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内蒙古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日前举行。今年各项目获得一等奖的参赛选手,将获得由内蒙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自2008年起,内蒙古每年举办一次与产业紧密对接的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为进一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今年的技能大赛新增了智能家居安装维护、机械装配技术、汽车营销技能等比赛项目。同时,自治区教育厅正在全面征求意见,今年拟出台职业学校技能竞赛获奖选手面试升入高职和应用技术本科学校的实施办法。
近年来,内蒙古加大中职教育投入力度,2014年自治区本级投入4亿元实施“中职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主要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目前全区共有中职校265所,已建成180个骨干专业,专业设置与自治区的产业结构比重大体吻合。
社区的义工会做什么?汽车维护、面点制作、珠宝鉴定、农药残留检测、小家电维修、装修咨询……没错,这些技能“职教义工”都会!如果您的社区有这样一群各显神通的义工,是不是感觉酷毙了?
职校生每人至少掌握一项技能,如果能发动他们利用自己的技能为社会服务,可以帮助市民解决很多问题。日前,青岛市启动“职教义工——社区服务站”活动,组织中职学校学生走上街头,为社区居民开设200节课程,打造青岛职业教育的“红飘带”。
活动启动仪式上,一场别致的服务大集吸引了来自市属和崂山区的18所中职学校,各校分别设立“职教义工志愿服务摊位”,突出学校专业特色,“职教义工”为有需求的市民提供50多个技能项目的服务,现场被市民围得水泄不通。
“把汽车直接开到现场,向市民提供汽车维修知识。”在青岛交通职业学校摊位前,校长牟善伟告诉记者,学校还通过课堂培训的形式,为社区居民义务开设汽车维护、保养等方面课程。青岛经济职业学校在现场展示“珠宝首饰秀”的同时,“义工”正在为市民进行鉴宝、玉雕、血压血糖测量、亲子台历设计等。
第一期“职教义工”目前已经开设100多门课程。通过前期摸底,该市2015年“职教义工——社区服务站”要为社区市民开设200节课程,涉及礼仪、生活常识、护理、通信、理财、摄影等多方面内容。
“职业教育的特色是专业技能,义工是志愿者,所以‘职教义工’融汇了专业志愿者的含义。”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铨表示,计划到2016年基本建立覆盖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涉及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职业教育志愿服务体系。另外,全市各中等职业学校都要组建一支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职教义工队伍,至少确定2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全市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中职学生达到中职在校生总数的60%,注册志愿者比例达到30%以上。
“学生参加职教义工的情况也将纳入学校德育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推优评选、推荐实习、就业等挂钩。”王铨告诉记者,“职教义工”要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并通过网络实现统一注册、管理和考核。
近日,2015年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技术技能比赛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在梅地亚中心启动并开赛。北京市外事学校、北京市商业学校、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等学校共派出91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本次大赛还邀请了天津市中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和河北石家庄市旅游学校等两所职业学校作为观摩学校,旨在加强京津冀地区职业教育交流。
本次比赛由中餐摆台与中式铺床两个赛项组成;此外,大赛在今年增设中华茶艺和英式调酒两项交流项目。据介绍,参赛选手均为高一到高三的在校中职学生。
据悉,主办方希望通过本次大赛,让企业了解职业学校的实力,由此赢得企业对职业学校人才的信任和青睐;通过加强企业对职业学校的指导,进一步推进企业与职业学校的“订单式”培养计划进程。
据介绍,本次大赛在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科院、北京市职教学会的直接组织领导下,由北京市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委员会承办、北京梅地亚中心协办。
4.29从甘肃省教育厅获悉,从今年起,该省将深化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通过实行中职“3+4”升本科、高职“3+2”升本科、“4+2+1”研究生模式,逐步打通中职、高职、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升学渠道。
据悉,从2015年开始,甘肃将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和招生,拓宽人才多元化成长渠道,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形成中高职五年一贯制、中职“3+4”升本科、高职“3+2”升本科、中职学生“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对口升学考试、高等职业学院单独招生和中职毕业生免试推优并存的贯通培养格局。同时,将通过探索实施“4+2+1”研究生模式,为职业院校学生接受应用硕士研究生教育畅通渠道,采取“知识+技能”的方式,单列计划、单独划线、单独录取。
此外,甘肃还将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昨天,众多的社区居民和中小学生走进丰台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洋桥校区,参与面点制作、首饰保养、插花、手绘画、国画、影视制作等22项职业体验项目。当日,北京市职业教育宣传月暨中等职业学校技术技能大赛也在这里正式启动。
