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瑞士制造”,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种精密的仪器和手表。事实上,瑞士的服务业也因其优质的形象而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近日,央视播出了2014瑞士技能展的,使我们对于“瑞士制造”背后的职业教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一年一度的瑞士技能展示全球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展,展现瑞士学徒制的成果,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瑞士职业教育对于本国综合竞争力和经济的推动。其中不仅包括像酒店服务等,还包括木工、铺路工等许多基建项目。瑞士是一个失业率极低的国家,据统计只有欧盟的三分之一,90%至95%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就业。
瑞士人对于职业教育一点也不排斥,有些人虽然可以进入大学深造,但为了获得一门技艺,会进入高职学院先去学习。瑞士的有关部门,会根据劳动力市场对职业资格的要求和岗位空缺情况,决定职业教育和培训招生计划。
瑞士在职业教育中的经验,对于我国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特别是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困扰高等教育的重要因素情况下,如何利用职业教育的优势来增加就业率,瑞士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瑞士职业教育给我们的另外一个启示,就是要给予职业教育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或者是因为成绩不好而去职业学校。实施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有技术、有能力,就一定能在社会上得到尊重。
本报讯日前,宿迁经贸高职分别被省教育厅、宿迁市人民政府、宿迁市教育局授予“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技能大赛银牌奖”、“市直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校长、党委副书记刘宗宝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近年来,宿迁经贸高职理念探索与教育实践并重,形成了“志向远大、意志坚强”的“弘毅”精神理念体系、“追求需求,为生活而学习”的办学目标理念体系、“五子登科”的发展理念体系,顺利完成学校顶层设计,形成了“弘毅教育”、“技艺双修”、“以师为本”的三大特色,办学成绩突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同。
技能成绩突出。陈祥林老师、王刘同学相继摘取省技能大赛一等奖桂冠。2014年,李苏杭同学荣获全国技能大赛银奖。2014年江苏省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学校选送的项目全部获奖,获奖项目数列全省参赛学校之冠。文明风采大赛中,学校荣获全国和省“优秀组织奖”,总成绩及获奖总数全市第一。
艺体项目光彩夺目。学校特色项目啦啦操在葛大洲老师的带领下多次荣获全国冠军,成功走出国门,2012年在美国世锦赛上荣获职业学校最好成绩。2014年8月,顺利完成南京青奥会多个项目的参演任务,受到组委会的好评。
升学就业成绩突出。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2014年,40余名同学通过“专转本”、“专接本”等途径考取本科院校。
中午看央视的《新闻30分》节目,其中有一条来自瑞士的新闻引起了我的兴趣。以前知道德国的职业教育很发达,现在知道瑞士也是一样。在这个以制造世界顶尖手表而著称的山地小国,那些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学生们,70%会选择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当一名他们称之为“学徒”的职业技术学生。“学徒”们学到一门实用的手艺之后,有的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有的则对某一领域产生兴趣,进而又去投考高中、大学预科或者直接考大学,对该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也就是说,它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高等教育是完全打通的。新闻当中还特意采访到了一位名叫大卫的学生,他本已经考上了一所大学,但出于多种原因,又进入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当起了“学徒”,理由是“不知道大学那些课程有什么用,倒不如先当学徒学一门手艺。”
我们知道,德国、瑞士都是高端制造业王国,在欧洲普遍遭遇经济衰退的今天,这两个国家的境况是相对最好的,原因都是由于有强劲的实体经济做支撑。德国的制造业产品,大到汽车、坦克,小到电风扇和剃须刀,无不以质量过硬、皮实耐用而使消费者有口皆碑;瑞士更是以手表这种消耗原材料和能源极少而利润极高的产品而成为钟表王国,加上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使这个山地最多、地理条件最差的欧洲国家,成为全世界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它们为什么能这样?许多人经过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因为他们的工人好”。而他们的工人为什么好?原因就在于极其发达的职业技术教育。
这种职业技术教育,对青年工人的培养,几乎称得上是“订单式”的,职业技术学校与用人企业之间有密切而直接的联系,有的合作时间超过了百年以上!初中毕业的孩子们一旦进入职业技术学校,他将来的就业去向、实习单位等等就已经定下了十之八九。这样一来,孩子们在职业技术学校中不仅学到了技术,而且有企业的文化精神、价值理念、行为习惯等等一系列属于“软件”的东西。学员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便天然有着一种对企业发自内心的忠诚。由于忠诚度高,所以员工跳槽之类的事情也比较少,更有利于企业精神的传承。
孩子们一旦当上了“学徒”,是不是就意味着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呢?完全不是这样。恰恰相反,有些“学徒”在学手艺的过程中,或者是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深深感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其中一部分人就产生了强烈的深造欲望。抱着这样的动机,带着问题去大学里学习,那学习的主动性和效果,当然就远不是我们现在常见到的那些“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所谓大学生们可以比拟的。现在几乎所有的大学老师,都在为一个问题而头痛:学生们的求知欲都去哪了?广泛流传的一篇网文《大学生,你不失业谁失业?》就是对这个问题的一次集中吐槽。根本的解决之道在哪?就是两个字:实践。只有经历过职场摔打的学生,才会真正地对学习知识如饥似渴。延安抗大为什么出人才?因为学员都是从战场上来的,都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刚恢复高考时的学生为什么用功?因为在工厂和农村的生活使他们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我国对职业教育事业也有着极具战略眼光的规划。今年5月初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以说抓住了问题了关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要互相打通,“学徒”可以上大学,大学生也可以去当“学徒”,这真的是职业教育的王道,也是解决当今高等教育面临之窘境的一剂良方。
根据校企合作协议,重庆传媒职业学院与华龙网将合作办学,共同培养新型传媒人以及共同合作新技术。在接下来的合作中,华龙网将推荐企业的技术骨干承担部分教学任务,积极为学生下企业实践创造条件,让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的需求。双方也将在校园信息化建设(智慧校园)、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节能环保领域开展成果转化合作。
协议签订前校企双方分别就各自的发展概况作了介绍,并对合作的具体事宜进行了友好磋商,并一致认为将重庆传媒职业学院的实训室“手机电视台”做大做强为当前首要问题。
重庆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石美珊说道,力争用2年时间,将“重庆传媒职业学院手机网络电视台”建设成重庆传媒职业学院新媒体研究领域的支撑性前沿板块,同时也面向业界、学界的示范、展示窗口和交流、转化平台。
南方日报讯 (记者/雷雨)“高考改革只能解决局部问题,希望全社会关注高考以外的问题。”知名学者、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广州出席“TFO宁静致远”学术讲座时如此表示。谈及社会高度关注的高考改革,葛剑雄认为,一年两考仍然不能解决学生考试压力过大问题,根本之策是进行整体配套,实行职教分流,让除了上大学之外的学生也有很好的出路。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作为改革试点省份的上海、浙江也相继公布高考改革方案。在全国两会上,葛剑雄素以敢言直言著称,被称为教育界的“葛大炮”。葛剑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教育问题,他对高考改革乐见其成,但他表示不能寄予太大的期望,“对新方案不能盲目乐观,不要认为高考方案能整体上解决所有问题”。
“高考改革本身能解决的问题有限,它最多能解决40%学生的问题,上不了大学的怎么办?”葛剑雄说,《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教育是关注所有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希望全社会关注高考以外的问题,比如高校定位问题、诚信机制建设、全社会的目标与我国教育方针是否一致等。
葛剑雄认为,即便在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把上大学作为唯一的目标,高等教育实行多元分类发展,职业教育的学生并非是“矮人一等”。针对当前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合理的解决之策是实行职教分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即使不上大学的孩子也有很好的出路,“如果读职校的学生也有很高的薪水和社会地位,和考上大学的差别不大,家长选择时自然会从实际出发”。
