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关键词
“南粤粮安”
稳定农业生产。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创建“亩产吨粮县”和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区。落实地方储备粮规模和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任务,强化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打造“南粤粮安”工程。推进农田水利万宗工程。扶持建设省重点“菜篮子”基地和重点养殖场。
发展岭南瓜果、花卉苗木、林下作物等特色效益农业。加快现代渔港建设,推进渔船更新改造,发展远洋捕捞和深水网箱养殖等设施渔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建设气象现代化试点省,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农业大灾
准备金制度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等改革试点。深化山区县和珠三角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股份制度改革试点,推动农村政务服务平台、土地流转平台和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全覆盖。
探索开展粮食直补改革试点。推进林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推进政策性涉农保险,探索建立农业大灾准备金制度。建设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和监督体系。推进农垦、供销社体制改革。
自贸区
管理办法
推进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落实国务院批复的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推动完善配套实施细则,制定自贸试验区管理办法,完善管理架构,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粤港澳经济深度融合。
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设市场准入统一平台,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率先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深入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强化粤港澳国际贸易航运功能集成,促进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
转型升级
三年行动计划
加快外经贸转型发展。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建设,促进传统优势出口产品升级换代,提升机电和高新技术出口产品质量。深入实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鼓励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出口自主品牌培育,推进区域品牌境外注册,支持收购国际知名品牌。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推广旅游购物贸易试点,积极争取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范围,统筹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业务拓展,完善跨境供应链物流服务。大力扶持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和供应链龙头企业,创新新业态监管方式。
精准招商
加强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合作。深化涉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依托重大平台和重点产业园区,加强对世界500强、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精准招商,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外商投资意向项目库和境内引资需求项目库的建设与对接。
加快“走出去”步伐,深化对外投资备案制改革,完善境外投资公共服务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海外股权投资,建设境外营销网络和生产基地,培育更多本土跨国公司。积极参与境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承包,稳妥推进境外能源资源合作开发。
南粤水更清
行动计划
深入推进污染治理。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强化跨行政区河流污染联合治理,推行“河长制”,加快广佛跨界河流、茅洲河、练江、小东江等重点流域污染整治。深入推进粤桂九洲江跨界水环境保护。
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抓好工业锅炉、建筑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治理,严控PM10、PM2.5和臭氧等二次污染物,坚决遏制粤东西北地区空气污染上升势头。推进汕头贵屿等区域重金属污染全面整治。加强环保执法,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不动产统一
登记制度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划定生态控制线、林业生态红线。深入开展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推进林业四大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推动生态公益林扩面提质,加强森林抚育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促进绿道网升级,构建省域森林公园体系。开展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加强围填海管理,探索划定禁填区、限填区。
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建立健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与建设用地存量挂钩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加大查处违法用地力度,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建立省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现代职业教育
综合改革试点省
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抓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评价制度改革。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扎实推进“创新强校工程”、“四重”建设、“2011计划”,建设高水平大学。
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推进特殊教育、民办教育、社区教育、成人教育与农村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稳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强师工程”。
校园足球
做好体育、民族、宗教、国防等工作。加快市县两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推动乡镇农民健身工程全覆盖,完善城市社区体育公园、小区体育场地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发展校园足球。壮大职业体育,提升竞技体育,办好第14届省运会。
社会矛盾
化解年
推进平安广东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年”工作,加大重点领域矛盾排查化解力度。深化信访制度改革,依法推动诉访分离。坚持打防并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反恐防范体系,强化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犯罪的集中打击整治,严密防范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加强反走私综合治理,提高管边控海能力。加大依法管理互联网力度,维护网络安全。加强应急管理,健全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异地就医
