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展开全部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2014〕18号)、《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湘发〔2010〕22号)等有关精神,为加快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有效服务湖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特制定《湖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全面服务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和湖南“四化两型”建设;坚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着力构建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体制;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面向全社会、面向人人,培养多层次、多类型、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结构,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努力建成湖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规划目标

    形成适应“四化两型”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产教深度融合、普职相互沟通协调发展、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层次和培养能力有效提升,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本满足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为湖南建设教育强省和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具体分两步走:

    ——到2015年,初步形成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得到广泛认同,系统化人才培养观念被人们普遍接受,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的空间布局基本形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初步构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初步搭建,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基本完善,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明显提升。

    ——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和布局更加科学,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基本形成,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更加完备,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展显著,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职业教育综合实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基本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

    具体指标见下表:

    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三、基本架构


    立足湖南实际,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对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布点,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统筹普职协调发展,沟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完善初、中、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构建起与“四化两型”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基本框架和总体布局。

    (一)开放融合、满足需求的培养体系

    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化培养。以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为突破,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技术应用人才和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速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升一线劳动者整体素质。在各类教育机构中,开展初等职业教育和职业预备教育,使学习者获得基本的工作和生活技能。积极发展特殊职业教育,为学习者提高生活质量和就业质量服务。

    适应学习者需求的多样化学习形式。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发展,实行工学交替、双元制、现代学徒制、半工半读、远程教育等学习方式。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沟通衔接,推动职业院校(含中职学校、技工学校、高职院校、技师学院,下同)举行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以学分制和模块化课程为基础,实行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学分互认,允许社会人员通过修满学分的方式获得职业教育相关学历、学位。

    (二)立交沟通、内外衔接的体系结构

    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市场开放衔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类型、规格、数量满足人力资源市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人力资源市场技术技能人才供求结构性矛盾有效缓解。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与人力资源市场紧密对接。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开放衔接。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基础教育阶段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初中及以上各级各类教育开展职业预备教育,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总体教育结构更加合理。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有条件的普通高中要适当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内容。积极探索普职课程与学分互认制度,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开放衔接。按照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科学合理设置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内容。探索中职、专科、应用技术本科和研究生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的体制机制。逐年扩大中职对口升入本科和高职毕业生专升本的比例。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促进职业预备教育、初次职业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相互衔接、有效沟通。

    (三)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的区域布局

    充满活力的多元办学格局。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长效机制。发挥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的作用,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办学条件、加强规范管理和监督指导,办好示范(骨干)职业院校。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学,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或直接举办职业院校,推动公办与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服务地方的学校布局。调整完善职业院校区域布局,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等学校转型,推进高职院校稳步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有效整合。长株潭及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湘西湘南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进一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夯实办学基础,提升服务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能力。根据区域产业特点,推动区域职业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沟通的职业院校布局。

    对接产业的专业布局。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专业链深度融入产业链,形成与产业结构相吻合,与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布局。重点对接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服务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群。对接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推动职业院校集中力量办好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势特色专业,实现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

    四、主要任务

    (一)创新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

    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机制。健全统筹协调、责权明确、规范有序、运行高效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完善“管、办、评”分离的监管机制。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好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强化部门协调配合,落实职业教育投入责任。市州人民政府主要办好所辖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县市区人民政府重点办好一所示范(骨干)公办中职学校。构建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体系,加强行业部门对本部门、本行业职业教育的指导,充分发挥行业在人才供需监测、校企合作和专业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有行业参与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完善行业与职业教育对话制度,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行业(产业)。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规模以上企业都要参与合作办学,将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列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考核内容。企业举办的独立设置的职业院校享受与公办职业院校同等法律地位和政策支持。各级人民政府通过专项拨款、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企业举办的职业院校发展。通过政策引导、税收优惠、考核评价等多种方式落实企业校企合作责任。

    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创新民办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形式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职业教育;不断探索完善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落实民办职业教育优惠政策,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大公共财政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扶持一批办学水平高、特色鲜明的民办职业院校。依法管理和规范民办职业院校办学行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管理和评价。努力形成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学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担相应责任。鼓励支持职业院校自主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落实职业院校在核定编制和经费总额的范围内,自主管理和聘任教师,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和经费。推动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积极推进校长聘任制、任期制改革和公开选拔试点。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职业院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优化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完善职业院校章程,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现职业院校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

    (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结构

    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按照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对接湖南四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九大千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一批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采取计划、财政拨款、评估等综合性调控政策引导地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鼓励本科高等学校与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积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拓宽高等职业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通道,打开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空间。省内本科高等学校要逐年增加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和扩大高职院校学生专升本的比例,到2020年,招收比例要达到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总数的10%左右,更好地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本科层次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探索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在确有需要的职业领域,可以实行中职、专科、本科贯通培养。根据高等学校设置制度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

    调整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强化市州、县市人民政府统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责任,市州政府要统筹规划好区域内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和专业布局,县市区政府要重点办好一所示范(骨干)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以调整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为抓手,确保中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发展。调整高中阶段学校布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每20万左右人口设置一所普通高中和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不铺新摊子,到2020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分别调减到400所左右。地方政府和学校举办者要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并采取计划调控、目标管理等手段,统筹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合理控制普通高中发展节奏,确保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

    积极推进中高职有效衔接。注重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教育。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的方式和途径,开展“3+3”、“2+3”“3+2”中高职衔接改革试点,研究制定中职、高职专科、应用技术本科贯通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中高职实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有机衔接,逐步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

    (三)提升专业建设总体水平

    建立健全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分析预测,建立健全职业院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引导职业院校加强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相关专业建设,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努力形成“对接产业、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布局。

    加强专业链和专业群建设。重点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实验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和武陵山连片扶贫开发区等四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以及湖南省九大千亿产业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形成与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相协调的中高职衔接专业链,以及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群,发挥专业建设的集聚效应。

    加强特色品牌专业建设。支持职业院校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特色专业群,在此基础上,建设100个左右“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模式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就业优势明显、引领推动产业发展”的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职业教育特色品牌专业,带动全省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四)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建设。制定《湖南省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建设基本要求》,推动县(市)(含农业常住人口超过30%的区)创建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建设一批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省级示范县,部分县市进入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行列。

    加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坚持每个县市人民政府重点办好一所示范(骨干)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不动摇,近三年内,通过实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重点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和人口分布,合理规划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布点,制定并颁布《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合格标准》,到2020年,全省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均达到合格以上标准。

    继续推进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以县级示范(骨干)中等职业学校为依托,整合县域内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县级职教中心。县市人民政府要按照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的总体要求,统筹整合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对办学条件差、规模小、质量低的中职学校予以撤并和重组。采取有力措施整合县域内职业培训资源,从2014年起,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原则上不铺新摊子,按照“政府统筹、部门支持、中心实施、群众受惠”的要求,统筹培训项目、计划、经费和实施,切实提高培训效益。

    推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依托县域内示范(骨干)中职学校,整合教育、农业、科技资源,建设好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乡镇农校,鼓励支持农村职业院校面向农村和广大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和技术推广,有效服务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依托县域内骨干龙头企业,建设农村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基地,依托职业院校建设县域内职工培训中心,实现职工培训中心和顶岗实习基地校企共建、资源共享。采取政策引导、重点扶持等方式,加强农业类相关专业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输送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加速我省农业现代化进程。

    加快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围绕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提高职业教育扶贫的精准度。各级地方政府和发达地区要加大对贫困、边远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扶持、支援力度。充分利用各地、各部门相关的扶贫项目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初中毕业生到省内经济较发达地区接受职业教育。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地方政府要按照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2014〕18号)和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湖南省高等学校机构编制标准》(湘编办〔2009〕21号)、《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标准》(湘编办〔2009〕22号)精神,落实职业院校在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内,按照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的要求,合理制定流动教师配备的具体方案。新增教师编制主要用于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到2020年,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健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探索完善中等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制度,推动职业院校改革人事及分配制度,真正实现全员聘用和绩效工资制度。

    建立健全教师成长机制。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教师准入制度和认证培训制度,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从2014年起,职业院校新进专业教师必须具备本科或研究生学历,具备两年以上的企业实践经历,并取得湖南省教育厅颁发的“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建立健全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制定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选拔培养任用办法,激励优秀人才快速成长。建立健全教学名师和技术能手双向交流制度,吸引长江学者、芙蓉学者等教学名师到职业院校兼职或任教,鼓励支持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兼职或任教,职业院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知名企业专业对口岗位挂职锻炼。

    进一步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建立职业院校教师每五年一次的全员轮训制度。采取跟班学习、企业实践、国内访学、国外研修等方式,加强在职教师培养培训,不断提高专兼职教师教学水平,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教师结构。实施农村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免费定向培养计划和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特岗计划。加强师德教育,努力提高职业院校教师师德素养和教书育人水平。

