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成函〔2018〕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单位: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将于5月至6月在天津主赛区和北京、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岛、宁波等22个分赛区举行。现将大赛组织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详见附件1)及大赛实施方案(详见附件2、3)印发给你们,请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大赛开幕式定于5月6日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在天津举行。天津比赛期间,还将同期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表演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博物馆展示交流、全国大赛获奖选手就业洽谈会等重要活动。
关于大赛开幕式的有关事项由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另行通知。
附件:1.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织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2.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常规赛项实施方案
3.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行业特色赛项实施方案
教育部
2018年4月27日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织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主 任:陈宝生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张国清 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
委 员:孙 尧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陈浙闽 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曹小红 天津市副市长
(待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徐南平 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陈肇雄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陈改户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
顾朝曦 民政部副部长
余蔚平 财政部副部长
汤 涛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王春峰 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
翟 青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
易 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刘小明 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田学斌 水利部副部长
张桃林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李景龙 商务部人事司司长
李 群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曾益新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
王浩水 应急管理部党组成员
刘 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
曾丽瑛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
董志毅 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
王志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洪天云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田 辉 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
傅振邦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方乃纯 中华职业教育社党组书记、总干事
刘占山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王 伟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党组成员(正部长级)
于清笈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
范顺科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
曾 坚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务副书记
何黎明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
孙瑞哲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
王虹桥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
秘书长:王继平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常规赛项实施方案
一、大赛名称: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二、比赛时间:2018年5月-6月
三、比赛地点:
主赛区——天津。
分赛区——内蒙古、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岛、宁波。
四、主办单位: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部门。
五、比赛分组:中职组、高职组
六、比赛项目:比赛项目涵盖74个大项(76个分赛项)。其中,中职组30个大项(32个分赛项);高职组44个大项(44个分赛项)。
七、大赛具体报名通知及各赛项规程由大赛执委会另发。
八、报名资格:报名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单位组队。以计划单列市为单位报名仅限中职项目。中职组参赛选手须为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籍学生;高职组参赛选手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籍专科学生。本科院校中高职类全日制在籍学生可报名参加高职组比赛。五年制高职学生报名参赛的,一至三年级(含三年级)学生参加中职组比赛,四、五年级学生参加高职组比赛。中职组参赛选手年龄须不超过21周岁;高职组参赛选手年龄须不超过25周岁,年龄计算的截止时间以2018年5月1日为准。凡在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的选手,不能再参加同一项目同一组别的比赛。团体赛不得跨校组队,同一学校相同项目参赛队不超过1支;个人赛同一学校相同项目参赛人数不超过2人。团体赛参赛队、个人赛参赛选手均可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须为本校专兼职教师,团体赛每队限报2名指导教师,个人赛每名选手限报1名指导教师。
九、分赛区组委会名单由大赛执委会另发。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行业特色赛项实施方案
一、大赛名称: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二、比赛时间:2018年6月
三、比赛地点:北京、天津、山西、辽宁、浙江、湖北、重庆
四、主办单位: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部门。
五、比赛组别:中职组、高职组
六、比赛项目:共8个赛项。其中,中职组1个;高职组7个。
七、比赛具体报名通知及赛项规程由大赛执委会另发。
八、报名资格:报名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单位组队。以计划单列市为单位报名仅限中职项目。中职组参赛选手须为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籍学生;高职组参赛选手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籍专科学生。本科院校中高职类全日制在籍学生可报名参加高职组比赛。五年制高职学生报名参赛的,一至三年级(含三年级)学生参加中职组比赛,四、五年级学生参加高职组比赛。中职组参赛选手年龄须不超过21周岁;高职组参赛选手年龄须不超过25周岁,年龄计算的截止时间以2018年5月1日为准。凡在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的选手,不能再参加同一项目同一组别的比赛。团体赛不得跨校组队。团体赛参赛队、个人赛参赛选手均可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须为本校专兼职教师,团体赛每队限报2名指导教师,个人赛每名选手限报1名指导教师。
九、分赛区组委会名单由大赛执委会另发。
近日,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规定》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2002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02〕12号),该文件对推动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
一是职业学校职业指导面临新形势。习总书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知行合一。”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些精神赋予了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新的内涵和时代新要求。
二是职业指导具有较好的实践基础。自2002年出台职业指导意见以来,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进展明显,多数中职学校都设置了相应工作机构,配备了工作人员等,有力地推进了职业指导工作。
三是职业指导需要规范和加强。与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相比,总体上看,职业指导工作仍然比较薄弱,各地各校工作不平衡,职业指导的针对性不足,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亟需进一步加强改进职业指导工作。
2.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规定》的研制过程。
答:这个《规定》研制历经两年多时间,大致包括四个阶段。
一是起草初稿。在全面梳理职业指导工作现状,以及进行职业指导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职业指导规定草稿。
二是研讨修改。组织专家先后多次召开研讨会,反复研讨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
三是征求意见。广泛征求意见,书面征求部内相关司局、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意见,面对面听取各地及有关学校的意见等。吸纳各方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审议稿。
四是报送审议。按程序呈送审议。
3.《规定》主要有哪些内容?
答:全文共七章30条,包括总则、主要任务、主要途径、师资队伍、工作机制、实施保障、附则。总则包括制订依据、总体要求、基本原则等。主要任务包括开展学业辅导、开展职业指导教育、提供就业服务、开展职业生涯咨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途径包括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信息化平台、个性化指导方式、供需见面会等。师资队伍明确了配备专兼职教师,鼓励选聘行业职业兼职教师,明确了指导教师的职责。工作机制部分,明确了校长负责制,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考核评价、就业统计公告、宣传展示等。实施保障从经费、环境、资源、科研等方面明确相应要求。
4.与之前《意见》相比,此《规定》有何新特点?
答:此《规定》体现四个方面特点:
一是以十九大精神为统领,贯穿一条红线。文件通篇贯穿十九大精神这一条红线,在总则、任务、途径、工作机制等部分予以充分体现。如总则中提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工作目标和任务包括“扩大优质职业教育供给”“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质量意识”;在工作机制中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些都直接体现了十九大新精神、新要求。
二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制订职业指导工作规定的基调是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提升职业指导工作质量和专业化水平。制订过程中,我们继承吸纳了教育部此前出台的《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中理论上比较成熟、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进行必要的充实和调整,增加了十九大的新精神新要求,增加了运用网络等新技术开展职业指导等。
三是更加突出职业学校的特色。充分考虑了中职学生自身实际及其身心成长规律,明确了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职业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应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具体体现为:拓展了职业指导的工作内容,不是简单的就业指导,而是着眼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增加了学业指导。明确了职业指导教师的职责,要求至少配备一名具有专业水准的职业指导教师。
四是更加强化职业指导工作的保障。除师资保障之外,专章规定了职业指导工作的实施保障。要求为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经费保障,强化人员培训,建立信息平台,加强科研指导等,以便职业指导工作在实践中能得到落实,切实发挥作用。
5.师资队伍是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保障,请问《规定》对职业指导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规定》就职业指导教师的配备人数、主要职责、培训考核等方面做了具体要求。
一是教师配备。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在核定的编制内至少配备1名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专兼职教师从事职业指导,也鼓励选聘行业、企业优秀人员担任兼职职业指导教师。
二是职责要求。明确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课程教学、活动组织、咨询服务等七项相关的工作任务。
三是培训考核。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加强职业指导教师培训,加强对职业指导教师的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
6.下一步如何推动《规定》的贯彻落实?