即时结算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落实职工全员足额参保。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省级统筹,统一费基费率。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城乡居保风险准备金制度。完善医保支付制度,稳步提高医保待遇水平,推行重特大疾病特殊医保补助制度和疾病应急救助机制,开展门诊检查纳入住院结算试点。全面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完善工伤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加快实现社保卡“一卡通”。
加强养老服务,提高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建立健全以服务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为重点的老年福利制度。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做好恤孤、助残工作,推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
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
城镇、农村低保补助补差水平分别从每月333元、147元提高到374元、172元。
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提高到所在县(市、区)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孤儿集中供养水平从每月1150元提高到1240元,分散供养水平从每月700元提高到760元。
城乡医疗救助人均补助标准从每年934元提高到1556元。
残疾人生活津贴从每年600元提高到1200元,重残护理补贴从每年1200元提高到1800元。
确保完成新一轮扶贫
开发“双到”目标
完成2571个重点帮扶村、20.9万贫困户90.6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促进创业就业和加强
困难群体等救助帮扶
按3000元到30000元的标准补贴创业带动就业,按每人1万元的标准资助符合条件的初创业经营者提升素质,提高创业就业项目补贴标准。组织开展劳动力技能(技术)晋升补贴培训50万人次。
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的特别扶助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150元、120元提高到800元、500元。
实施城乡居民殡葬基本服务由政府免费提供政策,减免7项基本服务收费。
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
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小学从950元提高到1150元,初中从1550元提高到1950元,残疾学生提高到不低于每年6000元。
实施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学杂费、课本费政策。新建15所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标准从每生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市县属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2500元提高到3000元。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省级试点补助从每人每学年600元提高到800元。
省属普通本科院校、高水平大学生均定额拨款标准分别提高到每生每年10000元、12000元。
改进医疗卫生服务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35元提高到40元。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从年人均320元提高到380元。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对参保人大病医疗费用予以“二次报销”。
对5.4万农村接生员和赤脚医生按每月700元、800元、900元分档安排生活困难补助。
优化公共文化体育服务
支持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1座多厅数字电影院,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
实施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品种从12个增加到18个。
在汕头、韶关、梅州、湛江、清远等5市试行巨灾保险改革试点。
完成6000公里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省补助标准从每公里15万元提高到18万元。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完成56939户城市棚户区改造。完成20572户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每户补助2万元。
完成5945户华侨农场危旧房改造,补助标准从每户1.5万元提高到2万元。
新开工建设46754户公共租赁住房。完成不少于10.15万户农村危房改造,每户补助不低于2万元,其中对困难残疾人家庭每户增加补助6000元。
完成400条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庄、7000户搬迁安置。
加强污染治理
珠三角地区淘汰营运“黄标车”每辆补贴6000元到30000元。
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从每亩22元提高到24元,对粤东西北护林员每月补助300元。
保障公共法律服务
和公共安全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使我省生产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抽检覆盖率达到100%。
日前,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举办的“桂商文化与广西经济发展”研讨会在南宁顺利召开。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广西首家牵头组织开展对“桂商文化”研究的高校,并将筹建桂商文化院,开启校企、校会合作发展的创新模式。
会上,与会代表们分别从桂商文化的判定、特质与不足、深耕文体、基因构成、前景等不同层面提出了研究建议,并围绕产业互联网与组织文化联系、树立桂商文化的自信、桂商文化的使命、桂商文化进校园、桂商文化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等主题提出学术见解。
“将桂商文化深耕下去,抱团深耕发展,至关重要”。广西区党委政研室副主任苏满勇在会上说,希望广西相关高校、企业一同关注发展桂商文化。“桂商文化还是一片处女地,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要与区内外专家工商开拓桂商文化。”专家陈立生说。
2013年,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把“桂商”列为重大专项课题研究项目,建设了具有标志性的“商”文化石刻,建成了体现“商”文化内涵的诚信书吧。2014年,学院牵头组建了广西现代商贸职业教育集团,举办了“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商’文化系列论坛”,使“商”文化在广大师生中更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学院办学发展的文化自觉和价值追求。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翔介绍,将桂商文化落到实处,目前学院正在开展一系列工程,建设桂商文化院、成立桂商文化研究所、创建创业学院等。以资料、影像、图片、实物等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展示桂商文化,组织校内外专家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构建桂商文化发展的“智库”。
日前,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举办的“桂商文化与广西经济发展”研讨会在南宁顺利召开。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广西首家牵头组织开展对“桂商文化”研究的高校,并将筹建桂商文化院,开启校企、校会合作发展的创新模式。
