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展开全部
    南海网海口5月6日消息(南海网记者符玲)为树立中职院校教育行业典范,共建海南和谐校园生活,由南海网、海南日报联合主办的“2014(首届)海南中职学校口碑测评活动”5月6日正式启动。本次活动参评学校包括全省近百家中职学校,是海南中等职业教育行业首次网络测评投票活动,开启了海南省中职院校校方及网友投票测评的先河。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大众投票,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测评的方式,为广大学生,家长朋友提供最客观、准确、真实的职校教育质量信息参考。同时,借此为海南中职学校行业带来新信息、新思维、新模式,树立起海南优秀职校典型,促进整个海南中职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次测评活动参评的学校包括全省近百家中职学校,是海南中等职业教育行业迄今首次网络测评投票活动。测评活动即日起启动,持续至6月20日。为确保测评的公平性和公众性,活动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测评结果完全由大众投票产生。市民、网友可根据各参评学校在师资力量、软硬件设施、毕业生就业率、学校口碑等方面的实力进行考量和评测,为“好中职”投票,同时,也可接受网友的曝光投诉。

    本次测评活动将通过大众投票,从近百家候选学校中评选出10名“2014年度海南好中职”,以榜样的力量促进海南中职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塑造职校新形象。

  为了让广大学生、家长及网友都能参与其中,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优质中职”,即日起,活动开通网络、短信、声讯三大投票平台,广大学生、家长及网友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参与,活动热线13005026806(赵大能)。

  1、网络在线投票:选择您支持的候选编号,点击“投票”即可(网址:http://hd.hinews.cn/2/zzy_pc.php )。每一个IP在一个小时之内只能给同个编号投票一次。

  2、短信投票:海南省内手机用户编辑短信内容:您支持的候选编号发送至1062886622,发送成功即可收到成功参与的回复短信。资费:1元/条

  3、电话投票:海南省内固定电话拨打电话16882221为候选学校投票,请按提示音进行操作。资费:1元/票。

  注:网络人气数=(短信投票数+声讯投票数)*10+在线投票数。

近年来,随着广大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在江城,高职院校逐渐成了很多家长和学生关注对象。近日,全市各大高等职业院校2014年自主招生先后拉开序幕,相较于往年,今年的招生现场尤为火爆。记者了解到,在就业压力日趋严峻的当下,我市职业教育的地位正不断上升。

更多学子“恋上”高职

54日早上7点,在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自主招生面试抽签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近千名来自全省各地的考生等待着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记者了解到,在今年自主招生中,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划共招850人,而在网上报名之时,有效报名就达到了1600多人,招生数量和报名人数都创下了“历史之最”。与此同时,该学院还首次采用了应历届高中毕业生校长实名推荐的方式,招生类型不断扩大。而在此次面向应历届高中毕业生的面试中,有900多人前来争取近300个名额,据统计,录取比例达到了31

“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从事职业教育多年的龚老师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和就业环境的影响,随着一系列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举措的推出,越来越多学子开始“恋上”高职。“这几年就业形势普遍不好,但高职院校一些专业仍然很吃香。”等候在考场外的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儿子偏科厉害,本科压力太大,选择一个优势的高职专业无疑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在我们学校,就业从来不成问题,学生在毕业时一般都能有好几个选择,就业前景十分乐观。”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很多本科专业在就业时频频遇冷,而接轨市场需求、动手能力较强的高职生却成为很多企业争相招聘的香饽饽,职业教育地位正在上升,社会对职校的看法正日益趋向理性。

灵活公平自主选拔职业人才

“相对于普通大学,职业院校更需要全方位去考察一个学子。”在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姚本先告诉记者,考虑到选拔职业人才的针对性,在自主招生中,他们在选拔方式上更加灵活。“以前的选拔方式都是一考定终身,但我们更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姚院长认为,为社会培育职业人才,绝不能“唯分数评价”,近年来,他们在自主招生中,面试成绩的比例正逐步扩大。

据悉,在我市职业院校自主招生中,无一例外都侧重于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思维逻辑和创新思维以及职业倾向等。“职业院校灵活招生,录取大批偏科但有天赋的学生,在以后的培养中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崭露头角。”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自主招生中,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随机、公平的原则赢得了广大家长、考生的好评。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晓璇 通讯员 穗教宣


  分类考试、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到底如何?近日,广州市教育局组织了多场“广州教育媒体观察团·探营中职”活动。羊城晚报记者随团对中职学生在校所学习的知识进行体验。最大的感受是,中职生学的知识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服装纺织学校并非培养流水线女工

  她们玩“私人定制”

  4月25日上午,中央、省、市22家媒体共30多名记者走进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本次探营活动以“私人定制”为主题,以服装项目设计全过程为课程体验主线,记者们在短短180分钟,全方面体验到服装设计、立体裁剪、吊挂流水线、摄影、艺术插画、扎染、面料识别、化妆造型、模特展示等纺校特色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

  这是一所典型的“女校”,在这里上学的都是初中毕业后就考进来的学生,她们的年龄相当于高中生,但她们要学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还有一整套有难度的动手实操。

  记者看到,为了制作一套学生礼仪服,学生从设计画图纸开始便要自己构思,还要亲自动手裁布、缝制。在服装实验室里,学生们一个个化身为服装厂女工,在流水线上用缝纫机缝下一针一线(见图)。

  “我们并不允许学生只是成为一个流水线上的女工。”该校的老师表示,会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服装设计、生产、管理等本领。

  电子信息学校理科男不担心就业

  他们玩“视频监控”

  4月30日上午,“探营中职”活动走进的是一所典型的“男校”—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据介绍,该校95%的学生是男生。带领记者参观体验的学生吴梓豪说,上初中时,自己成绩很一般,属于普高和中职的“临界生”。中考时,他觉得,与其考一个升学率很低的高中,不如读一个比较好的中职学校,所以毅然填报了这个学校。

  原以为中职学的都是很小儿科的东西,没想到走进去观察体验,记者们才感觉到自己是个“理科白痴”,“理科男”们玩的样样都堪称高科技。

  比如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基地,学生现场完成广州市中职学生技能(网络综合布线项目)竞赛要求的电信通话,还展示了光纤熔接项目—学生现场制作一对光纤线缆,连接计算机和网络摄像头,最终实现将画面传送至计算机,形成实时视频监控功能。

  在动画制作实训室,学生们熟练地将基本的几何体变成一个动画角色,并设置个性化的动作,现场学生将参与体验的记者设置为游戏主角,让大家体验添加了个人元素的Flash游戏,生动有趣。

  吴梓豪告诉记者,他并不担心找不到工作,因为学校可以对口两所高职院校,通过考试便可就读,录取率达50%。读完高职之后,他们还有对口就业的单位,比如广铁集团。“在我们这里,已经有保送和自主招生了,并不比上高中差很多。”

 ——吉林女子学校特色发展纪实



    在我国东北有一座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吉林市。1907年,这里发生了一件革命性的教育大事——官办的吉林女子师范学堂成立。《东三省政略》卷九“学务·吉林省·纪师范篇”:“女子师范学堂创设于三十四年七月,校内附设女子两等小学,吉林向无女学,是校开而女子向学之风为之兴起。”她就是吉林女子学校的前身。

    在百年历史进程中,吉林女子学校一直秉承教育思想创新的优良传统,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在每一个时代都能昂首屹立于女性教育领域的前沿。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吉林女子学校领导班子敏锐地洞察到,“以人为本”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总基调。基于这种判断,他们选择了“课程校本化”、“教学生本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适应当代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三个基本元素,构建了“双本一融”育人模式,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全力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女性人才。