    (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树立系统培养、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的人才观,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鼓励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差异化发展。树立开放办学的理念,不断吸收先进的企业文化,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的职教理念,逐步树立具有湖南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观。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核心,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领域和内容,将企业的生产过程融入教学之中,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积极探索与企业开展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及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在中高职院校积极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有效防范实习责任风险。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按照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普职相互沟通的总体思路,系统推进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改革,逐步建立适应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课程体系。大力推行现场教学、项目教学、仿真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

    推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改革。改进质量评价,逐步建立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专业教学情况评估,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依托行业部门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完善技能抽查制度,建立健全质量评价报告制度。改革评价手段和方法,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监控,推动学校建设与教育教学持续改进。

    (七)积极发展继续教育

    创新继续教育工作机制。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原则,依托和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广泛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积极探索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

    加快普及社区教育。依托示范性职业院校等具备条件的教育机构,统筹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建立融职业培训、自考助学、现代远程教育和其他成人教育于一体的社区教育平台,广泛开展技能培训、文化补习、科普教育、法制教育、文娱教育等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到2015年,所有职业院校都要开设10门以上社区课程。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推进农民继续教育。积极探索社区学院建设模式,利用职业院校资源广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

    创建学习型组织。积极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社区、社会团体、家庭、个人参与终身教育的积极性,营造“人人皆学”的良好学习氛围,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村镇,让广大人民群众各有所学、各展所长、各有所乐。

    (八)加强科学研究

    加强科研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省、市、县、校职业教育科研网络,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市州、县市区和省级以上示范性院校均要在现有机构和人员范围内明确相关部门和安排人员从事职业教育研究,。加大职业教育科研投入。,市州、县市区均要设立职业教育科研专项经费,职业院校要逐年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加强科研机构条件建设和科研人员培养培训,努力提高科研人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

    加强应用性科学研究。加强决策咨询研究,研究解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咨询。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大实践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加强应用技术研究,研究产业领域内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新方法,积极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职业院校用于应用技术研究的经费应达到学校收入的5%。

    (九)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

    推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按照“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总体目标,以应用驱动为抓手,整体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所有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广泛使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技术,积极探索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改善职业院校管理,逐步实现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

    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不断完善 优质资源遴选共享机制,调动广大师生建设和运用优质资源的积极性,推进职业教育优质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遴选建设一批职业教育网络精品课程。推进职业教育“专递课堂”建设,为边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武陵山、罗霄山片区农村中职学校量身定做一批优质资源,以此带动职业教育内涵水平全面提升。推进职业教育“名师课堂”建设,遴选部分教学名师建设名师讲坛,推动职业院校之间跨校选课和学分互认。

    (十)构建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

    鼓励职业院校与境外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办学,鼓励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专业课程、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与国际标准对接。以省级以上示范职业院校为依托,建设若干个职业教育留学生基地。鼓励职业院校以团队方式派遣访问学者系统学习国外先进办学模式。鼓励职业院校“走出去”,支持培养符合湖南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国际化人才。

    五、重大项目

    根据国家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在我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基础上,实施以下四项计划。

    (一)卓越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根据国家职业院校设置标准和办学标准,分类制定职业院校合格标准,推进职业院校标准化建设,到2020年,全省职业院校基本达到合格标准。遴选一批办学条件较好、专业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重点投入,加强建设,使之进入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职业院校行列。其中,建设20所左右行业背景突出,区域特色鲜明、专业优势明显、培养模式先进、能引领产业发展的高水平高职院校,使之成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40所左右对接区域产业紧密、办学特色鲜明、培养模式先进、就业优势明显、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强的中职学校,使之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高职衔接的示范基地,成为发展实体经济、振兴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二)特色专业体系建设计划

    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打造特色品牌专业为目标,建设具有湖南特色的特色专业体系。支持每所高职院校重点建设2--3个与区域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大类,重点建设好2--3个特色专业群,重点办好3--5个特色专业;引导每个市州重点建设3--5个与区域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中职特色专业群,每所中职学校重点建设2--3个专业大类,重点办好2--3个特色专业。以此为基础,推动全省职业院校专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对接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产业领域内最前沿技术,建设50个左右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模式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就业优势明显、引领产业发展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职特色品牌专业,使之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支撑;建设50个左右校企合作紧密、培养模式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就业优势明显、推动产业发展的国内一流的中职特色品牌专业,使之成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示范、中高职专业衔接的重要基地。

    (三)专业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在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推进高水平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实施农村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免费定向培养计划,每年为农村中职学校定向培养一定数量专业教师,实行单列计划、单独招生、联合培养。实施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免费培训计划,到2020年,中高职院校在职专业教师培训面达到100%。实施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特岗计划,每年面向社会招收一定数量的行业、企业技术能手和现场专家,充实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

    (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

    以统筹发展、整合资源为抓手,以服务区域产业振兴为重点,以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整体提升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为目标,积极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到2016年底,全省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基本达到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每个县市政府重点办好一所示范(骨干)公办中等职业学校,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县市政府重点举办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水平达到目前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标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与职业教育发展基础较好地区县市区政府重点举办的学校,达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标准,部分学校进入国家一流中等职业学校行列。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工作机制

    建立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省人民政府建立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省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召集,教育、编办、发改、经信、财政、人社、农业、国资、扶贫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重大政策,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工作活力,推动各部门落实相关制度和政策。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也要参照建立相应的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改革问题。

    明确各级政府、各部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职责。省人民政府负责制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和总体规划,统筹全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加强职业教育的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分类指导与督导评估。市州人民政府负责对区域内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履行统筹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统筹职业培训等职责。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推动实施。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把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负责推动校企合作,构建企业与院校互动机制。财政部门负责落实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财政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完善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健全职业院校人事管理制度,会同财政、教育部门督促职业院校落实教职工待遇。加大就业准入执法力度,配合教育部门完善职业院校人事制度,落实职业院校教职工待遇。税务部门负责落实发展职业教育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督促国有大中型企业按规定足额提供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科技科研管理部门应对职业教育的科研立项、成果转化、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技术推广等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各级编制、教育、财政部门和学校举办者要按照《湖南省高等学校机构编制标准》(湘编办〔2009〕21号)和《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标准》(湘编办〔2009〕22号)精神,落实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职业教育相关工作。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

    设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省设立由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产业部门组成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市州、县市区也要组建相应的专家委员会,对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基本制度

    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地方法规。适时提出修订《湖南省职业教育条例》的建议。凡国家颁布的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适时提出制定符合本地实际实施办法的建议。在提出修订《湖南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等地方法规建议时,充分考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完善职业院校人事管理制度。按照中央有关规定,适时组织完善职业院校相关机构编制标准。制定《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实施办法》、《湖南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认定办法》,明确政府和部门在职业院校人事管理改革中的职责和分工,确保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

    制定行业、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制度。建议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行业支持职业教育的职责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建立行业企业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与制约机制,推动校企深度融合。

    (三)健全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落实以公共财政为主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各级政府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落实公共财政为主的教育多元投入体制,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依法增加现代职业教育投入,全面落实已有的职业教育政策性来源渠道,确保新增财政教育投入、教育费附加向职业教育倾斜,确保公共财政投入不低于国家标准,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根据湖南省实际修订完善全省公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实现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达到普通本科院校本级财政拨款标准,进一步提高其他公办职业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要求,适时调整职业院校收费标准。引导和督促职业院校举办者加大办学投入,逐步实现企业举办的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达到全省同类型公办职业院校标准,所需资金在企业成本中列支。

    建立职业教育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职业教育,拓宽办学筹资渠道。完善财政贴息贷款等政策,健全民办职业院校融资机制。鼓励公办职业院校引入民间资本,以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参与学校建设。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职业教育的信贷投放力度。鼓励各级政府通过财政贴息等政策手段对职业院校融资予以支持。

    加强职业教育经费的统筹管理。依法建立确保财政性职业教育投入增长的监督、检查机制,明确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责任和监督措施。加强职业教育经费使用监督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四)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与产业协作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对职业教育的业务指导作用,明确企业支持校企合作的社会责任,形成职业院校与行业对话制度,建立健全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与产业体系建设同步规划机制,在产业优化升级进程中,建立与之配套的人才培养系统,逐步形成产业规模扩张和企业发展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同步的产业发展规划。

    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完善集团化办学制度,继续支持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或职业院校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推动集团内职业院校与企业资源共享,建立健全校企深度融合、互利共赢、共生发展的集团化发展机制。

    推进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完善企业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制度,鼓励支持行业、企业直接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比例达到80%以上。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办学投入允许进入成本。强化校企协同育人,落实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实践锻炼的责任,规模以上企业要有机构或人员组织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接收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数不少于企业技术岗位数的10%;大中型企业每年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数不低于在职员工数的0.5%。企业因接受实习生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按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共享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项目合作。对职业院校自办的、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的企业或经营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建立完善校企合作激励补偿机制,落实学生实习、职工培训、新技术开发、实训设备购置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对举办职业院校的企业,其办学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的,各地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收取的企业职业教育培训经费,统筹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就业导向机制

