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地方动态
展开全部

    本报讯 “请问徐济超副省长,省政府在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面,有什么具体规划?”7月29日,河南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的专题询问会一开始,常委会委员李建伟就迫不及待地率先举手向副省长询问。

  面对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询问,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说:“在上学的费用上省里将拿出普惠性方案,明年起所有的中职在校生学费全免,眼下财政拿出8亿元,免去农村和农学专业的学费,明年将再拿出4亿元对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一些补助,决不能让职教院校的学生因为生活困难失去上学的机会。”

  这是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职教工作专题询问会上的一幕。与以往“关门询问”、“群众看不到听不见”不同,此次河南省人大常委会首次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向全社会同步直播了专题询问的内容,这令许多市民网友大呼“过瘾”。而副省长在电视里“面对面”的回答也被网友称赞“答出了实惠”。

  徐济超刚刚答完,人大常委会委员董广安又举手发问:“‘黑板上修车、教室里耕田’,这是目前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与实际脱节的问题,请问朱清孟厅长,怎样解决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学生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确实存在,在职教领域这个问题更为迫切。”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对犀利的问题毫不避讳。“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动态的,所以学校的专业设置也应该是动态的,不能一成不变,更不能有什么条件就办什么专业、什么专业成本低就办什么专业。”朱清孟说,河南将采取建立动态的专业设置调整机制、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产教融合力度等措施,使学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际技能。

  举手询问、不停追问、代网友发问……人大常委会委员们有备而来,不断抛出问题,徐济超及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6个部门的负责人一一“接招”。记者统计,询问会现场共有9名常委会组成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职业教育工作提出了10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询问。提问的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选住”谁,谁就得回答。不仅有两次被提问的,还有的被再次追问。

  “在紧锣密鼓的问题面前,答题者都拿出了自己最坦诚的态度。”列席询问会的省人大代表、中国银行开封分行尉氏支行行长郑春燕和周口市淮阳县四通镇时庄村党支部书记时兴荣称赞说。

2014729日,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陕西省高职高专教育学会合并暨换届大会在咸阳召开,选举产生了组织机构和人员。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省高等教育局副局长郭立宏出席并讲话。

 

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专教育学会合并暨换届大会现场

    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原理事长田和平、高职高专教育学会原理事长苗润才分别就近年来学会主要工作进行了报告;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原秘书长刘康、高职高专教育学会原秘书长张广良分别作财务报告。

    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范永斌就“两会合并”有关情况和人员建议名单作了说明。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组织机构和成员,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崔岩当选会长。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处长石光华宣布选举结果合法有效。

    郭立宏充分肯定了原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学会为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的贡献。他指出,组建新的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是陕西学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新的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组建工作,希望新学会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桥梁纽带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职业教育整合资源、深化改革、构建体系、转型发展、提高质量等方面开展研究、建言献策。他要求,新老学会要尽快完成工作交接,要创新学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规范管理,提高学会自身建设水平。他强调,新的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要抢抓机遇,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不断创新学会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充分调动会员单位积极性,在职业教育学术研究、教育交流、教育国际化、专业标准制定、院校评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务企业、行业、社会和政府,为全省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相关负责同志,全省37所高职院校、53所省级以上中职示范学校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新华社西安7月28日电(记者郑昕)记者27日从陕西省教育厅获悉:陕西今年将有17所高职院校的农林、水利、地矿等专业实施注册入学试点,采取综合评价招生方式,不再考察高考成绩。

  据了解,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等陕西省内的17所高校,今年计划在部分专业通过注册入学方式招生2435人。凡是参加陕西省当年普通高考报名的,经资格审查符合高考报名资格的考生均可参加注册入学报名。

  普通高中毕业生和社会青年依据考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学生依据招生院校或生源学校组织的专业技能水平测试成绩综合考量。


   本报讯(冯丽 记者 柯昌万)陕西省咸阳市近日出台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规定职业学校拥有20%教师编制的用人自主权,并首次将职业教育纳入县级人民政府考核。

  据介绍,咸阳将用3年时间,整合重组市域、县域内职业教育资源。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数量控制在20所左右,使全市普通高中和中职办学规模大体相当。全市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9年,基本消除新增劳动力无技能从业现象。

  咸阳市要求,在核定编制内优先安排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招录计划,专业教师数量不低于学校专任教师的50%。设立不低于本校教师编制总数20%的聘用编制,扩大职业学校用人自主权,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自主聘用,财政全额保障。


    新华社石家庄7月28日电(记者齐雷杰)河北省从今年起将试行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本科“3+4”分段贯通培养模式,学生在中职学习3年后,经考核测试合格可转入本科院校学习4年。这一举措旨在打通中职与本科之间人才培养的通道。  