    思路决定命运。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吉林女子学校顺理成章地迎来历史性的跨越。

    ——2007年,百年校庆之际,学校整合各方资源,成功地组建了吉林天使职业教育集团,成为吉林省首个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集团。

    ——2010年,学校实施搬迁重建。新校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352平方米。这次重建把原本师资力量一流、办学特色一流的吉林女子学校打造成了环境一流、设施设备一流,直至软硬件全面一流的吉林省职业教育强校。

    ——2012年,学校被纳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

    从此,这所百年历史名校在“双本一融”办学思路的指引下,踏上了特色发展的高速路,谱写了高歌猛进的新乐章。

    特色教育生态续写百年名校之魂

    拥有百年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吉林女子学校,一直将她作为女孩梦开始的地方。为了实现女孩梦想,学校首先在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中华民族对女性的素养要求提炼为“秀外慧中、智德婵媛”,并使之成为学校办学的核心理念,统领“双本一融”育人模式。为适应职业教育和时代对女性的素养要求,学校又将这一理念细化并拓展为锻造“六个女性”,即“智慧女性、职业女性、诚信女性、高雅女性、通才女性、幸福女性”的育人标准。与此同时,学校借百年校庆之机确定了校徽、校旗和校歌,编辑出版了《文化百年》手册,制定了《吉林女子学校德育规程》,创设了靓丽女孩系列活动……从而形成了民族性与女性特色完美统一的学校育人之魂,体现了“关关雎鸠,在江之畔,窈窕淑女,成功之愿”的美好愿景。一个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体系基本成型。

    软环境不软,硬环境够硬。2010年,以吉林市政府部门投资2.4亿元重建女子学校为契机,学校确立了“一主两翼”的办学格局。“一主”即松花江南岸的主校区,校园临水依山,视野开阔,气势磅礴,既有老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境界,又有王阳明格物致知的睿智达观,兼有陶渊明悠然南山的闲适超然。校园以人工湖、运动场为中轴,两侧自然延伸,建筑物以女性教育特色词汇命名,左侧生活区依次为淑女阁、毓秀阁等,右侧教学区分别为书香阁、双馨阁、艺雅阁、智雅阁等。绿地、环路、文化长廊、灯光标语、山脉、亭台将各建筑物连接为一个有机整体。整个校区浑然天成为一个“女”字,呈现了“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芳草萋萋、小桥流水的风景,错落有致、别具匠心的园林,仿佛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写意。女孩们在这充溢着自然美的校园里,感知着百年文化的丰厚传承。“两翼”即是位于吉林市区的两处实训基地。“一主两翼”的办学格局寓意着“天使”的展翅飞翔,蕴含着女孩的成功之盼。学校女性文化环境的塑造,集中体现了环境育人理念,反映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形成了能量巨大的教育场。

    吉林女子学校别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引起了社会多方的关注。2012年6月,该校的女性文化建设经验作为吉林省入选的两所之一、中职仅有的一所学校在国家教育部门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德育创新暨校园文化工作座谈会上交流。

    双本育人模式催生秀外慧中之苗

    在“课程校本化”和“教学生本化”搭建的花园中,吉林女子学校的女孩们像春风中的花苗,沐浴着知识的阳光,吮吸着技能的雨露,茁壮地成长。

    学校以女性特色教育为核心,积极推进“课程校本化”。一是创造性地突破了传统的“文化课+专业课”的普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开发出了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专业实践课、女性特色课“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二是建立了动态调整专业及课程设置机制。学校每年都进行专业及课程设置调研。2007年,学校根据调研结果将学前教育专业细化为学前英语、学前舞蹈、学前美术、学前声乐等不同专业方向,为幼儿园提供了专门人才。三是以年为周期,要求教师依据专业发展实际,在深化理解国家课程精神、国家课程内容取舍、专业新知识新技能吸纳、女性素养内容添加、实践内容增设等方面进行课程调试,形成了全新的教学文本。四是以女性素养提升为核心,开设系列学校课程。学校2008年推出了系列校本教材《女性成才指南》、《女性礼仪与形象设计》、《女性形体训练》、《女性家政指南》,经两年实践及修订后出版发行。课程校本化的组合动作,将学校的课程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将传统的“工具课程”转化为“理解课程”,将传统的“文本课程”转化为“经验课程”,将传统的“静态课程”转化为“动态课程”。学校的课程校本化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该成果被评为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并报送国家教育部门参加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奖评审。

    有课程校本化奠定基础,教学生本化得以顺利推进。尊重学生,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育为出发点,创造个性化、差异化的生动教学,如今已是学校每一位教师的自觉。第一,学校进行了教室革命,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将实训中心与教学楼进行一体化建设,各专业理论教室与专业实训室布置在走廊的两侧,一一对应,同时在专业实训室内添加个性化桌椅,学生在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之间随意切换,形成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环境。第二,建成了数字化校园。学校先后投资300余万元进行了数字化校园建设。通过以“交互多媒体系统、主题资源库、数字化平台”为主的教学平台实现了互动式教学,生成了以培养学生互助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第三,为学生多元智能发展搭建平台,创新了教学模式。学前教育专业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采用场景教学模式、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采用模拟教学模式、服装工艺与制作专业采用项目教学模式。第四,学校打破了常规教学中教师大面积撒网的教学方法,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开设了舞蹈、合唱、茶艺、调酒等20余个活动或实践课程。教学生本化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充分实现了个性的发展,给女孩们带来了巨大变化。“秀外慧中”已成为她们的代名词。她们的表现得到了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毕业生年年供不应求。2013年,学校的育人经验作为吉林省中等职业学校的代表被推荐到国家教育部门。

    一融联动机制润育智德婵媛之花

    在长期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学校领导班子认定:“课程校本化”“教学生本化”都需要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更为彻底地实现。毕竟,在企业中生成的课程和教学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此,学校组建了吉林天使职业教育集团。

    集团成立以来,通过一系列活动及运行机制创新,使学校的办学模式实现了新的突破。首先,学校在四大品牌专业中实施学生体验岗位技能计划。学校打破了传统的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的“2+1”培养模式。从学生入学开始,每学期利用2-3周时间,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体验岗位技能,使学生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有规律、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角色转换,形成了了解企业需求——有目的地学习——到企业检测学习成果——回学校再提升的培养过程。此举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计划性、实用性、紧迫性,为学生成为准职业人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也让企业更了解学生,为企业用人、选人创造了条件。有效地实现了“办企业眼中的教育”、“办企业手中的教育”、“办企业心中的教育”的职业教育理想。其次,实现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学校挖掘企业的文化内涵,在学校创设企业文化场景,渗透企业文化,学生适应企业发展的育人模式。再次,形成了教师在实践中提高,在企业中成熟地提升专业化水平的成长模式。最后,成立女性研究中心,探索女性教育理论。学校选择集团内的行业专家、人资人员、教育学者、社会学者,组建了吉林女子学校女性研究中心。该中心下设女性服饰研究所、女性家政研究所、女性成才研究所、女性审美研究所、女性心理研究所、女性教育研究所等机构,定期组织学术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为学校女性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及政策咨询。学校通过集团化建设,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现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育人的职业教育价值观。

    一融联动促使教学成果凸显。学前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在全省已经达到引领示范的标准。师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更是成绩突出。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及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连续7年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车迪同学在2012年全国中职学生服装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品牌服装CAD模版制作、放码与样衣试制”项目比赛一等奖。2011—2012学年,学校组队参加了全国“文明风采”大赛,获得了团体一等奖。张放、张毛毛、李星男等10余位教师在全国职业学校教师说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其中张放老师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毓秀钟灵成就桃李芬芳秀干成栋