    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制定与岗位相适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评价体系,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及水平评价、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工作的指导与监督管理,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探索职业资格证书与课程、学历证书的衔接与互换。

    健全就业和用人的保障政策。对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准入的职业,完善职业准入办法,认真执行就业准入制度,落实用人单位执证上岗制度。创造平等就业环境,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

    加大劳动执法力度。推动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对违反法律法规或国务院决定,随意招录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的用人单位给予处罚,并责令其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六)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评价机制

    推进评价制度改革。以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资源整合、校企合作深度推进、改革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等为核心指标,建立区域职业教育、部门职业教育和行业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公告制度,评价结果面向社会公布。

    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与指导。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对湖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指导,及时研究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人大、政协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测与质询,督导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及政府和有关部门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职责的督导,将督导报告作为对被督导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逐步建立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行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公示制度。鼓励社会各界与媒体对职业教育质量进行监督。

    建立规划实施目标责任制。推动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制订实施本地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和行动计划,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明确分阶段、分步骤的体系建设时间表、路线图。要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情况纳入地方和部门绩效管理,作为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七)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加强对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导。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应将职业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专题研究1-2次职业教育,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完善技能型人才评价体系,畅通技能型人才成长途径。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对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鼓励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技能职务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制度。研究完善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奖励制度,大力表彰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以及在一线建功立业的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先进事迹和重要贡献,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加强舆论宣传与引导。树立和弘扬多样化人才观念,广泛宣传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和政策方针。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励制度,用优秀成果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及时总结和宣传各地、各部门、各行业企业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人民网福州9月4日电 作为第十届海峡旅游博览会活动之一的“2014海峡旅游教育联盟年会暨海峡两岸旅游研讨会”9月4日在福州召开。“把握发展机遇 共谋合作共赢”,两岸知名旅游专家学者齐聚,来了一次头脑风暴。

    据悉,海峡两岸旅游研讨会跟踪了国际最新旅游产业发展的潮流、追踪了最前沿的动态,不断地对两岸旅游交流合作提供新的理念、思维和动力。本次研讨会是继2013年8月在台湾暨南大学召开的第五届会之后,与海峡旅游教育联盟年会同步举行,更加务实。大会就两岸旅游教育合作、旅游市场开拓、旅游产业发展与规制等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首次加入旅游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论题。

    “每年30万毕业生到旅游行业就业,也只是解决一半需求。”当日,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旅游局人事司副司长余昌国在主旨发言时开门见山,指出我国旅游人才开发面临挑战:需求大、供给不足,要求高、水平不足,待遇低、吸引不足,流动快、稳定不足,机制缺、保障不足。

    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郑耀星也直言不讳地指出目前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如整体构成难以适应当前旅游业发展需要,教育体制缺乏多元化立体化,本科教育、职业教育脱节错位等。

    对此,与会专家学者们更加强调当前应抓住难得的机遇期加强两岸合作,提升教育水平。

    台湾醒吾科技大学观光餐旅学院院长李铭辉早在1990年就参加两岸旅游学者的交流,“两岸旅游教育合作,可以在学生招收、师资、校外实习、课程内容等多方面展开合作与交流。”在他看来,两岸透过旅游教育合作,可以提升教育水平,将旅游休闲教育推向国际舞台。

    据了解,海峡旅游教育联盟于去年在旅博会期间成立,成立一年多来,该联盟以提升旅游教育质量、培育旅游人才、服务旅游产业发展、加强两岸交流合作为目的,在共同建设人才培养体系、两岸教育深度合作上进行了有力探索。

    该联盟已越来越被视为两岸旅游教育深度合作的平台。两岸名校积极响应,今年联盟单位数量发展到48个。践行“协同培养、协同创新、协同发展”的联盟机制,构筑“华夏文化旅游教育品牌”,该联盟将引领海峡两岸旅游人才教育与培训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据悉,2015年海峡旅游教育联盟年会暨海峡两岸旅游研讨会将在台北召开。

    “希望海峡旅游教育联盟与海峡两岸旅游研讨会成为两岸旅游业界、理论界对话问题的大平台。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的热点、矛盾的焦点、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何破解难题、解决这些矛盾、探讨这些热点问题、开展两岸理论界的研究?我觉得要充分发挥好这个平台的作用。比如说两岸邮轮业的发展、两岸乡村旅游的合作,都需要共同破题。”福建省旅游局局长朱华提出希望。

    她进一步指出,旅游产业的发展,最终靠人的因素,人才的培养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两岸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为两岸旅游发展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懂市场的中高级旅游人才,为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校区外景

曹子英教授在指导学生实训

    核心提示>>>

  阳光朗照群峰,高耸繁茂的林木掩映着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虽然不在重庆主城,却吸引万千学子争相求学;虽然无富丽堂皇的外表,却承载着众多学子五彩斑斓的梦想。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已然成了一个巨大的引力磁场,吸引众多学子的除了学院悠久的历史、良好的口碑、过硬的教学质量、完善的实训条件、优美的校园环境……还在于这里有一群师德高尚、水平高超的好老师。

  学院以“塑”、“专”、“引”、“育”为主要抓手,通过塑造师德之魂,培养品德高尚、行为世范的老师;强化专业引领,促进教师成长;引进博士等高学历人才和培育教学名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三步走”战略,涌现出了一大批教学骨干和名师,推动着这所品牌学院更好地向前。

  扬师德 塑师魂

  做教书育人楷模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这是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宋文成老师常常告诫自己的一句话。作为学院的师德师风模范代表,她深刻地知道,“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知识内涵和人格品位的体现。一次,班上有个学生家庭经济突遇变故,但他自尊心很强不愿接受帮助,宋文成巧妙地安排他勤工助学,让学生自食其力。这样恰到好处的“雪中送炭”,让学生有了尊严和自信。

  事实上,用爱心、责任心和事业心感染学生、塑造学生,是工贸学院教师群体的真实写照。

  学院认为,职教学生不仅需要老师传授知识,更需要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予更多引导和关心。为此,自办学以来学院就秉持“一手抓专业发展,一手抓德育实践”的教育理念。据学院信息工程系主任、党总支书记肖勇老师介绍,除了学院要求外,信息工程系还对老师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例如教师平日一言一行都要做到示范,课堂上除了讲授知识外,还要将立德树人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等。“不能把教师简单地当作谋生的职业,做教师首先是做人。”这是他平日对老师们讲得最多的一句话。

  长期以来,学院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国家、市级下发的师德师风文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聘任(聘用)的首要标准;邀请师德模范到校举行讲座;利用教师节表彰,树立教书育人典型等途径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涌现出宋文成等一大批师德模范。

  如今在重庆工贸学院,“主动为学生排忧解难”已成为教师们的一种自觉行动。不管是在平时的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工贸人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把对学生的爱、对职业教育事业的孜孜追求化为秉持的信念和自觉的行动。

  强专业 重实践

  教师发展连上台阶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张洪祥老师过得尤其充实。对于暑假为期一个月的外出培训,张洪祥感觉很有冲击力,收获颇多。从人才培养到专业设置再到职业教育发展,他有了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鼓励教师“走出去”,强化专业发展,是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多年的一项举措。

  在重庆工贸学院看来,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教出专业技能过硬的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让老师深入行业企业,对强化教师专业技能发展尤为关键。

  为此,学院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岗位实践,参加各类执业资格、职称资格和技能等级等培训考试,使教师真正具备“双师素质”。据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刘福禄介绍,该系建立了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管理制度,要求每位老师每年至少到企业实践锻炼1个月。刘福禄说:“教师有了一线实践体会,培养出的学生懂原理、会操作、能维修,才备受社会青睐。”学院还邀请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到校任教,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

  学院大力实施硕博提升、双师锻造、团队建设等工程,开展技能大赛、教学能手大赛、科研教改,外派教师挂职锻炼、去省内外兄弟院校交流学习,邀请杨应崧、丁金昌等高职教育专家到校讲学等一系列举措,增强了教师整体教学能力。

  强有力的举措,使教师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近3年来,学院建设有市级、院级精品课程43门,市级教改项目13项,教师主(参)编专业教材116部。教师专业的提升直接受益的是学生,近3年学生在市级及以上各类评优评先中524人次获得表彰,其中国家级别163人次,在市级文体竞赛活动中获奖300余人次。学院连续3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90%以上。

