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院校动态
展开全部

  本报讯(记者 姚晓丹 通讯员 罗泽中)近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出台新规定: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不满意,教师将走下讲台。该院院长朱厚望介绍,这是学院推行课堂质量承诺责任制的重要举措。 

  朱厚望告诉记者:“我们制定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对全院公布,务求每位学生都了解考核详细内容。在评价教师的课堂效果前,举行班级全体学生座谈,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并结合班级信息员、督导检查的结果综合评价教师的课堂效果。目前看来效果不错。” 

  对于淘汰下来的教师去向,学院人事处处长刘永明说:“学校会安排转岗,若没有合适岗位会出现待岗或被解聘。” 

  据了解,多年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先后通过青年教师培训、示范课竞赛、教师说课比赛、教师下厂锻炼等活动,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专业教师王志敏说:“承诺前和承诺后心态完全不一样了,既激动兴奋又忐忑不安。课堂是展现自我的最佳平台,对学生承诺后我感到激情满怀,要把每堂课都上成公开精品课。”青年教师王江说:“今后我要考虑怎么让课堂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拥有更多的‘粉丝’,课下也要通过世界大学城空间教育平台、QQ群、微博、微信与学生及时交流。”

    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日前授予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国家棋牌文化教育基地”,这既是全国第一个棋牌文化教育基地,也是第一个落户高职院校的体育类教育基地,将进一步拓宽学院人才培养方向,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实现学校与行业的无缝对接。

  2011年,在成都市政府主导下,成都棋院与成都职院联合主办了全国唯一一所棋类学院——成都棋艺学院,培养棋牌文化传承人才和能从事棋牌运动管理、教学、普及推广、棋牌古谱整理、软件开发及商业运作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近3年来,成都职院与成都棋院合作,形成双主体办学、社会棋牌俱乐部作为补充的新型合作模式。截至目前,学院招收包括4名一线专业运动员在内的棋艺专业学生32名,开展了一系列棋艺文化传承活动。在体育赛事方面也成绩瞩目,组队参加全国围棋甲级职业联赛,扩大棋艺专业影响力;组队参加全国国际跳棋乙级联赛,冲甲成功;参加2013年全国大学生国际跳棋锦标赛,收获男子个人冠军;学生周伟在2013年亚洲国际跳棋锦标赛上获得季军,不仅获得世锦赛参赛资格,还荣获“国际棋联大师”的头衔,成为国内获此殊荣的第一位男棋手。
        本报北京4月26日电(记者 练玉春)近日,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出资30万元,资助西藏100名高中以上阶段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时,该院还向受助学生赠送了《四书》《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等传统经典书籍和理论读物。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院长杨波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受助学生在提高品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中,自觉成为中国梦的践行者。
    目前,高职院校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但仍存在素质教育内容单一、形式枯燥、缺乏系统规划的碎片化现象,每个学科都是各讲各的,给学生的知识是零碎的。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希望打造一个平台,让不同学科、不同课程能够围绕培养目标互相协作、关联、影响,将教育教学行为统一到教育主体自主性的激发与引导上。

  大学语文和英语课的作业是平面设计,思想品德修养课的作业是四格漫画、思维导图、荒诞话剧……一场别具一格的作业展,近日在江苏省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拉开帷幕,300多份作业吸引着众多师生驻足观赏。

  “另类”作业展是苏州工艺美院开展“双融合”课程育人体系的一个缩影。该校正在着力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通识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相融合的模式,形成“双融合”育人体系,培育既具备设计技能又具备设计素养的全面人才。

  据苏州工艺美院党委书记王建良介绍,所谓双融合,一是融合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二是融合专业学习与文化学习。“我们希望知识传授与学生专业职业的兴趣点紧密结合,同时要避免专业教学沦为单纯的技能训练,必须在专业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公共基础课“三位一体”

  “目前高职院校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但仍存在素质教育内容单一、形式枯燥、缺乏系统规划的碎片化现象。”王建良说,以公共基础课为例,语文课讲讲课文、思修课谈谈理论,调动不起学生兴趣,更别说提升学生素养了。

  2012年6月,苏州工艺美院将原社科部、体育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八大学科合并为公共基础部,整合教学资源,构建了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课程范式。其中网络课程中有64门公共基础课,配备了课程资源库、教学视频资源库、优秀毕业设计资源库等。据该校课程信息中心主任施教芳介绍,系统中特别设置了过程跟踪、学习进度统计、课外自测等环节,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因为学生有了提前自学的过程,带着疑问来到课堂,我们就可以实施问题式教学,告别‘一言堂’,在讨论式的氛围中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授“艺术概论”的教师董波说,以往公共课的作业基本上都是试卷,课堂上教师从头讲到尾;现在的作业都是开放式的主题,载体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没有标准答案。

  4幅园林装饰画,是数设艺术系学生戈敏洁完成的大学语文课后作业。“老师布置的题目是吴文化,让我们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我选择了园林。”戈敏洁通过课程平台找到语文老师提供的文学作品以及各种素材,认真研读分析,然后拿出这份令人惊艳的语文作业。事实上,同样是吴文化主题,学生的语文作业呈现形式的丰富多样让人惊叹,有的是海报风格的江南民居,有的是卡通风格的昆曲戏文,还有的是水墨风格的宋锦介绍等。

  专业课程身临其境

  在苏州工艺美院装饰艺术系的首饰设计课上,只见学生与教师邀请来的嘉宾一对一、面对面访谈,了解嘉宾的职业、年龄、兴趣爱好,分析嘉宾的性格、价值观,然后设计出与嘉宾匹配的首饰……下了课的学生感叹道,这更像是新闻专业的课程,新颖且有趣。

  “这种专业课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设计技能,还将沟通、解决问题等能力培养融入其中,帮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状态。”在苏州工艺美院院长廖军看来,设计行业具有强烈的时代性,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必须让学生在学校阶段就身临其境,实现精细化培养。

  廖军说,让学生确立主攻项目、有的放矢,苏州工艺美院形成了“大专业平台+小专业方向”的专业体系,学院6个系21个专业,形成21个专业平台、54个小专门化方向。“同时,学校还建设了42个工作室、5个国家级和省级实训基地与教学示范中心、200个左右的校外实训基地。”

  在苏州工艺美院的“纤维大师工作室”,学校引进了顾文霞、梁雪芳等苏绣大师,为学生举办讲座,言传身教。学校还建设了顾文霞刺绣史料馆,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刺绣的工具、作品和原始稿等。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到苏绣之乡——镇湖观摩绣娘们的工作,直接伏绷走线进行刺绣创作。

