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地方动态
展开全部

  广东力推现代职教示范省建设

  建设一批校企一体行业性和区域性职教集团

  本报广州2月25日讯(记者 赖红英)“要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重点,全力推进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示范省。”这是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在今天召开的201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的。

  据悉,2014年,广东省将继续完善顶层设计,出台并组织实施《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示范省的意见》和《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继续推动各地对接产业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优化专业布局结构,推进“五位一体”综合实训中心建设。

  广东将重点加大课程标准的开发力度,做好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制工作。深化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改革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改革,建设一批校企一体行业性和区域性职教集团。积极推进中高职三二分段培养试点、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专本衔接3+2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试点和现代学徒制试点。

试点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

 海南搭建职教人才培养“立交桥”

  本报讯(记者 刘见)记者日前从海南省2014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从今年起,该省将试点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的多种办学模式,搭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加强各层次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有效对接,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培养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改革内容与措施上,海南省将推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试点开展“3+2”分段、五年一贯制、“3+4”分段等多种类型的招生改革,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继续开展对口自主招生,完善“知识+技能”的考核选拔方式和推荐应届优秀毕业生免试就读高职院校工作制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建立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互贯通与衔接的职业人才一体化培养“立交桥”。同时,加强教育教学改革,遴选行业主管部门、行业、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专业带头人及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成立省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按照人才培养规格、梯次和结构,共同制定专业建设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标准,构建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相互衔接、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匹配的课程体系。

  据悉,今年,海南省将试点中高职“3+2”连读及分段培养、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以及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等。

  本报讯(记者 蒋夫尔)记者日前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今年,新疆将进一步扩大中职教育资助覆盖面,受益学生将增加到26.5万人。

  新疆今年已下达中等职业教育学费和助学金中央、自治区级专项资金共2.8亿元,受益中职学生将达26.5万人。在此之前,入读中职的仅有部分农村学生、涉农专业学生等免学费。

  从今年起,新疆16.3万名来自农村的中职一、二、三年级在校生全部免除学费,为此,新疆将投入1.88亿元,由中央和自治区两级财政承担。此外,新疆将划拨0.92亿元对南疆三地州和26个边境县、贫困县的10.2万名中职学生给予住宿费和教材费补助。

  新疆今年还将以南疆三地州为重点,不断扩大中职招生规模,组织11所高职院校与21所示范性中职学校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合作办学,通过推广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工作、对优秀中职毕业生直升高职给予学费补助、实施招收500名中职“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等举措,进一步扩大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本报乌鲁木齐2月19日讯(记者 蒋夫尔)在今天召开的新疆2014年度教育工作会上,教育被确定为支撑南疆三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 

  据悉,新疆将以双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南疆教育改革与发展。同时,新疆将积极推动南北疆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全力推进示范性职业院校对口帮扶南疆职业教育工程,从而加快南疆三地州职业教育发展,为当地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着力推进南疆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努力实现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职业教育全覆盖。今年要围绕落实南疆三地州《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划》,实施“自治区示范性职业学校对口帮扶南疆职业教育项目”,从专业与课程、师资、合作办学等方面支援。 

  本报贵阳2月18日电(记者郝迎灿)记者从贵州省教育厅了解到:为加快推进教育“9+3”计划的实施,今年1月,贵州省财政厅、教育厅下达了2014年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助学金中央、省级专项资金共6.82亿元,受益中职学生共43.46万人次。其中,下达免学费4.39亿元,受益学生25.05万人;国家助学金2.43亿元,受益学生18.41万人。

  贵州省财政厅和教育厅要求各地各校确保助学金按时发放到学生手中。此次发放依据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2013年12月份受助学生人数。贵州省还将根据2014年各中职校在校生数和生源结构等实际情况,重新核定各地各校的免学费补助金和助学金,并据实补足经费预算。

        近日,河池市召开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就构建与产业发展相匹配、与扶贫富民相适应、中职高职衔接、职教普教沟通、传承民族文化、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商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黎丽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认为河池市职业学校存在着招生难的瓶颈;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未能形成合力,发展后劲不足;教师力量欠缺,缺乏地区优势,教师队伍不稳定等。建议我市加大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力度,优化全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加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充实教师队伍质量;同时,以德育人,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培养更多社会有用人才。

