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信息

搜索贴子

搜索新闻

搜索店铺

搜索商品

搜索团购

搜索新闻
国际职教大会
当前位置:职教网 ☉ 资讯 ☉ 国内新闻 ☉ 综合资讯
展开全部

    “9月1日我们将确保开学,首批招收360名学生,实行全免费育!”6月24日,在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蟠龙园的碧桂园职业学院工地现场,碧桂园职业学院院长鲁坤建向记者表示。眼下,学院工地的教学楼、宿舍楼、行政楼等七八栋新楼已经封顶,红砖蓝瓦、大气方正的建筑主体,已展露出未来校园的壮阔气势。

  2013年销售千亿的华南品牌房企碧桂园,多年来一直以热心公益、大力支持教育脱贫而闻名。碧桂园领军人杨国强发起和推动的国华中学、仲明助学金、国良技能培训学校等众多公益项目,都着眼于通过教育帮助贫困、弱势人群摆脱困境,实现人生价值。据统计,碧桂园公益慈善涉及助学、扶贫、赈灾等多个方面,累计捐款超17亿元。2014年,这种执着投入又将结出新的果实。以“办慈善学校,助贫困学生,育精英人才,为社会服务”为办学宗旨的纯公益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碧桂园职业学院将在8月底建成交付使用,9月正式开学。

  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位于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省级职教示范基地东南部,总占地面积约300亩,拟规划建筑面积约16.8万平方米,计划招生规模约4000人。根据规划,碧桂园职业学院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8.7万平方米,包括图书馆、行政楼、实训楼、教师宿舍、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一期项目于2013年10月30日开工,计划2014年8月竣工验收,2014年9月1日正式开学。而二期工程拟计划在2015年8月全部竣工。

  在碧桂园职业学院项目工地现场,广东国强公益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杨力已经在这里驻点工作了一年。他的日常工作包罗万象,既要同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协调处理各种大小问题,又要和建筑施工单位讨论建设进度细节,接待各类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士。他的核心工作目标是全力保证碧桂园职业学校按时按质交付使用,保证招生教学工作的顺利启动。

  “我们对招收的学生实行免学费、教材费、伙食费、住宿费、服装费,还包了学生每学期来回的路费!”碧桂园职业学院院长鲁坤建对记者表示。全免费、纯公益、职业教育,成为碧桂园职业学院的关键词。“我们依托碧桂园集团下属不同公司来提供良好的教学实训平台,达到学院毕业条件准予毕业者,将推荐到碧桂园集团工作。”鲁坤建院长表示,“要让同学们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通过三年的系统学习,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成长为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技能技术人才。”

  碧桂园职业学院的招生专业也十分有针对性:酒店管理、物业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等五大专业。这些专业的对口行业发展空间大,用工需求多,同时碧桂园也能提供较好的技术和平台支持。学院今年计划招生360名,这也意味着将有360名孩子将通过3年学习,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由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副主席杨惠妍创立的广东国强公益基金会,是碧桂园职业学校的投资建设者。根据杨国强的规划,拟分期投入建设、配套、管理资金约4.5亿元,把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办成全省及全国性的具备扶贫慈善性质的名牌学院,实现学生“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杨国强一生与教育有缘,他多年来投身公益的一举一动都围绕着教育和脱贫这两个关键词。有感于贫困学生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有感于中国的高职教育得不到社会的应有认可,有感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匮乏,杨国强萌发了创办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的意向。

  “国家扶贫也花了不少钱,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重要的还是教育扶贫,这也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不论贫富,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受到好的教育,找到好的工作,也可以脱贫了。”杨国强不止一次地向身边人表达这样的观点。

  在杨国强看来,通过创办高职院校,可以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成才,帮扶贫困家庭脱贫,为众多的高中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同时也能树立高职教育典范,改变全社会对高职教育的看法。

  眼下,碧桂园职业学院的建设正如火如荼,而学校首年的招生工作也十分顺利。在省市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碧桂园职业学院已经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刚刚截止的学院今年招生报名工作,400多名学生报名申请入读。家庭贫困而又品学兼优的学生,是学院优先考虑的目标。

  授人以渔,扶贫更扶志

  1997年为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而设立仲明助学金,2002年以全免费教育援助贫困高中生而创办国华纪念中学,2007年为退伍士兵实现稳定就业而创立国良职业培训学校,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灾区有近14000名学生因校舍毁坏而无法上课,杨国强获知情况后,个人捐资接收汶川桑坪中学1500余名师生前来广东复课……多年来,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及其家人在公益慈善领域的捐款累计超17亿元。然而对于杨国强来说,慈善并不是简单地捐款了事,更是投入爱心、细心和用心的过程,是一个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过程。在践行社会责任的同时,碧桂园创新了一套又一套适用于中国国情的慈善事业管理模式。

   于1997年创立的仲明助学金,至2013年底累计捐出2300万元,16年间有7532名大学生受益。与其他企业设立的助学奖学金多以品学兼优、家庭贫困作为资助标准不同的是,仲明助学金更增加了一条“道义契约”。所有受助大学生在领取仲明助学金时,都需要签订“道义契约”承诺,在有条件时偿还助学金,用于进一步扩大受助面;同时自己也加入助困行列,奉行美好的社会道德,报效国家。这样一份没有经济责任、没有惩处条款、没有时间限制的契约,一份只靠道义监督履行的契约,如今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受助者的积极响应。

  杨国强在“国华纪念中学”、“仲明助学金”慈善项目上首创了“道义契约”,在“扶贫”的同时“扶志”,把“感恩”与“爱”的教育理念灌输于受助人。他坚持“扶贫一定要扶到老百姓急需帮助的点上”。在“中西部地区扶贫项目”“雨露计划”中他派专人跟进慈善事业的执行,令慈善事业不再是捐钱了事。

