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调研。离开校园时,师生们闻讯赶来,高声向总书记问好。面对热情洋溢的青年学子,习近平说:“见到你们很高兴,让我想起岳麓书院的两句话:‘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真是人才济济啊!”他表示,“于斯为盛”首先指的是湖湘大地代有人才出,涌现出许多报效祖国的栋梁之材。新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青年人正逢其时。习近平希望同学们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珍惜时光好好学习,掌握知识本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文字记者 张晓松、朱基钗 摄影记者 李学仁、谢环驰、岳月伟)
中青报记者从教育部获悉,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将于11月在山东举行。
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举办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的通知》。该比赛分中职、高职两个组别,共40个比赛项目,其中,中职组10个专业类20个赛项;高职组12个专业大类20个赛项。
大赛报名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单位组队,其中,中职组参赛选手须为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籍学生,年龄一般不超过21周岁,年龄计算的截止时间以2020年11月1日为准;高职组参赛选手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籍高职学生,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计算时间同前述。本科院校中高职类全日制在籍学生可报名参加高职组比赛。五年制高职学生报名参赛的,一至三年级(含三年级)学生可参加中职组比赛,四五年级学生可参加高职组比赛。
根据规定,凡在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的选手,不能再参加同一项目同一组别的比赛。团体赛不得跨校组队。团体赛参赛队、个人赛参赛选手均可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须为本校专兼职教师,团体赛每队限报两名指导教师,个人赛每名选手限报1名指导教师。(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
记者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近日,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国家开发银行、阿里钉钉、支付宝共同完成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与助学贷款系统业务对接,为300万大学生提供新职业在线学习服务,帮扶更多贫困大学生积极提升新职业技能水平。学生通过支付宝App进入“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生活号后,在首页即可直接访问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学习各项新职业培训课程。
据悉,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目前已覆盖教育部门认可的全国31个省份的高职高专、普通高校、科研院所和党校等各类院校。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已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957亿元,累计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330万人(3049万人次)。
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由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阿里钉钉联合推出。自6月8日正式上线以来,该平台通过完善新职业学习培训方式,快速培养新型人才,为就业市场注入新活力。新职业为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提供了新选择,成为稳就业、保就业、促就业的重要保障。(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桂杰)
近日,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行动的通知》,于9月15日至12月31日,对2020届和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集中服务,普遍落实实名帮扶举措,使有就业创业需求的毕业生都能得到相应服务支持,着力提升就业能力,充分激发创业活力,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毕业生尽早就业。
通知提出七项措施,具体为:
一是开展专项摸排
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清单,放开线上线下各类登记服务渠道,对登记毕业生逐一联系,摸清就业需求。
二是加快岗位落实
加快实施企业吸纳就业补贴政策,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基层服务项目和科研助理岗位招录(聘)进度,挖掘平台经济、数字经济从业机会,围绕基层治理、教育医疗、农业技术等人才紧缺领域增设岗位。
三是扶持创业创新
对创业毕业生普遍提供针对性创业培训,推荐适合发挥毕业生专长的创业项目,优先安排经营场所,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政策。
四是提供不断线服务
对未就业毕业生发放政策服务清单,推送针对性岗位信息,常态化开展专项招聘,加密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推进档案转递、组织关系转接、落户等“一站式”办理。
五是提升就业能力
开展职业规划、职业体验、求职技巧等针对性职业指导,扩大就业见习规模,开展大规模、高质量职业培训,对有培训意愿的毕业生应培尽培,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六是加大困难帮扶
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和就业困难的少数民族毕业生、湖北籍毕业生开展专项帮扶。
七是保护就业权益
规范就业协议签订,规范招聘市场秩序,加大对企业用工行为的监督检查,及时受理投诉举报。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解楚楚)近日,河北省人社厅发布《关于做好2020届高校毕业生临时公益性岗位招聘工作的通知》,按照《河北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促进2020届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在全省开发5000个临时公益性岗位,用于帮扶2020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
临时公益性岗位主要用于开发设置城乡社区等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卫生防疫等岗位,服务期最长不超过2年。各地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临时公益性岗位招聘工作,在确定招聘人员时,优先招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家庭、残疾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指导用人单位与临时公益性岗位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无法签订劳动合同的依法签订用工协议、劳务协议等,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对开发临时公益性岗位安置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标准原则上不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社会保险补贴包括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各地将建立临时公益性岗位实名制数据库,动态掌握人员在岗情况和领取补贴情况,强化相关补贴资金监管,对安置非2020届高校毕业生、虚报冒领骗取补贴、“吃空饷"等违法违规情形,及时纠正查处,清退违规在岗人员,严肃追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根据通知要求,各地将结合本地实际,在确保就业局势平稳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下,完善临时公益性岗位期满人员退出帮扶办法,做好政策衔接和就业服务。对距享受补贴期满不足半年人员,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帮助尽快实现再就业,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可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引导参加基层项目、报考机关事业单位、继续深造、推荐到企业就业有序退岗。