不过,葛剑雄指出,要解决我国职业教育长期以来“矮人一等”的社会心态,除了从观念上大力宣扬外,也要切实推进社会分配制度改革,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本报讯 (记者 王恬)9月23日,全国人大调研组赴黔调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座谈会在贵阳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恒,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刘德培,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出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忠良主持。
全国人大调研组此行来贵州主要围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座谈会上,调研组一行听取了省政府和贵阳市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并与省有关部门及贵阳市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了解当前我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的基本情况、主要经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对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设想和建议。
调研组对我省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近年来,贵州各级各层面高度重视和关注职业教育,不断加大投入,职业教育发展有成效、有亮点,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逐步增强。贵州职业教育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力资源需求,在教育园区建设等方面有许多创新做法,值得认真总结。同时,他们称,对在座谈中收集到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将进行认真研究梳理,为下一步修改《职业教育法》提供素材。
在黔期间,调研组一行还将深入黔东南州、毕节市等地进行调研考察。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科学谋划、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强化措施,积极促进职教事业快速发展。截止2013年,全省有中等职业学校507所。10年来,我省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205.9万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近800万人,实现培训后就业480余万人,高职毕业生已经成为推动我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生力军,其中大部分已经成为企业建设生产服务一线的骨干力量。
“十二五”以来,我省把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列为全省教育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实训基地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大幅提升。结合我省大农业的经济特点,我省始终重视不断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创新服务“三农”培训模式,大力推进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围绕落实国家、省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我省共设计了22个重大项目、其中有8个职业教育项目。努力探索构建以招生改革为突破口、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院校办学机制不断完善。
调研组对我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我省的职业教育发展坚持改革创新,突破发展瓶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积极探索办学模式改革中,形成了集团化办学等灵活多样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有的还体现出了黑龙江的地方特色。在谋划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的主要思路上,意识超前,工作目标切实可行,具有因地制宜的可操作性。调研组表示将进一步总结龙江经验,为下一步修改《职业教育法》提供素材。
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和省编办的有关负责同志汇报了职业教育发展相关情况,并就我省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性障碍、职教资源总量匮乏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在我省调研期间,调研组还将分别召开企业和职业教育学校座谈会,并深入齐齐哈尔等地,就政府在推进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在职业教育法修订中规范职业院校等主体的权力、义务等方面听取意见和建议。
2014年9月19日德国BBW教育集团与苏州高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9月19日,德国BBW教育集团与苏州高新区战略合作、德国BBW教育集团与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共建中德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签约仪式在苏州高新区举行,将为高新区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德国标准的高技能职业技术工人,促进全区产业转型升级。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浦荣皋,区领导薛伟良出席仪式。
据介绍,中德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初期开设机电和数控2个专业,已于今年9月1日正式开班。德国BBW教育集团将与苏州高新区全面合作,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引入高新区,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平台,有利于缓解高新区制造业高级技工难求的现状。2-3年内在高新区成立苏州BBW技术学院,目标每年培养1000-2000名德国标准的高技能职业技术工人。同时德国BBW教育集团在高新区设立其中国区总部,用于协调及管理其在中国所有的项目。
德国BBW教育集团是柏林及布兰登堡州最大的、德国第二大的职业教育机构,在德国柏林及布兰登堡州拥有25所职业学校及多家学习型工厂、1所职业教育学院以及1所柏林和布兰登堡州最大的私立大学,拥有近700位教师。其业务范围包含职业培训到学历教育,涉及各类专业。德国BBW教育集团为德国柏林及布兰登堡州企业联合会下属的教育集团,为该地区超过1800家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
航海专业学生进行航行模拟操作训练。
教师在“学府号”散货船上指导学生实习。
学校为企业“订单”培养的学生,在国外接受训练并展开企业文化教育。
航海技术专业,是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的王牌专业。服务于国家海洋产业发展,职业的国际化面向,让这个专业大受欢迎。而与世界和国内知名企业“订单”办学、招生与就业双向畅通更增加了这个专业的吸引力。
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意味着我国航海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将持续高速度增长。而蓬勃发展的中国航海业市场、持续的国际远洋运输市场,更打开了对航海专业人才的“胃口”。
近几年来,每年都有上百家企业来海运职院招聘,更有世界著名企业来争夺未来的“职场精英”。仅今年,面向全校500多名涉海专业毕业生,这些企业一次就提供了近600个就业岗位!几年来,已有上千名航海专业优秀毕业生被推荐就业于意大利、英国、新加坡、日本等境外国际企业和香港、台湾等境内著名企业。
“学校开办的航海类、轮机类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和过万的月收入是吸引我们报考的原因之一”“毕业后能到新加坡、意大利、美国和香港等国家与地区工作,很吸引我。”在校大学生苏涛、杨洋以及已在意大利歌诗达公司工作的沈飞杰、陈瑶和新加坡丽星邮轮公司工作的梁颖同学等道出了所有在校学生的心声,“虽然我们高考成绩的起点比本科院校的低,但只要努力,我们毕业后的前景一点也不比他们差。”
9月19日下午,平阴县职教中心全体教师齐聚报告厅,现场聆听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余祖光先生的专题报告会。济南市教育局、职成教处分管领导和市直部分职业学校领导也来到现场参加报告会。
余祖光所长有着诸多的社会兼职和头衔,全部聚焦于职业教育研究,他的研究成果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宽厚的探索实践作为基础。他的报告全面深刻地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职业教育的论述,系统科学地分析了近期一系列政策方针的理念与实践,高屋建瓴,内涵丰富。余所长特别指出,职业教育要发展,产业文化育人是必须强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是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五个对接的最根本的东西,也是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的关键。
校长马扶祥对此深有感触:“作为首批国家示范学校,职教中心已经迈开了后示范建设的新步伐。但面对新形势,又有许多亟待解决的困惑。今天余所长现场给我们解惑、支招,让我们明白了从哪些方面完成先行先试的任务,怎样发挥示范校的引领辐射作用,我们对深入推进后示范建设,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贡献的信心更足了!”
