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和全国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教学资源库联盟主办,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等五家单位协办的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物研杯”二手车全产业链职业技能竞赛(线上)在各职业学校如火如荼开展,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123所院校的1573名选手。
丰润职教中心汽车技术部全力以赴精心筹划,在暑假期间就开始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层层遴选优秀学生,研究比赛方案,制定系统的训练计划。所有学生参与在线学习,经过初赛选拔,最终确定16名同学代表学校参加此次竞赛。姬东礼老师作为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悉心指导、严格训练。此项比赛入围决赛的几率不到10%,难度系数很大。最终,20级新能源汽修1班莫一凡同学不畏强手、沉着应战, 成功入围决赛。
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物研杯”二手车全产业链职业技能竞赛组委会公布决赛入围名单。
丰润职教中心汽车技术部始终致力于把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对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应对产业变化,推动二手车检测评估与交易岗位培养专业人才,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极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莫一凡同学入围,将继续备战11月份的决赛,预祝他取得更好成绩!
图文编辑:李淑艳 马芳
审核:校宣传中心
来源:丰润职教中心
汽车技术部
随着高校陆续开学,读“职教本科”不再是“没考好”的次选。但是,不少职教本科学生也坦言,家长们依然不能“自豪地说出孩子的学校”。职教本科,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又因其就业前景明朗,成为不少学生和家长的选择。
然而,职教本科的建设与发展,却也是家长担忧的地方。高职学生家长王利华告诉记者,“现在,孩子有机会上本科了,我们感觉,至少路会更宽。不过,职教本科也是‘职教’,像不像正常大学,我们家长心里没底。”
职教本科,如何打消家长的顾虑,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能确保职教生未来之路,越走越顺?
试点扎实推进 由局部走向全面实践
事实上,近年来,围绕职教本科的各项举措一直在扎实推进。
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从制度体系、国家标准、“双元”育人、办学格局、人才保障政策、督导评价、组织实施等不同方面勾勒出了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改革的“四梁八柱”,《方案》也明确提出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2019年5月,我国诞生首批15所职业本科试点院校,旨在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条件、要求、程序等作了具体规定。这项政策也标志着经过多年探索,局部实践的职业本科教育即将走向科学规范的全面实践。
截至目前,教育部已批复33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14所独立学院与相关公办高职学校合并转设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湖南、江西、浙江等一些学校也在推进相关工作。
“可以说,发展职教本科对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意义重大,补齐了职业教育的本科学历层次,打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有利于构建纵向贯通、协调一致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学生技术技能持续积累、能力水平不断提升,使学生提升通道、职业晋升通道、社会上升通道更加顺畅,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道路更加宽广。”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吴学敏强调。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潘海生也认为,职业本科院校的试点,有利于尽快摸索出职业教育本科的定位和特色,助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既要避免对普通本科的简单模仿,也要避免对于现有高等职业教育的‘路径依赖’。如何避免职业本科成为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机械相加的产物,实现内涵与特色发展,是当前职业本科院校需要重视的问题。”
试点阶段要注意 需有完备制度体系来支撑
“然而,当前我国本科职业教育发展尚处试点阶段,院校设置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师资标准、学位授予标准等关键制度元素都处于缺乏的状态。”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亚南提醒道:“如若没有完备的制度体系作为支撑,势必将造成本科职业教育发展停留于试点层面,而无法最终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
在吴学敏看来,职教本科实践探索地方积极推进,但在发展中也遇到一些瓶颈。他分析说,实践层次对本科职教的探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合作办学方式。自2012年以来,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省份就支持高职院校与本科学校在某些专业点上开展以“依托高职优质资源、联合本科举办、发放本科文凭、高职院校办学”为特点的“4+0”培养(四年全部在高职院校培养)职业教育本科试点,以及采取“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3+2”培养(三年高职+两年本科)试点。对于“4+0”模式,高职院校作为主体办学方,面临着“学校没有冠名权、教师没有主导权、学生没有归属感”的现实困境,办学主动性逐步减弱;本科院校作为合作方,面临着各类评估、认证以及申报硕士点等考核,对生源及培养要求逐步收紧,合作办学的积极性逐步降低。对于“3+2”模式,高职院校和与其对接的本科学校拥有不同的培养定位、评价体系、师资结构,学生一旦“升入”本科,将不再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接续培养,并不利于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持续提升。
“另一种是应用型本科转型方式。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2015年,教育部等三部委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遴选了部分试点本科高校探索应用型发展模式,开辟了实现本科职教的新路径。但是,因为办学惯性和师资队伍等因素,实际上本科转型各地实施进展不一,部分学校转型的内生动力和外部驱动力不足,借由此来扩大本科职教规模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吴学敏说。
“值得注意的是,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的学制、生源和要求等均发生了变化,需要按照新的需求明确培养定位、构建课程体系、组建教师团队、完善管理机制,并且需要重新制定相应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王亚南说。
高质量发展 “关键在转变”
职教本科高质量发展的密钥何在?
