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缪志聪)今年新学期开学,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3800名新生收到一份神秘的见面礼——由该校高分子加工技术专业7名学生利用暑期两个月时间精心制作的7600个脸盆,每个新生领到一绿一白两个“一辈子用不坏的脸盆”。
高分子加工技术122班学生张挺长得像一名技术员,暑假他和另6名同学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19000件塑料产品的制作生产,其中包括送给学弟学妹的7600个脸盆。
张挺说:“每一个脸盆都是我们一点点打磨出来的,要保证能够用的久、够结实,让学弟妹们觉得学校做出来的东西质量就是不一样,对我们生产的产品感到自豪,这是一辈子也用不坏的脸盆。”
该校材料工程技术学院院长聂恒凯教授说,作为送给新生的见面礼,他们从产品的结构设计、原材料的选取、配方的设计到生产过程,都经过反复论证和严格监控。
由于机械原因导致产品问题的2000件脸盆全部被粉碎,他们并没有把粉碎材料再用于制作脸盆,而是投入新材料重新制作生产。
聂恒凯说,严格的质量把控,就是为了培养出具有强烈质量意识的技术员,同时也是为了把质量意识的理念传递给新生。作为一名未来的技术人才,生产优质产品是多么重要。“无论是什么专业的学生,这都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从2007年起,该校依托材料工程技术学院实训中心建设校中厂,以真实产品生产为典型案例投入到教学中,开展项目化教学,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从产品的模具结构设计、材料选择、配方设计、过程工艺、产品生产、检测与质量控制到最终的产品包装,学生都全程参与其,并承担具体生产任务。
通过真实的产品生产,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全面的实践,并通过独立的操控机器生产,了解生产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故,进而学会如何稳妥处理,突出培养了学生的产品意识和工程管理意识,对学生的专业成长帮助很大。
目前,该校是全国唯一一所开展高分子加工真实产品生产的高校。正是这种真实,使该校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与实验实训培养的学生差别巨大,这些学生一步入工作岗位,上手快,责任感重,安全意识强,深受企业欢迎和好评。
在开学典礼结束后不久,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祝木伟还收到了家长寄来的明信片。来自徐州市丰县凤城镇学生家长薛正义在明信片真诚地写道:“感谢学校赠予两个脸盆,脸盆洗去万般愁容,亮出辉煌人生。愿学生能有一个圆满的人生!”
“学校为社会培养技术人才,学校有责任在新生入学第一课就给新生灌输产品质量教育,告诉生产优质产品的责任。”祝木伟感慨地说。
在今年给新生的一封信中,祝木伟也提到了脸盆。他说,送给新生的脸盆全部由学校材料工程技术学院大二学生利用暑假制作、生产,把两个承诺“能用一辈子”的脸盆作为礼物送给新入校的学弟学妹,是出于对脸盆质量的自信,并把该校全体师生最看重的“质量意识”传递给新生们。
这封感谢信也校园里引起轰动。信息技术141班的刘力说这是不一样的入学教育,感觉就像一位平易近人的老师,坐在自己的身边,用很朴实的语言,跟我说着人生的道理。也有学生之前对高分子加工技术专业不了解,看到这封信后,就找到学校希望申请换专业。
中国教育新闻网上海9月24日讯(记者 董少校)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今天迎来建校35周年,该校举办第六届校友“浦江论坛”,邀请酒店旅游领域的知名校友研讨交流,聚焦国际旅游人才培养,欢度校庆。
上海旅专创建于1979年,35年来为社会培养了5万多名旅游专门人才。该校于2009年设立校友“浦江论坛”,促进学校与校友间的顺畅沟通,聚焦行业发展动态,推动产教融合教学,使校友的丰厚行业经验反哺旅游教育。今年论坛的主题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发展共赢”。
在本届论坛上,上海旅专饭店管理系副主任王培来提出,当前旅游行业发展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比如旅游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旅游体验从走马观花向浸入式体验转变,旅游营销向网络化、移动化转变,迫切需要高校转变观念,培养顺应时代特征、适合社会需求的旅游人才。
9月22日上午,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内掌声阵阵,这是该校党委书记吴光林教授正在为4200余名2014级新生作入学教育第一讲《建院人,“建筑”人》。
给全体新生上入学教育第一课是吴书记主动提出来的,他认为,新生入校后,几天就能够熟悉校园环境这个有形的物质性载体,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学校35年办学历史所传承下来的作为大学文化载体的校园精神。高职教育作为新生的高等教育类型,不仅要思考大学理想的问题,也要把这种理想和精神作为学校发展之魂、师生发展之魂,进而让新同学在奠定一生的大学阶段,进行价值重建、目标重塑、规划未来。
吴书记从认识建院、认识高职、“建筑”人生三个方面向广大新同学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优越的办学条件、优良的师资队伍、雄厚的科技实力,阐释了“厚生尚能”的校训、“立德树人”的教风、“立身笃行”的学风等办学理念以及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和“自强不息,勇争一流”的新时期校园精神。
结合学校校企合作、就业工作等体现出的高职教育鲜明特征,吴书记简要介绍了高职教育,阐释了高职教育的两种属性,展望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前景。吴书记以学校杰出校友为例引出“建筑”人生,他要求同学们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要讲究文明修养,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最后吴书记向广大新同学提出五点希望。一是希望同学们学会学习;二是希望同学们学会感恩;三是希望同学们学会诚信;四是希望同学们学会与人交往;五是希望同学们学会珍惜时间。
“学校正努力协调市政府为电力增容解决学生宿舍空调问题而努力”、“学校有信心你们都将是未来的杰出校友”、“学校28000平方米新图书馆即将启用”都激起了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和回应。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今年的新生入学教育上大胆创新,在以往各二级学院开展入学教育的基础上,组织了集中入学教育,将分别邀请学校党委书记和杰出校友为新生做报告。
图为学生们在职教中心教学基地参观
近日,为了让学校、家庭、社会全面了解职业教育,客观认识桦甸职业教育发展。2014年9月19日,桦甸市教育局组织部分学校学生及家长150余人到桦甸市职业教育中心进行参观。
桦甸市职业教育中心向前来参观的学生和家长详细介绍了该校的发展历程、专业设置、课程开设、设施设备、师资配备、发展前景和利好政策。并组织学生和家长到实训场地,实地观看了职业学生在汽车维修、焊接、激光的美术作品。学前教育等专业的学生的才艺展示将此次参观活动推向了高潮。
通过开展此次基地校参观活动,使学生和家长更全面地了解了职业教育中心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前景,更理性地认识到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帮助学生科学地梳理了人生价值观的概念,为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职业教育的队伍中来奠定了基础。
石家庄二职专网络技术专业部网域神兵工作室学生进行网络检测。(李海燕 摄)
河北省探索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到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一半以上
“到2020年,形成与河北省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与社会充分就业相适应,办学类型和学习形式多样、中职高职有机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立交互通,学校企业社会相互融合,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河北特色、国内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前,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对河北省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但产教融合缺乏制度保障、校企合作缺少活力动力等“瓶颈”依然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省教育厅厅长刘教民表示,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河北省将突出三个“对接”,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由此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制度。
