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建设若干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现代产业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坚持产业为要、坚持产教融合、坚持创新发展,聚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等七大建设任务。引导高校瞄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突破传统路径依赖,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建立新型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企业兼职教师评聘机制,构建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打造一批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为应用型高校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指导和组织开展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建设和评估。具备条件的高校按流程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出申请,同时按规定向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报备。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按照“分区论证、试点先行、分批启动”的原则进行培育建设,并根据建设成效进行动态调整。
近日,中宣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面向全国中小学生联合制作了以“少年强,中国强”为主题的2020年“开学第一课”专题电视节目,普及防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节目将于9月1日(星期二)20:00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并可在“学习强国”平台观看。欢迎各地中小学生收看。
教育部办公厅
2020年8月28日
职教网从教育部网站获悉,教育部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424号提案答复的函中表示,要保证青少年体育锻炼活动时间,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
答复指出,要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9〕32号)明确要求中小学生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面对突发疫情,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创新形式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教学。
答复指出,下一步,教育部将在已有工作基础上,保持定力、持续用力、精准发力。
一是推进政策文件印发和宣传贯彻工作。推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文件尽快出台,做好政策宣讲和贯彻落实工作。
二是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体融合,聚焦“教”“练”“赛”,修订体育课标和教材,持续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推进体育品牌项目建设,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体育师资场地设施建设。指导各地制定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开展体育对口定点帮扶和志愿服务。实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支教计划,推进高水平退役运动员任职体育教师工作。
四是健全学校体育督导评价体系。继续抓好《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贯彻落实,持续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稳步推进体育中考改革。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教高厅函〔2020〕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国家有关战略要求,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等文件精神,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制定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2020年7月30日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
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协调推进新工科与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融合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经研究,决定在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若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发挥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校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建强优势特色专业,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
经过四年左右时间,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重点是应用型高校,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在此基础上,引导高校瞄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增强办学活力,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建立新型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企业兼职教师评聘机制,构建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打造一批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为应用型高校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
三、建设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培养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坚持产业为要。依托优势学院专业,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切实增强人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适应性。突出高校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优势,强化“产学研用”体系化设计,增强服务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坚持产教融合。将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训实习实践、学生创新创业、企业服务科技创新功能有机结合,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多赢的实体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
坚持创新发展。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发挥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双方或多方办学主体作用,加强区域产业、教育、科技资源的统筹和部门之间的协调,推进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资源,探索“校企联合”“校园联合”等多种合作办学模式,实现现代产业学院可持续、内涵式创新发展。
四、建设任务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产业转型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方式方法、保障机制等。鼓励打破常规对课程体系进行大胆革新,探索构建符合人才培养定位的课程新体系和专业建设新标准。推进“引企入教”,推进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改革和合作式、任务式、项目式、企业实操教学等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协调推进多主体之间开放合作,整合多主体创新要素和资源,凝练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围绕国家和地方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着力推进新工科与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融合发展,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主动调整专业结构,着力打造特色优势专业,推动专业集群式发展。紧密对接产业链,实现多专业交叉复合,支撑同一产业链的若干关联专业快速发展;依据行业和产业发展前沿趋势,推动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新专业,探索本科专业创新发展的建设路径;推进与企业合作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引入行业标准和企业资源积极开展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促进专业认证与创业就业资格协调联动,提高专业建设标准化、国际化水平。
(三)开发校企合作课程
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材编制和课程建设,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加快课程教学内容迭代,关注行业创新链条的动态发展,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产业需求科学对接,建设一批高质量校企合作课程、教材和工程案例集。以行业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为依托,紧密结合产业实际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增加综合型、设计性实践教学比重,把行业企业的真实项目、产品设计等作为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选题来源。依据专业特点,使用真实生产线等环境开展浸润式实景、实操、实地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对产业的认知程度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打造实习实训基地
基于行业企业的产品、技术和生产流程,创新多主体间的合作模式,构建基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实践教学和实训实习环境。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科技产业园、行业龙头企业等优质资源,构建功能集约、开放共享、高效运行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引进企业研发平台、生产基地,建设一批兼具生产、教学、研发、创新创业功能的校企一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基地。
(五)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依托现代产业学院,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设置灵活的人事制度,建立选聘行业协会、企业业务骨干、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到高校任教的有效路径。探索实施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产业兼职教师引进、认证与使用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共建一批教师企业实践岗位,开展师资交流、研讨、培训等业务,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成“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开展校企导师联合授课、联合指导,推进教师激励制度探索,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六)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
鼓励高校和企业整合双方资源,建设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发挥学校人才与专业综合性优势,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关键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实现高校知识溢出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应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强化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共同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共享研究成果,产出一批科技创新成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竞争力。大力推动科教融合,将研究成果及时引入教学过程,促进科研与人才培养积极互动,发挥产学研合作示范影响,提升服务产业能力。
(七)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强化高校、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多元主体协同,形成共建共管的组织架构,探索理事会、管委会等治理模式,赋予现代产业学院改革所需的人权、事权、财权,建设科学高效、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充分考虑区域、行业、产业特点,结合高校自身禀赋特征,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模式,增强“自我造血”能力,打造高校产教融合的示范区,实现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五、建设立项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规划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布局,指导和组织开展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建设和评估。
(一)申请条件
现代产业学院应已具备或近期可以达到以下基础条件:
1.人才培养主要专业与区域产业发展具有高度契合性,相关专业已经列入“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范围,具有相对优势;
2.相关产业列入区域发展整体规划;参与的企业主体参考产教融合型企业相关要求,在区域产业链条中居主要地位,或在区域产业集群中居关键地位;
3.具有相对稳定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4.相关企业主体参与的兼职教师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数量不低于高校专职教师的数量;
5.加强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学时不低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时的30%;
6.具有相对丰富的教学资源;
7.初步形成理念先进、顺畅运行的管理体系;
8.学校能够提供相对集中、面积充足的物理空间,每年提供稳定的经费支持,用于人员聘任、日常运行;
9.学校给予发展所需政策扶持。
(二)立项程序
1.依托高校根据现代产业学院总体定位、建设思路,紧密结合实际,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开展建设,搭建基础团队,明确体制机制。
2.具备条件的高校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同时,申请单位通过所在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报备。
3.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重点考察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基础、政策支持和保障条件等,按照“分区论证、试点先行、分批启动”的原则进行培育建设。
4.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统筹各类资源,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予以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加大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推动稳定发展。
8月27日消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27日表示,将研制出台《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对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教育作出整体部署,明确提出完善中医药学科体系,强化中医基础类、经典类、疫病防治类学科的建设,增设中医疫病相关课程等具体举措,强化中医药防疫人才的培养。
2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问:此次抗疫过程中,医学院校教职员工和青年学生积极支持抗疫,并且组织编写了《高校新冠病毒防控指南》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请问教育部接下来在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都有什么考虑?将展开哪些具体工作?
