育系统,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前者由工艺教育学院负责,后者由淡马锡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学院等5所理工学院及私立教育机构提供。

  新加坡的全日制职业教育注重实践,借鉴了欧洲国家的“双轨制”模式,强调校企合作。学生在课堂时间之外,都可在企业实习。由于新加坡企业大多规模较小,难以完全满足学生需求,该国在“双轨制”基础上创建了独特的“教学工厂”模式,即学校从生产企业承揽工业项目,企业将设备以提供或借用的方式,在学校设置一个和工厂完全一样的生产车间。学生在企业技工和学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在这一“车间”里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生产操作。该模式实现了更深层次的产学结合,在减轻政府和学校成本投入压力的同时,培养了大量具有适用技能的劳动力,促进了学生就业。根据新加坡5所理工学院今年1月联合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调查,2019年,这5所学校的职教毕业生在毕业后6个月内的就业率高达90.7%。

  新加坡政府规定,在接受职业教育后,毕业生也有机会申请进入普通大学接受本科教育。根据工艺教育学院一项针对2007年—2017年的毕业生调查,5%的毕业生获得了本地公立大学学位,10%获得私立或海外大学学位。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表示,“学生可先通过职业教育找到兴趣所在,再对自己的教育路径进行二次选择。从长远看,这种方式可能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除校园教育外,新加坡还着力推广非全日制的职业培训,提高民众终身就业能力。2016年,新政府实施“技能创前程”补助计划,鼓励25岁以上的公民接受经国家认证的职业培训课程,并为他们提供每人500新元(1新元约合5元人民币)的补助。其中,如果企业自行开展的职业培训项目获得国家批准认可,也可获得项目补助。据统计,2019年有约50万名民众和1.4万家企业受惠于该计划。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新加坡就业市场遭受了较大冲击。为此,今年6月,新政府提出“技能创前程”中年转业援助配套,企业通过职业培训项目每聘用一名年逾40岁的员工,可获得一份为期6个月、最高金额为1.2万新元的补助。

  为鼓励民众不断提升职业技能,新加坡还设立了全民适用的新技能资格系统。该系统共设有7个技能资格级别,不设学历要求,提供零售业、餐饮业、创意行业等数十个行业的技能升级培训。新加坡国务资政兼社会政策统筹部部长尚达曼表示,“国民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民众在各个阶段不断精进和积累职业技能。新加坡希望通过‘技能创前程’计划,建立以技能为基础的唯才制度,打造新型社会流动性。”

  近年来,新加坡着力打造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创新型经济体,职业教育体系也加快转型。“新加坡着重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覆盖全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为此打下坚实基础。”顾清扬表示,未来新加坡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技术领域的变化,提高人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理念。

  西班牙

  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很高

  米盖尔·佩雷斯居住在西班牙北部城市拉科鲁尼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他曾长期处于失业状态。后来,他报名参加了为期两年的化工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相关课程与西班牙雷普索尔石油公司合作,在课堂学习的同时,学员还能前往该公司实习。培训结束后,佩雷斯由于实习期表现优秀,顺利入职了雷普索尔石油公司拉科鲁尼亚分公司。

  根据西班牙教育和职业培训部近日公布的2018—2019学年数据,在西全国,有近84万人正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

  西班牙有职业教育的传统。早在1911年,该国就颁布了产业学徒法,开创了职业教育的雏形。1928年,西政府公布职业教育规章,设立专门的职教培训中心,将职业教育体系化、制度化。1990年,西班牙颁布《教育制度总合整备组织法》,顺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需求,对职教体系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为激发年轻人对职业教育的兴趣,引导社会和雇主重视职业技能培训,西班牙还联合葡萄牙于1950年成立了世界技能组织的前身——“国际职业技能训练组织”,并共同举办了首届世界技能大赛。

  经过多年的发展变革,目前,西班牙已形成涵盖26个专业领域、150多个培训项目的职业教育体系。每个专业领域都有基础、中等和高等3个不同等级的培训周期,培训方式既有面授,也有远程在线教育。

  西班牙的职业教育旨在促进劳动者和就业需求间的匹配度,保证他们能更好融入就业市场。2002年,西政府建立国家职业资格制度,通过对劳动者的职业资格进行评估和认证,提升他们的就业层次。2004年,该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根据该制度,完成中等和高等职业培训的学生将分别获得技师和高级技师资格证书,企业可根据资格证书协调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和就业需求。职业资格证书由全国各地主管部门颁发,不仅在西班牙全国范围内有效,也得到欧盟范围内的认可,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班牙就业市场受到较大冲击,如何让更多年轻人掌握谋生技能成为政府亟须解决的难题。2013年,西班牙政府颁布了《提高教育质量组织法》,将提高就业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尤其强调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在学习他国经验的基础上,西政府推出双轨培训模式:即职业教育中心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学生在接受相关课程培训外可前往企业实习。在这一机制下,实习企业获得了更多符合岗位需求的劳动力,学生也积累了有益的实践经验。据统计,70%参加双轨培训项目的毕业生都能在其专业领域实现就业。