  “因为一直追求身临其境,学生的技术和创新能力迅速提高,为桃花坞木刻年画这一古老艺术注入新生机。”苏州工艺美院桃花坞年画社社长华黎静说,学生完成了40套年画设计方案;成功复制乾隆版“和合致祥—一团和气”木刻年画,填补了复制清代中期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空白;开发设计了几十种木刻年画礼品、旅游纪念品,深受市场欢迎。

  实践课程丰富多彩

  “衡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率、第一个月工资多少不是标准,而是靠人文素质、思维方式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等体现出来的。”王建良表示,创设出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是学校实现“全人”教育的关键所在。

  据介绍,苏州工艺美院策划的“雷山苗族元素”旅游品创新项目设计实践,以“项目+主题+跨界”的全新形式开展,视觉传达系、环境艺术系、服装工程系和装饰艺术系的23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完成特色旅游品设计30项。“各专业的着眼点不同,我们的观点会互相碰撞,有助于突破专业边界、打破思维定式,让作品更具特色、更加人性化”,参加实践的学生感触颇深。

  “平时,学校会组织一些趣味性的课外实践活动,像‘磕磕碰碰’论坛,增强讨论热情;‘异想天开’学生创意作品展,调动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学生曹光阳说,每年的“毕业开放周”和“自我展示一条街”会把校园变成创意的海洋,各种手工创意小礼品、手工饰品随处可见。

  据廖军介绍,为了让学生的创意设计接受市场考验,学校与呈辉中国工艺文化城合作成立设计成果转化中心,借鉴“宜家”发展模式,对学生作品进行包装、宣传、输出,实现销售收入720万元。

  如今,苏州工艺美院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得到激发,并转化为持久竞争力。参与苏州轨道交通苏州乐园站“七巧板”文化墙制作的张镱馨说:“图画采用的金属板丝网印工艺,是我们去无锡拜师学来的。经过摸索,作品的色彩饱和度甚至比‘师傅’做得都高。”(通讯员 许学建)

  院校观点

建立生态育人系统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必须兼具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属性,既要提升能力,更要提升素养;既解决就业问题,更服务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来说,职业教育发展很快,但实践中的思考不足,容易出现唯技术、唯就业的教育偏差,开展优质的职业教育需要通盘规划,做到全面育人、育全面的人。

  艺术设计类的高职教育具有非常鲜明的人文社会科学特点,学生的作品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学生通过设计创作,赋予器物以实用功能,并将自己的感情、价值观附加其上,传达了包含独特情怀的文化价值,这就必然对艺术类高职学生的设计技能、设计素养、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一所专门的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具有“融合”的天然属性,构建一个能符合和达到培养目标的“双融合”生态育人课程体系就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学院开展的公共基础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改革,有机地渗透了教学对象所处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网络课程知识信息,在课堂上尝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第二课堂上寻找到运用知识的快乐;专业课程搭建了“大专业平台、小专门方向”进阶平台,形成“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组建了素质教育教研室,建设人文资源库,在主题教学、项目教学等专业教学平台上开发了新的文化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创意表达、创作实践等能力。

  “双融合”课程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生态育人系统,通过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改革,实现课程相融、校企结合、师资互补、评价共享,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升学生的设计技能、设计素养,提高职业能力、拓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批判意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专门人才。(王建良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本报讯(陈育芳 记者陈强)台北海洋技术学院与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日前联合在福州成立两岸技职学生电子商务创业中心。

  据介绍,该中心成立后,双方将利用各自优质的电子商务师资团队,在两岸高职院校中率先开展电子商务创业的双向交流与交叉培训。依托福建外经贸学院业已开展的电子商务创业模式,构建面向台湾、平潭综合实验区等小商品市场的电子商务创业平台,带动两岸学子开拓优质创业项目,开展“抱团式”创业。两校今后还将通过这一平台,积极邀请闽台两岸技职院校“加盟”,共同推动两岸青年学子的互动融合。

    和国家,绝大多数人会异口同声得出这样的结论:太重要!是产业的基础!是经济的基石!是社会进步的必需力量!是国家均衡发展的支撑! 



  但是,一旦说到职业院校的实际地位和真实困难,要解决那些挡在中职、高职院校面前的发展障碍,要消除那些社会上对于职业教育或明或隐的轻视,要真金白银地拿出力量来发展职业教育,为中国的产业经济发展提供长期的人才资源建设和备份的时候,总有些意想不到的意外情况出现,总有这样那样的争论扰乱决心。

  于是,我们的职业教育陷入一个怪圈:都说重要,但却缺乏真正系列化的重视;都说困难,却又见不到解决困难的真知灼见和持之以恒的坚持。于是,职业教育在一段时间里,几乎被人们视为教育的另类。不仅家长学生选择职教有些不情不愿,就连与职业院校有着天然联系的行业企业,在与院校合作中,也是半热半冷、若有若无。对于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种种坎坷和艰辛,职业教育人甘苦自知。

  当然,职业教育有着源于自身内部的问题,师资、设备、实训、生源等等都有着历史欠账造成的短板。这些都制约了职业教育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对于整体经济的人才贡献率也的确存在缺口。另一方面,在世界产业和经济竞争越发一体化和白热化的情况下,中国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力不从心,反过来也再次制约了职业教育话语权力。

  但是,职业教育真的不能被打入另册,更不能悄然无声。

  这不是长久沉默之后的一次嘶喊,而应该是内外发展能量挤压下的一次应力拉升,更是长期跋涉后的一次喷薄奋发。

  中国职业教育曾经创造过辉煌,不仅行业产业工人来自职教,即便高级管理者也都有中职中专的起点经历,“老中专”仍然是中国职业教育的曾经骄傲和如今一种对照的标杆。如今,中国社会的成熟让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定位日趋理智也明智;中国职业教育在数量和统计上,也的确占据了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半壁江山,有了向上延伸的积淀和基础。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倒逼压力传递着“不进则退”甚至“不进则废”的强烈信号。

  有人说得好:“职业教育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了!”“多少年的探索和尝试,终于有了突破的希望。”

  这个时候,这个希望,在2014年开春的季节,的确让人看得很清晰,也让人看得有些激动。

  确立了战略地位,明确了体系方向,提出了措施步骤,产生了知难而进的决心,不由得不让人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充满希望。

  当这一切步步落实,假以时日,持之以恒地做下去,职业教育,的确值得期待。
    张家口新闻网讯(记者 朱晨晖 通讯员 贾炜)日前,张家口市职教中心被省教育厅、省发改委批准成为全省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试点学校。市职教中心将与河北工程大学合作开设土木工程、会计学两个专业,每个专业计划招生70人,共计140人,从2014年中考考生中择优录取。此次两校强强联合开办“3+4”本科班,意味着我市适龄学生拥有了一条新的、更便捷的升入普通本科高校渠道。

