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午,合肥市职业教育专题界别协商会在市政务中心召开。市政协主席董昭礼、市委副书记凌云、副市长吴春梅出席会议并分别讲话。市政协副主席李晓梅、金其武,秘书长袁文长等出席会议。市政协副主席程晓舫主持会议。
董昭礼说,这次专题协商会,是认真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次制度化发展的一次具体实践。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创新,把政协协商民主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使之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市政协围绕发展职业教育开展专题协商,抓在了点子上,谋到了关键处。各位政协委员要继续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履行职责,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广泛集聚智慧,进一步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使相关决策更加符合实际,使政策落地更加有力,为促进我市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献计出力。
凌云指出,职业教育一头是教育,一头是民生和经济,决定着产业素质,代表着民族品牌。要以更高的标杆提升职业教育事业,破解教育、就业、经济和民生的“三大困局”,加快建设更具质量和效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更新的举措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用改革的办法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要完善顶层规划设计,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广泛营造浓厚社会氛围,以更强的合力保障职业教育工作。
吴春梅感谢市政协委员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她说,广大市政协委员对合肥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真知灼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将认真研究吸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顶层设计,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发展。
会议听取了市政协调研组成员发言;听取了市政协有关负责同志汇报的职业教育调研情况和有关建议。
原标题:以更高标杆提升职业教育事业
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一座碧水环绕、绿树掩映、红墙青瓦、人才济济的文化之城、美丽之城、希望之城。
气派的学校大门
目前,园区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优势初步显现但要提升整体竞争力,还需实现“资源共享”
阅读提示:坐落于开封新区的开封市职业教育园区(以下简称职教园区)已经入驻了6所院校,在校生达到1.7万人。园区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优势初步显现,可以预见,在未来三至五年内,职教园区将成为开封市一张崭新的“文化名片”。
如今,各个学校都迎来“开学季”,学校的招生情况如何?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剩余的5所学校何时能全部入驻?职教园区的建设还需要进行哪些工作?在今后的管理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大河报记者带您一起去一一了解。
A 招生
职教园区在校生人数已达1.7万人
8月22日上午,记者在开封职教园区内的河南医药技师学院看到,学校已经开学,1000余名新生身穿统一的校服,正在进行军训。校园里新楼林立、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在学校的招生办公室内,有五六名家长正在咨询报名情况,不时有老生带领新生办理报到手续。
“搬进职教园区之前,学校的招生条件不好,像2010年和2011年,学校每年的招生人数只有六百人,整个在校生人数不超过2000人。”副校长林恒道告诉记者,招生难的原因主要在于老校区校园硬件设施达不到,占地只有17亩,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实训要求,为了保证实训场地,学校甚至要到外面租房子办学。
2012年,河南医药技师学院从开封南郊的老校区搬进职教园区的新校区。新校区占地面积400亩,不仅有气派的教学楼、图书馆和室内体育馆,实训场所面积也达到了2万多平方米。据了解,学校今年招收的新生将近1200名,学校的全日制在校生人数有4000多人。
位于第五大街北段的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是职教园区内唯一一所本科院校,2013年开始招收第一批统招生。据院长冯国庆介绍,去年学校的三个专业一共录取了500名学生,今年的录取计划本来是1000人,因报考人数太多,最后又追加了二十个录取名额。
“招生形势非常好,我们准备用三年的时间实现5000名在校生的目标。”冯国庆说,开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只有河南大学一所本科院校,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进驻职教园区,能依靠河南大学的教师资源,也是对开封本科教育的补充,为开封培养出更多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记者从开封市教育局了解到,开封市文化旅游学校以往每年的招生人数只有三四百人,搬进职教园区后,第一年就招收了1000名新生。
“化工、文化旅游、医药技师等开封本地的中职学校,在搬进职教园区之前,由于地理位置不好,校园面积不大等因素,招生情况一直不好,搬进职教园区后,学校的硬件设施大为改善,招生情况都有了好转。”开封市教育局职教园区办公室主任杜伟介绍,2012年职教园区的在校生人数为7000人,2013年就达到了1.4万人,今年开学后,人数将达到1.7万人。
就业B
学的都是热门专业就业率基本实现100%
对已经入驻的6所学校来说,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呢?记者从河南化工技师学院了解到,2014年学校有1800名毕业生,其中400人毕业后继续向高级工或技师深造,剩余的1400人,对口就业率达到98%。
“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煤化工企业,我们学校和河南煤化、晋开集团、平煤新化等大型企业都有合作,每一名学生毕业的时候都可以有3个就业选择。”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副校长黄亚杰介绍,学校的煤化工、精细化工和化工工艺等专业都是行业内的热门专业,毕业生就业非常容易。
记者从河南医药技师学院了解到,2013年和2014年,该学校共有3000多名毕业生,目前的就业率是100%。
“我们在全国合作了200多所用人单位,学生毕业的时候,我们会给每个学生提供6到10个就业岗位,保证学生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林恒道说,学生的就业以北京、天津、河南、杭州为主,“有些甚至没毕业就被企业提前预定了”。
C 计划
到2018年实现11所学校全部入驻
目前新区已经入驻的6家学校分别是:开封市文化旅游学校,河南医药剂师学院、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河南省医药学校、开封市技师学院和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那么剩余的几所院校何时才能入驻呢?
“预计到2018年,11所学校全部完成入驻。”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许冠龙介绍,整个职教园区的规划面积是5884.4亩,目前已经建设完成2600亩,已经完成的建设属于6所学校的一期工程,其余的五所学校和已入驻学校的二期工程牵扯到王府砦村的搬迁,目前搬迁安置点正在进行中,预计到2016年能完成搬迁。
此外,新区还将投入资金,对园区内的第七大街和职教路进行完善,并加快园区景观带—碧水河工程的施工进度,完善对周边配套的银行、商店、餐饮等配套设施建设。
“我们要把职教园区打造成为一座碧水环绕、绿树掩映、红墙青瓦、人才济济的文化之城、美丽之城、希望之城。”许冠龙说,到2018年11所学校全部入驻后,整个职教园区的影响力将会进一步增强。发展职业教育不但能满足新区以及全市的技术人才需求,还能带动附近农民就业,促进周边经济发展,提升新区和开封市的整体城市形象。
关注D
职教园区内的中职学校是否会升级?
据了解,目前已经入驻的6所院校中,有5所都属于中等职业学校。现在,学校的环境变好了,硬件条件也改善了,5所中等职业学校是否考虑升级为国家级重点技师学院呢?