  记者28日从该省教育厅获悉,按照省教育厅与发改委联合下发的文件,该省确定了张家口市职教中心等6所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与河北农业大学等3所高校直接对接,承担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试点工作。

  首批试点选定了6个专业,每个专业招生80人,招生计划总计480人,并确定了具体衔接的学校和专业。2015年以后,将在试点基础上进行动态调整。

  在“3+4”共7年的学习期间,对口试点的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将共同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的教学体系,进一步探索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本报讯(记者 周洪松 通讯员 陆红纲)针对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日渐增多,但无证办学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存在的现状,石家庄市教育局日前决定在全市开展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专项整治活动。

    石家庄市将重点整治培训机构的合法资质、培训质量和招生行为。对未经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取得合法资质的,没有完善年审年检、登记备案手续的,办学条件不达标的,存在安全隐患的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责令限期整改或依法取缔。该市明确规定,培训机构不得与公办教师联合诱导或强迫学生参加培训,不得聘用公办学校在职教师、各级教研员兼职兼课,培训机构不得以“排位赛”、“水平测试”等方式变相为公办中小学举办入学考试或测试。

    河南省邓州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的重要支撑,通过多部门联动、打造职教品牌、深化产教融合等一系列举措,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邓州市职业教育规模大、特色多、优势强,已成为人才培养的蓄水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日前,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在邓州市调研职业教育时,对该市职业教育发展给予这样的评价。

  位于豫西南的邓州市,是农业大市、人口大市。巨大的人口数量既是“负担”,又是“红利”,如何把庞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资源,该市找到了破解之道——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多部门联动

  打出职教发展“组合拳”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适合邓州市情的重要选择,是我市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的有效抓手。”邓州市副市长王彩霞告诉记者。

  2008年10月,河南省启动实施职教攻坚计划。邓州市牢牢把握机遇,把职业教育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的重要支撑。为充分整合、利用各种社会力量,该市成立了由教育、发改等10个部门组成的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多部门联动,打出职业教育发展“组合拳”:教育部门出台具体规划,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劳动部门建立了专门的劳动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为职教学生提供技术资格鉴定;人社部门建立了人才市场,每年免费为企业和毕业生组织“双选”会;教育部门还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民办职业学校发展……一系列得力举措,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2008年以来,邓州共投入资金6.77亿元用于职业教育。目前,该市拥有各级各类职业学校49所,其中学历教育学校4所、乡镇成人学校28所、行业部门办学8所、社会力量办学规模较大的9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强化内涵建设

  用品牌拓宽就业路

  用品牌打开招生之门,用品牌拓宽就业之路,是邓州职业教育的一大创新举措。“职业学校只有注重内涵发展,办出特色,闯出品牌,才能吸引学生前来就读,也才能更好地吸引企业前来招贤纳才。”邓州市教体局局长柳玉朝说。

  近年来,邓州市已成功打造出“邓州护士”、“邓州数控”、“邓州校油泵”、“邓州幼师”等多个职教品牌。每年邓州市举办的人才供需洽谈会都会吸引200余家用人单位参加,这些品牌毕业生以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过硬的职业技能,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年年被抢聘一空,供不应求。       2013年5月,在邓州市职教中心,苏州得意电子公司一次性签约25名数控专业毕业生。“我们的学生还未毕业就已就业。”邓州市职教中心校长王维高兴地说,“这是我们打造‘邓州数控’品牌带来的可喜成果。”

  邓州市卫生学校打造的“邓州护士”品牌也享誉全国。2009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河南农民工风采展”中,“邓州护士”品牌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和用人单位。目前“邓州护士”与“新乡海员”、“漯河食品”已成为河南三大新兴特色职教品牌。2013年1月,“邓州护士”被授予“2012河南省服务名牌”称号。

  “邓州校油泵”是邓州市技工学校和村镇自发培训结出的职教品牌硕果,目前邓州已有10万农民校油泵大军,他们遍布全国,甚至走出国门。

  深化产教融合

  实现经济与民生“双赢”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邓州市不断探索“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目前,邓州市职教中心已与邓州市产业集聚区内的大唐电力、爵士浩业等公司“联姻”,邓州市卫生学校也与市内5家公立医院“联姻”,以校为厂、以厂为校,边学边训、工学交替,极大地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邓州市职业教育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效益就是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邓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现有在校生2200人,建校至今累计为社会培训6万多名技能型人才;市卫生学校现有在校生5000余人,建校50多年来,累计向社会培养输送卫生专业技术人才5.35万人;南阳幼师现有在校生8000余人,仅2001年以来,就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2万余人;市成人中专自成立以来共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3万余人。全市28所乡镇成人学校,2013年以来,累计完成农民文化技术培训7万多人,共培训农民20多万人,经过培训的人员,大多数都成了农村致富的带头人。