会上,与会代表们分别从桂商文化的判定、特质与不足、深耕文体、基因构成、前景等不同层面提出了研究建议,并围绕产业互联网与组织文化联系、树立桂商文化的自信、桂商文化的使命、桂商文化进校园、桂商文化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等主题提出学术见解。
“将桂商文化深耕下去,抱团深耕发展,至关重要”。广西区党委政研室副主任苏满勇在会上说,希望广西相关高校、企业一同关注发展桂商文化。“桂商文化还是一片处女地,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要与区内外专家工商开拓桂商文化。”专家陈立生说。
2013年,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把“桂商”列为重大专项课题研究项目,建设了具有标志性的“商”文化石刻,建成了体现“商”文化内涵的诚信书吧。2014年,学院牵头组建了广西现代商贸职业教育集团,举办了“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商’文化系列论坛”,使“商”文化在广大师生中更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学院办学发展的文化自觉和价值追求。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翔介绍,将桂商文化落到实处,目前学院正在开展一系列工程,建设桂商文化院、成立桂商文化研究所、创建创业学院等。以资料、影像、图片、实物等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展示桂商文化,组织校内外专家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构建桂商文化发展的“智库”。
记者从重庆教育考试院获悉,在已开展高职单招的12所院校基础上,2015年重庆又遴选新增11所院校,面向重庆市普通文理科(含对口高职17个专业大类中的艺术、体育类)考生和对口高职考生,分类安排招生计划开展高职单独招生。
按照计划,2015年以前已开展高职单招的12所院校,2015年单招计划总量,原则上控制在该校2014年高职专科原始招生计划总量的60%左右。新增的8所高职单招院校,单招计划总量原则上控制在该校2014年高职专科原始招生计划总量的30%左右。另3所院校单招计划控制在100名以内。
高职单招考试由文化素质测试、职业技能测试两部分组成。其中:文化素质测试内容主要涵盖中学所学的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基本知识。职业技能测试中,普通文理科考生职业技能测试,由各单招院校自主开展,主要考查专业潜能、职业倾向及专业实践动手能力,还可考查考生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知识两门高中技术学科掌握情况。对口高职考生职业技能测试,主要按照高职对口中职专业分类,考查考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据悉,获得由教育部主办或联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奖项或由重庆市教委主办或联办的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以及具有高级工或技师资格(或相当职业资格)、获得县级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称号的在职在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报考相应专业时,经相关审核可免试录取。
重庆明确提出,通过单招院校预录取并经重庆市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领导小组确认录取的考生,在校读书期间不得转学、转专业。凡被高职单招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2015年普通高考,未被录取的考生可继续参加2015年普通高考。
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将侧重扶持涉农、学前教育、养老护理、健康服务、社区服务等专业,推进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建立职业教育春季高考制度。对于报考农林、水利、地矿、石油等艰苦行业及少数民族类专业的考生,可采取综合评价方式、择优录取。
黑龙江省提出,到2017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达到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60%以上。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毕业生拥有同等升学机会,构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的“立交桥”。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2015年,我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在以往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将继续推进示范高职院校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单独考试招生工作确定为陕西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点,制定了《陕西省普通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并报教育部备案,根据该方案及时印发了《陕西省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指导意见》(陕教生〔2015〕2号)提出,2015年陕西省示范高职院校通过单独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以后逐年增加,2017年成为主渠道。
陕西省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早在2010年就开始进行试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稳步推进已被考生家长及社会认可,正在成为我省高职招生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实践证明,示范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扩大了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权,能够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有助于学校选拔适合自身培养要求的学生,有利于促进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办出特色;这种招生模式进一步凸显了高校办学自主权,推进了人才评价选拔从单一向综合的转变;一定程度弱化了一考定终身现象,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升学发展的选择渠道,减轻了部分学生的升学压力。
今年陕西省示范高职单独考试招生与往年相比有如下变化:一是招生计划大幅增加,各示范院校将有50%以上招生计划将在高考前的单独考试中完成。二招生院校增加,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6所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的基础上,增加了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6所省级示范高职院校。三是省招办为示范高职院校通过单独考试录取的考生办理正式录取备案手续的时间在高考以前,单独招生于4月15日前结束,4月28日前已预录取考生到录取院校报到注册,4月29日至30日,各院校到省招办为已报到注册的新生办理录取正式备案手续,之后签发录取通知书。
2015年1月19日,由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织在西安召开了陕西省国家示范、省级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单独考试招生工作研讨会。省教育厅学生处、规划处和省考试管理中心普招处的主要负责同志,陕西省6所国家示范院校及6所省级示范院校分管招生工作的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省教育厅和省招办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表示6所示范院单独招生过去5年做的很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年新加盟6所省级示范院校,这“6+6所示范高职院校联盟”是陕西高职领域的排头兵,理应在推动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改革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月19日上午,由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15年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研讨会”在西安开幕。来自全国各地170多所院校的500余位代表参加本次大会。