    名校育英才。百余年来,吉林女子女校已为社会输送4万余名优秀女性人才,其中包括吉林省相关领导、我国自制铅笔首个研制成功者王菊钗、导弹设计高级工程师温家琦、卫生部门医政系统领导迟宝兰、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原局长徐静等巾帼英雄,她们为社会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在近年来,吉林女子学校瞄准培育技术技能型女性人才的目标,在“双本一融”办学之路上科学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模式不断创新,办学水平持续提升,办学成果愈发耀眼。

    经历了吉林女子学校的打磨和锻造,女孩们脱胎换骨,高雅清丽的形象气质、文明有礼的举止言谈、弹写画舞的专业本领,成为她们靓丽青春最动人的底色,最终个儿顶个儿地破茧成蝶,成长为集文化、品质、专业、技能、才艺为一身的秀外慧中、智德婵媛之才。

    2005年9月,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宋辉等一批女生被分配到江苏江阴市的杜莱根服装厂。由于她们工作表现出色,企业领导将最初的3个月试用期调整为一个月,并将她们全部分到技术科。凭借着极强的上进心和踏踏实实的努力,2006年末,宋辉成功应聘到著名的江苏国泰国际集团。从年薪3万元到35万,从一个助理到营销经理,兼任国泰集团活动主持人,她领导的科室及所在部门2013年出口全美冠军,宋辉用自己的成功印证着吉林女子学校的优质基因。在回母校演讲时,宋辉说:“美好人生要靠努力创造。我能,你也能!因为我们都出自吉林女校!”

    跟宋辉一样,南方航空公司“服务标兵”王宁、深圳大亚湾核电集团商务管理干部关宏、北京美乐蒂阳光英语集团行政管理干部李樱婉、“威鹏杯”中国牛仔装设计大赛银奖和最具市场潜力奖获得者之一王卓儒、第34届环球洲际小姐大赛总决赛最佳人气奖之一和中国赛区总冠军获得者张帅、管理旗下12家美容院的吉林长风美容机构运营经理张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从国家新闻办公室、全国人大办公厅、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解放军空军基地,到北京煌潮大酒店、胜兰全脑教育幼儿园、北京平谷渔阳酒店、自然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四海凯悦集团、深圳赛格物业,都能看到吉林女子学校优秀毕业生的华丽身影。用人单位都以能招聘到吉林女子学校的毕业生为荣。吉林女子学校和她的孩子们已成为吉林职业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百年文化积沃土,双本一融铸辉煌。多少年来,在吉林女子学校,一粒粒种子生根发芽,一株株幼苗茁壮成长,一朵朵鲜花激情绽放,一棵棵秀干成为栋梁!今天,为此自豪的吉林女校园丁们,正在挥洒着智慧和汗水,演绎着百年文化的传承,策动着改革创新的脚步,书写着特色发展的篇章。 

羊城晚报讯 记者陈晓璇、通讯员穗教宣报道:广州市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动真格!继建设广州教育城之后,429日,广州市54个中职院校组团成立15个专业委员会,这意味着广州市的中职教育将“抱团发展”,不仅将在物理空间上有转换,还要进行专业优化和整合。

新高考改革下,培养技能型人才被提上重要议程,而中等职业教育便是撑起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底盘”。目前,广州教育城正在紧锣密鼓地规划建设当中,争取在2015年让中高职院校进驻,这是硬件上让这些学校组团发展和优化专业布局。而在软件上,则通过成立专业委员会,让各个中职院校在政府、行业、企业的支撑下更好的发展,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平台和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要做到行业、企业发展到哪一步,我们的人才培养就走到哪一步。”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吴强表示,在这些专业委员会的组团发展中,将优化学校的专业建设,包括开发新专业、改造旧专业等,主动适应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将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蒋世民 刘志松)近日,山东省东营市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为全市改革重点之一,突破以往教育领域改革主要局限在单项、局部改革的思路,以20项教育改革发展重点调研课题为抓手,扎实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东营市市委书记刘士合表示,当前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涉及面更广、关联度更高,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难度更大,教育领域单项改革、局部突破的思路已难奏效。为整体推进教育领域改革发展和质量提升,东营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了20项重点调研课题,以优质均衡为主题,以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不断加大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力度,积极突破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东营市市长申长友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东营市教育、财政、编制、人社等部门联合研究确定了20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点调研课题,并分别成立了调研小组,着力加强教育综合改革顶层设计,优化整体布局,系统推进教育改革。

    据介绍,这20项教育改革重点调研课题包括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现代化乡镇及县区评估认定、启动实施办学集团化、深入推进小班化教育、义务教育学校“阳光分班”、完善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教育资金专项管理、实施教师梯级发展战略等。

    近年来,东营市还把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信息化、办学集团化、教学小班化、管理民主化、队伍专业化等教育“六化”作为着力点,坚持软硬件同步,持续改善办学物质条件,着力提升内涵发展水平。2014年,东营市将着力抓好数字化校园建设、名校集团化战略、扩大小班化教学试点、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施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工程、开展教育现代化乡镇认定等“十件大事”。其中,估算总投资21.2亿元的市属高中阶段学校建设被列为全市重大建设项目。
编者按

  日前,中国高教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高职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成立。来自全国80余所示范性高职院校、骨干高职院校的近200名代表参加成立大会,并就“素质教育与高职使命”这个主题,围绕高职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践行立德树人等进行集中交流。于此,我们编发几位主题演讲者的意见,分享高职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践,希望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有所裨益。

  高职发展的自身需要

  中国高教学会会长 瞿振元

  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正在为我们国家的新兴工业化以及我们工业的升级换代,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确实已经步入了从重数量到重质量、从重规模到重内涵发展阶段,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各高等职业院校推动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追求。所以,重视高职素质教育,也正是基于我们高职院校素质发展的自身需要。这是高等教育再深化的一个标志,也是高等教育质量再提升的一个标志。

  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既要尊重高等教育一般规律的共同要求,又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又要着眼于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服务。而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过程中的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特点,使我们更应该突出职业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人文精神。

  目前,我国的职业精神培育和发展是很不够的,因为我们这个社会是从千年农业社会中走来的,人的职业习惯当中缺乏那种从工业社会中酝酿产生出来的职业精神。尽管我们经过改革发展,职业精神有了很大的发展,尽管我们是制造大国,工业化的进程相当快,但是这么短的时间里头,所有劳动者生产形成的与工业化相伴生的那种职业精神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一定要很好地结合我们职业教育特点,拓展对职业精神与认识,培育学生的诚信、责任、爱岗敬业以及学会懂做人,精专业,会做事。培养他们的人文品格,使他们能为国家作贡献,自己生活幸福。

  职业教育的本义和特色

  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 葛道凯

  素质教育是促进品格形成的过程,对教育来说是促进优质品格的形成。这种优质品格是基于社会共同价值观,被我们绝大部分人广泛接受的优良品格。关于素质教育,我有两点体会:一是素质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题中之义、重要贡献和基本责任;二是强化职业教育特色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着力点。为说明这两点体会,我讲一个小故事。

  北京劳动关系学院的一位老师从学生的视角,对一个“90后”的孩子进行了多次访谈。这孩子在北京上了完整的普通高中,没考上大学,然后到中职学校读一年,这位老师记录了该过程,写成了文章。我看了以后,概括了三句话。

