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职教新闻
展开全部

2018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提出要以促进就业创业为目标,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提供普惠性、均等化、贯穿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并将工匠精神、质量意识融入其中。这给培养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带来哪些发展机遇和挑战?在第五届全国技工院校校长论坛上,与会代表分享热议。

———编者

“京东的销售业务是网络结算,我们急需大量的网络订单结算员,但需要通过培训才能上岗;京东物流有很多无人机,由此催生的飞行服务师需要通过卫星定位掌控无人机,这也需要专业的培训。”日前,在江苏省宿迁市举行的第五届全国技工院校校长论坛上,作为互联网企业代表,京东商城负责人谈起新兴职业的培训需求时如是说。

2018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提出,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发展机制。加大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类培训资源优化整合力度,提高培训供给能力。鼓励企业建设培训中心、职业院校、企业大学,开展职业训练院试点工作,为社会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

技工院校发展新的增长点

据《中国技工院校发展报告(2017年)》显示,2017年,中国共有技工院校2526所,在校生超323.2万人。“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生源减少将成为常态,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新型职业、新型业态将会不断出现,这些都需要技能培训的不断跟进。”论坛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王晓初表示。

会上,江苏洋河酒厂股份公司洋河大学教务长汪向阳表示,该企业正在实施智慧工厂项目,目前已经进入试验阶段,未来将在白酒酿造、产品包装等岗位导入机器人,机器人操作人员将是未来技能人才之急需,另外公司在采购、库存、物流等方面急需大量服务型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当前,我国技能劳动者比例偏低且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这已经成为新常态下制约我国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瓶颈。目前,全国技能劳动者1.65亿人,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高技能人才4791万人,仅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9%。

“技工院校作为职业培训公共服务的主要载体,有责任和义务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发挥作用。职业技能培训对技工院校而言,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促进其自身良性健康发展新的增长点。”王晓初说道。

技工院校培训“不热”现状

面对庞大的技能培训需求,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多年来,技工院校开展培训工作的“体量”和“热度”都不尽如人意。

黑龙江技师学院党委书记王臣在职业院校已经有30多年工作经历,他介绍,学校在建设初期就提出职业技能培训的功能定位,但这块业务开展得并不景气。“究其原因,一是培训方式不灵活,比如多是把学员圈在学校进行培训;二是培训期间没有生活费,学员认为培训不如出去打工实惠;三是培训内容不实用,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培训内容滞后于企业发展;四是政府对企业没有优惠的政策,培训费用低,拨款周期长,导致企业、院校对培训没有积极性。”

福建龙岩技师学院院长陈建生认为:“从目前情况看,技工院校技能培训的硬件基础设施较差,师资条件不足,信息化建设也比较落后,希望对技工院校有更多配套政策,比如类似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给技工院校更多的发展机会。”

江苏省宿迁市人社局局长孙登怀在发言中指出,培训在技工院校中“火”不起来,有多方面原因。“从企业来说,缺乏对职工技能培训的主体意识,只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忽视一线员工的培训,对员工技能培训投入严重不足。从院校来看,一些学校存在培训底子薄、规模小、力量薄弱的现象,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与企业需求不对称,导致一些人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

对此,王臣建议:“要实现培训市场化和社会化,首先要有竞争机制,政府部门要根据培训需求公开向社会招募培训机构,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都要参与其中;其次,要及时发布信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参加培训的学员能随时了解,进而选择相应的培训机构和培训专业;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培训管理,规范培训过程;要有评价体系,对学校培训载体进行评价,对学员的学习程度进行评价,这样才能逐步实现培训的市场化和社会化。”

扩大办学功能:从单一学制教育转向学制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

从学制教育转向学制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扩大办学功能,提高社会贡献度,一些技工院校已经开始了行之有效的探索。

由首钢集团举办的首钢技师学院,一直以来都是作为首钢的技能培训部门存在的,但学制教育占据主导地位,培训规模小、种类少。面对新的形势,学院提出了向培训转型的发展思路,从以学制教育为主转向学制与培训并重。

首钢技师学院院长段宏韬介绍,为了适应培训需要,学院对体制机制进行了改革。“我们加强了培训研究、开发、组织管理的力量,有一名副院长专职负责培训工作,成立了职业培训处、技能鉴定所、公共实训基地等机构,在二级学院安排了主管培训的副院长,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培训管理员岗位,形成了从上到下相对完整的培训管理体系,同时制定修订了6个培训管理制度,将培训人数、高端培训项目数、培训收入纳入各位的年度目标责任书中,调动了各单位开展培训的积极性。”

2015年,人社部发文进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探索,即学生的身份首先是企业的员工,招工即招生。2015年,广州机电技师学院与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企业新型学徒制“巨轮”试验班,学员全部来源于“巨轮”公司新招的数控加工岗位员工。据该校副院长鲁储生介绍,实验班的创新之处在于,集生产与教学功能为一体,引入企业真实的生产项目,使学徒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生产性学习,既能满足校内学生的专业实践需求,也能满足企业新招员工学徒培养、新转岗员工的技能培训需求。

新疆安装高级技工学校则设立了全国第一所职业训练院,在开展学制教育的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预计2019年开始每年职业培训可达1.4万人次。安徽省六安技师学院2017年培训收入近2000万。

“未来10年内,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将继续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技能培训需求也将继续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这对技工院校来说,是发展的大好机遇。”全国技工院校校长论坛发起人黄景容表示。

为推动高职院校打造特色、争创一流、走内涵发展之路,《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其中,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精髓是建设高水平专业,而高水平专业的“牛鼻子”则是集聚若干个高水平重点专业形成若干个一流特色专业群,铸就专业的“金子招牌”。

专业群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

专业群是依据产业、职业、专业内在联系,以核心专业为依托,并联结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一种结构有序、优势互补的专业集群。它以实现专业高水平发展为导向,对于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专业群是打破“千校一面”的关键点。“千校一面”是高职院校趋同化的怪象,专业设置同质化、特色弱化则是导致这一怪象的重要原因,而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的逻辑起点。为此,扭转“千校一面”还要从源头上解决,高职院校要在“特色”上做文章,着力以特色专业为依托,建设一流特色专业群,形成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增长点。

其二,专业群是强化高职内涵发展的着力点。实践表明,高职院校各项基本职能的实现,最终都要落实到专业上。专业群具有显著的集群优势,可以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拧成一股合力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专业群的建设水平一定程度上折射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为此,高职院校强化内涵发展,必须将一流专业群建设作为突破点和着力点。

其三,专业群是促进高职服务区域经济的支撑点。专业群是高职院校发挥地域优势办学的重要载体,它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高度密切的协同联动关系,具有较强的区域适应性和稳定性。专业群建设有利于发挥集群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以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为基点,切实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一流专业群建设还面临四道“坎”

专业群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在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促进内涵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多方因素的制约,仍面临四道“坎”:

其一,专业群对接产业的耦合度亟待提高。近几年,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推动下,高职院校不断推进专业群与产业的对接,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协同问题:一是专业群对接产业的选择不够精准。高职院校要服务的区域产业错综复杂,如何选择对接产业是较大的难题。二是专业群的专业设置不够精准。由于专业群预警机制的缺位,行业企业的指导参与力度不够,导致专业群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才培养浪费现象。

其二,专业群管理体制的协调度亟待完善。专业群建设涉及的专业领域众多,需要各部门之间高度协作。目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加入到专业群建设的行列中,并将其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但是,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思路,忽视了专业群建设的特点和要求,具有滞后性。一是缺少专业群建设的管理机构,对专业群的引导协调作用发挥不充分。二是专业群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岗位职责不明确,而且各部门的规章制度不一致,导致管理运行整体不协调。

其三,专业群评价体系的有效性亟待加强。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是专业群建设的致命弊端,一是专业群的评价目的不明确,评价停留在诊断的层面上,缺乏科学准确的评估反馈,不利于专业群建设质量的提升;二是评价指标不够细化、精准,过于注重统一性,无法对不同专业群进行合理而直观的评价。总之,评价体系的缺失造成了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徒有外表”,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影响。

其四,专业群教学团队的协同化亟待提升。专业群建设是资源整合、协同的过程,需要凝聚力高、合作密切的教学团队。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尚未意识到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教学团队的重要性,缺乏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此外,由于社会认知、地域环境、薪酬待遇等因素,高职院校很难引进高水平专业带头人。没有领军人物的引领,团队的凝聚力自然不足。

一流专业群建设要立足四个“高”

如何应对专业群建设面临的四道“坎”,牢牢把握一流专业群建设的脉搏,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争创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关键所在。

其一,紧贴产业集群,保证专业群对接产业的吻合度“高”。产业集群化发展已经成为主流趋势,高职院校要借助区域产业集群品牌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全力打造吻合产业集群发展的专业群。一是加强对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的调研,找准产业的对接点,重点瞄准新兴产业群,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深化对接。二是要建立预警机制实现专业动态调整,科学定位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群的专业设置。三是打造产教融合的高端平台,集中优势建设重点专业群,确立专业群发展的特色,并持续深化、形成主线,旨在以一流专业群推动高职院校高水平、特色化发展。

其二,创新管理体制,保证专业群运行管理的效率“高”。创新管理体制是保证专业群建设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要打破传统的专业管理樊篱,不断创新探索,以制度建设与管理创新推动专业群建设,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一是建立专业群建设的管理机构,做好专业群建设的总体规划与统筹安排,实施专业群建设的目标管理。二是制定专业群建设管理办法,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和功能,同时要建立专业群负责人制度,由专业群负责人协调好各专业间的关系。三是对专业群所涉及的相关部门进行整合优化,尽量减少不同部门之间的规章制度冲突,避免各自为政而造成的管理效率低下。

其三,完善评价体系,保证专业群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评价体系是保证专业群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高职院校要深化对专业群评价体系的认识,以专业群的校本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着力建立一个动态诊改、反馈及时的专业群评价体系。一是要做到常态化诊改,及时将问题反馈给专业群的相关责任主体,督促其不断改进,提高专业群建设的实际质量。二是要不断完善专业群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专业群建设的投入、过程、结果进行全面评价,同时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此外,评价要因“群”而异,不能“一刀切”。

其四,优化教学团队,保证专业群师资队伍的素质“高”。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一流专业群建设的基石,其中,专业群教学团队是核心。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从各个层面为团队建设创造条件,促进培养与引进“双轨发展”。一是逐步构建层次完整的人才引育体系,采取优惠政策打造吸引人才的新优势,重点凝聚一批专业带头人,打造一流领军团队。二是启动新一轮的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促使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学习培训、实践锻炼,同时以制度激励教师继续深造,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升。三是建立校企互聘互兼双向交流的团队合作机制,营造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锻造一支精诚合作的教学团队。

2006年以来,在高职院校开展的示范院校、骨干院校、优质院校建设都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标准,推动了高职教育质量发展和提升。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同类事物间存在差异是一种必然现象。我国现在有近1400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遍布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渊源、发展环境和条件,要求所有院校采用同一模式、达到同一水平是不太现实的。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高素质职业技术技能人才这一主要的同一目标前提下,允许不同地域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实施有差别的优质院校建设道路是比较合理的。因此,笔者以为,高职教育的差别化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专业设置的差别化。高职教育主要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本区域当前和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对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是专业设置首要考虑的问题,不能仅根据学校自身的师资资源、办学传统和办学成本大小考虑专业设置。要避免盲目跟风,更要创造条件开设当地急需的专业,淘汰就业质量差的专业,最大可能满足需要。专业设置要体现地方经济的特色,通过特色展现优势。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要立足振兴地方经济开设专业,不能照搬经济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做法。比如,深圳的职业院校可以瞄准高科技产业,贵州的职业院校就要突出脱贫攻坚。不同地区的高职院校各具特色,才能吸引有不同喜好的学生,实现招生区域的不断扩展,同时也能展现学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

其次是人才培养的差别化。因材施教是我们的教育方针,当前高职院校的生源越来越呈现多样化,学生的入学成绩、方式、渠道虽然不能说明一切问题,但表现出的学习能力、素质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据报道,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今年招收的学生部分超过了二本的分数线,比部分院校招收的高考成绩只有200多分的学生的综合素质高出多少很难说清,背后的学习兴趣、动力差距更难衡量,但对学习能力、兴趣、综合素质等不同的学生采用同样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培养能取得同样的效果吗?因此,不同院校要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培养路径和方式方法,实施校际差异化和校内差异化,力求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比如,高素质职院的学生可以直接学习专业课程,培养其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力提高综合素质。而对综合素质差的学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进行补偿教育,完善基础素质和人格素质、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应该是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不能眼睛只盯在职业能力培养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补偿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道德观,补充基础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不仅不会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再其次是国际化的差别化。在我国高职教育总体办学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盲目追求国际化本身就有些激进,如果再要求所有高职院校采用同一模式就更牵强。高职教育的国际化,不是成立一个国际教育学院、招收几个国外的留学生或与国外高校签订几份合作协议就是国际化,就是达到了国际化水平。国际化应该是国际化的办学视野、能力、标准、水平和学生国际化就业等的综合。国际化不应成为幌子,专注于形式,民族化的才是国际化的。我国的高职教育真正办出中国特色、国际水平,得到世界的认可,才是国际化。国际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一系列国际化事件的集合。在中国经济社会活动不断国际化的背景下,高职教育始终处于国际化过程中,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办学水平持续提升的过程,就是高职院校国际化的过程。一所高职院校是否国际化不是自我吹嘘的结果,而是办学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度提高的过程,是办学实践积累的结果。不同的高职院校处于国际化的不同水平和阶段,有实现国际化的不同资源禀赋和实现路径,应该有不同的实现模式。

