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展开全部

    高职界现存三种素质教育观

  在高等职业教育界,存在着三种素质教育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高职素质教育就是除了专业课程之外的一般素质教育,具体既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等具体课程,还包括社会实践、专家讲座和参观考察等非正式课程。这样的观点,对于高职教育过分强调专业教育,忽视通识教育和学生一般素质的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会面临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教育是否属于素质教育?通过专业课程培养的良好工作习惯和道德判断,是不是素质教育?第二,要求高职学生在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等课程的知识水平达到普通高校,甚至研究型大学的学生水平,是否有可能?第三,高职教育既然是职业教育,过分强调非专业化的一般素质培养,职业性又从何体现?

  另一种观点认为,专业教育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专业素养,就是素质教育。有的高职院校就把高等数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和大学英语等课程下放到二级学院和系部,与具体专业结合起来。这样的观点,对于促进素质教育与专业相结合,体现高职素质教育的特征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也有几个问题值得深思:第一,专业素养是否能完全代替一般的素质?第二,单一的专业素养是否一定对个人身心的和谐发展和未来发展有益处的?

  还有一种观点把一般素质和专业素质全都囊括在一起,认为高职素质教育应当包含的内容有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身体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创业教育等等。表面上看似乎解决了一般素质和专业素质教育的对立问题。但在实践中,存在这样几个困难:第一,专业素质教育与一般素质教育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第二,不同个体,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上述各类素质教育的程度、范围和内容应该有所差别。第三,高职学制只有短短三年,能否顺利完成这些包罗万象的素质教育任务?

  理清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以上三种观点在当前高职素质教育中比较普遍,但是也暴露了对于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模糊。因此,理清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围绕着职业教育的特征,高职素质教育至少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和实践。

  一是基础素质教育。基础素质教育具有基础性和普遍性的特征。所谓基础性,是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所应掌握的最基本的素质,是个人组建家庭,走向社会的必备素质。所谓普遍性是从事任何职业的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学生从事任何职业的基础。

  二是专业素质教育。一方面,专业素质教育是指从事某项职业必须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和道德,并且在伴随着学习过程和技能掌握过程中形成的行为和习惯。另一方面,专业素质教育还包括对职业发展历史,职业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教育。这样的专业素质包含了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这些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是基本素质的具体化和拓展。专业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职业兴趣和工作激情,根据自己的技能和付出的劳动获取报酬,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实现,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

  三是发展素质教育。职业是个人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幸福人生的全部。职业素质教育一方面固然深化和强化了某些方面的素质,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单一的职业教育容易把学生的思维、习惯和价值判断局限于狭隘的职业领域之内,给个人身心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素质教育就要根据学生职业素质的特点,结合学生个性特征,加以补充和平衡。通过正式或者非正式素质教育课程,拓展学生职业之外相关兴趣和潜能的开发。如高职院校通过对于会计、文秘等职业学生开设瑜伽、太极拳和乒乓球等运动项目教学,使他们能够劳逸结合,身心和谐。通过对汽车维修、土木工程和园艺等职业人员开设书法、演讲与口才和影视欣赏等选修课程,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等等。

  我们坚持的基本理念是高职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要突出职业性的特征。但对于具体的环节和运作还需要在实践中完善,以深化对高职素质教育的认识和讨论,真实提高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童学敏 作者系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本报讯(记者 李见新)近日,河南省教育厅、省司法厅等八部门联合出台意见,自今年起,法制教育将列入该省高校、中小学教学计划,在校生法制教育还将被纳入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

    按照计划,小学阶段要重点开展法律启蒙教育,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权利的基本内容和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法规;初中阶段要让学生学习宪法的基本知识,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关内容;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要让学生形成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引导学生依法办事、依法维权;高等学校要开设法律选修课和法治讲座,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河南强调,要结合实际在中小学探索设立法制教育专职岗位,在中小学聘用1到2名法制教育专任或兼任教师,鼓励高校法律专业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鼓励其他教师参与法制教育。


 民办院校加快职教“产学研”步伐

精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河北传媒学院创办人翟志海


  随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新一批高校硕士学位办学点,河北传媒学院这所大学的名字显得格外抢眼。作为该学校背后母公司的精英集团,则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博士后培养的完整教育体系,给民办教育提供了新思路。近日,北京商报记者独家专访了精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河北传媒学院创办人翟志海。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了新一批高校硕士学位办学点。其中,已获得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的河北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翻译这两个硕士项目再获国务院批准。对民办教育而言,扩大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新领域。

  河北传媒学院经过14年的发展,从原来的一所高职高专,发展到今天的传媒类综合大学,并且成为全国首批具有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的民办院校之一,已经取得非常耀眼的成就。在发展过程中,该校将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为国家培养了2万多名社会应用型人才,他们在国内外的多个领域发光发热。在谈到河北传媒学院的发展历程时,翟志海认为,这一切既离不开改革开放后国家对民办教育的支持,也离不开精英集团在办学方面的精准化定位。

  随着今年上半年教育部对本科职业教育改革政策的落定,精英集团加快了“产学研”结合步伐。

  在翟志海看来,精英集团始终在响应教育部号召,将精英集团旗下河北传媒学院和另一所高校—北京演艺专修学院的人才培养始终定位在社会应用型人才。北京演艺专修学院充分利用优质的师资和社会实践优势,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河北传媒学院多年来开展“工作室”教学模式,打造集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于一身的新型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抓住媒体转型、媒介融合的有力时机,培养新媒体下的传媒应用型职业人才。

  据翟志海介绍,精英集团旗下除了高等教育以外,还包括K12教育、学前教育、社会培训等。在精英文化产业方面,已形成了动漫、影视和演出三大支柱,特别是在动漫产业方面,以河北传媒学院动画学院、中国动漫实训与考级中心、河北精英影视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动漫业务,正在向产教融合方面发展。精英集团由此衍生出来的原创研发、考级评定、动漫人才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及衍生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已成为中国民办院校效仿的榜样。

  “在是否借助资本力量的问题上,经过慎重的思考和评估,国家对民办教育没有财力上的支持,由民办教育按照企业化运作自负盈亏,如果想办一流的、有特色的民办教育,想在民办教育领域中名列前茅,必须借助资本的力量。”翟志海谈到。

  2009年,精英集团引入IDG资本2400万元投资,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加盟提供了诸多便利。但翟志海表示,资本化运作只是在集团层面进行,精英旗下的学校和教育机构依然是按照教育规律,除了兼顾教育属性外,还兼顾着公益属性。据了解,精英集团在公益方面的投入力度一直在持续加大,自1995年以来,在资助贫困学生方面投入近亿元。2013年,河北精英教育基金会成立,成为民办教育机构中为数不多的公益基金组织之一;2014年10月,以救助燕赵孤困女童为己任的精英博爱小学即将迎来第一批学生。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日前转发省教育厅、省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就积极推进教育扶贫工程提出《关于积极推进教育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从2015年起,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全免学费政策,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和建设项目向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倾斜。

    《意见》指出,甘肃省以58个片区县为主战场,统筹17个插花县区,把教育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优先任务,以提高人民群众基本文化素质和劳动者技术技能为重点,实施贫困地区乡镇幼儿园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示范性高中建设工程、贫困地区残疾学生就学保障工程、贫困地区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工程、高等教育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巩固提升工程、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等十大工程。