近日,河北省教育厅发布通知,将开展2020年普通高校录取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和学籍电子注册工作。对高考加分资格、录取资格进行复核,对特殊类型录取新生开展入学专业复测,严防冒名顶替行为。
严格入学资格复核
通知指出,各高校要严格入学资格复核。
要在新生报到入学时,对报到所需录取通知书、身份证、户口迁移证、高考加分资格证明等材料与考生纸质档案、录取考生名册、考生电子档案逐一比对核查。
要在新生入校后,立即进行电子图像采集,利用“人像比对”等现代信息技术逐一比对入学采集照片与录取电子照片,对存疑数据进行重点核验。要组织新生填写学生信息卡(学籍卡),并与其高中档案记载的相关信息进行核对,凡是发现所填信息不一致的,立即进行调查核实。新生学籍卡必须现场采集学生照片,不得使用高考报名照片。
要在新生入校后3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录取手续及程序、录取资格等进行复查。
其中,对通过享受高考加分政策录取新生的有关资格证明材料、通过享受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政策录取新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复核,对艺术体育专业、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录取新生开展入学专业复测,对前期采取远程网络考核的研究生等录取新生组织有关考核复测,对普通专接本、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新生开展前置学历资格复核。
加强录取资格复查
同时,加强录取资格复查。各高校要认真与生源地省级招办核实存疑信息,对于入学专业复测不合格、入学前后两次测试成绩差异显著的考生,组织专门调查。对于通过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方式骗取高考加分资格和录取资格或冒名顶替入学的新生,未按规定公示有关资格身份的新生,未经省级招办办理录取手续的新生以及违规录取的新生,一律取消入学资格并不予学籍电子注册。
严格学籍管理
通知要求,严格学籍管理,按时准确完成学籍电子注册。规范学籍电子注册,严防同姓名同身份证号重复注册,普通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在同一学习时段,只注册一个普通全日制学籍(联合培养的除外)。严格招生类型标志,各高校要严格做好“公费师范生”“免费医学生”“贫困地区专项生”“5+3一体化”等学生类型的标注工作。各高校不得在新生入学报到环节更改新生录取专业并进行学籍电子注册,不得将艺术、体育类专业学生调整到普通类专业,不得将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录取的学生调整到非外语类专业。
完善制度机制
各高校要完善制度机制,有效加强学籍注册及档案管理工作,健全学籍档案管理制度机制,提高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来源:河北新闻网】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各国(地)入境、签证、航班等政策限制,部分我国学生赴境外国家和地区留学的计划被迫改变、延迟甚至取消,不少学生面临就学困难。
近日,为回应社会关切和需求,教育部采取系列政策举措,切实解决这类学生的现实困难。教育部表示,依法在办的可颁发外方学位证书的中外合作办学以及内地(祖国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和部分项目所在高校,根据自身意愿和实际办学能力,在与外方及港澳台合作单位就招生方案达成一致的前提下可开展招生工作。参与此次招生的有北京、浙江、广东等19个省市的约90个中外合作办学以及内地(祖国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招生不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不占用高校原有招生指标,对高校其它各类招生不产生影响。
当下正是高校新生报到的时节,各高校迎新绿色通道开启。南开大学提倡“隐形资助”,取消了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统一标示的礼包,取而代之的是将部分资助款充值到银行卡中,可以按照个人需求购买生活学习用品。
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20年秋季学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到“保护学生隐私”。
隐形资助、保护隐私……这些变化的原因是教育部门和相关工作者看到了困难学生在经济帮扶之外的需求。
保护学生“敏感的自尊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家庭子女的受教育问题越来越受重视,我国学生资助项目从少到多,资助面从窄到宽,设立了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补偿代偿等多个资助项目,形成了完善的资助制度安排,实现了“三个全覆盖”,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让社会对资助工作有了更多的期待,也给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敏感”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大多数高校工作者的印象。吉承恕的专业是心理学,在天津一所高校从事了30年教学管理工作。他解释,大学生的年龄大都在20岁左右,这正是充满理想、自尊心强的阶段。他发现自己所在高校食堂把“爱心窗口”改为“一元钱窗口”后,多了许多顾客。
南开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袁辛说:“从心理层面来讲,敏感是一种自我维护。面对贫困生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们的‘敏感’。或者说是保护他们‘敏感的自尊心’。”具体到做法,袁辛建议,要把受资助的学生和其他学生平等对待。面对学生时不要过多地提到学生的困难,甚至过多的安慰也是不必要的。
袁辛和同事们分析了近20年高校中发生的学生心理卫生危机事件,发现被资助的学生有些共性:积极、努力、执着、踏实、诚恳,有毅力,对自己的要求很高,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性格相对内向;另一方面,有的同学内向的原因是自卑,从心理层面上看,他们不能完全接纳和应对自己的处境,有的人表现为自尊心过高,也更容易受伤。“因经济的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弱的现象并不少见,部分学生一旦遇到挫折,容易导致心理崩塌。”袁辛提醒。
徐川,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靠国家助学贷款完成了学业。他坦言,大学一年级时看到周围的同学都穿着羽绒服过冬,自己实在没有勇气拿出家里准备的大棉袄。徐川到学校工作后曾经从事学生工作。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助困。工作一段时间后,徐川意识到,“乐于助人”是一件需要技巧更需要真诚的技术良心活。他的观点与袁辛有相同之处,有时对别人不过分关注也是一种尊重和帮助。在别人不想被关注的时刻学会得体避让,让别人的示弱和尴尬有可供遮掩的空间,也是一种极大的帮助。
徐川总结,学生资助工作做得好的“法宝”是换位思考。
从需求出发,注重学生能力提升
如何让贫困学生有尊严地接受资助?如何让贫困学生的素质修养同步提升?如何让贫困学生从短期的资助中获得长期的“续航”能力?做好资助工作真是一项“技术活”。
安雅琴是一所地方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在此之前,她是一名学生辅导员,对于学生资助工作,她有很多感慨:能不能由银行而不是由学校审核学生取得助学贷款的资格;能不能一对一地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或者身心欠健康学生的情况,不要搞座谈会……回想起当辅导员的那几年,安雅琴觉得并不轻松。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年龄接近,接触较多,在帮助贫困生成长的过程中作用巨大。袁辛说:“接受过专业培训的辅导员可以给予贫困学生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拥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辅导员在心理专家的督导下,可以为贫困学生开展一些心理咨询工作;辅导员还可以作为学生和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中间桥梁,发现需要专业帮助的学生,及时与学校心理咨询机构人员联系,以使学生得到帮助。但针对高校辅导员相关专题培训尚需加强,对辅导员们的激励机制还有待完善。”
“既要帮助别人,同时也要让别人感受到爱和尊重,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经历过“被资助者”和“学生资助工作者”的双重身份,徐川对这个问题思考颇多。
“助人要从别人的需求出发,助人要从持续的关注入手,助人要从得体的分寸考量。”徐川说,“现在的学生,除了衣食保障,更需要开阔眼界,更需要能力提升”。
为了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因经费问题错失境外学习机会,南开大学从2013年起设立了“本科生留学助学金”。入选学生只要成功申请到学校组织的本科生公派留学项目,即可获得包括往返机票、学费、保险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全额资助。
