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分两股流,而是百舸争流,让每一个学校都是一股流,
从市场角度来讲是分层满足市场需求
教育部近日明确改革方向:国家普通高校中将有一半面临转型,这意味着600多所高校将转向职业教育。
“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你未来发展的模式。当然不管你选择的是什么模式,你都可以实现你的人生目标。”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说。他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
2014年伊始,国务院召开的第一次常务会议上,职业教育就成为被关注的焦点。李克强在会上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
会上确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五大任务措施,包括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等等。
新政策推动下,职业教育的春天是否来了?技能型高考模式是否会给高职院校撕掉“次等教育”标签的机会?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系统出来的学生也属于蓝领阶层,但学生能在学校学到硬本领,毕业后的收入不比白领阶层低,自然就有人愿意上职高,不会出现和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比例失调的情况。”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马陆亭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职业教育的前两次春天
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前50年,职业教育曾经有过两次发展高峰。一次是1965年,一次是1988年。
在1965年,全国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包括中专、技校、农业中学、半工半读学校,加起来达到6万多所,在校生499.5万,当年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生已经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53%。
“文革”十年,职业教育受到了很大破坏,技工学校、农业中学和半工半读学校绝大部分停办。1978年4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到教育事业的计划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要扩大农业中学、各类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比例。1980年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批转各地试行《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报告》,原有的技工学校得到恢复和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上海一下子开了很多宾馆,需要招收大量服务员,但招收的服务员没有专业技能,宾馆又拿不到分配的名额和指标,于是就自己办起职业高中,这些人不在计划内。后来这种类型的职业高中迅速发展,到1985年数量就很庞大了,中职和高职也是在1985年之后发展起来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介绍,“那个时候,是新中国历史上职教的第二个春天。”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文件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力争在五年左右,使大多数地区的各类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数相当于普通高中的招生数,扭转目前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储朝晖说,“就是上述硬性指标要求,使得后来的两类高中报考的发展状况形成相互交替的曲线发展,很多学生并不想上职业学校,但政策要求各个地方要保证职业教育的百分比,这里面有不少问题。到1999年高校扩招,职业教育就开始整体滑落。大家都想上大学,即便降低职业类学校的分数,效果也不好。”
让学校自己在市场上找活路
虽然1996年《职业教育法》颁布后,我国职业教育宣布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投资体制,但实际操作中,政府依然是主导力量。
2002、2004、2005三年,由国务院或经国务院批准连续召开了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两个职业教育专门决定。200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除战略重视外,在财政上的支持力度并不为业内人士认可。
我国教育投资分财政性和非财政性两大部分,财政性教育投资包括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经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多少可以直接反映政府对某类教育事业的支持程度,而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又是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通过对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分析,可以了解我国职业教育财政投资状况。
2000~2004年,我国预算内教育经费总额由2085.68亿元逐年上升至4027.8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7.88%,但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在2000年是172.79亿元,2004年为247.8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9.44%。
另一个导致经济问题的因素是职校扩招。中等职业学校2000年招生408.3万人,至2005年招生已扩大到656万人,在校生突破1600万人,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均创历史新高;高等职业学校2004年的在校生已达到595万人,占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44.7%。当时,相对缓慢增长的财政性经费不能满足规模职业教育扩张的要求。
此外,教师的质量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但职业学校不仅要有好的教师,还要有好的设备,学校经常性开支特别注重教学设施、实训基地的投入,在造成一定浪费资源的同时,由于教师方面投入的问题更导致办学质量较普通高校相差甚远。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政府对职业学校的重视方式有些不对。一直把这个孩子抱在怀里,不让他在地上自己摸爬滚打,慢慢使他失去了独立行走的能力。”储朝晖说。
时至今日,政府对职业教育包得过多、管得过死的现象依然存在。就高等职业学校而言,部分学校由行业管理,部分学校由中央、省、中心城市政府管理;而中等职业学校里,职业高中因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来,仍由教育局管理,技工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由行业或企业管理。在这种“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下,导致职校管理出现了诸多越位、缺位的问题。
“要想借当下的时机把职业教育做好,政府就要放权,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建立基本规则,让学校自主发挥,自己在市场上找活路,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大方向。”储朝晖说。
复制德国“双元制”模式是否可行
鲁昕在3月22日的讲话中,针对灵活办学体制的具体流程是这样表述的:“首先要对这类学校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产权结构和分配机制都发生变化。学校院系主任可以做教师,可以做教授,也可以到企业做人力资源部的部长,校长可以做校长,同时也可以到企业做CEO。这个体系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通过。”
鲁昕同时透露,教育部将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共1200所左右,鲁昕表示,这就意味着有50%的学校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
“我们最近已经成立了联盟,已有150多所地方院校报名参加教育部的转型改革。”鲁昕说。
马陆亭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我们现在说的发展应用技术类大学,实际上就是参照国外应用科学大学的模式。”
职教发展中举世闻名的就是德国“双元制”。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陈洪捷介绍,上世纪80年代,德国人曾向中国推销过“双元制”教育,我国当时也很欢迎,但那时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够,对技术工人需求有限,最后职业教育没有像设想的那样普及开来。如今,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使得借鉴“双元制”的呼声再次响起。
“‘双元制’教育最典型的形式是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学生一周有2~3天在学校上文化理论课,其余时间到企业接受训练,文化理论课的内容与企业训练挂钩,针对性很强。也有跨企业的培训中心,学生在那里可以接受系统全面的实际训练。在德国,联邦政府法律规定企业的员工数如果达到一定规模,就必须承担职业教育的责任,必须拿出一定资源,提供车间和师傅,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培训岗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是在为自己培养人才,而是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义务。我们应该完善职业教育法,也要以法律形式让企业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参与进来。”陈洪捷说。
陈洪捷建议,“中小企业是德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双元制’教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目前的情况也是中小企业很多,但它们一般没有足够的能力培训人才。我们可以首先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双元制’,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等途径,鼓励更多企业参与进来,慢慢发动中小企业参与。我认为这是可行的。”
而马陆亭认为在中国复制德国的“双元制”会遇到困难。“在德国,有上千年历史的行会组织权力很大,而他们的工业化行业体系也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所以德国行业有能力保障‘双元制’的实施,但来中国会水土不服,我们行业的力量没那么大,起不了关键作用。”