最后是校企合作的差别化。职业教育需要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但不同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可以有不同的模式,不能强求一致。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不同产业的构成和水平各异,不同地域的高职院校需要根据本区域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校企合作模式。不同行业对技能人才的现代化水平和复杂程度要求不同,相应的不同高职专业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也有区别。比如,高新技术应用较多的机械制造类专业,采用现代学徒制或订单制;传统服务业,采用校内培养为主、企业顶岗实习为辅等。这里需要力戒的是学校为了追求校企合作而牺牲学生、教师、学校的利益的盲目化。不是所有专业都必须进行深入校企合作,学校自身可以完成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责任的专业尽可能自己承担,这样既可以摆脱校企合作的负担,还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并保障学生的利益。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工智能的日趋成熟,一个以海量信息和数据挖掘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科技时代已然来临越来越多的物体由此拥有了新的“智慧”,人类生产生活与社会管理环境将联接形成“智慧”的形态,世界的基础结构正加快向“智慧”的方向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新科技时代,高职教育同样需要跟上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加快智慧化进程,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创建具有鲜明智慧特性、高职特色的教育时空环境,更好地培养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和新科技时代需要的智慧型职业人才。

一、智慧产业与智慧教育的发展演进

当今,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牵引的产业发展正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与技术支撑,进行快速感知、高效研判、精准管理、智能操动,不仅实现了职业资源的众筹共享、职业流程的再造优化、职业形态的创新发展、职业成本的有效管控、职业效能的聚合提升,同时也将大大推动产业发展由传统的数量规模型、人力密集型向质量效能型、科技密集型的现代形态演进。高职教育作为现代产业的基础与先导环节,必须针对智慧产业建设的需要与之同频共振,主动拥抱信息时代的浪潮,以增强信息科技含量来建设智慧高职教育。打造全新的智慧高职教育模式,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深入运用,大幅度提升教育教学的个性化、情境化、规范化程度,更加精准、高效地实施适应智慧产业建设需要的智慧型职业人才的培养和职业技术研究。

同时,我们也十分清晰地看到,现代教育正全方位地向信息技术支持的智慧教育演进,体现出更加公平、开放、共享、交互、协作、个性、终身等核心特征,承载智慧学习、智慧教学、智慧研究、智慧评价、智慧管理诸功能,构建起感知化、数字化、物联化、智能化、泛在化的全时空教育信息生态系统。对现今的学生来说,网络就是生活空间,信息化就是生存方式,他们的认知模式、行为方式、学习风格、情感特征都需要全新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模式,实现个性化的智慧学习。对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来说,需要对学生学情和教情开展精准分析和科学研判,教师能够准确、及时掌握学生需求,实现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管理者也能根据教与学活动中采集的数据信息,延展管理评价的深度和精度,为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高职教育要积极把握并主动融入智慧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就高职教育自身发展而言,主要是以职业要求和标准来研究改进应用型职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制度的创新,也有其自身的发展需要。高职教育广泛采用案例教学、实训实习、情景模拟和现场教学等方式,加大“教学练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更多接受职业化的教育、培养和锻炼,更需要在专业建设上精准对接职业需求,更需要教学训练设施装备与企事业单位共同研发列装,以提前介入职业情景训练。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适应产业智能化发展要求,必须以建设智慧高职教育为牵引,探索丰富与智慧产业同步发展的职业化育人系统、育人载体,创新有效的智慧教学模式,构建学生智能化、情景化、体验化并且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打破时空限制开展“随时随地随人随事”的泛在学习,提升高职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和自身的智能化水平。

二、智慧高职教育的主要特征与基本要素

(一)主要特征

智慧高职教育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职业教育新形态,借鉴智慧教育的基本范式,无论从教学者、学习者的角度,还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都有不同于传统的鲜明特征。

1.智慧高职教育的教学特征。智慧高职教育追求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开展智慧教学与学习的主要平台不再是传统的教室和课堂,而信息技术和教与学诸要素的“融合体”,不仅展现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物理反应,更展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的化学反应。

按需推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偏好,及时收集推送、按需获取使用各类教学资源信息是智慧高职教育的一大显著特征。推送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课件等学习资源,优质师资、研究力量和良好学伴等人际资源;各类信息包括各类教与学的活动、项目,相关学习指导与服务等;其它还有教与学过程中自动记录或留痕的能够满足个性化需要的各种教学与学习工具、软件、设备等。

个性学习。突破教与学的时空限制,将所有可以教学的场所连接、将各类职业场景通过VR、AR等信息技术予以模拟情景展现,形成时时处处事事皆可学习的智能化教育生态系统。这种泛在学习状态不再以教师为核心,而是以学生个体学习需求为导向、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平面化、点对点的学习互联,学习的主要方式真正转变成自主的且个性化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地解决个性问题。

实时考评。智慧高职教育可以全面全程采集、存储与分析各种教育管理与教学过程中的实时状态数据,并通过可视化技术予以直观呈现,从而确保各种教育教学评价更具科学性、可持续性。在当今终身教育的时代,为每个学生制定、配送一个能够伴随其职业生涯始终的独一学习账号,不仅可以便于统一采集教育数据,还可以实时评价并持续跟踪学生参加每一项学习任务时的学业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发展潜力的全面全程评估与客观精确的结果反馈。

2.智慧高职教育的管理特征。对各类职业教育信息数据予以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的感知、识别、捕获、汇聚、共享、分析,在此基础上实现智能管理与辅助决策。情境感知、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可主要运用基于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等技术发展的物联网;统一采集并集中存储教育管理数据,主要可通过云计算技术来整合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计算资源;对教育海量数据进行高速细密的统计分析和挖掘处理,则可以采用大数据技术予以完成;在教育教学的观摩、监控、显示、操作等环节,将各类信息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予以显示并进行交互处理,也可以采用可视化的技术做到直观、生动、清晰、便捷、可体验,目前飞速发展的虚拟现实技术就是以图形图像的可视化技术为依托的。

情境感知。智慧高职教育最前端、最基础的第一个环节和基本特征即情境感知。通过对学习环境的感知,能识别并捕获相关时空信息,对学习状态的感知,则可以识别并捕获众多个体信息,包括基础知识储备、学习的情绪兴趣与缺失需求,以及认知风格、学习态度等,并在感知过程中进行适宜的智能调节。

全向交互。智慧高职教育可有效支持人与物、物与物之间随时、随地的全方位交互,既可以通过声音、手势体姿乃至神情等自然表达的方式开展交互,也可以通过智能系统设备对教与学的互动状况予以全程自动高效的数据记录,为高职教育的科学管理与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智能管控。引入人工智能等手段,开发智能管理系统形成功能集成与技术集成,通过智能模拟、延伸、扩展人的意识、思维、行为范式等,可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环境、资源、状态等全程智能控制,并通过相关数据汇聚与处理,进行大数据的智能查诊与高速分析,产生科学判断与结果,既为管理者快速准确提供解决问题的理性策略,也可智能调节各类感知情境的指标,合理调配各类教育资源。

3.智慧高职教育的平台特征智慧高职教育资源平台的建设理念与技术模式不同于传统型态,甚至在技术模式上数字化正在加快向智能化的演进。

共轴广控。坚持“一平台”建设管理的总体思路,在统一的资源平台上实现其主要功能从单纯的资源存储与管理,向全面汇聚获取、存储、共享、应用信息数据以及开放共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资源平台转变,资源平台不再是过去简单的数据库、资源库,而是多控齐转、整体集成、协调高效的智慧教育大资源平台。

泛在聚合。依托互联网、无线宽带网络、无线传感等多个网络融合形成泛在信息网络的资源平台,通过平台系统集成、虚实环境融合、多终端访问等技术,使庞大数据海洋的汇聚整合与共享成为现实,教育参与者可以无缝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与服务,实现学习过程的无缝迁移。

服务升级。资源平台建设管理的理念以服务为本,从注重产品层次的更新转变为服务层次的升级,资源平台的主要建设任务也从过多注重技术输出、以硬件开发为中心,加快转向构建良好的服务体系、以用户为中心,各种专业化、社会化信息聚合服务加大引入,资源平台的应用绩效和用户的体验感、适用度不断提升。

(二)基本要素

知识传递在任何教育系统中都是连接师生的桥梁,而知识传递的媒介即学习活动,主要围绕环境、学生、教师、工具、评价等要素展开。智慧教育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在嵌入知识传递整体框架之中、包含知识传递基本要素的同时,其诸要素又展现其独特性。智慧高职教育亦如此,植入高职教育特殊元素后,形成特色鲜明的要素群即典型路标——灵活交互的学习环境、全球整合高度共享的数字教育资源、教育参与者的技术沉浸和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路径等。

智慧环境,即以学习者为中心、个性化交互式的智能学习环境。智慧高职教育语境下的学习环境是以实现学科交叉与知识体系建构为基本导向,创建富媒体、交互式学习情境,精准识别学习者个性化特征,从而为学习者提供更为适切的学习资源与便利的互动工具,并全程对学习过程及成果的轨迹进行追踪记录,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并架构起连贯综合的知识谱系。

智慧学习,即智慧高职教育的核心环节,通过VR、AR等各类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学生在更具有真实感、沉浸感的智能化学习体验情境中,有助于充分调动和投入情感因素与认知意动,采取参与式、体验式的智慧学习模式和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在完成知识建构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建构不仅是学生个体的任务,也是学习集体的要旨,因而在知识建构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意识,注重合作学习,注重对学习集体的贡献力。

智慧教学,即在信息技术和知识生产两个层面,教师都发挥着提供智慧教学策略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层面,教师承担着资源制作者与发布者的角色,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工具、支架及实践机会。知识生产层面,教师又承担着学习进程催化者与促导者的角色,建构与学生的学习共同体,引导、推进和督促学生个性化、自我建构的学习过程,促进智慧学习的内化和智慧行为的涌现。

智慧工具,即搭建师生与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活动之间交互的桥梁,主要是便捷的知识建模工具和协作会话工具两类,保证学习活动顺利的进行与知识建构。任何一次知识建构都离不开智慧工具的支撑,既要充分应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图像技术等来可视化、动态化、生动化呈现学习内容,也要建立必要的学习工具,通过分析基于大数据技术和智能课本的学习工具,深入探讨其在知识建构中的重要性。

智慧评价,即建立基于智慧学习的数字档案袋过程评价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即时的学习与教学评价系统,通过对学生参加学习时的注意力、思维力、理解力、兴趣点、参与度及交互情况等作出整体、全面评价,可促进学生的智慧学习;通过对教师实施教学时的态度、策略、教学资源准备丰富度、教学活动掌控力及对学生交互的参与度等进行综合科学评价,也能更好地发展智慧教学。

三、智慧高职的突破环节与发展愿景

(一)突破环节

智慧高职教育不仅仅是技术和工具的问题,而是涉及教育理念和整体模式的问题,今后发展可以从五个环节进行重点突破。

1.资源投入坚持“软硬兼顾”。避免建设重心和精力经费大部分都集中于智能设备和硬件设施建设,而要更多开发创新人才培养系统、制订教育资源建设标准,以及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促进智慧高职教育的有效运转。因此,软硬件共同开发、建设对于智慧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当前尤其要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帮助他们合理、有效乃至探索创新相关的应用技术,全程设计、参与和评价教与学活动,从单纯的技术关注转到对技术融合下的教与学活动本身的关注,这将是智慧高职教育能否实现的重要标志。

2.平台开发注重“整合共享”。如果教育单位自主都开发拥有各自的智慧教育资源平台,缺乏顶层设计与统一组织,往往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资源孤岛”,虽然能各自运转应用,但其效应肯定不能与整合共享后相比。因此,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智慧产业发展战略相关要求,急需避免低质化的重复建设,不断挖掘海量教育资源的广泛关联。