株洲晚报9月23日讯(记者 夏柯)9月12日,全省首家宝马集团best培训基地落户株洲。从岳阳赶来的胡涛,几经选拔,最终如愿进入了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宝马班”。开班仪式上,他从副市长毛朝晖手中,接过了身份象征的“宝马”工服。
在基地里,胡涛的学制也从“一年”延长到“三年”,“即便如此,当初仍有上千学生报名。”
三年后,胡涛如能合格毕业,他能获得宝马认证的中级技师资格证,在分布全国的宝马4S店里,成为技术骨干。
在这场“联姻”中,一方是学校,一个是企业,离开学校的培养,企业没有人才保障;离开了企业的职业教育,也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
在以“技能的高低”为核心质量评价体系中,单凭学校自身,已很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以,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全世界采取的一个共同办法,就是“校企合作”。
合作:“宝马”的品牌效应
“与宝马合作,还得过关斩将。”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汽车电子系主任李治国形容,“那会,心就一直悬在半空中。”
首先,得由区域经销商联名推荐,考验学校长期与市场接轨的能力。其次,宝马主管实地考察,学校软硬件条件,是此轮竞争的唯一标准。
第三轮“师资PK”最为重要,由大约10个左右的入选学校,各自挑选10名老师,进行试讲,“哪个讲得好,哪个学校就能占得先机”。
经过前三轮比试,到第四轮时,就只剩两家学校了。这时,宝马高层会亲赴学校,拜访校长,看学校高层,对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
“宝马班”最终落户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学校投资700多万,建设“BMW教学楼”。
首期“宝马班”22个学生,每天吹着空调上课。一楼专设茶歇区,每天上午10点半、下午两点半,是宝马班专门的茶歇时间,学生可以去吃免费的水果、喝咖啡、看电视。
教学楼还有无线网,学生上课用派发的电脑学习,休息时用手机上网。
在培训基地,宝马各系的新车,都会在第一时间送到学校,供学生参研。按照宝马要求,老师外出培训,还得坐飞机,住五星级酒店。
这般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学习环境,不枉胡涛要从岳阳赶来,用他的话说,“穿着‘宝马班’的工服走在校园里,感觉就是不一样。”
墙内开花墙外香,媒体纷至沓来,“宝马班”还引得新华社刊发专稿。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院长邓志革说,这就是校企合作带来的品牌效应,同时,也是对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带来跨越式的理念革新。
不仅如此,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除了宝马,保时捷、通用、大众、博世、福特、北汽等先后建立了校企合作班。
“北汽甚至将公司运动会,都放在了学校开。”邓志革称,双方的合作,覆盖了从研发、生产,到销售、售后的汽车产业链各个环节。学校甚至根据北汽株洲基地的生产淡旺季,将学习计划设置为“淡学旺工”,如此,学生在“工学交替”期间,能学到更多生产一线技术。
从单一的劳务输出、就业推荐,到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正在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延伸。邓志革说,“只有构建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机制,才能更好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双赢。”
改变:“剃头挑子,也要两头热”
如何构建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机制?
眼下,校企合作中的一些现状颇令人忧虑。“剃头挑子一头热”——一职校校长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所谓“一头热”指学校,“另一头”即企业。为何?部分企业的利益难得到保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合作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接受职校学生顶岗实习,需要配备专门的骨干技师指导,由此产量和质量可能会受影响;更有甚者,由于学生技术不熟练,或损坏机器进而引发生安全事故,“这都是部分企业积极性不高的主因。”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要让企业全方位融入职业教育,参加职校的课程、教学、实训改革,甚至在班级建制、学生考核上,都拥有发言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市教育局局长钟燕诠释这种多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方式,“剃头挑子,也要两头热。”
还有一条合作途径。
“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倡导行业企业办学,”这在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万友根眼里,是“株洲职业教育巩固特色,打造品牌的必经之路。” 依托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以专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共同组建职教集团,加强校企合作、城乡合作、区域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的紧密结合。
目前,我市先后组建了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南方铁路运输、湖南化工、汽车产业、服饰产业、湘菜职教等10大职教集团,与156个行业企业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形成了对接株洲轨道交通、汽车制造、冶金、航空、服饰、陶瓷烟花、生物医药、现代服务和现代农业等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特色专业群。
未来校企合作如何延伸?钟燕一语中的:紧跟产业发展,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着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转”,适应市场需求而“变”。
攀枝花市教育局多措并举,全力办好职业教育,助推全市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大力推进国示校建设,走跨越发展之路。全力推进市建筑工程学校、市经贸旅游学校、十九冶高级技工学校(十九冶建筑工程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积极探索国示校建设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两大职教集团的作用,构建学校、企业、行业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着力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的学校和省内一流的特色品牌专业。
加大示范引领力度,走共同发展之路。建立国示校项目建设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帮扶制度,扩大示范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帮助薄弱中职学校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学生评价模式改革及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内容、完善内部管理结构、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促国示校项目建设学校与薄弱中职学校携手共同快速优质发展。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十二五”以来,我市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设立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职教攻坚,大力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校舍建设工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教师培养培训工程,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校园校貌、文化建设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栋栋教学大楼、学生宿舍、实习实训大楼拔地而起。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各具特色,“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不断提高,企业行业兼职教师大量涌入,教师培训内容、手段、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进一步增强了中职学校的吸引力。
苦练内功,走特色发展之路。近年来,我市以规范办学行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内部管理、实施学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打造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促中职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走特色发展之路。2014年全市所有中职学校,所有学科,所有专业全面实施所有教师参与的课程教学改革,积极开展精品课程、特色课程、校本课程建设,大力推进学校科研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赛促教,引导中职学校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培养质量,学生一次性就业率每年均达到98%以上,培养的学生,近年在世界、国家、省级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41世界技能大赛焊接加工项目竞赛取得银奖,在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建筑金属加工项目和焊接加工项目竞赛中,4名同学代表中国参赛,取得了2个第五名的成绩,获奖的两名学生直接晋升为技师,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和建筑金属构造项目全国选拔赛中,取得焊接项目中除第二名外的前六名;建筑金属构造项目包揽前六名,在全国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1个,三等奖4个。在全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3个。
2014年被定义为“在线教育元年”,教育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结合,让其坐到了飓风的“风口”上。近日,中国最大的IT职业在线教育平台极客学院宣布获得国际顶级风投SIG(海纳亚洲)及蓝驰创投2200万美元的投资,后者也是A轮投资方。与之前YY、新东方及K12的教育模式不同,极客学院2014年初才刚刚上线,走的是IT职业在线教育的路线,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闪电融资,背后也意味着作为在线教育的又一分支,职业在线教育经过沉淀,开始步入成熟期。
极客学院何许人也?
谈起IT职业教育,很多人对多年前的IT认证、培训并不陌生,也催生了持续了多年的“考证热”,但现在已明日黄花。相比,极客学院则走了另外一个路线,定位于移动开发者群体,主打的概念是“课程最新,最实战”,最接近市场需求的脉搏,也创造了成长速度上的“奇迹”。从2014年初上线以来,极客学院进入了“疯狂成长”的火箭式路径。
据悉,一月份上线以来,从0到12万的用户积累,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占到了移动开发者群体中相当高的比例,稳居行业第一名,并将第二名远远甩在了后面;而从课程设置上看,极客学院拥有了300多门IT技术课程,涵盖了Android、iOS、HTML 5、Cocos2d-X、JAVA等行业最炙手可热的领域,还有系统化的课程和优秀案例剖析。
移动互联网和全球创新的业务模式和交互技术的涌现,加速了移动开发领域更新换代的周期,这也意味着大量的开发者缺乏一个学习和培训的平台,极客学院则抓住了这一机遇,让每一个新冒出来的技术、应用都能在第一时间内推出课程,帮助开发者紧跟热点,为全行业输出开发能力,极客学院推出了多个“中国第一”的课程,比如中国第一个flappy bird课程,第一个swift课程,第一个2048、围住神经猫、秘密课程。
从这个角度看,极客学院更像是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器,虽隐在幕后,却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为何受风投青睐?