吴岩回应称,在今年上半年抗疫第一线,高校医学院校各专业的教师和同学们积极投身到一线工作,成为“最美逆行者”。全国138所高校371家附属医院,1.4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新中国成立以来,医学教育培养的数以百万计的医疗卫生工作者,在抗疫一线英勇奋战,在这种史无前例的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把他们叫做“最美天使”毫不为过,他们也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吴岩表示,在抗疫一线的同时,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一线,医学生和医学院校表现同样出色。他们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过程中堪称一流。我们做了很多调查,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四变”“三稳”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在抗疫过程中,我们时刻密切地跟踪医学教育情况,在痛中思痛,现在还不好说是痛定思痛,我们也深深地知道、冷静地判断,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还有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
吴岩指出,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着眼长远,全面部署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大力加强防疫人才培养。面对疫情提出的新挑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新任务、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要求,下半年将推进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有几项重要工作:
第一,要加快研制出台《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要以新理念谋划医学发展,以新定位推进医学教育发展,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在这个发展里面,比如我们要加快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要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公共卫生学院,要强化全体医学生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在这个文件里还要强化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综合优势,围绕药物创新、疫苗攻关等领域,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医学基础研究创新基地,加快疫苗药品的研发工作。这是要出台的一个重要文件,相信会对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要研制出台《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本次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这个《意见》就是要对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教育作出整体部署,明确提出完善中医药学科体系,强化中医基础类、经典类、疫病防治类学科的建设,增设中医疫病相关课程等具体举措,强化中医药防疫人才的培养。
二是充分发挥教育部疫情防控专家应急工作组的作用。吴岩称,在疫情期间,成立了教育部疫情防控专家应急工作组,汇集了全国医学院校顶级防控专家,他们将指导各地各高校按照教育部应急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总体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好秋季开学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同时,这些专家还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加强对疫情的动态监测,分析研判疫情发生发展态势,及时对学校防疫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强化对师生的防疫教育,加强对师生的心理疏导,适时邀请专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开展防疫知识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全体师生的防疫意识和能力。
来源:中新网
从近日召开的2020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今年,我省高考报名62.48万人,除去前期高职单招录取的15.31万人,还将有47.17万考生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生规模创历史新高。
新京报快讯(记者 冯琪)十一假期大学生能否离校?8月27日,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十一假期大学生的离校管理和周六日进出校门的管理是一样的,各校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安排。
“其实十一假期和周六周日、课后进出校门的管理是一样的。因为刚开学没多久,而且疫情防控有个时段问题,有的学校可能会明确,比如说北京市高校在学生返校之前要持七天内核酸检测有效证明,若学生十一期间离开校园到外地去,回来时也还需要这样的手续。所以,各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当前疫情防控的要求来合理地作出安排。”王登峰称。
同时王登峰表示,不鼓励“一刀切”,但是每一项防控措施都要做到位,同时,对疫情防控所做的管理规定和要求要因地制宜,也希望大家理解和接受,“这样才能共同实现既控制好疫情又确保教育教学秩序正常的目标。”
来源|新京报
中新网8月27日消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27日表示,将研制出台《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对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教育作出整体部署,明确提出完善中医药学科体系,强化中医基础类、经典类、疫病防治类学科的建设,增设中医疫病相关课程等具体举措,强化中医药防疫人才的培养。
2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问:此次抗疫过程中,医学院校教职员工和青年学生积极支持抗疫,并且组织编写了《高校新冠病毒防控指南》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请问教育部接下来在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都有什么考虑?将展开哪些具体工作?