    支持贫困地区建设省市级示范幼儿园

    引导和鼓励在人口较集中的行政村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并通过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分园、小学附设学前班、建立巡回支教点、社会力量办园等形式向其他行政村延伸,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建设省市级示范幼儿园,引领当地学前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优先在移民安置区改扩建学校

    切实保障片区学校正常运转,对片区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补助资金,特别是加大地处高原或寒冷地区的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全力做好易地扶贫、生态移民、地质灾害等搬迁区教育项目和资金整合工作,科学规划和设置学校,优先在移民安置区改扩建学校,满足移民搬迁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

    高校要对符合录取要求的贫困地区残疾学生“零拒绝”

    支持城市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接收贫困地区残疾学生就学。鼓励支持省内高校对贫困地区高考成绩符合录取要求的残疾考生实行“零拒绝”。支持省内相关高等学校加强特殊教育专业建设。逐步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明年起全省中职教育实行全免学费政策

    从2015年起,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全免学费政策,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和建设项目向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倾斜;集中力量在全省建设15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每个市州重点建设2至3所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开展学历职业教育,支持和指导每个县区重点建设1所各具特色的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和1个就业训练中心,开展短期技能培训;从2014年起,每年组织6万名以上贫困家庭的“两后生”参加学制2至3年的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20万名以上青壮年劳动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30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理工大、交大每年分别定向招生3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

    按期完成甘南藏区247所幼儿园建设任务;在民族地区积极开展'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积极支持省内优质普通高中开办民族班并逐年扩大招生规模,2015年至2020年兰州城市学院、兰州文理学院每年分别为临夏州、甘南州定向招收培养100名本科学历学前教育师资,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每年分别为临夏州、甘南州定向招收培养30名工科类少数民族大学生。 


本报讯(刘立伟记者马晓丹)近日,国家教育部职成司副巡视员谢俐率调研组来到我市讷河,对讷河2013年承担的省部共建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工作进行调研。

调研组深入到讷河市职教中心学校实训基地、龙河镇校社合作现场,通过实地查看、听汇报、座谈的方式,全面了解讷河市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试点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了解,讷河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了五个三工程,通过积极发挥职教中心的龙头引领作用、乡镇职校的骨干带动作用以及村级技校的基础教育作用,建成城乡一体网络。同时,他们还着眼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构建优质人才培养平台。在拓展校校、校企、校社合作方面,讷河市坚持为“三农”服务、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办学宗旨,拓展渠道,丰富内涵,做到了培养培训到位、就业指导到位和跟踪服务到位,实现了职成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

检查中,调研组对讷河市职成教育改革试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讷河市作为首批入围国家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示范县,在统筹抓职成教育工作方面展现了亮点,体现出了抓职成教育就是抓经济、抓民生的工作理念。

调研组要求讷河市认真总结职成教育改革试点的经验做法,在职成教育改革中先试先行,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职成教育改革工作提供经验。


   “慕课”是近年来全球最火爆的一种线上学习方式,从2013年开始,我国许多高校也都相继开设了“慕课”课程。但据“2014年慕课学习者大调查”显示,近一年来,“慕课”的用户由13万增加至65万,但“辍学率”仍比较高,注册学生中,至少有一半不会出席,出席的学生中约有一半能最终完成课程。 

    由此可见,“慕课”的学习成效似乎并不如想象的那么乐观。其实,在“慕课”发源地美国,高辍学率也一直是“慕课”发展争议的焦点。据2013年发布的《“慕课”和开放教育:对高等教育的意义》白皮书显示,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三所大学“慕课”的辍学率高达85%-90%。具体到“慕课”平台,Udacity(在线大学)平台注册学生中只有10%左右的成功率,其中一门“程序入门”的课程,尽管有60000学生注册学习,但最后只有14%的通过率;而在Coursera(课程时代)平台学习“软件工程”的50000名学生中,只有7%完成了学习。在欧洲,“慕课”通过率最高的5个国家其实也并不高,比如希腊为13.6%,西班牙为13.1%,斯洛文尼亚为13.0%,德国为12.8%,捷克为10.1%。全球范围内,“慕课”获得证书的平均比率在4.3%。这和我国的调查相比,无论是辍学率,还是完成率或通过率,数据大体相仿。

    出现这种情况,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慕课”的价值及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毫无疑问,在全球化、信息化、学习型社会等时代背景下,“慕课”对知识的获得、教学方式的变革,对教育质量的提高,甚至对未来大学组织的管理都会发生深刻的影响。但是,面对如此高的辍学率,笔者以为,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坚信“慕课”代表了教育的未来方向。在信息化时代,尤其在大数据时代,作为一种大型网络开放课程,“慕课”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从2011年秋斯坦福大学教授赛巴斯汀·索恩新成立Udacity开始,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美国形成了三大“慕课”平台——Udacity、Coursera、edX(在线教育平台),三大课程提供商在互联网上提供免费的在线课程,短时间内有超过1000000人次的学习者加入“慕课”,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慕课”一时席卷全球,盛况空前,许多“慕课”平台建立起来。比如,英国开放大学联合建立的Futurelearn(未来学习),欧洲十一个国家联合推出的OpenupED(开发教育),我国清华大学推出的全球首个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等等。这些“慕课”平台的建立,都充分表明了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慕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作为一种大型的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集成概念,表现出很多的类型。大致来看,“慕课”可以分为cMOOCs和xMOOCs两种。第一种cMOOCs出现于2008年,主要基于关联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在网络学习中的联系、关联、建构等。尽管也运用技术手段,但是更侧重于参与者在学习中的交流和互动,先后出现了多种形式,统称为cMOOCs。第二种xMOOCs出现在2011年,主要基于行为主义教育理论,强调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媒介,通过教材和视频等开展在线教学。比如时下流行的Udacity、edX、Coursera等,都属于xMOOCs。甚至有国外学者认为,这种划分仍然过于简单了。比如有学者把“慕课”分为:转换型、创造性、系统性、同步性、适应性、团体型、联接式和微型MOOCs。由此可见,作为一种网络开发课程的统称,“慕课”并非局限于某一课程模式或教学方式,而且它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修正的过程。

    对“慕课”的发展要保持合理预期。且不说高辍学率,其实,就在“慕课”席卷全球的同时,美国就有批评者对“慕课”提出了质疑。2012年是美国“慕课”元年,非常滑稽的是,2013年在美国兴起了“反慕课”的思潮。根源就在于批评者认为目前流行的“慕课”课程实质上还是一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只不过是搬上了网络而已,教育教学方式未能从根本上发生变革。即便从方式上进行修正完善,但是如何监测“慕课”的教学质量,能否大范围地引进学分认证和互认,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设计。此外,“慕课”的免费模式如何为继?如果没有政府或慈善机构的资助,免费模式的实施,只会让更多的高校望而却步或者保持观望。而一旦企业资本投入,那么,“慕课”的课程质量如何保证,又会成为新的问题。

    总之,对于“慕课”的发展,既要看到它的存在价值和未来发展的空间,但同时也要正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我们需要保持必要的理性和合理的预期,不断研究、完善、丰富“慕课”课程体系和技术手段,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政策保障,如此,才能使其成为改善我国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方式。(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博士)

   王娜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今年年初,她与其他5个同学一起,在学校的实训基地农博园里承包了一块22亩的葡萄种植基地。6个同伴每天吃住都在这儿,从栽培到管理,再到销售,他们事事亲力亲为。王娜告诉记者:“葡萄成熟后,我们不仅销售给附近的超市、水果店以及散客,还进行‘线上销售’,把亲手栽培出来的葡萄卖给更多的人。”