可以显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多样化职业教育的需求,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已经十分紧迫。那么,瞄准“三对接”,通过改革创新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着力点又在哪里呢?
选择10所普通本科高校,试点转型应用技术类型大学
意见提出,河北省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发展。
“按照目前的规划,未来几年,河北省将选择10所普通本科高校作为试点,实施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程。”刘教民表示,这些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大学转型发展,需加强应用技术类专业建设和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开发应用技术类课程资源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而对于一些具备条件的独立学院,意见提出,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
在河北省促进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同时,刘教民认为,还应采取多种措施,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要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调整高等教育结构的战略重点,统筹规划省内高等教育布局。”意见要求,每个设区市要办好3至4所发挥示范作用的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及1至2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形成应用技术本科院校带动、专科层次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引领、专科层次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支撑的协同发展格局。
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打通直升通道是关键。为此河北省提出,构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生职业教育衔接和融通的立交互通体系。
刘教民表示,河北省将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招考,重点探索和健全“知识+技能”、单独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逐步扩大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权和学习者自主选择权。在目前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试点院校范围和专业覆盖面,探索开展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试点。同时,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扩大招收有一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的一线劳动者的比例。
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是职业教育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根据意见,河北省将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创新。“可以实行工学结合,加强校企合作,着力推进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合作办学模式。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大力推行引企入校、前校后厂等办学模式。”刘教民说,同时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扎实稳妥地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
在教学内容上,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毕业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内容先进、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刘教民认为,应加强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
“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我们力争到2020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使职业教育的结构规模更加合理。”刘教民表示,通过不断调整职业院校区域布局,优化资源配置,重点提升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环境治理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形成紧扣产业、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专业体系,建成一批国内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it产业已达到全国工业比重的12.3%,占gdp的9.1%,成为第一大产业,其迅猛发展与担当it人才孵化器的职业教育密不可分。作为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it职业教育机构和北京大学校办产业的优秀代表,北大青鸟aptech一直屹立it培训行业之巅,担当it人才培养重任,创新it职业教育模式,推动it产业发展。9月23日,北大青鸟aptech迎来了她的15岁生日,其耀眼的成就在社会各方的生日祝福中显得格外璀璨。
传承北大治学精神
演绎it职业教育经典传奇
时光回溯到1999年,在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计算机软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杨芙清院士主导下,北大青鸟集团与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教育公司——印度aptech公司达成合作并成立北大青鸟aptech公司,其全新的培训模式和理念为尚在萌芽状态的中国it职业培训带来一股春风。
15年来,北大青鸟aptech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指导下,依托北京大学优质雄厚的教育资源和背景,秉持北大严谨的治学理念,致力于中国it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当前,北大青鸟aptech课程体系涵盖12个岗位28个技术方向,200余家授权培训中心遍布全国60多个重要城市,全国合作院校超过800所,同1000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累计培养和输送80余万it职业化人才进入it行业,为中国it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堪称it职业教育的经典传奇。
矢志“教育改变生活”
用责任托起80万it梦想
2000年,北大青鸟aptech创造性地将特许经营模式引入到it职业教育领域,在全国建立“北大青鸟aptech计算机授权培训中心”,开启了特许经营跟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发展先河,让it人才培养规模进入几何式增长态势。