在昨天的启动仪式上,除了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展示外,还设置了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智能家居安装与维护两个比赛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首都职业教育将面向高端产业和转型升级的发展,同时也让市民体验高科技的便捷。
记者了解到,宣传月期间,京城一百多所职业院校将纷纷敞开校门,面向社会和中小学生举办各种形式的体验活动。
4月24日上午,陕西航空职业教育集团二届二次理事会在阎良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隆重召开。此次会议以创建陕西省示范职业教育集团为主题。
集团副理事长、陕航职院院长赵文英代表理事会就职教集团2014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2015年集团工作进行了安排。2014年在职教集团成员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下,集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校际合作之路,合作途径不断拓展、合作内涵不断深化、合作氛围不断浓郁,集团化办学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谈到,为了更好地立足区域,服务航空产业发展,2015年陕西航空职教集团将启动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计划,在促进优质生产要素和优质人才培养要素的集聚、开放与共享、形成职业教育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集约优势和品牌优势、扩展职教办学空间、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实现集团成员互利共赢、推进职教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集团的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继续努力。
集团秘书长、西航职院副院长李永刚从建设背景与基础、指导思想、基本思路、目标及内容、项目进度安排以及主要保障措施六个方面对陕西航空职教集团创建省级示范职教集团实施方案的讨论稿向大会做了介绍。方案指出,按照“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总体思路,有效实现集团资源共享,改革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促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将陕西航空职教集团建设成为“运行机制有突破,资源共享有成效,合作育人出成果,示范引领有影响”的示范性职教集团,促进陕西省航空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会上,与会代表对集团创建省级示范职教集团实施方案讨论稿进行了研讨。
最后,集团理事长、西航职院院长赵居礼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希望各成员单位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以鲜明的航空特色,立足陕西,服务陕西,服务航空,使集团真正成为产教融合的信息汇集平台、校企合作的组织实施平台、资源整合的优化配置平台、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平台和教育成果的社会共享平台,努力打造陕西省示范职教集团,服务引领陕西职业教育发展。
此次会议还吸纳了西安嘉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翔辉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航空医科职业技术学校三家新成员单位,使该职教集团理事单位增加到47家。
来自中航工业陕西航空工业管理局、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管委会、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高职院校等集团理事单位的64位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集团副理事长、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管委会副主任仝秀丽女士主持。
如何把人口大省转变为人力资源强省?记者获悉,河南自2008年启动职教攻坚计划以来,摸索出符合河南实际的人才培养“定制模式”,如今已经取得显而易见的效果。
2014年,河南省启动了职教攻坚二期工程,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使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呈现出勃勃生机。
“虽然他们现在是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但在技能操作上已达到了熟练工人的水平。”在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企业培训中心主任王锋指着正聚精会神操作车床的一群学生介绍说,“他们来宇通实习,学到的东西及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技能。”
“我在学校上的就是‘宇通班’,一入学就签了‘订单’,毕业后可以直接来宇通上班。我非常满意选择就读高职高专。”一名大个子学生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
据介绍,目前宇通客车已与河南省内9所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通过组建“宇通班”的方式,培养优秀汽车行业技术技能人才。自实施职教攻坚计划以来,校企合作实现常态化,职业院校和企业优势互补,为河南这个人口大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高技能实用人才。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产教如何深度融合?校企怎样紧密合作?双方优势资源如何整合?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提高?河南把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思路的重要一环,省委、省政府在制度建设、资金投入、人才支撑等方面大力支持。