  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每年该市有各类职教毕业生1.2万余人,38%在当地工厂、企业、学校直接就业,成为业务骨干力量,超过60%的毕业生构成了劳务输出大军。到目前,邓州市在外从事各类劳务品牌的务工人员已达40万人,每年为家乡挣回资金30个亿。同时,每年还有2万余名返乡创业人员,为邓州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仅能为邓州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而且实现了邓州经济与民生的双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邓州市委书记史焕立深有感触地说。

    7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银川召开,记者了解到,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通过地方财政补助,我区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全免费。

  据自治区教育厅职成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区共有独立设置的各类职业院校40所,其中:高等职业院校10所、中等职业学校30所;开设了电子、数控机床、烹饪、建筑、机械、物流、商贸等100多个专业,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5.8%;在校生规模15.2万人,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3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2.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校均规模由十五末的1927人增加到3300人,普通高中与中职招生比例达到5.2:4.8,实现了中职和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目标;各类职业培训机构140所,年培训10.5万人次,其中,民办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20所,基本建立起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

  2011年,结合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我区制定了特殊优惠政策,通过补助学费和生活费的方式,对没有考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全部纳入区内中职学校学习培训;对没有考入普通高等院校的高中毕业生全部纳入区内高职院校学习培训。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地方财政补助,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全免费。

  目前我区10所高职学院中,有两所建成国家级百所示范校,一所进入国家级骨干学校建设行列,24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14所进入国家级1000所示范校建设行列。

    新华报业网讯  记者昨日从江苏省教育厅获悉,2012年我省开始组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今年将有119所中职、50所高职和34所本科(其中本一7所)的422个试点项目,计划招生22055人。

  记者了解到,2014年参与试点的本一类学校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常州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分段培养的模式包括:中职与高职“3+3”分段培养;中职与应用型本科“3+4”分段培养;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的“3+2”分段培养;高职独立承担的与应用型本科联合培养等。

  2015年起,江苏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将逐步转入常规化。


铁道职院正在征地拆迁(效果图)

    株洲日报724日讯 723日,市职教科技园协调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毛腾飞强调,要坚定目标,奋力攻坚,确保2017年基本建成职教科技园。

    2009年启动建设以来,职教科技园完成投资54.7亿元,有11所院校签约入园,其中工贸技师学院等4所院校已入园办学,化工职院即将开学迎新,铁道职院、中医药高专正在征地拆迁。中国保险职业学院也在加快入园步伐。到2017年,将实现10所院校在园区办学,学生规模达10万人左右。

    针对职教科技园管理办公室和入园院校负责人提出的征地拆迁需进一步加快学校进出道路需尽快拉通供电等配套设施需尽快完善等问题,毛腾飞和与会人员一一进行研究,谋划解决之道。

    毛腾飞指出,要进一步优化建设方案,加大共建共享力度。要加快项目立项、可研等前期工作。加快土地报批,确保职教园建设用地。要排出时间表,确定责任书,加快推进老校区置换、新校区建设,加快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医院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公共汽车、教师公寓等配套服务。

    毛腾飞强调,要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实行管建分离,完善教投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职教科技园管理办公室队伍建设,为园区发展提供体制保障。要切实加强教投公司融资问题的研究解决力度,围绕建设目标,对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分清轻重缓急,创新融资渠道,盘活资源,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要认真研究职教科技园未来发展的问题,对发展优势、发展定位、发展目标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努力将职教科技园打造成为我市的城市名片和发展引擎,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职业教育园。

    市领导蔡典维、毛爱良、鲁立彬、毛朝晖、张国浩出席会议。

    记者昨日从省教育厅了解到,今年,我省将选择6所中职,对应3所本科院校,开展“3+4”分段培养模式试点,即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3年,经考核测试合格后转段进入本科院校学习4年。学生经7年学习毕业考核合格,由有关本科院校颁发本科教育学历证书,享受普通本科毕业生待遇,按毕业当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就业。首批试点共6个专业,每个专业招生80人,招生计划总计480人。

  省教育厅相关工作人员介绍,6所中职学校全部为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分段培养试点专业均在全省中职学校中居于领先水平,是优势特色专业;3所本科院校全部为省属重点骨干大学,对接的本科专业均为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具体衔接学校与专业分别是:张家口市职教中心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分别与河北工程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衔接;承德工业学校的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石家庄市职教中心的数控技术专业,分别与河北师范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工程专业衔接;邢台市农业学校的会计专业、阜平县职教中心的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分别与河北农业大学的财务管理专业和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衔接。

