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职教中心专业指导教师在稻田里给学生讲解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资料图片)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和甘南职教中心558名师生在甘南县开展调研。(资料图片)
甘南职教中心汽车专业学生在上实习课。(资料图片)
公办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如果导入民办教育的“基因”,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日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就进行了这样的尝试。一纸委托管理协议,将公办的甘南县职教中心和民办的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这两所办学层次不同、管理体制不同的学校连在了一起。
力不从心的县职教中心
有“中国向日葵之乡”美誉的甘南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级重点开发扶贫县。2012年,新一届县委书记梁光、县长李韬放上任后,把招商引资的目光锁定在实力雄厚、牵动力强的产业化龙头项目上。仅2013年一年,县里就拿下了14个大项目,其中超亿元的就有11个。
企业引来了,却碰到烦心事——没有技术工人。怎样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变成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一番思考和讨论后,梁光和李韬放形成共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突破人才瓶颈。”
成立于1997年的甘南县职业教育中心是县里唯一的职业学校。最近几年,学校面貌虽然有了很大改观,但面对县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强劲需求,职教中心还是显得力不从心。职教中心面积只有13万平方米,学生宿舍只能容纳200多人;学校实习实训设备短缺,学生上实训课必须分组轮流进行。
这几年,职教中心招生情况一直不好,在校生不到600人;学校的专业设置也主要是围绕打工转,县里急需的技能人才培养却是空白。学校有73名教职工,其中教师多、技师少,且老龄化严重,50岁以上的就占了一半,学历合格率不到30%。
这样的办学情况显然难以支撑起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整合更多的资源。如何整合?梁光和李韬放想到,能否先从政府购买职业教育入手,即政府从教育服务的“提供者”角色向“采购者”角色转变,变财政经费“养人”为“养事”,将职教中心从生产单位向经营单位转变,把教师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可是,谁能承担起教育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呢?齐齐哈尔市委书记韩冬炎向他们推荐了一个人——曹勇安。
“民办基因”的蓬勃活力
曹勇安是谁?在齐齐哈尔市,曹勇安的知名度不低于市委书记和市长,他所创办的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当地有着很高的美誉度。
要说委托管理,曹勇安可是个行家。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委托管理”的词,就是源于他在1998年2月受齐齐哈尔市政府委托管理8所公办学校(幼儿园)的试验。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前身黑龙江东亚大学,早在1993年12月25日,就与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签订了分离合同,成为一所企办转民办的学校。此后,曹勇安充分利用政策,大胆尝试,走入“自主办学、自担费用、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
1998年2月,东亚大学受齐齐哈尔市政府的委托,托管了8所濒临倒闭的企办学校。那个时候,国有企业急于甩“包袱”,而地方政府限于财力无能力接收,曹勇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组建了全国第一家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的民办教育集团——黑龙江东亚学团。
曹勇安办学为何牛?他告诉记者:“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公办靠觉悟、民办靠制度,民办如果办不出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就不掏人民币,学校就活不下去。”朴素的一句话,道出了“民办基因”在物竞天择中顽强存在的原因。
而如何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从根本上要靠教师发自内心地爱学生,但是,要让教师普遍达到这样的水准则很难。为此,曹勇安将教师的工资与学生和家长的评价以及班级学生数的增减挂钩,实行绩效工资,调动起教职工面向市场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过两年,8所被托管的学校就分别成为市、省和国家级的示范学校。在没有财政经费投入的情况下,教师不仅自己挣出了“饭钱”,还有余钱改善办学条件,10年共创收1.14亿元。
当梁光和李韬放找到曹勇安时,曹勇安先是有些诧异,而后欣然接下了托管甘南职教中心的任务。今年春节后,甘南县和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正式签订委托管理协议。
混合所有制下的职教蓝图
“我们绝对不是甩包袱。”李韬放告诉记者,在双方签订的协议中,县政府承诺:职教中心“学校名称、建制不变;人员身份不变;原投资渠道不变;办学经费只增不减”。曹勇安也郑重承诺:学院成立托管领导小组,选派管理团队,将管理模式、教育教学资源,以及国际国内业界的各方面资源与职教中心共享。托管期间产生的经济效益,用于职教中心的发展,由职教中心教职员工共享。“我们绝不从中获取一分钱利益。”曹勇安说。
托管后,县政府给予曹勇安充分信任,支持他选聘职教中心的法人,自主聘用和解聘学校人员,自主制定劳动用工制度和薪酬制度。不过,曹勇安并没有着急进行人员的调整,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到现有人员的观念转变、需求调研以及资源整合上。
协议签完没多久,曹勇安就办起了为期一周的现代职业教育培训班,从甘南县教育局的分管领导到职教中心的校长、教师,一个不落地全员参加。
从过去的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开展学历教育,到现在的为“三农”服务,培养现代职业农民,县职教中心的办学定位也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从对托管的认识迷茫到明朗,到现在的干劲十足,我们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充满着希望。”职教中心副校长朱晓强告诉记者。
培养现代职业农民,曹勇安结合两校情况,提出了“3+4”办学模式,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此特别成立了乡村学院,作为职教中心人才培养的接续。“这是现代职教体系在农村的探索: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中等、高等、本科职业教育有序衔接,职教、普教、继续教育相互沟通的教育体系。”这一办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职教中心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
两校办学资源的整合让职教中心的教职工看到了奔头。过去,只要春节刚过,职教中心的老师们就要下到各乡镇走家串户拉生源,而今年,职教中心招办主任李冰气定神闲,“托管后,两校校领导专门对职教中心的专业设置和招生工作进行了讨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把所属技工学校最火的三个定向专业(铁路服务、银行事务、航空服务)移交给我们来办,来增强我们的办学活力。”李冰告诉记者。
托管也让一线教师感觉收获颇多。教师宋亮告诉记者,经过培训,现在学校全体教师都在尝试着运用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分组参与式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教学改革,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有了显著改善。
“民办基因”的植入一点点地改变着职教中心的面貌。“3年达到在校生800人、年培训5000人次的办学规模。3年后向外输出管理模式、人才和课程,办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职业教育。”曹勇安立下了这样的军令状。
【专家点评】
多元产权激发公办职校活力
■刘亚荣
齐齐哈尔市破除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打破公私体制界限,只要是有利于地方公共事务发展,政府都一视同仁地提供财政、政策和管理服务。甘南县和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委托协议,就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一是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目前的混合制产权结构,不仅有效地保障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也保护了办学者合理合法的办学经营的资产收益,是一种多赢的产权格局。这为破解职业教育领域办学难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模式。
二是体现了政府开放的办学姿态,也充分说明服务市场经济主体发展的,有效的公共治理模式,确实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良治模式。
三是在目前学校的多元产权格局下,多方共同负责、良好治理的行为非常清晰,得以顺理成章地展开。混合治理结构下的学校,既可以保持民办高校特有的办学活力,一门心思面向市场开放办学;又可以保有社会传统的对公办机构人事的信任度,吸引有水平的人才加盟;还可以进一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是多元的产权关系格局,进一步打破公私界限,最大程度释放生产力,盘活教育资源。学校内部可以建立灵活的激励制度,带来公办学校所不具有的办学活力和效率;学校外部可以签署产权清晰的委托经营合同,对外输出学校的管理服务、教学服务和课程产品。(作者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校管理教研部主任)
下一篇:各地财政大力支持职业教育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