北大青鸟aptech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完整的教学服务和成熟的就业体系,全方位支持每一个来到北大青鸟的学员成为受人尊重的专业人才,为无数满怀着青春梦想的学子们开辟一条没有障碍的职业道路。
北大青鸟aptech认为,教师担负着教学任务的实施和质量控制双重责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中坚力量,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够确保教学效果。北大青鸟aptech在总部设立了社会师资培训班,从技术、专业授课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将it工程师打造成为it培训师。现在,北大青鸟aptech拥有近万名标准化师资,兼具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it项目经验,为优质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结合it培训行业的特殊性,在理论课基础上,采取多样化授课模式,更加强化和注重实践,让学员在课堂上即时消化所学知识,加强实际动手动脑能力。
北大青鸟aptech还设立了班主任岗位,解决中心教学管理工作难点,确保教学质量。率先研发的cot课程,极大提高了学员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职场礼仪等职业素养,让学员尽早适应职场环境,全面提升学员的就业竞争力。
为了建立“学员与企业最短招聘通道”,北大青鸟aptech汇集了10000多家优秀企业的人才招聘信息和优秀青鸟学员的求职信息;提出“终身职业教育”理念,针对学员的终身职业历程,提供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职业规划、指导等服务,使学员的职场人脉关系得到了扩展。
北大青鸟aptech成立15年来,已经累计培养和输送了80余万人进入it行业,其中高中、中专学历者占45%,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者占55%;他们中30%是计算机相关专业,70%是非计算机相关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95%以上。
青鸟毕业学员遍布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及各大省会城市,就业机会多、薪资水平高。随着从业时间、项目经验、社会阅历的积累和增加,青鸟学员成为技术骨干和管理者的比例也大幅度提高,他们备受猎头的青睐,或被国内it知名企业高薪挖走,或被推荐到国外大型it软件公司就职。
80多万学员从it行外走进it行内,在北大青鸟aptech获得了令人信服的专业技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规划了不一样的人生,“教育改变生活”的理念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北大青鸟aptech一直以社会和谐为己任,满足了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在教育公平化的进程中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中央电视台2009年《经济半小时》栏目、2013年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分别对北大青鸟aptech在解决社会就业难题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进行了报道。
全方位助力高校人才培养
推动院校教学改革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明确要求职业院校在办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早在2003年,北大青鸟aptech就开始尝试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鉴于大多数普通院校面临课程开发技术瓶颈的状况,北大青鸟aptech在基于企业、学生和院校的需求下,前瞻性地将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创造性地把北大青鸟aptech职业课程体系和标准化的教育运营模式与合作院校学历教育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将院校现有计算机专业及其他专业的计算机相关课程,全部或部分地替换为北大青鸟aptech成熟的培训课程,协助部分合作院校建立北大青鸟aptech精品计算机特色专业。其中,部分课程被国家教育部推荐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教材。
此外,北大青鸟aptech还在师资方面对院校进行大力扶持,对全国合作院校教员每年系统培训至少2次,使他们成为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的“双师型”教员。对学生而言,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能获得北大青鸟aptech国际认证和osta职业资格认证,增强了个人求职成功指数。
目前,北大青鸟aptech将这种院校合作模式推向了全国,与600多所中高等职业院校、200多所大学本科院校展开合作,覆盖在校学员5—6万人,得到了北京、江苏、黑龙江、广西、福建等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为院校提升教学质量、尝试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缔造it人才“梦工厂”
重构it企业用工生态
随着it产业的迅猛发展,it技术人才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处于一个非常匮乏的状态。尽管我国高等院校每年都有大量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但依然很难满足企业用人需求,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在校园里很难获得实际的项目操作经验,这种现象导致企业用人成本高,人员不稳定。相反,北大青鸟aptech着眼就业,通过实战实训,培养出了大量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进入it市场,改变了it人才匮乏、企业用工荒的现状,直接降低了it企业的用工成本和管理难度。
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李正良说:“北大青鸟aptech这么多年为我们企业输送了很多非常专业的人才,他们符合岗位要求,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表现非常突出。我们看中的就是北大青鸟aptech永不妥协的教育品质,以后将继续这样合作下去。”
学员能力得到it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这和北大青鸟aptech注重课程研发是分不开的。为研发更具领先和实用性培训课程,北大青鸟aptech成立了国内最大的it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几百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了研发团队,结合it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和企业人才实际需求,每年斥资上千万进行课程研发。此外,还建立了业界首个由来自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行业专家以及来自国际知名企业的技术专家组成的tag技术专家顾问团。
北大青鸟aptech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首创了以企业用人要求为基准的逆向课程设计的模式。坚持任何一种it教育产品的研发起点,都始于围绕用人企业实际需求进行深入调研,调研内容来自于不同类型企业的领导人、部门经理、员工代表,更有对大量招聘信息的全面分析,结合岗位工作需求及企业的招聘需求,进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学员在培训期间就能获得丰富的实战经验,摆脱“纸上谈兵”的困惑,提前进入工作状态。
北大青鸟aptech紧跟it时代变化,结合信息化产业发展趋势和热门岗位,先后研发推出了包括accp(软件工程师培训)、benet(网络工程师培训)、btest(软件测试工程师培训)、学士后java、.net、php、android、ios、网络营销以及针对院校合作的课程置换产品等一系列深受学员和用人市场欢迎的培训课程。
北大青鸟aptech担当起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重任,为快速发展中的it企业输送了大量优质人才,赢得了it人才的“梦工厂”之美誉,重构了it企业用工生态,成为推动行业及it企业发展的隐形动力。