  在国华中学、仲明助学金、国良技能培训学校,以及一些对口扶贫项目中,对善款善举受助人采取公示,通过这些慈善项目公选制度及受助人公示制度,让捐助项目明明白白,让群众监督慈善项目的落实推进。在“仲明助学金”、北大清华“国华杰出学者奖”“中大国华讲座教授基金”项目中,推行慈善执行成本额外核算,规避慈善项目因为执行成本而引发的风险……碧桂园在践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更创新了适用于中国国情的慈善事业管理模式,为中国慈善事业树立了典范。

  (原标题:碧桂园办纯公益高校推动职业教育)

    从学术型高校转为应用型大学,历史悠久的名校也将面临这一转型。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在昨日国新办发布会上明确做出上述表态。由此意味着,部分传统的“211”、“985”等重点高校或将面临转型。

  130余所高校提出转型试点申请

  对于此前“600所地方新建院校将转型”的报道,葛道凯表示,即将转型的并非仅限于新建院校,而是从现有本科高校中划出一部分,推动他们面向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转型的学校可以是新建学校,也可以是历史悠久的名校。

  葛道凯昨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130余所高校已经提出了转型试点申请,其中以地方本科院校居多。但如果“211”、“985”高校符合转型条件,愿意转型,也将进行转型。至于条件,即符合技术技能培养要求的特点。

  葛道凯补充,转型可以是学校的所有专业都调整,也可以是其中一部分专业转型。

  葛道凯表示,转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中国正在建立新的高等学校分类体系,高等学校将实行分类管理。

  教育部已注意到“工士”学位

    近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1103位优秀应届毕业生,身着学士服,拿到了学位证书,成为我国首批“工士”学位获得者。葛道凯昨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学位并非我国教育行政部门所颁布,暂不具备学位效应。就连学位发起人、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梦卿也表示,学位只是学校自我尝试。

  “工士”学位相当于本科副学士学位。但按照现行《学位条例》,我国实施三级学位制度,分别为学士、硕士、博士,并不包括工士。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向毕业生颁发的“工士”是荣誉称号,而非学位,更不代表我国学位序列中已经有了“工士”这一学位。

  葛道凯昨日向南都记者表示,教育行政部门已经注意到了“工士”这一学位。他说,学位制度是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国务院学位办已经对此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下一步会加快进程。


    26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及有关部委负责同志介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鲁昕说,形势下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和刘延东副总理、马凯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决定》《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把中央发展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重点做好八项工作。

  鲁昕: 新形势下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和刘延东副总理、马凯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决定》《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把中央发展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重点做好八项工作:

  一是抓紧制订出台配套政策,按照已明确的方向、思路和原则,转化为具体措施,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重点抓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继续教育沟通,学生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引导和支持部分有意愿、有条件的本科高校转型等关系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就业创业创新等系统性制度建设。

  二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打通职业教育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把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落实到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过程、课程教材创新过程、实习实训过程、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培养过程,搭建人人皆可成才的“立交桥”,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三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对社会、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力,重点放在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创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改革完善社会用人政策,建立完善政府职业教育政策信息平台,保证现代职业教育的国家创新政策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

  四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用改革的办法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正确履行政府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的职责。

  五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国家制度体系建设,重点放在总结提炼地方经验,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家法规条例。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已形成的59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各方面作用,用政策激发企业兴办和支持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与教育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六是加强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动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社区等共同参与的治理结构,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健全和完善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形式。推动职业院校依法修订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学校章程,依托企业、贴近需求,突出实战和应用,增强职业院校办学活力。

  七是落实总书记关于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的批示要求,督促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放在统一思想认识、创新发展理念,增加投入总量、创新投入模式,加强政府统筹、完善政策措施,实施绩效考核、强化监督检查。

  八是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我们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进展其才的批示要求,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与新闻媒体的密切合作机制,宣传职业教育有利于广大青年成长成才成功的各项国家政策措施,动员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大力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的典型经验案例。通过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等形式,倡导尊重职业人才的价值观,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行行出状元”的浓厚氛围。

    与其说一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一场竞争,不如说它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的独特窗口。

  在国家技能大赛体系中,这些选手是从学校、省市的2000多场比赛中脱颖而出的,坚持到国赛的都是赢家。参与竞技的逾万名选手在场内全神贯注,几个小时顾不上喝水,然而比赛结果其实是很多人不怎么关心的事情。很多人更加关注的是,在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方式如何转型,增长活力如何保持,美好生活如何实现。而一个现代的职业教育体系,对此将是重要的支撑。

  去年,新西兰为筹备国家技能竞赛,专门派人到天津观摩学习。今年,5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以参赛或加入表演赛、对抗赛等形式参与进来。还有一些国内外团体和个人也来信来电,希望到此参观。英国商业、创新与技能部派来了一个职业院校校长团。

  面对英国同行,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王继平这样介绍本周刚刚召开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国职业教育正在开启一场新的变革。”

  他说,中国对于职业教育过去的说法是“大力发展”,现在习近平主席提出,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这8个字,将是今后中国职业教育总的发展方针。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6月22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创新了职业教育的理念”。她举了一个例子,以前职业教育强调“技能型人才”,而这次把“技能”前面加了一个“技术”,“为什么?就是适应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需要。”

  李克强总理最近会见职业教育工作者谈到的让“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的话题,在技能大赛上也不难听到。

