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起至本月17日,本市7万余高考考生进行本科批次志愿填报。与往年不同,今年随迁子女可报考高职,本市114名随迁子女进行高职单考单招志愿填报。目前北京地区报名参加今年高考的考生为70517人,比去年少了2219人,降幅为3.05%,北京高考报名人数已经连续8年下降。
今年志愿填报调整为“2+3”平行志愿组方式,一志愿首次可填报两个平行志愿,这使得考生一志愿落榜几率变小,但面对录取方式改变,不少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仍比较为难。记者采访了解到,多数学生填报志愿存在误区,志愿填报草稿多次修改。
忘记密码可后台重置
昨天上午七点半左右,北京24中的学生们已在机房等待网上填报志愿(如图)。北京晨报记者看到,学生们桌上大都放着写有高考报名号、会考号、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的提示条。高三学生高鹰石说:“老师多次强调记好个人信息和密码,所以我们几乎都将信息抄好,放在自己能找到的地方。”
据高三年级组组长梁霄介绍,每年都有10%的学生忘记密码,因此在填报志愿前,特别给学生发放了填有个人信息的提示条。此外,如果现场仍有学生忘记密码,学校教务处可以开放后台,让学生重置密码。
平行志愿组录取 学生多次修改草稿
今年录取最大的变化是,本科志愿设置从“小平行志愿方式”调整为“平行志愿组方式”。学生第一志愿可填报两所学校,每个学校设置6个专业及1个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选项。面对这样的变化,不少学生表示,之前参考的《近三年在京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意义不大。因此,在报考志愿时比较为难,志愿草稿多次修改。
高三年级组长梁霄告诉记者,在正式填报志愿前,学校让学生们都填写了志愿草表,但反馈上来后,不少学生填报都存在问题。学校邀请东城考试中心教师为学生、家长进行填报志愿培训。梁霄解释说:“实行平行志愿组后,我们发现学生们填报志愿存在两个误区,一种是‘跳报’1A志愿,学生将1A志愿院校填报得过高,抱着‘冲一冲’的心态。另一种是将1B志愿当作原来的二志愿填报,填报院校与1A志愿分差过大。我们建议学生1A志愿还是填写符合自己平时水平的院校,不要过高。1B志愿与1A志愿分差在10至15分左右。”
北理工招办副主任张东建议,考生报考时应拉开适当梯度,各层次志愿之间一般在10至20分左右。第一志愿A可填报与自己实力相当,或略微冲高点的学校,第一志愿B可填报保底校。要尽量确保第一志愿可以录取。二志愿A和一志愿B可以稍微拉大梯度,如30到50分。
加分“缩水”仅影响个别学生
从今年起,本市高考加分政策正式“瘦身”,加分项目减少,加分分值降低,且地方性的加分政策仅适用于北京地区的高校招生录取。记者了解到,对于有加分的考生,大多填报了在京高校。24中刘同学说:“我是市优干,加分由原来的20分调整为10分。由于加分在外地大学录取时无法提档,因此只报了在京院校。”
据梁霄介绍,24中高三年级参加高考的学生共148人,其中享受自主招生加分以及政策加分的学生共10名左右,因此对整体报考的影响不大。
■影响
随迁子女首次可报高职
昨天除本科志愿开始填报外,高职单考单招志愿填报也同时进行。今年起,随迁子女符合五项条件可以在京参加高考报名,但只能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今年共有409名随迁子女提出申请,经市教委、市公安局、市人力社保局和各区县街道、乡镇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审核,符合条件的考生有121人,其中114人参加了高考报名。
据了解,非京籍进城务工人员持有在有效期内的北京市暂住证或工作居住证;进城务工人员在京有合法稳定住所;进城务工人员在京有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进城务工人员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6年(不含补缴);随迁子女具有北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
提前批或将受到影响
在调整后的志愿填报模式下,北京现行高招志愿填报体系中的“提前批”和“二志愿”受到影响最大。北理工招办副主任张东介绍说:“往年,部分高分考生选择报考“提前批志愿”,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分担一志愿冲击目标高校的风险。今年,高分考生冲击一志愿高校的风险下降,对提前批院校录取或许产生一些影响。”
部分高校取消二志愿
随着高分考生冲击名校的几率增大,不少高校在录取原则上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以往,为录取高分考生,部分高校预留10%至20%的二志愿招生计划,专门招收冲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未果的高分考生。而伴随着一志愿改为平行志愿,今年部分高校取消了为二志愿预留录取计划。
录取分数线分布将呈扁平化
据北林大招办负责人穆琳介绍,从全国其他地区实行平行志愿结果来看,由于报考风险降低,报考名校的考生有所增加,将加剧竞争激烈程度,录取分数也可能会提高。这就意味着大学录取考生的分数线分布将更为扁平,即一个学校录取的最高分和录取的最低分分差缩小,这直接影响专业录取的分数级差,以往三五分差一个专业,现在可能一分就差出几个专业。由此导致考生填报专业难度增大,考生填报时更应填写服从调剂,以提高录取的成功率。
在重庆,这一现象也有所体现。据市教委统计,截止2013年6月30日,我市专科(高职)类毕业人数有6.64万人,就业率达88.81%。本科生毕业人数8.37万人,就业率为84.63%。而研究生有1.41万人毕业,就业率仅74.28%。
在研究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时,谢伏瞻指出,推进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国家战略,对于从根本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环境污染等矛盾,保障人民群众出行需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各级各部门要顺应人民群众期盼,着眼现代城市建设,把以人为本、优先发展、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的理念贯穿落实到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全过程,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科学发展、有序发展。要强化各项规划衔接,促进城市内外交通便利衔接和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要强化智慧交通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水平,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综合交通信息服务。要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机制。要强化交通安全监管,督促公交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对公众文明安全乘车的宣传教育。