本次会议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和推广应用的政策解读为主,搭建资源库建设机制、模式、方法及信息化教学的经验交流平台,同时会议邀请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教学变革与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专家进行指导。
本次会议得到高职战线有关专家和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会长、天津职业大学校长董刚,教育部财务司专项资金管理处处长刘景,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职与高专教育处副处长任占营出席了开幕式,陕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范永斌,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教学研究与资源建设委员会主任、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吴向,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崔岩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会议由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教学研究与资源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职事业部主任徐刚主持。
会议邀请多位专家从国家的资源库建设要求、建设现状以及未来的建设思路三个方面,高屋建瓴地分析了资源库建设项目的政策背景,及资源库建设的若干问题,对后续的建设提出了要求,指出了方向,对资源库未来的应用与推广思路提出了新的见解;同时提出了资源库建设资金的使用要求和管理规范,及资金使用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做了说明。
此次会议的召开,在当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力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地位的大背景下可谓恰逢其时、意义重大,为各职业院校提供了深入研讨和相互交流的良好平台,对下一步更好地推进职业教育专业综合改革、加快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蜡染、绣球、民族服饰……在广西,这些传统的民族文化技艺正在职业院校得到传承创新。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15日发布消息称,广西首批17个职业技术基地学校在民族文化艺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广西教育部门已安排专项资金2400万元,支持这17所职业学校在坭兴陶、铜鼓、绣球、民族服饰、民族歌舞等专业领域开展民族文化传承。
广西民族特色浓郁,当地群众创造了壮文、壮医药、绣球、蜡染、木雕、民族餐饮、坭兴陶、南珠贝雕、侗族大歌、天琴、彩调剧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技艺。但多因素作用之下,不少传统民族文化技艺濒临失传。
2013年初,我国多部门联合下发通知,明确指出民族文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必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同年,广西认定了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等17所学校为首批民族文化人才培养基地。
这17个基地学校紧密结合区域民族特色产业发展需求,调整本校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其中,广西银行学校的民族工艺代表是蜡染技术专业,学校设立了苗族蜡染扎染实训室;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依托“服装设计与工艺”和“学前教育”两个专业,开设少数民族文化及民族民间手工艺术课程;广西华侨学校将学校实训室改建为“企业工作室”,将广西民族文化转化成动漫项目,校企联合开展“项目教学”,培养高技能人才。
自治区教育厅厅长秦斌说,广西民族文化技能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今后广西将创新开发精品课程,加大与民间工艺大师共同培养人才的合作力度,成立“大师工作室”,使产教更加融合,以促进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1月12日,记者从四川省成都市获悉,成都市政府日前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和《成都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等两个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根据规划,“到2020年,成都市将基本建成成都特色、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预计到2020年,“双师型”教师比例将达到85%。
“双师型”教师指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对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从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局了解到,大学生就业局与辽宁百家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组建首只大学生创业联合基金,将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投融资服务。
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局局长刘铸介绍,2007年,辽宁省政府设立5000万元大学生创业资金,按照无息借款、股份投资、贷款贴息三个方向对创业大学生提供扶持,目前累计发放资金近600万元。2012年,大连百家教育集团董事长、全国大学生创业典型张晓旭,投入3000万元成立了辽宁百家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决心扶持100名大学生成功创业,并将其命名为“百家100”项目。
为共同扶持辽宁大学生创业项目,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局近日与百家创投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利用省大学生创业资金和百家创业投资基金联合对创业大学生提供股权投资,并联合制定投资管理办法、建立项目评审办法和专家组。辽宁百家创投负责投资项目的运行和管理,对每个项目的投资比例辽宁百家创投资金必须高于省大学生创业资金,省大学生创业资金投资收益仍将继续用于扶持其他大学生创业,损失部分由百家创投承担。
刘铸表示,组建联合基金后,政府资金和民间资本相结合,同时引进专业团队操作,确保政府资金不损失,更好扶持服务大学生创业。
近日,乌鲁木齐职业教育集团(简称职教集团)第一届一次理事会召开,标志着职教集团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该集团由乌鲁木齐市职教办、教育局为领导单位,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为龙头,联合12所职业院校、大小企业百余家组成,作为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职教集团将以打破常规的思维办学,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搭建职教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探索规模化、集团化和连锁办学之路