  河北工程大学是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其中土木工程专业历年来均超过一本分数线。市职教中心是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据介绍,此次双方合作后,学生在市职教中心接受3年高中段教育后,不用参加高考,经转段考核合格即可直接升入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习,完成4年本科学业后将获得河北工程大学本科文凭,享受普通本科毕业生待遇,按毕业当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就业。

        4212014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在陕西工院信息工程学院网络技术实训室顺利举行。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14所省内院校的31支代表队参加了竞赛,竞赛结果将由省教育厅统一公布。


       “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按照真实网络项目需求,考察参赛队在指定设备上完成一定规模的绿色、安全、智能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规划、IP地址规划、设备配置与连接、故障排除和应用的接入与测试等方面能力,竞赛采用批次抽签、试题抽签、机位抽签等办法,分四批次、每批8队进行,各院校参赛队在赛场上争分夺秒、各显其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既定任务。经过12个小时的角逐,比赛顺利结束。


       本赛项得到了H3C华三通信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比赛过程中,王津副院长亲临赛场巡视指导,鼓励参赛选手、慰问参与赛事工作的企业及所有工作人员。

 

 

比赛现场

 

 

陕西工院参赛学生积极应战

        4月23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首席技师、陕西法士特青工培训部主任曹晶做客文化大讲堂,为陕西工院师生做题为《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主题报告,就业指导处处长孙小云、数控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南欢及全院400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讲座由孙小云主持。

        曹晶代表首先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名普通一线工人成长为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首席技师的奋斗历程,接着以“技术攻关知难而上、解决生产难题”为主线讲述了他参加工作以来,如何通过解决日常工作中的技术难题,练就过硬技术本领,提高工作效率,并为企业排忧解难。最后,曹主任寄语同学们: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戒骄戒躁,脚踏实地,珍惜各种学习机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祝将同学们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学习型、技术型专家。

        会后,曹晶代表还与数控工程学院党政负责人南欢、卢文澈、刘军旭等就数控学院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及2014年陕西省三维建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大赛技能大赛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参观了发那科数控系统应用中心,机器人实训室,DMG高端教学实训室场所等,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曹晶,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公司青工培训部主任,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首席技师,曾获“陕西省技术能手”、“陕西省技术状元”、“西安市劳动模范”、“西安市职业技能带头人”、“陕西省国资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共青团陕西省委创先争优‘青春榜样’”、“全国优秀选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首席技师曹晶做客文化大讲堂


曹晶代表作题为《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主题报告


全院400余名师生聆听报告

        4月16日下午,韩国韩南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金元培、中国经济通商系教授郑明基、中国事务主管宋怡在西北大学中韩教育中心主任李文英、中国教育发展中心秘书长沈浤等陪同下来陕西工院访问。学院副院长王津,外事办副主任秦景俊、教务处副处长赵明威等与来宾就共同关心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进行深入交流。金元培副处长还为陕西工院师生作了韩南大学专场留学推介。

        座谈会上,王津副院长首先表达了对金元培副处长一行的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陕西工院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国际交流合作的情况。金元培副处长对陕西工院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通过专题片的形式简要介绍了韩南大学的发展历史、学科设置等情况。他希望双方加深沟通,为更多学生提供便捷的国际化深造机会。 

        随后,金元培副处长还为陕西工院学生进行了韩南大学专场留学推介,并回答了师生的现场提问。

        韩南大学(Hannam University)是 1956年建立的基督教私立大学,设有7个研究所、10个学院。韩南大学以培养知性、创造性和品学兼优的人才为宗旨,以真理、自由、奉献为校训,建校50多年来,为韩国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2006年被韩国大学教育协会评选为优秀大学,是韩国百所优秀大学之一。


韩国韩南大学访问陕西工院


韩国韩南大学、西北大学中韩教育中心、中国教育发展中心一行到访陕西工院

        418下午,陕西工院就业指导处、团委主办,材料工程学院承办的第五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暨首届创业大赛启动仪式在崇文西楼202室进行。就业指导处副处长郝军、材料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郭旭华、土木工程学院学工办主任韩二豹、机械工程学院学工办主任舒蕾、二级学院辅导员和学生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了仪式。


        就业指导处副处长郝军首先发言。他鼓励同学们积极参赛,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早规划人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了解环境,树立远大目标,真正做到“择己所爱、择己所需 、择己所长、择己所利”。材料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郭旭华表示,材料学院将高度重视本次大赛的承办工作,确保大赛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并预祝选手们取得优异成绩。就业指导处牛文丽详细说明了大赛的赛程,参赛选手代表做了表态发言。


        据悉,本次大赛以“规划精彩人生、描绘创业蓝图、实现优质就业”为主题,旨在传播和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搭建创业平台,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自信心,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科学合理地规划大学学习和生活,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陕西工院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第五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暨首届创业大赛启动仪式现场

        本报讯(石砚磊记者姚东)昨日,记者从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今年贵阳市,将于4月25日在清镇职教城启动。

        据介绍,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清镇职教城管委会、清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定于4月25日上午10时,在清镇职教城(清镇职教城东区金清大道凤凰栖)举办“贵阳市‘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招聘会暨贵阳市人才交流中心清镇职教城分中心(分市场)揭牌仪式。

        届时将有上百家企业进行现场招聘,提供千余个就业或见习岗位,同步开展就业政策,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创业政策,档案管理及人事代理,学历认证,毕业生派遣报到等政策咨询服务。主办单位还将为困难毕业生提供求职登记及推荐服务。

 

  安徽省望江县金穗种植专业合作社日前召开全体社员大会,为即将开始的春耕生产做备战动员。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专门派出植物保护、市场营销、物流管理3个专业教师组成的社会服务团队,为合作社送去贴心的“定制”服务。

  该院植物保护专业副教授吴成方最受社员欢迎。他为社员带来的是他精心编写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手册》,他一边忙着赠书,一边回答社员咨询的各种技术问题,“最近雨水较多,油菜菌核病怎么预防”、“工厂化育秧浸种催芽需要注意些什么”、“水稻螟虫该如何预防”……这些问题让吴成方应接不暇。该院市场营销专业副教授李进恩和物流管理专业副教授高飞都是安徽省高职院校省级专业带头人,他们则在会议室里与金穗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鲍光跃等人就合作社的技术服务、业务拓展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如何将合作社注册的大米品牌‘亮晶香’向市场有效推广”、“农产品进超市的渠道怎么建”、“怎样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几个人讨论得热火朝天、兴味盎然。