  据江苏农林职院农学园艺系实训基地主任王全智介绍,学校采取“零投入、后结算”的模式,搭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平台。“学校先帮学生垫付每亩1000元的承包费,等到第一年葡萄收获后再向学生收取这部分费用,剩下的则由学生自负盈亏。”学校专门派了8位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专业教师为学生们提供指导,让他们在校期间就能完全掌握农作物的科学种植技术。王全智说:“这样一来,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就能上手,至少能缩短一年的适应期。”

  搭建像葡萄种植基地这样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平台,让学生将课本理论知识与现代农业生产过程无缝对接,是江苏农林职院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师生到田头、课堂移村口”这样的现象在该校并不少见。

  据江苏农林职院副院长简祖平介绍,学校目前已建成江苏农博园和江苏茶博园两大实训基地。两园核心区共4379亩,辐射区达1万多亩,形成园林工程、畜牧兽医等5个教学工厂和植物工厂化育苗、植物保护等6个实训中心,能够为学生提供1850个实训岗位,覆盖了学校所有的涉农专业。

  此外,江苏农林职院还积极向校外拓展实训平台,目前校外合作企业已发展到405家,其中与学校形成资产纽带的合作企业有6家,注入资金达1.18亿元。据统计,近6年来,江苏农林职院累计获得项目资金9400万元,建设了国家丘陵地区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国家梅山猪保种场等26个基地。


    职业教育与产业合作为什么会出现难以融合的现象,除了政策扶持滞后外,主要原因是校企双方停留在泛泛的谈服务产业、技能训练、人才培养层面,校企合作仅局限在学生实习、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等方面,互补性不强。只讲校企合作过于宽泛、无力着手,只讲工学结合、技能训练过于具体、难以承载,这些结合点不够到位、层次较低,企业不可能在校企合作中感受到职业教育对于产品开发的深远意义,校企没有找到围绕“产品实现”这个最基本的合作点、融合点。事实上,市场需求如今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不断革新,产品才是校企深度融合的纽带,以“产品实现”的过程包括新产品的不断开发为载体,是职业教育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的根本途径。

    围绕“产品实现”培养社会劳动结构中主体性人才

    健全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以产品为主线,更好地实现产业提升发展、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有效结合,才能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才能实现真正坚持以“质量、就业、服务”为导向。

    现代教育体系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二者都以思维能力及其人格生长为中心培养人才,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在培养载体上,学术型人才是以科学发现研究为载体进行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以“产品实现”的一系列活动为载体进行培养的。在解决问题上,普通教育围绕理论问题,实现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和革命;职业教育围绕产品的实现,解决经济社会特别是产业、企业及其产品、管理和服务的变革与提升。这里的产品既指各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实物产品、有形产品,也指各行业的无形产品和服务。

    人才的成长都是围绕问题实现的,载体有区别,规格有区别,培养体系也有区别。近几年,国家推动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职业教育高端人才培养的先行之举,工程院院士是职业教育的顶端人才。不能说爱迪生不如爱因斯坦,也不能说工程院院士不如科学院院士。应该说,一个国家的教育结构及其人才结构中要以职业教育及其人才为主体。目前来看,本科及以上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在学术型与技术型问题上缺乏明晰和整体的贯通,特别是本科以上的职业教育所占的份额严重不足,至少在认知分类上是这样的,不利于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培养。

    职业教育要担负起培养社会劳动结构中主体性人才的重任,必须要办出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色。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要紧紧围绕“产品实现”的各个环节办学。唯有如此,产教才能深度融合,在产品研发与使用中才能培养出高质量、能就业的职业人才,才能推动产业、企业更好地实现产品换代升级,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

    围绕“产品实现”达到职业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职业教育不是简单的技能教育,也不是简单的就业教育。职业人才仅有技术技能形不成产品,还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包括创新、敬业、诚信、纪律、协作等素质。这些素质的培养不是简单说教的结果,是在“产品实现”的过程中通过“理实一体化”、“做中学”等教学模式培养的。

    应该说完全有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能够自然而然地生长人格、发展心智、提高素质。“理实一体化”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教学模式,其关键是围绕“产品实现”这个目标,包括完整的项目和特定的任务,以做的过程为载体,相互讨论,共同确定方案,不断克服障碍,最后形成产品。从有效性上讲,整个做的过程完全是基于“产品实现”的工作任务系统化设计和实施的,将人的知情意全面调动起来,使人才的思维得到开发、意志力得到训练、正确的情感价值得到实现。“产品实现”的教学结果是既掌握了一系列技能,又从根本上培养了学生开发更好产品的能力和素养,培养了学生“能工作、会工作、工作好”的可持续发展素质,实现“人格为本培养产品实现型人才、创新为要开发产业引领型产品”的职业教育理念。

    企业需要适应岗位快、发展潜力大、创造效益高的人才,要求培养的人才不仅实践操作能力强,更要综合职业能力强。“产品实现”的教学要求学生针对不同产品环节主动思考、主动合作、主动探索、共同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合作等多种素质同步融合训练,促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如,学生在种子检验中的选验品种、机械制造中的磨锉零件、舞蹈歌唱中的民舞跳唱等有形和无形产品实现活动中,掌握一种技能技巧只是结果,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基于问题思考的过程中进行“选、锉、跳”,从而养成产品开发的思维、热爱不同民族的情意、调适性格兴趣的习惯,达到真正培养思维独立、性格健全、价值观正确的人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基于人才培养的这个目的,围绕产品开发实现校企校地合作,建立利益共同体,培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环境,优化和创新课堂和活动,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

    围绕“产品实现”进行衔接实现职业人才贯通培养

    一般来说,在职教体系中,专业研究生培养产品创意型职业人才,应用本科培养产品设计型职业人才,专科高职培养产品开发型职业人才,中职培养产品操作型、生产型、服务型职业人才,分别承担“产品实现”过程各个阶段的任务。在中高职衔接中,中职教学必须重视专业衔接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紧紧围绕产品的操作、生产和服务设置基础知识模块、专业素养模块、专业技能模块进行培养、考核、升学。同时,要根据专业的特点确定是否贯通和贯通的程度,有些专业如体育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事实上一直是按照特长生的方式在贯通;有些专业如传统烹饪等,不一定要贯通到硕士博士专业研究生。专科高职作为整个贯通的纽带,多年的探索已经形成基本的培养模式和初步的特色,目前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与品牌,加强产品开发,促进校企融合。

    中职和高职要在相应产业、相应层面的职业技能培训中进一步发挥好自身应有的职能。一项完整的职业技术培训,是针对一种产品形成的关键技能训练过程实施的,需要职业院校依据不同培训对象建立相应的培训体系。对目前常见的各种短期培训要进一步整合,提高培训效果。对未能考上专科、本科院校的高中毕业生,可以试点实行“免费培训券”制度,进行半年至一年的专项技能培训,考核后发放职业资格证书。