会议原则通过《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的意见》和《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
副市长孔凡纯陪同检查并向检查组介绍了讷河市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发展需求。2013年,讷河市被确定为首批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并被黑龙江省教育厅推荐为国级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一年来,讷河市不断强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打造涉农品牌,创建面向“三农”的农村职业教育,职教中心建设了计算机、数控等五大实训基地,新建8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更新农艺实训设备,在就业安置上,大力实施“双进工程”,与港进集团、恒阳食品等企业开展联合办学、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培养”、“工学结合”模式,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毕业生就业率达99%,每年培养培训技能型人才300多名。几年来,学校共培养7000多名有知识、有技能、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毕业生,满足了农业发展需求。
检查组希望讷河市再接再励,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使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工作有创新有特色,做到夯实基础,强化服务,让农村职业教育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的“助推器”,农民致富的“加油站”,振兴市域经济的“人才库”。
—专访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吴强
5月8日至10日,省林业厅副巡视员、江西林业职业教育集团顾问毛赣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院长、集团理事长武来成一行赴闽进一步深化江西林业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事宜。
考察团先后考察了该院旅游与外语学院的合作单位石狮绿岛国际酒店和晋江爱乐国际酒店以及该校林业与环境学院合作单位江西远方牧业集团。
在石狮绿岛国际酒店座谈会上,双方对过去3年的合作,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围绕着顶岗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师资互派等成果以及不足进行了总结,双方下一步将在强化外语训练、增加课外阅读拓展、加强校园活动等具体方面深化校企合作。
在晋江爱乐国际酒店座谈会上,双方各自介绍了企业和学校的发展历史,达成校企合作意向,并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就业合作等方面达成合作。
在江西远方牧业集团座谈会上,毛赣华强调了林业与环境学院的合作对于职教集团校行合作的重要性。双方下一步将在人才培养、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师资互派和加强课改教改等方面深化合作。双方还对近期共建林业研发中心、专家下企业解决油茶苗干枯等合作进行了总结。
5月6日,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洪斌在职教处、政法处负责同志陪同下,深入到周口市扶沟县、周口科技职业学院、淮阳县调研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工作,并参加周口市民办教育工作现场会。
尹洪斌一行首先来到扶沟县职业技术学校。他对该县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拿出资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表示肯定。强调职业教育要与市场紧密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引企入校,实行订单培养,围绕产业办专业,围绕就业办职教,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孩子愿意上、安心上职业学校,并能学得一技之长,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在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尹洪斌充分肯定了学院在培养实用型人才,促进周口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做的贡献。随后,他分别来到淮阳县职业技术学院、淮阳县西城中学(民办),嘱托学校要为地方经济发展多作贡献。
在下午召开的周口市民办教育现场会上,尹洪斌对周口市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方面所做的积极贡献予以充分肯定。希望周口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加大对民办教育扶持力度,创造更好的环境,制定更加优惠的措施,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投资教育,为周口乃至全省民办教育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5月,毕业生又到求职关键期。在大学生持续遭遇就业难的当下,中职毕业生的“成绩单”却很亮眼:武汉重点中职,七八个岗位抢一个学生;上海浦东中职生,大部分提前一年被“预定”;在贵州的招聘会上,甚至有企业为中职学生开出“配车配房”的优厚条件。
一面是市场对中职生日益火热的需求,一面却是中职学校相对冷清的招生,中职教育为啥缺少吸引力?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偏见如何破除?专业技能型人才实行分类高考后,中职教育能否迎来转机?