  率队参加“水环境监测与治理”赛项的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李鸿杰说,他对这番话印象很深,相信中央政府最近的决定,一定会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王继平说,“中国制造”遍布世界,但是中国产品的质量还不够理想,多数行业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问题比较突出,政府提出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调整经济结构,需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而这就需要教育的升级。

  鲁昕指出,无论美国还是欧盟,都提出“再工业化”,“重返制造业巅峰”,落脚点都是发展职业教育。中国政府对实现“精品制造”非常关注,要走向产业链的中高端,就离不开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创办7年以来,大赛的赛项总在“升级”,经济领域的新名词总是很快进入到比赛中。4G网络刚刚进入生活,这里的人在谈论5G。今年,赛项设置强调与产业结构升级、高新技术发展同步,开设了三网融合、云安全、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智能家居、飞机发动机装调与维修等32个赛项,占全部比赛项目的34%。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说:“大赛既是广大职校学生的节日,更是展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前景的舞台。”

  国务院《决定》新增加的一个词、一句话,落实到李鸿杰这样的职业教育从业者头上,也许就是职业方向的转变。比如,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

  李鸿杰说,社会上总是觉得中专生、高职生在层次上要低于本科生、研究生,现在要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有助于人们将职业教育当作一种类型而不是一种层次。

  他听说,一些过去从大专升为本科的兄弟学校在准备向应用技术高校转型,“他们过去是我们的‘邻居’,现在变成我们的‘兄弟’,要向我们学习了。”

  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梁柏健说,以往职业教育是“断头路”,到了高职就断了,现在明确可以读研究生,给了大家一个愿景,学生就学的渠道更加广阔,相信会吸引更多孩子来读职业学校。另一方面,学生升学的方向变化,会推动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他对记者说,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改革的一些难题被打破,让我们能够没有顾虑迈步向前走更高兴的了。

  从任何一个方面来看,技能大赛都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同样存在着东西部发展的鸿沟。

  来自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蓝如波说,2009年他们的学生获得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学校发给指导教师的奖金是1000元,如今涨到了5000元。而在他们去过的山东一所学校,对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指导教师的奖金是10万元。今年,他们学校除了参赛,还要考察同行们的奖励标准。

  李鸿杰说,由于财力有限,他所在的学校还没有用上全国技能大赛使用的实训设备。为了参赛,他们联系了北京的兄弟院校,在比赛前去北京进行了训练。他说,这的确是个天然的劣势,但即便如此,仍要参加比赛。比赛不一定要取得很好的名次,而是要来看、来接触,把好的东西带回去。

  带回去,就是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反哺”。葛道凯说,大赛的技术标准正日益成为各职业院校技能训练的重要参考依据。

  前段时间,葛道凯去西藏的职业院校调研。在那里,酒店专业的学生们在宴会摆台和中式铺装的实训中,展现了较高的专业素养。原来,老师们去年全程观摩了技能大赛的酒店服务赛项,将最新的业务标准流程引入了实践教学。今年,西藏也派队参加了该项赛事,虽然没有获奖,但成绩有了大幅提高。

  梁柏健说,任何学校都不可能纯粹按照竞赛去做,成本太高。但是,竞赛有以点带面的作用,让老师参与一两个竞赛项目,回到学校里会成为示范,把相关专业发展起来。

  据葛道凯介绍,今年85.3%的赛项吸引了国内外著名企业的深度参与,这些企业为大赛提供了竞赛平台,企业一线技术专家直接参与到赛项的设计、组织和技术服务等工作,使比赛内容直接与产业前沿技术相对接,发挥了大赛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

  国务院《决定》里提出,要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这次大赛,来自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代表就请教王继平下一步对企业办学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指导意见。

  王继平说,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作用如何发挥,长期以来一直是个问题。企业要站出来,发挥作用,首先就要用法律规定企业在职业教育当中的职责义务。比如德国的联邦职教法的适用范围不是学校,而是给企业、行业制定的。另外,在政策支持上应该有所举动,比如税收优惠需要在今后的政策当中加以明确。企业技术人员转到学校里做老师,还存在“企业编”转“事业编”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在进一步交涉中。

  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与联想集团合作培养计算机维修高端人才,购买了联想22门课程。双方合作的是一个“教学一体化”项目,在学校沿街的位置建设了一个联想服务实训中心,按照联想在市场上的模式运作,学生上完课就可以到那边上岗。进班之前,很多孩子连说话都很胆怯,参训以后就自信了。

  梁柏健说,校企合作必须要双赢,以往的合作里面可能学校求企业多。但是企业是个市场主体,要考虑盈利,学校有什么本钱让企业青睐?校企合作双方应该建立一个“利益共同体”,找到双方的结合点。

  他指出,现在改革的大方向定了,具体配套措施很重要。如果没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校企合作就会缩手缩脚。现在需要打通一些政策、法规的障碍。比如,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时候,校产的投入怎么计算,合作产生的收益怎么样处理?这些要界定清楚。“政策明晰,我们学校做起来就会更大胆。”

  眼下,这位校长还需要在职业教育相对弱势的环境下,向外界说明自己。他们在校内组织技能节和开放日,请学生家长和社区的不同人群来参加,展示学生技能,让社会更了解办学情况。学生获得技能大赛奖项后,他们甚至会向该学生的中学母校、父母所在单位和所住的小区报喜。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也在做类似的尝试。今年,所有赛项都实现了全程摄录。在不影响选手比赛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开放赛场,供社会各界、家长、学生、中外友人观看。

  国务院提出,将研究设立“职业教育活动周”。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每年6月底在天津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像持续多年的“科技周”一样,已经是主赛场天津当地的“职业教育活动周”。