“关键在转变。”吴学敏说,职教本科的培养定位要向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转变提升。“当然,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牵引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首先,要将这一定位落实到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之中,把培养定位转化为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转化为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质量标准;同时,按照能力导向、课程结构模块化和‘专创融合’思路,重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活动等进行一体化设计。”
“与此同时,单纯的‘双师型’已不能满足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应该同步向专家型双师转变提升。”吴学敏指出,这既是关键问题、也是难点问题,需要综合施策,全方位推进。
“首先,依托合作企业和校企深度融合平台,实行企业实践、项目实践和全员轮训制度,通过参加一线项目工作提升实践能力、塑造工匠精神和锤炼工程素养;聚焦行业企业一线应用,推动立地科研,提升技术技能创新和服务能力。其次,突出实践导向,创新考核方式,严把入口标准,招聘既具备深厚理论素养、又具备优秀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担任专任教师;鼓励教师学历进修,持续提升理论水平和技术素养。最后,要制定专家型双师和专家型团队标准,收入向专家型教师和团队倾斜,聘请大国工匠、技能大师到校任职兼职和树立专家型教师典型引领示范,导引教师个人和团队向专家型升级。”
“更需要的是,职业本科院校的标签,不能仅成为相关院校招生宣传的噱头和资本。”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研究员宋亚峰认为,职教本科要精练内功,积极培育健康的专业生态系统,增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单个专业而言,首先应科学设定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还应积极借鉴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例如《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等工程教育国际认证体系。同时,也应积极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师资队伍,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方式变革。对专业群体而言,应积极搭建各类平台,促进本专科专业的有效对接和差异化发展,促进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发挥专业群的协同集成效应,精准对接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与支柱产业。同时也要做好规模与质量、热点与特色之间的抉择,合理配置各类资源,‘重点专业重点投入,一般专业一般投入,特色专业特色投入,淘汰专业停止投入’,重点打造各自的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维护专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来源:光明日报
如果要寻找一种人类共同而高尚且不分国籍和民族的情感,那唯一的答案就是爱国主义。10月6日下午,机修专业部两位老师带领20名新疆籍学生共同开展了一次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第一部分:我的祖国。回首过去,祖国走得气势磅礴,每一步都充满了苦难与艰辛。学生们从国旗,国徽,国歌三方面学习了相关知识,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的崇敬之情,深刻铭记现在享受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势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第二部分:红歌唱响。在庆祝祖国母亲诞辰72周年之际,学生们用学唱红歌《我和我的祖国》 来抒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恩。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虽然汉语表达能力有限,但是每个人都非常认真,逐字逐句一遍一遍的练习,充分体会了“我和我的祖国,一刻都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中息息相连的血肉联系,感受了"我和我的祖国"、"我的祖国和我"中亘古不变的爱国情感。
(点击图片 观看视频)
第三部分:爱国知识竞赛。这个环节中学生分为两组,以小组抢答的方式完成爱国知识竞赛问题,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比赛场面激烈而精彩。
第四部分:我能为祖国作什么?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学生们纷纷表示:无论何时,当五星红旗升起时,要注视国旗,并向国旗敬礼;高唱国歌,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永远记住自己是中华儿女,是中国人;好好学习,做个有梦想的人,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一份力量!
红旗飘扬凯歌高昂,本次主题活动精彩落幕。听,歌声中表达了少年们对祖国的拳拳真情;听,歌声中满怀了少年们炽热的爱国之心;听,歌声中展现了少年们风华正茂、奋发向上的精神;听,歌声中饱含了对祖国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愿我们一声声真诚祝福,伴随祖国生生不息的辉煌!
来源:丰南职教中心
10月1日上午,丰南职教中心的20名新疆籍学生在学校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徐静的带领下,开展了“感恩祖国 畅想未来”心理团训活动。在“个性走”的热身环节,徐静老师让每一位同学用不同的走姿完成一段路程。同学们有蹦的,有跳的,有扭的......千奇百怪,后来徐静老师提示大家,“这段路是同样的一段路,但每个人都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走过,就像我们的人生路一样。”
在接下来的环节,徐静老师通过冥想放松,使同学们进入放松状态。在徐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畅所欲言,进入自我介绍、感受表达、体验回顾、未来展望环节。每一个环节同学们做的都那么认真。
同学们纷纷表达“这里的老师、同学对我们很热情”,“这里的环境很好”,“我在这里很开心”,“我很幸福”,“在这里,我和同学们交往的很好”;“我希望自己能考上大学”,“我想开一家自己的店”,“我想当一名优秀的教师”,“我想开一个汽车维修厂”........