——编 者
经费投入连年增长,办学水平一直提高,对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贡献巨大——但说到底,中国的职业教育对多数学生和家长还是缺少吸引力。但是,近期在上海,记者看到了职业教育的一些新变化。
职业启蒙教育能否做得更早更好
自己动手在布面作画,然后做成有个性的T恤、布包;把一根普通电缆制作成网线,再用它体验上网;跟着未来的厨师们学做香甜的点心……日前,上海面向中小学生开展“职业体验日”活动,家长可以带孩子走进中职学校和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参与根据不同年龄段设计的共212个职业项目。
面向整个城市打开中职学校大门,提供职业体验活动,在上海还是第一次。去年,上海在“星光计划”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组织了一些初中生现场观摩,反响很好,于是就有了今年的“职业体验日”。外界的积极反响让主办方始料不及:没怎么宣传,第一批网上试推的1万个名额一抢而空。
在农业学校,你可以当小农夫,学种盆栽、当草坪“理发师”;在技工学校,有数控木雕、3D打印、操作机器人等项目,在服务性行业集中的中职校里,你可以参与一回古玩艺术品拍卖、学调鸡尾酒或练习“极速点钞”。每个项目前都是人头攒动,候场的队伍排得很长。
耐心地将丝线分成几股,然后拈针刺绣,在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一名家长看到二年级的女儿如此专注都很惊讶:“平时老觉得她缺兴趣、没长性——要是读书也能这么专心就好了!”
“职校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学得轻松,都是差生。”美术专业一年级学生朱靖辰自信而坦然地说:“我初中学得累,成绩一般,进了中职,一样功课紧张,但喜欢就不累。这里不拼数理化,比的是技能和创意,职业目标也更清楚。”小朱说,毕业后他会继续考大学。
显然,很多家长都把职业体验当成了带孩子放松的手段。上海市教委职教处处长劳晓芸告诉记者,在美国,孩子6岁就要接受职业体验教育,中国的职业启蒙教育起步很晚,许多学生直到填高考志愿时,还对个人特长兴趣和各种职业特性缺乏了解。
在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印杰看来,职业体验活动有利于启迪学生未来发展。“让学生更早对职业有认知,较早认清自己兴趣所在,日常学习将会更有动力。”他甚至设想,今后上海是否可以形成传统,将每年4月办成青少年的“职业体验月”。
中职毕业生收入稳增为何爱跳槽
虽然人们对中职教育存在一定偏见,但近日上海市教委发布的2013年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显示,2013年,上海市86所中专、技校、职校近4万名毕业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7.8%。在超过2.2万名直接就业的2013届上海中职毕业生中,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对口或基本对口率达84%。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总数再创历史新高,达727万,有了上一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大学生就业难似乎已成常态。
据调查,近几年上海中职毕业生收入持续提升,护理、航空服务、数控技术等专业月收入超过3500元的占四成,2010届中职毕业生起薪多在2000元以下,工作3年后,五成以上税后月薪已超过3500元。受访中职毕业生中,仅有不足一成对目前收入不满意。
不过,调查的另一组数据显示,2010—2012届毕业的中职生,只有四成还在原单位,有过2次及以上跳槽经历者超过40%,且多从国企转到民营中小企业。用人单位调查也显示,中职生“岗位稳定性一般”。
中职毕业生为何频频跳槽?不少用人单位归因于中职生年龄较小,“在岗位敬业精神方面有所欠缺”。但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职业教育研究专家陈嵩看来,关键问题仍在于劳动用工制度的不规范和薪酬体系不尽合理。“一些国企的薪酬制度仍存在‘惟学历’倾向,对中高职毕业生往往抱着使用廉价劳动力的心理,中职毕业生只能通过跳槽获取更好薪酬。”陈嵩认为,政府应该更多关注技能型人才的起薪和技术岗位准入标准的规范实施。
分类高考后职业教育能否迎转机
“刚进校,学生大都不敢和老师交流眼神,因为用传统的教育标准看,他们是差生,是失败者。但现在,他们多阳光自信!”职业体验日里,几乎都是学生志愿者唱主角:维持秩序、讲解要领、带头示范。感慨于学生的成长,上海商贸旅游学校的徐本方老师这样说。
上海商贸旅游学校是黄浦区属的一所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本是区内“兜底”招生的学校。如今,这里的毕业生却异常抢手——刚进5月,已一个不剩。与不少职业学校追求规模化办学不同,商贸学校近几年探索精致化办学,招生规模从5000多名缩减到了3000多名,专业从20多个减少到11个。
“不要用旧眼光看待职业教育,未来不会是单一读书成才的时代。产业在转型,第三产业新岗位不断出现。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应新的社会需求。我们职校的学生,要成为‘有能力的好人’,过上有自尊的生活。”校长李小华说。
商贸学校的毕业生里,有40%升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李小华说,这一比例还会继续提高。今年教育部宣布,将对专业技能型人才实行分类高考,上海在推行4年“中高职贯通”之后,近期还开始在一些应用技术类高校探索让学生从中职读到本科的“直通车”。
在陈嵩看来,分类高考,意味着中等职业教育不再是“断头路”,职业教育可能由此走入社会观念与办学现实的转折期,从而逐渐回归为一种“类型教育”,而不是“低层次教育”。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尽快搭建起完善的高水平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更多高质量、有特色的职业学校,让中职生真正做到“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终身学习有基础”。
记者手记
改变命运,职业教育也可以
有哪些东西会伴随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且紧密关乎我们的幸福感?答案有两个:家庭和工作。
工作与职业关乎人生幸福。但多年来,职业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有些“偏门”。尽管早有《职业教育法》,多地职教经费却难以做到持续、均衡和足额地拨付;尽管对中低收入家庭而言,中职教育对改变孩子乃至家庭命运有着实际意义,但在不少人的眼里,读中职的孩子就是差生,是“失败者”,遑论自我实现与幸福感?