  承办赛事的学校总要绞尽脑汁,试图以巧妙的创意来建立起职业教育与美好生活的密切关系。今年,在开出全国第一个无人机专业的职业院校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无人机与轻型飞机模拟驾驶体验区,比赛事更吸引人。很多人就像玩“极品飞车”游戏一样,在三台电脑显示器前体验飞机的驾驶。隔壁的天津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智能管理的微型种植大棚,这是该校师生将物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设施相结合的产物。

  每一个赛场都有醒目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会徽。那是一个十分简洁的图案——一个齿轮托起了一个年轻人。这个齿轮,以及“改革风向标”的办赛定位,是总在变化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少有的不会过时的东西。如今,这个齿轮加快了转动。

  (原标题:职业教育改革齿轮加快转动)

    职教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今天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天津主赛场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并讲话。

    鲁昕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引领,是职业教育各项政策措施的价值取向,是检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的价值尺度,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鲜明的“中国特色”。职教系统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坚定走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鲁昕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事业基础工程,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职业院校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自觉转化为日常行为准则和奉行的人生信条。广大青年学子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作为自身的精神追求,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在知行合一中梦想成真、人生出彩。

 

    “职业技能大赛将推动引领轨道交通的职业标准、专业标准和学科建设的发展。”日前,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康尼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维护赛项中,中国职教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赛项专家组组长任天德对大赛给予了高度评价。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08年开始举办。去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为大赛一个赛项。

  任天德介绍,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但相关职业教育相对滞后,每年有几万技术人员缺口,城市轨道专业缺乏国家专业标准和学科建设标准。

  今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比赛的项目内容是地铁车门的组装与故障维修,来自全国的27支队伍参加了比赛。

  南京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动力工程学院院长吴海超介绍说,比赛试题都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地铁车门故障占到了地铁故障的60%,此次比赛遴选了47个典型故障作为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比赛中,选手们根据项目操作要求,完成相关安装、检测、故障排除等任务,并按要求填写作业记录。

  赛项裁判长、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志明发现,选手实际操作能力较强,但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欠缺,有待在教学中加强。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职业技能大赛已经成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和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钱吉奎说,该校参加过职业大赛会计、物流、营销等9项赛事,许多比赛内容已经被列入教学内容,自举办两届轨道交通运营与维护的赛事以来,他们完成了14个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开发,通过岗位开发进行专业建设,已经设置了11个地铁专业,编写了教材,正在积极申报,希望能上升为国家学科建设标准。

  (原标题:职业大赛引领轨道交通学科建设)

    巧制音视频、蛋白质含量测量、创意木工、汽车喷绘、亲手做一块香皂、当一回“药剂师”……今夏,“2014暑期学生职业体验季”再度来袭。中小学生们将走进中职校开放实训中心,在“玩”中体验多个职业。上周五微信报名通道一经开出,短短3天,开放给社会学生个人的14800个名额即所剩无几,职业体验已成为今夏最“时髦”的度假方式之一!同时,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携手本报举办的“2014暑期职业小达人”评选活动也将于7月正式拉开帷幕。

  扩大活动对象受益面,一批特色项目亮点频出

  据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周烨介绍,“2014暑期学生职业体验季”是一个由上海市教委德育处、职教处、教育技术装备中心联手上海市中职校共同打造的职业体验的多元学习与互动平台,旨在利用暑期时间,通过亲身体验,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了解职业特点,感受职业的无穷乐趣。从2012年8所中职校试点,开出20个体验项目、126场、2618人次参与,到2013年开放20所中职校,开出46个职业体验项目、200多场、逾5000人次参与,再到2014年开放23所中职校,开出82个职业体验项目、885场、多达18000人次参与。职业体验已深入人心。上两年的活动主要是面对社会个人开放,工作小组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不少中小学希望能够设置团队体验专场。为此,今年市教委设置了约160场团队专场,可供3500人次参与,其余14800个名额则通过微信公共平台“第一教育”开放给学生,让整个报名流程更显便捷、人性化。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得,项目的设计充分契合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小学阶段以“职业启蒙”为主导,初中阶段注重“技能体验”,高中阶段则倡导“专业探究”模式。注重贴近生活且不脱离专业、强调成果可“视”、推行去繁取简、塑造角色扮演和情景体验,为学生搭建一个融趣味性、操作性、游戏性于一体的互动平台,涌现出了一批学生和家长交口称赞的特色项目,它们是中华职业学校的“快乐西点DIY”、上海市交通学校的“迷你汽车维修站”、上海市农业学校的“现代小农夫”、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的“小小室内设计师”、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的“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上海商业会计学校的“算盘体验”、上海市医药学校“DIY新鲜奶片”、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的“创意木工”。前5个还被收录在《上海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家庭护照》中,可供亲子一同“上岗”。

  14800个名额3日抢光

  “体验成果带回家“最受欢迎

  报名之所以如此盛况空前,在于承办学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打造出一系列贴近生活、形式新颖的体验项目,覆盖了文化艺术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加工制造类、土木水利类、医药卫生类等14个专业大类。在这其中,能将“体验成果带回家”的项目最受青睐,供不应求。“体验成果带回家”既让学生能够维持一定时间的兴趣,又能与家人分享成果带来的成就感;而“亲子体验活动”不但增进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让家长对职业教育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家长周女士平时里就十分关注教育资讯,她在报名通道开启的第一时间便“先下手为强”,为自己刚上小学的女儿成功报了3个项目。她表示,女儿喜欢动物,“想要去学校给狗狗涂颜色”。于是,在征求女儿的意见后,她第一个就将上海市农业学校的“小动物穿花衣”项目收入囊中;另外两个则是她自己觉得不错,时间又恰逢周末,可以陪孩子一起参加的。

  确实,对于孩子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很多家长和孩子一样茫然,职业体验活动不但让孩子在暑期有了好去处,拓展了孩子的知识面和视野,也能让家长了解很多不熟悉的行业和职业。很多家长感言,如果孩子将来对此有兴趣,他们将会全力支持孩子关于职业的选择。还有家长对于没有报上名感到遗憾,希望有关部门多增加活动场次。

  一张照片,一段“微感言”,争做今夏“职业小达人”

  新颖的体验模式、互动型活动形式,打破传统的参观学习的单调,即将掀起一场中小学生暑期实践的“革命”。在这份难得的体验后,你是否想成为我们正在寻找的那个“职业小达人”呢?心动不如行动,赶快参加多个职业体验活动,拿起笔记下体验心得,并用相机、手机定格各种难忘瞬间吧!