引领it培训行业一路前行
管理模式成参考范本
北大青鸟aptech创造性地把特许经营模式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加大了人才的输出规模,为更多的学员提供了便利的教育条件,但这一发展模式的可复制性和可控性非常重要,要想在全国各地培养出的人才都具有同样的标准化水平,就必须有一套规范的、可操作、易管理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品质一致化、教学管理统一化、教学过程体系化。
北大青鸟aptech结合项目推广、运作的成功经验,制定了国内教育培训行业第一部标准化手册《计算机职业培训标准》,以一个标准化的计算机职业培训中心为模板,构建了培训中心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编写并制定出保证培训中心正常运行的基本管理制度和完整工作流程。《计算机职业培训标准》手册于2007年1月正式出版发行。
北大青鸟aptech大力实施和推行标准化管理,始终贯彻并坚持对教育品质的要求,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整体品牌形象,还为it教育培训行业提供了统一的规范标准,强化了行业对整体教学、服务质量的重视,加速了整个it培训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除了对it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北大青鸟aptech标准化的实施对特许经营体系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引领作用,其他连锁经营企业争相效仿北大青鸟aptech这种先进的标准化模式,《计算机职业培训标准》手册成为其他连锁企业参考、学习和借鉴的范本。
北大青鸟aptech在特许连锁经营体系所作出的杰出成就,得到了特许经营体系的认可,2008年11月,北大青鸟aptech当选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三度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评选的“中国连锁经营百强企业”,是迄今为止教育培训领域唯一上榜品牌;连续三年荣获“中国优秀特许加盟品牌”称号,并因此而获得中国特许经营协会颁发的“中国特许奖”。
深耕职业教育
谱写it梦想华章
作为中国it职业教育行业的领头羊,北大青鸟aptech重任在肩,未雨绸缪。北大青鸟aptech自2010年起,前瞻性地把握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契机,开始自主研发基于互联网的教育云平台系统,为青鸟所有用户提供统一支持、服务和管理。
目前,平台整合了青鸟云课堂(pc和苹果客户端)、云豆网(学员社区)、青鸟校区管理平台(系统管理后台)以及青鸟微讯(android和苹果客户端)等四大系统,开始全面支撑青鸟体系业务并取得突出成效。公司利用平台将纯线下的经营活动,转变到符合互联网趋势的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将面授、在线、直播多种教学方式深度融合,开创了职业教育领域中独树一帜的o2o经营模式。
北大青鸟aptech将从北大的“常维新”精神、百年弥笃弥深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中不断汲取前进的力量和信念,敢于探索创新,不断改革进取,扩大服务范围,提供更为优质的培训服务,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以期成为中国最大的职业教育机构,最大的职业教育产品提供商,培养职场精英,成就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生活!
记者从省教育厅近日组织召开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督办会上获悉,2015年起,贵州省将试点推动建设示范性职教集团。
问题:“自弹自唱”“集而不团”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指的是以相关职业院校为成员,联合行业、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它相关组织组建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集团。2009年,我省成立首批职业教育集团,目前我省有省交通与汽车职教集团、省建设职教集团、省机械装备制造集团、省旅游职教集团、省计算机与网络职教集团、省供销职教集团、省护理职教集团、省电子技术职教集团、省农业工程职教集团、铜仁职教集团等职教集团。
督办会上,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总体来看,集团化办学对于推动我省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促进行业交流,强化校企合作,加强招生协作,培养培训师资,建设专业,共建共享教学成果等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办学体制机制不够灵活,作为非法人实体的职教集团对成员单位的约束力不强,行业、企业的吸引力不足,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各方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不够,“自弹自唱”、“集而不团”等问题仍然突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效有待提升。
建议:采取冠名形式吸引企业参与
针对我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存在的问题,该负责人提出:各地各职业院校要坚持以市场导向、利益共享、合作共赢为引领,做实做优一批多元主体、政企联动的职业教育集团,实现办学特色化,运转制度化,工作常态化,力戒同质化,要创新思路,采取冠名等形式,吸引企业作为主体参与集团化办学,形成多元主体的集团化办学格局。
同时,要通过“组织一次技能大赛,开展一次政校企对话,共同招生培养一批学生,每年互换一批专业教师,完成一个课题,创建一本刊物,开发一门课程,打造一支专家队伍”等措施,加快改善职教集团松散、低效的局面,推动实现“发展机制突破,治理结构突破,办学成果突破”。
另外,要采取经费支持、项目建设(公共实训中心)和政策倾斜,引导各地推进集团化办学。支持行业型职教集团牵头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引领我省职业院校相关专业设置和评估。
今年,我省将再推动组建3-5个职业教育集团,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学校、企业、行业组织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参与率。从2015年起,试点推动建设我省示范性职教集团。
近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老师肖国华的手机被打得发烫,只因央视10套科技频道的《我爱发明》栏目播出了一期《破螺取肉》的专题节目,而这个神奇的田螺取肉加工机,正是肖国华老师的发明成果。
肖国华出生在湖南益阳普通的农民家庭,对农民的艰辛劳动有着切身体会。得益于父亲对机械改装和创新的偏爱,他从小就喜欢捣腾机器,年纪不大就接触了很多机械方面的知识。益阳湖区盛产田螺,2001年,肖国华发现父母农闲时捡拾田螺出售净螺肉,一个人最多一天只能挑10斤左右,于是他萌生出弄个设备来减轻父母负担的想法。2003年,肖国华开始将脑中的想法付诸行动。
2008年,肖国华来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机电学院任模具专业教师。之后,经过几次显著的改良,第四代田螺取肉加工机终于问世,能够实现壳肉的精细分离。不仅如此,分离后的生物废料还可作为水禽养殖场的活鲜饲料,消除了螺肉加工过程中的生物废料环境污染。田螺取肉加工机研发成功后,肖国华于2012年为其申请了多项专利,当年年底获得授权。
“学校良好的氛围给了我创造创新的空间,同事和企业师傅给了我很多设计的灵感。”肖国华自从进入浙江工商职院后,发现学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与宁海优良的产业环境相结合,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搭建出了非常有利的实践平台,让自己的技术和兴趣如虎添翼。
在宁海这片充满灵性的土地上,肖国华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宁海的模具企业,利用产业环境氛围进行模具教学、模具机械创新的研究。近两年来,肖国华结合自身实践,先后申报了涵盖模具、自动化设备在内的70余项创新专利。此外,肖国华还常常根据家人朋友的生活需求构思开发一些简易使用的家用小发明,如“年糕切片机”、“点钞机”、“自动施肥机”、“农田播种机”、“菠萝挖槽机”等等。
