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7日,由商务部主办、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亚欧国家汽车产业研修班”和“非洲英语国家汽车产业研修班”开班仪式在援外基地举行。宁波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徐建华、宁波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协会秘书长黄小华、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祝万云、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齐小萍,以及来自12个国家的22名学员参加了开班仪式。
此次“亚欧国家汽车产业研修班”和“非洲英语国家汽车产业研修班”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首次承办汽车类援外培训项目,是商务部对宁波汽车产业和学院援外基地工作的肯定与认可。尤其需要指出是,此次研修班迎来了以色列国的学员,援外基地学员国别数累计达到100个。
本次研修班为期21天,学员们将学习交流有关汽车产业的生产方式、运作模式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内容,并将实地参观考察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以及成都、杭州的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帮助学员将所学到的理论和经验与本国汽车产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并运用于具体实践,提高其所在国的汽车产业水平,扩大中国在亚欧国家和非洲英语国家汽车产业领域的影响。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中国政府援外项目承办单位之一,已为来自100个国家的807位职教类、港口类和汽车类官员进行了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和反响,有效提高中国职业教育、港口物流和汽车产业的国际影响力,以研修带动交流,以交流促进合作,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昨日下午,“职业院校和企业学习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精神座谈会”在深圳召开。听取深圳市、同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招生办)、深职院以及广东省相关企业的汇报后,教育部(微博)副部长鲁昕就《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决定》和《规划》)的文件精神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就如何推动深圳市及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作出相关部署。
鲁昕强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是要建立职业教育的升学体系,而是要形成面向人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为学生打开贯通的上升通道,打破人才成长“天花板”,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落实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践中,就是要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推进中高职衔接、建立“现代学徒制”、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以及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鲁昕指出,技术技能人才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定位,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使一线劳动者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求技术教育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职业教育要强化技术技能积累作用,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
目前,深圳市现有高等职业院校3所,其中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1个,在校生40895人;中等职业学校22所,其中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7所,在校生63252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6个,市、区两级财政支持建设的职业教育校外实训基地30多个。我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近三年来,我市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达100多亿元。
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表示,我市职业教育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优质教育资源渐成规模,较好地服务了城市的转型发展。深圳的职业教育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有责任也有能力扛起职业教育的大旗,做改革的开路先锋,创职业教育的“深圳质量”和“深圳标准”。
董刚:天津职业大学校长,国家督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荣获第三届“黄炎培杰出校长”奖。
职教新政要“水流到头”,落到实处
教育在线:近日,职业教育利好消息频出,先是《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出台,接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作为一线职教工作者,你如何看待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董刚:首先,对于《决定》的出台我感到非常振奋,我认为职业教育正在开启一段新的改革征程,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意味着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未来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决定》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认为这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也是打开青年人通向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
教育在线: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哪些首当其冲的问题需要解决?
董刚:目前,职业教育还是一个“断头”教育,与普通教育“两条腿”走路,而且呈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状。我觉得目前最需要提上日程的几个问题包括:第一,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桥梁,为学生成长搭建“立交桥”。第二,打通人才成长通道,做好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教育的衔接。第三,加快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等。这些都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成之日,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体系形成之时。
教育在线:《决定》出台并不意味着政策落地,你认为今后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突破?
董刚:良策已出,关键是“水流到头”,落到实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决定》的执行,往大了说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往小了说就是28条规定的分解落地。这28条规定虽简练,但很具体。比如提到课程开发与实施,已经具体到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等细节。再比如,《决定》中提到,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对于职业院校来说,目前都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吸引民营资本进入职业教育,这是好事,但关键是如何操作。我想这些政策的落地,都需要系列政策的保障,并非一句话两句话能解决。
教育在线:《决定》中特别提到,健全企业参与制度,深化产教融合,你如何看待目前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的现状?