3.建设力量推行“多方众筹”。智慧高职教育不是仅仅依靠单一部门、单一机构的力量就能实现的,需要更多学科、领域的专家、社会专业力量共同参与。在技术研究层面,要更多汇集多学科的一流专家、工程师和技术领军企业,对顶层设计、技术路径、实现方案出谋划策。在开发建设层面,也需要积极引导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机构参与,组建领军企业联盟,借助社会力量进行共同研发,实现多方共建众筹、合作共赢。

4.制度创新实现“配套跟进”。智慧高职教育建设不能为建而建,离开了有效的应用,建得再好也是空架子、花架子。在建设与应用的起步阶段,如何保障有效应用和建议反馈,除了平台自身的便捷性有效性以外,还在于良好的制度设计予以支持鼓励和保障。同时,随着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评价等智慧教育各环节的全面推行,各种运作理念和模式不仅与现行范式和习惯形成冲斥,现行的教育教学各制度也会产生明显的不适应性,这就对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5.研发过程要求“用户中心”。智慧高职教育的目标是要通过智能化教育赋予学生以智慧、赋予教师以智能。完善的智慧教育系统,除了数字资源、智慧环境、先进技术等物的因素,最核心的因素应该是用户,主要是学生和教师。在研发中,要避免只注重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思路与意见,必须将师生代表吸纳于研发团队中,让他们重点从学习者和教学者的角度,进行对应思考和研究,充分考虑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建立以用户为中心、个性化、体验式的智慧学习与教学环境,以便于广大师生能更多地研究智慧高职教育环境下的智慧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

(二)发展愿景

智慧高职教育不是简单的技术运用,是要用信息化、智能化对现有的高职教育进行流程再造、整体优化,这将对高职教育活动要素带来变革。从发展的愿景来看,可以重点考量以下几方面:

一是教学模式的混动式、自主式更加凸显。未来的智慧高职教育将打破固化的教育形态,形成全时空、多场景的学习空间,更多采用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结合、定点学习与移动学习兼顾、规定学制与弹性学制共用的模式,根据个体需求提供灵活的教学安排,学生可不受时空所限自主学习,在教师带领下进行探究学习,有个性、更精准地进行学习选择,更好满足自主发展需要。

二是课程教材的可视化、情景化显著提升。职业前沿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基本均可借助智慧高职教育资源大平台,快速更新、上线课程课件和教材学材、应用软件等,改变课程内容更新慢、模式单一固化的状况。同时,随着可视化技术的深度应用,各类学习内容和数据分析也将更直观、生动,更显情景模拟和人性化需求,学习的趣味性、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

三是学习研究的交互感、沉浸感越来越强。信息技术驱动下的未来智慧高职教育将克服单一媒体时代文字表格数据的统一模板样式,深度应用人工智能和VR、AR等可穿戴技术,使师生感受到感官上的变化和吸引,从而不断向高沉浸性的媒体实现推进,使之产生更为身临其境的体验和兴趣、更多交流互动的载体和服务、更广思索探索的领域和空间,这种用户体验完全不同于现状,必将是一种质的飞跃。

四是教育推送的精准型、创客型加快演进。飞速发展的新技术时代背景下,智慧高职教育将更为注重和加强对海量教育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促进各方面的教育决策更基于对海量数据自动研判后不断趋于科学与精准。对于学生也可以提供基础数据分析的更为精准的个性化学习推送和定制服务,为学生定制一个专属的因材施教的创客型学习空间,使其能接受具有个性选择的精准教育。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课程建设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保障。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以“技能培养和岗位需求”为主要目标,要建立“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与标准。而从市场来看,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总是存在不同层次的梯次结构,无论何种职业从来就没有需求单一的状况,初级、中级、高级,任意一个梯次的技能都可以成为学生入职的门槛。因此,在专业建设上构建“职业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配套的课程体系,才能满足不同能力层级和不同梯次的人才培养需求。

“职业能力递进”课程体系的内涵

“职业能力”是指取得从事某种职业工作应具备的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其不仅是指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还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职业转换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人才的能力渐进发展一般呈现四个显现的能力递进过程,具体到每一岗位而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分为初学、入门、入行和入职,即岗位认知能力、单项基本操作能力、独立执行能力、综合能力四个阶段。所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个跨越式的一蹴而就的过程,职业技能的“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培养—职业技能拓展—综合技能提高”,是一个逐层递进式的过程。因此,高职专业课程设置应当遵循能力递进的特征,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以岗为纲,突出岗位对职业技能的梯次需求,构建课程体系,柔性设置内容结构和教学设计,体现学生职业成长的逻辑,遵循人才的能力渐进发展的规律。

构建“职业能力递进”的“单元式”课程体系

以笔者所教授的室内设计专业为例,其职业能力分为“室内设计的通识能力—室内设计单项表现与工艺制作能力—室内空间设计与表达能力—室内设计综合创新能力”四层递进式,学生的身份特征也随着职业能力的递进发生转变,即完成“学生—学徒—准职业人—职员”四个身份的转变。因此,在分析了室内艺术设计职业岗位需求、岗位技能菜单及行业、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可以紧紧围绕“能画图、会设计、精装饰、善工艺”的室内艺术设计综合能力培养总体思路来构建“单元式”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能力单元—表现与制作单元—空间设计单元—综合能力单元”四个对应的单元。这四个单元“相对独立”又“层层对接”,两单元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是每个单元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不同,但都是依据职业岗位中的实际任务与职业能力递进的目标进行设置的,顺序安排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专业、由基本到拓展、由单一到综合的分层次循序渐进的过程。

其中,第一层次(入学—学生身份),主要培养学生在职业能力形成和提高过程中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基本素质、基础知识和技能、沟通协调能力等,可由校内专任教师完成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入门”打下宽厚的基础。第二层次(入门—学徒身份),主要培养学生认识岗位工作内容和流程,能看懂施工图纸,了解目前常用的设计软件及材料,并能借助相关软件进行效果图表现,使用相关材料进行工艺制作能力等,可由校企合作完成学生“入门”教育,为学生“入行”打下基础。第三层次(入行—准职业人身份),通过职业能力和拓展专项演练,参加行业技能竞赛等,培养学生能绘图、会设计,具有独立完成空间创意设计及陈设设计能力,可在项目研发中心由双导师共同完成,为学生“入职”打下基础。第四层次(入职—职员身份),通过综合技能培养课程和顶岗实习等,使学生立足企业生产过程,全面掌握职业岗位内容,不断提升业务技巧,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可由企业专项技术人员培养。

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程是“地基”,是学生“职业能力递进”得以实现的保障。因为职业能力的提高是一个连续递进的过程,基础课程的学习不仅为专业技术技能课打下基础,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职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拓宽其专业视野,同时也能使学生获得职业岗位的认知能力和工具表现能力,为其今后的岗位迁移奠定基础,甚至有的可直接获得职业岗位。因此,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也应实行“单元式”教学内容分层设置,给学生传授职业预备知识,夯实基础,这是能力培养的前提。同时,不断深化基础教学改革,加强基础应用技能的培养,提高专业对接能力,这是能力培养的核心。

“职业能力递进”课程体系的实施

首先,配合“职业能力递进”人才培养,除了完成课程体系的整体建构外,在课程教学设计中,每门课程也要按照“职业能力递进”的思路,制定不同的职业标准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寻求适合“职业能力递进”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

其次,课程建设要市场化、柔性化。柔性化是指根据市场需求柔性设置课程,不要事先划定更细的专业界限,固化专业课程,使课程动态化,要根据市场的变化随时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设计。同时,课程建设要有配套的师资力量。为保障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一支多样化的综合性的教学团队,由企业人员及学校教师共同构成的专兼团队,共同承担课程教学。

再其次,课程形式要多样化,关注隐性课程的设置,拓展课程结构。隐性课程是职业教育中重要的环节,是指规划课程之外的,包括校园文化、社团活动、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情境,这些隐性课程是学生职业能力递进的“助推器”,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通过增加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社会实践等,构建隐性平台;引导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在实践中体验、搜集,完善隐性课程。

最后,还要构建“职业能力递进”的配套考核指标,对学生岗位认知能力、基础操作能力、独立执行能力、综合与创新能力进行阶段性的细化考核,关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并举,构建基于职业能力递进的“单一到综合、基本到拓展、最后到综合”的分段考核评价体系。

各高等职业院校、校联会会员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交流展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在服务国家战略、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教育信息化等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共同探讨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新路径,经研究决定,于2018年12月7日-10日在福建福州召开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8年年会。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新时代·新高职·新目标

二、主要议程 

日期

时间

主 要 内 容

参会人员

会议地点

12

7

全天

代表报到

全体代表

各酒店

下午

校联会会员大会、校联会主席团换届选举

会员单位

福州职业

技术学院

晚上

新一届校联会主席团成员会议

主席团成员

12

8

上午

参观高职院校办学成果案例展

职业技术教育装备展

全体代表

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大会开幕式

教育部领导主旨报告

下午

分论坛(并行):

报名代表

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1. “高水平专业建设”论坛

2. “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改革”论坛

3. “社会服务与创新人才培养”论坛

4.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论坛

12

9

上午

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8年绩效采集与相关工作解读

全体代表

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高职院校满意度调查结果发布

教学资源50强、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等颁奖

大会总结及闭幕式

下午

职业技术教育装备展考察与洽谈

全体代表

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12月10日

全天

代表离会

全体代表


会议期间同时进行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成果案例展览。

三、会议组织

主办: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

承办院校: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支持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装备专业委员会

协办:北京中教仪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四、参会对象

校联会会员单位领导、高职高专院校院(校)长、职能部门(系部)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高职教育的领导,关心、支持高职教育发展的行业企业界人士、媒体朋友等。

五、时间与地点

会议时间:12月7日-10日,各会员单位请于7日中午12:00前报到,下午召开会员大会和主席团换届选举会议。

会议地点:福建省福州市,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报到地点:按报名系统中的入住酒店前往现场报到。

本次会议不安排接送站

六、报名及费用

1.因会议场地及住宿条件限制,会员单位限报3人,非会员单位限报2人。报名先报先得,额满截止。为确保会议秩序,本次会议不接受现场报名,敬请谅解。

2.报名方式

●网上报名

登录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实名报名;http://xlh2018.bizideal.cn/2018dopmeeting/signup/toAddSignup

●微信报名

请扫描下方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后按提示操作。

微信端报名.png

3. 缴费

请在报名成功后以单位名义通过银行转账缴纳会务费,并在备注处注明“校联会2018年会”及学校全称,同时注明是否财政支付。缴费截止时间为12月1日24时。

账户名:北京中教仪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户:331156264797

开户行:中国银行北京金融中心支行

行 号:1041 0000 5073 

4.费用及标准

会议费2200元/人;

企业参会人员: 会务费6000元/人。

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七、联系方式

校联会秘书处联系人:许俊 潘余洁 张静 

联系电话:0574-86891951 、86894211

电子邮箱:xlh2003@vip.163.com

缴费财务联系人:崔屹  王瑞红

联系电话:010-59893168 59893216

电子邮箱: 370982275@qq.com

会务组(承办校)联系人:张凌霄  王莹

联系电话:15880432210  15659155830


附件:各站点到酒店交通.docx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

 2018年10月26日 

1、山东高考报名分为三个阶段:


网上填报信息、现场资格审查及信息确认、网上缴费。


三个阶段缺一不可。


2、第一个阶段的网上报名,也就是网上填报个人基本信息。


时间是:11月5日起到1113日((工作日,每天9:00-17:00))。


3、报名网址:


山东省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平台

(http://wsbm.sdzk.cn)。


4、特别提醒:


报名时间是工作日,每天报名的时间段是9:00-17:00。



来来来,再科普一遍:





第一步:网上填报基本信息


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考生网上填报信息时间均为2018年11月5日至13日(工作日,每天9:00-17:00)。


只报考“3+4”转段的考生及兼报“3+4”转段和春季高考的考生网上填报信息时间为2018年11月28日。






第二步:现场资格审查及信息确认


夏季高考考生现场资格审查及信息确认时间2018年11月14日至27日(工作日),其中,非应届毕业考生该项工作时间为2018年11月23日至27日(工作日)


春季高考考生现场资格审查及信息确认时间2018年11月29日至12月4日(含只报考“3+4”转段的考生及兼报“3+4”转段和春季高考的考生确认时间)。





第三步:网上缴费


网上缴费时间:为2018年11月29日至12月6日(工作日,每天9:00-18:00)。


注意:春考、夏考可以同时兼报,三步全部完成,才意味着你完成了2019年高考报名。


看这里!看这里!2019届高考家长和同学注意啦!11月份就要开始高考报名,其中包括春考和外语一考!一些想走春考的同学已经开始纠结,提前半年进入大学究竟好不好?自己是不是适合报考春季高考呢?春季高考好不好考呢?种种疑惑迎上心头,“愁白了头”。别着急,针对大家的疑惑,职教网有话说!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要参加春季高考?