2012年,河南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河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对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责任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省政府专门成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委员会,在此框架下,面向支柱产业首批成立了15个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不断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先后成立62个行业型、区域型职教集团,推动职业教育向集约化、规模化、连锁化方向发展。
为激励引导校企合作,省级财政每年专门列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对校企合作成效显著的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予以表彰和奖励,同时制定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保障及激励机制,建立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素质。
今年1月,河南省教育厅、省发改委联合下发了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拓宽合作办学渠道、推动中高职的有机衔接、解决较为突出的求学矛盾等要求,解决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问题。
近几年,信阳市平桥区探索的“职业学校+实训基地+企业”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先后在河南全省推广,并被树立为全国典型。其中,“+”就是政府,主要作用是搭建平台,为职业学校和企业搞好双向服务,有效解决了困扰职业学校实训设备不足和专业教师缺乏的两大难题。
“服装专业是我们学校的老牌专业。由于我们与多家服装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学生毕业后就业路子宽,所以生源非常好。”开封市二职专教师范俊华说,“毕业生进入企业试用期满工资基本在每月5000元至6000元,因为他们不只是会做衣服的‘匠人’,还是设计、管理等方面的业务骨干。”
据河南省教育厅职成教处负责人介绍,目前,河南省引企入校、进企办学、订单培养等形式,已成为校企合作的常态。开封电子科技学校和开封宏达拨叉集团、开封文化旅游学校和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等也开展了订单式培养、岗前培训、招工培训,使职业教育对接市里的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了校企双方零距离合作。
为深入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河南还组织校企专家,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制定了32个骨干专业教学标准;组织校企专家,按照“主编1+1、编者1:1”的结构,采用“项目+任务+案例”的体例,编写了上百本校企合作教材,打通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最后一公里”。
“现在,打开手机,就可以很轻松地实现课表查询、心理咨询预约、违纪查询、一卡通管理等等,非常方便,很多事情办理不用到处跑了。”才用了两个月,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大二学生周宇豪就充分感受到了“掌上大学APP”的便利。
不久前,由中国电信集团与湖南邮电职院共同开发打造的“掌上大学APP”项目正式上线,覆盖了学院教务、图书、一卡通、考勤等23个信息系统,搭建学生、教师、家长、校友多方的信息交互平台,解决了教学、学生管理、教工管理、后勤管理等诸多问题,其功能总数近40个。掌上应用的正式上线也标志该校信息化发展正式迈入4G时代,真正做到高校生活“掌中享”。
该校掌上大学项目分为学生门户和教师门户两部分,其中既有传统的学校业务功能包括一卡通、图书馆、教务等功能,也包含了具有创新性的课堂签到、工资查 询、奖惩信息等功能。如,老师利用该应用可以实现课表查询、教学评价、总机服务、工资查询、绩效管理等移动办公、移动资讯等功能。
据介绍,该应用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一卡通、图书馆、成绩查询等模块使用人次均达到2000人次以上。此外,学生门户的校内通知和就业管理等也都达到了上千人次的访问数。奖惩信息查询访问次数最多,达到了8000人次以上。上线至今四个月,全校用户数达到了1500多人,使用人数达到在校人数的1/3以上,各模块访问总数近4.5万人次。
在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每种植物都有一个“身份证”。这个“身份证”是挂在它们身上的一个二维码,只要扫一下,植物的拉丁学名、科属、识别特征、生态习性等内容都会显示在手机上。近日,该校给校内的220多个品种的植物“核发”了该证。“身份证”上的内容其实来源于学校的虚拟植物园,他们通过这样的虚拟技术来助力学生培养。
虚拟植物园
“虚拟植物园可以让学生不出校园就能对各种植物有大致的了解。”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系主任徐哲民介绍说,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具备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施工管理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中,有不少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学院占地面积约520亩,虽然看上去挺大,但终究还是有空间限制,而且在校园进行植物识别和考察,受天气、时间局限较大。同时,某些图纸设计项目由于受到场地和资金的限制,最后只能选择项目中极小的一部分来进行实地施工。正是基于此,该校通过建设校园虚拟植物园来解决这些限制。
“虚拟植物园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更加灵活,学生学习更有兴趣。”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何辉介绍说,这种模式使教学空间不再受传统的教室、现场的限制,利用三维虚拟技术,将实训基地搬到了网上,构建了永不凋谢的植物大观园。
当初的想法是美好的,但要真正实现却并非容易之事。为此,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和杭州植物园签订了紧密型校企合作单位协议,就植物园的设计方法、植物的信息采集及整理方法,植物数字信息的采集及检索方法,数字植物园的建设方法等进行调研和探讨。同时与浙江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杭州萧山园林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后勤公司等就校园绿化改造项目、校园植物园建设开展校企合作建设。