  学生必须满足以下3个条件,方能参加“职业小达人”评选:

    ■在暑期中至少参加4个中职校的体验活动,有4次以上刷卡体验记录

    由于报名情况火爆,目前大多数实训中心的名额纷纷告罄。考虑到不少学生可能无法同时成功报名4个中职校的体验项目,届时主办方将根据实际情况对次数作相应调整。

    ■写一段体验活动的“微感言”

    以“职业初体验“为主题,小学组字数为100字左右,不超过200字;中学组字数为200字左右,不超过300字。请投稿学生在微感言末尾处注明姓名、所在学校、所在班级、联系人手机、电子注册号等信息。

    ■拍一张体验活动的照片

    主题:1.最有兴趣的一刻;2.有成就感的瞬间;3.难忘时刻。任选一个主题,照片格式为JPG格式。

    请于7月1日-8月31日,将微感言和照片发至评选邮箱 shuqip-ingxuan@126.com,专家评委会将于9月下旬公布最后结果。快来给我们投稿吧!

(原标题:职业体验火爆,“体验成果带回家”最受欢迎)


 

图为参赛选手在紧张的比赛中。(刘继源 摄)

  中国教育新闻网天津6月25日讯(记者 刘继源)“全场60个多个工位上整齐的排列着嵌入式小车、平板电脑和示波器等设备,地上铺着比赛专用的跑道,选手们有的在电脑前编写程序,有的在操作台组装小车,整个赛场显得紧张而有序。”这是今天上午,记者在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嵌入式应用开发”赛项现场看到的场景。 

  据了解,本赛项采取团队比赛方式,每个参赛队由3名学生组成,并配有2名指导教师负责技术指导与方案确定。比赛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参赛选手在5个小时内完成焊接调试与安卓程序开发等任务,指导教师在开赛半小时内有一次进场指导机会,帮助学生分析赛题,制定比赛策略;第二阶段为任务比赛,参赛选手有两次机会完成赛道任务。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福强说,“嵌入式应用开发”赛项充分体现了嵌入式系统尤其是软件应用开发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赛项的成果能够完美地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增强了课程内容的时效性与先进性。通过多学科、跨专业的竞赛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广泛参与和深入学习的兴趣。通过技能竞赛,考察参赛选手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计划能力、嵌入式设备开发实践能力、安卓系统的应用能力。 

  赛项还紧扣嵌入式最新技术和当前核心应用领域设计,具有比赛趣味性强,自助动手发挥程度高,对抗激烈,观赏性强的特点。通过比赛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嵌入式产品开发与应用能力,促进工信部提出的大力发展和推广嵌入式技术,推动学生从事嵌入式相关岗位的适岗性和从业能力的提升,也为嵌入式领域培养了大量技能型精英人才。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介绍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有关情况时表示,中国每年有近千万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其中中职就业率是在95%以上,高职90%以上。他们年平均收入大体3万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20万。

  鲁昕指出,统计数据表明,我们每年有近千万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其中中职就业率是在95%以上,高职是在90%以上,这些年为我们国家的一二三产业,尤其是二三产业提供了8000万的带技能的新生劳动力,这些人已经成为我们中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牧业的主要人才来源。职业教育对于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统计了一下,“十一五”以来我们每年培训2000多万农民工带着技能进城务工,累计有4000多万农村的新成长劳动力在接受职业教育之后进城务工,他们年平均收入大体3万元左右,我了解到还有更高的,最高的达到10-20万,所以对改善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原标题:教育部: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超90% 年薪最高20万)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及有关部委负责同志介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鲁昕介绍说,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2013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36万所,年招生1016.7万人,在校生2933.8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2万所,年招生698.3万人,在校生1960.2万人,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5.9%、44.5%。高等职业院校1321所,年招生318万,在校生973.6万,分别占高等教育的45.5%、39.5%。另外有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5593万人。“十一五”以来职业院校累计为国家输送了近8000万名毕业生,占新增就业人口60%,成为我国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以加工制造、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信息服务、汽车维修等行业为例,近年来一线新增从业人员中,职业院校毕业生占七成以上。总的来看,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持续向好,并保持较高水平。

  中职毕业生就业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加工制造类专业毕业生人数最多、就业最好,占20%,就业率达98%。二是在本地就业人数最多,占69.7%。三是在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最多,占57.7%。四是绝大多数在城镇就业,占95.8%,每年约有500万农村学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实现了到城镇就业。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都能带技能到城市就业。高职毕业生就业呈现两个特点:一是毕业生持续发展后劲足,以2010届毕业生为例,与就业半年后相比,就业三年后月收入翻了一番以上,58%的毕业生获得职位晋升,自主创业比例增长了2.7倍。据我了解,4S店的员工绝大部分都是高职毕业生、中职毕业生,有的年薪达10-20万。二是就业对口率逐年提升,64%的理工农医类毕业生所从事工作与其所学专业直接相关。上述数据表明,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发展实体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男护士也有“春天”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护理技能竞赛