  职业学校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用这个孩子的原话讲:“在普通高中里,学习成绩在中等以下的同学被排除到学校组织的活动以外,而在职业学校里,每个孩子都是孩子,每个学生都是学生。”在普通高中里,学习成绩差只能低头做人,不敢参与活动。而在职业学校里,老师动员参加,不会、不敢,没关系,试一试,获得了成功,找回了自信。

  职业学校是真正实施人人成才的学校。这个孩子读中职,爸妈帮他选了电子工程专业,热门,将来有出息。入学一个月,孩子找老师提出想换专业,老师问为什么换,他说学不会,犯迷糊。老师问那你对什么专业感兴趣,学生说我想试试烹饪专业,老师说可以,现在就带你去。结果这孩子有烹饪天赋,一年还没学完,已经有饭店请他,月薪几千元,他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这个专业里是最好的学生之一,家长也高兴,社会也欢迎。

  职业学校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学校。在读普通高中时,逢年过节、家族聚会,都不去,回到家老挨骂。老爸讲,儿子,我养你白养了。他自己不高兴,家长不高兴。经过中职一年,他认识到自己不比别人差,比别人还好呢。家长也问:“儿子,今天学了什么,明天要学什么。”逢亲戚朋友红白喜事,家长还问:“要不要请我家儿子过去给您帮忙。”职教成就了这孩子和他的家庭。

  我对强化职业教育特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着力点有三层理解。

  第一层,职业教育加强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精神。

  第二层,增强信心、信任和诚信是职业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和起步的地方。

  第三层,加强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课程、课堂的活动或者言教,更要重视实践的身教和养成。

  做人做事的有机统一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周建松

  高职同仁们普遍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和重视素质教育非常必要、需要加强、十分期待。

  非常必要:高职教育已占据半壁江山,处在内涵建设阶段,重视和加强素质教育既重要又必要,更是贯彻立德树人的重要行动。需要加强:经过了30年发展,增规模、设专业、铺摊子,任务基本完成。主要是内涵建设,而素质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内涵。十分期待:素质教育的命题会议和组织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希望多开展综合性和专题性的交流活动,有必要再拓展。

  我个人认为,素质教育是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是借鉴通识教育、学会文化素质教育、分享博雅教育、遵循思想教育规律基础上的创新型教育思想,其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思想十分深刻。

  重视和加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既是作为高等教育一般所需,也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所应,更是针对应试教育的补偿,带有综合性、立体性,要围绕就业导向,增强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充分应用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积极创新载体,正确处理今天明天和未来的关系。着力在六个维度上下功夫: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做人的高度;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做人的厚度;重视业务素质培养—培养做人的深度;重视身体素质锻炼—培养做人的长度;注重身心心理健康—培养做人的宽度;注重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做人的强度。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坚持“以生为本”理念,践行“特色鲜明、人民满意、师生幸福”的宗旨和价值理念,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坚持“三个一切”指导思想,深化“三关”工作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学生“千日成长工程”,在着力构建多样性、立体化素质教育体系上下功夫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探索和实践。

  基于顶层设计的制度

  成都航空职院党委书记 杨建国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65年,是原航空部所属十所航空院校之一,为航空、军队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3万多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是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早在1998年,学校就将文化素质教育引入选修课和二课堂当中。但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构建,整体性和统筹性不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成效甚微。

  我们认为,在人才培养中,高等职业教育不仅应当重视工具理性,也应当关注价值理性;不仅应当关注受教育者对增加未来财富的技能开发,也应当重视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不仅应当重视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也应当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通过两年多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应当从人才培养目标、系统管理、体系架构三个角度进行顶层思考。在准确的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以能力提升为核心,构建文化素质教育“语言与文学”“历史与文化”“哲学与人生”“艺术与审美”“社会与职场”模块体系。而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以三大保障为着力点,实现文化素质教育系统支持。这三大保障是:以体制机制建设为着力点,为素质教育提供组织保障;以学分认证体系建设为着力点,为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以目标评估体系建设为着力点,为素质教育提供质量保障。 

记者昨日从十堰市教育局了解到,今年十堰将试行“3+2”中高职分段培养改革,初中毕业考入中职,学习3年后不参加高考,就可直接进入高职,并拿到大学文凭。目前,全市有4所中职学校9个专业成为试点。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张贞林 

4所中职9个专业 

启动“3+2”试点培养 

目前我省实施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招生,包括“五年一贯制”和“3+2”中高职分段培养两种形式。“五年一贯制”是指学生在同一所高职读5年,前3年接受中职教育,后2年接受高职教育。郧阳师专学前教育专业“五年一贯制”今年招生对象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十堰投放计划485人。

今年起试点的“3+2”中高职分段培养,是指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分段分校学习,前三年中等职业教育由中等职业学校承担,后两年高等职业教育由高等职业学校承担。学生学籍采用分段注册方式进行,前三年注册中职学籍,享受中职免学费教育。后两年注册普通高职学籍,执行高职学校收费标准,与其他通过统招的高职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学生毕业可以直接获得大学专科文凭。 

今年十堰有4所中职学校9个专业成为试点,与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9个专业开展“3+2”形式的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计划为960人。试点的4所中职学校为十堰高级职业学校、十堰市科技学校、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郧阳科技学校,试点专业共有9个,具体为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客户服务、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汽车运用与维修、会计、旅游服务与管理、机械加工技术。 

3+2”中高职分段培养专业招生对象为全市2014年应届初中毕业生,纳入全市高中阶段招生管理与服务平台,依据中考成绩录取。 

中职生升大学的途径增至4 

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负责人说,十堰目前中职的办学模式基本是“2+1”,即2年在校学习,1年在校外顶岗实习。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技术人才急缺,只有中专文凭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落伍。

据介绍,为满足中职生深造的需求,我省先后推出两条升学通道。

2010年,我省首次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院校试点“高职单招”,对获得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符合相关条件的技能拔尖人才,只需要参加技能为主的综合测试,即可优录到这4所院校深造。2011年,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纳入“高职单招”试点高校,目前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应用化工技术、通信技术3个专业。

2011年,我省再次推出以技能考试为主,文化考试为辅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即“技能高考”。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进入长江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省属本科院校学习。

该负责人表示,随着“五年一贯制”和“3+2”的推行,十堰中职生升大学的途径增至4条,中职生读大学的道路更加宽广。“以后中职学生不是一毕业就走进社会,而是也能上大学,读研究生,读博。”

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中职招生难

全市目前有17所中职学校,专业达到48个,其中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中职学校有12所,开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有10所,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有8所。

在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招生改革的背景下,今年十堰按照“做特、做精、做强”的原则,对17所中职学校专业进行了调整。在调整专业布局方面,中职学校将按错位发展原则,重新调整认定各中职学校的主干专业,对条件差、办学效益低的非骨干专业予以撤销,对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点过多、重复开设的专业予以撤销或合并。

例如,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的12所中职学校减为8所(其中有5所为参加技能考试所依托的中职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由6所学校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由4所学校举办。汽车类专业由十堰高级职业学校、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郧阳科技学校等国家级示范学校开办并依据学校特色细化不同方向的专业发展。 

据介绍,专业调整后,省级以上示范中职学校开设35个专业,将建成具有省级、国家级水平和影响的精品专业,其他中职学校开设23个专业,建成在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招生改革后,中职生升学渠道通畅,愿意就业的可以就业,愿意升学的比上普高拥有更多、更直接的升学途径。”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中职招生难,打消家长的顾虑。

 

    5月4日,省教育厅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管理工作,学生的免学费补助资金须通过代发银行直接打入学生本人的“中职学生资助卡”中。