其实,在拿到SIG和蓝驰创投融资前,极客学院在微软亚太研究院孵化器项目中已崭露头角。微软创投加速器中国驻企执行官高欣欣在谈到极客学院时这样说:“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基础建设的完善,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将在各个领域和维度获得更好更人性化的服务,这也催生了无数个产生创新和伟大公司的机会。在创业和创新大潮中,对人才,尤其是技术人才的获取,成了公司制胜的关键和成功的壁垒。极客学院作为中国领先的IT职业在线教育平台,我们相信,他们解决的问题和提供的服务,是整个产业发展的硬需。整个创始团队曾经在一起创办过中国最大的移动开发者社区,是最懂开发者的团队。团队成员的二次创业,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之所以能获得投资,另外主要有四大亮点值得关注:一是在线教育本身就被各路资本角逐,极客学院恰好赶在了时间窗口上,面向的又是香饽饽的移动开发者;二是这个用户群是有强烈的学习意愿的IT技术从业者,其中既有小白,又有中级开发者,极客学院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经验的平台,很多用户在极客学院完成了人生的蜕变和价值实现,从月薪2000元到20000元,从无业到技术骨干。
如果将移动互联网看作是风口,趋势和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多的用户裹挟进来,让极客学院的用户量短时间内迅速沉淀,并形成了一个“势能”。这也为极客学院的独特业务模式提供了铺垫,这既提高了开发者社区的正向氛围,保障了开发者群体的质量,又为与移动互联网行业、企业的开发者需求提供了对接。
当下,熟悉市场前沿与热点的技术开发者缺口巨大,大量企业根本招聘不到合适的人员,极客学院的商业运营模式就来源于此。据透露,与过去IT教育培训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弊端比,极客学院一开始就秉承“学以致用”,打通了开发者与用人企业的C2B的商业闭环,在移动开发者捉襟见肘的环境下,为雇主解决用人需求,节约招聘成本,实现了人才的快速交付,真正解决了为市场输出专业人才的目的。
第四点则是团队,记者了解到,极客学院的几个创始人就是典型的移动互联网组合。创始人兼CEO靳岩,是中国第一本Android开发教材的作者,也是中国最大的移动开发者社区的创办者,他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颇有名气,是北邮走出来的中国优秀创业代表。在微软创投加速器5期评选时,靳岩带着极客学院项目同近700家优秀企业PK,脱颖而出。据悉,极客学院的几位创始人最初是一起活跃在技术社区里的“网友”,因为志同道合而走到了一起,从09年开始创业,是中国最早一波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
据内部人士透露,极客学院从接触到敲定投资,也就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正是有了以上四方面的优势,与投资机构一拍即合。
在线职业教育成突破口?
相比传统IT教育,极客学院走的是“社区+高质量课程+快速问答”的模式,满足开发者快速学习、实战和解疑的需求,互动中所形成的经验和结论又可以快速转化为课程,分享给更多的开发者。这种模式在国外也有类似者,比如Lynda,是一家最早经营的线上课程网站之一,有18年的历史,专注于训练课程,拥有100万的用户,并采取了用户付费学习的模式,也与谷歌、雅虎等展开人才合作。Lynda由于收入稳定,曾一度拒绝融资,去年接纳了一笔A轮1亿美元的投资。相比,极客学院更像是Lynda+的版本,课程远比Lynda实时性更强,内容结构更新,更契合热点,直接帮用户筛选出最火爆的学习热点。而在用户增长数据上,极客学院只用半年多的时间就从0做到了12万用户,不得不说非常厉害。
专家表示,极客学院更像是在线教育领域的小米,改变了过去教育与市场脱节的弊端,让教育与课程实现快速迭代,并推动开发者来共同创作课程和知识点,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在IT在线教育领域的落地与实践。
而且当下,职业教育还能分享到政策的红利,教育部一直在推进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事业,让企业成为重要角色发挥作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也指出,今后职业教育将包括高中、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几个阶段,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的层次日益丰富,技术、技能型或复合型人才成为目标,摘掉长期以来的“断头教育”、“次品教育”的帽子。相比喧嚣与炒作的在线教育概念,职业教育要低调得多,但其市场规模占比和需求量、成熟度要远比“热炒的”更具含金量,也有望成为在线教育板块中的“先行军”。随着极客学院拿到巨额投资,在线教育领域将涌现出更多的成功者。
本报讯(通讯员 颜楚华)“原以为要一天才能办好的新生报到手续,结果不到两个小时就全办完了,真好!”近日,在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生报到现场,一位来自福建的家长高兴地说。
今年该校录取新生4521人。按照两天报到时间安排,每天有2000多人报到。如果依照传统方式,新生报到、班级分配、宿舍分配、缴费等各环节都要排队,肯定会拥挤不堪,学生、家长和老师都会很辛苦。
今年,学校开发使用了“数字迎新平台”,着力为迎新工作“减负”。学生报到时只需工作人员通过扫描枪即可获得学生姓名、考号、身份证号等信息,以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数据共享等手段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大量节省了学生签字报到、核对资料确认的时间,最大限度地优化了报到流程,避免了每个环节都要排长队的拥挤和辛苦。
同时,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其中一项,学校开通了数字自助迎新系统,增设了校园全景微图、网上选取宿舍功能。新生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完成学生报到注册、实景选取宿舍和床位、提前熟悉学校的功能区域与景观。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刘志松)从今秋开始,山东省东营市启动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打破传统班级界限,组建“体育专项班”,以此为教学单元,推进“一校一球队、一级一专项、一人一技能”计划,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东营市教育局明确,各试点学校要根据硬件资源和师资状况确定体育专项化教学项目,组织学生选择项目,以4至6个教学班为一个教学单位,组建“体育专项班”,并以此为教学单元开展体育专项化教学。小学阶段一至三年级为体验式体育专项教学阶段,学生所选项目学期内不作调整,学期结束后,学生可根据教师指导,结合自身特点重新确定下学期选项,小学四至六年级和初中阶段为选项实施阶段,学生全面参与体育专项化教学。
东营市教育局要求试点学校结合本校实际,依托运动项目,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制定本校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总结推进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深入实施。
9月18日,捷克共和国前总理兼外长Mr. Jan Kohout 莅临四川泛美教育集团旗下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陪同前来的还有中国—捷克航空航天协会副主席彼得虎先生、成都外事办陈思伶女士。在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董事长魏全斌先生、副董事长刘亚琴女士、等学院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金堂(微博)新校区以及各类先进的综合实训室,并与学院师生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
Mr. Jan Kohout 一行来到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空乘实训中心的A330服务训练舱,看到国际学院ICC国际空乘专业学生们正在进行客舱服务,他说:“客舱服务对速度的追求是很高的,如果服务速度跟不上,乘客就会有紧张的情绪,不利于飞行安全,所以这个课程的学习是很重要的。”来到B737—800服务训练舱,观看学生们正在进行的机上安全演示,他表示说:“学生们演示的非常好,感觉我就是真的在飞机上看安全演示。”彼得虎先生是第二次来到西航进行合作交流,看到A320应急撤离训练舱,饶有兴致的换上作训服,体验了刺激的陆上紧急撤离。
参观完校区后,Mr. Jan Kohout 说:“这次参观,让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这修建得非常美丽的英伦校园,还感受到了学生们的朝气蓬勃,能够看到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民航人才培养基地的实力,以及非常具有合作前景的中国市场。”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董事长魏全斌先生与Mr. Jan Kohout 就民航业深度合作进行了交流。