图为男性护理员正在铺床训练。(记者 李柯摄)

  中国教育新闻网天津6月25日讯(记者 李柯)今天,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护理技能竞赛在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进行。共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69个学校的113名选手(其中男选手11名)齐聚医专、现场竞技。

  据了解本届护理技能大赛赛项较往届有项目的增减变化,保留了之前的心肺复苏技术、静脉注射技术,将之前的心电图技术取消,新加入头部外伤包扎技术、置胃管技术两项竞赛内容。

图为男性护理员再进行化学物品测量。(记者 李柯摄)

  比赛现场,11位男性选手尤为显眼,虽然是男性,但是他们的专注和技艺一点不差于女性选手。有关负责人表示,男性护理员具备自身的独特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专门针对男性护理员的课程,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医院的手术室、精神科、急救室都需要大量“体力和能力并重”的男性护理员。例如精神病人大多有兴奋躁动行为,时有自伤伤人和毁物行为发生,女性护理员有时较难对其实是“保护性约束”这时就需要“身强力壮”的男性护理员们“挺身而出”。一些涉及隐私部位的护理,如留置尿管,备皮等,60.1%的男患者在接受女护士护理时会出现尴尬情形,有78.3%的男患者希望有男护。从目前来看,男性护理员未来就业情况很好。只要相应技术过硬就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记者在赛场发现此次大赛的公平性、公开性得到了更好的保障。每个赛场增添了直播设备,赛场的比赛情况将在视频直播室同步直播,各参赛队老师可以在直播室现场观摹到赛场内的具体情况,更好的保障了大赛的公平性。

   央广网北京6月26日消息(记者刘玉蕾)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国新办上午10点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及有关部委负责同志介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

  本周一(6月23号)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这也是新世纪以来国务院第三次召开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并且印发了一个《决定》。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发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一个重视的信号。这一次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他明确了职教的战略地位、时代重任、发展方向、支持重点和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同时,李克强总理也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职业教育要服务产业升级,要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要深度的融合,要用改革的办法来发展职业教育。另外,多位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也都对职业教育发表了讲话并提出了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从“十一五”以来,职业院校累计为国家输送了近8千万名毕业生,约占到了总共新增就业人口的6成,这也成了我国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以加工制造、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信息服务、汽车维修等行业为例,近年来一线新增从业人员中,职业院校毕业生占七成以上。总的来看,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持续向好,并保持较高水平。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发展实体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这一次通过决定还有规划也提出了各项重点任务。鲁昕副部长介绍说,从目前来看首先就是要抓紧制订出台配套政策,按照已明确的方向、思路和原则,转化为具体措施,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重点抓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继续教育沟通,学生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引导和支持部分有意愿、有条件的本科高校转型等关系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就业创业创新等系统性制度建设。

  有媒体的记者提问,这一次的改革是不是意味着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职业教育将继续延伸到本科或者研究生的阶段?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回复说,这一次的会议的确是赋予了职教更加繁重的任务,目前已经在进行专门的研究,也就是说在不远的将来,可能在制定和讨论过程当中会出台一个有关职业教育和本科包括研究生阶段教育的更为完善的系统衔接的过程。另外,大家关注的就是有关推动600所本科学校转变成高技能型职业院校,因为一提到职教的时候人们难免觉得他是中专,是专科教育,是高职,这一次提出要在本科院校里转型一部分高技能的职业院校,葛道凯进一步说,这其实是我们高等学校今后一个分类发展的方向,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就会划定出来一部分学校让他们更加有针对性的培养一些技术技能型的人才。

    今天上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中职毕业生中,加工制造类专业毕业生人数最多,就业最好,占20%,就业率达98%。此外,将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打通职业教育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

    今天上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2013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36万所,年招生1016.7万人,在校生2933.8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2万所。

    总的来看,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持续向好,并保持较高水平。中职毕业生就业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加工制造类专业毕业生人数最多、就业最好,占20%,就业率达98%。

    “据我了解,4S店的员工绝大部分都是高职毕业生、中职毕业生,有的年薪达10万-20万。”鲁昕表示,中职就业对口率逐年提升,64%的理工农医类毕业生所从事工作与其所学专业直接相关。

    19省免除中职学生学费

    鲁昕还介绍,免除中职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19个省区市全部免除中职学费。20个省区市制定了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标准。

    此外,《职业教育法》的修订正在进行当中,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也在制定。

    教育部会同有关行业组建了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门类的59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专项政策,形成了教育与产业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组织机制。推进集团化办学,全国已建职教集团700多个,覆盖所在行业90%以上的学校。

    鲁昕介绍,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打通职业教育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搭建人人皆可成才的“立交桥”,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此前有媒体称,“1200所国家普通高等院校,将会有600多所也就是将近一半转向职业教育。”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称,现在已有132所试点转型申请,转型为应用技术高等学校。

    在今日上午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介绍,包括高考改革在内的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仍在制定中,但其中关于职业教育的招考改革文件,已于去年出台。

    上述改革文件明确了高职招生的六种途径,其中除普通高考外,还有单独招生、综合评价、对口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部分专业中高职贯通招生等途径。

  葛道凯介绍,去年,我国高职院校共招生318万人,其中144万人,都不是通过普通高考方式进入高职的,占比约43%。

  “下一步,改革措施要继续推进。”葛道凯透露,将逐步扩大专科层次职业学校面向中职毕业生,及本科职业学校面向专科职业学校和中职毕业生的招生比例,并逐步扩大面向在职人员的招生比例,“教育不是一锤子买卖,参加工作还想读书的话,高职院校仍可提供机会。”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在今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和学术型人才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