  通知指出,免学费标准按各地人民政府及其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学费标准确定。符合免学费资格的学生,公办学校不得再收取学生任何学费。民办学校每学期开学时可照常收取学生学费,学生的免学费补助资金通过代发银行直接打入享受免学费学生本人的“中职学生资助卡”中。

  通知要求,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严格发放流程,既要做到对全日制中职学生的应助尽助,也要及时将流失学生信息在发放名单中删除。对于将非全日制学生注册为全日制学生和利用校外班套取资助资金的,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各学校要及时办理中职卡,由学生本人持身份证原件到银行柜台激活,不得以任何形式变通激活方式,不得代扣、挪用、抵顶助学资金,也不得以任何方式保存、滞留中职资助卡。
    近日,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分别在学校网站发布了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对各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进行了链接发布。这是教育部首次组织编制和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针对部属高校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21世纪教育研究院对照去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出的《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的要求,对报告内容完备性、信息公开化及公信力进行了测评。测评结果并不乐观,此次部属高校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综合平均得分为56.8分。

  根据教育部的通知要求,高职院校应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本校首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工作,这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貌似还有很长时间,不必着急,但是,从75所部属高校编制出的水平欠佳就业质量报告看,高职院校应该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在笔者看来,以就业为办学导向的高职院校,就业质量报告的重要性其实要高于其他院校。

  高职院校在编制就业质量报告中,至少要从部属院校的首次就业质量报告中,吸取以下教训——

  首先,必须避免低级的疏漏,这需要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一起努力,明确基本的编制规则。编制高校就业质量报告,除供高考办学参考外,还有一个重要意图是,供受教育者选择高校,以及社会机构选择与学校合作所用。因此,就业质量报告编制不能各说各话,在数据统计口径、统计时间节点上必须保持一致,这就如GDP的统计,不能各国、各地区不同,否则,就失去比较的价值。

  这次部属高校编制的就业质量报告,就在数据统计口径和统计时间上存在不一致的问题。这一问题,是高职院校在编制就业质量报告时必须要避免的,为此需要教育部门明确编制的基本规范,统一统计办法和统计时间。

  其次,必须在发布基本就业情况基础上,重视就业相关分析。此次部属高校编制的就业质量报告,在“就业基本情况”一项上完备性高,达100%;而得分率最低的为“相关分析”一项,报告中提到用人单位评价的仅36所高校(占部属高校的48%),提到公众关心的月收入、就业现状满意度(签约满意度)、专业相关度(专业对口)或离职率(违约率)等任一关于就业质量指标的仅48所高校(占部属高校的64%)。此外,高校年报在就业对专业设置(得分率48.0%)和招生(62.7%)的影响,以及就业趋势研判(64.0%)等内容上较为欠缺。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高校并没有做进一步的跟踪、调查工作,比如用人单位的评价,这需要跟踪、调查,学生对就业现状的满意度、工作之后的变动情况等,这需要学校把就业工作延伸到学生毕业之后。做好以上这些工作,需要长期的积累,部属院校拿不出这些数据,很可能这之前根本就没有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毕业生的工作,也从来没有结合就业情况,分析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专业设置等问题。高职院校在两年之后,发布首次就业质量报告时,要拿出这方面的数据,交出一份像样的答卷,必须从现在开始就着手准备。

  如果准备不足,很可能到时不但没有上述报告内容,还有可能连报告也难产,这次只有60%的部属高校于《通知》要求的2月底前进行了公布。

  第三,要把学校自主编制与第三方独立调查结合起来。笔者一直认为,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要有较高质量,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编制,而在目前,要尽可能提高质量,高校应该采用第三方数据,教育部在通知中也提到,“有条件的地方可委托第三方评价”,但这次部属高校仅有11所高校使用了第三方数据,大部分高校未注明、介绍数据来源,甚至有高校在年报中引用未经查证、来自网络博客上自称来自专业第三方薪资排行榜的数据。这需要高职院校在编制就业质量报告时引以为戒。

  编制就业质量报告,对于以就业为办学导向的职业院校来说,有很重要的价值,各校应把这当做一项大事来抓,而不是以应付上级部门的态度对待。真正对办学质量、学生就业前景负责的办学者,是会主动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跟踪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并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
    青岛日前正式出台《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融合贯通试点方案》,意味着延续多年的普职教育间的壁垒将被彻底打通,普职学校间学分互认、学籍互转正在成为现实。2014年秋季新学期市属学校将先行试点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融通,2015年试点将扩大到部分区市,2016年在全市推开。

  学籍互转有“门槛”

  尽管《方案》打通普职教育间的壁垒,但学籍互转并非零“门槛”。

  《方案》规定,学籍互转申请须在高一第二学期初、高二第一学期初提出,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将要组织对申报本校的品行合格学生进行有关科目测试考核,达到相关要求的学生,报市教育局审批后转入普通高中学校学习并注册学籍。转入普高的学生在原就读学校修习的学科和技能课程学分计入转入学校学分,免修转入学校相关学科和综合实践类课程。而转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原就读学校修习的学科课程学分计入转入学校学分,免修转入学校相关学科课程。

  对此,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认为,现在普通高中里确实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学生,而学生和家长碍于面子不愿意转到中等职业学校,有的选择出国来逃避现实,学籍互转就为孩子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二次选择有机会

  高中阶段教育改革最引人关注的应是普职学校间的学籍互转,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转入普通职业学校。

  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铨告诉记者,目前中考招生格局是普职兼报,导致高分考生流向普通高中,而职业学校接纳的多是低分考生,从这点来看,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转入普通高中难度更大。此次教育融合贯通试点最大的好处是给学生提供二次选择的机会。国外许多大学在大一都开展通识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平台,大学尚且存在职业选择的不确定性,何况初中生。目前相当数量的初中生的确对人生规划不清晰、不理智,过早地划分职业倾向存在弊端。

  优质教育能共享

  《方案》还有一大亮点:普通高中学校和职业学校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开设适合学生需求的跨校选修课程,允许和鼓励优秀教师分别到普通高中学校和职业学校相互兼课。王铨介绍,下一步我市将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并通过共享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和教育设施等形式实施普职融通教育。普通高中学校学生可选修职业学校技能类课程,职业学校学生可选修普通高中学校学科类课程,选修课程实行学分互认,纳入学生总学分。

  此外,《方案》还明确我市将加强普通学校生涯规划和技能课程建设,初二年级每学年开设6课时、初三年级每学年开设30课时的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课程,举办职业认知相关讲座和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初中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做好进入高中阶段普职分流的指导。 
    本报讯(通讯员陈佩香 记者陈强)福建省安溪县华侨职业中专学校有一间特殊的教室,墙上挂着“陈清河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招牌,授课的是年已古稀的全国劳模陈清河。

  在华侨职校校长林曲尧看来,职业教育要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和应用人才,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个学生都在生产第一线。藤铁工艺产业是安溪县特色支柱产业之一,产业的提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从业人员。而培养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光靠职业学校的师资是不够的。

  于是,林曲尧向全国劳模、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安溪竹藤编技艺传承人陈清河请教如何结合社会力量办好职业教育。陈清河表示,他想成立一个工作室,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

  2012年12月28日,安溪县首个以陈清河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基地在安溪华侨职校成立。该基地共有18人从事传习藤铁技艺的工作,其中包括劳模6名、工艺大师5名、安溪竹藤编技艺传承人3名。依托华侨职校开设的家居工艺设计专业,30名学生成为该工作基地的首批学习者。