“整合职教资源,可以更好地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职教集团成立,让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李军充满期待。李军坦言,近年来,师资、办学条件滞后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据悉,职教集团成立后,米东中等职业学校被列为捆绑校之一。目前,该校的学前教育等专业已着手与乌鲁木齐职大相关专业对接。
作为一种新型职业教育发展机制,乌鲁木齐职业教育集团将按照市场导向、利益共享、合作互赢的原则,吸引各类主体参与职教集团建设。通过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牵头、骨干职业院校牵头、行业和职业院校联合、地方政府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区域内职业院校资源共享等方式,多样化发展职教集团。
据了解,乌鲁木齐市有13所职业院校,包括工、贸、财、体艺和会展等五大类89个专业,在校生达3万多名,其中3所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院校。乌鲁木齐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调研显示,目前,乌鲁木齐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中职教育整体发展不平衡,企办、民办职业教育较薄弱,办学水平不高。职业教育与本地产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服务本地经济的能力偏弱。此外,专业设置雷同,品牌专业不多较为普遍。
乌鲁木齐市副市长、职教集团理事长张爱华表示,组建职教集团,就是为了打破行业部门和学校类型界限,扩大、共享优质资源,加强区域教育合作和校企合作,,增强乌鲁木齐职业教育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目前,乌鲁木齐职教集团内理事单位已有67个,包括自治区旅游协会、中国石化(600028,股吧)销售有限公司乌市分公司、邮政储蓄银行等。作为一种新型职业教育发展机制,其运作将按照市场导向、利益共享、合作互赢的原则,吸引各类主体参与职教集团建设。通过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牵头、骨干职业院校牵头、行业和职业院校联合、地方政府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区域内职业院校资源共享等方式,多样化发展职教集团。
11个专业委员会“把脉”人才培养
记者了解到,就探讨如何打造精品课程、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特色项目,职教集团已成立财经商贸、交通运输等11个专业委员会,其中6个专业委员会把全市36个中职专业和65个高职专业打包、分类,让高职带动中职,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方面有序推进中高职教育衔接和资源共建共享。
乌鲁木齐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副处长赵江华介绍,目前每所院校都在逐步建设各自的特色、精品课程,打造重点专业。他举例说,烹饪专业方面,乌鲁木齐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领头,若乌鲁木齐市技工学校也开设这个专业,他们就可以联合招生,共享教育资源,即学生因分数限制虽不在一所院校,享受的却是同样的师资,打破了院校门槛。职教集团的组建意味着可将原先独立的资源扩大到整个集团内部,形成多个专业群,集团成员间实行教师互聘制度,并开展专业指导教师进企业等师资合作项目,实现区域内教育和经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专业委员会就是要站在学校角度'把脉'专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建设。”赵江华说,优化整合专业设置,就是要促进职业教育错位分类发展,使得校校有特色,将职业教育逐步由量到质提升,让职业院校学生在校三年有所收获,升学就业两不误,真正地培养一批技能型人才,打造出属于职业教育领域的“清华、北大”人才。
此外,作为龙头学校,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将带动其余职业院校发展。比如该校的旅游、会展等多个优质专业将作为示范专业,带动中职院校相应专业。组团发展后,职业院校将打破闭门谋发展的路子,为学生提供更开阔的发展空间,打造更优质的专业。
从资源、组织结构到制度的集成创新
去年十月自治区召开的党委常委(扩大)会议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发展经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可以看到,乌鲁木齐职教集团作为一个新的组织形态,正在为我区职业教育发展增添活力。它通过“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就业”等链条,把学校、企业等市场主体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结,实现资源优化和功能整合。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区职教集团发展还将面临着中高职融通、校企合作及国家政策制约等方面的问题。但随着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和职业教育自身改革的深化,职教集团办学模式将在我区逐步推广,而要发展中职教育,未来参照内地成功经验,由高职完全托管将是必经之路。
张尚建认为,当前,要解决在职教资源重组中的问题,实现职教集团可持续发展,需要把握两个核心问题。首先,要建立有效的政府引导机制。就一个职教集团而言,其调控能力、办学自主权、资金等均有限,如果缺少政府引导和支持,将直接影响集团的运行和成效、生存和发展。此外,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做强、做优职教集团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在发展中遇到最核心的问题是企业没有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或者参与度较低。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实行校际合作、校企合作,走集团化办学的道路。他认为,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不仅是职教集团做强、做优的必由之路,也将是每个成员学校的强校之路。
陕西省教育厅发布《关于2015年陕西省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的指导意见》,今年起,陕西省内所有普通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包括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举办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本科院校和成人高校,全部实施分类考试招生,分单独考试招生等四种形式进行。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以后逐年增加,2017年成为主渠道。
按照国务院要求,陕西结合实际,出台《关于2015年陕西省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的指导意见》,省内所有普通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含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举办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本科院校和成人高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全部实施分类考试招生,分四种形式进行。
这四种形式是:
单独考试招生。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和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均实施单独考试招生。各院校以单独考试招生形式进行招生录取,各高职院校可单独或联合组织考试,也可结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组织以职业技能测试为重点的相关考核。
综合评价招生。2015年起,除单独考试招生的高职院校外,省内其他高职院校均实行综合评价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新生在高考前进行,其中招生对象为普通高中毕业生者,依据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院校组织的职业适应性测试结果;招生对象为“三校生”(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及普通高中同等学力者,主要依据为招生院校组织的文化基础和职业技能测试结果。