  找到合适的载体和平台,一直是职业院校面向“三农”开展社会服务取得实效的关键。过去,安庆职院主要通过科技下乡、项目定点等形式向农民提供技术服务,但服务范围有限,服务的实效因服务覆盖面不大而难以尽如人意。今年3月,安庆职业教育联盟现代农业类专业群产教融合协作委员会在安庆职院成立。作为一家集水稻基地种植、生产精深加工、产销一体化的国家级示范合作社,金穗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该协作委员会唯一一家农民合作组织代表。鲍光跃表示,参与协作,主要是想利用职教联盟这个平台来借智借力,推动合作社的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在了解合作社实际情况和服务需求后,安庆职院立即组织教师商讨论证学校与合作社的对接协作方案。在学校担任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团队负责人的李进恩认为,学校与金穗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对接协作,可以充分发挥学校乃至安庆职业教育联盟所有成员单位的资源优势,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优质的合作平台,为安庆“三农”发展提供更加优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点单式”服务。  

        4月17日,咸阳职院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动员大会在学院田径运动场召开,院党委书记刘聪博主持会议,院长张存作动员讲话,院领导祝北京、秦东强、张秦伟、樊书生、席尚君、曹建平、陈轶出席,全院1万名师生员工参加大会。

        张存在动员讲话中指出,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是学院今年工作的重要目标任务,是学院认真分析当前高职教育发展态势和学院发展形势,着眼推进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院师生一定要深刻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思想上、行动上、落实上抓长久、动真格、讲实效,确保创建目标顺利实现。

        张存充分肯定了建院以来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就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张存强调,学院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活动,不是单纯为了争一块牌子,更不是形象工程、表面文章,而是加强学院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师生精神文明素养,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和重要载体,必须以解决问题、提高素质为根本,不断提高学院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张存向全院师生员工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希望管理服务部门以改进作风为重点,做精神文明的先行者。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树立为师生服务、为教学服务的意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二是希望全体教师以提高师德修养为重点,做精神文明的表率。坚守“爱与责任”,时刻牢记自己的角色和身份,爱岗敬业,严谨笃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三是希望广大学生以文明行为养成为重点,做精神文明的实践者。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人人争当保洁员、人人争当环保员、人人争当文明使者,读好书,讲文明话,懂得礼让、感恩,尊重他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张存要求,全院各部门、每一名师生,都要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求真务实,通力协作,整体推进,确保圆满完成创建工作各项任务。一要落实领导责任,坚持和完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处室院部合力抓、职能部门分工抓的领导体制,坚持和完善目标责任考评制度。二要全面宣传动员,开设专栏、专版、专题报道, 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强劲造势,营造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三要加强组织协调,各处室院部要按照学院统一部署和要求,把本职工作与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主动协调配合,加强统筹推进。四要强化督促检查,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督导,每个项目都要有检查、有验收、有通报,达不到要求的责任部门要说明情况,落实整改措施、严格整改时限。

        院党委书记刘聪博作了简短讲话。他说,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文明的传承者和实践者,是中国文明的希望。希望广大学子一要读文明书。要勤奋学习文化知识、科技知识、专业知识,提高我们的文化科技素质。要重视学习文明常识,熟悉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基本知识、基本规范、基本礼仪。二要说文明话。和人谈话要礼貌、谦虚、平和、真诚、文雅,不说大话、假话、粗话、脏话。三要做文明事。校内校外讲文明,家里家外讲文明,时时处处讲文明。不吸烟,不酗酒,不浪费,不破坏环境,不损坏公物,不违法犯罪,做一位好人,做一位文明人,做一位文明的中国人!

        会上,学院领导分别为科技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敬老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和环保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授旗,学生处处长李安琪、医学院党总支书记冯小菊、学生代表李雪童先后作大会发言。

 


        日前,笔者从竹山县教育信息网获悉,竹山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50名学生作为首批文明交通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为助推文明卫生县城创建、打造平安出行环境,竹山县交警大队对该校的50名文明交通志愿者进行了培训,明确志愿服务职责、交通劝导内容,并以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交通法规、安全常识宣传,着力增强民众文明交通意识。(竹山县职业教育集团学校   贺朝兴  刘春妮)

“这样的课,听得太解渴了!”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民族和宗教课程侧记

  “太精彩了。这样的课,听得太解渴了!”这是前不久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一名学生在听完一堂课后发出的赞叹。下课时,300多名学生全体起立鼓掌,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被这些大学生如此“热捧”的,是这所学院新开设的民族宗教理论课。不论是学院的领导、授课的老师,还是听课的学生,都认为开设这样的课程太有必要、也太及时了。

  现在,不少在校大学生对民族和宗教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包括汉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有些少数民族学生除对本民族有所了解外,对其他民族的情况所知甚少,有的人对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有所了解,对其他宗教的知识却一无所知,有的人甚至连本民族的事务也说不清楚,而这种情况对民族团结、社会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能不能为在校大学生编写民族与宗教方面的教材、能不能向他们科学讲解民族和宗教知识,进而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妥善对待民族和宗教问题呢?宁夏采取了既积极又稳妥、既大胆突破又严谨求实的措施。

  要让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进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2012年3月,宁夏在第22次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要把民族、宗教知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宁夏专门设立了民族宗教理论课课程建设委员会,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会后,自治区教育工委、教育厅便按要求组织专家编写教材。这部《中国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教程》,先后八易其稿,两次报送国家民委、国家宗教局审定,最终获得批准。

  为了让这门新课顺利开课,自治区制定了3个指导性文件,将它列为必修课并分别为本科生、专科生确定了学时和学分。

  编写一部科学严谨、符合实际的教材,只是第一步。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宁夏举办了有70多名高校教师参加的师资培训班,请编写教材的专家到场举办专题讲座,让所有任课教师对开设这门必修课的意义都有明确的认识、树立讲好课的信心。

  “让青少年正确看待民族和宗教问题,是个战略思维。”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房全忠对此有很深的认识。作为《中国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教程》的两位主编之一,他不仅亲自主持并参与了教材的编写,而且主动提出要讲第一讲。

  曾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自治区教育工委副书记的房全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编写这部教材、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民族和宗教的基本知识、党的基本理论,进而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不但自己能够正确看待民族和宗教问题,而且能够教育、影响他人。

  房全忠讲了第一讲,为后面的教学做出了示范。职业素养教学部的姚晓瑞教授讲了第三讲,他介绍了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和生活习惯,重点讲了回族的发展历程。对民族问题,他则把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问题作为重点,让学生们认识到了学习这门课的必要性和学习的意义。第五讲“宗教及历史演变”是由青年教师高颖主讲的。在了解学生心态的基础上,她确定了五方面的讲课内容:原始宗教、民族宗教、世界宗教、中国的宗教国情,宁夏的宗教区情,循序渐进,科学严谨。在近3个小时的教学中,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最后台上台下互动,现场气氛很活跃,一直在后面听课的学院领导对此感到满意。