建立畅通的“立交桥”
马陆亭建议学习德国高等专业学院和瑞士的应用科学大学体系。在这种体系中,职业教育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到博士都是衔接的。
在德国教育的学制图中,1~4年级为小学教育。中等教育形式多样,各州不完全一样。大多数情况是,经过两年定向阶段(独立于或在各类中学之中),学生要分流到三类中学:普通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普通中学(5~9年级)的毕业生通过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成为技术工人;实科中学(5~10年级)毕业生通过高级专科学校等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训,成为中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文理中学(第一阶段5~10年级,第二阶段11~13年级)毕业生具备进入高等学校的当然资格。各类学校之间的“立交桥”也是相通的。
德国的高等专业学院是职业应用性高等学校,注重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高等专业学院与企业界有更紧密的关系,其教授除学术资格外一般还需要至少5年的非学校实际工作经验。
“老师就是企业做技术工作的职工,这种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实践结合得更紧密。德国为什么能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成为欧洲经济的领头羊?因为德国很讲究实体经济,它的实体经济与庞大的教育队伍分不开。从中职、高职到大学,合力支撑着整个德国的制造业体系。”马陆亭说。
瑞士的职业教育有更浓厚的传统特点。据马陆亭介绍,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实行分流,其中70%左右的学生选择上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教育一直保持着“双元制”的基本模式,且在企业师傅带徒弟的环节占据2/3以上的时间,有力保证了教育的实用和有效性。
“如果职校生有更高的追求怎么办?瑞士的做法是,在职业教育基本联邦证书之上,再增设高级联邦证书,并架构与应用科学大学之间的通道。”马陆亭说。
学生过早分流在我国一直存在争议,那是因为我国的教育体系一直以高考这座“独木桥”为成功路径的主要评价标准,而德、瑞等国家早就建设了“立交桥”,让早期选择“错了”的人能有重新选择的机会和出口。
在台湾地区,高等教育中回流教育的比例很高,高等学校一般都接受大量回流教育的学生。回流教育学生一般是早期的高职、专科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回来读专科和大学,有些还在大学研究所读研究生。如国立台南师范学院,正规生3000多人,进修生2000多人,学校40%的经费来自自筹。当然,名牌普通大学比例没有这么高。
担心分类可能会进一步降低职业教育地位
对于高招分类的新政策,也有一些高职院校表示担心:如此“泾渭分明”的“分割”,可能会进一步弱化职业教育的地位。广东职业工程技术学院院长劳汉生说,此次改革的核心词是分类招考、注册入学,让人感觉有点歧视高职的思想。高职首先是高等性,其次才是职业性,分开两者从长远发展看或将有损高职的地位。
“将高校分成两股流:职业技能型和普通高等院校,从原理上看,是符合职业和市场需求多样化原理的,但是从过去历年情况来看,这种分法的可操作性还存在一些问题。实际上,应该把招生的自主权还给学校,每一个学校都是一股流,这个学校在社会当中的定位是什么样的,自主会形成影响力。现在将它强制定位,即使在一个学校,不同专业有的是职业类,有的是学术类,甚至一个专业不同方向也可能属于两种类型,怎么切?硬分会导致学校出现混乱。”储朝晖说,“两年前就讲过分类高考的提法,但各个高校的反应就是怕被分到职业教育那一块,学生家长也不愿意分。所以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要分两股流,而是百舸争流,让每一个学校都是一股流,从市场角度来讲是分层满足市场需求。”
教育学者熊丙奇也撰文表示,应该实行学校自主招生,他认为分类高考未必就能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甚至可能进一步降低职业教育的地位。
储朝晖认为,职业教育院校应该向自主招生的趋势发展,这个自主招生不同于2009年广东等地试点的自主招生,而是彻底的完全的自主招生,目的是实现学校和学生双向自主选择。
“从专业角度来说,我们一直实行的总分制不太科学。台湾的办法是,学生把自己的材料都报到网上,自己填志愿学校,一般是可以选50个学校,每个学校可以选5~6个专业,不分批次,这样学校之间才平等,学校收到这些材料后从中挑学生,预分派,就是预录取,在网上公布后,学生知道自己被多少个学校预录取了,这时候学生在这些学校中再选择并确认,确认后就等于跟学校签了协议,没确认的自然就空出来了,别人就可以选,这就是双向自主招生。”储朝晖介绍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出席并致辞。王晓初指出,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发展和青年技能开发工作,坚持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创新中国特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使数以千万计的青年走上技能成才之路,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放飞青春、铸就辉煌。王晓初希望大家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加强交流,互相学习,使这届夏令营成为青年人切磋技艺、交流学习的平台,成为青年朋友展示和了解不同文化传统的窗口。
据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外交部、财政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开营式。
劳模进职校 授业更传道
“您在工作岗位上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困难的?”
“我们怎么才能成为像您一样的高手?”
5月23日上午,在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礼堂里,学生们争相向3位全国劳模发问。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职业院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举办的“劳模进职校”首场报告会在这里举行。
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李素丽服务热线”负责人李素丽、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二分公司电客司机张晓雨、北京祥龙博瑞汽车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魏俊强以亲身经历,向来自北京职业院校的300余名师生深情讲述自己的人生感悟与从业心得,并现场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
前不久,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劳模进职校”活动的通知》,邀请部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走进职业院校,聘请其担任校外德育辅导员,通过作先进事迹报告、座谈交流等形式,发挥劳动模范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拓展职业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
报告会上,李素丽传递给学生的是对岗位、对他人的无私热情和对学习的不懈追求,张晓雨则以自己保持安全行车80多万公里的点点滴滴,说明责任的重要。而刻苦钻研技术的魏俊强以亲身经历告诉学生:“开始,我的工作岗位和我个人的目标并不一致,但是我调整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我想,不管什么岗位,只要认真去做了,把一个目标做到头,一定能创造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劳模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今后也要像他们一样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王博聪说。
———全国政协“深化产教融合,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特邀常委视察团视察综述
十里东湖水蔚蓝,珞珈红日远山含。五月的荆楚大地,花红柳绿,生机盎然。
5月13日至17日,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为团长的全国政协“深化产教融合,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特邀常委视察团在湖北进行了视察。5天时间里,视察团深入武汉、黄冈两地的多所职业院校实地视察,与校企负责人和师生座谈交流,并听取国家有关部门和湖北省的情况介绍,边看边听,边问边议,了解了真实情况,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对湖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有了深切的感受,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入的思考。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使职业教育能够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发展,努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战略部署。最近国务院将专门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2020年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全国政协长期以来也对职业教育发展给予关注,今年6月将召开一次专题协商会,围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建言献策,本次视察就是为这个会议作准备的一次重要履职活动。
湖北是人力资源大省,科学教育资源丰富,职业教育特色鲜明,特别是近年湖北着眼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探索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有益做法,5天行程下来,视察团成员感到“有很好的收获,达到了预期目的。”
困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很多,这次视察所选择的产教融合这个点是关键所在,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命脉之门。在打通这个“命脉”的过程中,湖北有什么好的经验?委员们有哪些思考?视察团给出了答案。
湖北经验:组集团建品牌强实训育名师
“以船为伴、与船同行、兴船强校”,一走进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醒目的大标语就映入眼帘。作为新中国创建的首批国防军工院校,经过60多年的发展,该院已经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湖北省2012年组建的“湖北省焊接职教集团”的核心单位,也是“湖北省船舶职教品牌”的建设单位。