董刚:总体来说,目前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还处于浅层次阶段,仅仅是解决了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就业问题,如果从校企深度合作来说,还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比如邀请企业的能工巧匠进入职业院校任职教课,职业学校教师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等等。从宏观来看,校企合作需要政策保障,比如通过减免税收激励企业参与合作,从学校来说,也要提高科技服务社会的能力,更多地体现出校企合作的双赢。
不惧本科转型、民办升本挑战
教育在线:《决定》中提到普通本科向职业教育方向转型,这对现有的高职院校来说,是否构成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董刚:现在国家提倡部分本科院校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自愿向职业教育方向转型,我认为这个倡导是科学的。但转型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对于目前发展比较好的高职院校并没有太大影响,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科院校面临师资转型。师资是学校的工作“母机”,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必须具有“双师”素质,我称之为“双教”能力教师,不仅能教学生动脑,还得能教学生动手。本科院校的教师,学术水平很高,但实践动手能力相对欠缺。从学术性教师转向双师型教师,需要一段时日。
第二,课程开发、教学形式转型。职业教育最大的特色就体现在教学形式上,我们叫“教、学、做”一体,或者“理实一体”。但是本科不一样,理论和实验是分开的,由理论教师和实验人员分别完成。因此,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就面临着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以及课程的重新开发、教学形式的变革等。
第三,实训条件的完善。本科院校的实验条件,很多都是基于验证性的基础设备,而职业教育的实训面向现实职业岗位,很多都是生产性的真实设备,这方面也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
第四,转变办学理念。从学术型向职业教育转型,最大的障碍应该是观念,以前是培养学术性人才,现在要转到技术技能型人才,从上到下都会面临着观念的转变。
第五,科学研究。本科院校的科学研究更倾向于“顶天”,侧重于知识的创新,承担国家“纵向课题”,而职业院校的科研则趋向“立地”,即知识的应用,技术的创新,承担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这些都需要转变。
但无论如何,本科转型,这是顺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是大势所趋,我们要做的就是发挥好已有的办学优势,办出特色,以质量取胜。
教育在线:最近教育部审批通过了20多所民办高职“升本”,《决定》中也提到现有高职原则上不升本,这是否对公办高职带来一定压力?
董刚:这是国家的政策导向,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但是对于我们天津职业大学来说,我们并没有感到太大压力。我们学校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第二产业,即技术技能型人才,而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定位主要是针对第三产业,原因在于,这些专业比如会计、文秘等文科类专业投入少、办学成本低,实际上,我们的招考分数比天津三本分数线还要高很多,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职业教育还是要质量取胜,特色取胜。
教育在线:您来天津职业大学之前,在天津大学工作过多年,两所学校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董刚:两所学校是两种类型,天津大学培养的是工程科学型人才,是国家高水平大学,而天津职业大学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也是我国高职院校中的佼佼者,都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有用之才。但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两所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手段、课程开发等都存在很大不同。其次,学校文化的差异。天津大学给学生呈现的主要是大学文化,严谨的学术氛围,而天津职大,除了自己的大学文化,还具有浓厚的工业文化氛围,比如在学校很多实训基地、教学大楼内,都有明显的工业文化的标志。但无论何种类型的学校,共同的任务都是“育人”。
董刚的“泡菜论”
董刚是职业院校里少有的学者型校长,言谈举止温文尔雅,记者偶尔插话,他会中断回答,让别人先说。
他学机械工程出身,聊天时思路清晰,逻辑缜密,面对很多现场提问,他回答时不假思索,信手拈来,像提前做足了功课,实际上应该是他平日全方位思考所致。
他也是少有的既主管招生,又主管就业的全能型校长,他一直有这样的观点,就业兴才能招生兴,才能学校兴,这是一个链条。招生的时候,他也会出动人马到地方集中宣传,聚集人气,更多的功夫做在平时,天津职业大学经常会和地方的一些中职、高中联谊,出资赞助对方的活动,为了未来的生源做准备;为了给学生找寻更多的就业机会,董刚的手笔更大,他推动学校参与政校企联合,在学校与天津港保税区等区域开展的合作项目中,他亲自担任项目负责人。此外,董刚是天津第一所引入第三方评价的高职院校,“人才质量如何?学生和用人单位说了算,教育评估应该走向多元,要有第三方评价,这是大势所趋。”
对外要面向市场,对内则要面向学生,董刚说,市场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两者并不相悖。
“招生兴如何达到就业兴,就是教育培养过程。这才是关键。”董刚请第三方评价机构麦可思做过一项调查,学校70%以上学生来自农村,60%的学生家长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文化基础最差的学生只认得英文26个字母。他不讳言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
“学生输在了高考起跑线上,我们要做的就更多。”他按照学生入学的英语水平从高到低分成A、B、C三个班,分层次施教。学生“能上能下”,学习的劲头也更足,英语成绩有了明显提升。2006年至2009年,学校组织教师针对市场需求开发了将近500门课程,“职业院校的教学必须有职业特色。”董刚说。
听到很多人说职业学校就是培养“技工”,他不认同:“工厂能生产一模一样的杯子,学校能吗,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在他的观念里,职业教育非“制器”,而是育人。这也是他从天津大学带到天津职业大学最重要的东西,“教育就是全面育人,把学生变成他自己。”在他看来,除了教给孩子一技之长,重要的就是学校文化赋予他独特的东西。
他把大学文化比喻为泡菜,不同食材混合发酵形成泡菜汤,这就是大学文化,而泡菜中的黄瓜、圆白菜就是不同的学生,不同泡菜汤浸泡出来的“小黄瓜”既有个性,也有共性,“这就是大学文化,它是润物细无声的。”
为传达学习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7月4日,民航局在北京召开视频会议,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和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同时传达了刘延东副总理和马凯副总理讲话要点。民航局副局长周来振在会上强调,要抓住重要历史机遇期,在新形势下推动民航职业教育大发展。