会上,Mr. Jan Kohout称赞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有着非常强大的专家团队以及培养出了众多高素质的民航人才。西航与FAIR(捷克第一飞行学校)之前签下的战略合作意向书,这将会是西航进军捷克的第一步。随着捷克共和国与四川省民航相关产业深度的合作,西航与捷克共和国在民航领域必将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据Mr. Jan Kohout透露,数周后捷克总统将到访四川,就捷克与四川省民航业合作进行深度洽谈。他希望通过总统的来访,扩展合作领域,西航也能在捷克共和国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
今年,青岛市中职学校全面开展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教育管理部门明确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坚持以实践为导向、以成才为目的,让每一名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有不一样的发展。
本报讯(记者 孙军)一台示波器,竟被数学教师搬到了讲台上,用来讲授《正弦型函数的应用》;看似讲述的是家居设计,提高的却是中职学生英语口语表达;沿路追寻着文化名人的踪迹,用摄像机记录自然与人文的风景,用个性化的语言向人讲述曾经的记忆,却原来是一节搬到室外的语文课……近日,一场中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在青岛市的百所中职学校悄然启动,全市十几万中职学生将受益其中。
不同于普通中小学的课改,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含语文、数学、英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此次课改的总体原则是铺垫台阶、降低难度。全市100所中职学校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知识要求、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和评价标准6方面进行全面改革,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铨介绍,从2013年起,该市就在5所中职学校试点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一年的课改试点,青岛市从改革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入手,通过召开教改现场会、课堂观摩交流、教材优化整合、课例研讨推广等形式,积极推进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四门公共基础学科的课程改革进程。
如德育课,从照本宣科到生活引领,青岛电子学校创新德育内容,从学生生活入手,注重挖掘学生内心世界,并适时将“家风家训”、“中国梦,我的梦”引入课堂;语文课从教室课堂到社会讲堂,青岛旅游学校依托地域优势,将课堂延伸到名人故居,在真实场景中培养锻炼导游专业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积累能力,让语文课贴近生活,贴近社会,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数学课则从枯燥讲解到形象认知,青岛城管职业学校巧妙地将家居设计中的专业知识渗透到数学学习中,深入浅出,受到学生的欢迎。
记者了解到,青岛中职教学改革很重要的尝试还有“评价”的革新。从一张考卷到综合展示,倡导评价形式多样化:简化卷面考试的科目,以调查报告、情境模拟对话、学生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激发学生主动性;倡导评价考核过程化:着重加强平日成绩的比重,将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合作成果等,全方位地纳入学业评价体系中;倡导学业多方评价:除教师评价外,还有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甚至企业,多方评价,科学全面。
据介绍,青岛市根据教育部文化基础学科大纲要求,对各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提出明确要求:基础模块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调整增删,总体原则是铺垫台阶、降低难度。职业模块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学习、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总体原则是巧妙对接、有机融合。拓展模块的改革,主要立足于为学生成长奠基,总体原则是渗透文化、提高素质。
课程改革试点一年以来,教师和学生们都深深感受到了巨大变化。青岛商务学校2011级报关班学生孙倩说:“提到数学,原来我首先想到的是枯燥、沉闷、难懂,现在我能感到的却是积极、团结、向上。清晰简约的分工,仔细用心的计算,踊跃的发言,灵活的用脑,一向无味的数学也变得生动起来。”同样来自青岛商务学校语文组杨老师表示:“教改就像一缕春风,吹进了我们的心田。我们正感受教改给我们带来的气息,正领略教改带给我们的激情。”教改之路,让学生的成长留下了一份快乐的记忆,让教师的工作增添了一份幸福的感受。
青岛市教育局职教教研室主任安善航告诉记者,今年,青岛市中职学校全面开展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教育管理部门明确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坚持以实践为导向、以学生成才为目的,让每一名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有不一样的发展。
编者按
对于教育界的托管,大多数情况下,大家是非常陌生的。而发生在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黑龙江甘南县职教中心的“托管”,至少说明了一点:优质的教育管理,可以带动地方教育发展的现状突破。
托管,激发新期待新希望
陈兴娃、容振英和陈卉这三位年轻的女教师,对今年这个新学年的开学,充满期待。
“其实,每年都期盼着新学年的开始,想看到校园里满满地都是来报到的新同学,充满热闹、生机和朝气。可是,每次都是失望——一两百人的新生,校园里空落落的,心里也空荡荡的。”
不过,今年,她们仍然充满期待:现在,录取工作还没有结束,她们所在的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已经录取超过1000名考生。即便按照普遍的60%的报到率,今年,她们可能至少将迎来600多名新生,这是比往年3个年级所有在校生还多的新生人数。
“学校在发生质的变化!”这是大二广告设计专业19岁的王大禹对学校现在状态的描述。曾经自诩“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又时常觉得同学实在太少的王大禹,已经被选举为校学生会主席。迎新、招新、带领新同学搞活校园活动,让自己的学校充满吸引力,是他和他的同伴们这几天一直策划的内容。而新的老师和辅导员的到来,打开了他对自己校园的信心:“我们学校并不差,而现在更是充满希望。”
学校质的变化,新的期待和希望,发生在一个重大决策之后。
成立于2000年的三亚城市职业学院,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也是三亚最早的高校。但是,经历几任办学者,学校始终没有起色,租借校舍、口碑也不好。
2008年,明道酒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接手学院,一心想以“立公益不求回报,以教育回馈社会”,征地300亩,投入4亿元建成12万平方米的校舍、教学楼,气势如虹地要把学校办出模样来。但是,生源不佳,偌大的校园、漂亮的教学楼、舒适的宿舍,就是吸引不来学生。甚至连教育部质量评估也不敢申报。
2013年1月,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向办学管理素有口碑的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求援咨询,齐齐哈尔的管理团队分三批到位三亚,从咨询到示范管理到引导管理,让三亚城市职业学院渐起变化。
2013年11月,双方签订《委托管理协议书》,在3年时间内,实行产权与经营权、举办者和办学者、所有权与办学权分离。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用自己多年形成的职业院校办学模式、管理经验和校企合作资源,对同样民办的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实行全面托管。
连算三次,才恍然大悟自己女儿今年15岁的曹然彬,对于今年各地招生情况却了如指掌,这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三亚城市职业学院院长,对来三亚托管后的种种压力历历在目:严格的管理、繁重的工作量让习惯旧节奏的教师们不适应,几个月下来离职40人,马上招新;齐齐哈尔的教师团队和高年级学生也马上到位,填补教学空白,并实践辅导员、管理员工作;先后顺利通过海南省和教育部评估;第一次真正实行“全员招生”,紧盯每一个区域学校,真诚服务考生、真实介绍学校,随时把握最新报考录取进度;教师常规培训和暑期新员工培训环环相扣……
面对学院历史上可能最好的新学年,三亚城市职业学院的举办者,明道酒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小锋很肯定当初的决策:“如今看来,‘托管’的路子是对的。我们自己有办教育不求营利回报的决心,但的确没有办教育的经验。现在,我们双方约定:将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定位于公益性法人组织,学院的开办资金和全部收益都投入学院发展,绝不抽逃挪用。”
这也就是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院长曹勇安教授在培训三亚城市职业学院新教师时强调的一句话:“只有文化上相互认同,我们才能实现‘领、导、管、理’,才能共同发展。”