在肖老师的影响和带领下,该校机电学院的学生们也迸发出强烈的创新实践激情。2011年,他带领学生参加“华宝杯”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技能大赛获一等奖;2012年,带领学生参加“中望杯”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技能大赛获二等奖,肖国华本人则获得教师组个人一等奖,并获评全国高职院校模具技能大赛执裁专家。
肖国华觉得,老师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灌输。在课堂上,他会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困难,让学生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不停地尝试,而不是示范。他告诉学生:“学是为了用,不是为了考试。”
在家庭教育中,他也是如此。每当四岁女儿嘟囔着自己的玩具坏了,肖国华可不会发挥所长二话不说为其修好,而是先让女儿自己琢磨琢磨,捣鼓捣鼓,尽量自己去“搞定”。就像当初他着手制作田螺取肉加工机一样,有同事怀疑道:“肖老师,你这个东西,能不能搞得出来哦?”他淡淡地答:“就算做不到位,每次尝试之后总会有所改进。如果目的性太强,就会找不到幸福的支点,若是作为自己的兴趣来做,就享受了尝试的全过程。搞技术的人,还是不要太功利。”
一是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四级职教体系”。市、县每年设立职教专项经费200万元用于发展职业教育,引资11.8亿元建成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和两所县级职业高中,已建成职教基地240个,完善从市到村的“四级职教体系”。
二是锻造品牌,有效提高办学水平。围绕建设中国西部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目标,坚持创品牌促发展,建成国家示范和省重点专业5个、建成国家、省级重点职业中学6所,到2016年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2所;完善以学生专业技能发展为主的评价体系,定期举办中职教师、学生技能大赛。
三是优化招生,持续扩大职教规模。加强职教宣传,落实中职免学费、国家助学金等政策,层层逗硬考核中职招生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省教育厅下达该市本年度目标任务19500名职教招生任务,在校职教学生规模达4.6万人,力争到2017年普高、职高在校生比达到1:1.1。
四是创新模式,充分发挥职教作用。实行政企合作、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并举,增设旅游礼仪、电梯服务与维修等7个贴近巴中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专业,全市职教学校与达芙妮、海螺水泥等10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在中职学校开设创业课程,加强中职学生就业创业培训,推进由升学教育向就业创业教育、由培养知识型人才向培养技能型人才转变,到2017年实现全市85%的农村劳动力掌握1—2项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
本报讯(记者李淑霞通讯员高艳英报道)9月23日,滨州职业学院庆祝建国65周年书画摄影艺术展开幕。
本次展览汇集部分市领导、各界书画爱好者及滨州职业学院师生的180余幅作品,将持续至10月6日。所展出的作品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既有山水花鸟等多种题材的绘画,也有苍劲潇洒的书法作品,更有渗透爱国情怀、反映美好生活的摄影作品,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实现了书之神、画之韵、影之美的交汇融合。
滨州军分区参谋长赵起,滨州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崔其忠,滨州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石忠等参观展览。
中医药材混选比赛选手比赛进行中
|
天圆网讯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南昌市积极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不断探索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子。
打造全国中高级技能人才基地
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得到了全面发展,致力于打造成为全国中高级技能人才培育基地,呈现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资产不断充、人才培养逐年递增的良好态势。
据了解,南昌地区现有各级各类中高职院校107所,高职院校(省属)29所,中等职业院校78所。中高职院校在校生290323人,其中,高职院校184690人,中等职业学校105633人。高职院校校园固定资产由2005年的36.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0.23亿元,校园占地面积由2005年20150亩递增到2010年22008亩。各类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培养培训专业技能型人才逐年增长,今年达40万人次,其中,中级技能型人才35211人,高技能人才72580人,培训农村新增和剩余劳动力15万人次,城镇在职职工9万人次,下岗失业人员6万人次。
校企合作 实现“需求”与“培养”零对接
南昌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多元化发展,逐步形成教育、实习、工作“一条龙”的运作模式。
我市以合作共赢为目标,以品牌专业为纽带,组建了“江西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南昌汽车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等职教集团,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办学机制。同时,部分学校有偿提供场地和设备,将企业生产线迁至学校,共建“教学工厂”,利用企业成熟的技术、先进的工艺、熟练的技工和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
此外,有的企业与职业学校开展订单培养计划,企业在学校组建定向班,由学校按照企业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企业专家参与指导学生实训课程,把以往学生适应生产岗位的“磨合期”消化在学校。不仅如此,我市还在全市职业学校开展“双百双进”活动,倡导百名教师进企业、百名技师进校园,从而强化中职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加强校企间交流。
据不完全统计,南昌地区校企合作由2005年的905家企业增加到了目前的1428家,增长58%。
资源整合 力促“龙头一舞动全身”
为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资源,近年来, 我市通过扩张、撤并、合作等形式,对部分职业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学校办学能力也随着“硬件更新”而不断提升。
其中,南昌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置换搬迁,由原来占地150余亩扩大到占地近2000亩,办学实力明显提高;南昌一专原有50亩校园,在校生1500人,通过资源调整和校区整合,占地面积达到250余亩,在校生突破7000人。
另一方面,我市注重发挥职业学校“示范校”的引领、辐射、示范作用,以优质教育资源带动全市教育教学水平提升。
目前,南昌地区拥有中等专业学校5000人以上规模职业院校20所,现有国家改革和发展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0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4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5所,升级示范职校6所,优质中职教育资源占总校数的33%。
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本科职业院校学习。9月22日,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我省将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
◎本科院校办职业教育可按专业转型