而在技术方面,通过多方洽谈,学院选定了资质合适的企业,对校园植物园进行三维模型制作、二维码编排,实现以较少的资源消耗还原高逼真度的网页端校园植物园的三维虚拟仿真系统,并持续拓展延伸为一个虚拟实训基地。
同时,学院结合校园建设,绿化改造项目等建设,对校园植物园进行规划设计,调整校园原有植物并引进新树种。
虚拟植物园的建成,提高了教学效率。结合《园林树木与花卉学》课程教学,就学校所有的植物进行识别和考核,能够利用二维码技术直接反应考核结果;结合《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在虚拟植物园平台上就校园绿地进行虚拟方案设计;结合《园林测量》课程教学,进行校园植物园平面图测绘、校园植物定位等工作;结合《摄影》课程教学,拍摄不同季节,相关植物细部图片,添加到虚拟植物园平台上。教师还可以通过虚拟植物园布置作业和任务,设置闯关式的练习,实现了师生互动交流的便利。
与此同时,校内外人员可以通过电脑端或者手机端,身临其境般在校园中漫游,参观校园环境、校园建筑,认识植物,实现了校内校外互动交流的功能。
不仅如此,在教学方面,建筑与艺术系还特别注重虚实结合。去年,该校建筑与艺术系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与城镇规划专业的师生,在浙江省淳安县、衢州市分别开展了服务新农村建设专题活动,参与了新农村规划的前期调研活动。经过前期详细的实地勘测、数据采集,后期详实的分析,形成的调研成果已经应用到了实际的规划之中。
“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大幅增长了,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也提高了。”徐哲民认为,正因为如此,很多用人单位都提前来学校预订学生,觉得他们的毕业生没有“学究气”。这也使得他们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了98%以上,就业现状满意度达75%。
“二三三”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有自己的特色。”徐哲民介绍说,学院提出了“二三三”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二融合、三阶段、三对接”,就是以园林岗位职业技能教学与建筑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职业岗位就业能力与创新发展能力相融合为目标。以专项技能、综合训练和顶岗实践三阶段的教学实践为载体。以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能工巧匠相对接,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课堂知识传授与工程实践教学对接为手段,培养园林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围绕这一模式,他们优化了课程体系,将建筑人文教育、传统书法教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SYB'创业计划培训等素质课引入教学中,并依托知名建筑企业、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友企业,积极开展校企文化对接,邀请企业专家对在校学生开展择业观指导、职业规划指导及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等讲座。
此外,他们还携手知名大企业成立了“建筑与艺术系校企合作部”,一方面与全省高校园林专业合作进行专业建设与改革。另一方面,联合行业学会、高校、企业,共建校企行产学研联合体,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组建教学团队等,建立校企融合的长效运行机制,并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我们希望通过‘二三三’模式,将每一位学生都能培养成一名有职业水准的毕业生、有创新潜力的职业人、有文艺情怀的工程师。”何辉院长说。
4月17日,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职土建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来自全省24所院校的46名土建类专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聘任了陕西高职土建专指委第一届委员及秘书,组建了秘书处,对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工作进行了分工;传达了2014年第二届住建部教指委二届会议精神和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议精神;专题讨论了陕西高职土建专指委2015年工作计划。
陕西高职土建专指委将秉承服务、指导、咨询和协调的宗旨,加强全省高职土建类专业的合作,将视野放在建筑产业上、将视角放在职业上、将视点放在专业上,共同推进高职土建类专业改革与发展,为陕西高职教育添彩。2015年 将重点开展四项工作,一是开展高职土建类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专题培训活动,大力推进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宣贯工作;二是加强与省建设厅、教育厅和 省建集团等的合作,积极推进高职土建类专业的校企校政合作;三是结合土建类专业特点,指导各职业院校确定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认真组织申报陕西省职教学会教 学改革课题;四是精心谋划开展高职土建类专业技能竞赛。
日前,由北京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云南省保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商业学校、保山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保山市教育局承办的“云南保山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提升战略研讨会”在保山市隆重召开。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工作时强调。“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国务院参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嵩龄说,2015年,是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滇西战场在整个抗日战争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此次研讨会的举办,既体现了保山市人民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本次会议主办单位北京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北京市商业学校自觉主动服务国家教育和文化事业所展现的国家情怀、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是实实在在支援保山地区文化和职业教育的助力器。