实施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中,获教育部主办或联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奖项、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及以上奖项;中等职业学校往届毕业生中,目前在职在岗且具有高级工或技师资格、获得县级及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予的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可免试录取。
实施面向“三校生”单独组织的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省级统考及录取工作,与上述对“三校生”的综合评价招生互为补充, 进一步推进中高职衔接。
据介绍,2015年,陕西各高职院校通过高职分类考试录取的招生计划,原则上不少于本校在陕招生计划的50%。录取过程中,将在分类考试招生计划总规模内,依据各高职院校实际招生情况对其招生计划进行调剂。
1月13日贵州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三次会议,就新的职业教育条例修改进行讨论。这是时隔29年,贵州省再次就职业技术教育相关条例修改进行讨论。
“贵州省上一部关于职业教育的条例是1986年出台实施的《贵州省职业技术教育暂行条例》,已经与当前的经济社会环境严重脱节,因此贵州省急需一部新的条例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会代表这样说。
《贵州省职业教育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主要对贵州省职业教育的地位、体系、管理实施、教育教学、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作出了规定,其中,学生免试入学、推动省内部分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顶岗实习报酬、职业学校如何办,经费投入政府责无旁贷等成为最大亮点。
“一方面大批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日渐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技工荒’在各个行业普遍存在。”贵州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孔德明表示,贵州经济发展急需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如果没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作为支撑,很大程度会影响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
“如果让少数民族地区学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实现充分就业,转变为新市民和新产业工人,不仅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也会为整个家庭带来变化。”贵州省人大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委员杨贵新说。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和家长普遍对职业教育兴趣不大,职业院校招生难现象时有发生。截至目前,贵州省有高职院校29所,在校学生16万人;中职学校236所,在校学生60万人。在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下,大部分职校学生就业以后,再无深造可能,职业生涯只能流于低端产业链。
破除职业教育发展困局,贵州在职教发展方面先试先行,制定出台《贵州省职业教育条例》,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条例(草案)》优先考虑学生利益,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注册入学制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通过提出申请经学校同意后可以免试入学。在中等职业学校接受全日制学习的本省户籍学生还免交学费。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学生,经考核合格,可以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同时,普通高等学校应划出一定招生比例,用于中职、专科学生升入普通高等学校接受教育。
另外,贵州省还将研究出台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标准,各地必须落实城市教育附加费的30%用于职业教育并逐年提升比例,压缩党政机关行政办公经费的5%用于实施教育9+3计划的政策。
据悉,“十二五”以来,贵州省逐年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已累计投入专项经费达60亿元人民币建设职业学校,并实施全省免费中职教育。
记者从新疆近日召开的自治区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获悉,新疆今年将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自治区副主席田文表示,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新疆将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和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新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规定,试点内容主要涉及五个方面,包括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建设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和建立体系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
据了解,新疆现代学徒制试点采取自愿申报的原则,以地级市、行业系统、职业院校、企业为申报单位进行试点。新疆将制定试点工作扶持政策,加强招生工作统筹协调,扩大试点院校的招生自主权,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财政资助、政府购买等措施,引导企业和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2015年1月11日上午,乘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春风,陶瓷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院隆重举行。江西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吕玉琪、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浦永祥、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理事长周健儿教授、江西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邓弘等领导专家出席大会并讲话。会议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江西省轻工行业管理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院党委书记丁国华教授主持。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院党委书记丁国华教授主持会议)
会上,学院丁华国书记首先向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光临表示热忱的欢迎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并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长期以来对学院的关怀、帮助和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
(省教育厅高教处邓弘处长宣读江西省教育厅批复)
(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吕玉琪致辞)