  2015年以后,在总结试点工作基础上将对试点院校范围进行动态调整。分段培养试点学生在7年学习期间,由对口试点的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共同制订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的教学体系,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学生经7年学习毕业考核合格,由有关本科院校颁发本科教育学历证书,享受普通本科毕业生待遇,按毕业当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就业。

    威民发〔2013〕181号关于印发《威海市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摘要:自2013年11月11日起,符合在威海市安置、退役时间在1年以内、选择自主就业和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可选择参加一次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参加技能培训免学费、住宿费和一次性技能鉴定费,并享受每人每月300元生活费补助;参加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的,免学费、住宿费和初次职业技能鉴定费,每人每年享受1500元生活补助;参加高等教育的,每学年6000元额度内的,按政府制定的学费标准补助,超过6000元部分自行负担,生活补助费每人每学年1500元。

  威海市民政局安置办咨询电话:5895512。

    甘肃省静宁县是全国闻名的“苹果之乡”,苹果产业是该县的主导产业,2013年该县果品总产量达50万吨,实现产值20亿元。为了推动产业发展,让农民学技术、懂技术、用技术,静宁县大力加强农民和基层农技员的职业教育培训,将田间课堂、现场教学和远教站点相结合,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

    职业教育:

    与主导产业“同频共振”

    “果树的许多叶片是不是都发白了,那是‘白粉病’,杀蚜虫和红蜘蛛的同时必须加上‘粉锈宁’……”近日,在甘肃省静宁县四河乡厍川村的一处果园中,刚从静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取得“林果类农民助理技师”鉴定证书的农技员厍学科正忙着给村民们指导苹果套袋前最后一次喷药的管理要点。厍学科是静宁县第333名从该中心取得果业技能职称的村农技员。至此,全县24乡镇的行政村果业技术员实现了全覆盖。

    “依托实训基地和10个实训室,学校与县林业局果树果品研究所开展合作,每年至少培训3000名农村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和果农。”静宁县职业教育中心技能鉴定科负责人胡懋告诉记者,为了推动静宁果业提质增效,中心专门开设了“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增长农民发展产业的才干,面对技术问题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静宁县职业教育中心的这一举措,赢得了当地果农们的青睐。一时间,农闲时节到县职教中心去培训,成了静宁果农间的一种“新时尚”。

    静宁县治平乡大庄村的村民杨炯春,2012年5月参加了县职教中心的果树管理技术培训,并通过了职业技能鉴定。2013年,他按照在学校学到的技术,对家里的5亩果园在果树修剪、植保、土肥水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管理,当年的优果率就达到85%。“去年,我家的苹果每斤3.8元的高价售出,纯收入11万元,在村子里引起了轰动。”杨炯春说,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来,除了为果业发展培训技术力量外,静宁县职业教育中心还借助创建国家示范校,成立了5个重点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这些举措,不仅仅给静宁职教中心带来了发展新机遇、内涵新提升,而且促进了全县行业、企业、产业的优化升级。家门技校:

    让农民个性化学习

    近年来,静宁县着力将远教站点成为党员群众的“家门技校”和培育新型农民的主阵地。

    记者来到甘肃省静宁县八里镇闫庙村时,村主任助理、兼村远教站点管理员厚爱霞正在为村民闫乃平查阅“点播菜单”,帮他查找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与“三农”发展息息相关的政策信息。厚爱霞说,县上要求所有村远教站点的管理员提前制作好了一份“点播菜单”,在村里的信息公开栏内公布,让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根据自己的“口味”来“点菜”,选择感兴趣的东西。

    “远教站点就像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我们想学什么、爱学什么,随时都可以过来学,而且有求必应。”闫乃平说,从今年2月份开始,设在村里的这所“家门口的技校”,就成了他闲暇时的好去处,也得感谢身为大学生的管理员厚爱霞,她知识面广,懂的东西多,为农民服务也很周到。

    如今,远教站点也已覆盖了静宁的333个行政村。为了让农民愿意学、学得会、用得上,远教站点力求为农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让他们学习自己感兴趣、相对擅长的技术,更好地谋求增收致富。记者在静宁县界石铺镇继红村的远教站点看到,远教站点不仅紧扣农时发布农业种、养、加、销等信息,而且还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该村村支书张生贵说,目前,村里90%的人家都已到远教站点咨询学习过,这里成了村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增收致富的“加油站”。

    记者日前在建平职教中心获悉,教育部近日公布了2013年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评选结果,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榜上有名。辽宁共有7家单位获此殊荣,但全省中职学校中仅建平职教中心一家。

  据介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评选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六部委联合审定。建平职教中心是国家重点校、首批国家示范校,在全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有着较高声誉,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在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及促进毕业生就业等方面成效显著,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校企合作、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等方面特色鲜明,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完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措施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多年来共获国家省市级荣誉50多个。