在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中也指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施祖麟,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保山地区的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后建议,申请纪念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活动保山分会场。抗战遗址的保护放在更大的区域捆绑起来考虑,立足保山、从昆明、楚雄、大理、德宏、临沧、怒江等,支持力度会更大。其他的文化遗产分轻重缓急,作为两会提案或参事建议,多渠道提交申请。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中国文物学会顾问、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会长郭旃肯定了商校的政治自觉、文化自觉,强调保山文化发展遗产保护可以从国家战略“一带一路”的角度去考虑。并介绍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步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张廷皓,则准备了关于保山文物保护的提案研究。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副会长李季说:“提升保山地区的文化发展战略路径丰富,可以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从申报世界农业遗产的角度,如,当地的红花茶油、奶水牛,还可以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生态文化不同的角度考虑他们之间的关联整合资源,但如何用好资源也是很大的挑战。”李季副会长建议,对于保山市重点遗产资源应申报更高级别的保护单位,从省级保护单位上升为国家级保护单位。他还从专业的角度对滇西抗战将来的展览展示提出建议:展览展示系统通俗易懂、线条脉络清晰、数据严谨、以受过义务教育的小孩都能看懂为限。
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还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首席专家鲍世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安家瑶,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历史学会驻会副理事长曹幸穗,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主席、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中国文物报社总编辑曹兵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文化专员、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副会长杜晓帆,陕西省参事室文史研究馆馆员、秦始皇陵博物院原院长、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吴永琪,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吕舟,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义生,教育部职成司综合处王珊珊,北京祥龙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郝清波,北京市商业学校党委书记史晓鹤,北京市商业学校党委副书记程彬,副校长刘国成、黄凤文及保山市副市长张宗华、保山文广新局副局长穆梓旺及保山当地文化研究专家。保山市相关县区分管领导,市级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会议时在座。
保山当地的文化研究专家耿德铭、王黎锐、李枝彩、陈祖樑等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该市文化遗产和文保工作进行了介绍。保山文广新局副局长穆梓旺汇报了保山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提升的初步思路。他说,在保山的发展和规划中,始终把文化遗产保护与提升作为重要的战略。近年政府投资700万元做松山抗战旧址的清理保护,1390万元修缮滇西军都督府,300万元修复龙陵慰安所,并投入2.4亿建成滇西抗战纪念馆等项目,还组织采访团到美国和国内各地寻访抗战老兵,搜集相关资料,出版系列图书,已出版整理滇西抗战图书50种。他介绍说,保山市在文物保护方面有三个主要计划:一是准备对抗战遗迹进行全面勘察,为制定开发保护规划收集翔实资料。二是做抗战遗物的整理工作,建一批抗战纪念碑和抗战纪念设施。三是与旅游对接,打造精品文化旅游线,让文化遗产得到保护的同时,更好的服务地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经过一天的研讨,专家们一致认为,保山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遗产资源丰富、抗战遗产尤其突出,做好文化资源、遗产以及抗战遗迹等保护传承工作,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包括旅游在内的更多的遗产利用传承方式。应进一步调查研究好遗产资源价值挖掘工作,积极促进滇西抗战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如,滇西抗战遗产、滇缅公路及抗战物资运输所具有的密切联系,可以将其与包括身毒(印度)古道、茶马古道等在内的西南丝绸之路申报结合起来。同时,加强宣传,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国内框架、评价标准和体系提升认知与工作水平。
北京祥龙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郝清波、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元、教育部职成司王珊珊分别致辞。研讨会由北京市商业学校党委书记史晓鹤主持。
北京商业学校党委书记史晓鹤表示,自2012年,根据国家扶贫办、教育部的统一安排部署与保山市签定对口支援协议以来,祥龙公司和商业学校全体同仁心系保山,始终把为保山服务、帮扶保山职业教育作为其重要职责。