答:一是做好部署。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是推动落实。指导、督促中职学校紧密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把职业指导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提高职业指导工作水平,帮助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
三是广泛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学习宣传,将文件精神尽快传达到各地各学校,对地方探索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宣传推广。
教职成〔2018〕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增强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我部制订了《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一、充分认识做好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职业学校的基础性工作,是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的重要途径。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把职业指导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提高职业指导工作水平。
二、切实贯彻落实《规定》各项要求。《规定》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基本规范。各地各校要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将《规定》纳入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让广大校长、教师充分了解和掌握《规定》的要求,深入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使职业指导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服务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服务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三、注意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开展了职业指导工作,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但仍存在职业指导针对性不强、师资比较薄弱等问题。各地各校在贯彻《规定》的过程中要注意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我部。
联系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卢昊
教育部
2018年4月20日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供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职业学校的基础性工作。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主要是通过学业辅导、职业指导教育、职业生涯咨询、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服务等,培养学生规划管理学业、职业生涯的意识和能力,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质量意识,为适应融入社会、就业创业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第三条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应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完善机制、整合资源,构建全方位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动员学校全员参与、全程服务,持续提升职业指导工作水平。
第四条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以学生为本原则。通过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与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激发职业兴趣,增强职业认同,帮助学生形成职业生涯决策和规划能力。
(二)循序渐进原则。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办学水平以及学生自身实际出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
(三)教育与服务相结合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会职业选择。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服务,为学生就业、择业、创业提供帮助,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创业和可持续发展。
(四)协同推进原则。职业指导工作应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全过程,融入课程教学、实训实习、校企合作、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日常管理中,全员全程协同推进。
第二章 主要任务
第五条 开展学业辅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及专业,进行学业规划与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第六条 开展职业指导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了解专业和职业,增强职业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增强学生提高职业素养的自觉性,培育职业精神;引导学生选择职业、规划职业,提高求职择业过程中的抗挫折能力和职业转换的适应能力,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
第七条 提供就业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就业信息、就业有关法律法规,掌握求职技巧,疏导求职心理,促进顺利就业。鼓励开展就业后的跟踪指导。
第八条 开展职业生涯咨询。通过面谈或小组辅导,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咨询辅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生涯咨询服务和面向中小学生开展职业启蒙教育。
第九条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了解创新创业的途径和方法,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第三章 主要途径
第十条 课程教学是职业指导的主渠道。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在开设应有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基础上,采取必修、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开设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课程。持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注重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行动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第十一条 实践活动是职业指导的重要载体。中等职业学校可通过开展实训实习以及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拓展活动、企业现场参观培训、观摩人才招聘会等活动,强化学生的职业体验,提升职业素养。
第十二条 中等职业学校可通过职业心理倾向测评、创新创业能力测评、自我分析、角色扮演等个性化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解决在择业和成长中的问题。
第十三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主动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提供有效就业信息。组织供需见面会等,帮助学生推荐实习和就业单位。
第十四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优质网络资源,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职业指导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适合本地区需要的人才就业网络平台,发布毕业生信息和社会人才需求信息,为学生就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第四章 师资队伍
第十五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在核定的编制内至少配备1名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专兼职教师从事职业指导。鼓励选聘行业、企业优秀人员担任兼职职业指导教师。
第十六条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教师负责课程教学、活动组织、咨询服务等,其主要职责如下:
(一)了解学生的职业心理和职业认知情况,建立学生职业生涯档案,跟踪指导学生成长。
(二)根据学生职业认知水平,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课程教学。
(三)策划和组织开展就业讲座、供需见面会、职业访谈等活动。
(四)结合学生个性化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或小组辅导。
(五)积极参加职业指导相关业务培训、教研活动、企业实践等,及时更新职业指导信息,提高职业指导的专业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
(六)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状况,做好总结分析反馈,为专业设置、招生、课程改革等提供合理化建议。
(七)配合做好其他职业指导相关工作。
第十七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强职业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和考核。对职业指导教师的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
第五章 工作机制
第十八条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应建立专门工作机构,形成以专兼职职业指导教师为主体,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为辅助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
第十九条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涉及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领域,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支持。学校应主动对接行业组织、企业、家长委员会等,协同推进职业指导工作。
第二十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建立职业指导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开展职业指导工作评价,对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应予以相应激励。
第二十一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建立毕业生就业统计公告制度,按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并及时向社会发布毕业生就业情况。
第二十二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结合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等活动,积极展示优秀毕业生风采,广泛宣传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第六章 实施保障
第二十三条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应为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经费保障,确保职业指导工作有序开展。
第二十四条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职业指导教师、其他管理人员的职业指导业务培训,将职业指导纳入教师培训的必修内容。
第二十五条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协调人社、税务、金融等部门,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二十六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拓展和用足用好校内外职业指导场所、机构等资源。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第二十七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将职业指导信息化建设统筹纳入学校整体信息化建设中,建立健全职业指导信息服务平台。
第二十八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强职业指导的教学科研工作,与相关专业机构合作开展职业指导研究和课程建设,不断提高职业指导工作专业化水平。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依据本规定制订实施细则。
第三十条 本规定由教育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18年5月10日,唐山职业教育网正式上线启动仪式在丰南区职教中心礼堂隆重举行,参加会议的相关领导有唐山市教育局副局长李连斌、唐山市教育局高教职成处处长张相奎、丰南区教育局局长董国才、丰南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宏明、唐山职业教育网运营单位唐山创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孟秋玲,与会专家有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信息安全与云计算校企联盟副理事长郑洪宾、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人才提升工程项目负责人李帅、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冀东新闻中心融媒体平台总编王军伍、睡着的斑马国家级众创空间负责人王孟昭、环渤海知识产权市场负责人刘旨岭,与会企业代表有唐山亚特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发展规划部部长杨志安、河北红蔷薇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张微,还有唐山市各职业院校院校长、主管招生就业的副校长和主任及相关媒体代表共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唐山职业教育网上线运行这一历史时刻。
丰南区教育局局长董国才(左三)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总编王军伍(左四)
为了给职业院校提供一站式服务,唐山职业教育网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在原有品牌塑造、信息咨询、网络安全等业务基础上接入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冀东新闻中心融媒体平台、睡着的斑马国家级众创空间、河北红蔷薇律师事务所、环渤海知识产权市场、亚特重工等机构、企业,为职业院校提供全方位联合服务,希望能与唐山各职业院校一同努力,为唐山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环渤海知识产权市场负责人刘旨岭(左六)
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的进步离不开主管部门的重视以及学校、企业、媒体、机构等各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唐山职业教育网的上线运行将为各方主体提供一个无缝对接的平台,同时也拉开了唐山职业院校高速发展的大幕。
唐山市教育局副局长李连斌
唐山市教育局副局长李连斌对唐山职业教育网上线的重大意义做出了总结,同时对职业院校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唐山职业教育网的组建,更好的融合了职业教育发展要素,链接了企业、法律、知识产权、创新创业、融媒体等资源,同时配备专业的运营团队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为唐山职业教育提供助力。