据南开大学党委学工部负责人介绍,对学生而言,即使能够申请到奖学金,留学所需的机票、生活费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少考虑申请留学。而这项举措,就是要让困难学生不因经济问题而错失多元的学习机会。
北京大学也同样推出了包括优才拓展项目(境内实践交流)、燕园领航、燕园携手、燕园翱翔项目(境外交流实践)等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的支持项目。
感恩教育必不可少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今天我接受、明天我付出”一直是袁辛呼吁所有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应该有的品质。学会感恩,使得帮助我们的人和组织得到回应,也使贫困学生从感恩中学习到感恩品质,并同时拥有这种品质。
史宁是天津外国语大学的辅导员,让她记忆尤深的是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又有肢体残疾的学生。史宁从新生助困材料中了解了他并给予关注。这名学生比较自信、性格阳光,按照政策,他如愿申请到了国家助学金、学校减免学费、社会类的助学金等资助,除此之外,他拒绝了所有照顾,连军训他也从不请假。那次以后,史宁再也不把他当作身有残疾的特殊人群。从第二年开始,这名学生开始主动帮助他人,去找一些经常请假不参加军训和不上课的同学谈心,帮辅导员做工作,整个大学期间,他都在关注和帮助其他困难人群。在毕业典礼表彰的时候,他会主动讲述自己的故事。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回报和感激社会。史宁认为,如果同学中有这样的榜样存在,对周围人是很有效的感恩教育。
南开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事务管理科科长高珊认为,从高校学生工作的角度看,引导学生感恩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在重要的节点、重要的时间搭平台,通过仪式感让学生意识到感恩;二是引导学生参加志愿活动,也就是体现感恩的实际行动。
徐川认为感恩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都要“走心”,要以心换心,换位思考。“要通过润物无声的教育和潜入生活的滋养,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触动另一个灵魂。”
袁辛解释:“感恩是一个人的社会情感,拥有感恩的品质或能力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方面。社会化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完成的,当然感恩也是一种情感品质,家庭教育必不可少。”
从教育部获悉,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将于11月在山东举行。
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举办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的通知》。该比赛分中职、高职两个组别,共40个比赛项目,其中,中职组10个专业类20个赛项;高职组12个专业大类20个赛项。
大赛报名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单位组队,其中,中职组参赛选手须为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籍学生,年龄一般不超过21周岁,年龄计算的截止时间以2020年11月1日为准;高职组参赛选手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籍高职学生,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计算时间同前述。本科院校中高职类全日制在籍学生可报名参加高职组比赛。五年制高职学生报名参赛的,一至三年级(含三年级)学生可参加中职组比赛,四五年级学生可参加高职组比赛。
根据规定,凡在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的选手,不能再参加同一项目同一组别的比赛。团体赛不得跨校组队。团体赛参赛队、个人赛参赛选手均可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须为本校专兼职教师,团体赛每队限报两名指导教师,个人赛每名选手限报1名指导教师。
教发厅〔2020〕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部门职责和工作实际,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教育部办公厅
2020年9月7日
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精神,坚决制止学校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青少年勤俭节约习惯,引领带动社会文明新风尚,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勤俭节约在教育系统蔚然成风,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切实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2020年秋季学期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学校餐饮节约管理长效机制,结合绿色学校创建,因校制宜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强的举措,重在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餐饮浪费问题。进一步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具体行动
(一)广泛开展教育宣传
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把勤俭节约内容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宣讲、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幼儿园习惯养成等教育环节之中,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和中小学语文、历史、生物、化学等课程中深入发掘教育资源,鼓励探索开发地方和校本相关课程。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标语、挂图、公告栏和网络等媒介,多种形式宣传制止餐饮浪费,让节约教育在学校随处可见,营造浓厚氛围。以开学为契机,把勤俭节约教育内容融入到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新生军训、校规校纪教育等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先进典型的正面宣传,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对浪费行为开展反面警示教育,加大对浪费行为的纠正力度。
(二)大力培育校园文化
1.深入推进光盘行动。全面持续开展食堂“光盘行动”,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师生吃完所购食物、不留剩饭剩菜的光盘行为,以此为抓手迅速扭转学校餐饮浪费的不良风气。结合实际制定节约用餐规范,建立泔水量等食品浪费信息定期发布机制,引导师生关注和参与学校餐饮节约,推动光盘常态化。
2.开展各类校园活动。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及载体,围绕勤俭节约开展主题班会、主题党团日、艺术节、读书读报、征文演讲等日常性活动;利用世界粮食日、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等契机开展专题教育,加强粮食安全宣传。把勤俭节约作为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内容,组织编排展演一批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作品,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
3.加大社会实践体验。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田间地头和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等场所,广泛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并形成制度,城市中小学校要在每个学段至少安排一次农业生产劳动,农村中小学校要因地制宜开展种植养殖体验,支持大学在食堂建立育人实践基地。通过社会实践、劳动体验,让学生切身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劳动和爱惜食物的思想意识。
(三)提升食堂管理水平
1.加强运行管理。完善从食品原材料采购、库房储存、物流配送、生产加工到成品销售的全链条节约管理,实现食材配比有效动态调整。不断提升餐饮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改进烹饪工艺,推行一料多菜、一菜多味,提高食品原料利用率,严格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和浪费。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探索设立中央厨房、中央库房,实行集约化、专业化的高效管理。