    “免费培训券”制度针对学习单项技术技能,由政府购买服务,免试入学,免费就读,培养单项操作技能人才。接受培训者从当地政府领取“免费培训券”,到相应的职业院校学习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从事专门岗位工作。财政部门凭各职业院校提供的“免费培训券”划拨培训经费。这样,既解决了普通劳动力上岗技能匮乏的问题,成本低,学用结合、学有所成,有利于产业发展中普通劳动者的技能素质提高,又解决了目前大学“泛大众化”,将不同兴趣特点的学生简单录取进入大学进行系统化教育,致使有的学生学习困难、学无所成、浪费资源,造成社会就业压力过大等问题。从长远看,培训是职业院校职能的“半壁江山”,是普通高中后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整体水平的基础工程,也是不能接受大学系统教育的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根本出路。(作者系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9月12日,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2014年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说,教学的内容设定不能以“就业”为唯一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及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自弃,不是育人。因为它严重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大学不能沦为职业培训所,读大学更是一个悟道的过程。

    杨玉良校长的一席话,注定让“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按捺不住。有人认为,应该尊重每个校长的办学理念,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不同,没必要完全统一;有人极力为高职的“就业”目标辩护,认为杨校长并不能理解现在的就业形势以及大学生毕业后所面临的生存压力;还有人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粗放必然导致粗俗,大学不妨勇于承认自己的“粗俗”……

    观点的多元、理念的差异皆因立场、角度、圈子、视野的不同。笔者以为,大学的确应该保有独特的精神追求,这种追求也需要与社会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甚至要引领社会,主动担当文化、精神塑造的重任,而杨玉良校长也确实是站在精英教育的立场出发。这种自信并不是盲目的,也不是对现实的认识不清,而是大学的内涵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由此形成对社会经济发展、对其自身铸就的文明、文化和服务功能的一种自知之明,或曰文化自觉。其实,国外的一流大学又何尝不是这样?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过,“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反观国内的高职院校,是不是已经具备了这种“文化自觉”?是不是拥有了文化立校的自信?尚且难说。这些年,社会对职业院校的主要诟病就是“重技能轻文化”,并且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下,出现了很多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究其原因,作为一种教育类型,高职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高职院校成立的时间也不过10余年,与一些已有百年发展历史的本科高校相比,高职对其自身的规律、特点仍然需要长时期的客观实践和理论探索,这种“先天性”不足不必闪烁其词,是高职必须正视的事实。

    其实,舆论对职业教育功利主义再怎样批判,也并不能扭转这种现实。常言道,先生存,后发展。文化的繁荣是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形成的,这需要历史的积淀,根本无法揠苗助长。当下,国内更多的高职院校尚且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些院校还正忙于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生存是其面临的最主要、最突出的问题,人才培养不免会忽视人文教育,“工具性”教育突出,学生仅仅被看作生产的手段,学校更像是个“加工厂”,不过是从事培养“人力”的职业培训所。必须承认,物质基础的薄弱往往是精神内涵、文化环境构建的牵绊和掣肘,拿文化的标准来要求这类学校未免有些奢望,出现功利化的办学倾向也在所难免。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素质的提升,是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实现,是达到自我与社会的和谐共处,最终归结为一个字,即“人”的发展。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人格得到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不可否认,在自我摸索式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由于经验的匮乏、条件的不充分、文化意识尚未觉醒,极有可能偏重学科教育、专业教育,过分的专门化和技能化,甚至以“就业”为唯一目的,进而忽视了高职教育“高等性”与“职业性”的均衡、协调发展。

    当然,在高职院校的队伍中,也存在着追求、境界和层次的差别。由于地域分布、办学主体、办学条件、办学历史、生源质量、依托的行业、企业背景大不相同,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办学层次、办学重心和发展的阶段、发展水平和服务功能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事实上,一些发达地区的国家示范性、骨干性高职院校,起步较早,声誉好,质量高,外加社会文化环境的开放和政府政策的自由自主,其内涵建设早已从规范办学向开放办学、深层次改革迈进,甚至朝着国际化和教育创新方面发展,已经凸显了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朝着文化育人的方向不断努力。

    须知,高职院校既不可盲目自大,也不必妄自菲薄,总是居于卑微、自我贬低的劣势心理。高职教育要实现“高等性”统领“职业性”,这需要“领头羊”效应,更取决于院校对自身的主观认识程度和努力水平,说白了,高职院校就是要有自知之明。总而言之,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最终将会演变为文化的竞争,唯有文化的发展才是真正的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笔者呼唤更多的高职院校出现这种“文化自觉”,向着一流的职业教育迈进。


    编者按

    新生开学第一天,985、211的一些著名高校,校长和书记的致辞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中国,高职院校学生数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校长和书记们的开学第一讲也同样值得关注。在组稿过程中,本版编辑室收到了8所国内知名高职院校掌门人发来的讲稿,这些讲话他们精心准备,发自内心且充满感情。

    与著名高校领导的讲稿不同,这些高职院校的掌门人更像是家长,言谈话语中更多细致深情的嘱托:成为技术技能的“土豪”、做成功的专业技术人才、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尊重生命……他们的话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高职院校的办学使命以及文化自觉的复苏,他们的讲话清新、实在、真诚,一样足以让台下的孩子们怦然心动。


    “我种下一颗种子,终于长出了果实,今天是个伟大日子。”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邓志良,在开学典礼上唱着时下最流行的《小苹果》,迎来了他心中的“小苹果”们。

    又是一年开学季,和本科高校的同学们一样,刚踏入职业院校校园的新生,校长书记们的开学致辞是他们的第一课。

    进入大学是一个全新开始 应该正确选择如何度过

    “从今天开始,没有人催促起床,没有人督促作业,甚至连缺课也可能没有人知道,与中学不同,你的生活、学习都将由自己做主。迎接和适应变化,是你到大学的第一课,这门课非常重要,它将为你开启学习掌握自己命运大门,这恐怕也是一门需要学习和探索一生的学问。”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大卫在新生入学大会上谈到,新生首先需要适应这种变化。

    这几乎是书记和院校长们共同的选择。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孙兴洋告诉新生:“同学们是抱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进入大学的,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学只是另一场旅途的起点,我们先要为自己找一个目标。方向比努力重要,不能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以创造出来。学习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高度。”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院长武来成殷切寄语新生。

    “相对于高中,大学的育人环境已经完全改变:你们离家远了,但是,离梦想更近了;你们上课不会固定在一个教室,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些课程;图书馆里为你们准备的书籍,可以让你们‘游览世界,上天入地’;实训室可以把你们的聪明才智切切实实地转化为技术技能、发明创造;社团活动会逐步拉近你们和社会的距离,为你们最终走入社会打好坚实基础。”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赵居礼希望新生们在学院接受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学会做人,学会洞悉自然、人生和社会,即使离开以后,也有“尚德躬行、笃学擅用”的校训伴随着他们。

    “大学3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更是一个长大成人的过程。这意味着你们承担起成长的责任,它不仅仅是对自己成长 发展的思考、选择和努力,并且还包含着对父母、家庭、希望和社会期待的回报。意味着你要为走向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还意味着要具备学习的能力。”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盛健这样向学生们说。

    为何众多书记、院校长共同选择了这一话题呢?从李大卫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窥得一二。

    “高考指挥棒是把双刃剑,在引导大家努力学习的同时,也把一些学生引向为考试而学、为升学而学的误区。假如,进了大学后就以为大功告成,于是失去目标、缺乏动机,那么,沉沦也就开始了。”

    李大卫认为,与中学生活的差异,“角色转换”卡壳现象尤需关注。对于刚刚脱离沉重的应试教育的同学们来说,基于“自觉”的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希望同学们能挣脱一切束缚,开始真正的学习和思考。