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邓弘表示,我省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并不是喊几句口号或在校名里加上“职业”、“技术”等字眼,而是要推动本科学校逐步地、更多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型的学校可以是学校里的绝大部分专业都转型,也可以是其中一部分专业转型。“这对部分本科院校来说是一个发展契机,如果不转型,这类院校和综合型高校竞争,不仅没有任何优势,还会加速自身的落伍。”邓弘说。
◎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衔接决定转型成败
我省将加强中高职衔接,让职业教育告别“低学历”,其中包括高职对接中职“3+2”学制、本科对接高职“3+2”学制、本科对接中职“3+4”学制等衔接试点。
“无论是高职对接中职,还是本科对接中职,关键的问题是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的衔接。”我省一家中职院校的校长表示,现在很多高职院校老师教的技能,其实很多中职生已经学过了,如果专业课程设置不改变,中职生进入高职、本科院校后还要重复学习,这样的衔接没有意义。
◎打造三大高等职业教育核心发展区
根据计划,到2020年,原则上每个设区市建成至少一所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高职院校布局和特色专业集群。
我省将以沪昆线和京九线为发展轴,打造赣北区、赣中南区和赣西区高等职业教育核心发展区。其中,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等赣北区职业院校优先发展汽车、航空、光伏、优质钢材、光电、家电、化工、陶瓷、建材、电子信息、生物和新医药、服务外包等特色专业集群。
赣州、吉安、抚州等赣中南区职业院校重点打造有色金属、电子信息、通讯终端、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新能源、化工建材和机械制造等特色专业集群。新余、宜春、萍乡等赣西区职业院校着力发展冶金、光伏、锂电、医药、陶瓷、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竹木加工、烟花爆竹、食品加工等特色专业集群。
近日,横县职业教育中心《农村职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成为广西14所获此殊荣中职学校之一。
据了解,横县总人口120多万人,农村青壮年劳力有65%以上向外输出,留在家里的孩子成了一支规模越来越庞大的“留守大军”,横县职业教育中心的“留守学生”也占到了全校学生人数的48%以上。为探索农村职校留守学生人格塑造与完善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校的德育管理水平,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监护共同体”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培养农村职校留守学生健康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该校从2008年开始成立了农村“留守学生”项目组,针对农村职校“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深入调查、分析,探索留守学生人格塑造与完善的途径和方法,尝试实施有效教育策略,从而健全农村职校“留守学生”管理制度,构建有效的特色教育管理模式,形成留守学生教育长效机制,并把经验向全区农村中职学校推广。
一直以来,横县职业教育中心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设计和课程体系开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为核心内容,锐意进取,努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也先后获得了自治区示范特色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学校等荣誉称号。
9月23日上午,陕西省教育厅厅长、省高等教育局局长李兴旺到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调研。他强调,高职教育要加强内涵建设,培养和引进更多既有理论素养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注重培育特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好更多的技术技能人才。
李兴旺一行先后深入两校校史展览馆、实验实训室、教学综合楼,认真听取关于办学历程及改革发展情况的介绍,详细了解专业设置、育人特色、师资队伍、招生就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情况,并走进学生公寓、食堂,与广大师生进行亲切交谈。
在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矿井实训基地,李兴旺询问了机电实训室设备配置、运行情况以及如何辅助教学,了解了矿井救护设备使用以及如何应对矿井意外事故。他指出,高职学生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实训设备应和目前企业实际使用的设备密切接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应使用最新的设备。在学校煤矿设计院调研时,他对学院一线教师参与承担煤矿设计工作将“教学研”紧密结合,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做法表示肯定。
在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李兴旺与教师、学生进行亲切交谈。在会计二系教师休息室,他与课间休息的教师一一握手,询问教师们的工作、生活和职称评定情况。在与学生交谈中,他询问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就业意向、对学院食堂的满意度、每月生活费支出等情况。在学生食堂,他了解了食堂规模、饭菜种类和价格情况,强调一定要从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出发,提高饭菜质量,满足就餐需要。
李兴旺十分关注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在两所学校,都重点了解了师资队伍状况、专业教师数量和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实习情况等。他强调,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都十分重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陕西高职院校要抓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紧密结合行业产业发展,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强内涵建设,注重发展特色专业,打造陕西的高职品牌。
省教育厅有关处室负责同志陪同参加调研。
辽宁丹东是中朝界河鸭绿江边一个风光旖旎的边陲小城,是抗美援朝的烽火硝烟洗礼过的英雄城市,是四季分明但气候适宜的人居佳地,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让它闻名遐迩。
2013年10月28日至1月17日,为期三个月的动漫游戏国家培训在此展开,来自全国各地48位学员云聚于此,期待学有所成。
培训学习的过程是充实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这里有险峻的凤凰山与老牛背,黄金般的银杏树、苍挺的红杉漫山遍野,自成一番壮丽风景;连绵起伏的虎山长城、肃立的抗美援朝纪念馆让历史的气息凝重起来;我们流连在这北国风光,也腾跃于羽毛球、乒乓球的赛场上,充实的实践活动为这3个月的培训生活增光添彩。
这次培训分为两个班级,一个是动漫游戏设计班;一个是机电班;培训初期是在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报告厅举行,接下来的几天展开的培训是围绕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思考、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师德教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内涵、 中等职业教育、中高职协调发展之探索、中职职业教育模式创新研究这九项内容进行的。
培训课程表公布了,课程表的学习内容都是围绕着动漫游戏专业展开,非常专业,而且课程时间也是满满当当的,学习周期很紧凑,这不禁让我这个在院校学习了四年的专业生都打上疑问:三个月的时间,能完成大学2-3年才能完成的学业吗?