吴岩回应称,在今年上半年抗疫第一线,高校医学院校各专业的教师和同学们积极投身到一线工作,成为“最美逆行者”。全国138所高校371家附属医院,1.4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新中国成立以来,医学教育培养的数以百万计的医疗卫生工作者,在抗疫一线英勇奋战,在这种史无前例的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把他们叫做“最美天使”毫不为过,他们也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吴岩表示,在抗疫一线的同时,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一线,医学生和医学院校表现同样出色。他们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过程中堪称一流。我们做了很多调查,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四变”“三稳”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在抗疫过程中,我们时刻密切地跟踪医学教育情况,在痛中思痛,现在还不好说是痛定思痛,我们也深深地知道、冷静地判断,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还有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
吴岩指出,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着眼长远,全面部署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大力加强防疫人才培养。面对疫情提出的新挑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新任务、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要求,下半年将推进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有几项重要工作:
第一,要加快研制出台《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要以新理念谋划医学发展,以新定位推进医学教育发展,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在这个发展里面,比如我们要加快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要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公共卫生学院,要强化全体医学生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在这个文件里还要强化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综合优势,围绕药物创新、疫苗攻关等领域,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医学基础研究创新基地,加快疫苗药品的研发工作。这是要出台的一个重要文件,相信会对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要研制出台《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本次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这个《意见》就是要对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教育作出整体部署,明确提出完善中医药学科体系,强化中医基础类、经典类、疫病防治类学科的建设,增设中医疫病相关课程等具体举措,强化中医药防疫人才的培养。
二是充分发挥教育部疫情防控专家应急工作组的作用。吴岩称,在疫情期间,成立了教育部疫情防控专家应急工作组,汇集了全国医学院校顶级防控专家,他们将指导各地各高校按照教育部应急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总体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好秋季开学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同时,这些专家还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加强对疫情的动态监测,分析研判疫情发生发展态势,及时对学校防疫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强化对师生的防疫教育,加强对师生的心理疏导,适时邀请专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开展防疫知识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全体师生的防疫意识和能力。
(原题为《教育部:将增设中医疫病课程,强化中医药防疫人才培养》) 来源|中新网
“按照2019年年底的数据和我们6月份做的调研,这半年的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增加了15.2%,初中学生增加了8.2个百分点,高中学生增加了3.8个百分点。也就是小学增加最快,初中要少很多,高中是最低的。”
8月27日上午,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在回答记者有关疫情期间近视防控工作方面的问题时,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公布了上述调研数据。
学生每天看电子屏4小时以上的近视检出率达70%以上
“我们对9个省(区、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在疫情期间视力变化情况做了调研,调研结果还是很不乐观的。”王登峰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时表示,高中的近视基数已经很高了,没有太多上升的空间了;初中的基数也很高,上升的空间也没有那么大;小学的近视率上升是最快的。
另外,王登峰还表示,调研还了解了学生的近视与上网课时间、平时玩电子游戏时间或者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的时间,以及户外体育锻炼、照明环境和书桌的高度等因素对近视率的影响,结果也跟大家预期的一样:每天上网课总时长不一样,近视率也是不一样的。
调查显示:每天上网课1小时的近视检出率是45.8%,1小时到2.5小时的是49.3%,而2.5到4小时的是62.4%,超过4小时的是76.7%。
“也就是说,上网课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近视检出率就是50%左右,超过4个小时,就76%。”王登峰说,非学习目的的看视频时间,不超过1小时的,1到2.5小时、2.5到4小时、4小时以上的近视检出率跟上网课是一样的,分别是50%、58%、63%和73%。
“也就是说,看视频、看电子屏幕,不管你是上网课还是做别的,都对视力产生了非常直接的影响。”王登峰表示。
另一方面,调查显示,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对视力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每天接触阳光不到1小时,以及1到2小时,2到3小时和3小时以上的学生,近视率分别为61.8%、58.3%、59.8%和60%,这说明每天接触1个小时以上的阳光,对学生的近视率就会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新学期开学后,要控制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长
王登峰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严格落实八部门关于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要求,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解决青少年近视问题的氛围。从教育系统本身来讲,新学期开学后,要控制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长;原则上要求,小学不超过两小时,初中不超过三小时,高中不超过四小时。
另外,王登峰表示,要严格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最近我们将出台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在新的文件里明确提出,中小学生在课外也要每天有至少一小时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时间,这也是从政策和制度上要求我们各地各校,包括家庭,要做好学生体育锻炼的指导和监督。”王登峰说。
王登峰还表示,将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关于把青少年近视率作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件事情教育部、卫健委、国家体育总局已经出台了一个近视防控效果的考评办法,目前已经印发,从今年年底开始,就将对照上一年各地近视情况和今年的近视情况,对各地工作进行评估,做出评价。
他还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活动,从学校、老师到家长,都需要承担起保护孩子视力、严格管控孩子使用电子屏幕的责任。同时要鼓励孩子加强体育锻炼,希望通过大力开展宣教活动能够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此外,王登峰还提到,要倡导爱眼护眼,鼓励孩子们健康用眼、卫生用眼,主动选择有益于眼健康的环境。同时还要加强眼视光的检测和配镜相关市场或者经营主体的管理。