一边是已持续数年的“史上最难大学生就业季”,一边是中职毕业生行情见长和招工难、缺技师,如此荒诞的情形最终让我们迎来了职业教育命运的转折——不久前,教育部宣布分类高考,让包括中职生在内的技能型人才不再非得和学术型人才一样拼知识记忆和解难题水平,而是有了自己的上升通道。经济转型时代的中国发展,不仅需要有几个“领军人物”,更应该倚重的是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力大军。
知识改变命运,技能同样也可以。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应该实实在在地存在。社会观念的偏见与轻忽、人才培养的单一和偏执,真的到了该扭转的时候了。
今年东莞市职业院校学生在省中职技能竞赛中获得75个奖项, 被省组委会称为“东莞井喷现象”。(资料图片)
——内地新疆中职班人才培养工作纪实
让在职员工接受中职教育,既可以为社会提供技能人才,又可为深圳的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鲁力 摄
南方日报讯 (记者/孙颖)深圳将实施“全民素质提升计划”,着重于提升在职劳动者的学历和技能水平,推行初中及以下学历在职劳动力接受非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含技工学校教育),力争到2020年,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口比例下降20%左右。中职教育经费按8:1:1分别由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承担,每年人均政府补贴最高达2400元。
深圳市教育局等单位昨日举行“全民素质提升计划”试点工作启动仪式。该计划将在龙岗区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全面推行。据悉,2014年将在龙岗区境内招收1.5万名在职劳动者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收4000名在职劳动者接受成人大专学历教育。
力争2020年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口下降20%
对于为何要实施全民素质提升计划,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深圳在职劳动力整体学历和技能水平偏低,这与深圳的城市发展不相适应。近年来,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已多人多次在“两会”上提出关于提高市民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素质的建议或提案。2012年以来,市教育局会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充分调研论证,向市政府建议实施全民素质提升计划。
据介绍,全民素质提升计划着重于提升在职劳动者的学历和技能水平,进而提高全民素质。根据计划,将重点推进18-35周岁在职劳动者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推行初中及以下学历在职劳动力接受非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含技工学校教育),力争到2020年,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口比例下降20%左右,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到14.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
鼓励具有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或高中学历的在职劳动者,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等级或学历层次,力争到2020年,拥有大专学历或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在职劳动者总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0个百分点,使深圳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及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达到30%以上。
试点探索职教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互认
对于为何选择在龙岗开展上述计划试点,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市实施全民素质提升计划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全面推行。龙岗是是个产业大区,产业工人200多万,在职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学历比例较高,亟待提高在职劳动者素质,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需求。
据介绍,2014年将在龙岗区境内招收1.5万名在职劳动者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收4000名在职劳动者接受成人大专学历教育,完成4000名在职劳动者参加中级及以上职业技能鉴定。招生对象均为18-35周岁在龙岗区就业的在职劳动者、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与用人单位签订半年以上劳动合同、按规定缴交深圳市社会保险(放心保)费。
根据问卷调查及龙岗产业需求,开设数控技术应用、办公文秘、工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应用、商务英语、中西餐烹饪、电子商务、汽车维修等十个中职专业。
深圳将建立“中职教育学分银行”,主要通过学科考试和技能等级证书即可获得学分。“通过试点,探索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互换互认,构建中职教育和技能培训的相互融通的"立交桥",解决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两张皮"问题,为全市乃至全国探路。”上述负责人说。
每年人均政府补贴最高达2400元
据了解,实施全民素质提升计划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其中中职教育经费按8:1:1分别由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承担,每年人均政府补贴最高达2400元,用人单位要按要求从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学员的学习费用。