  此外,西班牙政府还着力提升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体系之间的联通性和流动性,给青年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在完成义务教育后,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选择攻读大学预科,或直接接受职业培训。西政府规定,大学预科毕业生可申请接受高等职业培训;完成高等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在通过相关认证后,免除大学入学考试,直接接受高等学术教育。一些高校还计划推出“2+2”计划,允许高等职业培训毕业生直接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就读。

  随着职业教育在就业领域的作用不断凸显,近5年来,西班牙注册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数增长了19.8%,接受远程职业教育的人数增长了66.4%。然而,与欧盟和经合组织成员的平均水平相比,西班牙民众的职业教育参与率仍相对较低。今年7月,西政府提出一项职业教育现代化计划,将在未来4年内增设20万个中高等职业教育名额,让更多劳动者,尤其是青年劳动者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为跟上数字化转型步伐,西班牙还将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新增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业数字化维护、网络安全与通信技术等课程,以更好适应未来的就业市场。

  虚假宣传、非法招生致学生无学籍;违规收取高额费用;部门监管缺失、办学性质审批混乱……近日,国务院督查组公布了周口市天立学校的诸多违规操作,引发舆论关注。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是为了提高教育服务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拓宽学生与家长的择校空间。某些民办学校借机“搭便车”,违规办学与收费,与这一初衷背道而驰。

  依法招生是底线共识。周口市天立学校未取得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却非法招生导致近百名高中生成“黑户”,直接影响到他们获取高中毕业证,更是在升学、就业、参军等方面制造了一系列难题。学校成为学生人生问题的制造者,何其悲哀。

  违法招生的背后是利益冲动。天立学校一次性预收取两千多万元的费用,此后又以各种理由收取百万元的费用,是把学生当成了唐僧肉。乱收费不仅加重了学生与家长的经济负担,更严重背离了教育的公共属性,是对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漠视。

  同时,此事也暴露出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失职问题。根据督查组披露,周口市教育体育局先后将天立学校定性为“全日制民办非营利性学校”“营利性民办学校”,性质截然不同;面对群众反映,市、区两级教育部门未进行查处,市场监管等部门也未对非法收费、违规发布招生广告等行为进行制止、处理,暴露出了相关部门监管缺失、履职不到位。

  教育无小事。在督查组的介入下,学生的学籍问题正在逐步解决,有关部门的责任正在被依法依规追究。这无疑给教育行政部门再次敲响了警钟,规范民办教育不能只靠督查组,各级部门切实履责,敢于担当作为,才能维护好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高校保送录取运动员有关事宜的通知》,参加保送的优秀运动员将于2021年2月1日-15日进行网上报名。现将文件内容摘编如下:


  一、

  保送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无犯罪记录,无严重兴奋剂违规记录。

  (二)符合2021年高考报名条件,并取得生源所在地高考报名号。

  (三)运动成绩优异,能够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1。奥运项目破世界纪录、亚洲纪录或全国纪录(不含青年纪录);

  2。被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3。被授予运动健将称号,且参加《2021年符合运动员保送条件的竞赛项目及赛事表》(附件2)所列项目和竞赛,取得世界体育比赛前八名,或亚洲体育比赛前六名,或全国体育比赛前三名;

  4。被授予足球、篮球、排球项目运动健将称号。

  二、

  报名方式

  2021年2月1日-15日登陆“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 (www.ydyeducation.com)或“体教联盟APP”中的“运动员保送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进行报名。

  三、

  报名材料

  (一)符合保送资格的比赛获奖证书(扫描件或照片);

  (二)身份证(正反面照片);

  (三)电子证件照。

  以上材料通过系统提交,原件由运动员自行保存备查。

  四、

  办理要求

  (一)申请保送的运动员

  1。需按时参加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高考报名(具体按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要求执行)。

  2。确保报名材料真实性,一旦发现弄虚作假,一律取消保送资格,并通报生源所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处理。