来源:澎湃新闻
新的学期,希望你整理好自己,快乐出发,也希望你重视自己,好好工作,好好爱自己。
高考录取结果先后揭晓,令大家比较意外的是师范类的录取分数线比往年上涨了一些,许多人分析这是跟教师职业比较稳定、几乎不受疫情影响有关,也有许多人对此很看好:教师的社会地位在提高。
作为老师,我们也真的很希望教师的社会地位能够得到提升,教师的工作价值能够得到肯定和重视,因为教师上班真的不像大家揣测的那样:每天就上几节课,批批作业,还有寒暑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
真实的教师上班情况有时真的像上了战场,每天都穿梭在班级和班级之间,班级和办公室之间,课多的那天真的是忙得不可开交,更不要说班级里有什么突发情况,那种情况下班主任真的是会忙到焦头烂额的。
来源 | “王崧舟”公众号(有改动)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8月27日,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对部分高校一刀切“封闭管理”进行回应:新版《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有两个主要内容:一严格做好校门管控,二学生非必要不外出。“这既不是封闭式管理,也不是不准出来。同时,高校教职工要与学生同等管理,一视同仁。此外,对于十一假期学生能否外出离校,需要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反对一刀切。”(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鹏)
2020年10月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工作即将开始,现将有关报考事项公告如下:
一、时间安排
1.网上报考、网上支付时间:8月28日—9月2日,每天8:00—22:00;
2.现场注册时间:8月28日—9月2日,每天8:30—11:30,14:00—17:30;
3.理论课程考试时间:10月17日—18日;具体考试课程安排可登录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信息系统(http://zk.hebeea.edu.cn,以下简称自考信息系统),查阅《2020年10月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简章》。
二、报考办法
1.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登录自考信息系统进行网上报考。
2.注册
(1)新生须登录自考信息系统,填写个人信息并上传符合要求的图像信息。填写成功后,携带身份证件到所选报考点进行现场审验(比对身份证信息和采集指纹信息)。审验通过的,经考生本人确认签字后,获取初始密码完成注册。未通过审验的,考生须网上修改所填信息,再次到报考点现场注册。
(2)未获取初始密码的在籍考生,须携带身份证件选择就近报考点进行现场审验。审验通过的,经考生本人确认签字后,获取初始密码完成注册。未通过审验的,考生须到市教育考试机构申请信息修改,本次不予注册。
(3)居民身份证无法读取信息(含临时身份证)的考生,须到市教育考试机构进行注册。
(4)初始密码须经考生本人修改后方可报考缴费。登录密码严禁向他人透露,因考生泄漏密码所造成的不良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报考缴费
(1)已注册考生需提前办理相关银行卡并开通网上银行业务。
(2)考生按当次《报考简章》公布的课程报考,当次考试只能选择一个考区,最多选报两个专业,每节考试只能报考一门课程。
(3)考生报考时,须慎重选择课程,确认无误后再进行网上支付(收费标准按省物价局审批的现行标准执行)。支付成功后,报考课程不予修改,报考费一律不退。
(4)报考受限课程的考生,须先通过外网选择受限课程,然后在报考期间到所选报考点进行资格审查,审查通过的现场缴纳受限课程报考费,由报考点代为网上支付。
三、注意事项
1.考生可在考前一周内登录自考信息系统下载打印《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通知单》。
2.报考监所管理和公安管理专业的考生须符合如下条件:
监所管理专业报考人员限定为监狱、劳教系统人民警察和职工,或有志于从事监狱、劳教工作的其他人员。
公安管理专业报考人员限定为公安民警(含铁路、交通、林业、民航公安民警)、武装警察。
凡不符合以上条件而报考导致无法毕业的,由考生本人负责。
3.冶金工程(专科)、人力资源管理(专科)、机车车辆(专科)、城镇经济与管理(专科)、采购与供应管理(独立本科段)、销售管理(独立本科段)、汉语言文学教育(独立本科段)、英语教育(独立本科段)8个专业已发文停考,自2018年下半年起不再接受新生(含非停考专业在籍考生)报考,颁发毕业证书的截止时间为2021年6月30日。请有关考生合理安排考试,以免影响毕业。详见自考信息系统“最新通知公告”。
4.公共关系(独立本科段)、美术教育(独立本科段)和历史教育(独立本科段)专业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实施停考,不再接受新生(含非停考专业在籍考生)报考;颁发毕业证书的截止时间为2021年底。请有关考生合理安排考试,以免影响毕业。详见自考信息系统“最新通知公告”。
5.从2020年11月的实践性环节报名开始,人力资源管理(独立本科段)专业的主考学校由北京交通大学调整为河北大学,行政管理(专科)和行政管理学(独立本科段)专业的主考学校由河北大学调整为河北经贸大学。申请从调整前主考学校毕业的在籍考生,需在2020年底前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要求的课程合格成绩并办理毕业。详见自考信息系统“最新通知公告”。
来源|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按照教育部工作部署,2020年河北省成人高校招生报名工作即将开始,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报名方式
我省成人高校招生报名采取网上填报报名信息和报名信息现场确认的方式。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网址:http://www.hebeea.edu.cn)进行网上报名,并严格按网上预约的时间、地点到报名信息确认点办理确认手续。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为我省成人高考唯一报名网站,未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受理考生报名。
二、报名时间安排
(一)统考生(含农民工考生)
1.网上报名、网上交费:8月30日9:00至9月4日16:00(期间每天22:00至次日6:00系统维护)。
2.报名信息现场确认:9月8日至9月16日。
3.考生申请退费:9月8日至9月17日。
4.艺术、体育类考生专业加试:10月10日、11日(具体时间由招生学校确定,请考生关注报考学校网站)。
(二)免试生
1.网上报名:8月30日9:00至9月1日16:00(期间每天22:00至次日6:00系统维护)。
2.报名信息现场确认:9月2日至9月3日。
3. 2020年9月退役的具有高职(专科)学历的报考专升本免试的退役军人网上报名安排:9月22日9:00至9月23日16:00登录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报名;9月24日至25日到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招考大厦(石家庄市桥西区红旗大街299号)进行报名信息现场确认。
三、报名条件
(一)统考生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中等学校在校生以外的从业人员和社会其他人员。
3.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不影响所报专业学习。
4.报考高中起点升本科(以下简称高起本)、高中起点升专科(以下简称高起专)考生应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18周岁以下(2002年12月31日后出生)的考生须有高中阶段(含中专、职中、技校)毕业证书。
报考专科起点升本科(以下简称专升本)的考生必须是已取得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专科毕业证书、本科结业证书或以上证书的人员。
5.报考成人高校医学门类专业的考生应具备以下条件:
(1)报考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等临床类专业的人员,应当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相应类别的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证书或取得国家认可的普通中专相应专业学历;或者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并具有中专学历或中专水平证书。
(2)报考护理学专业的人员应当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执业护士证书。
(3)报考医学门类其他专业的人员应当是从事卫生、医药行业工作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
(4)考生报考的专业原则上应与所从事的专业对口。
6.报考河北师范大学“以成人高等教育形式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各专业的考生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考生必须是我省在职小学教师。