视察团了解到,湖北省2012年出台《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按照“资源共享、平等合作、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原则,以专业为纽带,由重点高职院校牵头,其他高职、中职学校、企业、行业组织参加组建职教集团,截至2013年底,湖北全省已经组建各类职教集团31个,由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湖北省焊接职教集团就是其中之一。视察团认为,这种模式使校企合作由传统的“点对点”服务向“面对面”服务转型,有利于形成职业教育服务行业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记者在随团采访中了解到,类似于武汉船舶技术学院所立项建设的“湖北船舶制造”职教品牌,在湖北还有6个,比如装备制造、建筑工程等。据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介绍,近年来,湖北围绕当地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以省级职业教育集团为载体,通过部门、企业联动,整合重点职业院校、重点行业企业资源,努力建成十个左右在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职业教育品牌。目前已立项建设6个。
12个“校中厂”式实习实训基地、16个“厂中校”式实习实训基地、65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是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亮眼的成绩单;企业每年接受200名左右的专任教师挂职、常年聘请650名左右企业能手作为兼职教师、聘请26名行业企业专家为“楚天技能名师”,这是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光荣榜。类似于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和楚天技能名师两项工作做得不错的湖北高职院校还有很多。“截至2013年,我们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共建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78个,省级114个,校内实训基地3192个,校外7177个”,这些数字,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张金元如数家珍:从2007年开始,我们在全省职校设立楚天技能名师岗位,每个岗位每年补助2万元。鼓励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相关行业企业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公开招聘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促进职业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截至2013年,我们已从企业招聘楚天技能名师1050名。视察团认为,湖北省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做法,体现了地方特色,促进了合作双方的紧密结合,互利共赢。
视察团的建议:着眼长远突出改革注重质量
“设备易得,技工难求。”这是企业的反映;“校企合作,学校热、企业冷是一直存在的问题”,这是学校的心声。看似矛盾的观点却道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最薄弱的环节,双方的契合点到底在哪里?推进这项工作,应该做些什么?视察团给出的意见是:推进产业融合和校企合作,要着眼全局和长远,把握我国经济特别是产业升级的大势;要突出改革和创新,增强各方面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要注重质量和效益,切实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视察团认为,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把握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对深化产教融合的新要求,既要立足和服务当前所需,也要注意把握经济和科技产业发展趋势,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纳入科教兴国战略统筹谋划部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抢占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也要坚持这个原则。视察团建议探索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办学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投入、实训基地、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叠加和溢出效应。要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要探索以董事会、理事会等形式共建共管高职院校,加强对校企合作的监督和引导。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校企合作双方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
职业教育具有大众化、民生性等属性,视察团认为,越是这样越需要在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中更加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为此建议,高职院校要注重思想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今后主要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特点,重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要加快特色学科建设,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的定位,找准人才培养、社会需求的特定领域,形成各自学科专业的特色优势,发挥职业教育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努力提升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机制,用先进科技手段提升教学规范化水平和职教工作效率。
笔者立即在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深受这两个“迷惘”困扰的高职大学生,大约占二到三成。看似比例不算太大,但是如果仅仅按照每校万人规模计算,一所高职大约就会有两三千人处于“迷惘混沌”的灰度空间。身负这两个“迷惘”会导致学生学习不好,精神不佳,颓废低迷,甚至可能还会引发别的不良行为来。
“迷惘”二字,事出多因。从学生自身看,这部分学生自控力不甚强,人生态度不够积极,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清,学习不努力,学习效果不好,于是便对学业和未来产生迷惘之感。从老师角度看,这是一个主要原因。据一个学生反映,某位老师上课时公然对同学们说:其实,大学里学这个、那个都没用,将来混社会都得靠关系,都得“拼爹”“拼妈”,等等。虽然这个“奇葩”老师仅是个案,但“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有那么一两个这样的老师,就会让学校全体老师斯文扫地,使得其他老师苦心经营的正面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顷刻坍塌,化为乌有。
除此以外,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也难逃干系。不可否认的现象是,学校大规模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教师数量严重短缺倒逼着现在的高职学校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严格执行助教制度,年轻老师特别是新入职老师,刚一进校只能跟着老教师做助教,经年之后才能独立授课。现在,老师一进校门还没有搞清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怎么回事,每学期200多个课时、至少4门课程的任务就像泰山压顶一样“扑面而来”,落在肩上。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已经让老师累得喘不过气来。再加上一些小专业深受高职课程设置市场需求导向性和灵活性影响,对很多教师来说,很多课程可能在大学、研究生阶段都没有接触过,他们就要花更多的精力去钻研。这本身已经很为难他们了,让他们再花很多时间去引导学生进行育人恐怕就是很不现实了。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巨大。当下社会中,诸多不良现象已经让不少学生迷失方向、目标和信心,如果我们老师只教书、不育人,不去引导学生,给他们正能量,那么老师就成了教书匠,而不成其为“师”。更有甚者,如果老师信口开河,满嘴“跑火车”,尽说一些消极悲观不负责任的谬论,那真是会误人子弟。这是学校教风的最大问题,是教师功能缺失的最大悲哀。
教育理论指出,教育效果受制于学生、教师和育人环境三要素。作为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要办成面向人人的教育,必须三要素齐动,为学生解惑指点迷津。比如,对于第一个“迷惘”,职教老师就要从课堂、实训室里“跳”出来,站在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和行业企业产业发展前沿,使得同学们了解为何学、怎么学。对于第二个“迷惘”,老师则要站在学生职业发展、幸福人生的高度,施与正能量,切实帮助学生作好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辅导,让学生明晰目标追求何在、该如何努力,从而切实帮助高职学生走出 “迷惘”的灰度空间,走向明媚的晴空。
不同学校培养的同专业学生质量不一样,相互评价体系也不一,一直是各中职教育者头疼的问题。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郭正良和长沙财经学校校长肖建军均表示,教育部出台专业教学标准将有效解决这些困扰。
我市35所中职校具招生资格
开设“三高”专业就业率高
今年我省具有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资格的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共272所,其中我市有35所。今年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计划招生2.5万人,非全日制学历教育计划招生1万人。
不少中职学校的毕业生还没实习就被用人单位提前“抢”签,绝大部分职校的就业率都在95%以上,其中部分职校更是高达100%。近年来,我市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面向市场,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各地根据产业集群、特别是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开设一批与泉州产业集群相关的专业,全市形成了以建筑、陶瓷、茶艺、服装、制鞋、财会、电子、商务、美术、汽车、计算机等为主要门类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
许多学校开设了“三高”专业,即社会需求高、就业率高、工薪待遇高的专业,并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引企入校、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如南安职业中专学校开设会计、机械、电子技术应用、美术设计与应用、电子商务等专业,并以创建国家示范校为契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密切开展校企合作,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泉州高级技工学校开设汽车电器维修、汽车钣金与涂装、数控、模具等专业,与200多家大中型企业、大集团公司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毕业生供不应求……