        黎丽要求,要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办好学校荣誉展览室,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学校与企业及其他单位联合起来,建立就业体系,以硬件、软件、就业吸引学生、留住学生;推进中职高职紧密衔接,完善人才成长“立交桥”;将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结合起来,校企相互沟通合作,引企入校、引职校入产业园区,为当地经济、产业发展作更大贡献。

2月17日,全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工作座谈会召开。副市长董绍辉、德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同光出席。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 王德鹏)2月17日,全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工作座谈会召开。副市长董绍辉、德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同光出席。
        董绍辉指出,职业技术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最密切,与民生发展最密切,服务地方经济能力最强,促进就业的能力最强,是推动经济转型、调结构,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力量。
        董绍辉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发展规划,以建设区域性、技能型人才培训高地为目标,顶层设计,超前谋划,制定完善推进措施,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产业集聚的深度融合。要吃透上级政策,树立大局意识,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文件要求。要培育品牌特色专业,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精心组织参加和承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开放办学理念,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企业、人才和先进教学方法。要紧紧抓住职业教育大发展的难得机遇,不断创造出新机制、新举措、新途径,为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方式实验区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商洛市政府近日印发《商洛市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实施方案》,明确商洛将进一步优化职教资源配置,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目前,市直共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13个,其中党委系统2个,政府系统11个。此次整合以政府系统全额拨款的职教学校和培训机构为主,涉及商洛市职业技术学院、商洛市技工学校、丹凤师范学校等9个机构。党委序列和自收自支培训机构暂不纳入整合范围。市直职教资源整合工作,以商洛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成立商洛市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以职业学校和相关部门所属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为重点,通过撤并、划转、托管和职能调整实施整合。同时,积极探索商洛职业技术学院与县区职教中心开展“3+2”联合办学模式,不断扩大中、高职五年连读范围,实现学校、专业和学生数量的规模增长。《实施方案》明确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职教资源整合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县区职教资源整合工作要与市上同步安排,同时完成。

江苏启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

到2020年对应专业提供“一条龙”服务

  本报讯(记者 沈大雷)近日,江苏省正式启动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计划到2015年,所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建立起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到2020年,全省中高等职业教育对应专业基本建立起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提供“一条龙”式的教育服务。

  据介绍,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将依据对接产业、任务导向、衔接贯通、统筹兼顾、协同开发的原则进行。各课题组将依据产业发展需求设置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依据工作任务要求确定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依据学生职业发展途径确定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推动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将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点,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将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认知特点,整体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有效衔接贯通。

  ●集聚区简介

  本报讯(记者赵春喜通讯员李富军张晓蒙)2月15日,在扶沟县产业集聚区,县职教中心的数控专业实验室里,机器轰鸣,每台车床前都围满了学生,有的在操作车床,有的在观察、记录。

  “学生们正在进行车工实践技能测试,这两天,这个班的学生就要到集聚区的天誉动力公司实习。”任课教师张可超介绍说。

  天誉动力是该县产业集聚区内规模最大的机械制造类企业,对熟练车工的需求很大。

  眼下,从该县职教中心毕业或结业后,直接到产业集聚区企业上班的学生已达5600多人,成为企业生产的骨干力量。

  “面对新一轮更加激烈的竞争,人力资源的储备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越来越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关键因素。”扶沟县委书记卢伟表示。

  该县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于2009年在全省首家确立了“产业集聚区+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思路。扶沟县职教中心便是这种模式的综合载体。

  县职教中心占地156亩,建成了标准高、功能强、设施一流的教学楼、实训楼,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和实训设备,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00人就读,年培训能力1万人次。同时,整合全县教育培训资源,职教中心成为全县集中等职业学历教育、职工岗前和在岗培训、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教育培养上实现校企直接对接。根据产业集聚区企业发展和用工需求,职教中心积极调整专业结构,设置了集聚区急需的机电、电子、数控等12个骨干专业,新开设服装设计、办公自动化等专业18个。

  职教中心的授课者不仅有职教中心的老师,还有各企业技术骨干;培训课堂不仅在职教中心,还延伸到产业集聚区各企业、车间;培训对象不仅是在校学生,职教中心每年都要对产业集聚区新招的工人或企业在岗职工进行统一的专业技能培训。