2.优化供餐服务。坚持学生食堂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方向,建立科学、绿色的供餐服务体系。营养搭配菜品,注重膳食平衡和饭菜质量,严格食品卫生安全。根据男女生和不同人群餐饮消费特点,实行大小份、半份、拼菜和自助等供餐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实行按量收费制度,方便师生按需购餐。改进菜品口味,通过菜品创新、传统节日食品和风味小吃进校园,建立符合师生多样化口味的餐饮保障体系。各级学生营养办要指导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学校加强供餐管理,提高供餐质量。
3.强化现场管理。在食堂明显位置张贴宣传标语或宣传画、摆放提示牌,提醒师生适量点餐,制止浪费。安排专人加大食堂就餐巡视力度,建立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文明就餐监督员志愿者队伍,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中小学、幼儿园落实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在食物收残环节对浪费行为进行直接监督和提醒,对有严重浪费行为的人员联合学工、院系加强教育管理。积极创新管理思路,建立激励机制、问题反映机制,结合实际开展光盘换水果、浪费随手拍等活动。
(四)创新使用科技手段
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制止学校餐饮浪费,将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现代食堂管理相结合,打造节约型智慧食堂。加强食材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建立采购和库存电子台账制度、食材溯源线上跟踪制度,有计划地采购食材,减少食材变质损耗浪费。开发就餐管理服务平台,根据订餐数据进行备餐,实现精准供餐,提供个性化服务,利用大数据手段分析峰谷人数和用餐习惯,加强服务互动,掌握师生菜品满意度,及时调整菜品,减少食物消费浪费。采取技防措施,推进食堂明厨亮灶工程建设,通过视频监控等形式,实现食堂全流程、无死角监控,对学校食堂泔水产生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并制止存在的餐饮浪费行为。
(五)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全面排摸掌握学校餐饮浪费情况,深入分析产生原因,抓住关键环节,在绿色学校创建的大框架下,制定具体管理制度和办法,构建学校餐饮节约立体式、全方位制度体系。坚持厉行勤俭节约办教育,把节约资源的绿色理念贯穿到学校教育、管理各项工作中。学校要编制餐饮节约年度工作计划,建立餐饮节约行为考评制度,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表现纳入师德师风、学生综合素质和食堂评价体系,作为师生评奖评优和食堂考核的重要参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工作出色、成效显著的学校和个人予以表扬和宣传,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对存在严重浪费现象的严肃处理。在食堂价格平抑基金、标准化食堂建设、专项物价补贴、绿色学校创建等政策性措施评价标准中纳入制止餐饮浪费的指标。通过建立落实奖惩制度、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推动学校餐饮节约工作长期持续有效开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建立领导有力、职责清晰、任务具体、精干高效的组织体系,形成学校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职能部门领导、有关专职人员为骨干的工作力量,建立后勤、宣传、学工、教务、群团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党员领导干部、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践行勤俭节约。
(二)凝聚行动合力。学校要履行主体责任,食堂履行管理直接责任。发挥各级教育后勤协会的专业优势,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规范指导和先进推广。动员共青团、少年先锋队等组织力量,引导青少年发挥主力军和生力军作用。加强家校合作,强化家庭教育,引导家长与学校共同纠正学生不良饮食习惯,减少食物浪费行为。积极与当地妇联、共青团和消费者协会等组织加强沟通联系,合力推动制止餐饮浪费。
(三)强化工作监督。将教育系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情况纳入省级政府履职评价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验收,将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勤俭节约宣传教育、建立长效机制情况作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的重要内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开展制止餐饮浪费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发挥相关行业协会特点,积极开展行业监督。
(四)做好评估总结。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按年度对学校行动开展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方法、措施,鼓励各校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推广一批示范典型。总结行动中的成熟经验做法,固化提升为制度规定、标准规范,促进形成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的长效机制。
目前,92所在京高校已开启秋季学期学生返校工作,60余万大学生已陆续返回校园。因为疫情防控需要,高校采取“相对封闭管理”,倡导学生“非必要不出校”。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各高校应当结合本学校和所在地的特点,合理设定防疫的措施和要求,发挥每个人防疫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
此外,本月,直航北京的国际商业客运航班稳步有序恢复,留学生返校须按相关要求集中观察。
“非必要不出校”有利于疫情防控
“非必要不出校”是否有必要?
面对部分大学生的疑问,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狄涛表示,高校最大的特点是集体生活,同学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戴口罩这种防控措施,在宿舍生活中很难完全落实,要把风险降到最低,就要从源头上减少感染病毒的可能,这也是倡导“非必要不出校”的基本考虑。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回顾北京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以及大连和乌鲁木齐发生的疫情,当第一个病人出现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在社会上造成一定范围的传播扩散了,这时再进行防范已经晚了。在吴尊友看来,目前执行“非必要不出校”,非常有利于疫情防控。他建议大学生别把“非必要不出校”当“约束”,“如果真的发生疫情,学生成为学校疫情传播链的源头,也会感到自责,所以大家应该从科学的角度,从担当起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理解这项政策,能够接受,并且能够很好地做好宣传。”
狄涛表示,倡导“非必要不出校”是希望能成为学生的一种自律。从近期北京高校学生返校实际情况看,广大师生对学校防控措施总体是理解和支持的。
充分沟通动态调整防控措施
据透露,目前也有个别学校执行措施存在僵化、一刀切的现象。市委教育工委要求各校设身处地体验学生的生活,动态地调整防控措施,充分沟通,形成师生共识。
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各高校应当结合本学校和所在地的特点,合理设定防疫的措施和要求,在切实落实“四方责任”的基础上,通过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发挥每个人在防疫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希望校内戴口罩、排队一米间距等措施,能慢慢成为大家的习惯,增强防疫意识。
目前,不少高校在执行“非必要不出校”措施时,已形成较好经验。
例如清华大学实行备案制,学生离校,只需在线提前报告出校事由、出行轨迹、进出校时间等相关信息,提前报备后,无须审批即可进出校园。李奕表示,这样做看似缺少对学生的约束,但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激发每个人的自觉,最终将防疫举措落到实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规定,学生如因就医、求职、实习、探亲、理发、购物等合理需求需要临时出校,均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或网上办事大厅提交申请,写明外出事由、出入校具体时间、所有停留地等信息,学院审批备案后,学生在校门处核验审批表单并扫描二维码后即可出校。
假期出游须做好防护
今年国庆节、中秋节相逢,双节假期将至,假期能出去玩吗?