为调动在职劳动者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和专科教育的积极性,减轻学员先行缴纳学费毕业后再申请补贴的经济负担,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将借鉴深圳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办法并进行优化,对完成中职相应学分和取得专科毕业证书的学员及时兑现相应政府补贴。
今年以来,全市职业教育高举现代化大旗,求真务实,深化改革,不断创新,积极促进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
抓统筹规划。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月召开,市教育局局长郭毅浩出席会议,并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有高的视野和境界,正确定位,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二要实施好的策略与举措,顺应“综合、上移、多元”的发展趋势,拓宽办学思路,拓展办学功能,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三是要有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政策保障,尤其是经费保障,为职业教育发展保驾护航。 4月,召开推进教育现代化有关工作部署会,要求各地、各职业学校深入领会文件精神,对照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认真摸清底数,找出薄弱环节,制定序时目标,落实工作举措,把涉及职教部门的教育现代化各项工作做实、做深、做透。
抓能力建设。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强化学生技能培训,在刚刚结束的省技能大赛中,参赛师生共斩获金牌29枚,比去年增长38%。坚持立德树人,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理念,在全市职业学校开展德育“一校一品”创建活动,各职业学校围绕“8有”要求(有品牌名称、品牌标识、工作体系、创建措施、氛围渗透、成果展示、科研提升、师生认同)积极创建德育品牌。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密切教学与生产、科研的结合,加大工学结合的力度,使教学内容直接反映最新的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要求。以专业标准化建设为龙头,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新创建市级品牌特色专业21个,力争新创建6个以上省级品牌特色专业。
抓教育质量。加强我市职业教育教科研组织建设,健全教科研网络,调整、充实、完善了21个组别的中心组建设,推动全市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同时,还对职业学校每年的招生情况、技能大赛、对口单招、教科研、省级项目等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和综合排名。通过“名师工作室”创建、教学成果奖培育工程等项目进一步提升教师素养和水平,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底蕴深厚、引领性强的职教教师队伍。
抓改革创新。从招生、教学、师资、经费投入、就业等方面,构建专业预警评估指标体系,实现专业的动态调整,对其中陈旧落后的、不符合产业需求的、重复性较大的30个专业停止招生,淘汰率达7.81%。从建立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出发,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积极推进中高等职教衔接体系建设。今年,我市9所中职校与6所高职院合作申报37个高职专业的省级衔接试点项目,3所中职校与6所应用型本科合作申报8个本科专业省级衔接试点项目,同时有5所高职院校、7所中职学校、14个企业以10项课题的形式联合开发衔接课程体系。
抓发展提升。认真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新模式,南通中专、如东中专通过了申办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分院的现场考察,海门中专申办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分院的材料已经上报。进一步推进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如皋中专已经基本完成了建设任务,通过省级验收,海门中专也较好地达到了中期序时目标,顺利转入下一阶段建设。
为贯彻落实“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的要求,潍坊职业学院近期在二级学院中组织成立各种专业社团,以促进职业教育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推名校建设。
成立的各种专业社团由在校的高职学生自愿组成,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特长,以专业技术研讨、发明制作、技能训练、校企活动等为内容开展活动。按照《潍坊职业学院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各专业社团由学院教务处负责审批和考核,日常工作由各二级学院统一负责。各二级学院根据专业性质选聘责任心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扎实的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专业活动,指导学生做好社团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总结,参与学生课外培训和与企业对接等活动的指导。
各专业社团以走入合作企业开展调研等形式,使专业社团真正成为影响学生职业素养养成、了解企业文化、提前介入社会的重要平台,助推学生专业观念、职业意识等养成,逐步培育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专业社团。
上海推中职本科贯通培养模式
教改先锋重大典型报道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