“国家对中职院校的升级有严格的标准,比如校园占地面积不少于13万平方米(约200亩),建筑面积不少于12万平方米,一体化教学与实习、实验场所建筑面积不少于3.5万平方米等,此外还有教学规模、教师学历职称等要求。”杜伟介绍,目前园区内只有开封市文化旅游学校归市教育局主管,“教育局对该校的定位就是中专院校,不会推动学校升级”。至于其他学校是否升级,要看主管部门的意见。
而据河南医药技师学院副校长林恒道介绍,医药技师学院搬进职教园区后,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等条件都已经符合申报标准,“目前河南省还没有开始评估,如果开始评估的话,我们就准备申报。”
化工技师学院副校长黄亚杰也表示,现在校园环境好了,面积大了、学生的学习和实训场所也充足了,“如果时机成熟,他们也将积极向上申报。”
未来E
要提升整体竞争力还需实现“资源共享”
记者从开封市教育局职教园区办公室了解到,当初规划建设职教园区,不仅仅是为了便于管理,更是为了整合学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增强职教园区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提高全市职业教育水准。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市教育局对文化旅游学校有管理权之外,园区管委会和市教育局对其他学校都没有管理权。学校虽然聚在一起,但是难以形成有效的合作,教学资源也难以实现共享。
“主要的原因就是主管部门太多。”杜伟介绍,职教园区的11
所学校,分属8个不同的主管部门领导,包括包括省教育厅、省商务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及民办学校所属的集团公司。
“在国内一些发达地区,职教园区都有一个统一的主管部门,不但对各院校之间的教学资源统一调配,还对各学校的专业设置进行统一设置。”杜伟说,在职教园区规划之初,有领导曾经提出要借鉴发达地区的模式,把入驻的所有学校组建成一个职教集团,由集团统一对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实训场所配备等进行统筹规划,但是由于学校的主管部门太多,实施起来“难度很大”。
记者发现,园区内确实存在专业重复的现象,目前入驻的6所学校中,有4所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对于自主招生的中职院校来说,不得不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不良竞争问题。
“可以对各所学校实行双重管理,让学校既接受主管部门的管理,又服从管委会的管理。”杜伟表示,可以从市教育局、社会保障局等部门抽调专业人员补充进园区管委会,增加管委会的管理权,使园区内的学校得到统一的管理,最终实现“资源共享”。
原标题:职教园区,开封一张新的“文化名片”
多个城市,10个教学研讨工作坊,11场示范研讨课,11位专家进行现场点评,450余名中职教师参与观摩研讨,多家企业直接参与活动,辐射全区60多所中职学校……
为提升职教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发挥中职名师辐射带动作用,4、5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策划、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组织实施的“广西中职名师培养工程2014年示范教学研讨活动”在南宁市、柳州市等11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在广西中职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观课议课的热潮。
2010年广西教育厅启动中职名师培养工程以来,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制定了适应“双师型”职教师资成长的培训方案,组建了“职教微课坊”等10个教学研讨工作坊,通过在广西各地巡回讲课带动当地职业教育共同提高。
探索:教学与岗位、生产过程紧密对接
“学生完成的绱领工艺实训成果已经基本达到了企业生产标准的要求。”观摩了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教师汪薇的《立翻领制作工艺》示范课后,南宁高华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副总李芳禄现场点评道。
示范课上,汪薇充分运用同步摄放教学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与信息化手段,采用任务引领式教学模式,在仿真的现代纺织企业生产工作环境中进行教学,做到实训环境对接生产环境、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实训教学。
与汪薇一样,在中职名师培养工程中学到先进职教理念和教学方法还有很多老师。许钟尤老师、区军华老师、周海林老师通过出色的情境创设,营造出上课如上岗的氛围;王继煌老师和余桂恩老师通过对微观教学法等多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陈兴华老师及其所在的“职教微课坊”则运用微课教学理论、形式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尝试,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院长文萍说,老师们都以行动导向原则为指导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对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的运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探索,构建职场情境,从不同角度践行了“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教学环境对接生产环境、职业教育对接终身学习”这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核心理念。
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也是本次活动11个示范课的显著特点。广西钦州农业学校老师叶颜春是一位食用菌养殖能手,过去并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训练,承担2013年示范课后,他根据专家和听课教师们的建议认真投入教改,这使他于2014年示范教学研讨活动中讲授的示范课获得了专家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这堂课培养的不仅是蘑菇,还有团队”。一名学生说,叶老师的课不但紧扣生产实际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沟通交往能力。
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示范课在通过教学模式创新,将课堂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和“做”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柳州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林博韬老师在《病毒式广告:热门话题传播》示范课中,各小组学生在任务单的引导下,就“为通讯公司提升网速的项目制作病毒式广告”这一任务,展开小组讨论、确定策划方案、明确组员分工,拿起拍摄工具走出教室获取取材,然后进行视频编辑和发布。
各小组以“时间都去哪儿了”、“520告白日”等为话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完成了30秒视频广告的创意策划和拍摄制作。
“很新鲜,让学生走出教室,自己去完成任务,课后还收得回来吗?”观课的老师反问道,并走上前去近距离观看学生小组活动,才发现小组里每个人有着明确的任务,每一个学生都参要与到课堂中,才能完成任务。
正是这种充分为学生提供自由空间的方式,高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柳州市交通学校教师周云的《汽车整车装配与调整》示范课上,身着统一工作服的学生分成三组,将三台崭新的东风柳汽景逸轿车“大卸八块”,扳手、起子、螺丝……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而周云却看似闲适地穿梭在实训室里。
课堂上,3名助教把3个工位的10个岗位技能传授给10名学生,之后由这10名学生作为“师傅”,把技能传授给还未曾学习该岗位技能的另外10名“徒弟”。
“通过学生的‘轮岗互训’,使‘师傅’复习提高,学生之间交流相对轻松,更利于‘徒弟’的提问与学习,让每个学生短时间内掌握10个岗位的工作技能。”周云说。
“我认为这是一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尝试。”桂林市财贸金融学校原校长彭友生说,这是一种以用人需求为标准、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崭新教学模式。
柳工路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杰则认为这是对“培训道场”的一次探索,学生在流水线上进行实操,不仅学到了技术,更培养了职业素养,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校企合作,能够极大为企业降低培训成本、提升效率。
辐射:每一堂课都是一次培训
示范教学研讨活动在广西中职学校教师中掀起了一股不小的“追课”热潮,不少老师跟随专家组的脚步,跨地域“追”了好几场示范课。
贵港市职教中心副校长郑朝阳带领9名教师专程赴柳州观摩周云老师的示范课,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机电学部副主任郑毅在钦州市听了叶颜春老师的课后,又赶赴崇左观摩周海林老师的示范课……
文萍院长说,“活动预期在南宁、柳州、桂林等6个城市开展,却吸引了河池、凭祥、贵港等其他地区的职校教师。”
本次活动的辐射作用还引发了一系列思考。“追”了两场示范课的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郑毅副主任说:“这两次课让我大开眼界,原来专业课也能这样上。让我去思考,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如何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教学之中。”很多听课教师表示,每一场示范课后的专家点评对他们而言都是一次非常难得的、针对性强而且“接地气”的教学方法与技能方面的培训。
“此次活动是一场及时雨,令中职教师深入思考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促使中职学校管理者进一步思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校领导说。
产生辐射效应的不仅仅是学员们的课堂教学,还有专家组的点评与反馈。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彭朝晖教授说,“对这次活动,我的感受是不仅这些上示范课的老师的教学效果产生了辐射,连我们专家组的点评与反馈也产生了辐射作用。”
“每一场示范研讨课都是一次卓有成效的培训。”广西教育厅师范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示范教学研讨活动聚焦“课堂教学”这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以教学展示和观课议课作为锻炼和提升中职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有效手段,充分展示和提升了广西中职名师培养工程学员对现代中职教育新理念和新知识的学习能力、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能力、课堂教学和实践能力,也集中体现了职教攻坚以来广西中职教育改革发展尤其是示范校建设的成果,并且形成了良好的辐射作用,促使参加本次活动的所有教师加深对现代中职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认识与理解。
禹天建
绘
在市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河南省项城市不断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培养了一批面向劳务市场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技能型人才和乡土人才。
“几年来的打拼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一个人的真正价值不在于他是否毕业于名牌学校,而在于他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回报给社会,并且作出得到社会认可的奉献。”这是河南省项城市中等专业学校2003届电子专业毕业生张军旗为母校上千名校友所做报告中的一段话。
观念转变了
职业教育受到了青睐
今年26岁的张军旗,任郑州富士康生产线课长已经3个年头,负责管理4000多名员工从事高端手机的生产。9年前,不满16岁的张军旗初中毕业,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等因素,他选择了到项城中专学习技术,梦想着能在职业学校里学到过硬的专业技术,将来走上社会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空。他奔着这个想法,在学校里“争分夺秒惜光阴,苦学技能练本领”。
“像张军旗这样的优秀毕业生,我们学校出现了很多,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作出了贡献,闯出了自己的天地,以自己的收获告诉社会:只要坚定信心,以中职为起点,以职业技能为基石,努力拼搏,定能攀登人生和事业的高峰。”项城市中等专业学校校长高必星告诉记者。
项城地处豫东平原,是一个拥有120万人口的河南省重点扩权县级市。近年来,该市3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工业形成了以味精、皮革、医药、纺织为支柱的体系,农机配件、皮革、制鞋、防水防潮等板块经济在全国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是远近闻名的味精城、医药市、皮革生产基地和中国建设工程防水之乡。