李奕表示,“十一”假期是相对长的法定节假日,学校不能把这段时间当成一次停课再复课的过程,管理上应当和普通的周六日假期一样对待。具体到假期中学生出校如何管理、出京怎么进行健康监测和落实防疫要求等问题,学校在制定方案时,应当参考社会整体的防疫要求,做出合理安排。
吴尊友表示,目前已全面恢复正常的生活,假期大家当然可以出去玩。旅行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护。“因外出旅行不可避免地会碰到陌生人,而大家并不清楚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旅行经历。”吴尊友提醒大学生,在人多的地方要戴口罩,不要和陌生人交谈,要勤洗手。
留学生纳入学校防控体系
本月,直航北京的国际商业客运航班稳步有序恢复,留学生包括外籍教师以及滞留境外的师生是否可以返回了?
吴尊友说,目前疫情的国际形势非常不乐观。留学生来自世界很多不同的国家,所处地疫情情况不同。他们的回归,是各高校校园疫情防控当中需要特别关注、特别重视的方面。
狄涛表示,将按北京市疫情防控的统一要求,对入境人员集中观察14天,进行两次核酸检测。相关人员符合解除集中观察的条件后,返回学校,还要转到学校的健康观察点,再进行7天的健康监测。
据介绍,按照相关要求,各校已将所有留学生纳入学校防控体系。有些学校在疫情严重期间还给留学生寄口罩和健康包,针对留学生的线上教学供给也没有中断。
小贴士
1、在校园内戴口罩,尤其是有鼻炎的学生戴口罩,会不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影响?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我本人就有过敏性鼻炎,从1月以来坚持戴口罩,犯鼻炎的时候少了很多,戴口罩不会对呼吸系统有什么负面影响。大家在运动时不要戴口罩。
2、吃饭时不戴口罩,会不会不安全?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吃饭的安全不用过分担心。讲话才会产生飞沫,平时呼吸产生的飞沫量小,距离也很短,是不会造成传播扩散的。不过吃饭时尽量避免交谈。
9月14日18:30至15日9:00,我区将进行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高职高专普通批征集志愿。届时汇总的计划缺额信息将在“广西招生考试院”网站(https://www.gxeea.cn,下同)的首页“通知公告”和“普通高考—通知公告、招生信息”栏中公布,考生可登录了解本次征集志愿的院校及专业的详细信息,并在规定时间内进入“广西2020年普通高考招生志愿填报系统”填报征集志愿。
高职高专普通批征集志愿不受文化成绩限制,所有未被录取的考生均可填报。本次征集志愿实行平行志愿,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模式、规则均不变。即设6个院校志愿,均为第一志愿,每个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选项。在“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选项中,考生可以选择“服从院校内所有专业调剂”或“不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填报区内院校的考生还可以选择“服从院校内部分专业调剂”。
征集志愿投档前,各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生源不足的,经院校申请、自治区招生考试院批准,可以适当降分投档,降分幅度将根据院校意愿、考生志愿和缺额数量等情况确定。
自治区招生考试院预计于9月15日19:00左右向各招生院校投放本次征集志愿档案。建议考生在查阅到投档分数线后,适时查询本人录取动态信息。
温馨提示考生
自治区招生考试院提醒考生,根据规定,对按考生本人志愿或经院校征得考生本人同意后被录取的考生,当年不得换档再次录取。因此,在填报征集志愿前,考生应详细了解意向院校和专业的基本情况,充分考虑专业及专业收费等因素,慎重填报。同时,在征集志愿填报、投档及录取期间保持高考报名时所留联系电话畅通。
为做好政策解答工作,全心全意服务考生,今年,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在招生录取现场设立了信访咨询组,考生和家长在录取期间如有招生录取方面的疑问,可于工作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5:00—18:00)拨打电话咨询。咨询电话:0771-5337942、0771-5337943。
目前是我区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阶段,咨询招生录取政策的人数较多,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已在“广西招生考试院”网站、微信公众号(柳园清风)发布了《广西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政策一百问》,考生、家长如有招生录取政策方面的疑问,也可自行登录查阅。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再一次相遇,不少学生早早进行了安排,准备迎接开学后的第一个小长假。然而,受疫情影响,临近十一,高校纷纷调整双节假期,不少学校发布了调整秋季教学时间安排的通知,学生们不仅不能离校出行,还得随时做好假期补课的准备。
多所高校缩短国庆假期
目前,对中秋国庆假期安排,仍有学校处于观望状态,也有很多高校作出了缩短双节假期的决定,并公布了假期补课及调休时间,一些学校对寒假放假时间也作了相应调整。
已公布假期安排的高校中,基本都安排了补课或上课,放假都不足8天:目前,一些还未作出安排的高校也正陆续调整教学时间 。
教育部:不鼓励“一刀切”
此前,在8月27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就对国庆假期高校学生是否能离校的问题进行了回应。表示高校采取的调整假期举措,是在疫情影响下,由于疫情防控所做出的一些管理规定和要求。王登峰表示,教育部与卫健委联合印发的《高等院校秋季学期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对此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主要是两方面:第一,要严格做好校门管控,也就是所有进出校门的人都要查验身份、查验体温,而且要做登记。第二,我们要求广大师生非必要不外出,尽量让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固定。同时不去参加一些聚集性的活动,特别是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关于“十一”假期能不能离校,王登峰表示,“十一”假期和周六、周日以及课后进出校门的管理是一样的。
有的学校可能会明确,因为刚开学没多久,而且疫情防控有时段的问题,如北京市的高校,在学生返校之前要持七天内核酸检测有效证明,如果“十一”离开校园到外地去,回来的时候可能还要履行这样的手续。