周来振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意义重大。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全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批示和重要讲话精神,高度概括了职业教育的核心要素,指出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发展重点。他强调,民航的职业教育有很强的职业化特征,目前仍有5所直属院校、2所科研单位和部分直属企业,并且具备从高职到研究生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层次布局,这是民航发展职业教育最大的优势和特色。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作为促进民航发展和强国建设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不断推动民航职业教育大发展。
周来振要求现阶段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要抓紧完善现代民航职业教育体系,与教育部签订部局合作协议,先行先试;二要整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资源,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积极在毕业生中推行“双证书制度;三要继续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抓紧落实民航高职院校国家生均拨款标准,继续推动民航院校“省局共建”和“部局共建”,合理利用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资金,共同支持民航职业教育发展。
就在新形势下推动民航职业教育发展,周来振提出三方面要求。一要正确理解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关系,不能将职业教育简单理解为学历层次的划分,要借推动建立现代民航职业教育体系的机会,促进民航院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二要结合院校办学定位,立足现实确定发展目标。突出特色、夯实基础、发挥优势。民航院校确定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脚踏实地,符合民航行业实际,避免学校发展同质化。三要把加强内涵建设作为民航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各院校要重点提高自身的软件水平,加强内涵建设。真正通过体系构建,不断提高民航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周来振指出,下一步,民航局将积极落实国务院会议精神,围绕“十三五”期间民航科技创新、教育发展和院校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大措施,组织调研组到有关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开展广泛调研,摸清民航科教发展现状、理清发展思路、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为进一步推动民航科教工作创新发展打好基础。
民航局人教司、计划司、财务司有关领导,华东管理局有关领导,民航大学、飞行学院、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等参加此次会议。
本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是新世纪以来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周来振副局长代表民航局作了大会重点交流发言,这是本次大会唯一的行业部门代表发言。
图为黄道伟。洪坚鹏摄
中新网南宁7月8日电 (记者 洪坚鹏 林艳华)“广西经济总量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成功跻身全国GDP“万亿元俱乐部”的进程中,职业教育作出了积极贡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副主席黄道伟8日在全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
黄道伟表示,目前,职业教育纵向不能实现从中职到研究生的上升,横向不能实现学历与非学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以及终身学习的有机衔接和学习成果的转换,是“断头路”教育。广西正谋划打通职业教育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道路,搭建人人皆可成才的“立交桥”。
黄道伟指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应当有机会当公务员、当干部,人社部门应该对此事的操作性进行研究,以使职教生具备进入公务员队伍的资格。
目前,广西职业院校达到344所,年度招生超过40万人,在校生126.9万人。借助毗邻东盟的优势,广西与东盟各国近200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设立了广西政府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超过20所职业院校招收东盟国家留学生,使得广西成为东盟青年学本领、学技术的目的地。
2014年5月31日,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组织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圆满落下帷幕。此次展会共有33个省、市组团和600多家企业参展,为业界带来2000多件最新的产品和技术。国泰安作为代表深圳市参展的公司之一,在展会上大放异彩,备受关注,展出产品共有11款之多,其中以iQuant为主打产品,荣获创新奖。
国泰安展会现场
本届软博会以“软件引领信息消费,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为主题,通过专题论坛、展览展示、信息发布、特色活动、商务洽谈等形式,展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创新与聚集发展、促进信息消费、提高百姓生活质量、提升社会各行各业信息化水平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iQuant量化投资终端的推出是建立在国内量化投资近几年呈爆发式增长的基础上,旨在提升金融业信息化水平,推动我国量化投资的发展。国泰安作为国家级金融教育高科技龙头企业,一直致力于量化投资的研究,本着先行者的优势,利用成熟的软件研发技术,在董事长、中国量化投资院院长陈工孟老师的带领下,汇集海内外精英历经两年时间研发出iQuant,为中国量化投资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iQuant产品展示
iQuant是一款集实时行情资讯展示、量化策略开发与回测、基金产品设计、虚拟与实盘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全流程的量化投资终端。支持策略师、基金经理、交易员、后台管理员几个主要角色的功能需求。满足从期货公司、证券公司、私募公司、基金公司到专业个人投资者等一系列从事量化投资的中高端客户使用需求。
国泰安展台