在市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项城市特别注意教育事业的发展,坚持三教统筹,不断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建成了以项城中专为龙头、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行业(部门)培训为支撑的职业教育网络,培养了一批面向劳务市场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技能型人才和乡土人才。
资源优化了
人才培训形成了合力
优化配置职教资源,是项城市在职成教改革方面的成功尝试。该市原有3所公办职业学校,规模小、生源少、质量低、生存困难。为有效整合职教资源,探索职教发展新路子,市政府把3所公办职业学校整合新建了项城市中等专业学校。
2010年以来,项城市先后启动了总投资480万元的项城中专学生宿舍楼建设项目;启动了被列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二期规划,扶持资金1000万元的项城中专实训楼建设项目;启动了被列入河南省薄弱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预算投资2000多万元的新世纪职业中专新校区建设工程。在此基础上,该市又新规划了一所占地500亩,预算投资1.8亿元的职业技术学院。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该市通过培养、培训、引进等方式,努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使全市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6%以上;支持职业学校从企事业单位聘用优秀技能型人才担任教师,形成以在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补充的专业教师结构。近3年来,该市先后有60多名教师参加了省级以上培训。2012年,项城中专拿出80多万元,选派7名专业课教师到德国进行了专业课培训学习。
目前,项城中专已成为一所集中等职业教育、电大远程教育、师资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先后有1.8万名毕业生被输送到青岛海尔、深圳富士康、北京首钢等知名企业,每年为项城经济创收5亿多元,帮助了一大批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被誉为培养农村经济建设落地型人才的小型航母。
模式创新了
职业教育有了吸引力
如何增强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项城市首先做到瞄准市场设置专业,以市场需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实现与市场的良好对接,增强专业吸引力。前些年,南方需要大量计算机、电子专业人才,该市就大力建设这两个专业。近几年,人才市场急需大量机械加工人才,该市就投资100多万元开发了数控技术专业,目前该专业已被确定为国家数控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
为了适应职业培训的特点,项城中专积极引进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教学模式,组建“机电一体化中德教学班”,采用德方标准化教学模式,学到了一流职业教育国家的先进管理和教学经验,充分利用社会、行业资源,增强了办学活力,提高了职业教育的整体竞争力。
按照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项城市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比如,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开展工学结合的“2+1+1”模式,在数控技术专业实行“三段式”模式,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实行“3+2+1”模式,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行“双元制”模式。这些模式紧紧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面向市场需求,强化岗位技能,打破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封闭,形成了多元、开放的办学模式,取得全新的教育教学效果,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积极报考职业学校。过去,每到招生季节,职业学校的头等大事就是到市、乡镇教育主管部门“要”学生。如今,职业中专招生也设置了最低分数线,招来的学生不再是过去高中“淘汰”下来的落榜生,许多学生就是冲着学一门技术“首选”而来的。
质量保证了
人才培养有了生命力
项城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在市属各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推行了一年理论学习、一年实践技能的两年制办学模式;加快推进了中职学校毕业生获取“双证书”工作,获证率在80%以上。在此基础上,该市狠抓实践和实训环节的教学,每年都开展两次“职业技能练兵月”活动,并积极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有效提高了广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近3年来,在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中,项城市先后有50多名职教学生获奖。
为了增强职业学校学生的动手能力,项城市全面推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订单”培养,加速对口专业人才培养的进程。如项城中专先后与深圳富士康签订模具专业人才订单培养协议,与深圳智邦企业有限公司签订主板检测与维修、SMT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协议,企业工程师定期到校授课,大大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一到企业就能顶岗上班。
近年来,项城市先后开辟了海尔集团、富士康集团、达丰集团、益达集团、首都钢铁公司等数十处优质就业基地,建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并通过聘请专家到校做就业专题报告、请优秀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为本地经济建设培养人才,提高在岗人员的基本技能,是项城市职业教育的重头戏。目前,该市规模以上企业高级工占工人总数的20%、中级工占工人总数的46%、初级工占工人总数的34%,呈现出典型的“橄榄”型人才结构形态。在农村人才培训上,该市教育、人社、农业和扶贫等部门合作实施的“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积极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发展我省现代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日前,我省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加快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力争到2020年,形成与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与社会充分就业相适应,办学类型和学习形式多样、中职高职有机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立交互通,学校企业社会相互融合,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河北特色、国内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意见》指出,加快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要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统筹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实现职普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建成一批支撑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每个设区市要办好3至4所发挥示范作用的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二要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每个设区市要办好1至2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三要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制定实施我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四要建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体系。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招考,重点探索和健全“知识+技能”、单独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逐步扩大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权和学习者自主选择权。逐步扩大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试点院校范围和专业覆盖面,探索开展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试点。五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职业教育。以涉农中等职业学校为主渠道,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深化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面向“三农”,扎实推进职业教育“送教下乡”和“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六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面向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农民、新生代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
《意见》强调,要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着力组织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一是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支持80所中等职业学校和30所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更新实习实训设备,建设实习实训车间等基础设施。二是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支持60所优质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一批服务我省重点发展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骨干特色专业。三是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程。支持涉农中等职业学校装备实验实训设施,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四是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工程。支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五是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程。选择10所普通本科高校作为试点,加强应用技术类专业建设,加大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力度,开发应用技术类课程资源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向应用技术类型大学转型发展。
《意见》强调,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制度创新,一是建立产教融合制度,制定多方参与的支持政策,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二是实施行业指导制度,将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工作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交给行业组织,给予政策支持并强化服务监管。三是强化企业参与制度,鼓励行业和大型企业举办、中小微企业参与举办职业院校。建立政府购买企业职业教育成果制度。四是完善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制度,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五是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坚持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六是推行集团化办学制度,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探索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探索多元投资主体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