所以,各个学校、各个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前疫情防控的要求,合理地作出安排。
此外,王登峰表示,我们也不鼓励“一刀切”,但是每一项防控措施都要做到位。
我们对由于疫情防控所做出的一些管理规定和要求,一是要因地制宜,二是所有人都要去理解和接受,这样才能共同实现我们既控制好疫情又能够确保教育教学秩序正常的目标。
新开半份菜窗口,小份菜精细到打1个鸡翅、2块红烧肉,连馒头都被切成两半卖……
新学期伊始,北京各大高校的校团委纷纷向广大师生发出“节约粮食,从我做起”“光盘行动,从每一餐做起”的号召。大学食堂里纷纷出创意、使新招,鼓励和引导同学们按需打饭、物尽其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选称重按需取餐
新学期刚开学,为鼓励师生每一餐都努力做到“光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各食堂除在一直提供半份米饭(1两)之外,又开始制售手工“小馒头”,每个1两,售价2毛;学一食堂还推出了半量半价的“小份菜”;合一厅和沙河校区第一食堂推出了“自选称重”式售饭模式,师生可按需取餐购餐。
“终于不用再纠结一份菜吃不饱、两份菜吃不下了。现在打一份半刚刚好,还可以来三个半份,完美。”一位正在学一食堂吃晚饭的女生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
不仅如此,北航食堂还在食材源头上下了节约的功夫:食堂大厨们密切关注在校师生动态,每天下午4点采购第二天食材,定量精准采购,避免浪费。同时加强食材的在库保存,让每一种食材都物尽其用,就连用完的食用油桶都要集中“倒立”一段时间,不用完里面的最后一滴油坚决不扔。
食堂的大厨们还使出浑身解数,对部分蔬菜的根茎和叶子分类加工,例如芹菜叶择洗干净后制成馅料或裹面蒸制,西兰花根部洗净去皮炒着吃……做出好吃的新菜式的同时让每一种食材都物尽其用。
清华大学
馒头切成两半卖
最近,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官微和各学生公众号上都播出了一段食堂就餐小贴士视频。视频中宣布:学生食堂基本伙的饭菜全部采取“半份菜”供应,号召大家“拼着吃节约又营养更均衡”。
此外,适合按重量出售的饭菜按“两”计,米饭也可以按“两”购买,一个大馒头更是被食堂大师傅一切两半,可以根据购买者的需求按半份售卖;餐厅和快餐都提供打包袋、打包盒,鼓励学生们将吃不完的剩餐打包。
顺应越来越多学生喜欢上少油少盐、蒸煮为主的“轻食”饮食习惯,紫荆园食堂从9月9日开始在三层推出自助称重式健康轻食,学生可以自由搭配,称重计费,可以堂食也可以打包带走,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推出小份菜专门窗口
一份菜可以打1个鸡翅、2块红烧肉、半勺青菜……总之,想吃多少点多少。“想不光盘都难,设计得很科学。”首经贸经济学院大二学生冯博艺刚返校,就发现了学校食堂新推出了小份菜专门窗口,部分菜品甚至可以按个售卖。
小份菜每份的分量只有原来的2/3左右,就连花卷、馒头、豆包、拉面等主食也是“迷你”版的,价格也相应有所下调。小份菜窗口前排队的以女生居多,大家一般选取两三盘菜,配上主食刚刚好。管理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唐雪涵一顿饭选了一荤两素,一共花了7.5元,她评价称“营养丰富又不浪费”。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首经贸食堂各打饭窗口上方的宣传栏、餐厅墙面和餐桌上都贴上了宣传海报,门口的显示屏也在循环播放“健康饮食 适度点餐”的宣传片。
在秋实汇餐厅,师生可凭“光盘”获得纸巾、水果等光盘奖励。学校还计划升级智能结算系统,助力光盘行动常态化。
中国农业大学
晒光盘赢定制餐具
“今天我的朋友圈都是大家光盘打卡的照片,能领到学校的限量款定制餐具好开心。更重要的是,这个活动提醒了我作为农大人,要时刻勤俭节约。”中国农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刚入学的新生程佳敏说。
新学年,中国农业大学开展了“第一餐第一课”新生入学第一课活动,号召全体新生从开学第一餐起,践行光盘行动,新生可在朋友圈、微博或QQ空间上传照片,秀出光盘第一餐,就可以领取学校主题定制餐具。
短短一天就有近千名同学参与其中,“光盘”照片刷爆了农大新生的朋友圈、微博和QQ空间。活动组织者、校团委副书记马紫威表示,此次活动是为了给新生上好光盘第一课,激发他们的知农爱农情,形成“爱粮惜粮 节粮护粮”的浓厚校园氛围,也是为了让中国农大学子以实际行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农大还立足食品专业学科特色,在新生报到当天推出“燃烧吧卡路里”限定营养餐,在公寓一食堂、公寓三食堂设立全新营养餐窗口,供应品种丰富、低油少盐烹饪的荤菜、素菜,如黑椒牛肉、清蒸鸡胸肉、蒜炒西兰花等常见菜品,以及粗粮主食。营养餐的窗口详细标注了各菜品的卡路里,而且菜品均可以选择半份或一份,同学们可根据自身食量以及卡路里需求合理点菜,在“光盘”的同时养成营养搭配的好习惯。
9月11日起,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报名工作将开始,此次笔试在28个省份举办,各省份的报名公告已陆续公布。根据教育部的最新文件,符合条件的教育类研究生、公费师范生可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免试认定教师资格。
28省份启动报名 10月31日进行笔试
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此前发布的消息,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的报名工作,将于9月11日开始。
从日前各省发布的报名公告来看,此次考试在28个省份举办,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从现行的教师资格考试办法来看,该考试在多数省份一年举行两次,一般笔试分别安排在上半年3月和下半年11月,提前1—2个月启动报名。
今年1月,上半年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报名在全国26个省份启动,不过,由于疫情原因,原定于3月中旬的考试推迟至下半年一并组织实施,按规定,前期已通过的笔试科目成绩和合格证明有效期延长一年。
为减轻对考生的影响,人社部、教育部等七部门于4月份印发的《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施部分职业资格“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的通知》规定,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实施“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消息,下半年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时间为10月31日。
教师资格考试,这些学生可以免试!