  在昌茂纺织公司动力车间,记者见到了职教中心首届毕业生单记龙。“从职教中心毕业时,我已经熟练掌握了专业技能,还顺利考取了高级电工证。学校推荐我到昌茂纺织公司工作,去年我当上了电工班长,月工资和奖金加在一起2600多元,比大学毕业工作的姐姐还高。”单记龙自豪地说。

  豫人木业是该县木材加工的龙头企业,每年都委托职教中心对全体职工进行在岗职业技能培训。“经过培训,职工的专业技能、安全意识、主人翁意识得到普遍提高,产品的不合格率明显降低,与过去相比,每年仅节约原材料成本一项就近200万元。”董事长李中平感慨道。

  以职教中心为平台,以产业集聚区为市场,目前,扶沟县已形成校区联动、校企合作、融合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有效缓解了企业对熟练技术工人的需求,产业集聚区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已入驻企业9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0家,从业人员3.5万人。③7

  扶沟县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4.3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8.6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先后被授予全省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1年度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农机装备暨缸盖缸体特色装备制造园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等称号。

  ●专家点评

  职教驱动一举多得

  近几年,针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其目的就是为了以专门化的技术人才支撑新型工业化进程顺利推进。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扶沟县针对当地高速发展的产业集聚区企业需求,开展职业人才教育,既保持了职业教育应有的本色,也为地方产业集聚区健康发展提供了急需技术人才保障,还为青年人才顺利就业和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一举多得,值得学习和提倡。③7

  ——张占仓(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

  (原标题:扶沟:职业教育给力企业人才需求)

  本报讯 日前,青岛市教育局联合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安监局等部门出台了《青岛市教育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旨在维护实习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合法权益。

  该《办法》从中职学生实习组织、管理、责任、报酬、安全等方面细化了实习期间的管理、要求和责任。《办法》突出维护学生的实习权益和保证学生实习安全两个方面,要求学校和实习单位严格执行“七不准”规定。即不得安排学生从事高空、井下、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等岗位实习,不得安排和接收16周岁以下学生顶岗实习,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有偿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实习每日不得超过8小时等。

近日,河南省第八批职业教育强县评选结果出炉,南召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第八批职业教育强县,至此,我市10个县全部被省政府确定为职教强县提前一年超额实现省政府确定的80%的县达到职教强县的目标。

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职教强县创建活动,各县立足本地实际,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南阳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本网讯(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胡怀旭)山东省政府新闻办2014年首次新闻发布会日前举行,就山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通报。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2012年,省政府专题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在全省范围内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2013年,省委、省政府分别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确定为省委常委重大调研课题和省政府教育专项调研课题,研究出台了《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及系列配套文件,在省级层面基本形成全方位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体系。

  据通报,山东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今年春季高考首增技能测试,本科计划连续翻番。2014年春季高考考生报名达到99699人,比2013年增加37853人,增幅61%。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招生试点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年新增试点本科学校9所、高职学校6所、中职学校9所,本科专业点数由2013年的22个扩大到50个左右。投入财政资金2.26亿元,在全国率先启动职业教育品牌专业群建设。将中职教育“双证互通”扩大到全省所有合格学校,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与技师教育合作培养试点,支持在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在青岛、潍坊、德州启动中职与普通高中学分互认、学籍互转试点。同时,落实9项财税优惠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建立“山东省校企合作公共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多种方式推进校企合作。此外,还安排专项资金1.1亿元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目前,全省构建起协同推进、全方位联动的工作机制。

中职本科分段培养

  南京高职校“准本科生”强技能 

  “这个星期是学校专门安排的技能实训周,利用一周的时间完成555模拟交通灯电路的设计与制作,真的很有趣。”日前,在江苏省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装接实训中心,楼宇智能化运行与管理专业“准本科生”陈景怡正在进行电路焊接实训。陈景怡说:“原来只是在初中物理实验课中,做过简单的串、并联电路。今天是实训周检验成果的日子,我们把焊好的电路接通12V电源,按一下按钮,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红绿黄’三色发光二极管就能按照既定的程序运行,就是一个缩小版的交通信号灯。”看着自己的成果,陈景怡露出开心的笑容。