(点击图片 观看视频)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领悟到是党的扶贫政策给了自己走出新疆的机会,是政府的支持才让自己有了这么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是国家的繁荣富强才让自己能够踏实学习。同学们也表示以后会更好的学习,以优秀的表现回报党和政府以及给予自己帮助的老师、同学。
来源:丰南职教中心
曹妃甸区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
开赛了
9月29日上午,曹妃甸区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开幕式在区职教中心举行。唐山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贾荣宇,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孙铁军,区政府副区长马亚楠,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赵成民,市总工会经济部部长高北方,区人社局局长王建华,区教育体育局局长孙梦成,区委组织部信息网络中心主任方攀,区职教中心校长王怀平,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港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工会主席李俊萍以及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各基层工会主席和副主席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马亚楠副区长主持。
开幕式
开幕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正式拉开帷幕。
贾荣宇副主席致开幕辞。
参赛选手代表综保港务公司段兴明、评委代表职教中心王艳冬老师分别做表态发言。
孙铁军部长做重要讲话,并宣布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正式开始!
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
本次大赛由区委组织部、区总工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主办,区教育体育局、区职教中心、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港务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全区共23家企事业单位的234名选手报名参加。比赛设置了焊接技术、门机司机、低压电工、装配钳工、教师教学能力五个项目,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进行。
承办工作
此次技能大赛,已是职教中心第二次合作承办。作为大赛主赛区,职教中心承办了焊接技术、门机司机、低压电工、装配钳工四个项目的理论考试和焊接技术、低压电工、装配钳工三个项目的实践操作比赛。为做好大赛承办工作,职教中心精心组织筹备,成立了大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各项比赛的实施方案,完善竞赛设施,落实比赛场地,配备大赛裁判员和工作人员,全力做好技能大赛各项组织与服务工作。
此次大赛的顺利承办,不仅向曹妃甸区各参赛企事业单位展现了学校完善的教学设施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还为促进学校今后与区内外企业的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来源:曹妃甸职教中心
近日,迁安职教中心宁文军主任又收到了一份专利证书——“一种低压抽出式防震开关柜”,这是他与唐山瑞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共同研发的第五个专利。
和宁文军主任一样,与唐山瑞阔技术人员共同研发专利的还有副校长郑立冬、机电实训中心主任张玉安、机电专业带头人亢雪松等多位教师。
截止到2021年9月底,迁安职教中心机电专业骨干教师与唐山瑞阔技术人员共同开展技术攻关23项,其中“一种安全节能型室内配电柜”等15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些专利的取得,充分体现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活力,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唐山瑞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迁安职教中心的合作,实现更高层次的产教融合、更广泛的校企合作,让科技创新释放更多新动能,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这些专利技术在推广应用中为用户带来了便利,为企业创造利润近500万元。其中,“一种铠装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通过移动机构将内部的电气元件取出,避免光线不足和空间不充裕等缺点,通过支撑机构能对伸出的电气元件进行支撑稳固,增强适用性,这项专利产品已经在公司的产品中应用;“一种交流低压组合式配电柜”,液压油在支杆与密封塞移动时通过密封塞上的通孔缓慢流出,同时伸缩杆伸展出来,推动左侧板与右侧板缓慢推出,从而为维修人员扩大电柜主体内的空间,达到更好的维修效果。
近年来,迁安职教中心秉持“携产业共舞,助经济腾飞”的办学初心,以“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为己任,遵循“对接产业、多元合作,长短并进、内涵提升”的办学思路,建立政行企校协调联动共促职教发展的良性机制,始终把校企深度合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合作谋发展,向合作要效益。学校在迁安市职教集团的框架下,与科技创新型企业——唐山瑞阔公司先后建起“瑞阔电气工作坊”“产学研中心”,成立“迁安市职教集团机电产业学院”,借助企业研发原动力的优势,学校提供人才储备和技术援助。学校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梳理技术改进项目,共同培养校企双师,学校教师在入企过程中参与生产及产品研发,企业师傅既是技术人员又是学生的实习教练,而学生在企业的真实生产情境中真正提升了技能水平,在不断的磨合与实践中,校企形成产品研发与人才培养的闭环,打通“产学研创”链条,共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生态圈”。
迁安市职教中心副校长郑立冬说:“迁安市职教中心与企业成立产学研中心的目的就在于要将科研工作的成果转化到企业,服务于企业,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我们这几年经过与瑞阔的相互磨合和推进,学校教师研发团队也从中找到了适合的立足点,如今我们很多技术成果,已经应用于瑞阔等企业,而我们团队准备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寻求创新灵感,并把更多的科技成果,应用到企业之中。”
图2.校企合作开展技术研发过程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赋能企业创新发展”,做科技创新的参与者、服务者、推广者,破解当前存在的“学”“研”与“产”“用”脱节的突出问题,真正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迁安职教中心会一直努力。
来源:迁安职教中心
2021 年 9 月24日,滦南职教中心教师郑万众携校企合作项目参加第九届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专业决赛,荣获一等奖。
郑万众老师(左二)上台领奖
第九届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专业决赛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过初赛、行业赛等层层选拔,共70个优秀项目入围决赛。郑万众老师以学校和河北永发鸿田农机制造公司共同研发的自走式高效花生联合收获机项目为依托,通过对项目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应用等内容进行精彩纷呈的展示,成功进入全省十强,荣获一等奖第五名。
近年来,滦南职教中心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学校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精准对接河北永发鸿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滦南丰田五金农具制造有限公司等县内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充分发挥学校师资力量和实训设备优势,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着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闯出现代化、振兴新滦南”提供了优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作者:张玉林