职教网今天就通过一些往年数据分析,和大家详细讲解下春考的小奥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



春招院校及专业阵容

举个例子来看:

从2016年上海春考到2018年,春考招生院校基本稳定在23所,预测在即将到来的2019年春招中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而专业数量每年都递增。


根据2018年上海春考的23所院校招收情况来看,一共有59个专业,共计2237个招生计划。


从一张2018年春招院校及专业的图表,我们发现尽管从学校来看,有相对出名的院校,如:华东政法、上大、上海对外经贸,但是从专业来看,59个专业选择范围比较小,且大都有点“小众”,比如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健康服务与管理之类的。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要参加春季高考?


职教网提醒:春招院校上有211,下有独立学院+民办,质量不等,且春招与秋招不同,不设专业组,直接投档到专业分数。所以想走春考的同学们如果按专业报考,院校差距跨度大,容易忽略自身情况,切勿为了专业,而去填报难度大的学校。建议春考的学生以学校层次考量为主进行填报哦~



哪些同学可以选择春考走掉?



春招也有好学校,不少同学就开始纠结,我要不要提前考,还是随大流去秋考呢?智宝现在就来告诉你,到底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春招!


1、不想去外地读大学的同学。秋考学校选择多,专业也多,但一旦掉档非常容易被调剂到外地院校,因此不想去外地的同学,就选春考吧。但是智宝认为外地好的高校十分多,其实没有一定必要留在上海哦。


2、大三门成绩强于小三门的同学。比如大三门总分能考350分,但是小三门总分连及格线都很难达标的学生,在秋考里就不划算,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因此春考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要参加春季高考?


3、上一本没问题,但名校有困难的学生。上海院校各档次的录取分差是比较大的,比如华东政法和上大的分数线差很多,即使秋考分数超上大分数线20分,也可能进不去华东政法,那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可参加春考,权当一次机会。


4、660总分预估值在440以下的考生,建议在春考时走民办志愿。440-470的,填一个民办志愿,一个稍好些的志愿。




春考可能会“亏”



上面罗列的4类考生,粗粗一看感觉好像所有考生都可以去春考试一试,但是其实不然。除开花额外精力备考之外,根据2018年春考数据来看,春考的分数总体偏高。简单点说,就是有相当一部分选择春考的同学“亏了”。


举例:2018年春考上海海洋大学入围线328分(满分450),只要小三门成绩达到151分,即小三门平均50分,即可达上海海洋大学秋考投档线,如果按小三门是较擅长科目的话,一般可达外贸、上理分数线。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要参加春季高考?


“亏了”的很大原因是定位“定位不清”。不知道自己的实力究竟能考上什么层次的好学校,也不知道打算报考的学校实力怎样,是不是“配得上”自己的分数。当然也有因为进入高三后,出现了焦虑、厌学的心态,想提前考掉算了,这样很容易与更好的学校失之交臂。




春考志愿定位



春考和秋考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春考不是非走不可”。所以春考没必要压着线录取,而是恰恰应该“跳一跳”,争取能被高于自己实力的学校录取,切忌为了急于被春考录取而自降身价。


春考定位问题是填报志愿的关键,根据2018年的春考成绩分布表,智宝大致整理一下档位及推荐专业表格,仅供大家参考哦~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要参加春季高考?


如果你的英语春考考得不错,或者小三门已出的一或两门成绩比较理想,建议两个志愿中有一个可以“冲”一下,报考比表中定位高一档的学校。因为小三门和英语好,意味着秋考成绩的底子打得比较牢,上升潜力更大。


尤其是春考成绩在350以上,可能正在纠结到底要不要填春考志愿的学生,更是要谨慎考虑。如果小三门都在B以上,或者英语考了130以上,也许秋考的选择余地会更大一些。



想上名校,总怕自己实力不够

想稳中求胜,却不知道自己优势

想要走春考,又不知道又改如何择校

找职教网,汇聚全国各地春考院校,为你择校指路!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有关要求和全国教育大会有关精神,现就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提出如下意见:

 

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服务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适应培育壮大新动能、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中国特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各类企业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为促进劳动者更高质量就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原则,在企业(含拥有技能人才的其他用人单位,下同)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通过企校合作、工学交替方式,组织企业技能岗位新招用和转岗等人员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培训,促进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壮大发展产业工人队伍。从今年起到2020年底,努力形成政府激励推动、企业加大投入、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劳动者踊跃参加的职业技能培训新格局,力争培训50万以上企业新型学徒(以下简称“学徒”)。2021年起,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年培训学徒50万人左右。

 

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主要内容

 

(三)培养对象和培养模式

 

学徒培训以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新招用和转岗等人员为培养对象。企业可结合生产实际自主确定培养对象,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即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以下简称“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

 

(四)培养主体职责

 

学徒培养的主要职责由所在企业承担。企业应与学徒签订培养协议,明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与期限、质量考核标准等内容。企业委托培训机构承担学徒的部分培训任务,应与培训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培训的方式、内容、期限、费用、双方责任等具体内容,保证学徒在企业工作的同时,能够到培训机构参加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相关技能训练。培训机构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后,对学徒进行非全日制学籍注册,加强在校学习管理。

 

(五)培养目标和主要方式

 

学徒培养目标以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高级技术工人为主,培养期限为1~2年,特殊情况可延长到3年。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和职业素养,特别是工匠精神的培育。要以企业为主导确定具体培养任务,由企业与培训机构分别承担。在企业主要通过企业导师带徒方式,在培训机构主要采取工学一体化教学培训方式。积极应用“互联网+”、职业培训包等培训模式。学徒培训期满,可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结业(毕业)考核,合格者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训合格证书、毕业证书,下同)。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自主对学徒进行技能评价。

 

健全政策制度

 

(六)建立企校双师联合培养制度

 

企业应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学徒的企业导师。企业导师要着重指导学徒进行岗位技能操作训练,帮助学徒逐步掌握并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使之能够达到职业技能标准和岗位要求,具备从事相应技能岗位工作的能力。培训机构应为学徒安排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的指导教师,负责承担学徒的学校教学任务,强化理论知识学习,做好与企业实践技能的衔接。

 

(七)学徒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

 

承担学徒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要结合企业生产和学徒工作生活实际,采取弹性学制,实行学分制管理。鼓励和支持学徒利用业余时间分阶段完成学业。要建立和完善适合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

 

(八)健全企业对学徒培训的投入机制

 

学徒在学习培训期间,企业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工资,且工资不得低于企业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企业按照与培训机构签订的合作协议约定,向培训机构支付学徒培训费用,所需资金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由政府提供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承担带徒任务的企业导师享受导师带徒津贴,津贴标准由企业确定,津贴由企业承担。企业对学徒开展在岗培训、业务研修等企业内部发生的费用,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可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九)完善财政补贴政策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开展学徒培训的企业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补贴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补贴标准由各省(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确定,学徒每人每年的补贴标准原则上不低于4000元,并根据经济发展、培训成本、物价指数等情况逐步提高。企业在开展学徒培训前将有关材料报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列入学徒培训计划,财政部门按规定向企业预支不超过50%的补贴资金,培训任务完成后及时拨付其余补贴资金。对参加学徒培训的就业困难人员和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按规定落实社保补贴政策。

 

加大组织实施力度

 

(十)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作为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制定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要建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财政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动实施。

 

(十一)规范组织实施

 

各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实行学徒培训备案审核制度,简化工作流程,探索政策创新。中央企业学徒培训按属地管理原则纳入当地工作范畴,享受当地政策,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主动对接属地中央企业,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各省、市、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工作力量,做好对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学徒培训的管理服务工作,建立与相关企业的联系制度,做好工作指导。

 

(十二)建立培训质量评估监管机制

 

对学徒培训实施目录清单管理,制定企业目录、培训机构目录,及时向社会公开并实行动态调整。结合国家“金保工程”二期,建立基于互联网的职业培训公共服务和监管平台,积极推行网上备案审核制度,实现信息联通共享。实施学徒培训实名制信息管理,指导企业建立培训台账,详细记录参训人员的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学历、培训职业(工种)、学校班次、培训时间、考核成绩、技能等级和联系方式等,以备查验。对培训机构和培训过程、培训结果要加强监管,实时监控,严格考核验收。

 

企业组织学徒培训要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报送如下备案材料:培训计划、学徒名册、劳动合同复印件等有关材料。完成全部培训任务后企业申请其余补贴资金时需备案以下材料:职业资格证书编号或复印件、不低于10次的培训视频资料、培训机构出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等符合财务管理规定的凭证。

 

(十三)提高服务能力

 

要切实做好学徒培训经费保障工作,及时足额拨付补贴资金。健全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条件的地方可安排工作经费,对学徒培训教材开发、师资建设、管理人员培训、管理平台开发等基础工作给予支持。支持承担学徒培训任务工作的培训机构提升培训基础能力。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提供便捷高效的鉴定服务,相关部门按规定落实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十四)加强宣传动员

 

广泛动员企业、培训机构和劳动者积极参与学徒培训,扩大企业新型学徒制影响力和覆盖面。强化典型示范,突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典型经验和良好成效。创新宣传方式,充分运用各类新闻媒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做好推广动员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尊重技能人才、重视支持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请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在每年年底前将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开展情况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

教思政厅函〔2018〕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党委: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地生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经研究,我部决定委托开展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工作的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等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8〕15号)执行。现就其他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申请

 

1.意向征集。采取自愿申请方式,面向各地各高校征集试点意向。有试点意向单位需按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总体要求,填写《“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申请书》(附件1),提交试点申请。

 

2.申报数量。各省(区、市)教育工作部门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可申报试点区,同时负责组织本地区地方高校试点高校和试点院(系)的申报遴选工作。本地区地方高校30所以下的限报试点高校和试点院(系)各1个,31—70所的限报各2个,超过70所的限报各3个。教育部直属高校、其他部委属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可直接申报试点高校,同时负责组织本校试点院(系)的遴选申报工作,每校限报1个试点院(系)。

 

3.申报方式。请各申报单位于2018年10月23日至11月9日登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www.sizhengwang.cn)“高校思政工作申报系统”,在线填写项目基本信息,上传《“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申请书》及主要支撑材料电子版(操作指南见附件2),同时将申请书及主要支撑材料纸质版一份,于2018年11月9日前寄送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4.注意事项。(1)已申报第一批试点但未纳入试点范围的单位,可直接申请列为第二批申报单位,计入各单位第二批申报名额,可不再报送材料,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名单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8〕36号);(2)已纳入第一批试点范围的单位,不再参与第二批试点申报(含第一批试点院系所属高校)。

 

二、试点遴选

 

按照“重点突破、标准引领、数量从严、质量从优”的原则,从工作基础、能力意向、条件保障等角度,通过专家论证等方式,择优确定第二批委托开展试点工作单位。

 

三、联系方式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卢丽君 010-66096670;王磊 010-66096328。

邮寄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教育与网络处,邮编:100816。

 

2.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程 曦 010-58581032,15996312164;

杨璐遥 010-58582384,13810921049。

 

附件:

 

1.“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申请书

2.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高校思政工作申报系统”操作指南

 

教育部办公厅

2018年10月19日

教思政厅函〔2018〕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党委、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党委: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8〕15号)工作安排和遴选方案,经报送单位推荐、专家审议、结果公示,遴选产生5个“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10个“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50个“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现将名单予以公布(见附件1)。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周期为2年,自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有关工作安排和要求如下:

 

一、扎实开展试点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要围绕教思政厅函〔2018〕15号文件所列建设任务和建设标准,推动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强化领导体制,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创新实施体系,加大保障力度,改进评价管理规范,整合各方育人资源,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二、加强考核评估

 

坚持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第一年试点单位应按申请书确定的计划与目标,提交中期书面进展报告。两年试点周期结束后,提交试点工作总结报告。试点期间,教育部组织专家组不定期对试点单位进行实地评估督导。

 

三、严格经费管理

 

建设周期内,教育部统一划拨专项工作经费(划拨方式见附件2)。各试点单位要严格执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教财〔2018〕13号)及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对工作经费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不得用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无关的开支。

 

相关工作推进情况,请每季度报我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附件:

 

1.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名单

2.经费划拨方式说明

 

教育部办公厅

2018年10月17日

教职成厅函〔2018〕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决定将原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调整为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坚持育人导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紧紧围绕育人目的设计开展德育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调整组织方式。不再以竞赛方式开展“文明风采”活动。坚持活动育人、实践育人、以文化人,将“文明风采”活动纳入学校整体德育工作中,引导全体学生广泛参与,让每位中职生在校期间至少加入一个学生社团、发展一项兴趣爱好、参加一次竞赛竞技、参与一项志愿服务、展示一项才艺特长。注重人人参与,达到育人实效。鼓励各地各校结合地域文化、专业特点等,开展独具特色的德育活动。