  3。严格按照时间报名,逾期不予以受理。

  4。经院校初次审核,未被审核通过的运动员可进行调剂,调剂填报志愿时间为2021年2月20日12:00至2021年2月22日12:00,逾期不予受理。

  5。通过系统选择学校和专业,如申请就读非体育学类本科专业,应按要求在系统内报名并参加2021年普通高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文化考试(具体考试安排见《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管理办法》)。

  (二)录取运动员的高校

  1。 新增或变更系统管理员,请于2020年12月31日前填写表格(附件1)传真至科教司。

  2。 2021年1月20日前在系统中设置学校招生专业、招收项目、保送条件等。

  3。 2021年2月20日12:00前在系统中完成运动员保送材料的初次审核,2021年2月23日12:00前在系统中完成调剂运动员保送材料的审核。(审核内容:填报信息完整且与运动成绩一致)。

  4。 高校要做好保送计划预留,待教育部批准后,依据批复办理录取手续。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中央军委体育管理部门,总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或协会

  1。 新增或变更系统管理员,请于2021年2月10日前填写表格(附件1)传真至科教司。

  2。 2021年2月23日-28日前在系统中完成运动员保送资格审核(审核内容:个人信息、运动成绩、犯罪记录、兴奋剂违规记录等)。审核结束在系统中打印纸质《审核汇总表》并盖章后,于2021年3月5日前报科教司,逾期不予以受理。

  联系人:冯菲  王隽

  电  话:010-87182332  010-87182329

  传  真:010-67134017(传真)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体育总局科教司

  邮  编:100763

  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既要稳住存量也要做大增量。通过培育新职业、拓展新岗位为劳动者提供更丰富的就业选择,正是做大增量可靠且重要的渠道

  数字化运营师、卡路里规划师……这些新职业你听说过吗?日前,美团与智联招聘发布的报告显示,虽然疫情给生活服务业带来一定影响,但活力四射的新业态仍在持续孕育着种类繁多的新职业。

  新职业的不断涌现,得益于新业态特别是新生活服务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消费需求逐渐个性化、多元化,适应新消费需求、带来新服务体验的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这其中,既有电影酒店等新旧融合业态,也有漂浮体验、跳伞体验、花艺培训等体验类新业态。这些新业态的发展壮大,自然而然孕育了更多新职业。除需求驱动之外,技术进步也推动了一批新业态的诞生。随着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技术与生活服务业的加速融合,云健身、云旅行、无人配送等新业态也衍生出一系列新职业。

  新职业的诞生与壮大,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显著提高了就业质量。像数字化运营师,目前仅美团平台上活跃商户的需求总量就有数百万人,就业空间十分广阔。相关研究显示,有56.9%的新职业从业者月收入高于6000元,36.1%的从业者月收入高于9000元,21.2%的从业者月收入超过1.2万元。总的看,不少新职业工作时间灵活,收入也不错。

  新职业的茁壮成长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保居民就业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今年以来,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我国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下一步,我们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既要稳住存量也要做大增量。通过培育新职业、拓展新岗位为劳动者提供更丰富的就业选择,正是做大增量可靠且重要的渠道。

  新职业源于新业态,培育新职业,要求我们持之以恒地对创新事物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态度,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当监管给予新业态、新模式更多合理空间,社会给予其更多包容支持,新职业的发展就会更加顺利,吸纳就业的能力就会更强。

  让新职业更快成长,也需要相关配套政策的保驾护航。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强就业服务,及时将符合发展趋势、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新职业、新工种纳入《职业大典》目录和公共就业信息服务范围,引导、鼓励和支持更多劳动者接触新职业、进入新职业。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院校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完善新职业培训体系,帮助新职业从业者提升技能和职业认同感,拓展职业成长空间。

  推动新职业发展壮大,既有利于保持就业大局稳定,也有助于释放内需潜力、激发发展活力。期待有越来越多的新职业走进我们的生活,不断打开新的就业空间。

国科发政〔2020〕280号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财政厅(局)、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财政局、教育局,教育部直属高校、中科院所属院所:

2018年,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联合印发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7项行动(简称“减负行动1.0”),取得积极成效,广大科研人员反映的表格多、报销繁、检查多等突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与此同时,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人员保障激励、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等方面又暴露出一些阻碍改革落地的新“桎梏”。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减轻基层负担的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攻坚克难,切实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并强化激励,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持续组织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简称“减负行动2.0”)。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改革统领全局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围绕推动改革落地见效,坚持减负与激励相结合,巩固成果与拓展深化相结合,坚持聚焦突出问题、自我革命,坚持解剖麻雀、集中治理,坚持小切口、大成效,注重流程再造、制度创新,注重部门协同、破除深层次障碍,注重权责一致、完善监督体系,注重上下联动、发挥基层单位积极性。通过进一步减负,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提升创新绩效,更好发挥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二、行动安排