江西省教育厅高教处邓弘处长宣读了《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同意成立陶瓷职业教育集团的批复》。吕玉琪副巡视员代表省教育厅做热情洋溢的贺词。他指出,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院牵头组建陶瓷职业教育集团,不仅是江西省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件喜事,也是江西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奋力推进职教攻坚、推动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和效益的重要举措。他希望,新成立的陶瓷职业教育集团在运行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共建、共享 共融、共育、共赢”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做出新贡献。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浦永祥致辞)
(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理事长周健儿教授致辞)
成立大会上,浦永祥副理事长、周健儿教授等专家领导分别致词。福建泉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钟发亮、黑龙江省依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魏艳芹 、佛山嘉美陶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润锡分别代表职业院校、地方政府工业园区以及陶瓷企业热情致辞。
大会审议并通过了《陶瓷职业教育集团章程》,审议通过了集团常务理事单位和个人名单,审议通过了集团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以及名誉理事长名单。
(陶瓷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学院院长陈华龙教授做工作报告)
新当选的陶瓷职业教育集团第一届理事长、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全国陶瓷玻璃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院院长陈华龙教授在大会上做了《共建、共享、共融、共育、共赢,在新常态下为提升人力资本素质作出新的贡献》的工作报告。他指出,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对新常态下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人才需求结构和资源配置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表示,要珍惜这次牵头组建陶瓷职业教育集团的机会,不负众望,不辱使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彰显专业特色,充分发挥牵头院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与各成员单位紧密合作,促进集团成员单位互惠多赢,共同发展。
(集团名誉理事长吕玉琪、浦永祥、周健儿、丁国华为陶瓷职业教育集团揭牌)
陶瓷职业教育集团名誉理事长吕玉琪、浦永祥、周健儿、丁国华为陶瓷职业教育集团揭牌,并和与会嘉宾在学院艺术大楼前合影留念,最后在学院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学院实训大楼、师生作品展厅、美院艺术馆等场所。
(与会领导、专家参观学生实训中心)
(与会领导、专家参观师生作品展厅)
据悉,陶瓷职业教育集团目前共有高校3所,职业院校9所,行业协会8个,工业园区4个,企业62个,科研院所1个,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陶瓷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及工作机构。成立后的陶瓷职业教育集团将对于提高我国陶瓷职业教育质量,实现成员单位之间资源共享、人才需求和零距离对接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它标志着我国的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将开启集团化办学时代,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新思路。
日前,一个职业教育改革大会在湖北召开,教育界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商职教改革大计。此次改革,湖北剑指招生考试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管理体制。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说:“要让拥有较强动手能力和技能特长的人投身劳动实践,使更多湖北制造成为湖北创造。”
破局:“以用立业”破除职教旧格局
招生难一直是职业教育发展难的源头。湖北率先以“招生考试制度”为改革突破口,实施中职、高职“3+2”和“五年一贯制”改革;建立从专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选择不同层次的教育阶段,人人皆可成才。
破除招生难题,是此次改革的突破口之一。如何实现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李鸿忠一再强调“以用立业”的发展观点。以用立业,重在创新产教融合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以‘革自己的命、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的决心简政放权。”这是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刘传铁作出的郑重承诺。他认为,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推动职业教育协调、内涵、内生式发展。
此次改革,湖北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从学生、师资、办学、就业等多个维度构筑现代职教体系蓝图。
“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毕业即就业”,新型“学徒制”的建立,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大亮点。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对口培养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形成“校中有厂、厂中办学”教学组织新模式。
滞后的教育管理体制长期掣肘着职教的发展。改革明确指出:2015年起,全面下放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审批权,全面下放招生计划核定权,全面下放招生范围核定权。
“要突出政府职能,加强统筹落实改革方案。”湖北省省长王国生强调,要在实践中把职业教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困局:现代职教体系遭遇传统“文凭崇拜”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和家长普遍对职业教育兴趣不大,职业院校招生难现象时有发生。
截至2013年底,湖北省有高职院校56所、在校学生56万人;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513所,在校生51万人。在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下,大部分职校学生就业以后,再无深造可能,一旦触及文凭“红线”,职业生涯只能流于低端产业链。
湖北是传统农业大省,而从湖北职业教育的生源结构看,100多万职业教育在校学生中,主体来自农村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县域中职学校农村生源学生占比平均超过90%,高职院校农村生源占比平均在70%左右。
“如果农村家庭学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实现充分就业,转变为新市民和新产业工人,不仅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也会为整个家庭带来变化。”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说。
从招生到就业,职业教育始终难逃“文凭崇拜”的怪圈。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捉襟见肘,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良莠不齐,不能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职校招生越发困难。受“文凭”掣肘,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未来:职业教育期待“有教无类”的回归