  引人才 育名师

  促学院高水平发展

  “程媛老师不仅治学严谨,而且上课有条理、信息量大,上她的课收获很大……”开学了,师哥师姐在热情欢迎新生时,一脸自豪地向他们介绍着学院的“名师”。

  这样高水平教师在工贸学院不在少数。

  学院始终认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环节。近3年来,学院坚持引育结合,培养出教授7人,引进教授2人,目前学院拥有博士、硕士研究生81人,双师型素质教师186人,教育部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科技拔尖人才8人,市级教学团队1个。

  学院在人才引进力度方面做出大胆尝试。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不拘一格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补贴、科研启动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引进曹子英教授等高水平师资。

  学院的“教授培育工程服务站”则成为不少渴望提升教学水平的教师的“及时雨”。据了解,此举措旨在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支持和鼓励副教授积极晋升教授。有了相应的政策、经费、科研等方面的支持,老师们在教学和科研上更加如鱼得水。大学毕业就在重庆工贸学院就职的程媛老师说,学院搭建的平台不仅让她专业上不断发展,而且也激励着年轻教师不断前进。

  此外,由于学院在教师学历深造、实践锻炼、岗前培训、业务进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学院教师力量日益雄厚。近3年来,先后有40余名教师参加了研究生层次的学历进修,60余名教师通过深造、锻炼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他们的成长则为学院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谭茭 胡忠英

  学生眼里的老师>>>

  在入校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感受到了老师浓浓的关爱和殷切的期待。辅导员武兴菲老师24小时不关机,有问题及时帮我们解决。同时老师大胆放手,给了我们锻炼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无论是学生会干部还是青年志愿者协会总队长,我都在成长着、进步着、感恩着。

  —生化工程系学生 谭芳

  我们专业的老师大都年轻,充满着朝气和活力。在教学上,他们观念新颖,总是用最新的教学方式给我们传递最新的信息,并且给我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在生活中,大家都像朋友似的,有很多共同的话语和兴趣,亦师亦友。在这种融洽的气氛中学习生活很快乐。

  —财经贸易系学生 赵智乔


    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简称《意见》)正式公布,其中一些变化引起了广西教育界人士热议。

    话题一

    高考成绩有两部分

    改革:高考成绩=语数英+其他6科任选3,即由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历史、政治、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6门选3门)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其他省份继续实施现行高考办法。

    观点

    高中老师:可能三年都在“高考”

    “今天我们老师在Q群里聊,有人说,今后‘从高一到高三都在高考’。”南宁市一示范性高中校长表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计入高考成绩,学生自然每个学科都想拿高分,对学生来说就会有多次小高考,压力很可能会增大。

    高考就是一根指挥棒,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很可能会导致某些中学在高中前半阶段猛攻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高中后半阶段,则一门心思训练语文、数学、外语等高考统考科目,仍然是应试教育,科目的积淀有限。

    在6门学科中选3门计入总分,就会有20种排列组合方式,也会出现20个最高分。不少高中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明确了高校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他们才好安排教学。

    招生老师:若对科目成绩有要求会很复杂

    我区高校一招生老师告诉记者,如果高考录取成绩由两部分组成,高校有可能采取两种主要的招生模式。

    第一,不同的专业对某科目成绩提出要求,比如,土木要求物理成绩达到某个分数,化工要求化学成绩达到某个分数。不同的高校,甚至同一高校的不同学院、专业,都有不同的招生要求,非常个性化,也非常复杂。这对学生和家长而言,是极大的考验。因为,学生和家长需要了解,什么专业有什么科目成绩要求,在考前就根据自己的学科特长确立学科方向,甚至是职业方向,并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

    第二种模式是,维持现有招生形式,只以总成绩高低录取。这样会出现一种可能,即,比如报考土木的考生,有可能是靠历史政治等成绩拉高的,物理等对专业很重要的科目,成绩并不好,也顺利考上,但学生自己可能读不下去,难以完成学业。

    不论是哪一种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是,“逼”着学生思考自己未来要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将职业了解和职业教育提前到高中阶段。

    话题二

    英语可考两回

    改革:高考英语满分仍然150分,有两次考试机会,成绩取高分。

    观点

    英语老师:英语是稳中求变

    之前传言高考改革中将有大动作的英语科目,此次变化并不大。对此,南宁二中英语老师周春萍并不觉得意外,她认为高考英语科目属于稳中求发展,目前是一步一步来。周春萍介绍,此前网上曾有消息,英语考试将社会化,但实际上按照我国现行的条件,要马上实现英语社会化有很大难度,步子不能一下迈得太大。

    对于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周春萍认为对英语尖子生来说影响并不大,但对英语成绩在中下的学生,将是一大利好消息。因为这部分学生,英语成绩波动相对较大,多一次考试机会,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发挥。



赴台交流的老师们在中州科技大学合影

  2014年8月20日至31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各二级学院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一行26人赴台湾中州科技大学、台湾建国科技大学进行了为期12天的交流学习。

  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台湾中州科技大学、台湾建国科技大学精心组织了12场专题讲座、4场座谈会和5次实地参访。中州科技大学董事长柴御清博士、研发处处长郑朝旭博士、终身教育处处长谢清隆博士、组长张元棋博士和通识教育中心主任陈盈妃博士分别做了题为《台湾技职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之产学合作与应用》、《技职高校之推广教育实施辅导与证照制度的建立辅导》、《技职教育通识课程设计》等五次学术讲座;建国科技大学总执行长江金山博士、副校长柯王孙鹏博士、副校长黄清和博士、教务长刘柄麟博士、工程学院院长曾宪中博士、机电光研究所所长王纪瑞博士和学务长丑伦彰博士分别做了题为《建国科技大学成果简介》、《全球化技职教育与台湾技职教育发展现状与展望》、《台湾技职教育课程创新规划、设计理念与实践成果》、《教学品质保证体系规划设计与构建》、《创新创意工程研发相关的课程规划、国际竞赛策略与实践成果》、《绿色能源科技与机电整合》、《学生事务管理创新模式-四辅合一系统》七次学术讲座.学员们参观了两所高校的实训场所及研究所,并对当地企业彰化工业区镐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台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微热山丘SunnyHills公司、彰化县社区发展协会和彰化市教育局等进行了实地参访和交流讨论。两岸高校真诚对话、坦诚讨论切磋,就办学理念、新专业开发、课程设置、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工作、校企合作和国际竞赛等方面相互传授经验、共同探讨,为陕西工院快速高质发展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做法。

  据了解,台湾中州科技大学创立于1969年,2011年升格为科技大学;建国科技大学创立于1965年,2004年升格为科技大学。两校均具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培养层次,属于区域应用型技术大学。均以满足区域发展之实用性科技大学为宗旨,走向世界为办学方向。陕西工院2013年与中州科技大学、建国科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截至目前,该院已有三批共24名交换生抵达台湾中州科技大学、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学习生活。


    2014年9月2日,对于中和教育集团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走出国门、迈向世界是中和教育集团发展战略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恰逢享有“美国航空航天之母'美誉的普渡大学抛来橄榄枝。今天双方就战略合作事宜在北京召开商务会谈,商定第一步合作计划为中和教育集团引进美国普渡大学的在线6sigma(六西格玛)课程。

    6sigma课程最大的优势在于,以“零缺陷”的完美商业追求,带动质量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最终实现财务成效的提升与企业竞争力的突破,在全世界行业中运用非常广泛。

    美国是这门课程的发源地,美国普渡大学为了满足学员需求,提供一系列的6sigma课程。这所历史悠久的研究性公立大学,在工程、商学院和农学方面全球顶尖。远程教育方面,同样有悠久的历史,并不断创新,始终以教育先驱者的姿态尝试不同的教育技术去满足全球学生的学习需求。

    为了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美国普渡大学在亚洲市场中首先选择了中国的在线教育,通过全方位的考察,最终和中和教育集团达成合作意向。美国普渡大学工程学院职业教育系主任Dale A.Harris说道,项目之初,对中国市场现有的教育培训公司作了一些调研,希望找到网络培训方面非常优秀的公司或者教研成果非常棒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中和教育集团的学慧网。进而了解到中和教育集团是国内职业教育的领军企业,旗下教育品牌包括智联经纬教育、远大学校、理想国际教育、学慧网,通过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科学的教育方式,引领百万学员学习成长。引进这项课程后,中和教育的学员通过在线学习可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课程,能够更好的感受专业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完成培训课程后可以拿到普渡大学的资格证书。

    在会议接近尾声时,中和教育集团董事长贾齐先生深情说道:我们是一个有爱、有希望、有青春、有激情的队伍,在一起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智慧,通过我们的团结寻找最适合企业发展的道路和最幸福的生活方式。我们已经发展了十年,迈出国门走向国际是我们目前事业的愿望,我们很幸运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也必将把握每次对我们企业发展有利的机会,把握机遇,蓬勃发展!

    双方一致表示以6sigma课程为契机,为未来开展全面的职业教育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此次战略合作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中和教育集团正式与世界知名大学建立直接的联系,迈出了国际战略的第一步,未来将继续努力,打造中国顶尖的职业教育“黄埔军校”,为更多的学员一路助航!