发掘滇西的文化资源,打造文化软实力是北京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与保山市政府在对口合作中一个重要的着力点。保山市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是滇缅公路的要道。在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的对口帮扶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职业教育与保山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相结合,在挖掘当地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价值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合作空间。职业教育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特别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加强东西部教育合作,建设一批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专业示范点。目前教育部已经推出了100个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的示范专业点。我们愿在未来的文化战略提升中,与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及各方面的专家继续跨界整合,为滇西的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保山市副市长李宗华在充分听取了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后,恳请对保山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提升工作继续给予更多关心,李宗华表示,保山市将进一步发挥区位资源优势,不断探寻文化保护与利用并重、文化与旅游结合、文化与经济共赢的新路子,为传承发扬保山文化、加快旅游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努力。
研讨会召开前,专家与领导一行深入保山腾冲、龙陵、隆阳等地,对其丰富的抗战历史遗迹、农业文化遗产、传统古村落保护及职业教育发展等情况进行了综合考察。
本报上海4月15日电(记者姜泓冰)记者从15日召开的上海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上海职业院校的就业率近几年一直保持在96%以上,已累计培养近百万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成为促进就业特别是青年就业的有效手段。依托职业培训展开的启航计划,已帮助上海2万多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上海已初步构建起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正在加快打通从中职到高职、到应用本科、专业硕士的培养通道,让职校学生不再遭遇个人成长“天花板”。同时,更多实施“双证融通”,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教专业教师每五年就要有一年企业实践经历。
据悉,上海的上一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于2006年,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2010年颁布的《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则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举措。今年是这份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中期年份。过去5年间,上海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14年全市职业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达73.43亿元,较2009年增长116%。
上海近几年正在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职业教育系统,“纵向贯通”就是要打破制约学生成长的“天花板”,建立从中职到高职、到应用本科、到专业硕士的培养通道。“横向融通”就是打造职业教育与就业的“旋转门”,建立“学习—就业—再学习”的培训通道和多种学习成果互认转换通道。职业教育招考中,除了考查书本知识,更增加了“实践”考核的尺子。推动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据了解,上海正在开发体现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标准,试点实施新任专业教师经培训后持证上岗的制度,试点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称和中职校长(书记)职级制改革。依托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立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职教专业教师每5年必须在企业实践培训1年以上。
此外,上海还下大力建设职业教育贯通“立交桥”,畅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衔接贯通渠道:深化中职与高职贯通衔接,已设“中高职贯通”试点专业105个,就读学生近1万人;实施“中职—应用本科”贯通培养试点和“高职—应用本科”贯通培养模式试点,整体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又到了要找工作的毕业季,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却要面临幸福“烦恼”:四五家企业为争抢一个学生而费尽心机。近日,记者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了解到,电商专业两个班100名学生已经100%就业。
毕业生为何如此抢手?这得从宁波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外包服务基地说起。该基地是学校整合高校和电子商务运营商资源,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整体服务的平台。