中职生免费就学轻松就读
升学“立交桥”不断拓宽
中职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是全国性的。教育部统计公告显示,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毕业生总数为607.46万人,就业学生588.07万人,就业率为96.81%。
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如下:到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的占就业总数的71.45%;从事个体经营的占13.98%;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占14.57%。中高职衔接工作不断加强,升学“立交桥”不断拓宽,已经初步形成中职学生“求职有道,升学有门”的良好局面。
今年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继续全面实行免费就学,读中职无需交学费。而且进一步打通升学的渠道,推进招工招生一体化改革,实现招工与招生互通、上课与上岗融合、毕业与就业衔接,让中职学生在拥有一技之长的同时,还能圆大学梦。
今年我省举行首次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明年将进一步完善高职招考制度,其中面向中职学生的招生考试将压缩文化课考试分值,增加专业技能考试分值。另外,泉州医高专、泉州幼高专、黎明职业大学等多所学校设有五年专,学生可以直接读到大专毕业;惠安开成职校与福建工程学院等高校联办设立大专教学点,与华侨大学联办设立本科教学点;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与泉州幼儿高等专科学院、泉州轻工学院、泉州理工学院联办“3+2”五年大专;泉中职业学校与闽南师范大学、泉州师范学院开展大中专、本科连读,与泉州经贸学院联办“3+2”五年大专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如果想边工作边学习,也没问题。凡是初中及以上学历的应、往届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都可参加非全日制中职教育;中职毕业后,可以参加函授学习,继续深造。
据了解,该论坛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机构直接指导,由中国汽车文化促进会、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主题是“对接•合作•共赢”,旨在推动教育部门与行业组织进行有效对接,搭建汽车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大力培养汽车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参会人员有全国各类汽车企业领导和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全国汽车及相关专业中、高职院校领导及教师。吉利集团作为国内汽车行业职业教育的领航者应邀参加了本次盛会。吉利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何振伟作为特邀嘉宾,在会上作了主题为《职教育才、实践炼才,科学的职教人才战略引领吉利创新发展》的演讲,他重点介绍了吉利集团在职教集团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探索和阶段性成果,得到与会代表的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个人、社会、国家三者的统一,是青少年学生通往梦想的阳光大道,是青少年学生实现自我的动力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五四讲话中,号召广大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最根本的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践行核心价值观,让成长的道路充满阳光
中华民族历来将立德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左传》载:“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三不朽”,首在立德,这是千百年来中华儿女最高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中国人树立了崇高的价值标杆,广大青少年学生要从小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夯实道德根基,让自己的人生处处闪耀着道德的光辉。
立德,首要是为天下立志。“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刻苦学习的同时,更要明白为何而学;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在尽情绽放的同时,更要经历风雨考验;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在放飞梦想的同时,更要顺应时代的风向。要志存高远,立长志,而不可常立志;要切合实际,树路标,而不可放气球;要矢志不渝,扎深根,而不可随波流。青少年风华正茂,要学习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之豪迈,学习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壮志,自觉为国家“富强、民主”而自强不息,自觉为人民“文明、和谐”而不懈奋斗。
立德,核心是为百姓立命。古今中外,天下最大的道义是民生。得民心者得天下,惠民生者安天下。广大青少年学生,要有为百姓请命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人民的幸福安康鞠躬尽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让华夏儿女人人“自由、平等”,让中国社会处处“公正、法治”,为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追逐梦想做贡献。
立德,关键是为个人立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生于天地间,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诚信没有重量,却可以让人生轻如鸿毛,可以让人生重于泰山;诚信没有价格,却可以让言语不值一文,可以让言语一诺千金;诚信没有高度,却可以让形象小如微尘,可以让形象直立千仞。广大青少年学生,要从小树立诚信意识,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做一个“诚信、友善”的好学生,将来做一个“爱国、敬业”的好公民。
践行核心价值观,使成长的道路红旗飘扬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青少年。在青少年成长的道路上,要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让道德的养成如影随形,让核心价值观的理念生根发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要养成一个好习惯,系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少年儿童天真烂漫,每个孩子都是小天使,每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才。在幼儿、小学阶段,要在细节上下功夫,着力引导孩子们养成一个好习惯,让每个孩子成为传播文明最美的音符。要由节约入手,教育孩子们在生活中节粮、节水、节电、节钱,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要从守秩序着眼,教育孩子们在生活中遵守秩序,人多时自觉排队等候,不插队、不喧哗,尊重他人,方便自己。要从遵守红绿灯入手,教育孩子们遵守交通规则,做一个“马路文明”小天使。要从文明礼貌着眼,教育孩子们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诚实勇敢,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要深入开展红领巾寻访红色足迹、红领巾怀念、红领巾小小讲解员、红领巾“英雄中队、小队”创建等活动,形成红色文化育新人的浓厚氛围。通过持续而有针对性地正面灌输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深埋在少年儿童心中。
要培育一颗好心灵,走好人生的关键路口。中学生正值青春无限,成长的烦恼纷至沓来,对未来的憧憬五彩斑斓,渴望获得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在中学阶段,要在引导上下功夫,着力关心青春少年的身心健康。要以平和的态度对待叛逆期的中学生,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根据青春期孩子的身心特点,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己、学会尊重他人、慎重结朋交友,防止感染社会不良习气。要着力推广“一起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分享”的工作方法,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心贴心的互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生内心。要深入开展“寻找最美”系列活动,通过找寻身边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以榜样育人,点燃学生奋斗的热情。要发挥各行各业优秀青年骨干的示范带动作用,用生动的故事、朴素的话语、真诚的态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要举办青年联谊活动,分享青年学生自己的励志故事和人生感悟。通过心灵的沟通、榜样的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一言一行。
要树立一个好标杆,把好人生的前进方向。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黄金的年龄,风华正茂的他们激情飞扬,意气风发的他们活力四射,满腔的热情需要科学的教育和疏导。在大学阶段,要将培养社会责任感作为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任务。高度重视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严把入口关,坚持严格标准、严格培养、严格程序,着力把各方面先进分子和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积极组织志愿服务队,深入开展学雷锋、保护母亲河、植树造林、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坚持三好学生、党员示范岗、优秀共产党员等评选,强化学生党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发挥学生社团作用,活跃校园生活,丰富校园文化,充实学生党组织的活动内容。通过严格的选拔和素质的提升,将学生党员培育成校园里最活跃、最优秀、最耀眼的明星,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和实践者。
践行核心价值观,在成长的道路上放飞梦想
青春需要梦想,需要方向。青春之路行千里,每一步都应为了梦想而努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个人、社会、国家三者的统一,是青少年学生通往梦想的阳光大道,是青少年学生实现自我的动力之源。