尽管如此,我们每天紧张的学习时间还是在学院与参培老师们的协助下井然有序地展开。每天校车早晨、中午、下午的接送,给老师们在寒冷的几个月中送来温暖。同时动漫游戏班被安排在学院的电脑实训机房中。规范的设备、舒适的环境为学员学习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条件的优越让我们轻松自如地学习,人文的关怀更让我们和谐快乐地收获。培训的老师中,以教龄年长的居多,老师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为构建班集体发挥着自己的力量:有的帮助学员的学习、有的帮助学员的创作、有的帮助学员的生活、有的制作班级通讯录。尽管学习课程设置分门别类:二维(有纸动画、无纸动画)、三维(三维基础、三维人物动物模型、动作设计)、建筑(建筑基础、室内效果图)、后期合成(合成特效),我们经常难得共聚,而且完成学业的时间又是争分夺秒,无暇更多点的沟通,可是大家一样地你追我赶,收获了共同的丰盛,共同的进步,时光虽短却这样令人怀念。
忘不了第一次培训活动的间隙,我们去的丹东市区著名的黄金大道,正值银杏金黄时,不时飘落的银杏叶为街景增添一份诗意,那天当地电视台的少儿节目也在此取景,看着节目的彩排,好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来到抗美援朝纪念馆,天空下着小雨,阴沉的天铺开,为肃穆的纪念馆平添了许多庄严,站在广场的纪念碑下,不由令我想起了南昌八一纪念碑,想起了红色摇篮的故乡。来到一排排坦克的整齐阵列前,一种心灵的震慑让心久久的颤动,幸好纪念馆是在室内,随着解说员的引导,观看了抗美援朝战役中战士的生活用品、作战用品,等等,展厅最令人震撼的是360度全息展厅,运用投影技术与实景制作还原了当时残酷的战役场景,让人唏嘘不已
忘不了爬虎山长城,虎山长城虽无北京八达岭长城的连绵,但作为隔着朝鲜与中国疆土的一道风景线,登上虎山长城,即可瞭望朝鲜边疆疆土。朝鲜的边疆建筑很少,站在长城一眼望去只能看到些低矮的围墙,围墙里堆着金黄的玉米,鲜明的对比,大家不有许多感叹;下长城了,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学员们互相扶持着走下了长城,脚肚子已明显感到酸酸的滋味;可是,我们还是直奔鸭绿江了,鸭绿江也是一道天然的边界,在导游的安排下学员们乘船出发了。船的速度不快不慢,正好可以看到河对岸的士兵和朝鲜人,河边的小路不时有骑着自行车的朝鲜夫妇,男的热情的向我们招手,女的则是害羞的低着头。这时有老师说:“快看,那辆军用吉普车怎么一直跟着咱们呢,还招手呢!”有些胆子大的学员则是站在船沿拍起照片了。异国的风情异国的神秘,我们随波逐流踏过。
忘不了云里雾里攀登凤凰山的惊险啊,那步步惊心的登高令我们勇气倍增。都说丹东凤凰山陡、险。一开始我还不以为然,毕竟我是攀登过黄山的人了,所以一开始的台阶都不在话下,只是后来越往前则是越陡峭的山路,当到达小牛背时,丛山峻岭的险峻初露端倪了。已经到了中饭的时刻,导游提示大家:“支撑不住的学员可以沿着小路下山了。”但是很多学员包括学院副院长坚持继续爬。到达老牛背时,眼前一片云海茫茫,只看到近处云雾中的几根柱子与铁锁,爬还是不爬?大家又犹豫了一下,可是,当带头的学员往前手脚并用时,后面的学员又一次呐喊催促时,我鼓足勇气,攀着铁链的刺骨寒冷往前。幸好在山脚买了一双手套,借着手套的辅助,顺利的通过这段险途,我们站在老牛背上拍起了照片,霎时,脸上有一种大无畏,还有一种成就感融进了灿烂的笑容,绽放,也许这时你才体会到“走万里路”的真谛。
更难忘那一场场羽毛球赛、乒乓球赛。我们矫健的身影在女子双打、男女混双的赛场上绽放青春。感谢美院修羽毛球课所学的球技,我参加的女子双打和男女混双,比赛成绩名列前茅。
这是一次多么奇妙的培训旅程啊,虽然艰辛,却也快乐;即使短暂,也很值得收藏。因为我们有了许多收获,不仅仅是技术的知识,更多的是怎么克服难关的勇气与方法,以一句话简以概括:道可顿悟,事必渐行!