国泰安一直以来都以“高质量、高标准”的目标要求自己,在产品研发商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并通过厂商协同的方式,来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好地服务。同时,国泰安的发展离不开客户的支持,国泰安人一直深怀感恩,在未来,国泰安将以更卓越的产品、服务伴随企业客户共同发展。
据了解,此次研讨会是为了深化我省卫生职业教育改革,以“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指导方针,促进龙江卫生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为宗旨,研讨“十二五”期间我省卫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以提高卫生学校的办学能力,促进中高职衔接,加强省内校际间交流,总结各校职业护士考试的先进经验,有针对性地开展交流和研讨。
会上,齐齐哈尔市卫生学校、黑龙江省林业卫校和黑河市职教中心学校作为我省仅有的3所国家级示范校先后作了典型发言。
研讨会还邀请了全国行业专家、《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社社长、甘肃卫生学校教学校长黄刚,围绕《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试行)》中的护理专业,作了题为《贴岗位,树能力,推进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专题讲座。
2014年6月18-22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机床展在北京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易美科”作为山大鲁能自主研发品牌精彩亮相展厅。
在本届展会上,易美科与诸多中外大型企业同台竞技,其中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2000W激光切割机和双驱光纤激光切割机为展示亮点。易美科凭借匠心独运的设计与精准高效的切割精度,吸引了众多中外参观者驻足观看和咨询洽谈。通过本次展会,让客户有机会接触到易美科先进的技术,充分了解易美科专注专业的经营理念。
“易美科”在板金加工行业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凭借着良好的市场运作能力,已经在行业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任重道远,“易美科”将会继续提升管理体系,加速品牌打造进程,理性面对市场需求,打造更多精品服务于广大用户。
王继平指出,这次职业教育会议,明确了到2020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其中大家很关注的,就是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将会顺着这个类型的教育,有一个上行的通道。我觉得职业教育这个体系当中最根本点,还是体现在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这是根本。通过职业教育,能够实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就是通过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够促进我们国家的就业,包括个人的就业。这是一个总方向,也是职业教育根本的追求。
王继平表示,过去谈到职业教育主要在中等职业教育这个层面,这一次会议提出来了,要把中等职业教育、专科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乃至于后面专业学位研究生都要打通。这个意义非常之大,对于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对于实现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终身发展有基础,将会提供更大的帮助。
观点新闻·唐宁(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常务副院长):
“学校正在实施的‘云顶人才计划’,是通过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来带领出一批具备多种能力的教师,使得每个专业均能组建出没有短板的教学团队。”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唐宁说,这样的目的是让职业教育从知识储备观转向知识建构观。
唐宁说,传统教学方式是围绕知识教实践,而现代职业教育给我们提出了要求,必须转变为围绕实践教知识,即从知识储备观转向知识建构观。这就要求彻底打破三段式课程结构,要求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产教融合能力,特别是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等必须能够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
唐宁认为,合乎要求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方面就应具备以下三种能力:一是深入浅出的专业基础知识教授能力,越是基础的教学或面对认知能力不强的对象,越需要具有高水平教学能力的师资;二是围绕实践教授知识技能的能力,即在实践指导教学中将知识技能融会贯通传给学生,使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三是与产业、企业行家里手携手合作的能力,具有为企业解决生产、营销和管理等问题的实际才能,与企业行业形成良性互动,使实践教学不会脱离社会实际需要。
会上举行了授牌仪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厅长吐尔逊·伊不拉音、州党委副书记、州长马雄成分别为昌吉州职教联盟吉瑞祥产品研发中心、昌吉州职教联盟徐工海虹集团实训基地授牌。
会议期间,有关单位和企业签订了《教育、人社、园区、企业、学校“五位一体”办学合作协议书》、《昌吉州教育、人社学历、非学历教育培训捆绑式发展合作协议书》等。此外,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是个大赢家,与合作单位、企业一举签订了7个合作协议书,内容涉及政校企订单招生、合作育人、定向就业、信息化校园等。
马雄成指出,昌吉州正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提升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必须改变依赖资源能源消耗和廉价劳动力的传统方式,积极走创新驱动、转型提升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盟发展,培养更多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要把昌吉州职业教育和产业、园区、劳动就业等方面有机结合,畅通人才多元化成长渠道,构建支撑昌吉州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相适应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更好地为昌吉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保障。
与会代表先后到徐工海虹、新兴铝业及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进行了现场观摩。
州党委常委、副州长热合满江·达吾提主持会议。州人大副主任穆拉提哈力·依曼卡提、州政协副主席叶生龙参加会议。
陕教职办〔2014〕30号