这个电子商务外包基地,就是企业把电子商务部门放到学校,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进行岗前培训,从大二开始就上班,老师陪学生们一边“上班”一边授课,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基地有偿承接企业电子商务项目,由教师带领学生团队运营。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担任企业项目经理;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是项目员工。这就构建了工学一体化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新模式。
“我们一点也不担心毕业生的饭碗,只关心他们饭碗的含金量。”电商专业负责人刘永军说得相当有底气,因为此前已经有过很多这样的案例。前年,一个幼婴品牌的企业,发现为它做网店的团队要毕业了,当时为了让学生留下来,企业就给了学生干股。
宁波经济是外向型经济,很多企业的产品体积小,适合电商贸易,企业想通过跨境电子商务来拓展业务渠道,却苦于招不到相关人才。结合宁波实际,成立一所专门培养电商人才的学院显得尤为迫切。
“在市教育局和市贸易局的政策支持下,由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今年新成立了宁波市电子商务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蔡泽伟说,学校以“学校主导、企业参与、政府支持”为原则,融合优质政府、园区、企业资源共建特色学院,改变了传统的以学校为主的建设模式,学校将依托宁波市电子商务学院探索创新电子商务类人才培养模式。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姚奇富告诉记者,电子商务学院整合了学校现有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专业优质资源,积极打造围绕宁波市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链发展要求的特色专业链,并积极开展与宁波江北电商园、海曙电商园和慈溪e点电商园的战略合作,实行“政、校、园、企”混合所有制共建模式,为宁波培养一批跨境电子商务高端应用型技能人才。
“去年我们已和慈溪e点电商园合作创立了全市首个跨境电子商务园,并派了80多名学生到那边帮扶实习,今年计划扩大到200人。未来三年,学校将为e点电商园培养近1000名电子商务人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学院副院长陈明说,目前好多实习生毕业后直接留在园区了,80%的留守率,50%的创业率,“一个跨境电商园学生开办了自己的电商公司,刚刚开业,一天就收到了300多份海外订单”。
从2015年起,甘肃全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调整由学校确定,相关部门不再进行审批和备案。
甘肃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三个部门近日联合下发了相关指导意见,将利用两至三年时间,采取撤并、划转、重组等方式,整合县域内中等职业教育和各类培训资源,使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总数控制在160所左右,其中重点办好30至40所国家、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
其中,围绕兰州新区建设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甘肃省正在积极推进职业院校“出城入园”和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按照计划,兰州市10余所中高职学校将从老城区“出城入园”,在兰州新区建成国内一流的职教园区。
甘肃省还将拓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各地整合调整后的县域职业学校将与城市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增强服务功能,成为集学历教育、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平台,将服务网络延伸到社区、村庄、合作社、农场、企业。
4月9日,2015年陕西省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技能竞赛赛项说明会在陕西工院汽车工程与服务技术训练中心召开。中教畅享(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学全、教务处副处长刘清、汽车与物流学院副院长王永莲和来自省内22所职业院校的领导及教师代表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汽车与物流学院实训中心主任陈昊平主持。
会上,汽车与物流学院副院长王永莲代表陕西工院对参会的领导及教师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中教畅享总经理黄学全解读了本年度电子商务技能竞赛的各项规程,并对未来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方向与参会代表进行交流和探讨。中教畅享销售总监邵振亚还详细介绍了竞赛技术平台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会前,参会领导及代表实地参观了汽车与物流学院校内实训基地。
据了解,由陕西工院承办的2015年陕西省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技能竞赛将于5月8日至9日举行,本次技能竞赛以对接产业前沿技术,迎接大数据时代为主题,必将有助于提高我省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技能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极大地促进我省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改革发展。
广西县级中专综合改革现场推进会近日召开。会上印发了县级中专办学标准和深化县级中专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两个征求意见稿,提出构建“综合素质+职业技能”的课程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着重培养综合素质加一技之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广西提出,要加强文化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加强课程建设,构建“综合素质+职业技能”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升学和就业多元发展需求。