发奋读书,掌握真才实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无论任何时候,青少年学生都要将学习摆在第一位。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要学习中国和世界历史,了解国家的过去和现在。要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掌握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要学习文学和艺术,懂得人类文明的高雅魅力。要学习政治和经济,正确看待社会发展演变。要学习天文和地理,科学认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通过刻苦学习、勤奋努力,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好知识准备。
投身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少年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将之作为丰富阅历、磨砺意志、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要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力所能及地为他人、为社会做实事、做好事。要主动参与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加各类重大社会活动。要自觉投身服务基层行动,切实为家乡建设增砖添瓦。要主动参与社会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国情民情。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框架学习与能力结构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全面的综合素质,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好能力准备。
深入基层,努力服务社会。基层是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群众是提升才干的最好老师。有理想、有追求是青年人积极向上的表现,同时还要认识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才是青年人成长成才的基础和支撑。青年学生要善于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与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努力在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基层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青年学生要把深入基层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自觉到基层一线去发挥才干,到艰苦环境去经受锻炼,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作者系甘肃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济源市职业教育牢固树立“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就是抓发展、抓职教就是抓民生”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三改一抓一构建”的发展思路,坚持多元化投入、多元化体制、多元化管理,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行动计划,初步形成了以应用本科为引领、以高职院校为骨干、以中职教育为主体、以职教园区为平台、公办与民办良性互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
一、改变单一投资模式,提升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水平
教育投入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投资。近年来济源市坚持财政性教育投入与民间资本投入相结合,加大教育投入的统筹力度,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济源市认真落实国家、省有关要求,先后出台了《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确保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攻坚计划项目建设,城市教育费附加和职业院校收入的学费用于职业教育攻坚的比例均高于30%。自2009年以来,济源市累计投入资金9.85亿元用于全民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发展,重点实施了职教园区、市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市职教中心综合实训楼、市机械技工学校车工实训基地和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等项目,新增校舍46万平方米、图书96万册、仪器设备3580万元。从2010年起,济源市率先在全省实行了中职免学费政策,连续三年市财政累计投资1800余万元。2011年至2013年,济源市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发展达8900余万元,分别占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5%、35%和36%。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在发挥财政投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通过项目引导、政策支持等形式,先后吸引民间资本4.8亿余元,用于职业教育发展。济源市政府与黄河科技学院共同投资3.5亿元,建设了济源本科项目—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该项目已于2013年9月建成投用,并顺利招生。民办济源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从起初的35万元办校资产,已发展成为拥有资产1.3亿元、在校生近4000人的中职学校。教育投入的多元化探索,改变了职业教育投入模式的单一模式,增强了职业教育发展后劲,充分激发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活力,比如,我市规划建设了高标准的职教园区,该项目一期概算投资6.35亿元,总占地721亩,规划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全市7所中职学校整合为2所后均已入驻,职业技术学院部分系部学生已入驻,园区在校生8000余人。职教资源的整合,彻底解决了原来规模小、占地多、布局分散、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实现了职业教育的集约化发展,使济源职业教育走上了健康协调发展的轨道。
二、深化校企合作,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
校企合作是推进职业院校与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内在需要,是改变封闭办学模式,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出台了《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见》,围绕电子信息、机械装备、新能源、化工等特色产业,把深化校企合作作为改变封闭办学模式的着力点来抓,以改变促改革,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组建职教集团。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组建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集团,第一届理事会共有理事单位39个,其中,政府职能部门5个、职业院校6家、行业企业28家,搭建了院校合作、校企合作、就业信息、职教研究、技术培训、交流合作六大平台,职业院校以“专业与产业、院校与企业、教学过程与生产工程、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四对接,深化校企合作,职能部门为企业提供公共资源的高效服务,与企业合作组建产学研联合体,形成了职业院校、职能部门、合作企业三级联动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使济源职业教育的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强化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构建了“三共五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按照“共建、共享、共赢”原则,引进企业先进生产性设备,共同建设功能系列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设备生产化、管理企业化的生产性实习基地。同时,采取“订单班”,“校中厂”“厂中校”等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发展。济源职业院校先后与近300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联姻搭桥深化合作。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把握富士康科技集团投资意向,成功助推了富士康产业项目落户济源。该项目总投资超过60亿元,吸纳就业2.8万人,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2014年,该院积极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理委员会联系协商,在员工培训、科研服务、人才共育等方面初步达成了港校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提升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优化合作环境。建立校企合作协调领导小组和联系会议制度,充分发挥部门的组织优势、资源调控优势、公共管理优势,统筹职业教育和企业两种资源,确定培养方向和目标,指导、协调校企合作的有序发展。形成了“一集团、一会、一委”的发展机制。“一集团”是指济源市职业教育发展集团,“一会”是指济源市校企合作促进会,“一委”是指济源市行业指导委员会。济源市行业指导委员会正在组建之中,该委组建运行后,将与职教集团、校促会形成我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鼎足之势,为中高职衔接提供坚强的机制保证。制定税费优惠政策,校企合作除在产学研、实习实训等方面可享受税费优惠政策之外,还可享受我市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