破除职业教育发展的沉疴积弊,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湖北在职教改革方面先试先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全国首创了“技能高考”“中职资助制度”和“楚天技能名师制度”,一批湖北特色的明星职校改革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武汉铁路桥梁学校、技工学校结合铁路行业特色,进行了课程改革。学校以在建工地作为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把生产岗位当成学生的实践课堂。几十年来,学校为社会输送了3万多名高技能型人才。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也是湖北职教发展的一个缩影。学校结合黄冈农业大市的背景,“与十县对接”,开设人才“订单班”,还建立了湖北省农民大学生培养基地,为当地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民大学生数百名,其中不少人已成为村级经济发展的领头人和技术带头人。
困则思变,变则通幽。在职教改革的路上,湖北省先试先行,探索职业教育“有教无类”的本质回归。
2015年1月7日,江津区驻区高校首次联谊会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联谊会上,7所在江津高校就建立联谊机制,构建校区共建、信息资源共享新平台达成共识。
联谊会上,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亚杭代表学校对出席联谊会的江津区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在津高校负责人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我校的发展情况和学校发展规划。随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易俊对江津区委、区政府对学校发展提供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建议在津高校加强与当地企业的沟通,促进校企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联谊会这一平台联络感情、沟通信息,开展教学科研合作,整合资源,助推江津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江津区高等教育发展实现新突破。2006年来,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学院、重庆电讯职业学院、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重庆能源职业学院、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第三军医大学等8所高校相继入驻江津,目前已有7所驻津高校实现招生,在校生总数近6万人,学生规模和教育水平走在全市前列。
为推动各驻津高校之间加强沟通、交流与联系,由区教委牵头,7所驻津高校自愿协商建立“联谊会议”制度,搭建校区共建合作点。联谊机制建成后,驻津高校将定期召开“联谊会议”,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推动地方高等教育建设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成都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日前召开。成都市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成都特色、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目标;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到2020年比例将达到85%。
会前,成都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成都市教育局、市发改委等六部门印发《成都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实施意见》提出,鼓励职业院校在编制内按不少于编制总数的25%聘请企业管理者、高技能人才等担任专兼职教师;支持职业院校在编制外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依托示范(骨干)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单独评审制度,积极争取部、省政府支持;争取在中职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增加中职学校特级教师评选比例。
根据《建设规划》,成都市将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专业实践的时间累计不少于两个月;鼓励“双师型”教师到企业兼职或阶段性任职;探索职业院校“固定岗位+流动岗位”制度。
2014年12月24日,广东省职教学会会长李小鲁,副会长兼秘书长余坚等到梅州农业学校调研指导。当天上午,梅州市教育局局长罗嘉文会见了李小鲁会长,下午,李小鲁会长一行在梅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钟文的陪同下到梅州农业学校调研。李小鲁一行参观了梅州农业学校校园、校史室、实训中心等,深入了解教学和技能实训的情况,随后在会议室进行座谈和交流。
在座谈会上,首先观看了梅州农业学校《打造职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办学情况宣传片,然后赵仁发校长介绍梅州农业学校的办学情况。
李小鲁对梅州农业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办学取得的巨大成绩表示充分的肯定,并对梅州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他指出,梅州市是人口大市、农业大市,梅州大教育体系的设计必须考虑四个方面:一是要从大教育格局去考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普通高中教育要为国家大教育体系和发展战略培养人才、输送人才;三是解决本地教育资源要立足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的问题;四是梅州大教育体系要对梅州文化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道德和文化的支持。
李小鲁会长强调,要对梅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不断完善梅州大教育格局,除了义务阶段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普通大专、本科教育外,必须有优质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培养更多技术技能型人才,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还要有大专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梅州现在职业教育体系没有大专层次的职业教育,大教育体系的格局是有缺陷的。当前嘉应学院在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梅州教育大格局的设计和调整,要依靠嘉应学院的优质发展、特色发展为龙头,带动一批优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构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一方面完善梅州大教育结构体系,另一方面为梅州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梅州创建大专层次的职业教育,要从大格局、大思路、大战略的高度进行设计,要充分发挥梅州农业学校有近百年历史农科专业的优势,在不断发展其它专业同时,积极与嘉应学院探索创建二级学院的办学模式,提升办学层次,为梅州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余坚副会长指出梅州至今仍没有成立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各职业类学校参加省职教学会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他建议梅州市尽快成立职教学会,鼓励更多的职业类学校加入省职教学会,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更多更好地交流职业教育经验,分享职业教育成果,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