    高考的改革,一直是在公平与科学之间做艰难的平衡,是在做一道难解的改革试题。

  千呼万唤,以高考改革为核心的招生考试改革方案正式出台了。中央决策高考问题,正显示出这一改革之重要与重大。

  中国是一个“考试大国”,以高考为代表的招生考试制度,在选拔优秀人才、维护社会公平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惟分数评价的招生制度在保证公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人才选拔上科学性不足的问题,引来一定的批评与争议。

  其实,近30年来高考改革从没有停止过,只是之前的很多改革,都是局部“手术”,或者是考试改革,如3+X、文综理综等,或者是录取改革,如加分、自主招生制度等。此次高考改革方案,是第一次从计划编制,到考试、录取、管理等全方位进行系统化设计的改革,这也是方案最可贵的一点,系统考虑才可能达到最大公平与最大科学。

  从整个方案看,有两个思路是很清晰的。

  首先,调整衡量人才的“尺子”,最大可能地实现科学选拔人才。这一点一直是高考改革的焦点与难点,也是长期以来高考被诟病的核心。新方案中,无论是在考试环节,成绩由高考与学业水平考试两部分组成,后者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三门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还是在录取环节,强调综合评价,逐渐取消分批次录取,过渡到一次录取,都是为了形成既具个性又全面的评价机制。

  但这把尺子无论怎么改,都不能也不应影响公平这条底线,这也是我国现存高考制度的优势与根基。

  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从招生计划编制开始,就强调要根据报考人数等因素合理制定计划,严格控制部属高校在属地的招生比例,并向西部与落后地区倾斜。这一做法,应该说是从根本上确保社会各个阶层的机会公平,也是从另外一个侧面去化解异地高考这个社会难题。对此,方案还提出了明确的可考核目标,即把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目前的6个百分点的差距,到2017年缩小到4个百分点。

  在考试上,明确提出从2015年开始逐渐扩大使用全国统一命题,在目前全国地方23张考卷的背景下,实际是在确保命题水平与尺子的统一性。在录取制度上,减少加分项目、改革自主招生,也是为了确保公正。在录取的过程中,建立录取申诉制度,并明确要求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实际上这是要求校长对录取结果永远负责。在监督上,除了行业监督外,特别提出了社会监督,以及“阳光工程”,把所有能公开的都全部公开,置于人民监督之下。

  高考是教育的“指挥棒”,高考改革本是一个教育问题,但在中国这个高度关注子女教育的国家,高考改革就直接关乎千家万户的利益,因此,高考改革注定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但同时,高考的改革,一直是在公平与科学之间做艰难的平衡,是在做一道难解的改革试题。修改衡量人的“尺子”,试图让尺子更科学、更宽、更柔的同时,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尺子的刚性,增加了舞弊的空间与风险,带来公平性的风险。但是过度强调公平性,则强化了惟分数在选拔人才上的科学性不足。高考改革启动以来,社会各界的很多观点几乎是对立的,比如全国实行统一考试、统一分数线录取,或者主张学习美国,把招生权下放给学校,综合评价录取。无论哪一种主张,都有其道理,只是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做好艰难而谨慎的平衡,两利相较取其大,两害相较取其轻。

  正因为是如此艰难的抉择,可以预见,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也可能会引起各种非议与批评。但任何一项政策,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作为一项复杂的重大政策,能迈开步子,就是一个胜利。我们期待相关部门在一些非议面前敢于担当,也期待社会各界对包括高考改革在内的所有改革给予宽容和支持。



考试招生改革时间表

  招考要点

  ●明年起高校招生批次将逐步取消

  ●中西部人口大省录取率将提高

  ●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人数将增加

  ●今年年内出台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2015年本科高职学分有望互换

  ●明年起实行自主命题省份将减少

  新京报讯 昨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此次高考改革将在上海、浙江省先行试点。而公众也能从国务院公布的《实施意见》中抽列出教改“时间表”。

  今年,上海市和浙江省将分别出台新的高考方案,今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将率先实施新方案,高二高三继续实施现行高考方案。据了解,北京因未列入“试点”地区,仍实行现行高考方案。

  沪浙今秋入学新生将遇高考改革

  今年是此轮改革的“开局之年”,重点就是建立改革基础。作为试点地区的浙江、上海,根据上海市教委负责人表态,或将同时公布各自“试点方案”。

  这两个省市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就将开始实施“方案”,而两省市的高二、高三考生和其余省份的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将继续实施现行高考办法。

  上海、浙江试点效果将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意见》要求,各省(区、市)要结合实际制订本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经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

  上海教委加班至凌晨赶“试点方案”

  两地“试点方案”进展如何?昨日,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上海高考改革的具体方案还正在修改完善中,“昨天晚上加班到凌晨3点”,并将按规定程序报批。

  上海市教委官方微博则透露,方案将对考试内容形式、招生录取机制、监督管理机制等进行综合改革,推进实施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公布时,上海也会和浙江协调具体情况,“两个兄弟省份将同步发布具体的高考改革方案。”上述上海教委负责人说。

  而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浙江的高考改革方案已经在教育部审批阶段。

  ■ 追访

  为何改革试点选择沪浙?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杨东平分析认为,这是因为浙江、上海具备相应的改革条件,地方也有改革积极性。

  例如,浙江从2011年开始试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办法。这种招生模式是高校将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测试(特殊才能测评)和高考成绩按一定比例合成综合成绩,按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对考生们来说,即使高考中“小有失常”,没能考上相应批次分数线,只要在高校自主操作的综合素质测试中表现良好,仍有机会在提前批次中被心仪的学校录取。

  这与这次高考改革方案中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有相似之处。

  ■ 近期措施

  ●年内出台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将抓紧制定配套文件。

  考试方面,今年年内,教育部将出台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及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

  而在录取机制方面,今年底,要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本科高职学分有望互换

  根据意见要求,2015年教育部将研究出台学分互认和转换的意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

  高职院校招生中,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要在2015年,占到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

  ■ 北京落地

  北京未纳入高考改革试点城市

  京城考生仍按现行方式高考

  新京报讯 北京何时开始进行高考改革?昨日,北京市教委回应称,因为北京市未列入高考改革的首批试点地区,所以高考政策暂不调整。

  今年的新高一学生毕业时仍按现行高考方式进行。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也于昨日透露,除浙江、上海两个试点省市外,其余省(市、区)的高中生将按照现行高考方式进行。

  “因为北京市未列入高考改革的首批试点地区,所以高考政策暂不调整。”昨日,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将按照教育部的总体部署,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出台改革实施方案。

  【猜想1】

  北京或将减少属地招生?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要求,部属高校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将调出的指标主要用于中西部及入学机会偏低的地区。

  而北京市教委负责人昨日也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北京将在改进招生计划分配上进行改革。2015年,部分本科一批招生学校在京招生时,将把一定比例的招生计划定向投到生态涵养发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以提高这些地区升入本科一批高校的学生人数。

  不过,据新京报记者独家获悉,北京市教委向市属高校下发的2014年招生计划“建议人数”显示,今年北京市属高校的京外招生计划“稳中有降”。

  虽然清华、北大、人大等名校今年在属地北京招生计划比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缩减,但从实际录取结果来看,减少属地招生的效果并不明显。

  “属地招生减少的是具体计划数,是国家指导意见。”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明年高校能否控制属地招生比例,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个究竟。

  【猜想2】

  北京高职生不参加统考?