 

三、广泛开展活动。各地各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文明风采”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师生认可和广泛参与的征文演讲、职业规划、摄影视频、才艺展示等项目活动 ,创新开展升旗、入团、毕业等仪式教育活动,五四、七一、国庆等纪念教育活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学习签署践行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孝老敬亲文化教育等实践活动,大国工匠进校园、感动中国人物面对面等典型引领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要把“文明风采”活动的开展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相结合,与学生日常管理相结合,与创建文明校园相结合,与职业指导相结合,推进活动常态化规范化。

 

四、加强组织实施。各地各校要对活动的组织实施给予人员、经费和条件保障。要对教师组织指导开展活动、学生参与活动等予以相应激励。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活动的宣传展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推进“文明风采”活动的指导督促,教育部等将通过网站、新媒体等搭建“文明风采”活动展示平台,推广展示一批优秀活动案例等。

 

教育部办公厅

2018年10月19日

  通知原文

“一节课,三分之一的学生在睡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看手机;三分之一的学生在交头接耳。” 一位职业教育研究者在向记者讲述他的调研经历时说:“还没算上逃课不来的!”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本科院校中严查的教师“混教”学生“混学”的现象,高职院校同样存在,而且是困扰学校的大问题。(10月16日《中国青年报》)

 

客观而言,对于“混教”“混学”现象,高职院校已有清醒的认识,也有不少院校采取了治理措施,诸如加强学校监督实行“推门听课”、重视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技巧和实践能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信息化教学等。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些做法不足以让高职院校摆脱“混教”“混学”的困境。治理“混教”“混学”现象,首先必须解决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导向问题。

 

学生“混学”的背后,是教师“混教”,而教师“混教”背后,是高职办学导向出现偏差。一方面,有的高职办学者,对办好一流高职本就缺乏认同,总认为再怎么抓教学质量,高职也比不过本科,一些高职院校并不安于高职的定位,在评价教学质量时,也非坚持就业导向,而采取学历导向,诸如把专升本率作为重要的指标;另一方面,有的高职办学者,追求眼下的办学成果,考核教师的指标,也沿用本科院校采用的论文、课题、经费指标,这把教师的精力导向开展科研,并不重视教学,很多不能晋升更高职称的教师,就不思进取,能混则混,学校对这部分教师也听之任之。

 

更严重的问题是,有的高职的办学追求,甚至在客观鼓励“混学”和“混教”。比如,为提高高职就业率,有的高职要求放宽对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分数,不然本来就是高职文凭,成绩还不好,怎么就业?再比如,为了增加学校收入,减少学校支出,学校实行“零淘汰”政策,在招生时承诺“包毕业、包就业”,即便学生根本不学习,学校也不会淘汰学生,因为淘汰意味着减少学费收入,这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来说,更是如此。

 

所以,如果不解决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导向问题,学校重视教学的行为,就很可能只是表面文章和形式主义,难以从根本上扭转“混学”“混教”问题,像教学信息化改革,如果不改革教学内容,提高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那么,就会变为学生光明正大地在上课时用手机玩游戏、聊天。

 

从根本上扭转“混学”“混教”现象,需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高职办学者最关切的问题。

 

其一,淡化行政评价,推进专业评价,取消一系列对高职不合理的行政评价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高职办学评价体系。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关注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还有专升本率,这都是具有功利性质的办学指标,会引导学校围着功利目标办学,甚至不惜牺牲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重视教育过程,因此,应该更重视对学校办学的过程性评价,引导学校重视课程建设、教学创新。

 

其二,完善对高职院校的拨款体系,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扶持力度。在办学经费的压力,以及相当部分学生只是想混一张文凭的双重作用下,给学生“空心化”的高职教育,可能是当前一些办学者,尤其是民办高职办学者“最划算”的选择。目前,这种按人头的拨款方式,显然令学校不舍得淘汰学生,因此可以结合对学校的合格性评价和专业评价,调整拨款方式,建立结合生均和教育质量的拨款、扶持体系。

 

其三,改革对高职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用本科院校考核教师的方式去考核高职教师是极不合适的,事实上,本科院校过分强调学术研究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是导致教师不重视本科教育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也把搞学术研究作为学校上层次的重要途径,这种选择是背离高职的办学定位的,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可以开展研究,但是应该服务于培养一流的高职学生,而非脱离人才培养写论文,搞课题。

 

这种紧跟本科院校的考核评价,无法提高高职的地位,也难以办出高职院校的特色。其实,只要坚持高职定位,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高职同样会得到社会认可。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对2017—2018学年经补考后学业成绩仍未达到要求的22名学生予以退学处理,另外40名学生留级。从校方公示的具体名单来看,最多的同学挂科达到13门。这是继教育部今年9月要求各地高校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全面废除“清考”制度以来一所敢于“动真碰硬”的高校。

 

不出所料,敢于第一个“吃螃蟹”者,不仅要承担家长指责、学生闹事的风险,而且更会引发同行的质疑。赞成者普遍认为“只有严管,才像一所大学”“只有严管了,学兄学姐的‘翻车’,才会给下一届的学生以警示,管理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而反对者则普遍偏向于担心生源危机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弄得不好,许多学校会因此而关门大吉”。令人吃惊的是,持有后一种观点者,竟然主要是高职院校的校级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

 

笔者非常理解那些面临生源危机、处于竞争弱势地位的民办高校和偏远落后地区的高职院校,正常情况下能够完成招生指标已经很不容易,如今一旦实施“严出”制度,学生拿文凭不再那么“容易”,短时间内生源肯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然而,笔者认为“保护”生源决不应当成为无原则“宽出”的借口和挡箭牌。一方面,“严管”的动机是营造比学赶帮、争先创优的学习氛围,最终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另一方面,“宽出”其实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政策,是自欺欺人的被动应对,表面上看可能是保护生源的权宜之计,但长此以往必然导致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低,学风越来越差,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笔者认为,无论是从高校办学的社会责任角度考虑,还是从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考虑,抑或从教育和管理的客观规律角度考虑,“严管”都是不容置疑的选择。但是,我们“严管”的目标只是希望通过一定的举措让学生心归学习、学有所获,而不是纯粹通过生硬死板的“规定”让学生拿不到毕业证书。

 

基于这一认识,笔者认为,我们应当致力于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构筑一些“缓冲”通道:

 

比如尝试“学分替代”。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试行“学分制”管理,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又受课程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强等因素的制约,不能实行“完全学分制”,这才导致学校局限于以学生“挂科”的门数来确认学生能不能毕业。这就需要学校在推进“完全学分制”的问题上多下功夫,全力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选修”资源。

 

比如弘扬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在民间的通俗解释是“多用一把尺子量学生”。实际工作中,“尺子”越多,“量”出来的人才也就会越多,甚至前一把“尺子”量出来的差生,用另一把尺子再“量”,却可能是好学生。这就提醒我们,学生能否毕业究竟是要符合学校标准、企业标准,还是社会标准?如何让诸多“尺子”因材施教地用到不同的学生身上,多量出一批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学校管理团队群策群力贡献智慧。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的“严进严出”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要不要“严管”、要不要“清考”的口水之战,而要集中精力聚焦于如何“堵疏结合”的创新研究。只有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成长成才选择,学生们才能少“挂科”、不“挂科”,学校才能有效实现既“严管”,又少有学生被迫留级或退学。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大对实施方案的宣传,大力推动技能人才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负责人就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贯彻落实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和作用。

 

答:技能人才是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宝贵人才资源。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育经济新动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

 

(一)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肯定了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当前,我国技能劳动者比例偏低且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这已经成为新常态下制约我国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瓶颈。目前,全国技能劳动者1.65亿人,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高技能人才4791万人,仅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9%。未来十年内,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将继续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人才强国任重道远。

 

(二)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解决就业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的根本举措。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2016年底人口总量约13.8亿人,劳动年龄人口9.07亿人,预计到2030年之前,劳动力规模都将保持在8亿人以上,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就业总量压力将长期存在。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技术革新步伐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劳动者技能水平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近年来,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的水平,技工紧缺现象逐步从东部沿海扩散至中西部地区,从季节性演变为经常性。职业培训是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升就业质量的根本途径。无论是解决就业总量矛盾,还是结构性矛盾,都必须坚定不移地广泛开展职业培训,积极推动与经济转型相适应的培训转型,不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全面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三)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基础。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工作的着力点是转方式和调结构。一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更多地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人力资本创新来实现;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2017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8904.0亿元、77451.3亿元和112427.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4%、39.9%和56.5%。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占比最高的产业,作为第二产业重要支柱的制造业也正在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这些转变都需要培养更多适合中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实施方案是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问:近年来,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

 

答: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为指针,锐意进取,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勇于担当,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就业创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职业技能竞赛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2017年,组织开展中国上海申办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作并成功获得举办权。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准申办工作,在中国申办报告上作书面致辞、申办现场陈述环节发表视频讲话。李克强总理亲切接见第44届世赛中国代表团,观摩世赛成果展。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以15金、7银、8铜、12个优胜奖的成绩居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首位,荣获参赛选手最高奖项——阿尔伯特·维达大奖,实现了申办、参赛双丰收。同时,每年组织60余项国家级各类竞赛,全国每年有1000多万企业职工和院校学生参加竞赛,技能竞赛的蓬勃开展为加强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和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了重要作用。

 

技能扶贫助推三大攻坚战。制定《深度贫困地区技能扶贫行动》和《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全面推动技能扶贫工作。2018年1月至8月,已开展贫困劳动力培训115万人次,在全国技工院校共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2.26万人。加大定点帮扶安徽金寨、江西宁都工作力度,协调11家院校和多家企业结对帮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技能脱贫”“技能成才”等主题的公益报时。2018年10月,职业能力司被评为中央和国家机关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技能人才激励工作取得明显发展。相继出台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意见等政策措施。国家层面已建设591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74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共表彰23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6529名“全国技术能手”,2249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实施省部共建技能强省、技工大省工程,组织开展高技能领军人才休假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交流研修等活动。

 

职业培训工作全面推进。制定出台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强创业培训等政策措施。基本构建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健全了普惠性培训补贴政策。大力开展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行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春潮行动”、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特别培训计划、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计划、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等。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开发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创新“互联网+”培训模式。全国每年开展政府补贴职业培训近2000万人次。

 

技工教育实力持续增强。出台《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等政策。紧密结合就业和市场需求,构建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化体系,全面进行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加强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全国技工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约100万名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每年对社会开展各类培训500余万人次。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490所,在校生338万人,当年招生131万人,实现招生人数“两连增”。

 

技能人才评价“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关于职业资格清理规范要求,印发《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改革方案》,分七批取消280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公布81项技能人员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组织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修订目录内198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研究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制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推进企业自主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等多元评价改革。全国每年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约1500万人次,约1200万人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技能人才宣传工作亮点纷呈。将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贯穿人才工作全过程,纳入人才培养评价的重要内容。推进工匠精神进学校、进课堂、进企业、进车间。加大技能人才宣传力度,举办“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世界技能大赛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组织开展技能中国行、“走基层、技校行”、世界青年技能日等宣传活动,与央视开办“中国大能手”栏目,举办《匠心筑梦》大型技能综艺晚会,开设“技能中国”“世赛中国”微信公众号,营造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

 

问:实施方案都有哪些内容?总基调是什么?

 

答:实施方案描绘了2018—2020年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宏伟蓝图,是做好新时代职业能力建设工作的总抓手。实施方案共分目标任务、基本原则、重点举措和组织保障四大部分。其中,重点举措是核心内容,涵盖加强技能人才激励保障、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推动职业技能竞赛发展和加大技能扶贫工作力度等六大方面的25条举措。

 

实施方案的总基调是定方向和定思路。定方向,就是明确了2018—2020年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实施方案提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决策部署,以做大做强高技能人才队伍为统领,坚持问题导向、能力导向、市场导向,立足特点、聚焦重点、打造亮点,聚合各方力量,聚集政策措施,全面加强技能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激励等工作,借机借势借力推动技能人才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再上新台阶。

 

定思路,就是明确了2018—2020年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实施方案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强化做好做实职业培训、技工教育、技能评价、技能竞赛和表彰激励等各项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从源头上和机制上找准制约阻碍技能人才工作的问题症结与短板,在解决体制、机制等障碍问题上发力,进一步做好制度和体系“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提出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对之策和政策措施。三是整合有效资源。立足人社部门特点聚集政策,整合、细化和升级人社部门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聚合各方力量,充分调动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和地方的积极性,释放政策红利,形成横向合作、纵向联动共同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格局。四是聚焦重点工作。以贯彻落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和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为重点,研究提出技能人才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升工作内涵,打造工作亮点,实现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新发展、新跨越。

 

问: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明确了加强技能人才激励保障等措施。请问实施方案在此方面是如何落实的?请介绍一下。

 

答:实施方案以贯彻落实《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为核心,提出了加强技能人才激励表彰的政策措施和重点工作任务。主要有:一是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推动各地出台贯彻落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意见的政策措施,设立高技能领军人才服务窗口,协调督导有关部门落实相关工作措施,按期汇总情况向中央深改委报告。提请中央深改委适时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意见》情况进行督察。二是完善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立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职能和特点,研究制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和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暂定名),提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支持政策和具体举措并督促地方贯彻落实。三是加强高技能人才表彰工作。组织开展第十四届、第十五届高技能人才表彰活动。四是持续开展高技能领军人才休疗养、研修等活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每年夏季、冬季分批组织在一线岗位工作的高技能领军人才进行休疗养活动。加强高技能领军人才技能研修交流工作。

 

问: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明确了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要求。请问实施方案是如何落实这些要求的?