    “对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我是不是该满足于60分万岁?是不是该沉醉在‘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的《新陋室铭》中?我们要做‘学霸’,不要做‘学渣’。得过且过的‘屌丝’天天过着‘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悠闲生活,毕业后只能从事‘打酱油’的工作。而那些坚信‘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知识大餐的‘吃货’,技术技能的‘土豪’,实现了人生的‘逆袭’。3年以后,你应该确保收获独立的人格、同学的友情、实用的技能、母校的文凭,这是你走向成功的四拼图。”孙兴洋在和新生谈论大学期间的选择时,更多使用的是90后更加熟悉的网络语言。

    树立信心做阳光青年 过有滋有味的生活

    “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有些同学会感到无奈,会有一种失落感。许多同学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因为在座的很多同学或许是因为没有上本科线才来到我们学校就读,可能认为自己能力不行,担心在高职院校就读没有出路,于是内心深处埋藏着一种自卑的心理。”在开学典礼上,赵居礼推心置腹地和同学们谈起了心理问题。

    在每年对新生开展的心理普查中,赵居礼发现,75%的同学缺乏自信心,对未来缺乏目标。他郑重地告诉新生:“进我们学校的都是好学生,都是成功者,不是失败者,我们为有你们而感到高兴和自豪。请大家抬起头来,做阳光青年,走自己的路。所谓‘差生’是‘分数论英雄’的传统评价标准带来的一种偏见。人的一生不会也不可能全部用分数来衡量你的价值,因此,你们不是‘差生’。请同学们一定要摒弃这种心理,要树立起自信自强的信念。”

    “no zuo no die.”孙兴洋十分看重对学生们的疏导,“有滋有味的生活还需要我们学会尊重生命,要用乐观和豁达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坎坷和挫折。要保持阳光心理心态,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今天再大的事,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明年就是故事;今生再大的事,来世就是传说。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恰当的减压方法。”

    “同学们,我不想过多地说希望大家顺利,因为‘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李大卫的寄语朴实而深沉。“我祝愿你们能在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中,成功克服每一个困难。当你们遇到学业上的挫折,或者经济上的困难,或者心理上困惑时,一定不要灰心丧气,这些都是从年轻走向成熟的代价,是人生道路的必然。”

    赵居礼将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人,一定有可能比现实中的自己更伟大些,只是我们缺乏一种不懈努力的自信。”

    互联网时代学会独立思考 不迷信“大V”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曹毓刚把自己在新生开学典礼上讲话的题目定为《网络时代的大学学习与做人做事》。“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分白昼黑夜,考试时才全力以赴复习;上课时玩手机刷网页,专业学习一塌糊涂;无聊时传播谣言、浏览黄色网站,被按违法查处。有的大学上课要没收手机,有的大学要关闭校园的无线WIFI,有的甚至为了防止通宵上网要切断宿舍电源!”曹毓刚对此痛心疾首,他问道:“这是科技的无奈,还是人们自毁优势的悲哀?难道网络的发明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们如何认识这个时代?”

    在互联网的浪潮中,怎样让同学们正确地驾驭它,书记、院长们显然也在考虑这样的问题。

    “高度发达的智能信息服务,可以让你在虚拟世界中纵横驰骋,也可以使你沉迷于虚幻和虚荣,忘却现实世界的艰辛和应担当的家国责任;可以让你在转瞬之间,行万里路,知天下事,也可以使你充斥焦躁与不安,失去理性的独立与判断。”李大卫也谈到,“互联网使世界越来越小,也使信息变得纷繁复杂、混沌不清。我们看到太多的人,宁愿听信似是而非的传闻,也没有耐心等待真相浮现;宁愿用网上信息做快餐式的拼凑,也不愿宁心静气地理性思考。”社会需要更多的理性与冷静,而这正是同学们需要在大学期间学习和磨练的。

    “网络是工具,是技术进步的成果,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是看我们如何使用。”曹毓刚给同学们总结了网络时代学习的4个特点,包括学习方式的广泛性、学习内容的可选择性、学习呈现的多彩性以及学习模式的实时性、交互性。他希望同学们通过网络,坚持自主学习创造学习。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孙兴洋告诫新生用责任意识守住自己。“有了责任感,我们才有能力迎接来自学习和生活的挑战,有了责任感,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我们会不再盲从跟帖‘社病我药’,也不会再对毁三观的事件,袖手旁观地喊一嗓‘节操碎了一地’。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要迷信微博‘大V’们”。

    “信息技术是推进当今社会发展和文明进程的主要技术之一,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同学们也早就习惯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习惯了网购、QQ、微信,习惯了童鞋、粉丝、吐槽、稀饭等网络语言。”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邓志良鼓励新生“投入信息的怀抱,驰骋信息的海洋”。

    怀揣技能成长梦 做社会中坚力量

    “我们知道当你在志愿表第一栏写上‘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时,你和你的家庭是对它寄予多大的期待,给予了何等的信任。我们绝不能辜负这样的信任,我们也一定不会辜负这样的信任。”开学典礼上,盛健向新生作出了这样的承诺。

    除了热情洋溢的寄语希望以外,鼓励学生们立足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勇敢追求和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更是校长和书记们想说的。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书记李玉鸿在致辞中介绍了学院的历史,办学成就和办学特色。特别谈了如何依托技能实现梦想。他从中国梦,新疆人的梦想,农职院梦和学子梦4个梦想谈起。他说:“托起农牧民孩子美好明天”,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长为一名出色的职业技能人才,是我们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这是我们农职院老师为之奋斗的梦想。我们期望:让每一个孩子通过在学院的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靠双手拥有美好的明天,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出彩的人生。李玉鸿的讲话为他赢得了16次掌声,孩子们的心热了,称“为有些迷茫的自己指明了方向。”

    而邓志良开学典礼上的一番话语已经化作他的QQ签名:“大学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要使学生:就业有保障、升学有通道、创业有基础、发展有空间,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增值。”他同样看重学生们的职业技能,“你们毕业时能得到的能力有两个:一是专业的熏陶,是你将来谋生的资本;二是综合素质的提升,能助力你的事业成功。”这是他在开学典礼上承诺学生在校期间所能收获的。

    李大卫书记对新生们的勉励从批判“以为考上大学就算成功”开始。他说:“要知道,高考的考场上比试测验的仅仅是一部分课堂知识,充其量还附加了一点学习能力的检查。而对青年的全面评价,应当是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说一个青年算不算成才,要看他毕业后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对社会的实际贡献。”他说,“中德29年校史中,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功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众多不同岗位的优秀分子,他们真正称得上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中德每年也有些不求上进的学生惨遭淘汰。面对后悔的眼泪,书记院长和老师爱莫能助,因为国家有限的教育资源应该、也只能提供给全力以赴的学生。”


   新华网长沙9月19日电(记者李丹)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王扬南18日在第二届民盟教育论坛上表示,近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持续向好并保持较高水平,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超过90%,职业教育成为我国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

  “在加工制造、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信息服务、健康产业、星级酒店管理、营养服务、汽车服务等行业,七成以上的新增一线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王扬南说,“职业教育成为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升青年就业创业能力的关键举措。”