需注意的是,就在本次教师资格考试报名开始前夕,9月4日,教育部公布《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
按照文件要求,招收教育类研究生、公费师范生的高等学校从2021年起,可参加免试认定改革。
实施免试认定改革的高等学校应根据培养目标分类对本校教育类研究生、公费师范生开展教育教学能力考核,考核合格的2021届及以后年份毕业生可凭教育教学能力考核结果,免考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部分或全部科目。
本次教师资格考试报名前夕,教育部考试中心也提醒,符合条件的教育类研究生、公费师范生可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能力考核,也可自愿参加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申请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
上述考生如已报名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含2020年上半年转考至下半年考生),若放弃考试须在9月11-16日期间,可通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报名系统申请退费。
“这一改革对于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水平,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都有促进作用。”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对记者表示。
华图教育教师项目专家杨峰也分析,从长远来看,国家对教育质量愈加重视,对师范生的培养更加看重,对师范生培养也必然是“严进严出”。
“这一方案无疑让师范生走上教师岗位的路径更加清晰,让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让教师资格考核的维度更加多元。”杨峰说。
教师资格考试不断升温
近年来,教师资格考试越发受到舆论关注,近两年里,每年举行两次的教师资格考试,每次报名人数都在数百万级以上。
以2019年为例,按照教育部此前透露的数字,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28个省份参加统考,报名人数高达590万,创历史新高。加之参加上半年考试的290万考生,2019年全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人数近900万。
对于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考试,杨峰分析,由于疫情之下“先上岗,再考证”政策,以及上半年考试推迟至下半年一并组织实施的影响,即将在10月末举行的本次教师资格考试,参加考试的人数或将创下新高。
对于教师资格考试趋热的原因,储朝晖对记者分析,一方面,“持证”是教师上岗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逐渐要求培训机构任职的一些教师也要取得教师资格证。
如专家所言,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明确将完善中小学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新入职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严格教师准入,提高入职标准。
此外,近两年国家层面陆续下发多项政策,要求线下、在线教育机构的中小学培训教师均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例如,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文件明确“从事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
“原来我们理解的教师主要是在公立学校任教的教师,不过,民办学校以及大量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对于教师资格的认定和准入门槛也逐步在调整完善。”储朝晖表示,随着社会对教育范围的理解更为丰富,对教育概念的界定更为细致,这些改革调整都将使教师资格认定更加规范。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其中,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工作方案》还提到,中学、高等院校均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高等院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每学期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授课,指导学生科学认识抑郁症,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等。
《工作方案》强调,在试点地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卫生健康、宣传等部门加强协作,采用多种宣传手段,利用影视、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抑郁症科普知识宣传。医疗卫生机构加大抑郁症防治科普宣教力度,拍摄制作专业权威且通俗易懂的抑郁防治科普宣传片,普遍提升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减少偏见与歧视。充分发挥专家队伍作用,深入学校、企业、社区、机关等,开展抑郁症相关公益讲座。在公共场所设立或播放抑郁症公益宣传广告,各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室(卫生服务中心)向居民提供科普宣传资料。
2020年有多让人焦虑?百度指数显示,这是10年来焦虑值最高的一年。一方面,国家需要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企业要研究如何通过转型升级占领市场,而个人则是考虑如何在云云众多的求职者中拿下理想的offer。归根结底,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如何培养新型高端人才。
金融行业也迫切地需要新财经人才。培养新财经人才不仅要求专业知识复合、能力聚合和思维整合,更要求教育、经济、科技和实践的深度交汇,以跨学科和融通性为主要特征,达成财经学科思维和知识体系的重塑,这需要整个教育行业的参与,共同推进财经职业教育升级。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升级
职业教育目的在于为新时代国家发展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既是国计也是民生,是教育也是生产生活。因此近年来国家一直颇为重视职业教育行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是升级密码。
2019年2月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正式启动“1+X”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时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造。也在这一年,高顿教育以培育“新财经人”为共同愿景,加快了在高校和企业层面“终身智慧财经教育生态”的打造,保证了国内财经人才的持续输送。
据了解,高顿教育自2010年开始与高校进行官方合作,截至目前已与国内外300多所高等院校开展教学合作,内容涉及会计专业学科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会计资源共享、海外留学等多个方面,一方面为校方引入ACCA、CMA、CFA、FRM等国际高端财经证书,另一方面与高校自身的人才培养计划紧密结合,通过课程植入、共建实习基地、提供高顿教育基金、学术交流与合作、就业创业指导等方式,提升高校在财会、金融人才培养计划上的改革与创新,得到合作院校的高度认可。
网罗全球名企资源成就学生年轻梦想
就业是考验高校人才培养和转化成果的重要指标,本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教学的思路,高顿教育依托多年来服务过超15万家企业的经验和资源设立职业发展服务中心,吸引了25000多家国内外名企入驻,为学员提供丰富的国内外实习就业机会。不仅有效促进金融学子实操能力落地,研究探索智能金融、量化投资等新兴技能在金融行业的推广和应用,更为企业和社会输送大批优秀新财经人才。
目前,职业发展服务中心已与5000多家企业达成了人才推荐合作。其中80%为世界500强、顶尖券商、知名会计师事务所、行业领军雇主,每年为财经学子提供近10万人次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每一家知名雇主均由职业发展服务中心猎头团队专项开发,在保障雇主质量与岗位真实性的同时,向雇主提供财经大学生岗位的猎头推荐服务,通过优先推荐的方式,向高顿学员及高顿合作院校的学子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求职机会。
与海内外高校联合建设方向班和实训基地,刺激高校实践教学;依托自身企业资源,为高校学子提供就业指导和实习实训名额,助其学以致用,作为联动校企的中间平台,高顿教育为高校人才培育和企业人才输送探索出了一条闭环之路。
未来,高顿教育将继续坚守教育初心,为教育强国建设、职教体系建立、实现教育兴国梦想贡献自身力量,并以培养“新财经人才”推动新商业文明发展。
9月9日,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遴选结果,拟认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093所学校为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公示期为2020年9月9日至2020年9月15日。
本批次1093所国防教育特色学校中,包含本专科高校共计90所。其中本科院校60所,专科院校30所。
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高校具体名单如下:
据悉,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自2016年开始遴选,此前已有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5812所学校被入选“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遴选,旨在推进学校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动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国防教育,鼓励创新发展,探索典型经验,突出区域特色,发挥特色学校在学校国防教育中的示范作用;加快国防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融合,形成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和教学方法;引导学校加强国防教育,带动各地全面提升学校国防教育工作水平;对经遴选认定的学校,由教育部命名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要与海鸥做一会儿朋友......