三、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载体。济源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战略性地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机制。建立专业联盟,由牵头学校联合成员单位向职教集团提报建设方案等相关资料,充分论证后重点建设济源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汽车维修、数控技术、电子电器、建筑、护理、旅游和会计电算化等专业。建立适应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招生制度,按照“1:1”普职招生比例,将符合设置标准的包含技工学校在内的各类中等教育学校纳入统一招生平台,逐步推行平行录取。积极探索学分制、分段学习等更加灵活的学习制度,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用人机制,“请进来,走出去”,职业院校干部、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到职业院校兼职;评选“济源市技能名师”,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创业体系。积极构建多元化、开放式、多层面的就业指导模式,探索出以“创业教育、技能训练、项目孵化”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教育体系。近年来济源市中职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2013年6月,在2012—2013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座谈会上,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以毕业生综合满意度排名第三,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排名第一的成绩,荣获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高校工作“50强”称号。探索中高职衔接。为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济源市积极探索中、高职有效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体系。本科层次重点办好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专科层次重点办好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中职层次重点办好中职园区,三位一体、协同发展。2012年,启动实施了“3+2”中高职衔接工作,已累计招录290名学生。为进一步推进中高职衔接,正在研究制定《中高职“3+4”衔接实施方案》,确定后,将向省政府上报审批。
近年来,省委书记郭庚茂、省长谢伏瞻、副省长徐济超等领导先后视察和指导济源职业教育。去年10月,全省职业教育工作推进会在我市举行,济源职业教育发展受到全省同行关注。先后获得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先进省辖市、中职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工作先进省辖市等荣誉称号。
今后,济源市将按照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技能为本、工学结合,就业为本、畅通出口,创新为本、大胆探索”的工作思路,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理清思路,合力推进,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上周,苏州市区召开初职衔接工作座谈会,从升学政策上的试水初职衔接,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面引入,创设多样化的成长通道和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适切的发展途径,“自主”都是个关键词。一切都任重道远,但细微处的教育破冰仍值得关注。
初中学校:全程融入职业启蒙教育学困生能否自信满满入读职业学校
觅渡中学校长郝云亮一直在关注初中校和职业教育的对接。这份关注基于学校生源情况的分析,也为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提供了一种思路。
觅渡中学是市教育局直属、定点吸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初中校。“九成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这其中又有六成是民工子弟小学毕业的,入学测试的合格率还不到30%。”郝云亮介绍说,学校七成学生的父母只有小学学历,平时忙于生计,根本谈不上家庭教育。“日积月累,他们学习效能很低,学习压力大,自卑感强烈。”
郝云亮和他的团队希望有所改变,虽然升学结果都是职业学校,那能不能让学生自信满满地跨进去?“我们不仅要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更要关注更多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的行为习惯、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同样重要,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现在,更要关注学生生涯规划和终身发展。”
两年前,觅渡中学就开始尝试在学生中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学校与多所职业校进行了合作,请来了职校的老师介绍职业教育,开设汽车等实用知识讲座,老师带着学生参观职校的实训工厂,编印普教、职教对接校本教材等。“比如有的孩子,对汽车特别感兴趣了,他接下来的学习状态就是非常主动的,效果当然完全不一样。”
这学期开学,在学生、家长自愿的前提下,学校对初三学生进行分流教学,把一部分成绩没有提升空间、已决定通过注册入学上中专的学生提前“解放”出来,组织他们走出中考复习课堂,到职校,进企业,了解职业教育,提前为下一阶段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做充分的心理准备,提升他们对职业学校的信心和兴趣。“这些孩子身上有许多好的东西,朴实,爱劳动,善解人意,有的动手能力很强,能吃苦。要让他们看到自己身上这些优势和价值。”
郝云亮拿出了这三年学生毕业去向的分析,虽然近两年学校仍有九成毕业生录取职业类学校,但令人欣喜的变化是,入读五年制大专的比率显著提升。(见附图)“这可以证明当学生有了主动、明确的方向后,学习的劲头和效率都显著提升了。”
职业学校:就业不是我们唯一的优势
成才立交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和觅渡中学合作最紧密的一所职业校。杨校长在接受采访时特别希望澄清一个大众观念上的误读:初中毕业的分流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普通高中”——大学之路,“职业学校”——就业之路。“其实,读了大学就不就业了吗?而我们职业学校除了就业,其实还有许多个人发展的途径,这些都被忽略了,在选择判断上就容易盲从。”
杨建良介绍,单是“升学”这个途径,除了对口单招、专转本、专升本等传统途径外,系统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开放立交,内外衔接的“人才成长立交桥”也正在构建起来。中等职校院校与大专、本科无缝对接的通道越来越多,2014年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共422项,其中,苏州市就有54项,其中有中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27项,中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3+4”分段培养9项,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14项,中等职业教育与开放本科教育分段培养4项。此外,在出国留学、创新创业方面,职业学校现在也是开辟了多种渠道。“那种初中毕业读职业学校就是发展‘断头路’的观念早已经过时了。”
从输送优秀人才的角度来说,杨校长也很自豪:“以我们学校为例,近年在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中共获得101金178银103铜,其中在全国赛场上夺得19金6银4铜,这些金牌选手许多免试就读全日制本科,名企还开高薪抢着要。”
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是杨校长反复强调的一个理念,“这里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观念的,增强对学生对行业-职业-专业的认识,是很关键的。很多学生在中考填报志愿时,茫然、随意,进入职业教育轨道后才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取向,职业意识养成明显滞后。”校长杨建良这样告诉记者,“他们只觉得自己是中考的失败者。”
一项针对上海、云南、广州、山东13所中、高职学校的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在“选择就读职业学校的原因”这一项上,1600多名学生中有72%说因为“未能考上普高”。“不是主动自愿,就很难期待他们会学得投入;当孩子明白升学是主动选择,不是被迫淘汰,他们的内驱力才能被激发起来。”郝云亮说。
评价和升学政策呼唤改革创新试水“因为优秀推荐你上职业学校”
如果对于所有的初三毕业生来说,中考分数线是一条唯一评价标准,那么总有些人会是失败者。要改变“中考失败者进职业学校”的误区,提升职业教育的魅力,必然要呼唤评价和升学政策的改革创新。
郝云亮提出了自己对于政策层面的思考:首先是扩大职业学校尤其是五年高职招生自主权,“事实上,职业教育的选拔和普高升学的选拔必须是有区别的,现在是中考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对付所有的学校。”在第一个建议的基础上,那就得把综合素质评价落到实处,尤其是在职业学校招生过程中的作用。更高层面的,则是探索中考毕业会考和升学考试能够分离。
今年中考升学中,觅渡中学和建设交通校就迈出颇有实质意义的一步。根据两校的签订的《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定制》协议,以“择优、推荐、破格、定向”的原则,针对建设交通校五年高职类专业和三年中职类专业,两校合作制定优秀生推荐制度。这里传达出的是“因为优秀,推荐你上职业学校”的信号。
觅渡的优秀应届初三毕业生,自愿报名,获学校推荐,可以享受低于专业录取分10分的政策优惠录取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虽然优惠的幅度并不算大,但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顾月华对于两校的探索给了充分肯定:“这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主动合作、创新,可以看作是自下而上的对我们主管部门的一种倒逼,也意味着我们必须在政策层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事实上,就直属学校层面,像觅渡中学这样的以吸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初中校还有多所,职业类学校也不少,觅渡和建设交通校的合作无疑是个良好的示范和开端。
顾月华局长在会上还进一步提到:虽然觅渡中学在普职衔接迈出了初见成效的一步,但实际上更理想的状态,应该是生涯规划的教育理应贯穿整个基础教育过程,“如果每所学校的日常教学、课堂、校园生活中,都能融入生涯教育的意识,那么,学生对于职业学校可能会更感兴趣,也更重视。再进一步说,为什么只能觅渡的学生瞄准职业学校?只要职业学校提供适切、优质的教育,立达、振华的优秀学生也会去选择。”
学者之思:枣核型还是金字塔型社会
文化学者的关怀、思考角度更深入到社会结构的探讨。著名学者郑也夫在《吾国教育病理》一书中对于中国职业教育的困境就有发人深省的阐述。摘录于此,供读者参考。
“不能建设良好的职业教育,我们就难以培养出优秀的技术队伍,乃至方方面面的服务型人才。而要建设良好的职业教育,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有内在的动力。他们的动力,取决于他们可以期待的前途,即技工们不错的收入,其中的佼佼者享有很好的内外声誉。这就关系到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是金字塔型的社会,枣核型的社会。如果是前者,底层的人是肯定不愿意进入职校和工人阶层的。只有后一个结构,才会给差异巨大的众生都注入动力,各奔前程。金字塔结构的结果看,全体学生竭尽全力拥挤在通往大学的独木桥上,后浪追前浪,是多米诺骨牌,最终没有一个人的学习不是异化的。”