  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36万所,年招生1017万人,在校生2934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23万所,招生674.76万人,在校生1922.97万人,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5.06%、44%;高等职业院校1321所,招生318万人,在校生974万人,分别占高等教育的45.5%、39.45%。另有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5593万人。职业教育已具备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王扬南说,“十二五”以来,中央财政每年投入约150亿元,带动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以及社会投入,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成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骨干学校、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包括100所国家示范建设高等职业学校,100所国家骨干建设高等职业学校,1000所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等。在天津、广西、黑龙江、辽宁沈阳、山东潍坊、浙江宁波、安徽皖江城市带等地建立了10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

  他表示,今后教育部将从八个方面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包括制定实施配套法规政策;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职业院校精细化管理;推动各级政府落实职责;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届民盟教育论坛于17日至20日在湖南省株洲市举行。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的100多位代表围绕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的研究、关于推动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的研究、关于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人才培养的研究、关于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研究、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构建的研究等课题展开深入研讨,探索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对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四地州,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薄弱,一些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严重短缺,普遍缺乏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特别是少数民族“双语双师型”教师队伍不强。为改变这种局面,2013年5月,新疆启动自治区示范性职业院校对口帮扶南疆职业教育工作,安排17所自治区示范性职业院校对口帮扶南疆地区34所薄弱中职学校。一年来,示范性职业院校是如何帮扶薄弱学校的,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建立工作机制:为深入开展帮扶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我们对口帮扶的是泽普县职业高中和岳普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和告诉记者,“为了做好工作,学院党委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专门的实施方案,对每个阶段的工作都做了具体的安排。”

  根据受援学校的需要,克拉玛依职院选派了学院中层管理干部赴对口帮扶的两所学校工作。为了确保参加帮扶工作教师的待遇,学院在自治区补贴的基础上,为每位干部每月增加2000元津贴。

  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毛力提·满苏尔告诉记者,17所帮扶学校都非常重视帮扶工作,按照要求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坚持制定治本之策与解决当前紧迫问题相结合、采取新措施与落实现有政策相结合、帮扶学校优质资源与受援学校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在受援学校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制定了详细的帮扶方案和进度计划,帮扶学校已经帮助受援学校初步制定或完善了学校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开始落实各项具体工作。

  据了解,受援学校地方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高度关注帮扶工作,大力支持帮扶工作开展,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各受援学校也紧紧抓住机遇,向帮扶学校求计问策,积极主动配合做好各项工作,谋划学校发展。

  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管理干部和专业师资培训

  南疆四地州的34所薄弱中职学校,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十分短缺。

  据毛力提·满苏尔介绍,各帮扶学校根据各受援学校的专业布局情况,选派了理念先进、思路清晰、经验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干部和专业骨干教师到受援学校任职、挂职或支教,帮助受援学校转变职教理念,传授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与成果,完善教学管理,带动了受援学校管理水平和师资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先后组织专家7批25人次赴受援学校进行专业与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先后接收5批次共15名受援学校管理干部到学院学习考察;新疆职业大学选派干部赴受援学校挂职,帮助学校做好发展规划,帮助培训学校教师;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选派6名专业骨干教师分别到受援学校任职,帮助开展专业建设,指导专业课教学,承担教学任务,接收受援学校6名教师到学院进行学习,从学校管理到备课、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对11名受援学校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培训、指导和帮助。

  毛力提·满苏尔表示,下一步对口帮扶工作的重点,仍然是帮助受援学校分析研究当地的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方向,修改完善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落实具体建设任务。加强受援学校管理干部和师资队伍的培训,进一步转变受援学校的职教理念,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建立教学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互派交流机制,互派人员进行挂职和学习实践。

  紧贴当地实际:围绕产业发展开展重点专业和课程建设

  “南疆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职业教育必须紧贴当地实际,否则就会缺乏针对性、失去吸引力。”王和说,“针对受援学校所在地对焊接技术、电子电气应用与维修、建筑技术、汽车应用与维修等专业人才需求较大的实际,学院制定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方案,受到当地的欢迎。”

  毛力提·满苏尔告诉记者,各帮扶学校围绕自治区和南疆地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受援学校所在地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对受援学校专业建设进行了援建、指导和帮助,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专业、课程的共建机制,提高了受援学校专业和课程的建设水平。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帮助两所受援学校初步制定了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帮助受援学校申报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示范带动了受援学校各专业和课程的建设步伐;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受援学校重点建设的汽车专业普遍存在专业实训设备和专业教材相对匮乏的问题,精心选购了一批价值25万元的实训设备和专业教材赠送给受援学校,努力改善受援学校实训条件;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帮助受援学校对计划开设的16个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初步审定,提出了修改建议;阜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帮助受援学校制定了汽车应用与维修、建筑装潢、服装制作与营销等专业的教学标准、实训室建设方案及实训设备采购清单;新疆工业经济学校通过区域和行业的充分调研,帮助受援学校制定了酒店管理、景区服务以及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谈到下一步帮扶思路,毛力提·满苏尔表示,要切实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形成共建机制,每所帮扶学校要帮助受援学校建成2至3个与当地重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校级精品专业,建成3至5门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级精品课程,并积极申报自治区级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根据专业建设需求,帮扶学校要帮助受援学校制定符合实际的实训基地建设计划,最大限度地建设和利用好实训资源,提升受援学校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开展联合招生:通过合作办学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招生难,就业率低,辍学率高”是南疆地区职业学校普遍面临的问题。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学院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和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优势,与两所受援学校开展了联合办学;阜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采取“1+2”分段培养模式,以“订单”形式与受援学校联合招生,为和田地区培养200名技术工人,首批50人已于2013年秋季入学;新疆供销学校与受援学校以“1+2”分段培养模式,联合招收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90人;新疆林业学校与受援学校确定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民族民居专业为联合招生专业。

  据了解,帮扶学校依托优质资源,积极与受援学校开展合作办学联合招生,帮助受援学校加快培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一些学校在帮扶工作基础上又拓展了新的帮扶内容,如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第一产业职教园区喀什基地,选派专家与受援学校共同实施了两期喀什市浩罕乡15村现代养殖技术和疾病防疫培训项目;在莎车县塔尕尔其乡和英吾斯塘乡实施了两期贫困地区农牧民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技能提升培训项目,通过项目的组织实施,受援学校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从过去一年的工作进展情况来看,加强合作办学联合招生,是增强中职教育在当地家长和学生中吸引力的重要途径。毛力提·满苏尔表示,对口帮扶的8所高职院校要全部与受援学校开展中高职融通招生工作,双方要根据社会和企业用工需要和岗位要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改革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整体设计、统筹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系统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培养人才。另外的9所中职学校,要积极与受援学校开展合作办学联合招生,共同为南疆地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开学前夕,19岁的广西防城港姑娘陈小萍收到了两份录取通知书,一份是广西某教育学院的,一份是广西一所技工学校企业委培班的。一番犹豫后,陈小萍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舍弃上大学的机会而选择到中职就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陈小萍这样不以文凭高低来选择就读院校的学生并非个例。当毕业证的含金量不再是由文凭高低决定,那他们眼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呢?