  在陈清河培养的首批学员中,如今有的已经走上了讲台,为华侨职校的一年级新生传授竹藤编技艺。团安溪县委书记易辉泉说,陈清河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成为当地农村青年成才的摇篮。
    本报讯(记者 董少校)制作创意点心,观摩汽车保养,亲手做盆栽……一个个新奇的体验项目,吸引着孩子们的关注。4月中下旬的3个周末,上海市首届学生职业体验日活动举办,3万名中小学生走进50所中职学校,体验实训项目,了解职业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活动期间,上海中职学校的66个市级开放实训中心、35个校级实训中心向中小学生开放,涉及财经商贸、交通运输、文化艺术、信息技术、加工制造等14个专业大类,提供212个职业体验项目。
    本报讯(刘春媛  记者张文凌)日前,云南省首届“挑战杯——彩虹人生”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举行决赛。

    本次大赛由团云南省委、省教育厅、省科协、省学联共同主办,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承办。大赛自3月份启动以来,共收到47所中、高等职业院校的213件参赛作品。中职组分为创意设计和创业计划两类竞赛,高职组在中职组基础上增设生产工艺革新与工作流程优化竞赛和社会调研论文竞赛。最终,高职组的112件、中职组的39件作品进入决赛。

    决赛现场展示了“果药面膜”、“高校快递联盟”、“孕妇培训机构”等百余件作品、创业计划。“你生产的有机肥有什么优势?能够给农户带来哪些好处?你是否核算过农民一亩土地需要施用多少有机肥?成本大概是多少?”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高核的发问让参赛选手有些应接不暇。一些来自本科院校的学生前来观摩答辩现场。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创新创业中心教师陈勉认为,这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是一个机遇,给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多的成才机会,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作品脱颖而出,付诸实践,最终走出学校,走向全国。

    决赛通过集中答辩和现场展示、问辩等方式进行,比赛结果将由高校、研究院、社科院的专家评委们合议后公布。本次大赛中部分优秀作品将代表云南省参加首届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

 “高铁”开进校园 教师“嫁给”企业


  广铁职院广接地气立体育人

  “广铁职院毕业生业务上手快、创新能力强。”这是用人大户广铁集团对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评价。

  广铁职院的学生为何广受用人单位欢迎?这得益于该校学生不仅在校内就能零距离接受仿真模拟实训,而且还能够通过学校搭建的“五统一”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学有所用。

  记者在广铁职院校园看到,学校建有城际高速动车模拟驾驶中心,零距操作3D高速动车模拟驾驶系统,学生们通过列车启动、加速、运行、进站、停车等操作,就能充分运用涉及普铁、高铁和地铁的车辆、轨道、电网,驾驶、调度、维护等各种专业工种技术,体验从广州到珠海的高铁驾驶全过程。

  学院党委书记陈爽说:“高等职业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能够接地气,我们所要做的是尽可能多地密切政、企、行、校之间的联系,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布局,形成联动高效的立体育人格局。”

  为了更好地实现校内教学和就业相衔接,该校积极探索建立政、校、行、企多方参与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院长雷忠良介绍,“五统一”一是统一接送学生顶岗实习;二是统一给学生新员工待遇,落实学生实习岗位就是今后就业岗位;三是统一安排课程,在实习岗位上共同穿插完成针对实习岗位开发的课程;四是统一保障安全,统一为学生购买实习责任险、开展不间断的安全教育;五是统一安排生活,企业与学校共同出资在工作场所附近建设学生实习生活区。

  “五统一”的协同育人模式,不但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个人技能,让诸多企业赞不绝口,而且还将学生的就业关口前移。“现在我们很多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就被抢订一空。”雷忠良说。

  学校还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这两个平台互派“双师”,开辟校内外教师和师傅“双主体”育人的“绿色通道”。

  去年,该校还派出10名专业教师到湖南铁路联创中心挂职顶岗,既当挂职讲师,又当技术工程师,教师们还帮助公司现场解决了安全门控制电路板损坏等技术难题,为企业节约了维修费48万元。
    今年一开学,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王志敏面对学生作出庄严承诺,“自己将尽心尽职,保证教学效果,主动接受学生监督,如果学生不满意,自己下讲台”。据该院院长朱厚望介绍,这是该院推行课堂质量承诺责任制、把学生满意度作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核心标准的最新举措。

    据悉,该院制定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对全院公布,使每位学生都了解考核详细内容。在评价教师的课堂效果前,举行班级全体学生座谈,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并结合班级信息员、督导检查的结果综合评价教师的课堂效果。该院教师将全部向学生作出承诺,一场“向课堂要质量”的校园课堂革命正在全校展开。据该院人事处处长刘永明介绍,对于承诺制中淘汰下来的教师,学校会安排转岗,若没有合适岗位会出现待岗或被解聘。

    该校的安排是,今年全面实施教师课堂承诺制,自加压力,提高课堂质量。一学年后,学生评定结果有两次不合格者,学校将对照承诺书,让教师待岗培训或离开讲台。此外,学院出台外聘兼职教师暂行管理办法,每个兼职教师和学院专业教师共同备课,共同设计教学情景;经过试讲、点评、学生代表评价合格后,外聘兼职教师才能走上讲台。目前,该院聘请了来自行业企业生产、管理一线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兼职教师148名,其中有23名技术管理专家、126名技术技能人才。

    承诺前和承诺后的心态完全不一样,王志敏说自己既激动兴奋又忐忑不安。“我自己是骨干教师,以前教学测评多次获得优秀,承诺是展现自我的最佳平台,也更直接更震撼,心中激情满怀,要把每堂课都上成公开精品课。”承诺更是一种挑战,很多老师觉得压力倍增,积极申请到企业顶岗锻炼,学习最新的知识技能,不断提升自己。

    90后大学生接触的信息很广,对教师的要求也会发生改变。青年教师王江说:“我要考虑怎么让课堂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拥有更多的粉丝,课下也要通过世界大学城空间教育平台、QQ群、微博、微信与学生及时交流。现在自己课余大量的时间都在‘充电’,要兑现承诺,只能对自己‘狠’了。”

    对于教师课堂承诺制,学生除有叫好声外,也有不同的声音。飞机维修1204班学生张俊杰说:“这个制度感觉挺好,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就怕到时学生提出某个老师的课堂效果不好时,那个老师也没下讲台。”对此,朱厚望坚定地说,“课堂教师承诺制将会认真实施,确保课堂质量。随着这个制度的实施,教师课堂敷衍、课堂师生相互‘折磨’的现象有望彻底消失。可达不到要求的教师要离开讲台,若转岗不成就要解聘。”
    聚焦新型职业农民

  “人口大国无人种地”,这个论断绝不是危言耸听。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家和各部委都在行动——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解决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2011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意见》。同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共同召开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推动落实文件内容。

  职业院校成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重地。

  4月3日,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培养方案》),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向广大农民敞开了大门。

  “新型职业农民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强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培养方案》中这样表述。

  教育部职成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区别在于: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加快去除“农民”的身份属性,使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具有相应社会保障和社会地位的职业化路子,实现从身份向职业的转变;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为目标,实现从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转变;引导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组织化路子,以解决保供增收长效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从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

  农业人才的培养以往依赖于应用型教育培养相关专业学生,通过政策引导其毕业后进入农村工作。让农民“回炉”职业学校,培养职业农民,农业职业院校能否承担重任呢?