    昨日,北京职业教育学会会长李壑向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中职生也可以社会考生身份参加高考。但课程设置的不同,导致中职生参加高考时,使用与普高生同样的试卷,会“比较吃亏”。

  所以,本次《意见》中提到的,高职院校考生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以及普高生报考高职院校需要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等内容,可以视作为“对中职生更加公平”。

  崇文门中学是北京市唯一一所职普融通校,校长刘福盛表示,该校学生是普高学籍号和职高学籍号两者兼备,“高三时由学生自由选择,是参加普通高考还是选择单考单招。”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式。

  此外,刘福盛还透露,今后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可能会将学校改为劳动技术型和综合型两种,所以高中阶段受到职业教育的学生,可能会更容易升入对口院校,比如在崇文门中学接受过三年航空特色专业教育的学生,毕业时若挑选航空类院校,就会有更大的把握。

    原标题:高考改革沪浙先行 北京适时出方案


   中国台湾网9月4日常州消息 日前,江苏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组织28名骨干教师赴台湾大仁科技大学交流培训。整个12天交流培训紧张而充实,每天授课6小时以上。授课教师教育教学经验充足,专业知识精深,信息化手段运用熟练,教学态度严谨。受到了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骨干教师一致好评。

  培训期间,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围绕“两岸职业教育”、“专业与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学生活动与管理”四个板块,安排了“两岸教育发展的比较与异同”、“台湾技职教育的发展”、“教学品质保证与教师评鉴”、“互动体验式融入教学”等12个专题报告,还参观了2家企业,相关专业举行了深度交流。通过学习培训,学员们感受到台湾大仁科大的职业教育水平和教师专注教学、主动研究课程,积极应对时代、社会的变迁,改变自己赶上职业教育的发展值得借鉴。

  台湾大仁科技大学位于台湾省屏东县。成立于1966年,原名大仁药学专科学校,以举办五年制专科(招收初中后毕业生)为特色。1999年升格为大仁技术学院,2005年升格为大仁科技大学。学校以药学为特色,培育智慧生活、观光旅游等重点专业。学校校园建筑朴实无华,校园景观以“幸福”为主题,布局精巧、独具特色。



    柳州的职业教育应从英国学习些什么呢?1日上午,柳州市教育局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举办“英国现代学徒制交流报告会”,旨在拓宽柳州市职业教育发展国际化渠道,为实施《柳州市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行动计划》提供理论交流支持和引导,加深柳州市各职业院校领导对外国职业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以提升柳州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本次交流会邀请了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学徒制顾问&瑞尔学徒制公司首席执行官黛比女士(Debbie Shandley),她介绍,英国现代学徒制起源于英国保守党政府1993年的政府预算报告,在该报告中政府宣布了现代学徒制计划。为了帮助青年人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平稳过渡,改善熟练工的市场供给状况,英国政府于1993年制订了现代学徒计划,给予政府资金资助,将这种建立在传统手工业基础上的职业培训制度向一些新兴行业扩展,并把学徒培训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结合起来,使学徒培训的质量评价有了可靠的依据。这一计划于1994年在14个行业中试行,1995年扩展至54个行业部门。英国的学徒制分三级:中级学徒制、高级学徒制、高等学徒制。在英国,有1.4万个不同的工作角色适应现代学徒。

    在中国,类似的“师徒制”也被应用于我国许多专业的教育教学,取得了不错的育人效果。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条件的变化,“师徒制”在职业教育中逐渐褪色,取而代之的是职业教育的教育方式,这种普及式的教育培养出更多技术工人,却不利于一些“手把手”技术传承。为此,柳州市教育局通过交流会议,着手对师徒制模式的理论探讨,以及在企业与学校推行师徒制,从而解决当前职业教育中的许多瓶颈和突出问题,为当前中职教育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路。

    原标题:柳州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 借鉴"学徒制"突破职教瓶颈


    中国甘肃网9月4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 根据省政府日前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今后我省每年将结合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积极推进教育扶贫工程,从今年开始,每年对20万名以上青壮年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到2016年实现新增“两后生”技能培训全覆盖;2020年实现所有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此外,我省还将加强职业教育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到2020年,省内每所职业院校至少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1所以上优质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全省每年选派50名职业院校骨干教师赴国(境)外培训,支持20所职业院校与国外优质职业院校进行实质性合作,支持30所职业院校与承揽海外大型工程的企业联合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

    原标题:甘肃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每年培训20万青壮劳动力


    多彩贵州网讯 9月2日,在第七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召开之际,中国—东盟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峰会在生态会议中心举行,中外教育界的众多专家学者,就职业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论坛现场

  谢里夫丁·萨利赫: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需要国家支持

  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区域中心主管谢里夫丁·萨利赫介绍,在准备2015年的东盟经济共同体(AEC)时,特别是在学生和工人流动性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成员国已涉足改善他们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的连通性。

  同时,这些工序都在努力改善有关职业标准和资格机制。这样将有助于推动建立确保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的服务基准,保证了雇主雇用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也保障了全国职业教育质量保证框架的发展。通过国家的介入,职业教育的质量与学生的就业得到了保障。


论坛现场,参会嘉宾记录峰会精彩瞬间

  杨进:发展中国家青年失业率为何居高?

  对许多毕业生来说,毕业也就意味着失业。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失业人数一直居高不下?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杨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许多毕业生获得的资格和技能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相匹配,职业院校学生缺乏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

  杨进表示,学校往往重视基础和专业知识培养,却忽视了合适的职业指导,毕业生并没有合理管理个人就业期望的意识。书本上学习的东西很多,但却缺乏取得初步工作经验的机会,例如实习、见习以及假期工作等。另外,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忽视了“软能力”,包括社交、人际、上进心、批判性思维能力、信息沟通能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能力等。“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发展中国家青年失业率居高的原因。”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杨进以《荀子·儒效》中的这句话,结束了他在中国—东盟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峰会的演讲。

  刘宏杰:改革中的中国职业教育

  今年的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教育部职成司综合处处长刘宏杰表示,将打通学生“中职+专科+本科+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搭建多次选择、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立交桥”,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建立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制度。同时落实政府职业教育职责,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管保障。保基本、促公平,加大对农村、民族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创造公平就业和发展环境。

    原标题:落实教育保障服务 中外教育专家把脉职业技术教育


    教育国际化轰轰烈烈,但深度、广度仍有待开拓。91日,深圳市市长许勤调研深圳职业教育发展时,就提出要坚持市场化、国际化。那么,深圳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取得哪些成就?又面临哪些瓶颈?南都记者日前进行了走访。

    91日,新学年开学,深圳市市长许勤率队调研深圳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并主持召开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座谈会。

    许勤一行先后来到龙岗职业技术学校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地调研,并在座谈会上听取了市教育局、人力资源保障局的汇报,以及深职院、深圳技工学校等职业院校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许勤发言时强调,深圳要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坚持市场化、国际化,要加强与德国、瑞士等先进国家的交流合作,充分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先进理念,走出具有深圳特色、国际化的职业教育办学之路。

    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而深圳提出的三化一平台战略,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国际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也是必由之路。

    高职

    与多所境外高校展开教学、科研合作

    目前,深圳的高职院校在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方面,有了较多探索。

    如本次许勤调研的深圳信息学院,不久前就与加拿大谢尔丹学院签订合作意向书。双方就各自学校的办学成绩进行交流,并就数字资源库动漫课程的共同开发和引进,学生短期交换、师资培训和引进、“3+2”专升本等项目进行探讨,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校方表示,将在国际化方面两步走:第一步是把海外先进的东西引进来,包括一流的教育教学理念、办学质量标准、课程和职业培训等优质教学资源、优秀师资、留学生等。引进来后重在消化和内化;第二步是走出去,一是利用学校品牌和专业优势与跨国集团、大型企业合作共育人才。二是力促师生海外学习。三是输出优质教学资源。

    目前,该校已与英国兰开夏中央大学、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等开展合作,还成为中德职教汽车机电合作项目的试点院校。

    深职院则先后与境外近60所高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在教学、科研及师生交流等方面开展广泛的交流。该校不仅将国际型企业的先进技术标准引入课程,也引进与开发了一批国际通用教材。一些专业,比如网络互联技术(英语)、专业项目实训(日语)、首饰英语、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等25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与澳洲T A FE北悉尼学院合作开办的国际商务(中澳合作)专业则实现了全英文授课。

    2004年起,深职院开始招收港澳台和国外留学生,现有数以百计的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在该校学习。从1997年起,学校先后与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的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开辟赴这些国家留学深造的渠道。学校官网称,迄今为止,经该校国际教育部推荐赴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留学的人数已达700多人。

    中职

    起步较晚,校企合作培养高端技能人才

    相比之下,中职领域的国际化起步较晚,目前既面临巨大的机遇,也面临一些瓶颈。

    有中职学校校长介绍,目前深圳市一职、二职、博伦职校、宝安职校和华强职校等,都在教育国际化方面有所探索,但合作的层次和程度有所不同。市一职国际部主任张江宏说,学校从2007年成立了国际班,对接新西兰的职业院校。学生在深圳就读的两年半里,可以学习到一些合作院校认证的课程,积攒学分,毕业后经过英语考试,就可以直升国外的合作院校,攻读大专、本科乃至硕士。读完大专大约只要1年,读完本科要两年半到三年。张江宏说,该校已经向新西兰合作院校输送了100多名学生,不少拿到了学士学位。目前学校三个年级有4个国际班。

    与市一职的合作模式不同,最近宝安职校拿到一个大项目。那是由教育部职成司牵头的数控专业校企合作项目。具体而言,就是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些优质职业学校,与世界机床行业排行第一的德马吉森精机公司合作。全国共有300所职校申报,经教育部评审有120家进入答辩环节,最后确定20所院校。宝安职校是全国入选的9所中职学校之一。