  据了解,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专门针对职校生制定了“升学”计划,南京高职校率先开展了“5+2”高职与本科衔接培养和“3+4”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两个项目,对接的都是普通二本院校。陈景怡就是“3+4”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中专段学生。

  “专业技能实训周是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专门制定的教学内容。”南京高职校党委副书记张宁新表示,“3+4”项目不是为了升学而升学,而是在达到升学目标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让他们既有学历,又有技能,真正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据项目实训教师徐乐介绍,该项目的学生每学期末都要接受为期一到两周的专业技能实训,通过实训提高他们对实际电路的分析和应用能力,为今后本科阶段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学习做好铺垫。这些学生经过一系列强化训练后,还将考取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本报南宁1月23日讯(记者 周仕敏)记者今天从广西教育厅获悉,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广西对所有中职学生实施免学费政策。据初步估算,将惠及40万名中职学生。

  为扩大职业教育吸引力,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广西对所有中职一、二、三年级在校生全面免除学费,不分城乡,未来4年,广西将投入22.75亿元,由中央和自治区两级财政承担。

  此外,广西将对中职毕业升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学费补助,每生每年补助2000元;对到艰苦边远地区就业、服务期3年以上以及服兵役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广西将实行学费补偿或贷款代偿,减轻职校学生经济压力。

  为提升职业教育拉动扶贫富民,广西提出“定点精准教育扶贫”,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学生,政府将从小学开始对其全程跟踪,在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享受3年免费中职教育,中职毕业后为这部分学生100%提供工作岗位;由中职考上高职后,政府继续给予学费补助,实现“上学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本报福州1月22日电  (记者 赵鹏)中职学校常常会遇到一个难题:想从行业企业招聘紧缺急需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却缺乏用人自主权;能工巧匠想进入中职任教却受身份、学历限制,想进进不去。日前,福建省出台新规,打破体制壁垒,让中职学校招聘能工巧匠不再受限。

  福建规定,在学校编制总数内,从行业企业招聘紧缺急需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或高级技师担任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不受人员学历、身份限制,由学校采取直接考核或简捷有效测评方式聘用,学校无相应岗位空缺的,可按规定设置“特设岗位”,不受学校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

  此外,福建还在全国首创在中职校设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增设实习指导教师职务序列。此前,中职校教师的最高职称是“副高”。福建还提高中职校教师职务(职称)的结构比例标准。国家级、省级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和国家级重点中职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控制标准提至3.5∶4.5∶2, 省级重点中职提至3∶4.5∶2.5。这一标准在全国领先。

如何下活职教这盘棋

  一把剪刀上下飞舞,不一会儿就修剪出时尚精致的发型;目光在账簿和屏幕间来回穿梭,一个个数据被准确快速录入……前不久刚在潍坊商业学校落幕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让该校会计专业2013级新生王玉丽回味良久,“职校生,也有别样精彩!”

  如果退到一年前,你要问这个学习成绩在班上排在中游的小姑娘“愿不愿意上中职”,一定得到个斩钉截铁的“不”。理由和大多数人一样,“职业教育‘缺钱少路没活力’,上了让人看不起。”可现在,她和同学们不仅学费全免,还能听业界名师授课,使用最先进的实训设备,“更重要的是,三年后通过考核,一样上本科!”

  原本“低人一等”的职教焕发了新的活力。山东究竟是如何下活职教这盘棋的呢?

  捅破升学“天花板”,职教不再是“终结者”

  曾经,几乎每年高中录取,都是王桂英最头疼的时间。

  这位分管教育的潍坊市副市长总能接到不少熟人的求情电话,“孩子中考就差几分,能不能帮忙安排个普通高中?”似乎是种共识,“但凡有点办法”的家长都不愿让孩子上职校,因为没几年就上完了,没有升学通道。