来源 :滦南职教中心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决策部署,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要求,畅通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求职招聘对接渠道,近日,人社部启动2021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活动,活动将持续到11月26日。
本次活动广泛动员各地人社部门和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密集推出不少于2000场线上线下招聘会。网络招聘会聚焦“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性”,现场招聘会立足“专业化、精准化、小型化”,突出精准服务,注重活动实效。为满足高校毕业生跨区域流动需要,将在14个省份21个城市举办不少于28场跨区域巡回招聘会,动员外省市用人单位和中央企事业单位为举办地高校毕业生上门送岗位,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活动将在中国国家人才网(www.newjobs.com.cn)设主会场,设置行业专场招聘、区域专场招聘、直播带岗等服务专区,各省和各协作机构设分会场。同时,将上线高校毕业生精准招聘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岗位精准匹配服务,毕业生可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全国高校毕业生精准招聘”登录求职。欢迎全国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关注和参与活动。
来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政务微信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
(2021年修订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教基〔2021〕3号)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引导聚焦教育教学质量、遵循教育规律,以全面客观的监测数据支撑教育决策、服务改进教育教学管理,促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五育并举”,拓展监测学科领域,构建全面覆盖德智体美劳教育质量的监测指标体系。
(二)服务质量提升。紧扣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监测学生各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及核心素养,系统挖掘影响学生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精准服务教育质量提升。
(三)注重方法创新。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脑科学等领域前沿技术方法,开展计算机网络测试、人机交互测试等,探索多领域综合评价和跨年度增值评价,推动监测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四)强化结果运用。坚持问题诊断和示范引领并重,建立监测问题反馈和预警机制,督促问题改进;推广典型地区经验案例。推动各地建立结果运用机制,有效发挥监测诊断、改进、引导功能。
三、监测学科领域及周期
监测学科领域主要包括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心理健康。
每个监测周期为三年,每年监测三个学科领域。第一年度监测数学、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第二年度监测语文、艺术、英语,第三年度监测德育、科学、劳动。
四、监测对象
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中的学段划分情况,考虑学生认知和学习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监测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
五、监测内容
对照《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主要开展学生发展质量和相关影响因素监测。
(一)学生发展质量监测。围绕学生全面发展要求,重点监测学生德智体美劳教育质量状况。德育主要监测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行为规范以及基本国情常识掌握情况等。语文主要监测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情况、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数学主要监测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情况、运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英语主要监测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情况,阅读、写作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等。科学主要监测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情况、科学探究能力等。体育与健康主要监测学生身体形态、机能、体能状况以及健康生活习惯等。艺术主要监测学生掌握艺术基础知识情况,通过艺术作品和活动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劳动主要监测学生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心理健康主要监测学生情绪、人际交往等发展状况以及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等。
(二)相关影响因素监测。调查影响学生发展质量的相关因素,如各学科领域的课程或教育活动开设、学生学业负担、教学条件保障、教师配备、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以及区域教育管理情况等。
六、主要环节
(一)工具研制
组织专家研制测试卷、相关因素调查问卷以及表现性测试工具。测试卷监测学生在有关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重点关注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关因素调查问卷调查影响学生发展水平的相关因素,分为学生问卷、教师问卷、校长问卷、区县教育管理者问卷等。表现性测试工具用于体育与健康、科学、艺术等学科领域,通过学生现场项目参与和演示,监测运动、操作、演唱能力等。
(二)样本抽取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学生量大、面广的特点,采取分层不等概率抽样方法,分三个阶段进行抽样。其中,根据人口总量、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状况,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抽取样本县(市、区),占全国总县数十分之一左右(每年约340个)。根据地理位置、城乡分布、学校类型等因素,采用按规模成比例概率抽样方法,在样本县(市、区)抽取样本学校,原则上每个样本县(市、区)抽取12所小学、8所初中。在样本学校随机抽取学生,原则上每所样本小学抽取30名四年级学生、样本初中抽取30名八年级学生,样本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三)现场测试
为了保证测试操作规范,所有样本县(市、区)、样本校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开展统一测试,测试总时长为一天半。测试安排在本校,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综合考虑学习内容的完整性和便于组织测试等因素,原则上每年测试时间安排在5月下旬。
(四)水平划定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答题的实际表现,对学生学业水平进行等级划分和具体描述。参照国际监测通行方式,结合我国教育教学实际,将学生学业表现划分为水平Ⅳ(优秀)、水平Ⅲ(良好)、水平Ⅱ(中等)、水平Ⅰ(待提高)四个水平段。
(五)数据分析
在监测数据扫描录入基础上,经过数据清理、跨年对比、数据链接等环节生成监测数据库,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深入挖掘数据,形成监测结果。
(六)报告研制
根据报告目的、内容和阅读对象的不同,主要研制形成国家监测报告、分省监测报告、区县监测诊断报告、政策咨询报告四类报告。
1. 国家监测报告。呈现全国学生在各监测学科领域发展水平的总体状况、影响学生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关分析,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发布。