唐山市教育局高教职成处处长张相奎
本次大会由唐山市教育局高教职成处处长张相奎主持,张处长表示:“唐山职业教育网是唐山市创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提议经唐山市教育局研究同意,由唐山市创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免费为唐山市各职教院校建设的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可提供品牌塑造、信息咨询、宣传推广、法律援助、就业信息匹配、创新创业指导、实训基地建设等多项服务内容,希望日后的工作推进过程中各院校能够积极配合接入网站服务,以便充分发挥网站的作用与价值。”
唐山市丰南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宏明
唐山市丰南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宏明参加会议并致辞,李局长表示:“近年来,丰南区紧紧围绕打造品牌教育、建设教育强区的发展战略,实现了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本次活动的举行是对丰南区职业教育发展的肯定和信任,更是对全区教育工作的激励和鞭策。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举措,在推进过程中锻炼队伍,在实践应用中总结经验,在改革发展中锻炼队伍,在实践应用中总结经验,在改革发展中提高水平,力争打造出在全国有影响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真诚的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关注、支持丰南教育,我们一定会把这种信任和支持作为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力争探索出更多的职业教育发展经验。”
唐山创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孟秋玲
唐山职业教育网运营方唐山创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孟秋玲表示:“唐山职业教育网是一个为职业院校打造的专属服务平台,平台在唐山市教育局领导下开展工作,为塑造‘唐山职教品牌’而持续奋斗,平台服务版块涉及法律援助、知识产权保护与交易、职业教育融媒体平台、技能人才创新创业指导、品牌塑造与信息咨询等。同时还向广大职教院校提供:职教品牌工程——大国职教品牌计划、中高职院校网络安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职业院校官网评估托管等特色服务,希望在唐山市教育局正确领导下能够为职教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唐山市劳动技师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刘小强
唐山市劳动技师学院作为学校代表上台发言,学校招生就业处处长刘小强表示:“通过参加今天的唐山职业教育网启动仪式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教育局领导对职业院校发展的关怀与重视程度在不断加深,不光为我们搭建了网站这样一个很好的交流互动平台,还为我们职教院校引入了很多实际的服务,我校与创元教育多年前便已经建立合作关系,企业为我校提供的会员服务、应答中心、720全景校园等特色服务均给我校提供了极大便利与帮助,也希望各兄弟院校与创元公司多多交流,共同为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信息安全与云计算校企联盟副理事长郑洪宾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信息安全与云计算校企联盟副理事长郑洪宾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信息安全与云计算校企联盟副理事长郑洪宾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网络安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的有关情况,郑副理事长表示:“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前提保障,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信息安全与云计算校企联盟发起了网络安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项目,项目将向入选的学校提供价值300万元的教学设备,希望唐山地区的职业院校能够积极申报。”
千万大工匠 助力中国梦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总编 王军伍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总编 王军伍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冀东新闻中心融媒体平台是唐山职业教育网的战略合作伙伴,王老师在报告中表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大批科学技术专家,同时也需要千千万万的能工巧匠,更为重要的是‘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文化,它的传承和发展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而现代化、规范的职业教育体系正为具有高素质‘工匠精神’的匠人提供了发芽、成长、壮大的土壤。作为唐山职业教育网的战略合作方,融媒体平台将一如既往的为唐山职业教育以及各职教院校提供宣传渠道,全面、立体化塑造‘唐山职教品牌’”。
企业求发展 院校送人才
——唐山亚特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发展规划部部长杨志安
唐山亚特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发展规划部部长杨志安
唐山亚特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发展规划部部长杨志安在报告中表示:“亚特的一线员工有近四分之一来自于市内各家职业院校,尤其在新版块——房车事业部,约有80%的员工都是由南厂技校、劳动技师学院等输送,至今它们已经成为生产线上的技术能手、业务骨干,成为了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现在的90后、00后群体在物质生活上很富足,因此他们对于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的高低都非常关注,这就导致虽然我们企业的平均月薪可以达到6000元左右但是用工缺口仍然很大的现状,我想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校企双方在产教融合工作上多下功夫,最后,预祝唐山职业教育网越办越好。”
四阶段六注意 指明学生就业注意事项
——河北红蔷薇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张微
河北红蔷薇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张微
河北红蔷薇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张微,在报告指出了职教院校毕业的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需要经历的四个阶段及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六个要点,四阶段分别是择业阶段、签约阶段、就业报道阶段、合同履行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的事项有霸王合同、押金合同、性命合同、暗箱合同、双面合同、卖身合同。张律师表示:“由于今天时间的限制无法展开详细与代表们交流,希望各院校能够开展普法课堂活动,让我们国家推行的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有一个稳固的实施基础,因为只有人人懂法,才能人人用法,而从学生时代就开启法制教育是一个最佳时期。”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人才提升工程项目负责人李帅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人才提升工程项目负责人李帅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人才提升工程项目负责人李帅以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动力为题做了精彩发言,李总表示:“职业教育的根本目地是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区域内企业提供技能人才的保障,以校为本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往往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与环境,因此针对企业需求和未来工作模式以及学生个性特色来量身定制教学方案更适合学生的终身成长。”
唐山职业教育网的正式上线代表着我市职业教育领域创新发展新纪元的开启,同时也标志着我市职业院校品牌化发展的开始,预祝唐山职业教育网越办越好,能够为唐山市职业院校带来优越的服务体验。
国家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政策上正持续发力。不久前,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三大类18项重点任务,并提出“三步走”目标,到2030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首批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人工智能类项目达57个。
如何立足国家需求和产业需要,培养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高校共同面临的课题。
专业建设步入快车道
“现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都在疯狂抢人,给毕业生开出高薪。学院很多优秀毕业生都留不住,放弃深造直接去企业工作了。”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黄河燕告诉记者。
近年来,高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热情持续高涨。截至目前,全国人工智能直接相关本科专业布点489个,相比2017年增加244%。
与此相对照的是,根据高盛《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分布》报告统计,2017年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占据51%,数量上已经超越美国。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方面,中国却只有5%左右。
“目前,国内人工智能领域人才输出供不应求,高端人才储备存在很大缺口。加快专业建设步伐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迫切需求。”黄河燕认为,专业建设上不能盲目,一方面,要按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进行精准布点;另一方面,每所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学科积累,结合自身优势,找准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专业突破口,重点建设一批特色专业。
近年来,建立人工智能一级学科的呼声在学界不时发出。此次计划明确提出,“完善人工智能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
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焦李成看来,设立人工智能一级学科是学科体系优化的第一步。智能学科具有引领性和普适性,其一级学科的设立,利于有针对性地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同时促进工、理、医学等学科融合发展达到新高度。
“人工智能学科覆盖面广,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度高。在学科建设上,目前需要理顺人工智能与其他一级学科之间的关系,在确保发展优质学科的同时避免重复建设。”黄河燕说。
据黄河燕介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已联合20个相关学会、42所高校以及相关科研机构、企业,经过近百次调研论证,最终形成《“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论证报告》。报告建议,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5个二级学科,分别是脑认知机理、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知识工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打造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此次计划提出,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提出明确的量化指标:到2020年建设100个“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
在焦李成看来,“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人工智能技术是普适的基础而非专用的方法,更是教育3.0改革的核心技术,任何传统领域向前推进都需要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把人工智能知识和技能渗透到各个专业的培养中,可以进一步发掘各个学科、专业的潜力。”
作为教育部首批认定的新工科项目,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李少远的《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的“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改革》,凝结了他多年来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目前的课程体系对人工智能模块不够聚焦,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现在迫切需要在顶层设计上打破传统专业方向的壁垒,形成全局性知识体系基础设计,建设平台化课程谱系。”李少远的改革思路是,融合电子信息学院各个专业方向的特色,形成模块化设计,初步面向虚拟现实、计算成像、大数据科学、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6个模块进行专门设计。
“高校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界需求是普遍现象。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大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不能总是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李少远认为,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
打破校企人才培养“边界”
计划提出,深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推广实施人工智能领域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人才培养改革。
据了解,自2014年起,教育部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7年,组织华为、腾讯、百度、英特尔等多家企业与高校实施了“面向人工智能的双创教育改革与实践”“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多核编程及人工智能”等600多项人工智能领域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企业提供资金、软硬件支持1.3亿元。
“要在理念层面真正认识到产学合作的重要性,高校要与企业共同打造人才培养实践平台。”焦李成介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惠普、北斗等企业联合成立创新实验室、研究中心。创新实验室从应用项目开发、应用性学术竞赛、创新项目研究等3个方面引导和培养学生,让学生可以参与到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项目开发当中去,从而快速提升科研能力,充分挖掘自己的创新潜力。
黄河燕认为,要设置明确的考核指标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进行评价。据黄河燕介绍,去年北京理工大学在教育部和工信部的指导下牵头发起了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该联盟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委员会制定人才培养的相关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了第三方评价的作用。
面向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赛项设置上越来越体现出对新兴产业急需人才的培养导向。当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产业界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职业院校如何适应制造业需要进行改造升级?