  此外,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王凤玲透露,在今年已启动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前期研究准备工作中,将不仅在国家层面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还会引导地方政府在制定当地发展规划时,把职业教育作为其中重要内容。

图为比赛现场。(刘继源 摄)

  中国教育新闻网天津6月25日讯(记者 刘继源)今天,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亚伟杯”文秘速录专业技能赛项在天津职业大学举行。此次赛项共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56支代表队、224名选手参加,近200名行业专家、裁判、领队、指导教师参与。

  赛项专家组组长张玲莉在介绍比赛相关情况时说,此次作为第二届文秘速录专业技能赛项,参赛队伍有所扩大,有更多的选手投入比赛。此外,把文秘综合技能——办公自动化技能引入赛项,并与速录技能结合起来成为此次赛项的最大特点。

  据悉,2014年文秘速录专业技能赛项内容共分五项,即文字校对与文本创建、实时记录与会议纪要整理、蒙目速录、模拟办公管理和办公自动化流程任务操作通过这些比赛项目将充分展示高职文秘、文秘速录等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操作技能,检验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及实际操作水平,引领高等职业院校高职文秘、文秘速录等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推进专业建设对接产业发展、人才培养过程深度校企合作,提升文秘、文秘速录等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与影响力。

 各国精英齐聚天津“大比武”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国际邀请赛开赛


图为坦桑尼亚代表队选手在比赛中。(刘继源 摄)

  中国教育新闻网天津6月25日讯(记者 刘继源)今天上午,16位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选手齐聚天津职业技术学院,参加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国际邀请赛”。据了解,本赛项共有8支队伍参赛,其中有来自德国、泰国、印度尼西亚、西班牙、新加坡和坦桑尼亚等7支外国队,以及1支中国队。 

  据天津职业技术学院航空航天与汽车学院副院长吴亚军介绍,本赛项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传统赛项,该赛项今年没有举办国赛,但还是坚持举办了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国际邀请赛。比赛共进行6小时,评分标准基于机器装调后的运行结果是否正确、装调过程以及选手的职业素养。 

  “这个赛项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强,参赛选手如果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大赛给出的任务,并且还能保证质量,这表明这支队伍具有很强的应用能力,到工作岗位时候,也能够很快适应工作,以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本次赛项总裁判长杜东说,举办这样的比赛,同时也是为了增进各国职业院校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这也有利于今后学校的教学改革,学生们也可从中获益。

  比赛间隙,记者采访到坦桑尼亚带队教师Robert Wesley,在他看来,能参加这样的高规格比赛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重要的机会,让他们开阔了视野,更提升了技能水平。“今年对大赛的规则还不是很熟悉,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的机会来中国,也欢迎大家到坦桑尼亚来做客。”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介绍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有关情况时表示,教育部要营造良好环境,促进社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以此来提高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在谈及有人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时鲁昕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但是在社会上也确实存在这种现象。教育部要做好四件事,第一加强组织协调在中央层面我们利用部际联席会议的载体,协调28条政策,32个要点,还有300多个政策点的落实,我们准备出台22个配套文件。

    第二是落实保障条件,保障条件的责任是政府,我们要发挥政府保基本、促公平的作用,完善经费稳定投入制度,推动地方政府依据1996年通过的职业教育法,履行法律责任,省级政府制定生均经费标准。同时也要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利用教育、财税、土地、金融等政策,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办好职业教育。

  第三是推行先行先试,教育部已经确定了天津、广西、黑龙江、沈阳、潍坊等十个试验区,还有全国各地承担的56个试点项目,我们将这些试验区和试点聚焦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上,提高对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贡献率。

  第四是要营造良好的环境。第一是大家关心的《职教法》修订。第二要制定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第三要有配套文件,同时要宣传典型案例,促进社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以此来提高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原标题:教育部:职业教育不低人一等 社会应崇尚一技之长)

    随着各地高考分数线陆续划定,填报志愿又成了考生当下的主要任务。从今年的情况看,考生大多仍奔着大学而去,愿意填报高职高专学校的少之又少。

    近日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没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厦就会失去坚实的基础。

    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职业教育却不够重视。每年高考过后,考生和家长盯住的多为各类一本、二本高校,高职高专则难以进入其选择范围,即使高考成绩低于一本、二本分数线,也往往不愿“放下身段”。

    其实,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职业教育都很成功。比如,德国的教育模式重在分流,进入高中,学生就开始选择自己的“职业”。工业技师已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成果,“德国制造”不仅属于各类研发设计人才,也属于高技能的工业技师。

    促进“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职业教育大有可为。无论是加大政府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还是走校企结合、突出应用的办学路子,目的都在于培养大批拥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让千千万万具备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

    要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必须让我们的职业教育兴旺发达。期待今年有更多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能重视职业教育,把成为“工业技师”作为自己的梦想和选择,而不要在“985”、“211”里迷失。

   新华网北京6月25日电(记者 任沁沁 王莹 李建华)美国《未来学家》杂志在2008年进行的未来十大预测中,有这样一项:就业市场与职场技能的快速发展要求每一名员工都重新接受职业教育。

  这种趋势正在今天的中国变成现实。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将目光聚焦到曾长期未获足够重视的职业教育上,进行一系列国家顶层设计,对以往教育体系产生颠覆性变革,而这亦是中国为建成一流强国进行的人才储备。

  中国政府于本月23日、24日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多部委联合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按照规划,2015年,中国应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关乎国家经济转型和竞争力提升,关乎亿万劳动力就业;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重大民生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