  没有上升通道,一直是困扰职教发展的大难题,职教也因此被一度视作“终结教育”,招不来生源。一位教育人士透露,不少职校都干过花钱去初高中“买”学生的事。

  如今,这种职教没有上升空间的尴尬已经在山东被打破。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山东省从东中西各选择了一个试点城市:青岛、潍坊、德州,分别开展3年中职教育与4年本科教育、3年高职教育与2年本科教育的贯通培养,通过过程考核对学生中职或高职学习期间日常表现、学习成绩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情况进行评价,作为能否转段的重要依据;再通过综合测试,突出对本科段人才培养所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合格的学生即可转入本科段学习。

  打通招考体系后,职校本科又该如何实现一体化培养?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徐曙光介绍,“从2014年起,我们准备利用3年的时间遴选200个专业,每个专业划拨100万元,重点建设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纵向体系的完全衔接。让职校、本科、企业坐下来,一起商量人才怎么培养。”

  而试点学校第一年火爆的录取情况则从侧面印证了政策的利好:中职录取线超过当地普通高中录取线,高职录取线超过全省本科二批录取线。

  王玉丽的中考成绩就比当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高出20多分,可她还是坚定选择了“3+4”,“不用再挤高考‘独木桥’,以后收入也有保障,学得好不照样上博士!”

  打通校企血脉,多元主体办职教

  “1/3在课堂,1/3在企业,1/3在科研……”掰着手指头,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纺织服装系教师王俊英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工作账。可在以前,她的工作和普通高校老师没啥大差别,一样是“铃响上课,再响走人”,即便暑假带着学生去实习,也很有距离感地被称作“下企业”。

  本应与市场贴合最紧密的职业教育,却总和企业有点“貌合神离”:毕业生总得在工作岗位上回炉再培训,甚至有些课程设置根本跟不上企业要求。“过去有点‘剃头挑子一头热’,学校实习找不到企业接收,即便去了也是简单的流水工,学不到真本领。”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副院长张绍秋说。

  跟不上市场节奏,这个难题怎么破?一份新鲜出炉的《山东省职业教育集团管理办法》打通了校企血脉:单个集团职业院校不少于15个,企业、行业和科研机构不少于40个。再不是单纯的校企合作,而有了深层次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怎么开、开些啥,企业有了发言权。

  开在潍坊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流水生产线上的第一堂“厂区服务与互助实践”课就让山东民族中专数控应用专业的学生杜鹏“震”住了,“过去从来没想过现代化的厂区有这么大,来回还要坐着电动车。很多实操技术也是从书本和黑板上根本学不到的。”

  “职业教育办好了,首先受益者就是企业。过去我们总是抱怨职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为了省事又不愿意承担教育责任。如今的职场体验课让我们尝到了校企合作的甜头,我们刚与教育部门签订了长期战略协议,办好学生实习的实训基地。”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海忠说。

  补齐投入短板,职校发展快马加鞭

  改变,让潍坊商业学校校长于建平有了“大干一场”的底气。可7年前,刚从普通中学调到中职学校的他,第一天上班就傻了眼,“要设备没设备,要师资没师资。美容专业一共只有两张按摩床,3个年级的学生加起来还不到20人,几乎办不下去。”

  长久以来,职教一直处于“缺钱少粮”的窘状。以生均拨款为例,山东高职生均拨款比本科少了将近一半,中职经费更少,在一些县市,财政仅包教师工资,学校只能靠学费勉强运转。“说出去,总觉得矮人一头。职教培养成本本就比本科高,没钱更是束手束脚。”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徐建明说。

  “种庄稼种错了耽误的是一季,但教育路子错了就耽误人一生,所以我们不能这么慢,要抓紧改。”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感慨良多,“没有合格的劳动者,无论是转方式还是调结构,都会落空。培养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刻不容缓。”

  如今,在试点潍坊,高职拨款已经实现与本科同等待遇,上调至平均每生近8000元;中职实现由专项经费投入到生均公用经费拨款的根本转变。新近出台的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则提出今后按照专业类别以每生每年2800元、3300元、3900元和4500元四档拨款。

  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也在为职教发展开疆辟土。

  “前不久财政厅、国税局和地税局联合下文,厘清了校企合作当中免税、学生保险等问题。我见到一个职校校长,他说一从网上看到这个事,就马上下载打印了几十份,见到一个合作企业就给一份,企业一看文件高兴了,合作积极性更高了。”徐曙光说。