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企业正面临着“设备易得、人才难求”的局面。
“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离不开人才作支撑,这里的人才必须是产教融合生态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全国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认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职业教育应当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应该与产业界一道共同建设新的专业、标准和机制,真正让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进校园进课堂。
“专业建设上应该紧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要以主导产业结构调整为驱动,建设联动专业组群,实现专业建设的动态预警和及时调整。”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吕景泉表示,天津市通过市教委和各高职院校共同搭建了专业设置信息发布平台,面向市场引导职业院校压缩供过于求的教学专业以及办学质量与需求不适应的专业,支持校企合作设置反映未来产业变革的新专业。
陈晓明的建议是,职业院校要从复合型专业、优化型专业、工程型专业、创新型专业四个方向进行专业优化与布局。
当前,人工智能正引发新一轮技术变革。一个尴尬的现实是,面对潜力十足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相关专业人才却极度紧缺。
“以电梯行业为例,人工智能在预判预测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跟机器如何实现有效配合是高技能人才未来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来自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的蔡建国是本次大赛“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赛项的裁判长,他认为,应该推动职业院校教学内容改革,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及时融入课程体系。
在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鑫看来,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在原始创新能力等方面差距较为明显。张鑫认为,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目标的提出,给大国工匠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未来的大国工匠不仅会动手,更要会动脑。“职业院校不仅是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而且是培养产业链上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工人才。唯有如此,才能助推中国企业研发出更多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
陈晓明的观点与张鑫不谋而合:“创新能力才是未来高素质技工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智能化是未来制造企业的发展趋势,简单劳动将主要由机器完成。我们要考虑什么是未来的智能设备无法替代的。只有具备创新能力和善于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适应产业的快速变革。”
那么,如何将创新思维和能力融入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
天津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戴裕崴认为,职校生培养不能简单停留在工业流水线上的训练,学校应该引入国际顶尖的设备和技术,使学生和教师参与到技术研发和工艺流程改进的过程中。天津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是发挥国际知名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在办学中的重要主体作用,比如模具专业围绕精密制造、智能制造的行业转型升级需要,与瑞士GF集团、德国卡尔蔡司公司等共同建设了精密模具协同创新中心,将研发过程转化为教学资源,联手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此次大赛使用的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之前我们从未接触过。和我们保持长期合作的一家企业特意派人过来对我们进行培训,帮助我们快速上手。”在田海一看来,技能大赛就像一根指挥棒,无形之中促使企业进一步参与到教师培训中来,引领教师进行知识的更新换代。
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知识结构较窄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在张鑫看来,在产业升级换代的背景下,毕业生已经不太可能靠单一技能走天下了,这就倒逼职业院校培养具备跨学科、跨专业能力的复合型师资。“企业在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上大有可为。企业可以与学校共同打造师资培养基地,定期向教师传授最前沿的行业相关知识,安排专业实训课程,给予教师到生产一线实践的机会。”张鑫表示。
田海一认为,应该鼓励专业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参与企业的调研、咨询、专业技术服务,并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与技术服务,获取最新的企业案例和实战经验。
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如何吸引企业一流人才走进来?据田海一介绍,学校之前新建了水下机器人专业,采取了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前来授课的方式,极大地解决了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
陈晓明认为,要进一步完善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允许职业学校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及各类高级专业人才兼职任教。
新时代职业教育矛盾转化呈现新特点
◆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样,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也在发生变化,表现为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对优质职业教育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职业教育结构和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需要优质、多层、多样的职业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供需结构不平衡,教育供给结构与就业需求结构不匹配,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就业市场技术技能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中部、西部职业教育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城市职业教育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院校发展不平衡,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等走在了发展的前列,仍有少数院校发展严重滞后。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产教融合不充分,校企合作育人仍然处于劳务订单的初级阶段,亟待提升到深度融合阶段,职业院校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支撑产业升级;体系构建不充分,教育立交桥尚未完全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健全;保障不充分,职业教育在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和实习实训等条件不能充分保障,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已有的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到位。
破解职业教育主要矛盾需要科学方法
◆ ◆ ◆
解决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需要科学的方法。
问题导向。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的地方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地方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地方不平衡不充分同时存在。这就需要我们吃透两头:一头,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是什么;另一头,本地职业教育的现状如何?吃透两头,既要做到“两眼向上”,要把党的十九大报告学透学懂,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基本方略,牢牢把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任务;又要做到“两眼向下”,深入企业、深入社区、深入学校,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了解产业发展的要求。找准问题才能够对症下药。
遵循规律。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既有教育的共性,也有其个性。共性即都是培养人的活动;个性即职业性。因此,职业教育发展要遵循两个基本规律。首先,要遵循教育规律。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发展,让受教育者人人成才、全面成长。遵循教育规律,需要我们回归初心,即回归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要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办学方向,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其次,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每个产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阶段性,更新和迭代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发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必须跟着产业升级而升级,形成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良性互动的格局,切实解决教育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
系统推进。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的子系统,又有其相对独立性。系统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既要厘清职业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又要加强与产业界、与其他各类教育的沟通衔接;既要整体谋划,又要重点突破;既要做好顶层设计,又要做好每一项具体的工作。就当前来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起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方面入手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 ◆ ◆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必须从职业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主要方面入手,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提高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有特色发展。
促升级。实施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国家重大战略,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紧密衔接。促进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允许机关事业技术技能岗位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允许高职院校招收企业在职职工,突出解决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实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中国特色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把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造就一大批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工匠新生代。制定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实施办法,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实施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升行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允许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流动,推进在职业院校设立大师工作室,在企业设立名师工作室,建立区域共享的兼职教师库,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吸引行业企业领军人才、技能传承人到职业院校任教。加强职业院校领军人才培养,将职业教育教学名师纳入国家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培养大批有良好师德、有育人本领、有技术创新能力的职教“双师型”领军人才。
促融合。修订职业教育法,出台校企合作条例,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权、利。坚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本办学制度,强化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重要主体作用,推进产教协同育人。促进产教双向供需对接,建立健全教育与产业人才供需共享平台,破解就业市场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推进校企协同创新,大力推进校企共建技术创新平台,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技术技能积累作用。推进东中西部职业教育、城市与农村职业教育协作发展。推进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协调共进,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沟通衔接。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提升职业院校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能力,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国际影响。
促均衡。实行差异化发展政策。鼓励支持不同的地区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特点探索不同的发展模式,引导支持职业院校走特色发展道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计划,推动中西部地区以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加快发展,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对这些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加强薄弱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实施农村职业教育振兴计划,加快县域职业教育发展,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放在中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加大农业职业院校和涉农专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工匠。尽快实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打造职业教育品牌。
2018年5月10日上午九点,由唐山市教育局主办、唐山创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唐山职业教育网上线运行仪式在丰南职教中心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唐山市教育局高教职成处处长张相奎主持。
唐山市教育局高教职成处处长张相奎主持仪式
与会领导有:唐山市教育局领导;丰南区教育局领导;唐山各职业院校院校长、主管信息宣传或招生就业的副校长、主管信息宣传或招生就业的主任等;法律事务所、知识产权事务所、睡着的斑马国家级众创空间(唐山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唐山亚特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发展规划部部长、北京红亚华宇科技有限公司等。
仪式开始,唐山创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孟秋玲总经理首先上台致辞,讲述唐山职业教育网建设情况、网上资源及运营计划等。她表示:“职教改革四十年、产教融合育工匠,值此2018年唐山市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展示周宣传月活动期间,唐山职业教育院校迎来了自己专属的综合服务平台即唐山职业教育网,当前,唐山职业教育网现已完成结构性开发,可对外提供信息发布、新闻传播、媒体展示、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等基本服务。为方便用户浏览,唐山职业教育网建有完善的互联网终端应用方案,在PC端、移动端、安卓系统、苹果系统等均有良好的人机交互体验,为用户提供最完善的互联网服务。此后,唐山职业教育网将以符合国家政策及时代背景切合区域性特色的专题活动为出发点,例如:专题开展、持续建设、资源共享等等,逐渐加深与院校间的融合,切实服务于学生、家长、唐山职业院校、政府。”
唐山创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孟秋玲总经理发言
之后,就启动仪式丰南区教育局副局长率先发表了讲话。他提到:近年来丰南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尤为重视,加快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不打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借助本次唐山职业教育网上线的良机,丰南职教中心将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举措,在推进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提高自身水平,探索出更多职业教育发展经验。
丰南区教育局副局长发言
此后,各院校领导纷纷发言,其中唐山市劳动技师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刘小强作为合作院校代表进行发言,他讲到:“唐山职业教育网为职业院校搭建了很好的互联网展示和交流平台,用科技的力量助力职业教育发展。创元教育是一个创新驱动型企业,是招生宣传不可或缺的平台,通过职教网、技校网的品牌化宣传,使我校综合宣传能力不断增加,学校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在互联网及新媒体领域信息传播模式趋于完善。唐山职业教育网的上线,使我们的兄弟院校都能享受到同等优势的服务,祝唐山职业教育网越来越好!”