各市(区)教育局,各有关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
中国网7月9日讯 近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王继平做客人民网,就“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话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王继平说,总书记的批示当中,有一个重要的精神,就是涉及到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的问题。总书记在批示当中讲到,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总书记的这个批示,核心要解决的就是职业教育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很清楚,最后落脚落到哪?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个地方,这是我们培养的方向。
王继平表示,用李克强总理的话来讲,我们培养的人应该是既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又有精湛的职业技能,是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高度融合。我们要理解总书记和总理的指示和讲话精神,进一步端正我们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
如何来用好企业的力量 跟我们的教学相结合
王继平指出,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是这次会议,特别是体现在决定当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和政策。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不仅是职业学校,企业也是重要的办学主体,在职业教育方面,要体现出这个双主体办学的精神。这是因为职业教育和别的教育不一样,体现在它与经济联系得十分密切。它不简单的是一个教育内部的事情,它是一个跨界的教育。在这个过程当中,作为经济的主体,就是说企业,如何参与到职业教育当中来,发挥好它的作用,这是一个大问题。
职业教育教师数量不足 双师型教师还很不够
王继平说,教师是重中之重。我们现在职业教育教师当中,不管是高职的还是中职学校的教师,存在两大问题。第一大问题,就是数量不足的问题。不足150万老师,将近3000万的学生,生师比非常高。
第二个问题是质量还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双师型教师还很不够。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是从普通教育的教师转过来的,他要直接针对我们相关的职业和职业岗位,包括职业标准,是要对接的。我们的老师可能相当多数的没有在具体的企业和其他的行里面干过,他没有这方面的训练。
他们抢眼。红色的衣着,轻快的脚步,鼓鼓囊囊的采访包,一脸灿烂而阳光的笑容。有人用这样的词语形容学生记者:聚则一团火,散则满天星。在赛场内,记者团的作品墙成为众人瞩目的地方,记者们的每一次出现都会聚拢人们的目光。在赛场外,在职业院校记者官方微信群、学生记者的微博上,你们的光亮、你们青春的呼吸和目光都在向外传达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以至于学生站在一起以联盟者姿态出现的时候,就成为技能大赛最抢眼的传播者,惊艳所有。
他们全面。大赛项目很多,选手比拼的是技能,是职业素质,也比拼毅力和眼光。尽管在赛场上,没有人为学生记者颁发金光闪闪的奖杯,然而,作为一批热爱文字的学生对外展示的是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向社会传递着来自职业院校发生的生动活泼的赛事,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观点,更投入了自己的情感。流动的学生记者是我国职业教育形象的微缩版本,是一张张名片,是校园生活的守望者、记录者,更是追梦人。
他们幸运。全国职业院校学生记者团甫一成立,就得到了教育部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从学生的选拔,到平台的提供以及日常维护,从大赛报道的组织到后期稿件的呈现,使得学生记者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次大赛,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特意抽出时间来与学生聊人生,职成司司长葛道凯用一堂课的时间与学生记者进行了交流,坦陈自己对于职业教育的看法。他们的关怀、关切和关爱都给学生记者们带来了鼓励,带来信念,带来不竭的动力。
我们知道,这些学生记者在征战完技能大赛后,不一定成为职业的新闻人,他们却在体验着一个传媒人所应该具有的职业状态。他们有着不一样的传播工具,有着独特的传播渠道,还拥有一颗不停跳动的青春的心。
本版稿件是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学生记者团在2014年天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作品专版,我们特意编发,以飨读者,让我们一起瞩目他们的成长,祝福他们的成功,从他们的文字里寻找不一样的青春。
2014年6月28日—30日,为期三天的首届海南国际教育博览会在海南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圆满落下帷幕, 印天科技携旗下代表产品亮相本次展会,为海南教育装备市场送去清风,展出的产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兴趣,体验之余大为赞赏!
乘改革之风,应教育所需——印天电子白板亮相大受欢迎
普及教育信息化理念,让更多先进产品及技术进入海南教育课堂,促进海南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是本次展会主办方和参展企业的共同愿景,也因此赋予了展会重要而又特殊的意义。区别以往展会,印天科技本次亮相也显得更加的朴实和亲民,作为唯一一家展示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企业,印天科技带来的产品成功吸引了参观者极大兴趣并驻足体验,其中不乏海南省多县市电教馆领导、学校老师以及学生家长。
什么是电子白板?你们的电子白板有什么不一样?电容技术白板好在哪里?电磁技术和红外技术有什么不同……展会期间,面对展出的电容、电磁、红外三款“新奇”电子白板,总有这样的问题出现,而印天专业培训师也总在第一时间就给予了现场解答并带引发问者进行尝试体验。展会现场更像是一堂电子白板认知课,一问一答间,印天电子白板成功在参观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神奇、好用、有意思、方便、有趣也成了参观者们给予印天电子白板最多的评价。
全球首款十点触控电容交互式电子白板——必须点赞!
本次展会,印天科技为参观者们带来了目前行业内最先进的电子白板——十点触控电容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最先进,体验感最好,互动性最强……面对摆在眼前的“高大上”,参观者们难掩内心好奇,纷纷上前触摸体验。无需专用笔,用手指轻轻触摸电容白板板面即可进行书写、绘画、图片自由旋转、缩放等操作,且多人同步操作互不干扰;自带的两个USB接口、8G硬盘存储空间及双声道立体扬声器的配置,大大方便了数据传输、资料存储及音视频有声播放……电容白板的诸多优势完美契合了课堂互动教学习惯及企业会议需求,引得体验者连连称赞。此外,电容白板不受光线、粉尘影响,无抬笔高度,无需担心误操作等区别于其他技术白板的独有优势也在现场得到了一一验证,真真让人“爱不释手”。最大的兴趣,最大的惊喜,十点触控电容交互式电子白板,必须点赞!