托管,唤醒沉睡的翅膀
与三亚相隔5000多公里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职教中心,同样的“文化认同”正在渗透,同样的“托管”事业也在展开。
2014年2月,甘南县人民政府与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签订《委托管理协议》,将该县职教中心交由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实行“托管”。
“就招生来说,职教中心在整个齐齐哈尔市的7区9县中排名前三。去年大约300人,在校生达到586人。过过小日子还可以。”副校长朱小强这样介绍。
“但是,照这个样子混日子,是不行的。”主管教育的甘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春峰说,县委、县政府考虑的是:要打破事业单位“公家人”那种得过且过的老脑筋。关键在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多元需求增加,职教中心肩负着为全县提供实际所需多元化技能人才的任务,单靠过日子心理,肯定长远不了。
这是甘南县决心把县职教中心委托给身边这个熟人也是职教名人的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基本原因。“政府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就应该购买服务,让有能力的机构来解决问题。”
于是,双方在“机构、编制、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签署委托管理协议。甘南县对职教中心的办学经费、教师工资等年度财政拨款不变,教师事业单位身份也不改变。而且,为支持托管后的职教中心,全县按照每一个户籍人口1~3元拨付职教经费,同时由“办学最正规”的职教中心负责全县的职业培训。
“原本以为被民办高职‘托管’后,自己的公办学校教师身份会丢失。一度是很担心的。知道准确情况后,就不再担心了。而且,‘托管’后,收入依据实际工作量和绩效,大家会更有积极性。”在职教中心工作多年的关静说出心里话。
“关键是对方‘政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的模式很启发我们的思路。以前一些不会想不会干的事情,现在我们至少敢于去设想、去准备了。”职教中心汽修专业的王海波老师对前景满是看好。
感受到“托管”之后这种变化的有当地东风社区党总支书记遇彬:“以前,职教中心是官办学校的作风,从来不到社区来考察、谈合作。自从托管后,发生了质变。职教中心主动联系我们,目前已经为社区开展了两期共120人的‘家政保姆培训班’,解决了40多位50岁大婶大妈的再就业问题。我们已经准备联合社区、乡镇、职教中心,把办学点下到村里去,把‘电焊工’、‘计算机技术’带下去。”
甘南县霁朗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高永红就吃到了甜头:“职教中心能培养合作社需要的各种人才,还可以挑!这比向领导张口要人好多了。”
托管,先行先试也要制度强化
在今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规定了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其中“制定积极政策,通过以奖代补、购买服务、金融支持等多种方式,鼓励行业、企业和社会筹措资金资源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开发课程、教材等优质教育资源”。已经成为一大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设计。
结合三亚城市职业学院的托管经历,执行院长张振笋认为:走“委托管理”之路,在探索中前进,在总结中提高,是促进资源整合,切实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有效途径。
教育部职教所所长杨进表示,委托管理,实际就是以先进带后进,以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推动同类教育形态发展。早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第十四章第四十二条就已经明确提出:“各地可从实际出发,开展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试验,探索多种形式,提高办学水平。”
“‘托管’市场很有潜力。”明道酒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赵青明确感受到选择“托管”对于母体公司是一种解脱,对学院的推动提升成效非常明显。站在一个经营者的立场,他认为:这就需要在市场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托管模式的政策支持,明确教育资源、行政资源对这种模式的认可方式,以进一步发掘教育托管市场的潜力。
杨进也认为,委托管理的模式,应该认真探讨、制度化研究。如何规范管理、如何考核评估托管实际成效,还需要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强化制度设计。这样,才既能够推动被托管学校的积极、主动发展,又能够保障托管学校自身在托管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教学管理经验,加强自身人才储备,把这种教育管理模式在更多层次的教育类型中,给予验证。(本报记者 练玉春)
优质管理 优化职教
方言
新生报到,打消了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师生们长时间的担忧:2014年学校录取新生1088名,实际来校报到人数727人,报到率达到了67%,这对一所地方高职院校来说,是不错的成绩。而更为可贵的是,托管后第一年的招生,比托管前三年总的招生人数还要多!
学校还是那所学校,城市还是那座城市,换的是托管后的管理团队,以及管理团队按照受委托方的管理经验,为这所被托管学校选择和打造的新的教师队伍,以及由此展开的管理制度。
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对于一所办学多年而发展受困的学校来说。这也是一个新的启示,对于国内很多受制于优质教育分布不均衡的区域来说,包括职业教育在内,托管可以推广优质教育管理制度,也可以推动教育优化发展。
而实际上,在很多城市,“总校制”“集团化办学”,正在用类似方式,用一所名校、优校的优质师资、管理措施、制度优势、办学经验,复制或“改装”到附近一大批所谓的“薄弱校”,实现有限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快速地、有计划地推广到更多的学校,从而在做大总校的同时,也带强一些相对后进的普通学校,虽然也存在一些需要磨合和改进的地方,也许是一种临时性的尝试,但是,其有效性和效率化的成绩,还是相对理想的。
管中窥豹,由此可见:托管,虽是教育界的一个新现象,目前的尝试,还局限于部分学校尤其是民办院校,而实际上,这是一个方向性的可选择项,当然,托管机制还必须在个别学校的尝试案例之外,逐步形成可操作的制度化安排——正如国务院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的《决议》中所倡导的:“鼓励优质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整合办学资源……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
市领导、学院领导启动“闽西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平台
中央财政支持的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实训基地一角,图为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数控系统安装调试与维修。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西大门
龙岩!龙岩!
这是一片绿色生态而又光荣神圣的红土地!毛泽东有诗句“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1929年12月,著名的古田会议在这里召开,由毛泽东同志亲自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所确立的建党建军原则,贡献巨大且意义深远!
作为龙岩这片红土地上仅有的一所高职院校——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任重而道远,她必须把培育本土适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实现一所高职院校对一座城市、一个区域的反哺!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果然不负闽西人民的期盼!
2007年学院被确定为全国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院校。
2008年学院被确定为福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这标志着学院的办学水平与质量在全省数十所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
2010年底,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再次迎来办学史上的重要节点:学院被国家教育部门、财政部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实践印证,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将无愧于时代赋予的使命,无愧于闽西人民的厚望,她正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用实际建设成果点燃红土地的火热青春!