  农业职业院校困境

  全国农业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组最近发布了《2013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年度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课题组选取了全国182所农业职业院校(农业高职院86所、农业中职校96所)作为样本,样本分布于我国东、中、西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内容涉及办学基本情况、涉农专业情况、服务三农情况以及具体办学成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较为翔实地反映了2012年全国农业职业教育资源的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发端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全国兴办的一批农务学堂,如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然而,近两年来,我国农业职业院校因生源严重不足,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开办的涉农专业数量锐减,在一些农业高职院校中涉农专业学生比例甚至不足20%。教育部等五部委的一项联合调查也显示,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共有各类农业中等职业学校530余所,而到目前为止,农业职业院校和涉农的职业院校仅剩237所,十余年间锐减近300所。此外,“农”字头的职业院校中非农专业强于涉农专业的现象也不鲜见。

  “86所农业高职院校生师比平均值为22.5∶1,96所农业中职校生师比平均值为21.4∶1”,课题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而农业高职院校生师比的合格标准为18∶1,可见农业职业院校教师总量不足,部分教师仍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课题组的调查发现,农业中职学校2012年平均每校拥有双师教师职数75个、正高教师职数1个、副高教师职数47个。我国大部分农业职业院校的师资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师资队伍建设成绩尤为显著,各农业职业院校均拥有一批双师型教师。但值得注意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师资队伍建设仍不尽如人意,人员编制的不配套,造成了师资队伍新的断层。

  《报告》指出:师资力量并不是农业职业院校发展的主要问题,农业生源劣势、专业结构弱化、农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导致农业职业院校招生难。我国农业职业院校近年来招生数呈逐年减少态势,且生源多以农村为主,涉农类专业的招生尤为困难,涉农学生仅占182所农业高职院校在校生总数的33.3%。而在部分农业职业院校内部,非农专业比重有所加大,涉农专业数量逐年减少,涉农专业数不足10个的农业高职院校有55所,农业中职校达81所,甚至有个别院校涉农专业开设职数仅为1个。

  “有些农业职业院校因发展定位不明,原本条件较好的专业不能做大做强;有些农业职业院校由于农业类专业招生困难,被迫开办了与自己原先专业无关的新专业;有些农业职业院校对实习、实训场所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就业竞争力弱,反过来制约了学校的招生;有些农业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趋同化,造成了农业职业院校专业结构的弱化,人才培养方案也严重滞后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该课题组负责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吉文林为记者历数涉农专业发展的问题,他对此不免担忧:“农业类高职院校对普通高中毕业生缺乏吸引力,部分农业职业院校还陷入办学困境,有的已经转行,有的被兼并,极少数甚至有倒闭的风险。目前,社会对涉农毕业生有需求而无供给的问题已经出现。”

  课题组认为,农业职业院校困境的背后,反映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尚未形成,农业职业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且配置失衡。目前,经费投入的短缺依然是制约我国大部分省份农业职业院校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所在,政府职教经费对农业职业院校没有倾斜政策,国家财政没有支持农业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虽有时从其他部门获取少量资金,但常常是临时、偶然、非机制性的投入。

  农业职业院校能否破局

  面对农业职业院校如此窘境,有学者提出所有中职学校可以以培养求学者的职业技能为出发点,不设年龄限制,宽进严出,向具有初中毕业学历者全面开放。政府必须给农业职业院校拨付职业农民培训的经常性经费,对学校提出培养人数、专业、质量要求。

  而此次《培养方案》所设路径即是如此。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采用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等方式,在2~6年内分阶段完成学业。共设置了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工程和经济管理五个专业类,累计修满2720学时、获得170学分即可毕业,获得国家承认的中等职业教育学历,由学校颁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

  教育部职成司有关负责人在相关政策解读中指出,农业职业教育不单单包含以往侧重于技术和技能的职业培训,而是从观念、理念、道德、技术、能力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农民素质的系统教育。

  国家承认的公办、民办涉农中、高等职业学校,如果具有连续10年以上的涉农专业办学资历,具备相应的基层办学能力,能够进村、入社、到场,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学习,具有相应专业及课程开发的能力,具有相应的农民教育培训经验和师资力量,都拥有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办学机构资质。

  这无疑给农业职业院校提供了发展的新方向。农民居住分散、学习要与生产兼顾,这就需要农业职业院校适应实际,主动帮助农民做到集中学习与农业生产交替进行,将教学班办到乡村、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村社区和家庭农场,重视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这种做法解决了招生难的问题,同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的推动国家建立出资购买农民学习成果的公益性经费补偿制度,将给农业职业院校增加制度性的经费支持。

  对农民来说,老师就在身旁,可以边学边问边干,容易取得学习效果。农民一旦尝到了致富的甜头,就会产生接受教育的自主积极性。长远来看,帮助农民走上职业化教育道路,农民便不再是一种身份印记,而是一种新型的职业选择。

  这似乎是一条双赢的道路,但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我们知道的是,职业教育全面向农民和农民工开放,将是推进改革的重要力量;政府花钱购买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是关键环节。
    教育的信息化应该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补充与拓展。对于主动学习者,可以提供便捷、丰富的学习资源,为终身教育提供平台;对被动学习者,可以通过可视、形象的学习资源,可占领玩游戏的时间。对于实现教育信息化最后一公里而言,设备可分为课堂多媒体教学、电脑、手机等;途径可由课堂多媒体系统、网络(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进行电子课件、在线课程、慕课学习等。同时需要建设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教育产品,这是庞大的工程,需要从上至下立体行动。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傅德月

    关于职教信息化,本人觉得是个系统工程,从基层学校的角度看,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要统筹考虑,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与做为重点,做好前期的论证设计。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学习也是关键一环,教师的思维方式、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当然也要下大功夫,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下功夫开发教学资源,内容为王,没有好的内容,魅力全无!

    ——北京市商业学校党委书记  史晓鹤

    我每周都有一次以上与我以前毕业的学生和现在在读学生的创业沟通。学生们也很愿意来找我。我还有一强烈的、非主流的观点,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我对他们的告诫是不要去创业。因为创业成功所需要的几乎所有的要素学生都不具备。学生自认为的有激情和他们自己可以每天工作到半夜不需要工资,是和成功不关联的: 所有的创业者都有激情,在市场流动性这么强的情况下,学生的个人工资值不了几个钱。在一个日益市场化的环境中,成功要素都不具备的创业是没有多少机会能够成功的。

    ——贵州盛华职业技术学院执行院长  孙伟

    我们以前经常整齐划一地设计教育模式,而且是以设计者的角度考虑多一些,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要关注不够,这可能也是导致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的原因之一。我这里引用一下原来一老领导的观点,他认为以就业为导向不代表所有人都是职业取向,允许少数人,例如百分之二十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向去发展。这样不影响整体的办学方向,也兼顾了分类发展。同理,重点本科大学也不应该是一种培养模式,可以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允许学生有不同走向。

    ——教育部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原副主任  李志宏

    高考改革的核心恐怕不仅是分类,而是给学生有多次机会选择、公平竞争,学校拥有自主权,建立依法招生的机制。同样,把打通职教“断头路”作为转型目标也是不合适的。现在搞的整体一个专业、一个班的中高职衔接、高职本科专本衔接,实际上容易搞乱学校自身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模式系统设计。给学生或部分学生深造、上升、转换渠道的途径多样化很必要,但要靠“立交桥”的制度设计,而且要个性化、弹性要求,学生个体自己可以并有机会选择。但学校为这些学生的服务不能影响总体培养目标和定位的设定。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郑卫东