  汉族学生吴皓告诉记者:“我以往不了解少数民族的禁忌,现在,这些问题搞清楚了。”

  回族学生刘洛说,这些课让我对民族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维护民族团结就要从点滴小事做起,我要自觉地多参与有益于民族团结的活动。

  教学效果是明显的。学院团委书记李涛告诉记者,现在,学生们的传统观念转变了,认识上的偏差少了,对党的民族和宗教的理论、政策表示认同的多了。

  据悉,已有外省高校对宁夏编写的这套教材表示关注,宁夏也将尽快在所有高校开设党的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课。


——写在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2周年




    酒店专业学生实训


    机电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研讨订单培养


    职业培训论坛


    普通车床实训

        根据“国家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建设计划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水平为目标,支持1000所办学定位准确、产教结合紧密、改革成绩突出的中等职业学校,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重点,以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创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手段为保障,进一步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切实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建设,使学校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骨干、引领和辐射作用。

        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于2011年10月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2012年6月,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获得批复并正式启动建设工作。经过两年示范建设,学校取得了哪些成绩?国家示范中职学校究竟给中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哪些“示范”和启示?笔者走进了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寻访了……

        【成绩一】特色 学校发展的生命力

        【关键词】特色 发展 生命力

       【链 接】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是一所农村职业学校,学校立足崇明国际生态岛建设,聚焦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展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技术技能服务等特色产业,支撑经济发展新格局。

        【典型案例】服务崇明国际生态岛案例

        崇明岛,地处长江口,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面积1200余平方公里,区域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作为大都市圈内的特殊生态系统,也是上海仅存的低城市化区域,崇明的发展备受关注,但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存在社会经济水平不高,基础设施水平滞后,人才资源不足等发展阻碍。

        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立足崇明国际生态岛建设,聚焦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面向崇明生态岛建设行动领域,积极开展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技术技能服务,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价值取向,实现跨越式发展。

        深入调研,找准服务着力点

        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学校紧抓机遇,深入调研,找准工作着力点,服务崇明国际生态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调研主要采用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围绕国际生态岛建设行动领域,以提高从业者生态意识、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生态产业绿色指标为目标,重点对我县村镇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进行抽样调查。行动研究法则根据调查所获得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生产现状,对照国际生态岛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形成对服务国际生态岛建设的一系列措施。

        组织实施,点燃发展助推器

        1.基地建设,发挥生态实验项目引领作用

        学校根据崇明国际生态岛发展战略定位,依据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建立了上海市职业教育都市农林开放实训中心和上海市职业教育旅游服务开放实训中心,形成了融教学、生产、培训、科研与服务于一体的五大功能。

        (1)建设园林栽培技术科技示范实验基地:学校承担了县科委“花木栽培技术开发与资源利用研究”等4个科研项目,种植了崇明水仙花等实验区30亩;与上海瑞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蓝莓全容器栽培技术开发及规模化生产”科研项目,种植了20亩科研示范区;与上海逸林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引进美国红枫新品种,种植了70亩生产实验区。成立了农村“向群”专业合作社,推广科技栽培,致富农民。

        (2)建设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实验基地:推广畜禽粪便资源化综合利用,实现有机肥生态还田,推进种养结合的新型生产模式;开展了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的试验示范,筛选符合生态岛建设要求的绿色、环保型新农药应用于农业生产;开展了种植绿肥,休闲养地,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形成有机肥料、配方肥料的使用技术方案,提高有机肥料和配方肥料的使用面积。开发了中小学生农业科技体验课程“走近家乡生态农业”,年接待3000人次,加大生态建设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倡导生态型发展的良好氛围。

        (3)成立崇明县旅游服务培训中心:学校依托上海市职业教育旅游服务开放实训中心,创办了嘉和苑度假村——星级涉外酒店,成立崇明县旅游服务培训中心。由产业园区、行业协会、企业人员、高职教师、学校骨干组成,成立了旅游服务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工作室,开发了西滩湿地、明珠湖、东平森林公园、陈家镇东滩湿地等崇明区域景点的《崇明导游词》培训教材,服务生态休闲旅游业,推进旅游精品观光点建设。

        2.项目研究,开发职业模块,服务生态产业

        学校在开发职业模块上取得很多成果,共完成了首批开发的七个职业模块,分别是“河蟹养殖技术”、“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白山羊养殖技术”、“西红花栽培技术”、“林木栽培技术”、“花卉栽培技术”和“农家乐旅游服务”。

        3.成果推广,实施职业培训与技术服务

        学校成立了崇明县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建立了国家示范性职业技能鉴定第十八站所,依托三级培训网络,组织培训和技术服务。培训方法也是因地制宜,各种各样。

        4.运行保障,构建区域全方位合作联动机制

        (1)构建多部门联动的职业培训新机制:2012年,建立崇明县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主任、县农委等12个委办局、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园区等六大产业园为成员单位的职业教育集团指导委员会。由政府部门牵头,学校召集,建立专家资源库,落实以项目为载体的工作经费,组织开展相关活动。

        (2)建立职业培训三级网络:依托崇明职教集团,构建以我校为龙头、18所乡镇社区学校为职业培训机构、272个村(居委)为办学点的职业培训三级网络。

        多措并举抓落实,硕果累累见成效

        两年来,崇明国际生态岛建设多措并举,赢来累累硕果,生态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1.构建区域成职教联动机制,形成职业培训三级网络。

        2.《河蟹养殖技术》等七个现代农民职业标准和职业模块,已被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列入技能鉴定职业标准,在上海全市范围内得到了有效推广。

        3.助推了现代农业向绿色、有机品牌体系转变。

        4.促进了生态休闲旅游业发展。

        5.提升了学校服务社会能力。在面向服务国际生态岛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实现了农村职业学校的功能定位和战略发展目标,提升了服务社会的能力。

        建设绿色崇明,推进生态文明,使命光荣,任重道远。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将继续保持自身特色,发挥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很好的起到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成绩二】改革 学校发展的巨大活力

        【关键词】改革 “订单式”培养

        【链 接】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替上岗。

        【典型案例】

        在机电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电行业的渗透所形成的变革,使机电产品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巨大变化。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机电专业虽涉及面广,但对某一岗位的知识、技能操练不足以应付目前岗位的要求,如何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使学生适应新时代职业岗位的要求,学校机电部为此做出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瓶颈:

        机电专业部管理着机电应用技术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两大专业板块,这两大专业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也创造过辉煌业绩。但随着制造业自动化控制的不断普及和信息技术的的深入应用,它逐渐成为现代制造业最低端的技术,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学习这门相对于其他工种来说几乎纯粹是体力活的技术。这使从事了二十多年机电技术教学的姚永佳主任难免有点失落。

        姚主任暗下决心一定要提升专业的科技含量,必须改革和提升课程设置。有了想法就付之行动,经过大量调查他发现机电专业目前的教育还很不适应市场的需求,传统的教育模式还是过于重视理论的教育,实训也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明显的脱节。姚主任感到,机电专业部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培养模式上根本改变。

        破题:

        2011年,学校开始了国家示范校的创建工作。姚永佳感觉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便竭力争取使传统的机电专业成为了学校创建工作四大重点专业之一。从此,姚永佳一头钻入了对创建工作的研究中。他细心研读了《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文件,他意识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不论从订单的企业、订单的数量、订单的水平、订单的质量还是订单人才的培养质量,都不是很完善,而且对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配套的管理机制、注意事项、存在问题等探讨不多,挫伤了企业和学生的积极性。

        为更深入了解问题的根源,机电部组建了“机电技术专业课程改革”调研组,学校机电专业部长、实训中心主任及部分骨干教师组建调研项目组,共同参与调研。调研选择了包括国有企业、合资企业等已经开展过订单式培养的8家企业,他们设计10个大类36个方面的调查内容,面谈企业员工、班组长、车间主任、企业高管等共计98人次。

        经过调研,他们发现,虽然“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开展并不顺利,一边热,一边冷,即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太愿意合作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校企合作制度的设计与建设问题、校企间效率与公平问题;在实际操作上会遇到订单量比较小怎么办、学校课程的设置如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办学特色如何彰显“校企合作”一些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加以解决。

        调研报告提出了多项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企业订单需求的前提下,建立人才培养的多个模块,适应不同企业和不同学生的需要。这样一定会降低学校培养成本、提高培养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

        转型:

        2012年10月,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姚永佳主持机电部“基于订单需求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与实践”课题开题。整个课题贯穿机电专业的示范校创建过程。

        2012年底,为推进多方联动,深入推进学校与市场的融合,更好地实施订单式培养,学校、企业和行业联合成立了崇明职业教育集团。在集团牵头下,机电专业的订单式培养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实现了很大的突破。

        首先,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他们实施了基于订单需求的模块化(分层)培养。一是订单设置市场化,学校深入企业,调查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人才培养规格,制订订单培养的详细实施方案。2013年秋季,机电专业二年级四个班全部实行了订单式培养。二是课程结构模块化和职业化,课程建设合作化和综合化。他们组织来自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和管理第一线的企业家、专业高级技术人员等联合组成的专业管理委员会,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开发、决策和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以便切实将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转化为专业培养目标,并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出来。目前已经重新编写完成18门课程,其中一门成为市级精品课程,两门成为县级精品课程。三是教学方法多元化。改由传统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向任务趋动法、案例法、行为引导法、角色扮演、现场教学等方法转换;可针对订单培养企业采用“典型产品”教学方法,为学生上岗拉近距离。教学上以项目为主,围绕典型产品,汇总知识载体。提倡“可以用”,让学生明确“做什么”“怎么做”“怎样做得更好”。四是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化。课程教学采用灵活的“校企合作、师生互动、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多地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生产企业实践等,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采取“校企教学学分互换”的新模式;将教学课堂延伸至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企业;而企业培训、教学的考核课程成绩,可转移替代教学的相应学分。这一模式既为学生提供专业课程教学,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为就业打下扎实基础,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能缩短适应期。

        其次,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实行基于订单的模块化。即“通识模块+专业模块+订单模块+素质与能力拓展模块”。根据订单来源和数量将订单培养分为“单一式订单”和“复合式订单”。结合社会需求、行业特点和专业发展要求,将订单式人才培养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分别是通识模块、专业模块、订单模快和素质与能力拓展模块。当企业订单学生数多于30人时,可实施单一订单式课程体系;当企业订单学生数少于30人,多于10人时,可实施复合订单式课程体系。当企业订单学生数少于10人时,可实施社团订单式课程体系。

        另外,为使学生很好地融入企业,实现职业的稳定性和成长性,模块设计还关注了企业文化与课程体系的融合,并在课程体系中要加入了产品质量、安全教育、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四个模块,更加完善了订单式培养模式。

        虽然改革的道路不是那么平坦,但是姚永佳的激奋之情还是溢于言表。因为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模块化的精细实施,让他尝到了甜头,更为机电这个传统专业开辟了可持续的新路。

        【成绩三】服务 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

        【关键词】服务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链 接】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向非农就业是党中央的重要决策,也是关系到我国建设成为小康社会的大事情,使得离土农民实现就业,是关系到农村稳定的大事情。而这些大事情,都需要加强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以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劳动力就业水平为主的职业学校,理所应当主动介入,承担起培养的责任。

        【典型案例】

        2001年,国家批准明确将崇明本岛建设为生态岛,计划到2020年要增加到4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8%,到时,崇明的森林面积要占整个上海森林面积的40%以上。

        有两个实际问题摆在面前:一是每年要增加2万多亩的森林,意味着每年至少需要增加600名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森林养护工人;二是每年要增加森林面积,就要减少2万多亩农田,这样会有大量的农民不再依靠种田生活,那么,这些农民的生活靠什么?地方林业管理部门着急、失去农田的农民也着急,崇明县的相关领导也忧心忡忡,带着问题到学校来调研。

        作为全县仅有的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面对这一历史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突破传统,为崇明生态岛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学校教育探索和实践的重要任务。面对当地政府所面临的困难,学校在第一时间就成立了绿化工技能培训领导小组,决定由学校分管培训的副校长担任组长,由学校培训部牵头成立绿化工培训办公室,以园林专业骨干教师为主体组建绿化工培训团队。学校领导指出,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国家建设新农村、为“三农”服务的一项惠民工程,更是职业教育为当地经济服务的有效途径。

        迎接挑战,担当使命:学校通过调查发现,参加林业培训的社会人员大部分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非正规组织从业人员,他们分散在各个乡镇。富余劳动力渴望通过培训实现就业,非正规组织从业人员要通过培训,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以使自己更能胜任本职工作。而这些学员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基础不高,记忆力差,要想取得较好成绩,相当困难。为了解决这一困难,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一支强大的科技和管理人才队伍,而这正是林业教育必须担当的历史使命。