    昨日,山西省教育厅厅长张文栋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报告了山西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

    山西省将扩大中高职“3+2”分段培养招生规,增加对口升学和专升本招生计划,开展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分段培养试点,重点探索“文化素质十职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机会。

  职业教育网络体系初具规模

  截止到2013年,全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507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达到20.92万人,在校学生50.46万人,招生规模接近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规模的一半。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通过对口升学、“3+2”分段培养、专升本等形式,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的衔接,具有山西省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正在加快形成。2009年以来,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累计培养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140余万名,对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支撑作用。

  率先实行免学费全覆盖

  2011年起, 山西省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全覆盖列为加快推进山西农村公共事业所的“五个全覆盖”工程的重要内容,在全国率先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全覆盖政策。 山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全覆盖工作实施早,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2012年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

  标准高于全国水平

  同时, 山西省的标准比较高,国家免学费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 山西省免学费补助标准是职业高中每生每年2000元,普通中专、职业中专、普通技工学校每生每年2500元,高级技工班每生每年2800元,普通中专体育、艺术类专业每生每年4000元并按实际学制免除学费。

  覆盖面较广。国家免学费政策覆盖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和三年级50%在校学生, 山西省免学费政策覆盖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年级在校学生。2011年秋季学期到2013年秋季学期,各级财政累计下达免学费补助资金24.27亿元,惠及中职学生154.7万人次。

  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山西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全覆盖进入常态化,成为山西省职业教育一项经费保障长效机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80%以上来自农村,这项工程的实施,切实减轻了广大农民的经济负担,有效推进了教育公平,吸引了更多的初、高中毕业生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有力地推动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坚持“五个统筹”,促进全市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统筹职业教育结构布局。一是建立面向城乡的职教布局。市委、市政府统一出台了鼓励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调动区县资源,统筹安排城镇体系、产业和职业教育布局,形成全市各尽其力、错位发展的局面。二是构建面向人人的职教体系。建立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贯通的职业院校体系,完善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到高级技师的培养链条,探索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转换通道,实现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

    统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一是探索产业和职业教育互动机制。把城市发展、工业园区、产学研训、城乡统筹和职业教育相结合,探索了城校互动、园校互动、产教互动、城乡互动的“四个互动”办学模式,建立了16个职教工业园区,实现产业和职业教育互动双赢。二是探索行业引领职业教育发展机制。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行业引领经验,建立了汽车、电子、建筑、化工等8个职业教育行业协调委员会,组建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和14个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专业建设的规划、咨询和指导。三是建立专业对接产业体系。根据产业布局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变化设置专业,建成97个重点专业、40个示范专业和15特色专业,实现了重点专业对重点产业的全覆盖。

    统筹职业教育招生考试。一是改革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健全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高中阶段教育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及学籍信息平台,坚持招生计划向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相近相关专业倾斜,向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倾斜,向优质职业学校倾斜。二是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建立了全国普通高考、对口高职本专科分类分层次入学考试和高职专科单独招生的“一年两考”制度。实施“技能+文化+综合素质评价”三位一体的对口高职本专科招生办法,探索在招生考试中开展以专业技能测试为重点的相关考核。三是改革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招生制度。鼓励一本院校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支持二、三本院校设置技术技能型本科专业,启动8所学术型本科院校向应用科技大学转型试点,其中推荐5所参加教育部试点评选。

    统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一是建立教学水平评估机制。推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改革,健全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第三方评价制度,定期开展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强化评估结果运用。二是建立教学质量监测机制。依托市教育评估院,联合行业企业、教研机构,成立重庆市职业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监测制度、质量监测视导员制度和质量监测报告发布制度,完善教学质量监测工作网络和运行机制,构建全方位、科学化、信息化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三是创新技能人才社会评价与激励机制。构建政府导向、企业主体、社会补充的技能人才激励制度,对国家级技能大师、市级技能专家、企业首席技师工作室,分别补助15万元、10万元和5万元,对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选手分别奖励1万元、5000元、3000元。支持工人和农民中的优秀技能人才报考定向招录的公务员,近五年,全市定向招录262人。

    统筹职业教育保障条件。一是健全教师补充机制。建立“编制到校、经费包干、公开招聘、动态管理”的职教师资管理制度,出台了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及管理办法。扩大职业院校选人用人自主权,建立能进能出的人才引进机制,实行定编不定人的管理方式。近五年,职业院校新增教师5698人。二是建立刚性的投入保障机制。出台《重庆市职业教育条例》,依法保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市、区两级财政增量重点向职业教育倾斜,同时确保教育附加的30%以上用于职业教育。健全覆盖中高职、公民办的生均经费拨款制度,中、高职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分别达到1000元、6000元,全市职业教育投入近351亿元,仅2013年投入就达到9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6.21%。