作者简介:
张冰筠,女,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动漫专业教师。曾获校级优秀技能辅导老师称号;首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设计创意教学中心师资培训“优秀学员”称号;校级优秀技能辅导教师、体育艺术工作先进个人。
今天上午,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铨做客《行风在线》。许多市民留言询问王副局长,青岛市职业教育发展境况如何,教育局有何措施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王铨副局长做出了详细的解释。青岛市的职业教育目前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并多次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但近几年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硬件条件比较差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目前青岛市教育局正在城阳区筹建青岛市职业教育现代制造业教育园区,预计明年进入建设阶段。该园区的建成将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教育环境,并进一步提高我市职业教育水平。
学生在博鳌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海南日报记者 蔡倩 摄
15岁的小冯今年初中毕业,在9月成为了海南省琼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琼海职校)旅游专业的大一新生。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冯因为没考上高中、家境贫困而在同学面前有些自卑,没想到就读琼海职专不仅可以掌握职业技能,还能享受每年1500元的国家资助,这对她来说简直是意外之喜。
眼下,在琼海与小冯有着同样经历和心理变化的,还有2000多名职校学生。从这些让人欣喜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如今琼海的职业教育正走进发展的“春天”。
“琼海初步形成了以职业高中为龙头、职业培训基地和农技校为主体,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琼海市教育局局长李名广介绍,琼海现有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琼海职校)1所,在校生2000余名,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6个,在校生800余名,镇、村成人培训机构160个,2013年累计培养培训各类职业技术人才近1.8万人次。
强基础建设
兴办学
琼海职业教育迎来“春天”并不是一件易事。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加快,中高职教育渐渐淡出主流教育之列。而近年来,随着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发展,各行业对技能人才的渴求,使加强职业教育迫在眉睫。
“自2007年以来,琼海已经连续7年完成中职招生任务,并且不断实施基础能力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琼海教育局职业教育股股长王绍奋介绍,琼海的职业教育在办学思想上,基本实现了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的转变,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的转变,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岗位本位的转变,不断扩大职业学校自主权,提高面对市场自主办学、自主发展的能力。
据了解,琼海职校于2008年被评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2012年又被评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从2007年至今,该校共投入资金2200万元,建设1700平方米的教学楼,16100平方米的实训楼及配套宿舍楼、餐厅等基础设施。近3年来,投入教学设备的资金达600万元,其中投入200万元建设汽车维修实训基地,投入150万元建设电子电工实训基地,投入150万元建设烹饪实训基地。
创品牌专业
保就业
小李是琼海职校旅游(1)班的学生,她告诉记者:“读职校可以学一门技术,早点出去工作,让自己和家人都过上幸福生活。对未来我充满信心,因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省内就业前景非常好,也有机会到天津、上海、深圳等地发展。”
“我校2014届毕业生总人数为617人,截至2014年9月1日,就业学生人数为592人,就业率96%,对口就业率为98%。”琼海职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近3年来,该校就业率持续达95%以上。其原因在于该校不断创新品牌专业、走特色办学之路。
电子电工、汽修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是琼海职校最为火爆的专业,这几个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往往供不应求,为琼海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电工、焊工等技能资格证的技术性人才。“在打造这3大名牌专业时,琼海职校还开发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如烹饪、高尔夫专业,出来的毕业生都不愁找工作的。”该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高尔夫专业实习生的月收入近3000元,一跃成为了最受学生欢迎的“名牌”专业之一。
拓职业教育
促发展
“市职校还发挥了‘一校多功能’的作用。”琼海职校相关负责人说,琼海市教育局引导琼海职校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主要面向城镇失业人员、待业青年、复员退伍军人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及创业能力。近3年来,琼海职校每年培训各类人才近4000人次。
此外,琼海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也充分发挥了作用,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这些培训机构为我市下岗职工、待业青年的岗前岗后的技术培训提供了有力支持。”王绍奋介绍,琼海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范围涉及省内外,许多人莫名而来,学成而归,找到满意的工作。琼海每年通过这16个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培训的各类人员近5000名。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农民传授职业技术技能的方向也随之发生转变,琼海各镇村成教培训机构焕发了新的生机。“以镇、村两级成人培训机构为基地,通过水产、热作、企业、畜牧等部门,组织农民进行各方面技术的培训。”王绍奋向记者介绍了成教培训的模式。由于职业技术培训形式多样,结合实际,广大农民群众学习热情极高,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近9000人次。
本报兰州9月23日讯 (记者 李欣瑶) 今天上午,西藏和四省藏区中职教育推进会在兰州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斯塔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副省长咸辉致辞。
咸辉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她说,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实现了较快发展,希望教育部以及国家相关部委继续关心、支持甘肃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特别是对职业教育给予更多照顾和倾斜。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会议的安排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开拓进取,谱写我省藏区职业教育发展新篇章。
斯塔在会上说,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发展藏区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大力支持西藏和四省藏区职业教育发展,中央统战部将全面配合会议精神的落实。
鲁昕说,要加快推进西藏和四省藏区中职教育发展,尽快改变以上地区中职教育的落后面貌。鲁昕指出,要重点建设一批中职学校,调整优化学校专业和布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广“9+3”免费中职教育,适度扩大对口省市及合作学校的招生规模。此外,要制定好藏区中职教育发展规划,集中力量办好这件大事。
会上,甘肃、四川、青海、西藏、云南等省区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就中职教育发展作交流发言。藏区对口支援省市代表、职业教育集团代表、民办学校代表,以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相关负责人等作了发言。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