《意见》强调,要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水平,各级政府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完善社会力量投入政策体系,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职业教育;完善财政贴息贷款等政策,健全民办职业院校融资机制;落实税收和规费减免优惠政策;完善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公平公正、多元投入、规范高效的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健全就业和用人保障政策,严格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的劳动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落实督导报告公布制度,将督导报告作为对被督导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注重发挥行业、用人单位作用,将第三方机构评价作为重要参考。
毕业季已过,仍有部分高校毕业生尚未就业。据统计,截至7月底,昌平户籍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5.6%。目前,昌平区针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免费技能培训已经展开,培训工种包括多媒体作品制作员、数控车床工、电子商务师、中式烹调师等。
按照本市政策,今年年底前,本市户籍的2014年应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凭相关证件到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北京市新媒体技师学院(北校区)、北京市实验技工学校、北京市昌职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七所定点培训学校报名参加一次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
昌平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称,本着同一职业(工种)的同一等级不能重复参加、同一年度内职业技能培训与创业培训不能重复参加的原则,未就业大学生可持户口簿、身份证、毕业证书、报到证,报名职业技能培训,持户口簿、身份证、就业推荐表等材料参加创业培训报名。
“我们力争做到‘报名一人、培训一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培训后就业率达到90%以上。”这位负责人表示,今年昌平区将重点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促进培训与就业对接。
为让未就业大学生充分积累工作经验,昌平区已建立5家市级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包括北京市三一重机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九华山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宏福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本市户籍的2014年应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在基地内60多个工作岗位上,进行3至6个月的全日制就业培训。岗位涉及焊工、汽车装配工、酒店服务、财务、安全员等。
新华网济南8月21日电 山东省政府2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14年度高考招生录取情况。其中,面向职业教育招收的本科生规模连续第二年翻番,职业教育学子上大学的机会继续增加。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宋承祥说,山东省今年进一步增加了面向职业教育的本科招生计划,并且计划单列,共录取10681人,录取规模连续两年翻番。2013年录取人数为5200余人,2012年录取2315人。
山东省面向职业教育招生主要是通过春季高考实现的。考生在春节参加考试,录取则与参加夏季高考的考生同时进行。山东自2012年起正式推行春季高考,主要为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选拔合格生源。参加春季高考的考生不仅要参加知识科目的笔试,还要以“实际操作”的形式参加技能考试。
据介绍,过去职业教育一直被视为“断头”教育,学生上到高职高专院校就基本到头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极小。山东逐年扩大面向职业教育的本科招生规模,意在打破职业教育的“天花板”,塑造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
8月21日至22日,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与新型城镇化”为主题的“2014中美职业教育论坛”在大连举行。
专家提出,城镇化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职业教育要适应新型城镇化的需要,一是要加强一体化设计,提升其在城镇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层次,从制度保障、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二是要完善新市民就业培训体系,加快形成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长效机制;三是要积极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本次论坛由中华职业教育社、辽宁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支持举办,大连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美国社区学院学士学位协会联合主办。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长孙远良致开幕辞,省政协副主席、民建省委主委武献华出席开幕式。论坛期间,举办了中美职业教育合作交流洽谈会,多所高职院校与莅会的美国社区学院达成合作意向。
川府发〔2014〕48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为加快发展我省现代职业教育,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精神,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到2020年,建立适应市场需求,为我省经济升级促进就业服务,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四川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达到一定规模。
——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办学,职业教育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沟通衔接,公办民办共同发展新格局。
——职业院校区域布局和专业设置更加适应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需要。建成一批示范职业院校和示范专业。
——建立以校企合作为主要特点的办学制度和职业教育集团,覆盖全省职业院校和重点行业产业。
——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双师型”教师、实训设备配置与培养目标相匹配,信息技术广泛运用,总体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条件标准,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升。
——现代职业教育战略地位更落实,地方性法规更健全,制度政策更成熟,政府和部门职责更明确,发展保障水平更高。
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衔接沟通体系
(一)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巩固提高计划。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把重点放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落实职普招生大体相当的要求,加强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公办与民办中职学校招生及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成人中专招生和区域内外中职学校招生的统筹管理,落实普通高中招生“三限”规定,规范招生秩序,实施中职招生“阳光工程”。市(州)要统筹规划,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把民办中职学校发展纳入区域中职教育布局规划。支持优质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整合办学资源;加快与职教园区配套的中职学校建设;支持普通高中转型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探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的综合高中。新建中职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中职学校设置标准”。切实改变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散、小、差的状况,通过加强建设、资源整合、布局调整等措施,建设合格中职学校。建立市(州)职业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统筹县域内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源。
(二)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计划。深化高职院校治理结构、专业体系、培养模式、招生入学制度等关键领域改革,全面提高整体办学水平。重点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密切产学研合作,服务企业尤其是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推进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实施省级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和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设10所左右产教深度融合、省内一流、全国领先的示范高职院校。探索本科院校、专科职业院校、企业三方合作培养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三)引导普通本科高等院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有条件、有意愿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推动本科专业(群)、二级院系及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试点。独立学院转设为高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建立职业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制度。拓宽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的渠道。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和分类管理制度。在招生政策、经费投入、政府补贴、购买服务、设置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等方面向转型试点院校倾斜支持。