(一)持续深化已部署的专项行动,巩固和扩大行动成果

在继续坚持和巩固前期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要求拓展内容、调整聚焦、加大工作力度。减表行动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有关数据与科技统计工作的统筹,减少基层填报工作量;推动减表行动进基层单位,形成上下联动合力。解决报销繁行动进一步推动简化项目经费调剂管理方式和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流程等改革落地,并深入实施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计划。检查瘦身行动持续巩固完善科研项目监督检查工作统筹机制,建立统一的年度监督检查计划,采取“飞行检查”工作方式,强化科技计划监督检查结果的信息共享互认。精简牌子行动在已摸底掌握的科技创新基地牌子存量情况基础上,推动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精简帽子行动结合对科技人才计划调查摸底情况,积极配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指导推进地方人才计划整合;清理规范科技评价活动中人才“帽子”作为评审评价指标的使用、人才“帽子”与物质利益直接挂钩的问题。“四唯”清理行动深入推动落实破除“SCI至上”“唯论文”等硬措施,树好科技评价导向,改进学科、学校评估;优化临床医务人员职称评审和其他领域职称(职务)评聘办法;扭转考核奖励功利化倾向,优化高校专利资助奖励体系。信息共享行动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已开放信息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开放内容和对象范围,在确保科技安全前提下,逐步向科研管理各相关主体分权限开放。

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按原行动分工继续推进,卫生健康委结合职能参与,2020年12月底前,推动已有成果制度化;2021年6月底前,对照新的行动内容开展工作部署,推动取得新成效;2021年12月底前,开展总结评估。

众筹科改行动转为常态化工作,不再按专项行动方式限时开展。

(二)组织开展新的专项行动,回应科研人员新期盼

1.成果转化尽责担当行动。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决策担责问题,要为负责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和风险防控机制,制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负面清单。结合“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以及科技部、教育部开展的高等学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建设试点和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工作,指导、推动和督促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符合自身具体情况的尽职免责细化负面清单。(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按职责分工)

2.科研人员保障激励行动。落实社会委托项目按合同约定管理使用。加强对承接科研项目财务审计委托任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科技创新政策宣传与培训,提高其政策理解和把握能力,推动相关工作与最新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要求相一致。加强各类国家科技计划对青年科学家的支持力度,研究扩大青年科学家项目比例。督查推动项目承担单位针对实验设备依赖程度低和实验材料耗费少的基础研究、软件开发和软科学研究等智力密集型项目,建立健全与之相匹配的劳务费和间接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支持科研单位对优秀青年科研人员设立青年科学家、特别研究等岗位,在科研条件、收入待遇、继续教育等方面给予必要保障。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进行摸底,形成人才清单,提供定期体检和相关保健服务。(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

3.新型研发机构服务行动。对重点新型研发机构实行“一所一策”,在内部管理、科研创新、人员聘用、成果转化等方面充分赋予自主权。研究制定新型研发机构的统计指标,加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发布新型研发机构年度报告。推动地方根据区域创新发展需要,从科技计划项目、创新平台、成果转化、人才团队等方面加强专题研究,给予更多针对性的政策支持。指导和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实行章程管理、理事会决策制、院长负责制。(科技部、统计局按职责分工)

4.政策宣传行动。对近年来出台的科技创新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在科技日报等主流媒体设立专栏,通过宣传解读、采访专家、收集案例、总结典型经验等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发挥基层落实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政策更好落实落地。(科技部牵头,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

上述行动于2020年12月底前,开展解剖麻雀,梳理问题;2021年6月底前,制定细化相关行动措施,组织开展集中治理,动员各方力量广泛参与;2021年12月底前,开展总结评估。

各地方、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统筹协调和沟通配合,紧抓组织实施,加快推进各项行动部署。各基层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落实主体责任,健全内部工作体系和配套制度,借鉴减负行动1.0的成功经验做法,进一步找准问题堵点痛点,切实破除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梗阻”,推动相关政策加快落地见效,增强科研人员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部门进一步加强宣传发动、跟踪指导,提升工作实效。行动完成后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推动减负成果制度化。对于行动积极主动、成效显著的单位,将作为典型案例宣传推广,对于落实不到位的以适当方式予以通报。专项行动进展和成效及时报送国务院和中央改革办。