唐山劳动技师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刘小强发言
万众期待之下,唐山职业教育网上线启动球由唐山市教育局领导、丰南区教育局领导、冀东新闻中心领导、唐山职业教育网领导共同开启!这一次开启,共同见证唐山职教院校一站式服务模式的启动,将职业院校的发展引领向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上线仪式正式启动
在本次上线仪式中,唐山职业教育网与冀东新闻中心融媒体平台、睡着的斑马国家级众创空间、河北红蔷薇律师事务所、环渤海知识产权市场、亚特重工纷纷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信息安全与云计算校企联盟副理事长、北京红亚华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洪宾、冀东新闻中心融媒体平台总编王军伍、唐山亚特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发展规划部部长杨志安、河北红蔷薇律师事务所、唐山易法务公司负责人张微、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人才提升工程项目负责人李帅分别就网络安全、校园推广、学生权益保护、招生就业等问题做出了极具含金量的报告,为唐山职业教学网上线保驾护航,为本次上线运行仪式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唐山职业教育网的上线,塑造了唐山职教品牌、展示院校风采、弘扬了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良好开端,解决了校校资源共享互通的重大问题!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希望唐山职业教育网与唐山各职业院校以今天的上线仪式为契机,紧密合作,协同共赢,引领唐山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又到生机勃勃的五月,一年一度的职业教育活动周如期而至。职业教育活动周对宣传职业教育办学成果,让社会了解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按照惯例,每年五月的职业教育活动周都有一个启动仪式。看了一些地方的启动仪式方案,场面很是热闹——有领导讲话,有文艺演出和学生技能展演,有不少媒体的捧场。形式很好,内容很好,但是,参加的对象主要局限于职业教育内部,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业教育负责人和职业教育院校长,很少有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家长朋友们的参加。职业教育活动周缩水为职业教育内部自娱自乐、自我展示的游戏,无疑会让其大打折扣。
当然,职业教育内部宣传与交流也很重要,可以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但是,现阶段职业教育宣传的重点对象应该是社会,目的是让社会更多地了解职业教育、关心职业教育,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理性地选择职业院校,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如果关起门来做宣传,老百姓仍然止于职业教育很重要的认识,仍然不知道职业教育特别是哪些职业院校、哪些专业到底办得怎样,仍然对如何选择职业院校无法做出判断,则无疑是失败的。
今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的宣传主题很好——“职教改革四十年,产教融合育工匠。”各级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院校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认真总结职业教育办学成果,拿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让社会切切实实感受到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变化,让老百姓切切实实能感受到选择职业教育将会给家庭、个人和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今年的职业教育活动周形式也很好。除了要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职业体验活动外,还要求讲好职业教育故事,如讲述职业院校学生成长成才故事、良师育人故事、大国工匠事迹、创新创业故事和精准扶贫故事等。故事的主体是学生和毕业生,观看、聆听故事的主体是家长,是初高中毕业生,是企业,是全社会,而不只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内部自话自听、自演自看。
职业教育活动周的关键词是“活动”。要做好这些活动就必须认真准备、精心设计,不是简单搞一场演出、一个简单讲话、一句简单的“宣传开幕”就可以做到的。衡量活动周是否成功的标志是老百姓知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知道,并且有多少老百姓在真切地关心、关注。所以,要将宣传重心放在回应老百姓关心、关切的问题上。 来源:中国教育报蒲公英评论
2018年5月10日,由唐山教育局主办,唐山创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唐山职业教育网上线仪式将在丰南职教中心举行!届时,唐山各级教育局领导、各职业院校校长、新闻媒体人士等将欢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唐山职业教育网是由唐山创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免费建设,立足唐山、面向京津冀,将依托创元集团强大的互联网应用技术研发优势、以及多年积累的职业教育领域门户平台运营经验为唐山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媒体支持与研发保障,致力于服务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学校、服务政府。
当前,唐山职业教育网已完成结构性开发,设有首页、新闻报道、院校展示、政策法规、学生频道、公共资源、专题活动、招生就业、京津冀协同、他山之石等多个板块,可实现视频、图片、文字、语音等多种媒体形式的信息发布,对外提供了信息发布、新闻传播、媒体展示、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等基本服务。现如今,已有24所职业院校在线上运行。
为了方便用户浏览,提高用户体验,唐山职业教育网建有完善的互联网终端应用方案,在PC端、移动端、安卓系统、苹果系统等均有良好的人机交互体验,同时为完成家校互通、校校协作提供了准确、高效、便捷的信息发布系统、720全景校园、融媒体平台、招生管理系统、官网开发建设、官网托管、网络安全与舆情监管、移动端H5解决方案等特色服务,引领唐山职业院校在“互联网+”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唐山职业教育网上线仪式启动时间及地点:
一、仪式时间
2018年5月10日上午9点—12点
二、仪式地点
丰南职教中心礼堂
唐山职业教育网上线仪式与会人员:
唐山市教育局高教职成处领导;唐山市各职业院校院校长、主管信息宣传或招生就业的副校长、主管信息宣传或招生就业的主任等;法律事务所、知识产权事务所、睡着的斑马国家级众创空间(唐山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唐山亚特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北京红亚华宇科技有限公司。
唐山职业教育网上线仪式受邀媒体:
河北电视台、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唐山晚报、唐山电视台、唐山电台、环渤海新闻网。
唐山职业教育网的上线,让京津冀职业院校间所存在的家校、校校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问题得以解决,将是唐山市职业教育领域走进“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塑造唐山职教品牌、展示院校风采、弘扬工匠精神、职教国际化的良好开端!