    近年来,芝罘区按照“开拓创新、合作共赢”的原则,不断促进校企合作,加强联合办学,努力打造家长放心、企业满意,密切协作、互利共赢的职业教育“双满意工程”

    一是订单培养,扩大办学规模。以订单培养为平台,推进冠名班、订单班建设,加大集团成员的合作与沟通,订单培养范围逐步扩大,订单学生数量逐步增多。集团每年的冠名班、订单班学生近500人;成员企业和合作企业每年提供的就业实习岗位近700个,占毕业生总数的50%以上。近年来,成员学校建筑类专业招生人数普遍增加,牵头学校烟台城乡建设学校年招生均在1300人以上。

    二是产教结合,密切校企合作。积极拓展集团校外实训基地,突破了以往和单一企业联合的模式,与牟平建管处联合与其辖区内12家二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联合建立“牟平区建筑业实训基地群”,形成了校企联动的大好局面。加快优质培训资源引入,与烟台建设集团合作,引进了全省仅有的三个大师工作室之一的“于建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同建立了“于建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既得到高水平的实训指导,又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是师资互通,提升培训质量。建立企业与学校师资互聘机制,每年都互派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分别到学校和企业进行教学和实践。集团成立以来,学校接受或聘请企业技术专家147人次进行教学或讲座;学校安排教师206人次到企业参与实践或锻炼。校企双方的充分互动与配合,大幅度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在各级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26项,其中国家级4项。


B04版、B05版、B11版、B12版

  目前,长春市普通高中招生工作已接近尾声,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正在进行。一些家长对孩子究竟该读普通高中还是读中等职业学校举棋不定。还有些中考分数尚未达到普通高中录取线和不具备读普通高中条件的学生也在考千方百计地想要挤进普通高中,而忽视了选择原本非常适合这部分学生就读的中等职业学校。对此,记者采访了市教育局相关领导和省、市有关专家。对于家长和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相关人士解答如下。

一、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有什么区别?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同属于高中阶段教育,都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突出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教育内容上侧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生毕业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选择升学。

  近些年,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普通教育的盲目扩招,导致职业教育生源不足,“技工荒”现象愈发严重,普通教育生源过剩,“大学生就业难”的压力始终难缓解。为此国家出台政策调整教育结构,要求各地统筹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落实好职普招生大体相当的要求,引导广大学生就读职业教育。

  鼓励适合的孩子通过职业教育拥有稳定且高技术含量的职业,是考生和家长明智的选择。目前,我国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低于“985”院校,高于“211”院校和其他本科院校,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这为职业教育重要性做了最有说服力的注脚。

  当前我国出现的三个现象值得深思,一是技术技能人才的严重缺乏已引起政府、企业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区域竞争的‘软实力’”正逐步成为社会共识;二是技术技能人才开始吃香,社会地位、工资待遇都有大幅度提升,目前,中级技工的工资要高于本科生,高级技工的工资要高于硕士研究生,年薪十几万的技术工人已不鲜见;第三个现象是“学而优则仕”的社会观念正在向“技而精则业”转变。近几年,初、高中毕业生选择就读职业学校的逐年递增,甚至有本科毕业生因找不到工作而到职业学校“回炉”,企业在职人员、转岗人员、待业人员纷纷寻求职业培训以增强职场生存能力,更多人认识到选择职业教育同样能为职业生涯创造良好的开端。

二、目前长春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情况如何?

  目前,长春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05所,在校生7.7万人,有教职员工8170人。共开设加工制造、交通运输、财经商贸等17大类166个专业511个专业点。拥有国家中职示范校6所,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3所,国家、省、市级骨干示范专业60个。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宏观背景下,长春市职业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2011年以来,全面实施了《长春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3年)》,共实施重点项目14个,子项目465个,投入资金9.4亿元。职业院校校园和校舍面积分别增加81万平方米和35万平方米,实训设备总值增加2.2亿元,“双师型”教师比例增加23%。入选国家级优质学校数量占全省的40%;省级教学成果奖占全省的45%;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牌171块,占全省获奖总数的75%。全国职业院校各类教学大赛成绩始终保持前列。三年累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10万人,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结合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适应城市转型升级的需要,长春市正在谋划2015-2020年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职业教育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发展的力度将空前加大。

三、长春市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如何?