  曾经是“大冷门”的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也成了考生眼中的“香饽饽”。“以前九成学生来自农村,现在有四成来自城市;以前各专业大多是‘和尚班’,现在有四成是女孩。”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王金诺兴奋不已。

  也不是没有问题。“省级政府的招生自主权还相对薄弱;职业教育分段贯通的学籍管理和学分制落实如何破解都还等着我们去探索。”徐曙光说。

职教围着产业转 教学围着生产转

  ——辽宁开展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采访纪行  

  在计划经济时代,依托东北老工业基地强大的产业辐射能力,辽宁职业教育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随着向市场经济转型,“小散弱”对上了“大市场”,辽宁职教面临着进退维谷的处境。针对这一情况,辽宁省及时“刹车”,调整办学方向,“职教围着产业转,教学围着生产转”。如今,穿上现代职业教育新衣的辽宁职业教育,整装再出发。

  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对于辽宁职教人来说,曾经的辽宁职业教育有着两副“面孔”:一副是伴随着辽宁工业基地成长,为其立下汗马功劳的“大龄青年”;另一副是在现代职教体系转型过程中蹒跚起步的“婴儿”。

  如今,辽宁职教走出了“小、散、乱、差”的低谷期,每当被问起其中的秘诀时,无论是教师、校长还是教育管理者,都会不约而同地回答,“职教围绕产业转”。

  这样的答案来自辽宁省90个百亿元以上的工业产业集群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和近年来辽宁职教对接产业集群的坚实实践。

  2011年,辽宁省教育厅会同省财政厅联合启动了“对接产业集群省级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群”建设项目,依托各地区产业优势,通过专业集聚和提升,培育符合辽宁地方经济和产业集群发展的职业教育品牌专业。目前,辽宁省中、高等职业院校已立项建设省级示范专业群269项,省本级财政投入专项建设经费计1.9亿元。

  “如果不是紧紧抓住支柱产业的发展需求这条救生筏,或许沈阳的职业教育早就沉到海里去了。”沈阳市人民政府督导室副主任刘志民很是感慨地告诉记者,“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很大,但当时的30多所学校各干各的,缺乏统筹,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其人才培养能力根本无法满足‘千亿级’的沈阳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人才吞吐能力。”

  沈阳在整合原有职业学校基础上,围绕支柱产业,集中建设6所万人规模的职业学校。沈阳市教育局职教处处长赵香瑞介绍说:“我们围绕汽车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化工医药等支柱产业,分别组建了汽车工程学校、装备制造工程学校、信息工程学校、化工学校;同时停办18个低水平专业,撤并7个重复专业,新增26个新专业。”2010年,随着“国家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沈阳市试验区”的建设,“沈阳技工高地”的品牌被打磨得越发光亮。

  在宏观层面上精兵简政,在微观层面上,更是通过制度举措来密切校企关系。在2013年3月施行的《沈阳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通过为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提供奖励的方式,破除长久以来困扰学校“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处境。

  在鞍山,职业教育的体制突围与一座“城”的崛起密不可分。2010年12月,占地面积128亩,总投资20多亿元、容纳12所职业院校的的鞍山职教城建成。经过3年探索,鞍山职教城成为辽宁职业教育新的坐标。

  鞍山职教城管委会主任吴庆丰说:“以前职业学校是教育和人社部门归口管理,你管你的职业中专,我办我的技工学校,缺乏统筹,一到招生的时候就‘打架’,造成了不必要的内耗。”职教城管委会成立后,独立于教育和人社部门之外,成为市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打破了人社、教育等部门界限和中专、技校等类别界限,办学活力充分涌流。

  园区里的实践区、实训基地、会议中心、运动设施等全体共享,而投资成百上千万元的现代制造技术、现代服务实训基地,更是敞开大门,让学校、企业共用;职教城还按照“教师、学生随专业走”原则,对各校专业教师进行整合;同时在专业整合上,职教城结合各校原有办学优势,调整“进城”学校的专业设置,解决各学校专业重复设置问题。打造“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

  学校不升格,学生升格

  人才“立交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词之一,但是“多元立交”却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中高职衔接断层难续,职业本科衔接面临着天花板的尴尬情形,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体制不顺的弊病曾困扰着辽宁职业教育。