    “这个项目有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培训国际化、高端师资,第二是培训学生,到国外顶岗实习,第三是在我们校内建一个车间。学校机电部副部长卓良福说,7月份校企签约后,该校两名老师已经开始培训。明年2月份教师培训完成,将对学生进行培训,并于明年秋季选送到德国德马吉森精机公司顶岗实习。半年后,德马吉森精机将把学生推荐给全球的数十万客户,这些都是高端的工作,工资高、社会地位也高。而且,在德国半年实习的全部经费,由企业承担。

    在前日许勤参加的座谈会上,卓良福代表中职教师发言,他也听取了市长对于职教国际化的指示,市长也说,职业教育发展要瞄准一流,培养高端人才。确实,深圳职高的学生,就业意向并不强烈,如能为他们提供一条深造的路,培养成高端技能人才,那是非常理想的。市一职校校长蔡茂洲也表示,学校的国际合作不能简单化,要进一步深入并往高端发展,要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师资、课程,也要学习他们的培养理念。 

    瓶颈

    “校热企冷现象普遍存在

    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有着巨大的空间和机遇,但同时也面临一些瓶颈。不少职业学校的负责人都提到 ,由     效益、实习安全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均明显不足,校热企冷的现象普遍存在,校企合作出现梗阻。希望政府进一步深入调研,采取一些激励企业积极参与的政策或措施,有效破解校企合作梗阻难题。

    “其实,国外的很多优秀企业还是看得比较长远,有培养、储备高端人才的意愿,而且中国成为全球范围内非常重要的市场,他们也乐意从中国学校中选择人才。卓良福认为,深圳市政府可以搭建平台,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促进德国、瑞士等地的优质学校、企业,与深圳的职校开展校企校校企合作。如果由政府与政府互动来推进,会比单个学校与学校之间接触,更有效率。

    此外,卓良福建议深圳市出台一些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优惠政策,为职业教育的国际间交流提供扶持或者便利,比如在教师出国培训方面提供经费支持等。


    人民网9月4日北京电 “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考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到2017年成为主渠道。”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加快推进高等职业院校的分类考试是这次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

  在今天上午中国政府网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

    林蕙青说,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担负着培养多样化的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职责。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34.5%,全国共有近2500所高等学校,其中高职院校1300所。在这样的背景下,将高职院校的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既有利于适应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选拔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也有利于一部分学生尽早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减轻高考的备考负担。

  林蕙青表示,关于这项改革,近些年已经有一些省市开展了改革试点,在试点基础上要加大改革的推进力度。具体的改革举措有几个方面:第一,高职院校的考试招生在考试方式、内容、时间上与普通本科院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评价方式。考生如果参加了分类考试,并且已经被确定录取之后,确实可以不参加高考。第二,我明确了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院校毕业生参加考试的方式。中职院校毕业生报考高职,参加由省(市)或者学校组织的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部分的考察就使用其高中学业考试的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第三,考虑到考生的心理和一些需求,我们继续保留考生通过参加普通高考进入高职院校的通道。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考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到2017年成为主渠道。

    原标题:2017年分类考试将成为高职录取主渠道


    编者按:暑假期间,各省、市教育行政机构,以及学会、协会等单位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校长、教师培训班。本网记者也跟随一些培训班进行了报道。随着培训班的进行,陆续收到数百份校长、老师写来的心得、思考和感悟,其中不乏启迪性、方向性、创新性的观点和论断。编者现将部分校长、教师的精彩观点与读者分享。



山东省国家中职示范校校长“领导力内涵建设”研修班学习体会

日照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校长 李世昌 



    2014年8月5—8日,我参加了联想—山东省国家中职示范校校长“领导力内涵建设”研修班。虽然研修班时间是短暂的,但内容十分精彩,引经据典、谈心交心,无不使我产生共鸣。此次研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层次较高,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回顾几天来的学习,收获颇丰,感慨很多。通过本次培训,切实拓宽了与行业企业交流和分享的视野,找到了一些提高校长领导力内涵建设的思路和方法。现就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校长要做善于学习者
    观念是金,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有思想的校长。校长要善于抓住机遇,站在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全面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现代理念和国际视野,充分认识自己的责任,为办好现代职业教育而思,为职业学校发展而谋,充分发挥校长在学校的核心主导作用,使自己成为一面旗帜,引领凝聚教师群体。而要做好这些工作,校长只有勤于学习,才能做到办学有思想、工作有措施、改革有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学习,要把学习当作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必需。不断学习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和理论依据,学习教学改革理论,学习名校名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经验。看书读报是学习,听课参观是学习,校际交流也是学习。当然不仅自己学习,还要引导全校教职工学习,创设学习型校园,营造学习气氛,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并指导改革实践。
    二、校长要做文化人
    办学的最高层次是文化办学。文化是一种积淀、文化是一种情结、文化是一种凝聚、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文化办学是经验办学的超越,要注重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校长不仅要成为思想者,而且也要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人。和有思想的教师交流,才会使校长的思想不断丰富,不断化为办学实践。文化人是研究者,校长还要成为研究者,要把职业教育作为一项事业来做。要研究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办学特色,不断探讨改革创新的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和实践基础,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要习惯于在研究状态中工作,在工作状态中研究。
    三、校长要做敢于改革创新的人
    校长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职业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树立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观、学生观。以科研为先导,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倡导学校和教师改革创新出效益。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要以“质量立校”,以“科研兴校”,在学校改革创新的基础上,汲取名校长的办学理念,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从而带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使学校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为学校的发展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真正把职业学校办成“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学校。
    四、校长必须认真抓班子带队伍
    校长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当好主管不主观,总揽不独揽,处理事务果断不武断。校长要善于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容人之过、护人之德。工作中对班子成员要信任,不猜疑,要包容大度。对教职工要多关心,与人为善,为他们的人生出彩创造条件。要有原则性,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一个优秀的校长不应成为全校做事最多的人,而应成为全校做事最精明的人。校长要走出经验管理的泥潭,迈上科学管理的台阶,步入文化管理的殿堂,使自己的管理更高效。
    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和许多特色非常突出的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交流,感受到了他们重视教学质量,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所收到的巨大成功。他们的成功经验、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精细的管理都使我深受启发,对示范校建设的认识也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同时更打开了思路,拓宽了视野,提升了认识,对我校长远发展有了更多理性的思考。职业教育是一种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职业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职业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活力在于创新。我们都知道:学校的发展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状态,如何让我们的智慧、胆气凝集成无穷的力量,投入到学校新一轮的发展中,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与职业教育艺术之间找到平衡点,需要我们静心地思考与抉择。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校长角色有了更多的感悟:
    感悟之一:校长要学会选择。首先,对校长的角色要有清晰的认识,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显然,“领导、管理、行政”三者的关系有待厘清:领导,做正确的事;管理,正确地做事;行政,把事做正确。把握三者的关系和尺度,是校长要研究的一门学问。“课程如何设置?教师怎样发展?学校去向哪儿?”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那些影响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问题上。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根据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选择并抓住适合学校发展的机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繁琐的工作中,弄不清职责,分不清方向,日复一日地陷入忙碌之中,收获是什么?可想而知。
    感悟之二:学校要寻求突破。面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和国示范校内涵发展的需求,学校如何在适应环境中,找到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这是对教育理念和管理智慧的考验。如何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模式,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积极主动地寻求新突破口,促进新发展,成了重要的命题。凝练学校文化、改进领导方式、加强教学改革、研究课堂转型,对我们而言,不仅是胆气,更是智慧的考量。
    常言道:“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职业教育者都需要“智慧、爱心和胆识”,愿我们大家共勉,在压力、艰辛的背后体会职业教育与幸福的真谛,“职业教育能让人幸福,这才是职业教育的本源”。







    国内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相反一些特色专业学生成为香馍馍,笔者认为,国内职业教育仅仅是职业专业培训教育,并没有涉及到营销、品牌、经济研究的培训教育。笔者建议国内职业教育需开始营销课、品牌课、经济研究课,拥有这三种功底的职业生就会如虎添翼,对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

    大学商学院谜于过时案例教学、经管学院谜于经济学教科书教学,均于生活脱节,如果重点研究生活就业中的经济研究,辅助学习商学院、经管学院的教科书,这种学生毕业后,能够有研究功底,能够促进企业创新。

    笔者通过研究中欧洲艺术学院和欧洲奢侈品牌后,发现欧洲艺术学院培养的是综艺设计师,而中国培养的是文艺设计师。文艺设计师就是只知道整天在纸上画图的学生,而综艺设计师除了培训纸上画图外,还培训营销。这就是中欧艺术学院的差异。

    笔者今年夏天与欧洲艺术高等学府交流时说,欧洲艺术学院仅仅培养综艺设计师是不够的,还需要培训品牌设计师、经济研究设计师,设计师如何打造品牌,是对自我的一种超越。笔者通过对奢侈品牌的研究,发现极少数奢侈品牌艺术总监是能够打造品牌的。但是,笔者至今没有发现奢侈品牌艺术总监是经济研究专家。不过,奢侈品牌的一些艺术总监之所以成为品牌设计师,主要不是学校学习的,而是后天努力学习得来的。