(2)所报专业应与现任教学科或拟任教学科一致(第二学历除外)。
(3)原则上任教学科为理科专业的教师不得报考文科专业。
7.农民工考生报名条件按《河北省教育厅 河北省总工会关于做好2020年度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学历提升教育工作的通知》(冀教高函〔2020〕49号)执行,报名资格由工会系统负责审核。
8.在我省定居并符合上述报名条件的外国侨民,持省级公安机关填发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外侨居留证》可以在居住地(市)报名。
(二)免试生
1.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奥运会、世界杯赛和世界锦标赛的奥运会项目前八名获得者、非奥运会项目前六名获得者;亚运会、亚洲杯赛和亚洲锦标赛的奥运会项目前六名获得者、非奥运会项目前三名获得者;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和全国冠军赛的奥运会项目前三名获得者、非奥运会项目冠军获得者。
3.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的普通高职(专科)毕业生。
4.具有高职(专科)毕业学历的退役军人。
四、录取照顾加分政策及有关要求
(一)录取照顾加分政策
1.运动健将和武术项目武英级运动员称号获得者,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可以在考生考试成绩基础上增加50分投档(一级运动员称号获得者为30分),是否录取由招生学校确定。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考生,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可以在考生考试成绩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是否录取由招生学校确定。
获得地级以上(含)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及省(区、市)厅、局系统,国家特大型企业授予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及科技进步(成果)奖获得者。
获得省级工、青、妇等组织授予的“五一劳动奖章”“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称号者。
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干警荣立个人三等功以上者。
归侨学生、归侨子女、华侨在本省的子女、台湾省籍考生。
烈士子女、烈士配偶。
少数民族考生。
国防科技工业三线企业单位(位于地级市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除外)获得企业表彰的先进生产(工作)者。
年满25周岁以上人员(1995年12月31日前出生)。
贫困县(系指行唐县、灵寿县、赞皇县、平山县、青龙满族自治县、大名县、魏县、广平县、馆陶县、鸡泽县、肥乡区、广宗县、临城县、巨鹿县、新河县、平乡县、威县、内丘县、临西县、南和区、任泽区、阜平县、唐县、涞源县、顺平县、博野县、易县、曲阳县、涞水县、望都县、张北县、康保县、沽源县、尚义县、蔚县、阳原县、怀安县、万全区、赤城县、崇礼区、涿鹿县、平泉市、滦平县、隆化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兴隆县、承德县、海兴县、盐山县、南皮县、献县、孟村回族自治县、东光县、吴桥县、武邑县、武强县、饶阳县、阜城县、故城县、枣强县)考生。
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考生,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可以在考生考试成绩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是否录取由招生学校确定。
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
侨眷高级知识分子子女。
(二)办理工作要求
符合录取照顾加分政策的考生,须本人在报名信息现场确认时提出申请,并主动出具有效证件证书原件、复印件。逾期不予受理。
其中,贫困县考生须选择户籍所在地县级招生考试机构为报名信息确认点,并持《户口簿》原件、复印件方可办理照顾加分手续,否则不享受贫困县考生照顾加分政策。年满25周岁以上考生和少数民族考生的照顾加分信息,由系统根据考生居民身份证信息自动生成。
根据教育部规定,符合两项以上照顾加分政策的考生,其照顾分数不能累计,只选其最高分数给予照顾。
五、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有关要求
(一)报名要求
1.根据教育部规定,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中等学校在校生不允许报名。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在校生不得同时注册和拥有多个学历教育学籍。
2.首次报名的人员须进行“新用户注册”。报名系统通过向考生网报时填写的手机号码发送“验证码”完成注册。同一个手机号码或同一个身份证件号码只允许报考一次。
考生网报时填写的“手机号码”,自网上报名至新生报到入学前请勿变更。如因变更手机号码或网报填写手机号码不真实,导致招生考试机构、报名信息确认点、招生学校无法联系考生或影响考生查询成绩、填报征集志愿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考生设置的“密码”,将用于考生登录报名系统和登录征集志愿填报系统。设置的“密码”要相对复杂(长度为8至16位,必须同时包含字母和数字),同时要妥善保管,因泄漏密码所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考生填报的“居住地址”是招生学校向考生发放《录取通知书》、招生考试机构向考生寄发《违规处理决定书》及其他材料的重要依据,因地址不准影响送达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按照《河北省招生委员会、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雄安新区托管移交期间教育考试招生工作方案>的通知》(冀招委〔2019〕2号)要求,过渡期内,三县教育考试招生工作业务管理、指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暂维持现状,由保定市进行业务管理和指导,三县考生在成人高考报名系统选择“户籍”时,需先选择“保定市”,再根据本人实际填报具体的户籍信息和选择确认点。
4.报考专升本的考生(含免试生),报名系统将根据考生填写的相关信息,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在线审核考生专科及其以上学历。未通过在线审核的考生,现场确认时需进行书面承诺,自行承担录取后无法学籍注册等后果。
5.根据教育部规定,报考高中起点升本、专科的考生,应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18周岁以下考生现场确认时应提交高中阶段(含中专、职中、技校)毕业证原件、复印件,未提交的考生将不予确认。
(二)报名信息现场确认要求
1.实行预约确认。为防控疫情,有效分流人员,考生须按网上报名时预约的确认时间和确认地点进行报名信息确认。非预约时间、非预约地点无法确认。对因特殊原因不能按预约时间进行确认的考生(含报名资格存疑的考生),在报名信息确认时间允许和确认点尚有预约空位条件下,可登录报名系统重新预约确认点和时间。每名考生最多有一次重新预约机会。请考生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确认时间和地点。
2.考生需在户口所在地(或居住地)所在设区市范围内进行现场确认。所有考生均须提供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进行确认。
根据《河北省居住证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在我省工作(生活)的外省籍人员,凭本人现工作(生活)所在地公安机关发放的有效《居住证》(不含《居住登记凭证》)可以在居住地(《居住证》发放公安机关所在市)报名。在我省辖区内服役的非河北省籍现役军人,提交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士兵证》(或《军官证》)以及所在部队团级以上人力资源部门出具的《介绍信》(证明为驻冀部队现役军人)进行现场确认。
我省将对所有考生填写的户籍信息和外省籍考生提交的《居住证》交由公安机关核验真伪。对没有《居住证》或《居住证》无效的考生均不予确认。对涉嫌伪造证件的,公安机关将依法查处。
3.因为今年河北电大成人单招考试在全国统一成人高考报名之后进行,因此允许报考单招的考生参加今年的全国成人高考(统考)报名。上述考生在网上预约确认时间时,需与河北电大成人单招考试时间错开。已被单招录取的考生不能再参加全国成人高考,报名费不予退还。
4.经公安部门审核报名资格存疑的考生,需到市级招生考试机构确认点(或指定确认点)进行报名资格再审核。考生到网上预约的确认点将不能进行确认。在报名信息确认时间允许和确认点尚有预约空位条件下,考生可登录报名系统重新预约确认点和时间。每名考生最多有一次重新预约机会。
5.考生报考时须签订《考生诚信承诺书》,对本人填写的各项信息准确性和对交验的报名材料真实性负责。《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规定,考生通过伪造证件、证明、档案及其他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加分资格和考试成绩的,其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并将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
(三)考生参加确认疫情防控要求