  只有“站得高”才能“飞得远”,为了疏通堵塞在人才通道上的体制积弊,辽宁紧紧抓住“高位对接”这把钥匙,进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辽宁省职教处章雪冬处长说:“在路径选择上,我们不搞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职业教育相分离的‘双轨制’,而是在保持职业教育本身特有的基本属性的前提下,通过应用技术类本科改革在人才培养体系的上端寻求融合。”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当一些兄弟省份摸着石头迈开“中职升大专”的小步时,辽宁省“中职升本科”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从2012年到现在,辽宁省中职升本科的人数达到8000人,高职升本科9000人。”章雪冬介绍说。

  从2012年起,辽宁省本着边规划边建设、边实验边总结、边探索边完善的原则,在15所“二本及以上”本科院校完成了应用技术类本科教育(指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布局;制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相适应的“中职对口升学”、“专科升本科”招生考试制度和实施办法;省财政投入1000万元组织开发30个应用技术类本科教育和50个中高职一体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这种体系既考虑到了与国际教育分类标准的一致性,又避免了将职业教育泛化造成的抵触与混乱;既能够比较清晰地勾画出相对独立、类型层次结构相对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又没有矮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从而使体系建设的对象、目标和任务更加明确。

  吴庆丰告诉记者,鞍山市职教城内其他11所职业院校学生足不出城,就可以实现一年制中职、三年制中职、初中毕业五年制高职、中职毕业三年制高职或四年制职业本科的立体互通,使职教城在全国生源减少的背景下,招生数量由2011年的8226人,增加到2012年的8831人,再到2013年的9326人。

  找到教学和实训的结合点

  辽宁省教育厅职教处信息办主任魏民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职业学校要‘锻造’一名合格的中级车工,按要求全部实施操作训练,大约需要600至800公斤钢材,按当前市价折算,一名学生至少需要投入3000至4000元,而学生的学费只有2200元。高额的实训材料费,往往压得职业院校喘不过气来。”出现高额实训材料费的专业,约占职业院校所有专业的四成以上。

  而硬币的另一面则是,许多院校为了“造血”,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成为企业的来料加工工厂,忽视了学校的育人本质。章雪冬告诉记者:“实训要找到教学和实训的结合点,要走中间道路。”

  一个小小的保险柜成了撬动实训体系改革的支点,现在在辽宁很多职业学校的钳工专业都通过教授学生加工这种保险柜来开展教学实训。“你可千万别小看这个保险柜,从选料到下料,再到錾、锉、锯、钻,它涵盖了一名中级钳工所需的所有核心技能点。而且它还可以拿到市场上流通。”保险柜的设计者魏民介绍到。

  像这种保险柜一样既能覆盖核心教学内容、核心岗位技能,又能在市场上流通,产生经济效益的教学项目还有很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教学产品。2011年辽宁省出台了《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标准。要求每个基地必须设计、选择具有教学和生产双重属性的教学产品。同时要按照企业真实生产的要素和环境配置各种仪器设备,设置相应环节。

  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成果展洽会上,一部专门为老人和残疾人研发的“自动爬楼机”引起了大家的围观。操作者只需要握住方向盘,“爬楼机”就能完成上楼和下楼的全部动作。

  据沈阳装备制造工程学校校长张春雨介绍,“自动爬楼机”是该校结合了机械制造、电运等专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要素研发的教学产品。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为此,学校借“机”生蛋,投资200万元设备组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从机械制造、数控、机电一体化、电运四个专业选择128名学生成立四个项目试点班,围绕“爬楼机”制造开展生产性实训,实现了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与企业生产活动对接。

  目前,辽宁省本级财政现已投入专项资金4.5亿元,支持中高职院校立项建设项目292项。通过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逐步建立起了基于生产(服务)活动真实情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和师资培训体系,一批具有全新实训功能、全新运作模式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已初步形成。

首批9名女司机出自同一高职院校

第一代长沙地铁司机是怎样炼成的

  2013年12月19日,长沙市民翘首以待的2号地铁线路开始为期3个月的试运营。崭新的车辆,着装整齐的司乘人员,宽敞明亮的候车厅,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在长沙第一代89名地铁司机中,有9名女司机更是吸引了无数眼球。