说到夏天一定要做的事是什么呢?当然是玩水呀!就在前天,创元教育集团组织全体员工到中国唯一一个因皇帝帝号而得名的城市——秦皇岛抓住这2020年夏天的小尾巴。
收拾好行囊,我们一起出发
乘坐渔岛游船
观看渔岛表演
应该没有什么能比海边更像夏天了吧?
渔岛美景
小编要在此推荐大家一定要去碧螺塔后边的海滩,有一处礁石,还是邓小平爷爷曾经钓鱼的地方哦~在这里拍照简直不要太好看!而且礁石的缝里还有很多小惊喜等你去发现,在岸上荡着秋千,吹着海风非常惬意。
赶海、喂鸽子,感受大海和动物带来的快乐
大概这就是开头说的和海鸥做朋友吧?
大家排排坐一起看海
却坐在不足一平米的椅子上...
赶快上路吧
不要有一天我们在对方的葬礼上说
要是当时去就好了
我们一起期待下次的旅行吧!
今天是第36个教师节,中国现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732万人,其中,数百万乡村教师、近百万特岗教师、数十万支教教师坚守在最边远、最贫困、最艰苦的地区……
近年来,教师的待遇保障一直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确保教师工资水平、扩充教师岗位、减轻教师负担……一系列利好政策密集出台!
确保教师工资待遇
过去有句俗话,“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教师虽然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在不少人眼里,这个职业的待遇与福利却没有那么理想。
不过,这样的说法已经过时。保障教师群体的薪资待遇,越来越受到国家及地方层面的高度重视。
早在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当时《意见》中已明确提出,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对于老少边穷地区的教师,要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乡镇工作补贴,以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近年来,提升教师工资待遇一直在不断推进中。
今年3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就发出通知,对2020年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落实情况督导作出具体安排。
根据安排,2020年3月—7月,各地对照督导内容逐项开展全面自查,原则上覆盖所有县(市、区);9月-10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组织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组成联合督导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材料、实地督查、暗访等方式进行实地督导。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通知中还强调,督导结束后,督导结果将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对问题比较严重的省、市、县进行问责,并在中央主要媒体公布。
扩充教师队伍
除了保障薪资待遇,如今,教师岗位也在不断扩充中。
今年5月起,教育部等6部门共同主办了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
其中,充实基层专项计划行动中明确,“特岗教师”计划将增加招募规模5000人,今年招募规模将达到10.5万。适当扩大“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项目实施规模。将招收40多万毕业生补充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采取“先上岗、再考证”的举措,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配备。
与此同时,中小学教师资格的认定也在改革中。
根据教育部9月印发的《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招收教育类研究生、公费师范生的高等学校从2021年起,可参加免试认定改革。
实施免试认定改革的高等学校应根据培养目标分类对本校教育类研究生、公费师范生开展教育教学能力考核,考核合格的2021届及以后年份毕业生可凭教育教学能力考核结果,免考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部分或全部科目。
为教师减负
各种督查检查评比名目繁多、学校向教师摊派各类教学工作外的任务……以往,这些极大地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给教师增加了额外负担。
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去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提出必须牢固树立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的理念,切实减少对中小学校和教师不必要的干扰,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
上述《意见》明确,要清理精简现有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坚决杜绝强制摊派无关事务;切实避免安排中小学教师参加无关培训活动,等等。此后,不少省份也陆续列出了具体减负清单。
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作为坚守在最基层的园丁,乡村教师的待遇保障近年来也受到公众的关注。
对于这一特殊的教师群体,利好政策也不断出台。
今年9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其中就提出,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对长期在乡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从教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放宽学历要求,不作论文、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为深化乡村教师管理改革,缓解乡村学校人才短缺问题,《意见》鼓励地方探索建立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制度,挖潜乡村教师编制配备。
在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生活待遇等方面,《意见》明确,确保乡村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完善绩效工资政策,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民族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学校给予适当倾斜。
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逐步完善乡村教师住房、医疗、救助等政策保障,不断提高乡村教师获得感。
十年,1680万人次教师参与“国培计划”
在教师的培训方面,此前中国开展了全球最大规模教师培训行动“国培计划”十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经费172亿元。其中,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投入超过159亿元。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发布的“国培计划”蓝皮书(2010-2019)。十年来,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约1680万人次教师参与了“国培计划”,其中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参训人次占比94%。“国培计划”已覆盖全部深度贫困县以及贫困地区乡村教师。
据统计,2010-2014年,“国培计划”培训教师700多万人次,农村教师占96.4%。2015年至今,“国培计划”集中支持农村教师,基本实现了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教师的全覆盖。
“国培计划”还专门设立了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校长助力工程,迄今培训了13900名农村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为办好每一所农村学校打下基础。
更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报考师范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
在近期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上,就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2018年,各地高考成绩排在本省前30%的毕业生报考师范专业的比例平均为18.3%。2019年,这个比例达到了33.4%,其中最高的两个省份的比例是55.3%和49.8%。这也就意味着,正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年轻学子加入到园丁的行列中。
来源:中国新闻网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