    我并不认为高职、特别是示范高职面临本科转型的压力。原因一:高职最了解熟悉职场对中层专业人才的需求,它们和产业在中层人才培养上高度融合合作,课程体系也逐步适应职场对人才能力大纲的要求,已摆脱压缩饼干的历史。这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受企业欢迎程度就可证明。所以,不必担心本科或谁来和高职竞争这个人力资源市场。原因二:只要高职真正弄清是什么使自己在人才培养中成功,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模式,利用你们已经建立的和产业的良好合作关系,深入研究职场对工程师的要求,在资源允许的条件下,培养产业需要的合格工程师,高职一定会超过还没能彻底转型的本科,占领一部分工程师人才培育市场。所以,坚守阵地,你们不会失去什么;伺机出击,会有所获。前提是头脑清楚,看清战略,不要乱了方寸。千万不要迷恋“学术型”本科,丢了自己的根本。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查建中

    目前高职学生5%升入本科学校的比例不高,这是两种教育类型的冲突!如果省属多数本科高校转型,高职学生升应用本科的比例应大大提高,要让有愿望的学生都能实现他们的梦想。

    ——四川绵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何礼果

    4月26日上午,由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办,陕西工院承办的2014年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扩大会议在学术会堂举行。教育部行指委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川,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机械行指委副主任陈晓明,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范永斌,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社长、机械行指委副主任李奇,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机械行指委秘书长郑丽梅,机械行指委副主任、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校长滕少锋,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司徒渝和陕西工院党委书记邓志辉、院长崔岩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职业院校的教指委委员,专指委、专门委员会主任,特邀院校、装备制造企业和出版业代表等130余人参加了会议。司徒渝、滕少锋、张维津共同主持了本次会议。 


    党委书记邓志辉致欢迎辞。他首先代表全院近20000名师生员工对各位参会专家、委员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专家给予陕西工院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面对职业教育绝好的发展机遇,本次会议为我们总结工作、扩大共识、增进友谊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必将为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他希望各位领导、专家为陕西工院发展留下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促使学院工作再上层楼,实现更大的发展。

    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范永斌代表省教育厅欢迎各位领导、专家莅临陕西指导交流。结合我省高职教育发展态势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他指出,当前高职院校要围绕“强基础、重优化、促改革、抓机遇”四个重点,全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为推动经济社会和高职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教育部行指委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川在讲话中介绍了2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和3月25日召开的教育部全国职成教工作会议的有关情况。他指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以中高职衔接为切入点,以地方本科转型作为补充,从而实现职教战线的“调结构”。行指委作为肩负着深入研究行业职业教育,为行业职业教育发展改革提供建议,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职责的专家组织,责无旁贷。在指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五方面不足后,他从研究职业教育热点问题、发挥组织协调和指导服务作用、制定人才需求和专业设置指导方案、修订高职专业目录、职业技能大赛、师资培训等11个方面部署了行指委下阶段的工作。


    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机械行指委副主任陈晓明在题为《深化产教融合、服务产业升级,开展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实践》的工作报告中分析了当前机械行业职业教育面临的发展形势,回顾了2013年机械行指委的主要工作,提出了行指委2014年的四项重点工作。他指出,面对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产业升级转型的新形势,我们要齐心协力、创新实践、真抓实干、再接再厉,共同为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和装备制造业升级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沈阳机床集团总系统师朱志浩和陕西工院院长崔岩先后以“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及对人才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下的智能机床”、“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题进行了大会交流。材料专指委(高职)主任、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管平,机电专指委(高职)主任、武汉机电工程学校校长龙善寰分别介绍了各专指委工作。


    下午,各位参会代表围绕机械行指委工作报告、机械行指委2014年重点工作、2014年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筹备方案和《机械工业转型升级人才需求趋势分析报告》提纲等进行了分组讨论。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机械行指委秘书长郑丽梅作会议总结。


    会后,参会代表们分批参观了陕西工院发那科数控系统应用中心、机加工训练中心、焊接技术实训室、欧姆龙工业自动化实训中心等场所。陕西工院数控、材料、信息、物流等学院教师20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


2014年全国机械行指委委员扩大会议在陕西工院举行
王国川、陈晓明、范永斌、李奇、滕少锋、司徒渝、邓志辉等在主席台就座教育部行指委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川发表讲话

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机械行指委副主任陈晓明做工作报告 

 130余名代表及陕西工院部分教师参加了会议 

 


参会代表参观发那科数控系统应用中心
 


参会代表参观陕西工院机加工训练中心

 

 

    5月3日,2014年青岛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咨询会在青岛旅游学校举行,33所职业学校在现场摆起“大集”,吸引了1万多名初中毕业生及家长参与。家长和考生们更看重专业培养计划和就业前景 。据了解,今年又有多所中职学校加入“3+4”本科项目的行列,但是因为招生简章还在审核,因此现在招生专业和人数还无法确定 ,家长和考生还需要再等等。 

  职校招生“大集”成生源争夺地 

  “请问我中考模拟考400多分能报我们学校的哪些专业?”5月3日上午,青岛旅游学校的操场上人头攒动 。岛城的33所中职学校在这里纷纷“设摊”,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 ,今年职业学校不再以热闹的特长展示吸引家长的目光,而是更专注于介绍学校的特色招生专业和就业前景。而随着中职教育的免费以及春季高考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职业学校。而这些家长和考生也成为中职学校纷纷争夺的对象。记者在现场看到,各个学校基本上都是全员出动 ,一队人马发放宣传单页,另一队则走出展台,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招生情况。 

  记者在现场看到,前来咨询的学生并不算多,许多都是家长代劳,“马上中考了,孩子们都在家紧张备考呢,这些事我们就替他办了,不过来了才知道有的学校还得现场面试。”一名家长告诉记者,他的手里已经收集了十几所学校的招生简章,“我今天就准备挨个打听一下哪个专业现在比较好就业,同时还比较稳定收入又高。” 

  “3+4”本科项目成咨询重点 

  而从去年开始在三所学校进行试点的“3+4”分段培养本科也成为考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项目,尤其对于许多成绩游离在普高线上下的考生来说的,先在职业学校读三年,然后绕过高考进入一所不错本科学校就读是最好不过的选择。而且今年“3+4”分段培养本科项目放在提前批次录取,即使考生没有被录取也不影响报考其他学校。因此,在咨询会现场,这也成为众多考生家长热问的重点。 

  青岛交通职业学校的邮轮游艇管理专业作为岛城职业学校中的独一份,一直是考生家长咨询的重点,不过,今年学校也将新增一个“3+4”本科专业项目,也吸引了不少考生和家长前来咨询。“我们学校是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就汽车维修工程教育本科专业开展合作,但是具体的招生简章现在还在审批,近期内才会公布。”校长牟善伟告诉记者。 

  同时,而除了众多与省内外高校进行合作之外,今年岛城的中职学校中还首次尝试“跨国3+4”。青岛电子学校今年开始招收物联网管理专业“3+4”中加国际本科班。学生在青岛学三年后,直接进入加拿大院校继续进修,到时候可以取得本科证书,也能直接在当地就业。 

  今年可免学费读中职 

  在招生咨询现场,记者也注意到,不少中职学校的招生简章上都赫然印着学费全免的字样。据了解,从2013年秋季新学期起,青岛市中等职业教育实施全免费政策,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所有在校生免收学费,对经政府依法批准、符合国家标准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其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学生,按照当地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收费标准免除学费。新政策实施后,财政每年要投入资金约2.2亿元,受益学生约14万余人。 

  近年来,本市大力推进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2010年,将中等职业学校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免学费政策范围;2012年除执行已实施的减免政策外,又对全部农村学生免收学费;2013年9月,实现全市“一、二、三年级全额财政补贴,公办、民办学生同等待遇”的中等职业教育全免学费资助政策。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