1982年成立的香港职业训练局(VTC)是香港最具规模的专业教育培训及发展机构,每年为约25万名学生提供职前和在职训练。2012年,VTC开始在内地招收大专生,每年数百人报名,录取约100人。
VTC代表郭启兴说,2013年,香港与重庆的中职学生进行互访交流,取得很好的效果。双方有意长期合作。2014年这一活动拓展到高校,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参与人数,并且开展老师的长期交流活动。渝港老师还可共研课题,为企业提供顾问服务。
首批赴港交流高校生来自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学前教育和旅游管理专业。郭启兴表示,内地部分大学正从研究型转为应用型教育,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其中之一。在职业教育方面,香港和内地在语言、教材等方面都有不同。近年来,香港注重与内地的职教交流。
香港特区政府驻重庆联络处主任吴鸿辉表示,职业教育的交流有助于搭建港渝两地青年学习、实践和交流的平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并拓展其视野。港渝将加强教育、人文和文化领域交流。
刊于:菲律宾《联合日报》
王新陆指出,我省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应本着育人为先的原则,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潜在发展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独立创业能力,让其升学有门路、工作有技术、就业有路子、创业有门道,让职业教育进一步得到社会认可。要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出台相应法规政策,确保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导语:今天上午,德州市举行2014年度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开班仪式。对全市900余名退役士兵进行免费培训,提高退役士兵综合素质,使其掌握一技之长。
画外:据了解,此次培训采取“订单试”教育、定向教育、定岗教育培训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在3个月的时间内对有参训意向的退伍士兵分5期进行培训,培训项目涉及汽车维修、计算机、市场营销、汽车驾驶等15个专业。搭建退役士兵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平台,力争教育培训合格率达到95%、推荐就业率达到80%以上。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敏骞在全国涉农职业院校领导干部培训班发言。通讯员 杨志强 摄
中国甘肃网5月22日讯 (通讯员 杨志强)5月11至17日国家教育部职成司在陕西举办了2014年全国涉农职业院校领导干部培训班。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敏骞参加并被确定为7所高职院校发言人之一。其他涉农中高职院校、省级农广校校长以及首批入围创建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分管县领导参训。
教育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气象局、国家粮食局等9部委领导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若干思考》《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介绍》《农业发展现状、职教人才需求及政策措施》等主题报告,相关专家教授进行了现场教学和专题讲座。
培训班交流会上,李敏骞向与会300多人介绍了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办学优势以及在人才培养、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服务“三农”、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等方面的特色做法和经验。李敏骞说,百年沧桑,探索育人,学院在教育、职业教育、农业职业教育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方面取得了理论成果和实践效益,“人格与创业教育模式”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四证模式”得到了认可,多年来深入乡村培训农民上万人。
李敏骞说,从教育、职业教育、农业职业教育三个维度来看,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格健康的人,以人格为本提升培养质量,培育思维、情感、意志全面发展的人才;职业教育的关键是围绕产品实现深化校企合作,开展教学和活动,固牢校企连接点,提升产教融合度,尤其是高职教育要培养产品开发型人才;农业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创业型农业人才,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企业家、经营人及农业产业链上所需的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直面当前农业开发和农业企业发展空间大、农村城镇化和农民职业化需求,更需要农业职业院校肩负起培养人格健康、开发产品、创新创业的农业建设者。
相关院校招生办负责人提醒考生,大部分院校的高职单考单招专业课考试报名会安排在本月下旬,考生要依照院校规定,按时完成报名手续。获得相关证书的考生报名时可申请专业课免试。
今年本市有首都医科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北京城市学院等20所高校参加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单独招生,共计划招收1100余人。按规定,所有报考高职单考单招的考生,要按所填报学校的招考章程,到指定地点参加专业课考试报名。考生可直接向招生院校咨询或阅读4月18日出版的第7期《北京考试报·北京招生通讯》,查看各招生院校专业课考试的报名及考试时间安排。
政策规定,考生如果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车工、钳工、电工、烹饪技能鉴定证书、秘书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获得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NIT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二级以上证书及北京市财政局颁发的会计证书,在报考相关专业时,经过招生学校的认定可以免试专业技能考核的部分内容。由于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免试要求有所区别,考生可向招生院校具体咨询。
相关院校招生办老师介绍,高职单考单招专业课考试科目由各招生学校根据专业学习要求设定。因此,各校、各专业考查的内容和重点并不一样。如北京城市学院的护理专业侧重考查护理学基础知识、中药(执业药师)专业重点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北京联合大学的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会将考核重点放在考生的烹饪技能操作上。
北京城市学院招生办主任袁佳表示,各校设定的高职单考单招专业课考试,主要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所报考专业的兴趣和学习方面的积极性。考虑到部分考生在中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所报专业,学校会安排时间为有考前辅导需求的考生进行指导。考试题目难度不会太大,现阶段考生只要按部就班完成报名手续、安心复习文化课即可。
■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董家彪。受访者供图
新快报:学校建设国家级示范校,在深化工学结合方面有哪些举措?
董家彪:职业教育要打开门办学,我们学校30年的办学历程就是不断丰富校企合作内涵的道路。在国家示范校建设中,我们着力点在于深化中等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建立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我们牵头成立由100多家旅游企业参加的广东旅游职教集团,确定校企合作“六共模式”,就是校企共需、契约共守、基础共建、机构共管、人才共育、利益共享。成立校企合作办,轮值理事长单位派员驻点学校,有计划地推进师资培养、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就业服务、科研和行业服务等具体工作。
我们提炼并实施了“岗学对接,四级递进”中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餐烹饪专业与营养膳食专业、旅游外语专业在“岗学对接,四级递进”基础上构建起符合本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还实施了“双任务,双导师”实习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双任务”就是开展“学校课堂延伸到企业”的情景教学和“促成学生向准职业人”转化的实操教学,“双导师”就是企业导师以“师带徒”形式开展岗位职业指导;学校导师定期送教上门,以“函授为主,面授为辅”形式开展任务指导。
我们还推进了“四双”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引进了68名企业专家任专任教师,全校82%的教师都具备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师资队伍结构更符合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去年,有近50名教师出任各级学术委员会委员和考评员,12人被聘为教育部行指委专家,30名教师出任各类职业资格证考评员,42名教师受邀开展企业培训、比赛裁判,教师的专业影响力大大提高。
新快报:贵校被称为“美女学校”,你们是怎样培养学生成为传递“美”的旅游工作者的?
董家彪:“美女学校”的说法,不仅仅是说我们的孩子外表长相的美,更重要的是,经过在校3年的打造,培养出孩子们阳光的心态,呈现为脸上的微笑和心灵的美。学生们刚入学的时候,可能是带着中考的失意低头进来的,但3年后毕业那天,他们能昂首微笑,满怀自信地走出校园。
我们设计“文化+技能+职业道德+形象气质”的课程模块,培养具有良好的形象气质和语言能力的旅游人才;营建浓郁的产业氛围,引进4家校属企业,建设校企文化墙、校园雕塑群,正在建设旅游体验街区,产业文化进校园给予学生的是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我们多年坚持实施生活化德育,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深度体验和生活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美的心灵,我们总结为“做以悟道,行中达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职业教育要打破思维定式,我们提出“反木桶理论”。最长的那根木板决定了特色与优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质和特长,我们组织60多个社团和兴趣班,常年开展训练和活动,引导“长板”强势生长,让“长板”成长为职业生涯的制高点,这和木桶原理求稳固的保守思想是截然不同的。
新快报:您认为职业教育的远景会是怎样的?