2. 分省监测报告。分省(区、市)呈现学生在各监测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影响该省(区、市)学生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关分析。该报告主要供省级人民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使用。
3. 区县监测诊断报告。分县(市、区)呈现学生在各监测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影响该县(市、区)学生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关分析,诊断教育质量问题。该报告主要供县级人民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使用,供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参考。
4. 政策咨询报告。针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结合一线教育实际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该报告主要供有关领导和部门参阅,供地方调整教育政策参考。
(七)结果运用
1. 服务决策咨询。向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呈送国家监测报告和政策咨询报告,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支撑。
2. 督促问题改进。向各省级人民政府反馈监测发现的主要问题清单和分省监测报告,督促问题整改。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对全面发展质量不佳、质量下滑趋势明显的地区进行预警,对有关责任人员约谈问责。
3. 支撑督导评估。监测结果直接应用于督导评估工作,作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等工作的重要参考。
4. 引领质量提升。宣传推广监测发现的典型地区经验案例,搭建监测学习交流平台。加强监测数据挖掘运用,鼓励开展监测相关学术研究,引领推动教学改革、改进教育管理。
七、组织实施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由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组织实施。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政策指导和过程监督,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承担业务培训、工具研发、数据采集、报告研制等工作。省级教育督导部门负责本地区的测试组织和过程监督。市级教育督导部门负责本地区的测试协调和指导。县级教育督导部门负责组织现场测试。
探索监测结果与政策调整的联动机制。各地建立省级统筹、区县为主的监测结果运用制度,教育督导部门牵头加强与有关部门协同联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监测结果运用模式。建立并完善地方监测机构,探索对地方监测机构在监测工具研发、抽样等方面技术标准的认定。
八、纪律与监督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严肃工作纪律,坚持公平公正,确保工具安全,杜绝模题应考、干扰抽样、弄虚作假等行为,广泛接受学校、师生和社会的监督。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省级教育督导部门对监测组织工作的规范性、工具保密性进行全程监督,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受理举报并提出处理意见。
原《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国教督办〔2015〕4号)自本方案印发之日起废止。
来源:教育部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唐山市艺术学校组织全校同学开展学习、签署、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活动。
全体学生签署《公约》
优秀典型
器乐专业二年级——许哲源(左1)
学校器乐专业二年级学生许哲源积极践行《公约》,日常生活中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表现突出,体现了新时代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
感谢信
来源:唐山艺术学校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9月24日,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艺术类专业和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改革工作视频会议,全面动员和部署做好两项考试招生改革工作。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高校艺术类专业和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是高校考试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去年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研究制定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
会议强调,实施两项考试招生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科学选材、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推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高校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两项改革的重大意义。要促进教育公平,为有艺术体育特长的孩子创造公平发展的机会,通过进一步加强统考统测,严格选拔标准,引导高校不再盲目组织校考,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考试负担和经济负担。要坚持科学选材,推进分类考试招生,根据不同专业人才选拔培养要求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艺术史论等专业直接依据高考成绩录取,大部分艺术类专业依据高考文化成绩和省级统考成绩录取,少数高校高水平艺术类专业可在高考和省级统考基础上,组织专业校考。要提升文化底蕴,进一步提高对艺术体育类考生的高考文化成绩要求,加强人文综合素质考查,选拔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艺术体育人才。要严格规范管理,引入校外评委制度,建立健全回避制度、“黑名单”制度等,坚决堵塞利益交换空间,确保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会议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充分认识推进两项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改革任务,深入细致开展政策培训,大力加强宣传引导,严格考试招生规范管理,确保两项改革落地见效。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改革任务及工作进度。各有关高校要根据两个《指导意见》和各地实施方案,进一步明晰办学定位,完善考试招生办法,确保各项改革要求落实到位。
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有关司局、单位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各有关高校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在各省(区、市)分会场参加会议。
来源:教育部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进一步深化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改革作出部署。
《指导意见》指出,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是高校考试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选拔培养艺术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各地各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坚持育人为本、提高选拔质量、加强分类指导、确保公平公正”的原则,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人才、维护教育公平出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推动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选拔评价体系,为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提供人才支撑。