        形式多样,参与充分:为了应对新形势下林业人才培训面临的问题与困难,为了更好地开展林业人才培训工作,学校领导把亟需培训的农民分散在18个乡镇,与乡镇成人学校合作,共同承担起林业人才的培训任务。学校先利用现代农林专业雄厚的师资力量,对各乡镇成人学校的专职教师进行了绿化工、花卉园艺工、林业养护工培训,使得全县有50多位成人学校教师分别获得了绿化工、花卉园艺工、林业养护工职业技能的初级、中级、高级证书。然后由各乡镇成人学校组织农民参加培训,学校教师和乡镇成人学校老师共同为农民开展培训。这样通过构建绿化工二级培训网络,绿化工的技能培训就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地开展起来了。

        探索实践,结出硕果:从2008年开始,学校每年培训量达2000人左右,到2013年,学校总共开设了186个不同层次的绿化工技能培训班,培训的总课时达到近5万个,培训的总人次超过1万。由于每个培训班都是严格按照市职业培训中心制定的大纲要求编制教学内容、制定授课计划,选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功底扎实的教师担任教学,所以,在参加等级技能鉴定中,我们的学员成绩都是相当优异。以2009年整个一年为例,绿化工初级工鉴定合格率达到91%,中级工鉴定合格率87%,初、中级合格率均远远高于当年市平均合格率。另外,崇明各乡镇林业部门目前所录用的近5000名生态林专业养护人员,95%以上都是参加学校绿化工技能培训的学员。

        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合作开展的林业人才培训,破解了生态岛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取得了一石三鸟的作用。一是经过培训的农民,在乡镇林业养护队和绿化园林公司招工的时候,由于具有职业技能和相关证书,很容易被录取,成了林业职工,实现了从农民变成为职工的转变,再也不愁生活无着落了;二是乡镇的林业养护队和来崇明落户的绿化公司都能够容易地招收到经过培训的职工,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促进了崇明生态岛建设;三是通过培训农民的就业问题解决了,社会更加安定了。

        在与乡镇成人学校共同培训林业人才的过程中,学校更是受益颇多,不仅加强了自身林业师资培训,提高了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专业能力,同时也增强了教师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使兼有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达到一定比例,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的成绩单又何止这些,两年示范建设,是学校飞速发展的两年,是跨越式发展的两年。两年来,学校紧抓机遇,锐意改革,扎实创新,积极探索新型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丰富教育教学内涵,不仅办学规模明显扩大,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科研水平、产学结合、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等内涵建设方面实现了示范、引领作用,为华东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作出积极贡献。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学校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努力奋斗。(卜玉辉)



郑州地铁到学校招聘


    技术专家在生产一线指导实习

        郑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自去年12月28日开通投入试运营以来,日均客流达15万人次,短短的两三个月已经大大改变了沿线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在悄悄地改变着郑州的城市布局。人们可以不再担心上下班的拥堵,可以随意选择周边商场购物,可以随意选择沿线景点游玩,大大节省了出行的时间成本。

        繁忙的地铁背后,离不开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无形的支持,是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郑州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提供了巨大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这所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著称的地方高校担当了城市轨道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

        根据规划,郑州市地铁由6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总里程约202.53公里。郑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长26.34公里,共设车站20个。据统计,在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工作的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共有830余人,其中正在运营的一号线公司员工有80%左右都是郑州铁院培养出来的,20个车站站长有17个是学校毕业生。学校毕业生遍布管理、技术及生产等关键岗位。

        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鲜明的办学特色勇敢担当起服务郑州地铁发展的主力军角色。郑州地铁为何对郑州铁院青睐有加呢?除了地缘亲和力之外,更多的是郑州铁院60多年行业办学积淀迸发出的核心竞争力。

        轨道交通专业特色赢得青睐

        60余年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立足地方,依靠行业,服务铁路和地方经济建设,形成了“面向市场,就业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轨道类、医护类专业特色明显,多科类专业共同发展。

        郑州铁院在轨道类人才的培养上形成了天然的优势,是河南省仅有的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全国铁路首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最早开设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近年来,始终追踪产业升级,始终追随行业企业的技术进步,轨道交通类专业设置涵盖轨道交通运输业所有岗位工种。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根据铁路行业技术进步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人才需求带来的新变化,及时增开轨道交通类新专业,着力打造高速铁道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等专业。目前,学校设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所需的各个专业,包括车辆驾驶、车辆检修、城轨供电、轨道交通控制(通信信号)、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以及轨道工程等,具有得天独厚的轨道人才培养优势。这些年来,大批毕业生被深圳、广州、武汉等城市地铁公司录用,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赞誉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从2009年开始,郑州地铁牵手郑州铁院,郑州铁院从建设方案的规划论证,到设备的选型、调试、安装,再到运行,全程参与郑州地铁的兴建。双方曾共建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基地、郑州轨道交通学院,并在教师和技术人员互兼互聘、订单班培养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近三年连续到郑州铁院招聘毕业生300余人。

        毕业生肯吃苦能力强

        我们都知道,吃苦耐劳且能力强的学生最受欢迎。郑州铁院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崇德尚能,知行合一”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追求,毕业生很好契合了轨道交通行业人才需求旺盛、规格要求高的现实,学生发自内心的敬业精神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郝婷婷,2012年毕业于郑州铁院电气化铁道技术(城轨供电方向)专业,2011年进入郑州地铁订单班,订单培养中,学校根据地铁的工程计划和设备选型,采取了针对性教学。一年后,郝婷婷参加了由学校和公司共同组织的严格的订单班录用考试,和绝大多数同学一样,毕业后如愿进入郑州地铁工作。

        毕业后,又在郑州铁院承办的郑州地铁新入职员工培训班进行了学习。到郑州地铁工作后,地铁尚处于建设阶段,郝婷婷和她的同班同学们立即投入到相关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中;一号线投入空载试运行后,又参加了变电所值班、巡视,夜间设备的检修、年修、日常维护等作业。由于变电所值班的特殊性,不管白班还是夜班都要上足12个小时,作为刚入职的女大学生,郝婷婷从未懈怠。

        和郝婷婷这些从订单班直接进入郑州地铁的毕业生不同,还有一批从南方沿海城市地铁公司回到郑州的。

        李雅霖,连同另外三名女司机是郑州地铁130余名地铁司机中仅有的“四朵金花”,她们全部毕业于郑州铁院。2013年,她们从深圳地铁离职来到了郑州地铁。

        同样是在地铁当司机,但郑州和特区城市的深圳是没法比的,为什么要选择回郑州?李雅霖说,能开上河南首条地铁电客车,很开心也很荣幸,家人都非常支持。

        在郑州地铁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李雅霖前后经历了六站五区间调试,综合联调,试运行,开通试运营。在每次的工作中都能够认真负责、把控安全,多次发现人员物品侵限,防止了多起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非常幸运的是,在郑州地铁一号线开通的当天,李雅霖担任了专列司机,亲身体验了郑州地铁开通的自豪感。在2013年12月部门组织的故障处理技术比武中获得二等奖,并荣获“郑州市青年岗位能手”的称号。