作为印天2014全新推出的智慧课堂解决方案,多媒体电子白板一体机的亮相也受到了极大欢迎。集成电子白板、电脑、功放音响、数字视频展台、中控等多媒体功能于一体,多媒体电子白板一体机可极大方便老师们轻松自如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有效丰富教学手段,拓展教学表现形式,让常态课堂活起来,展会现场几个跟随爸爸妈妈参观白板的小朋友忍不住好奇上前体验,即兴天才绘画成功聚集目光,也让多媒体电子白板一体机的强大优势得到完美展现。
为期三天的展会圆满落幕,印天科技此行成功为海南教育装备市场传递了电子白板智慧课堂全新理念,展出的产品也得到了极大的欢迎和认可。助力海南教育信息化发展,印天科技将用实力践行。更多展会精彩资讯及产品讯息可点击登陆印天科技中文官网http://www.cnintech.cn/进一步了解,也可关注印天科技官方微信、微博与我们进行互动。
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联通问题最近备受关注
编者按:近期,关于是否将有数百个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的讨论不绝于耳。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表示,今后基本走向是将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转型应该避免什么问题?是否会演变为新一轮院系调整?也许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些教育家的声音。
近来,教育部官员提出,将数量众多的普通院校转为职业教育院校,并且也在考虑把部分“211”、“985”等重点高校包含在其中,“推动他们面向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何要转型?教育部官员表示,转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乍看来这是毫无疑义的。但实际上并非这样简单。
在教育史上,早就有教育家提出这种“适应论”,同时也有对此的批判。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教育家杜威就提出教育“适应论”主张,而赫钦斯则对这种主张提出批评。
赫钦斯提出,认为教育目的在于使青年一代适应他们的社会,不管环境是好的还是坏的。这是可悲的。
赫钦斯认为,适应论至少是不适合美国。因为,“美国是一个变动中的社会,而且一直是个变动中的社会。七千万美国人今天所住的房屋不同于他们十年前所住的房屋。美国是技术改革非常迅速的最卓越的榜样。成千工人所从事的职业可能在一夜之间被消灭,被一天以前还没有想到过的别的职业所取代。”
赫钦斯提出,适应论的教育倡导教育职业化,但学校的职业教育是没有效率的。“在战时我们了解到,飞机公司能在几星期内培养出飞机技工,比学校几年内培养出的更好。在学校里必然是由过了时的教师,用过了时的机械来训练学生。”
显然,赫钦斯所想的,是真正的大学教育应该怎样进行。大学教育反对职业化,这是赫钦斯的观点,也是历史上许多杰出哲学家、教育家的共同看法。
现代大学教育发源于德国。其指导思想,首先是康德哲学。康德提出:“人不应该作为手段,不应被作为一部机器上的齿轮。人是有自我目的的,他是自主、自律、自决、自立的,是由他自己来引导内心,是出于自身的理智并按自身的意义来行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另一位大师费希特也指出:“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要去培养人们去适应传统的世界。教育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的,不是首先要去传递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能在还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
德国教育家洪堡也指出,大学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高通识性的修养,这是人作为人应具有的素质,它与专门的能力和技艺无关。
今天,我们有必要听听这些教育家的声音,不要让这次“转型”成为另一次的“院系调整”。
(来源:微信号“教育思想网”,作者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唐晓敏,文章为节选)
学生记者在作品墙前留影。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陈上摄
5个多小时,340分钟,20400秒。
这是一串具有代表性的数字,这串数字记录了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神州祥升”杯移动互联技术应用赛项的整个流程。从选手们开始对设备进行点检到整场比赛的全程操作,再到对参赛作品的提交确认,最后到选手退场。
这串数字记录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经过层层选拔,冲到天津,来到大赛的战场上。他们临危不惧、沉着冷静,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姿态应对大赛。
技能大赛的磨练让选手们逐渐成长,同时也深深根植正能量。四川现代职业学院该项目的3个参赛选手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正是如此,他们在比赛结束后,一路小跑跑出赛场,满面笑容。
笔者采访了其中一名学生——冯亚欣。他介绍道,这项比赛主要是考察选手在典型移动互联应用环境下的设计、维护与应用等方面的综合技能,和自己学习的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刚好对口。他告诉笔者:“虽然这次比赛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平时训练的80%都已经运用到其中,而且我们已经竭尽全力,不管结果如何,都不会有任何遗憾。”
回忆集训的1个月里,冯亚欣和他的队友们厉兵秣马,积极备战,每天都待在实训室里,没有周末,没有课余生活。虽然艰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得到更多的锻炼,得到了收获和成长。他笑着说:“虽然我不知道最终的结果如何,但是我很享受这个过程,是大赛让我变得成熟稳重,有所担当。”
“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是技术型人才,即使在高职院校,我也从来不觉得自卑。”在谈到职业教育的时候,这个阳光大男孩说。
该项目指导老师李成谈到对大赛的感悟时说:比赛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学生,通过强化训练,现场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并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我,为更好的将来打下基础。(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贾文艺)
最近,职业教育再次成为热门话题。一是时隔9年,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二是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将全国1200所高校中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向职业教育。可以说,“中国职教升级版”大幕已经拉开。