《指导意见》明确,从2021年开始推进相关改革工作,到2024年,基本建立以统一高考为基础、省级专业考试为主体,依据高考文化成绩、专业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形成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艺术人才选拔评价体系。
《指导意见》强调,各地各高校要重点抓好4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推进高校艺术专业特色发展。明晰人才选拔培养定位,构建与办学定位和特色相适应的艺术人才选拔培养体系,着力选拔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优化艺术学科专业布局,综合考虑高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就业状况等,合理安排招生计划。对社会需求不足、培养质量不高的专业予以调减或停止招生。
二是改进专业考试方式。大力推进艺术专业分类考试。积极扩大省级统考范围,到2024年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全覆盖,不断提升省级统考水平和质量。严格控制校考范围和规模,建立健全校考高校和专业准入退出机制,科学合理确定校考形式,严格控制现场考试规模。2024年起,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健全完善考评人员遴选机制,优化考评人员组成结构。加强考试组织规范管理,严防考试舞弊,确保考试公平公正。
三是完善招生录取机制。2024年起,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人才选拔培养要求,实行分类录取。逐步提高高考文化课成绩要求,切实扭转部分高校艺术专业人才选拔“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
四是强化监督管理机制。严格落实高校主体责任,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建立健全省校两级监督制约机制,强化招生信息公开,加大违规违纪查处力度。对有违规违纪行为的人员,严格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指导意见》要求,各省级招委和有关高校要高度重视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根据《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及时回应考生关切。
来源:教育部
日前,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深化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改革作出部署。
《指导意见》指出,多年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完成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体育比赛任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考试招生、在校管理等方面距离新时代新要求仍有差距,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体育精神,不断提高人才选拔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指导意见》强调,要明晰工作定位,选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较高体育竞技水平的学生,为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体育比赛和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人才支撑。要突出问题导向,严格招生程序,完善评价机制,着力解决个别学生文化成绩、体育竞技水平偏低,个别高校考试组织不规范、在校管理不严格,个别地方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造假等问题。要尊重教育规律,深化体教融合,强化培养过程管理,健全学训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学生运动技能、竞技水平和学业水平,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要加强监督管理,健全管理制度,严格政策执行,强化信息公开,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加大违规查处力度,确保公平公正。
《指导意见》重点部署了七方面具体工作任务。
一是优化招生项目范围。在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项目(包括足球、篮球、排球项目等)范围内,确定运动队招生项目和招生计划。重点安排群众基础好、普及程度高、竞技性强的体育项目。对于不具备相关师资、设备、场地等组队条件、学生入校后退队率超过20%的高校,以及非奥运会或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项目、未设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生源严重不足且连续两年录取数为零的相关项目,不再安排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建立完善招生高校和项目准入退出机制,原则上连续三届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没有学生参赛的项目,不再安排高水平运动队招生。
二是严格报考条件和资格审核。从2024年起,符合生源省份高考报名条件,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称号者方可以报考高水平运动队。从2027年起,符合生源省份高考报名条件,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称号且近三年在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规定的全国性比赛中获得前八名者方可以报考高水平运动队。各地体育部门要加强对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的发放和管理。有关高校要加强对考生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的核验。对发现疑似有问题的证书,要商请相关体育部门予以进一步核查。
三是改进考试评价方式。采取“文化考试+专业测试”相结合的考试评价方式。2024年起,文化考试成绩全部使用全国统一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专业测试全部纳入全国统考并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组织实施,高校不再组织相关专业测试。
四是提高文化成绩要求。2024年起,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对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须达到生源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其他高校对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须达到生源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80%。对于体育专业成绩突出、具有特殊培养潜质的考生,允许高校探索建立文化课成绩破格录取机制。
五是完善招生录取机制。2024年起,高水平运动队录取学生中,高考文化课成绩不低于招生高校相关专业在生源省份录取分数线下20分的,可申请就读相应的普通专业;其余学生限定就读体育学类专业。
六是加强入校培养管理。新生入学时,高校要严格组织新生入学复查。学生应与高校签订协议,认真履行参加训练和比赛的义务。高校要把学生在运动队的考核情况另设为必修课进行管理,并计算必修学分纳入总学分。对入学后擅自不参加训练和比赛的,要严格按照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处理。严格学业标准,原则上高水平运动队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学业水平要求应保持一致。
七是加大监督及违规查处力度。建立健全省级招委会统一领导,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纪检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组成的省级考试招生监督工作组,建立健全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多方参与的考试招生监督工作机制,全流程监督本地区和相关高校考试招生工作。严格遵守高校招生“十严禁”“30个不得”“八项基本要求”等纪律,深入落实招生信息公开要求,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于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造假和招生违规的考生、高校及有关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来源:教育部