  “长沙的士女司机都蛮少,地铁女司机怎么这么多呢?”看到湖南都市频道里播放的专题节目,家住景湾小区的谢先生笑意中带着惊异。

  据悉,这9名女司机都来自离长沙50公里外的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铁职院”)。

  今年23岁的谢艳峰是其中之一。

  作为湖铁职院2009级的学生,谢艳峰对3年前应聘地铁司机的“盛况”至今记忆犹新:2010年10月中旬,长沙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的招聘信息一经贴出,连续一个星期,学校宣传栏前都人满为患。她所在的系总共800多名学生,去了600多人。全校报名超过了3000学生。

  “僧多粥少”,资料审查格外严厉:成绩要优中选优,但凡曾有过一门功课“挂科”,都会被刷下来。

  体检也同样严格。以女生为例,身高要求在160cm以上,五官端正。而男女统一规定的裸眼视力5.1以上的硬指标,让很多爱打游戏忙于上网的学生捶胸顿足。

  同为湖铁职院轨道系专业毕业生的王茜同样顺利闯关到了面试,她发现,原来熙熙攘攘的报名队伍,已经剩了不到1/30。

  这位从小喜欢机械类玩具而不是芭比娃娃的益阳女孩自信满满。曾花了不到一个月就拿到汽车驾照的王茜觉得,自己天生就是开车的料。

  经过面试阶段后,这100名平均年龄不到22岁的年轻人,被分成了两个“订单班”——开始接受校方专门的作息及课程安排。到此时,谢艳峰已基本能够确信,第一代长沙地铁司机将从他们中间选拔产生。

  2012年5月的体检又刷掉11人,而谢艳峰、王茜等女生顺利地留了下来。

  1个月后,剩下的89名学员统一到广州,开始了长达8个月的培训生活。

  理论课约占总课时的1/3,光教材就有600多页,拿在手里很沉。谢艳峰说,司机手册、驾规、行规、应急预案等,都必须一字不差地背出来,并且每天接受考核。为期3个月的纯理论学习结束后,谢艳峰又一头“扎”进了广州地铁1号线驾驶室内,用心观察师傅的每一个操作步骤。

  同批实训的王茜称,每天从早上8点半到下午5点,学员们要接受包括安全、整备、调试及演练等10余项集训,同时还有多项岗前强化培训,务必达到“熟悉列车每一个零部件”的要求。以停车为例,车辆到站后,车厢上下客门的位置与规定位置的正负误差不能超过3厘米。而“女司机的培训标准与男司机完全一样”。自信遗传到了母亲独立自强性格的王茜说,在广州培训时,再辛苦她也从不向家里抱怨。很多像王茜一样的学生开始意识到从大学生变成未来的地铁司机的身份转变。

  湖铁职院副院长首珩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不仅长沙地铁2号线首批9名女司机都是该校毕业的,城轨专业的毕业生郑强、罗清芳、马在龙,也占据了4个司乘队长中的3个职位。首珩自信地认为,由于学院重视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这是毕业生走俏的关键因素。

  湖铁职院牵引学院的张莹副院长告知记者,学校早在2002年就设置了地铁专业,开全国高校先河。从那时开始,订单模式的培养开始形成,王茜等学生都是受益于此。

  张莹称,学校之所以采取这种针对性的培养方式,是考虑到地铁与国铁不同,国铁的标准是统一的,而地铁是由地方政府投资,其管理办法和模式各不相同,有些方面还属于企业机密。比如录用员工,现在全国19个城市的地铁公司,到学校招人时,地铁公司多会先让校方拿出方案来,再具体敲定内容。一般而言,企业更注重实际问题和案例的应对要求,这是课堂上理论中往往不会涉及的。

  本报上海1月16日电(记者曹继军、颜维琦)上海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中考中多了一个新渠道。上海市教委15日发布《2014年上海市中高职贯通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2014年实施中高职贯通的试点学校,招生计划总数5500名,其中招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550名,占了总额的一成。

  据悉,招生学校根据专业特点确定是否进行面试或专业考试,以及相关要求,并报市教育考试院备案后,及时向社会公布。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