 

答: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精神是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主要举措有:一是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各地出台贯彻落实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意见的政策措施,督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工作措施。2020年,全面建立并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现大规模开展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目标。提请国务院适时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意见》情况进行督察。二是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会同财政部制定出台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指导各地、行业企业全面开展相关工作,建立企业青年技能人才培养新制度。三是开展重点培训行动计划。持续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贫困人员等重点人群专项培训行动计划。从2018年起,实现培训规模持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投入连续增长的目标。四是创新职业培训模式。组织开发100个左右培训需求量大、就业人员多的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指导开发100个左右地方(行业)特色职业培训包,积极推广应用“互联网+”培训模式和监管模式。力争到2020年末,全面建立职业培训包制度。五是实施重点培训项目。指导各地开展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到2020年末,建设800个左右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000个左右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会同发展改革委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

 

问: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请问实施方案在促进技工院校发展,培养技能人才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在推动技工院校发展方面,实施方案主要聚焦以下方面:一是完善技工教育发展政策措施。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支持技工院校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招生、经费、师生待遇等突出问题。二是加强一流技工院校建设。到2020年重点建设200所国家级重点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工学校。做好职业训练院试点总结工作,推动职业训练院建设。三是深化校企合作。出台支持校企合作相关政策,推广《校企双制 工学一体 校企合作工作指南》,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技工院校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争2020年实现全国技工院校90%以上的专业实行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四是全面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扩大一体化课改试点院校和试点专业范围,到2020年,力争在50个左右主体专业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一体化课程覆盖技工院校70%以上在校生,同步开发相应的《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一体化课程开发规范》。积极推动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应用和成果转化工作,促进技工教育与世界先进标准接轨。五是加强专业建设和教材建设。出台《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2018年修订)》,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市场需求等因素对专业目录进行动态修订完善。到2020年,组织开发900种技工教育国家级教材。六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举办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提升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建立师资轮训制度,加大对技工院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到2020年,力争技工院校教师普遍轮训一次。

 

问:今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请问实施方案在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既是贯彻落实《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实施方案主要强调:一是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制定出台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意见。深化职业资格评价改革,完善技能人员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加强对职业资格设置与评价的监管。建立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实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并做好与职业资格制度的衔接。规范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满足劳动者就业创业需要。二是加强职业标准和新职业开发。健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行业企业工种岗位规范、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等技能人才评价标准体系。到2020年,完成职业资格目录内198个职业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启动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审核备案工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动态发布新职业。三是贯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推动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职称比照认定制度,加强评价结果互认。四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技能人才评价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改革,加快人才管理部门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力争2020年,政府部门所属鉴定中心逐步退出具体评价认定工作,转变到监管服务职能上来。突出用人单位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发挥第三方评价机构的重要作用,备案、公布一批具备评价条件的用人单位和第三方评价机构。

 

问:请问实施方案有哪些具体举措推动职业技能竞赛发展?

 

答:职业技能竞赛是培养和选拔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实施方案主要在这几个方面加强职业技能竞赛工作。一是完善职业技能竞赛制度。制定出台《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管理暂行办法》《社会赞助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工作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世界技能大赛专家管理办法、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竞赛技术规则、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集训指导意见等规章政策,推动职业技能竞赛科学、规范、健康发展。二是做好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及筹办工作。积极备战第45届和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组织开展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规范遴选中国集训基地和技术指导专家团队,科学组织集训备战、参赛工作,开展国际技术交流活动,做好参赛总结表彰工作。全力做好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筹办工作,成立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领导和工作机构,系统谋划并组织推动一系列筹办活动。加强世赛研究、工作研修和成果转化工作。三是创新开展技能竞赛。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举办“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筹备举办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面向全国企业职工、院校学生举行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国内综合性技能大赛。围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每年组织中国技能大赛国家级一类大赛10项左右,国家级二类竞赛50项左右,指导各地、各行业企业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竞赛活动。

 

问:请问实施方案在加大技能扶贫工作力度方面有哪些实招?

 

答: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切实增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全面推进人社脱贫攻坚工作作出贡献。具体讲,主要有以下措施:一是深入实施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出台《深入推进脱贫千校行动实施意见》,明确政策措施、目标任务和工作内容等。努力实现有就读技工院校意愿的贫困家庭子女都能免费接受技工教育,到2020年,招收贫困家庭学生12万人以上。二是开展贫困地区技能扶贫行动。制定技能扶贫工作三年总体安排和年度工作举措,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深度贫困地区技能扶贫行动》,指导各地全面开展技能扶贫工作。完成新疆、西藏、四省藏区等地创业师资培训,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创业师资培训。实现“三区三州”每所技工院校至少建设一个特色优势主体专业、建立一个资料室,每名教师至少参加一次培训。努力实现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都有机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到2020年,完成贫困劳动力培训300万人次。三是做好定点帮扶工作。指导地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口帮扶院校和有关企业,加大对金寨技师学院和宁都技工学校支持力度。协调优质职业培训机构做好帮扶天镇县职业培训工作。

 

问:为落实实施方案,请问在2018—2020年间,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哪些重点任务安排?

 

答:一是加大政策供给,打好政策组合拳。实施方案要求,完善2018—2020年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关于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和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开展深度贫困地区技能扶贫行动、深入推进技工院校与国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加强技工院校劳动教育、推进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工作、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管理暂行办法、社会赞助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工作管理等方面多个政策文件。

 

二是聚焦重点工作,组织开展重要活动。实施方案要求,2018—2020年期间,将组织召开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2018年、2020年),开展“7·15”世界青年技能日主题宣传活动(2018—2020年),开展高技能领军人才休疗养活动(2018—2020年,每年夏季、冬季各一次),开展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研修活动(2018—2020年),组织开展以高校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贫困人员为重点的系列培训行动(2018—2020年),开发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对口帮扶金寨技师学院、天镇职业培训机构、宁都技工学校(2018—2020年),深入实施技能脱贫千校行动(2018—2020年),开展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建设和职业训练院试点总结(2018—2020年),开展技工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专业修订和教材开发(2018—2020年),开展骨干院校校长培训和技工院校教师轮训(2018—2020年),举办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2018年、2020年)、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19年),开展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2018年、2019年),开发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新职业(2018—2020年),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2018年、2019年),筹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2018—2020年),举办“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2018年、2019年),筹办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2019年、2020年),组织中国技能大赛国家级一类、二类大赛(2018—2020年),举办技能中国行活动(2018—2020年)。

 

三是实施重点项目,带动全局发展。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18—2020年),组织实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8—2020年),组织实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项目(2018—2020年),督促地方组织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

★ 01、什么是“山东春季高考” ★

★山东省自2012年起,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实行以国家统一考试为主、面向不同学生类型的分类考试办法,即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分春季高考与夏季高考。

春季高考是缓解夏季一次高考对考生的压力,带给考生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高考。有利于延缓社会就业的压力,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促进高校加快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春季高考与传统的夏季高考不尽相同,其主要特点有两个方面:首先,高校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在招生计划上有调节权,生源质量好、学校条件许可,可适当扩大招生名额。

其次,考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权。除由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各类学校在校学生外,凡符合有关规定者均可在夏季高考之外再选择参加春季高考。

山东省春季高考为重点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同时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的统一招生考试。由山东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主要为高职院校选拔合格生源。但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也可兼报夏季高考。




★ 02、春考和夏考有什么不同 ★

★考试命题方式不同。

春季高考由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主要为高职院校和部分本科院校选拔合格生源。


夏季高考继续执行全国统一的考试招生政策和考试时间,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主要为本科院校选拔合格生源。

★考试科目及考试时间不同。

春季高考考试科目由知识、技能两部分组成。“知识”部分包括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80分)、专业知识(200分),专业技能(230分),总分750分。考试时间为每年的3月份考技能,5月份考文化课。


夏季高考考试科目为“3+x”,即语文、数学、外语、综合(一)、综合(二)。其中,综合一是:政、史、地。综合二是:理、化、生。总分750分。考试时间为每年的6月份。


★学生参加春季高考或夏季高考,经注册录取完成学业后所享受的待遇完全一样。


★春季高考与夏季高考可以相互兼报,也就是说考生既可以报名参加春季高考也可以报名参加夏季高考,每一学生都有两次报名机会、两次考试机会和两次录取机会,对录取结果的选择由学生确定,其主要目的是引导鼓励高中学生报名参加春季高考,进一步拓展高中学生的升学渠道。



★ 03、春季高考面面向的学生 ★

★春季高考重点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跟普通高中学生。夏季高考重点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同时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是能够参加的学生是一样的。


★ 04、春季高考常见问题 ★

★高中学生参加春季高考有哪些优势?


在春季高考中,高中生较职中生学习能力较强,且文化课是突出优势,重点是专业课的学习。


★春季高考什么时间开始报名?


春季高考的报名时间为每年的11月份,并且在12月份进行报名确认和网上缴费。


★春季高考包括哪些专业类别?

山东省春季高考分为18个专业类别,分别为农林果蔬、畜牧养殖、土建、机械、机电一体化、电子电工、化工、服装、汽车、信息技术、医药、护理、财经、商贸、烹饪、旅游服务、文秘服务、学前教育,考生必须选择报考专业类别。



医学方面有哪些专业


   医药:药剂、中药、医学生物技术、农村医学、眼视光与配镜、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修复工艺、营养与保健、康复技术、中医、中医康复保健、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咨询、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口腔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


  护理: 护理、助产、中医护理


春季高考的考试内容


      春季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及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础技能。满分750分,语文、数学各120分、英语80分、专业技能测试230分、专业理论基础知识200分 。


春季高考有哪些学校(本科类)


 山东省春季高考本科招生院校共有50所,招生计划共有11200人,本科招生院校具体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滨州学院、滨州医学院、德州学院、菏泽学院、济南大学、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济宁学院、济宁医学院、聊城大学、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临沂大学、鲁东大学、齐鲁理工学院、齐鲁师范学院、齐鲁医药学院、青岛滨海学院、青岛大学、青岛工学院、青岛恒星科技学院、青岛黄海学院、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山东工商学院、山东管理学院、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建筑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农学工程学院、山东女子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山东现代学院、山东协和学院、山东英才学院、泰山学院、潍坊科技学院、潍坊学院、潍坊医学院、烟台大学、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烟台南山学院、枣庄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春季高考有哪些学校(专科类)


山东春季高考专科(高职)招生院校共有84所,详细招生院校如下(排名不分先后):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齐鲁医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滨海学院、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威海职业学院、山东职业学院、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烟台南山学院、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潍坊职业学院、烟台职业学院、东营职业学院、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滨州职业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德州科技职业学院、潍坊科技学院、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英才学院、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淄博职业学院、山东外贸职业学院、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化工职业学院、青岛黄海学院、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现代学院、济南职业学院、山东协和学院、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山东铝业职业学院、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山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青岛工学院、齐鲁理工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临沂职业学院、枣庄职业学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济南护理职业学院、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菏泽职业学院、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烟台黄金职业学院。
       供考生们在选择学校和填报志愿时参考,详细信息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的《2017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指南》为准。


医学类有哪些学校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齐鲁医药学院、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枣庄职业学院、山东英才学院、山东现代学院、山东协和学院、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齐鲁理工学院、菏泽家政职业学院、济南护理职业学院、泰山护理职业学院、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等。(其中:口腔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可以考执业医师)


春季高考分数线






医学类专业部分院校学费



报考条件


16岁-50岁、初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高中毕业生、社会在职医护人员均可报考。

重点适合人群:

1、没有正规学历或原有的学历不能参加执业资格考试者  

2、已有其他专业的中专、技校学历想从医者 

3、现从其护理或影像技术及其他工作想转临床的均可报名  

4、口腔医学技术毕业不能参加医师考试想读口腔


关于毕业证


 所有的毕业证均在国家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可查询,全国范围内准考助理医师或者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关于考试科目

(1)技能操作230分满分(三月份考试)

          主考:一般体格检查,无菌术,心肺复苏,量血压,胸部按压,换药等。

(2)文化课:语文120分、英语80分、数学120分(五月第二个周六周日)

(3)医学综合200分(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微生物化学、内科、外科、妇科)







自主招生是本科院校的一种招生形式,单独招生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一种招生形式,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单独招生跟春季高考通常在每年的春季举行,容易造成误解,其实可以理解为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是每个考生参加2019年高考的一种身份,两者都可以报考学校的单独招生,而单独招生是一种招生形式。举例说明,张三要报考某校的单独招生,该考生必须于2018年11月从网上报名参加2019年春季高考或者是夏季高考,并进行信息采集才具备报考资格。

VCG41170566255



 报考资格


(一)春季高考:凡报名参加春季高考的学生均有资格参加


(二)夏季高考:凡报名参加夏季高考的学生均有资格参加


(三)单独招生,就是招生学校在省教育厅政策文件框架范围之内,允许部分高校按照省教育厅批准招生计划规模和时间安排,各有关高校在规定时间内自行组织考生网上报名、考生报名资格审核、自主组织招生考试、拟录取考生公示、省考试院录取资格审核、办理录取手续等一系列流程的一种单独招生行为。


 考试形式

(一)春季高考:知识+技能


(二)夏季高考:知识


(三)单独招生:招生院校自行设定考试形式,2018年大部分院校是知识+面试。再具体点,招生院校拥有四大自主——自主招生,自主命题,自主考试,自主录取。一句话,单招院校,可以帮你提前成为大学生!