    弃本科读中职成择校新现象

    毕业于防城港市高级中学的陈小萍,报读的是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金川委培班,这是由广西金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川公司”)委托学校定向培养的一个特殊班级。该班负责老师余惠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今年报到学生中,高考分数上三本线的有26人,上二本线的有3人,还有一名本科毕业生也来报名就读。自2011年学校开始与金川公司举办委培班以来,报读学员上二本三本线的人一届比一届多。

    余惠介绍说,金川委培班的起点是要求高中以上学历,高中生学两年,大学生学一年,通过考核就可以获得维修工中级工证或高级工证,有了技能级别进入企业后也可以获得相应等级的薪资。像今年还有一名大学毕业生前来报名,就是冲着校企合作、定向就业来的。

    在报名现场,记者注意到除了金川公司,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还与上汽通用五菱、柳工、中信大锰等多家企业举办委培班,在这些班的报名咨询台前围聚的学生和家长都格外多些。

    无独有偶。8月底,柳州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开学迎新时,办理入学手续的学生中也有不少考上三本线的学生,他们大都是奔着二职校“中高职联合办学”的招生指标去的。

    今年年初,柳州二职校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签约结成“高职+中职”合作办学共同体,推出了“1+3”学制和“2+3”学制,即:高中应届毕业生第一年就读二职校,后三年就读柳铁职院;初中应届毕业生头两年就读二职校,后三年就读柳铁职院。招生政策一经推出,300个联合招生名额就已基本招满。问及这些学生选读柳州二职校的原因,无一例外是将来“好就业”。

    据媒体报道,从2008年起,湖北省就开始出现大量考生过了三本最低控制线却报读中职的现象。到2013年,在总体生源数下降的情况下,湖北省仍有两万名高考考生“回炉”读中职。其中,有很多考生达到“三本线”,选择放弃三本院校或高职高专而改读中职。可见弃三本读中职并非个别人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成为很多人基于现实考虑后的择校新潮流。

    保障就业 学费减免 升学通畅 弃本科读中职的背后

    从常理来说,三本再不济也是本科,中职却只相当于高中文凭,为何这么多人放着本科不读读中职呢?

    家住防城港的蒋艺是一名体育特长生,今年高考他过了体育本科线,原本可以报读广西区内一所知名的独立学院,但每年1.3万元的学费让家境并不富裕的小蒋感到有些为难,而且毕业后就业出路也让他有些担心。后来他从朋友那了解到,读中职学校不仅免学费,而且在定向委培班就读就业有保障,学制只有两年,很快就可以毕业参加工作,为家里减轻了负担。经过权衡,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

    “选中职而放弃本科,不觉得遗憾吗?”

    “没办法,这个社会很现实,我读书也就是为了将来能找份工作。只有第一步先把工作找到,能养活自己,再想其他的。”蒋艺说,这是他自己的决定,家里人也都同意他的选择。

    柳州的高中毕业生小李则表示,他的父母都是铁路职工,他们觉得铁路行业工作稳定、待遇不错,希望他也能入读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将来能够顺利进入这个行业。而今年铁职院的对口单招竞争激烈,招生比例接近8∶1,因为没能通过对口单招,小李选择了柳州二职校“中高职联合办学”的方式“曲线救国”。

    除了定向培养、联合办学等新颖的办学方式在增强中职学校的吸引力外,近年来,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也在不断加大中职学校招生的筹码。

    从2007年国家建立健全中职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开始,到2012年已经出台了一整套完善的中职免费教育政策。按国家中职教育的奖助政策:公办中职学校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每生每年1500元助学金。

    “较之普通高校每年几千或上万元的费用,孩子几年中职读下来,可节约四五万元钱。”南宁一名学生家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此外,随着中职升本“直通车”的开通,特别是近几年各地实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3+2”模式中职直升高职、“3+4”模式中职直升本科等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出台,一些学业优秀的中职学生不用参加高考就可进入不错的本科院校。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对中职学校的认同度。

    在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校长助理孙杰利看来,中职学校灵活的学制也是让大家愿意用脚投票的关键。针对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制安排,初中起点的学3年,高中起点的学2年,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只要学习1年,就可以拿到技校毕业证和相应的技能证书了。

    “现在大家转变观念了,从文凭导向转变为就业导向了。”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副校长关国爱谈到新近发生的变化,深有体会。他认识一名学生,通过3年中职学习拿到了中级技能证书,毕业后去了上汽通用五菱,一个月能拿四五千元,而同村有的同学读完4年大学却找不到工作,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就会告诉大家,就业质量比文凭更重要。


    新华网长沙9月19日电(记者李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但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六大顽疾”亟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第二届民盟教育论坛18日在湖南省株洲市开幕。教育部和全国30个省区市的100多位盟员专家学者就“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快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主题开展研讨。

  记者从论坛上获悉,目前,全国共有1.2万所中职学校、1200多所高职学校,年招生总规模近1100万人,在校生近3100万人,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改善了劳动力结构,拓展了服务领域,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

  与会专家表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难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一是重普教、轻职教;二是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资源难以整合;三是办学资源有限,教育经费紧张;四是教师队伍缺编严重,结构不合理;五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缺少动力与活力;六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沟通不畅。

  “人文素养教育是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职业教育也需要培养具有认真、诚信、敬业、职业精神的人。”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表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要符合现实需求,同时必须为就业者提供再教育机会。”

  与会专家建议,当前我国需要突出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改革管理体制,完善办学机制;深化产教融和、校企合作,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多样选择、多路径的成才机会,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912,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与海南师范大学共同承担的海南省职业教育立交桥项目“高职与普通本科4+0联合培养电子商务专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项目开学典礼在海职院第一会议室隆重举行。海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梁广、学生处处长杨海、信息学院院长吴丽华;海职院董事会副董事长吴淦国、代校长王安兴、党委书记王承庆、副校长梁栋,教务处、学生处、商学院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有关老师及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班201458名同学参加了开学典礼。

    会上,梁栋副校长向同学们说明了本试点项目对推动国家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海职院办好试点项目专业的良好基础条件与决心;海南师范大学梁广处长向同学们介绍了海师大的基本情况、选择此项目的原因以及合作双方在项目前期已开展的工作、今后的安排等,并对两校合作将试点项目专业本科班的同学们培养成能持毕业证、学位证、职业资格证三证毕业的合格电子商务人才、取得项目成功表示了极大的信心。

    王安兴代校长代表学校感谢省教育厅和海师大对海职院的支持和信任,对选择报读这一专业的同学们提出了要求,希望大家树立信心、坚定选择,全面发展,争做全体海职学生的榜样。

    吴淦国副董事长代表学校董事会对海师大与海职院合作,共同承办此试点项目专业提出了美好愿望,并对全体同学在未来四年的学习中提出了希望: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


   新华网长沙9月19日电(记者李丹)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王扬南18日在第二届民盟教育论坛上表示,近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持续向好并保持较高水平,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超过90%,职业教育成为我国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

  “在加工制造、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信息服务、健康产业、星级酒店管理、营养服务、汽车服务等行业,七成以上的新增一线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王扬南说,“职业教育成为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升青年就业创业能力的关键举措。”

  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36万所,年招生1017万人,在校生2934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23万所,招生674.76万人,在校生1922.97万人,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5.06%、44%;高等职业院校1321所,招生318万人,在校生974万人,分别占高等教育的45.5%、39.45%。另有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5593万人。职业教育已具备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王扬南说,“十二五”以来,中央财政每年投入约150亿元,带动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以及社会投入,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成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骨干学校、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包括100所国家示范建设高等职业学校,100所国家骨干建设高等职业学校,1000所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等。在天津、广西、黑龙江、辽宁沈阳、山东潍坊、浙江宁波、安徽皖江城市带等地建立了10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