科技部 财政部 教育部 中科院
2020年10月22日

(此件主动公开)
来源 | 科技部

10月28日,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峰会在浙江省宁波市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辜胜阻出席并作主旨讲话。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中华职业教育社党组书记、总干事方乃纯,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谢俐,中华职业教育社党组成员、副总干事李英爱,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副主任王利月,宁波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市委主委张明华同志等出席会议。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陈小平,宁波诺丁汉大学理事长、浙江万里学院董事长徐亚芬分别致辞。会议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党组书记、总干事方乃纯主持。

辜胜阻在讲话中强调,要高度重视民办教育在我国存在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努力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他指出,实行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既是我国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通行的做法。社会各界要理性看待民办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将民办教育视同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有利于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他表示,要根据不同学段发展需求,多措并举,加大对各级各类民办教育的支持,探索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一是完善支持民办普惠幼儿园发展的制度保障,降低民办幼儿园的运营成本;二是加强中小学集团化、品牌化建设,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强化民办职业教育的政策保障体系,构建多层次、多规格、层层贯通的职业教育“立交桥”。四是保障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打造一批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民办教师队伍。


他强调,要优化“本土留学”模式,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缓解教育消费过度外溢局面。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海外留学需求逐年递增,国内优质教育资源有效供给不足引发的教育消费“外溢”现象越发明显。据教育部统计,我国已成为目前世界最大的留学生源国,留学人数在过去30年中保持约17.5%的年平均增速,而全球国际学生同期的年平均增长率仅约5.4%。他指出,要让更多学生通过“本土留学”,高效获取海外优质教育资源,缓解教育消费大量外溢的现状,对冲经贸摩擦带来的留学风险。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创新办学模式,吸引更多境外高校“走进来”办学。要推动中外校际间教育资源共享,推行学籍学分互认、双联课程、校际人才流动等项目,鼓励中外高校在交流互鉴中合作开展课程开发和科研创新。要鼓励职业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充分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多元化、国际化的教育服务。


会上,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做了专题报告。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建国介绍了宁波市民办教育发展情况。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西安欧亚学院董事长兼院长胡建波,浙江大学教授吴华,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民办教育研究分会理事长徐绪卿,苏州市教育局民办教育与社会教育处处长张可伟,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董事长白立新,河南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王建庄,无锡太湖学院校长助理阙明坤,广东省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陈桂林围绕“新时代新阶段民办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主题做了专题报告。西安汽车职业大学副校长张陵,阳光学院校长乔海曙、宁波诺丁汉大学党委书记、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董事长应雄,浙江广厦职业技术大学学校专家组组长奚建华,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敏,宁波华茂教育集团常务副总裁徐启建分别从各自角度分享了办学经验和思考。


开幕会上,还为中华职业教育社民办教育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民办教育代表人士参加了会议。


本次峰会由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浙江省民办教育协会、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诺丁汉大学承办,宁波市委统战部、宁波市教育界给予大力支持。


来源:中华职业教育社

北京中小学寒假时间安排

北京寒假时间:2021年1月30日—2月28日

第一学期:2020年9月1日开学,2021年1月29日结束,全学期共21周零4天。寒假从2021年1月30日开始,2月28日结束

第二学期:2021年3月1日开学,7月14日结束,全学期共19周零3天。暑假从7月15日开始,8月31日结束。

其他省市中小学寒假时间表

外省市各中小学的放假时间与以往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放假时间大多集中在1月下旬或者2月初,开学时间则大多集中在2月下旬至3月初。其中,广州与深圳地区的假期时间比较短,不到一个月。而沈阳、大连、天津等地区寒假时间则要多一些,最长超过了40天!

上海寒假时间:2021年1月23日到2021年2月21日

天津寒假时间:2021年1月25日到2021年2月21日

重庆寒假时间:2021年1月30日到2021年2月28日

吉林寒假时间:2021年1月5日到2021年2月24日

辽宁寒假时间:2021年1月16日到2021年3月1日

黑龙江寒假时间:2021年1月16日到2021年3月2日

江苏苏州寒假时间:2021年1月29日到2021年到2月22日

江苏南京寒假时间:2021年1月29日开始,2月21日结束

浙江杭州寒假时间:2021年2月4日到2月26日

浙江宁波寒假时间:小学、初中20212月1日放假

浙江温州寒假时间:2021年2月2日起放寒假

浙江嘉兴寒假时间:义务教育中小学校2021年2月1/5日—2021年2月21/22日

广东寒假时间:2021年1月24日到2021年2月22日,高中生1月31日放假

安徽寒假时间:2021年1月28日(腊月十六)—2月27日(正月十六);普通高中寒假时间为2021年2月4日(腊月二十四)—2月27日(正月十六)