天津作为第四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城市和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主赛区,整体赛事和活动设计体现新时代发展特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总遵循,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借助活动周和大赛优质的竞赛、活动、展示、交流、合作、宣传等平台,彰显新时代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果。
1.高度重视、精心安排。第四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和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新时代举办的首届活动周和大赛。整体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提升国际影响和服务水平。紧密围绕我市国家现代职业教育示范区改革创新建设任务,集中展示新时代职业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促进改革发展、保障民计民生、扩大对外交流、提升国际影响等方面取得的重大实践创新成果。
2.突出主题、形式多样。活动周期间,围绕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带一路鲁班工坊,脱贫攻坚职教帮扶,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国制造2025,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完善职业教育机制改革,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等主题精心谋划设计活动内容。突出新时代职教教育发展特色,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报道,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3.注重实效、惠及各方。活动周期间各项活动,通过内涵性设计,确保各项活动取得实效,通过技能切磋、参观体验、成果分享、合作签约、论坛交流、表演展示等活动形式,让各界来宾和广大市民更加了解我市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示范区改革创新建设进展和取得的丰硕成果,提升公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通过活动周的举办,进一步加强我市辐射功能,谋求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西部地区职教帮扶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等重点领域取得新进展,真正让活动周和大赛举办取得实效,成果惠及各方。
4.协同配合、确保安全。市公安局、市交管局、市卫计委和市市场质量监管委协同配合,通过专业化的组织,科学化的管理,认真组织做好活动期间的治安、卫生、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各部门将全面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做到全部问题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处理和解决,营造活动周和大赛的安全环境,让各界嘉宾代表和广大市民安心放心参与活动周各项活动。
5月4日,由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信息安全与云计算校企联盟联合信息安全及教育信息化上市公司立思辰康邦、网络安全实训教育服务知名企业红亚科技,职业院校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创元教育、信息安全校企合作知名企业普照教育联合投资价值3亿元教学设备及基金的“百所一流中职网络空间安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签约仪式”在武汉成功举行,首批成功入选并签约的学校共有5所。
本次签约仪式由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信息安全与云计算校企联盟理事长武春岭教授签约授牌。
在收到学校所提交的申请材料后,由“百所一流中职网络空间安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项目联盟组织专家团队对学校办学师资、教学条件、配套资源等方面进行评估,结合实际情况入校调研,最终产生了本次首批入选签约的5所学校,他们分别是:
石家庄市第二职业中专学校-刘丽燕
郑州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李京辉
重庆市梁平职教中心-乐开发
济南信息工程学校-殷培基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周健
本次“百所一流中职网络空间安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项目,是为了推进中职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计划,落实国家网络强国战略,积极响应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加强校企间的“产、学、研”合作而发起的。投资方将为每所合作学校提供价值300万元的教学平台及配套服务,协助中职院校建设网络信息安全专业,培育网络安全运维人才。
网络安全的竞争,实际就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我国本科、高职、中职教育培养的网络安全专业人才每年仅3万余人,而总需求量超过70万人,人才缺口高达95%,2030年缺口将达到300万。要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必须从基础抓起,培育不同层次网络安全人才。“百所一流中职网络空间安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项目将会与学校同行,为国家网络强国战略贡献一份力量!
附:项目申报流程
一、项目申请
申报单位可登录(www.hongyaa.com.cn)网站,进入产教融合模块,选择中职网络安全校企合作项目进行相关资料的下载,对下载的资料进行相关信息的填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传。
二、专家评估
专家组在收到院校提交的申请材料后,由联盟组织专家团队对其办学师资、教学条件、配套资源等方面进行评估,结合实际情况入校调研。
三、项目授牌
联盟会对审核通过的院校进行项目的立项签约、授牌,颁发合作证书。
四、项目入校
项目立项授牌后,由投资公司按照合作的模式和框架协议将项目资源按约定时间分阶段性的投入到校。
五、项目申报书
******学校
百所一流中职网络空间安全实训基地项目申报书
申报专业:
项目负责人:
联 系 手 机:
所 属 部 门:
填报日期: 2018年 月 日
项目名称
项目所属学科
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
联系手机
学校情况
(说明学校的情况。如办学师资、教学条件、师资情况、配套资源等)
项目实施
必要性分析
(说明项目实施对促进本专业发展的意义与作用)
项目实施
可行性分析
(说明项目的主要思路与设想、整体的发展规划、院校领导支持下的可行性)
项目实施条件
(主要说明项目实施的管理人员条件、基础条件、配套资源或配套资源计划等)
项目进度与
计划安排
(分阶段说明项目进度安排计划、项目实施期限等)
项目预期
产出成果
(可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就业等几个方面说明预期成果)
学校意见
学校盖章(公章):
校长签字:
年 月 日
联盟意见
联盟盖章(公章):
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投资方意见
投资方盖章: 投资方盖章: 投资方盖章: 投资方盖章: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项目申报书一式五份,快递如下地址
咨询电话:010-82205218
收件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龙域北街3号金域国际中心B座1705室
收件人:张京晶
手机:18810696426
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届时,我国职业教育将取得长足发展,为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定位、新要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必须从更长远的国家战略高度做出科学谋划并切实落实,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的强国梦。
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成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职业教育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和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显著提升,在国家人力资本提升中发挥关键作用。能够使每一个有接受职业教育愿望的学习者享受到优质的职业教育,实现体面就业、人生出彩、幸福生活的目标。
职业教育质量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协调发展,教学基础设施达到世界先进水准,院校布局和专业结构科学合理,受教育者学习途径多样便捷,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专业、课程、教材与国际标准接轨,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技术技能和良好的综合素养,适应毕业后工作和生活的各种需要。
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更加开放,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及其他类型教育的联系更加密切,内部要素组合更加灵活、高效,区域合作办学、院校联合办学和第三方承担职业教育评价普遍推进。
运行机制顺畅有效,职业教育供给驱动发展模式转变为需求驱动发展模式,职业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行政管理组织效能提升,相关部门工作形成合力,职业院校多方参与的治理结构完善,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全面施行。
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职业教育规模和结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内容和模式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需要,院校与政府、行业、企业联动的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体系全面建成,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基本解决,对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人的成长成才的贡献显著增强。
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外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领域和方式不断拓展,职业院校和受教育者面向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大幅提高,成为助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和发展模式受到世界广泛认同。
中考在即,相当一部分初中毕业生对于选择就读普通高中还是中等职业学校十分犹豫。关于中职的这些事,你知道吗?职教网为你详解!
什么是中等职业教育?
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绝大多数要继续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分为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两部分。中等职业教育是为各行各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类教育,其培养目标就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专业技术技能,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也可以通过对口升学、高职单独招生等渠道升入本、专科院校接受高等教育。
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区别
1、入学门槛的区别:普通高中对中考分数要求较高;中职学校除较热门的部分中职学校和专业外,相当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对中考分数要求不高,只要是愿意继续学习就可以报名入学。
2、学习内容的区别:普通高中以升学为导向,以语数外等文化知识学习为主;中等职业学校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在学习必要的文化知识基础上,更加强调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学习方式较为灵活多样,更加强调动手实践。
3、毕业后去向的区别:普通高中毕业以升学为主;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既可以选择去就业也可以选择升学,真正实现就业有技能,升学有门路。
4、升学渠道的区别:普通高中毕业生只能通过参加普通高考升学;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升学主要以参加技能高考或高职单独招生考试为主,考试难度相对较低,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也可以参加普通高考,但在录取报考方面将会受到一定限制。
中等职业教育如何升学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可以通过技能高考、高职单独招生、五年制高职等途径升入高等学校学习。
另外,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还可以选择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电大教育等形式的非全日制高等教育,获取高等学校文凭。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怎样?