董家彪:首先,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应该走向与普通教育平等发展的路子上来,从社会价值观、人才衡量标准等多方渠道对职校毕业生有一个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进程的客观评价。
另外,职业教育在未来将承担更多、更重要的社会责任,比如我们组建旅游职教集团,省内外100多家旅游企业和我们合力培养旅游人才。很多大企业比如霍英东集团都非常看好和我们的合作,旗下的南沙大酒店近半数以上的管理人员都是我们的毕业生,12家知名国际酒店和学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希尔顿国际在学校设立定向培养班, 6家高星级旅游企业自愿成为学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澳门金沙集团一次性在学校招聘近50名学生,广铁集团一次性招聘了48名动车乘务员,日本国际饭店友好协会每年在学校选拔60名左右赴日研修生,很多企业在学生毕业前已经通过破格晋升或提高薪酬的方式留下实习生,学校建立起以珠三角为中心、辐射港澳和内地重要城市的就业网络,并开辟了赴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迪拜和塞舌尔留学、实习、就业的途径。
我们向企业输送优质的旅游人才,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更加乐意融入我们的教育行为,成为合作开展职业教育的第二主体甚至反哺学校,这种良性循环将有助于整个(旅游)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
校企合作 匹配“输血”
“我之所以能够很快进入工作角色,顺利提拔为计划专员,得益于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训练。”近日,记者在海信惠而浦(浙江)公司,见到青春活泼的兴文女孩罗利,毕业于兴文县职业技术学校08级计算机专业的她,在公司从操作工干起,一步步做到了公司的基层管理。
兴文县职业技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明确提出了“全面开放办学,深度校企合作,打造职教品牌,成就学生未来”的办学理念。逐步意识到校企合作能获得良性的生存与发展,开始探索推行“订单式办班、实战型教学、顶岗式实习、高质量就业”的办学模式,让校企合作优势助推学校的持续发展。
从2009年开始,兴文县职业技术学校已与和联集团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海信惠而浦、创维液晶电子、渝信川菜等知名企业建立起校企合作关系。目前,该校核心专业的全日制教学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常规的“2+1”模式,学生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年顶岗实习,在校期间既有理论学习、校内实操,也有企业实践。二是探索新型的“2+1+2+1”模式,学生第一二学期在校学习,第三期在企业实习,四五学期回到学校学习,第六学期再到企业实习。通过校企双方合作交流,调整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模式,使招收的学生就业得到有效保障,所学之长有了用武之地。
据悉,占地300亩的新校区规划建在兴文县工业园区配套服务区内,到时部分教学、实习可在园区企业进行,依据企业用工需求制订教学计划,实训课程也可由企业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担纲。学校将企业的文化理念、人才标准提前移植到课堂,提前完成企业文化的熏陶,真正实现学校、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
“新校区建成后,部分学生的学习、实习在工业园区内完成,通过实战型教学,学生一毕业即能成为企业的熟练员工。”该校负责人许奇认为,前厂后校,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将校企合作置于教学的前头,专业开设、课程设置、专业教材选订,学校可与企业共同研究,专业课、实操课可由企业工程师、技术员指导,学生实训所用的设备可采用企业的实际生产线。通过针对性培养,能实现学生所学技术不落后,使学生觉得学有所获,并在毕业后能学以致用。
“工学交替、半工半读,不仅可以解决农村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上不起学的难题,更是校企合作背景下一种育人模式的创新。”兴文县教育局局长罗昉说。
校校“联姻” 抱团发展
兴文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僰?苗文化浓郁神秘;同时兴文也是旅游资源大县,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用3-5年打造旅游强县的目标。
4月27日,兴文县职业技术学校和四川省旅游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拉开两校全方位合作序幕。合作内容包括学生定向培养,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引入先进教育理念、优质教师和管理人才等。
开展“合作办学、品牌带动”是兴文县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新举措,它有利于借助经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和就业的优势,推动该县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扩大该县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实现合作学校的互动发展。
兴文县职业技术学校先后与宜宾学院、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四川省旅游学校等建立起联合办学机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正因为有了校校合作,我校教师获得了更多的培训机会,也打通了学生提升学历的渠道。”兴文职教学校副校长朱潇认为,通过联合办学,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共享和充分融合。
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加强与联办学校教育教学、学习实践、德育等工作的相互沟通和合作。联办学校共同定期组织教师交流学习,开发和编写适应性强,满足岗位需求的校本教材和讲义。合作双方互派教师参与专业课教学或实习指导,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结对子、一帮一”等形式,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定期到联办学校学习,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联合办学,可以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能拓展我县学生的就业方式,拉动经济发展。”罗昉认为,这种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发达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和就业的优势,带动兴文县职业教育的发展。
延伸链条 “定制”人才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多往大城市输送,兴文电视台在本地不易招到播音主持……”近日,兴文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教师透过现场看本质,例举了该县职业教育产业链条不完善之处。
可喜的是,兴文县决策层已经意识到加快整合各类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创新营销模式的重要性,正积极推进农业、工业、商贸、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这将有利于破解职业教育发展困境。
“要全力把职业教育做好,并把链条拉长。”兴文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晓莉认为,兴文职业教育需要更好地与市场结合,从体制、机制、人事管理、学生培养等全方位与市场接轨,办出水平和特色。
产业链条的延伸,对职业教育体系持续有效地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如:宜叙高速、成贵高铁等建成,将给兴文旅游业带来快速发展的机遇,围绕旅游业的发展,职业学校可在旅游相关产业链人才培养上做文章;针对鼓励发展旅游服务业这一背景,学校可根据旅游讲解、餐饮服务、健身休闲等行业用工需求,探索开发旅游相关服务业的校本课程,定向培养各服务行业人才……
职业学校与省内外院校合作,与企业联手,搭建平台,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能够培训企业所需的内部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营销和技能型人才。人才“定制”,让兴文学生在省外各知名企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如:罗丹09级旅游专业毕业后到渝信川菜上海店工作,业务能力过硬,顺利晋升为部门负责人;08级汽修专业毕业的张兵,在海信惠而浦浙江公司上班,因基本功扎实两年前就被提拔为班长……
职业教育主动对接产业链,就能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正从无人问津,到成为市场抢手的“香饽饽”。
据统计,2009—2013年,兴文县职业技术学校共输送就业学生2683人,其中有218名被提拔为班组长,262名提拔为技术员,823名已成为企业业务骨干,学生月平均工资约3800元。
“兴文职业技术学校过来的学生,不娇气,工作踏实,有坚持的韧劲儿,我们企业的管理人员都非常认可。”海信惠而浦(浙江)公司蔺总的话,正是众多合作企业对兴文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肯定的一个缩影。
今年被称为“更难就业季”。据省教育厅统计数据显示,在我省即将毕业的36.78万人中,研究生2.4万人,本科生17.85万人,高职高专生 16.62万人,比2013年增加2.67万人。然而,在就业签约率上,截至4月底,研究生签约11416,签约率47.57%;本科生签约91492,签约率51.26%;高职高专生签约122656,签约率73.97%。尽管高校毕业生签约总体上实现了平稳增长,但是从学历上看,高职高专毕业生签约率最高,研究生最低。
2014年,省政府继续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列为“民生工程”之首,实行目标管理,确立了“截至8月底,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6%”的目标任务。省教育厅也通过一系列举措,助力高校毕业生就创业。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各高校共组织召开各类双选会1.59万场,接待用人单位5.15万家,提供就业岗位数与毕业生人数比例分别达到研究生3.55:1、本科生 2.79:1、高职高专生2.57:1。同时,今年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将原来每年安排400万元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专项资金的标准,提高到每年800万元,全省重点帮扶20000名特困毕业生就业。此外,还将按800元/人的标准,对全省1.2万余名高校城乡低保家庭毕业生进行资助,有效解决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每年7月初和9月初,省教育厅将先后两次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全省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密切配合,定期沟通,确保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就业工作的无缝对接。同时要求各高校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工作台帐,进一步追踪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千方百计促进他们在年底之前顺利落实工作岗位。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19-8866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