9月24日,滦南职教中心教师郑万众在第九届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专业决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郑万众老师(左二)上台领奖
第九届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专业决赛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过初赛、行业赛等层层选拔,共70个优秀项目入围决赛。郑万众老师以学校和河北永发鸿田农机制造公司共同研发的自走式高效花生联合收获机项目为依托,通过对项目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应用等内容进行精彩纷呈的展示,成功进入全省十强,荣获一等奖第五名。
郑万众老师答辩现场
近年来,滦南职教中心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学校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精准对接河北永发鸿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滦南丰田五金农具制造有限公司等县内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充分发挥学校师资力量和实训设备优势,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着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闯出现代化、振兴新滦南”提供了优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来源:滦南职教中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八)严肃问责。对招生过程中的违规违法行为、注册“双重学籍”、不及时维护中职学籍和资助系统数据等行为,对套取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或中职资助资金的组织和个人,要以零容忍态度严惩,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教育部将联合有关部门对各地各校招生、学籍与资助管理工作进行核查,对核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有关问题线索将按规定移交纪律检查机关处理。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营造全社会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氛围,在第24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来临之际,在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的基础上,丰润职教中心于近日开展了 “普通话诵百年伟业,铸师魂写时代新篇”为主题的教师诵读活动。冷建增副校长出席活动,该活动由刘文波、代凯悦两位教师主持, 部分师生在现场参加活动,其他师生在线上通过学校钉钉群观看。
孙雪飞、郑军、刘佳昕、王翠香等老师用普通话深情的歌颂党和国家,使在座的每一位生师生都为之触动,爱国爱党之情燃遍全场。
青年教师张岩、李坤、张彦斌老师深情解读新时代教师的光荣与责任担当。
苗瑛铭老师愿“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深信终有一天,会“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杨秀颖老师诵读《师魂》声情并茂,点燃全场。
王庆祥老师的《一生情怀》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的传承力量
周学伦、姜璨老师立足本职岗位,娓娓讲述为师的初心与担当,深深爱岗情、爱生情溢于言表,爱岗敬业的真情点燃全场。
语言文字工作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件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特别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此次活动,是丰润职教中心“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系列活动的一角,以教师展示风采为主,为学生做好一次宣传,当好一个榜样。我校将以本届推普周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社会用语用字规范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营造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氛围,共诵百年伟业,携手共写时代新篇。讲好丰职故事,打造丰职品牌。丰润职教中心会引导全校师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守望相助,团结奋斗,阔步迈向全面建设现代化、共圆伟大中国梦的时代征程。
稿件来源:校团委
图文编辑:李淑艳
审核:校宣传中心
来源:丰润职教中心
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9月23日,玉田职教中心组织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训学员100余人赴乐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参观团一行首先来到乐亭青春广场,观摩了乐亭中国农民节庆祝活动,感受到了农民丰收的喜庆。在李大钊纪念馆,全体学员向李大钊塑像敬献花篮,重温了入党誓词。学员们跟随着讲解员,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史,进一步加深了对李大钊同志生平事迹的了解和认识,接受了社会主义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洗礼。之后学员们来到乐亭县大黑坨村,走进李大钊故居,深入了解李大钊成长历程,感受革命先辈的高尚道德操守、崇高人格风范和淳朴家风美德。
此次参观学习,有效引导着高素质农民将信仰的力量更好地转化为爱党、爱国和爱人民的精神动力,努力学习农业技术和本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更好地为“三农”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来源:玉田职教中心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的要求,落实文件精神,丰南职教中心组织开展了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系列活动。
9月17日,教务处张剑林、翟成宝二位主任组织各专业部教学主任和全校思政课教师开展了关于如何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专题研讨活动。
张剑林主任宣读了我校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实施方案,方案中详细制定了在校学生图话百年宣传教育活动计划。研讨会上张剑林主任强调了“四史”教育的重要性,提出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堂育人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所有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在每节思政课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统一学习,将“四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提升政治素养,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学校还将组织思政课教学优质课比赛活动,推动思政课质量提升。
会后,参与研讨的思政课教师表示将深挖教育系统红色资源“鲜活教材”,增强课程吸引力感染力,切实提高育人成效,力争将自己的思政课堂打造成精品课堂。
来源:丰南职教中心