(四)实施中高职教育衔接推进计划。推进中高职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习实训等方面衔接。服务“工业强省”战略,中职、高职和企业三方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专科高职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比例、本科高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比例、高职院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比例。加快推进高职教育分类招考,扩大职业院校毕业生升学机会。重点探索“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考试招生办法。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五)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充分发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作用,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实施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建设计划,健全职业培训标准,改进政府购买成果机制。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计划、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和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专项计划。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农民工、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广泛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推进农民继续教育工程,创新农学结合模式。建设一批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县(市、区)。重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退役士兵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优待。支持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基本消除劳动者无技能从业现象。
三、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办学格局
(一)激发社会力量办学活力。社会力量举办的各层次职业院校与公办职业院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依法享受相关教育、财税、土地、金融等政策。在设置标准、准入审批、督导评估等方面,与公办职业院校一视同仁。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支持独资、合资、合作举办民办职业院校;加快民办职业院校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社会力量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支持社会力量以购买、承租、委托管理等方式改造办学活力不足的公办职业院校,探索所有制不同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建立民办职业院校分类管理制度。
(二)建立企业参与制度。制定激励政策,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企业依法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规模以上企业要组织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多种形式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产品研发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对举办职业院校的企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企业接受实习生的合理支出,按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落实校企合作的企业税收和奖励政策。探索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三)实施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集团建设计划。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地方性法规,推动校企探索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探索现代学徒制度。推动企业将职业院校纳入技术创新体系,推动职业院校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成果,可依法依规在企业作价入股。建立多部门参与的职教集团推进机构,引导大中型企业、规模以上行业龙头企业、示范职业院校探索多样化职教集团。支持行业特色鲜明的普通高校参与职教集团。探索职教集团的治理结构。全面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制度,职教集团基本覆盖职业院校及大中型企业。
(四)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构建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体系,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分类制定行业指导政策。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把适宜由行业组织承担的职责交给行业组织,给予政策支持,深化服务监管。行业组织要履行好发布行业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质量评价等职责,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
(五)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制定政策,落实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推动学校面向市场自主办学。职业院校依法制定章程和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建立绩效考核内部分配机制。推进校长聘任制改革和公开选拔试点。建立校长负责制考评制度。
四、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体系
(一)加强德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二)实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计划。全面贯彻国家关于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的有关规定,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中高职专业课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推动中职学校面向市场调整专业布局,扭转专业同质化倾向,加强示范专业建设。认真执行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支持职业院校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专业技能毕业考评,并作为升学就业依据。建立健全行业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和公示机制。完善学生技能大赛制度。
(三)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实施教师专业标准,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各地按《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调剂核定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按规定配齐教师。支持中职学校在编制总数10%内自主聘用具有相应专业职业资格的专业技能人才任教。在中职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增加中职学校特级教师评选比例。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任专兼职教师政策。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完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推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省、市、县、校四级职业教育科研教研体系,落实人员编制,整体提升职业教育科研教研水平。
(四)实施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计划。加快推进职业院校数字化基础能力建设,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逐步实现全覆盖。加强职业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项目教学等深度融合,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实习实训方法,提升实习实训的效果和水平。大力推进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教材与技术的深度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分析,促进专业调整与人才培养更加贴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举办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职业教育骨干师资国(境)外培训项目。鼓励职业院校与跨国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五、提升发展保障水平
(一)完善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全省各级人民政府依法制定财政生均经费拨款标准,并纳入本级公共财政预算予以保障。2015年起,全省各级建立公办中职学校财政生均经费拨款制度。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制定高职院校财政生均拨款标准。逐步建立财政生均拨款动态调整机制。全省各级人民政府要落实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比例不低于30%的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经费统筹,发挥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以及就业经费、扶贫和移民资金等各类资金在职业培训中的作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职业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审计监督公告制度、预决算公开制度。
(二)健全社会力量投入的激励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兴办职业教育。完善财政贴息贷款、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健全民办职业院校融资机制。探索利用国(境)外资金发展职业教育的途径。完善民办职业教育收费制度,逐步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的收费价格形成机制。对办学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的民办职业院校,各地财政以安排项目方式给予扶持。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职业院校捐赠的,其捐赠按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税前扣除。企业要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的责任,并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对不按规定提取和使用教育培训经费并拒不改正的企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收取企业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统筹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
(三)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编制“十三五”职业教育建设规划。将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等职业教育建设项目,纳入省重大建设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重点支持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全省各级人民政府、行业部门和大型企业要加强所办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
(四)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健全公平公正、多元投入、规范高效的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全面落实职业院校助学金资助政策,并逐步建立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对农林水地矿油核等专业学生的助学力度。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资助政策。有关部门和职业院校要加强资金管理,严查“双重学籍”、“虚假学籍”等问题,确保资助资金有效使用。
(五)支持民族地区、农村、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支持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加强双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组织职业院校对口支援民族地区职业院校。继续实施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建设一批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示范专业点。支持我省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等连片特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建好为当地发展服务的一批中等职业学校。