    大家想想看,你们培养职业学生就是具体的行业产业,没有这个行业的商业、营销、品牌、经济研究,总觉得这种培训就像填鸭式学习。

    国内一些服装设计师之所以没有国际视野、国际品牌、国际影响力,主要就是他们现在仅仅停留在综艺设计师的水平,还在摸索品牌设计师,对经济研究设计师根本是闻所未闻。同样,这种设计师思维,造成中国服装品牌没有国际化视野、没有国际品牌、没有国际名牌,造成国际化失败。波司登伦敦、美国接连失败,雅戈尔、杉杉没办法国际化。

    也正是中国服装品牌没有国际化视野、没有国际品牌、没有世界名牌,导致中国百货商厦、购物中心的主力店缺乏国产品牌,基本上被洋品牌垄断。

    很明显,职业教育上的短板直接影响中国设计师水平、企业家水平、企业品牌、零售业态、产品竞争力利润率品牌,那么也影响中国经济转型的推动力、速度。

    职业教育影响的并不仅仅是学生就业,而是国家经济转型、品牌、人才、产品利润率等等,这些,中国的教育部长恐怕还不了解。

    中国预计到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专科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市场规模分别为675亿元、834亿元、1450亿元,整个学历职业教育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但是,国内把职业教育止于就业,而非从营销、品牌、经济研究方面继续投入培训,笔者建议,职业教育学院需要提高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含金量,就需要从这三个方面突围。否则,就演变成粗放型职业培训了。

    如果中国职业教育能够开设营销、品牌、经济研究辅助课,那么中国创新人才就会批量生产了,而非现在的培训技术熟练工,这是不同档次的职业教育水平。

    作者简介:吴东华,知名经济专家,预测欧美元趋势第一人,第一经济整合专家,服装战略专家,印度经济专家,外贸专家,世界经济专家,前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经济研究员前商务部中国企业走出去研究中心顾问战略文章百度可搜《有机肥如何超越积分联盟跨界营销》、《中国设计师作品如何撬动全球》、《中国服装成世界品牌须破4大情结》、《家族企业二代接班市值为何缩水60%?》。吴东华已经指导过美国大使馆、伦敦ARM国际、法国国立高等应用艺术学院、巴黎奥利维尔时尚设计学院、德国《明镜》等国内数十家机构。【吴东华经济诊所】可以指导省市经济、企业、服装设计、销售、品牌脱困,同时欢迎困境企业邀请加盟,指导其打造成国际品牌、国际名牌详见吴东华网易官博。写于201494日。

    原标题:职业教育需设课营销品牌经济研究


    2014年以来,职业教育改革备受关注。5月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6月底,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并就加快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今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教育部(微博)副部长杜玉波、刘利民,部长助理林蕙青介绍《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据此,市场人士认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以及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将成为核心内容。而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给予的职业教育人数指引,预计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专科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市场规模分别为675亿元、834亿元、1450亿元,整个学历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合计约2959亿元。分析人士表示,在政策加码市场空间广阔的刺激之下,未来职业教育改革主题有望接力教育信息化和在线教育。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速教育改革步伐

    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众期待多年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终于开启了。

    从目前已公开的信息看,此次改革主题再一次指向公平。一是强调要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微博)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二是没有局限于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而是采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提法,其中强调包括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三是着眼于体系建立,通过深化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通过《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味着教育体系的改革将加速开展。而鉴于管理层今年来多次表态提及职业教育改革,预计此次《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很有可能是后续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一大步骤。

    职业教育千亿规模待挖掘

    今年5月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6月份,教育部等六部门又联合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由此可见,高层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而观察此次职业教育改革政策,有三大特点:一是领导层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二是改革力度前所未有,三是部门协作程度前所未有。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有59个国务院部门和9个行业组织参会,预计在各方协调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正迎来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48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3.5亿人次。此外,《规划》还提出创新民办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社会力量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

    分析人士表示,此次职业教育改革的力度空前,预计未来将有政策落实细化,包括法律体系、考试制度、办学类型、课程设计等方面,职业教育改革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教育体系改革的主旋律。

    应该说,职业教育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涉及多个细分子行业。按照教育目的来划分,可以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包括职业技能培训、专业认证考试培训等;按照培训内容来划分,则可以分为语言培训、IT培训、会计培训、法律培训以及艺术培训等。其中,英语、IT网络和会计是职业教育最为重要的分支领域之一。

    《2013年中国早教培训领域市场分析报告》的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英语培训市场的规模突破300亿元,其中成人英语教育为105亿元,占整个行业规模的30%。据东方证券估算,在线成人英语教育的渗透率约为10%-20%左右,即介于10-20亿元的规模。与此同时,根据IDC的数据,2013年中国IT培训市场规模约为77亿元,而计算机图形、网络营销培训的市场规模分别为28亿元和9亿元;预计到2017年,IT培训、计算机图形网络营销的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120亿元、44亿元以及15亿元。

    整体市场空间方面,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给予的职业教育人数指引,预计到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专科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市场规模分别为675亿元、834亿元、1450亿元,整个学历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合计约2959亿元。

    原标题: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职业教育千亿市场引角逐


   新华网南京9月4日电 “以前我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是职业教育让我找到了人生目标,并帮我实现梦想。”拉萨首个宝马4S店售后服务部主管白玛罗布至今难忘南京的职校经历,“老师不仅教我们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更像阿爸阿妈一样关心我们的生活。”

   白玛罗布是南京职教援藏的数百名直接收益者之一。2007年,南京金陵中专和新成立的西藏墨竹工卡县职教中心开展“2+1”合作办学,即第一年当地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后两年在南京学习专业技能,毕业合格将获得中专文凭。

   这次合作改变了当地没有职业教育的历史,也改变了数百名西藏学生的命运。

   “当时办了汽修和旅游两个专业,首批接收了99个学生。”金陵中专校长姜峻回忆起首批不远万里来南京求学的西藏学员,至今仍被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所感动。为了满足墨竹工卡县发展旅游的实际需求,学校在旅游班专门开设了影视后期制作和平面设计等课程。

   能否顺利就业是检验职教合作成败的关键。姜峻告诉记者,基于和宝马公司的长期合作,首批汽修专业毕业生大多进入拉萨首个宝马4S店,并迅速成长为技术、销售等领域骨干。而旅游专业毕业生则带着学校提供的影视设备和创业资金,回到西藏当地实习创业——在墨竹工卡职教中心开办墨竹校园电视台。他们在短短7个月里就摄制了18期《墨职周闻》和13部影视专题片,受到家乡父老乡亲的热烈欢迎,制作的婚庆光碟被乡亲们抢着看,有的光盘都看坏了。

 “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是职业教育给了我最初的动力。”2010年,益西曲珍等17位毕业生一起被墨竹工卡县宣传部全盘接收,创办了第一个西藏县级电视台新闻栏目,制作了数百期汉语新闻和藏语新闻,多条稿件被拉萨电视台选用。

   2009年8月,金陵中等专业学校墨竹工卡分校正式成立,双方的合作进一步深入。2010年开始,在国家统一部署安排下,金陵中专每年接收100名藏族学生,需要学习汽车修理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职教合作不仅让藏族学生圆了就业梦,还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2011年,在老师和同学的支持下,学员单增从众多的竞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12个“青奥执行主席小顾问”之一,并担任《青奥工作简报》的主编。

   “能够担任青奥会的小顾问,是我一生最值得骄傲的事。”单增带领西藏班学生一起编辑简报,并深入车站、广场、社区宣传青奥,引起了极大反响。

   “职教援藏把教育、就业和文化交流紧密结合起来,为当地培养了急缺的各类应用行人才。”姜峻说,几年来,学校近200名西藏学生顺利毕业、就业,目前还有200多名西藏学生在读,“我们配备了最好的教师团队,帮助他们每一个实现自己的梦想。”

    原标题:南京职教为数百名西藏学生“圆梦”

 近日,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14年陕西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圆满结束,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4年陕西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获奖名单的通知》(陕教高〔2014〕18号),在信息化教学设计赛项中,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张保林老师的《超声波检测锻件时缺陷的定位定量分析》、袁惊滔老师的《螺纹》获一等奖,马艳老师的《变电站中央信号回路》、付兴娥老师的《凸轮廓线设计》获三等奖;在信息化课堂教学赛项中,王化冰老师的《电动机联锁正反转控制》获三等奖;在网络课程赛项中,刘洋老师的《铝合金铸件铸造技术》获一等奖。  

 本次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设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网络课程等三个赛项,有力促进了省内兄弟院校间信息化教学及教育技术方面的交流。来自全省19所高校选送的70件作品参加了比赛,共评选出一等奖7件、二等奖11件、三等奖18件。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