1.查验“健康码”。考生须申领“河北健康码”(打开微信→搜索“冀时办”→选择“冀时办小程序”→按提示进行授权登录→首页点击“出示码”→确认授权认证身份后点击“立即领取”→输入当前居住地址和近期情况后点击提交),如实填写个人信息,不前往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不出国(境),不参加聚集性活动。考生进入确认点,须查验“河北健康码”。持“河北健康码”非绿码的考生和来自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考生,须主动提供7日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否则不得进入确认场所。
2.接受体温测量。考生应主动接受体温测量。通过体温检测通道时,应保持人员间隔大于1米,亮绿码,并签订《身体健康承诺书》。“河北健康码”为绿码及现场测量体温正常(<37.3℃)的考生方可进入确认点。
3.按流程确认。考生须按照确认流程,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完成现场确认。确认过程中,自觉排队按顺序等候,保持人与人之间1米以上距离,严禁拥挤。考生应自备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除进场验证和电子摄像环节需摘除口罩以外,全程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与其他考生交流,做好个人防护。
(四)考生办理退费要求
已在网上支付报名考务费但未进行报名信息确认的考生以及未通过报名资格审核的考生,可以申请退费。
考生持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于9月8日至9月17日到网上报名时所选定的确认点办理退费手续,逾期不予办理。经复审通过的,省教育考试院在规定时间内将报名考务费退还至原交费账户。
来源|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教育部将52个未摘帽贫困县作为教育扶贫“主战场”,并由部党组成员进行挂牌督战和全覆盖式调研指导。8月21日至23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调研指导教育脱贫攻坚工作。
在四川期间,陈宝生观摩了电子科技大学教育系统“e帮扶”消费扶贫平台布拖县农特产品直播活动,深入布拖县拖觉镇幼儿园、拖觉镇中心校、布拖县阿布泽鲁小学、木尔乡叶尔村幼教点、布拖县教育园区、拉达乡卡点和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调研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控辍保学、“大通铺”“大班额”化解、高中学校建设、县城集中办学、对口帮扶、校园足球特色建设、学前学普、幼师培养、“一村一幼”辅导员培训等工作,并走访劝返复学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
陈宝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命运之战,是改善教育面貌的格局之变
在布拖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上,陈宝生认真听取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教育脱贫攻坚和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对布拖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果和教育改革发展呈现的巨大进步予以肯定。他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贫困斗争,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这是一场改变山河、脱胎换骨的革命,是艰巨的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命运之战,是改善教育面貌的格局之变。当前,脱贫攻坚战收官胜利在望,既要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总攻战,也要深入思考当地经济社会尤其是教育后续发展之策,充分认识到更艰巨的任务、更光辉的前景、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要结合实际提前谋划、持续推进、抓好落实。
陈宝生:要持续紧盯控辍保学工作、补齐农村义务教育短板、切实做好教育脱贫攻坚验收
陈宝生对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提出3点要求。
一是持续紧盯控辍保学工作。要采取多种措施摸、带着感情劝、履行责任控、提质赋能保,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摸清底数、实时监测,以提高教学质量吸引学生入校学习本领,确保失辍学学生存量不反复、增量不发生。
二是补齐农村义务教育短板。要努力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千方百计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由基本均衡转为优质均衡,做到底部抬高、基础打牢。民族地区要坚持语言筑基,深化普通话推广工作,同时优化学校布局和资源配备,推动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城镇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资源向寄宿制集中、职业教育向园区集中、精力向职业教育集中,抓实学位建设,做好学历教育,充分保障群众受教育权,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三是切实做好教育脱贫攻坚验收。要提升政治站位,使脱贫攻坚战成为真正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要把各项指标搞实在、交实账,精准交账。要注重效能,多做乘法,让成果实实在在与百姓共享,转化为干部队伍改善精神面貌的动力。要聚集资源基础,多方吸引力量,为乡村振兴做好准备。要做可持续发展文章,推动势能、势头并进,做好人才培养、产业培植、技术培育工作,让教育脱贫攻坚战效应惠及长远。
文章来源:微言教育
教育部金秋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今天在京召开,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领导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教育部要求各地和学校按照“最大限度复学、最严标准防控”原则,科学谋划秋季开学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推进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王登峰说,早在2020年6月19日,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做好学校2020年暑期放假及秋季开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和学校将暑期和秋季学期工作一体化部署推进,因应疫情变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推动全面恢复教育教学秩序。继续落实“错区域、错层次、错时、错峰”返校原则,提早制定秋季开学返校工作方案,可加大老生返校与新生报到的间隔。充分认识学生全面返校、学校满负荷运行的压力挑战,科学预判、完善预案、做好演练、及时查改。对接属地卫生健康部门和医疗机构,确保师生健康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
他介绍说,7月10日,教育部召开教育系统疫情防控调度视频会议,总结2020年上半年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暑期疫情防控和谋划秋季开学工作。要求各地和学校按照“最大限度复学、最严标准防控”原则,科学谋划秋季开学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推进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要求各地和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尽量满足秋季开学疫情防控相关要求,最大限度保障师生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一校一策”制定完善校园突发疫情处置预案,开展应急处置模拟演练。研制大学新生开学方案,合理安排老生返校和新生报到时间。今年8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修订更新前期制定的相关技术方案,形成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教育部金秋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今天在京召开,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领导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了各地目前秋季学期开学的一些安排和做法。
“从总体上来看,到目前为止,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已经明确了秋季学期开学的安排,都是按照分期、分批和错时、错峰开学来进行。各地的中小学、托幼机构和高校基本上安排在8月15日到10月10日这个期间,这是全国的情况。”王登峰说,高校基本上都是安排在8月底到9月乃至10月上旬,跨度大概是一个多月,“根据各高校上报的开学安排,恢复全面开学最短的是5天,最长的37天,这个跨度还是比较大的。”