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有着严格的标准,从2014年起,教育部已经公布了230个专业教学标准,是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建设、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基本依据,也是评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同时也是社会用人单位选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意见》指出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意见》明确
要同步规划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将教育优先、人才先行融入各项政策;
统筹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布局,引导职业教育资源逐步向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
促进高等教育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大力支持集成电路、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学科专业建设;
健全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机制,强化就业市场对人才供给的有效调节,严格实行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
《意见》提出
鼓励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坚持准入条件透明化、审批范围最小化。
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支持校企合作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鼓励企业直接接收学生实习实训。
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快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
发挥骨干企业引领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参与,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继续办好做强职业学校。
《意见》要求
要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础教育。
推进职业学校和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实践性教学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50%。健全高等教育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分类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路径。
大力支持应用型本科和行业特色类高校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比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
完善考试招生配套改革,逐步提高高等学校招收有工作实践经历人员的比例。
《意见》强调
要强化行业协调指导,规范发展市场服务组织,打造信息服务平台,健全社会第三方评价,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
要利用市场合作和产业分工,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形成稳定互惠的合作机制,促进校企紧密联结。
2018年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部党组各项工作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协同,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继续教育,书写新时代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奋进之笔。
4.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继续做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工作。督促各地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坚持扶优扶强与提升整体保障水平相结合,建设一批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职学校。配合有关司局研究制定完善高职分类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
5.以做大培训为重点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坚持学历教育和培训并举,为劳动者转岗择业和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职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引导推动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大学建设。协调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相关工作,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加快建设“学分银行”,注重发挥行业和龙头企业作用,促进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
6. 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德育课程教学工作,落实十九大“五进”工作。深入开展劳模、大国工匠进职校活动,培育工匠精神。落实好《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继续完善和实施职业教育制度标准,印发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颁布一批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和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修订中职数学、英语等课程标准。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和专业设置管理工作,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组织举办第十四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明风采竞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活动育人。
7.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形成政策组合拳。研究制定推动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意见,扩大职业教育优质资源供给。制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办好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指导意见。开展大样本试点试验,推出一批职业教育集团优秀案例,重点支持建设一批行业指导的跨区域大型职业教育集团。继续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总结宣传典型案例。加强行指委建设,深入开展产教对话活动,指导建设一批校企深度合作项目。启动职业教育新一轮试点工作。积极与发改、工信等部门沟通,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
8.完善质量保障机制。持续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标准。推进职业学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分类遴选职业院校管理500强工作案例。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规定。做好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推动各地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试点工作,推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应用,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比赛。推进现有职业教育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增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控能力,建设中职学校信息系统,以信息化助推职业教育现代化。
9.稳步发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加强专业设置管理,推进实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开展2018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拟招生专业备案工作。印发实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实施细则》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研究制订办好普通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政策文件,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提高质量、规范发展。部署开展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工作。统筹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项目。指导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推进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转换试点工作。研制国家资历框架。持续推进实施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10.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开放资源,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加强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现状调研和政策研究。积极推进各类院校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实施职业院校职工继续教育品牌创建计划,建设一批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加快发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印发扩大老年教育供给的若干意见和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遴选和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完善学习型城市建设监测指导性指标体系,推进学习型城市和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推进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
11.加大投入保障力度。继续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和产教融合工程。进一步巩固完善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配合完善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加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落实支持和规范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配合做好对省级政府批准设置专科学校备案抽查。继续推动《职业教育法》修订工作。配合开展终身学习立法研究。
12.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积极参与2018年中德政府磋商职业教育分论坛等,借鉴德国“双元制”等模式,推动职业院校服务企业转型升级。联合商务部等开展职业教育“走出去”专题调研,打造以“鲁班工坊”等为代表的品牌项目,共同支持建设一批新的试点,服务好我国在国际产业体系分工中有竞争力的重点产业和企业。
13.着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继续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继续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发挥职教所、职教学会、成教协会、有关院校和智库专家的作用,加强科研教研工作,为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智力支撑。持续加强宣传,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特色、亮点,提高社会吸引力、影响力。
14.持续加强自身建设。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支部建设,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组织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编制具有司局特点的“一年早知道”工作年历,探索机关支部党建和业务一体化工作法,防止“两张皮”现象。加强作风建设,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推进学习型司局建设。深入开展大调研活动,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加强纪律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2018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报告》日前发布。该报告的目的在于探究中国在教育技术方面的新兴发展趋势,并针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具体情况,预测其潜在影响。
未来教育变革的关键趋势
报告确定了技术方面九大关键趋势、九项重大挑战以及十二项重要技术发展。趋势和挑战旨在从灵活的范例转化和积极的问题解决等层面,构建技术应用的框架。
短期趋势
在未来一至两年内推动职业教育技术应用
➢ 信息化对职业教育的推动作用
➢ 更多应用混合式学习设计
➢ 开放教育资源快速增加
中期趋势
在未来三至五年中推动职业教育技术应用
➢ 转向深度学习方法
➢ 重设学习空间
➢ 跨学科研究兴起
长期趋势
在未来五年或更长时间中推动职业教育技术应用
➢ 学生从消费者转变为创造者
➢ 推进变革和创新文化
➢ 反思院校的运作模式
同时,报告按照未来“一年之内”、未来“二至三年”以及未来“四至五年”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将这些对中国职业院校具有影响潜力的教育技术根据重要程度进行了归类。
上表通过对比三份报告中排名靠前的12项重大技术,揭示了技术及其应用时间范围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翻转课堂被视为排名第一的一年或以内将被采用的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移动学习等这些新兴技术的应用也被极大肯定。
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变革方向
01 “立体化教材”“在线学习”“微课”和“翻转课堂”将于一年之内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得以普及,表明当前职业教育信息化更侧重于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资源形态的多样化和信息化教学方式的不断探索,这与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相关。
02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技术”“云计算”等技术将于未来二至三年中在职业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人工智能”“信息可视化”等智能技术会在未来四至五年中得以推广。这一观点与人工智能发展及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相一致。
03 信息化对职业教育的推动作用、开放教育资源快速增加以及更多应用混合式学习设计是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应用的短期趋势,这与“十三五”以来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相吻合,表明职业教育信息化政策和战略得到了很好的推广。
04 重设学习空间、转向深度学习方法和跨学科研究兴起将逐渐成为职业教育信息化未来三至五年的主要趋势特征。而学生从消费者转变为创造者、推进变革和创新文化与反思院校的运作模式则将在未来五年或更长时间中逐渐成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这些趋势与基础教育及普通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基本一致。
05 创造真实性学习机会、教育技术和不断变化的教师角色、转变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被认为是职业教育领域教育技术应用可应对的挑战,从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发展战略来看,前者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后两者或许与一般常识有悖,这一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化研究。
06 “十三五”以来,职业院校的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逐渐普及,信息技术应用和数字资源利用的频度呈上升趋势,不断提升了保障支撑队伍的技术服务能力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07 职业教育过去三十余年“工学结合”理念的渗透和“校企合作”经验的积累推动了部分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及信息化的行业,如电子与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智能制造等领域。区域经济与职业院校的发展相互支撑、相得益彰。
08 随着国家“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战略部署初步形成,数字资源日益丰富,网络学习空间逐渐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
09 地区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差异导致职业院校的发展存在明显差异,信息化正助力职业教育理念的分享与更新,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
10 随着“欧洲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与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发展将更为迅速,以应对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以上政策、实践和领导力中的趋势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然而其复杂性也会对技术应用造成阻碍。同时,超越中国职业教育的特殊情境,思考技术应用所带来的趋势和挑战如何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也尤为重要。
中国制造,世界需求
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届时,我国职业教育将取得长足发展,为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定位、新要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必须从更长远的国家战略高度做出科学谋划并切实落实,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的强国梦。
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职教蓬勃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腾飞,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近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又将有力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根据《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至2016年,全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7.5%,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1599.01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0.28%。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全日制在校生数1082.89万人,比上一年增加34.28万人,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职业教育和专科层次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作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叠加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高等教育新类型,坚持产教融合、服务发展、促进就业,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普通大学的类型之路,显示出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发展的空前活力和勃勃生机。但总体上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仍然不能有效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经济转型、产业发展、技术革新以及社会进步加快,使得我国劳动力供求不匹配的矛盾突出,职业教育尚不能满足社会对其高质量、多样性的需求。职业教育顶层设计有待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体系不健全,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形成诸多障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够匹配,技术技能人才的规模、结构不合理,职业院校主动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不足;职业院校的区域、城乡、专业间及校际发展存在不均衡,包括硬件资源、师资水平以及办学理念、校企合作等;社会参与力度不大,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机制建设不健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不高,整体薪酬偏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社会认同度不够,等等。