广西强调,县级中专要进一步因地制宜地推进涉农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形成错位竞争。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现代化需要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需要,开发1至2个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运输等与本地农业相关专业。
2015年4月10日,由广州商贸职业教育集团主办,广州市商贸职业学校和奋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2015年“企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战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创新”校企高峰论坛在景色优美的海角红楼会议厅顺利召开。来自各地院校代表、企业代表100多人出席了该次论坛。广州商贸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胡梅副秘书长,秘书长单位广州市商贸职业学校杨志勇校长及各位校领导、中层参加了该次会议。
2014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为我们指出了一种更深入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作为连接政府、学校、企业的职业教育平台载体,广州商贸职业教育集团对此模式也相当关注,因此举办高峰论坛,邀请在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试行工作方面有先进经验的政府、企业、学校代表到会分享经验。论坛分为上午的专家讲座和下午的圆桌讨论两部分展开,讲座由校企合作办刘羽翎副主任主持,讨论由杨志勇校长主持。
论坛以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员陈建国主任的“‘外引内联’打造‘双主体’育人模式”发言拉开序幕。陈主任介绍了中山市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经验:中山市职业学校们以区域为单位抱团发展,以资源整合的优势吸引企业机构参与,引入国外专家指导,增强改革推动力,解决现代学徒制的瓶颈难题。为参会人员提供了一套开展现代学徒制从规划到实施的模板模式。
紧接着,广东省物联网人才教育中心的陈玉琪主任以其与广铁职院6年里循序渐进的深度合作探索经验,讲述了双方形成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背景、机制、做法与思考。从企业角度,把在工作实践中悟到的现代学徒制特征、实施难点、标准化建立流程与大家分享。在座校企代表在陈主任的发言中得到更具象化的现代学徒制模式。
作为学校的发言代表,顺德区陈登职业技术学校廉捷副校长和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黄国庭主任也介绍了学校如何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工作开展,达到源于行业、服务行业和引领行业的成效。
记者近日从宁夏回族自治区职教园区管委会了解到,宁夏在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建设的同时,正积极探索建立自治区职教园区资源共享新机制。
今年10月底前,11个宁夏现代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建成后,将率先成为园区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目前,《宁夏现代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资源共享运营管理办法》、《自治区职教园区师资共享实施方案》已起草完成。管理办法对受托方职责、实训管理、师资管理、考核评估、费用结算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和规定。实施方案则对建立师资互聘、名师共享的运行、管理、沟通、考评机制,保障园区内教师、名师和督导的自由流动提出新思路新办法。年内,自治区职教园区师资共享资源库将全面建成,通过职教园区教师互聘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园区院校师资共享、教师互聘。
日前,经过天津、河北两地教育行政部门多次协商沟通,在津冀政府签订推进教育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基础上,两地初步形成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根据协议,津冀两地将建立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研究两地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统筹协调制定跟踪区域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划,搭建产教对接平台,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优质职业院校到相应的产业转移地开展跨区域联合办学,探索组建跨区域职教集团。组织同专业类别职业院校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和专业教学资源,探索建立两地职业院校学习成果互认制度。
同时,津冀两地还将围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广泛开展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共同开展区域间技能大赛的经验交流、赛项联办、资源转化工作,共同开展推进区域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实践和研究。
记者日前从甘肃省教育厅获悉,从今年起,该省省级财政将为省属中等职业学校拨付生均经费,并向重点产业、新兴产业急需专业、特色专业以及农林水地矿油等艰苦行业专业倾斜。
根据《甘肃省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文化艺术、体育与健身等专业的生均经费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农林牧渔、资源环境等专业的生均经费为每生每年7500元;财经商贸、休闲保健等专业的生均经费标准为每生每年7000元。
甘肃将对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实行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基础的动态管理,并向管理水平高、办学效益好、就业质量高、校企合作紧密的学校倾斜。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