职业教育的发达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现代水平。在一个职业分工结构合理的社会,不仅需要“学术型”的人才,更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许多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占比都是如此,比如德国就有将近80%的年轻人接受的是职业教育。对于正在转型升级的中国而言,培养大量的“技能型”人才,重要且迫切。许多地方的技工荒、招工难,都说明了这一点。
然而,职业教育往往是说起来重要、选择起来次要。追求学历教育,轻视技能教育;追求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以及公众对一些职业教育学校的调侃揶揄,反映出社会的普遍心理。这也不奇怪,在目前的招生体制下,重点院校“掐尖”,职业院校“掐尾”,高职院校一直被视为高等教育的末端,成为高考落榜生的“无奈选择”。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当务之急是转变观念,打破职业院校“低人一等”的形象。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的定位。在许多国家,职业教育不但有本科,还有硕士和博士,与普通教育“平起平坐”。一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最高只有高职层次,高职毕业生要进一步深造,有诸多现实条件限制。根据此次国务院发布的相关《决定》,今后的职业教育将包括高中、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几个阶段,还有与职业教育特点相符合的学位制度。从制度层面打通职教生从高中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架起人人皆可成才“立交桥”,不仅能够打破个人发展的天花板,也能够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二是要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改变歧视性政策。在选人用人上,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待遇、职称、职务等方面还面临不少歧视,比如,从劳动制度看,“技能型”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一般来说都比不上“学历型”人员。其次要深化办学方向和课程体系改革。职业教育的根本特色在于“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因此需要更好地打造学生适应就业需要的职业能力,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尤其要摒弃那种简单模仿普通高校的办学思路,改变“在黑板上种田”“在课本上开机器”现象,让职业教育发展更加“职业”、更有特色。
发展职业教育,从个体层面来讲,是让“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从国家层面来讲,是要为“两个百年”目标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从改变观念开始,从深化改革入手,我们一定能早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作者为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
甘南职教中心专业指导教师在稻田里给学生讲解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资料图片)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和甘南职教中心558名师生在甘南县开展调研。(资料图片)
甘南职教中心汽车专业学生在上实习课。(资料图片)
公办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如果导入民办教育的“基因”,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日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就进行了这样的尝试。一纸委托管理协议,将公办的甘南县职教中心和民办的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这两所办学层次不同、管理体制不同的学校连在了一起。
力不从心的县职教中心
有“中国向日葵之乡”美誉的甘南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级重点开发扶贫县。2012年,新一届县委书记梁光、县长李韬放上任后,把招商引资的目光锁定在实力雄厚、牵动力强的产业化龙头项目上。仅2013年一年,县里就拿下了14个大项目,其中超亿元的就有11个。
企业引来了,却碰到烦心事——没有技术工人。怎样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变成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一番思考和讨论后,梁光和李韬放形成共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突破人才瓶颈。”
成立于1997年的甘南县职业教育中心是县里唯一的职业学校。最近几年,学校面貌虽然有了很大改观,但面对县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强劲需求,职教中心还是显得力不从心。职教中心面积只有13万平方米,学生宿舍只能容纳200多人;学校实习实训设备短缺,学生上实训课必须分组轮流进行。
这几年,职教中心招生情况一直不好,在校生不到600人;学校的专业设置也主要是围绕打工转,县里急需的技能人才培养却是空白。学校有73名教职工,其中教师多、技师少,且老龄化严重,50岁以上的就占了一半,学历合格率不到30%。
这样的办学情况显然难以支撑起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整合更多的资源。如何整合?梁光和李韬放想到,能否先从政府购买职业教育入手,即政府从教育服务的“提供者”角色向“采购者”角色转变,变财政经费“养人”为“养事”,将职教中心从生产单位向经营单位转变,把教师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可是,谁能承担起教育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呢?齐齐哈尔市委书记韩冬炎向他们推荐了一个人——曹勇安。
“民办基因”的蓬勃活力
曹勇安是谁?在齐齐哈尔市,曹勇安的知名度不低于市委书记和市长,他所创办的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当地有着很高的美誉度。
要说委托管理,曹勇安可是个行家。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委托管理”的词,就是源于他在1998年2月受齐齐哈尔市政府委托管理8所公办学校(幼儿园)的试验。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前身黑龙江东亚大学,早在1993年12月25日,就与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签订了分离合同,成为一所企办转民办的学校。此后,曹勇安充分利用政策,大胆尝试,走入“自主办学、自担费用、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