据他介绍,因为目前新疆疫情防控形势还是比较严峻,所以9月1日开始,新疆所有学段开始线上教学,目前新疆是唯一一个没有明确学生回校时间的地方,但是总体上,全国的情况都是安排得非常具体的。
王登峰说,各地都要求做好教学安排,做好线上线下衔接;各高校都明确和细化了新生入学报到的要求,“这些新生从他们接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开始,高校就对他们整个行踪、身体健康状况和各方面情况都进行了跟踪,各方面工作各高校都做得非常扎实”。
另外,各地各校都进一步加强了日常管理,同时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应急演练。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在教育部今天召开的金秋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今年秋季学期处于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特殊时期,科学谋划、部署安排秋季开学和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是全国教育系统最重要的任务。教育部要求确保安全开学、正常开学、全面开学。
王登峰介绍,谋划秋季学期开学和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有三个背景:第一,到今天为止,全国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疫情的大规模传播已经被彻底阻断,全面复工复产取得显著成效;第二,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春季学期陆续进行了开学,到今年春季学期结束之前,全国2.8亿学生中已经有2.02亿学生(超过75%)回到了校园,实现了校园零感染,这是教育系统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推动教育教学秩序恢复正常的一个重要举措;第三,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教育战线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但同时境外疫情的风险还依然严峻,外防输入的压力持续存在。
王登峰表示,在这样三个背景下,秋季学期已经具备了全面正常开学的条件。但疫情防控的压力还依然存在,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仍然不能放松。
王登峰要求,要早谋划早准备早部署秋季开学和疫情防控工作。
第一,早谋划,提前谋划秋季学期开学工作。今年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学校2020年暑期放假及秋季开学工作的通知》。7月,教育部召开教育系统疫情防控调度视频会议,全面推进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第二,早准备,印发学校秋冬季疫情防控技术方案。8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根据全国以及境外疫情防控发展的形势,特别是适应秋季学期开学,对各地各校要采取的防控措施,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要求。
第三,早部署,部署秋季学期教育教学和疫情防控工作。8月1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秋季学期教育教学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恢复教育教学秩序,科学精准做好校园疫情防控,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8月27日消息,记者在27日上午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教育部要求确保安全开学、正常开学、全面开学。“安全开学”要求各地和学校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和要求,结合本地疫情防控形势和本校实际,统筹做好秋季学期开学和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师生健康和校园安全。“正常开学”要求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把教育教学秩序恢复到正常的课程安排、正常的课堂学习、正常的校园生活。“全面开学”要求在满足开学条件前提下,各个地区、各类学校、各个年级、各个班级全面恢复教育教学秩序。
据介绍,30个省份所有或部分地市已确定秋季开学时间,各地中小学、幼儿园在9月1日左右开学,与往年秋季开学时间大致相同。高校根据新老生、不同年级、不同地域分批次在8月下旬至9月开学。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中,49所8月底前第一批学生返校,24所9月上旬第一批学生返校,2所9月中下旬第一批学生返校。
来源:人民日报
8月24日,教育部江西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启动仪式在南昌举行。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出席并讲话。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主持启动仪式。
陈宝生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教育部和地方以整省推进方式,共同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在东部提质培优,在中部提质扩容,在西部扩容提质,是全面贯彻落实的创新举措。江西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部与江西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有需求、有共识、有基础。
陈宝生强调,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高地建设,要与“十四五”规划衔接好,开好篇、布好局,处理好六个关系。一是普职关系定模式。要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区分开来,依据类型教育来确定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二是产教关系定供求。要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供求紧密结合方面下功夫。三是校企关系定机制。要注意引企入校和引校入企,把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立起来。四是师生关系定方法。要推行以师带徒的现代学徒制,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五是中外关系定特色。要抓住中国特色,以质量、以特色走进世界职业教育中心。六是省部关系定责任。省部根据分工落实好相关政策,共同尽责把高地建设好。
刘奇代表江西省委、省政府感谢教育部对江西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他指出,职业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支撑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站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站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使命高度,切实扛起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责任;站在加快动能转换蓄势跨越的发展高度,不断强化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思想自觉。要加快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打造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样板高地,为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提供江西经验、作出江西贡献。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及江西省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启动仪式。
在赣期间,陈宝生还实地调研了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展示中心及建设现场、南昌VR科创城。
来源:教育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职业院校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巩固和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健全目录动态更新机制,引导地方和学校更好地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灵活设置专业,系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2020年工作要点,决定开展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修(制)订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任务