校企合作——
2014年6月27日,闽西职业教育集团暨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2014年全体理事会议成功召开。会上,闽西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来永宝教授介绍,学院以“会——站——室”为载体,即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企业专家工作站”、“名师工作室”,建设以“教学合作、管理参与、文化融入、就业订单”为主要内涵的“融入式”校企合作平台;积极推进“园区——学校——企业”集群联动,建成以学院为主体,理事会成员单位参与的12个企业专家工作站;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学院参与的17个名师工作室。
数语惊四座!毕竟,闽西职业教育集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成立才仅仅一年时间!岂料,其魅力与成果已经凸显!
这不,仅今年就有45家行业、企业主动加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因为行业、企业尝到了校企深度合作的甜头”!
事实上,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以理事会为平台,主动对接,多方联动,全面探索校地、校区、校行、校企、校校合作,突出了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开门办学”办学特色。
“现代学徒制”便是一大亮点。在龙岩水泥同业商会的组织下,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与福建龙麟集团有限公司、闽福建材水泥有限公司等4家大型水泥企业合作,由企业出资委托培养机电一体化、水泥工艺专业订单班学生110人,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组织考试认证,实现企业需求与学生培养的无缝对接,诠释了“现代学徒制”的合作育人方式。今年6月12日,这批学生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今年6月,全国知名5A级物流企业——德邦物流从学院二年级学生中遴选35名学生组建“德邦物流班”,完成了第一批订单班同学的招生工作,今年9月初将实施第二批招生。
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举措也尽显魅力。在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过程中,学院建立了一批“校中厂”:与米兰春天量贩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校内实训超市,与深圳荣燊泰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中厂”SMT生产性车间,与上海因仑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因仑电子创新工作室”,与福建省建筑科学设计院共建“工程检测中心”。学院还把办学延伸到企业,建立“厂中校”。2013年7月,在长期友好合作的基础上,学院与厦门冠捷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校企合作举办了“厂中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冠捷班”,学生在企业按照双重身份、双重管理、双重师资、双重课程内容、双重考核、双重奖励的模式学习,毕业后直接到冠捷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就业,体现了校企产学结合、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彰显人才培养特色。今年5月,在永丰新区、古蛟新区的支持下,与福建新龙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新龙马汽车学院,与古田会议纪念馆共同组建红色旅游学院,把学校办到企业、办到纪念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学院积极探索“明日企业精英培养计划”。学院与米兰春天量贩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米兰春天商学院,共建工商企业管理(零售业服务与管理)专业,把米兰春天企业储备人才培训方案融入商学院日常教学的人才共育体系,强化应用型和适用型人才的培养。米兰春天商学院品学兼优的学生被列入“米兰春天明日精英计划”,毕业后直接由米兰春天以高薪聘用。
学院着力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时至今日,学院已经在校外建立了145个校企共投共管、教学生产双重性的实训基地。学院按照“车间与实验室合一、项目与产品合一、教学管理与企业运营合一、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合一”的原则,优化系现有教育资源,建设以“生产性”为特征、以生产“真实产品”为目标、以企业提供“订单生产”服务为宗旨、集“研发、制作、产品”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形成了集生产、实训、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生产性教学工厂,为教师的挂职锻炼、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了保障。这些实训基地拥有专业职业资格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PLC、电子仿真、智能楼宇实训室等实训室,为真正实现“校企互融、校企共育”的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从行业、企业聘请12名专家为兼职专业带头人,聘请29位客座教授、238位一线骨干承担兼职教师。今年5月,学院与厦门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与新龙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新龙马杯”园林景观设计技能竞赛。学院化学工程系与龙岩市华峰建材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新型建材和建筑垃圾综合处理技术,化学工程系还与龙岩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签订《龙岩市餐厨垃圾及粪便社会调研报告合同书》,对龙岩城区11片区进行餐厨垃圾和小区粪便清理调研,编制调研报告。电气工程系教师张源峰、戴寿超、华炳生与龙岩剑桥电子有限公司研发的产品——一种发电机风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学院继续教育部分别与中职学校开展了大专自考与中职教育的衔接,推进校校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人才培养——
近年来,学院开启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之门。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持续推进“一线”(以红土地精神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线)、“二双”(校企双环境、师资双素质)、“三证”(学生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素质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实现形式。根据人才培育模式改革要求,学院积极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的教学方法。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四是将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广泛使用数字模拟、网络信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使用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院坚持“建设以工科为主,综合性高水平地方性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立足区域,推动专业与产业对接,按照“围绕产业集群,优化专业结构,构建产学研联盟,打造专业品牌”的总体思路,构建起与产业群发展紧密对接的专业(群)结构体系:一是与龙岩“1+2”主导产业群对接,学院做大做强数控技术专业群和重点培育商贸物流类专业群;二是围绕龙岩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做强做好旅游管理类专业群、财务会计类专业群;三是针对龙岩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壮大,重点建设电子信息类专业群、艺术设计类专业群等。逐步形成了专业结构合理、整体水平较高,涉及制造、土建、电子信息、财经等13个大类、36个专业。其中,园林技术被确定为国家教改试点专业,数控技术、应用电子、建筑工程技术、旅游管理、会计电算化和机电一体化等六个专业于2013年被确定为省级示范专业。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应用化工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专业2013年12月通过了国家教育部门、财政部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的验收。
学院以校企合作理事会为平台,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主动邀请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参与学院专业规划、专业教学、实践指导。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原则,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开设订单班、冠名班,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和顶岗实习计划和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制订《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管理办法》、《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校企联合举办学生技能大赛管理办法》、《企业奖学金、助学金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就业实施方案》等制度,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实现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共推实习及就业。
学院与行业、企业遵循“三共同、三融合、三真实、三原则”的指导思想进行课程的开发设计。“三共同”即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建设教学环境、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三融合”即融入专业培养目标能力、融入职业资格认证能力、融入各项技能竞赛能;“三真实”即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真实的企业生产产品、真实的企业工作流程;“三原则”即趣味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近年来,引入职业资格标准,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完成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共同完成教学视频、企业典型案例视频、学习指南、习题库、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建设,逐步建立了具有行业特色的科学的课程体系。比如,电气系已经建立了包括“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模拟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数字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电路板设计与制作”、“单片机小系统设计与制作”、“传感器与信号检测”、“PLC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等具有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在校企共同努力下,至2014年6月,全院各专业完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完成了54门优质核心课程的设计与开发,12门MOOC课程已经进入招标程序。
学院的人才培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汇总公布的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结果中,学院有26个专业全省排名进入前十名,其中有15个专业进入前五名。麦可思公司2013年度“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学院2012届毕业生愿意推荐母校的比例为68%,比全国骨干院校2012届平均水平65%高3个百分点;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4%,比全国骨干院校2012届平均水平(90%)高4个百分点,人才培养质量大大提升。
学院始终遵循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创新办学机制,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企业全过程参与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办学之路。