山东寒假时间:2021年2月1日义务教育学生寒假开始,2月4日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寒假开始四川成都寒假时间:义务教育阶段2021年1月28日到2月28日,高中稍晚2天,从1月30日开始放假

江西南昌寒假时间:2021年2月4日到2021年2月26日

陕西寒假时间:小学2021年1月28日放寒假,普通中学2021年2月4日放寒假,2月27、28报到,3月1日正式开学

河北秦皇岛寒假时间:义务教育阶段为2021年2月1日到3月8日,高中为2月1日到3月1日

山西太原寒假时间:2021年1月30日到2月27日

云南寒假时间:中小学生放假时间不晚于2021年1月23日,九年级不晚于1月30日,开学时间统一为2021年2月28日

贵州寒假时间:2021年1月3日到2021年3月1日,九年级由于中考备考稍晚一些为2021年1月30日到2021年2月22日

海南寒假时间:2021年1月23日到2月21日,其中2月21日报名注册,2月22日正式开学

内蒙古包头寒假时间:小学、初中、中职高校寒假时间为2021年1月23日到2021年2月28日,普通高中为2021年1月30日到2021年2月28日。

寒假快乐榜

1. 放假最早

从整理的数据来看,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放假最早,12月18日就开始放假,别人还在等待元旦假期他们就开始寒假的狂欢了。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中国音乐学院“不甘落后”,12月26日正式放假。

中国传媒大学从元旦当天开始放寒假,也算是“早人一步”。

除此之外,中国政法大学、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都在1月10日之前放假。

2. 开学最晚

大部分学校都是在2月底开学,但也有部分学校3月初才开学。

其中,吉林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最晚开学,3月7日才回校报到。

上海震旦职业学院、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山东外事职业大学3月6日-7日报到开学。

3. 寒假最长

俗话说,放得早不如放得久,但最让人“羡慕嫉妒恨”的莫过于放得早还放得久。

从目前的统计情况来看,作为放假时间最早的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不仅元旦前半个月就放假,而且等到2021年2月26日才正式开学,寒假时长高达71天,两个多月的寒假同学们都想好怎么安排了吗?

其次是中国传媒大学,寒假时间也有59天,相当于别人的一个暑假,实在是羡慕了!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等多所高校的寒假天数也有50天。

寒假“伤心榜”

1. 放假最晚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差不多属于最晚一批放假的学校,要等到2月上旬开始放假,2月18日就开学了,假期不到两周!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2月5日开始放假,广州中医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都要2月份之后才开始假期。

2. 开学最早

开学最早的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1月10日就返校开学了,这时候还有很多学校都还没放假呢。

3. 假期最短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同学,不仅放假最晚而且整个寒假仅10天左右时间,回家过个年就要回学校了。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寒假稍微长一点,但是因为开学时间早所以总天数也只有16天。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紧随其后,寒假天数17天。

来源:中国青年网、北京市教育学会朗诵研究分会

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了《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照顾对象审核办法》,办法明确,烈士子女以及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向高校提供档案,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此外,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向高校提供档案。

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档案。值得注意的是,该政策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招生录取。

还有部分群体将被予以优先录取,包括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和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驻国家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以上岛屿工作累计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解放军总部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1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飞或停飞不满1年或达到飞行最高年限的空勤军人的子女,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航天或涉核岗位工作累计满15年的军人的子女。

此外,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人民警察,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考生,在同等条件下被优先录取。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及其子女参加全国统考录取的,按照《关于做好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及其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执行。

北京教育考试院表示,同时符合多项高考加分条件的考生,不作累计加分,只取最高一项分值作为考生附加分投档。

  这几日,“蓝领”月薪过万、高过大学生的话题引发关注。有媒体报道,近日,一位专门招聘“蓝领”的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给江苏一家电子厂招聘了月薪8000元的普工,工人刚到现场,就被隔壁的电子厂以月薪1万元抢走了。对此现象,该负责人表示,现在“所有工厂都缺人”。

  普工如此抢手,其所折射的劳动力市场及其经济现象值得细究。结合近些年大学生平均工资普遍较低的现实情况,“蓝领”月薪过万,就更加引人注目。“蓝领”工资超过大学生的现象,其实并没有颠覆经济常识。观察近些年的职业薪资水平,能够发现各个行业和职业的薪资涨跌,与其行业和职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评价越来越贴近。

  事实也是如此。从此次媒体报道的案例就可以看出,正是工人岗位的稀缺性,使得“蓝领”月薪过万。报道称,随着消费回暖和“双11”的刺激,不少制造工厂订单量明显上升,以“蓝领”为主的制造业用工迅速走高,多地开始争抢蓝领工人,不少蓝领工人月薪过万,在一些就业领域超过了本科生等群体的平均月薪。