  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的教育界人士认为,全面升级职业教育,是中国对市场经济转轨、产业升级、城镇化转型、信息技术进步和国际化竞争环境变化作出的因应与革新,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观念和体制,是中国为适应未来世界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

  工业化的发展,让原来的中职、高职毕业生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中国经济面临转型,亟需可以把理论研究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端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

  “从唯学历、唯理论研究,到唯职业、唯实用、唯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培养要求;从中职到高职到应用本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将直接为国家未来发展储备所需人才。”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党委书记杨克认为。

  沈阳矿务局中学高三毕业生牛萌萌把第一志愿瞄准了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尽管她446分的高考分数,比本科三批录取线高出60多分。

  “以往家长往往认为,孩子上本科才有面子,其实学一门过硬的技术反而更好就业。”牛萌萌对当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势有所耳闻,她也很清楚自己未来的志向所在——汽车营销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

  教育部透露,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转型。打通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突破。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通,为职教生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打破了成长“天花板”。牛萌萌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如果想进一步发展,还可以报考本科、专业硕士”。

  这也意味着,技能型教育未来将与学术型教育并行发展,中国将形成高中低搭配的科技创新体系。

  此举的意义绝不仅是一种教育结构的战略调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科技的支撑,而青年是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国教育改革的背后,是对青少年创新思维开发、创新能力培养前所未有的重视。

  辽宁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章雪冬说,未来的学习不应只发生在传统的大学课堂上,而更反映在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有各种创造性成果上。

  而这正是一直以来中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方面。尽管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生产力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创新能力、研发能力、产业转化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直接影响了中国未来经济长远发展、转型升级的成败。

  在海外,职业教育并非考不上一流大学退而求其次的“备胎”。从美国雄心勃勃的“学徒计划”,到日本的高技术实践人才培养战略;从瑞士的“双轨模式”,到德国的“学校-企业双元制”职教培训体系,各国对职业教育的战略性重视和孜孜不倦的探索,也推动了其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2013年,欧盟各国在柏林召开首次青年就业会议,形成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共识。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以及俄罗斯、巴西等金砖国家,纷纷增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改革力度。

  如果说这些是促成中国职教改革的外部竞争压力,那么来自内部的就业结构矛盾等问题则是根本原因。为了实现13多亿人的现代化,中国提出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同步”的“并联式”发展道路。未来,更多农民带着知识技能转化为新市民、新型产业工人,都对职业教育提出很高要求。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要抓住深化改革的机遇,确保自己的全球竞争力,实现经济从中高速到中高端的成功转型,除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更应为自己注入血液和活水。

  人才,是血液和活水的细胞。获得相应技能的职校学生,在进入生产和服务部门后,将成为支撑实体经济持续发展和战略转型产业大军的主体力量。

  全国总工会预测,中国技工缺口至少在2200万到3300万之间。

  在中国深化改革的元年,中央政府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顶层设计着手,将职业教育改革提升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起点和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中国正在为职业教育构筑多重制度保障,必将提升职业教育质量,释放“人才红利”,激活发展动力。

  不过,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路还很长,不仅要从内部重视强化,也需要放眼海外,借鉴世界经验。

  美国职业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2年初步构建的职业教育体系,为了适应新兴和高科技行业的用人需求,至今仍在不断调试的过程中,包括斯坦福大学在内的一些世界顶级研究型高校,开始通过互联网开展高新技术的职业教育。

  各国社会对职业教育也报以支持态度。雇主们更看重的,是学生是否具有能让企业受益的技能,而非身上是否贴着名校标签。

  慕贝尔汽车部件(太仓)有限公司东亚区总经理安捷曾经在德国接受职业教育,他说,在德国,上职校只是一种选择,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等值的,两者可以互通,没有高下之分。

  而中国传统职业教育以职业学校为主,企业参与度不高,毕业生缺乏较高的职业素养,动手能力不高,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社会对职校学生的支持与信任都不足。

  今年毕业季,中国将有800多万学生从中职、高职、技师学院等职业院校毕业。根据规划,到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将达到22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数达到1390万人。

  即将走向一线岗位的毕业生冒志敏,在毕业留言上写道:“所学即所用,中国职业教育未来可期,相信我们不会和时代脱节。”(参与采写:夏鹏、秦华江)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及有关部委负责同志介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鲁昕表示,职业教育在改革中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一是基本完成顶层设计。 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标志着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

  二是深度构建产教融合机制。教育部会同有关行业组建了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门类的59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专项政策,形成了教育与产业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组织机制。推进集团化办学,全国已建职教集团700多个,覆盖所在行业90%以上的学校,完善了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和政府决策机制。

  三是整体推进职教体系建设。编制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统筹设计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目标,着力解决中职和高职脱节、重复、交叉的问题,推动中职和高职科学定位、有机衔接、协调发展。我们提出了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理念,开展了相关实践,通过系统研究国外经验,有计划地引导有条件、有意愿的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拓宽高职院校招生渠道,为学校招生和学生学习提供多样化选择。

    四是建立健全制度标准。职教法的修订正在进行当中,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也在制定,还有学徒制指导意见、集团化办学意见、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等正在制定。免除中职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19个省区市全部免除中职学费。20个省区市制定了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标准。

  五是全面提高培养质量。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保证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注重全面育人。修订中职和高职专业目录,颁布410个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和首批95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开发100个对接国际水平的专业标准,这些标准都是针对现代产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同时,每年发布职业院校年度质量报告。此外,还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推动,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六是改善办学条件。“十二五”以来中央财政每年投入150亿,地方也投入大量财力,实施示范校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中职基础能力建设,打造具有较高水平的示范学校、重点专业和“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教育办学面貌为之一新。

本站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