(六)健全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保障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完善职业院校合格毕业生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办法。认真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全省各级人民政府要创造平等就业环境,消除影响职业院校毕业生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歧视;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歧视职业院校毕业生。鼓励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技能职务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制度。
六、落实政府和部门职责
(一)制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地方性法规体系。根据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制定地方性法规,明确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规范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办学主体的权利义务,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成果法制化。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和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地方性法规。
(二)落实政府和部门职责。完善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省直有关部门要有效运用总体规划、制定标准、经费投入、规范管理、监督评估、税收金融、财政转移支付等杠杆,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主要责任,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解决发展难点。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减少对学校具体事务干预。推进管办评分离。用好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合力。
(三)强化督导评估。教育督导部门要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建立职业教育定期督导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加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职责的督导。完善职业教育评价制度和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落实督导报告公布制度,并作为对被督导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注重发挥企业、用人单位作用,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
(四)营造良好环境。按照国家规定,建立职业教育先进表彰奖励制度、职业教育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将每年4月第1周定为职业教育活动周。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政策、典型经验、先进事迹和重要贡献,引导全社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
附件: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点击查看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14年8月14日
荆楚网消息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建立中西部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合作办学工作机制,8月19日,湖北省人社厅与重庆市人社局在武汉市联合举办两地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交流活动,并签署友好合作协议,组建鄂渝两地跨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形成鄂渝两地共同发展技工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机制。省人社厅副厅长张建平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
根据合作协议,鄂渝两地技师学院将建立省际沟通交流机制,定期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交流,结合当地经济、产业发展,互通有无,组织鄂渝两地技师学院、行业、企业成立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研究制定两地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鼓励行业属性相近、专业工种类别相同的技师学院加强校际交流,结为友好学院,互派教师进行交流学习,两地技师学院每年可选择5-10个特色专业学科进行互帮互学;每2年选择2-3个世界技能大赛项目,组织鄂渝两地学生进行对抗赛,共同提高技能水平。同时,形成鄂渝两地人力资源优势互补,共同为当地企业推荐双方技师学院毕业生,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
近年来,湖北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工作,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强省战略的总体规划。先后陆续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十二五”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紧缺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金蓝领”开发工程》,启动并扎实的推进了首席技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工作站等建设项目,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湖北的技工院校围绕“高端引领、内涵发展、多元办学、特色立校”办学思路,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阵地作用得到明显体现。目前,全省有技师学院10所,国家高级技校26所,普通技工学校160多所。初步形成了以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为龙头,以国家和省级重点技工学校为骨干,以普通技工学校为基础的覆盖城乡劳动者的技工教育网络。但是湖北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仍是薄弱环节,制造业大省面临技术工人短缺困境。技工学校在办学层次、师资队伍、技术更新、专业产业对接、校企联合培养,以及优质生源等方面受到很多局限。需要学习借鉴外省好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出贡献。
张建平副厅长要求,要湖北技工教育要坚持服务就业、对接市场,围绕产业、对接专业,崇尚技能、对接企业。希望通过鄂渝两地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探索技师学院办学新模式。
会上,湖北东风汽车技师学院和重庆五一技师学院,武汉铁路技师学院和重庆铁路技师学院,湖北新产业技师学院和重庆工业技师学院,湖北创业高级技工学校和重庆三峡高级技工学校分别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来自鄂渝两地20多家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院的代表参加会议,并交流高技能人才培养情况。
齐鲁网济南8月20日讯 8月20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教育厅副厅长宋承祥、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陈国前介绍山东省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齐鲁网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为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山东省对春季高考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春季高考实行了'知识+技能'考试模式的改革。知识考试即语文、数学、外语、专业知识。技能考试分38个类目,由29所高校作为主考院校,承担各类目的技能考试。
第二,调整了春季高考各科目分值及总分分值。语文、数学各120分,英语80分,专业知识200分,技能320分,总分750分。加强了技能考试的权重,分值增为230分。
第三,春季高考拔尖人才免于技能和专业知识考试。获教育部主办或联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奖项、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并获得县级及以上劳动模范或同等荣誉称号、具有中等职业教育学历的在职在岗人员。可免于技能和专业知识考试。今年共录取32人。
第四,春季高考实施了高职与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3+2)试点。共安排了8所高校,680个计划。
19日上午,新疆阿克苏地区职业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开班典礼在阿克苏教育学院举行。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朱鑫杰,浙江省援疆指挥部指挥长、党委书记、阿克苏地委副书记徐纪平,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刘宝升出席典礼并讲话。
在开班仪式上,徐纪平代表省援疆指挥部对浙江省职业教育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浙江省教育厅及在座的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我省援疆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推动阿克苏职业教育发展是我省援疆事业的使命之一,我省援疆工作的四个重点,即“就业”、“教育”、“人才”和“基层基础工作”。其中,“教育”援疆在继续巩固双语教育上,着力打造职业技术教育。他表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是重点培养劳动者职业技能和素养的教育,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实现经济与教育快速对接的有效手段。他指出,现阶段阿克苏地区存在招工难、就业难这一矛盾现象。阿克苏地区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专业设置和当地产业需求吻合度不高;且师资教材匮乏、教育手段单一、实训基地偏少等问题较为突出。他强调,搞好职业教育,除加大投入部分必须的硬件之外,更要加强对职技院校管理队伍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培养。坚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从而促进就业,推进产业发展,培养更多本土人才。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解决招工难、就业难这一对双重矛盾,引导更多的人提高就业技能、转变就业观念,依靠各方力量,共同促进地区及兵团一师职业教育发展。要结合当地实际和需求,真正从产业需求出发,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力量建设,建立有当地特色及特长的专业,共同推进阿克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为地区及兵团一师发展和稳定贡献更多的正能量。
朱鑫杰表示,教育援疆是浙江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及兵团一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阿克苏地区长远和未来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而职业教育是今后三年第八批援疆工作乃至更长时间内教育援疆工作的主要内容。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浙江省教育厅经与阿克苏地区和兵团一师共同研究决定,初步制定了《浙江省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及兵团一师职业教育实施方案》,总体目标是到2016年,帮助阿克苏地区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达到全疆水平,初步建立起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职教体系。