  当然,“蓝领”之所以在劳动力市场上受追捧,是因为现在许多普工早已不是十几年前的概念。说到底,蓝领工人自身所掌握的职业技能是其月薪上涨的根本原因。随着科技发展,用工企业也开始大量使用先进设备来提高生产力,这意味着流水线上的工人除了需要熟练的操作技术外,还要能够适应高新技术的新设备。这就要求“蓝领”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而这种以操作经验为基础的学习能力并不以学历作为衡量标准。

  在“蓝领”群体中,有很多具有各自特点的专业人才。这部分专业人才并非拥有高学历,但他们通过对相关专业技术的不断实践,获得了如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等相关职业技能认证。这样的工人,其角色和能力与工程师一样,是企业解决生产或服务难题时不可或缺的人才。此类群体,当然是市场稀缺人才。

  在此,我们也无须担心人力资源配置“倒挂”。蓝领工人的月薪高过大学生,是市场评价的结果。但是,这个评价,只是一个方面、一个工种的评价,并非对大学生能力和价值的否认。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制造业的不断升级自然要求工人的能力不断提高,这必然会带动相关行业薪资的上涨。这也意味着,只要其能力符合市场需要,无论是蓝领工人还是大学生,都将能够获得与能力相匹配的薪资水平。

  所以,“蓝领”月薪超过大学生,并不能证明“读书无用论”。恰恰相反,蓝领工人受热捧,其背后核心因素还是学习以及学习能力。只不过,这个学习以及学习能力的判定,并不只以学历为标准。

一个曾经不太受关注的群体,在今年7月被人社部列为9个新职业之一后,被推至台前。

“在线学习服务师”,从曾经的“配角”到如今被官方定义的新职业,这一职业形态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目前,哪些人在从事这一职业?从事该职业是否需要资质认证?未来又有怎样的发展空间?

从幕后“配角”走向台前

“家长您好,第6讲课程已经结束,请督促小朋友及时完成巩固题并提交到APP,我来批改。学习内容和题目遇到问题随时联系我。”自从疫情期间报了某培训机构的数学网课后,徐女士几乎每天都会收到辅导老师的私信。

徐女士说,这位辅导老师从课前提醒到课后督促交作业,从批改作业、讲解错题到反馈孩子的阶段学习情况,“事无俱细,比我这个当家长的更操心”。

从工作职能来看,这位在跟课、作业批改、答疑解惑、老生回访、沟通续报等各个环节为家长提供服务的辅导老师,与“在线服务学习师”基本一致。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界定,“在线学习服务师”指的是运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工具),为学习者提供个性、精准、及时、有效的学习规划、学习指导、支持服务和评价反馈的人员。

实际上,在教育培训行业,“在线学习服务师”早已大量存在,他们被称为“辅导老师”“班主任”“学管师”或“助教”,叫法虽不相同,但岗位性质相似。

付晗(化名)在教育行业工作了十余年,目前就职于北京某K12教育机构。在他看来,“在线学习服务师”这一新职业的兴起,是互联网+教育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求。

付晗回忆说,在教培行业发展早期,以线下校区为代表,率先引入了“专项服务师”概念,也被称为“课程顾问”或“课程引导师”“课程服务师”,主要为学员提供学习计划、课程规划等服务。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技术的更迭及市场需求的变化,K12在线教育出现了“一对一”“小班精品课”“直播大班课”等多元形式,“辅导老师”的职能更加多元化、专业化和智能化,也逐步从幕后“配角”走向台前。

疫情助推人才需求爆发式增长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大中小学推迟开学,2.65亿在校学生普遍转向线上课程,在线教育尤其是中小学在线教育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超过25万家从事在线教育相关业务的企业。截至2020年6月29日,以工商登记为准,2020年1-5月有超过2万家相关企业注册成立,平均每天新增140家在线教育相关企业。

与此同时,疫情也进一步催生了在线教育行业对“辅导老师”的巨大需求。

“疫情期间,有家头部教育公司的一条业务线要招募学习规划师,张嘴就要500人。”付晗亲身经历对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

据近期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联合K12在线教育平台作业帮发布的《2020年在线学习服务师(辅导老师)新职业群体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辅导老师”这一职位自设立以来,就业规模逐年递增,分别于2019年上半年及2020上半年形成两个爆发式增长点。

公开数据显示,K12在线教育头部十余家主流品牌暑期正价班学员整体规模已超1800万人次,报告按照业内每200-300学员配备一名辅导老师的现状,测算仅头部十余家在线教育机构的辅导老师从业者数量已接近10万。

95后是主力军 对沟通能力、性格要求更高

那么,目前哪些人选择从事“在线学习服务师”职业?想要从事这一职业需满足哪些岗位需求?