1.构建定位清晰、纵向贯通、系统配套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体系。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专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明确和畅通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
2.更新专业目录内容。积极应对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形势,科学定位、调整更新职业教育各层次专业目录内容。
3.完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国家宏观管理、行业科学指导、地方优化调控、学校自主设置的专业设置管理工作机制,协同提高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对产业发展变化的适应度。
二、工作要求
1.一体设计,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体系。按照新时代和现代产业体系对技术技能人才结构的实际需求以及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职业分类大典及新职业目录等,系统设计《目录》专业大类、专业类划分,以现行高职(专科)目录框架为基础优化调整,总体保持目录结构相对稳定。
2.稳中求进,促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对接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职业等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以既有专业为基础,通过合并、取消、更名、增设、超前规划,进一步健全目录体系,其中,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重点面向实体经济领域适当设置。
3.遵循规律,服务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按照专业属性归类、宽窄相济适度从宽确定专业,确保专业设置的成熟度、完整性以及专业之间的区分度。统筹考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需要,科学确定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素、课程体系和接续逻辑。
4.产教协同,形成工作合力。《目录》修(制)订工作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各类院校专家作用,充分用好前期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行指委及有关单位根据工作安排提交的有关论证意见建议、工作成果。
三、工作组织
建立顾问组建议咨询、工作组统筹组织、综合组协调把关、研制组具体落实的《目录》修(制)订工作组织架构。
1.顾问组。主要负责按照组内分工参加综合组、研制组活动;结合技术前沿和产业趋势,对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框架设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产业的适切程度,提出修订建议、提供指导咨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要负责人担任总顾问,成员由有关领域院士、专家组成。
2.工作组。主要负责制订工作方案,统筹组织修(制)订工作,对接顾问组,领导综合组、研制组工作,确定目录和专业简介的体例框架与内容要求,组织审定和发布目录,组织有关总结、宣传和实施工作,协调解决其他相关问题。工作组由教育部职成司牵头,教育部职教所、教育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行指委)工作办公室、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有关人员共同组成。工作组办公室设在教育部职成司有关处室。
3.综合组。主要负责组织相关基础课题的研究、制订研制组工作指南,拟定《目录》专业大类和专业类划分、《目录》体例框架及要求、专业简介等规范文件模板,按照分工指导研制组工作,指导和审议专业简介,研究解决研制组遇到的共性和交叉问题,组织《目录》统稿,对研制组专家工作进行考核。综合组由院校、研究机构专家,部分行指委负责人及各研制组组长组成。秘书处设在行指委工作办公室。
4.研制组。主要负责按照划分的领域组织专家队伍,组织学习贯彻工作方案和工作指南,会同相关行指委分析前期工作成果,开展补充论证调研,按照时间要求完成负责领域的各级《目录》调整建议和工作总结报告等,会同相应行指委起草和完善专业简介。本次《目录》修(制)订工作共设立12个研制组。成员由前期组织和参与相关论证工作的行指委专家,“双高”计划院校、中职示范校、普通本科高校、研究机构专家组成。
四、其他
1.综合组、研制组牵头单位须做好统筹协调和保障工作。参与专家须保证《目录》修(制)订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按照工作部署按时保质完成任务;专家所在单位要为专家参加相关研究、调研、会议等《目录》修(制)订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保障。
2.《目录》修(制)订工作有关会议、调研活动等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专家须严格遵守有关工作纪律,未经授权或同意,不提前公开工作成果、不以《目录》修(制)订工作专家身份擅自参加其他活动。
3.专家和行指委参加《目录》修(制)订工作的实际情况将作为行指委换届和参与职业教育其他重要项目工作的重要参考。
4.《目录》修(制)订工作有关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附件: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修(制)订工作组织机构及主要成员名单
教育部办公厅
2020年8月14日
附件
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修(制)订工作组织机构及主要成员名单
顾问组
总顾问:鲁 昕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
顾 问:由有关领域院士、专家组成,具体名单略
工作组
组 长:陈子季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
副组长:谢 俐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
王扬南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
林 宇 教育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家开放大学副校长
史 薇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
成 员:略
办公室: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与质量处
综合组
组 长:林 宇 教育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家开放大学副校长
副组长:曾天山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
李志宏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原副主任
邬大光 厦门大学原副校长
徐国庆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
邬宪伟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原校长
成 员:略
秘书处:教育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办公室
研制组
执行组长:吉文林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原党委书记
易 俊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江 洧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胡兴福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龚方红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卢坤建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王怡民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杨欣斌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李斌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杨宜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
王昆欣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原党委书记
刘兰明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成员:略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