 考试次序、考试内容、录取时间


(一)春季高考——技能考试


时间:每年的3月底完成,不同专业类别的考试时间和考试内容,承办考试的主考院校可查询。


(二)单独招生


考试时间:每年3月,具体日期依招生学校网站公布为准。


凡是参加单独招生的考生,一经录取,便不能、无需参加春季高考或者夏季高考了。


录取时间:3月底。早日跳出高考苦海的上佳选择,都是一样的毕业证一样的学校。


(三)春季高考——知识考试


考试时间:每年的5月中旬,8月中旬录取。


(四)夏季高考


夏季高考的时间:每年6月7日、8日,俗称“黑色六月”,全面考核,和数十万高考大军独木桥上掰手腕。





 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的区别


一是招生对象有所不同。春季高考重点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跟普通高中学生。夏季高考重点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同时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二是考试命题方式不同。春季高考由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主要为高职院校选拔合格生源。夏季高考继续执行全国统一的考试招生政策和考试时间,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主要为本科院校选拔合格生源;


三是考试科目及考试时间不同。春季高考考试科目由知识、技能两部分组成。“知识”部分包括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80分)、专业知识(200分),专业技能(230分),总分750分。考试时间为每年的5月份;夏季高考考试科目为“3+x”,即语文、数学(一)、数学(二)、外语、综合(一)、综合(二)。综合一,政、史、地。综合二,理、化、生。总分750分。考试时间为每年的6月份。


 春节高考可以上本科吗


春季高考可以上本科,211,985的本科分数比较高,比较难考,二本的分数不是很高,比较好考,看要考几本了。


本科即大学本科专业学历,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一般由大学或学院开展,极少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


本科,大学本科的简称,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学生毕业后可获“学士”学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是在总体上与一般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同类专业水平相一致的自学考试专业类型。


 春季高考考试内容


春季高考分专业技能分和文化课分两部分。有些像音乐美术的艺考。大概每年3月左右考专业,五月份文化课考试。春考专业有很多,每个专业又有自己的专业技能课和技能理论课,区别还是很大的,所以分数也不一样。春考有很大限制。比如只能考省内学校,二是你所选专业不一定每个学校都有,所以有名额限制,选校也有限制。不过,你一旦考上,学历跟六月份的全国高考一样,都是全日制大学学历。



  希望考生和家长能及时明白2019年的高考环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应该怎么做,并实现自己满意的升学愿景。祝您好运!



日前,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了《关于做好山东省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报名时间:

全省考生网上报名:11月5日至13日(工作日)

“3+4”转段报名:11月28日


报名网站:

http://wsbm.sdzk.cn


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的报名、考试与录取工作分开进行,允许考生相互兼报。

报名条件

2019年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继续实行分类考试办法,即分为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


春季高考为重点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同时也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的统一招生考试。由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


夏季高考为重点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同时也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统一招生考试。执行全国统一的考试时间,语文、数学、外语和综合科目使用全国卷,由省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


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的报名、考试与录取工作分开进行,允许考生相互兼报。


(一)春季高考考生报名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身体健康;

3.具有山东省户籍的中等职业学校(含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技工学校)应届、往届毕业生,或具有夏季高考报名资格的人员。非山东省户籍的,应为具有山东省高中段学校学籍并有完整学习经历的合格毕业生,且已按要求通过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注册的普通高中学生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注册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


“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中职学校学生转段报考条件为:过程考核合格、符合转段条件并经公示无异议的应届毕业生。在春季高考报名中,“3+4”转段选择以下两种情况之一报考:一是只报考“3+4”转段;二是兼报“3+4”转段和春季高考。


申报春季高考技能拔尖人才必须符合以下条件:获教育部主办或联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奖项或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的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或者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并获得县级及以上劳动模范或同等荣誉称号、具有中等职业教育学历的在职在岗人员。


(二)夏季高考考生报名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身体健康;

3.具有山东省户籍的高中段学校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人员;非山东省户籍的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应具有山东省高中段学校学籍及完整学习经历,并合格毕业(完整学习经历指截止到2019年9月具有我省高中段学校3年完整学习经历)。


报考以下专业的考生,除具备上述报名条件外,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体育专业:年龄不超过22周岁,未婚。教练员、体育教师、优秀运动员(指省级以上优秀运动队的队员)可放宽到28周岁,婚否不限。男生身高不低于1.70米,女生身高不低于1.60米,裸眼视力两眼均不低于4.8。


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须具备二级运动员(含)或二级武士(含)以上技术等级资格。


(三)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

2.高中段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中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考生;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报名时间和地点

(一)报名时间

报名分为网上填报信息、现场资格审查及信息确认、网上缴费3个阶段。


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考生网上填报信息时间均为2018年11月5日至13日(工作日,每天9:00-17:00)。只报考“3+4”转段的考生及兼报“3+4”转段和春季高考的考生网上填报信息时间为2018年11月28日。


夏季高考考生现场资格审查及信息确认时间为2018年11月14日至27日(工作日),其中,非应届毕业考生该项工作时间为2018年11月23日至27日(工作日);春季高考考生现场资格审查及信息确认时间为2018年11月29日至12月4日(含只报考“3+4”转段的考生及兼报“3+4”转段和春季高考的考生确认时间)。


网上缴费时间为2018年11月29日至12月6日(工作日,每天9:00-18:00)。


(二)报名地点

1.具有山东省户籍的非应届高中段学校毕业生在户籍所在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以下简称县级招办)报名。

2.具有山东省户籍的应届高中段学校毕业生,应在户籍或学籍所在县级招办报名。

3.户籍在山东省,但在外省就读、学籍在外省的考生,如在我省报考,须在户籍所在县级招办报名。

4.无山东省户籍、符合报名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户籍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应在高中段学校就学地(含普通高中、普通中专、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成人中专、技工学校等)县级招办报名。

5.对考生生源地有要求的招生类型(如走读、部分公安类院校等),考生须在生源地参加报名才能享受相关招生政策。报名结束后考生不得更改生源地。

6.参加内地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考试报名事宜可向广东、福建、北京、上海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咨询。

7.在我省定居并符合报名条件的外国侨民,可持省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到所在市招生考试机构报名。


报名办法和程序

(一)网上填报信息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上网填报、修改及查询本人信息。


1.网上填报信息流程。填报过程分为登录网上报名网站(http://wsbm.sdzk.cn)、查看提示信息、填写个人信息、保存及提交信息4个步骤。修改和查询与填报过程相同。


2.网上填报信息注意事项

(1)春季高考与夏季高考可兼报。考生可以根据本人情况在报名时选择参加春季高考或夏季高考,也可两者兼报。兼报时要分别登录相应的报名系统,按各自的程序完成报名手续。


(2)正确选择报考科类(类别)和外语考试语种。


春季高考分为18个专业类别,分别为农林果蔬、畜牧养殖、土建、机械、机电一体化、电子电工、化工、服装、汽车、信息技术、医药、护理、财经、商贸、烹饪、旅游服务、文秘服务、学前教育,考生必须选择报考专业类别(各类别涵盖专业范围见附件2)。

只报考“3+4”转段的考生选择“3+4转段”选项;兼报“3+4”转段和春季高考的考生选择“兼报3+4转段和春季高考”选项,并依据所学专业选择春季高考18个专业类别中的1个。


夏季高考报考科类分为文史、艺术文、体育、理工、艺术理,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报其中一类。


夏季高考艺术文类的文化考试科目与文史类相同,体育类及艺术理类的文化考试科目与理工类相同。考生可在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中选考一门外语,并在报名时注明。选考语种不受科类的限制。


我省艺术类专业类别共分为10类,包括美术类、文学编导类、音乐类、舞蹈类、摄影类、书法类、影视戏剧表演类、服装表演类、播音主持类、其他类。艺术类考生应根据拟报考专业选择其中一类。艺术史论专业,因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及参照执行的高校等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招考方向有特殊要求,经教育部批准,高校可以自主确定该专业所属的专业类别(部分高校对该专业的要求见附件3)。

(3)单考单招类别(含保送生、运动训练及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一级及以上高水平运动员、职教师资、特殊教育、技校单招、高职院校单招、退役士兵单招)考生、少年班考生也要在上述规定时间内根据对应的类别完成网上报名。


(4)考生要认真核对本人填报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姓名、地名等信息项中如存在字库中没有的汉字,以拼音(半角大写字母)代替。


(二)现场资格审查及信息确认

网上报名考生必须按规定时间进行现场资格审查及信息确认,内容包括确认身份、核验相关证件与证明材料、采集照片和指纹信息、签订《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签字确认等。


1.确认身份

要将考生本人与其身份证、户口簿及网上填报信息进行比对。要使用身份证识别仪读取有效居民身份证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签发机关等,对于网上报名个人信息项目表中填报少数民族类别的考生,应通过身份证、户口簿等确认其民族类别的准确性。比对时如发现不符之处,要进行修正、确认,最终使其一致,否则不能通过现场确认。


2.核验相关证件与证明材料

(1)高中段学校毕业证书及相关材料。应届高中毕业生根据市、县(市、区)教育局普(基)教科提供的信息核查认定身份;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根据市、县(市、区)教育局职教科提供的信息核查认定身份;应届技工学校毕业生根据技工学校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信息核查认定身份;非应届高中段学校毕业生根据高中段学校毕业证或主管部门出具的同等学力证明材料核查认定身份;

(2)户口簿、有效居民身份证(现役军人须持军人证,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须持相关有效身份证件);

(3)同等学力报考者按有关规定办理。


3.采集照片及指纹信息

通过身份确认的考生需采集本人数字照片及指纹信息,具体操作按《山东省2019年普通高考报名现场确认信息采集工作流程及要求》(附件4)执行。


4.签订《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考生在认真阅读《考生规则》《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后,在《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上签字。


5.签字确认

考生在核对本人信息准确无误后,需在《山东省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夏季高考报名信息确认单及专业测试报考证》或《山东省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高考报名信息确认单及专业技能考试报考证》上签字确认。


(三)网上缴费

考生应按照规定缴纳报名费及考试费。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兼报的考生须分别缴费。春季高考考生须同时缴纳春季高考知识考试费和春季高考技能考试费。只报考“3+4”转段的考生无须缴纳春季高考技能测试费,兼报3+4”转段和春季高考的考生须缴纳技能测试费。需参加夏季高考体育专业测试、美术类专业、文学编导类专业统考的考生,须同时缴纳相应的夏季高考体育专业测试费、美术类专业统考费、文学编导类专业统考费。


考生应在信息确认通过后进行网上缴费。未在规定时间缴纳报名费及考试费的考生将视为自行放弃报名及考试资格。


(四)其他报名须知

1.少年班报名。

报考少年班的考生应参加夏季高考网上报名、现场资格审查及信息确认、网上缴费。现场资格审查及信息确认时要交验有效居民身份证、招生高校发放的准考证及相关证明材料。少年班考生取得的高考成绩只用于参与少年班招生录取。


2.香港、澳门高校单独招生报名。

报考香港、澳门单独招生高校的考生按照夏季高考报名程序办理。


3.考试科目。

春季高考科目采用“知识+技能”模式,“知识”部分考4科,为语文、数学、英语及专业知识;“技能”部分考专业基本技能。只报考“3+4”转段考生的文化基础考试科目为春季高考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兼报“3+4”转段和春季高考的考生除参加上述三科考试外,还要参加所选报春季高考专业类别的专业知识考试和技能测试。