  在我国,与现代产业相匹配的技术技能人才缺乏已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转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增多,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现象将更为突出。有资料显示,我国仅数控机床操作工的短缺量就高达60万人,有的企业为一些高级技工岗位开出年薪几十万的高价却招不到人,最后不得不聘请国外下岗的高级技工。

  未来几年,是长春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长春将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东北现代服务业中心,打造国家沿边开发开放的长吉图战略产业高地和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核心,重点扩张汽车及零部件、轨道客车和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三优”产业,做强先进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和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五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文化创意、旅游会展、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餐饮、文化、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坚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这些都迫切需要一大批适应新产业、新技术、新工艺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根据调研分析预测,未来五年,长春市技术技能人才缺口约52万人左右,年均缺口在10万人以上,其中汽车、装备制造、建筑、文化等产业未来五年缺口都在5万人以上。

四、长春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

  近年来,长春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出现持续高涨的势头,已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许多专业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提前预订,有些专业学生刚一入校即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合同。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居高不下,是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旺盛需求的反映,也是职业学校得天独厚的办学优势的体现,这种优势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学校紧紧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及时淘汰社会需求量小、学生就业困难的专业,紧跟产业链开发新专业。

  二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校普遍与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的紧密衔接。

  三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行校企一体化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目前,有300多名企业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在长春市职业院校兼职任教。“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等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职业教育让越来越多的青年实现了梦想。多数毕业生就业后,在上“三险”、“五险”的前提下,月薪达到本科毕业生的薪酬水平,因技能精湛而获得高薪待遇的毕业生也大有人在。许多毕业生走上了令本科生羡慕的工作岗位,如进入国有大中型企业、合资企业、航空公司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已经成为工作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因工作业绩突出受到国家、省、市表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一汽工人王洪军就是长春市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杰出代表。

五、长春市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报名和录取?

  长春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原则上以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纳入中考计划,在中考报名时填报志愿,统一录取;二是学生可持初中及初中以上毕业证书直接到各中等职业学校报名,学校可根据专业需求组织考试、面试或考核。对基本完成义务教育,但因未参加中考没有获得初中毕业证书的,学校考核或面试合格,可以录取,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部门统一办理注册和录取手续。

  中等职业学校除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外,面向社会各类群体招生,具备条件的高中毕业生、往届初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企业下岗人员、社会青年等均可报名。

  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确定为三年;招收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的各类人员,单独编班,学制可确定为二年。

  同时,郑重提醒考生和家长,学生选择中等职业学校要通过正规途径向教育行政部门咨询中职学校办学资质,不要轻信各类中介机构、中介人员或各类招生广告发布的信息,也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提供给他人。查询中职招生信息,可拨打教育行政部门咨询电话、查阅《长春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指南》和有关部门发布的招生计划、登录长春教育网、长春职教网等。如果具备条件,建议考生和家长到中职学校实地考察,了解学校的办学条件、专业优势、学生管理、就业情况等,根据孩子的兴趣和专长选择好所学专业。

六、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收费?有何助学政策?

  长春市中等职业学校每年学费一般在2200元~2700元之间,只有个别专业达到每年3000元以上。同时,国家、省、市还出台了一系列助学政策,鼓励学生就读职业教育。

  一是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

  二是对在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符合国家标准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一、二年级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年免除2000元学费。

  三是对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具有全日制正式学籍的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生每年补助1500元。

  四是对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具有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长春市市区城市户籍没有享受国家免学费政策的学生,每生每年免除1000元学费。

  五是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不同形式的奖学金、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等资助项目。

  长春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资助政策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七、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有机会升学吗?

  目前,国家正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体系是开放性的、终身性的,具体表现一是向普通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的开放,二是关注学生的生涯发展全过程,三是纵向上实现职业教育内部的衔接。《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层次进行了进一步界定,重新划分了教育体系。今后的职业教育将包括高中段、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几个阶段,还要有与职业教育特点相符合的学位制度,既丰富了职业教育的层次,也使职业教育培养人的目标发生了变化。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已开始打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学的渠道会日益畅通,发展的空间也将日益广阔。

  目前,长春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有四条途径可以升学,且升学比例也在逐年扩大。

  一是对口招生。每年省内高等学校要单独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下达一部分招生计划,单独命题,单独录取,许多中职毕业生绕开了高考独木桥上的激烈拼抢,通过中职教育实现了读专科、上本科的愿望。

  二是单独招生。每年省内部分高职院校实行提前单独招生,除面向普通高中外,还要向中职学校单独下达一部分招生计划,单独命题,单独录取。以技能见长的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在技术技能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就业更有竞争力。

  三是专科、本科直通车。经吉林省教育厅批准,长春市在部分示范性中职学校启动中职与高职、中职与本科衔接贯通培养试点。包括:中职-本科“3+4”衔接,学生在中职读3年,成绩合格转段升入对应本科院校学习4年,完成学业颁发本科院校毕业证书;中职-高职“2+3”衔接,学生在中职读2年,高职读3年,毕业颁发高职院校毕业证书;中职-高职“五年一贯制”衔接,5年均在中职学校学习,前3年注册中职学籍,后2年学籍转入高职院校,毕业颁发高职院校毕业证书。这些衔接培养项目,由本科院校、中职学校、高职院校统筹制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共同组织实施,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今年中职-高职、中职-本科衔接的招生计划近2000人,学生选择这一模式被录取,等于初中毕业直接进入了专科、本科院校学习。

  四是参加普通高考。中职毕业生允许参加普通高考,尤其是艺术类中职学生报考艺术院校更有专业优势。

八、哪些学生适合就读职业学校?