报告显示,95后是辅导老师从业人员的主力军,占比75.39%;从性别上看,超过七成的从业者为年轻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2.4。在学历分布上,九成以上从业者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在调研中发现,从业者普遍认为,学科功底和沟通能力是最应该具备的两项专业素养。

记者在浏览各大招聘网站时发现,大量教育机构对该岗位的招聘中,均要求“本科及以上”,工作内容中也多包括“答疑辅导”一项。但是,实际咨询时,多家机构均表示,不硬性要求应聘者持有教师资格证或具备教育教学经验。

北京一家K12辅导机构某校区校长坦言,其在招聘“班主任”时,对应聘者性格方面的要求更高一些,在学科素养方面的要求则相对较低。

“对于学科教学能力没有硬性要求,更看重的是耐心和细心。这个岗位要有很强的耐心去处理学生情绪,也要细心,排课时不能出现基础性错误。时间观念也很重要,不能有拖拉的习惯。”这位校长解释说。

职业专业度、吸引力有待提升

“工作内容需要高频度沟通,属于看起来比较诱人,实际上比较枯燥的职位。”在付晗看来,这一职位的工作内容相对基础,对于个人能力发展而言,帮助不大。“属于产业链模块上的工具人,基本上都是新人,一批一批筛选。”

在某培训机构做HR的陆佳佳在工作中也发现,这个岗位的应聘者中,应届毕业生或者对未来职业规划尚未明确、处于迷茫或观望状态的人较多。与此同时,该岗位的人员流动性较大。

但付晗也表示,该岗位薪资在行业内属于中等水平,其中大部分具有很强的销售属性,要跟销售任务捆绑,有底薪加上高额提成,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蔡老师是来自北京一家K12教培机构的“班主任”,她从事这项工作已有将近两年时间。蔡老师告诉记者,在她所在的机构,班主任要承担对学生的平台使用指导、上课监课、课后跟踪辅导、情绪处理、心理辅导、学业规划、时间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工作时长确实比较长,忙的时候,要从早上8点盯到晚上11点。”蔡老师表示,一般入职后前三个月压力会比较大,要接受大量学生、家长、授课老师的信息。相比前端招生,压力会小一些,后端服务只要足够细心耐心好学,就很容易胜任。她也坦言,工作内容中涉及用户续费,工资提成也会和续费情况挂钩。“业绩高的拿的提成就会多一些。”

对于职业晋升路径,蔡老师与付晗持不同观点。她认为机会很多,“班主任”有可能做到教务经理、教研经理,再往上升可以做城市经理等。“这个岗位所沉淀的能力,都是将来要做高层管理工作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对于有人提出的“班主任工作比较琐碎”问题,蔡老师认为,怀有这样心态的班主任认知只是停留在排课调课上,其实班主任工作不止这么简单,教育不止是知识层面,对于情绪、心理、规划上,班主任要有更深的认知,真正参与到学生成长过程中。

国家职业标准尚待明确

7月,人社部曾指出,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加快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开发,规范从业者的从业行为,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新职业的发布意味着“在线学习服务师”这一职业将被规范化标准化。那么,后期从事这一职业将有哪些门槛?是否需要资质认证?

“目前并未接到是否需要考证、或者怎样获取资质的政策文件。”记者咨询北京市人社局服务热线后了解到,此前国家会定期更新职业资格目录(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目录),目录中的职位需经认定方可获取资质,目前,“在线学习服务师”一职并未加入目录。

同时,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告知记者,近年来国家在推行职业教育证书制度改革,分步取消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若一个职业需要认定,未来由各省市或者第三方机构来组织认定。”

“通常,新职业颁布后到国家制定职业标准还需经过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这些工作还未完成,暂时还不会有资质认证。同时,今年是职业技能证书改革期,下一步由哪个单位来承接职业的认定,现在也没有具体说法。”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陆佳佳希望,人社部能在后续标准中强调和提升该岗位的专业度、核心能力,这将有助于该职业的良性发展。

付晗则认为,整个学习服务行业需要有质的提升,“在线学习服务师”群体的新一轮改革已经在迈进,“一方面,如果他们不懂教育,在教育工作和用户转化中会更加吃力;另一方面,机构要求更多利润必然引入智能工具来刨除没有高度意向的客户,同时让高质量的工作人员去对接优秀客户。”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