刘宝升指出,此次培训班为地区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人才培养和发展平台,也为破解地区职业院校人才紧缺、专业技能授课程度不高等难题提供了重要途径和新的发展思路。地区广大职业教育管理干部,处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线,肩负着推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群众、保障民生的重要职责。他要求参加培训的学员,要端正学习态度虚心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力争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获;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完成角色转换,沉下心来安心学习。同时,要紧密结合地区实际和自身岗位,灵活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新理念,提高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真思考本学校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寻求更合适地区经济现状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为地区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使学习培训取得实效。
据悉,8位浙江省职业教育专家将在今后两天半培训的时间里,对120多名参训人员在职业教育理念、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课程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开展讲座,并与在座学员进行面对面交流。
此次培训在课程安排上有较强的针对性,授课形式新颖,既有专家专题讲座,也有交流讨论、主题汇报等。培训期间,将组织职业教育发展对接会、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规划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专家咨询会等活动。
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副指挥长、纪委书记劳泓,地区及省市援疆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参加开班仪式。
本报讯 8月14日,我市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滨州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建立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学分互认、学籍互转制度
《意见》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将按照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确保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大体相当,建立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学分互认、学籍互转制度。同时,有条件的普通高中要适当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内容。到2020年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学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教职工人数等基本办学条件、规模大体相当。
高等职业教育方面,进一步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资源,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并适度扩大培养规模。同时,进一步扩大我市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积极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人才方面,形成定位清晰、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我市将扩大高职院校招收中等职业毕业生、本科院校招收中高职毕业生规模,提高中等职业毕业生升高职、升本科,高职毕业生升本科的比例。
到2015年,重点建成10个市级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意见》提出,下一步将重点支持县(区)职教中心建设,2015年,每个县(区)至少建成1所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全市建成3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2020年,建成1到2所在国内有影响力和一定国际技能人才培养能力的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成1所国家示范性技师院校,1所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
实训基地建设也将得到加强。到2015年,重点建成10个装备完善、管理规范、满足教学需求,具备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生产等多种功能的市级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020年,建成1—2个专门化、开放化、有特色的公共实训基地。
职业院校专业方面,到2015年,全市职业院校招生专业全部达到合格标准,从2015年起,连续3年,每年遴选10个与纺织家纺、油盐化工、现代服务、新兴产业等对接紧密的中职及高职专业,纳入到市级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到2020年,建成30个左右的市级品牌专业,重点打造2—3个山东省中等职业品牌专业。
职业院校可自主聘用专业兼职教师
职业教育学校用人自主权将得以提高,职业院校可将20%编制员额用于学校自主聘用专业兼职教师。支持专业技术人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业务骨干和各类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支持学校根据专业教学和实验实训需要,优先聘用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技能人才到学校任教。
“双师型”教师比例也得以提高。一批大中型企业将建立“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照参加实践人数予以补贴,确保到2020年“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0%。
启动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落实中等职业教师全员培训专项经费制度。建立“双师型”教师“名师工作室”制度,推进“滨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
同时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2015年完成10个重点建设专业市级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工作,建立10个市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联盟。实施“滨州市职业院校创业创新引导计划”,建设10个左右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新增财政性教育投入向职业教育倾斜
中等职业教育将纳入到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新增财政性教育投入向职业教育倾斜。从2015年开始,市、县(区)两级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部分分别不低于两项附加征收总额的30%。制定并逐步提高高等职业院校财政性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执行并逐步提高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拨款标准,各县(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将在2015年落实到位。贫困县(区)职业教育扶持力度也会得到加强。
市财政会安排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支持规范化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重点支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技能大赛、课程改革、教师聘用和教师培训。职业院校学费收入(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不再收取学费)、奖助学金不能抵顶财政经常性经费和专项经费等拨款,不得截留和挪用。各级政府要在职业学校建设用地、规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校际教育教学资源可以共享、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近日,由市政府统筹指导、市教育局协调,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全市高职院校、县级职教中心、省级以上重点师范职业学校,县、市行业协会、骨干企业等为主体的阜阳职业教育联盟,正式启动组建工作。记者从市职教局获悉,联盟正式成立后,加盟的全市20余所职业院校将依托统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全市16家大中型企业实行“订单培养”和“零距离对接”。
20余所职校将实现“连锁化”发展
市职教局负责人姜连山告诉记者,阜阳职业教育联盟将成立由职业教育专家、企业领导、专业技术人才等组成的农林牧渔、土地水利、加工制造、交通运输、轻纺食品、信息技术、医药卫生、休闲保健、财经商贸、旅游服务、文化艺术、公共管理与服务、招生就业、学前教育、体育健身等15个专业指导委员会。该批专业委员会,将在分析企业专业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地对联盟成员院校的教材编写、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教法创新以及学生技能训练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指导。
“也就是说,院校之间,就像连锁店一样,只要是同一专业的学生,无论在哪个学校,都能享受几乎相同的教学资源。”姜连山说,成员院校的职业资格和培训考核鉴定以及实验室、实训基地、图书馆、联盟网站、联盟通讯等教育教学资源,也将依托联盟的平台实现共享。
“更重要的是,院校可以联合起来,中职的生源不够,高职院校就可以把5年制学生的前3年培养工作交给中职,一所学校不能足额提供企业所需要的毕业生,也可以让其他学校共同参与人才供应。”姜连山介绍,该联盟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协调实现联盟内生源与就业岗位的合理配置,统一指导学校结合企业不同时期的用工需求,有序安排学生上岗或者实习。
校企合作实现学生“入学即就业”
姜连山告诉记者,除了20余所职业院校,阜阳职业教育联盟还吸纳了安徽金种子酿酒有限公司、阜阳轴承有限公司、安徽昊源化工集团等本土16家大中型企业,这也为联盟强化校企合作提供了深厚的基础。
“企业可以通过提供资金、设备、实训基地、就业岗位等形式,与院校合作,根据岗位需要,向院校下不同的人才订单。”姜连山说,正式运转后,联盟将畅通院校与企业相互服务的渠道,强化“订单式培养”、“菜单式培训”等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通过校企合作,按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岗位(群)的核心课程,全面提高学生和学员的职业能力。与此同时,联盟还将探索企业、行业标准为基础的学生技能“双元考评”制度,实现学生入学即就业、毕业即上岗的“零距离”对接。
此外,对联盟内非“订单式”优秀毕业生,校企合作的另外一方——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也要根据需求,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录用。
“这样一来,既能实现校际间的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也能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培养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也能为企业提供足够多的人才支持。”姜连山说,相信通过院校之间、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活动和深入合作,将能实现职业院校办学和企业经营双赢的局面,全市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也将得到大幅提升。