人文教育——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学院把闽西红土地精神贯穿教学教育的全过程,构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闽西红土地精神为主线的人文素质教育“1234”体系。
“一条主线”即以得天独厚的闽西红土地精神作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线,通过红土地文化的无形力量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以实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目标。
“两项基础”即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和人文素质教育平台。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包括由管理人员、公共基础课教师、辅导员等组成的校内素质教育教师队伍,以及由革命老前辈、老干部、企业高管、劳动模范、优秀校友等组成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人文素质教育平台包括红土地精神教育基地、学生素质实训中心、郭申元纪念馆、学生活动中心、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创业体验园、学生职业发展辅导中心、素质教育网络平台等。
“三种途径”即课程途径、素质教育活动途径、素质训练项目途径。课程途径为开发“闽西革命史”、“古田会议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等一批具有闽西红土地精神特质的公共必修和选修课程,强化学生对闽西红土地精神的认知和内化过程。素质教育活动途径 为开展闽西区情调查研究、“红土地情怀”系列活动。打造“红土地素质大讲堂”,组建“红古田理论学习社”、“红土地学生艺术团”等一批具红土特质学生社团,通过红土素质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水平。素质训练项目途径为开发人文素质训练项目,构建学生素质训练项目库,编写学生素质训练手册,实施新生环境适应、职业生涯规划及团队合作训练、沟通能力训练、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等项目,通过素质训练项目专项拓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水平。
“四个模块”即“立德”、“立身”、“立行”、“立业”四个方面的教育。立德,以“坚定信念”为着力点,突出“闽西红土地精神”的特色教育,将红土文化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身,“以“坚韧不拔”意志为着力点,通过体育课程、心理健康课程及讲座、心理健康培训、体育竞赛、学生社团等活动,培养学生健壮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情感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立行,以“甘于奉献”精神为着力点,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文明礼仪规范读本”、“形体与礼仪”、“音乐鉴赏”等课程学习,培育学生甘于奉献、自强不息的道德品质。立业以“艰苦奋斗”精神为着力点,通过专业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等课程教学,通过校内外生产性实训,通过“素质大讲堂”等各项素质教育活动和学生素质项目训练,有效提升学生安全、质量和效益意识,锻造学生艰苦奋斗、团队协作等具有红土地精神特质的职业素养,使广大学生扎根红土地,为老区经济建设与发展奉献青春和力量。
学院“1234”人文素质教育成效显著,学院先后三年获评国家教育部门“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奖”。《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海峡导报》、《闽西日报》、福建电视台、龙岩电视台、东南网、福建省教育部门网站等各类媒体多次报道、转载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的经验和做法。
管理创新——
创新办学管理体制机制。学院积极推动龙岩市政府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闽西职业教育集团,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办学环境,形成“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理事会办学模式”。学院整合社会各方资源、集聚各方力量合作办学,创新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深化内部管理改革,增强学院办学活力。通过建立和完善理事会运行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制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制度,建立学校人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校企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校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为龙岩市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教师职称学院自主评聘。2014年7月学院开始自主评聘教师职称。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教师的职称关乎教师的切身利益,况且在评聘过程中的保密要求、纪律要求特别严,否则就根本无法操作,因为此前高级职称的评定都是省里统一评的,就是中级职称的评定也是在市里。知难而进,谨慎操作。学院先后召开了七次座谈会、三次院长办公会,最后拟定了《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方案》,在教代会上获得通过。根据教代会通过的方案,将教师业务技术工作实绩、科研成果、论文著作、资历、荣誉称号作为测评的主要内容,并结合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的特点,增设企业轮训经历、教师参加技能比赛获奖情况、指导学生获奖情况等项目。量化体系体现了对教师的综合评价,突出职业教育重点和特色,充分体现专业技术人员教学、科研和工作业绩在职称评审中的重要作用。
实施经费预算两级管理。2013年底,学院经过充分调研,广泛征询意见,最终出台了各系(部)各处室经费预算的方案。2014年开始建立院(系)两级财务管理体制和分级经济责任制,实现两级预算、两级管理,做到事权和财权的统一,充分调动学院二级系、部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共同参与的财务管理新局面,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学院以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为指导,以学院的财务规章制度为依据,按照明晰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各二级院系的实际情况制定二级财经管理制度,明确其职责、权限,使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以二级院系为中心的财务二级管理体制的运行。
创新学院资产管理。2012年6月,学院成立投标招标办公室,2014年3月,学院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处,对校产的管理坚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和监管者相分离的原则,实行“学院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成立了学院采购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专业水平高、结构合理的“采购评标专家库”,建立了由学院职工代表担任的监督员制度,修订完善《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闽西职业技术学院采购管理办法》,出台《闽西职业技术学院采购物资验收管理办法》、《闽西职业技术学院资产出租、出借管理办法》、《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使用部门资产管理细则》和《闽西职业技术学院采购合同审签管理办法》等办法,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强化责任追究,初步实现了学院资产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将以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为东风,深入学习贯彻“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海峡西岸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业精、素质高、技能强的高职人才,谱写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的华彩乐章。(曾平 王培林)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推进国家骨干校建设大事记
■大事一:2013年1月8日,我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获国家教育部门、财政部门正式批复,标志着我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大事二:2013年4月15日,由我院牵头并以我院为依托的闽西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同时成立以市领导为理事长的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
■大事三:2013年4月23日,时任市领导率市直和新罗区有关部门到校专题调研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
■大事四:2013年5月4日,学院获国家教育部门批准成为具备赴台湾读全日制本科资格的全省6所院校之一,我院专科应届毕业生通过省“专升本”考试可直接赴台湾科技院校读全日制本科。
■大事五:2013年5月28日,我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项目获福建省教育部门批准,2013年首次招收100名全日制本科学生。
■大事六:2013年6月8日,市里联合下文,成立以时任市领导为组长的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大事七:2013年6月18-19日,学院第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吹响了“为如期建成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早日建成海西一流、全国知名的高职名校而努力奋斗”的号角。
■大事八:2013年6月25日,时任市领导主持召开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校建设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我院办学经费、办学用地、师资队伍建设等实际问题。
■大事九:2013年7月5日,成立中国革命老区职业教育联盟筹备会在我院召开。
■大事十:2013年7月8日,被列为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的我院学术交流中心和教学实训大楼主体工程(建筑面积共计45000平方米)顺利封顶,为推进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保障。
■大事十一:2013年7月21日,龙岩市政府部门出台支持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改革发展专门实施意见,制订30条具体政策措施,大力推动我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升办学水平。
■大事十二:2013年10月12日,我院举行学生“第三本证书”(素质证书)启动仪式。“第三本证书”制度的实施,是我院红土地精神育人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大事十三:2014年5月8日,台湾东南科技大学、环球科技大学、修平科技大学、东南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等10所台湾科技院校的校长、院长莅临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参访,与我院分别签订合作协议书。
■大事十四:2014年6月11日,我院举行2014届龙岩市水泥同业班毕业典礼,50多名订单班学员顺利毕业,我院“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结出硕果。
■大事十五:2014年6月27日,闽西职业教育集团暨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2014年全体理事会议在我院成功召开,又有45家行业、企业加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
■大事十六:2014年7月10日,我院履行闽西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服务职责,开办首期中职教师专业进修培训班,龙岩市11所中职学校近160位专业教师参加。
■大事十七:2014年8月7日,龙岩市领导一行来校调研我院骨干校建设、征地、规划等事项。
■大事十八:2014年9月4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系(筹)、护理系(筹)揭牌仪式隆重举行,进一步夯实了建设工科为主、综合性高水平地方性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基础。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