1998年2月,东亚大学受齐齐哈尔市政府的委托,托管了8所濒临倒闭的企办学校。那个时候,国有企业急于甩“包袱”,而地方政府限于财力无能力接收,曹勇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组建了全国第一家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的民办教育集团——黑龙江东亚学团。
曹勇安办学为何牛?他告诉记者:“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公办靠觉悟、民办靠制度,民办如果办不出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就不掏人民币,学校就活不下去。”朴素的一句话,道出了“民办基因”在物竞天择中顽强存在的原因。
而如何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从根本上要靠教师发自内心地爱学生,但是,要让教师普遍达到这样的水准则很难。为此,曹勇安将教师的工资与学生和家长的评价以及班级学生数的增减挂钩,实行绩效工资,调动起教职工面向市场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过两年,8所被托管的学校就分别成为市、省和国家级的示范学校。在没有财政经费投入的情况下,教师不仅自己挣出了“饭钱”,还有余钱改善办学条件,10年共创收1.14亿元。
当梁光和李韬放找到曹勇安时,曹勇安先是有些诧异,而后欣然接下了托管甘南职教中心的任务。今年春节后,甘南县和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正式签订委托管理协议。
混合所有制下的职教蓝图
“我们绝对不是甩包袱。”李韬放告诉记者,在双方签订的协议中,县政府承诺:职教中心“学校名称、建制不变;人员身份不变;原投资渠道不变;办学经费只增不减”。曹勇安也郑重承诺:学院成立托管领导小组,选派管理团队,将管理模式、教育教学资源,以及国际国内业界的各方面资源与职教中心共享。托管期间产生的经济效益,用于职教中心的发展,由职教中心教职员工共享。“我们绝不从中获取一分钱利益。”曹勇安说。
托管后,县政府给予曹勇安充分信任,支持他选聘职教中心的法人,自主聘用和解聘学校人员,自主制定劳动用工制度和薪酬制度。不过,曹勇安并没有着急进行人员的调整,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到现有人员的观念转变、需求调研以及资源整合上。
协议签完没多久,曹勇安就办起了为期一周的现代职业教育培训班,从甘南县教育局的分管领导到职教中心的校长、教师,一个不落地全员参加。
从过去的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开展学历教育,到现在的为“三农”服务,培养现代职业农民,县职教中心的办学定位也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从对托管的认识迷茫到明朗,到现在的干劲十足,我们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充满着希望。”职教中心副校长朱晓强告诉记者。
培养现代职业农民,曹勇安结合两校情况,提出了“3+4”办学模式,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此特别成立了乡村学院,作为职教中心人才培养的接续。“这是现代职教体系在农村的探索: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中等、高等、本科职业教育有序衔接,职教、普教、继续教育相互沟通的教育体系。”这一办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职教中心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
两校办学资源的整合让职教中心的教职工看到了奔头。过去,只要春节刚过,职教中心的老师们就要下到各乡镇走家串户拉生源,而今年,职教中心招办主任李冰气定神闲,“托管后,两校校领导专门对职教中心的专业设置和招生工作进行了讨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把所属技工学校最火的三个定向专业(铁路服务、银行事务、航空服务)移交给我们来办,来增强我们的办学活力。”李冰告诉记者。
托管也让一线教师感觉收获颇多。教师宋亮告诉记者,经过培训,现在学校全体教师都在尝试着运用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分组参与式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教学改革,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有了显著改善。
“民办基因”的植入一点点地改变着职教中心的面貌。“3年达到在校生800人、年培训5000人次的办学规模。3年后向外输出管理模式、人才和课程,办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职业教育。”曹勇安立下了这样的军令状。
【专家点评】
多元产权激发公办职校活力
■刘亚荣
齐齐哈尔市破除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打破公私体制界限,只要是有利于地方公共事务发展,政府都一视同仁地提供财政、政策和管理服务。甘南县和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委托协议,就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一是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目前的混合制产权结构,不仅有效地保障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也保护了办学者合理合法的办学经营的资产收益,是一种多赢的产权格局。这为破解职业教育领域办学难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模式。
二是体现了政府开放的办学姿态,也充分说明服务市场经济主体发展的,有效的公共治理模式,确实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良治模式。
三是在目前学校的多元产权格局下,多方共同负责、良好治理的行为非常清晰,得以顺理成章地展开。混合治理结构下的学校,既可以保持民办高校特有的办学活力,一门心思面向市场开放办学;又可以保有社会传统的对公办机构人事的信任度,吸引有水平的人才加盟;还可以进一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是多元的产权关系格局,进一步打破公私界限,最大程度释放生产力,盘活教育资源。学校内部可以建立灵活的激励制度,带来公办学校所不具有的办学活力和效率;学校外部可以签署产权清晰的委托经营合同,对外输出学校的管理服务、教学服务和课程产品。(作者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校管理教研部主任)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