夏季高考科目采用“3+综合”模式。“3”指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其中,数学分数学1(适用于文史方向)和数学2(适用于理工方向);“综合”指综合科目,分综合1(适用于文史方向)和综合2(适用于理工方向),综合1包括政治、历史、地理3个科目,综合2包括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


4.增强考生信息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登录密码和短信验证密码的使用将贯穿高考报名、缴费、打印准考证、填报志愿等整个招生过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盗用考生本人密码,不得干涉考生高考报名、密码设置及志愿填报等行为。考生应妥善保管本人登录密码和短信验证密码,因考生本人泄露密码而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


特殊考生的资格申报与审核

(一)夏季高考残疾人考生合理便利申请与审核

残疾人考生网上报名时首先选择本人残疾类别(共八个类别,分别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考生选择其中的一项),填写本人残疾证号码,然后选择是否申请提供夏季高考合理便利条件。申请提供合理便利的考生应下载并按要求填写《残疾人报考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合理便利申请表》(以下简称《合理便利申请表》,见附件5),并在参加高考统一体检时向县级招办提交填写并签字的《合理便利申请表》、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及复印件、第二代及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及复印件,按照县级招办规定的时间和流程进行资格审核。具体审核工作另文通知。


(二)高考录取照顾考生申报与审核

1.符合条件考生申报

申请高考照顾政策的考生按照附件6的内容进行登记填报,2019年实际执行的照顾政策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最新出台的正式文件规定为准。


符合照顾条件的特殊考生,在现场资格审查及信息确认时须携带相关证明、证书等原始材料及复印件1份,由县级招办审核验证并办理登记手续。相关考生要填写《山东省2019年普通高考(夏季)特殊考生登记表》(附件7)、《山东省2019年普通高考(春季)特殊考生登记表》(附件8),经就读学校和县主管部门审查盖章后,连同证明、证书复印件交县级招办。


2.资格审核与上报

县级招办对符合照顾条件考生的相关材料进行初审,合格的由县级招办将登记表和相关证明、证书复印件报市招生考试机构,由其进行复审。2019年2月底前将《山东省2019年普通高考(春季)特殊考生汇总表》(附件9)及相关电子数据、《山东省2019年普通高考(春季)特殊考生登记表》及相关证明和证书复印件报送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普招处。2019年3月31日前将《山东省2019年普通高考(夏季)特殊考生汇总表》(附件10)、《山东省2019年普通高考少数民族考生汇总表》(附件11)、《山东省2019年普通高考(夏季)少年班考生汇总表》(附件12)及相关电子数据、《山东省2019年普通高考(夏季)特殊考生登记表》及相关证明和证书复印件报送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普招处。


上报特殊考生登记表及有关材料要完整、准确和规范,不能有空项。要认真研读填表说明,做好特殊考生登记表的分类工作,首先按照享受加分投档照顾和优先录取两大类进行分类,再按每大类中特殊考生小类分类,小类中按考生号排序。


对于不符合照顾条件或不在照顾范围内的考生,各地要认真清理,避免将其材料及数据误报。经审查不合格的考生,各市要制定告知办法并及时通知本人。


3.公示

符合照顾条件的考生名单要实行四级公示。县级招办和中学分别公示本地、本校初审合格的享受照顾政策的项目名称及具有相应资格的考生名单。名单经市招生考试机构复审后要进行第三次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名单经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审查后,在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官网公示至2019年底。市、县、中学公示时间均不少于10个工作日。在公示上述事项的同时,要提供举报电子邮箱、电话、受理举报的单位和通信地址,并按照有关信访规定及时调查处理。


(三)春季高考技能拔尖人才考生申报与审核

 1.符合条件考生申报

网上报名时,参加春季高考的应届毕业生,若符合技能拔尖人才报考条件,应选择是否参加技能拔尖人才招生(按技能拔尖人才录取时,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成绩不计入总分)。


选择参加技能拔尖人才招生的考生,在现场资格审查及信息确认时须携带相关证明、证书等原始材料及复印件1份,由县级招办审核验证并办理登记手续。相关考生要填写《山东省2019年普通高考(春季)技能拔尖人才考生申请表》(附件13),经所在单位或就读学校审查盖章后,连同证明、证书复印件交县级招办。


2.资格审核与上报

参加春季高考技能拔尖人才招生的考生,获技能大赛奖项的须交验获奖证书及应届毕业生证明;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并获得县级及以上劳动模范或同等荣誉称号的交验高级工职业资格证、劳模证件(同等荣誉称号必须是文件规定享受劳动模范待遇的)。


县级招办对符合技能拔尖人才条件考生的相关材料进行初审,合格的由县级招办将登记表和相关证明、证书复印件报市招生考试机构,由其进行复审。市招生考试机构将合格者上网登记后,于2019年2月底前将《山东省2019年普通高考(春季)技能拔尖人才考生汇总表》(附件14)及相关电子数据、《山东省2019年普通高考(春季)技能拔尖人才考生申请表》及相关证明和证书复印件报送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普招处。


3.公示

符合技能拔尖人才的考生名单要实行三级公示。县级招办公示本地初审合格的考生名单,名单经市招生考试机构复审后要进行第二次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名单经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审查后,在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官网公示至2019年底。市、县公示时间均不少于10个工作日。在公示上述事项的同时,要提供举报电子邮箱、电话、受理举报的单位和通信地址,并按照有关信访规定及时调查处理。


组织管理要求

(一)加强领导,严肃纪律。

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报名工作是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市要切实加强对报名工作的领导和组织管理,各项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市招生考试机构和县级招办主要负责人是报名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具体负责的工作人员是直接责任人。各级招生工作人员要以身作则、坚持原则、遵纪守法。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未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违反工作规定和纪律的单位和人员,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二)周密安排,精心准备。

各市招生考试机构负责所辖县(市、区)高考报名工作的整体组织与协调、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要根据本市实际制定高考报名工作实施办法,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普通高考报名工作顺利进行。县级招办负责本区域内高考报名工作的具体实施,负责学生报名资格的审核工作;要切实做好宣传工作,广泛宣传报名条件、程序和办法等有关规定和注意事项;要建立报名点,配备负责人、工作人员及所需设备材料;要妥善保管学生的各类报名材料,保存期至少一年。工作人员必须是思想政治表现好、熟悉招生考试业务、身体健康的干部或教师。要提前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招生考试的有关政策规定,熟悉工作程序、进度安排、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相关表格使用办法等。


(三)明确标准,严格审核 。

市招生考试机构可根据本地实际制定报名资格审查的实施细则或办法。县级招办负责报名考生的资格审核工作具体实施。市招生考试机构负责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各市要加大对各类考生学籍审查力度,尤其要防止非应届毕业的高中段在校生和普通高校在校生变换身份报考。要加大对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技工学校等中等学校应届、往届毕业生的学籍、学历审查力度,严防不符合条件学生报名。要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5〕13号)要求,加强对考生户籍的审查,对非我省户籍考生,要严格执行相关政策规定。要注重加强特殊考生的资格审核工作,对提交申报资料的真实性进行严格把关,严防弄虚作假。对于凭虚假材料报名、骗取照顾资格的考生,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取消其当年参加考试或录取的资格。


(四)以人为本,优化服务。

各地要坚持以考生为本,增强服务意识,全力为考生参加高考报名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要通过设立咨询电话和服务窗口,切实做好考生的报名咨询和指导工作。要做好宣传工作,对报名对象、时间、办法等考生须知的内容,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使考生应知尽知。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等加强对考生的诚信教育,使考生充分知晓弄虚作假的严重后果。

2019山东高考政策已经正式发布了,今年的高考也正式拉开了序幕,紧张之余,报名纪律、加分政策、随迁子女高考政策……明年高考有啥新政策?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高考报名时间

通知原文中指出,报名分为网上填报信息、现场资格审查及信息确认、网上缴费3个阶段。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考生网上填报信息时间均为2018年11月5日至13日(工作日,每天9:00-17:00)。


这个时间与往年的差别不大,而且基本都是由学校一手操办的,各位家长不需要过多关注。


哪些考生可获得高考加分?


通知原文中指出,享受优惠政策的考生有:烈士子女、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立功退役军人、归侨及子女。


与其他考生条件相同时,高校应该优先录取:退出部队现役的或残疾的人民警察,立功、残疾、牺牲军人子女,工作条件艰苦的军人子女(详情见文章最后阅读原文),5A级志愿者,公安烈士、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伤残的民警子女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这些优惠条件都是给与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或者其子女的,之前的特长生等等优惠均已经删除。


明确随迁子女高考政策


1. 户籍在山东省,但在外省就读、学籍在外省的考生,如在我省报考,须在户籍所在县级招办报名。

2. 无山东省户籍、符合报名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户籍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应在高中段学校就学地(含普通高中、普通中专、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成人中专、技工学校等)县级招办报名。

3. 对考生生源地有要求的招生类型(如走读、部分公安类院校等),考生须在生源地参加报名才能享受相关招生政策。报名结束后考生不得更改生源地。

4. 参加内地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考试报名事宜可向广东、福建、北京、上海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咨询。

5. 在我省定居并符合报名条件的外国侨民,可持省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到所在市招生考试机构报名


从政策原文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几种常见的随迁子女高考报名方案。因此有此类问题的家长可以放心,一定可以报上名。


山东省2019年普通高考

网上报名工作日程表


工 作 时 间

工 作 内 容

负责单位

2018年

11月5日至13日(工作日)

全省考生网上报名

省、市、县级招办

11月 14日至27日(工作日)

夏季高考考生现场资格审查及信息确认

市、县级招办

11月28日

“3+4”转段报名

省、市、县级招办

11月29日至12月4日

春季高考考生现场资格审查及信息确认

市、县级招办

11月29日至12月6日(工作日)

网上缴费

省招考院信息处

12月7日至11日

数据汇总、系统进入查询状态

省招考院信息处

12月25日

各市招考办上报《2019年普通高考报名情况统计表》

省招考院普招处、各市招办

2019年

3月15日前

县级招办对特殊考生及拔尖人才名单进行初审、公示,并上报市招办

县级招办

3月28日前

各市招办对特殊考生及拔尖人才名单进行审核、公示

市招办

3月31日前

各市招办上报特殊考生及拔尖人才登记表和汇总表及相关证件和电子数据

省招考院普招处、信息处、市招办

4月

对特殊考生及拔尖人才名单进行复审

省招考院普招处、有关厅局教育处

5月上旬

向市招办反馈不合格的特殊考生名单

省招考院普招处

5月下旬

公示特殊考生名单

省招考院普招处

5月下旬

汇总数据

省招考院信息处



山东省2018年普通高考照顾政策

 

一、下列考生在录取时可以享受增加分数或降低分数投档照顾:

1.烈士子女,其高考成绩总分低于高校调档分数线20分以内的,可以向高校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2. 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可在其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3. 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在其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4.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其高考成绩总分低于高校调档分数线10分之内的,可以向高校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同一考生若符合上述多项增加分数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加分或降分,不可重复计算。

各报名点及相关单位要加强对享受分数照顾考生的资格审查工作,认真审验各种证明材料。

二、下列考生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高校应优先录取:

1.退出部队现役的;残疾人民警察。

2.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的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

3.驻国家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以上岛屿工作累计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解放军总部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1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飞或停飞不满1年或达到飞行最高年限的空勤军人的子女,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岗位工作累计满15年的军人的子女,参加高考并达到有关高等学校投档线的。

4.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公安烈士、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报考高校,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通知》(公政治〔2018〕27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注:山东省2019年夏季高考照顾政策如有变化,以教育部和山东省教育厅最新出台的正式文件规定为准。


说    明

 

1.“享受加分投档照顾考生种类”包括烈士子女;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台湾省籍考生。

2.“享受优先录取考生种类”包括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驻国家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以上岛屿工作累计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解放军总部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1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飞、停飞不满1年或达到飞行最高年限的空勤军人的子女,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岗位工作累计满15年的军人的子女;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子女;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考生。

3.主管部门:

(1)烈士子女、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的子女、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残疾人民警察、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子女、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由县级民政部门审查盖章;

(2)因公牺牲人民警察子女由县级公安部门审查盖章;

(3)驻国家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以上岛屿工作累计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解放军总部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1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飞、停飞不满1年或达到飞行最高年限的空勤军人的子女,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岗位工作累计满15年的军人的子女由县级人民武装部审查盖章;

(4)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由县级侨办审查盖章,并由市级侨办出具最终资格认定证明;

(5)台湾省籍考生由县级统战部审查盖章。

4.本表由学生本人填写,经中学和主管部门审查盖章后,县级招办于2019年3月15日前送市招生考试机构。

5.此表为表样,请各市招生考试机构用A4纸制作。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