本报讯 咸阳市认真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咸阳教育资源丰富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发展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咸阳是省内为数不多的教育强市,拥有大中专院校23所,省属院校9所,还有6所民办高职院校及8所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资源相当丰富,有发展职业教育的先天优势。为此,该市提出发展特色职教体系,即组建1个联盟,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以咸阳主城区各高等职业院校为主体,应用型本科院校、区域主导产业、相关行业、大中型企业广泛参与的咸阳职业教育联盟;共建2所院校,市级重点建设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省市共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3个集团,分别是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咸阳职教集团,建成健康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复合型职业教育联合体;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陕西装备制造业职教集团;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咸阳能源化工职教集团;建设4个区域职业教育中心,以秦都职教中心为主体,组建咸阳市现代服务业区域职教中心;以礼泉职教中心为主体,组建咸阳市现代农业区域职教中心;以彬县职教中心为主体,组建咸阳市能源化工区域职教中心;以武功职教中心为主体,组建咸阳市先进制造业区域职教中心。
为解决区域教育中心师资力量问题,该市要求各县市区政府加快调整职业学校师资结构,在核定编制内优先安排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招录计划,专业教师数量不低于学校专任教师的50%;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市级培训计划,把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和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市级专业教师培训基地;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用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政策;设立不低于本校教师编制总数20%的聘用编制。
招生是职业教育的一大难题。除了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扭转群众认识观念,该市还围绕市场办专业,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灵活设置、调整专业及培训项目,并计划以4个区域职教中心为重点,每年建设不少于4个省级示范专业,实现重点专业对重点产业的全覆盖。同时,利用县级职教中心、乡镇农民文化技校和现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对进城落户农民、失地农民、下岗职工、复退军人、高校毕业生等是职业教育的重点人群,加强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从“实际、实用、实惠”的原则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本报讯 8月18日,记者从兰州市民政局了解到,省财政厅日前下拨兰州市2014年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培训补助资金127万元。
据了解,为提高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能力,促进稳定就业,鼓励引导退役士兵积极参加教育培训,省财政厅下拨兰州市2014年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培训补助资金127万元,主要用于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所需的学杂费、住宿费、技能鉴定费、生活补助费等。
记者从今天下午在阿克苏召开的“浙江省支持阿克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工作对接会”上了解到,省援疆指挥部会同阿克苏教育局制定了《浙江省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及兵团第一师职业教育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在2014年到2016年的3年内,浙江将投入5亿多元,全面支持阿克苏地区和兵团一师的职业教育发展。实施包括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专业与实训基地建设工程、教师教育培训工程等在内的6大工程。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使阿克苏地区和一师的职业学校和专业布局更趋合理,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达到全疆平均水平。
滨州传媒网-鲁北晚报讯 8月19日,记者从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近几年滨州市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优势和特色日益显现,明年年底前每个县区至少建成一所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
>>>滨州市成全省示范校、规范化学校覆盖率最高市之一
近年来,滨州职业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百强骨干高职院校,博兴县职业中专、滨城区职教中心、鲁中中等专业学校先后进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无棣县职业中专、阳信县职业中专、惠民县职教中心相继进入省级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行列,分别获得国家和省财政2100万元、5400余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滨州市成为全省示范校、规范化学校覆盖率最高的市之一,为今后全市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奠定基础。
>>>去年滨州市中、高职招生数量创新高
2013年,全市职普比列达到4.5:5.5,进入全省前三;全市中职和高职招生规模和招生数量创新高。近三年,全市累计有近500名中职生在对口升学考试中达到本科资格线。去年,滨州市12名选手首次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即获得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的好成绩,职业教育院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85%、稳定就业率达到98%以上。
此外,滨州市2名校长、2名教师当选山东省首届职业教育齐鲁名校长、齐鲁名师。去年,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及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说课比赛中,滨州市教师成绩居全省第一。目前,市教育局被教育部职成教司、中国成教协会命名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
>>>职业院校学费收入、奖助学金不得截留挪用
当前,滨州市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方面,将改变一些县区把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片面理解为重点发展普通高中,使中职沦为高中阶段教育中短板的现象,重点突出中职教育在高中阶段教育中的战略地位,扩大初中后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模,实现与全省高职3+2本科教育、中职3+4本科教育贯通分段培养对口试点院校的对接。
市、县(区)两级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部分分别不低于两项附加征收总额的30%,各县(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要在2015年落实到位。不得截留和挪用职业院校学费收入、奖助学金,不能抵顶财政经常性经费和专项经费等拨款。
>>>明年底每县(区)至少建成一所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
明年年底前,每个县(区)至少建成一所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全市建成3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10个市级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到2015年,全市职业院校招生专业全部达到合格化标准,连续三年,每年遴选10个中等职业及高职专业纳入市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
另外,职业院校可将20%的编制员额用于学校自主聘用专业兼职教师,到2020年“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0%。
四川在线—德阳频道讯 今年6月,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董事长苏华作为唯一一名民办教育代表,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典型发言,并获得多位国家领导的肯定。为了推广教育集团在职业教育方面的经验,提升集团整体教育实力,在新学期开始之前,四川现代教育集团2014年中高层干部学习会在蜀徽大酒店召开。
8月17日-8月19日,德阳外国语学校、中江职中、中江继光实验学校、黄许职中、西昌现代职校、会理现代职校、凉山职业技术学院(筹)、成都两中心、蜀徽大酒店等四川现代教育集团下属的十余个学校和单位的中高层以上管理人员和优秀教师代表,以及集团机关全体工作人员近300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全体人员一起学习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传达贯彻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对集团上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后,也对下一年的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民建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董事长苏华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集团化办学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全国著名教育品牌和示范性教育集团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
苏华首先在报告中向全体参会人员阐述和分析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然后从品牌效益、集团各层次教育办学成果、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和后勤工作保障等方面回顾了集团在过去的一学年中所做的工作,指出集团虽然在过去的一学年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同时仍然面临着一些矛盾、考验和风险,集团所有员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去面对、克服和挑战。最后,苏华对2014-2015学年的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新一学年,所要做的主要工作是:一是科学制定集团“六五”规划;二是加强学生德育工作;三是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四是加强教师和干部队伍建设;五是加强学校安全工作。
为了更好地学习吸收其他优秀办学单位的办学经验,在本次学习会上,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司徒渝、智慧教育集团总校长张仕志受邀到会进行了专题讲座,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学到了很多东西”。
司徒渝围绕职业教育,主要就校企合作认识、确立校企合作基础、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以及创新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报告。针对大家对产学研相关信息的关注,随后,全体参会人员到德阳产学园区投资管理公司参观学习,进一步深化集团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与内涵,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的建立。
张仕志围绕素质教育,介绍了培养学生方式的转变、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开展现代教育理念、课程改革、未来人才需求以及诠释了什么是智慧教育,引发与会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在新学年里,作为德阳教育领域,特别是职业教育方面的领头羊,四川现代教育集团全体人员将“继续坚持集团化办学、标准化管理、优质化服务的办学道路,”苏华说他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全国著名教育品牌而努力奋斗。”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