四川省南充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推进“双师”共享、基地共建、难题共克、人才共育,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切实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共享双师、共建队伍,抓好骨干力量。健全“双师”队伍管理机制,指导各校制定《外聘(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教师年度考核实施细则》《教师职称量化考核实施细则》等文件,落实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专项资金,鼓励公办中职院校合理分配编制用于外聘兼职教师。目前,全市中职学校专任教师达到2820人、占比79.41%,外聘教师达到184人、占比4.93%。健全“双师”培养机制,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特别是用人自主权,超60%中高职院校可自主到高校遴选优秀毕业生。2020年新增中职学校教师379人,截至目前,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以上累计达107人;选派教师参加市级以上业务提升学习532人次、到企业跟岗实践锻炼119人次,拥有高级技师、首席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增加50人。健全“双师”引领机制,加强“双师型”教师名师工作室建设,已累计建设“双师型”教师实践基地31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2个;南充中专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和举措》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
共建基地、共设专业,提升教育教学实效。聚焦融合联建基地,制定校企合作奖补政策,按基地建设投入总额的5%给予校企共建生产实训基地一次性奖补。学校负责提供实训场地以及部分设备资源,企业负责提供生产实践中新型的实训设备或者投入部分经费,促进学校与企业的人才、设备、技术等有机融合。推动35家企业与28所中高职院校共建校外实训基地5个,支持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全力打造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运营基地。聚焦产业定制专业,对接南充“5+5”产业集群,支持21所中高职院校围绕汽车汽配、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定向开设专业16类65个,建成专业点183个。聚焦趋势构建集群,对接“成渝经济圈”产业发展趋势,加快推进以川东北区域职教城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核心区建设,立项建设市级公共实训基地;重点针对市属高职院校,着力打造2个“双高”重点专业群,引领带动3个校级骨干专业群和5个成长型专业群协同发展,促进专业集群交叉融合、跨界整合、有效耦合。
共创平台、共克难题,提升成果转化效率。加强合作平台建设,搭建“产教合作、科教创新、项目推介、学术交流、人才信息”5类平台,共建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园8个。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交流平台优势,支持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加快电商一体化课程建设、电商校园馆(双创中心)、特色班建设等合作,促进资源成果校内转化。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对接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南充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农业产业技术学院等科研机构10个,动物疫病防控与检测、果实品质控制与深加工技术等重点实验室8个。着力推进科研转化,抓好南充职教集团等5大集团实体化运行,力争到2025年,全市职教集团达到10个,职教集团的院校参与率和行业企业参与率达到80%以上。加强教研课改成果转化,激励专业教师开展应用技术研究,通过互派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破解校企在技术攻关、产品研发、课题研究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难题,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和在教学实训领域的应用。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完成省级课题1项、推进省级课题3项、校企共同转化科研成果2个。
共推试点、共育人才,提升职教育人水平。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企业招生、学校培训模式,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培养模式改革。稳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目前,试点职业等级证书17个,涉及专业17个。有序推进订单式培养,推进政、校、企、园联动办学,校企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岗位能力需求,开发“订单式”课程,利用企业技术设备等条件,实现企业需求与培养标准无缝对接,量身打造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已开发课程标准4个、岗位技术标准3个、服务礼仪类教材1本,开设订单培养班9个,校企共同制定中职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63.06%。逐步深化区域协同,牵头成立川东北学前教育类、医药卫生类专业联盟,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礼仪等技术指导20余项。深化“南渝合作”,与重庆市合川区签订校校合作协议、校企合作协议,从学校建设、学生培养、实习就业等方面联手提升育人实效。
信息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日前,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学籍和资助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要清查办学资质,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资质年检制度,每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通过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并结合线下审查,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资质进行年检并公示。对年检不合格且拒不整改的学校,缩减其招生计划,暂停新生学籍注册,直至停止招生;对不具备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办学资质的学校和未经办学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中职异地分校、办学点,要坚决取缔招生资格。
《通知》要求,要及时注册和维护中职学生学籍信息。各校要在新生入学20个工作日内通过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中职学籍系统”)为其建立电子档案。中等职业学校新生秋季学籍电子注册截止日期为当年11月20日,春季学籍电子注册截止日期为当年4月20日。在学生学籍发生异动(含留级、转学、转专业、休学、退学、注销、死亡等)时,必须及时维护相关信息。在毕业学生离校前20个工作日内,通过中职学籍系统为其办理毕业手续,同时在办理毕业手续之前,通过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完成资助信息填报。
《通知》强调,严禁注册“双重学籍”。鼓励中等职业学校帮助部分学业困难学生按规定在职业学校完成义务教育,其在未完成义务教育之前,严禁中职学校为其注册中职学籍。中职学籍系统与全国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籍信息重复的在读学生人数不纳入中职招生和在校生人数统计范围、不纳入中职学生资助预算资金的测算基数。严禁在中职学籍系统为普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在籍学生注册学籍。
《通知》明确,申请中职学生资助的学生必须是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在校生,非全日制、非学历教育、学籍异常的学生不得申请中职资助。与全国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中义务教育阶段在读学生学籍信息重复的学生不得申请中职资助。教育部将定期开展中职学生资助名单与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信息核查比对工作,并通过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向各地各校下发查重比对名单。各地各校要逐级逐人开展核查,确保每位受助学生在籍在校,及时删除不符合资助条件的受助学生信息,坚决杜绝重复资助。
对招生过程中的违规违法行为、注册“双重学籍”、不及时维护中职学籍和资助系统数据等行为,对套取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或中职资助资金的组织和个人,要以零容忍态度严惩,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教育部将联合有关部门对各地各校招生、学籍与资助管理工作进行核查,对核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有关问题线索将按规定移交纪律检查机关处理。
来源:中国网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