目标 2035年职教实现现代化
到2035年,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成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职业教育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和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显著提升,在国家人力资本提升中发挥关键作用。能够使每一个有接受职业教育愿望的学习者享受到优质的职业教育,实现体面就业、人生出彩、幸福生活的目标。
职业教育质量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协调发展,教学基础设施达到世界先进水准,院校布局和专业结构科学合理,受教育者学习途径多样便捷,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专业、课程、教材与国际标准接轨,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技术技能和良好的综合素养,适应毕业后工作和生活的各种需要。
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更加开放,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及其他类型教育的联系更加密切,内部要素组合更加灵活、高效,区域合作办学、院校联合办学和第三方承担职业教育评价普遍推进。
运行机制顺畅有效,职业教育供给驱动发展模式转变为需求驱动发展模式,职业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行政管理组织效能提升,相关部门工作形成合力,职业院校多方参与的治理结构完善,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全面施行。
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职业教育规模和结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内容和模式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需要,院校与政府、行业、企业联动的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体系全面建成,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基本解决,对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人的成长成才的贡献显著增强。
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外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领域和方式不断拓展,职业院校和受教育者面向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大幅提高,成为助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和发展模式受到世界广泛认同。
路径 科学谋划并切实落实
为达成以上目标,职业教育应在以下方面着力。
办学规模上,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保持在2000万人左右,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保持在2500万人左右(其中四年制800万人),为各行各业培训从业人员1.2亿人次。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引导职业教育资源逐步向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
培养质量上,职业院校全部达到现代化标准,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制度,推进职业院校与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的共同育人机制。教学活动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的价值观、职业精神、专业技术技能、知识积累、学习能力等得到全面发展,能有效应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挑战。
体系结构上,做强、做优全日制学历职业教育,创新成人职业教育的注册生制度,做大职业培训,建成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职业教育的地域结构、城乡结构、专业结构更加合理,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联系更加密切。按照劳动力市场和受教育者需求调整教育结构,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使之占高等教育招生总数60%以上。
运行机制上,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创新管理体制,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充分调动和发挥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进一步完善社会力量兴办、多元主体办职业教育的格局,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管理等,支持企业参与公办职业院校办学。行业主管部门和具有一定规模企业举办的职业院校比例明显提高,多元投资主体共建职业院校大幅增加。
国际合作上,“请进来、走出去”并举,积极拓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新支点。建立健全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学习和吸收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理念与成功经验,开发符合国情、国际开放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和协同创新模式。鼓励职业教育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国家金融机构和基金组织在业务领域内将“一带一路”职业教育项目纳入支持范围。支持职业教育与企业协同“走出去”,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成为面向世界舞台奉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传递中国信心的教育发展新成果。
社会环境上,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强化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改革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技术工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增加他们在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比例,真正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局面。
4月27日下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介绍教育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有关情况。
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谢俐介绍,《办法》通过明确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目标原则、实施主体、合作形式、促进措施和监督检查等,建立起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框架。
《办法》包括总则、合作形式、促进措施、监督检查和附则等5章,共34条,突出促进、规范和保障三个关键词。
《办法》6大政策创新点
一是明确了校企合作是指中、高等职业学校和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过程中通过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方式实施的合作活动。
二是提出了要建立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规定了校企合作组织形式、主体资质、合作形式、各方权责、协议内容、过程管理等内容。
三是明确了校企可以结合实际,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7种形式合作。
四是明晰了国家在促进跨区域校企合作方面的职责、地方政府的职责以及教育、财税、用人和分配等方面的具体政策。
五是提出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购买服务、落实财税用地、职业教育集团以及支持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促进教师和企业人员双向流动、保护学生权益、建设服务体系等具体措施。
六是规定了教育和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责和违法行为的惩处机制等内容,规定了国家、地方、行业企业各层面的校企合作管理运行机制和职权分工。
推进《办法》实施4项工作举措
一是加强统筹领导
在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主动协调好教育、经济、劳动、就业等领域,制定行业企业办职业教育的配套政策,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形成部门协调、部省协同、行业企业参与的政策红利。
二是打出政策组合拳
根据国办印发的《意见》,细化《办法》的部门分工职责,制定实施方案。在推动《意见》《办法》贯彻落实中,破解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顺畅、合作协议不规范、育人效果不明显等难题,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同时,要联合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推动落实《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支持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举办职业学校。
三是开展大样本试点
研究制订并启动实施“十百千”产教融合行动计划,通过部省共建职业教育试验区等形式,遴选10个左右省份、100个左右城市、1000家左右示范职业学校(职教集团)和企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继续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指导建设一批校企深度合作项目,助推企业发展。
四是持续予以推动
宣传《意见》《办法》,宣传职业教育领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果和典型案例,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各方自觉行动。持续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相关研究,不断完善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
行业主管部门如何参与职业教育?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有哪些典型经验?发布会上,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缪沐阳,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戴裕崴分别做了介绍。
推动校企合作
加快发展现代旅游职业教育
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实施旅游企业人才开发示范项目。“十二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包括港中旅、华侨城、宋城等在内的23家大型骨干旅游企业集团,推动开展校企合作,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开展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50所旅游职业院校作为示范基地,包括31所高职和19所中职,将连续3年、年均投入350余万元专项经费,引导加强校企合作顶层设计、制定校企合作发展规划和年度项目计划、开展合作模式创新等。
深化合作,协同创新
实现职业教育新作为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坚守服务理念。通过校企共建技能人才储备中心、技术与产品推广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员工培训中心,在专业规划中融入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战略需求的“四中心一融入”模式,调动了行业龙头企业协同育人的积极性。
体现协同创新。学校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在目标、利益、方式等协同要素上高度统一的合作,在产生协同效应的同时,组建职教集团,带动行业其他中小企业共同参与。
体制机制保障。在国内较早提出并建立了校企合作董事会、校企合作执行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三级贯通式”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保证了行业企业在办学中的话语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多次就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强调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近五年来,我国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机制,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扩大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增强国际话语权,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生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基本建成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改革发展中的各项工作均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胜利召开了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透过教育的视角,审视职业教育的当下,相比十七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十八大“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党的十九大对职业教育的提法有了重大改变: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这一提法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高度契合。不难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职业教育特别是近五年的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成就,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获得感更加充分,但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层次的职业教育需要更加旺盛,期待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会手艺到技艺精、从可就业到能发展。面对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面对新形势下党和国家赋予职业教育的高要求、新使命,惟有坚持不懈地全面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才能不负历史重托和使命担当。
一是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既是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本质作了明确定位。以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为导向,开发职业技术类培训课程资源库,推进优质培训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为行业企业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立足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教育培训服务和学历继续教育。开辟多种入学渠道,推进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企业职工教育、岗位培训并举,建立合理的衔接机制。将职业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同步构建,中高职相结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衔接、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技术应用创新相衔接。通过制度创新、政策配套和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完备的政策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相适应、劳动者比例结构合理的格局,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明确告诉我们,职业教育的挑战在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可以说,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升级版,是把产业最先进的元素融入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真正要彻底解决职业教育教什么的问题。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作为与产业发展关联度最高的一种教育类型,从国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长期经验来看,较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通常基于产业与教育的良好合作关系。然而良好产教关系的模式并非固化的,也会随着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产教融合的内涵和形式应在此过程中自觉地不断调整、丰富与创新。进入新时代,从新矛盾把握新期待,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必须以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即职业性、技术性和终身性为逻辑起点,深入挖掘产教融合的内涵,从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精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融合、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齐头并重,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等多方面,拓展深化产教融合的模式和实现路径。
三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这就需要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而职业教育正是培养这支产业大军的主体。按照十九大报告描绘的蓝图,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将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智能信息技术将得到快速发展,这种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将会深刻改变岗位需求和职业结构。职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新时代经济现代化的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服务“中国制造2025”,实施好《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服务脱贫攻坚,实施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打破我国职教“东强西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充分把中西部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并将其作为重要举措支撑中西部同步脱贫;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中国职业教育与企业协同“走出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四是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同样应该从职业教育开始着手。作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劳动者的职业院校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将两种精神作为学生职业素质训练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文化,将精神培养和提高职业技能有机融合,构建科学、完善、有效的培养机制,在培养方案中予以融入、在教学实践中予以贯通、在工作生活中予以养成,将两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严谨、专注、精益求精成为每一名学生的自觉追求,在校园中努力营造劳动光荣的良好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过去的五年,职业教育的累累硕果已经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职业教育进入了内涵式发展阶段,由注重规模转向注重质量。接下来的五年,必须持续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增强人民的获得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19-8866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