  他表示,今后教育部将从八个方面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包括制定实施配套法规政策;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职业院校精细化管理;推动各级政府落实职责;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届民盟教育论坛于17日至20日在湖南省株洲市举行。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的100多位代表围绕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的研究、关于推动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的研究、关于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人才培养的研究、关于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研究、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构建的研究等课题展开深入研讨,探索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对策。


    915日,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金工实习在青岛黄海学院实训中心开班。本次实习中国海洋大学共组织了机械、船舶、自动化、工业设计、电子工程五个专业372名学生参加,他们将在青岛黄海学院实训中心分别进行15天和6天的金工实习。这是中国海洋大学第二次组织学生到我校实训中心金工实习。

    青岛黄海学院实践教学部主任表示,中国海洋大学金工实习课程教学能够第二次选择在黄海学院进行,是对我校教学工作以及实训设备配套的认可,希望双方通过这次实习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他要求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要树立安全高于一切的意识,严格遵守实习规章制度,珍惜实习机会,以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增添美好的回忆;要求教师们要精心安排好实习教学课程,认真施教,使学生学有所得。

    青岛黄海学院实训中心建于2006年,该中心建有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焊接技术实训基地、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电子电工技术实训基地、钳工技术实训基地、机械加工技术实训基地共6大基地,基地设备投资近4000万元,是青岛西海岸规模较大的实训中心。



    本报北京9月18日讯(记者 宗河)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寻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教育部日前决定全面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根据该计划,我国将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

    找问题:瞄准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方向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有高质量的教师教育,才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但也存在着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近日印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旨在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抓手,推动师范院校深化教师培养机制、课程、教学、师资、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努力培养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分类别:不同类别教师不同培养模式

    《意见》特别提出,根据中学、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和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特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将分类推进卓越中学、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模式改革:

    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重点探索本科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连续培养的一体化模式;卓越小学教师培养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重点探索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培养体系;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重点建立健全高校与行业企业、中等职业学校的协同培养机制,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重点探索师范院校与医学院校联合培养机制、特殊教育知识技能与学科教育教学融合培养机制。

    抓选拔:好教师从遴选“好苗子”入手

    怎样才能选拔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进入教师培养行列,是近年来各地各校教师教育改革努力寻求的一个突破口。《意见》明确提出,各地各校要通过自主招生、入校后二次选拔、设立面试环节等多样化的方式,遴选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攻读师范专业。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提高自主招生计划中招收师范生的比例。加大入校后二次选拔力度,根据本校特点自行组织测试选拔。设立面试环节,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倾向和从教潜质。

    《意见》同时提出,要建立完善师范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引导师范生到基层特别是农村中小学任教。

    重实践:师范生教育实践不少于1个学期

    近年来,一些师范院校不关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关起门来办师范教育,培养出来的师范生与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意见》要求,师范生培养要走出高校这个“象牙塔”,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资源、教学团队、实践基地、教学研究及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协同。同时,高校应准确把握并及时研究分析师范毕业生就业状况和供需情况,不断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大力增强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教师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过去教育实习时间大多不到8周,远远达不到培养合格教师的要求。对此,《意见》强调,师范院校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打破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老三门”的课程结构体系,开设模块化、选择性和实践性的教师教育课程,注重在课程中充分融入优秀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要通过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和教育实践经费保障机制、实施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双导师制”、建立标准化的教育实践规范等举措,切实落实师范生到中小学教育实践不少于1个学期制度,提高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的质量。

    此外,《意见》还强调,要推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师范生学习方式,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

    强队伍:建专兼职结合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共同体

    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必须对症下药,在队伍建设方面“做文章”。《意见》明确要求,建立高校和中小学教师专兼职结合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共同体,高校整合优化教师资源,聘请中小学、教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优秀教育工作者、高技能人才到高校担任兼职教师,从事卓越教师培养工作。同时,鼓励高校与中小学、教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探索“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教师发展新机制,并对高校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提出深入中小学等兼职任教、挂职实践每5年不少于1年的要求。计划实施高校要在岗位职数、评聘条件等方面专门制定相关政策,为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的职务(职称)晋升创造条件。


    近日,在咸阳市启动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工作的背景下,为了做好咸阳市商务志的编纂工作,咸阳市商务局委托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对商务局相关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类、编撰并形成30多万字的《咸阳市商务志(1991-2010)》。日前,陕西工院与咸阳市商务局已正式签署了《咸阳市商务志(1991-2010)编纂与研究》横向科研项目合同书。  

    据悉,该项目由工商管理学院韩文飞副教授主持,项目组成员以文秘教研室教师为主,并挑选部分学生参与了资料的收集工作。此次项目合作,是工商管理学院继上半年完成咸阳高新区管委会委托的《咸阳高新区工业经济情况调查研究》课题后,承接的又一横向课题,也是工商学院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进行科技服务社会的重要举措。  

    暑假期间,项目组依据编写大纲,对商务志断限期内的所有档案进行了选择、归集和电子化工作,已形成200余万字的编纂资料,为开展编写工作打下基础。目前,课题已进入编撰阶段,预计将于2015年9月完成终审稿。  

横向科研项目合同书

项目组成员在进行资料采集


四川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量化目标

  四川新闻网成都9月19日讯(记者 陈淋)今日下午,四川省职业教育发展大会将召开。根据省教育厅等6部门近日发布的《四川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四川省将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相互衔接沟通的培养体系,并拓宽贯通培养通道,力争用3年时间,引导200个本科专业(群)、50个二级本科院系、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开展转型发展试点。2017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四川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贯通中职—高职—本科教育 逐年提高招生比例

  根据《规划》,四川将逐年提高专科高等职业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

  并扩宽贯通培养通道。推动中职—高职—本科教育贯通,加快形成中高职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通道。扩大“5年一贯制”(初中毕业+5年专科)、“3+2”(3年中职+2年专科)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其中“五年一贯制”高职主要举办工业产业技术类专业和学前教育、护理、健康服务、社区服务等特殊领域专业。

  同时开展高职院校、企业、中职院校三位一体的五年制综合改革试点。逐步建立职业预备教育制度。探索集团化背景下开展中职本科衔接“3+4”和高职本科衔接“3+2”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质推进中职—高职—本科的“立交桥”建设。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

  力争3年引导200个本科专业(群)转型试点

  针对备受关注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上,《规划》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引导200个本科专业(群)、50个二级本科院系、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到2020年,初步形成应用技术类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和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开展本科职业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继续开展本科高校与示范性高职院校、企业合作,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位一体、共同培养”模式,三方联合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鼓励地方属高水平大学设立二级应用技术学院,实施本科职业教育,并与专业硕士相衔接。

  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同时招收在职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专业硕士招收具有本科学历、两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的技术工人,实现专业硕士职业人才的系统培养。

  据悉,接下来四川省将发展本科层次及以上职业教育,拓宽职业院校毕业生升入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通道。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在确有需要的职业领域,试行中职、专科、本科贯通培养。

  改革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探索“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等招考办法

  《规定》指出,四川将建立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考试招生制度。根据国家和四川省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将加快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分类招考及选拔机制,重点探索“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

  并完善中高职贯通的考试招生办法。扩大学校招生自主权,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实行不同的选拔方式。扩大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学校对口单独招生规模,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高职院校考核录取办法,高职招生增量指标主要招收中职优秀生源。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