        还有一些从外地回郑州地铁工作的毕业生,一回来就担任了管理或技术工作,他们在地铁担负起了更多的责任,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2003年毕业于郑州铁院铁道车辆专业的成炎,先后在深圳地铁、北京京港地铁等国内成熟地铁轨道行业工作,2011年进入郑州地铁工作,任运营公司车辆部检修室主任。从检修室成立以来,成炎作为检修室的负责人,在车辆段通讯信号差、灰尘多、车辆段运用库还没完全建好的情况下,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带领检修室100多人不分周末和节假日始终坚守一线。曾经为保证首列电客车下正线调试,连续工作27个小时,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保开通的诺言,先后获得运营分公司先进个人、总公司年度优秀员工等荣誉。

        张小魁,2008年毕业于郑州铁院铁道运输专业,曾在广州地铁工作,一直关注郑州地铁的建设,为响应家乡地铁建设的需要,2012年11底毅然从广州地铁离职后回到郑州地铁,现任郑州东站站长。回到郑州地铁后,多次深入车站工地现场,竭力将广州新线筹备工作经验吸收转化,并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到郑州地铁新线筹备工作中,带领郑州东站筹备人员,圆满了完成开通试运营工作,目前车站运作良好。2013年先后被评为“党员先锋示范岗”和“优秀培训师”。

        屈文涛是郑州铁院2008届毕业生,现在是郑州地铁运营分公司设施设备部供电室的一名技术人员,主要负责二次继电保护的相关工作,同时也是工班的技术工作顾问。谈到自己的成长,屈文涛说,是母校悉心的培养给自己搭建了就业平台,母校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毕业后和岗位契合度很高,自己在工作中得心应手。

        多次在郑州地铁组织的技术比武中取得第一名的郑州铁院2009届毕业生刘军伟,现在是郑州地铁车辆部调度室的车厂调度,谈起自己取得优秀成绩的原因时说:“在学校中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机务段实习的经历和学校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使我毕业以后,很快适应了单位的岗位要求。”

        从建设到运营全程参与地铁1号线

        作为校企合作单位,郑州铁院在给郑州地铁输送大量高质量人才的同时,围绕技术服务和志愿服务全方位助力地铁发展。

        人员互兼互聘成为校企双方打破常规开展合作的利器。根据2011年郑州铁院与郑州地铁签署的教师和技术人员签署互兼互聘协议,学校作为甲方每次派10名左右专业课教师或管理干部到乙方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任访问工程师;公司则选派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任甲方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这些访问工程师和兼职教师长时间工作在对方单位,发挥了巨大作用。三年来,已有32名专业骨干教师在郑州地铁挂职,这些教师在地铁公司参与设备技术方案论证会、研讨会,参与科研计划的制定,利用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科研经验为地铁建设和运营出谋划策。很多老师表示,在地铁公司的历练既为地铁建设做了贡献,也增长了专业知识,丰富了实践经验。互兼互聘的实施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也大有裨益。

        地铁开通前后,设备功能测试和秩序维护急需人手,郑州铁院毫不犹豫伸出了援手。2013年12月,一号线试运营前期,应郑州地铁的邀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400余名学生参加了自动售检票系统(AFC)自动售票机、检票闸机使用功能测试。工作中,同学们克服时间紧、任务重、车站装修环境尚不到位等不利因素,深入1号线全线20个车站,在短短5小时内,完成百余台自动售票机、300多台检票闸机、数十台票房售票机五轮20余万人次的进出测试。

        此外,郑州铁院青年志愿者也多次到地铁站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协助旅客进站、乘车,维护乘降秩序等。

        郑州铁院与郑州地铁不断精耕合作的土壤,可以说,紧密融入式的合作打造了校企合作的典范。

        “郑铁毕业生不论是业务水平、劳动纪律还是个人素质等方面都受到了单位领导的一致肯定。”现任运营公司客运部副部长(主持工作)的李江涛,谈起母校郑州铁院时不无自豪。

        郑州地铁运营分公司总经理马子彦对郑州铁院评价甚高:“郑州地铁1号线从建设到运行,郑州铁院参与其中,学校为郑州地铁在节能、客运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从校企合作签约到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从郑州轨道交通学院建设到订单生培养,郑州铁院与郑州地铁开创了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开创了一条融教学“合作式”、管理“参与式”、就业“订单式”为一体的有特色、全面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随着郑州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双方的合作会越深入,越紧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周期长、总体投资大、专业要求高,人才需求面广,是人才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高集成的行业。未来的郑州地铁仍需源源不断地输入人才,郑州铁院作为人才“孵化器”必定会为郑州地铁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多人才支持。 

  本报讯(首席记者魏娟 实习生曹远娟)4月10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兰州外语职业学院和兰州新区近日签订了征地协议,在兰州新区计划征地1140亩筹建新校区,进一步扩大校园规模。

  兰州外语职业学院是我省唯一一所纳入国家统一招生、具有独立颁发学历资格证书的民办普通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面向全国招生。其前身是1998年创建的兰州翻译进修学院。2003年,经省政府同意,进行了资产重组,组建成新的兰州外语职业学院。学院位于兰州市和平高等教育园区,设有外语系、计算机系、经济管理和五年大专部,开设英语教育、应用英语、旅游英语、应用阿拉伯语、应用日语、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17个专业。

  近日,陕西工院党委副书记王天哲带领就业指导处、宣传教育部一行6人赴西部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等企业回访调研。通过与企业负责人、人力资源主管和陕西工院毕业生的座谈、交流,及时掌握了校企合作动态,了解企业需求及学生就业情况,共享校企合作工作经验,为进一步稳固就业市场,深化校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座谈中,西部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罗丽娟对近期录用的陕西工院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给予了充分肯定,详细了解了相关专业毕业生的签约情况,并表达了校企深度合作的强烈愿望;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卢宗霞介绍了在该公司工作的51名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并商定将于近期赴陕西工院进行校园招聘;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招聘主管对专业课程设置、学生培养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王天哲副书记一行还深入生产车间,与正在工作的陕西工院毕业生交谈,询问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他们表示对企业的各方面都比较满意,一定不辜负学院的期望,继续努力工作,认真学习技术,学好本领,成功迈出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赴西部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回访


卢宗霞科长介绍在陕西汽车集团工作的我院毕业生情况


与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招聘主管座谈


与在陕汽集团车身分厂工作的我院毕业生交流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