  在一些家长的传统观念中,只有让孩子上普通高中将来读大学才有出息,读中等职业学校则没面子,尽管孩子文化课学习很吃力,即使家庭比较困难,也要想方设法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读普通高中。三年苦心焦虑,家长饱受煎熬,孩子丧失了信心,失去了热情,即使勉强考入一所高校,毕业还可能就不了业。与其如此,不如选择职业学校学一门过硬的本领,谋一份可靠的职业,同时提升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职业学校的大门永远向愿意学习一门技术的各类人员敞开。文化课基础好、有一定专长的学生固然成功的可能性大,但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也完全能通过职业教育学到谋生的本领。近年来,一批批不被普通教育看好甚至被普通教育“淘汰”的学生通过职业教育走向企业的技术岗位,成为企业的“香饽饽”,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我们认为,学习基础差而动手能力强、因种种原因厌学而对实践操作有兴趣、文化课底子薄读普通高中困难、升入重点大学无望、家庭生活困难想及早就业帮助家庭摆脱困境、对某一专业、某一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更应该选择职业教育去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九、给中考考生家长和学生的建议。

  民间早有“家有千亩良田,不如一技在身”、“薄技在身胜过积财千万”的说法,只要真正掌握一门技艺,就能把一辈子的饭碗端起来。面对“高等院校人满为患,毕业生一职难求,而高级技工少之又少,一人难求”的现状,面对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和公共服务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的大好机遇,大量初、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将大有用武之地。“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职业教育尤其如此,对于那些读普通教育升学潜力不大的初中毕业生来说,读中职学校及早学个一技之长,及早掌握谋生的本领,或通过中职教育实现升学的目标,比上普通高中更实际一些。教育部门呼吁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就读职业教育,在另一片广阔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

  现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咨询电话公布给考生和家长,欢迎考生和家长咨询。

■咨询电话:

0431-88787069、88787070

    湖北日报讯 昨日,省长王国生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工作。王国生强调,应对经济下行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突出问题导向,着力在增加有效投资和壮大实体经济上出实招。

    会议认为,对当前经济形势要有清醒认识,既要从稳增长中看到积极变化,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又要看到在标准提高、不确定因素增多、要素制约长期趋紧的新常态下,经济运行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主动出手,科学应对,使市场调节更有效,政府调控更有力,不断提高稳定经济增长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一是扩大有效投资。实施“省重大专项计划”,加大20个重大专项480个(类)重大项目推进力度;围绕提高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产业支撑力,加大一批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服务力度,尽快建成见效;改革投资审批制度,抓紧做好95个省级鼓励社会投资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二是支持搞活实体经济。全面落实中央和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省级中小企业发展、创业投资等引导基金,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开展专项清理整顿,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行政、金融和社会化服务环境。对企业直接融资、吸纳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等给予政策性奖励和补贴。三是强化产业支撑。全面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整合各类涉农专项资金,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大预增产值过10亿元工业企业、投资过5亿元重大工业项目服务力度,设立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四是扩大改革开放。开展行政审批项目接、管、放专项督办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专项清理,进一步简政放权,为市场主体松绑;积极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检查、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加快电子口岸、武汉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建设。会议强调,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关键要强化责任、勇于担当、真抓实干。要认真抓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出台政策的落实,使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了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会议强调,职业教育既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也是关系民生就业的现实问题,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水平。要深入调研,进一步摸清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更加精准地推进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相衔接、与产业配套相适应。要加大投入,着眼于重点难点问题集中攻坚,努力在解决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上取得突破,为“五个湖北”建设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日前,记者自市政府获悉,濮阳市将出台《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明确今后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意见》明确了濮阳市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架,即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濮阳市未来几年及更长一段时期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为:到2018年,职业院校主要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在70%以上;学生获取“双证书”(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率在90%以上;中、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保持在95%和90%以上、对口就业率分别在70%和65%以上。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8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3万人。

  就如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意见》提出: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统筹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落实好职普招生大体相当的要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鼓励优质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

  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专职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

  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机会。探索在国家、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开展“3+2”高等职业教育试点,在国家、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开展“3+2”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试点。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加强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推进农民继续教育工程,创新学农结合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县。利用职业院校资源广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